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2024-10-02

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精选8篇)

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篇1

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月浦实验学校 陈志凤

关键词:生命性;物理课堂教学;活力

摘要:“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当今的物理课堂还是存在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的现象。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理念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着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反对把教育之看作是为将来社会生活做准备,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但未提及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何意义。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但也没有谈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有何重要意义。许多现在在第一线的老师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他们认为也很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在摸索。他们中一些人认为物理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一、手段要多样化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教学对他们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还是不很清晰。我也问过一些身边的同学(即将毕业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同样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也还是没有体会到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一文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之一:“生命性”。她指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命中成长最快、最 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在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的价值,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在教育中还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青少年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并善于开发生命潜力和指导生命发展。”“重视‘生命性’,将使学校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努力完成为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他阐述了中小学教育如何体现“生命性”的一个初步的框架,同时对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近几年的研究中,有许多的学校和老师积极参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叶澜教授的研究被进一步深化。

基于以上教育名家,叶澜教授,以及自己查到一些第一线工作的教师的研究,我认为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忽视师生“生命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很赞同叶澜教授的思想,我认为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师生的生命性,特别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这一点。在此,我提出自己在理论上的一些思考和想法,算是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现在的许多老师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恰恰被忽视。

如果我们到初中的物理课堂去走走,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教室里,学生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和教什么,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教师是每日

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上课时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的思考,但最终大多还是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他们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但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困难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这正是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一个忽视生命的价值的最大弊端,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对于初中的物理老师来说,如果一辈子,几十年一直做物理老师,其生命的很大一部分是和学生一起在物理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如果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像上面那样度过,看是老师是主动的在经历他的生命,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看,他只是把以前的每堂课重复一遍,只是下面的观众不同而已。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五年、十年,老师的激情被耗尽,老师开始混日子,那样会有多少学生会被耽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仅有一次。从而反映出我们不光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也忽视了老师的生命价值。

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每一次的课改,都在努力改变。我想说的是,以前认为课堂是老师的天下,现在应为学生着想,但是,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同时,别忘了老师,课堂也是老师的生命的一部分。

二、问题的解决

我认为问题的解决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要从理念上改变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看法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涵着多重丰富的涵义。

首先,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做自己的权力去经历自己的生命。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不应被剥夺,而是应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老师不是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销蚀了,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扼杀了;而是应该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加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需要先明白育什么样的人。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物理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到:“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 3 可能用鞭子强迫他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所以填鸭式是破坏生命本能——好奇心的最大敌人。物理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

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二期课改提出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忽视。以前的课堂目标可能没有很好重视这一点——情感目标。它是指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因为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物理研究,而物理课堂上对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许会有意地年年过的影响。“课堂教学完整目标,还应该包含学生意志、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生命整体发展。”

2、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究。

物理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物理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不是认为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基础性的内容。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

第一,把书本知识按物理学科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是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在教学与一个知识结构相关的内容时,又将其分成两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运用这一结构,学习和拓展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的阶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4 的心态与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对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直到内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形成结构的方法及掌握和灵活使用结构的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结构群的学习、内化,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结构群和结构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在陌生复杂的新环境中能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身处复杂多变时代的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自我增生的重要基础。

第二,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第三、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嘎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的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习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题,手脚眼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 5 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在物理可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师生的生命性,同时最重要的是:“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谈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它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可以看出知识的传授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是生活的艺术家,学生是生活的艺术家,只是老师经历的比学生多一点,知识多一点,年龄大一点。而课堂则是师生生活的第一线,也应该是师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们自己的课堂,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生存的技能,对待生活的乐观的态度,勇于进取的精神,人生美好的回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和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留给老师的是美好的回忆,成功的体验,自己人生的丰富,对生活的更加热爱,对生命的更加热爱和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营造良好得氛围,充分体现出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最后我引用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提到的结束全文:“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参考文献:

1、徐良英 范岱年编译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6年1月第一版

2、徐良英 赵中立 张宣三编译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10月第一版

3、吴亚萍 吴如玉主编 《“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下)》 ——教师发展·学科教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4、叶澜主编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3月第一版

网址:

1、叶澜 《叶澜:——“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一》

2、叶澜 《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叶澜 《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

4、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5、李磊 《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篇2

一、新奇的教学内容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新奇是初中学生的一种共同特征。每节课的开始, 教师就要利用有趣的物理问题、新奇的演示实验给学生创造一种新鲜、好奇的教学情境, 好奇往往能诱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究问题。把学生对物理的好奇感引向兴趣, 使学生能随着教师的授课内容进入一种自愿地学习、实验、思考和分析境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情绪高涨了, 兴趣油然而生。

首先, 教师要重视每节新课的导入, 要善于用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 或学生比较关心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给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奇妙的感觉, 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终生难忘的印象, 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 结合教学内容及时渗透物理王国中的奇闻奇事, 并介绍阿基米德、伽利略、瓦特等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及物理科学成果对人类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鼓励学生用实验体验科学家们探索物理科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目标。把兴趣的培养和远大目标联系起来, 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持久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 我用茶杯倒满水, 然后用一张纸盖在杯口后, 迅速倒过来。问学生:“水是否会掉下来?”导入新课。在学习惯性时, 我首先给学生提出:球为什么能扔出去?没有惯性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诸如此类, 发人深思, 让学生萌发热爱物理学的情感, 产生旺盛的求知欲。

二、巧妙的课堂语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幽默的语言使人快乐;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准确的语言使人明了。语言是师生交流情感的纽带。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巧妙而又准确的语言阐述抽象的物理概念, 可以变无形为有形, 变无味为有味, 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形象的比喻, 降低坡度;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 学生易懂易记;通过准确的语言, 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例如学习液化时, 用“夏天, 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会出汗”等生活现象来说明液化的原理。在学光的色散时, 引进“牛顿吹肥皂泡”的故事;在讲“浮力”时, 引用“浮在死海不沉”的故事等等。教师借助生动形象、活泼风趣的语言, 把物理课讲得绘声绘色, 富有情感, 让学生听了, 不但科学生动, 而且诙谐幽默, 具有音效感和节奏感, 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 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 使学生兴奋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三、利用演示实验的“新、奇、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形象、生动、容易做成, 而且具有“新、奇、险”等特点, 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极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课堂演示实验, 以“趣”引“思“并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 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序言课上, 演示“烧瓶内气球”实验, 先用酒精灯对瓶底加热至水沸腾, 将橡皮气球套在瓶口, 待瓶冷却后, 可见球在瓶内呈球状。再用酒精灯对瓶底加热, 可见瓶内气球逐渐变小, 又一次翻到瓶外。这一变化的物理过程对学生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自然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四、有趣的问题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选择或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捕捉学生兴奋点的重要手段。例如学习惯性时我先在课堂上演示:把一鸡蛋放在烧杯上一纸片上用手指弹飞纸片, 鸡蛋却没飞出而落在烧杯中的水中, 然后, 我让学生讨论并解释这是为什么?带着问题讨论, 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要讨论的问题上, 交流意见并积极思考, 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正因为如此,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善于释疑, 更要善于置疑, 要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去, 从而产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行为。

五、让学生走上讲台, 展示自制“学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并根据要学习的内容, 利用身边一些容易得到的材料制作他们能够使用的“学具”, 并让学生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堂上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演示。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 我问学生:“谁能用自制的学具到讲台上来演示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都想先表演为快, 有的表演“瓶吞鸡蛋”;有的用两个小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有的表演覆杯实验;有学生提着保温杯, 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走上讲台, 大家正琢磨这位同学有什么新招, 只见他打开保温杯向矿泉水瓶中倒了一些开水, 摇一摇, 再将水倒出去, 旋紧瓶盖后将瓶放在桌子上……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 就听到一阵“咔, 咔”的响声, 接着就看到矿泉水瓶明显地瘪了进去。这位同学说:“这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全班热烈鼓掌。通过“学具”的制作和演示,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在欢乐和掌声中进行, 成功的喜悦更增强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的信心, 在宽松与民主的状态下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精力投入到物理科学的学习和探究中。

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纽带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策动频率”与学生的“固有频率”相耦合、相协调, 也会引起师生共振, 产生共鸣, 这时师生融于一体, 同流、同向、同舟;彼此协调和谐, 彼此信任尊重;教师举一, 学生得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要从情感入手,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中, 用自己热爱物理、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感染学生, 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 让学生“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

如何让初中物理课堂充满活力 篇3

活力四射,激情飞扬,理想中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师生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是演绎生命华丽乐章的地方。那么如何才能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且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设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何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如:在学习惯性时,把硬纸片弹出后,鸡蛋落在了杯中。这个实验平淡无奇,而实验结果却出人意外,学生们会迫切地要求老师再做一遍。接着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猛地把事先铺在讲桌上的桌布抽出,而装有鸡蛋的杯子纹丝不动。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点。最后,惯性这个知识点不仅得到了突破,同时老师精心创设的这个物理教学情境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使教学生动风趣。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有一次我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明进化论的开尔文”,学生先是一愣,然后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整个课堂气氛也都活跃起来了。

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师授课时,若能将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有趣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融为一体,一定能使学生在一堂课上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还能体验到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进行叙述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精心设计,注意语言抑扬顿挫、声音高低、感情运用等技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为思维启动打下良好的铺垫。

此外,在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时,我们还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情感,建立民生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二、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求索,答疑提高。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做法以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精心“设疑”

教師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尔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冻?类似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就会深深吸引学生探索。但是,“设疑”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的接受性、兴趣,应力求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解答的情境,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二)“正反”对比

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概念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受种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错误,对于他们在知识上暴露出的缺陷,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通过正反对比的思考和分析,可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着意提出一些要求有创造性或独特见解解答的问题,就好像摘桃子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那样。这跳一跳引起的思考和探究,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鼓励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我主张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

(五)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法,克服题海战术,培养探索精神

通过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解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好的解法应及时给予表扬推广,鼓励把知识学活,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我都认真做好,同时还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例如,将一只鸡蛋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蛋沉底,用竹棒搅动杯中水,蛋上浮,学生惊奇。此时,我告诉学生空心的竹棒里装有细盐,盐溶于水,溶液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使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沉浮条件。此外,我还将故事法、游戏法、辩论法、演示法、竞赛法等激发兴趣的做法引入课堂,以趣激学,始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作用很大。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4

威宁二小李昇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习惯的主渠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好每一堂语文课,让语文课堂活满活力。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就会坐如针毡。语文界的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我从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灿烂的微笑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还记得刚调到这所学校时,不知是因为环境陌生、同事也陌生?还是接任的六年级大个子学生太调皮?或是对职业有了怠倦感?反正我总是摆出一副严师的脸孔出入。记得那次上了一堂公开课下来,许多老师的评价是:“课上得不错,只是从头到尾没见你笑过。”我能笑得出来吗?这是六个班分出来的,“大杂汇”,差生聚集,淘气包大全,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学生对老师充满了敌意……哎!明天装一个笑容进教室吧!第二天,我一改常态,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上讲

台,学生惊奇地望着我,整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孩子还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原来,李老师也会笑啊!”

从此,我常常提醒自己:微笑!记得微笑!

学生犯错时,我会微笑着询问:“为什么?”他们对老师的这种温和的态度是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在仅有的一道心理防线溃败而无足够应变的情况下,只能以羞愧、诚实的态度来面对老师,袒露内心的真诚;上课铃响了,我会挂着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学生也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手心朝上,一个优美的“请”,让学生倍感亲切;当他们答对问题时,微笑着说一声“我喜欢你的回答!”“来!老师和你握个手!”“来,咱俩击个掌!”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充满了信心;下课后,我不会忘记微笑着向学生道一声“再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对老师下节课有深深的期待。这样,学生从心灵深处,对老师产生一种近距离的亲切感和深深的折服感!

一年下来,恶习基本杜绝,学生也深深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成绩也明显进步。我最大的秘诀就是:微笑!

可见,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影响有多重要!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深深地记得那天在三(5)班上的《画杨桃》,其中我问学生“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时,一个女孩子大声说:“老

师,就是您这个样儿啊!”我再次笑了!“言教不如身教”果然如此啊!

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何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与激情?

二、抑扬顿挫的语言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记得那次优质课评比,我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巨大伤害,我出示了汶川大地震中体现父爱母爱的相关图片,加上我深情并茂的旁白:“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父亲,当他经历了万般曲折找到自己的儿子时,儿子早已被倒塌的房屋夺去了生命。但父亲毫不犹豫地脱下外套盖在儿子头上,并背起儿子,目的只有一个:带儿子回家„„”学生被深

深地打动了。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位父亲挖的时间长,再想想他在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带不同语气读这句话,读出父亲的劳累,读出父亲的疲惫,读出父亲的焦急,读出时间的绵长„„读到第三遍时,孩子们早已声音哽咽,再看评委和其他老师也是泪光闪闪了„„

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三、优雅的教态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这个人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

教师同样是角色的扮演者,如果能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亲近,老师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老师抱着手臂对学生说话,学生对老师的感觉肯定很

差。如果老师改变了这种肢体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但这并不是说每位老师都要对学生张牙舞爪,而是要注重体态的节奏和韵律美。身体和语言的协调应该是和谐的。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你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这对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堂。我们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莫要忽视了它的另一个重要性,那就是人文性——培养人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所以,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甚至是学生的人生发展。切记,莫信口开河。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5

摘 要:在新形势下,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参与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2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129

语文教学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上边讲得激情澎湃,学生在下边无精打采,教学效果低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另一种情况是,师生关系和谐,在教学中相互讨论,教学相长,教学效率非常高。那么,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充满活力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模式陈旧老套,限制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改变单纯的依赖和记忆,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交往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合理分组,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根据学生性格和能力不同,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散漫,缺乏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薄弱。如何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呢?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科学划分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促进,这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所在。在构建小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不同,优化小组组合,便于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四至六人为宜,有利于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相互配合,交流互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自主为自己的小组取名,比如智慧星、翱翔组、创新队、冠亚队、奋进小组、雏鹰小组、希望小组。

三、培养合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协调搭配组合成的小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认识到互帮互助、相互信任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培训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宜以游戏为主,可以选择容易操作的游戏进行培训。

比如传手绢游戏,让各个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手绢,依次传递手绢,不能落下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统计哪个小组传递手绢的回合最多。选择此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配合默契,互帮互助。

四、增强课堂活力更要实施科学指导

学生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过在合作实践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

(一)给予充分的时间

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就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问题的探究和理解也不会深入。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生才会尽情展示自我,畅所欲言,积极去补充、讨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讨论时全员参与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到小组中去,参与到他们中间,重视“全员参与”的现象。

(三)展示时全员参与

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整体,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畅所欲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每个学生就会有压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还可以让他们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通过表演,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了解人物性格,体会他们的情感,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创新的火花便活力四射。他们分工合理,积极配合,合作愉快。

(四)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

良好的竞争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合作竞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他们分工精确,协调统一。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在合作交流结束以后,有的小组在展示汇报的时候,动作大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很具有团队作风,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五)新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制定良性的制约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方式,把对个人评价向小组评价转移,以促进每个学生不断努力和进步,确定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交流和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合理划分小组,使合作学习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久而久之,学习小组就会成为一个整体,他们高效、愉快、兴趣盎然地进行交流探究,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6

面对着沉闷的语文课堂, 怎样才能让它充满活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充满快乐和趣味地学习? 我认为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构建“活”的课堂, 让学生从课堂的参与中挖掘活力, 从情感的渲染和迸发中给课堂注入活力, 从周边的生活中引进活力。

教学的闲暇时光, 我常常反思: 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最喜爱的? 怎样才能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面对着这些90后的孩子, 我必须跟上他们的步伐, 构建属于这个年代学生的语文课堂。要关注语文课堂的成效, 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服务于他们的生活, 给他们的生命增添光彩。

构建活力课堂之妙招一: 参与引发活力, 点燃热情

90后的学生个性张扬, 要求他们只是安分地听讲, 做笔记, 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接受的范畴。故而, 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参与中蕴含着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的巨大活力, 但参与也有前提和要求。参与的前提是我们要给学生尽量多的空间、时间, 让他们去思考, 去整理, 去探索。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说过, 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 否则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最短的时间, 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 促进发展; 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教师占用学生所有的时间, 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 得不到发展。

我们的课堂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 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 提高多少技能, 增添多少阅历、体验。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去参与、去探索。这样, 学生也会更有活力, 思维更灵活, 更有效果, 从而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要根据实际来定。

例1: 以《阿里山纪行》为例, 学习本课时, 我让学生预习了课文, 在预习任务中有一项就是学生要圈出文中不理解的部分并将它们设置成问题, 课堂上供大家一起探讨。上课时, 有一位学生就提出, 这篇文章是写阿里山的美丽风光的, 那为何又要花大段的篇幅来介绍铁道和森林小火车呢? 问题一经提出就激发了许多同学的思考热情。此时, 提问者也沉浸在自己发现问题的喜悦中, 同时又聚精会神地等待着最佳的答案。最后, 同学在集体讨论后得出答案: 这里突出了台湾人民注重将生态和旅游相结合的意识, 也表现了台湾人民的智慧。

这里, 学生是以提问者和解答者的身份参与课堂的, 可不管是何种身份, 他们的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 思维都是活跃的。

例2: 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学习本课时, 我还加了一个重要的“序曲”: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将该文改写成一部舞台剧, 并最终在课堂上呈现。表演结束后, 请各小组互评。

这里, 学生是以编剧、演员、观众、评论家的身份参与课堂的。这样的参与, 不仅使课堂更鲜活, 学生还从多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体会了语文的魅力。

例3: 其他。在接触到新的词语时, 我会让学生表演或运用, 将其外化。如《往事依依》中的“徜徉”一词, 课堂上, 我请两位学生给大家表演“徜徉”, 并请全班同学评判。学生会给他们打分, 并给出理由。在涉及价值观方面的有争论的观点时, 我会将学生按照各自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 来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参与课堂, 他们的参与都让自己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他们参与了, 有了更大的收获, 也令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构建活力课堂之妙招二: 情感创造活力, 提升品格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这样说过。再美的东西, 如若不能欣赏, 面对太久也是徒然, 语文就是如此。

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 常常在上完课后抱怨学生的阅历太浅, 情感不够丰富, 知识面狭窄, 不能理解文章的精髓, 不能体会语言的精妙。读贾平凹的《月迹》, 朱自清的《背影》, 季羡林老先生的《幽径悲剧》时, 很少有人能领悟课文的精神。学习季老的《幽径悲剧》时, 他们无法理解为何一棵古藤萝被砍, 使得作者连看都不敢看, 伤心如斯。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 他们就更困惑了: 这篇文章到底哪里感人? 事实上, 我们不能怪罪他们, 他们没有感受过贫困的滋味, 没有体会过困顿中挣扎的生活, 没有感受过如此狼狈而深沉的父爱。因此, 上课的时候, 我们首先要把情感引进课堂, 用真情打动这些鲜活的生命。教《背影》这一课时, 我在渲染课堂气氛上做足了工夫。整体感知了文本, 初识了父亲, 认识到这是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 学习了父亲为儿子攀栏买橘的细节, 而后, 我插入了一段独白:

爱, 就是朴素中显出高尚; 爱, 就是无声中响出歌曲; 爱, 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为儿子攀栏买橘是一件平常又特别的事情。在千千万万爱的付出中显得平常, 在千万的平常背后显得特别! “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在生命的人海里, 相信你会一下子认出那个步履蹒跚的背影, 那个当天为自己买橘子的父亲。“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是的, 我们又要如何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再配以哀婉的音乐, 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课堂上, 很多同学哭了, 他们被这个困顿中挣扎的父亲攀栏买橘时所流淌出来的爱打动了。再想想自己的父母, 想想平常的点点滴滴, 于细微处, 他们也体会到了父母深沉的爱。课后, 有一位同学在小练笔的时候就写道: “那个连知了都懒得吭声的下午, 在妈妈火急火燎地跑去田间告诉您, 我不想上学, 已经回家的时候, 我看见您迈着沾满泥巴的双脚, 抡起那带着泥水、青筋凸起的巴掌, 给了我狠狠一记耳光。在问我痛不痛, 学不学的时候, 您的眼里分明噙着晶莹的泪花。”字里行间, 我读到了他对父亲这份沉重的爱有了新的领悟。

而后, 再重温父亲的背影时, 明显发觉学生沉浸在文本中。这堂课教师和学生都被感动了, 我们都有了很大收获, 只因为为情所动。

构建活力课堂之妙招三: 关注生活, 挖掘活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想让学生有共鸣, 有更高的感悟, 首先得让他们有思维的根基。教学时, 我也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学习《明天不封阳台》时, 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阳台是否封起来了, 让他们感受阳台封与不封的利弊。学生的积极性很大, 因为他们能接触得到, 有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主张阳台封与不封的激烈辩论中, 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而且课堂也活了起来。

广告专题学习时, 广告语的赏析与创作环节, 也因为有了生活这个大舞台而变得精彩纷呈。教学时, 我介绍了广告的一般特点, 赏析了一些常见广告后, 课堂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广告语的创作与寻找生活中你记忆犹新的广告语了。如学生搜集的保护环境的广告语就有“小草微微笑, 请你走正道”等。

在古诗意象赏析课上, 我将生活中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整理, 并从歌词中挖掘好的意象和学生一起赏析。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中, 学生特别喜欢的歌词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我和学生一起发现并赏析了常见意象“烟雨”。这种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方法, 让很多学生很兴奋。语文可以给我们打造更精致的生活, 也正因为生活, 语文课堂才能绽放活力。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物理课堂 篇7

本学年,我校全面推行和实施以“生本”为理念的“三学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即三学:自学、互学、导学;五步:课前预习、课堂检测、精讲导学、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级延伸;我在物理教学中经历学习“三学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三学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颇多感触。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时空;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题,怀抱好奇。那么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物理课堂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氛围要民主和谐、自由平等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构建轻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自由度。错了,允许学生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明白的,允许发问等。通过适度的系列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撩起,生命的活力得以释放。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设计实验方案的学生交流部分片段如下:

师:现在交流设计方案。生1:我们小组设计的是探究温度是怎样影响蒸发快慢的。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的蒸发速度,若开水杯水面下降得快,就是温度高蒸发进行快。师:这个方案怎样?还需要改进吗?生2:这个方案好,可行!生3:可行!生4:我看这个方案应做改进。比较两杯水液面下降的快慢,原则上说是可行的,但这需要时间来等待,我们在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所以,应该改为:两个相同的空杯,一个加热,一个冷却,然后向杯中倒入相同的酒精(或乙醚)。因为根据生活经验酒精或乙醚比水蒸发得快,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师:他的改进怎样?生5:改进得好!生1:考虑得的确比我们周到,改进得好!生4:我是受你们小组方案的启发,有了灵感,做了一点儿小的改动,原创是你们的!

这样物理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动脑,把握机会提出质疑,各抒己见,把问题引向纵深。体现了课堂是舒展灵性的空间,放飞自由的思维和想象,整个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二、课堂教学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理念。物理新课程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就是这种自由学习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我们既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同时也要注意自由支配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主体性的作用。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呢?首先,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教师讲的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结论。其次,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都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最后,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交流与合作,评估和得出结论等环节。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散。在新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至少有三分之一活动时间的保证,最好能达到三分之二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改变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处在“听”的状态。所以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让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的空间,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出新异的教学情境,制造特定的气氛,引起心里的共鸣,激起思维的热情,达到触景生情,使之具有持久的兴趣。如讲到《惯性》知识时,笔者举出百米赛跑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的情境;又如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教学中,笔者轻敲音叉,让录音机播放音乐,喇叭发声,使泡沫塑料小球欢快的跳起舞来,拨动张紧的橡皮能使其发出嗡嗡声,用于摸自己颈部喉头部分,同时说话或唱歌,这些情境把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激发出来,进入学习物理的境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其次,通过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出发,巧设疑问,有意制造悬念,启动学生课堂思辨和讨论,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激起学生探求和思考新知识的情趣,尤其是新课引入时,可设疑引发兴趣。如讲《压力和压强》时,可提出“为什么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不破,但放在桌上用一个手指往下按即破?”等。引入生活中无穷无尽的问题,形成悬念,使学生认识物理的兴趣不断提高。

最后,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努力创造条件,精心设计实验,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新颖性,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多做实验,有目的地、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递增学生探求物理规律的情趣。如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演示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落下,而且被吹贴在漏斗中,即使不去吹,只要一松手,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落下。然而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猜想,与日常生活“相悖”,感到不可思议,从而激活了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知识的盎然兴趣。又如冷水“烧”开水(对停止沸腾的水用冷水浇)、纸杯托水(大气压强)、等实验,把物理的美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更显其魅力无穷,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课堂教学要注重过程和体验

真正的学习不只是纯粹物理知识的增长,学习的主要意义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体验。体验就是指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觉,去验证,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客观实际,表象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所以“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情境,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体验的方式很多,如摸一摸、掂一掂、闻一闻、压一压、拉一拉、推一推等,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得到深切的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是听和看无法替代的,可以弥补听、看的不足。

如“长度的测量”中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注意给学生打牢1厘米和1米的印象。先让学生分别用手势、张开双臂等方式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进而让学生用手指、双臂作量器度量周围实物。最后让学生联系目测,从而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意义。教学“质量”时,让学生用手掂一掂1克砝码、1千克物品,体验到1克及1千克的轻重,然而再进行估测。教学“浮力”时,让学生用手向水中压一压木块,感受一下浮力的存在。这种体验对学生生成完善、稳固、联系渠道多而畅通的认知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体验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过程,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五、课堂教学要给每位学生同样的表现机会

表现是人实现发展的途径。可以说,学生就是在一系列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让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教学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表现,在交流中能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展示事物的结构与运动,引导动手操作设计,激发创造探索,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如:分子运动、磁场、磁感线等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如果要发挥学生想象力将很困难,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想不到的效果,它会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篇8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课堂要活起来,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学生学的“活”首先要教师教的“活”,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要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起来,就要有活的教学目标,活的教学设计,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过程,活的教学评价,活用教学媒体和手段。我认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地备课,教学思路清晰。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思路清晰地教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适当的教具能使课堂更形象,气氛更活跃,学生更有激情,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学生,生动的教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营造充满乐趣的教学过程,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得到迁移,因此就要注意过程的灵活性。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1

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尊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我提前打印一篇文章分发给学生,设置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无疑会诱发学生在心理上参与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课堂充满新的活力。

三、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四、自主学习,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端正其创造发明的态度。的确,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能发挥出内在的潜力,这就使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出创新的活力。如在学习“美化工作表”时,我让学生根据“Word”中所学知识,自主去学习,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解决,不能解决的与同学共同探究解决。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既激活了学生的旧知,也给了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空间,使整个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五、师生互动,实践创新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教师讲授演示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探究的基础上再上机实践。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插入时,出示学习任务:把艺术字插入到文章中,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操作,只提示从“插入”菜单中找图片的命令。在插入艺术字再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对插入的艺术字不满意,怎样进行再加工呢?这时教师应当鼓励让学生一起探究。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告诉老师,应双击“艺术字”就能出现艺术字重新编辑的窗口,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留一分求知的欲望,一次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也就会多一分创造的信心与成功的体验,学习信息技术课堂的激情就会经久不变。

六、多元评价,激发动力

表扬和激励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在学生眼中,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努力创造的成果。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多一些鼓励,少用评判的语言,不直接说“对”或“错”,不简单地“比比谁做得好”,而是让评价多元化。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可采用一些

“布局合理、排版美观”、“步骤清晰、颜色搭配合理”“操作熟练,输入正确”等等话语;在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她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时,可以说“请说出你这样做的理由”、“为何插入的图片不能移动”等话语。评价时,师生共同参与,突出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让他们在实践和反思中发现自我,欣赏他人。同时增强自我敢评估能力,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尽量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与生动,同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努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今天第一次聆听到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文章,感觉心情很是沉重,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肩上的责任重大,是啊,多年来,我们的每一位家长怀着同样的信任、期待和担忧,把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交给了教育机构,交给了社会,几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收获了怎样的一个青年呢?仔细聆听后,我又反复阅读,我非常地感动与不安,感动来自我们孩子的父母对我们教师的信任,不安则源于父母给与老师的这份重托。

我也是一位母亲,读了文章后,我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一位母亲的心声,对孩子的爱以及对社会,对社会、教育机构的那份惶恐。不管孩子优秀与否,他在自己的母亲心理都是唯一的,它是全家的希望。每一位家长交给我们老师一个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老师的管教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为人师的责任。我感觉自己十多年来每天肩上的重担。感觉这十几年来面对的不仅仅是几十个孩子,那一双双眼睛的背后,还有一位位诚惶诚恐的母亲,她们把孩子交给我,我感觉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我将怎样做才不辜负这些母亲们呢?这是我应该下心思去思考的。文章的结尾处,焦虑的作家不得已发出这样的感叹:“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这句话是多么语重心长,又有多少期盼和无奈。

当我们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孩子了,可能还时常会受点委屈,但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去看的话,总觉得还是欠缺了点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怨天尤人,埋怨孩子不够听话,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们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

今天,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常常这样想。

读书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和灵感,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我会用关注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位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自己的闪光之处,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作为老师,不应该每天盯着他们的缺点,应善于发现每位孩子的优点。赞美他们,借助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缺点。

再一个我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充实,提升自己,给自己加重,让读书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书应与我们每个人为伴。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与书为伍,让书成为我们教师生涯的一部分,做一个充满书卷气的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怎么来呢?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读书。特别是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文化素养和在精神修养方面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在读书的过程成长起来。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思想鉴定下一篇:军转干和公务员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