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依恋语文

2024-05-10

怎样让小学生依恋语文(通用11篇)

怎样让小学生依恋语文 篇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 我深切的感受到, 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 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 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 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 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找出反差, 激发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没见过的事物, 比较感兴趣外, 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钻研教材, 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对比冲突,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拿到《荷塘月色》这个标题, 心中已有几分感性的认识,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主要写荷塘中的迷人月色, 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在这些感性认识的引导下, 带领学生阅读课文, 问题就会很快产生, 眼前如此美丽的风景, 为何引不起作者的兴趣, 这明显是冲突的内容, 明眼的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个问题。如此美景还说与他无关, 如此美景还要惦记别的地方?费解。我在教学过程中,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这些问题入手, 一步步引导学生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探索, 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分析。进而了解到文章开篇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含意了。

二.创设情境, 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要在“趣”上做文章, 而“有趣”又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运用情感教育, 而采用情感教学的最有效手段是创设情境, 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 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 图片再现, 实物演示, 音乐渲染, 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 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自然地产生和课文有关的联想和想象, 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 可以借助投影展示课文有关截图, 配上动听的音乐, 一幕幕展示在学生眼前, 一声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 形成视听效果。学生喜欢上了那片荷塘, 更喜欢上了那满池的月色。为教学创设一种浓浓的月色氛围, 激起学生的共鸣。再借助投影, 将地震中受灾后人们顽强求生的境况展示给同学们看, 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样进入课文的学习, 效果明显不同了。

三.精心设问, 激发求知欲望。

从协同理论的观点来说, 学习过程是一种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因此, 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是看问题设置如何。一般来说, 好的问题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提问必须具体明确, 不宜过大, 过宽。 (2)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思考。 (3) 提问要格式多变, 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的需求。 (4) 所提各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服务。 (5) 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难易适中。

实践证明, 学生对经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易产生兴趣, 而对太难或者太易的问题则不感兴趣, 因此, 教师不要做那些简单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进入一种从“不平衡———探究———深思———解决问题”的认识途径, 由肤浅引向深入,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悟出读书的道理来, 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课内外联系, 促进兴趣延伸。

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 趣亦生”的话, 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 趣无穷”。所以, 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很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 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课内作业的继续, 它的作业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并使知识转化为技巧。好的课外作业, 不仅能促进学习兴趣的保持好延续,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的课后作业, 培养他们动手能力, 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之中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它不仅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 而且能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训练技能。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也能使学生及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激发起再学习的兴趣来。

怎样让小学生依恋语文 篇2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某个人或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宝宝依恋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父母也可以是周围的抚养者,当然依恋的对象也可以是物品,如玩偶甚至可以是一粒小小的纽扣。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宝宝对妈妈产生依恋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它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鲍尔贝证实: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宝宝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代理母亲)之间的温暖、亲密、联系不断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形成,会影响宝宝一生的发展。因为,促使宝宝产生依恋的根本原因是宝宝从母体脱离,安全感缺少,他需要在母体之外的环境中获得绝对的安全感。

亲子依恋是宝宝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依恋不仅能满足婴儿的生理上需求,同时更能满足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宝宝一旦形成依恋关系,只要依恋的对象在他身边,他就能安心、愉快地玩耍,探索周围的环境,而陌生人的突然到来,用眼睛盯着他看,走到近前要拥抱他,都会使其感到不安、恐惧甚至哭泣。

宝宝长大了,该不该对父母产生依恋行为?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大了还依恋父母是一种缺点,若这样下去,宝宝永远离不开爸爸妈妈,永远学不会独立!但是学前专家特别指出,依恋不仅仅是婴宝宝的“专权”,3~6岁的宝宝也可以产生依恋行为,且宝宝在这种依恋行为中获得满足感,享受愉悦感。

对宝宝而言,爱是安全的保障、快乐的源泉,是其生命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无论是大宝宝还是小宝宝他们内心都渴望亲人的关怀和疼爱,这种稳定的情感纽带更有利于宝宝的良好成长,

资料

亲子依恋的类型是亲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抚养者与婴幼儿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婴幼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是影响婴儿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两个主要因素。负责任的、敏感的抚养者易与宝宝形成依恋关系且常常是安全型依恋;反之,则可能是反抗型或回避型依恋。

研究发现亲子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亲子依恋类型:

(1)安全型依恋:只要依恋的对象在场,他就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当依恋对象离开时,他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和不安,想寻找依恋对象回来;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他又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去玩游戏。

(2)反抗型依恋:当依恋的对象离开婴儿时,他都大喊大叫且极度反抗,但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他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依恋对象的安抚,又拒绝依恋对象的接触。

(3)回避型依恋:依恋对象离开或回来他都无所谓,实际上亲子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结,当然也称不上依恋。

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是良好、积极的依恋,这种依恋关系能够加速宝宝社会化的进程。当宝宝离开温暖熟悉的家,他会自发主动地去探索周围的环境,而反抗型和回避型依恋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宝宝内心非常缺乏安全感。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活力课堂;教学观念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并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给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此理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意味着语文课堂会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等陈旧教学模式,意味着会改变应试教育下单一乏味的教学形式,意味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会勃勃生机,充满活力。因此,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大讲特講,学生正襟危坐,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就记什么,学生任由教师摆布,课堂教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师的姿态是居高临下的,眼中根本没有学生。此现象说明,教师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宰,当成了课堂的主角,总担心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因此,能代替的代替,能包办的包办。这样,就让我们的学生处在了被动状态,他们发挥不出主体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唯本”观念

“本”指的是课本,也就是教材、教科书,课本是教学的依据,没有课本,教学就无法进行,因此,长期以来,照本宣科成为不争的事实。可是,新课改理念对教科书有了新的诠释,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些例子,凭借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练成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如果只靠课本是不能达到培养语文技能的目的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积极转变“唯本”观念,不仅教好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后,就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后,就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总之,我常常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不仅负责教学进度,还强制学生掌握哪些内容,学生在被动压抑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导致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新课改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只是做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平等交往。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犹如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绿洲”,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无限活力,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可是,在传统教学中,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注重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创设教学情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收获语文知识,感受语文魅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常常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具体措施如下:

1.讲故事法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在上课伊始给他们讲一个趣味十足的故事,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我常常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穿插一些有趣而寓意深刻的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时,我就给学生补充讲述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效果特别好。

2.表演法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运用教材本身的能动性创设表演情景,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产生了说话兴趣,具有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卧薪尝胆》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将剧中人物活灵活现展示出来,不但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彻底摒弃“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单调教学形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措施如下: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学习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个形神兼具的课堂情景,将教学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九寨沟》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九寨沟的美景,学生如临其境,他们不时发出赞叹声:“哇,好美啊!”“真是太漂亮了!”

2.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因为汉字复杂,而且多音字、多义字还很不少,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可是,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多媒体将汉字的音、形、义和学生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从生动形象的实物中知道了字的读音,也产生了浓厚的识字兴趣。

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 篇4

关键词:语文,真诚,自信,热情,兴趣,责任感,反思

小时候我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 后来如愿以偿地念了师范。我从师范毕业就开始教初中语文, 至今有十几个年头了。我爱语文, 我爱学生。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语文, 快乐学习语文。为此, 我坚持写教学日记, 记住学生课堂上的点点滴滴, 平时琢磨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我发现, 只有与学生多沟通, 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希望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喜爱教师, 从而激起学习的热情, 树立学生的信心。课堂上“耍”点“花招”, 学生会更喜欢语文。

一、像母亲一样找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树立自信

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赞美是一种鼓励, 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力量;赞美是一种认可, 它可以让学生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受到赞美的孩子, 心情会很愉悦, 心情好学习就更有劲了。

我是母亲, 更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对待学生我会拿出母亲般的爱心和细心, 每位学生心中细微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异常举动都能及时发现, 特别是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能及时而恰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帮助他们找到身上的“闪光点”, 挖掘他们的潜能, 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激励他们更进步。

有自信、乐观、积极的学生, 做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 学习语文一定也会顶呱呱。

二、像母亲一样真诚地对待学生

新学期一开始, 我就会建立班级语文学习小组, 分工到位, 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都有价值体现。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 精心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气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觉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平时, 经常开座谈会、写日记和班级信箱等, 特别是学生的日记, 不管我怎么忙, 都会按时、认真地批改, 解开学生思想中的困惑。我会真的放下教师的身份, 和学生做知心朋友, 开导他们, 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我都认真回答。对待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能娇纵, 对待成绩较差或表现不佳的学生不能轻视。

我认为, 教师要想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 就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位置上, 站在他们的角度, 和他们促膝交谈,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再和他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我都一视同仁, 真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 用母爱般的温暖去关心, 用真诚的心去爱护, 真正做好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

三、像母亲一样热情感化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群有信心的孩子, 一个有集体荣誉感的班集体, 就像一群嗷嗷待战的“小狼”, 让他们掌握好的学习习惯后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 在平常的学习中, 不要太苛求, 要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 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 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朗读、讲故事比赛、游戏抢答等, 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

最后, 必须持之以恒, 爱之深切才能激起他们向上的信心, 让他们更进步。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我们教师一定要像母亲赏识自己的孩子一样赏识自己的学生。

四、像母亲一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 是成才的基础,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充分发挥才能。

首先, 要让学生迫切地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 从身边小事反思。放学时, 门没有人锁;班级门窗坏了, 没有人修;洗完手后, 不关水龙头;把自己的垃圾丢到别人的座位下……这些都是责任感欠缺的表现。

其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学生收集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如, 2003年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们、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解放军战士, 还有“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同胞们, 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

最后, 教师也要像母亲一样, 言传身教, 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这样更能促使学生从知到行到转化的动力。

五、教师要精心备课, 做好教学反思, 提升自身素质

每节课我都会精心准备。平时, 我喜欢看书, 喜欢收集对学生有利的小故事, 会把一些东西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小游戏, 会让学生大胆表现自我, 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真的是一种享受。

我的课堂上会有三种声音:笑声、掌声、讨论声, 学生学得轻松, 能快乐地学习。要为学生提供五种机会:自主学习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探究的机会、展示的机会和选择的机会。课堂要敢于放手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我经常和学生像朋友一样谈心, 了解他们真正喜欢的, 我会把这些融入教学。

课后, 我会坚持写教学日记, 通过学生的反应、表现, 认真总结、反思:哪些我做到了?哪些还需要努力?

怎样让高中学生喜欢语文课 篇5

在高一年级开学第一堂课,我向同学们提了三个问题:“你们喜欢语文吗?”“学习语文是为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多人都说“对学语文没有兴趣”、“怕语文,尤其是怕作文”。“不怎么喜欢读书。”这里当然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语文教学方式的陈旧、落后。

二、转变

观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观念转变的程度就是发展的速度。

在二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各地涌现出很多风格各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谓硕果累累,异彩纷呈。而最突出的成就乃是冲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改变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刻板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观念,肯定了“启发式”、“导读式”等活泼的教学课型。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样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不小看学生,不轻视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与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只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和教学方向的引导者,不居高临下,不目中无人,把服务于学生会学能做的职责和义务留给自己。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唯我独尊,动不动就板起面孔训斥学生,总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学生放心不下,放手不得,甚至常常越俎代庖;总喜欢过把瘾似的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灌”,而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取向和接受能力,这势必削弱乃至剥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滋生自卑和厌烦情绪,养成惰性和依赖性,即使学生在一次两次考试中成绩尚算不错,也是以综合素质的失落和潜在能力的埋没作为沉重代价的。

三、活力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课堂是个重要阵地,而“活”就是占领这个阵地的有力武器。

那么怎样才算“活”呢?课堂活跃热闹就是“活”吗?其实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实质。只有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中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制定好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先理解大纲要求,站在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高度,明确高考对本部分知识和能力有何要求,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

(二)设计好板书

板书的设计,是教师在原文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教师必须依照大纲要求,深钻教材,抓住重点,融语文教育与美术为一体,设计出精要、醒目、美观、形象的板书。

(三)处理好两种关系

1.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如一个单元可视为一册书的部分,相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而言,又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篇课文又成为单元的部分。

2.处理好疏与密的关系

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就教得细些密些,力求讲深讲透。对非重点、难点内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教师就是一位导演,一位指挥家,把课堂安排得疏疏密密、张弛有致。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四、多种课型相结合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就要让学生自主读书,喜欢读书,自主学习。阅读欣赏课带领学生走进中外文学世界画廊去认识一个个美丽着或丑陋着的人,去感受有智者的旷达开阔;讨论探究课让学生动手动脑查阅资料,质疑解疑体验创造的快乐;听说训练课让学生各抒己见明辨是非体会睿智和幽默。学生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必要的语文能力,能从容地面对高考和各种考验,并取得佳绩。这样的语文课怎能不受到学生的喜欢?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春风拂面 篇6

一、给小学生授课, 必须以情感人

白居易曾经说过,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对学生们来说如此, 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若要打动学生, 教师必要先动情。比如说在教学《十理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我深情地说,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们群众和敬爱的周总理分别时的文章。周总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了这篇文章, 我仿佛也融进课文里, 和人民群众站在长安街上迎送周总理, 和周总理挥手告别了……我缓慢、低沉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在朗读结束后, 整个教室非常安静, 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悲伤和哀悼的气氛中, 他们深深地被总理的伟大感动了。我并没有打扰他们, 而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去体会。随后, 我打破沉默, 给学生播放了一些纪念周总理的诗歌, 鼓励学生仔细阅读, 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是对教学的一种延伸。这样一种教学融合了思想教育和情操陶冶, 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 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傲雪红梅想到烈士的鲜血, 想到革命事业, 想到国家的兴衰;由谷穗低垂联想到做人要谦虚。对比联想, 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付出与收获, 成功与失败, 失去与得到, 如在学《军神》的课文内容后, 我对学生说:手指扎了个刺还疼得直哭, 这样的经历我小时候就有过 (同学们笑) , 你们设身处地想一想, 为保护脑神经, 刘伯承爷爷摘除右眼球不用一点麻醉药, 满头大汗, 没吭一声。这是怎样的坚强!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议论纷纷, 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示, 都表示要学习刘伯承爷爷前辈的大无畏精神。

三、发挥语文的特长, 进行德育教育

我找到一些《慧人慧语》的短句让学生们挑喜欢的背诵, 其短句字字如击玉敲金, 言言似斩钉截铁, 朗朗上口, 言简意赅, 颇有借鉴意义。如引领学生们认清努力和放弃的关系的:

持之以恒不能成就庸才,

半途而废必然毁灭天赋。

引导孩子们审慎思考的:

反省促进成长,

糊涂怠解人生。

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赞美和批评的:

敷衍的赞美谁都会说,

正确的批评千金难买。

教给孩子们心胸豁达的:

心大能装无穷之宇宙;

笔巧可画万里之江山。

让孩子们懂得成败关系的:

成功顶峰前, 一退步便咫尺万里;

安逸锦窝中, 一沉溺即皓首荒年。

教给孩子们真诚与无私的:

情之最可宝贵者, 无如真诚;

爱之极被称扬者, 莫过无私。

让孩子们正确对待谎言的:

谎言盖不住真理,

树叶遮不住太阳。

解释什么是学问的:

忍耐是坚忍和能耐的简称;

学问是苦学和勤问的概括。

说明机会和才华的关系的:

不是因为机会才给你才华,

而是因为才华才给你机会。

这些句子, 很多学生都如数家珍朗朗上口, 不仅仅增强了作文能力, 也体会出了诸多做人的价值。

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篇7

一、学会公正

教学中,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聪明可爱、 灵活懂事、成绩又好的孩子,总能赢得老师的青睐。老师往往高看一眼,处处眷顾,并引以为豪,甚至视为得意门生。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行为习惯差、反应迟钝、学习不刻苦、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常会蹙眉,从心底里犯憷或者不喜欢,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教师, 应该树立公平公正的大教育观,应尽可能地克服从自己的好恶出发,戴着有色眼镜对待教育、对待孩子的做法。要尽量使自己的行为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大家的老师,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我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二、学会宽容

人类的发展是在犯错中起步的,学生的犯错更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进步;宽容学生的任性和调皮……事实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基于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态,我们常会在气头上,忍不住训斥学生,甚至惩罚学生。但我们要及时换位思考,调整教育策略,这样施教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有时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曾经遇过这样一个学生,初一时,她几乎天天犯错,我也毫不客气地训斥。一次,我心平气和地原谅了她,她受宠若惊,向我保证不再犯错。后来她的犯错虽在继续,但每次都会在我知道前主动向我认错。我想这也是一种进步!到初三她改变多了,犯错越来越少,成绩也有了大的提高。现在的孩子,更任性,也就更难管,但只要你有一颗宽容之心,信任他们,善待他们,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三、学会坦然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做父母的心愿,也是做老师的心愿。在质量压力巨大的今天,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取得优良的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然而毋庸讳言, 总有部分孩子由于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性强,性格叛逆,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其父母工作一般又较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他们与孩子的交流只是简单的:你怎么还不做作业?怎么还在看电视?学习怎么那么差?……面对这些半懂事又不懂事的棘手学生、问题学生,如果教师整天唠叨,一味地责备批评,往往要么没效果,要么令学生厌烦,从而讨厌你、抵触你。我们倒不如力戒简单急躁,坦然面对,多顾及他们的自尊和颜面,多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境地去思考、去揣摩他们的思想、 心态,多些心与心的沟通,多些勉励和激励,说教尽可能委婉一点、 现实一点,也许带刺的枝蔓也会绽放鲜艳的花朵。

四、学会幽默

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幽默的谈吐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们不妨在课的导入、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或者教学时间较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当口多些幽默、说个笑话、讲段故事、穿插个些逸闻趣事,或是有意识地说个错字、错话, 或是来个显而易见的“错位”引得大家莞尔,在笑声中收拢学生的注意力,振作学生的精神。

五、学会交流

我们摒弃传统的观念,要走下“神圣的教坛”,放下为师的架子,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要善于“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要真正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以慈父慈母或者兄长的情怀,努力成为学生知识和身心成长的引路人和陪伴者。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时候,也应该时刻清醒: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要懂得掌控和调度交流的过程,要及时指导矫正学生言行中对老师因过分接近而语言失当或者行为随意粗野不当的地方,不能因过分亲近而失去原则、失去师道尊严。 ““远之则怨,近则不逊。”我们要把握好师生交往正确的度量,让师生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让我们真正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六、学会鼓励

鼓励会释放神奇的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点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有时候,一句激励的话会胜过千言万语,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邰丽华是一个聋哑人,但她却跳出了《千手观音》。因为无法听到音乐,邰丽华多次想放弃,但是她的舞蹈老师却不断鼓励她说:“要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因此,她坚持下来了,并且一鸣惊人。这样简单的一句鼓励的话,却让失落的生命再次发出夺目的光芒。我们要善于鼓励、激励学生,要适时给学生以肯定和鼓舞,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希望。要把最容易的事让给他们去做,培植信心,让他们体验最初成功的喜悦。请牢记,滴水可以穿石,掌心可以化雪,一句话也能拥有无穷的力量。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的课才会被学生从心底里认可接受,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我们的价值也才会最大化。

摘要:学生会爱屋及乌地因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谈了如何让学生由喜欢语文老师而喜欢上语文课。

怎样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 篇8

关键词:和谐氛围,学习信心,学习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并且能愉快地学习, 是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用关爱营造和谐氛围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活泼好动、顽皮可爱的孩子, 面对他们, 教师不能板起面孔、高高在上;而是要和学生打成一片, 和他们交朋友, 一起交谈, 一块活动, 多在一起生活。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 让学生对老师没有畏惧, 而有了亲近;让老师没有了权威, 而有了亲切。老师关爱学生, 了解学生,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创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喜欢老师, 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 也就无形中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课堂效率也就高了, 学生的学习也就愉快轻松了。

二.用尊重树立学习信心

要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就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等, 才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使学生在情感上亲近老师, 相信老师, 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每一课之前, 我们都应讲明学习的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让他们主动自觉地看书, 积极动脑思考, 通过他们自己提出问题, 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在课堂上, 对一些可讲解可不讲解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解决, 如查字典解释字、词、句的含意等, 只是在关键之处指点或提示他们, 适当地加以引导。而且,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表现机会, 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 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学生, 及时加以肯定、表扬, 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主动学习的动力, 牢固地确立起自觉的信心。

三.用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儿童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 要抓住这种学习兴趣的萌芽加以培养和发展,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机。二是寓教于乐。教师一开始就应该使小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充满趣味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创设情境, 引起共鸣。情境是启迪儿童思维的钥匙。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字语言的描述, 再现教材的情境, 就会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 较快地将学生带到学习氛围中。情境法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 提高想象能力。

四.用方法引导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 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能够采取不同方法针对性地学习时, 其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如学习《少年闰土》这一类课文时, 可以要求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来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外貌分析特点, 理解语言知道特点, 分析动作抓住特点, 体会心理明白特点。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 由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经过, 读懂课文。通过这一课教学, 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 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 精读有关片段, 弄懂课文, 并学会给文章分段, 概括段意, 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而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 就精讲一段, 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觉其它各段。此外, 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自学,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快乐作文 篇9

一、自主是快乐的起点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大多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社会生活。反对被动机械的模仿和重复,强调主动观察、体味、思考,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去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本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

二、激情使快乐变得绚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白,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源源不断,滔滔不绝的。

三、享受成功使快乐繁衍生长

浅谈怎样让职中的学生也爱上语文 篇10

【关键词】职中语文;形式多样化;贴近生活;与专业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对于不少职业中学的语文老师来说,都是十分头疼的事情。职中学生难教,语文课尤其难上。职中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在绝大多数职中学生看来,语文课上学的东西与就业没有多少关系,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因此出现了语文课堂上学生萎靡不振,甚至打瞌睡的现象。这样的境地让语文老师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老师苦口婆心,学生却是无动于衷,时间一长,不少语文老师本身也出现了松懈现象,得过且过的思想态度随之泛滥。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这样师生互相影响,职中的语文课堂就真的一蹶不振了。

我们认为,职中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固然有学生认识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语文老师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是值得每个语文老师反思的。这里,笔者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优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无味,老师讲,学生听,缺少互动,所以学生懈怠心理严重,如果我们职中语文老师能够多想想办法,将语文课上得形式多样一点,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将语文课上成演讲课,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先在小组内竞赛选拔,然后在全班开展演讲比赛。重大节日之前,我总是在班上举行相应的演讲比赛,比赛前,我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提出一些有关演讲的要点与注意事项,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和操作要求,做起来效率是非常高的。我们也可以将语文课上成辩论课,每周由学生们讨论后确定一个辩论的话题,可以是社会热点话题,可以是课本内的话题,甚至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评价,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收集整理辩论资料,然后在预定的时间组织辩论大赛,确定正方反方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组合,注意全员参与,千万不能将辩论赛搞成某几个学生的表演,那样就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原则。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看谁讲得引人入胜,讲得感人。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采用让学生比赛授课的形式,圈定几篇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其中一篇,然后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小组内合作,搜集资料,编写教学方案,然后推举小组内的一名成员扮演语文老师上课。为了上好课,学生们就会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另外,我们的语文课还可以上成散文朗诵课、诗歌创作课,情境剧表演课等形式。虽然学生能力有限,活动水平可能不是很高,但是通过这样活动,我们的学生参与了,能力得到了锻炼,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降低难度,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贴近职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职中语文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普通高中的语文有明确规定的内容,有教学时间的限制,有高考的检测,所以,对讲课的容量、广度与难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而职中语文则不同。相对而言,职中的语文老师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难度的控制等方面都相对自由得多。而职中学生的基础薄弱,实际知识水平能力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与其讲很多让学生听不懂的内容,还不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学容量,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职中学生实际,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我们的教学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学生听得懂,學得会,自然也就感兴趣。比如我们在教现代文时可以主要选择那些叙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是层次清楚的议论文,或是条理明晰的说明文,文学体裁中则将重点放在散文与小说上。文言文主要选教以人物传记为主的文章。而作文教学则应以简易的记叙文与议论文为主。这样,学起来容易掌握,学生才能产生成就感,而适量的成就感,才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最强大动力。

三、让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工作需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只有实用的东西,才能让学生最直观地看到效果,从而认真地投入其中去学习,语文课也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僵化,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脱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借助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将语文学习融入到专业技术学习中来,将专业技术与语文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

比如在设计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我一般要求他们将设计的理念,设计的创意,需要准备的材料,设计的步骤,以及预期的效果用文字表述出来。对于商贸班的学生,我常常为他们预设一些假想的谈判场合,让学生进行贸易谈判的演练。而对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我常要求他们将一些外语翻译成中文,要求要符合汉语语法以及使用习惯。再比如在旅游管理班上课时,我常将一些游记散文拿出来让学生扮演导游,要求他们写好导游片断,解说词,然后在全班同学中模拟。在服装设计班上,我常将一些时装表演视频拿出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就这些设计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这样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中运用语文知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总之,要想上好职中语文课,就必须注意到职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关注热点。专业特点,只有适合他们具体情况的语文课才是最好的语文课,他们才会深深爱上语文。

浅谈怎样让职中的学生也爱上语文 篇11

我们认为,职中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固然有学生认识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语文老师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是值得每个语文老师反思的。这里,笔者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优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无味,老师讲,学生听,缺少互动,所以学生懈怠心理严重,如果我们职中语文老师能够多想想办法,将语文课上得形式多样一点,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将语文课上成演讲课,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先在小组内竞赛选拔,然后在全班开展演讲比赛。重大节日之前,我总是在班上举行相应的演讲比赛,比赛前,我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提出一些有关演讲的要点与注意事项,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和操作要求,做起来效率是非常高的。我们也可以将语文课上成辩论课,每周由学生们讨论后确定一个辩论的话题,可以是社会热点话题,可以是课本内的话题,甚至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评价,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收集整理辩论资料,然后在预约的时间组织辩论大赛,确定正方反方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组合,注意全员参与,千万不能将辩论赛搞成某几个学生的表演。这样也就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原则。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看谁讲得引人入胜,讲得感人。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采用让学生比赛授课的形式,圈定几篇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其中一篇,然后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小组内合作,搜集资料,编写教学方案,然后推举小组内的一名成员扮演语文老师上课,为了上好课,学生们就会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另外,我们的语文课还可以上成散文朗诵课、诗歌创作课,情境剧表演课等形式。虽然学生能力有限,活动形式可能上不了档次,但是通过这样活动,我们的学生参与了,能力得到了锻炼,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降低难度,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贴近职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职中语文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普通高中的语文有明确规定的内容,有教学时间的限制,有高考的检测,所以,讲课的容量、广度与难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而职中语文则不同。相对而言,职中的语文老师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难度的控制等方面都相对自由得多。而职中学生的基础薄弱,实际知识水平能力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与其讲很多让学生听不懂的内容,还不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学容量,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职中学生实际,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我们的教学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自然也就感兴趣。比如我们在教现代文时可以主要选择那些叙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是层次清楚的议论文,或是条理明晰的说明文,文学体裁中则将重点放在散文与小说上。文言文主要选教以人物传记为主的文章。而作文教学则应以简易的记叙文与议论文为主。这样,学起来容易掌握,学生才能产生成就感,而适量的成就感,才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最强大动力。

三、让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工作需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只有实用的东西,才能让学生最直观地看到效果,从而认真地投入其中去学习,语文课也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僵化,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脱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借助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将语文学习融入到专业技术学习中来,将专业技术与语文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

比如在设计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我一般要求他们将设计的理念,设计的创意,需要准备的材料,设计的步骤,以及预期的效果用文字表述出来。对于商贸班的学生,我常常为他们预设一些假想的谈判场合,让学生进行贸易谈判的演练。而对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我常要求他们将一些外语翻译成中文,要求要符合汉语语法以及使用习惯。再比如在旅游管理班上课时,我常将一些游记散文拿出来让学生扮演导游,要求他们写好导游片断,解说词,然后在全班同学中模拟。在服装设计班上,我常将一些时装表演视频拿出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就这些设计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这样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中运用语文知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上一篇:先天性斜颈下一篇:径向基神经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