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阅读教学(精选11篇)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 篇1
在农村初中从事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 最深切的感受是农村孩子对物理学科兴趣足, 热情高, 学习大多也比较刻苦, 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与城市孩子相差不大, 然而稍显不足的是他们的阅读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获取与提炼知识的能力。 我们平时总会抱怨农村学生的理解能力弱, 读题都读不懂, 调研分析发现主要是他们严重缺乏阅读、分析的习惯, 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 必须提高物理课堂中阅读活动的开展效率, 这是刻不容缓的。
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 信息传播速度与覆盖面极广, 而在此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阅读能力才能从庞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那一部分;同时现代人越来越浮躁, 定心静神的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 大家都懒得潜下心阅读, 因此导致不少学生害怕阅读, 逃避阅读, 久而久之导致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下降。 甚至出现某学生完成一篇短短200余字的小作文, 中间包含70多个感叹词, 可见学生的词汇水平严重不足, 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首先, 为了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 应当重新审视教育方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自身的实践活动;二是对现成的知识成果的学习。 因为初中生尚未成年, 生活经验不够丰富, 认知能力还不强, 所以仅靠自身实践活动很难达到教育目标, 因此学生习得的知识大部分来自前人的知识成果。 前人留下的知识成果是最宝贵的财富, 都是影响一个时代的著作, 因此这些成果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因此必须组织初中生开展阅读活动, 只有通过阅读, 才可以使前人努力结果所凝结的文明得到传承与发扬。
其次, 目前主流的新课标与相应的教辅书籍都将学生自主探究纳入教学目标中, 因此再一次肯定开展阅读的重要程度。 当前采用的新课程教科书通常由以下栏目构成:信息库、活动、技巧、信息、生活物理社会、WWW、知识梳理。 新课程教科书里多次引入实物图片, 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配套教科书每章后还附有习题与实践栏目, 让学生在实践 (例如小实验) 中巩固阅读的知识, 并以调研形式整理出一篇小论文,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最后从阅读对学生终身成长角度看,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使自身得到全方位提升:通过阅读, 学生能更主动、直接地接触到物理王国, 进而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将引领学生勇于战胜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从而逐渐养成爱思考、敢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慎思的优良品质, 学会质疑并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例如小孔为何能够成像等, 使学生细心地用所学知识感悟生活, 探索生活中的奥秘;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在阅读时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各项技能, 积累大量知识, 进而使自身对物理的理解更加深入, 做到深入浅出, 有的放矢, 无论是解题还是言语表达均会有质的提升, 且对有价值的信息保持高度敏锐;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伟大理想, 通过阅读相关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 极大地引发情感共鸣, 从内心产生对科学崇高品质的向往, 进而渐渐养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从小就拥有崇高人格与理想。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阅读对于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因此下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讨论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阅读活动。
第一, 开展阅读活动首先应当明确初中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进而才能够针对其生理、心理、年龄、现有知识体系等特点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 提高阅读效率。 (1) 考虑到初中生感知能力较强的特点, 在阅读材料选取时应尽量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 借助于形象生动的卡通图片丰富阅读材料。 图片应当具备教育意义, 而不仅仅是为了娱乐。 例如在讲述浮力相关知识点的时候, 可以在阅读材料中附上“曹冲称象”的图片,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浮力。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过于古板单调的学习氛围会降低学生学习注意力, 因此在阅读中采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尤其是在布置课外任务时, 只有使阅读形式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而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第二,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这里笔者将提出三个“鼓励”的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地通过思考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 往往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 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而这种意识将使学生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 树立独立人格, 进而提升自信心;鼓励争论, 在争论过程中不同思维与见解发生碰撞, 这种争论远远超脱知识验证的层面, 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思维、辩证等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三, 阅读活动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1) 阅读与小发明、小制作相结合。 学生把阅读知道的知识以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形式再现出来, 有利于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学生阅读了小孔成像的知识后, 我让他们自己做一个针孔照相机, 然后通过它观察物体。 (2) 阅读与写科技小论文和手抄报相结合,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每学期开展的写科技小论文和出手抄报竞赛活动, 使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实践活动的热情无比高涨, 各种有趣有意义的小论文脱颖而出, 把自己如何准备器材、设计实验最后取得成功的情形很生动地描述出来。 (3) 阅读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在社会调查中, 学生可以利用阅读到的知识, 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如阅读了“风能水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的能源使用情况及环境污染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 还可以结合第一章所学声学方面的知识调查噪声污染、 热机的使用和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 物理课上阅读活动的开展是科技发展的需要,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只要广大农村物理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定会走进一片广阔的天地。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 篇2
物理教学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教学簧略能否有效地开展,以下就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有效实施“再创造”教学策略。
所谓“再创造”就是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不要将物理当成一个现成的体系来教,而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物理.它意在改变以往学校物理教育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体系为主的做法,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通过创造来学习物理。物理“再创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也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有效地开展“再创造”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应当积极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再创造”,在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刨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其次,尊重个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物理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举手发表意见.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发表意见。也应征求大家的同意.再者,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备课还是实际教学,在讲到探索、猜想、发现方面的问题时要侧重于“教”。有时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点拨学生,不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学主亲自去猜想,以避免降低教学效果。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任务就是备好课.怎样的备课才是最合适的?以往的中学物理备课经验中,总的说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备课的思想立足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只备教师的“教”,忽视备学生的“学”。其次,只强调课本的作用,而忽视课程开发。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是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备课中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再者备课制度更多强调循规蹈矩,忽视个性发展。学校备课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要求过深、过细,严重制约着教师备课的个性化,造成教师的备课形式单一,太过于程序化,缺乏必要的创新,不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个性。此外,备课中还存在过多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应用等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备课笔记无异于习题集.一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理论依据、教学反思却被忽视。
基于上述问题。物理教学备课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双基目标,在内容处理上要有课程意识和广泛的课程资源意识,教案编写要有记录。具体来说,以下几点供参考,首先,备课的出发点应定位在引导学生互动之上.物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则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发现过程,注重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动手探求体验,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用这种方法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再者,备课应善于张扬教师本身的个性。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应在研究学情的基础
上,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力,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此外,在备课中要善于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联系生活,构建生动的课堂。
三、实施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智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应该把培养创新思维放到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下就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应尽量创设情景,启发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思维的广阔性是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思考问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乐思、好思、善思的催化剂。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和勇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由于学生在解题时。一般只能表达出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完全暴露其思维过程,所以可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方法是如何得到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可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他们纠正思维的偏差,从而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四、加强物理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1.正确认识物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物理学法研讨会,让学习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
(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3)及时总结。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物理学法指导课。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 篇3
一、前奏:“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物理课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现代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物理课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往往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使课前预习夭折,充其量只是形式主义。为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物理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阅读思考题时,可结合教材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或简单讲几种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教材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光的色彩——颜色”一节时,可先给学生做个实验,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使白墙上呈现“七色彩虹”,把天空的彩虹搬到教室。又如,在布置学生阅读“光的反射”一节时,先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让学生通过潜望镜观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光的反射产生浓厚的兴趣。
2.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要求
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提出十分明确具体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教材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掌握核心要领。
二、曲中:“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物理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时,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步骤。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呢?
1.重视文字资料,但不可忽视附件材料
不少同学在阅读物理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等其他附件就不太重视,眼光一带而过。而实际上,材料是为解释观点服务的,物理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物理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物理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等附件材料。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物理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物理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重视普遍性,但不可放过特殊性
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在学习密度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例如,上面讲的例子中,冰和蜡是两种物质,但密度相同。所以,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
三、尾声:“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物理教师要有超前的胆识和勇气,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认识到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物理教师不能唯分是从,整天将学生圈养在狭小的课堂内乐此不疲。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师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学会亲近社会。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后阅读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下面三关:
1.归纳总结关
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物理知识的归纳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一般不要再布置其他书面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散思维关
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关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为什么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两极?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例如,在学习电压表时,可指导学生联想到电流表,使用时的注意点加以比较。在讲到热敏电阻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时,可联想到前面学的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样,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始终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关,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 篇4
新课程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学习,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关键是阅读能力, 掌握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形成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阅读课本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自觉探究的过程。也是自学能力正迁移的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创造才能只能靠自己在自由发展中获得, 而阅读能力的形成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必备条件。因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 也是符合中学物理教学目的的, 有助于学生课外的自学。
初中物理教材具有内容少、难度小、趣味性强、贴近生活等特点, 而且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然常识, 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阅读物理教材是可行的。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
1. 分段培养, 让学生初步形成能力
第一阶段是示范阅读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逐字、逐句、逐段引导学生阅读、讲段意, 让学生读懂教材所讲的物理概念、叙述物理现象等。
第二阶段是启读阶段。教师指定阅读内容并给出物理问题及包括重点、难点、注意事项等在内的指导性阅读提纲, 以促进学生的思维, 掌握阅读要领。让学生明确认识: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钻研与独立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发展智力, 增强能力。教师可以联系现代生产技术作点生动的预告,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三阶段是自读形成能力阶段。教师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 要学生写出阅读提纲, 或教师偶尔给出少量阅读提纲, 由学生阅读后试着叙述物理过程, 解释物理现象等。让学生把有关基础知识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理解清楚, 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 以收融会贯通之效, 从而理解物理概念完成学习过程。
2. 依据不同要求给出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 泛读:通过阅读理清教材的层次和条理, 清楚课文大致分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说明或探讨什么问题, 教师可通过提问、说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含义等手段来检查阅读的效果, 达到训练的目的。
(2) 精读:把教材的内容分为具体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的知识内容, 抓住重点、反复琢磨。让学生描述物理情境, 分析物理过程。培养学生解释概念、教材的能力, 具体做到读概念要会叙述、会判断、会举例;阅读定律、公式时, 能说清定律、公式所描述的物理含义、定律成立的条件, 能应用定律、公式解决问题。
总之, 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教材时要设疑, 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 设疑的办法可以从已知提出未知, 从演示实验提出带本质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欲, 鼓励学生寻求答案。教师可为学生提示必要的学习方法, 并根据物理教学特点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 作观测、记录与判断的学习环境。
3.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 将书读薄形成体系的能力
通过学生有目的的阅读, 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自觉的内化。在学生总结、归纳形成体系的过程中, 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舍弃现象等无关细节, 强化与本质相联系的特征, 提出一个基本的结构纲要, 再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 逐渐形成能力。
在实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通常是将两大方法结合起来应用。笔者在教学中, 几年来都坚持这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中多数在初三可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 或学生实验结合教材的阅读, 准确地叙述物理概念, 弄清物理含义与物理过程, 理解教材的重点, 突破难点, 而且多数学生在课外已阅读了有关物理的科技通俗读物。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 其学习的自觉性、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这些能力的提高无不与初中阶段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关。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 篇5
【关键词】实验功效;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1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同向,引起思维共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知识,而这些物理现象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们来说,在上初中物理课时不是空着脑袋去学习,而是带着一定的生活中的印象去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当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跟学生们记忆中的结果是一样发生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们思维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们感受非常亲切,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时,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筷子插在水里面会出现折断的现象,在学生们脑海中都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讲折射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回忆在平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现象,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力,设置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出下面的实验,即选三个学生并排站在一个大鱼缸前面,对鱼缸里面的金鱼进行打捞,其中第一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上方进行打捞;第二个学生对准金鱼的正前方进行打捞;第三个学生对准金鱼的下方进行打捞,最终是第三个学生打捞着鱼,其他两名学生都没有打捞着,这种结果跟学生们猜测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所以教师从实验的结果出发再讲解折射有关的知识,就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对习初中物理充满好奇心。
1.2实验现象与学生原有经验相悖,激起认知冲突
虽然学生们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物理经验,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经验都是正确的,总会有一些是跟客观事实不同的物理前概念,因此,学生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些,从而激起学生认知冲动,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现将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盖上纸,这时候教师问学生们如果将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能流出来,但是当老师倒置后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时候教师再将水倒出半杯,只剩下半玻璃杯水,然后再有纸盖上,教师再问水杯倒置水会不会流出来,这时候由于上次说错的原因,很多学生会说不会流出来,但是当老师倒置后发现水都流出来了,这种结果往往是跟学生们的初始想法相悖的,最后教师再将原因,因为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但如果是半杯水,那还有半杯是空气,大气压就帮不上忙了,于是,水就流出来了,所以在这样的实验中往往能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从而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
二、进一步挖掘实验功效的策略
2.1用于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们多多练习,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不是教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学生们去看,或者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都不能很好地挖掘出学生们的潜力,因此,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们亲自动手,多多练习,从而发现物理的乐趣,以便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
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不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实验,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过程,这样对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精华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一个空纸盒,然后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纸盒装满水后,观察水从小孔喷出时的现象,最终由实验现象得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只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从而发挥出实验功效,这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实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困惑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做饭时用到压力锅,那么为什么压力锅会做饭快呢?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理解的不是非常透彻,往往都觉得只是因为密封的好,但是更深一步的原因,学生们往往是想不透的,因此,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们解释,如果压力锅不加限压阀,这时锅内的气压即为大气的压强(通常算作一个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现在盖上限压阀,锅内水沸腾时的气压是多少呢?显然,这时的气压是原先的一个大气压和限压阀所产生的附加压强之和,这样,只要测算得附加压强,就能得知锅内的总压强,于是就可通过查表获得压力锅内水的沸点了,因此为什么用压力锅做饭快就显而易见了。
结论
初中物理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们通过物理实验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实验功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於罗英.挖掘实验装置的多重功效,提升处理实验的综合能力[期刊论文]-高中数理化2013(19)
[2]周国英.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期刊论文]-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2)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 篇6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 而兴趣和动机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所以, 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要激发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兴趣, 使其产生阅读动机, 并对他们进行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和训练。
1.抓好课前阅读, 就是通常所讲的预习
对于预习, 我们绝大多数物理老师都非常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而难以坚持。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 必须十分注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从而使其产生阅读动机。
在给学生布置阅读预习时, 我常常是在课要结束的两三分钟内, 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 在授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一节课的最后, 我用录音机播放出几段不同而同学们又都很熟悉的声音, 问学生应如何区分这些声音, 请他们于下节物理课之前阅读第二节, 试着自己去找到答案。
随着学生预习时阅读动机的稳定, 我常常是对照某节知识内容, 拟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在预习时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阅读, 并在下节课检查预习情况时尝试让学生先回答这些问题, 然后再进行新课教学。比如, 在预习“怎样描述运动”这节课时, 我给学生提了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叫机械运动? (2) 什么叫参照物?参照物是否可以任意选择? (3) 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 阅读效果便会进一步提高。
九年级学生进行预习时, 大多数学生已不再需要教师强调或给出阅读提纲了, 因为他们已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这时我要求学生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后, 自己提出几个问题来, 供课堂上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2.辅助课堂阅读
在课堂上适时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 可以是学生经过探究实验后, 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 再通过阅读课文得出结论;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叙述较复杂的段落给予分析和解释。例如, “探究浮力的大小”这一节课是通过探究得出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咬文嚼字地阅读这一段文字, 使学生深入理解“排开”二字的含义, 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原理的实质。课堂阅读是课前阅读的一种延伸, 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主要途径。
3.指导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是学生课后复习小结教材内容, 查阅其他相关资料, 并完成作业的一种阅读形式。从时空范畴来看, 课前和课后阅读都属于课外阅读, 但它们却有目的和效能上的不同, 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往往不能引起物理教师的足够重视。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时, 要求学生一方面要重视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另一方面要写阅读笔记。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有益。
当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前、课堂和课后阅读时, 他们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物理教材中有对现象的描述, 也有对动手实验活动的介绍;有对物理规律的分析概括, 也有对定量计算的逐条罗列。在表述方面, 既有语言描述, 又有公式图表和插图照片。阅读物理教材, 既要读懂文字插图表达的意思, 又要理解数学符号和公式的含义, 还要弄清图表反映的物理事实和规律。所以, 学生阅读物理语言时, 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能事倍功半。
1.阅读不同物理语言的方法
物理教材中的文字语言, 描述的是物理概念、规律及其应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让他们养成推敲文字的习惯, 可引导他们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关键词。例如, 牛顿第一定律中“或”字的含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电压”中的“不高于”的含义等等。
物理教材中的符号语言, 是用符号、数值和数学式的推演来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可引导学生尝试着把符号语言“翻译”成文字语言, 从而加深对符号语言的认识。例如, 把“ρ铝<ρ铜<ρ铅”译成“钢的密度比铝大, 比铅小”;将“I=U/R”译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g=9.8N/kg”译成“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等等。
物理教材中的图象和图表语言能形象直观、简单明了地表达物理概念, 是反映物理规律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 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图象所反映的物理事实, 公式图表所反映出的物理规律。
2.写阅读笔记的方法
“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 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理解记忆, 还要做笔记, 做了笔记才能加深记忆。写阅读笔记的方法很多, 有画线圈点, 有眉批注释, 有归纳小结等等。就物理阅读笔记而言, 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时直接在课本上画线圈点, 眉批注释,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和规律, 或其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引起注意;或是把自己还不懂的地方做下记号, 引起注意;也可把自己对概念或规律的理解进行注释。在课堂阅读时, 我要求学生经过探究实验活动后, 把归纳得出的结论填在课文的相应处, 并完成问答或填空;在课后阅读时, 我对学生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要写下对章节的归纳小结;二是要记下查阅报刊、浏览网页时获得的物理知识和信息。
三、引导学生树立自主阅读的信心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进行阅读时的兴趣难以持久, 动机容易丧失, 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更是如此。所以,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阅读的信心。
1.让学生尝到阅读获得成功的喜悦
不管是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还是在课堂阅读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还是在课后阅读后让学生汇报心得体会, 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 以生为本, 多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 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2.在布置作业或进行单元训练时千万不要太难, 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
我们老师不要太吝惜分数, 要让学生从得分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就会有通过自主阅读获取物理知识的动力。
3.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化为自学能力
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篇7
一、培养学生物理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1. 培养学生物理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 教会学生学习是课改的主要目的, 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改强调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种获取知识的渠道。
2. 培养学生物理阅读能力是物理学习的需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物理中, 许多物理用语、概念、原理、实验现象等都要求学生掌握, 学好这些内容, 离不开学生的阅读与记忆。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和走进物理世界的第一步,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必须培养他们的物理阅读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
1.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在组织学生阅读或布置阅读任务前, 可给学生讲故事或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从而创设一种情境, 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喜欢物理, 热衷于物理阅读。
2.启发鼓励, 树立阅读信心。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进行阅读时, 兴趣难以持久, 动机易丧失, 特别是阅读过程受到挫折时。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 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阅读的信心。
(1) 让学生尝到阅读获得成功的喜悦。不管是课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还是课堂阅读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或是课后阅读以后学生汇报心得体会, 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 以生为本, 多给予引导启发, 多给予肯定鼓励。
(2) 促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化为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 教师要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把阅读学习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逐渐减少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变成为自学能力, 发生质的飞跃。
三、抓住关键, 培养阅读习惯
将课堂阅读贯穿于物理教学中, 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一位爱读书的教师, 他所教的学生也会喜欢读书。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示范, 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抓好课前阅读环节。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时, 我常常是对照该节知识内容, 拟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去展开阅读, 而在下节课检查预习情况时, 就尝试让学生先回答这些问题, 然后进行新课教学。
2.抓好课堂阅读环节。在课堂上适时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 可以是学生经过探究实验后, 进行分析比较归纳, 再阅读课文得出结论, 将结论填写在课本上;对课文中叙述较复杂的段落教师要给予分析解释。
3.抓好课外阅读环节。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 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石, 是学生跨进这门学科的导航器。但是, 要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还需要学会课外阅读和网络阅读。因此, 教师必须抽出时间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四、指导引领, 教会阅读方法
1.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使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也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动力。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之前, 要明确阅读目的, 列出解决问题的提纲, 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 在学生阅读后回答, 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在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后, 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内容, 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间展开讨论, 归纳知识重点,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
2.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读书动笔, 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和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在学生阅读时, 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读的时候, 指导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圈点、批注、摘抄等,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读法。学生阅读时, 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避免形式单一、千篇一律的阅读, 从而抓不住内容的主次。
(1) 简单内容粗略读, 对生活中熟悉的知识, 或已经学过的内容, 在读的时候应一扫而过, 从而节约阅读时间。 (2) 概念原理着重读, 在物理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阅读关键的字词, 从而让学生在概念、原理的学习中理解更准确、更完全。 (3) 重点、难点反复读, 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要让学生反复去读, 直到理解为止。这样学生才可能理解和应用它们。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 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因此, 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 培养其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要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物理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物理资料, 获取物理知识, 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面、形成用物理的观点去解释各种现象的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理,阅读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云中.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基于物理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 篇8
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给教师的理解带来一些模糊性, 因为它的表达范围太过广阔, 因此, 一线的教师会对内容标准中的一些词语很难理解。在理解物理课程的目标方面, 有许多教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 对教学目标的分解技术的本领比较弱, 对于大多数的教师来说, 根本不懂得一个行为目标可以分解成多少的要素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例如, 在网络上是我现成的教学目标, 而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据资料显示, 我国现在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编写得太过宽泛, 教师使用起来比较生疏, 难以抓住其中的要义。做好基于“上海市物理课程标准”的常态教学, 不仅是物理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同样也是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客观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既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又需要兼顾我国的课程标准, 以便使得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之后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 上海的教师提倡教学目标的简单化, 从简单的教学目标入手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到所要学习的知识。
2.基于物理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 教师在教学中要由简到难“优化教材”。比如, 在上海版的物理教材中有这样的一节课中介绍了“运动和力”。它是这样来安排课程结构的: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力、重力、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教材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 先学习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力的定义之后再学习力的大小和方向, 而是在实践认知中将物理的知识传输给了学生。
在认识力的过程中, 可以将认识分成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学生简单的认识“机械运动、直线运动”;二是引进“力”的概念;三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力的作用;四是通过归纳使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的井然有序, 学生在学习完一章之后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外一章, 章章递进, 让学生在心中建立一张巨大的学习网络结构图。学生在学习完整本书之后再次测验教学效果, 是非常有效的。
(2) 观察实验为基础, 关注物理探究的本质内涵。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 在实验中学习物理科学知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快乐中逐渐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例如, 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有许多的困难需要解决,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 难度相当的大。因此,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探究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教师可以以教室为地点, 通过观察窗外的物体为线索, 通过倒影成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让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之后, 慢慢掌握调节物体成像的要领, 在实践过程中明白和理解“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 学生以这个为线索作为实验的数据, 最后再次动手实践验证实验是否成立。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从而学习到本课的最核心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是简单地重复规律, 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规律, 运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个性特长。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接受学习的新知识,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教材合理安排了综合探究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选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自己感兴趣的作为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的物理知识, 还在快乐中接受了新的学习内容。
在上海的物理课程标准中, 专家们经过多次的探讨和研究, 将面向所有学生改成了学生在快乐中全面的发展。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 而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在物理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因素, 希望教师能引导学生, 挖掘更多的教育因素教好学生。
摘要: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物理课程标准非常的宽泛, 这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教学目标的过于模糊。本文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详细的地介绍了物理课程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期为奋斗在教育岗位的教师提供有效的启发。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0) .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 篇9
1. 介绍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物理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成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2. 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二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告诉他们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如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什么时候揭膜的目的。
4. 重视演示实验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5. 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进行了一次检测,从分析看,根据我校情况,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还不能完全丢掉课本,相反的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为了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最少题量,而不作同一要求,分选做题和必做题。让有精力的学生做更富有个性的作业,要求基础差的同学记住书上的公式,定义等知识点。
针对整体基础差的学生,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从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多花精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使用各种文字课程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文字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科技图书、报纸、科技期刊、各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辅资料等。”现实教学中,大部分物理教师都忽略了这项规定,把学生阅读书本归结为文科范畴,或者认为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平时评判一个优秀的富有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标准是:平时教学根本不用教材,一根粉笔,就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各种典型例题……殊不知,这类教学已经偏离了《新课标》的要求,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理科学解题,文科学写作,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从国家层面认识到这种弊端,中学阶段不能生硬地把学生分为文科和理科两类,文科学生需要理科周密的思维推理,理科生也需要文科的人文阅读作滋润。
一、为什么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
1.这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需要。人们通过阅读汲取知识,通过阅读认识世界,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只有阅读“活到老,学到老”才不是一句空话。
2.书是学生实现阅读的载体,物理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既然是书,那就要会阅读,而不能把这类文字课程资源束之高阁,更不能把阅读归为语文等文科学科的教学要求,何况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就是大量阅读。“正是因为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积累,才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语)
3.大量事例证明,在物理学科学习中,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学得快,学得好。物理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提高“全民阅读量”,改变“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的现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见中外记者时说),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阅读能力培养,显得很重要。
二、提高学生物理阅读能力的措施
“物理阅读与一般阅读相同,是一次完整的心理活动。它包含对文字、符号、模型等的感知,对物理术语、图表的深入理解,对物理概念的牢固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而物理语言与日常语言、书面语言不同,它具有严谨抽象、高度概括等特点,使得物理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
通常认为,阅读有精读、泛读、选读等,而大多物理概念较抽象,语言表述逻辑性较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对有关物理量感知外,还要学会逐步运用物理研究方法,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提炼,如运用比值法、类比法、建模法等。为最后达到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物理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应用泛读、选读、精读等方法。
1.用泛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目录,明确本书有几章,每章有几节。以鲁科版3-2为例,这本书共5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讲电磁理论,包含第1、第2章;第二部分主讲交变电流和变压器理论,包含第3、第4章;第三部分主要是传感器理论,内容不多。这本书重难点在第一部分。
2.用选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某节,明确本节重点是什么。学生怎么才能知道本节的重点呢?看篇幅的长短。出版社核算一本书的成本时,不会对无用的内容进行过多描述,增加书本的页码张数,造成无谓的浪费。发行前,一定要编者一审再审,删繁就简,最后定稿。根据这样推测,一节课中,哪段篇幅最长,就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哪段篇幅第二长,就是次重点,由此类推。
(1)以鲁科版3-1第一章第2节“静电力库仑定律”为例。本节共5页,阐述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静电力与点电荷模型”,占1页;第二部分讲“库仑定律”,占2.5页;第三部分讲“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占1.5页。由此说明,本节重点在第二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重点阅读第二部分。
(2)以鲁科版3-1第六章第3节“洛伦兹力的作用”为例。本节共7.5页,阐述二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占4页;第二部分分两块,第一块讲“回旋加速器”,占2.5页,第二块讲“质谱仪”,占1页。由此说明,本节的重点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二部分的加速器为次重点。
3.用精读的标准指导学生阅读重点内容,明确重点内容是什么,明确重点内容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怎么才能知道重点内容是什么呢?关注黑体字(若没有黑体字,重点内容由教师点题);学生怎么才能知道关键词是什么呢?关注主语和宾语。语文语法中有说:主谓宾,定状补,主支干叶分清楚;定语位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1)以鲁科版3-4第一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为例。本节中第二部分“弹簧振子的振动”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呢?本节有段黑体字“如果物体受大小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简谐运动”。这句关于简谐运动的描述很长,关键词是什么呢?——“回复力和运动”。什么样的回复力?答:大小与位移成正比的回复力,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很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这样的阅读,就能让学生快速捕捉到关键所在。
(2)以鲁科版必修1第四章第3节“摩擦力”为例。本节中第一部分“滑动摩擦力”中有一句话“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句关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关键词是“相切,相对运动,相反”。那,什么是相切,什么是相对运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实时用例子加以佐证。本节的第三部分“静摩擦力”方向的描述中,也有句话“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呢?用相同的问题提问,学生一定可以给出正确答案。这样教学,既教会了双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以鲁科版必修2第四章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为例。本节第一部分“线速度”中关于线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公式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这样一句话“通过的弧长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可以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即,v=■”。同理,本节第二部分“角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呢?也有句“用半径转过的角度φ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来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即,ω=■”。教师教学时,可强调,物理研究方法常用比值方法定义物理量。又如,3-1第一章“静电场”第3节“电场及其描述”中,有一段关于“电场强度”定义的黑体字“电场强度是指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即E=■”,类似例子,不胜枚举。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就可以扭转初学者“物理概念定理或研究方法是那么枯燥和生硬”的惯性认识,原来物理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如此的有血有肉,如此实在,充满趣味。
三、培养学生物理阅读能力的意义
1.培养阅读能力,凸显物理教材的引领功效。“物理教材是在充分研究教育教学原理、社会发展、物理学科特点、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物理教科书的功能。
2.培养阅读能力,加强学生个体发展。学习能力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学会,就是基本的学习过程;其次是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做起。
我们常说教学最终要回到原点,原点是什么,原点就是回归课本。“阅读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些知识素材,是思考把所读的内容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语),会阅读,会思考,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把物理学当成一座大厦,若仅仅会做题,那充其量是会砌墙的工人;若是会思考如何才能砌得更快更好,那就是师傅;若是会想象,全部砌完后,这座大厦像一件艺术品,那他就是设计师,就是专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培养物理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文字课程资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2]李志强.重视“阅读”教学形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1).
[3]陈真.学生的自学意识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8(24).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 篇1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探索,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这不仅表现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认真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物理能力和知识掌握的要求, 同时也表现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深入学生的内部, 深入教材的内部, 积极挖掘身边的有利资源, 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方法[2]. 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 教师对于分数的关注往往超过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一段时间内, 应试教育的方法将会继续存在. 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在超越应试教学的基础上, 对教学、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大纲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义为三个维度, 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 后两个方面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关注度仍然很低, 教师应该认识到能力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 并不是应试能力和分数所能全面评估的, 对于不能评估的部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关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重表现在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 以及抽象能力的培养, 这应该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
二、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初中物理是未来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内容上,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大概是相同的, 都涉及到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呈现了一些区别和各自的个性化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初中物理主要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从而得出一定的抽象知识. 但是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的是对物理模型的建构, 以及物理概念的理解, 学生所研究的问题, 来源于生活但是更加抽象, 研究的问题更加复杂.可以说这种教学过程的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从形象到抽象, 从具体到普遍, 层层深入.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 对于我们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渐进化过程, 在同一个维度上, 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 也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基础上, 也要对高中物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把握, 从而建立统一的教学观念.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于高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渗透, 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 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就会相应简单一些.
三、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建立系统的物理教学高度
物理课程是一门形象能力和抽象能力结合得十分密切的学科, 物理知识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日常世界, 同时又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物理概念的形成为例, 很多物理概念虽然是抽象的概述, 但是在具体的表达上往往会运用各种隐喻, 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物理知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点. 只有耐心有效的进行观察, 才可能真正认识日常形象生活背后的物理知识. 根据以上的论述, 我们知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建立系统的物理观, 同时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渗透, 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物理观. 良好物理观的形成具有方法论上的高度, 对于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以及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都十分重要,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是一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较多,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科目进行适当的改革和结合, 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物理模型思维法、物理演绎思维法、物理类比思维法、等效原理思维法、量纲验证思维法、科学猜想思维法、比值法以及反证法等. 这些方法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使较为高深的物理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法给予展示,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以及教学效率都十分重要. 以科学猜想法为例, 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河水中游泳和海水中游泳有何不同, 可以大胆地得出猜想, 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观; 通过引导学生学生感受米桶离开水面的过程中, 逐渐变重的现象, 可以大胆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侵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这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忆点,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的认识到分数以及应试的成绩并不应该成为评估和教学的全部重点, 应该对学生的综合物理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琦.谈中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学物理, 2011 (5) .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05-10
初中物理启蒙教学08-10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08-24
初中物理拓展教学10-2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走出困境.doc07-0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掌握物理考试策略06-08
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05-09
初中物理课教学05-15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05-21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