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创新

2024-10-09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精选12篇)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 篇1

摘要:物理实验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多,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要不断创新,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研究,初中物理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较低。另外,有的教师不注重实验方法,实验教学呆板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新实验教学,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以生为本进行实验创新教学

初中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所以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生怕不小心,损坏了实验器材,常用讲解法教给学生间接经验,或者在班上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就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一知半解。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难以体会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更难以把握相关的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在物理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初中时期,通过参加物理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学生完成度不高,或是担心损坏实验器材就不让学生自我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要从“主动教”转化为“启发和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使用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验思路,完善实验过程。

1. 启发式实验教学

启发式实验教学,要求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原理。笔者在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笔者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容器,同时也为学生准备铝柱、铁柱、弹簧钩、盐、砝码等实验设备,并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问题。

(1)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吗?

(2)实验中,选用不同的液体时,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你能解释原因吗?

笔者让学生自备容器,使用烧杯向容器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对实验产生期待感。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2. 创设适当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笔者在教学“声音传播”时,遇到了难题,学生没能理解掌握“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完成题目:一艘船的航行速度为8m/s,在行进路途中,轮船鸣笛,3s后有回音传来,求:这艘船距离障碍物多少米?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声音传播过去的时间,不理解声音传回来的时间。

笔者让学生选择实验地点和实验器材,模拟船航行的情境。学生选取学校外侧的围墙为实验地点,准备测量仪器:米尺和秒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他们在距离围墙340m远的位置发出声音,需要近2s的时间,声音会回传到自己的耳朵。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回传也需要时间,进而有效掌握回声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3. 加强应用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此,在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社团,搞一些小发明创作竞赛,举办一些实用物理知识竞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想、做、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原理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拆装改装自行车;学习了用电常识后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特色的实验电路,还可以带领学生安装实际生活电路,等等。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2]刘海连.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2).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 篇2

零陵区富家桥镇中

王冬民

实验名称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

设计理念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实验器材准备

电热切割器(“焦耳定律”演示实验器)2把、电阻丝4段、干电池6节、电池盒6个、导线若干、泡沫塑料若干

创新设计

一、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

1、实验装置略

2、实验原理

在两个密闭的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同时容器中也分别接入两段电阻丝,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说明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而说明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3、实验的不足之处

该实验装置在做实验时,需在U形管中注入适量的水,操作比较麻烦,且在调整两U形管中的液面相平时比较耗费时间;另外实验的可见度不是很高,不利于后排学生的观察,影响教学效果。

二、改进后的实验设计

1、改进后电热切割器的主要器材

用较粗的硬铝线做成弓状(固定在一木柄上)、几段粗细不同的电阻丝(从废旧的取暖器中取来)、适当的导线

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3、改进后的实验原理

利用电阻丝通电后发热温度升高就会熔化泡沫塑料进而切割泡沫塑料

4、改进装置后的具体实验过程

1)、将粗细不同的两段电阻丝串联后接在电热切割器的弓上,再将切割器接入电路,过一段时间分别用粗细两段电阻丝去切割泡沫塑料,比较切割的难易(即切割的快慢),切割容易的说明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其温度较高,故切割容易;反之,说明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少,其温度较低,故切割困难。

2)、上述实验说明,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较细的电阻丝电阻较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从现象看细电阻丝切割很容易)。

3)、取两段长短不一较细的电阻丝,先将长的接在电热切割器的弓上,再将短的与长的其中半段并联,然后将切割器接入电路中,过一段时间用长电阻丝的不同的两个半段去切割泡沫塑料;比较长电阻丝不同的两个半段切割的难易(即切割的快慢),切割容易的说明这部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温度较高,故切割容易;反之,说明另外一部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少,其温度较低,故切割困难。

4)、上述实验说明,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5)、师生共同总结上述实验,引出焦耳定律。

5、改进装置的创新点

谈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趣味实验;学生实验;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64-0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科的规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出来的。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放弃以往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得乏味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探索、去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提出问题解和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增加实验探究成分,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

过去物理实验时,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实验已明显增加,而且我认为演示实验、小实验等都可挖掘一些探究的要素。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要多下一番苦功夫,想方设法将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②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③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因此,用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二、依托生活经验,巧用身边之物创新物理实验

物理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能的转化”,甚至直接用学生的身体来完成一些实验,如:用嘴对手背“吹气”和用嘴对手背“哈气”分别探究“蒸发吸热”、“液化放热”;用两手掌相摩擦感觉发热可探究“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手掌分别轻压和紧压在桌面上并拖动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等,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尽可能做到“一个物理规律可用多个实验来探究,一个或一套器材可探究多个物理规律”

如在探究“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这样几个实验:①硬币跳高;②向两平行放置的纸中间吹气;③用玻璃管向两靠近的乒乓球间吹气;④将乒乓球压入漏斗内,用嘴向漏斗细口吹气;⑤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一端竖直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再用另一支玻璃管向前一支玻璃管的上端水平吹气。这样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同一个物理规律,不仅让学生感到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结论是可靠的,更让同学们感到课本上的实验不是唯一的,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样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将同一器材尽可能地应用于不同实验之中,显示尽可能多的实验现象,发掘实验器材的新用途,也能实现创新。例如用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探究发声原因、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光的直线传播、导电性能等等,这样的实验环境,能引导学生求异、求新,而不要拘泥于一种思维定势,能在实验中创出新意。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验创新能力,我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活动,其中每学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要活动之一。如学习噪声后,我组织学生到工厂了解、体验噪声危害,分析噪声的产生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学习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后,及时组织学生走访了解了通常家庭的节电情况、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情况,通过实验探究并提出了节电的措施,还制作了太阳能热水器等模型。我们还会根据教学内容及时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一些小制作比赛,如在学习光学后组织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潜望镜。此外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开展科技制作、小发明、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又动脑,激发了斗志,磨练了意志,培养了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发展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探析 篇4

一、要更新教学观念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 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上课方式, 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做到:

1. 学生取得成果就给予充分地肯定或表扬

2. 做实验时, 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

3.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4. 不能强迫学生走自己设计的“轨道”, 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二、教学中实施小实验、小制作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物理的难度, 使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 要把握住小实验的教学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如, “纸盒烧开水”, 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 纸盒遇火就燃烧, 为什么能烧开水?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思维会很活跃, 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并由此达到知识升华。因此, 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恰当地引导,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 合适的实验能启迪其思维的定向探究。讲“大气压”时, 可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并倒过来, 看到水流不出, 纸片不掉, 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使他们感到大气压很大。通过这些新奇的实验, 学生对“大气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兴趣促使他们去探究创新, 是创新能力的驱动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主, 但在实验中, 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 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可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 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 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若按传统方法进行, 现象不是很明显, 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演示物体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 由于实验现象明显, 自然得到了重要实验结果。

总之,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大胆尝试, 通过实验实现新课程理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行创新, 为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摘要:物理学的每一个概念、规律大都依赖于实验, 实验不仅是技术的操作过程, 而且包含创造原理和创新技法。因此, 物理实验的创新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

参考文献

[1]齐万文.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2009 (18) .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 篇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人曾说过“没有实验的一堂物理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其心理认知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通过实验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跃起来,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达到“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教材改革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教材比较,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的实验更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科学的理念;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克服以往实验教学中看实验多,做实验少的问题;注重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种实验。

3、解决初中物理疑难实验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难实验,困扰着教师其原因可能一是实验本身的难度较高;二是实验器材不足,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够;三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实验效果不佳或实验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

4、开展自制初中物理教具满足教材实验的需要。

原来的实验教学设备装备有一部分能适应现行实验教学的需要,有一部分经过改进后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只有解决教具制作问题,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为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为此,我们拟定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实验教学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这些器材学生熟悉,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总之,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做实验是学习、研究事物内在联系,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整合现有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可以利用的物理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效益。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本学科教师的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操作、教具制作、实验创新等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较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对实验的改进,自制教具,以达到动脑动手之目的。

2.通过实验研究整合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全校选2个班分别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其中,初二年级选1个班作实验班,选1个班作对比班;对实验对象进行有规则的测试,并作好记载。

2、研究方法

以实验对比法为主,实验法和实验总结为辅。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改进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仅是解决新课程实验设备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还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科学的真实性,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

教材已列出大量演示实验,但仍有的章、节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

2、改进演示实验的效果

现行教材有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教师教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给出的一部分演实验效果要么不明显、可见度不够,需要我们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例如:从实验形式上可以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随堂小实验或学生课后小实验等;从实验设计上可以本着实验操作简单化、实验材料生活化、实验制作低成本化等原则来改进。

3、撰写实验教学的典型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收集自己或他人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改进和提高实验教学的设计,同时完成改进实验材料的汇编,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和积累素材,实现资源共享。

4、查阅相关的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掌握物理实验改进的最新信息,并及时通过仿制或改制的手段充实学校实验室中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

八、研究过程(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12~2014.3)

主要是论证实验的可行性。确定实验班级。

2、实施阶段(2014.3~2014.11)

根据实验目标,每学期定计划。年末小结,按实验进度对实验的有关资料,数据进行检测,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

3、总结阶段(2014.11~2014.12)

主要是测试实验效果,数据分析统计,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课题结题。

九、成果表现形式

1、收集选题资料,开展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2、(1)查阅实验教学的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资料的摘抄、汇总、分析;

(2)进行教具、学具的自制和改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方法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动手能力;自制道具;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起步阶段,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其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设置。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教学在方法创新、挖掘学生思维潜力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大多占据主导位置,学生按照教师所设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进行“复制式”或“效仿式”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局限于观察和测量,对实验仪器的构造、安装、调试以及材料和实验方法选择方面都缺少系统的认知。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革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来探索其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放部分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观念。一方面,改变被动式和纯演示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一大弊端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试题设置,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思维能力的开发。要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教师需要在备课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教学开展步骤,以问题式引导和增设探索式延伸问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及其组装方式的深刻认知,在探索式问题设置上从多个视角来解决实验问题,灵活地运用物理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教师通过开放部分物理实验内容,让学生自主操作物理实验,包括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等,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该要求针对同一实验课题进行多种实验方式的探索。如: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这个实验课程时,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自主选择实验材料,通过学生对实验目的的自我理解来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研究的成就感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这对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极有帮助。

二、适当增加趣味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初中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堂的认知大多为无趣和枯燥,这表现为其兴趣度不高,对待物理实验大多流于敷衍。教师针对此现象要从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来着手,在实验教学中加入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知识因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讲大气压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演示水在导管中自动上升这一趣味实验来引入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掌握大气压强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设置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自主选择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来演示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三、自制实验道具,提高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所需要的大多实验仪器简单和操作精细度不高,多数物理实验为定性内容,这为自制实验道具提供了较大的可发挥空间。且自制实验道具可以解决学校缺少部分实验仪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通过结合教學内容自制实验道具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如何有效利用实验道具验证物理知识的内在方法,这对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以及日常的自我研究和发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自主实验道具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教学。

教师在学生自制实验道具时要积极引导并进行方法纠正,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制作道具的物理原理,并结合物理教学的需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制作实验道具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龙薇.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5(9).

[2]李正山,张家浪.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J].学校管理,2009(1).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篇7

一、演示实验要创新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因为初中学生才学习物理, 缺少基础知识, 而物理演示实验, 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知, 理解物理原理。事实上, 演示实验也为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学生的操作技能总是从模仿老师开始培养的。另一方面, 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物理实验的器材是比较小的, 可视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 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视度成为了广大物理老师关注的问题, 不少老师运用了多媒体实物展示台, 将演示实验放大到屏幕上,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们应该给予提倡。其实, 增加实验的可视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教学的效果。增加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比如, 用自制的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它能使学生立即产生兴趣, 会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做的演示实验,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再比如, 在学习光的色散知识时, 可以用玻璃杯、水来做实验;在研究压强时, 可以用笔或者小刀等日常用品做实验;在研究电路知识的时候, 可以用家用的开关、手电筒、小灯泡等材料做演示实验;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 可以利用可乐瓶、乒乓球、玻璃球等材料来做实验。将生活中的物品, 搬到讲台上, 首先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而让学生感知物理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大大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 利用生活用品做演示实验, 同样可以用多媒体展台进行放大, 假如在布置预习的时候, 让学生带上下节课实验时需要用到的生活用品, 那么, 在具体上课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实验了, 它能有效的解决学校实验室里器材不能满足人人一套的问题, 而且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在探究中创新

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在实验中, 因此, 新课改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但实际情况是初中生的探究能力远远低于老师的预期, 因此, 不少老师不能真正的开展探究式教学, 所以容易走形式主义。有人听课的时候, 开展探究式教学, 没有人听课的时候继续采用灌输式教学, 即使某些老师利用探究式教学, 也是空有其形, 本质还是灌输式教学。比如, 当一个问题揭示出来后, 老师总是代替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然后再反复的提示实验中的步骤, 学生按照老师的提升“终于探究”出来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在新课程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还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 要实现创新的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比如, 在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 可以直接向学生分发电池组、开关、导线、小灯泡等等的器材, 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用课桌上的器材, 使小灯泡亮起来, 又有多少种办法让小灯泡不亮?让小灯泡亮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事, 也没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办法, 但让亮着的小灯泡熄灭, 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 投入实验的积极性是空前的。有的学生断开了开关;有的学生拔出了电池;有的学生拆除了导线;有的学生弄松了灯泡等等, 此时, 老师可以再抛出一个小小的要求:不做上面任何一件“破坏性”的事, 能不能再增加一根导线, 使电灯熄灭?学生是没有什么电学知识的, 但对于这样感兴趣的问题是有积极性研究的, 它们在摸索着如何增加一根导线使小灯泡不亮的办法。不少学生终于找到一个办法———电学上称为的短路。由上可见, 探究式教学的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必要的创新, 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 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家那样潜心的研究科学, 在探索中不断的前进。当然, 初中学生毕竟无法探究出惊世之举, 只要能将他们的科学作风以及创新的思维能力培养起来就已经很好了。

三、小制作, 大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级领导对学校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 很多学校里的设备是很现代化的。但, 有时仍然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毕竟, 人手一套的器材是很难配全的, 而且学校里的实验器材也不能随便的让每个学生带回家做各种实验。所以当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高涨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可以向学生定期的开放实验室, 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器材。制作器材,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初中学生特别喜欢用这些简陋的器材做各种实验, 这是他们的好奇心。因此, 小制作在物理实验中却发挥着大作用, 我们不妨顺势引导, 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日常用品进行小发明, 小创造比赛, 比如, 看谁利用橡皮筋等材料做出来的弹簧秤比较精确等等的小实验, 不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老师要多探索, 敢于创新, 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思想, 才有可能摸索出创新的教学手段来。

参考文献

[1]冯莉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新华出版社, 2010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 篇8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到新型的教学模式相当重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 引导学生自己参与到物理实验之中亲自动手,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步骤, 从而有效的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 并且教育学生将实验运用与生活中紧密结合, 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一种提高兴趣的方式.

二、在实验中转变

1.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促进科学探究性转变

从前, 基于传统教学观, 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处都是, 但是, 拥有创造性思维同创新精神的学生真的是屈指可数.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并不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单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而需要很多的实践机会和自己对于知识体系构建自己的框架的一种领悟, 那么, 初中物理动手实验则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实验的不同方面来开发自己的思维, 研究实验的目的和精髓, 得出是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充分条件.例如, 在苏教版关于总电阻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根据欧姆定律设计电路, 并且测量各个电阻的数值,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最后通过自身测试和计算得出R串=R1+R2的规律.最后, 教师通过和串联电路进行比较也得出同样的欧姆定律的结论.那么, 对于学生最后发现结果和得出结论过程中, 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 设计电路的实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促进教师单纯演示性实验向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转变

初中学生的年龄具有符合他们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就是对于可以直观接触到, 观察到和动手操作性强的事物具有很新鲜接受的特点.教师应该把演示性实验发展成为学生的自己探索性实验, 达到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性实验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更提供了广阔的大脑思考活动的空间, 通过对于学生的分组合作类型的实验, 也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于实验的需求和探索的欲望.

探究式实验作为物理实验的一种基本形式, 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模式.其目的是主要培养学生在操作物理实验之中所获得的感官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并且激发学生对于探索性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理性分析的逻辑思维.从实验内容的选取, 到实验解决的过程和结论的得出, 对于实验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时良好的运用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 并且观察实验的现象, 运用的数据, 实验中出现的临时问题的解决, 都提高了学生探究式实验的技巧.同时, 将实验结果与实际生活所结合, 既培养了实验的灵活多样, 又提高了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

3. 以传统实验为基础改革学生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实验中, 常常会遇到一些实验现象不是很突出, 操作的步骤较为复杂.遇见这类问题时, 教师应先给予学生实验的不足的可能性, 给学生提供心理准备, 再着手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和提高来优化实验的效果.给出最佳设计实验步骤的方案.对于学生不只依靠书本教材的指导, 勇于批判, 独异于人的创新精神应给与适当的鼓励.

例如, 对于测试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 首先完成测试固体石头和液态盐水的密度测试, 紧接着让学生进行牛奶密度的测量.在实验一开始学生一定继续运用测量石头和盐水密度的方法, 然后发现牛奶和盐水的密度有所出入, 同时, 在量筒中牛奶的残余, 导致不能全部进行密度的测量, 那么牛奶的体积就会有所偏差, 实验的结果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 学生进而思考, 为了实验的结果更加的精确,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操作, 在实验完毕后, 学生各自探讨并给出自己的操作步骤, 指出了实验存在的误差之处;同时也找出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即是先通过天平测出牛奶的总质量, 再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 然后继续测量出量筒中残余牛奶的质量, 通过对于数据的精确记录和计算, 有效的降低了在实验中的误差.

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

初中物理实验并不单单只局限于课堂教学, 同时教师也应当开展社会实践性调查.教师可以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进行社会的调查, 比如, 关系到废水污水的利用和回收, 尾气的排放问题, 如何设计环保节水型实验进行走访.同时, 学生对于实践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教师在组织学生调查时, 对于学生的要求要适当降低, 关于调查结果, 也应给予学生指导, 让学生做出相对合适的调查问卷或者报告.将物理活动与教学课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动手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正坤.中小学教改实验指导[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

[2]钟启泉等编著.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之我见 篇9

结合我校物理实验教学实际情况, 谈谈本人对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在其创新思路方面作出的一些大胆的尝试, 仅供大家参考。

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

初中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 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通过实验, 不仅可以构建教学的知识体系, 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等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 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 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 以此达到学生丰富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物理实验教学也该如此, 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的实验教学, 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 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将以往课堂的演示实验敢于搬到学生实验中来, 使学生实验的动手率提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 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的物理术语表达能力, 避免了学生回答、解释物理问题时的语言生活化。

除此之外,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 根据教学目的, 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并加以说明。通过实验教学, 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为今后从事物理科学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

2.1 大胆采用探索式实验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是接受者, 没有直接参与, 这样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 要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充分去动脑、动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打比方说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时,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与深度有关, 也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等有关, 可激发学生热情, 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然后分组合作进行试验探究。

2.2 多做教材中没有的实验。

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几乎是书本上的。在实际教学中, 教材上没有的实验教师也要尽力去做。统一实验也要举一反三。开发老师创新思维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 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 甚至可以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加以有机组合利用, 用来作为实验器材。一些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 这样的“悟性”源自于平时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期最大的困惑不在于自己的智力因素, 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因此作为一名物理老师, 最重要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

2.3 做好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突出“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老师指导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设计实验步骤, 独立选择实验器材, 独立进行操作实验, 独立设计记录表格, 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 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可能有问题的地方提出有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 体现创新能力。

2.4 实施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智力,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还应该把培养创新思维放到突出位置,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下就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进行探讨。首先, 应尽量创设情景, 启发求异,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思维的广阔性是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思考问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创新思维的起点, 是学生乐思、好思、善思的催化剂。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求异,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别出心裁和勇于标新立异, 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 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3.1 教师要以身作则。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来说,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物理实验的看法, 因地制宜, 尽可能的多做延伸意义上的实验教学, 以此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同时又达到学生增长知识的效果。另外,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而这些活动又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的特点, 吸引着不同的学生, 满足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有助于因材施教, 调动全体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力的开发, 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接受。

3.2 教师要有所专。

这主要表现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师身上,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 如果不在这些方面加强自己, 只能使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变得生硬、死板、僵化、教条、机械, 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海燕.论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J].中学生语数外 (教研版) , 2009, (02) .

[2]李正山.张家浪.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学校管理, 2009, (01) .

[3]梁爱东.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硅谷, 2009, (14) .

对初中物理实验创新的三点做法 篇10

在现有的教材中, 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有操作误差的实验, 虽然我们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已经忽略, 但是它毕竟会对实验现象产生影响, 导致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准确度不高。这不仅给物理学严谨的科学作风带来极大地挑战, 同时对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起到阻碍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原有的实验进行行之有效的改进与创新。如在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中, 教材中准备两个相同的烧杯加入等量、等温的水, 而后在两个相同的试管里注入等量的水与食用油, 再分别将其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然后通过相同的加热时间 (吸收相同的热量) 来判断谁的温度升得高, 谁的比热容就小, 从而引申到比热容的概念。显然实验过程中已经忽略外界环境如火焰大小、烧杯底部散热多少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学生在理解上面还要进行逆向思维。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混乱, 甚至是头脑迷糊, 对他们的学习进展起到干扰作用。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这个实验进行小小的创新, 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良好地发展。具体操作时, 我们将两个小试管都放进同一个大烧杯内进行加热, 然后我们只要观察两种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通过比较谁吸热时间长, 判断出谁的吸热本领就大, 从而得出哪一种物质的比热容较大。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与理性思维还比较稚嫩, 就要求实验的效果较为显性, 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我们要加以改进与创新。比如, 教材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用的是棋子, 由于棋子亮度低, 通过玻璃板不容易看到像, 即使找到像的位置, 也不是非常准确, 这对学生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起到很大的干扰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点燃的蜡烛, 因其亮度比较高, 通过玻璃板成像就比较清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准确地确定像的位置。由此可见, 选用科学合适的器材, 可以突破原有的实验困境, 大大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二、突破难点进行创新

物理教学中有许多难点, 需要我们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化解, 实验就是突破的关键, 改进完善实验设计, 在攻克中创新, 在创新中实践。在浮力教学中, 关于浮力的方向, 有部分老师是通过称重法的方式来向学生渗透浮力的方向 (与重力方向相反) , 也有老师是让学生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掌握浮力的方向, 但学生对这种理解还是比较粗浅的, 甚至觉得很模糊, 不容易真正做到心领神会。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 突破创新,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点, 帮助他们在大脑中建立形象具体的概念, 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于是在这个实验设计上我进行如下创新, 帮助学生理解。

如图所示的动态实验操作就能更好地说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图a中由于浮力与重力相等, 木块静止, 所以细线弯在水里, 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推出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当往杯中加水到一定程度时, 如图b细线被拉直, 木块还是静止, 但此时木块在竖直方向受到三个力, 可推出浮力方向与重力、细线拉力的方向相反, 在此基础上将烧杯按一定角度放置, 如图c所示, 方向还是如此。由此可以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在这一步步的演示实验中, 学生彻底掌握浮力方向。

在学习漫反射时, 我们只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放电影的幕布, 投影仪上的画面, 来向学生说明平行光经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射向各个方向, 这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可以体会到的, 但是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学生不能身临其境。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确看到杂乱无章的反射光线, 我们可以在镜面反射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突破与创新。把一块平面镜敲碎成许多小块, 然后将其张贴在一张硬纸板上, 这时就构造了一个凹凸不平的表面, 然后再用一张大纸板与其垂直放置, 让几只激光笔紧贴着纸板射出几束平行光到镜面, 在纸板上我们同学就会看到反射光线不平行, 从而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叫漫反射。

三、在生活资源中创新

新课标中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物理现象, 我们都可以运用物理学中的原理进行相应解释, 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如在研究大气压的实验中, 我们设计了“会吃鸡蛋的瓶子”这个实验, 瓶口比鸡蛋还要小, 当把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放进瓶子里, 待火熄灭立即将剥壳的鸡蛋扣在瓶口, 不久我们便看到鸡蛋主动掉到瓶子里, 怎么回事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原来瓶内温度在棉球烧过之后慢慢降低, 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当小于外界大气压时, 就被大气压挤进瓶里。如果瓶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时, 瓶子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问题的提出不仅充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而且让学生对压力知识点的掌握做到游刃有余。

为了能够突出实验原理, 同时满足操作方便, 我们可在已给实验器材的基础上添加适当的器件, 改善实验的效果。如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中, 我们可以增加冰块, 把它放在金属盒上, 这样“降雨”就比较明显。学生对这种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来使气体液化的原理就更加深入人心。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物理实验;改进创新;初中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时逐渐提升自身的物理素养。同时物理实验教学也会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自身的物理知识水平。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明确认知

在大部分初中教师看来,物理实验在教学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做物理实验不如讲物理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在心中牢記物理知识和概念。但是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却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缺少对物理公式的实践过程,就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物理公式的含义,也无法知道公式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总是遇到阻碍和困难。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没有明确的认知和了解,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缺乏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意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即使部分教师采用实验教学,但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却没有真正地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物理教师在带领学生做物理实验时,将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时在实验时只让学生操作一遍,就结束实验教学,使学生不能熟练操作物理器具,也无法在实验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缺乏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初中生会对物理教学产生好奇,尤其是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学生会对物理器具感到好奇,从而对实验教学产生兴趣。但是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物理实践能力,久而久之,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

二、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策略

1.教师应及时改变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使学生提升物理知识水平,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及时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实验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进行“大气压”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将气压的原理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将装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严密地盖住,然后将其倒过来,这时学生会发现水没有流出,纸片也没有下落,这样就会使学生相信大气压的确存在。然后教师让两个学生研究马德堡半球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的强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对大气压的原理和知识加深印象,进而深刻理解知识。

2.教师应加强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次数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并不能充分地进行物理实验,因此,教师应在适当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也会开发自己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进行思考探索,会反复地做实验,得出物理实验的结论,而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的成功,会使他们感觉到非常开心,从而使学生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并增加其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在休息日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可以给学生明确实验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物理实验,然后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再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解决课堂中没有解决的疑问。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及时并有效地完成物理实验,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让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后发现同伴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后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能及时并准确地完成实验,这时每个小组之间的成员就会思考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使物理实验教学得到创新,学生也会为了胜利增加团队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升自身的思维创造力。教师要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物理实验教学产生兴趣,进而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凤池.如何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J].河南教育,2012(10):56-90.

[2]陈林海.初中物理直观经验认识误区[J].第二课堂,2013(12):34-65.

[3]汤强红.学会原创初中物理试题[J].物理教师,2012(12):43-78.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 篇12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的新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中, 实验常用来验证物理原理, 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事实上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不只是这些。假如在实验教学中, 广泛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与原理, 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 由传统的教师做学生看的模式, 转变为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 利用实验进行探究的模式,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从而实施实验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实验, 不能方法单一, 应尽量从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比如, 如何测出盐水的密度, 常见的方式为:先测空烧杯的质量, 再测盐水与烧杯的总质量, 将盐水倒入量筒里测出体积, 最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但这种方法带来了很多的误差, 因为从烧杯里无法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的。假如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盐水与烧杯的总质量, 然后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里侧出体积, 再测出剩余盐水与烧杯的总质量, 最后在根据公式计算出量筒里的盐水密度, 就会避免了盐水倒不完的问题, 误差也会明显减少。如果学生学过了浮力, 还可以用浮力知识测出盐水的密度。尽管是简单的测密度实验, 但可以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学习的兴趣, 就有了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 探索未知的勇气。初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是从奇特的实验开始的, 他们正处在生性好动期, 如果教师能利用好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常常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大气的压强是很抽象的概念, 假如在新课导入的时候, 做一个玻璃瓶吞鸡蛋的实验,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然后再转入大气压的教学, 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 在学习杠杆知识时, 先可以让某个学生上来, 用一根小木棍挑两头不一样的重物, 要求学生将肩膀支撑在木棍的中间, 学生感觉挑的很费劲, 然后要求学生挑的比较自在的走路, 其会自然地将肩膀移向重的那头了……根据这一现象, 让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再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不仅掌握了杠杆平衡的条件, 还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最主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研的过程, 促进了科学观的形成。

四、为学生创造多动手的机会

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起点, 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独立思考能的培养, 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让学生在每次实验中都要严谨对待, 无论是仪器的使用, 还是数据的记录, 都要坚持严谨的科学作风, 而这些科学态度的培养, 需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 不是教师讲讲就能形成的。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不能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 教师在黑板上讲讲实验就行的。比如, 在电路教学中, 尽管教师反复强调, 在连接电路的时候, 要注意将电键断开, 滑动变阻器要处在最大阻值的位置,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进, 负接线柱流出等, 但真的到了学生之手, 会出现很多顾此失彼的现象, 如果能给学生反复操作的机会, 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假如学生的实验技能缺乏, 让他们直接探究欧姆定律, 不仅探索不出正确的结论, 还可能烧坏电流表、电压表等。

在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验机会上面, 开展课外小实验是很好的办法, 毕竟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教学任务必须要按时完成的, 而学生在课外、在家庭里开展实验, 也有很多方便之处。因此, 要大力提倡学生在家庭中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充分利用坛坛罐罐做一些探究性实验。比如, 让学生估计一下家里吃的米的密度, 然后再利用家里的杆秤等器材测一测米的密度, 也可以利用浮力知识测测米的密度, 比较比较哪种方式简单且误差又小。可见, 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可以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五、用多种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实验结果出来了, 做完了并不代表一切结束了。做教师的要对整个实验教学进行评估, 要看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积极性是否到位, 思维是否灵活, 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创新的因素, 发现有创新的成分, 要大力表扬与鼓励。在探究实验中, 每个小组的同学在一起实验, 他们相互比较了解, 同学之间的互评常常比教师的评价要真实些, 因而在实验结束的时候, 需要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每个学生都是实验的真正的主人, 他们最清楚自己在本次实验中的表现, 尽管某些学生实验能力差, 但他们确实懂脑筋、很投入了, 因此,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 也是最能自己鼓励自己的。总之, 在进行学生实验学习评价方面, 要多种形式相结合, 不能简单地下一个好与不好的结论, 应尽量用激励的评价方式, 鼓励他们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的声乐艺术下一篇:城乡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