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精选8篇)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篇1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王海军主任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理科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七大环节、如何备课评课、如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
2.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是教师的专业生长点所在。引导教师尝试开发自己独有的教材、学材和习材,及时发现原生态的宝贵经验,及时挖掘自身的隐性特色和创新优势,及时对这些重要资源进行总结升华,尝试通过对教材、学材、习材的研究,帮助教师从传统课程的纯实施者转化为现代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设计者,把对照图纸“按图索骥”施工的劳力者转化为自我意识觉醒的创意修改图纸的设计师,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走到“教师即课程”的改革前沿。
3.为学生提供真正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亲近真实的物理,使他们在真实的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
4.有助于更好地体现我校的文化特色。根据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教授提出的“教师即课程”的理念,课程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管理者的能力增长点所在。本研究将为学校营造一种开放的、生成的、发展的、合作的、沟通的课程文化。
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为达到目的也应重视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2.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3.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4.设计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其主要特色与创新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6年1月~2016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16年3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16年3月~2016年10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4.汇报成果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学校评审(2017年1月)
7.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7年1月)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探索尝试出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归纳;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2.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设计出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实验意识和实验态度。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了实验的乐趣,领略了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了自主的用探究的、实验的方法去研究物理问题。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与实验室文明。
(3)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兴趣,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作用。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法。
(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通过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6)通过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七、成果的影响
1.活动开展以来,保持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的兴趣,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满足感,激发了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兴趣。我们感到许多学生学习物理的劲头提高了,喜爱物理学科的人数更多了。
2.某些所谓的“差生”也在实验活动中崭露头角,使得其他同学刮目相看。问问题的人多了,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中常常可以看到为了某一个物理问题许多人为它争论的面红耳赤,学生间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关系更融洽了,更自信更富于挑战了。原来很难开展的小制作,小论文的活动现在日益增多,逐渐丰富起来了。
3.课题开展以来,特别是那些活动积极份子的观察能力,思辩能力,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使得我校在市、区等各类和物理有关的竞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4.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初中物理知识,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逼着我们教师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要去改变自己教学和辅导的手段及方法,来适应新的情况。活动中培养了我们教师要去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和善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去探究,去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活动进行下去等能力。
活动消除了师生的对立的情绪,联络师生关系,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取得了一定的开展实验教学的经验,为新课程的教学做了有益的准备。
通过活动,促进了物理教师的成长,构建了实验课的有效模式。
实验教学有其显著的优点:一是“广泛性”,无论定性的物理概念还是定量的物理规律,都可以由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来完成;二是“参与性”,实验探究过程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三是“高效性”,实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益,提高课时利用率,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资源等要素促使学生对知识主动地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主要思想。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法,突出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在意义建构中培养科学实验方法。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我们感到由于受现行教材和考试制度的限制,实验活动目前还未能在大面积的在课堂全面推开,特别是初三年级下学期因中考的压力,课后的实验活动也因学生没有时间而无法正常进行了。所以迫切希望使用新的教材和实行新的评价制度。
2.要在课堂上大量的开展实验活动,实验仪器要做到尽可能基本配套,取用方便。要靠课后或课前的老师或同学自备自制一学期搞数次还可,多了老师和同学在准备费的时间太多,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设法解决。
3.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实验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实验课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这些都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篇2
一、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关系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相比, 的确有许多优点, 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但实验探究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 探究教学很费时间, 按教学大纲要求往往一节课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若进行实验探究教学至少得两节课, 多者可能是三四节课, 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且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 则学习效率是不会高的、也不能适应现行的应试需要等。因此, 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教学。从传授式教学到完全独立的实验探究教学, 其间还存在着传授中有探究、探究中有传授的混合教学。从教育实际来看,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一个渐进过程, 只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实施实验探究教学。那么, 如何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关系呢?本人的做法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实验器材, 尽可能多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例如, 介绍仪器的构造时, 必须采用传授式教学, 实验器材的使用必须讲透, 选择仪器后, 很多学生不知怎样使用, 而出现故障后, 问题出在哪里, 一窍不通。学生不知灯座和灯丝的结构, 所以安装灯泡时, 总是抓着玻璃泡用力旋, 结果最后变成灯泡不能使用了。在进行弹簧测力计调零时使劲掰指针, 这样除了把指针弄坏, 什么效果都没有。而在实验仪器的选择中, 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很多学生实验做完了,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器材, 仪器是怎样选择的。如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 且玻璃板要有颜色, 而不能是完全透明的。在做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为什么用电热丝, 为什么用煤油, 而不用水和酒精呢?等等。
2.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事实上, 实验探究教学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这是因为: (1) 所有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作为指导。任何一种探究都离不开人们先前获得的概念和原理, 从实验探究教学的各环节来看, 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学生先前已有的知识。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 就是因为碰到了用自己先前的知识无法解释或与自己的已有概念或原理相矛盾的情境。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要他进行实验探究, 发现和提出问题, 那是不可能的。再从假设步骤看, 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假设都是基于他头脑中的已有的概念和理论, 离开学生的已有知识去任意猜测, 无异于建空中楼阁, 只能导致实验探究失败, 最后无法进行探究。由此可见, 实验探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 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才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因此, 实验探究不能轻视结果。 (2) 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中, 是知识的核心和脉络, 两者密不可分。科学方法必须从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获得, 离开科学知识, 谈论科学方法, 无异于是天方夜谭。科学方法反过来又可以指导人们如何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 既要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和理解科学概念、原理, 又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科学素养,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那种重过程轻结果或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同时要注意实验操作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实验操作的步骤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效果, 从而对实验结论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背景要比较暗, 这样所成的像就比较清晰。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 这样才能使镜子后面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天平要放在水平台上, 这样才有“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示数加游码的示数”。研究杠杠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求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这样才能直接从杠上读出力臂。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并且焰心、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便于观察像的特点, 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3.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实验探究教学太费时间, 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甚至有人认为是一种十分不经济的教学方式。对于这个问题, 首先, 我们必须承认实验探究教学的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无法真正开展有意义的实验探究的。但是花这个时间是值得的。对于一个课题的实验探究从情景探究到实践探究少则需要两节课, 多则需要两周。这就需要学校在初二、初三安排课程表时有针对性地对物理课堂作适当的调整, 并进行重新规划, 提倡开展连堂课, 这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将会是有力的支持。其次, 要全面看待这一问题, 如果单纯从知识的传授来说, 实验探究教学是要比传授式教学花费的时间多得多。但是如果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来看, 实验探究教学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教学方式。再次, 如果单纯从一节课来比, 实验探究教学的时间效益是比较低的, 但是如果从一个单元或一个内容专题的教学来比,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 设计合理的以探究为核心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验探究教学其时间效益则不比传统教学的差。另外, 研究表明, 实验探究教学所花时间将随着教师对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对其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学生探究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呈现缩短的趋势, 如果能够坚持实施, 则时间效益将会进一步提高, 那时同仁们将不再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发愁了。
二、实施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探究的目标要明确
初中生所进行的物理探究多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为了便于比较、检查, 探究时所用的器材、方法常常是相同的、有选择的, 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是有限的, 这就决定了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目标应相对集中。在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控制学生发散了的思维, 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突出探究的主题和目标。否则面对众多的器材学生漫无目标地进行探究, 其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为了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有时还需要围绕总的探究目标将探究分成若干个适当的层次分布进行。对分布进行的各阶段目标也应明确, 必要时还要控制条件。“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式实验如不采取措施, 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是很困难的。可将此实验分两步进行探究。第一步, 探究支点在中间的杠杆平衡条件。第二步, 探究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的杠杆平衡条件。在每步探究中通过有目的地给出一些数据来控制条件, 引导学生进行有向探究,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分别改变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都可以使杠杆达到平衡。
2. 从实际出发考虑探究实验教学的容量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受课时、教学进度的限制, 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 如实验设备情况、学生基础情况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探究的容量。
3.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篇3
“教学要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者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把已有知识简单地介绍给学生,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向导。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的心理动机和探索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充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构建,有利于塑造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学习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智能水平与实践能力。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意义
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扭转这种局面的一剂良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对待新知识,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意识强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及推广价值
进行本课题研究的依据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目标的确定不完全是由教师来决定,教师给了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对于采取什么方式学习,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本课题的推广应用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陈旧模式,其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积极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索。亲身经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探索式学习,看重的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同时也意味着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运用,凭借这些知识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活动,使他们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锻炼了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2.研究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就是在学生与老师信息交流的同时,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易于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他们有着本能的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有共同的语言,他们之间能踊跃发言、大胆置疑、敢于想像,能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其合作精神,产生一种同伴效应。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实施的过程及主要做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及研究过程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是2003年9月接手的初一年级学生。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1月)课题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04年3月——2004年7月)实验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2004年9月——2005年7月)课题验证总结阶段。
(二)具体做法
1.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驱力。要在数学课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善于激趣。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实验老师所带的学科在历次统考中均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通过本课题研究所教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3.通过研究,摸索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4.通过研究,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5.提炼并撰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心得和论文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素材。
七、对课题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贯彻启发式原则,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等教学思想的具体论,解决课堂教学统一施教,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考与学协调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到真正实施。实践证明这一课题的探索是可行的,它确实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束缚,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地位提升到主动学习的地位。这一课题的实施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八、课题组织
黄强(中教一级)主要负责课题的组织和论文的撰写。
吴道明(中教一级)主要负责课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胡学权(中教一级)主要负责课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参考文献:
1.孙振辉.《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探索》
2.李玉香.《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究》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篇4
濮阳市华龙区第五中学物理组 宗自岭
2014年10月,我们物理课题组在区教研室刘素红老师指导下,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进行了第一阶段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近半年多的有效训练,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1、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近几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试题逐步增大出题分值,出题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特别是今年“中招实验操作考试”分值由原来的15分增加到了30分,更加强调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这一课题在此形式下意义巨大,值得去认真研究。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教学仪器设备充足。特别是近两年市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改造”,该校物理实验仪器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拥有两个实验室。完全能够完成初中物理各类的演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他们的学生基础普遍差,但班级学生人数少,方便展开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同时,农村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强,对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所以更加便于开展课题研究。
2、研究的过程
A、准备阶段 2014年7月——2014年9月,(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李彦君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B、行动研究阶段 2014年9月——2015年2月4日,(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好探究实验教学;即怎样把传统的学生实验如何向学生探究实验的转变;找到在实验中影响探究实验教学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并想办法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最终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对初中物理的所有实验探究制定一套便于操作和执行的探究方案。
三、研究的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我们将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1.查研究法——对所有初中物理探究实验课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新的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探究课教学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所有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实证分析法——把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5.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开放、动态、灵活,实践探索性强: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
四、研究结果及成效分析
1.探索尝试出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归纳;(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2.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设计出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实验意识和实验态度。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了实验的乐趣,领略了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了自主的用探究的、实验的方法去研究物理问题。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与实验室文明。
(3)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兴趣,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作用。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法。(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通过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6)通过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五、成果展示
上学期每位教师开设一节课题研究活动课,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及时小结,发现问题,拿出对策。宗自岭老师做了 《电路故障的分析与解决》专题报告,王显刚老师做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区级公开课,王玉玲老师讲授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校级公开课等等。
六、研究反思 1.我们感到由于受现行教材和考试制度的限制,实验活动目前还未能在大面积的在课堂全面推开,特别是初三年级下学期因中考的压力,课后的实验活动也因学生没有时间而无法正常进行了。所以迫切希望使用新的教材和实行新的评价制度。
2.要在课堂上大量的开展实验活动,实验仪器要做到尽可能基本配套,取用方便。要靠课后或课前的老师或同学自备自制一学期搞数次还可,多了老师和同学在准备费的时间太多,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设法解决。
3.由于我们物理教师上课的班级数较多,所教的学生数常常有一百几十至二百多人,活动大面积开展起来,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某些小组和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往往不能做到真正到位,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解决好,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篇5
我们信息技术组和物理组共同研究的课题是:《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实践研究》。
我们申报的课题批准以来,经过半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全面认真地探索了运用电子白板进行交互式教学,能使学生寓教于乐,其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运用电子白板进行互动式教学,将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理论依据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跟进,我们的教学活动越来越需要各种辅助性的媒体设备来促进我们教学活动的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处于可用可不用,或者使用没有足够成效的状态。这和教师平时使用已有设备的态度、习惯和各课程的特性等都有极大的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电教方式方法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就显得落后了,交互式白板的推广与应用,为课改形势下新型的课堂教学重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以前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大多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而没有真正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我们只是把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传统的东西还在延续。现代教育技术与教材的有机整合,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如何有效地将技术融合于教学之中,则要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在传统多媒体教室的设备环境下,教师操作也比较繁琐,鼠标的操作,直接影响教学的连贯性和学生的注意力等等。很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主动参与还远远不够,而交互式白板的出现,为开展技术整合实践,提供了崭新的应用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摆脱制作课件、操作复杂设备的种种束缚,技术融合于课堂之中得以实现。交互白板技术是通过应用电磁感应原理,与计算机和投影机结合,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运行计算机中的任何应用程序、浏览网页等,配合强大的白板软件和特有功能将多种资源整合到一起,构建起一种崭新的教学互动平台。其便捷的功能,操作便利,交互性强等特点,使教师在白板上书写或者控制计算机程序变得更加简单易用,打破了教师对技术的畏难情绪,改变了传统多媒体教室的种种弊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们学校是一所市直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学校成立仅仅两年多,在信息技术条件装备方面在不断增加,去年,在政府的关心下,已经有90%的普通班级装备了最先进的电子白板,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我校的电子白板有两种,一种是红外感应的mimio电子白板,一种是压感式的鸿合电子白板。白板支持软件都是IQboard,所以基本功能大同小异。而物理教学中许多很直观的实验和图形元件在软件资源库中有很充分的体验,所以提出了本课题——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
1.为学生提供尽量丰富的与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或进行实践探索的机会和空间,以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课程目标。
2.探索基于电子白板教学方式下的物理交互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3.从实践层面上研究电子白板在交互式教学中使用的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案例,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二)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运用电子白板进行交互式教学,能使学生寓教于乐,其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运用电子白板进行互动式教学,将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进行电子白板在交互式教学中应用的策略性研究,即如何通过电子白板的应用实现互动式教学,已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课程目标的目的。
3.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4.如何运用电子白板,实现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学延伸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互利作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5.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多媒体的比较分析。
三、课题研究步骤及做法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组,确定主要研究成员及分工,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理解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明确研究途径和方法,对课题老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2011年6月期间每周教研活动时集合全体物理组老师在电子白板教室由张彬老师对其进行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培训。(完成时间:2011年6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我们认真组织实验教师,结合本课题和物理学科自身特点,选择适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定位于实践应用性研究,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以新课改理念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抓手,以新技术优化课堂“学与教”过程为切入点,以基于小学各学科常态教学应用实践为载体的研究进程。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理论研究法、观察法、案例法、对比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把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白板教学进行实践对比分析等,逐渐摸索出了充分运用和发挥白板的功能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专业技能提升和整合创新阶段。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真正把白板技术和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白板教学交流与研讨,通过分组听评课活动,即“选课—自备—集体备—再自备—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再上课(听评课)”,参加教学课例展评活动,举办校级说课比赛,赛讲课等一系列活动,推出一些优秀课例,作为教学实践的范本予以推广,寻求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成功的经验,以交互白板的应用为抓手,探索出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比如陈霞老师教学时能巧用聚光灯功能激发学生兴趣;巧用拖动功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巧用批注功能彰显教学重难点;巧用情景随机设置功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等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简单轻松地创设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课堂,大胆地展示、交流、合作、互动,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让教师收集和积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教学素材,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些特殊的新功能,可以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一些效果,增强教学效果。就像姚咏菊教师在探索中实践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调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聚光灯、书写、拖曳、屏幕遮盖、屏幕捕获等功能与图形标注库工具栏以及概念图等技术,设计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和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归纳、突出、梳理、回放等形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时间:2011年10月)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进行归纳总结,收集师生在课题期间的相关作品,整理、结集或刻成光盘,整理学习心得、研究体会、调查报告等材料,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制作电子白板教学案例集。(完成时间:2011年11月)
四、主要成果
理论成果:
1、电子白板使用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汇总(见附表)。
2、教师撰写课题论文24篇。
3、教师撰写教学案例24篇。
4、教师撰写教学反思、随笔24篇。
5、形成课题调查表及分析。
6、形成电子白板应用课的评价表。
具体成果:有两位老师在地区级、市级教学大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
五、主要经验和启示
本课题所有成员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在阅读理论教学和技术培训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常年从事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本问题,感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研课题。我们对于该课题具有极大的热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电子白板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并探索出具有白板特色的典型性的教学结构,形成初步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本课题研究,建设基于交互白板的优质教学共享资源库,开发一批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充分发挥交互白板技术优势教学课例有效地指导和应用于课堂教学。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篇6
城固县南坎营初中
徐小军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阶段,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描述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由于农村初中实验条件差,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用讲实验代替做试验,或者只选择一些简单的演示试验,跟不上教育发展的形式。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学科用语表述不准确,思维不深入,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课堂实验教学现状,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紧密围绕初中课本的实验理论和知识,结合初中生的感性认知水平和农村丰富的物质资源,师生共同探索、交流开发家庭小实验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课外资源开发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小实验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家庭小实验一直是实验教学的一个空白,开发家庭小实验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一些课堂实验,由于实验耗时长,不能在课堂允许的时间内得出结论,造成在课堂上无法做,只能空讲理论的格局,课后学生又不动手,不思考、不专研,致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家里完成,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家庭小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在于把课内知识与课后学生的实验活动高效的结合起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农村初中一定能找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课堂实验教学现状,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紧密围绕初中课本的实验理论和知识,结合初中生的感性认知水平和农村丰富的物质资源,师生共同探索、交流开发家庭小实验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课外资源开发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小实验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家庭小实验一直是实验教学的一个空白,开发家庭小实验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一些课堂实验,由于实验耗时长,不能在课堂允许的时间内得出结论,造成在课堂上无法做,只能空讲理论的格局,课后学生又不动手,不思考、不专研,致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家里完成,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家庭小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在于把课内知识与课后学生的实验活动高效的结合起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农村初中一定能找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组旨在通过对农村初中课外实验资源的探索,力求挖掘出趣味性强、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的家庭或课外小实验,用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家庭或课外小实验既能加深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引导学生主动走进生活,从而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并能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增加学习的乐趣。通过自主实验增强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望,磨砺学生认真钻研,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实验探究基础。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
研究思路:本着弥补农村初中学生化学课堂实验学习的不足和巩固教学成果的原则,结合目前农村初中教与学的现状和多年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经验,我们农村初中化学课的实验教学,尤其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还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农村初中探索化学课外实验资源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然后通过组建课题小组,发动课题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以达到全体学生都能善于观察、勇于实践,最终能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研究方法:调查分析研究法,从调查分析我校各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现状出发,作为课题研究的依据。行动研究法,课题小组人员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并动员化学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参与研究和实践,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使理论实践与动手实验有机统一起来。个案研究法,教师建立学生家庭实验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形成经验,进行交流。信息反馈法,收集学生课外的实验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交流,整合探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借鉴有关理论,指导探索实验的途径。经验总结法,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地交流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研究出一些可以运用和借鉴的农村初中课外实验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六、研究的过程
一是教师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从化学教师理论性资源的探索和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在我们谈到化学实验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时,我校化学教师总是强调物质条件性资源不足,不去利用物质资源创造条件完成应该完成实验。我们首先研究实验素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理论和借鉴其它学校实验经验,通过讲座、研讨、课例、交流等形式转变教师的观念,掌握实验素材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关方法,要求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课程资源极度紧缺的条件下,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利用。因此,在化学课程资源建设中,充分发挥化学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发好化学教师这一资源,使化学教师积极投身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组建中来,为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素材。
二是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开发。鼓励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材料或者废弃品,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探寻实验药品的替代品。这样既有助于解决由于实验仪器和药品短缺造成的问题,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又能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增强学生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用注射器、胶囊药板、药剂瓶、小竹棍代替量筒、点滴板、试剂瓶、玻璃棒等;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废弃小药瓶作反应容器等。
三是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任何一本教科书所选择的实验内容并非都能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同时课本实验内容本身也有不完善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借鉴他人对实验改进的经验,创新优化课本实验设计新的生活化、趣味化、绿色化的实验。
四是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实验教学资源。化学实验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的生活生产实际,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善于用化学的视角来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已经涉及到了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还可以使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农业生产中的有关现象紧密结合起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例如: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有些现象是我们在化学实验中难以观察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这一资源的优势进行教学。比如缓慢氧化放热的现象,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很难感受到,但是在农村大多数学生帮助家长翻过农家肥(农家肥的沤制过程是将人畜粪便积攒后,用塑料薄膜盖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微生物将植物难以吸收的物质转化成利于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农民称作沤肥)。当打开塑料薄膜时,用铁锹一翻便能清晰的看见有白雾冒出,这一现象不仅明显,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是一个很典型的缓慢氧化的放热现象。再如:农村学生大都知道在种葱时,一般要撒些草木灰。经过学习盐和化肥的知识后,他们就能解释这是因为草木灰是呈碱性的钾肥,而大葱喜欢在碱性土壤中生长。同学们很容易将这一知识点联想到生活生产中去,有同学就提出在家里种小苗秧的,建议家人将草木灰洒在秧板上。由此还知道了如果土壤因施加(NH4)2SO4而呈酸性时,可加草木灰来中和酸性土壤,从而有利于喜中性的农作物生长。在研究溶液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施用清粪使禾苗转青比施用干粪快、为什么要将农药稀释到一定的浓度。在认识了pH之后,同学们就可以测量自家土壤的pH,帮助家长分析是否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七、主要研究成果
(一)通过调查研究基本了解了我校化学课程资源利用的现状 一共设计了18个题目,收回42份问卷,统计结果是农村初中对化学课外实验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化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一本教材翻来覆去地教,学生翻来覆去地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不少教师还没有发掘课程资源意识;二是不少教师不知道哪些资源可作为化学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三是我校总体经济条件薄弱、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有效的化学课程资源还很匮乏。化学课外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直接造成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的讲、学生的练,学生不会主动学习、不会思考,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第1题反映了农村初中实验条件差,无法满足基本实验要求。第2-4题反映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不够重视。第5-9题反映了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高,非常希望学校有自己的实验室并开放,随时能让学生做有兴趣的实验。第10-11题反映学生对动手操作实验没有信心,喜欢与同伴一起完成实验。第12-14题反映学生创新实验能力不强,缺乏主动性,对实验有兴趣,但做得少。第15题反映学生在没有试验的条件下还是愿意开发家庭小实验。第16-18反映学生喜欢通过开展课外实验增加动手动脑的机会,但从来没有去尝试,这也正好也说明我们课题组可挖掘的课外资源潜力大。
(二)尝试探索开发课外实验资源的有效途径
1、利用搜集到的丰富的素材性资源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人的学习活动总是在某种情感环境中进行的。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适宜的情感环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很愉快的,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也就跟着停止。”
2、利用搜集到的丰富的素材性资源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研究证明,只有当学习的内容被设置在该知识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情景中时,才能体会到学习情景的重要意义,才能做到所学知识在其情景中应用。只有在真实情景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让他们到真实生活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3、利用搜集到的丰富的素材性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学习科学的重要目的是理解科学的本质。从学生学习的性质来看,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认知过程,虽然接受的是人类已经形成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其认知过程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他们有必要了解并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4、利用搜集到的丰富的化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情景学习素材的运用中如何有效的落实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学习情景,在学习化学科学的同时,体验化学技术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5、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念,改变长期以来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的认识,在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教师勇于创新,不拘泥于固有模式,敢于突破陈规,不因循守旧。
八、课题研究成效 教师方面:
1、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确立
课题研究让本校化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首先是教师合作意识增强,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搜集素材性课程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减轻了各自搜集资源的负担。第二,结合农村特点,挖掘课外实验资源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经常看见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家庭实验。第三,伴随着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本校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也越来越多。课题负责人利用公用邮箱、教学QQ群等途径随时将搜集到的素材性资源提供给全校教师共享,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2、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本校由于经济条件落后,教师待遇低,师资力量跟富裕的城校相比也相应薄弱很多。如何能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课题主持人利用搜集到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分别围绕“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进行了三个学期的系列研训活动。每学期教研活动,课题主持人选择一个主题设计系列教研活动的总体框架,采用微型讲座和公开课、集中研讨、中心组交流、网络平台评课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把化学课上精上好。随着系列研训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改变,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提升,一批年轻的骨干教师在引导和扶持下迅速成长,现有2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获得校级化学学科带头人称号。
3、全校化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校经济的落后导致了师资和生源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化学教学效益低下,因此化学的中考成绩也难以提高。进入课题研究之后,本校的化学教研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发挥各自在校内的辐射作用,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相应提高。
4、.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有所提升
课题实验学校的老师,特别是中心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尝到了甜头,致力于化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情比以往大有提高。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开设了近20多节研讨课,撰写了10多篇教学案例,有两篇论文获得省级奖励,有10多篇论文获得校级奖项。
5、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性资源,是化学教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此课题实验,现在我校教师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实验开出率几乎达95%以上。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了提高
我们的研究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已初见成效。然而在实验中,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只是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的好名次或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那些潜在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养成、生活能力的提高才是学生一生发展都受用不尽的。
2、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一定提高 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农村学校学生能用化学知识澄清“鬼火”和“天火”的迷信说法。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解释农村挂锄时,农民就把不用的锄头、镰刀挂在房屋外壁的墙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分析思考,全面认识铁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铁生锈的方法。在用化学知识解决农村家庭生活的有关问题。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与化学密切相关,城市里的人们很重视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但在农村却很少有人注意这些常识。冬季农村为了取暖方便,一般都在屋里放一盆碳火,人们时时会出现头疼、恶心等症状,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后,学生能主动回家指导家长制定安全的取暖方法,同时自己也起到监督的作用。使学生养成不断用化学知识来指导家人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并用化学知识解释有关问题。
3、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加强
化学实验是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通过大量的课堂实验观察、分析和操作后,学生在感性和理性认识上都有较大的提高,此时他们往往已不满足于了解书本实验,而是想进行一些自己设计的创造性实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或未知的实验问题。教师应抓住时机,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活动,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化学实验对于一些在化学学习上有浓厚兴趣或天赋的学生,丰富的化学实验课程资源能够为他们提供亲自动手实验、自学,进行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或场所。如开展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活动,就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在化学方面的需求,引发学生探究和创造的兴趣,发展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的特长,新课程大力倡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在这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和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不但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九、问题和困惑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化学课外实验资源的开发更是一项长期任务。为了把已开发的资源利用好,也为进一步开发更多更好新资源做铺垫,我们在总结课题实验收获的同时,也在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稍好的学生择校现象严重。有的农村学校班级人数不足三十人,多数是学困生,这样的学校老师干劲不足,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靠我们的实验解决不了此类问题。
2、部分学校的领导和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外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缺乏热情,认为这些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无关。如何从根本上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发与利用化学课程资源还有待于评价方式的转变。有些教师缺乏思考与创新意识,把课题组搜集到素材性课程资源直接当作现成的教案、课件,照搬照抄地拿去上课,由于学生学情不同、教师对教材理解和思路不同,这种生搬硬套的教学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3、学校不收学杂费,学额少,国家按学生数下拨的经费,很难有充足的资金投到增加仪器药品上来,学校已有的仪器药品很难满足学生实验探究的需要,老师只能在黑板上领学生搞探究或用废弃物代替正规仪器,但怎样认识标准仪器?
4、由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时间紧,学业负担重,在引导学生开发资源这方面明显显得精力不足;出于安全考虑,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参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想办法克服的问题。
十、研究展望
本课题虽然临近结题,但是本课题引起的思考以及后续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中。以往的研究中,我们的着眼点是在学生身上,教师开发和利用了大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丰富了农村学生的视野,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我们先后围绕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生活展开了系列的研训活动,活动中教师自觉地利用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文本等等,帮助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致。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的过程 篇7
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 其基本过程可以围绕如下7个环节进行: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一、设置情境, 激发疑问
心理学认为, 在合适的条件下, 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的潜能和愿望都有强烈的解放欲。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比如, 在学习《光的折射》时, 可以首先通过播放“池水看起来很浅”、“海市蜃楼”等录像片, 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接着提出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 应遵循哪些规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处理为本节的实验探究作了一个铺垫。
提出探究问题后, 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这里, 不管学生怎么猜, 首先应该鼓励, 特别是初二的学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很踊跃。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而后用朋友一样的口气问:“你们能说出这样猜想的理由吗?”对于这一问题, 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此问题与学生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认识联系起来。例如, 在前面的例子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刚刚学过的光的反射定律, 也可从定律提到的3个方面进行猜想, 并告诉学生, 猜想和假设也应该有根有据、合乎情理, 这样可以在探究真理的路途中少走弯路。
三、合作交流, 设计实验
做出猜想后,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在光的折射中, 给学生提供红外线、水槽、水、玻璃砖及铅笔、量角器、可折叠光屏等器材, 让学生分别探究光斜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光垂直入射时的情况等问题。在这里, 一定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实验探究的关系, 不能说得太多, 更不能包办代替, 也不能放任不管, 让学生随心所欲。由于初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是必需的。例如, 实验中可折叠光屏的使用方法。如何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 通过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之间情态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 培养合作能力。
四、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
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后, 学生按照探究方案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差异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3~4人, 组内分工明确, 有负责统筹组织的组长, 有负责发言的, 有负责记录的, 这样使组内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各抒己见, 从而营造了学生自己表达、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全面练习, 又能体现分工与协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放下架子, 以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 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探究, 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法。
五、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在数据处理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 启发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并勇于改正错误, 在探究疑难、辨明规律的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适时恰当地精讲评价, 通过巩固练习来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 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构建知识网络, 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六、评估交流, 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实验探究;作用;策略
一、明确实验探究目标,做到有目的地探究
每一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现象或者规律,是为了揭示某一个知识点的,所以,在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此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器材,需要用到哪种方法,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探究目标,才能让他们进行有目的的探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让学生提前写出一份实验计划书,将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详细地记录下来。
二、明确实验探究的细节,做到深入地探究
实验探究并不是让学生单打独斗地进行探究,事实上教师应该保持实验探究的开放性,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允许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将发现的问题说出来跟其他同学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探究方案拿出来跟其他同学讨论,不断地完善设计方案,规范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辩证讨论和反复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确保探究过程的顺利和探究秩序。
三、注重实验探究结果的评价,做到及时反馈
实验探究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实验探究中的表现、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缺点,让他们能够及时进行反思,这对于提高实验探究的成效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要掌握好实验探究的技巧,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王浩.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报告12-10
探究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11-11
初中物理教学探究12-21
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12-14
探究式教学下初中物理08-2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漫谈07-1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05-1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