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精选12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1
所谓物理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亲自进行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因此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 能够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团队意识
很多学生缺乏团队意识,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允许同组的其他同学做实验, 有些同学还有故意放慢实验的速度, 导致其他同学没有做实验的机会。
2. 实验模式单一
有些教师为了节约实验的时间, 在课前就已经准备好实验仪器, 印好实验报告, 学生只需要依照教师的步骤进行实验即可, 这样大大减少了让学生发挥的空间, 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学生不做课前预习
学生在上物理课之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了解本次课中实验的器材和原理, 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 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师, 在做实验时要经常看书, 降低了实验的速度。
二、提高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1. 分组实验之前的工作
第一, 合理分组, 明确分工: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时, 分组是否合理对实验的整体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分组。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要考虑每个小组的人数, 通常情况每组以三到四个人为最佳, 组中既要有优等生, 也要有后进生, 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促进小组的合作。要明确组内人员的工作, 操作人员、观察人员以及记录人员要分工明确, 把实验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增强团队合作力。
第二, 学生通过预习大体掌握实验的思路之后, 教师要分析一下实验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消除实验中的障碍, 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例如物质的比热容实验,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比较抽象,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多问一些为什么, 比如实验中的酒精灯和烧杯要完全相同是为什么, 如果酒精灯的火力不同, 会对实验造成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学生很少会思考, 很难养成严谨的实验思维;又如实验中分别加热水和砂石的温度, 要求加热的时间相同是为什么, 在实验中很多学生会先点燃一个酒精灯, 再点燃另一个, 这样就没有控制好加热时间相同, 这些问题通过教师在实验之前的分析,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就会注意。
2. 引导和点拨, 培养科学态度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点拨, 及时纠正实验中的错误,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要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大胆探索,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 依照传统的教学手段, 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 很顺利的完成了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实验, 也能很快的总结出欧姆定律, 但是通过练习时发现, 学生对到底是控制电流、电压还是电阻不变还是没能理解, 不知道如何控制电压的电阻, 不会使用滑动变阻器。针对上述问题, 本人对教学方法做了相应的调整:不直接给出电路图, 先引导学生考虑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是哪个物理量不变, 学生结合控制变量法领悟了要控制电阻;在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之后, 再要求学生考虑如何控制电阻不变以及电流和电压要用什么仪器检测,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学生能够顺利的画出电路图, 接下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 重述和总结
要使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理解, 就要求学生能通过语言把实验表达出来。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大致有所了解了, 这时要求学生对实验中的每一环节通过语言表述出来, 注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重述学生能把物理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实验之后要进行总结, 让学生明白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重视容易出错的地方, 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物质的比热容实验, 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重述, 很多学生都会忘记了加热前要记录水和砂石的温度, 记录的都是加热一段时间之后的温度, 教师要在学生重述时及时的对问题进行纠正;在总结实验结论时, 学生很容易忽视重要的控制变量字眼, 如“质量相同”等。在重述和总结的过程中, 学生的“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说能够发现出很多问题, 在理解知识时才会提高注意。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是研究物理的一个主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提高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向美珍.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20) :66.
[2]张允港.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有效性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 (初中版) , 2013, (09) :3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2
2014年春季学期理化生教研组
一、我校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教学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虽然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但是这种现象较以前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至是一部分学生想方设法的偷着玩手机,不是我们学校不禁止,而是家长对我们的主张更本不理会,有这种现象的学生人数也有扩大的趋势。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在听课,实际上,老师或同学说什么、讨论什么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当提问到其他同学时,他们只是看热闹,根本不去想怎样解决问题,好像与自己无关。
2.学生的竞争意识淡薄,不能吃苦。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不去想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更没有和同学竞争的意识,别人怎样刻苦学习与自己无关,别的同学都会了的知识自己不会也不着急。自己学习时,还要看心情,高兴时多看一会儿,不高兴时,一笔不动。若是自己看了一会儿书,就会叫苦叫累。
3.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现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100%进入初中学习,而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数学计算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对学生学习物理已潜伏着分化的危机。学生对学习物理现象很感兴趣,但是一接触到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无从入手,学生又缺乏钻研的精神,就逐渐地放弃学习的机会。
4.学生非智力因素差距较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他们虽然渴望知识,反应也比较灵敏,好奇心强,但学习上常缺乏坚韧的毅力,粗心大意,思考问题沉不住气,注重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问题便不勤于思考,长时间跟不上学习后,学生会自暴自弃。
5.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只满足于课堂上学习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根本没有复习和巩固的过程,更谈不上简单运用知识了,遇到问题时不会认真思考,并且不仔细审题,对所学知识不会运用;有些学生根本抓不住试题的要点及主要信息,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倒是非常相信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也不会检查自己所做的习题。
二、我校物理教师教学现状
2013年以前我校物理学科教学成绩多年来在全县中排列前几名是我校大多数学科不可比拟的特色学科,而如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该学科逐年下滑中。
1.国家一再提倡要给学生减负,但每科都要考试,考查。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忙得踹不过气来,有时候学生抄作业来交都好像忙不过来,对于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无计可施。
2.我们八年级的物理课时已经下减到每周只有四节课,一门学科的课时多少可以折射出这个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能有多大的作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理学科本身是门科学对人的要求是理性和感性的双结合,也是非线性的。
初中物理高效教学元素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高效
新课改背景下,把握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元素就等于赠予了
学生一把开启物理学大门的金钥匙。这些元素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初中物理高效教学元素,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教学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物理课上,教师必须具备幽默风趣的授课技巧,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情境。幽默的教学口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在讲有关分子的运动相关知识点时,我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吃瓜子,便故意说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教室里有种味道,什么味呢……”如我所料,学生很快就闻出了瓜子的气味,于是我风趣地说:“不知道是哪位同学这么配合老师,让大家感受分子扩散
的现象呢,但老师认为,这种比较适合在课后做吧?”随即便传来学生的笑声,那个违纪的学生也收起了瓜子。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分子扩散现象,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委婉地批评了违纪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从课堂中学到了知识和道理。
二、联系生活
初中生大都有希望表现自己的机会,而这点又正好可以成为
我们落实生活化教学方案的突破口。知识都源自生活而回归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以生活为载
体锻炼学生观察实际和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是最好的教学途径。比如,在讲“力”的相关知识时,请学生用自己的左手掌打右手掌,体会其中的感觉,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知识;讲“声音”相关知识点时,我用录音机播放了两个完全相反风格的音乐,学生听出了高低音的区别,接着播放了一段妇孺皆知的小品,让学生闭着眼睛听,学生很快知道了演员是谁……这样学生就在玩乐中掌握了
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三、本质规律
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对学生学习物理非常适用,因为一般学生在接触到一个新知识时通常只看得到事物的表象,距离本质还很远,同样的,解题过程中亦是如此。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身为导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内外在表现联系起来,总结规律,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比如,我提问学生“大家在家里都烧过开水吗?有人说烧开的水冒‘白气’;还有人说冬天人们呼‘白气’,他们说这都是汽化的现象,大家怎么认为的呢?”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不论是烧开的水蒸气,还是冬天里人呼出的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形成的雾状物,所以,人们看起来像白雾;讲凹凸透镜知识时,我让学生比较物距相距;学习电磁铁时,我请学生动手实践,从实验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所以本质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理解表层现象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本质内涵,掌握规律,借助规律解决难题。
总之,时代的脚步已将传统教学模式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追逐着更加科学系统而高效的教学模式。创新式时代发展的动力,要想与时俱进,符合新课标要求,我们就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把握高效教学元素,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物理,更灵活地运用物理。
参考文献:
[1]杨健如.让初中物理的例题教学“活”起来[J].湖南中学物理,2011(03).
[2]刘峻松.实现“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之我见[J].成才之路, 2011(01).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有效提问, 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 无思则不能释疑。物理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课堂提问可以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加工, 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结果的正迁移, 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1.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 这样的提问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在讲《质量》一节内容时, 我问学生:为什么质量不随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呢?空洞、常规的提问使学生厌烦, 是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应改变视角和切入点, 问得更具体、生动。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去探索, 去发现, 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 例如, 在学生做完“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分组”实验时, 我趁机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将实验桌子安培表拿去并同时放上一定值电阻R以及几根导线, 能否再次测得导体电阻呢?”如果拿去伏特表呢?我通过这样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的能力。有效的提问也会使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保证每个学生的精神状态都十分饱满, 让学生在自然、轻松、和谐以及高效的课堂中, 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二、注重实验教学, 培育学生浓厚的物理探究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上物理课不做实验, 课堂就会缺少生动性, 这样对学生就没有吸引力, 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 更体现不了素质教育。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并据此设计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1.在实验演示前, 我们要排除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 一些外在的客观因素, 或者人为的一些不利因素, 并且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所在, 例如, 在对“摩擦起电”一节内容进行实验时, 实验中空气的湿度以及器材的干燥程度都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碰到阴天、雨天的时候进行实验。这时的实验现象就会不明显甚至可能会失败告终。因此, 我们在做此类实验时, 尽量排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通过有利条件进行实验演示, 也会使现象非常明显, 同时也能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而容易让学生信服, 同样, 高效的实验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例如, 在讲授“大气是否存在压强”时, 我准备了如下几个实验器材:a.玻璃杯;b.水;c.硬纸片;d.矿泉水瓶;e.塑料吸盘以及两端开口的笔管等, 这样器材的准备,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多个显示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既能达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 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 参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学生学好物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的特点, 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向着高层次发展, 物理教学中,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物理课堂教学, 才能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1.教师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去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可以将枯燥、抽象的物理实验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为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动、形象、活泼的学习元素。例如, 以“大气压强”这一节教学为例, 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的实验教学, 其中有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原理, 我通过生动的动画进行演示、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视频等, 同时让学生自己上电脑操作观看, 同时把一些细微的、不易观察的, 以及课堂上不能做实验的教学内容,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能够很清楚地进行讲解, 同时学生通过视频播放也能很容易地去理解这些原理, 进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很容易地去理解此节的重难点。
2.多媒体课件灵活应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的方式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缺陷, 开拓了实验探究新方式, 节省了探究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 我在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时,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牛顿非凡想象力的几个情景:牛顿坐在树下, 发现苹果落地, 思考“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向地面落下, 而不向上运动“等, 让学生通过画面观看,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学生求新好奇的认知心理, 又可以成为教师控制教学节奏和调动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
四、贴近生活开展教学, 激发学生情感因素
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大多数物理知识都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和实验。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将生活中的情景“移”到物理课堂上来, 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和对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例如, 在学习“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 我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体验非常丰富,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使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 我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时, 通过学生的体育课来进行举例说明:“同学们当你们把篮球投向篮筐的时候, 篮球会弹回, 同时篮球框也会随之晃动, 当排球碰到手时, 咱们的手会产生疼痛感, 这正是因为篮球收到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应。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力的作用’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明白物理学可用来解释其他科目无法解释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产生了。
总而言之,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变更。因此, 笔者坚信:在教学中以严谨的态度, 执著的精神, 顽强的毅力以及正确的方法, 锐意改革, 勇于创新, 一定能披荆斩棘, 长风破浪, 让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效, 使平凡的人生变得精彩。这样, 我们的物理课堂也能走向有效教学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王凤春.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反馈与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 2007 (4) .
[2]杨青.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体会[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2 (8)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篇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 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亚语;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分析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
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
关于初中物理的兴趣教学分析 篇6
关键词:“引言”作用;创造成功;演示实验;学习环境
一、发挥好“引言”课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学生会带着充分的好奇心来上物理课,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在第一节课上就将好奇转化为兴趣,发挥引言的作用,将第一节课上好,给新学科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学生一节良好的开始,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習。
二、在创造成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章时,教师要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如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橡皮泥、烧杯、铁钉等实验工具,然后让学生利用教师给予的实验工具进行实验。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动脑,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深化,让学生的记忆力进一步深化。这样培养起来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学的学习。
三、用演示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促进学生的认识倾向有所改变,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在物理课堂上,运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这是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手段。例如,在讲大气压一课时,教师会使用马德堡半球模型来为学生讲述教学内容,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马上就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学习环境的宽松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心灵之间互相影响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意见,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教师建立的和谐学习环境会使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快速,这样的环境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创造性。如果将课堂气氛弄得太闷,就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扼杀。
兴趣是最好老师。所以,教师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还能够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与欣赏力,这样学生才能够成为知识的主人,主宰知识。
参考文献:
郭立荣.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林区教学,2009(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7
一、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欲望
初中生接触到的许多学科, 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师的在课堂上讲解、口述。例如, 语文、英语等。然而对于物理来说, 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调枯燥, 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此时, 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 这等于为学生开启了另一扇学习的大门。教师不再站在课堂上千篇一律地讲述, 学生也不再是坐在位置上被动接受知识。实验可以让他们看到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增加他们主动学习、探索世界的欲望。
例如, 在初中物理“小孔成像”的教学中, 倘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光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这也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对初中生来说难以想象和理解。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实验操作如下:用一张硬纸片制作出一个小孔屏。放好毛玻璃屏、蜡烛和小孔屏。将蜡烛点燃, 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 使蜡烛火焰、毛玻璃屏和小孔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调整后, 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前后移动玻璃屏, 当玻璃屏离小孔比较近的时候, 像小而明亮;当其慢慢远离小孔的时候, 像慢慢变大, 亮度变暗。这个实验成功之后, 教师再向学生具体详述此实验的原理, 相信学生会对“小孔成像”有着深刻的记忆。
(二) 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物理这一门学科中, 不但知识涉及面广, 学科内容丰富有趣。而且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 实验教学也有不同方法。初中物理中声、光、电都有不同的实验, 每个实验都有多种做法。有单人完成的, 也有多人合作的。物理实验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通过实验, 让学生充分领略物理世界的玄妙与神奇。通过不同种类的试验,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愉快放松,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操作简便的小组实验, 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中来, 这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大有裨益。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应用
(一) 实验验证, 科学分析
实验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手段, 它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采用实验方法一定要遵循“实验验证, 科学分析”的原则。实验验证是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谨慎操作, 实事求是。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验完毕后不能草率结束, 一定要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分析, 让学生充分明白实验步骤的意义以及实验结果与所要验证的知识之间的关系。
(二) 科学设计实验步骤, 有序进行实验操作
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之前, 一定要在课前对实验步骤进行科学而有序地安排。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实验步骤都有据可循。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向学生演示实验时能够掌控一切。例如, 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教师可以如此安排课堂实验:首先,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凸透镜的构造。其次, 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光具座”, 实验时应先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二者的中心与烛焰中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实验过程中,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 改变蜡烛或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由于此实验结果较为复杂, 教师要将各种可能情况展示给学生看。每出现一种情况, 教师应该着重介绍给学生并做好记录。如: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 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 像比物小, 物像异侧。这类实验比较复杂,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操作此实验时, 各个步骤要清晰明确。最后, 实验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来进行实验总结。总结中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等。学生自己总结的实验结论印象更深刻。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实验教学中, 一定要确保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各个步骤安排妥当。遵循“实验验证, 科学分析”的原则, 最大程度地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参考文献
[1]李金花.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效性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 (初中版) , 2012 (1) :89-90.
[2]吴月芬.创设“特殊”实验提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 2014 (32) :57-58.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各项实验课程能够颠覆以往其它课程单一的理论结构,在基于物理理论的同时,将其变为实际化操作,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更扎实。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其实验过程大部分都是以简单的演示为主,学生在台下未有亲自操作的演练的机会,无法亲自操作各个实验,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严重阻碍,也与初中人才的培养需求出现了差异。
一、实验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的操作流程是基于理论知识之上进行的,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仅是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重新演练和核对,也是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时能够根据各个操作内容不断思考与反复分析,具备自身的思维方式与见解,从而对物理内容加深印象,颠覆传统的理解内容。另外,物理实验课程的融入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部分还未透彻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同学能够对原理做到详细理解,并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理论知识中无法遇到的实验问题,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分析能力,对实验进行多个推敲,不断的练习,最终获得正确答案,因此,实验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物理课程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教师需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加以重视,并督促和提倡学生动手实验,用自己的想象来思考实验方法,逐步完成实验步骤,这对学生创新思维有着良好的激发作用。从当前我国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常见方法来看,应用频率较高的有类比、转换、模型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带来不同的课程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过于传统
实验教学是研究物理原理的重要过程,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学习更多的实践性知识,并从中掌握操作技能,使物质知识完全传授于学生群体中。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普遍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时常让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物理原理,对物理各个物质的变化难以掌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与教师对实验课程的见解有关,许多教师为推进课程教学进度,其在实施物理教学时时常以选择性演示方式进行教学,将各个物理教学内容以演示方式呈现于课堂,学生以台下观看的方式了解,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使得物理实验教学面临失败。
2. 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以往,学生学习其它课程时普遍只需学习理论知识即可,学习内容极少牵涉实践性操作,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在最初教学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学生逐渐对物理实验课程失去兴趣,同时,许多学生因初次接触物理实验操作,其在最初学习时时常感到盲目,对实验过程难以入手,对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目的也存在疑惑,这使得教师在后期布置物理实验任务时,学生常常无法立即进行操作,这对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带来了直接影响。
3. 教学资源缺乏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在某市的45所学校中,其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设备硬件完全符合教学标准的仅仅有12所学校达到目标,这一数据表明,在当前大部分学校中,其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且对该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导致一些学校在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设备购入时出现硬件缺失问题,同时这也与学校对物理实验课程设备的投入多少有直接关联。
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点单一
从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评价方式来看,学生物理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由考试为主,通过对学生实验课程的操作方式进行评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考核。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走形式的见解,认为实验课程仅仅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自身没有任何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只需根据教师的步骤指导进行反复练习,在考试时按部就班的重复操作实验即可过关,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也带来了错误的引导。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
1. 改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物理实验时,教师需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各个操作注意事项及容易出错地方做出提醒,对操作不规范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实验方法,对实验过程给予重视。
2. 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走进物理生活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个资源,将其与课程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在课程教学时,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传统课程教学。如摩擦起电实验,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塑料尺与衣服进行摩擦,然后将塑料尺接触纸片,观察是否存在吸引现象,此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充分提起兴趣。该教学方式充分改变了课堂教学氛围,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3. 开发物理实验资源,改善实验硬件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项需要在仪器设备辅助下完成的原理过程,若在实验课程中缺乏仪器设备的辅助,则会使得各个物理实验无法操作与进行。因此,学校在面对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时,需对设备仪器做好完善的投入外,还需对仪器做好定期维护与保养,定期对各项设备仪器进行检查与巡视,并在日常课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设备则立即对其做好维修,同时,还需对过于陈旧的设备仪器及时进行更换,加大对设备资源资金的投入,并对该课程加以重视,尽最大的努力去完善课程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使物理实验课程得到顺利开展。
另外,在面对经费存在不足问题的学校时,教师可鼓励与提倡学生对一些实验过程十分简单的课题进行器材自制,并与教师一起联手制作实验器材,这样的做法既能开动学生的脑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使物理实验课程更易开展。
4. 开启多元化评价方式
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给实际水平优秀的学生带来误差的评价结果,但若在基于考试评价的方式上再加入档案评价,则能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评价一部分,这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说能够带来更正确的肯定。对此,教师可在教学期间对学生的实验方式及学习态度加以关注,将每个学生的优秀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对其进行定期整理,将其作为学生物理实验课程中的部分评价内容,为学生实验能力评价提供有力依据,使学生实际水平及能力得到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考核,这对学生来说更公平也更客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试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获得教师的足够重视,这意味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对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从中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并着重提高物理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物理实验提供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范宏斌,徐斌全,雷庆.重庆市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4,(04):129-132.
[2]曾宪彪.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柳州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调查的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4,(04):92-95.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篇9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实践理论结合
将生活与物理相结合, 把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与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既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还能够方便学生将书面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一、物理生活化教学应该具有的特点
从实际生活出发, 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总结出物理知识, 然后再在对照老师课堂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这样看来, 物理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来源于以下两点特征:
1. 从生活中获得物理经验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其所包含的大部分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同时生活中的每一个产品的构思与设想也都离不开物理知识。例如: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任何一种变化都必须遵循的规律, 而这个规律也是经过生活中无数具体事例才获得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使人们认识到“永动机”的不现实性。物理概念是事实与抽象相结合的一种概念, 它能反映出物理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
2. 将生活与物理相结合, 物理生活化教学
让学生注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强调日常生活与物理知识的紧密性。通过物理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并尝试着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要让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物理知识, 再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生活与物理相结合的物理生活化教学。
二、简析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 教学中引用生活案例
将生活中的案例运用到教学课堂中来, 从是立足于实际的生活, 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准备讲解新课的时候就要引入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 假设此时正在滑冰, 你用力向后蹬, 冰会给你充足的动力让你获得足够的力量向前走。只有注意观察并将生活中获得的细小、零碎的的经验运用到物理知识中去, 才能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这样就能大大提升学生观察与分析实际能力。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的学习, 只有不断地产生疑问才能不断的思考, 大多数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喜欢刨根问底,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寻求质疑。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分析, 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打人的时候为什么打的人也疼, 被打的人也疼;为什么篮球砸在头上球就会被弹开等等。引入这种情景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 也会更加结合物理知识认真观察与思考生活中出现的的物理现象。生活中出现的的问题都比较具有趣味性, 这更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与实践。在生活中实践物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美好, 促进其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而能够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更大的动力。
2. 教学活动生活化
(1)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物理的理论知识是从各种物理现象中总结而来的, 在学习了物理知识之后还要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举的例子要尽量贴近生活。例如, 可以举例:人在下坡奔跑的时候会很难停下来;公交车在行驶的时候突然紧急刹车, 车上的乘客身子会往前倾等等。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亲切性与实用性, 能够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2) 探究活动生活化。要能够让学生自主认识到物理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门学科, 就要让学生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进行物理探究活动, 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生活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多安排一些实验课程, 让同学利用身边的生活日常用品进行实验。丰富多彩的实验可以让同学体会到科学的神奇, 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3. 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1) 课后作业生活化, 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生活化的初中物理作业可以让同学感到亲切与熟悉, 能够让学生发现知识来源于生活, 从而更能激发起同学寻求知识的渴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生活化的初中物理作业能够让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发现生活的神奇之处,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大自然是怎样的。学题的设计要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活、产生联想、提出问题、归纳分析为主。诸如:如何测量家中的酸奶与油的密度、学校建筑物的高度等等。
(2) 以解决生活的问题为最终目的。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来源于实际的生活中, 并且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在学习测量知识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学习测量速度之后, 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 让学生自己测量跑步的速度等等。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运用知识的巨大力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物理知识,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
综上所述, 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是以实际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 它有利于学生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看, 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结合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因此可以说, 生活化的教学符合现代的物理教学理念, 并且能够解决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抵触心理, 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欧阳小梅.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3) .
基于初中物理趣味教学策略的分析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的物理被许多家长以及学生公认为比较难学的一门科目。其原因归结为三点:一是,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难于从书面意思上直接把握, 需要进行相关实验或者现象的观察;二是,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与学生学, 教师与学生的任务被界定地非常严格, 致使学生对新生事物即使怀有好奇心理也无法得到表达;三是, 初中的物理知识内容纷繁复杂, 琐碎、精细, 各个章节间的关联性不是很多, 信息量大, 记忆起来比较辛苦。
总之, 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创造新的教学环境, 改变以往的教师主导型模式, 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作为辅助。而趣味教学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索的动力。具体的趣味教学策略如下所示:
1. 对教师的要求
在新课改环境下, 教师虽然已经从传统的主导和主体型地位转变为当今的学生主导性地位, 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不可磨灭。在新时代, 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物理教师应当具备教学的感染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加点添加剂, 比如除了严肃以外, 还需有幽默的元素。教师的表达能力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之一。要知道, 中学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让他们处在轻松愉快以及充满和谐风趣的环境中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以及肢体语言。第二, 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具有趣味性。教师应当通过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物理课堂许多时候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其实实验也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主动协调和交流的体现,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部分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 晦涩难懂, 课本上大气压强中的概念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皮碗儿得到认识。对于物理中的串联与并联的知识, 若是没有相关的物理实验, 就很难通过电压表分析出来。
2. 对教材的要求
教学策略与教材的关联性非常大。现代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促使许多的物理知识可以通过相关的图例和公式有效地表达出来。现代的初中物理教学经过多次的改编之后, 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教材, 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具备了人性动感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促进了我们不断地进行完善。在趣味性上, 教材添加的趣味元素可以使课本有负担变为学生爱不释手的通俗读物。
通俗读物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插图作为补充, 将其中的复杂内容游戏化。趣味性教学, 简单的说就是寓教于乐。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对动漫仍然怀着喜爱之情。动漫中的图画表达方式如果在物理教材的插图中引用, 就不仅仅成为学科之前或行业之间的相互交流, 并且将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一见钟情的效果。如果把课堂教学当做是一场游戏, 学生对课堂的渴望就会比恐惧强烈, 在游戏中教学物理知识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 同时也将会获得许多的实验。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物理教师把实验转化为一些游戏, 反响很好, 得到学生们的信任与喜爱。此外, 物理知识趣味是对物理科学知识增添吸引力的重要表现。许多中学生是受众群体, 他们较易接受的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所以对自己不敢兴趣的东西仍然敬而远之。
3. 对教学设施的要求
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已经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网络在课堂的延伸也使现代许多教学技术开始在日常教学中生活化。教师单凭自己趣味的言语, 久而久之, 也就显得单调, 需要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以及自制的教学课件作为辅助。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学进步的一大体现, 但是运用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对教师适应性状况以及良好教学行为的要求。例如在教学重难点、单元测试、同步练习、物理学习论坛以及科技活动案例中, 帮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本来与电子游戏的关系不大。并且二者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相反的。初中生沉迷于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原因在于游戏软件设计的特点具有市场针对性。如果我们讲物理知识语言转化成为像游戏软件这样的设计, 可能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有益, 同时也促进新的行业的发展, 鞭策着软件设计师在物理知识上更上一层楼。
4. 结语
综上所述, 初中的物理教学方法是各式各样的, 不仅有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式, 也有趣味性教学以及其他“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所偏爱或擅长的教学策略。每门学科也都有自己所适用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在现代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趣味性教学也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带来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在现代物理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内容上加入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元素, 并且找到较为新颖的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是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和对学生的新期待。
参考文献
[1]冯文化.初中物理趣味教学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杂志, 2011 (07) :125.
[2]丁春海.初中物理趣味谈[J].中学课堂资源, 2010 (05) :36.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篇11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转变教师的职能,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自主、探究性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构建和谐、融洽、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物理研究思维,强化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为主线,使现代化物理课堂更高效。新课程要求以转变教师职能为基础,以全面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为核心,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起,进而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教育。在整个教学方式革新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创新意识、理解力及生活运用能力,切实强化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乏味,兴趣渐失
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设置的一门课程,理论抽象、逻辑性强、思维性强,使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理解不透彻。另外,新课程虽然对物理学科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实践过程中受种种因素制约,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或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使物理教学乏味枯燥,学生的兴趣渐渐消失了。有关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显示,初中生中60%左右的学生对物理学科有兴趣,其中真正喜欢的不足25%,其余40%的学生不感兴趣,有的甚至畏惧物理,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2.教学语言不够生活化
新课程下的物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更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应用化。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渗透生活化教学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思维模式,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但实践中发现,教师没有领会新课程精神,教学语言过于精简,理论化、学术化,这些现象严重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尤其初学物理的学生更难以接受。这显然是不适合的,需要做出积极调整,适应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需要。
二、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索
物理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新形势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造了发展和改进的机会。分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教学方式,其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科学分组,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了条件。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为展现其成像特点,需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应进行合理化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实验视频,再结合动手操作实验方法,对课堂进行优化教学。首先,观察视频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共同交流,指明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关键操作步骤等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其次,强化实验过程教学,实验中教师应提醒或设置任务,让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技术参数等,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组织汇报,将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公布出来,再进行小组间讨论、分析,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设计一些需要独立思考的环节,然后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实现物理知识向生活运用的渗透、转化,在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同时,激发物理学习动力。
2.课堂讨论合作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改革重点是转变教师的职能,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物理课堂更具趣味性、知识性。在目前教学条件下,物理教学有了更多选择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物体模型教学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如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中关于光现象及光反射定理的教学时,老师可设计如下讨论活动:让学生用精简的语句精确说明光的反射现象,然后选出表达最形象、最准确的学生。学生一个个踊跃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生1:法线通过入射点;生2:入角增大反角增……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指出可以精简的语言节点,对那些语言精练的学生报以掌声,同学们互相讨论、思考、辩论,到底谁的说辞最精、最准。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过多主导,积极评价学生的发言,最终使基本物理概念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班级里的讨论交流,在训练学生精简物理语言描述的同时,使学生深刻理解光现象及光反射的本质。另外,现在的青少年由于生活在信息技术较发达的时期,学习已经不再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他们还用大量时间上网、搜索、网络互动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切不可严厉限制,反而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些特点,将其转化为物理学习动力。这种以生为本、自由开放、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
3.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职能的重要方式,对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运用紧密联系起来,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如串并联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室本身的资源,让学生通过不时开关教室的灯,简单体验串并联的基本概念。然后进一步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电路是串、并联电路?很显然,学生对这种教学情境很感兴趣,表现得十分活跃,积极思考,很快理解串并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种情境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与探究主动,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和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2.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提高分析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分组实验中养成合作意识,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体验电磁的联系, 激发学习的兴趣, 形成乐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难点:如何设计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教学资源
学生刚学完磁体与磁场。对磁体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的且密不可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规律。
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导线若干、开关、电源、小磁针、电磁铁、回形针、铁屑。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师提问: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 观察到什么现象?请思考为什么?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演示。
生回答: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师追问:小磁针是不是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力发生偏转呢?其他物质周围存在磁场吗?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实物:电话、收音机、电视、洗衣机等都用到了磁。
【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一)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师问1:有什么方法能判断电流周围是否有磁场?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可以用小磁针靠近通电导体, 观察小磁针是否会发生偏转。
师问2:需要哪些器材?导线与小磁针的位置关系怎样?
生回答:器材有导线、电池、开关、小磁针;用电器导线与小磁针平行放置。
为了得到较大的电流, 让实验现象变得明显, 此电路中不用电器, 闭合开关让电路瞬间短路得到较大的电流, 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闭合开关看到现象后立即断开开关。
要求学生对照问题“导线通电时, 小磁针是否会发生偏转?断电时呢?”进行实验并思考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图 (PPT图略) 所示, 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上方并使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
友情提醒: (1) 导线与小磁针平行放置。 (2) 通电时间不能太长。 (3) 注意观察电流方向和小磁针的偏转方向。
活动展示:导体通电, 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
学生归纳: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 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生提问:本组磁针N极顺时针方向偏转?旁边有的为什么逆时针偏转?
师启发:小磁针N极的偏转不同说明什么?
生回答:说明磁场的方向不同。
师追问:磁场的方向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大家改变电流方向重做实验。先思考如何迅速改变电流方向?
生1回答:改变电源的正负极。
生2回答:也可以交换导线的两端。
学生活动展示成果: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 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 说明磁场方向与电流有关。
师问: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往往需要较大的磁场, 那如何增强直导线的磁场?
生1回答:增大电流。
生2回答:把直导线缠绕, 把电流叠在一起增强磁场。
(二) 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师问1:通电螺线管周围有没有磁场呢?
学生猜想并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
师问2:如何用实验验证这个猜想呢?需要哪些器材?
师问3:假如通电螺线管周围有磁场, 怎样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和分布?如何知道某点的磁场方向?
生回答:把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 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N极的指向。
师问4:怎么知道磁场的方向 (N/S极) 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
大家讨论如何设计试验, 实验的步骤怎样。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 由小组长分配组内每个同学的任务。
学生活动:每组发一张如右图所示的纸, 螺线管放在长方形上, 把小磁针依次放在周围的小圆圈内, 螺线管通电后画出各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学生活动后实物投影两个学生所画的图, 问其他同学是否一样。
师引导:观察到的现象和哪个物体周围的磁场相似?如何知道更多点的磁场方向呢?
生1回答:用更多的小磁针。
生2回答:用铁屑做实验。
演示在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撒上铁屑, 并轻轻敲击玻璃板, 让铁屑分布均匀, 与PPT中条形磁铁的磁场进行对比。
要求学生改变电流方向, 重复上述实验。
小组讨论: (1) 观察比较所画的两幅图, 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吗?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师提问:螺线管的N、S极分别在哪端呢?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
师提问:有没有简便方法呢?
(三) 通电螺线管磁极的判断:安培定则
学生看书、讨论, 弄清安培定则的作用和判定方法后进行展示:
1. 作用: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 判定方法: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 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多媒体演示判断)
学生讨论补充总结使用安培定则的方法和顺序:
1.查清螺线管的绕线方向;
2.标出电流在螺线管中的方向;
3. 用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的磁极方向。
练习:如下图。
1.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
2.判断通电螺线管上电流的方向;
3.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回顾反思, 归纳总结】
1.知识点总结
2.科学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小组合作的体会等。
五、教后反思
在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 学校着力打造“学程导航”范式教学模式, 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也就是说, 习题先让学生动手做, 规律先让学生动手发现, 方法应让学生去总结, 思路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问题应让学生自己解决。所以我觉得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堂”, 而不是“讲堂”;是“练功房”, 而不是”表演场”。教师讲了不等于懂, 懂了不等于会, 会了不等于通。从讲到通,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桥梁。
“电流的磁场”是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内容, 本课内容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奥斯特的发现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是紧密联系的, 它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导致了人造磁体和电磁铁的发明。本节课依据教材, 结合新课改的理念, 根据“学程导航”范式教学模式要求,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具有独创性。本课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功能, 体现了物理这门学科的特色。
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物理情境, 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实物, 使学生猜想磁与电有密切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 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
把教材中奥斯特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问题设置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学生分组活动, 自己能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PPT中习题围绕实验现象和结论及时巩固。
教材中从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探究过渡到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探究, 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了解并经历人类对某一自然规律认识的历史。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拓展了实验装置的功能, 形成了有预设和生成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这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规律, 虽然所用时间较长, 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学生探究活动的基础上, 教师演示用类似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分布的方法, 在有机玻璃上均匀地撒一层铁屑, 让学生观察通电螺线管整体磁场的分布情况,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安培定则这部分教学中先以学生看书自学为主, 再结合视频, 直观又有趣地进行练习和巩固。多媒体的利用, 使难以理解的安培定则变得形象、生动而且比较容易掌握,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1-18
初中物理常见错例分析11-2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走出困境.doc07-05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05-10
做好初中物理实验05-18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08-03
初中物理启蒙教学08-10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08-24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10-09
初中物理拓展教学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