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怎样指导阅读

2024-09-19

小学语文怎样指导阅读(精选11篇)

小学语文怎样指导阅读 篇1

怎样上好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

一年级还在识字的阶段,阅读课想对简单,也只是对学过生字的简单运用。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语感很重要,让他们学会倾听,并听明白你讲的什么,继而是学会表达,流利完整的说话,这样之后,只要他的生字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阅读也就不成问题,理解这个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多给他们读读儿童文学中的好文好句,讲讲故事,让他们学会听。让他们也来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也就是让他们表达。

如何教一年级学生“读好课文”

“读好课文”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标准往往拔高,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当做一年级朗读要求。

翻看一年级上下册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第一题都是“朗读课文”或者“背诵课文”,翻开沪教版教材也一样。教材中都没有“有感情朗读课文”,现在一年级的很多老师就是从高年级下来的,他们很自然就沿用了高年的要求。在上课时经常听到老师在要求学生读课文时要做到“有感情”,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也赫然写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训练上层次不够清晰”是一年级老师的通病,他们往往喜欢把重点放在有感情的朗读上。课标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要求“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是“学会”,强调的是“学会”。在一年级,学生还没认识几个字,普通话也不是很熟练,这时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实在是在为难孩子们。所以一年级重点是读正确,学会词语连读,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语感。那怎样读好课文?

1.读准每个字音。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双横线上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虽然两类字教学要求不一样,但都是要求学生必须会读的,所以学文前,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会认这些生字。字认熟后,还要把字放到生词中去读,做到词语连读。对于课文中生字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子,有必要让学生多读几遍,这都是读好课文的前提。

2.关注“一”“不”的变调

在学生刚学这两个字的时候,生字表中出现的是本音,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两个字都会出现变调现象。曾经有学生就关注到这个问题“不算是好汉”中的“不”读二声,这个字是不是多音字。所以在课文中第一次出现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本音和变调音,去感受变调的目的是为了读起来顺口、好听一些。

3.强调儿化音。

在鄂教版教材中,“儿”字作为生字出现《好朋友》一课中,生字表中的“儿”读二声,但到了课文中“一块儿”里,就没有了声调,而且还是个儿化韵。很多教师就由着学生读成“一-块-儿”,有些老师也跟学生说是儿化韵,但怎么读,却没有教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发音方法。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强调一下,这个不带声调的“儿”跟在其他字后面,就变成儿化韵了,读的时候不读“儿”,而是发完前一个音,舌头跟着卷起来,发出的音就是儿化韵了。教师多示范几次,学生自然会读好了。

4.读准轻声。

这是读好课文的一个关键。课文中有很多轻声的字,都没有标注声调,一部分生字本身就是词缀,没有声调,如“们”“么”“呢”等,这些字学生很容易关注。但课文中也有一部分字,当生字学时有声调,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读轻声了。如《好朋友》中的“友”,《影子》中的“子”,《我很快乐》中的“小学生”的“生”等等,教师不提醒,很多学生就没关注到这些轻声字了。

5.不读地方音

现在学生在读书时,很多时候没有去关注字的拼音,对于一些早就会认的字,这些孩子会用方音来读,这对于读好课文是不利的。所以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读课文,强化记忆正确字音。

6.注意标点的停顿和不同语气

不同的标点,停顿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教学生停顿的方法,渐渐读出句子中的停顿,读出句子的节奏韵律和语感。对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孩子读出感情,用上不同的语气。

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加字减字,不回读”的习惯。

长期训练下去,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有感情朗读”也自然水到渠成了。

小学语文怎样指导阅读 篇2

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提高认识

课程标准的实施, 关键在教师。如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的数量, 而且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认识。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仅局限在课堂, 应该向更广阔的天地——课外延伸,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特别是随着科学信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速度、高密集的信息和知识的广阔天空。要想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 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 增强语文修养, 提高语文能力, 教师就必须转变概念, 提高认识, 认识到新课标的要求各年段所达到的阅读量, 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数据, 而是培养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 我们就必须凭借教材, 将自主阅读引向课外, 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使其阅读能力的形成。

1. 教师示范朗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范读就是示范性的读, 教师可以读全文, 或一段一句地读, 使学生在朗读技巧上进行模仿。教师入情入境, 情真意切的范读, 把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传递给学生, 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为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 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 我读, 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读的行列。因此, 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 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 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 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学生有了兴趣, 才能从内心的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我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将“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了激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爱读书, 常读书, 养成读书习惯, 我在班级开展了“读书冠军”“读书小博士”的评选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喜悦, “十一”长假期间开展了“读书七天乐”的活动。学生通过上面的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 也激发了爱国之情, 而且从中得到锻炼同时也激发了读书热情。

三、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 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 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 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到地学习和发展,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要充分利用教材, 培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 经常读书, 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他们的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 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最全面。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课堂中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课下要扩充阅读, 这些阅读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 要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对一些能力稍差的同学, 适当放宽、降低要求, 只要先有一定的量即可。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差异, 提出适度而又有层次的阅读目标, 即下限目标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任务, 上限目标则是让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的、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让他们“吃饱吃好”。如学习文章《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世界奇钟》《悬崖上的树》,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领悟作者真实而具体, 融情入景的艺术表现力, 这样明确了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阅读目标。课外阅读中的因材施教, 能使每一位学生各尽其力, 各展其才。

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营造氛围 创造条件 阅读活动 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非常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大有学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了: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是不能满足孩子们高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班级氛围

为引领学生走进书海,品读书香,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在教室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我十分重视书香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教室门上贴上醒目的标语“快乐读书”,教室的墙壁布置了名人读书格言和中外名著简介为内容的展牌;学生作品园地里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周一诗、读后感言等时时散发着墨香,每一期关于读书的黑板报各有千秋如:“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等主题丰富,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走进教室,在无形中便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

2、家庭氛围

(1)开专题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

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家长:家中有了书香,就有了文明和素养;家中有了书香,就有宽容与善良;家中有了书香,就有了智慧和勤奋;家中有书香,就有了理想和希望。别让麻将声,怒骂声污染孩子的成长空间。特别提醒家长们别将在社会上的不健康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话题带回家中。希望读书成为每个家庭中最快乐的事,让书香溢满家园。

(2)购买书籍、装扮书房(书柜),亲子共读

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建立“家庭藏书屋”或“家庭书架”,家庭成员一起买书,一起订阅报刊杂志。引导家庭定期进行亲子阅读(如每天学一个成语,记一句名言警句,每周背一首古诗,每月共读一本书等,双休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读书实践活动)。闲暇时间,家长和孩子一起听听儿歌,读读报纸,上网查查资料,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渐渐地爱上看书。

我还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家长和孩子经常性进行阅读交流。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收获,体会成功的快乐。家长会上,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上台展示读书的收获,为其他孩子和家长树立学习的榜样。“亲子共读”将阅读带入家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热爱书籍,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

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新的台阶。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开展笔记展评——读书笔记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2.进行阅读交流——读书报告会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3.组织各项竞赛——演讲比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4.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实施读写结合,提升阅读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是阅读的拓展和延伸,读写结合是促进阅读,提升阅读效率的良好措施。学生读的多了,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就会把他们的见闻感受自然地倾诉于笔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重在积累,这是古今中外的读书经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丰富语言积累”的原因。为此,我为学生人人都配备了我们自行设计的读书卡。

读书卡上有如下一些内容:题目、作者、阅读时间、好词、佳句、读书心得、故事梗概、续写故事、感受体会、假日大餐等。读书卡旨在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注意欣赏故事情节,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读书卡评比活动让“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灵,同学们记录了大量的内容,大大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提高了语文素养,获得了审美体验。

我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文配上插图、装订成册妥善保存。大家看着自己的“作文书”当然高兴。另外,我还引导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投递到报刊编辑部。作文如果发表了,大家就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创作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教案 篇4

教师:马婕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教师:马婕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

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精读、速读)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快速默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内容大意)。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精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五)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六)作业:完成阅读卡

走进神话世界—— 四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哪吒闹海》它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榜》。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吗?(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2.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师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去代表人去和恶劣的自然做斗争。

重点点评: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哪吒和沉香了,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和孝顺是孩子们的神。

3.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外神话传说》,向《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今天我们就借助《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走进神话世界,更好地读懂神话。

二、品神话,读懂故事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

1.打开目录,同学们会发现《阿里山》和《世界最初的七天》这两个故事之间空了一行。看到了么?分隔的前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后半部是外国的神话。中国部分的第一个故事《盘古开天辟地》都读过了吗?谁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读了《盘古开天辟地》,我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用他的神力,开辟了___,他的___ 变成了世间的万物。)

2.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

指名交流评价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知道故事的情节,咱们要想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不仅要细细品读字句,有时还要结合文字,展开大胆的想象。

4.教师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注意师生互动。

实物展示全文,教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的这一段,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如:轻而清、重而浊。教师指导: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记号

品读盘古手撑住天地,不让天地合拢的这一段。做一下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感受盘古的伟大。教师指导:读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贵且易逝的,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来。

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这一段的呢?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

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板书:

做记号

想画面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方法指导 篇5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所以,处于课改一线的“弄潮儿”――小学语文教师理应认清现状,推翻“唯自由阅读独尊”,走出盲目推崇放任自流式阅读的现状。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地努力追求真正个性飞扬的阅读教学。

1、丰厚底蕴,提高教师素养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学鉴赏素养,广博的阅读储备和敏锐深邃的是非判断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增长历史阅历,加深文化积淀,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养。我一直都嗜好读书,也一直坚定不移地相信一位好读书的老师引领的学生也必将是全都好读书,个个会读书,人人多读书。每天早读课上,我都尽可能抽出点时间,捧起书来陪孩子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大声诵读;每次导读课时,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勉励学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孩子们在我的言传身教之下,也渐渐爱读书了,词汇丰富了,表达顺畅了,阅读理解能力强了,口语交际与写作水平也提高了。由此可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真的非常重要。

2、注重需求,挖掘学生潜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教师要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突出个性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鼓励孩子们“把书读在脸上”。我说:“小朋友,读书要达到一种境界,就是能够把书上的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再把自己的理解读在脸上。这样呀,老师只要一看你可爱的小脸,就能知道你读得好不好。”

每当我用满含微笑的目光专情注视着孩子们的小脸时,孩子们读得格外认真。这样,将无声的文字转换为有声的语言,将无形的情感转换为有形的表情,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阅读潜力。此外,我还非常重视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是加强自主阅读的指导。第二是切实保证自主阅读的时间。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深入课文后的阅读感悟才记忆深刻,体验独特。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阅读的效果,这样阅读教学方能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

3、探问引导,张扬阅读个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探问引导法,如教《从现在开始》一文时,我将各种动物的头饰带到课堂上,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各自喜欢的动物角色,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以探问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轻松进入课文情境。在教学袋鼠当大王时,我探问为什么动物们都议论纷纷呢?

开始,学生有点语塞,我微笑着说:“别急,让我们扮演森林中的动物依照袋鼠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过日子吧。”然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自主表演。当孩子们的表演不够入味时,我就马上用自己无声的体态语,来提醒他们。不一会儿,“大象”开始叫苦说:“我这样的庞然大物整天跳来跳去,不摔死,也会累死的。”“蛇小姐”也跟着抱怨说:“我没有脚,只能靠身体来走路,我怎么跳呀!”其他动物也纷纷跟着埋怨,大家都在互相诉说着自己的苦处。于是,我紧接着探问:“如果让你来选,你会投谁一票””这样,学生以进入情境的模仿表演去学习探究,在角色体验驱动下,产生一种巨大的导引效益,使学生在角色中去思考,去表白,去体验个性化阅读,学习效果当然不同一般啦。

二、一言一语总关情――倾情有效的阅读

语文教师应该将真情注入我们的阅读课堂,将关爱倾入学生的个性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阅读阳光中,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扎实有效。我们应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的实际要求作为组织课堂内容与策略的依据。我相信:一言一行总关情,只要我们在阅读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立起平等对话的机制,让师生共同构建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模式,最终阅读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精彩!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文本等阅读模式,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不陌生,在此我不想白费口舌,更不想班门弄斧。今天,我只想说点近年来我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滴尝试,与大家分享。

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个性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阅读的老师,快乐是阅读的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热闹而又繁华的地方,请你带上摄像机,拍下你认为最亮丽,最辉煌的镜头。呆会儿,咱们来评一评谁是最佳摄影大师。”教师富有激情和诱惑的语言魅力,巧妙地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有效对话,使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索与解读中去了。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品读北京的亮丽与辉煌,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2、鼓励自主选择,诱发个性体验的独特性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块”奇石”来品读学文,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师:课文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心地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一块“奇石”。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书。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奇石”读得好的我们聘请他当导游。

生读后,用上句式:“因为――,所以――”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生质疑小导游:请问“这块巨石奇特在哪儿呀”

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篇6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阅读要求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摘抄评比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要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进行阅读训练,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景当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集资购买阅读图书和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四,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谁是最可爱的人》;学习《景阳冈》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鯨》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另外,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监督并要求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黄色书刊。

第五,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要从实践中去摸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实际操作,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篇7

阅读是一种过程,是“你中发现我,我中发现你”,也是“我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课标》)。学生个体的知识、生活经历不同造成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人们早已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精辟言论指出了理解多义性的存在。读解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着不同于教师和教参的理解。在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必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师的讲是为帮助学生读,为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会阅读。学生阅读是目的,讲解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多讲是为了少讲,少讲是为了不讲,最后离开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己也会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做好“放、引、导”三步

“放”就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表达直感,从这个角度直接进入主体角色。如我上《白杨》一课,让学生从单元导语入手,让学生领悟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读课文前,先看“预习”,再要求学生读后谈直感。学生说:“我知道了白杨又叫大叶杨,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大戈壁滩上的白杨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写白杨?”“作者只是在介绍白杨吗?”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自然对课文产生兴趣,自己去读、去解决这些问题。

“导”是教师在运用体态或语言客观评价学生直感的同时,导出学习疑点,通过平等、友好的交流解决疑难。这是师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就是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思考后,教师对学生理解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对教学重难点做指点、强调;对学生答不对的作修正,答不全的作补充。即精讲,讲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

“引”是放和导从内容和学法上新的延伸,是学生直感更丰富、更准确的实验时机,也是学生价值需要得到完全实现、创新欲望得到满足的阶段。如《比尾巴》一课通过:问答句反复训练(走出文外、课外),试做连线题,读另外的材料谈直感来完成“引”,效果好。

二、做到“读”与“思”结合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思考。读书不是听书,读懂也不是听懂。只听不读,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思维活动,但是这种思维离开了书面语言,很难提高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一要教给学生思维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做到边读边思,读、思结合;二要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进入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包办代替。如《桂林山水》一课,读到开头一句教师就质疑“甲天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跟标题有什么关系?读到描写漓江的水一段又质疑: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写这些特点的?文章中为什么将漓江的水跟大海跟西湖作比较?读到结尾处又质疑: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这句跟开头一句有什么关系?这样结尾又有什么作用等。这样读读、想想、问问,就会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注重读的方式和读的时机

读,有时可以代替讲解。有教师曾说:“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读中获得能力。”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的形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语言精髓及言外之意。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和支玉恒上课,就是以多种形式的读代替了讲,让学生读中悟,效果很好。

读,在阅读教学中如此重要,要读出质量,就必须把握读的时机和做到读的方式灵活多样。不要为读而读。教学开始前让学生自己读文前导读;字、词教学时读带生字新词的句子;分析课文时,可以分段读,重点段反复读;总结时,可全篇读;巩固课文时按要点读;根据课后要求选择读等。读的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造声势让全班齐读;要思考琢磨用默读,还有个别读、自由读、领读、伴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读都要注重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思考,读后有评价,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读的目的。

四、注重读的量和面

坚持以课内阅读为主,切实上好每一堂阅读课,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但是只是课内阅读还不够,课外阅读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吕叔湘老师说:“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做好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1. 充分发挥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

良好的阅读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是一脉相通的,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如何推敲词语、琢磨句子、分析段落、剖析人物等),学生课外阅读就不会流于形式。

2. 结合课内阅读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要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介绍与课内有关联的读物,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如学了《金色的鱼钩》时推荐学生读《草地夜行》等。

3. 组织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范围广,读物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学生无从选择,对此教师就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这种指导是指导读一本书的方法。如看“内容提要”选择读物;看“前言”或“序”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及地位和影响;看“目录”决定按顺序读,还是选读几个章节,等等。这要因学生个体而异,不要对所有学生一致要求,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得看。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阅读笔记 篇8

关键词:兴趣;习惯;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老师们平常说的“一支笔,一本薄”,那么他们将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学生写课外阅读笔记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主要靠教师来培养。如,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设计一本阅读笔记本,为学生批阅、讲评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把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列入语文课的教学计划。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呢?

一、给学生一定的模式,懂得写好阅读笔记最基本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笔记水平,是随着认识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的,学生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有一个从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

开始,可以从课外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做起,一项一项地指导,从单项笔记开始,逐步发展成多项笔记,最后形成一定的模式。例如,我在学生刚开始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时,只要求学生摘录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的生字和词语,名曰“采蜜薄”。然后逐项增加:摘录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学学读后感,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随读随记的表式课外阅读笔记:

这种读书笔記模式是根据识字、阅读、写作的要求来设计的,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使用,只要持之以恒,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指导学生对课外书进行逻辑分析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最基本的方法之后,可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着重整理词语和好句,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可以指定某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地去研究,如要求学生归纳各节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文章体裁不同,内容也可以各有侧重。如故事、小说、传记等要求学生分节写出人物、内容、感想。古诗能懂后,要求译成白话文,寓言要求他们能弄清寓意,写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读《邱少云》一书,要求学生就主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列出阅读提纲,把英雄的主要事迹写下来,说说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在准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举行故事讨论会,每人都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认真检查,定期批阅、讲评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笔记的质量,教师还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一学期做几次批阅、讲评。

为了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并认真写好阅读笔记,我设计了一种课外阅读登记卡:

这种课外阅读登记卡一人一张,一学期检查几次,学期结束总检查,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学写阅读笔记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要定期全面批阅或不定期地抽阅,发现写得认真的,要结合讲评给予表扬,有问题的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篇9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一)经典名著

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交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言情小说等,这样的快餐书籍,读来虽然“轻松”,但其中一些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这时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读作文书,教材全解,这是一种肤浅的功利阅读。功利阅读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多读经典作品,可以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大师的经典中感悟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人生的艰辛、在诗歌的韵律中品味……

(二)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读《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森林报》等科普书籍。

(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虽然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却是必要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扩充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五年级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学习了《杨氏之子》,指导学生读南朝刘义庆的古代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强调了兴趣的重要作用,读书也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对读书感兴趣,爱上读书,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讲故事诱导法

学生不爱看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学生们都爱听故事,当老师讲故事时,学生百分之百感兴趣,百分之百关注你,所以用故事吸引学生是再好不过的办法。我经常给学生讲《红楼梦》中的故事,“宝玉挨打”“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但一本书我最多讲三个故事,当学生们期待听下一个故事时,我动容地告诉他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学生们虽然有些失落,但他们迫切要去读原文。每周五下午的阅读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二)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总是以赞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学生某一做法进行表扬、喝彩,激发内在动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成功。

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引领,还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博览群书的金钥匙,面对大量引人入胜的出色书籍,五年级的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吸收营养,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文中标记

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感悟深刻或者语言文字十分优美的字词句。

2.文中批注

“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读到感悟深刻的地方,不妨在语段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此时所感、此时所悟。寻到文章的绝妙之处,思考一下:此处为何写得如此绝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这些思考的结果也可以批注在语段旁。

3.摘录佳句

课外阅读,学生们习惯于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粗略地浏览一遍,很少有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本谈不上高效积累,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将优美的词、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反复翻阅,从中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大有益处。

4.读书汇报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读书汇报会可以为学生搭建这个平台,我班读书汇报会隔周一次,每次5~8名同学参加,组成元素大致相同:故事梗概+精彩片段+阅读场景+联系生活谈感受。读后感的主体依然是讲故事,这是学生们喜欢听的原因,这样的展示,是对阅读热情的激励与召唤。同时,读书汇报也让“未读者们”对“读书”略知一二。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书本上的美文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更多的学生开始涉猎课外的美文,所以我鼓励学生每日诵读,课上也要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我们班长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在活动中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的方法指导 篇10

(1)浏览性的略读

略读是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只有略读才能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视野,丰富见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可以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可以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

速读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方式,一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限内,能够用高于他人的速度阅读同样的内容,那他的阅读量就会大很多。我们有时读书只是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我们“一目十行”,对文章的内容没必要去思考、去分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采用探求性的速读。然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

(3)品味性的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静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对名篇名著和出色作品,我们需要一句一句的研读,一句一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只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成自己的知识营养。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也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2)写读书笔记

低年级可以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中高年级可做摘抄、编提纲、写体会等。

(3)做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4)再创作

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对所读内容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篇11

[关键词]:字词; 方法; 思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小学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发展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是极其关键的。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老师问学生答,或者是老师说学生听的现象。可是这样真的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吗?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真的能得到提高吗?答案相信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接下来我就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一、打好基础——加强字词训练

大家都知道,字词句篇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铺垫的,要想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那么就必须先要解决字词句,只有理解了字词,读懂了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才能运用已积累的字词组织自己所需要的句子,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是故,积累大量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必然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因而,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以及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词语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措施。

那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词句训练呢,我认为首先是要教会学生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重视学生学与用的结合,在生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又将课堂中学习的词语运用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再者,是将阅读课文和理课文相互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一些常用的字词,要加强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和使用。在理解词语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白他的意思和用法,也可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偏旁猜意思、比较等方法,有些词语很简单,一读就懂,就不需要着重讲解,有些词语稍作分析,学生也就理解了,除此,还应该多多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口头运用,将学会的字词通过口头或者书面造句等方式进行运用,而一些基本的句子形式,更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加练习,运用于生活,学会正确使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学会运用词句 ,为提高阅读能力打基础,为良好的人际交际打基础。

二、授人以渔——传授阅读方法

1.学会预习

我们知道预习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预习是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血习。

学生刚上二年级,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于是,我就专门拿出一节课,指导这群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如何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这堂预习指导课上,我和学生们共同探讨,总结预习方法:①读。我们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语感,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为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机械记忆还占主导地位,这个时候强化记忆的知识不容易忘记的,在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多种感官手段一起用,所以朗读课文就是一种很好的的记忆手段。②标。在预习时,通过在给生字圈字、标拼音的方法, 事先独立学习生字,从而培养孩子们在课堂中大胆发言,大胆带读。③写。田字格中的生字都是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所以我建议学生课前通过查阅工具书给每个生字找找好伙伴,并写在书的一侧。 4想。“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后面打个问号,这样上课时就能提醒自己,有的放矢。

2.学会阅读

现在的阅读教学都是按主题内容分单元编写的。在上课时,我们要抓住本单元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用精读课文带略读课文,用课内课文带课外课文,用一篇课文带多篇课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所以,我们要多花心思上好精读课,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孩子们读通课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感知课文主要大意;也让孩子们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们在读的时候入境悟情;再让学生们读熟课文,学会积累运用,培养一定的语感。

三、做个思考者——培养质疑能力

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要多想办法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孩子们学会质疑,学会不懂就问,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课堂上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对于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语意思不懂的,就可以查查字典。自己经过思考还是不能解决的,在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老师应多引导、启发、鼓励学生,把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字詞句篇在课上提出来,学会自己提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找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学会自己对自己提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们自己探讨解答,而教师只在一旁作为一个协助者。

四、培养兴趣——广泛阅读

要想提高学生们阅读能力,光靠几十篇课文的教学是远远还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课内阅读教学,以课内带课外,激发学生们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那如何培养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呢?这的确是一个难题但是我认为只要坚持并且做个有心人,这就不是一个难事,比如,在班级里开展故事会,让学生们把自己阅读到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听,也可以开展书报展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一做手抄报,在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快乐,班级里也可以定下每天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多介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逐步习惯这种安静的活动,除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学生家里,在家里开展亲子阅读,让家长和孩子们在同一时间阅读同一本书,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在父母的影响下让学生们爱上阅读课外书这种休闲方式。相信只要我们多想办法,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广泛阅读,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学生就可以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前半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教育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