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2024-06-26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通用12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篇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标中也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 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引路人, 在浩瀚的书海里,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 让学生真正爱上读书。

一、以“趣”为帆, 让学生想读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漂流激趣, 营造读书的氛围

图书漂流, 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 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 随意放在公共场所, 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 读完后再将其放回, 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没有借书证, 不需付押金, 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的方式, 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学生个人拥有的书籍, 看过的书籍毕竟有限, 为了引领广大学生想读书, 读好书, 分享读书的快乐, 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 可以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可以在操场上, 也可以在阅览室里,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书籍, 开始漂流活动。活动中, 学生自由选择, 用交换的方式, “漂”回自己喜爱的书籍。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阅读, 同时在书籍上贴上阅读心得卡, 学生们在上面留下自己阅读的足迹, 大家共同分享阅读的体验与快乐, 在阅读中采撷智慧, 快乐成长。

2.作家激趣, 亲近阅读

由于学生的好奇心较重, 崇拜名人, 结合读书节, 可以邀请学生仰慕的儿童文学作家来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上学期我们学校就请来了童话王后———管家琪老师, 班里孩子都特别兴奋, 其中一个叫尤季鹏的男孩, 亲自采访管家琪, 其实这个孩子平时学习都成问题, 作业经常不写, 但没想到那天采访前, 他还特地准备好了采访稿, 当话筒传给他的时候, 我清楚地看到他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连话说得都有些不利索了, 当他听到作家对他的解答时, 整个脸上都洋溢着种幸福的味道。是的,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作家对学生当天所购的图书进行签名留念, 虽然队伍很长, 但孩子还是耐心地等待, 就为得到作家签名的幸福。在讲座中作家为孩子们介绍自己成长的故事。在互动环节, 作家和全体师生共同分享孩子的读后感, 并进行了一一点评。在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 作家也耐心地为大家解惑, 分享她的读书和写作心得。亲近作家的同时, 也就亲近了阅读。

3.课堂激趣, 拓展阅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因此我们在与学生分享课文的精彩阅读的同时,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本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向学生推荐课外书, 对于学生来说更感亲切。如教完《海伦·凯勒》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完《小草和大树》推荐《简·爱》《呼啸山庄》等, 教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推荐《水浒传》, 教完《三打白骨精》推荐《西游记》, 教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如此大量地课外阅读, 既做到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 又可以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巩固学法, 培养兴趣, 从而更好地阅读。

4.书媒激趣, 广交书友

学校开展以书为媒的活动, 让本校的孩子和其他学校的孩子手拉手, 以书为桥梁结为笔友, 分享好书, 每一次孩子都认真写好每封信, 同时期待着下次的来信, 每每收到笔友的信时, 孩子们脸上都会洋溢着喜悦之情。既读到好书, 又能结交新朋友, 何乐而不为。

二、以“渔”为桨, 让学生会读书

“授之以鱼, 只供一餐;授之以渔, 可享一生”, 我认为教师应根据一定的学情, 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加以相应的指导

1.众里寻他千百度———选

刘向曾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海茫茫, 让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很重要, 我认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且孩子乐于接受的就可以被看作是好书。如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的《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适应孩子时尚的需求如《哈利波特》系列,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男生日记》《笑猫日记》等;亲近经典, 中国四大名著、《伊索寓言》等。

2.书山有路勤为径———写

学生不能仅仅为读书而读书, 还应该消化吸收书中精华, 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对于读书笔记, 分三步走。第一步:读书,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认真地抄下来, 让学生写好字的同时端正对阅读的态度, 有一个好的开始。第二步:摘抄你认为最好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让学生能发现文中的美, 练就他们的火眼金睛。第三步:写评析, 让学生能说说自己所选的句子好在哪里, 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而真正变书本内容为自己的东西。以此来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领悟表达的妙用, 从而为自己创造美打下基础。

3.千树万树梨花开———汇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一起交流, 汇合, 总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班级里开展“相约星期一”和“我读书, 我敢悟”, 让好书对对碰活动。

“相约星期一”, 每周一, 抽出一节课, 向学生推荐自己所看的书, 首先简单概括这本书的内容, 然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在班上公开投票产生最佳人气书籍, 然后其他同学根据相应的需要, 选择推荐书籍继续在下一个周一, 分享自己的心得。

“我读书, 我敢悟”, 根据班级情况,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特地留了一面墙, 取名为“我读书, 我敢悟”, 学生在这面墙上, 可以大胆谈自己对某本书的看法, 后面同学还可以跟帖, 在班级中, 营造阅读的“共生效应”。

4.随风潜入夜———渗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除了要多读, 当然更离不开课堂。在教学课内阅读时渗透如何去读一篇文章, 如何发现一篇文章的魅力所在的方法, 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至于茫然, 从而相应地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 让学生抓住“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这一中心问题去读,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外貌等描写中, 感受到这是一个自信开朗、乐观、热爱生活、朴素的老人。从而得出结论:关注人物描写, 感受人物品质等, 紧跟着让大家去读《水浒》, 试着让大家分析人物形象, 如有的孩子在提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故事时抓住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 李忠摸出二两银子来, 鲁达不收, “丢还了李忠”。从这个“丢”字表达出鲁达鄙视李忠的不豪爽, 才“摸”出二两银子, 当然不满了, 亦从侧面写出了鲁达直爽豪迈的性格;知道了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鲁达有勇有谋, 外表粗犷内心细腻。

三、以“鱼”为标, 让学生恋读书

一路走来的阅读中, 孩子收获了许多, 亦如渔人出海捕鱼, 有了成就感, 自然就会更加爱上阅读。

1.班级更“粘”了

班级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原本下课追逐打闹的孩子总能静静地捧起一本书来看, 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孩子多了, 这一切叠加在一起自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班级开展的每一项活动, 孩子们都能积极参加, 卯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光。

2.亲情更浓了

因为孩子很多时候要与父母共同阅读, 使得孩子和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坐下来聊聊天, 能让父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孩子, 与此同时, 孩子也能更多地去理解父母, 拉近了孩子与父母的距离, 同时, 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3.学劲更足了

我们面对的不是工厂里的机器, 而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个体, 因此, 我们的教育目光更要长远, 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经常有已经毕业的孩子会分享他们在中学甚至大学的经历, 很多孩子都谈到了阅读对于他们今后学习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得前不久一个孩子提到了这么一段话:阅读可以丰富你的阅历、作文水平也会有所进步。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都读过很多很多的书, 正因为读书才让他们成为了人才。你所用过的好词好句, 是前人写的, 前人也是从书上得来的。阅读和摘抄都提高了语文成绩, 也让你看起来更有涵养, 不是那种庸俗的人。因为一次机缘, 曾教了一个叫佳佳的聋哑女孩。孩子的入学试卷, 撇开基础题不谈, 她的阅读和作文几乎是一片空白, 因为残疾, 孩子缺乏与外界的交流, 在书籍的引领下, 孩子的视野逐渐开阔, 也可以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别人, 习作水平也日益提高, 其中《感谢爸爸》还被刊登在多家杂志上, 后期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棒, 在小学、中学都被评为进步之星。

真正以生为本,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 收获阅读带来的各种精彩, 就会让学生也能轻松地说出“阅读, 爱你也不难。”■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篇2

古城区束河中海完小

赵福娣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事实上,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首先长期以来,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使听说读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其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宝贵时间。失去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在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太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信息竞争这一浪潮,折射到语文教学之中,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必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应注意几点:

一选择阅读材料要适当

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阅读,由此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二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年龄,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黑格尔曾经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即使他对这句话理解的完全正确)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光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针对各自的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因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四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过:“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阅读,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有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

五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相结和

谈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98-01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积极的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潜在动力。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有效的搞好教学,引导学生高效、有意义地博览群书,提高能力,那么,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入手,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来说,首先,我们教师应科学合理的为学生选择读本、读物。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 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选择读本既要充分的结合实际,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思想健康等等,要多选择一些能吸引学生眼球、心灵的读物,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我们教师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方法技巧的重要性。目前在很多小学生的读书学习生活中,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有效的开展教学,我们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会读,乐读,教学效率才会提高。就阅读方式技巧的传授来说,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技巧的传授:首先,引导学生学会选读: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其次,引导学生学会精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这样,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传授学生阅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开展多种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既是学生吸收科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的过程,也是学生阅读经验、方法技巧以及习惯的养成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展阅读训练,使之适应不同方式、不同策略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有效阅读和后继发展影响重大。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技巧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式的阅读,使之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形成科学的阅读技能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阅读的途径和方式有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此外,我们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一些各种各样的阅读卡片,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序可循,方向更为明确。最后,我们还应积极的鼓励学生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定期评选“读书之星”、“词语积累大王”等,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总结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来说,正是知识能力的学习和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丰富自己的大脑,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使之在有效展开阅读的同时,也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其次还要善于总结,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大脑就会不断的得到丰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落在实处。

总结: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的创新拓展教学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篇4

一、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都是有限的, 而课外阅读则是无限的, 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由此看来,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有效补偿。如学习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 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去读高尔基的另一篇文章《海燕》, 去感受高尔基的人格、思想等, 课上进行交流之后再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不仅能更深地了解高尔基的为人, 也能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深层, 与作者产生共鸣。或者可以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介绍一篇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另一篇文章。如《虎门销烟》, 学完之后, 可以补充一篇课外阅读训练, 有关林则徐的另一个伟大的事迹, 然后做一些小练习, 体会林则徐的正直不阿、护民族尊严等品质。这些都是真正做到了把课堂学习引入到课外阅读上。通过这些课堂上补充的课外阅读, 学生不仅可以从阅读数量上得到了扩展, 而且还能在阅读质量上得到基本保证。只要加以适当点拨, 加上课堂上教材的分析学习, 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从课外作品中去饱尝喜怒哀乐的百般人生滋味, 从而实现把课外阅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 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 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 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 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 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三、开展活动, 推动阅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既希望有所得, 又期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许, 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1) “擂主大赛”。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天利用20分钟的自习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果汇报, 每组抽出几位学生汇报, 结果记入小组总成绩中, 每周评选“优胜队”, 每月评出“擂主队”, 向“擂主队”挑战成为同学们奋斗的目标, 这样就能推动课外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 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这是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 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还可以渗透教师对所交流的内容的肯定性评价, 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也可以介绍图书信息或阅读方法, 学期末可以评选出“汇报之星”, 给其他同学作出榜样。 (3)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 即设计若干知识题目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编知识小报比赛、速读赛等。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组织交流, 反馈教学

课外延伸阅读, 尽管属于个体行为, 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 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 收集材料、汇总信息, 结合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 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呈的知识信息世界, 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 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五、注重素养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 我始终坚持“三圈相结合”的原则, 即:课文为一圈, 引申、延伸为一圈, 课外阅读为一圈, 三圈呈同心圆, 紧密结合, 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 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 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 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 领悟力也不断增强。在教学中, 针对低、中、高段的学生特点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 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 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鲸的了解, 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 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 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 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中高年级段的学生, 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 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 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 提出自己的观点, 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 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 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 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 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思维品质。

总之, 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意义, 便会增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教师的关注和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便会更加扎实有效。只有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合作, 才能让课外阅读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刘云生.广泛开展研究性阅读[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 (7)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篇5

[论文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

用心

爱心

专心 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

用心

爱心

专心 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心

爱心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1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喜爱阅读

1.1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仅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1.2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特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教完书上的一些课文外,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学完古诗后,推荐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趣味性强的课外儿童诗、歌、谣、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巧设阅读契机,激发阅读兴趣。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一种看书的需要。如大部分学生都乐于猜谜,却又没有较系统的猜谜知识,这时,我教学生猜谜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老师是从哪一本谜语书中学到的,自然地把谜语书推荐给学生。最后提出两周后将继续开展猜谜,并将要推选出几名"猜谜大王",孩子果真顺着老师设的梯子争相抢看谜语书,偶尔还会自己出几个较简单的谜面。

2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1采用卡片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阅读卡片,学生在阅读中有序可循,方向更为明确,也有助于逐步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

2.2如何设计阅读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把点滴收获记录下来,做到一篇一得,可以是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可以是新认识的几个字,可以是几个优美的字词,几个优美的句子,可以是对文章的看法,可以是做人的道理……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知识逐步提高,在每课一得中不作过多的限制,放开手,让他们自由抒发,写的内容不拘一格,如:①学法领悟。②思想收获。③人物评价。④释疑体会。⑤写作鉴赏等等,均可以写。

2.3采用多角色助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寻找合作伙伴,多角色帮助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己寻找伙伴,可以是同桌,可以是邻居朋友,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可以充当各种角色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一些童话故事的阅读,很适合充当小导演角色,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导出一个个小节目;有时,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角色,把你所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几个小伙伴听,或家长听;有时,学生还可以担任小评委角色,把你看过的诗歌、童谣等向同学推荐,举行一个朗颂会,你来评,也可以聘请老师当顾问;有的故事中,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此时,你可以自己充当小画家,大胆想象,画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来。这些活动学生虽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却给课外阅读的这片天地注入了个性和活力,融入了趣味。

3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终身受益。

3.1纵向评比。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阅读一篇文章加5分,五个5分换一颗红星,五颗红星换一面红旗。阶段评比,看谁的红旗多。面且这个本子由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保管,记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在填写、评比表中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暗自较劲,相互赶超。

3.2横向评比。每个月抽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阅读卡片汇编成小报在班级之间交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卡片颇多,让他们自己动手制成小报的形式,进行评选、装订。每班各有两大本,名为"获奖卡片"和"入选卡片"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展览,供大家参观学习。这样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逐步培养学自主阅读的能力。

3.3尊重差异。从任何角度看,学生都会各有差异。完成阅读的质量也各不相同。陈景润你可以说很优秀,也可以给他打低分。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包括尊重他们的差异。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奖励和提醒,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你也能阅读《寓言》了,真了不起!""相信自己的努力,下次一定能阅读得更好。""这个小点子真好,你帮助了老师,谢谢!"……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情境创设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保证, 通过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接触知识的范围, 扩大知识面, 拓展思维, 有利于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小学语文课程属于基础课程, 应当加大对基础课程的重视, 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外阅读教学, 能提高学生自身感情的融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含义

情境创设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环境而设定一种情景模拟, 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1]。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融入了环境、语言、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 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更具说服力。同样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 能够充分融入学生的个人感情参与到情景模拟中去, 让学生从情境中去感知作者的写作情感和中心思想。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发掘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创新性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对于情境创设加以辅助, 有利于烘托情境创设的效果。在课外阅读中, 教师应当积极呼吁学生们进行情境创设, 通过情境创设对文章进行理解与解析, 同时将知识进行延伸, 拓宽知识面,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 重视情境的正确选择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应当注重对情境的选择, 所谓的情境就是将课外读物中的人、事来进行情景模拟, 因此对于情境的选择尤为重要。情境的选择决定着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情境的选择是情境创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注重对情境的选择也是情境创设的必然要求, 否则就失去了情境创设对课外阅读的目的。

例如,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就这篇文章而言, 选择具体的人、事, 利用朴实的语言传达最真实的感情, 不只是注重形式。老师可以对任务角色进行设定, 进行一个情境模拟, 利用分角色的方式进行朗读, 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角色扮演者都能够从中体会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感情色彩。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从而提升课外阅读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对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 加强情境与文本的结合

加强情境创设与文本内容的结合是促进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2]。如今, 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进行情境创设, 而忽视了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与阅读内容的有效结合。首先, 了解阅读内容, 然后是进行情境创设, 最后是回归文章, 将两者进行有效地结合, 这才是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中情境创设的整个流程。加强情境创设与阅读内容的有效结合, 是提高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例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小故事, 先了解文章的寓意, 重在启示人们不能够只注重外表的光鲜亮丽, 而要明确自己到底适合什么环境生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分别扮演太阳公公和三个“小降落伞”, 让学生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寓意, 从中得到启示, 然后再回归课本进行知识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寻找相似的读物进行阅读, 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 提倡幽默的情境设定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意识和自控力, 提升不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严重影响阅读效果。对于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创新,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阅读兴趣, 有利于达到情境创设的教学效果。在课外阅读过程中, 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情境模拟, 可以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3]。

例如,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秦兵马俑》, 可以组织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各种姿势、神态等方面进行模仿, 根据实际情况看看谁能模仿的表情多, 然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秦兵马俑的图片浏览, 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提高阅读兴趣, 在课下会寻找相关的课外读物进行有效的阅读, 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提高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三、结语

通过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能够让学生有感情的阅读, 锻炼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技巧, 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章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质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情境创设能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整体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不断完善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体系, 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明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解妙探微[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2) .

[2]王雅滨.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2) .

[3]张广斌.教学情境研究:反思与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 2012 (20)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篇8

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仅靠课堂的培养, 其形式和内容可以丰富多样, 在平时的社会实践, 人文景点的游览、亲子共读、丰富课余生活中都可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 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 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 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 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 只是枯燥的讲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 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 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 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 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 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 如果科学老师讲到蝴蝶时, 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 当讲到《草船借箭》时, 老师不妨告诉学生, 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 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如在人文景点的游览过程中, 激发孩子们了解人文历史的欲望;在鼓励课外阅读的同时, 教师当好引路人, 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 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 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汲取各方面的营养的同时, 寻求一种实现自悟、自得的课外阅读方式, 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授之以渔”, 学会阅读

(1) 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 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 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或上网查阅) 。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 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 用于写科学小论文, 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 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 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 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 引经据典, 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 指导学生精读,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 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 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 要集中注意力, 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 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 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 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 作注释, 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 可以摘录下来, 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 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 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 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 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 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 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 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营造氛围, 快乐阅读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下, 坚持一段时间以后, 不仅使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 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要想使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必须着力营造学生的课外阅读氛围。

(1) 创造阅读环境。实践表明, 要想营造必要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 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具体要求: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图书室, 都应做到室内的安静整洁、通风采光。同时, 在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在阅读的过程之中, 还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如此则能使学生从一进入室内开如就能感受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能让学生的思想沉浸于音乐与知识的海洋之中, 获得审美情感熏陶。

(2) 树立阅读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 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 一个人好学, 可以染起好多人好学。” (1) 教者自身树立榜样; (2) 树立同伴榜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 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间学生间的相互影响, 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 (3) 树立名人榜样;“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轻松、愉快的领着孩子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我相信, 有付出就有回报, 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引导学生, 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感受快乐, 收获成功, 相信你会爱上阅读。一切尽在阅读中!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的问题, 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激发兴趣, 乐于阅读;“授之以渔”, 学会阅读;营造氛围, 快乐阅读。

关键词:乐于阅读,学会阅读,快乐阅读

参考文献

[1]方幼红.加强课外阅读丰厚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2003

[2]庞晓兰.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 产生阅读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篇9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为了贯彻与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 就要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一种爱好和享受, 从而积极主动地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此, 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 使学生视阅读为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 绝大多数小学生都爱看电视, 针对这一现状要因势利导, 鼓励他们看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少儿教育类、科普类节目, 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 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谈电视中听到看到的有趣的事情。那些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大千世界的各种奥秘配以有感情的诵读, 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故事和知识书里都有, 只要去阅读,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于是, 他们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 并逐渐产生阅读的内驱力。实践证明, 阅读方式的不同, 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因而在组织学生的课外阅读时, 可以采取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学生天生爱幻想, 所以课外读物要带有幻想的色彩。而童话故事最具幻想性, 虽然故事里面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 发生的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在的, 但这样的幻想中却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 能折射出孩子内心的精神追求, 所以, 它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 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科学性, 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向往, 与童话相比更具有现实的意义。人们总想战胜死亡、希望生存, 于是古往今来的童话中便出现了长生不老的仙人与不灭的生灵, 而科幻小说里就会出现神奇的疗伤圣药。这一切也都是孩子们理想的事物, 因此, 他们喜欢读科幻读物。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 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神奇, 总有很多“为什么”。他们也喜欢读一些探险方面的读物, 就是受到好奇心的驱动, 因此, 像《太空历险记》、《格林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值得向他们推荐。

三、适当地推荐一些课外读物

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 低年级学生要以拼音读物为主, 中高年级学生以纯文字读物为主。选择读物要以内容健康且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书籍。选择的类型要多样, 古诗、儿歌、童话、寓言、科普知识等都应广泛涉及。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年龄的特点, 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对文章的简要介绍, 或朗读精彩的课文片段, 或在讲故事时讲到精彩处戛然停止,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进行分类指导。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知识, 就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有的爱读经典名著, 就推荐他读名家短篇佳作。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交换阅读。推荐图书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节选的原文或作者的其他作品, 也可选择与课文的体裁或写法相似的读物。如学了《丑小鸭》就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惊弓之鸟》, 就推荐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苏轼的诗歌, 就让学生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电视剧, 就推荐阅读同名小说。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课文。

四、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评价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篇目要经常统计, 对他们的阅读笔记也要经常检查, 以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典型的文章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扩大课外阅读的影响。我们不妨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 规定学生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顺利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课外阅读要及时给予评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究竟怎样做, 我也说不出来, 因为我的文章是多看与多练习后才做的, 此外并无好的方法。是啊, 阅读是对思维的磨练, 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外读物中有千千万万的接触点与课堂教学相通, 各种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在教学中, 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辩论会、赛诗会、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 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而科学的评价机制在活动中会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 因而学生会认真地阅读、积极地思考, 并乐于倾吐, 这样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道路, 同时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成就感。阅读让孩子打开一扇扇文学之门,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使其接受人文情怀的熏陶与精神的陶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浅析 篇10

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民族。”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的确,我们应承认读书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处事原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实在令人担忧。

1. 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课堂上的知识都没有掌握牢固,还做这些“不务正业”之事,实属“浪费时间”。他们把孩子锁在家里“打题海战”,连报纸都不让孩子翻一翻,完全忽视了孩子的课外阅读。

2. 课外阅读的质量不高

即使有的孩子买了课外书,这些课外书也是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就是作文书,并不惜重金给孩子买了厚厚的作文书,学生就是读也是囫囵吞枣,看个新鲜。还有的学生喜欢看《乌龙院》一类的漫画书,书里的内容乱七八糟,一些语句不堪入目。这种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反而会毒害学生的心灵。

3. 缺少读书的良好环境

如今,农村人在城里打工,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看,成了留守儿童。老人们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孩子在家里就以电视为伴。即使有父母在身边,父母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工作上,孩子缺少一种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

4. 较低的教学效率遏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滞后,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在课堂上重讲轻读,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面面俱到,甚至把一些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硬塞给学生;有的教师采用课内损失课外弥补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

如此的课外阅读,导致农村小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差,写作时词汇贫乏,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培养造成较大的障碍。因此,如何让学生扩宽阅读面、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他们大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必然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师应做好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作用,引导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多给孩子买书,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让孩子知道不只在校内才能阅读,家庭更是阅读的好场所。

2. 教育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

一本好书犹如一份“精神食粮”,而如果学生阅读一本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可能会毒害他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阅读。在选择时,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对中年级学生可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等读物,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人物传记等读物。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 关注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

关注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在节假日具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二是心得式。摘录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及优美词句等,从而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就是把阅读的要点与心得体会记下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他们恰当的读书方法,又要注重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课标已对我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突出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重视积累,突出阅读,积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并不是补课、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进步的引路人,应当做到以生为本,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一、调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提升与发展。首先,作者激趣,贴近阅读。小学生大多处在崇拜名人的阶段,因此,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其与读书结合,将学生喜爱与崇拜的相关文学家邀请到学校,以演讲、座谈会等形式,让他们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间先展开“我最喜爱的文学作者”的投票活动,然后让学校与投票率最高的前三名作者进行协调,尽可能让学生喜爱的作者到学校开展相关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见到喜欢的作者的幸福感都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进而使得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其次,漂流激趣,营造氛围。何为“漂流”?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一个地方,然后接下来发现这本书的人可以任意阅读,但是在阅读完之后,要将其放在原来的位置,直到下一个读书人的到来。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打破借书证、押金等外物的限制,有利于强化学生爱护公物和分享的意识、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遵循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三个转化

首先,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相较于被动阅读而言,主动阅读更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在现如今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个性化阅读已经逐渐成为学生进行主动阅读的根本保障,为此,教师就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课外读本进行阅读,并掌握阅读进度。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自己的教学权限,给学生创造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批判与质疑的精神,进而实现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其次,功利性阅读转化为经典性阅读。阅读的功利性越强,就越会阻止学生思考的步伐,真正的课外阅读应当是以提倡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经典著作,密切学生与经典著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在课外阅读的氛围之中。最后,孤立性阅读转化为拓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的讲解时,就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要学会如类比、比较等一系列阅读方法,能够在阅读中比较不同作品或是作品中的人物的不同之处及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拓展性的阅读,学生的阅读意识会在无形中得到强化,同时他们对作者及作者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和背景也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

三、传授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好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大纲等,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教学。首先,以“选”为基础。对学生而言,书籍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让学生如何对书籍做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对学生来说,像是适合学生发展、符合学生需求、学生乐于接受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可以选择阅读的。例如《十万个为什么》、《哈利波特》等。其次,以“写”为辅助。所谓的阅读,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应当是吸收书籍中的精华所在,将其内化为所有物。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则是一种较好的吸收和回顾阅读的方法。读书笔记的完成步骤基本分为三步:第一,将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抄写下来,先端正阅读的态度。第二,发现抄写句子中所展现的美,练就出能发现美的研究。第三,写评语或是读后感,培养语感,积累阅读经验。最后,以“汇”为根本。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交流,总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教师就可以举办以“相约星期五”为名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推荐喜欢的一本书,分享阅读心得,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学生对某些书有所感悟后所写成的小文章,张贴在一块专属墙上,因此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起“共生效应”。

总而言之,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当被教师和学校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生为本,全面贯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对学生阅读的文本进行有效而合理的选择。我们坚信,只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相互配合,我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就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智树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九法 篇12

1.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 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上课时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2.精选读物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的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这样学生才会对阅读感兴趣。在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 ,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文学期。

2.2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 ,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情操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精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 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可以针对名著提问,这对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章非常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课文阅读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一口气读完全文,很快了解中心。

4.专 项指导

4.1教给学生必需的读书符号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四年级有读书记号的单元如:“‖、~、———、—?、△、123”等,在课外重点段训练中可以大量训练,并多次强调,直到学生养成习惯为止。

4.2课外阅读笔记指导。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 想型、归纳型、评价型等几种,开始先学“摘抄型”,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逐渐运用归纳型和感想型。

4.3读法指导。精读主要放在课内阅读上 ,两周一次的指导课上可以进行略读训练,特别是总分结构的段落。速读法在图书馆阅读训练较好,通过速读目录,了解自己喜欢的内容。

5.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6.组织各种活动 ,检查阅读效果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的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效果检查。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 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7.转 变家长观念

学生家长往往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家校通联系等方式,向家长强调课外阅读对学生今后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懂得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从而把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变为家长的一种自觉。

在家长会上,我对家长的建议如下:1利用周末休息,陪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买书、看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休闲习惯。2和孩子经常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把读书作为精神慰藉的有效方法。3家庭拒绝庸俗文化的入侵,父母必须言行文明、诚实守信、尚礼乐学、堪为孩子的表率。4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读好书,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有益书籍,思考用各种方法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用高雅文化占领孩子的心灵。5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写出好词佳句摘录,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思考,鼓励孩子发表和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很好地得到家长们的协助和指导,就为学生进行快乐阅读创造了条件。

8.进行师生同读 ,分享课外阅读收获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教师要以身作则 ,自身对读课外书的兴趣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常和学生一起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更多的是阅读一些少儿书报,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爱读童话故事的特点, 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一些书报推荐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同交流,分享课外阅读收获。

9.采集好词好句 ,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读书做笔记能加深理解,帮助记忆,还可以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所以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后摘抄好词佳句或写一句读书感悟。同时,通过指导、评价、表扬,使学生在说话、写话中运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的好词好句, 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上一篇:软件仿真技术下一篇:签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