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课堂充满活力

2024-08-03

怎样让课堂充满活力(精选12篇)

怎样让课堂充满活力 篇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 小学英语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和家长所重视。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就要灵活多变地创设情境, 把教材活化, 贴近生活, 不论是呈现新知识, 还是巩固、复习旧知识, 都应使学生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 进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合作, 自发自主地学习, 让英语教学焕发出独特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英语化,学习兴趣,情感活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范围, 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 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环境之中, 自觉地、不知不觉地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就要灵活多变地创设情境, 把教材活化, 贴近生活, 不论是呈现新知识, 还是巩固、复习旧知识, 都应使学生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 进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合作, 自发自主地学习, 让英语教学焕发出独特的生命活力。那么小学英语教师应如何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呢?

一、创设英语学习氛围, 寓教于一言一行

(一) 课堂英语化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 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 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 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Good morning (afternoon) .Stand up.Sit down, please.Read a 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 并逐渐增加句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都愿意用英语句型进行交际, 如:有的同学上课迟进班级, 他们都会说:“May Icome in?”我就会说:“Come in, please!”碰到我们学习过的句型, 再在合适的情况下, 都会主动运用英语与老师对话。经过日积月累, 学生基本听的懂简单的课堂用语, 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 为培养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表情化、动作化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 听说英语,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作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 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 我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 同时做倾听动作, 反复几次后, 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 学生便心领神会。同样, 我的手做写字的姿势, 学生就知道该记录了, 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 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来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学会用英语来交流。因此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说英语, 使学生们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 善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小学生的词汇量是有限的, 在表达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单词完全可用汉语来代替, 关键是要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小学生一旦能把英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其成就感是极大的。有了成就感, 学生就会对英语感兴趣, 有了兴趣便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小学英语一周四节课的教学, 从时间量的高度来说, 确实少之可怜, 学生掌握语言大, 运用语言的机会少。针对这一情况, 应从语言发展的需要, 大范围, 多层次的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为此, 每天上学、放学进出校门时, 要求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都以英语进行问候或告别。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 我总会打招呼或告别:"Hi!""Good morning (afternoon) !""How are you?""See you.""Goodbye!"一段时间后, 学生课外见到我, 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 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教师的全情投入, 使课堂洋溢着“情感的活力”

教育心理学表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反映, 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不同条件下或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产生不同的情感。如果课前教师主动与学生交谈, 抚摸他 (她) 的头, 说一句“I love y ou.”“You are a good pupil.”学生会表现出轻松欢欣, 神情飞扬, 上课时教学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的信息, 教学活动将顺利展开。所以教师不仅是“舞台”的建筑师, 更是“戏”的总导演, 诱发着演员“入戏”。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大演员”, 以爸爸妈妈的慈爱, 哥哥姐姐的关怀, 同学朋友的知心, 与学生平等相处, 共同感受和谐、欢愉, 感受生命价值得到体现的喜悦, 感受师生合作的欢乐。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 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使学生认识了自我, 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增强其自信心, 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壁报, 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 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 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 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 互相感染, 进而共同提高英语水平, 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动力, 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总之, 只有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紧扣教材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开展课堂活动, 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 互相评价, 取长补短, 并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另外,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思维状态, 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时候的表现, 可以尽量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怎样让课堂充满活力 篇2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听说,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唱唱玩玩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本学期开始,我市在小学一年级全面铺开英语教学,这对于仅有六岁多的小孩子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小孩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且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孩子更轻松的学习英语,必须把英语课堂搞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下面从五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直观教学,直接感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的。为此,视觉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的认识总是经过从简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者表象进行思维,而直观教学正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人物头饰等,在教学生认读单词之前,我必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引导他们观察,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读音,进而让他们模仿发音,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媒体,激发情趣。

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规范的特点。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实物、挂图、投影机、录音或录像以至电脑辅助教学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一)、运用录音机,激发兴趣,创设英语情景。

1、利用录音机播放一段节奏明快的歌曲、伴音或歌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先锋英语》小学一年级第一册p38的歌谣“A Little Insect”,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学生被节奏明快的歌曲深深吸引,使他们都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收听、跟读地道的英语,把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3、给学生创造条件,为其录音、播放,让他们听到自己的发音,感知自己发音的优、缺点,进而发扬优点,矫正不足,继续提高。好奇是小孩的天性,通过录音比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把课堂搞活。

(二)、运用投影仪,呈现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光学投影仪胶片的使用,不仅起到小黑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彩片、插图等丰富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下面以《先锋英语》一年级第一册p37为例:出示投影片,画面上仅显示a yellow train,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One boy in a yellow train),我又把one boy生动地插入到火车中,让学生在动感中理解句子:One boy in a yellow train.通过这样生动的教学,学生必能准确、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知识,且学习积极热情也会很高。

(三)、放录像,变静为动,使学生身在其中,知其所学。

教学录像能做到图、文、声、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运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像机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进而也使课堂“活”起来。

(四)、运用电脑,融声音、画面、动作、知识于一体。

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先用电教媒体提供示范,让学生通过看、听来学习规范的英语,然后进行模仿说话,最后操练巩固。可以加深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编辑歌谣,增强记忆。

在美妙的音乐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学英语,其中乐趣不言而喻,还可以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兴趣、增强记忆、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先锋英语》这一套教材中,编者编辑了许多有趣的歌谣,这些歌谣清脆动听,深受小孩子的喜欢。根据小孩喜欢听和唱歌谣的特点,我把课文中的一些内容也编成了顺口溜或歌谣。如:教“What colour is the…?It’s….”的句型中,我就配用了简单轻快的音乐,学生很快就学会并记住了句型。

四、游戏活动,贯穿教学。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和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根据教学要求,我尽量把传授知识和游戏融为一体,设计一些适合教材的游戏。比如:学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后,我准备了一些彩色铅笔和其他各种颜色的物品,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我说:“Show me a green pencil.”这个学生按听到的从盒子里拿出相应颜色的东西,全班同学说:“Yes.”或“No.”;又如教完数字1至10后,我设计了一个“Who is missing ? Can you guess?”的游戏。在游戏的同时,我还引进了奖励的激励机制,对获胜的同学分别奖给一些小红星或小红花等,以此来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把学习推向高潮。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学生在欢乐中获得新知识,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五、竞争比赛,激活课堂。

形式多样的竞争比赛是激发情境、激活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竞争永远是一剂课堂兴奋剂。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这又是进行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综合训练的手段,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无论是参赛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个个都十分投入。无论是小组比赛还是个人比赛,学生都满腔热情地参加,课堂气氛可谓空前的高涨。我在一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最热闹的一环就是竞争比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都能赛出基础,赛出质量,赛出能力,且越赛越有兴致。

运用竞赛,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走神”现象。

“悬梁刺股”式的学习方法毕竟已经过时,没有“苦”,学生照样能学好英语。欢乐的教学手段必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英语。想方设法把课堂上活,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得更快、更轻松。

关于英语词汇教学的认识英语教学论文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要掌握好、运用好一门语言,必须具有丰富的词汇。英语教学要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在语言交际和思想交流方面是多么重要。可是在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并未对词汇教学给以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往往也只是死记硬背,处于“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又忘”的恶性循环之中,大大消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呢?我们平时大都注意构词法、联系记忆法和音标记忆等,但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是我日常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摸索出的一点粗浅经验。

一、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7年,听过许多老师上的公开课、观摩课,却很少有词汇学习课,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注意语法和句型的教学,对这些知识反复讲解和操练,却不够重视词汇教学。教师普遍认为,词汇很容易学,语法才是难关。词汇教学是低层次的脑力活动,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占太多时间,只要教会学生读这个单词和理解它的意思,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然后给学生听写就算完成词汇教学。

其次,许多学生觉得单词枯燥无味,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单词的讲解流于形式,教师往往是将新教词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自己或录音读几遍,然后进行词义讲解,而词义讲解往往又脱离具体的语境,显得很抽象。对他们来说,英语单词就是一连串毫无联系的符号,背了就忘,学习时得不到快乐,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对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的记忆能力产生了怀疑,最终放弃英语学习。

再次,由于学生对英语单词读不出来,拼不出来,不知道意思,在听说训练时常因不认识单词而听不明白,阅读理解时遇到生词就无计可施,在进行英文写作时,由于词汇知识缺乏而无从下笔,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如何做好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然而,词汇的积累必须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教与学两方面的整体进展就越大,因此,在教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词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而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去,并在其中起指导作用。

(二)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多样呈现生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单词的呈现方式决定着教师是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呈现新单词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有新意,有创意。下面介绍几种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生词呈现方法,它们很受学生欢迎,效果很好。

一、直观教学法

用实物、图片、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以及动作、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教词汇,既形象生动,又可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授关于路标的词汇时,教者可以应用图片来呈现抽象的单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这些鲜活的图画、照片等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它们记忆外语单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在短期内得到高效的记忆。如介词的学习,可先请一位擅长表演的同学到讲台上来,用讲台、黑板、门等做道具,让这位学生按要求变换站立位置,以此来学习方位介词near, between, behind, in front of 等。

二、情景呈现法

利用情景教单词,是初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这种单词呈现,首先要创设真实语境,比如说,学习电话用语时便可拿两部电话进行模拟,在交谈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样在学习购物、借物、问路、邀请和看病等情况,在这类真实的语境中,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学生们置身于他们熟悉的日常交际情景中,真正参与活动,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自然而然地学习新词。

三、游戏学词汇

教学游戏集活动和竞争于一身,是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刚刚接触英语,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远远比让他们死记硬背几个英语单词更重要。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教师应经常用组织竞赛的方式进行单词教学,使竞赛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有趣的游戏和谜语中感知生词,能够使他们在乐中学,在这种愉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成功。

四、归纳法

在学习某个新词或词组时,可联想先前所学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或词组,进行系统的归纳、归类、比较并加以辨析,以克服混淆,达到灵活应用。如动词变名词(design—designer),名词变形容(snow—snowy),形容词变副词(correct—correctly)及前缀(common—uncommon),还可常教一些词的用法,如:spend, take, cost, pay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及时地归纳,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

怎样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篇3

关键词:生动情境;学习主人;鼓励竞争;激励评价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我在平时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在数学课上还是以讲课为乐,包办代替,上课就像是在说评书,自我感受良好,生怕一节课说不完,讲不全,没有师生互动和学生活动,或者是师生互动学生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不问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提问不以为然,对于学生问题的回答冷漠或不置可否,课堂过程不自然不流畅,学生茫然,老师吃力,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须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行为上,就是要求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趣,让课堂充满趣味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学生便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表格式应用题”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森林中,由大森林给学生出题。在刚进入森林时,出现小鸡图:先跑出4只,又跑出3只,再标上“一共有几只?”,形成学生熟悉的图画应用题,学生轻松自如地就解决了。接着飞来一个表格,边上配上小猴图,并提出新要求:把这幅图放入表格中,怎么放?学生动手操作,把预先准备好的小鸡图放入表格中,从而把图画应用题自然地过渡到表格应用题。让学生在森林“游玩”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自然、轻松、有趣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指导交融在一起,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堂中我们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1.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在课堂上“动”起来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具和学具的直观作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就为学生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在引导学生“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下一步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作好了准备。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体现数学课堂中生命的迹象。

2.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讨论,在课堂上“活”起来

学习往往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采取什么途径学?”等方式而展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问为什么,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去深入思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逐步引导学生讨论,学生的思维被不断地激活着,学生由被动的客体转为主动的吸取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现生命的活力。

三、鼓励竞争,激励评价,让课堂充满高昂的活力

适时采用竞争的方法展开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从每排中选出一个中等偏下的学生作为代表到黑板前做题比赛,我刚说完:看哪一排的代表做得又对又快?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了,台上的同学肩负重任,全力以赴,台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上面的伙伴着急、加油。运用竞赛极大限度地增强了全体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状态,收到扎扎实实的效果。竞赛方式可以在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多说鼓励、表扬的话语,少训斥,少批评,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创造机会因势利导,及时的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面向全体,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评价,不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每一个学生,重在激励。比如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的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优等生在较高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并不是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形成生生互评的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变换不同的方法教学,给学生新鲜感,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思考,积极的发言,踊跃的参与。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数学课堂自然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怎样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 篇4

一、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到教学中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物理教育的特点, 教师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气。

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 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 百米赛跑计时员看到枪冒烟计时, 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骑车上坡时走S形省力;坐沙发比坐硬板凳要舒服等, 对这些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如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 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学习劲头定会高涨。在讲杠杆一节时, 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带到课堂。如:铁匠剪刀、普通剪刀、理发剪刀、老虎钳、起子、筷子、扫帚等, 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演示分别如何使用, 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引导学生自然解释这样使用的理由。学生见到生活用品可在课堂上使用, 而且不同的用品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的物理原因所在, 显得异常激动, 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二、为学生的发展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课的必需环节。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个体,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 如果教师以千篇一律的教学行为、统一僵化的教学策略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去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了。我们设计物理课堂时, 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 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如面对物理概念、规律、实验, 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即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 精心设计好课堂。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 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自己融入课堂, 与学生一道, 共同“生成”课堂。

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如:学习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前, 我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让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增大或减小可采用哪些方法?”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到前面表演, 经过热烈的讨论后,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到前面表演, 有的捧着书站在那儿增大压强, 有的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 有的既捧着书又提起一只脚来增大压强;演示减小压强的同学也忙得不亦乐乎, 有的匆忙脱外套, 有的趴在地上, 有的坐在地上, 有的用书放在地上人站在上面……课堂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生命之活力。

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智慧和情趣呢?叶澜教授和肖川博士曾以追问的形式, 描绘了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情景:当学生茫无头绪时, 我能否给他们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 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以及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 感受和谐的欢快, 发现欣喜?这些论述对我们感悟如何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学习不只是纯粹物理知识的增长, 学习的主要意义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体验。

四、课堂教学手段要讲求多样化

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篇5

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一个崭新的适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怎样让语文课充满活力 篇6

一、利用各种媒体,激活教学内容

对学生来说,语文课本只是教科书而已,不会说话不会动。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利用挂图、简笔画,使教学内容“形象”起来;或利用电教器材,如: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录像机、彩色电视机以及电子计算机等,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发出“声音”来。这种声画并茂的教科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浅入深、自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开启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二、开放语文课程,引进时代“活水”

开放语文课程就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又强调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这样的语文课才开放而充满活力。教师在使用语文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来充实课堂内容。如:每堂课拿出五分钟,开设演讲、游戏、讲故事、猜谜语、角色表演等活动;也可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来交流所学到的奇闻趣事。如此一来,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课后所学的知识能在课

堂上尽情表现,其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大大提高。

三、调动多种感官,灵活掌握知识

“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协同接受知识时,它们能够互相沟通,相辅相成,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深较清晰的“同一意义”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即使某一痕迹模糊了、淡忘了,在客观需要的作用下,其他痕迹也会恢复起来,并且催醒已经模糊和淡忘的痕迹,使其重现和复活起来,参加新的知识活动。既然多种感官同时使用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听、说、做、想等同时进行,从而对所学知识留下经久不衰的印象。

四、优化课堂结构,增强学习趣味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首先,一堂课开头数分钟的导语要“起如爆竹”。可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去求知,在课堂引入时就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其次,要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适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提纲挈领,一点突破。最后,课堂要“结如鸣钟”。教师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优美。这一训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五、培养师生感情,引起“爱屋及乌”

在学生的学习演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爱屋及乌”的现象。有些学生喜欢某教师,因而努力学习某教师所教的学科,尽管这些学科他们不那么有兴趣,但是,在“爱屋及乌”的特殊感情的驱动下,他们还是顽强地坚持学习下去,闯过道道难关,直至对该学科发生兴趣,逐步提高其成绩。相反,当一些学生不喜欢某教师时,他们便索性拒绝所教学科的学习,因而学业成绩每况愈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这种“爱屋及乌”效应来转化那些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学习的“贴心人”,不断缩小感情的距离,逐渐恢复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使其愉快地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只要他们稍有点滴进步,教师就给予表扬、鼓舞,让他们体验到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高高兴兴地坚持下去,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小,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让课堂充满活力 篇7

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的前提是: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初中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创设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 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是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者, 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笔者认为, 要实现这一转变, 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必须重视科学地使用课堂用语。教师通过精心地设计, 巧妙地质疑, 和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在宽松, 民主, 平等, 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无忧无虑地学习, 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用些鼓励性语言, 它直接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寄托了教师对学生的期盼, 让学生总感觉到老师在期待着我, 相信我能成功。使学生从心理上战胜自我, 摒弃杂念, 刻苦学习。笔者认为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多用促进学生成功的语言。如:“你真行”、“你真聪明”、“你想得又快又好”、“你考虑得真周到”、“你思考问题真细致”等语言。

第二, 多用帮助学生成功的语言。如:“你的想法很好, 能不能把想法再说清楚点”、“你考虑得很好, 能不能再具体点”等等。

第三, 多用期盼学生成功的语言。如:“别着急, 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会想起来的”、“别灰心, 下次再有机会, 咱们再争取”、“要是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你再想想, 争取下次成功, 好不好?”

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的具体表现是让学生“想起来”, “动起来”, “说起来”

首先, 所谓“想起来”, 就是课堂上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从思考中体验快乐, 从思考中获取知识。历史课堂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古今中外历史, 很多历史现象不是可以用一种定论来囊括的, 正是这种学科特点才赋予了历史特殊的美韵。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观察和认识历史, 不要怕学生信马由缰、放纵思维, 只要他能够说出个“所以然”, 有一定的论据, 就不要轻易给予其“错误”的评价, 即使是一种暗示, 也是不妥当的。须知, 课堂就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 何况, 教师认为错误的地方并非一定错误。给学生一个“心理安全”, 所谓心理安全, 就是感到自己在被人承认、信任、理解, 在受到别人尊重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对学生表达的见解, 说的“真话”, 只要言之有据, 就应该多加肯定, 实在拿不准的, 也不要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 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导向功能。笔者认为, 敢于思考是一个人的能力, 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与快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享受思考过程的时间, 还应引导学生重视思维方式和探寻解答思路, 让学生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 比较, 自己去解释, 验证, 探索有关问题, 得出结论。

其次, 所谓“动起来”, 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亲自探究实践, 从实践中感悟, 从实践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如《中国远古人类》一课, 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打磨石器, 他们乐于参与, 并从实践中感受到原始人生活的艰辛, 体会也很深刻。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 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 更多的是“体验课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 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 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 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

最后, 所谓“说起来”, 就是学生把自己思考所得的, 感悟到的东西讲出来, 表达出来。师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 丰富了教学内容, 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 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 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 别提有多高兴了, 常常是下了课, 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 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8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应力求做到:

一、依托文本, 拓展教学空间

(一) 感受文本语言, 体会魅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 对作品语言的揣摩, 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从语言切入, 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只有回归文本, 感受文本语言, 才能体会其独特的魅力。

(二) 寻找文本空白, 丰富想象

引起思考, 激发联想, 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 而对文本中有意义的空白点的发现, 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努力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点, 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 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 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三) 挖掘文本内涵, 提高认识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对作品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有时需要被学生逐渐地发掘出来。这就要求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应当设计得尽可能单一一点, 不必面面俱到。同时, 还可以对学生过去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复读, 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 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着眼主体, 提升语文素养

(一) 以教材为出发点

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变得越发重要, 但它们不能完全替代文本。语文教师要适时地教会学生通过语言信息去捕捉形象, 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作品, 积极调动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 鼓励他们在所阅读的作品中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敢于对传统的观念作补充或修正, 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 以课堂为突破口

独立思考, 是正确解读作品的前提, 也是当今学生十分缺乏的一种品质。文本的解读, 应该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 通过讨论交流, 把文字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 读者会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 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 就会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人们常常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代表, 其实, 在他身上多发现一点人性的东西, 或许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些。

(三) 以实际为着力点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 更要着眼于实际,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进入初中, 由于练习考试往往更多的侧重于课外知识, 所以学生常常产生“上语文课无用”的错误认识。这就必须从激活课堂教学入手, 一方面从研究教材多元功能出发, 发现教材的实用点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 因人施教,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 学得有用。教师只有把“活”这把钥匙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里, 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三、重视教法, 整合各种因素

(一) 激发情趣, 营造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中, 学生、教师这两者应该是共生互动的, 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力求让学生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情”字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也是把语文课堂搞活的关键。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 教师要像磁石吸针般地吸引学生“忘我地投入”, 使其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 改变角度, 学会取舍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 不仅要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特色, 而且要把相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风格。一句话, 要使自己所教的每节语文课, 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不雷同, 有个性。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学会取舍, 学会变换角度。

(三) 探索教法, 利用资源

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技术。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不能总是“门外汉”, 而要设法拓展课堂的空间, 把课堂延伸到网络,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相整合。

四、学会赞赏, 实施激励评价

(一) 帮助树立信心

让学生准确写出一个成语, 背会一首诗, 回答一个问题, 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 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 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 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 和缓的语气加以鼓励, 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 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 最终获得知识, 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

(二) 给予成功体验

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 在学生表现出色时, 及时地给予奖励, 一堂课结束时, 进行小结和评比。这样, 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 活跃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另外, 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 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篇9

一、将幽默引入课堂, 增强感染力

作为数学教师, 要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和丰富的数学知识, 还要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课堂上能够随机拓展, 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此外, 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 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 或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来表示数学知识, 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教学, 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如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有位数学教师为了强调格式的重要性, 故意没有按照规范的格式写.结果教室像炸开了锅, 学生纷纷挑刺儿:“老师, 证明全等的三个条件必须按照SAS的顺序写!” (两个三角形全等, 我们是由SAS证明的) “老师, 三个条件后面必须写‘已知’、‘已证’、‘公共边’!”“老师, 左边必须写左边三角形的条件, 不可以颠倒的!”“老师, 证明三角形全等, 得出来的结论后面要写‘两个三角形全等, 对应边相等’!”有学生实在挑不出毛病了, 竟然说:“老师, 你那个‘∴’写得不标准, 写的像‘∵’!”教师哭笑不得, “恶狠狠”地把那个“∴”擦掉, 说:“我不写它了, 行了吧”“老师, 不行, 不写扣分呢!”……教师最后总结:“原来你们都知道书写格式啊, 可是做作业时你们为什么会出错呢?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严以律人, 宽以待己’?”“哈……”欢笑中, 学生们记住了写作业时一定要规范.

幽默如春天里的花朵, 让数学课堂生机勃勃, 无形中使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 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进而浇灌出数学课堂的知识花朵.

二、建立和谐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亲其师, 信其道.”师生关系处理好了, 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和学生应相互尊重、互相信任, 真正做到理解和接纳对方.只有这样, 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浓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往往会使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无论是在学习上, 还是生活上都要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位学生, 给予学困生和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必要的帮助, 用心教学, 用情护生, 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都尊重他们,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不以“唯我独尊”的姿态自居, 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习引导者为目标, 使学生轻松地参与教学,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上, 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回答, 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课堂中的“插嘴”, 教师不要一味地理解为学生不遵守纪律而给予生硬的批评, 因为这常常是学生思维敏捷、开阔的表现, 应适当引导或互相交流, 给予学生发表意见、想法的空间,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快乐、合作和渴望, 少了沉闷、不快和矛盾.一旦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为趣味无限的教学活动, 就会让学生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 主动、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 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走向生活,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 传统的数学教学会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 在经过“正规”的学习后变得枯燥、晦涩、深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围着教科书打转, 学生“学习数学”变成“学习数学书”.课堂也几乎与生活隔绝, 成为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课堂, 很难接触到社会中的数学素材.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 没有生活乐趣的体验, 这样的数学学习自然就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 将课堂引向生活, 将生活融入课堂, 使学生快乐学习.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导入新课:“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 如果将它对折1次, 会有多厚?2次呢?3次呢……请估算一下, 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7次, 会有多厚?”折纸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 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争相回答问题, 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这样就给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活化因素, 引导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其中,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力量, 让学生能团结合作, 使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更具生命活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 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 让数学教学生动形象

教师要学会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既能增设疑问, 巧设悬念, 又能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 积极配合教师,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学习效率.如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用课件展示“日食”的过程, 先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然后用几何画板制作出“日食”现象的动画.这样既体现数学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五、正确运用评价功能, 让学生充满自信

在学生回答问题、产生设想的过程中, 教师暂时不要作出评价, 以便使参与讨论的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互相启发, 最终得出尽可能完美的结论.例如, 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 你的身边都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很容易发现窗户符合要求, 思考一段时间后, 发现文具盒也符合要求……这样既让课堂变得热闹非凡, 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 又因受到教室电扇的启发, 学生发现“时钟时针是旋转”、“甩呼啦圈也是旋转”等现象.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了评价, 不利于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空间拓展, 更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外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注意倾听, 要以和悦的态度去接受, 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要经常用“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聪明”“你的想法妙极了”“请继续努力”等赞扬激励的话语去评价学生的回答.教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力量, 再加上亲切的表情, 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诸如“你真行”“再试一次, 老师相信你这一次一定比上次做得还要好”“你瞧, 你比以前进步多了, 继续努力, 争取更优异的成绩”“你试一试, 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你们真棒,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等鼓励性的语言,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教师若不注意学生的答语, 学生就会敷衍塞责.当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 教师应该指出答案中有价值和可接受的地方,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在一定的场合中, 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 有时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10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一)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活动, 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读思结合, 动静配合, 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在其背后, 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 难免碰壁, 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启导, 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朗。

(二) 在语文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 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 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 使语文教学活起来, 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

我们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研读为主体, 探究发现为手段,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交流中, 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读思结合, 动静配合, 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 三 )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课堂之中,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合作交流中, 在活动参与中得以反映, 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

(四) 倡导合作学习的氛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容忍、赞许他们参与集体合作。在学习小组中,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通过分析、比较, 甚至经过激烈的争论, 各抒己见, 但他们在鉴别、优选后会发现最佳的思路和方法, 个人的思维在学习小组的合作中得到发展。例如, 我在教学《古诗三首》之《宿建德江》时, 先让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诗的大致内容, 然后让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每一句诗歌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讨论, 很快就明白了诗句的意思, 也很快地理解了文章蕴含的意境。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破学科界限,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教学,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 可融合其他学科如:音乐、美术、数学等, 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又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悟、理解。例如, 在《丰碑》教学中, 为了赞扬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教师可引导学生唱《英雄赞歌》以缅怀军需处长;再如《颐和园》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 用简笔画勾勒出颐和园的大致游览图, 直观而生动、有趣。

现在的孩子阅读面广, 学习的自主性比较强。特别是像外校的学生, 家长比较注重对孩子的培养, 学生素质比较高, 各有所长。在课堂上, 我曾在《卢沟桥的狮子》教学中理解“大概”词时, 提出“也许”“可能”用英语怎么说, 学生竟脱口而出“maybe”英语单词, 学生虽感陌生, 但新奇吸引注意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 就不会去独立思维, 更谈不上创新。

(一) “问题全解决了”吗?

语文课上, 教师为了“紧扣教材”, 为了“调动”学生, 便把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 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 甚至会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形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 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 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 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 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 课上学生自能“读懂”, 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 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二)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如何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出学生质疑的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 让学生具有主动探索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 我在教学阅读短文《登汇波楼》时, 首先,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 师生基本上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阅读任务。我就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其中, 有一处较为精彩:百米喷泉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呢?当一生提出后, 马上有一生指出:百米喷泉有103个喷头, 像一朵盛开的美丽的“水晶花”, 如果是天然怎会如此?我认为喷泉是经过人工改造的!当然也有不同的争议。但, 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而又令我们激动之处吗?

因此, 在课堂上, 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敢于不断质疑, 大胆发问, 语文课堂才会高潮迭起, 才会时时、处处闪烁着学生创造的火花, 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摘要:在新课标下, 如何把一节语文课上好, 基于本人教学实践, 一节课能否唤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关系到教学与学习质量!

让课堂充满活力 篇11

一、活化教学内容

牛津英语教材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实际非常契合。而孩子们也喜欢在课上学习一些自己熟悉的东西,他们会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也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当他们学到食物、水果、交通工具、动物类单词时,他们会很自然地用英语去表达。然而仅仅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们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因此,我会有意识地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英语,把它们带进课堂,然后让它们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26个字母时,我搜集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缩写词:KFC、WC、PICC…,当开始学习字母时,孩子们看到这些熟悉的单词,他们会倍感亲切,也会特别感兴趣。在教食物类单词时,我让学生们自己去搜集生活中常见到的商品英语:旺仔牛奶上的milk,果汁瓶上的juice,方糖上的sugar……孩子们一看到,眼睛就发亮,甚至有些孩子都有流口水的冲动。在教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 friend时,我打印了孩子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英语:Windows, QQ, E-mail…这些东西在大屏幕上一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过来,他们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了,同时也让他们切实地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二、设计趣味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也简单直接,所以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抓住孩子们的神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地策划和有序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自觉主动地、秩序井然地去参与活动,使整个课堂动起来。

1、带领孩子们唱歌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如果我们把唱歌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并将音乐自如、适当地进行运用,将能帮助孩子们理解对话,让他们很自然地投入到轻松的英语学习中。例如:在教3A Unit1 Hello时,在上课伊始,我先让孩子们学唱《Hello》,他们特别开心的唱着,在他们学会这首歌以后,他们已经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去运用Hello了。这样的方式,比教师课上枯燥的讲解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课堂气氛也相当的热烈。

2、引领孩子们表演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保持的也会很短,一不小心就会走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们人人参与,而对话、课本剧表演,正好能让孩子们全体参与,而这样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也能充分地调动他们参与的激情。比如在教3A Unit2 Nice to meet you时,我把学生们分成四人一小组,根据A部分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时,可以自由发挥,当每组表演结束以后,全班进行点评。孩子们的兴趣异常浓烈,争先恐后的上台表演,一堂课下来,课本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3、带着孩子们游戏

孩子们天生喜欢玩,爱做游戏。如果在课堂上,一直规规矩矩地坐着,他们会觉得特别无聊。因此,我在课上会适当的穿插一些游戏,让他们活动一下,轻轻松松地去学英语,他们会更加开心。例如:在教3A Unit1 Hello B部分时,我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让一个调皮的小男生站在中间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其他孩子们猜,并用英语大声讲出来,猜对的继续猜,猜错的孩子被罚到圈内做动作。这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几个单词全部熟记于心了。而且这样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给我们的英语课堂也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三、创设真实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借助各种手段和方式,为孩子们创设情境,让他们在较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

例如:在教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我让孩子们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is long”,“What is short”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融进了课堂。在教study,living room,bedroom,bathroom时,我在课前让孩子们自制道具,或者用自己的画笔来画出来。这样既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总之,激发和保持小学英语课堂活力,不仅要探索更佳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新鲜性和实效性,真正地让我们的教科书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飞起来,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充满活力,也才能让我们的英语课堂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如,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特殊的朋友——小鸟,然后出示之前做好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此基础上,出示课文的题目。这样教学,学生就很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教师只有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获取知识。

如,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出示课文题目之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文的题目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划出来,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表示出来。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这样,能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形成技能,获取知识。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引导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如,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回答:“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了“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教学,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言运用的精妙,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进行朗读,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读书会、朗诵会等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朗读,体会它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这样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教师应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亮点,并及时表扬他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尤其是要关注学困生,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教师就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例如,经常给予学生下面的评价:“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再努力一些,一定会学得很棒!”“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更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等。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同时还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张扬。

上一篇:责任体系构建下一篇:苗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