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

2024-12-14

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共12篇)

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 篇1

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物理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 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科学地简化, 便于学生在观察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新理念教育教学中, 不能光侧重于理论和概念的分析, 要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要重视每一个演示实验和每一个学生实验, 并结合实际中的应用, 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心中烙下深刻的印痕。

一、在兴趣中激发活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听惯了教师的滔滔不绝, 看多了教师自我表现, 他们更期待自己去操作, 在操作中得到真经。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做。自己做实验和看演示实验比听教师讲课要更感兴趣, 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 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

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们设计的实验要难易适中, 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和基础, 要让学生“跳一跳, 能摘桃子”, 要设计紧贴教材的实验, 设计和生活现象相联系的实验, 这类的实验学生很喜欢。作为一线教师, 在日常物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

在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学中, 根据教材可设计的实验有:钟罩里的蜡烛, 烧不死的金鱼, 水杯放大镜, 磁屏蔽,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练习使用温度计, 观察水的沸腾, 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用加压的方式使气体液化, 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观察色光的混合, 设计、制作模拟调光灯, 探测红光外侧的热效应, 探测紫光外侧的荧光效应, 做几个有趣的影子游戏, 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观察弹簧测力计, 竹筷提米等。这么多的实验, 每一个都在课堂上做是不可能的,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去做, 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疑, 靠压力, 学生可能去做, 而决不可能做好。

二、用多媒体助推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中, 有些电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有些实验现象是在瞬间出现的, 如果在做实验的时候学生不认真观察, 就很难看清楚实验的现象;有些实验用肉眼是很难发现的。多媒体在模拟抽象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大型机器的运动等方面有其明显的优势。所以, 用多媒体助推初中物理实验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如在“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图中粒子的分布及其变化, 通过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 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样既能展现这些物质的运动规律, 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记忆, 为物理学习提供便利。

在这个案例中, 利用多媒体可提高可见度, 教师可以轻松操作, 学生也可以看得更清楚, 实验中出现的故障也会少许多。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洁, 创建直观性和动态性情境, 通过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实验录像,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在创新中增强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 要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实验的做法, 不要教师在前做, 学生在后跟, 亦步亦趋, 虽然错误可能少些, 但学生永远得不到快速地发展, 更谈不上创新。在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是创新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做到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让学生从细节做起, 慢慢地掌握实验的方法, 提高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摸索中前行, 让他们自己设计步骤, 这样更能提高能力。

实验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 必须通过实际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积极思考有关问题才能澄清模糊认识, 在创新中增强能力。

前文我们讲过要让学生自己去利用课外时间做实验, 但大多数同学无器材、无道具, 如何来做?在创新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利用他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物品, 结合实验要求, 独立完成实验。例如, 有的用饮料瓶去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用点燃的蚊香来演示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 用学生的玩具激光笔从瓶底照向瓶口, 就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再如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下口, 再拿另一手向外拉活塞, 我们就会发现, 拉活塞的手只要一松开, 活塞会返回。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在玩中就可以做很多物理实验。

物理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利用身边低成本的实验教具, 成本低而价值不低。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 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我们只有全身心投入其中, 想学生之所想, 打开学生的视野, 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才会越来越有趣。

总之, 通过物理实验教学, 为学生建起了基于单纯的抽象理论的实际物理模型, 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转变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同时注重实验中方法的革新, 才能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 篇2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3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证明: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2.1 做压强的实验

用鸡蛋做实验。将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2 做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2.3 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演示实验的经验都值得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也都很重视演示实验,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他们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教学也非常活跃,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3 重视实验探究

3.1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

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实验探究。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点及其调节方法、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4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地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时,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

3.2 重视实验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和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实验探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篇4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第一, 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开拓思维,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不套框子, 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 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 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 写在纸面上, 落实在行动上。

第二,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 才可以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 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 也真正能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所以, 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 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 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 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于永正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那么, 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 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

第四, 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教师不光要会做实验, 更重要的是还要会管理好实验室, 这样才能为学生实验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学生实验“五会”: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会自制教具。

二、重视实验探究

(一)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

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 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了解科学方法, 获取科学知识, 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 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 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实验探究。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 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 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 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 (1) 测量范围; (2) 最小刻度; (3) 零点及其调节方法; (4) 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 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学生分组实验, 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 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时, 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 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 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 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 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 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 重视实验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 个人和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 要注意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实验探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 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 例如甲负责操作, 乙负责记录。另一方面, 组内角色要转换, 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 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 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 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 也要重视口头表达,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口头陈述。

从实验教学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 要搞好实验教学, 我们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首先, 教师应该具备有新理念。其次,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第三, 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最后, 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

(三) 教学中我还注意将可转化为运用探究

性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 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 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作用, 使学生会研究与探索实验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

三、利用物理原理创新设计

利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验创新设计, 既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实验,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也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后的考查性实验, 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如:关于“摩擦”的教学引人, 运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如下一个创新性实验:让两位身体状况接近的同学到前面做“拔河”比赛游戏。两同学分别在板凳一端下面用一只手掌托住板凳, 其中一位同学所托板凳一端上面放些重物。两同学同时向两边拉, 让学生猜测哪位同学会胜出, 并分析胜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两同学分别在板凳一端下面用一只手掌托住板凳, 另外, 在刚才失败的同学手掌和板凳之间垫上一块毛巾, 两同学同时向两边拉, 让学生猜测哪位同学会胜出, 并分析胜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学生对实验现象非常好奇,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下步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又如:讲完“惯性”知识后,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书本文具等设计惯性实验, 然后请学生展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既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又巩固了知识点。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 组织多媒体信息,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以实现教学优化,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 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 进行逼真的模拟, 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 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 使学生认识加强, 理解透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5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6

一、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它具有趋向性和选择性。学生一旦被某一事物信号激起兴趣,必然产生探究反响,而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它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这种由兴趣转化的积极性具有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和强化功能,他完全符合学生心理。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兴趣、情感的激发。

每当接触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以前,都要尽量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去探索、研究的欲望。比如磁场、磁感线很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介绍磁场时,利用投影仪,在磁铁上放一块玻璃板,然后将铁屑均匀的撤在玻璃板上,这些铁屑马上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可见度相当高。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没有这些引入的实验,学生听起来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思维理解活动远远不如实验效果好。

二、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境。

三、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试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和实验方面的准备)。对于实验中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之处,实验开始前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仪器,谨慎操作;尊重客观事实,不拼凑数据;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并爱护仪器等等。实验后,还必须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收效。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搞好实验教学,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首先,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其次,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第三,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最后,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五、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试验,使之通晓实验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实验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实验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探索能力的开发,这是树立物理实验教学思想的重要手段,具有方向性、发展性和时效性。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顾。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初探 篇7

一、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关系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相比, 的确有许多优点, 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但实验探究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 探究教学很费时间, 按教学大纲要求往往一节课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若进行实验探究教学至少得两节课, 多者可能是三四节课, 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且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 则学习效率是不会高的、也不能适应现行的应试需要等。因此, 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教学。从传授式教学到完全独立的实验探究教学, 其间还存在着传授中有探究、探究中有传授的混合教学。从教育实际来看,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一个渐进过程, 只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实施实验探究教学。那么, 如何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关系呢?本人的做法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实验器材, 尽可能多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例如, 介绍仪器的构造时, 必须采用传授式教学, 实验器材的使用必须讲透, 选择仪器后, 很多学生不知怎样使用, 而出现故障后, 问题出在哪里, 一窍不通。学生不知灯座和灯丝的结构, 所以安装灯泡时, 总是抓着玻璃泡用力旋, 结果最后变成灯泡不能使用了。在进行弹簧测力计调零时使劲掰指针, 这样除了把指针弄坏, 什么效果都没有。而在实验仪器的选择中, 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很多学生实验做完了,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器材, 仪器是怎样选择的。如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 且玻璃板要有颜色, 而不能是完全透明的。在做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为什么用电热丝, 为什么用煤油, 而不用水和酒精呢?等等。

2.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事实上, 实验探究教学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这是因为: (1) 所有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作为指导。任何一种探究都离不开人们先前获得的概念和原理, 从实验探究教学的各环节来看, 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学生先前已有的知识。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 就是因为碰到了用自己先前的知识无法解释或与自己的已有概念或原理相矛盾的情境。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要他进行实验探究, 发现和提出问题, 那是不可能的。再从假设步骤看, 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假设都是基于他头脑中的已有的概念和理论, 离开学生的已有知识去任意猜测, 无异于建空中楼阁, 只能导致实验探究失败, 最后无法进行探究。由此可见, 实验探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 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才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因此, 实验探究不能轻视结果。 (2) 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中, 是知识的核心和脉络, 两者密不可分。科学方法必须从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获得, 离开科学知识, 谈论科学方法, 无异于是天方夜谭。科学方法反过来又可以指导人们如何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 既要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和理解科学概念、原理, 又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科学素养,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那种重过程轻结果或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同时要注意实验操作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实验操作的步骤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效果, 从而对实验结论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背景要比较暗, 这样所成的像就比较清晰。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 这样才能使镜子后面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天平要放在水平台上, 这样才有“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示数加游码的示数”。研究杠杠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求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这样才能直接从杠上读出力臂。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并且焰心、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便于观察像的特点, 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3.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实验探究教学太费时间, 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甚至有人认为是一种十分不经济的教学方式。对于这个问题, 首先, 我们必须承认实验探究教学的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无法真正开展有意义的实验探究的。但是花这个时间是值得的。对于一个课题的实验探究从情景探究到实践探究少则需要两节课, 多则需要两周。这就需要学校在初二、初三安排课程表时有针对性地对物理课堂作适当的调整, 并进行重新规划, 提倡开展连堂课, 这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将会是有力的支持。其次, 要全面看待这一问题, 如果单纯从知识的传授来说, 实验探究教学是要比传授式教学花费的时间多得多。但是如果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来看, 实验探究教学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教学方式。再次, 如果单纯从一节课来比, 实验探究教学的时间效益是比较低的, 但是如果从一个单元或一个内容专题的教学来比,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 设计合理的以探究为核心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验探究教学其时间效益则不比传统教学的差。另外, 研究表明, 实验探究教学所花时间将随着教师对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对其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学生探究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呈现缩短的趋势, 如果能够坚持实施, 则时间效益将会进一步提高, 那时同仁们将不再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发愁了。

二、实施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探究的目标要明确

初中生所进行的物理探究多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为了便于比较、检查, 探究时所用的器材、方法常常是相同的、有选择的, 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是有限的, 这就决定了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目标应相对集中。在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控制学生发散了的思维, 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突出探究的主题和目标。否则面对众多的器材学生漫无目标地进行探究, 其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为了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有时还需要围绕总的探究目标将探究分成若干个适当的层次分布进行。对分布进行的各阶段目标也应明确, 必要时还要控制条件。“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式实验如不采取措施, 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是很困难的。可将此实验分两步进行探究。第一步, 探究支点在中间的杠杆平衡条件。第二步, 探究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的杠杆平衡条件。在每步探究中通过有目的地给出一些数据来控制条件, 引导学生进行有向探究,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分别改变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都可以使杠杆达到平衡。

2. 从实际出发考虑探究实验教学的容量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受课时、教学进度的限制, 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 如实验设备情况、学生基础情况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探究的容量。

3.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实验方案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8

(一) 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程度不足

物理实验课程已经开设了很多年, 但是有些学生因为小学课程中并没有接触过实验课程, 因此对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他们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不注重实验过程, 只看实验结果, 更有甚者在实验课上学习物理基础知识, 听教师的讲解。

(二) 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新课标课程已开设多年, 但是有的教师依然沿用他们曾经的较为陈旧的传统教学方式, 不善于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去迎合新课标教育, 去迎合学生的需要。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但效率低下, 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 实验教学器材存在缺陷

许多学校由于经费或者其他原因, 物理实验的教学器材还不齐全, 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或者有的学校教学器材陈旧, 不能很好地演示出实验结果。

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 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物理这样一门相对抽象并且逻辑性强的学科来说, 兴趣的有无将直接决定学生对物理成绩学习的好坏。而物理实验是具体可见的, 它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 有助于理解疑难问题

物理实验既可以使学生无法想象出的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有助于帮助同学们解决疑难问题;也可以将学生无法理解的现实问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令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然规律的存在, 有助于理解和记住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

(三) 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所有实验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 那就是通过不断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 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初中物理实验的特点

(一) 简单且容易操作

物理教学过程中, 有些实验是随手可做的, 他们只需要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就可以完成, 如刻度尺、水杯、粉笔、乒乓球等, 并且这些实验操作简单易懂。举例如下。

1. 在学习“力和形变”时, 学生只需要用不同的力度按压自己的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在不同的力气下变形的程度是否相同, 就可以发现, 在刻度尺完好的情况下, 力气越大变形程度越大。

2. 在学习凸透镜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透明水杯装上水, 分别透过水杯的有水部分和无水部分进行观察课本上原本大小相同的字是否还是相同。学生会发现水杯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将字体放大了。

(二) 紧密地贴合实验教材

初中物理实验就有紧密贴合教材的特点, 这点是必然的。学习不同的知识点时, 学生不再需要特意地去寻找相应的物理实验。通过这些实验, 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也能记住相应的物理知识。举例如下。

1. 简单引出速度, 易于理解。

我们很容易地可以比较相同路程时不同纸锥下降的快慢和相同时间内不同纸锥下降的路程的多少, 但是在比较不同纸锥在不同的时间内运行的路程不同时, 就无法比较他们的快慢, 这就自然地提出了速度的概念。

2. 在学习“静电”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用麻质等衣服摩擦塑料刻度尺, 或者用塑料刻度尺摩擦头发的方式感受静电的存在,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和理解静电的由来。

(三) 趣味性强

初中物理实验具有相对较强的趣味性, 通过这些趣味实验, 可以吸引学生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物理, 了解自然规律。举例如下。

1. 学习“声音音调”时,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相同的啤酒瓶, 将每一个啤酒瓶中都放有不同量的水, 并将这些啤酒瓶以水量自高向低进行排列, 用筷子挨个的连续敲击这些啤酒瓶, 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音调。

2. 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 会涉及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通过搬水桶来尝试, 先以滚动方式水平推动, 再以滑动方式水平推动, 感受两种摩擦力的大小。

(四) 实用性强

初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原理。举例如下。

1. 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 我们通过学习“马德堡半球”实验, 可以深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清楚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 有助于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的深刻理解,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 在学习“力的合成”的时候, 通过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 向不同的方向拉动测力计, 记录下拉动测力计的方向, 并记录测力计移动的距离等价代表力度的大小 (单位:牛) , 最后达到相同的点时, 算得受力的方向和大小是相同的。这个实验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了力的合成和拆分, 使他们深入理解力的性质,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初中物理实验的作用

(一) 引入新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在上面, 我们已经举例列出一些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新知识, 进行物理知识讲实验。利用这些实验, 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疑问, 或使他们产生一定的疑惑, 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 在学习“压强”一课时, 可以将充气的气球固定在桌子上, 先用配比压气球, 观察气球的形变;再用钉子向下压气球, 观察形变, 比较哪个更容易扎破气球, 这很好地引入了压强的概念。

(二) 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教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体会其中的奥秘, 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学习“蒸发是吸热过程”时, 可以让学生将酒精涂于手臂上, 感受酒精蒸发过程中, 手机的发凉的感觉;也可以将酒精一遍遍的涂与温度计玻璃泡上, 之后观察温度计实属的变化下降, 说明蒸发确实是吸热过程,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 学生会不断思考, 开发自己的思维;不断动手, 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做一些实验。这些都可以锻炼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生活中, 学生可以通过将矿泉水瓶盖扎几个小孔的方式用于浇花, 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工具的过程, 是锻炼自己创新能力的过程。

总之, 初中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既有助于学生的日后学习, 也有助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因此, 我们应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重视初中物理实验的学习和应用, 更好地利用和学习物理实验。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物理实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物理教学的需求, 许多实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某些不足。如何更好地运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当今初中物理的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下面, 本文将通过对当今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背景和现状进行研究, 理清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了解初中物理实验的特点, 浅要讨论初中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

参考文献

[1]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与建议[J].科学咨询, 2012 (9)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篇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的教学也就侧重实验教学。通过各种真实的实验教学,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理实验中的一些奇妙变化,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因此, 物理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实验教学。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营造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 对物理知识一知半解, 甚至有的学生听说物理难学, 所以刚一接触物理, 就对物理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为此, 物理教师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与积极性。比如, 在开学上第一堂物理课时, 笔者做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 让学生见证物理知识带来的神奇变化。同时, 又给学生讲了许多他们熟悉的物理方面的生活常识, 还让学生动手动脑研究教室里的电路开关, 并且开展制作竞赛等。在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在激烈的讨论声中,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他们对物理的兴趣也随之增加。有了兴趣, 学好物理就不再是难事。

二、轻松教学,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物理实验有了兴趣, 并积极参与, 那么物理对他们来说就不难学了。初中物理是一门很神奇的课程, 只要喜欢它就会有强烈的实验兴趣, 从而做更多的实验, 了解更多的物理常识。如果排斥物理这门课, 那么实验就变得难上加难。为了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 笔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跟物理有关的社会活动, 带领他们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 让他们在参与中了解物理, 学到更多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比如, 教学“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后, 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写小论文《平面镜成像》, 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主动去观察, 了解平面镜的相关物理知识,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

在物理教学中,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其中, 去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为了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学习物理, 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问题情境, 使学生抛弃了距离感, 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例如, 在“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 笔者把凸透镜的焦距交给学生来定, 再让学生用鼠标拖动“物体”, 计算机就会按照凸透镜成像规律给出物体的像, 它的位置、大小、正倒、虚实也都由计算机正确地呈现出来。这样教学, 学生们看得更清楚, 认识得更透彻。这虽然是利用多媒体演示的虚拟效果, 但是可以借助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再比如, 在教学“惯性”时, 笔者借助多媒体运用抽拉活动片, 模拟演示小车遇到障碍物阻力而停止运动, 而小车上的木块没有受到障碍物的阻力, 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向前运动, 所以木块底部与小车面的摩擦使木块底部受到摩擦力作用不能继续向前运动, 只好倒向前方。像这样的课, 利用多媒体放“慢镜头”, 再对小车、木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逐个分析、讲解, 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篇10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地位

随着初中课程负担的不断增加,老师和学生们的任务明显增大,学生们总是出于完成老师布置作业和安排的任务的目的,而机械的去应付老师。他们并不能认真思考所学的知识点来源于哪里,或者是不会想为什么存在这样一个定理,而只是单纯的去应用做题,也会出现题目稍微增加难度,学生们就不能做出结果。出现这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们并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实质,没有认真思考或者是换个思路去把物理定论和法则去证明和实验一下,看一下结论是否符合书中的定理,如果不符合的条件下, 应该找出失误点在哪里,是否偏离了实验和证明的轨道。没有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的真实内涵,就不能随机应变物理千变万化的各种题目。但是老师如果采用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学习效果会大相径庭。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因为老师会亲自带领学生们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极地参与到讲解过程中,而且对物理结论的来源会掌握的一清二楚,对知识点的了解会非常到位。同时,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们对实验有不理解的问题,包括实验的方法、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实验用品的使用等各个方面,学生们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也会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对于实验出现问题的地方,老师也会耐心加以指导。 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比较多,学习的效果也会远远超出老师单纯讲课的方式。这足以说明,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的地位之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之大。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物理学习的基础是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要明确自身的引导性和指导性地位,制定出相应的实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实验教学的策略。

1. 分配小组合作实验。在现在的班级中,如果老师个人做实验,全班一起观看的方法,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的讲解过程中。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部分时,初中物理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动手,灵活动脑,找出摩擦力受影响的主要因素,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其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只有学生个人亲自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对于实验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物理实验连最基本的兴趣都没有,对所学的物理知识不存在丝毫的求知欲, 那样的话学习不会有半点成效。例如,在学习《小孔成像》这部分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小孔成像产生的原因,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条件下,获得的学习效果才会倍加明显和有效。所以,初中物理老师应该分出一部分精力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个人热爱物理实验,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去。

3. 开展物理课外实验。在现实条件的允许下,保证学生自身的安全,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物理实验。如《声音的传播》《简单的机械和功》《物体的运动》这几部分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 这样的话,不但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热情,不断树立起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进行实验教学有很多的好处,老师要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想办法去采取措施,制定出符合实验要求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及其主动性,并加以指导和训练。只有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前提下,我们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才会更加有声有色,让更多的学生热爱物理这门学科,勇于创新和探索,开拓出物理世界的新天地。

摘要: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由于课程的设置,在初中学习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处于起始阶段,刚刚开始给学生们正式引入物理这一学科。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们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到物理实验和理论学习的课堂中,才会使物理这门学科散发其魅力。主要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关键性。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11

关键词:激发兴趣 合作探究 实践资源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物理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老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到学生大腦,为学生所了解和掌握。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1、演示实验要让学生来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比语言记忆效率要高出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以往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式,由于实验不是学生亲手操作,导致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的观察、理解不够清晰,容易失去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学生可以做的演示实验要让给学生来做,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为使演示试验获得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布置给学生,同时把提前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发给学生,每次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保证学生顺利的完成实验过程。例如:演示“液体压强”实验时先让学生上台来演示,具体过程为:(1)去掉矿泉水瓶底,用气球把瓶底盖住扎紧拉平,再把适量的水倒入瓶中,看到橡皮膜向下凸出;(2)把瓶中倒满水,看到橡皮膜向下凸出得更多;(3)把矿泉水瓶中倒满汽油,橡皮膜向下凸出的程度比装满水时少;(4)取一矿泉水瓶装满水,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不同的位置上扎几个孔,观察水向外喷出的情况。演示完以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规律,接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根据前面的演示现象让学生猜想,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提出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当学生理解研究方法以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场随时指导。1)在保持液体密度、深度不变时,改变方向,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2)保持液体密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深度,再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3)保持深度不变,换不同液体,再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4)讨论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2重视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材注重科学,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我是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的。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数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去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数有哪些,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后的环节就是验证猜想。学生的猜想可能会很多,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的湿度、相对速度等。若要学生逐个进行探究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安排以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在感知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提炼,再由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归纳结论。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可以在操作方法,误差分析等方面有更多新的发现。不仅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但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2)选好组长进行培训,起到小老师的作用;3)教师找好自己的位置,成为实验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4)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

3利用身边的日常物品做实验,丰富教学资源

物理教材中明确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物理知识和日常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利用身边的日常物品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实验探究”、“科学世界”等内容,有的教师认为这些内容与考试无关,可有可无或弃之不理。然而正是这些小制作、小实验由于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教学中应积极的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完成各种小实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实验热情,同时掌握了相关的物理原理。对培养探究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的塑料瓶就可以做很多演示实验,效果都非常好。如:演示摩擦起电,将其代替塑料棒;将其装上不同深度的水代替不同频率的音叉,可用来探究声音的音调;将其装入一定量的水,加入适量的豆奶粉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向瓶盖照射,会看到沿直线传播的光柱,可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效果明显;对着瓶子发声,感觉瓶子在震动,可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还可以将其作为浮沉子等演示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 篇1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研究,初中物理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较低。另外,有的教师不注重实验方法,实验教学呆板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新实验教学,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以生为本进行实验创新教学

初中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所以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生怕不小心,损坏了实验器材,常用讲解法教给学生间接经验,或者在班上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就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一知半解。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难以体会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更难以把握相关的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在物理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初中时期,通过参加物理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学生完成度不高,或是担心损坏实验器材就不让学生自我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要从“主动教”转化为“启发和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使用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验思路,完善实验过程。

1. 启发式实验教学

启发式实验教学,要求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原理。笔者在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笔者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容器,同时也为学生准备铝柱、铁柱、弹簧钩、盐、砝码等实验设备,并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问题。

(1)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吗?

(2)实验中,选用不同的液体时,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你能解释原因吗?

笔者让学生自备容器,使用烧杯向容器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对实验产生期待感。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2. 创设适当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笔者在教学“声音传播”时,遇到了难题,学生没能理解掌握“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完成题目:一艘船的航行速度为8m/s,在行进路途中,轮船鸣笛,3s后有回音传来,求:这艘船距离障碍物多少米?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声音传播过去的时间,不理解声音传回来的时间。

笔者让学生选择实验地点和实验器材,模拟船航行的情境。学生选取学校外侧的围墙为实验地点,准备测量仪器:米尺和秒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他们在距离围墙340m远的位置发出声音,需要近2s的时间,声音会回传到自己的耳朵。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回传也需要时间,进而有效掌握回声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3. 加强应用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此,在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社团,搞一些小发明创作竞赛,举办一些实用物理知识竞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想、做、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原理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拆装改装自行车;学习了用电常识后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特色的实验电路,还可以带领学生安装实际生活电路,等等。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上一篇:电信企业收入管理工作下一篇:行政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