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精选12篇)
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篇1
摘要:物理实验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多,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要不断创新,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研究,初中物理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较低。另外,有的教师不注重实验方法,实验教学呆板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新实验教学,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以生为本进行实验创新教学
初中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所以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生怕不小心,损坏了实验器材,常用讲解法教给学生间接经验,或者在班上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就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一知半解。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难以体会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更难以把握相关的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在物理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初中时期,通过参加物理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学生完成度不高,或是担心损坏实验器材就不让学生自我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要从“主动教”转化为“启发和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使用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验思路,完善实验过程。
1. 启发式实验教学
启发式实验教学,要求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原理。笔者在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笔者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容器,同时也为学生准备铝柱、铁柱、弹簧钩、盐、砝码等实验设备,并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问题。
(1)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吗?
(2)实验中,选用不同的液体时,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你能解释原因吗?
笔者让学生自备容器,使用烧杯向容器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对实验产生期待感。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2. 创设适当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笔者在教学“声音传播”时,遇到了难题,学生没能理解掌握“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完成题目:一艘船的航行速度为8m/s,在行进路途中,轮船鸣笛,3s后有回音传来,求:这艘船距离障碍物多少米?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声音传播过去的时间,不理解声音传回来的时间。
笔者让学生选择实验地点和实验器材,模拟船航行的情境。学生选取学校外侧的围墙为实验地点,准备测量仪器:米尺和秒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他们在距离围墙340m远的位置发出声音,需要近2s的时间,声音会回传到自己的耳朵。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回传也需要时间,进而有效掌握回声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3. 加强应用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此,在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社团,搞一些小发明创作竞赛,举办一些实用物理知识竞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想、做、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原理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拆装改装自行车;学习了用电常识后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特色的实验电路,还可以带领学生安装实际生活电路,等等。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2]刘海连.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2).
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篇2
——全国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体会
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
郭海燕
(2013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讲座实录)
关于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讨,网上的相关论文数不胜数,在座的老师肯定也有一些心得,说不定还写过相关的文章。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讲理论的,我想讲的是由我亲身经历所提炼出来的真实的东西。以下观点,原创、真实,但只能代表我个人,不代表任何单位和组织。省教育厅安排我讲这堂课的目的,是希望我能从一位教学大赛获奖选手的角度切入课题,下面我就从我的参赛经历说起。
一、参赛经历
1、全国教学大赛简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由全国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几种教学比赛。
第一种是“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国青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下。国青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十届,比赛采用层层选拔的原则。第十届是2012年11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因此可推算出第十一届的举办时间将是2014年11月左右,符合参赛条件的老师若有意参加国青赛,请把握好即将开始的县市省(区)选拔赛的机会。
第二种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名师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名师赛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第三届是2012年9月底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可以推算出第四届国赛时间大约在2014年9月,县市省(区)选拔赛即将开始。当然,在县市省(区)选拔选手时,选拔赛的名称不一定是 “名师赛”,如我省的第三届选拔赛是以“复习课比赛”的名义进行的。因此,如果想参加名师赛,就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参加省市讲课比赛的机会,如果能够在省市级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比赛中名列前茅,都能获得参加更高级别比赛的资格,即使这次没有机会,只要你足够优秀,下次机会还在等着你。在选拔赛中,各地依据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分,确定名师赛的推荐人选。我省的物理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是培养全国一等奖的高手,曾在一届比赛中辅导高中和初中学段各两名选手全部获得全国一等奖,创造了全国纪录。
除了参赛选手的年龄因素外,以上两种比赛的其他要求、比赛流程、评分方法基本相同,都是提前几个月给出待选课题,比赛时现场讲课和教学设计各占总分值的90%和10%。
第三种就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创新大赛),对参赛选手的年龄没有限制。同样是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六届。每届比赛均设置不同的主题,如第三、四、五届大赛主题均为“科学探究”,第六届主题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参赛选手向大赛组委会上交一份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课题不限,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录像课在比赛现场进行播放,占总分值的60%;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占总分值的10%。总分值的30%来自于选手的现场评课能力,方法为:参赛选手从其他参赛选手的录像课中现场抽取一堂,观课后进行现场独立评课,时间限定为10分钟的。参赛选手的名次和获奖等级依据就是录像课、教学设计、演示文稿和现场评课的总分值。现场评课是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亮点,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超链接《关于2013年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展示交流活动的说明》)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给大家看看,对比前几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地方发生了变化,如大赛时间、录像课长度、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等。大赛时间由11月下旬移到了8月中旬。因为大赛不需要参赛教师现场讲课,只需要现场评课,故不需要学生配合,将比赛时间定在暑假期间可以避免影响参赛教师、观摩教师、学校领导及承办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录像课时间由以前的40分钟改为30分钟,参赛选手在课题的选择和后期剪辑时一定要注意;参赛选手的年龄必须在40周岁以下;大赛的主题与第六届相同,仍然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无论是录像课的设计意图还是现场评课视角,都应紧扣大赛主题。
关于全国比赛对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的要求,无论是参赛的老师还是指导老师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下面就以我的参赛设计和演示文稿为例,让大家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超链接《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演示文稿)2、我的参赛经历
我参加的是“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2010年12月,我参加了黄冈市的选拔赛,比赛课题为《摩擦力》,内容为一节录像课和现场评课,我靠闭门造车做出了这堂课的教案和课件,在自己班上试讲一次后,就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课堂实录,时间不到40分钟。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我现场评课发挥较好,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黄冈市一等奖的,因为我看比赛通知时只注意下报到地点和参赛费用,没有足够重视这次比赛,赛前也没有认真研究大赛主题,完全是试试看的态度,用评委们的话说,课堂上仪器是陈旧的,桌子是破烂的,教学流程是常规的,完全体现不出创新。这次选拔赛我非常侥幸地获得了一等奖并进入决赛。
学校对我这次参加市里的决赛非常重视,派出几乎全部物理教师来观摩指导。决赛的内容是现场讲课和现场评课,决赛准备工作在寒假进行,我完全推翻了初赛的教学设计,虽然还是闭门造车,但是由于借助于网络媒体,我加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如用毛笔的形变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用砂纸代替毛巾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等等,所以教学效果比初赛要好许多,决赛结果是我与另一位选手被推荐参加湖北省选拔赛。
湖北省选拔赛只要求交一盘录像课光盘,不需要选手到场,这就意味着对录像课的要求非常高,必须重新录课。取得学校支持后,我在黄冈市教研员王胜华老师的指导下,将教学设计进一步完善,如将导入实验换成了趣味性更强的“捉泥鳅”比赛,在别的学校借用了一间设备先进的高档多媒体教室进行录制,还要求学生统一穿着校服。
光盘交到省里后,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等来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并取得了进入湖北省决赛的资格。湖北省决赛要求五名选手同时观看一节录像课,并同时进行半个小时的独立准备,然后按抽签顺序进行评课。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我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
重新审视我参加省赛的录像,我发现还是显得比较粗糙,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饰完善,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帮助下,我对教学设计精修细改,对录像课精雕细琢,同时评课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011年11月的广东之行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二、获奖感言
从全市选拔赛到全国决赛,一路走来,我觉得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偶然,如
果一定要我谈谈获奖感言的话,我认为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自身的坚持不懈是基础
从团风到黄州,从黄州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广东,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这是一场多么考验我的体力和毅力的持久战啊,这一路走来,如果不是不懈的坚持,我是收获不了那沉甸甸的成功和喜悦。备战期间,常规教学工作不能耽误,家务琐事也不能完全撂挑子,只能利用周末和深夜搜集、整理资料、设计方案,其中的艰辛无法用语言言表,但是无论遇到多少阻挠和困难,我就认准一个道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想完成创新大赛,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要付出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舍弃了几乎所有的娱乐和休闲活动,连晚上睡觉都经常梦到我的课。由于有市、省比赛的经历和经验,参加国赛最后的冲刺、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磨课,虽然我自认业务基础一般、能力有限,但只要我持久不懈的努力,相信上天不会给我一个失望的结果!
2、团队的集体智慧是助力
个人的力量和能力再大、再强,也还是有限的,关键时刻,我校领导及物理教研组全体同仁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持,国赛录课前,一连两周利用晚自习的时间集中到校研讨课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字斟句酌的修改,加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甚至帮我制作实验器材,多次骑车去黄州购买上课用的氢气球,安排各班轮流进行试讲,由于试讲和录课的地点不在本校,还得帮忙搬运器材、组织学生„„这些繁琐的工作是大家共同分担的,集体的力量为我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让我的课增色不少。
3、导师的悉心指导是关键
一路走来,帮助和指导过我的人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湖北省教科院的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接触过许老师的人都知道,他对待工作异常认真,为人近乎刻板,不讲情面,对选手要求非常高。国赛前他曾和市、县教研员一起到我校视导,那次由于我试讲超时,他给了我非常严厉的批评,并对后期准备工作定出了详细的时间表。2011年8月下旬,暑假快收假的时候,他组织我们湖北省的四位初高中选手到武汉进行评课培训,那种紧张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每天中午发给我们四张光盘,拷到自己带的电脑里,下午的任务就是看课,不仅要看自己准备评的那堂课,还要看别人的课。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按抽签顺序进行评课,评完后互相打分,得分最低的上午得罚站,还得负责请大家吃午饭,„„因为怕罚站,一下午看四节课觉得时间不够,我们只有开夜车,那几天我天天熬到零点„„就是这样魔鬼般的集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国家级的评课标准,明白了应该在上台后详略得当、抑扬顿挫地即兴演讲,既要一语中的指出课好在哪儿,又要火眼金睛挑出毛病、提出改进意见,而且还要保证整个演讲前后呼应,时间控制在8到10分钟。对于我们这些理科教师来说,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许老师的训练下,我们做到了。
三、获奖收获
参赛之前,我对那一纸鲜红的荣誉证书无比向往,觉得我所付出的一切都可以用这张证书来得到证明。获奖之后,我才明白这张证书仅仅只是对我之前所付出努力的一个佐证,这次比赛真正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以下十个字:
1、专业
一位参赛教师在团队的帮助下,经历一轮又一轮磨课,收获是不言而喻的,最有价值的就是感觉自己无论是专业水准、教学技艺还是教育理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的指导老师之一,黄冈市物理教研员王胜华老师曾说过,这一年的磨课经历对我的提升作用相当于普普通通教十年书。
2、人脉
参赛经历使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物理同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成长,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能互相鼓励,互相解惑,这些宝贵的人脉对我在教学和教研上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3、平台
获奖后,省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曾勉励我说:要将全国一等奖当作起点而非终点。我现在才明白,获奖后我会得到更高的发展平台,这个平台给我创造了更多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机遇,是我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4、机遇
全国一等奖不仅使我在评优评模评职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还给我提供了许多更好的机遇,比如能来这儿,能在省级教师培训讲座上展示我的风采。
5、挑战
获奖对我同样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如果一个全国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学成绩不如别人,那获奖的意义又何在?参赛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促进教学,若专业技能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那就说明获奖选手只停留在参赛的那一堂课上,没有悟到教学的真谛,没有参透放之所有课而皆准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压力之下也产生了动力,我比参赛时还要更加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四、赛后思考
1、想抓到鱼,你得知道鱼是怎么想的
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我们就会明白,想当然是教师的大忌。正如想抓到鱼,你就得知道鱼是怎么想的。作为一名物理老师,若能研究中学生心理,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迎合他们的口味,想让学生不爱学物理都难!
2、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是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唱独角戏、学习不愿主动参与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看教师“表演”上,如果不断使学生受到成功的刺激,将会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自己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动脑,就会越有成就感,越有成就感就会越爱学习。
3、从“有招”到“无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只教不研是不行的。一线教师不缺乏教学经验,但是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必须研究和学习教育理论,因为免不了要死记硬背,学习的过程固然是枯燥的,当我们一旦学到一招半式,并能将之用于教学实践后,我们会欣然发现,所有的理论都化作了无形,教育理论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是从“有招”到“无招”。
五、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刚才提到此次参赛经历带给我的其中一大好处是提升了我的教学技艺,那么,经历过大赛的我是如何思考教学的有效性的呢?一堂有实效的课就是好课,所谓好课,我的理解就是能让学生感觉有趣、易懂、好记、会用的课。那么,究
竟如何才能打造一堂好课呢?下面,我将结合积累的视频资料,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1、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总结了三点: ①精心导入,紧抓学生眼球。②适当激励,学生如沐春风。③五花八门,避免审美疲劳。
首先来说说导入,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万事开头难”,“万事贵乎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它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出问题”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故事”法、“温习旧知”法、“播放视频”法、“设置悬念”法、“运用类比”法、“习题训练”法等等。
来看看我参加市级比赛时的导入部分吧。(播放市级参赛课导入片段)我让一个小个子女生和一个大个子男生进行拔河比赛,事先在男生握的那边涂上洗洁精。试图用这种和预想反差极大的结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后来我钻牛角尖地想,涂抹洗洁精其实是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的,本课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两个因素的理解运用,在增减摩擦的方法中,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也不是重点。于是后来在市级决赛的现场课时我改为夹玻璃球比赛,但发现效果更不好,最后两种导入方法均被弃用。
那么省级参赛作品的导入部分我作了如何的改进呢?(播放省级参赛课导入片段)将抓泥鳅游戏作为导入后,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明显地被调动起来。游戏结束后那名男生无意间用纸巾包起桌面上的泥鳅,这个细节恰好为“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能增大摩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总的来说,导入部分比市级比赛时要成功得多。
最终国家级参赛作品的导入部分我又进行怎么样的完善呢?(播放国家级参赛课导入片段)男生捉泥鳅时泥鳅溜到桌面上的特写说明了泥鳅的确很滑,不好捉。女生捉沾满木屑的泥鳅和捉水中的泥鳅形成鲜明对比,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木屑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样不仅能自然地引出课题《摩擦力》,更能在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给学生以提示。当然,大家还不难发现,省赛时我先放《捉泥鳅》音乐再让学生进行捉泥鳅比赛,到国赛时我改成了边放《捉泥鳅》音乐边让学生进行捉泥鳅比赛,这样做不仅使捉泥鳅比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还可以使课堂更加紧凑。
精彩无处不在,(播放陈政《看不见的运动》导入片段)来自福建的陈政陈老师利用化学原理为同学们变了一场“魔术”,微观的分子运动是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这种看不见的运动产生的变化在宏观世界中可不就象魔术一样神奇吗?这个导入实验新奇有趣,容易引起学生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果说陈政的导入很精彩,那么钱永昌的导入称得上震撼(播放第三届名师赛钱永昌《弹力 弹簧测力计》导入片段)钱老师是用一段视频来导入新课的,这是一段关于炮弹飞人的视频,只见“轰”的一声,从炮筒里“射”出一个活人来,在空中划过一道抛物线后落在一张蹦床上。看了这段视频,学生们不禁会想,炮弹不是靠火药推动的吗?火药是如何推动人又不使人受伤的呢?这样学生们为了要知道个究竟,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跟随老师探究下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点:适当激励,学生如沐春风。有人说:“一位优秀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于他人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还可以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从语言、表情、神态、动作等各方面给学生以认同感和愉悦感,他们会越学越有劲。(播放第三届名师赛田雪岩《升华和凝华》片段)田老师笑容亲切、优雅随和、适时的激励,使学生如沐春风。
第三点:五花八门,避免审美疲劳。学生都欢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照本宣科是大忌,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课堂上的魔术师,适时给课堂带来新奇的元素,防止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听、看、想、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看、读、写、思多种方法相结合,对于知识的呈现也应采用多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我在《摩擦力》一课中,将自行车搬到了教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播放国赛自行车片段)在学完本课后,我出了一道课堂巩固习题:观察过道中的自行车,指出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这些摩擦力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对于有益的摩擦我们是如何增大的,对于有害的摩擦我们又是如何减小的?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交流合作精神以及经验积累,还考查了学生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掌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还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进行了巩固。
(播放贺同君《摩擦力》片段、李宵羽《升华和凝华》片段)贺老师在突破摩擦力方向这一教学难点时,将两块锯齿状海绵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器材简便,效果明显;李老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电子导学案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又用ipad给效果良好的学生实验照相,使人眼前一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优化设计,精心打造紧凑课堂。
花哨的课堂很容易吸引眼球,但若只有热闹却无实质内涵,热闹便成了作秀。真正的好课,其精髓还在于优秀的教学设计,只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在笑过闹过以后有所回味有所收获。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知识与技能维度来看,主要看三点:
一、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是否制定得当,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二、重点,三、难点,即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在《摩擦力》教学中发现,当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极易混淆重力与压力,因为常规实验是在水平木板上拖木块,压力与重力是相等的。为了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我校的物理备课组想出了这么一个点子。(播放国家级视频氢气球片段)取出一个电子台秤,用手按压秤面,发现用来测质量的台秤示数不断变化,提示学生,若不看单位,电子台秤可以看作压力计。垫一张白纸在秤面上,将放有重物的小铁盒放在白纸上,读出“压力计”示数为0.48。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为1.9N。取出一束氢气球系在铁盒上面的提钮上,读出此时“压力计”示数为0.32,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为1.2N。往铁盒中加沙,直到“压力计”示数回复到0.48时停止。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仍为1.9N。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滑动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且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就越小。比较第一、三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的结论。
大家刚才看了钱永昌老师《弹力 弹簧测力计》一课的导入部分,到现在一定还留着疑问吧?钱老师这样导入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播放视频片段)。讲完弹力,钱老师出示一个炮弹飞人模拟器,拉动开头,从模拟器中飞出一个塑料球,原来模拟器内有一段弹簧,塑料球就是被弹簧的弹力推出去的,然后向学生说明炮弹飞人装置是用压缩空气来代替弹簧的,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不也是弹力的一种吗?钱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做到了前后呼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留有回味的空间。
当然,如果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能够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还在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悉心设计,加上教师的精心演绎,这堂课足以使学生折服并留下深刻印象。
3、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贴近生活,能使学生保持已经产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豪感,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这是北京市民族学校的张景银老师讲授的《探究斜面省力与机械效率问题》录像课片段。(播放张老师视频片段)张老师将学校的实用斜面用摄像机搬到了课堂上,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消除了物理知识的神秘感,使学生明白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社会的。更可贵的是,张老师还由这条给轮椅人士使用的斜面提醒学生凡事要多考虑别人,不能光想着自己,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云南的李红梅老师在讲授《光的折射》时,将生活中叉鱼的例子搬到了课堂上。(播放李老师视频片段)这个实验并不难做,由于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现象明显,因此即使在常规教学时使用,效果也会非常好。
广东的黄欢老师在讲授《眼睛与近视的矫正》时,将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台也搬到了教室,我们来看看。(播放黄老师视频片段)在黄老师使用“激光手术刀”精心操作下,一位近视患者终于看清了物体。然后黄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愿意接受激光治疗近视吗?理由是什么?黄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讲清了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和方法,更使学生明白,做任何消费决定时必须自己权衡利弊,不能一味听信商家的广告。
我们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系》时,一定会讲到草原上的犬鼠是多么的聪明,因为它们会将两个洞口的形状做得不一样,使洞内空气流通。安徽的宋四华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从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火车站地下通道入手,并且制作了一个火车站通道的模型。(播放宋老师视频片段一)引导同学们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结论后,宋老师又拿出了那个地下通道的模型,让同学们试着设计一种方案,使地下通道内的空气能够流动。(播放宋老师视频片段二)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在探究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让学生应用刚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自信心大大提高,何愁学生不爱学物理呢?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探索欲望
谁都不可否认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有位物理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在我的物理课堂上,只要能做实验的地方我就尽量安排实验,只要能让学生做的实验我就尽量安排学生实验”。可以说,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摩擦力一课,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利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往小木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来改变压力的大小,通过在木板上
铺毛巾、的方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通过测力计的读数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手拉动木块时无法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然我们也可以改用电动机匀速拉动木块。我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用的是拉动木板的方法,对拉动速度没有要求。在该实验中还会遇到的困难有:木板太窄,木块运动时容易“脱轨”导致实验失败;木块运动时毛巾容易堆积导致实验停止„„我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是:用砂纸代替木板和毛巾。砂纸又平又薄又宽,易于实验,且砂纸两面粗糙程度相差较大,实验效果比木板面和毛巾面的对比更强烈。
《摩擦力》一课,当我们讲到减小摩擦的方法之一——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时,一般都是放一段磁悬浮列车或气垫船的视频,北京的阎猛老师别出心裁,用一个小实验非常直观地模拟了一辆气垫车。(播放阎猛《摩擦力》光盘实验片段)这个实验非常易于操作,只要一张废弃的光盘、一个气球和光滑的桌面即可,当与光盘绑在一起的充满气的气球口紧闭时,推动光盘,摩擦力使光盘很快就停止了运动;打开气球口后,再推动光盘,光盘沿桌面溜出好远,直到飞出桌面„„两次实验对比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气垫船减小阻力的原理。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 篇3
【关键词】初中 物理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认真开发校本课程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立校本课程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造力。目前,许多学校非常重视物理校本课程,在开发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时,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例如:在上速度时,我们可以让体育老师协助我们来上百米测试的体育课;上惯性时,让体育老师上跳远,上百米比赛;上功与能时,也可以让体育老师上单杆或双杆等等,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知识,也能更好地利用学校现有硬件设施,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应注意积累平常教学生活并加以应用。比如:静脉输液中的物理知识;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为什么粥烧开了会溢出来?为什么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而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时,手不但不暖和,反而更冷?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眼镜中的物理知识等等。
二、着力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课程具有獨特的内容和地位,在其中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只是在上课,作业、考试和课外科技活动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的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可以成立各种物理兴趣小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又如,可以进行物理比赛,使学生对物理方面已有的基本知识能够更深入了解,并且能灵活运用,激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各方面去,扩展自己的思维,使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又如,把最新物理知识引入课堂。把物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概念及最新发展动态适时地引入课堂,如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微波技术、华裔物理学家屡获诺贝尔奖、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等。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研究教学规律与学习规律。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多地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在作业、考试、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等环节引入创新设计的内容,特别是结合实例介绍一些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实验操作。例如:在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要测一段导体的电阻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那么,实验中如何减小误差呢?学生马上想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接着教师又问:怎样才能多次测量?于是学生知道电路中还需一个改变电流的滑动变阻器。教师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把实验器材选出。然后设计出电路图开始实验,实验中出现了故障,也不要马上给学生排除,应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完毕后,教师可适当将知识迁移继续设问:如何测一只小灯泡的电阻呢?学生会根据上述实验马上测出来。然后,教师再问:若实验中无电压表或无电流表,如何测导体的电阻呢?就这样,通过设疑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教学《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设计中,课的一开始向学生展示貌似相像的“水和煤油”,其实是实质不同的两种物质,在不允许用闻气味的方法情况下,你怎样区别他们?进而引出“怎样识别物质”这个问题。学生说出了好多方法。并将装水的杯和装油的杯子分别置于天平的左右盘上,让学生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你做出猜想的必须依哪些假设为前提。这样的教学不断布疑、激疑、启发,使学生总是处在一种热切求知、兴趣盎然的激发状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深入、活化,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机械创新实践活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一些探索。例如,配合课堂教学,举办相关的科技讲座、学术研讨会、科技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知识方面的视频资料等活动,增加学生参加科技实践的机会。同时,通过评比、展览,表扬一批科技活动的积极分子,调动起更多学生的积极性,掀起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真谛的热情。又如,选取开展物理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的好题材根据教材和教学进度,提前收集整理教材内外相关的资料,鼓励学生对小实验、小制作进行改进,甚至自创,搜集学生的新点子、新想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永洪.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J]. 读写算:教师版,2012(2).
[2]王林绪. 物理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3]苏浩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 中学理科(综合),2008(7).
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作业布置,优化设计,创新
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环节, 是反馈教学质量、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应用与技能锻炼, 从而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并掌握相关的技能,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 教师也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从而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 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作业布置的优化设计, 敢于创新、敢于尝试, 以学生为主体, 从而切实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一、作业布置的难度和数量应适当
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一定要精选作业内容, 注意布置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 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为学生保留一定的自我学习空间。再加上初中物理学科的特殊性, 教师切记不可过于看重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 应考核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相关概念并将其有效实践。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选用一些基本题型和经典题型,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 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避免同一类型题目的反复练习解答。作业布置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状况、生活范围进行合理的安排, 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而又不能轻易得出答案, 教师要掌握好这个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进行研究, 从而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具有针对性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关注和充分的发展。那么在作业设计和布置环节, 教师就要体现其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将初中物理作业分成三个类别的内容, 第一组, 一些基础习题, 适合中下层学生完成;第二组, 一些提高型习题, 适合中上层学生, 基础中带有一些灵活的思考, 让学生有探究空间;第三组, 一些思维意识强、逻辑性强, 综合性较强的发展型习题, 适合学习拔尖的学生去研究。这样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这种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既符合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又可以有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反馈, 学生完成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还可以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三、作业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形式可多样
数学不好的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时大都会觉得吃力, 很多学生渐渐地不喜欢物理课程, 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心理, 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越来越糟。因此, 教师要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物理学科的喜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爱好入手。比如, 初高中的学生都很喜欢湖南卫视的节目, 在很多课余时间都会关注, 教师就可以将所学知识与播出的内容进行联系, 如在模仿节目《百变大咖秀》里, 为什么模仿者听起来和真人演唱的一样, 从物理的角度是什么原因, 这样就能很自然地联系到音调、音色、响度和频率等内容。然后, 教师可再布置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一些物理概念的应用, 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 并乐于完成作业。当然, 作业设计也要力求多样性。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对一成不变的事物没有兴趣, 所以教师可以多进行形式上的改变, 可以布置小实验和PPT制作之类的, 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
四、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多联系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 那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要关注初中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和贴近, 关注社会生产中物理知识的运用,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 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实践性, 多与生活进行联系。比如, 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后,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观察家周围建筑物的防雷情况。又如, 学习了“电阻”之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或是去五金商店了解各种导线的材料、横截面积及其通过的电流值。再如, 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 在观察路径中加入什么可以让光路更加清晰, 便于观察。将作业布置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五、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创新性, 要巧设问题
教师要打开物理作业的创新之路, 就要考虑到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一份较好的成绩单,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探究意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将一些相近、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用带有发展性的眼光去设计作业问题。问题的设置要巧妙, 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 并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空间,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独立意识, 最后, 教师再点拨。
总之, 教师要全面优化初中物理作业设计, 开拓物理作业的创新之路, 完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 严格控制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要注重作业的完成对教学的反馈思考, 使“教”与“学”有效地融合。作业布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带着探索的精神去学习。因此, 作业设计要加强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龙方祝.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业设计[J].成功:教育, 2010 (6) .
[2]万从银.初中物理有效作业的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1)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篇5
孙 超
山东省济阳县实验中学,山东 济阳 251400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于理论、概念等知识教学,实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够提高物理的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思路
新课改对各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科都在进行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要想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物理中的实验教学也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实验将书中的物理概念转化成可见的现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实践去验证物理知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1、通过多次进行实验巩固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观察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其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满足其科学性和实验性,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就需要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并且进行多次实验,以此来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力的作用效果”这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开始讲授概念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两个知识点上有所混淆,以往教师都会通过概念的角度来进行对比、讲解,想要让学生能够分清这两个概念,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还有的教师会对学生这样解释:“生活中物体运动需要力才能够运动”,这个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这两个知识点,就需要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知识,能够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自己观察到其中的物理现象,加深体验。在实验中会有这样一个情景,都是将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同一高度进行释放,只是不同的是放置在水平面上的东西不一样,分别是棉布、毛巾和木板,通过对这三种实验情况的比较,在限定的时间内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长短,来分析物体运动受力的情况,可以让学生知道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正确的应该是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区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实验,来增强学生的体验,加深记忆,通过不断的动手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实验
[3]
[2]
[1]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独特的优势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现到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磁场”时,由于这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现象,磁分子和磁场形状学生是无法看到的,因此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就会存在难度,对于磁场的实验,用小磁针和通电导体的作用等实验,如果仅靠教师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话,学生是很难吸收和理解的,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将磁场、实验的过程和效果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三维图形或者视频资料,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上教师的课堂讲解、重点知识板书、交互和反思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物理知识由抽象化转为具体的、可见的,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上,教师还需要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要明确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切不可彻底的将传统的进行方法抛弃掉,通过演示也并不能代替所有实验,有些实验还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实践的,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印象也会更深刻。
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都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教学中老师一个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习惯也是最佳时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方法。学生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有新的想法时,教师应该先肯定这种表现,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鼓励学生多提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大胆的猜想就是一个有效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等进行大胆的猜想,对学习内容、实验结果等进行合理的假设,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等方面有限,因此他们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合理,这时教师应该先鼓励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比如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盒装的饮料,让学生用吸管喝饮料,会发现盒子也变瘪了,再让学生用手捏盒子,盒子也瘪了。这说明盒子受力会产生变形。老师可以提问:“是什么让盒子瘪了?”,学生会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现象,得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会说是吸管吸饮料的力量,有的学生会认为是手的压力,不管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老师都应该先鼓励。对于那些不敢提问的学生,老师也要鼓励他们多提问,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好的问题的同学,教师应该要充分地肯定,树立榜样作用,让其他的学生效仿,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学生也可以课下通过各种方式自己查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让现有的知识得到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结束语:
[4]综上所述,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展示给学生具体的物理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参考文献:
县域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6
1创新县域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门学科课程教学中长期所使用和遵循的一种教学流程和理念,它对于该学科课程的教学和活动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县域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有效地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提高县域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首先,应当从教学模式入手,通过积极创新和引进先进的、更加科学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更新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等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县域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县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创新并采用科学的开放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开放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它可以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物理自主学习机会,激发初中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对于县域的初中学校而言,由于其学校的基础设施等条件相对薄弱,使得许多县级区域的初中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并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学生也没有多少亲身实践操作的机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而通过采用开放式物理教学模式的方法,县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比如说,根据开放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县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开放物理学习内容和实验教学形式等方法,给予初中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有效地提升县域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
2创新县域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知识来源,也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主持者,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质量.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有效地推动县域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创新更加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县域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往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往往对于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相对而言有所欠缺,这很容易使得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县域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县域初中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一是采取兴趣教学法.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是否活跃直接影响着整节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县域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做好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初中物理教师便可以借助兴趣教学法来实现.兴趣教学法主要是指以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指引,通过将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加以风趣化,融入更多的幽默元素,从而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二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给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注入新鲜元素.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个性比较张扬,喜欢新鲜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索欲望,单一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很容易给初中学生造成枯燥无趣的感觉,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和丰富教学的形式,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兴趣.比如说,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应用新型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变得生动风趣.
3创新县域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以及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县域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有效地推动县域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就必须重点做好县域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教学创新工作.县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创新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来辅助实验教学.初中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生活教学法来辅助教学,是非常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教学理念的,而且,生活物理教学方法还能够为县域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创造更加生活化、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锻炼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思维.比如说,县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来代替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自主操作能力.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物理教科书上册中的《气体的压强》这一知识点的实验教学为例,气体的压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吸管吸水现象来设计简单的生活化物理实验:首先,物理教师可以让初中学生准备好包括一根吸管,一瓶矿泉水,一个杯子等实验器材.这些实验器材都是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物品,因此,初中学生用其进行物理实验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容易操作.然后,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教授初中学生开展实验,先在杯子中倒入500 mL的矿泉水,然后将吸管竖直插入水中,并开始吸水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可以明显发现,在吸水的过程中,吸管外面的水明显变少了,这时,初中物理教师便可以巧妙地将大气压强原理引导出来.吸管中的空气被吸走,导致吸管内的大气压强弱与外界空气的压强,从而导致外界空气压强将水挤压进吸管内,最终溢出.通过这种生活实验教学方法,县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锻炼初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创新县域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
对于县域初中学生而言,物理解题能力是其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开展物理解题训练,提高物理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和能力,因此,县域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有效地推动县域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提高县域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还应当积极做好初中学生的解题教学创新工作.首先,要想有效地创新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县域初中物理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容易出现的解题思维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说,思维定势造成的解题思维障碍和逻辑思维解题障碍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入手,来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提高物理解题能力:一是创新物理模型建立解题教学法.物理模型解题教学法主要是指通过在初中学生的物理解题中,教学学生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使其能够建立清晰的物理题目主干,从而更加直观地发现解题规律和方法,快速地开展解题,提高解题的效率;二是创新思维程序解题教学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物理的解题离不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的头脑辅助,因此,县域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从思想层面来有效地锻炼初中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能力.而思维程序解题训练法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思维程序训练法主要是指通过对初中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思维加强训练,从而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层面来加强其能力的训练,使其在解题中能够有明确、舒朗的清晰解题思维,有效地提高其解题效率和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研究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思路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不仅包括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 而且包括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等。而初中义务教育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所以必须强调课堂教学的创新工作。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理科学探究过程, 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积极参与与科学有关的活动, 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 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实践性以及时代性, 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在肯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需要确保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就要求物理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 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 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要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这样做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非常深刻的领悟, 才能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二) 理论联系实际, 让物理教学更加生活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 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 在讲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这一章时, 教师可通过列举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不同物质来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并且以实验的方式,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 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 能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丰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并注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是将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 从而自主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理解以及掌握的过程。进行探究式教学时, 教师需要将物理知识点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这个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进行辅助性的指导, 鼓励学生勇于探究, 将学习的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尽可能多地提出意见和想法。相比较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 探究式教学法彻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育方式,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
(四) 以评价改革为导向, 关心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教师在课堂上应以评价改革为导向,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体系, 注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形结合,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建立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是对教师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一种客观体现, 所以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理念建立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表现有全面的了解, 用科学发展观去判断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并且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案,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 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 初中物理课程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能够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跨入新时代的今天,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顺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其中, 充分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通过互相间的交流、分析以及思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资源, 并且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思维创新, 并将物理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日后的学习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顾琦.初中生物理学习准备的调查和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2]袁丽.中学物理课程中数学知识的支持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3]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4]黎泳建.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才智, 2010 (1) .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创新 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模式,创新
一、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教学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公式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重能力进行培养的学习, 这就需要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探究, 提升物理综合素质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 要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坚持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充分的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多探究, 勤动脑, 切实提升自身的物理思维辩证能力, 能够应对越加复杂变化的物理应用问题, 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提升.
1. 致力于构建良性物理教学氛围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创新人才. 每位教师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追求的教学目标[1].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初中物理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灌输, 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课程产生枯燥的感觉.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穿插的让学生设身处理的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实践练习, 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会迅速集中, 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到基本的分析应用技巧. 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初中物理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 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 加深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为后续的更加高深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针对这样的情况, 可以看出,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另辟蹊径的进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有针对性的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更新研究, 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初中物理实践能力.
例如, 在进行习题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将考试进行考核的习题的基本验算过程拿到课堂的多媒体上来演示, 向学生进行特定的物理习题练习的展示的试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 就可以快速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辩证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 通过这样的方式, 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习题练习的氛围, 为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注重物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在进行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 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进而保证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自发的进行课程知识的探索学习, 提升课程的教学效率, 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辩证能力.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已经形成了一套教学模式. 因此, 在进行思维辩证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 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 要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具有独立意识, 提升教学效率,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思维辩证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学生实际分析研究能力的锻炼, 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 提升自身的物理思维辩证能力.
3. 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内容
新课程改革后, 初中物理教学提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满足新课改要求, 应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衔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2].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的把握住学生的实际物理学习特点,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辩证能力. 与此同时, 在进行初中物理思维辩证模式的改革和创建过程中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充分的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例如, 在进行浮力公式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初中生都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物理基本公式, 拥有了一定的物理学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对浮力公式的使用的实际案例和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浮力公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理公式的使用方法告知学生, 让学生利用这些公式进行实际的物理应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的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辩证能力和联想能力.
改革原有教学模式等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S1) :74.
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篇9
际关系; (6) 从评价方式看, 不仅关
注学习结果, 更关注学习过程。
二、注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有众多的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干, 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而不是主宰者, 让位于学生的学;同时宽容待学生, 让他们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 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 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 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此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勇士的典型事例, 来鼓励学生对一些现成的认识, 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 有勇于发现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某些体会可能可笑, 某些提法可能错误, 某些探索可能失败, 但作为教师, 我们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 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 尽量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多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激励学生多提问题, 鼓励他们以创造者和研究者的身份独立思考。
三、改革实验教学, 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提倡“实验探索”, 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 备课认真, 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 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 统得过死的弊端: (1) 整堂课教师只管自己讲, 不提一个问题, “满堂灌”。 (2) 问一些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 (3) 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 偏离了主题。 (4) 教学没有层次性, 难易问题无阶梯。 (5) 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不置可否, 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6) 不能灵活应变, 教学沉闷, 等等。为此, 在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中, 教师适当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所作的正确、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创新意识。评价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以用语言进行简单评价, 还可以用手势和表情示意评价, 必要时也可以用检查、批评的方法来评价, 关键在于合适、恰当、公平地对待学生。如“密度”教学时, 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 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 而不必完全形式化地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篇10
一、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课中, 实验法是最常见也最为重要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验法可以使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亲身体会和感受。并且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 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印象, 就像在光的反射过程中, 我们可以建议学生拿家中的金属小勺作为凹凸镜面进行试验, 让学生感觉特别亲切, 觉得物理现象就在身边。
二、模拟与比喻使学生轻松记定律
物理概念和定律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 往往这些定律概念抽象的让学生们难以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定律和概念, 我们就可以用模拟与比喻的方式。例如, 我们讲述电流时, 我们可以用水流打比方, 讲述电阻时用高山打比喻, 这样在讲述短路状况时, 就由抽象变为形象化了。又如, 我们在讲述声音是由振动而来的时候, 我们可以拿一面鼓, 敲击鼓面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如若按住鼓面, 则停止发声, 这样就生动形象的证明了声音是由振动而来的。
三、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物理现象与过程
有一些物理概念是让我们用实验和语言无法表达的, 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了, 多媒体可以使静态变为动态, 使间断的变为连续的, 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物理现象, 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解读一些物理定律所表现出的内容, 就像讲述光的折射时, 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物理的存在, 但是我们却无法看到、感受到光线的存在, 如果用动画形式画出光在水中的折射, 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应不断地结合课本进行创新, 最大限度地运用电子、工具等一切条件进行教学, 使物理课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 而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主动地、深刻地记住知识。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篇11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实验技能;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88-0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教材非常重视实验,力求通过实验探究引入概念,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和能力,体现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他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感知到他从未见到或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积极和冲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应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时,我改为学生动手实验: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实验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刻意营造互动的氛围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反映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三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可以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合作学习中,可以通过先让学习小组内各成员间相互质疑,并通过采取或小组、或个人、或竞赛、或强化、或辩论等丰富多彩的释疑方式,达到合作达标的目的。例如,“电磁振荡”一节,既是“电磁波”一章的核心内容,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振荡电流的产生普遍感到难以想象,加之振荡电路内与电流相关的磁场、磁场能及与电荷相关的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电场和电场能等物理量在不断地变化与转换,许多学生都有一种如坠雾里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授课中,既要适时地通过实验、动画等手段给学生提供表象,也要对这些物理量进行归类,并抓住能量转化这条主线,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环节奠定基础。
三、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能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在实验教学时采用分组探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例如: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时,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小组讨论有两种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确定一种最好的测量方法;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为学生做每一个小组探究实验,当好助理者和服务者。通过小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四、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炳生等《八年级物理教学参考资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王丹东《中学物理教学通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1.
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 篇12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权和支配权, “师道尊严”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因此, 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就必须解放思想,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形成“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局面。
另外, 初中生的创新对教师来说未必是新颖的, 但对于学生个人或其同龄人来说, 却是新鲜的, 教师应鼓励这种创新,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 我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学生只有明确观察的目的, 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 达到观察所要求的目标。例如, 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 学生没有明确观察的目的, 就只会看热闹。教师若明确指出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学生观察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在实际观察中加强观察指导
有的学生观察时, 只凭兴趣或走马观花, 抓不住重点。为此, 我经常引导他们, 观察不仅是看, 还要用脑子思维。同时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 从整体到部分, 从部分到整体, 从外表到本质;观察时运用比较的方法, 找出事物的个性与共性, 揭示出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从而抓住事物本质;观察要抓住特征, 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标志, 从而把事物区分开来。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有这样一道题:盛盐水的容器中, 漂浮着一块冰, 问冰融化后, 水面的升降。当分析得出“当冰融化, 水面上升”的结论时, 有一学生与同桌讲个不停。我有点恼火, 问他讲什么。他说:“我们在讨论是不是这个原因引起极地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我及时肯定他的灵感和思维的积极性。我想, 学生有了这样的肯定和鼓励, 就会非常愿意与同学和教师讨论问题, 从而养成勤思善论的习惯。
2. 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上训练学生应用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 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克服由单向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障碍或思维僵化,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在学“电磁感应”时, 我不急于把结论教给学生, 而是先引导学生由奥斯特实验进行逆向的猜想, 然后用实验一步一步探索。在这过程中, 学生不仅锻炼了逆向思维, 更能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和由此而来的快乐。
3. 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 我通过开放性习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这样一道题:测一不规则蜡块的体积, 器材自选。学生想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直接测量的方法有:排液法、排细沙法。间接测量的方法有:测质量, 查密度, 求体积;变形法 (在规则容器内, 熔化成规则固体) , 测边长, 求体积;比例法 (用一规则蜡块, 先测体积, 然后分别测两蜡块质量, 用比例法求待测蜡块体积) 。通过这类开放性习题的训练,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独创精神, 甚至有的会“标新立异”。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不止这些, 还必须让学生经受更多的锻炼, 培养科学素养, 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琪, 邓小飞, 李敬德.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1.
【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06-14
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思路07-13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11-21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12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11-14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05-13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10-09
初中物理创新思维课07-22
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06-21
初中物理的教学创造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