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舍《猫》教学反思

2024-05-10

小学语文老舍《猫》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小学语文老舍《猫》教学反思 篇1

老舍《猫》教学反思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这篇精读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理解猫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因此不必在内容上花过多工夫,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到作者是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的性格古怪时,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起来。在此可以通过师生分工朗读,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用事例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在体会猫的特点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动;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写猫的可爱时,“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这样饱含情感的语句比比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当然,在课堂中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还是没有真正放手,在学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但我的这种“介入”没有控制在一个“度”上,很多问题我都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间,遇到问题没有引导他们如何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而是直接告诉了他们答案,这对孩子语文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另外就是教师语言不够简练,琐碎的小问题比较多,导致重点难点不突出。

通过这次讲课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总结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授课水平。

小学语文老舍《猫》教学反思 篇2

一、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是讲授, 学生只是听和记, 教师提出问题, 然后自问自答。教师生怕学生学不会, 便把问题一一地设想出来, 再一一地讲解清楚。学生感觉听懂了, 但遇到问题自己却又无从下手。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学生和教师的课堂问题意识太狭隘、太陈旧。课堂上的问题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正确引导和点拨, 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设置问题然后解决。

首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问题应该从读开始。读是融于教学中的, 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读发现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来读、来思考, 并且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如错读字音、错误停顿等, 教师就应立即指出并纠正,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一旦学生出现问题, 教师就应该指出并鼓励, 顺着问题引导学生, 让他们从小就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

其次,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要丰富。我们应该认识到, 语文其实与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是通过汉语文字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 所以很多问题需要打破学科分界。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一定要当堂澄清, 更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当然, 这就要求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有源源不断的水源, 才能不断地给学生新鲜的水。

二、课堂上的情感意识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在课上我们富有激情, 那么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会很好, 回答问题积极, 反映灵敏;相反, 如果教师自己精神状态不佳, 学生也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 学起来没有劲头。所以, 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情感投入。

首先,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让大家一起融情与文中, 使学生能“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满于海”。课文中的情就像课堂情感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情感上的收获。如学《悯农》时,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让学生懂得感恩和节约。又如, 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学生们看到地球的美丽画面时, 就会感到地球的美, 产生强烈的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的情感。

其次,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现象, 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学生对问题沉默以对的现象。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 教师不能顺其自然, 不闻不问, 要及时调整课堂氛围, 让课堂氛围变得宽松和谐。教师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因为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盛装器, 而是有血有肉、思想独立的人。只有在平等开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能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才能学会知识, 懂得道理, 悟到情感, 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课堂上的语言问题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很关键的。语言对一堂语文课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曾经领略过全国名师的风采, 他们的语言无一不是简明扼要、清楚准确、优美生动。好的语言, 本身就是一道亮色, 自然能够吸引学生,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好的课堂语言要能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如想要提醒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可以说“‘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的一段话”;当讲完课了, 想要了解学生听讲的效果时, 教师可以说“不知我说清了没有, 说明白了没有, 如果有疑问, 大家可以提出来, 咱们一起解决”;当学生有了新问题, 教师可以说“大家对这些新问题这么感兴趣, 真让我高兴”;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太准确时, 教师可以说“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 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这些语言既鼓励了学生, 又委婉地指出了不足, 使学生易于接受, 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 教学语言三忌。一忌病语。语文教师使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规范, 否则肯定会使学生受影响, 说出病句、写出病句, 那将是致命的硬伤。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看不惯, 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 就用冷言冷语讽刺、挖苦、嘲弄学生,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从内心里远离教师, 更甚者产生自卑的心理。三忌闲语。个别教师讲课总是啰嗦重复, 讲了一遍又一遍, 或东一榔头, 西一棒槌, 闲话连篇, 不着边际。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上的作业问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 教师通常是满堂灌, 学生忙于听讲、抄写, 根本无暇思考。教师讲完之后, 通常是留下重复性的作业, 如把生字和课文抄写若干遍等。这种教学模式使课上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学生学会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学会, 教师并没有掌握。如今, 还有不少小学教师留下机械性的抄写作业, 天天如此, 月月如此, 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等进入中学就被抹杀殆尽了。

单纯的枯燥的抄抄写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应是多种多样的, 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我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周恩来总理, 让学生利用周末搜集整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生平资料。学生有的利用网络, 有的到图书馆查阅, 有的向长辈请教, 仅仅两天时间, 学生就各自搜集了很多资料。其实这个作业量一点也不少, 但学生做起来兴致很高, 没有丝毫的厌烦情绪。这是因为作业兼顾了知识和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进下, 全新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动力。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5) .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反思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習,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老舍《猫》教学反思 篇4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就提到大猫的性格古怪,于是我就请学生说他们理解的“古怪”一词时什么意思,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我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自信心。当学生理解到“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我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时使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自由的理解空间。这节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在这堂课上,我忽视了感情朗读。感情朗读,能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虽然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来朗读课文的重点句段,但是读的形式和时间还是不够,学生们没法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另外,我把理解猫的特点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剥离开来进行阅读,更是犯了大忌。在听评课时,刘大凤老师告诉我: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十分重要,学生们如果能够充分地细心品味,便会自然而然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出作者语言的魅力了。

另外,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构建一中主动探求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活动。但是我在这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讲读到猫的什么都怕时,非要学生概括出我预设的“胆小”一词,处理课堂生成的灵活性不足。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相信他们的潜能、挖掘他们的潜能,搭设舞台让他们展示才华。

老舍《猫》教学实录 篇5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实录】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 课前交谈,增强学生对作者的认识。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的《猫》这篇课文是谁的作品呢?

生:老舍。

师:(板书)不能这样说。他是中外闻名的大作家,一生发表了近800万字的作品,而且他已经去世40多年了。我们应该这样称呼他——老舍先生。

同学们,老舍先生一生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在课外看看这两本书。

老舍先生尽管是一位大作家,也写小文章。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他写的一篇小文章——

生齐读课题。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师:现在,自由读课文,看看在老舍先生眼中的猫有哪些特点。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

生汇报交流。

师:他写了成年的大猫和刚满月的小猫。(板书)大猫的特点是性格古怪,小猫的特点是淘气可爱。那课文哪些段落在写在大猫,哪些段落在写小猫?

生汇报:课文第1-3自然段在写大猫,第4自然段在写小猫。

师:写大猫的3个段落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读一读。

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对。同学们用浪线把这句话勾下来。这是这3个自然段什么句?

生:中心句。

师:那你能迅速找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吗?也把它勾下来,读一读。

生: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二、研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1.细读第1-3自然段,体会猫的古怪性格。

师:同学们,先来读读1-3段的中心句。

生齐读中心句。

师:“实在”在什么意思?

生:的确。

师:这是很肯定的一种说法。再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3自然段,看看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再和同学议一议。

生读课文1-3自然段,然后同伴互助讨论。

师:猫的性格古怪主要体现在(板书)既老实,又贪玩,又特别尽职,有时候极其温柔,有时候又极其冷漠,还体现在它既极为胆小,又极为勇猛。看来,这真是一只——

生:性格古怪的猫。

师:(板书)老舍先生是用具体的事例来写猫的特点的。先说说猫有多老实呢?谁找句子读一读。

生一读。

师:这么老实的猫其实也很贪玩,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一读。

师:说说都有谁会呼唤它,会怎样呼唤?

生若干分角色想象尝试。

师:任凭谁怎样呼唤它,猫也不肯回来。(板书)什么叫“任凭”?

生:不管、无论……

师:(板书)同学们用“任凭……也……”的句式说句话。

生造句练习。

师:猫是这样贪玩,但非常尽职。什么叫“尽职”?

生议。

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究竟有多尽职?找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板书)什么叫“屏息凝视”?再演示一下。

生议、演示。

师:猫等老鼠是态度认真,时间长达几个小时,决心大(板书)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肚子饿了,离不离开?有人叫唤它离不离开?腰酸背痛呢?对,只要老鼠不出来,就决不离开。真是太尽职了!谁能用“……非……不可”说句话。

生造句。

师:猫的性格古怪还表现在有时候温柔可亲。谁来读一读猫对主人温柔可亲的句子?

生一读。

师:“蹭”是摩擦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不用心良苦摩擦,而用“蹭”?

生议,轻,温柔,显示和主人关系很亲。

师:这样极其温柔的猫也有极其冷漠的时候,冷漠到什么程度?

生读句子。

师:一会儿是极其温柔,一会儿是极其冷漠,直是性格古怪。它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胆子有时候非常胆小,胆小得——,有时候又无比勇猛,勇猛得——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

生:古怪。

2.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小猫满月时淘气可爱的特点。

师:同学们,猫的性格这样古怪,老舍先生是讨厌还是喜爱它呢?

生:喜爱。

师:对。其实,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刚满月的小猫。同学们自读第4段,再和同学议一议,看看可以分成几层?每层写的是什么?

生读、议、汇报交流。

师:这写满月的小猫更可爱的一段,哪个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无比喜爱之情?

生品读。

三、学习文章写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1.以读促悟,了解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猫的性格特点。

师:老舍先生写猫的性格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写的。你们看,说它老实是通过哪件事来说的?找相关句子来读。

生读。

2.背诵第1或第4自然段。

附:

1.主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猫:性格古怪温柔冷漠

(1-3)胆小勇猛

小猫:淘气可爱爱玩 淘气

(4)

2.副板书:

老舍(1899-1966)

任凭(无论、不管)……也……

……非……不可

老舍《猫》教学导案 篇6

一、借助谜语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复习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尝试:

1、大声朗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2、大花猫的有哪些古怪性格?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3、从你发现的猫的性格特点中,你还可以发现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性格是 的。

4、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三、重点研读,理解“古怪”。

(一)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1.初步感知: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的哪些性格?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2.理解“贪玩” :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

3.理解“尽职” :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4.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那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5、过渡: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

B、它很贪玩

6、学生讨论

7、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他读得好不好并评论

8小结: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二)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1.自主发现:自读第2、3自然段,找出其他矛盾的性格,体会古怪。

2.汇报交流:

(1)理解“蹭”、演动作、谈想法。

(2)理解“印”“画”上几朵“小梅花”等重点词句,说这时大花猫又在想什么?体会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3)A句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黑点。

3、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等词语。

4、指导进行表情朗读。

5、一读而过第三自然段,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说一段话。

四、领悟写作方法。

五、课堂小结。

刍议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成长,探究合作,提升理论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笔者认为, 要扮好这样的角色, 最需要的是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改进, 不断地创造, 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那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所谓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 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 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 从而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过程。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一、教学反思的特点

1. 教学反思具有创新性: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行为。通过反思可以拓宽思路、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完善思维过程。历史上许多新的发现都是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的。师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地回顾、分析和思考, 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探索教与学的一般规律,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2. 教学反思具有批判性:

反思就是用批判、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反思思维就是批判思维。教师经常批判地、反复深入地思考问题, 其知识结构就会更完善, 思维就会更严谨, 思路就会更灵活, 见解就会更深刻、更新颖。教师在批判中教, 学生在批判中学,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 教师也只知道机械地“传道”、“授业”、“解惑”, 而没有自己的创造的现象。

3. 教学反思具有自主性:

教师之所以要反思,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 进而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个人主动反思, 而且要与同行们进行集体反思, 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 接受他们的反馈意见, 这都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有通过自主、积极地反思, 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反思的作用

1. 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 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产生困惑, 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 这样他就能积极主动地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 并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 于书海中寻宝。

2.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 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研究, 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最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 教学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 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 进而促进专业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 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只有经过反思, 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升华, 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力量, 唯有如此, 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1. 换位反思:

俗话说得好“站着说话不腰痛”。站在教师的角度, 应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 我会怎样做?”“这位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处于这个年龄阶段, 应怎样学才有效果?”经常这样进行换位移情反思, 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2. 逆向反思: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 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人们在解决问题时, 习惯于按熟悉的常规思维路径去思考。然而, 实践中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却不易找到答案, 一旦运用逆向思维, 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历史上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 而是转换为破缸救人, 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被传为佳话。鲁班上山不小心被野草划破手, 他逆向思考:“既然小草的细齿可以划破我的手, 那如果铁条上带有很多小齿就应该可以锯断大树了吧!”于是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把锯。这样运用逆向思维, 以“出奇”而“制胜”, 结果让人别有所得。

3. 对比反思: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 生活中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对立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也要将相关知识进行对比, 找出异曲同工之处, 通过学习比较, 对照思考, 琢磨反省, 才能理解深刻、自我提高, 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 质疑反思: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不断地质疑, 才能有提高, 才会有新的发现, 才能有所收获。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授, 每一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我们都要进行质疑反思:“这样做行吗?”“这样安排合理吗?”“这是最佳方案吗?”

总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才能把自己的潜意识活动纳入到有意识的活动之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从而实现由专业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1]林志华, 刘志明.积极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学之友, 2010, (15) .

小学语文老舍《猫》教学反思 篇8

A教师: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奋力、爬呀爬、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在云彩上面哩、笔陡的石级、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理解天都峰的高、陡,难以攀登。

B教师:本节课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C教师:《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是篇精读课文,教学中要通过细细咀嚼反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

纵观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不难看出,他们只总结了自己本节课的具体做法,或者教学的侧重点,这是教学反思吗?这样的“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多大帮助?

我不禁在思考:课堂教学反思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写?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反思的着眼点

一堂课的成败,不确定因素太多,教师课前准备的充足与否,学生学习状态的欠与佳,教师应变能力的灵活程度,课文的编排类型等等,无论成败,都需反思。

1.“得”

“一课一得”,不光是对学生而言,教者在一节课中也会有所得:一句导语,把孩子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一个顺手拈来的小故事,竟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飞进一只蜜蜂,孩子的眼睛不再集中于黑板,教师不得不将课堂的重心转移到蜜蜂,一个观察与发现的口语交际课竟然有了鲜活而真实的内容;孩子对教学内容的错误理解使得教学临时又穿插进与之相关联的另一新知识……课前没有预设到而处理得恰到好处,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地方,及时详细地记录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并发扬光大,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大有裨益。

2.“失”

即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对教学内容把控不够,该讲的知识点没有讲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过高或过低的估价,没有“因生施教”;课堂气氛平平,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预设容量过大,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前对学生的信息搜集缺乏指导,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一方的信息发布……如此等等,都是课后教师反思的切入点,及时总结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解决的办法,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疑”

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组织合作学习,一些学困生只是被动地听或者干脆我行我素,不参与活动;多媒体引入课堂,鲜活的声光电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学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直观、新颖,但沉淀给孩子的远不如让孩子静下心来研读语言文字,自己从字里行间体会画面,这其中的矛盾如何调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一味的夸奖往往使孩子迷失方向,既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又要让孩子“知不足”,这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把握;教孩子识字、学文,可谁都明白,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与能力之间如何过渡……发现了教学中的“惑”,就有了研究、探索的动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说:“教贵有惑,小惑则小进,大惑则大进。”

二、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1.端正态度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的极其有效的途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写反思是给自己添加麻烦,总以教学工作忙,课业负担重为借口,敷衍塞责,更有甚者有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抄袭或编造。殊不知,教学相长,我们在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后总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或产生一个新的感悟,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之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有“问题意识”

我们提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教师的问题意识同样不可忽视。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培亨教授指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要能够经常保持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渴望,要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缺乏问题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教师的自我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问题以不断改进,需要公开自己的问题以获得帮助。当我们都能坦然地接纳一个真实的自己,不完满的自己,也能接纳一个不完满的他人的时候,问题才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说起来,谁能没有问题呢?美国杰出的演讲家丹尼斯·威特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还嫩绿,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成熟了,就开始腐烂。”承认问题、研究问题则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放大教育的益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问题往往从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知道,反思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意识到教学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产生探究问题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激起反思的动力。

3.要善于动笔

人是善于思索,且不断思索着的。在某些方面总会有火花一闪的灵感或与众不同的见解,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及时记录,并使之不断深入完善的。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思想火花记录下来,持之以恒便会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大凡有成就者都有不断反思,勤于动笔的习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工作中与同事的交流所得、个人思考等都是宝贵的资料,如果把这些记录下来,便是丰富的教育资源。于永正、贾志敏等等这些蜚声中国小语教坛的名家,无一不是善于反思,勤于动笔的。所以,有了反思,就应及时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每节课的或是成功,或是败笔,或是偶感,或是体会一一总结出来,可以想象,那将是多大一笔财富,产生的效果将不言而喻。

总之,一个称职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个“教书匠”,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总结,做到“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勇于弥补、改善,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进步。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老舍的猫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读准多音字“的”、“折”;能用“任凭……”“非……不可”的句式说句子。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4、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猫图片)

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见过的猫。

今天,我们来学习猫的课文。跟我一起来书空。

齐读课题

猫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谁知道他的事?(如果有同学知道,说:我们就应该这样读书或预习,读一篇文章时,看看作者是谁?查查他的介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词要查字典或问问爸爸妈妈,不明白的句子在句子旁边提出疑问。还可以把优美的句子画下了,写写你对他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老舍。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大师笔下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

1、出示 “乖

勃”开火车读字

2、开火车组词

3、在你预习时,这些字或本课中的其他字哪个你认识时有困难,跟大家交流一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谁还用什么方法记住了你不认识的字?

4、出示多音“折”(这个字读什么?本课中读什么?它的另一个读音是什

么?)

5、本课中四字词语很多。开火车读、齐读。

6、谁能用一个词说一句话?挑战一下自己,用两个词说一段话。用三个词,用更多的词。

(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议读,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

(一)前三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讲解第一段)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浏览一下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把它画下来。

2、猫的古怪的性格具体表现在哪里?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画下了。(板书古怪)

3、谁能来交流?学生读,教师提醒学生用一个词来说明猫的古怪。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4、重点指导尽职。

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指名读)“屏息凝视”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屏息凝视”的意思)。

(创设情境感受“屏息凝视”: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 生:屏息凝视,师:它就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中哪个词还能读出尽职?(齐读,读出猫的尽职,读出喜爱之情)。谁能用一个关联词既„„又„„说说猫的古怪性格

(二)讲解第二三段,体会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哪?

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生默读)

说说你的体会。(生说体会,师相机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我们再来看看这只性格古怪的猫,看看它古怪的性格里都包含哪些性格?(和学生复习板书)老舍笔下这只性格古怪的猫,相信大家已经喜欢上它了吧,老舍先生更喜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和谐相处的画面吧!(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

老师觉得老舍先生把小猫的脏脚印写成是“小梅花”不真实,我改成了“小脚印”,老师改的好吗?说说你的理解。(生自由说)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生自由说)猫对老舍先生怎样?(生自由说)这真是“人爱猫,猫亲人”的和谐画面。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和谐?(指名读,齐读)

(三)读课文第四段,体会小猫的感情。

作者眼中的大猫令他喜欢,那么小猫呢?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谁能读出作者的喜欢?

让我们齐读出作者对小猫的喜欢。

拓展读,升华对猫的感情。

出示图片,请你仿照课本最后一段,说说对猫的可爱。

仿照__的性格实在___,____。来说一句话。

《猫》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但文章篇幅较长,有34个自然段,四千多字,要想在45分钟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章深情,并且达到超越作品进行感悟的教学目的,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我在反复阅读课文之后,决定以“我”养了几只猫,分别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它作为切入点,依据“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感悟”三大板块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进而理解作品,品味感情,感悟人生。

一、整体感知。课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小猫的特点进行语言描述的?划出三只猫不同的特点。以及“我”对于这只小猫有什么样的感情?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二、重点研读。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文章的重点是写第三只猫,因为课文的第三部分才是本文的主旨。通过解答学生在自读时的疑问,和学案上提出的问题,加深了对第三部分的品味。

三、拓展感悟。通过“我”的教训,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以说话的方式(对于————,我想说————。)感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于作品中的“我”,使学生感悟出:不管对人对事一定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不能妄下断语,并且知道要善待身边的小动物,要平等的对待它们,尊重他们,才会避免看到生命之悲等。对于作品中的猫,使学生感悟出:只有不断完善个性,才能避免不幸,以及弱小就要挨欺,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等。

一堂课下来,我认为自己还要在如下方面下功夫:

1、在语言的品析上,不仅要点到,而且要点透。

2、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并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

小学语文“亲近鲁迅”教学的反思 篇11

说起刘老师的“亲近鲁迅”的教学理念,其实也是其来有自。中学有关鲁迅的教学同样也遭遇尴尬,同样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针对这种困境,钱理群教授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法:“如何让中学生对鲁迅产生亲近感,愿意接近他……要学生读鲁迅,先要感受鲁迅。这不仅是从感性的认识入手,更包含了一个教学的目的与理念:感受鲁迅,就是把鲁迅看做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寻找生命的共同点。”刘老师很可能就是从钱理群教授这儿受到了启发。

鲁迅当然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首先是一个凡人,有着凡人的七情六欲。倘若忽略了他平凡的一面,让他高踞在神坛之上,这样的鲁迅就不是真实的鲁迅。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鲁迅更是一个伟人。有童心、有爱心、和蔼可亲的平凡人很多,可是鲁迅只有一个。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不在于他的平凡,而在于他的伟大。倘若一味强调他的平凡、可亲可爱之处,而忘记了他的伟大,这样的鲁迅同样也是不真实的。

刘老师对此也有很明确的认识。他说:“神化鲁迅或者俗化鲁迅,都是对鲁迅的不尊重,而且都会远离鲁迅。”

解读文本,尤其是解读名家名作,我们首先要把名家名作当做一般的普通作品来对待,否则我们就很容易犯“先入为主”的毛病……教学鲁迅,我们又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名家名作的品析。我们知道,鲁迅的作品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之所以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性,不单纯是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来思考的,而是背后蕴涵着独特的鲁迅精神和思想。

我们不少老师把鲁迅的文字仅仅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回忆性文学作品,不能站在鲁迅精神和鲁迅文化的高度来教学,剥离了鲁迅精神和文化的教学,显然是对鲁迅作品文学价值的缩水。这种“浅化鲁迅”和过去那种“膨化鲁迅”都是一样的在削弱鲁迅文学的价值。

刘老师在理论上的认识还是很到位的。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候他就把握得不是很好。笔者觉得,为了让孩子们“亲近鲁迅”,对鲁迅的童心童趣和平凡的一面,他不遗余力地进行挖掘;而对文中“含义深刻”或者说体现鲁迅“伟大”的地方,他往往就有意无意地作了弱化处理。举个例子。

例一: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段话是学生理解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教学中是绕不过去的。刘老师的解决办法是:抓住前文中的一个句子——“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认为他们都没有去救助受伤的车夫,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伯父是在叹息那些赶路人的冷漠无情。确实,很多时候,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也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窃以为,刘老师这样处理,顺手拈来,看似巧妙,实则避重就轻,以偏概全。第一,断定这些行人对受伤的车夫视而不见,未免有失草率。这些行人也许是真的这样冷漠,但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即从“我们”看见“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到“我们”发现受伤的车夫,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行人赶路在前,车夫受伤在后。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冷漠”的问题。作者写行人赶着回家,只是为了突出天冷、天晚。第二,忽略了“伯父”的叹息因何而起。原文中写得很清楚,“伯父”的严肃、沉重乃至叹息都是因为“我”的一个问题而引起的:“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也就是说,鲁迅此刻所想所叹的,应当是造成车夫大冬天光脚拉车这种命运的原因。而行人的“冷漠无情”并不是造成车夫这种命运的主要原因。也许鲁迅也想到了行人的“冷漠无情”,但起码这并不是他叹息的全部。刘老师这样处理教学难点,虽然易于让学生理解,却难免片面,难免会浅化鲁迅的思想。

笔者绝无求全责备的意思,相反,笔者对刘老师十分钦佩。他有责任感,敢于创新,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在小学有关鲁迅的教学中,他可算是一个开路之人。然而正因为如此,其不足和缺漏之处也就在所难免。他所倡导的“亲近鲁迅”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学习,但是也不能不加思考地全盘照搬。一线教师更要警惕,不要让“亲近鲁迅”变成一种时髦,更不可望文生义,对“亲近鲁迅”一知半解,忽视对鲁迅敬仰之情的培养。鲁迅刚从神坛上走下来,我们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倘若我们将鲁迅平凡化,那么,让孩子亲近这样的鲁迅,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实在是不好说。我们还需努力探索,在“亲近”和“敬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港口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优化 篇12

几乎所有与教学有关的活动都有反思的必要, 笔者认为应主要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及语文教师的特性要求进行反思。

1. 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我们提倡“要打破唯教材中心论”, “教材是一个例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 这是建立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的。片面地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抛开教材进行发散, 就走上了另一种极端。有位教师在教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时, 有一个这样的教学环节: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 然后让学生讲出图中事物的名称以带出要学习的词语, 讲完之后则由教师把词语归为动物的和水果的两大类, 然后再让学生扩充属于这两类的其他事物, 结果整整花了10分钟, 好不容易才让学生说完。这就很值得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实际上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借助图画, 把认字与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 认字才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而教师的处理削弱了重点学习内容的教学。这种所谓的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 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 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 “种别人的田, 荒自家的园”, 对语文教学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 学习方式与教学组织的反思

(1) “自主”的异化与还原

目前, 课堂教学有一种片面追求“个性化”教育的倾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学懂了什么”“你喜欢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等“民主”的形式充塞于耳。这些形式, 从表面上看, 是高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 实现了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 值得反思的是“自主”不等于“自流”。众所周知, 学生自主选择, 往往避难就易。比如“读”, 学生喜欢的方式往往是热闹好玩的齐读, 默读和浏览等较高级的心智活动, 因为要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 难度较大, 往往就被舍弃。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过分地强调“自主”, 让他们自定学习方式, 自选学习内容, 无异于饮鸠止渴, 不仅达不到培养主体精神的目的, 而且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造成课堂教学质量直接下滑。

(2) “合作探究”的异化与还原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 把学生分若干小组学习, 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 广为教师使用。但也可发现, 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 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 进行的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合作与探究。

我们应反思的是, 合作学习有自己的组织原则与组织时机。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主要有:第一, 合作学习要基于独立思考;第二, 合作时要有明确论题及组织;第三, 要求小组中所有学生都真实参与。此外, 还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一般说来,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 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 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总之, 小组式合作学习不是课堂理念是否更新的标签, 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只有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 相机合理组织, 小组式合作学习才能发挥理想的作用。

阚兆成的《新课程课堂有哪些疑惑》一文提出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10个不等式, 摘列于下, 希望对促进教学反思有所裨益:满堂问答≠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开展活动≠探究性学习;重视能力培养≠淡化双基;课堂活跃≠教学设计合理;提倡教学民主≠不要教学秩序;提倡鼓励≠表扬越多越好;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每节课都用课件;教学评价≠只评价教师的教;用教材教≠教教材。

二、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1. 对语言素养的要求

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有一点明显的不同, 即其素质要求不以知识为主体, 而以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体。语文教师本身的言语能力既是个人取得良好业绩的基础, 也是学生得以模仿的经典示范。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知识不一定是能力的基础, 但它与能力息息相关。比如, 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语用知识, 现行汉字基本知识中的造字法、汉字结构 (笔画、笔顺、部件、偏旁、部首) 、汉字规范化 (定形、定量、定序、定音) 知识, 词源知识, 等等, 要么有助于理解教授词义, 要么有助于上溯字源, 要么有助于了解词与词之间的关联, 建立词义系统结构。

第二, 锤炼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情感丰富“和”语音标准”两条要求, 具体到识字教学, 语音标准更为重要。因为小学生正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启蒙教师,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方音程度。教师们应以参加普通话测试为契机, 苦练难点音, 克服方言语调, 确保普通话达到二甲以上水平。另外, 在课上课下都要坚持讲普通话, 在做好学生榜样的同时, 营造学校雅致的氛围。“情感丰富”这一条, 则除了体现在教学常规语言中以外, 还集中表现在能否用态势语辅助汉字教学, 教师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表达“情感丰富”, 有感染力。

第三, 提高粉笔字板书能力。板书能力的最低要求是不写错字, 并做到笔顺规范 (据统计, 最易写错笔顺的是“九、匕、乃、与、山、义、及、叉、五、巨、比、瓦、长、丹、方、火、为、丑、办、甘、世、北、凸、由、凹、鸟、必、讯、出、母、考、耳、再、舟、兆、壮、州、收、戒、报、巫、里、坐、免、卵、非、齿、垂、夜、肃、贯、革、幽、重、鬼、差、套、脊、兜、象、祭、插、搜、葵、噩”等65个字) 。此外, 要保证楷书书写, 同时争取有力、个大, 以便于学生辨识, 减少视觉疲劳。

2.对思维品质的要求

提升思维品质, 作创新型教师。小学阶段的孩子充满好奇, 以“十万个为什么”称呼他们也不为过, 如果教师不常思考, 则经常会被问倒。虽然人们也并不要求老师对孩子的所有问题都给出答案, 但指出思考的大致路径则是必须的, 这不仅影响到孩子当时的兴趣保持, 也关涉到其今后的创新思维培养。当今时代呼唤创新与思考, 墨守成规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

语文四年级上册《猫》教学反思 篇13

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年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时,我请学生说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我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在学生填“猫既又它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空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当学生理解到“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我能与学生呼应,利用手势表现五个瓣的小梅花形状,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这节课上我与学生始终能进行平等对话。我认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组省略号,这是我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样既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学难点,又能对冒号的用法进行巩固复习。意在培养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复习基础知识,力求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学生在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讲得较好。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时使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自由的理解空间。这节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读的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收效较好。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对课文理解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刚上课时请学生自读全文,说说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在学生不能准确归纳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时,我引导学生再读书谈印象。我想,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继续理解课文。体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的教学理念。

老舍作品《猫》赏析 篇14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品味《猫》一课,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一.谈猫——“平”中露真情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品读文章,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与这样的语境氛围相一致,文章语言呈现出通俗明快的口语化特点。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言事述感,描摹物态,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二.怜猫—— 语气显真情

此文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暗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三.爱猫——妙用人称“你”

课文第二自然节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四.赞猫---巧用拟人法

小学语文老舍《猫》教学反思 篇15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农村教育水平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教育家通过研究发现,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深刻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及内容

随着教育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教育家认为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杰出的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教学活动来发现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教学反思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反思方法。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每一阶段的反思都很关键。教学前反思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所进行的反思对教师所备好的课、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进行思考的过程,做到未雨绸缪,以便应对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教学中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教学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随时会发生突发情况,所以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需要反思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随时应变,改变之前的预设情况,通过因势利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回顾和总结,要想讲出一堂精彩的课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策略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教学内容的不完善,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不少老师认识到了教学反思的作用,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受新课改的影响,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教学反思工作也获得一定的进展,提高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教学水平,但是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老师还未树立起教学反思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对一些农村小学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没有树立教学反思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树立起教学反思意识才能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经验,没有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教学反思意识尚未确立,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工作。

(二)反思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反思技巧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反思工作中采用教学后记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学课后反思,反思模式比较单一,且实用性不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受条件的局限,没有掌握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和技巧,教学反思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不高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没有树立起教学反思的意识,而且其教学反思能力也不高,难以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但是没有做好改进工作,没有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而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发扬亮点,改进不足,不断完善教师技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自身教学反思工作进行总结,我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教学反思:

(一)树立教学反思意识

农村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小学语文教师难以借助外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这些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树立教学反思意识是前提,每次讲完课就必须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发现亮点,寻找不足。

(二)掌握有效的教学反思技巧和手段

教学反思的类型多种多样,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选择恰当的反思方法和技巧。文献反思法、日记反思法、观摩分析法、对话反思法、小组反思法、反馈反思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反思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相互配合,共同成长。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三)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通过考察发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其教学技能也有待完善。农村小学要定期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反思方法和技能,不断提升其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提升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反思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培养,在长期的反思中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技能,提升教学水平。

四、小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学活动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不容乐观,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教学反思意识,掌握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和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上QQ高二作文下一篇:亚足联理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