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1
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有表达的欲望, 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让每个孩子神采飞扬, 畅所欲言, 这是我所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
一、删繁就简, 去难就易, 由浅入深, 阅读要有清晰的条理性
其实语文阅读课和数学课一样, 也是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的, 一条主线要抓住。就是要根据课后的问题这条主线, 把本课的知识点, 能力训练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做到重点突出, 能力训练有针对性, 比如说要积累的词语, 要背诵的段落, 重点句子的理解, 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师父如果“武功高”, 那“徒弟”自然也就错不了。所以在这一环节, 教师要好好练功, 把自己的高深武功通过潜移默化的涓涓细流流到学生的心里。犹如灌溉, 水甜庄稼才长得好。教学亦如此。这个步骤最怕教师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问题, 而有很多的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学生就能回答出来, 这样的问题就尽量不要去问, 浪费时间, 又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才叫真正的问题, 语文课, 就要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大问题带动全篇, 既思路明确, 又有的放矢。对于学生的答案, 不要轻易判定对错, 而是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判断, 让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地方, 教师最后再作出解释, 得出正确答案, 而且教师必须做出正确的答案, 这叫“先民主后集中”, 在学生讨论发言时, 会接近正确答案, 或者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教师最后必须明确答案, 让学生的记忆力留下正确的印记。
二、以读促思, 以读促悟, 举一反三, 阅读要有充足的时空性
阅读教学, 之所以叫阅读教学, 关键点在于阅读, 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词语、句子的意思, 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在阅读中让孩子的思维尽情驰骋。大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就在教师和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得到解决。那怎么样完成以上的教学呢?读是十分必要的, 是不可缺少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中学生会有思考会有见解, 会有感悟, 所以多种形式的读, 对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提纲挈领, 在提出一个大问题后, 带动几个小问题依次出现, 每个问题要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 并做好读书笔记。比如说, 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 如果有好的词语或者不理解的词语一定要圈出来, 在教师讲解的时候, 就会把词语的意思或者近义词反义词呈现出来, 再在旁边标注出来。再比如, 表现人物语言、动作、心里、神态及外貌的句子, 一定要让学生画出来,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一定要多找几人汇报,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教师最终明确是几个句子, 而且每个句子一定要准确, 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现在我教的是五年级的孩子, 他们都已经在我的要求下会做读书笔记了, 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更重要的是, 他们可以自己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我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让孩子们充分地讨论, 然后再回答, 最后我再补充自己的看法。有时为了一个问题, 孩子们争论不休,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 明白其中的含义, 这样的课堂, 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 表达能力得以提高。热烈的氛围, 让师生都觉得这节课时间太短了, 下课了热情还在, 还要讨论。
三、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 厚积薄发, 阅读要有丰富的积累性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积累就不能写出好文章, 阅读课也不会有独到的观点。除了积累书中的词语句子段落, 更要多读书。语文新课程指出: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段)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 大量的阅读是积累的前提。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正因为如此, 我们班的晨读已经坚持了三学期半, 图书角的书可以带回家阅读, 有很多孩子已经愿意读书了, 还有几个特别着迷, 班级定期开展读书汇报, 还有读书交流。读书交流是大家最期盼的, 根据大家这个月看的书, 每人出十道题作为考题, 全班就有大约四百道考题, 抽签答题, 答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励, 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项活动, 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孩子读书的热情。另外还要把自己读完的书做好登记, 让大家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我们不仅阅读经典名著, 还读很多经典书籍, 比如《哈利波特》, 好多同学七本书都读完了, 他们经常交流书中的情节。在清晨洒满阳光的教室, 孩子们在静静地读书, 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
四、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 阅读要有适当的延伸性
读和写历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读写结合, 相辅相成。每一篇课文都有可取的地方, 都有不同的写作方法, 有很多适合仿写或者续写的文章, 比如《黄山奇石》一课就能仿写, 想象还有什么样的石景, 让学生发挥想像, 给石景起名并写出特点。还有《小猫咪穿鞋子》, 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对话形式写写小猫咪还遇见谁了, 说了什么, 小动物又是怎么回答的?还可以续写, 比如《苏红的画》, 可以续写, 苏红得了一等奖后, 回家会和爸爸说些什么呢?她以后遇到问题会怎么做呢?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会提高写话的能力, 同时体会写话的乐趣。用阅读带动习作的提高, 这是语文教师都应该尝试的。同时, 写作时, 语言匮乏, 词不达意, 也促使学生多读书, 在书中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二者互相制约, 也互相促进。
摘要:阅读教学, 之所以叫阅读教学, 关键点在于阅读, 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词语、句子的意思, 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让孩子的思维尽情驰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教学重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学生学习和实践有效的渠道。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和阅读练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效果提高的重要性,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导致阅读教学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阅读教学停留在静态分析的层面。在面对一篇文章时,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将阅读材料分成几块一块块的进行分析和讲解等。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挖掘到阅读材料中的部分内容,而对于文章的总体结构、布局、语言等,了解不够深刻。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对传统阅读分析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和单一,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当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阅读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较高,往往要求学生不断的练习,对于生字生词的教学也只停留在默写、听写、练习的层面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活力。
二、阅读中的美
从审美角度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单调无味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1、结构美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材料往往是经过多次挑选、删改的最适合小学生使用和学习的文本。因此我们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文章分段分节的剖析和讲解,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却对于文章的结构等了解的不多,从而难以在作文中进行有效的实践,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语文的学习也讲究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结构美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文本中也是体现的非常明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阅读知识,文本多为总分总、总分、分总等。文章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这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结构美。
2、语言美
语言美是语文的一大特点之一。发现文章的语言美要求学生不断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咀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中的语言都是简单易懂却又非常丰满。如课文《鸟的天堂》中对绿叶的描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一句话中,作者只是为了表达树叶的颜色很明亮,用了“翠绿”“明亮”等形容词使描写的对象形象更加丰富。使那种树叶的颜色通过描写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作者还通过拟人的手法指出“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对那绿叶的喜爱,以及绿叶那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颜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文本中的语言之美,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通过美的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美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小学阅读中,语句中的各种修辞手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将语文修饰得更为美丽,更全面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视觉。如在《珍珠鸟》这一课文中,作者就将珍珠鸟比作一个小球“它好肥,整个身体就像一个蓬松的小球。”通过这样的比喻手法,没有看过珍珠鸟的我们也能透过作者的比喻想象出珍珠鸟那种可爱的模样,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阅读中的语言美,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语句进行鉴赏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多看课外书,实践课堂知识,并通过接触更多的阅读文本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语言教学方面,对语言语句进行模仿和理解是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
3、情感美
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对于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有利于学生先进精神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体会阅读文本的情感之美要求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词句进行探索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我们生活的常识和实例等,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摸索。如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作者通过描述母亲生病了“我”在抱母亲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母亲很轻,从而想起了“我”一直以来都是受到母亲的照顾,并没有照顾过母亲。这篇文章通过这件事情的描写展示出了儿子对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的悔恨,同时也可以表现出母亲伟大的爱。通过品味文章中的情感美,学生能够感受到母亲那种伟大的爱,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文章中的情感美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并提高自我思想认识。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反思 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反思
语文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不仅是他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日后学习和成长的基础。阅读,是指“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它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具有行为的社会性、活动的实践性,又主要体现为一个心智活动的过程,具有过程的心智性。”[1]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它不仅是小学生心智培养和思维成熟的必要手段,也是小学生顺利社会化、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会小学生学会阅读,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为了得到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作为语文老师的笔者除了在自己所在的学校语文课上跟堂听课以外,还到了其他不同小学语文课上亲身感受,并通过网络、报刊的手段大致了解了中国其他几个省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大致如下。
1、侧重知识技能灌输,忽视情感态度培养
由于语文教师的考核和评级重要依赖与语文成绩,而语文又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往往必须依赖教学参考来教授学生,其教学思维模式受参考书限制十分明显。小学语文考试,尤其是在阅读考试中,比较偏重于阅读的分析理解,之如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句子的内在含义等等,这些题目对处于抽象思维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要求过于高,严重的超过了大多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因为要考试,老师要晋职称,也只能依参考书“照葫芦画瓢”,小学生们也只能“照瓢画瓢、囫囵吞枣”。据说曾经有老师为全国的小学生做语文阅读打造了一个通用的模式:“本文通过什么,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揭示了什么,赞美了什么,抨击了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那么无疑对小学生应付考试是最好的套路了。而阅读中情感的培养,心智的开掘,思维能力的锻炼,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可以让小学生理解的真善美,便在培养考试技巧中丧失了。具很多小学生反映,语文老师经常布置的经常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的作业”,学好语文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老师所说的重点知识背下来”,年级越高越明显。
2、阅读教学活动中朗读存在的缺憾
朗读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学生朗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感知能力,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对课文的思考。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朗读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有:
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朗读成了语文教学的走过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朗读是很有限的。很多教师指导小学生阅读,仅是为上课将课文的课前预习,是对课文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的熟悉。因此,很多语文课上,“讲”代替了“读”,“听”代替了“读”,导致学生们无法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能力,无法培养出自己的语感来,而在老师固定的模式中,渐渐僵化了对语言的理解。
教师分析多,学生感悟少。“由于长期以来的一些不良影响,语文课被当成思想的‘物质外壳’,语文课的人文性质被曲解了,语文课被上成对字、词、句、段、篇的繁琐拆解过程,结果是人文精神的丰富和复杂、微妙和多彩被扼杀。” [2]。本应该是文质兼美的课文,被教师的通过模板式的分析得而将其支离破碎,而思维模式和抽象能力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孩子们,无法用现有的思维去感知那支离破碎的美,因此也就谈不上有感情的朗诵了。
二、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
和国内小學语文相比,那么国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手段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应该从中吸取那些经验呢?
以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他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侧重与儿童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课程要使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可以借助辅助工具独立地阅读儿童读物,必须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巧,能根据自身的经验理解、分析课文表现形式和结构,并有自己的儿童式的思考。与中国相比,他们更强调要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乐趣,让他们明白阅读教学是为了满足兴趣和享受愉悦,或者为了扩充经验和见闻,而努力成为一个自觉的读者。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有许多可借鉴和反思的地方,为了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方法:
1、培养小学生情感阅读
和西方一些国家的语文教学相比,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侧重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学,在上文中我们对此也做了论述。人是有感情的,只有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中,我们才能持久的有激情的继续下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该将情感教学投入中来,带领孩子们去用心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起伏,培养孩子们的情商阅读,在情感阅读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自己正确看待这个世界的正确方法。
2、加大小学生自主朗读过程
朗读对促进个体的主动学习,以及语言能力、情感感悟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上文分析,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小学生朗读的时间都让位于老师的分析。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朗读天分,通过开口读,调动感知器官和情感因素,从小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出发,通过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3、必须珍视小学生的童真和聪颖
小学生处于最天真烂漫和最富有想象力的阶段,阅读教学必须针对他们的这个特点有的放矢。在小学阶段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自主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态度。当他们为了寻求知识或者娱乐的时候,可以自觉地利用图书、杂志、儿童报纸、辞书、参考书和图书馆主动阅读,也许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成功。
参考文献:
[1]王余光、徐雁.中国读书大辞典[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4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经过笔者的调查和反复思索, 我认为造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虽然早就形成了共识, 但真正去实施的教师并不多, 它只是成为了一个口号, 流于形式, 久而久之, 学生就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 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变成了接收知识的囊袋。因此作为教师, 我们还要多学、多研究学生的心理。
二是教学方式单一。语文阅读教学目前采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学习, 而且是采用被动式地接受学习, 学生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思考不够, 理解不充分。教师就算设计问题, 也是要引导学生从嘴里说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但在现实中, 学生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 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学生直接阅读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时间少, 不能够积极去思索, 去理解探究, 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自然阅读题失分也就多了。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反思
1. 教师观念的改变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信学生, 把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教学”“培养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 归宿于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 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的引导能力在这时尤为重要。这样, 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众所周知, 要想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就要在现代文课文教学中下功夫。比如教学现代文《心愿》, 这是一篇必修课文, 讲述的是一位中国人在巴黎的一个公园里与一家法国人友好谈话的情景。很明显, 文章通过这场谈话意在表达巩固和发展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共同友谊是这个法国家庭与中国人民的美好、纯真的心愿, 同样也表达了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的愿望。在对这节课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 我采取了另外一种教学思路, 完全突破了原来教学方法的束缚。由于这篇课文采取的是对话形式, 所以, 我让同学们分工合作, 将本班同学分组, 由小组成员推举一位同学来扮演角色, 这种扮演并不是照书本念, 而是可以自由发挥, 真正地将课堂交给了学生, 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同样, 在遇到其他的语文阅读时, 教师也可以举一反三, 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 教学方式的改变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行为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而是应当让学生在主动地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能够加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自主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应当让学生发表意见, 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 挖掘其闪光点, 培养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做到了这一点, 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5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6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基于对反思性教学的探讨,分析小学语文反思性阅读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反思性教学构建,从而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求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反思性阅读 模式 构建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其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也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个严峻的现实,即教师与学生在阅读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提升。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些三、四年级的小学生,面对一篇文章,无法通过阅读正确把握其内容与主旨,更无法进行深入赏析;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目的得分也普遍较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思考与重视。
一、小学语文阅读反思性教学实施的重要性
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理念核心体现在“反思”二字,其具体是指教师对教学归纳、总结以及思考后的教学再认识与深层次认知。教学反思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讨并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因而总体来看,反思性教学有两个明确的目标:其一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二为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二、小学语文阅读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反思的展开
1.课前教学反思
教师课前需要依据学生“学什么”来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具体包括教学目标分解以及优化教学设计等内容。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前准备阶段的反思,不难发现以下几点问题:从备课情况来看,存在着照搬现成阅读教学教案的情况,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备课中过于“信任”自身多年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忽视教学反思,凭自身经验设计教学模式。缺乏目标意识,教学组织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较大。在教学实践以及听课中发现,凡是阅读教学效率较低的授课,都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重视,无法将阅读教学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2.课中教学反思
基于反思性教育理论基础,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如下:针对阅读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导性把握不力,主要表现在课堂中讲少了怕学生无法理解,于是加强对文章阅读的分析,但通常使得教学时间不够用,并且学生也无法提起兴趣;为体现学生主体性,尽情让学生发表自身看法,尊重其“阅读体验”,但一定程度忽视了对阅读能力提升的引导。其次,朗读时间不足。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的时间往往不超过5分钟,并且多为“请xx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文章这部分”、“请把这一段用xx语气朗读出来”等类似的朗读引导,无法让学生融合朗读练习、理解以及感悟于一身。此外,针对文章阅读思想内容的理解引导也显得不足。
3.课后教学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为对整个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性概括,针对自身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具体学习表现实施系统性梳理,展开对教学实施情况的理性分析。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后总结反思往往受到了忽视,教师通常只是向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作业后便开展了进入对下一节课的规划,缺乏针对学生的学习总结以及针对自身的教学评价。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阅读教学采取相应的完善对策
1.强化课前准备
针对阅读教学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备课的反思,基于对课程理念的正确理解,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程,备课中需重点思考两个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是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符合;教学结构是否利于学生发展。同时,针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到在教学前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安排。
2.完善阅读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应当将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与个性化的学习氛围,避免让阅读成为“走过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同时注重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教学,教师可具体将教材中的文章分为“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哲理文章”等类别,不同的文章类型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写景状物”类文章,可让学生先读,再分析写作顺序,领会景物特点,最后体味情感。通过阅读方法的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稳定性较差,朗读可有效促进其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利于其对文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朗读教学中,应适当为学生创设已经,向其提供朗读背景,协助其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朗读,不同的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领会,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特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想角度领会课文,用自身的思考读出自身的情感。
最后,阅读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小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要经历理解、感知以及评价和创造几个心理阶段,需要应用联想、判断、分析以及比较等思维。这些复杂系统的思维活动,教师无法主导,更无法代替,因而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并明确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个性化感悟。
3.加强课后反思总结
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需反思:阅读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教学组织是否完善,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是否到位,阅读训练是否有效等,归纳总结此类问题,写出“再教设计”。同时,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可在课堂小结环节中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对本节阅读课有什么感受?”、“这一篇文章的阅读对我有什么影响?”等,让学生基于阅读学习进一步展开思考与交流,延伸课堂教学广度。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反思性教学能够帮助我们减少教学上的“遗憾”。反思出真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共同成长,为教师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足动力。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反思性教学模式,构建起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新模式,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淑梅.阅读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少年,2016(07):81-82.
[2]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2012(05):132-13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反思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 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 像交了一个益友。”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伟人和名人的论述, 都论证了一个道理:阅读在人的一生中, 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 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课标》有重要的表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 阅读题约占二分之一的比重, 足见其重要性。
要阅读, 就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而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培养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近几年, 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 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得到了进一步重视, 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
但是, 只要中考的指挥棒依然存在。“一切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思想不彻底根除, 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 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 从古代的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历代散文精品、明清小说到外国的优秀作品, 可谓字字珠玑, 篇篇锦绣, 可为什么有学生却对课文不感兴趣, 对语文越学越厌学, 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呢? 针对此, 我们必须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阅读教学, 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学生无疑是主体, 教师无疑是导师, 但现在却本末倒置。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问老师:“《诗经》上说‘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可为绚兮’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像绘画一样 , 先绘上彩色 , 再用白色修饰。”子夏有所悟地说 :“学礼要放在仁义后面 , 是吗 ? ”孔子说 :“给了我启发的是子夏啊! 这就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在这里, 学生提问题, 孔子不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而是点破, 让学生自己领悟。学生领悟了, 孔子及时给予肯定。孔子, 真不愧为“万古师表”。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阿·第斯多惠说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 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这至理名言用在阅读教学上同样合适: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应用的前提和准备阶段, 教师的阅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找寻真理”, 而不是给学生“灌输真理”, 归根结底, 要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为什么学生厌学, 为什么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提高? 症结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没有像孔夫子那样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而是满足于本本教学, 满足于照本宣科的“一言堂”。所谓“本本教学”, 就是为了教课本而教课本。也就是说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简单地教学课本, 完全没有把课本展开到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之中。所谓“一言堂”, 就是老师的一句话即为答案。因此, 教师上课时一成不变地让学生学习生字词, 一成不变地分析文章中的段落, 一成不变地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 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最大的误区。
例如《愚公移山》这篇传统教材, 不少教师上这一课时, 很少有独立的见解和主张, 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搬自教参, 诸如寓言的特点、愚公的形象、愚公的精神、作品的主题等。教师只是一味地灌, 即使提问题, 答案也是唯一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为什么不能是“一千个读者有一个愚公”呢? 相同是不正常的, 只有不同, 才能发展思维, 激发想象, 培养创造力。
阅读教学主要是阅读主体的领悟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而应当进行适当点拨,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 敢于指出文章中与自己思维不同的地方, 放手大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 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
二、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急功近利心理, 导致了阅读教学长期难以走出误区, 课改难以进行。
考试, 作为检测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中考成了“指挥棒”, 老师被“指挥棒”转晕了。
语文学科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着眼于人,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对此有明确的规定: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良好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底蕴;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 而不应该为了适应中考而教学。否则, 不但教材被搞得支离破碎, 而且会把阅读教学带向模式化的死胡同。
魏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 是成功的。他会多, 事务多, 一些专家曾怀疑他的教绩, 多次在他外出开会期间进行抽考, 结果每次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超过同年段的其他班级, 令专家们叹服。魏书生的成功, 有两点最值得肯定:一是教学目标明确, 不是为了考试而教学; 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强, 老师不在, 会自学语文。
毋庸置疑 , 目前 , 中考的“导 向”作用影 响教师的 教学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最初几年内, 由于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考试在新课程评价中还将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 看了一篇邑人写的文章, 很有意思。他把中国历代的状元郎的一长串名单和落魄文人的一长串名单进行了分析对 照 , 发现 :曾经风光 一时的状 元郎 , 其结果是 在历史上昙花一现, 鲜有人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些落魄文人, 如李白、杜甫、吴敬梓、曹雪芹、蒲松龄等, 却一个个颇有建树, 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颗耀眼的明星, 光照千秋。
为什么? 因为中国这个国度, 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读书, 背“四书五经”, 为了考试做官;写文章, 习八股, 还是为了考试做官。学习课文, 教师是“一言堂”;那经义, 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一切为了考试”的刻板教学和训练中成长起来的“尖子”, 没有独立见解, 思想僵化, 能有创造性的文化遗产吗?
反观这些落魄文人, 因清贫而接近百姓;因灰心科举而放弃八股, 没有了为考试而阅读、而写作、而考试的束缚, 旁猎群书, 随心所欲, 其创作贴近生活的诗歌、文章和小说, 岂能不光照千秋?
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篇8
(一) 对话缺失的几种现象及其反思
1. 自由式对话。
文本是师生教与学的重要凭借和载体。有些老师或由于教学智慧欠缺、或对文章解读肤浅, 话题任由学生天马行空、漫无边际, 严重偏离了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 教师也在这一施教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和价值追求。如一位教师教学《丰碑》一课, 在总结课文时问学生:“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我认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军需处长, 因为他也是连队的一员, 却没有棉衣可穿。”“是的, 他连自己的棉衣都不能保证, 怎么能管理好整个队伍的后勤呢?”“我认为军需处长和战友们相互调剂衣服完全可以活下来, 他用消极等死的方式并不明智, 因为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 是最宝贵的。可以看出, 他办事缺乏灵活性, 过于任性。”学生的分析表面上看起来深刻、辩证, 但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 教师为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体验, 既没有做肯定评价, 也没有矫正, 使对话远离文本目标和价值内涵, 使自主演变为自流, 失去对话的意义。这种对文本的浮躁解读、追求所谓的创意会影响学生形成客观、严谨的学习心理品质。
2. 霸权式对话。
学生虽然有言说的自由, 但教师将对话封闭在固定的框架之内, 教师问、学生答, 教学流程看似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但学生只有选择表达方式的权利, 无选择言说内容、思维发散的自由。在教师的话语霸权之下, 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 (即思维) 走, 一步一步接受预设答案和目标, 师生、生生缺乏心灵的融通;学生丧失了理解文本的机会和自主思考的时间, 成为文本的奴隶。
3. 浅表式对话。
对话缺乏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 没有内心真情的流露、自我价值观的智慧灵光;缺乏相互唤醒和自我反思、内省, 学生没有亲历一个在彼此观点交锋中逐步把思维步步引向深入、获得自省自悟的“高峰体验”, 由于缺乏这一过程, 使得知识、情感和价值观难以无形生成。其原因是教师对文本解读飘浮, 对话停留在就文本解读文本的浅层次上。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 如果把对话仅仅定位在“凡事要动脑筋”这一层面上, 则失之肤浅, 也不能体现编者的真正意图。我们应该从“同样的一条河, 老牛形体高大, 所以说水很浅;松鼠形体矮小, 所以说水很深”这一角度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辩证的思想看待同一事物的两面性。另外, 由于教师受固有的思想观念束缚, 忽视当下的社会现实和学生个性心理特点, 用教条的观点框学生。读《小珊迪》时, 我们固然为小主人公可怜凄惨的命运而痛心, 但他诚信的品质在今天尤为闪光;《小猫钓鱼》的教学当然应教育学生“做事不要三心二意”, “但看一眼蝴蝶、捉一会儿蜻蜓”却符合小猫的天性, 小猫是儿童的化身, 过于批判小猫贪玩的天性无疑扼杀了孩子的童心。
4. 表演式对话。
对话应建立在面向全体、平等的基础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上“跳一跳”, 获得发展。但是不少课堂上, 少数能说会道的尖子生几乎垄断了话语权和表达权, 他们揣测教师意图、迎合其心理, 他们参与对话的“精彩表演”虽有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 带来所谓的高效率, 但却使其他学生则很少有自由表达的机会, 少数“差生”更是与对话无缘。
(二) 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的策略
1.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环境。
师生平等、民主是对话顺利开展的前提。因为对话意味着平等的交流, 教师是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鉴赏和评价, 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无须控制和操纵, 学生也无须视教师为权威。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的那样:“在这个教程中,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实现教学相长。”
2. 预设对话内容。
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之前, 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 把握文本的内涵, 教师与文本的契合程度越深, 对话就会越有效。教师和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 是学生展开个性化解读的支点。对话不等于遍地创坑, 必须点上打井, 不断深入。这个点或从认知角度、或从思想角度、或从情感角度来确定;然后由点拉线, 线即学生可能表达的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再由线画面, 面即师生共同生成、研究的相关问题;最后由面及点, 点即师生从多层面的角度进行总结和提升后的文本内涵。当然, 教学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 教师不可能对点、线、面都能进行全方位的预设, 但必须预设好“点”, 梳理出最可能生成的“线”和“面”, 教师应在头脑中搭建起立体交叉的教学框架, 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3. 拓展对话话题。
对话不能局限在话题或文本之内, 那样会限制学生在理解、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话题的拓展有横向和纵向两种策略。
(1) 横向延伸指把话题延伸到文本之外, 多角度解读文本, 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为丰厚。如《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 课尾让学生探讨“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学生结合已有知识, 有的从“东吴扬长避短, 周密计划”这一角度进行探讨;有学生从地利的优势加以说明;有学生从曹操的“骄傲轻敌”寻找依据;还有学生综合多种意见, 认为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 见解更为全面。
(2) 纵向深入指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对文本的思想内涵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如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进行总结时, 有学生质疑:“董存瑞能不能既能炸毁暗堡, 又能活着回来呢?”这一质疑极具深度解读文本的价值, 教师立即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学生怀着挽救英雄的愿望想了很多办法, 但都被一一否决, 有的学生通过找描写形势紧迫的语句加以证明, 有的揣摩董存瑞当时“一心只想快些炸掉暗堡, 根本顾不得自己的安危”的急切心情, 发现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当时不可能成立, 英雄的逝去有其必然性。这种深层次的探究性阅读能够促使学生思维趋于深刻和严谨。
4. 捕捉对话时机。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各地涌现出一些课改教师典型, 但是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实际课堂, 教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新课程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内涵, 以致在语文课堂上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随意, 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呈现在一种模式化教学:一是教师让学生提出质疑, 然后让学生就文章读一读, 之后在课堂上交流, 虽然整体热热闹闹, 但一堂课下来学生却一无所得。虽然教学形式民主了、自由了、开放了, 然而教学目标却不明确。二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严重缺失。由于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不敢就一些问题进行讲解, 惟恐被认为课改意识不强, 角色定位不准。有的知识传授不深不透, 教师只是发问者、旁观者、旁听者, 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和满堂说, 小组讨论遍地开花, 人为的掌声不时响起……三是学科交叉整合冲淡了语文学科的语文性。一些教师常常会把一节语文课上成政史课、生物课, 甚至动漫图片音乐赏析课, 而独独缺少了对语文文本的探究和感悟。四是多媒体教学的喧宾夺主。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往往将其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是否优质的工具, 用大量图片影音冲击着学生的视觉。由此可见, 有些教师还不知道语文课要求的对课文的品析学习体现在哪里, 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该如何培养, 因为多媒体课件实现着一种简单转换, 即将大量的提问、板书、练习和试卷转化成画面、电子文本, 所以为了面面俱到, 便认为素材多多益善, 而不考虑这种素材拼凑组装是否必要, 更不考虑学生在观看时的接受程度和水平, 使得多媒体成了语文知识的“大拼盘”。五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头时间长于笔头。教师常常鼓励学生多说, 不管是否成熟, 很少让学生静下心来写一些东西, 甚至连作文教学都是形式上的读一读、评一评, 不给出课堂时间让学生来写, 导致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标, 实施有效教学呢?结合教学反思, 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目标教学
新课标阅读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作品。还有各学段的目标, 如词语的学习, 要学会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学习, 要学会抓住主要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将字词教学、划分段落结构、概括段落层次意思等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而应在深入研究课标、学生、文本的基础上, 在考虑学生实际的前提下, 找到文本与课程目标的最佳结合点, 制定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 确定每文每课的训练目标, 以及学科知识的训练点。
二、主体主导一体化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钱梦龙老师的教学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式”教学, 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叶圣陶也说, 教是为了不教。即要突出教师的教, 也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的活动, 本身就是“教”和“学”的关系, 而且“教”放在先, 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更何况没有教师的“教”和“导”, 哪来学生的“学”呢?因此, 教师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莫忽视教师的主导, 要形成有机的整体才会形成合力。
三、画龙点睛巧点拨
教师的主导、点拨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的层次、挖掘文本的深度十分重要, 所以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点拨讲解。
1. 在学生失误时点拨, 促使学生准确领悟。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 学生常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错误, 在学生无能力解决时则需要教师发挥指正的作用。
2. 在学生困惑时点拨, 给学生以支持鼓励、引导。
关键处要给予必要的讲解, 发挥解惑的作用。
3. 在内涵深刻处点拨, 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些时候学生由于阅历、感悟尚未达到一定的理解高度, 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启发性引导。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时, 对于鲁迅作品的思想性的理解是个难点, 教师应该对鲁迅作品做精要的讲解, 并设计阅读感悟训练:“我读鲁迅一点点”,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 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进行拓展训练, 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四、知识传授明朗化
学习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所传授的“知识明朗化”,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的语文知识点有条理化地总结归纳起来, 明确地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一节课下来能有一个明确的印象, 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至于感到茫然, 模糊不清。只有把知识面讲清楚, 学生才能在脑海中形成系统, 在复习中增强记忆, 在训练中得到升华。如教学《李广》时, 知识点就有: (1) 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及句子的理解; (2)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特点; (3) 课文中李广这人物的性格形象及悲剧命运的成因。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
五、阅读教学方法化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纲要阅读法”。即教师在课前先拟定好课文提纲, 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教给学生归纳、列举提纲的方法;或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课文, 拟定出提纲, 然后逐项进行解决。这样便使学生在头脑里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阅读文章的技能技巧。无论上什么课, 教师、学生头脑里都必须有“骨架”、“纲要”, 否则就会离题、无序。如在教学《背影》时, 教师就应有以下提纲: (1) 课文几次写到背影?各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2) 课文中多少次提到流泪?各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3) 第2至5段写了什么?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目的在于什么? (4) 父亲的四句嘱语表现了什么?整篇课文就由这些问题组成, 教学中无论是讲授还是指导学生自学, 只要能解答这些, 就算把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 而在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就会学有所得。
六、读写教学强化思维
加强训练思维即通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学作品是教材的中心, 如此阅读教学就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李肇正这样说道:“教文学是把活的东西弄死, 解剖开来, 然后一五一十, 从实说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剖课文, 分析其中的精美词语、词句,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掌握其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我读—……”“我感悟到……”的形式进行读写训练, 使学生既可以加强对文本的独到感悟, 又可以训练思维能力, 将所学到的反过来推及写作训练, 这样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正确地理解新课标, 及时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使语文教学更实在, 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是新时期语文教师最根本的教学职责, 进而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1]赖瑞云, 林富民, 邱吉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新华出版社, 2002, 11 (第一版) .
[2]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议.课程·教材·教法, 2006.2.
农村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反思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 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 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 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 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 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 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 并适当留下悬念, 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 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 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 在教学中, 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 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 告诉学生, 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 无一不是博览群书, 勤奋学习的典范, 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 学生不仅要爱读, 而且还要会读, 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 进行精讲多读, 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学习能力;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身为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一、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中的课文,仅靠教师的一张嘴和手中的一支粉笔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而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
二、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吸引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为朗读平添色彩,也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12
基于此,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孙众博士设计、杨现民硕士开发的嵌套于Vclass平台中的协同阅读工具——SURF (Sharing Unique Reading Feeling) 。该工具旨在辅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可以辅助教师进行阅读信息监控, 实现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摘录、注释、评论、图形标注、网络搜索、概念图绘制等功能, 还可以共享阅读批注信息等。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扩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同阅读, 促进集体智慧的发展。
●SURF主要功能简介
1. 课堂SURF监控
课堂上, 如何全面、深入地掌握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无法解决的难题。而利用SURF课堂监控功能, 教师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全班每位学生的拓展阅读进展和阅读质量。如图1所示, 教师可以看到全班所有学生对某一篇阅读材料的摘录、评论和注释情况 (包括数量、统计字数等) , 还可以看到每一位学生对不同阅读材料所做的摘抄、注释和评论的内容、注释和评论的统计数字等, 更可以看到学生之间彼此交流的情况。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使用SURF工具的权限进行控制。
教师对SURF工具的课堂监控, 是实现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首先, 教师在监控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全班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情况, 从而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水平, 为日后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带来方便, 也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其次, 利用SURF的监控功能,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也可以作为学习伙伴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学习的兴趣。再次, 学生在使用工具自主阅读的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 通过SURF对阅读权限和过程的控制, 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效率。
2. 学生电子批注阅读
SURF工具不仅为学生的网络阅读提供了摘录、勾画等功能, 使得传统纸质阅读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得以体现, 还为学生构建了协同阅读的“阅读圈”, 为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供了工具支持。学生可以利用SURF工具对阅读文章进行摘录、注释、评论、记录阅读思考、画概念图等, 并将这些操作按照内容加注标签分类, 还可以将这些内容在阅读圈内进行共享。
(1) 摘录。学生可以摘录词语, 也可以摘录优美的句子或段落。
(2) 添加注释。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 通过各种途径理解后补充上注释内容, 为理解文章提供帮助。
(3) 添加评论。学生可以对文篇中的某一个词、句子或者是段落发表自己的阅读评论和感想, 也可以对整篇文章的立意、结构、主题、风格等发表自己的鉴赏性评价 (见图2) 。
(4) 网络搜索。设置了三个搜索网站:百度、雅虎和谷歌。该功能为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提供了“活字典”。
(5) 图形面板。设置了“你的笔记”、“你的问题”、“你的感想”等模块, 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提起“笔”, 记录进而发表, 学生不但可以阅读到自己发表的内容, 还能阅读到其他同学发表的内容 (见图3) 。
(6) 阅读论坛。学习完一篇课文, 完成课外的阅读后, 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 可以在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作为全班交流与讨论的内容 (见图4) 。
(7) 画概念图。针对所学的课文和拓展阅读材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利用SURF提供的图形工具自由勾画概念图, 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转化成条理化、图形化的表达, 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8) 我的SURF。我的SURF中收集了学生自己的摘录、注释、评论等内容 (见图5) , 还可以通过这个工具添加“我的好友圈”, 阅读其他同学所做的摘录、注释、评论、疑问等, 并对其进行评论或解答 (见图6) , 以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构建集体智慧, 实现真正的协同阅读。
●应用效果
三、四年级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的转折期:阅读篇章从短到长、从易到难过渡, 写作要求从写一段话向写整篇文章过渡。这就需要在三、四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笔者将SURF工具应用到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 学生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前, 很多学生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只是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随意浏览。应用SURF, 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他们会随时摘录优美的词句和感悟深刻的语段, 根据思考题和自己的想法对文章发表评论。例如, 阅读《黄香扇枕温席》, 有学生在“你的感想”中写到:“我觉得黄香真孝顺, 还当成了丞相, 真是个有用的人, 我要向他学习。”可见学生读到心里去了。阅读《美丽的武夷山》, 有的学生评论:“这篇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静得像一面镜子, 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 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我觉得作者写得很好, 用了比喻句。”可见, 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此外, 工具的作用还渗透到平时课外书的阅读上, 大部分学生会一边阅读一边摘抄优美词句, 积累材料, 写上感想。
2. 增强交流和探讨
使用SURF工具, 学生不但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且会认真浏览其他同学的评论, 对于同学的疑惑更会热情解答。学生在彼此探讨、解决疑难的氛围中, 阅读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理解文本也更加深入了。比如, 阅读《我给奶奶送阳光》, 有学生在“你的疑问”中说:“鹿儿的奶奶为什么说阳光都跑到了她的心里了?”另一个学生回答:“因为鹿儿的爱就相当于阳光。”“爱的阳光”不但在阅读中能被感受到, 而且能在两个学生的交流中产生共鸣, 这是爱的蔓延。
3. 激发联想, 产生共鸣
阅读不仅仅是要读懂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引发读者自身的相关联想, 产生与作者的深刻共鸣。阅读《我给奶奶送阳光》时, 有个学生在“你的联想”中写到:“看了这个故事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她很爱我, 有一次, 她来深圳, 还给我带了一些家乡 (四川) 的特产呢!”这难道不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吗?文章的深意与学生心灵的交汇, 就是SURF工具的魅力。
4. 提高写作水平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后, 笔者都会设置两个计算机打写题目:读后感和片段作文。SURF工具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过程支持、素材积累和方法指导。
首先, SURF工具支持的阅读为读后感的写作提供了过程支持。在读后感的写作中, 笔者要求学生就自己对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发表感想, 由一句话延伸到几句话, 形成一篇短小的读后感。运用SURF工具, 学生收集了很多材料, 包括批注、评论和图形面板功能中的感想。此时, 写读后感就是一个阅读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从阅读中锻炼了理解和分析能力, 又为打写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 这也是检验学生阅读有效性的一种方法。
其次, SURF工具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很多的素材, 使得学生的作文更加丰满。在每节课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都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摘录。这些无疑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充盈的素材。例如, 写秋天时, 学生可以从阅读摘录中选择一些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运用到作文里。此外, 在利用SURF工具对经典的阅读片段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过程中, 学生也得到了写作方法的示范和指导。
●SURF工具应用的注意事项
作为协同阅读的工具, SURF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在传统环境下无法全面、深入地掌握每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难题, 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是, 任何一种工具都是一把双刃剑, SURF工具能否发挥最大优势,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SURF工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主导, 工具辅导
支持协同阅读的SURF只是为学生的阅读锦上添花的工具, 进行深度阅读才是课堂的目标所在, 而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依旧是教师。因此,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工具的优势, 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而不是陷入对工具各种功能的探究上。另外, 在刚开始学习使用工具时, 学生对如此神奇的工具很容易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而出现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断重复摘抄、随意评论等现象。SURF工具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知识积累,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设置的, 可是此时工具的使用却喧宾夺主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及时点拨学生, 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阅读, 避免因专注使用工具而忽略了阅读的质量。
2. 循序渐进, 发挥作用
学生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因此应该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来使用SURF工具。SURF工具有十几种功能, 每一种功能的掌握都需要时间, 如果一下子让学生接受这么多功能, 可能会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因此, 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 使用SURF工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学会摘抄、注释、搜索和评论;第二阶段, 学会使用图形面板;第三个阶段, 学会使用阅读论坛和概念图。
●思考和建议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SURF工具确实是好帮手!但随着使用的深入, 也引发了笔者和学生的一些思考。为了进一步完善SURF工具的功能, 在此, 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预设一套完善的标签分类系统
目前摘抄、评论和注释所有的内容都杂乱地收集在“我的SURF”里, 并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类。学生要在打写中运用, 便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找。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 也让学生的资料库更加完善, 是否可以在工具里为学生预先做好分类的文件夹, 学生阅读时可以按照写人、写事、写景等进行有类别收录。而SURF工具提供大的分类, 学生可以自由进行小分类, 如描写景色, 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也可以按照描写哪种植物进行分类……这样, 学生寻找素材会更加方便, 使用的机率也会更加多。
2. 相似或重复功能可以合并
比如, “评论”与图形面板里的“你的观点”、“你的笔记”等是重复的, 可以合并;再如, “你的疑问”本身就有寻求别人解答与帮助的意思, 与后面的“寻求帮助”异曲同工。
3. 设置“我的书柜”, 增强课内外的链接
SURF工具为课堂内的深度拓展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但是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来自于课堂阅读教学。有研究显示, 学生因为兴趣而进行的课外阅读,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笔者建议在SURF中增设“我的书柜”栏目,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已经阅读的、正在阅读的或特别想阅读的好书通过“我的书柜”推荐给伙伴圈里面的每个人, 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课外的阅读体验、收获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10-17
剖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05-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05-19
小学阅读语文教学06-08
阅读教学下小学语文06-12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06-17
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06-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06-23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07-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滴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