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充满爱

2024-06-05

让化学课堂充满爱(精选12篇)

让化学课堂充满爱 篇1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感受爱

1、提问导入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

学生:(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

导语:确实,如同学所说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播放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的作品。要求:说出让你

记忆深刻的理由。

学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乞丐给一个盲人施舍钱币——一个乞丐尚能给予别人以帮助,更何况我们

学生2:在洪水中解放军战士我自己的身躯挡住汹涌的洪水,保护好小婴儿——正是因为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在危难中给比人以帮助,才使得他们渡过难关,重新站立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也很动情,确实,贫困、灾难、战争,一次次地向人类发出挑战,而我们一次次地战胜了所有的这些,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爱,我们才一次次地拯救了他人,也拯救了自己。

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导语:刚才我们欣赏的是著名的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作的一首组歌

(课件出示:郭峰图片及组歌的概念)

组歌: 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3、学生跟随琴轻声用“LU”哼唱全曲,师:跟随钢琴用LU哼唱全曲,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

(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生: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① 跟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 的地方)② 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

师: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

生:第1小节与第18小节,第5小节与第21小节。

学生模唱这两个小节 ③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

生: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

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④长音的保持

歌曲第2,第4 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 老师数拍子,学生唱

⑤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

5、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师: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讨论与归纳: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 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 B段:坚定的,热情的 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6、实践与创造: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组歌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演唱方式,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旋律的特点及刚才我们对歌曲的处理,分别为这首歌曲的三部分选择合适的演唱形式。

生:A段,由一女生领唱(或全体女生齐唱)B段,全班同学齐唱

A段(再现段),女生齐唱(男生齐唱)

选择一到两种处理方式,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三:感受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欣赏

1、导语:让世界充满爱,歌声是美妙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所有的一切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得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方面有人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一同来走近他。

2、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课件出示杰克逊地图片,及最重要的生平介绍)

师: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但我们记住他不但但是因为他在音乐上杰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致力于世界的慈善事业,建学校,收养孤儿„„《同属一个世界》就是他在得知非洲遭受严重旱灾,上亿人面临饥饿与死亡威胁时,为援助非洲难民而作的歌曲,歌曲在推出一周就卖出了几百万张的销售业绩,后来又在英国和美国举行了长达16个小时,通过7颗卫星向世界上20多亿观众直播了为非洲难民举行的大型赈灾义演,演出获得了8500万美元的赈灾款„„。

3、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①由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诵歌词,(课件出示: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A 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学生有感情地分别朗诵A,B两段歌词

老师朗诵C段歌词:当你贫困潦倒,眼看就要陷入绝境,你可要坚信不疑,不要灰心丧气„„

问题一:师:这三段歌词中,两段前后是一致的,有一段是前后存在转折关系的,同学们刚才已经朗诵了歌词,找出那存在转折的一段,并说明你的理由.生:第三段歌词是存在情感上的转折关系的,因为它前面是讲贫困潦倒,而后面是劝告人们面对困难依然要心存信念 问题二:AB两段该怎么选择?

生:(出现分歧)

分段欣赏AB两段,学生得出答案

总结:旋律为歌词服务,旋律的走向要与歌词紧密结合在一起 ②完整欣赏

③演唱风格: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自由、不拘一格,强调歌手的即兴发挥,和演员个性的张扬。因此,在长达5分钟的同一曲调反复时,没有一句是完全重复的 四:聆听爱——欣赏《爱的奉献》

1、导语: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生:中文——爱;英文——LOVE

2、导语:表现同样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给我们。象表现人类之爱,可以是刚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那样的激昂,高亢,也可以是温情默默的 欣赏歌曲 《爱的奉献》

五:课堂小结

(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因为你而更加温暖。教学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本课以“爱”为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唤起学生的爱心,缩短学生和课本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将音乐审美作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在唱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提倡“情境教学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借助记忆所储存的表象,借助学生以有的生活和感情体验,帮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去再现音乐形象的意象画面,并创造出新的形象,如鲁迅所说的那样去“领悟感受”歌曲美的内涵,正确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去学唱歌曲,必定会事半功倍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去表现音乐美的内涵,便会收到最佳的“移情”效果。

二、在学唱歌曲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唱歌是最易为学生接受、喜爱、理解和最便于普及的艺术实践活动,是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大纲》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歌曲美的内涵,注意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以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他们能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歌曲美的内涵,往往从歌曲的旋律、节奏、音乐形象等方面体现出来。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理解歌曲中优美的旋律、节奏、音乐形象才能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无论多么科学、艺术、周全的预设,总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插曲”,学生的思维总会与教师的思绪产生火花。面对这样的“插曲”,教师懊恼还是高兴?否定还是接受?听之任之还是科学引导?教师就在这样的选择中不断地成长、成熟。我想:科学的预设+弹性的生成+实际的教学经验=快乐的音乐课。

让化学课堂充满爱 篇2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多送学生鼓励的话语, 尤其是后进生, 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又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和进步。近年来, 我在上课时, 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面无表情了, 我发现在上课时若要面带微笑, 效果会更好。微笑着给学生一个肯定, 微笑着给胆小的学生一个眼神, 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 教学中我还奉行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带着遗憾坐下;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 让每一名学生都相信“我能行”。这样, 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自信地朗读和发表自己的意见了。比如在学习《相信未来》这首诗时, 在预习课文时, 我鼓励学生上台大声有表情地朗读, 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顿时来了兴趣, 大家都争着抢着上台朗读诗文, 并且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手捧着书本一到台前就吓得哆嗦, 紧接着就要溜回去, 我不断地鼓励他:“让你的眼睛盯着中间的位置, 不要看其他人, 把目光转向书本放声朗诵肯定行!不信, 你试一试?”那位学生在我的指点下顺利地朗诵完了, 并且读得很好。这样上课, 我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语言要有亲和力

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 不但要求明白易懂, 具有科学性, 而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 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尊重、期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 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一个道理, 如果教师对学生尊重、有感情, 学生则对老师有好感, 就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反之, 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学生大多比较紧张。这时, 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不要慌, 胆子大些, 错了也没关系。”尤其是后进生, 教师要给予更多的热情, 使学生备感亲切。欣赏, 是进入心灵的阳光, 是融化坚冰的暖流, 是沟通人与人关系的桥梁;欣赏, 是一种胸怀, 一种雅量。学会欣赏, 认真倾听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懂得欣赏, 就会“大其心以容天下之物, 和其心以敬天下之人”。学会欣赏是做人的一种至高境界, 有了欣赏, 你就会成为生活中的仁者、智者、爱者, 以仁者、智者、爱者的情怀立足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有生命的, 就是高雅的, 就是成功的。

三、在课文内容中挖掘“爱”的思想

正确把握, 活用语文教材。带着欣赏的情感去备课, 在欣赏中有所感受, 在欣赏中获得陶冶, 在欣赏中美化情怀。我们教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到深研教材, 把握作者的思路脉络, 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激起自己的感情共鸣。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 情不动就辞难发。比如, 我在上《十八岁和其他》时, 在导入的时候, 我先引用了满文军的《懂你》, 那忧伤的曲调和对父亲的爱油然而生, 学生一下子就被带进了课文里。再读课文时, 他们就很能理解父亲的话了。这篇文章共分为四部分, 全都与青春有关, 学生在接受教育时, 我顺势按着课文思路给学生讲解, 要求他们在平时也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不要忤逆父母, 要体贴他们的苦衷。这种爱就在授课时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自然而又不牵强, 贴切而又便于理解, 岂不是一举两得?

其实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爱的教育来传达, 在课文里有美和爱的交流, 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是在别的科目里很难见的, 我越来越为我能执教语文而自豪。因为它是一门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应用最广泛、最具生活化的学科。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年龄阶段, 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热情。因此语文应该是最能激起他们学习兴趣的课程。我们不能受到目前的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的影响, 倾向于教育的功利性, 而忽略了语文的爱和美。我们应在对学生进行应试技能训练的同时, 还要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他们发现其中爱和美。要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 就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 充分感受语文课堂的美丽, 并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时时充满爱和阳光。

让课堂充满爱 篇3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我的开学第一课确切地说是开学第一周,因为我觉得这一周是至关重要的一周。第一节课主要是和学生认识,主要想培养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张嘴说话的意识。第二节课是我的个人秀,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验。以学姐的身份坦诚地和他们谈谈自己在牟平一中学习时的一些感想和体会,目的是贴近学生,消除他们的陌生感,让学生迅速产生一种同是天涯人的亲近感。课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周记《语文漫谈》,主要是谈谈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看法、理想中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我为语文课定纪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三节课就着周记中大家所说的内容,介绍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不同,高中语文学习的好方法,以及需要大家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做到心中有数。第四节课发扬民主精神,集思广益,师生共同制定语文课的课堂纪律,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三大方面。这样制定出的规矩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主人翁意识,更加自觉地遵守,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制定规矩是为了让大家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学习,违纪了教师批评同样是为了自己的学习而非找茬。第五节课选取语文中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如,趣加标点、巧对对联、猜成语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一周下来,不仅拉近了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消除了陌生感,感觉教师很和蔼,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给他们一个被需要的机会

每个班上,尤其是A层次,都会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小群体:他们学习不好,成绩差,经常违纪,上课听不进去,不是睡觉就是说话,要么发呆,任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旧是我行我素。慢慢地,很多老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态度就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只要不捣乱,不影响教师正常上课,就万事大吉。然而,他们就没救了吗?就一无是处吗?于是我决定试一试,在一天早上把孙贤佐(那个让我不知所措的男生)叫到了办公室。看着他笑嘻嘻、吊郎当的样子,我说:“你长得很帅啊!”“啊?”他惊奇地抬头看了我一眼。“看来你们家的遗传基因不错啊!”“还行吧。”“最近生活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吗?我可以帮你吗?”“没有啊。”他无奈地对我笑笑,说:“老师,你到底找我干什么啊?”“没啥事啊,就是想和你聊聊天而已啊。”“你不写作业,不学习,你妈不管吗?”我随意地问着。他笑了笑说:“当然管了,可是管不了我,她说我很坚强呢!”他笑着说道,似乎很得意的样子。“那你软硬不吃?”我试探着问,“当然不是,吃软不吃硬。”他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那就好办多了,我心里想着。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除了不爱学习外,他本性还是很好的。于是我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一次下课,我故意在他跟前说:“下午要批卷子,还要备课做课件,这么多的默写可什么时候批改啊,明天就要发下去了?看来晚上要加夜班了”“要不,我帮你批?”他试探性地问了问。“真的吗?太好啦,谢谢你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在办公室等我。一看见我来,就兴奋地告诉我,他批完了,而且把检测的内容全都背下来了。我细细地看了他批改的卷子,竟然比我批得还认真。我总觉得,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去接受后进生,帮助他们,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总会把闪光的一面回报给我们。

让心中充满爱让学生感受爱 篇4

齐家湖小学教师:高晖霞

教师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早以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了。特别是现在举国上下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就更高了。“爱岗、敬业”是每一种职业的要求,做为和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来说,我想:唯有爱才能使这一普遍要求完成得淋漓尽致,唯有爱才能使教师这一职业的魅力永存。因为,一个毫无爱心,只注重“教知识”、“完成任务”的“教书匠”,是很难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师;一个不尊重学生人格,任意对学生“使性子”、“发脾气”的人是不配做教师的;一个视学生为仇敌,拳脚相加,大打出手的人,党纪国法不允许他做教师。关于对学生的爱,我想为保护学生,拼死勇斗歹徒的彭富芬老师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鲜明的榜样。因为如果她心中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她就不会发出“谁也别想伤害我的学生”这一金子般闪亮的话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就得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亲其师,信其道”是千年的古训,也是浅显的道理。因此,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才是现在师德的最基本表现。做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爱去教育孩子,用爱心去感染孩子。教师对孩子的爱,最让孩子忌讳的是偏爱。这也是教师要克服的一种心态。实践证明,越是有问题的孩子,越需要教师加倍的关

爱。例如,我班有一个女生,父母都离家在外,家中只有一个上初中的姐姐照顾她。通过和她家的亲戚联系,我得知她父母已离婚却没有对孩子们说。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才明白她为什么总显得心事重重,学习也没有以前积极主动。于是,我经常和她交谈,在生活中帮助她。有一次,她在日记中流露出对妈妈的思念,希望能见妈妈一面。我当时就在本子上写了这样的话:妈妈肯定在远方也想着你和姐姐。其实,在你周围,还有许多人在关心着你,比如:你的同学,你的老师,我真心希望你快乐起来。因为,你的妈妈最希望看到你快乐,看到你的学习没有受影响。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也向她伸出热情的双手。最后,这个同学不但没有退步,反而有了较大的进步。我想,她肯定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因为,这种爱就是她的动力之一。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懂得;做为老师,唯有用爱,才能获得成功的教育。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齐家湖小学:蔡会成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三、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让生命充满爱 篇5

观看完《让生命充满爱》演讲视频后,我不禁潸然泪下。“爸爸妈妈对不起!”“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同学们一句句饱含歉意及谢意的话语让全场的家长们眼圈发红,晶莹的泪水,是感动、是忏悔、是领悟;真情的拥抱,是理解,是原谅,是祝福!画面里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啊,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爱国,爱师,爱父母,爱自己。这是这次演讲的主题。国,是家,家,是国,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当英国人把大麻运到华夏这片土地时,我们丢了身躯,丢了精神,但我们从未丢过一颗心——爱国之心!因此,林则徐站了出来,那一袋袋罪恶的根源被销入池中,风把这

赤热的爱国之心吹到每个角落„„08奥运会时,中国赢得了50多枚金牌,当奥运会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时,你难道不自豪吗?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从出生时,我已被深深的烙上了中国印,我爱中国!

爱老师--老师,我们再熟悉不过,这位一天陪我们快10个小时,甚至比父母陪我们的时间还长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她?看完这次演讲后,我不禁发现,我们的第二个父母,原来是老师。是她手把手的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一点一点的浇灌着我们。老师不辞劳苦地教育我,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老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老

师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难道不是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谢,真想大声的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然后,再深深的鞠一躬,我爱老师!

爱父母--提起他们,鼻子又一酸,因为对他们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对我想说的话,也太多了„„给我生命的人,我能用什么语言去说他们,只能深深的,真真的说一句:“我爱你们!”从前的我们都错了,为什么会

以为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应该?当父母一再重复说着同样的事情时请你不要打断父母,听父母说小时候,父母必须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同样的故事直到你静静地睡着:当与父母交谈时,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给父母一些时间想想,如果父母还是无能为力,不要紧张,对父母而言重要的不是说话,而是能

跟你在一起;当你不想洗澡不要羞辱父母也不要责骂父母,记得小时候父母曾经编出多少理由只为了哄你洗澡嘛?

爱自己--我要爱自己,先说说眼前,起码应考上重点高中,可是以现在的成绩,很渺茫,所以只有要马不停蹄的努力!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一位演讲家说过“我们要把电脑当成工具,不要把它当成玩具!”你是否有做到?

今日,看了《让生命充满爱》这一视频,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次演讲,更是一次对我们人性的洗礼。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很多不对的地方,以前是多么无视爸爸妈妈的辛苦,也任性的做了很多让爸爸妈妈伤心难过的事情,在这我要对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我以后一定好好听话,努力学习。今天过后,才了解爱的意义,爱的沉重,和我自己人生的航标!爱就是对民族、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爱就是父母对子女那血浓于水的情。

让世界充满爱 篇6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音乐

课时:2 学生课前准备:

一、让学生搜集资料,每人写一篇爱心故事。

二、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三、自学歌曲,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难唱的地方。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2、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诗歌、演唱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三、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学谱唱歌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爱的思考,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唱歌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材分析《让世界充满爱》是冀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真情的呼唤》中的一首歌曲,由陈哲、小林、王建等作词,郭峰作曲。作品包括器乐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课本选唱的是第二首歌,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教学重难点是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爱。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让世界充满爱》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该歌曲的视频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听赏,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爱心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方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列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然后给学生看几幅图画

师:从画面中你读到了什么?师小结,进入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新歌教学《让世界充满爱》

1、出示本歌曲作者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世界充满爱》作品。

2、播放MTV《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欣赏

3、老师播放伴奏带让学生跟着哼唱起旋律

4、自己唱谱,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播放伴奏,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演唱

(三)巩固提高

1、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表演方式(可以边朗诵边唱;可以歌伴舞;可以齐唱等等)

2、小组展示

3、想出关于爱的歌曲,大家再一起唱两首。

(五)教师小结,跟着视频《让世界充满爱》师生同唱。

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篇7

一、将化学融入生活, 使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贴近生活, 贴近时代, 充分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 创造新生活”的思想.

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 也充满了困惑, 更使得他们对化学知识充满了渴望. 作为化学教师在角色定位上, 要摆正位置, 减少“身份角色”, 不以势压人, 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鼓励学生间的辩论, 也鼓励师生间的辩论, 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相关知识时, 这章的重点内容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但是确实很不容易完成实验, 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煤炉燃烧的过程进行讲解. 煤炉中低层的碳与氧气接触之后形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上升的过程中与碳反应之后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氧气接触之后生成蓝色火焰, 进而使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当然, 这个时候教师还有必要对一氧化碳的生活知识进行补充, 让学生知道煤气中毒, 进一步扩展可以对中毒的原理讲解并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煤气中毒现象的发生. 这样就将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 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也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堂探索生活化, 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教学即生活, 生活即教学; 学习的过程, 即是生活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 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 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 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比如, 在一次化学课堂上, 我说: “昨天晚上, 电视报道有居民楼发生火灾, 居民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 若你是在现场, 能帮他解决吗?”在平时的化学课堂上, 我也会模拟一个真真切切的生活画面, 并设计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小常识, 巧妙的将学生融入到这“生活化”课堂, 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议论纷纷, 积极讨论, 让枯燥的复习课堂也焕发生命的活力.

毫无疑问, 生活中的学以致用, 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化学, 让学生感悟到化学的价值和功能, 才会真正明白和理解新知, 学生才能爱学、乐学. 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 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关注,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堂延伸生活化, 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课堂, 作为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 诱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产生联想.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令他们暂时满足, 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潜能, 应鼓励他们进行实验、猜测、推理、创造等活动, 也就是指导学生“搞研究”.

如,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 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 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 我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 指导学生查阅文献, 访问网站, 获得知识. 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 我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 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 使学生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 例如, 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 具有实用价值,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 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应用化学, 使化学和生活能融会贯通, 让化学立足于社会生活.

爱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爱的旋律 篇8

关键词:爱;德育;激励;赏识;关爱;善待;尊重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90-02

本文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就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际情况阐述具体的教学心得。目前,每个班级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一周就一个教案,只要课下认真备课,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讲清楚每个知识点,留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练习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事实却否定了我这个肤浅的认识。信息技术的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一、重视德育

教育教育,是为育而教,不是为教而育。信息技术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操作电脑,更应该注重学生道德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我就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事例来作说明。

事例一:“鞋套事件”。为了减少灰尘保持机房的清洁,下雨天防水,学生上机练习的时候我要求他们穿鞋套,前两节课同学们都做的很好,后来渐渐有几个学生找各种理由不穿鞋套。一开始,我采用课后留他们打扫卫生,叮嘱下次穿鞋套的方法,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想到每节课我也穿鞋套,以身作则,几节课下来效果很明显,现在每节课不用我检查同学们也能按要求做好;

事例二:“垃圾事件”。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学生上课都在一个机房,机房的卫生成了很大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几乎每张电脑桌底下都有糖纸、卫生纸、以及各种零食袋。更夸张的是打开机箱后,里面居然也塞满了各种垃圾,老师们采取很多措施但是效果一般,后来每节课上我巡回指导学生的时候,发现有纸屑、垃圾袋等亲自捡起来扔到纸篓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给我们解决机房的卫生问题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两件事例说明信息课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也告诉我一个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不仅是教师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外部表露,更是对学生无声的命令,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影响是极大的。

二、关爱善待“问题学生”

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是非统考学科,个别“问题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压力,情绪很容易兴奋并且对课堂秩序,班级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说,老师在讲课演示的时候,他们在下面交头接耳、乱按键盘、甚至利用教学软件向老师或其他同学发送消息,影响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上课。一开始我的脾气比较急噪,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而他们似乎也习惯了老师的批评与惩罚,我的批评基本不起什么作用。课后我仔细地分析,孩子们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学生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

对问题学生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信任激励

由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对很多操作技能的学习不是很容易就能接受,长期下来就会消磨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失去信心。我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文字输入错了,操作过程有误等,我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我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

四、尊重激励

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需要是较高层次的一种需要,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甚至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这样不但拉开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育的过程,是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坦诚做人,真诚待人;要重视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五、帮助激励

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良策时,既要帮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设克服困难的条件,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量。如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你能行,用你聪明的小脑袋的再好好想想”、“别泄气,老师陪你一起练”这些话语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练热情,同时又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又如学生在制作电脑小报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新颖的报头,我这样激励他,“你真行!” “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且培养了学生间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教学中正确运用激励手段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内在动力,确信自己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赏识激励

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我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再接再厉。学生答题正确了,我就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让世界充满爱 篇9

爱,这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创造出了人类五彩斑斓的生活。爱的世界到处充满了阳光和色彩,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爱,那将会是多么的可怕。

爱会给生活创造出无限广阔的天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我们就可以把冷漠变成亲切,把仇恨变成宽容。

在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一颗爱心,需要一种由爱而滋生的宽容、大度、淡泊的情怀,这样,就会把世界看得美好。当爱之花在我们灵魂深处绽放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烦恼、纷争、误解都将灰飞烟灭,化作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温润。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打开电视机,调到文艺台,收看“闪电星感动”节目。

这次说的是一位复旦大学的大学生,因为突发脑溢血,卧床不起,成了植物人。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支付不起那巨额医药费。但是这位大学生非常喜欢听光良的歌,每当放到光良的歌,他就会有反映;手会抬起来一点,或者嘴巴张开一些。似乎很高兴,也想一起来唱歌。光良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给这位大学生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告诉他一定会醒过来的。随后,他就来到“闪电星感动”,做了一期节目。节目中,他用大学生突发脑溢血,却无钱医治的真实事例,感动了许多好心的人,他们纷纷为大学生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光良还进行了“爱心拍卖”将自己拍新专辑封面时穿的一件衣服作为拍品,以一元起拍,拍了出去。这时,光良唱起了大学生最喜欢听的一首《童话》。大家又再一次为大学生捐款,现场十分感人。我也留着泪,给节目组发短信,因为一条短信就代表着我的一片心意。最终,光良顺利地为这位大学生筹齐了医药费。

这时,现场又响起那熟悉的旋律。

让生命充满爱 篇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的8。0级大地震令中国充满爱,那一震,震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汶川无力的低下了他的头,那浓浓的由城市堆积的烟仿佛是生命垂危者那气若游丝的呼吸。他那滴血的头颅令我们伤心不已,于是,汶川出现了救助他的人们。

在充满泪水,感动与真情的汶川,在编织着痛与爱的汶川,是无数的爱心在拯就着他,在无数的废墟下,只有真情,只有救援,只有那拼了命的坚持,哭的泪眼滂沱的我们,心如刀绞的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爱。

因为爱,人们坚持到最后,因为爱,我们在重建汶川,更是因为爱,那坚强的汶川重新站了起来。那1000多封遗书令我们澘然泪下,那危急关头的保护更令人感动不已。我能听见爱的声音,因为在爱的波涛汹涌中,我的爱也包涵其中。大地震后,我想做一首诗,用泪水作标题,用关怀作文字,用爱来做修辞,是爱,让我们坚强起来,更是那漫漫生命长河中,爱作了那醒目的一叶小舟。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们的爱丝毫不会减弱半分。

轻轻的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你我不再孤单。是的,我们为你理好那散乱的发丝,把伤痕累累的你用爱编织成围巾裹在你的身上不让你在茫然中找不到帮助。汶川,你是中国的,也是我们的。我们会用爱来告诉你不再孤单。让那句歌词来映证我们的誓言。让我们倾尽全部的力量来为你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

让世界充满爱,世界成功的诠释了这句话,那损失惨重的四川,因为有了世界的帮助,重新抬起头来,尽管他已血肉模糊,尽管他已不再骄傲。一切的尽管,我们都不会说什么,几年后,我们会相信,整修后的汶川回露出自信的笑容。

让高中化学课堂因主动而充满活力 篇11

【关键词】 高中化学 主动探究 课堂活力 活跃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26-010

死气沉沉的课堂会让学生感觉昏昏欲睡,很快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学习兴趣。而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则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而活跃课堂气氛,给课堂带来了无穷的魅力和感染力。学生在这里会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让自己的智慧绽放出夺目的光辉。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这里的主宰,实现生本课堂,从而让课堂更加精彩,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堂。

一、学生主动探究,教师改变思想

通过对于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教师们都已经了解到新课改所倡导的就是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师的教学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把这里当做是展示自己的舞台,让自己的个性和能力能够在这里得到最大化地发挥。正因为有了这些新课改理念的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会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分析来习得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教师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就会努力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关注课堂,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一些典型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不是给学生进行讲授,直接告诉学生这些金属的化学性质,而是采用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分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镁、铝、铜,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主要是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来进行判断。在观察中学生会看到金属的活动性:Mg、Al>Fe.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把镁条、锌片、铁钉及铜片分别同时与相同的稀盐酸中,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观察中学生会看到不同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学生在观察中逐步获得了知识,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中习得了知识,感受了学习的快乐。教师不再是把知识要点和难点滔滔不绝地讲授给学生听,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学生主动分析,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分析和探究,使学生能够在分析中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自己的理论系统和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完善认识。学生参与了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和无聊,学生可以在你一眼,我一语的交流中掌握知识。这样的学习使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活跃,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和分析,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快乐,都会积极地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漂白原理是什么?究竟是什么物质在起漂白作用?有了问题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思考,进行知识规律的分析和探究。通过学生们的共同讨论,学生把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会褪去主要归纳为以下观点:是氯水中和了碱,碱无剩余导致的?是生成的新物质导致的?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学生的观点是他们的猜测和思考的结果,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学生向褪色的溶液中加碱,并没变红,说明第一种设想不对;再滴酚酞变红,说明溶液中新生成的物质无漂白性,于是得出结论: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进一步写出了生活中漂白生活中漂白的原理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工业上是:Ca(ClO)2+2HCl ==== CaCl2+2HCLO,生成了次氯酸而漂白。讨论过程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他们因讨论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兴致盎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探究中提高了能力,习得了知识。

三、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潜能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会积极地思考,促进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非常乐于思考和学习,从而开动脑筋。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学生会学会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促进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水是会被经常用到的一种物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究水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有哪些?问题成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在思考中有的学生会想到水封: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等;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如O2,H2,C2H4等;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还有水浴、水洗、鉴别等功能。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张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总之,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学生感受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和快乐,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再是接受教师“填鸭”“灌输”式的教学,而是主动地思考,促进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足了,课堂自然而然就会充满无穷的活力和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姜凤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3.05.

让世界永远充满爱 篇12

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感受, 当看一部感情色彩丰富的电影或戏剧时, 往往会随同情节的变化而欢笑、哭泣或愤怒。这就告诉我们:人们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鉴于这一点, 我在故事型课文的教学中, 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当好导演和演员。如教学《孝敬父母》中的陈毅探母的故事时, 教师应细细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细细地回味陈毅元帅的心灵境界, 先做课文的知情人, 当好导演;然后去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的表达方式;再运用恰当的语气、声调、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和恰如其分的姿势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示出来:“旁边的人连忙把裤子拿出来, 想抢着去洗, 陈毅不让, 自己把母亲的尿裤子和其他脏衣服拿去洗得干干净净, 并且深情的对母亲说:‘娘, 我小时侯, 不知您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子, 今天我就是洗上十条尿裤子, 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哪!’”真挚的情感激流撞击着学生心灵的琴弦, 冲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陶冶了他们美好的情感, 让爱进驻到学生的心里。

然后, 我趁热打铁, 让孩子回家采访爸爸妈妈, 听爸爸妈妈讲讲养育自己的事, 回来后专题交流。在交流中, 孩子叙述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那些感人的事, 他们又自豪又感动, 借机问孩子们该不该孝敬父母?应该怎样孝敬?接着布置孩子们回家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再次进行交流, 比一比谁为父母做得多, 做得好。至此, 一个爱的种子已经播播撒到了孩子的心田, 孝敬, 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来, 实现了思品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在思品教学中,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总是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星期二, 在六年级思品课结束时,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 要求学生回家后帮父母做一件家务活, 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第二天检查作业, 结果令我非常满意, 学生的认识非常深刻。因此, 这一次特殊的作业, 我破天荒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定了“优”, 并且在作业后附上自己的希望:“爱是一个多么博大的词啊, 你知道吗?你每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活, 就是在一点点地积聚着你对父母的爱呀, 当这点点滴滴的爱汇聚成大江大河乃至大海时, 你和你的父母就都生活在爱的海洋和幸福的海洋里了!让我们的爱成为一种习惯吧, 就从做家务活开始!”

我的评语只是一个希望, 却没想到在孩子的心里, 我那句简单的评语却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却又是这么难, 简单的是我做了一件家务活就表达了对爸爸妈妈的一点爱, 难的是“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不过我还是愿意让我的心永远充满爱。现在我把这句话贴在床头, 让我每天看到它, 不忘记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看到这则日记我的心灵被震憾了, 我那则评语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爱学生, 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呢?我不禁如是想。

作为一个教师, 对学生的爱, 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崇高境界的追求。一个精于业务, 忠于职守的教师毫无疑问是爱学生的。只有我们认真钻研业务, 勇于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 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 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 时刻提醒自己“问泉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 并将所学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才能常教常新, 才能教出与时俱进的学生来。这是一种无形的爱。

其次, 爱无小事,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式的爱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潜移默化中, 学生得到了爱, 也学到了爱。作为教师, 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 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 又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和助手。对于学生的爱,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在学习上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及时辅导, 带领学生扫除学习途中的障碍, 向知识的殿堂拾级而上;在生活上对学生要扶、放、牵、引相结合, 带领学生逐渐学会自理, 学会独立生活, 学会热爱生活, 在学习中快乐地生活, 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

其三, 要教会学生去爱生活, 爱他人。爱的博大缘于它的包容性大, 人可以爱人、爱物、爱国、爱自然……也缘于它的传承性, 世界之所以充满爱, 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懂得爱的人。爱不是与生俱来, 学生也许更习惯于接受爱, 而不懂得施予爱。为人师者, “传道、受业、解惑”, 在“传道”中就包括了要教会学生去爱生活、生命中的一切值得去爱的东西,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的爱星火相传。要做到这点, 教师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 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外, 更应该明确地指导学生, 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如: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笑话别人的生理缺陷等都是爱的教育。

第四, 为学生营造充满爱的环境。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人, 他一定会有充满爱心的, 反之, 一个在仇恨中长大的人, 他的心里就一定会充满着仇恨。这个规律不是今天才有的。因此, 为学生营造充满爱的成长和生活环境, 对学生养成爱的习惯,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以爱为主题或与爱有关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爱心;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有爱心的事情;可以办以爱为主题的班报、黑板报;可以让学生摘录与爱有关的名言, 唱与爱有关的歌曲……

上一篇:《王子的长夜》读后感下一篇:《生命赋》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