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1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其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而看图作文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对图画进行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一篇富有生趣和内涵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看图作文教学时要不断优化作文训练方法,并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认真审题,了解图意
在看图作文写作当中认真审题并了解图片大意是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边观察边思考,在了解图片大意之后再着手写作,确保作文内容不偏离作文主题。
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认真地对图画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不能在看完图片之后就急于写作,需要对图画意思有准确了解之后再下笔,避免写作中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当学生在看懂图片之后就可以对图片描绘的事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会在此基础之上思考画面想要说明的道理。例如,在一篇看图作文当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周末到了,父母都坐在沙发上边吃东西边看电视,同时他们谈笑风生而且欢声笑语不断,而苍老和满头白发的奶奶却在洗衣服,因为劳累一边洗一边擦汗。在写作之前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而不是看图之后就草草下笔和确定文章主旨,只是强调奶奶勤劳而忽视了图片强调尊重老人的主旨。
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图画进行观察。当学生在确定写作主题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再一次有顺序地对画面进行观察,先观察人物,之后再看周围的环境,先从整体着手之后再观察每一部分,并找准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联,通过合理的想象推测出人物的身份和思想动态。在观察环境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对外面当中的景物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彻底了解图画的内容。
二、围绕图意,合理想象
在当学生对画面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并找准图画呈现的主旨之后,接下来要鼓励学生围绕图片的大意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能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看图作文当中呈现出的画面往往难以表现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对话内容等,这就需要学生对画外之音进行合理的想象。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对图画内容和含义进行深刻了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梳理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将整幅图画的意思连缀成整体,同时在学生想象之前教师还可以给出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和创新。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猫口救燕》这篇看图作文时,可以在学生观察图画之后让学生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合理想象:图画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小燕子的爸爸妈妈在喂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什么原因让小燕子掉下来了?猫和小燕子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燕子是如何获救的?学生在展开想象时,可以按照教师的提示,同时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大胆创新,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鲜活的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融进画面当中,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写出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理清思路,列好提纲
学生既看懂了图意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合理想象,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让学生能够理清写作思路,并在写作之前列好提纲,按照提纲以及逻辑顺序开展写作。在看图作文教学当中,教师让学生理清思路和列好提纲的原因在于确保学生写作的顺序,避免写作当中出现节奏混乱的问题。如果作文要求当中给出的是单幅图画,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画面之后,认真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跳出画面的束缚,将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详细具体地描写画面当中的细节;如果作文要求当中给出的是多幅图片的组合,那么学生必须采用分段续写的方式,在写作时必须把握住重点和略写的地方,对表现全文主旨的画面进行认真描写,而次要的画面可以一笔带过。这样的写作才能够确保重点突出,准确展现出文章主旨。另外,学生在分段续写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段落之间的连接,确保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在学生根据图画要求列好提纲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对自己的提纲进行评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同时也能够在小组合作当中让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学生在按照提纲进行写作时,需要边写边动脑思考,在每一个过渡当中都要确保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不能单纯地在丰富提纲之后进行简单的拼凑。另外,学生在写作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个性化的文字语言丰富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看图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反思,注重对教学方法和作文训练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在明确图片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理清思路和提纲之后进行写作。
摘要:看图作文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对图画进行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一篇富有生趣和内涵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在看图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反思,注重对教学方法和作文训练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在明确图片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理清思路和提纲之后进行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蒋美玲.学生命题作文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张斌.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活味[N].江苏教育报,2010.
[4]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使用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2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1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吸取现代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不要被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和作文教学模式所束缚。这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才能够有新的发展,也才能够满足现代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作文教学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结合作为教学基础,积极寻找新的、更加符合现代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真正的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能够了解到学生的真实的想法,这对于教师的下一步教学行动的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将学生的写作和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跟学生强调,将自己的写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有效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也不是凭空就能够得到提升的。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础,在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教师要找到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以前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大量的背诵。而现代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举个例子来讲,在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名言名句和有名的、高质量的文章,并且要求学生以这样的文章作为模版进行写作。其实这是画地为牢。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被限制在这些内容中。而现代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则更多的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对于一些高质量的文章,教师会鼓励学生去理解,感受其中蕴藏的深意。同时,教师还会积极的将这些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百分百的重复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去体验生活。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详细的记录下自己一天的所思所想,记录下自己的奇思妙想。这些都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积累下了宝贵的素材。
二、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创造
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创造。这是学生能力的发展的必经之路。小学生的思维其实是比较自由的,在看到一些事情或者东西的时候,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其实也是得到发展的。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命令式的教学任务,转而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自由。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兴趣爱好写作文,在写完以后教师要认真的批改,并且和学生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给教师出题目,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思考题目。这样教师就能够看到自己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的差异。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有针对性的处理一些问题。
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教师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很棒的。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学习的热情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可以令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效率更加的高,更加的令人满意。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更高的地方,看到更远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要从学生的发展的长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语文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获得更高的分数,同时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找到前进的方向,让学生更好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这是做好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必然选择。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就必然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的批改。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批改方式,举个例子来讲,在批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的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比较严格的方式来,而对于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适当的放宽松对学生的要求,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些的分数。这样当这部分学生看到成绩以后不会太过于失望,反而会产生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发展会更加的理想。现代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只有这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为小学生日后的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2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的时间吗?
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文,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然后,我又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敢写。
如,我在教写《我的校园》一文时,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找好角度,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从外到内地让他们参观校园,这样,学生心中对校园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习作是一项具定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该好。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如,教《一件难忘的事》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难忘事,然后相机点拨,鼓励学生把刚说的写下来,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只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才能谈创新。因为只有学生把写作当作是 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价值体现,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 假大空 的不正之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一次作文,发现有许多篇写自己父母亲生病住院,甚至自己亲人去世的内容。结果作文写得空洞无文,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不能不说是 假大空 思想对学生的一种影响。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及时止住,对社会的危害是无穷的,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已给人们的记忆留下了伤痛,我们不希望那样的悲剧重演。
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就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当然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忽视学生讲真话的现象,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甚至把学
生当作异端看待,予以无情地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讲真话。比如教学中有这样一篇作文,由于学校采取分层次教学,各班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于是一个同学针这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学校这是在歧视差生,为此表达了对学校的不满,整个作文可谓情辞恳切,笔锋犀利,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说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学生的作文来说更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和勇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然而遗憾的是这篇作文却未能评为优秀作文。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性的一种扼杀。同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
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3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写作能力,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小学生的素材库,为学习语文知识以及语文写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教师也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有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够在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过程有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就可以以更加丰满,更加精彩的内容完成作文写作,只有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一个明显的提高,下面就来谈一谈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于语文的教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培养自身口语以及文字理解能力的开端,所以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要。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而且还会加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章理解能力的养成。所以一定要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力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作文写作方面的重要性。并且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减少大纲内容的讲解时间,因为课文过于枯燥乏味,所以应该加入一些阅读的时间,这样可以更好的带动学生的积极兴趣,让学生不仅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吸收,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渐渐的学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名著的学习与阅读,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气质,还能够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加入更具体更丰满的词句,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写作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兴趣。
二、课外阅读可以让作文更社会化
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识字、断句以及一些理论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加具有社会化。只有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完成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在小学语文的作文写作中,一定要注重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将生活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作文摆脱空洞,更加丰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也可以将社会与文章联系的更加紧密,让作文具有更丰富的情感。另外,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中的事情,让学生摆脱读死书,死读书的方式,更好的做到与社会的接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通过课外阅读这一扇窗看到社会所发生的事,更好的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学校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多样化的社会生活。
三、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积累素材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过于重视讲解而忽视写的训练。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对于字的结构、音节和笔画笔顺给予了关注,而且非常重视关于这些方面的讲解,甚至有些教师对于三四个汉字的结构、音节和笔画笔顺讲解要用去十几分钟的时间。此外,对于学生的书写指导也要讲解,这样,如果一篇课文生字较多的话,教师的生字讲解和指导就要用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书写。
其次,写字练习关注点在量上而忽视写字的质。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写字练习的时候,往往以量为标准,要么要求学生一个字写多少遍,要么要求学生将学习过的生字写多少篇,总认为这样就可以牢固学生的记忆力。其实不然,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初始写字时还能保持工整规范,越到后面,字写得就越发潦草、不规范。虽然是这样,教师们依然以多写多练来要求学生,而对于学生的写字的质关注不够。
最后,偏重于字写得对,而不重视字写得好。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字写得正确与否,而对于学生字写得是否规范工整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有的学生把“森”字写成了上小下大,使得整个字失去了美感,很难看、别扭等。而对于这些学生写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做到一一指正,也没能够对其做相应修改。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养成了写字不规范、潦草等不良习惯。
二、原因分析
首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和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课堂教学依然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不管在教学内容、方法和程序上都存在一些不合理。此外,部分教师在传统教育思想和固化教学习惯影响下,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识字教学理念。大部分也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和教材上的识字学习安排,对于新教材的编写、识字顺序等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完全适应。
其次,不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识字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教师也要遵循这个规律。而且,学生的认知是有规律的,教师只有重视和把握好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更好地开展识字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切合学生实际的,如教师在上复习课时,总是习惯性地让学生把学过的生字反复重复训练,这样不仅会使得学生感觉枯燥,而且也难以使得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
三、相应对策
首先,创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思想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听讲,难以产生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求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变,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教会学生技能和方法,就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凸显灵活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发挥主动性。如在对“青”字进行教授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青”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美丽的颜色,还可以引申出与“青”组合成的字——“清” “睛”“静”等,并且让学生们猜猜这些字的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也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此外,多媒体技术、探究式学习等都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加以应用。
其次,认清并且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先直观后逻辑、兴趣主导一切”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要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低年级小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占优势,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增设一些生动直观的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识字。如教学“日”字时,教师可以多一笔将其变成“目”,进而讲“日”和月组合成“明”,这样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有利于学生识记。此外,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讲究有序性,“循序渐进”的教学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新课程教材中,“体”字在前边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多次,而在后边课文的生字表中才被列为生字。教师如果没有把握生字分布特点,就可能在前边的课文中就要求学生对“体”字进行识记,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上有一定的难度。
最后,注重识字方法的引导。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识字方法的教授,以此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如学习“眺”字时,教师引导学生调出以往学习过的生字“跳、挑、逃、桃”等让学生做细致分析——“跳”是要用脚的,所以是“足”旁;“逃”偏旁是“走之儿”,所以与脚的走动有关;“桃”与树木有关,所以是“木”旁;“挑”是“提手旁”,故与手的行为有关。以此类推,“眺”是眼目旁,所以与眼睛看事物有关。这种步步引导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容易,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探索更多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方法,使其真正服务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焦海荣.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1).
[2]孟庆琳.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
[4]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2009(1).
[5]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3).
[6]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3).
[7]吴耀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科学教育,2009(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4
一、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是讲授, 学生只是听和记, 教师提出问题, 然后自问自答。教师生怕学生学不会, 便把问题一一地设想出来, 再一一地讲解清楚。学生感觉听懂了, 但遇到问题自己却又无从下手。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学生和教师的课堂问题意识太狭隘、太陈旧。课堂上的问题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正确引导和点拨, 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设置问题然后解决。
首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问题应该从读开始。读是融于教学中的, 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读发现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来读、来思考, 并且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如错读字音、错误停顿等, 教师就应立即指出并纠正,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一旦学生出现问题, 教师就应该指出并鼓励, 顺着问题引导学生, 让他们从小就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
其次,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要丰富。我们应该认识到, 语文其实与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是通过汉语文字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 所以很多问题需要打破学科分界。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一定要当堂澄清, 更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当然, 这就要求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有源源不断的水源, 才能不断地给学生新鲜的水。
二、课堂上的情感意识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在课上我们富有激情, 那么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会很好, 回答问题积极, 反映灵敏;相反, 如果教师自己精神状态不佳, 学生也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 学起来没有劲头。所以, 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情感投入。
首先,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让大家一起融情与文中, 使学生能“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满于海”。课文中的情就像课堂情感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情感上的收获。如学《悯农》时,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让学生懂得感恩和节约。又如, 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学生们看到地球的美丽画面时, 就会感到地球的美, 产生强烈的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的情感。
其次,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现象, 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学生对问题沉默以对的现象。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 教师不能顺其自然, 不闻不问, 要及时调整课堂氛围, 让课堂氛围变得宽松和谐。教师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因为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盛装器, 而是有血有肉、思想独立的人。只有在平等开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能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才能学会知识, 懂得道理, 悟到情感, 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课堂上的语言问题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很关键的。语言对一堂语文课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曾经领略过全国名师的风采, 他们的语言无一不是简明扼要、清楚准确、优美生动。好的语言, 本身就是一道亮色, 自然能够吸引学生,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好的课堂语言要能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如想要提醒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可以说“‘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的一段话”;当讲完课了, 想要了解学生听讲的效果时, 教师可以说“不知我说清了没有, 说明白了没有, 如果有疑问, 大家可以提出来, 咱们一起解决”;当学生有了新问题, 教师可以说“大家对这些新问题这么感兴趣, 真让我高兴”;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太准确时, 教师可以说“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 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这些语言既鼓励了学生, 又委婉地指出了不足, 使学生易于接受, 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 教学语言三忌。一忌病语。语文教师使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规范, 否则肯定会使学生受影响, 说出病句、写出病句, 那将是致命的硬伤。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看不惯, 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 就用冷言冷语讽刺、挖苦、嘲弄学生,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从内心里远离教师, 更甚者产生自卑的心理。三忌闲语。个别教师讲课总是啰嗦重复, 讲了一遍又一遍, 或东一榔头, 西一棒槌, 闲话连篇, 不着边际。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上的作业问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 教师通常是满堂灌, 学生忙于听讲、抄写, 根本无暇思考。教师讲完之后, 通常是留下重复性的作业, 如把生字和课文抄写若干遍等。这种教学模式使课上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学生学会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学会, 教师并没有掌握。如今, 还有不少小学教师留下机械性的抄写作业, 天天如此, 月月如此, 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等进入中学就被抹杀殆尽了。
单纯的枯燥的抄抄写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应是多种多样的, 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我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周恩来总理, 让学生利用周末搜集整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生平资料。学生有的利用网络, 有的到图书馆查阅, 有的向长辈请教, 仅仅两天时间, 学生就各自搜集了很多资料。其实这个作业量一点也不少, 但学生做起来兴致很高, 没有丝毫的厌烦情绪。这是因为作业兼顾了知识和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进下, 全新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动力。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5)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5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孩子的灵性,抑制纯真的童心。
一、对“文字功夫”与“口头功夫”的反思
儿童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入学后学语文,虽然口头语言尚待继续提高,但重点和难点,无疑是书面语言的读与写。加上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特点,远比表音的拼音文字复杂。因此,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特别繁重。我们说一个人语文功底不扎实,往往是由于文字功底不扎实所致。文史学家周汝昌先生读了《一屋子大学生写不出“钥匙”二字》,感慨良多,写了篇短文呼吁教育专家“多动动脑筋”寻找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总钥匙”,正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反思我国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讲问,学生答读颇为忙碌,但一堂课下来往往很少用笔,语文课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
二、对“习得”过程与讲析过程的反思
我国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
语言(母语)都是在他一岁半到六岁之间,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己获得的,这就称为“语言习得”。这种习得过程,一无专职教师,二无专用教材,三无专课讲授,四无强化训练,其习得的迅速、高效与进入学校后“学得”书面语言时的困难重重,形成了鲜明反差,其原因何在,值得我们反思。当然,儿童学前期的“习得”与上学后的“学得”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无定的,自然而朦胧的;而后者是规定的,自觉而明确的。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把两者对立起来,儿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不免有某些“学得”因素;而儿童在“学得”过程中,更应当借助“习得”的规律,借鉴“习得”的经验。即应当注重自主的实践演练,在生活中运用。现在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了母语的习得规律,如课堂教学过程以讲解提问分析为主,割断了与生活交际的联系。学生在瞄准考试的题海中沉浮,既失去了主体地位,又缺少真正的语文实践。
三、教育是永远指向未来
那么未来这个更加技术化、国际化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关注的是现实性、技术性和一大堆没有与社会整合的知识,而不是人。这是教育的悲哀。雅斯贝尔斯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一语中的:“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不断花样翻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
是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于语言创造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学习,以掌握丰富的语言,传承精神遗产。而学习语言的形式应该是教师帮助下学生自主的识字、朗读、阅读、思考、讨论、背诵、写作和口语交际。新的小学语文大纲出来之后,大家都认为很好,重主体、重整体、重感悟,确实道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就操作而言,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却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怎么“整体”,怎么“感悟”,早自习读,晚自习读,回家读,上课还读,读什么,怎么读。我以为,抓住“读书”就是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古代童子“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练就了语言的童子功,而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弊端时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因而造成了多年来我们语文教育的极大浪费。读的目的是训练、养成语言的记忆力、语言的感知力,进而达到较高的语言鉴赏力。大量语言信息的贮存以及对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和对文章技巧、逻辑修辞的敏感是生成语言的关键。没有丰富的语言信息贮存,又怎么谈得上去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呢?然而我们今天是在肢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习题式的语言点的训练,这是舍本逐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我想在读书问题上应该思考三个问题: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
具有创见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呕心沥血写成的充满智慧火花和文采斐然的经典作品,也就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那么,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就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了,语文教师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我以为阅读教学如果有序的话,这就是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和思想深度,而不是各种能力的人为的琐碎的逻辑划分。每篇课文都要整体感知,都要理清思路,都要筛选信息,都要理解关键语句,都要体验思想感情,都有许多思维的训练,但不管怎样,对字词的掌握、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成块语言的记忆是核心。这样的话,我们就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大胆选材了。像小语教材中的《火烧云》《鸟的天堂》《草原》《我家的猫》《威尼斯的小艇》等散文都是上乘之作。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中国的古诗、古希腊的神话、各国的童话、一些适合孩子读的小说比如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等都是极好的阅读教材。我曾经向小朋友推荐过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小语课本第八册也选了题为《争吵》的这一段。这是一本情感真挚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性尊严的好作品,语言亲切自然,如涓涓的溪流,童趣盎然,其中有一种理想的东西在引导孩子。现在国内还没有定论的儿童阅读书目,这是一个遗憾。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编了一套“新世纪教育文库”,儿童部分选了《宝葫芦的秘密》《草房子》等好的作品,广大教师们可以关注。
其次是怎样读的问题。当然要朗读、默读、速读,要能有体验的读、抓住主要信息的读,要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行结合。这里面每一项读的技巧都要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考察目前小学生读的能力,单就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一项而言,不少同学也是不能过关的。其实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从语言学习还是生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 篇6
【关键词】童话教学; 反思;语文教育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 ,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體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
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
一、内容功利化
内容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出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反拨,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将工具性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突出了”双基”的地位。教材编制也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
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 ,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
童话教学道德教化也是对我国“文以载道”文艺理论无意识继承的结果。在古代,文学创作和学校教育都非常强调道德教化功能。古代小学的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的内容也是以道德劝诫为主。这种“重道”的传统通过几千年的承袭还成为我们民族的心理积淀,一直影响到现在。因此,在创作童话作品,对童话作品选编和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
二、形式表演化
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很多扮演看似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的心灵交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M ].小学语文教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讨 篇7
一、确定反思教学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经常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因为, 思想是行为的动力, 只有思想的转变, 行为才能跟着一起转变。因此, 教师应确定一个反思教学思想, 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及时反思改善, 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在确定教学反思中可以:1.教师应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充实自己的相关教学知识。2.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 将时尚的元素引入小学语文课堂。3.教师应注重以人为的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
例如,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前, 首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可以去网上查阅资料, 也可以自己调查, 多与别的语文教师交流, 在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身上学一些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策略, 向一些“新”的语文教师身上提取一些时尚教学的元素, 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另外,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多关注一些社会新闻, 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正面影响的新闻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也在与时俱进中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从小就获得超前的思想。同时,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融入自己的情感, 而不是只把教学当成自己的工作, 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注意反思教学过程, 增加师生互动交流
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练习, 而忽视了自己的这一行为导致学生对学习小学语文逐渐丧失了兴趣。因此, 教师应注重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在教学前的反思中, 确认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 能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的反思中, 应注意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应, 以及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在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中, 回忆、思考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 总结经验。以下是对教师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几点建议:第一、关注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第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第三、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第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 教师在讲到《观潮》这篇课文时, 教师应想到有些学生去过海边可以想象到课文中的情景, 但有的学生没有去过海边或许想象不到课文中的情景, 因此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涨潮时的视频, 课上为学生播放, 将课文书面的文字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讲故事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时, 教师应明确小学语文教学并不只为了应付考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 提升自己的素养。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考什么学什么, 不考就不学”的思想, 指导学生将听、说、读、写在日常学习中想结合, 逐渐提升学生语文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设置问题, 并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提升学生思想升华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只要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主要应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让学生在反思中认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并及时的改善、进步, 从而逐渐提升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 教师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提升学生思想升华时可以:首先, 用自己的反思影响学生学会反思。然后, 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反思。最后, 总结学生的反思情况, 帮助学生从内心正确认识自我。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可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反思, 就会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改进后就会不断的进步、成长。因此, 在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的发展进行教学反思, 以不断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周敏.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张朋成.浅谈反思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6, 02:203.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篇8
一、假评价
现象一: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 教师像魔术师一样, 时而拿出小红花, 时而拿出几张卡片, 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小朋友读完课文后, 教师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孩子们所做的只是机械地拍拍手。一节课下来, 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得让教师稍不满意, 便说:“有哪个同学比他读得更好一点!”
反思:现象中激励性的奖品过多, 鼓励性语言过于单调。这样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个误区, 这种评价变成了一种物质诱惑, 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 而不是关注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 但只是一种“泡沫”而已。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 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语言了。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也不是发自内心的, 而只是应付一下。那么, 学生到底好在哪儿, 棒在何处, 谁也弄不明白, 只能是“雾里看花”了。事实上, 教师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 教师那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 甚至奖励学生一项学习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假感悟
现象二:一位老师上《美丽的南沙群岛》讲到第三自然段时, 师:同学们读一读, 想一想哪些词语能反映出南沙是个巨大的蓝色宝库? (学生自山朗读) 师:听老师读一读, 仔细听:哪些词读得重?哪些读得轻? (师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学着老师的样子再练一练。 (再指名读) 师评:“‘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等词读得好, 读得很重。大家也学着这样读一遍!”师在这三个词语的下面标上着重号, 说:“我们读的时候要重读, 要读出对南沙的的赞美之情。”
反思:案例中, 老师在课堂中确实很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学生的情感是跟着老师模仿出来的, 是在着重号的启发下读出来的, 他们的情感是从喉咙口喷出来的, 而不是内心情感的自然迸发。教者只不过是把新的学习方式点缀在旧的教学模式上而已。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不能靠灌输和贴标签的方法授予学生, 而需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 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 用自己的心灵与课文对话。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探究创新。
三、假体验
现象三:师:“同学们,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学完了, 你想对狐狸或乌鸦说些什么?”有一位学生这样说:“我很喜欢狡猾的狐狸, 因为它能想办法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弄到手。我要向他学习。”师不假思索地说:“你很聪明,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反思: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这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的、深远的, 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也必然是“独特的”“多元的”,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 思想发展局限, 他们对同一内容的感悟、体会可能是积极健康的, 也可能是片面消极的。案例中, 教者把“尊重”等同于“迁就”, 当学生说出“狐狸也很聪明, 要向狐狸学习”这样明显的错误感受时, 教者反而一味地赞许。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没错, 但不可忘记, 尊重决不意味着肯定错误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或者不完全正确的回答的纠正恰恰是非常“尊重”的表现。
四、假合作
现象四:师:“同学们, 庐山的云雾秀丽多姿, 神奇多变,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师:“你们喜欢云雾的哪个特点?下面我们合作学习, 请喜欢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小朋友坐到第一组, 请喜欢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小朋友坐到第二组。” (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找到了各自的集体, 大多数坐到指定小组中, 而一些紧张的小朋友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 接着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然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多数小组选派一名最能说会道的同学发言, 发言往往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其余学生大都充当“陪客”。
反思:案例中, 教师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刻, 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必定是肤浅的、片面的。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教师必须加强指导, 教会学生交流。首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读书、深入思考、内化揣摩;其次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 明确分工;最后要根据讨论情况反馈交流学习的结果, 实现资源共享。
在课堂教学中, 还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有的语文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形式多样, 可就是不写字、不读书, 基本的识字任务不能完成, 短短的课文也读不熟, 这样的课怎么看也不是好的语文课。这样的课失去了真实与深刻, 就如同捧出一束束“塑料花”, 艳是艳得很, 却没有生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9
鉴于识字量之大, 因此, 我都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预习。但是我发现这样预习的结果是好的越来越好, 而差点的学生却越来越差。因为那些好的学生会很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一般也会做得很好, 而那些比较差的学生, 一般都是父母不在家里, 根本就没有人辅导他们, 于是预习便成了一纸空文。第二天, 什么也不知道, 字不会认读, 课文也就无从下手。那些预习了的学生注定会情绪高涨,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而没有预习的则只能坐在那儿一言不发。这时, 如果教师注意不到这群孩子, 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越来越差, 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所以, 我采取的措施是在上课提问的时候多提问这些孩子。但是也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经常请这些不能回答问题的孩子而忽略了那群竭力想表现自己的好学生, 也是不行的, 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了。于是, 我又想了一个办法, 每一堂课刚上课时, 我就宣布我会在这节课检查完预习之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 而问题就是刚才大家认的所有的字, 如果到那时还读不到, 再给小小的惩罚。这样,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提高了, 每个孩子的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 他们是既希望被老师点到又怕被点到。于是, 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请中下游的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偶尔也请比较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在家没有预习的学生能够在老师检查别的同学的时候, 注意力高度集中, 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认识尽量多的汉字, 以此来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
仅仅是在认字这一点上还远远不够, 因为接下来还有比认字更艰难的事情, 那就是读课文。我发现二年级的课文比记忆中我小时候读书时的要长得多, 如二年级上学期的第八课《难忘的一天》, 讲的是一个小朋友给邓小平爷爷表演计算机操作的经历, 全篇课文整整六个自然段, 三百多字, 不认识的字多达34个。对于一个不识字的大人来说在短时间里会认这些字, 并且将这篇课文读通顺, 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是一群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呢!于是, 我就想如何能把难度给孩子们降低。我把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 再根据课文段落的长短和每个小组的实力来分派任务, 如第一组的同学就负责读一二自然段, 要求他们将这两个自然段读熟, 读流利。然后, 四个小组来进行比赛。比赛的内容一共有两项:第一项, 看哪个组的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二项, 看哪个组学另外三个组学得最好。这样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 斗志昂扬, 都想战胜别人, 最后评出的冠军小组就当小老师, 来教全班的同学朗读课文。
除了认字以外, 需要会写的字也比较多, 平均每课都有8个字要求学生会写。如果要学生个个都不落下, 就必须得课课清, 每篇课文结束以后都要进行听写, 有错误的还要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听写, 这就会导致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用。那么, 该怎么办呢?于是, 我开始仔细调查和统计我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 将他们进行归类。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家长在仔细认真地辅导孩子, 当然这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类是有家长, 家长也有能力, 但是却疏于对孩子的辅导的。第三类就是家长或许在外打工, 或许没有能力辅导的。对于第二类的孩子, 我主动和家长联系,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让他们明白这样做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 一个电话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给孩子们施加压力。这样从两个方面入手, 效果就会好一些, 可以把部分第二类的孩子转化为第一类的孩子。对于第三类的孩子, 就将他们分派给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孩子。这样可以让我们从烦琐的听写字词中解脱出来, 有时间去思考其他问题。
我认为学生的座位是可以随时调整的。在每个学期的开始, 我们老师往往会很费精力去编排全部学生的座位, 既要考虑学生的高矮还得考虑学生的纪律及学生的视力等情况, 真是煞费苦心, 有时往往是顾此失彼, 经常觉得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非常遗憾。其实, 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 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的,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座位。例如, 在刚开学的时候, 我会考虑要先整顿好全班的纪律, 于是会在纪律性较差的同学中作重点调整。如将纪律较差的同学调整到比较醒目的位置, 并且将他们岔开, 周围都安排一些自制力较强的学生。在期中的时候, 我会考虑全班的综合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将学习好的学生和中间的学生调在一起, 中上的和比较差的在一起, 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而在期末的时候, 我又会在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中作适当调整。如将特别差的同学安排在一起, 中间的调整到一块儿, 这样便于老师的分层管理和指导,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业安排和辅导。
以上就是我近些年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反思。也许它显得非常稚嫩, 但我会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陕西教育刊》
刍议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反思 篇10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成长,探究合作,提升理论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笔者认为, 要扮好这样的角色, 最需要的是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改进, 不断地创造, 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那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所谓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 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 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 从而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过程。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一、教学反思的特点
1. 教学反思具有创新性: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行为。通过反思可以拓宽思路、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完善思维过程。历史上许多新的发现都是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的。师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地回顾、分析和思考, 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探索教与学的一般规律,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2. 教学反思具有批判性:
反思就是用批判、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反思思维就是批判思维。教师经常批判地、反复深入地思考问题, 其知识结构就会更完善, 思维就会更严谨, 思路就会更灵活, 见解就会更深刻、更新颖。教师在批判中教, 学生在批判中学,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 教师也只知道机械地“传道”、“授业”、“解惑”, 而没有自己的创造的现象。
3. 教学反思具有自主性:
教师之所以要反思,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 进而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个人主动反思, 而且要与同行们进行集体反思, 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 接受他们的反馈意见, 这都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有通过自主、积极地反思, 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反思的作用
1. 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 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产生困惑, 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 这样他就能积极主动地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 并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 于书海中寻宝。
2.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 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研究, 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最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 教学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 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 进而促进专业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 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只有经过反思, 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升华, 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力量, 唯有如此, 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1. 换位反思:
俗话说得好“站着说话不腰痛”。站在教师的角度, 应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 我会怎样做?”“这位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处于这个年龄阶段, 应怎样学才有效果?”经常这样进行换位移情反思, 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2. 逆向反思: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 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人们在解决问题时, 习惯于按熟悉的常规思维路径去思考。然而, 实践中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却不易找到答案, 一旦运用逆向思维, 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历史上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 而是转换为破缸救人, 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被传为佳话。鲁班上山不小心被野草划破手, 他逆向思考:“既然小草的细齿可以划破我的手, 那如果铁条上带有很多小齿就应该可以锯断大树了吧!”于是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把锯。这样运用逆向思维, 以“出奇”而“制胜”, 结果让人别有所得。
3. 对比反思: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 生活中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对立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也要将相关知识进行对比, 找出异曲同工之处, 通过学习比较, 对照思考, 琢磨反省, 才能理解深刻、自我提高, 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 质疑反思: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不断地质疑, 才能有提高, 才会有新的发现, 才能有所收获。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授, 每一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我们都要进行质疑反思:“这样做行吗?”“这样安排合理吗?”“这是最佳方案吗?”
总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才能把自己的潜意识活动纳入到有意识的活动之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从而实现由专业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1]林志华, 刘志明.积极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学之友, 2010, (15)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现在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瀑化。它所包含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等的培养。茸先,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敦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其次,语
文学科的教学就是根据学科的特点,对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笫三,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进而掌握规律。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思型教师与实践者,通过反思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反思性教学以其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因此,在反思性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是一般的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探究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而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思性教学.以其追求教学实践的台理性为动力,我们教师可“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其责任心.使之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所“说.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要促进教师的发展,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帮助我们教师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教师以审慎的意志方式行动,从而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
三、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它可以让学生们能正确地运用与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们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中让学生们在无形之中,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并发挥了学生们的智慧与思维能力。也为培养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风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我们大多数的教学中,依然还存在着只重视写,却忽略了其他多元化的训练。特别是学生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视。其中,就有一部分的老师们,在学生们的早读训练中,从不关注,特别是那几十分钟,学生们集体朗读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不在身边监督,而是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话,便可让各别学生们没有自律性。夹在全班同学的声音中,混水摸鱼。将书本放下或者将嘴巴闭上,思想开小差。直到老师回来后,才会装模作样地重新张开嘴巴.跟着集体一起朗读。笔者认为,学生们在朗读训练的时候.若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老师最好不要离开教师,将朗读监督的工作和监考一样做到位.杜绝个别学生的懒惰行为,影响到更多优秀的学生.从而导致坏风气的悄然上升。所以只有将朗读的训练加强。监督工作加强,才能为学生们的脑海灌输更多的知识。不仅如此,长期又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们增强语言的感官,读得通顺与流畅的同时。从中就会提高了学生们组词与造句的训练.久而久之,就可增加学生们朗读的兴趣。而且,学生们朗读的章篇.都是文体质量很高的名言名篇,这为学生们学习各种语言的文体.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所以学生们的朗读训练一定要加强,老师们可以在学生们朗读训练中的听,说,读与写四个环节中下功夫。
四、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我研读了一篇关于一个老师写的《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后》,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語。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究 篇12
关键词: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许多教育家教导我们, 教师要经常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并指出: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就是对教师教学情景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假设和检验, 进而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 我们可以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后, 经过反思进一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行为。在新课改下,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的“填鸭式”教学,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 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反思, 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工作的事后比较和反思, 可以找到自身工作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进一步从中发现问题, 进而通过认真思考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 教学反思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研究语文教学。
这里“教学反思”中的“反思”, 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和教学内容反复进行讲授、反复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不断开展教学活动, 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的行为。
2.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在新课改下积极进行课改实践。为做好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理论性的东西, 课后为学生布置好多习题, 而由于学生理解能力较差, 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个时候, 教师就可以通过反思后的课改实践并从中寻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 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理念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都知道:思维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新课改背景下, 语文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改的发展需要, 要及时更新不适合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 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的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处处体现着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2. 教师要努力丰富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与否对于新课改的实施及教学反思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那么, 语文教师如何才能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语文专业修养呢?我以为应该主要通过研读文学名著或著作、语文学术论文等。教师通过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 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还可以从中学会许多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
第三,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策略的探索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 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来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做好每一课的课后反思笔记或课后小结工作。语文教学课后反思笔记或课后小结是语文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教师如果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会使教师尽快成长为新时期的复合型研究教师, 因此, 它对语文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课后小结和反思笔记, 就是指教师在课后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偶然的想法记录下来, 并重新审核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行为。
2.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理念,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 自然能全身心地认真投入工作,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上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如果长此以往, 就会慢慢影响教学质量。因此, 年轻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深层次上转变教育理念, 并用于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 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师要尽心搞好每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必须首先搞好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充分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步骤;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好充分的教学资料;设计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巩固好刚学的新知识。通过这些事先设计好的几个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并使学生能活学活用刚所学的新知识, 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教学反思是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特别重视的一项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它的重大意义, 充分发挥它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我们广大教师要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 全面而深入地进行冷静的思考, 从而审视和发现自我, 使自己经过认真反思得到的经验得以升华, 不断弥补和改进自身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 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当然, 目前新课改下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但是,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对于语文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语文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做好了这项工作, 就会使自身尽快成长为新时期的复合型研究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绍平.谈谈语文课后练习的处理[J].石油教育, 2009, (1) .
[2]陆青春.例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J].中国教育学刊, 2008, (1)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10-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0-0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反思)08-17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反思08-2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7-20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体会06-07
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反思09-01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11-15
小学语文老舍《猫》教学反思05-10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