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1
物理教学讲解的有效性是能引导全体学生收到实效的教学, 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 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具体地说,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要研究物理教学讲解的有效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 即通过教师的教, 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 即通过教师的教, 学生学会了学习, 掌握了学习方法, 提升了学习能力, 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 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其二是隐形的, 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 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 (独立学习) 的机会, 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
怎样才能做到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呢?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其中学生“愿意学”又是核心中的核心。下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简单谈谈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感想。
一、把教学讲解的有效性落在实处
1. 知识的准确性。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 传授知识的内容当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 不能使用方言, 即使是普通话教学, 对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的表述也要讲究准确性。此外, 观点的阐述, 对实验操作的讲解, 事例的引证等, 也要注意语言的科学严密。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查阅资料, 字斟句酌, 反复推敲。例如在阐述热与功的关系时, 可以说“做功产生热”或“消耗热可以做功”。而不可以说“功可以转变为热”或“热可以转变为功”;又如在讲述磁场概念时, 可以说“在磁极或电流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如果说“在磁极或电流周围的空间叫做磁场”就不准确;再如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而不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前几天, 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课, 在讲“误差”的概念时, 说误差不能“消失”, 我认为应该说“消灭”。所以表述准确与否, 有时只在一字之差。当然更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和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 例如应该避免将“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 等等。所以, 教学语言“无所苟”这种精神确实是值得提倡的。
2. 训练题答案的准确性。
训练题选择的如何是教学有效性落实标准之一, 当然训练题答案的准确性更是落实有效性的标准。
例1:一个钢球放进液体里后, 令人惊讶的是, 钢球居然没有沉下去。设想发生此现象的原因, 做出两种可能性的推断, 并说明理由。
分析:猜想将要发生的物理现象, 再用物理原理去分析证明。这种从现象产生原理, 再从原理验证现象的方式, 是试题的一大特点。解题时要分析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并充分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题。
答案:本题的结论可能是:液体是水银;钢球是空心的;钢球上方有一磁铁;液体为绝缘体钢球与其上方物体带异种电荷;液体为绝缘体钢球与其下方物体带同种电荷等。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科学猜想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化法、转换法等。
例2:下面是物理学习中的几个实例。这些问题分别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1) 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时引入了“合力”概念;
(2) 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电路时引入了“总电阻”概念;
(3) 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概念;
(4) 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5) 在研究电流时, 将它比作“水流”;
(6) 研究欧姆定律时, 先保持电阻不变, 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7)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得出;
(8) 利用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是否存在。
分析:此类试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解这类题目需掌握研究物理问题几种方法的内涵。
答案: (1) 等效法; (2) 等效法; (3) 建立模型法: (4) 类比法: (5) 控制变量法: (6) 理想化法: (7) 转换法。
3. 探究题结论的准确性。
探究题是我市中考物理试卷的关键性试题, 所以, 在教学中要注意探究题结论的准确性。
例3:小王同学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 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王想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 完成如下工作: (1) 这次探究所用的器材有哪些; (2) 写出探究的步骤; (3) 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 你在这次探究过程中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分析:此类题目一般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得出一定的结论。解这类题目需明确题目要考查的知识, 合理的运用器材, 从而设计出探究的方案。
答案: (1) 探究器材:白纸、刻度尺、平行光源、三种透镜;
(2) 探究步骤:a.用平行光分别正对凸透镜照射, 测出它们的焦距, 并做好记录;b.比较三种凸透镜的焦距大小:c.讨论若焦距不相同, 则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有关:若相同则与制作材料无关;
(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例4:小丽同学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做出以下猜想:A:同一磁铁通过的电流越大, 它的磁性越强。B:外型相同的电磁铁, 线圈的匝数越多, 它的磁性越强。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小丽所在的实验小组通过交流合作, 用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电路中, 闭合开关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重复了多次实验, 记录如下:
(1) 实验中小丽通过电磁铁______来判断其磁性强弱;
(2) 分析_____次的实验记录, 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 通过比较第3、4次的实验记录, 发现猜想是不严谨的, 应该怎样补充。
此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表格和大量数据, 要求学生找到数据的规律, 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完成实验。解这类题目需找到表格数据中所隐藏的规律, 从而得出结论。 (1) 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 123或456; (3) B:电流相等。
例5: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 路面积雪经车辆压过后, 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汽车易左右滑动。同时, 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 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 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 气温不同, 积雪的厚薄不同, 对行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 气温在0℃左右时, 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 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 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的发生, 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 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 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 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 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上撒盐外, 你还能想到什么常用方法, 可以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 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此类题目通常文字较多, 所给信息量教大, 注重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并较完整的考查了探究的思维程序。解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 抓住题目所给的重要信息, 找出所要考查的物理知识点, 注意语言表达, 从而解决问题。
答案:猜想:撒盐改变了水的凝固点, 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相同条件下撒了盐的水不再结冰 (气温低于0℃)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1) 取三只相同的容器并分别加入等量的冷自来水;
(2) 容器A中不加盐、容器B、C中加不等量的盐, 充分搅拌, 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盐水;
(3) 将A、B、C3个容器同时放入冰箱中降温;
(4) 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容器, 测其温度, 并观察水结冰的情况, 做好记录;
(5) 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方法:各路面上撒煤渣;在车轮上缠绕铁链等。
理由: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二、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讲解中的有效性作用
1. 通过实验引出课题。
例如“浮力”一节的教学就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 作为课堂教学的先导:“为什么木块总是浮在水面上, 而铁块在水中总是下沉?”“取1kg木块与1kg铁块, 为什么还是铁块下沉?”“钢铁做的轮船, 为何却能浮在水面上?”对以上问题,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到迷惑不解,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便起到了激活全体学生思维、产生疑惑、急于求知的效果。
2.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而这些现象又不便在课堂演示或观察, 我从列举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引入课题。例如在教学“分子动理论”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近年来人们大量使用夹心板和金钢地板木来装修房屋, 这些夹心板和金钢地板木中含有一种什么物质?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 进入含有甲醛房间就会闻到气味, 这说明甲醛分子是在做什么运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情况说说‘甲醛’给人们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这些危害?”这样, 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以及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例, 说出许多跟‘甲醛’有关的给人们造成危害的例子:如我市有几位患白血病的儿童, 其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甲醛”。
这样, 许多学生都能根据平时所了解的信息说出防止这些甲醛造成的危害, 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2.刚装修好的房子不要立即搬进去住, 要过几个月等甲醛浓度降低后再搬进去住;3.用茶叶、茶梗等物质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4.住进新房后, 要经常打开房间的门窗, 保持新鲜空气对流等。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 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分子动理论”中的气体扩散知识和防止有害气体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浮与沉”前, 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 我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 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我把牙膏管放入水中, 证实学生的猜是对的, 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 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说“是的”, 也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我请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 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 接着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 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 做成一只“铝片船”, 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 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因素”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 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 进而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应该是:通过实验的操作、观察和结果分析手段, 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 培养初步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在讲解中不能孤立地把大脑当作“知识的容器”, 忽略在手脑并用的实验活动中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才能、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学习“透镜”这一节时, 学生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那么将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正对着太阳, 在光屏上你将观察到什么?用你身边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试一试。这个实验的简单易操作性注定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当他们认真实验并且有所发现时, “凸透镜的焦距的测量”问题就迎刃而解, 而“凹透镜的焦距的测量”这个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了。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成功的喜悦, 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三、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载体, 强化物理教学讲解的有效性
1. 由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入课题。
生活举例:玻璃破碎、木材变成木桌木凳、纸张撕碎;播放视频图片:冰山融化、钢铁生锈、湿衣服晾干、铁水铸成铁锅;演示实验:纸张燃烧、蜡烛燃烧及蜡烛的融化、水加热遇冷玻璃片冷凝为小水珠、鸡弹壳遇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等等, 说明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如果要将它们分成两类的话, 应该如何分?
2. 用生活实例深化物理知识的认识。
冬季里, 经常发生因煤气中毒而死人的事例, 为什么煤气会使人中毒?如何防止煤气的产生?家庭冬季安全烤火取暖须知;冬季使用燃气式热水器安全须知。这样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对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以深化,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信息交流过程, 我从不采用灌输的方法将静态的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这样, 学生只能采用机械识记的方法去学习, 不仅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还会压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唤起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 让学生不单是记住某些知识点, 而是要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从而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深刻把握, 才能做到学得透彻。例如, 在“功”的一节教学中, 我注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的干扰, 因为在学生的经验中, 早已有“只要用力就做功”的概念。因此我在教学中把生活中的“工”与物理中的“功”做比较, 引发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 消除错误概念的干扰, 引导学生把“功”纳入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建立科学的概念。
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表情, 将蕴涵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 同时融入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积极情感, 自觉地感染、影响学生, 使学生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以情促知, 以知增情, 情感交融, 优化教学效果。
3. 通过现代科技信息, 折射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 而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学生在中学时期生命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 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好学好问。教学中, 我将现代科技成果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能够较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讲授“声音的产生条件”时, 我就引入了科学家发现的植物共振现象, 着重向学生说明植物在频率与它的固有频率接近的音乐中生长时, 具有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的现象。运用这一发现, 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可以在水果、蔬菜等农作物培养时, 通过播放音乐来加快其生长速度, 提高产品品质。在此基础上, 我还抛出了动物共振和情感共振等问题, 让学生课后思考,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再如讲到电学时, 除了讲授课本知识以外, 还讲授了用弱电控制强电的现代遥控技术。向学生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 家庭实现电气化, 可由网络控制每一个电器, 甚至可制成一个随身携带的遥控器, 在你回家的路上, 就可以将家里空调打开并调至需要的温度, 还可让炊具为你做饭, 上楼梯时开始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当你打开家门时, 会感到无比的温馨, 一切都已为你准备好了。通过我的介绍, 还让学生了解弱电控制强电的重大意义, 不仅在于将用电器械自动化、智能化, 而且还能极大程度地降低能耗, 提高用电器械的安全性能, 使学生知道, 物理知识一旦和实际应用、科学技术联系起来, 就会处处展现出智慧的光辉。
将现代科技知识引入课堂, 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办法。围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视将现代科技知识引入课堂, 经常带学生用基础知识解释现代科技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磁场”时引入了磁悬浮列车的例子。我让学生思考, 如何设计搭配磁极才能使列车悬浮, 怎样利用磁力才能推动列车高速运行。在课上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最后再用学生已掌握的规律并配上事先准备好的示意图, 向学生讲解在通交流电的情况下, 磁悬浮列车车厢的超导磁铁和铁路轨道两侧的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始终保持相同, 运用磁极间的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的原理。进而讲解运用交流电方向的变化, 使轨道上电磁体的极性不断发生变化, 让列车始终获得向前的合力。我还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具有不需司机、没有轮子、全封闭车厢、噪音很小、不排放有害气体等优点, 以及磁悬浮列车磁场强度与地球磁场相当, 乘客受到的磁场干扰比看电视还要低等特点, 以及最近我国建造完成的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情况。最后, 我还编了一道让学生计算磁悬浮列车速度的习题,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磁悬浮列车的引入,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让学生了解到科技知识不再遥远、陌生, 愿意探索更多的科技奥秘, 并通过自己思考搞清楚其中的许多原理。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一些学生因感到学习吃力, 自我降低学习标准。为改变这种现状, 我采取的办法是经常在教学中引入我国现代科技成果, 并站在爱祖国爱科学的高度上, 给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家艰苦奋斗、认真钻研、努力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动人事迹, 培养学生顽强的性格和坚定的信念。例如, 在讲授牛顿定律时, 我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的历程及大家关心的“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宇宙飞船的情况, 同时介绍了我国先搞载人飞船, 之后再建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最终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在21世纪初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 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等载人航天工程规划方面的情况。并把我国航天发展历程同俄美等国家进行比较, 说明空间技术关系到国计民生, 我们必须发展空间技术。因为国际上没有明确划分大气层之上的太空里哪块是哪国的范围。如果我们头上有别国的太空设施, 干什么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哪还有安全感呢?为了防止在航天领域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 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团结一致、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精神, 克服重重困难, 缩短了我国航天业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在此基础上, 教育学生知道,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靠哪一部分人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而是靠全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教育学生将现在的学习和他们的远大志向结合起来, 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要立志从小做起, 从现在做起, 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顽强拼搏, 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完成中华儿女的使命。这样教育的结果, 很多学生把学好文化知识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如饥似渴地学习氛围浓厚了, 学习成效明显提高了。
此外, 把现代科技知识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还对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巩固所学基础知识等都具有良好作用。当今,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我国科技硕果累累, 为物理教学讲解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 经常将现代科技知识引进课堂, 确实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2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在积极的打造各种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和高效,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努力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关键词:有效教学
物理教学有效性
预设目标 讲练结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物理教师也在努力寻找各种各样教学方式,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物理课堂能活起来,自己的物理教学效果好起来。然而,在我们教师参加的各种教学观摩或教学研讨中,甚至许多评优课、示范课中仍脱离不了师生剧本化的表演。在表象上似乎体现了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但在本质上仍跳不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框架,课堂教学仍显形式化、低效化。更有甚者仍存在“课内不足课外补”的题海战术,严重制约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是形式上的简单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和行为上的有效突破。
一、要做到物理教学行为的有效,就必须明晰“有效教学”的理论含义
要能真正做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有效教学”的内涵。虽然古今中外许多的专家对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本质做过很系统的探讨,教育界也众说纷纭,但笔者倾向于其中的一种观点即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方面的标准:一是教学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即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二是教学有效率,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用最少的时间达成了目标。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满足了学习者继续学习的需要。概括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根据以上含义,不难理解,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的物理教师只有正确、全面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才能有广度、有深度地进行教学的设计、组织、调控、检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1、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师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奇妙生动的物理学,对纯真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和刺激性。尤其是初二年级,他们刚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对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好奇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有一种可能会学会的期待。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和加强,“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尤其从初二下学期开始,物理成绩开始分化,男女成绩开始分化。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引言、插图、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等,精心设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保持一个长久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拥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从而真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初二物理的第一课,我除了通过演示教材中“哪只蜡烛先熄灭”、“火烧金鱼”、“隔杯看字”、“隔掌吸钉”等实验外,我还演示了“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纸盒烧开水”、“纸片托水”、“小电风扇发电”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再如学生们在学习习近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我在一开始就演示了“水中燃烧的蜡烛”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
2、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学预设目标的明确和开发目标的生成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目标是对教师的教进行定向,更是对学生的学进行定位。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崔允郭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文中提出规范的教学目标四个要求:①学生是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②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③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④教师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明确的任务导向作用。由此可见,物理教学必须要有统一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我们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或者仅是“贴标签”的情感目标,我们应该三者和谐的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备课时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生成的点点滴滴尽量多想一些,多找一点对策。同时开放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课堂是活的,永远呈动态,会生成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和预设,上课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案操纵着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的活动,结果使得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计划而不惜打断学生的学习兴致,阻碍了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以开放生成的观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的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3、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师活动的精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要讲究整体性,注重逻辑层次,绝不能随心所欲,讲到哪里是哪里,七零八落。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课堂要精心预设,对内容的安排、活动的设计、流程的推进、练习的设置等,都要心中有数,教学时要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每节课的内容容量既不能不足,又不能过多。当然,讲究课堂教学的完整精致,不能使物理课堂变得机械刻板,而仍然要保持课堂生动活泼的景象,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解放自己的学习器官,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养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但并不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奉送”给学生,学生全盘接受的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老师要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重在课堂讲练结合和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总有一种错觉,以为作业都是课后的事。因为不是当堂完成,因为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因为所有学科的作业都挤在同一时间完成,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所以课后作业的效果肯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那些来不及完成和没能力完成作业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出现了作业抄成团的现象,这种作业的效果可想而知,加之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只是思考而不动手做,学过的东西就容易忘记,老师讲了多少遍,学生仍然做不到,这也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共识。其实,教学的过程本来就应该是讲练结合的过程。洋思初中的成功就在他们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同时,课堂的当堂训练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生效果信息,又能让学习困难生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某种意义上也是提高学习困难生兴趣的一种方法。信息论分析认为,教学信息反馈越及时,其效果越佳。为此,我们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真实准确的发现学生知识缺陷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加以调整和补救。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动机;兴趣
一、注重学生物理动机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尤其当学生不存在智残与知识缺陷时,学习动机的有无与强弱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大。大量的研究发现,物理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物理行为和学业成就。
1. 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是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尤其重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物理学科在中学阶段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系统的理论、精确的计算,又有生动的实验,而且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也联系紧密,应用性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家庭和社会的重视程度对物理学习也有不可乎视的影响。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有着更强的动机,为自己,也为了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另外,一些消极因素,对物理学习动机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所以,研究探讨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动机,及时掌握教育对象的情况,对于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2. 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今天,学习动机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以往的研究均表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中的成就动机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刘晓明等,1991);教学中不同的目标结构会导致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不同的学业成就(郭德俊等,1994);这些研究均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探讨,且着重研究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对于物理学习动机的研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滞后于一般学习动机的研究。表现在或未能及时吸收已有的一般学习动机理论,偏于经验性的调查分析;或照搬一些学习动机理论,未能反映物理学习的特点;对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研究也较笼统。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注重改善学生的内部动机系统,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研究的重点。
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教师既要把信息传递准确,又要是信息简单清晰,让学生易于接受,学生对信息获得率越高,越能巩固和发展其动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要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感,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新旧知识之间,存在较大的梯形或形成较大的拐点时,要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增设“驿站”,铺设思维台阶,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难点得到缓解,对教材的处理要难易适度,使学生感到难中有易,易中有难,难处易处各有兴味;对难点的掌握不能提太高的要求,切忌一步到位,应逐步深化,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教学效果出发,细心发现,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的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包装,隆重的介绍,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从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两种影响电流大小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在在观察的基础上记录:电压一定时,电流大小与电阻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关系。这时,教师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现象开始和发展的同时,要思考发展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归纳得出结论,总结出欧姆定律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时,就会注意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
1. 灵活利用课本
新课程教材版面设计图文并茂,让学生耳目一新,内容更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例如,为了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
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相应的英文单词表示,既促进了英语的学习,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work”、“time”的第一个字母“w”、“t”分别是功、时间的字母表示。
在讲到“速度”时,课本上给出了猎豹追捕鹿与蜗牛缓慢爬行的图片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
2. 重视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
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4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弥补了课本书刊上只有实验结果的缺憾,自悟知识的个中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3. 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通过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一般认为,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物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基本观念和方法, 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有效地观察和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贯穿物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如何做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丰富有效的物理教学情景,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题的引入要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题的引入如果是以问题为起点,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 引起学生内在认知冲突, 让学生产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课题的引入如果是以一个物理情景为起点, 那么我们要尽量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物理情景,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身边确实存在物理, 引导学生对物理情景中的信息加以提取、分析, 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比如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时, 教师要着重展示概念的形成和规律导出的过程, 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表达方式。例如, 初中物理人教版,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 教师先创设运动的物体在没继续用力最终会停下来的情景, 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作出猜想:1、运动要靠力来维持。2、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引起不同学生的认知冲突, 学生急于进行实验探究的效果。在对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完毕后, 教师要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 层层设问:1、不同的平面, 从同一高度滑下的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否相同?2、平面越光滑,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近还是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速度减小得越快还是慢?3、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怎样?
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不是机械的记住物理规律, 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和问题下, 感悟了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的过程, 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教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首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意志品行, 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优生, 也要关心后进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 鼓励与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师无论从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理知识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 物理教学应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 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以及将物理规律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所为, 有所不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都谈过:我们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既授人以“鱼”与不如授人以“渔”。在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其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的吴家澍老师有非常经典的概括——三必讲, 三不讲。核心问题必讲, 思路方法必讲, 疑难之处必讲。学生已会的不讲, 不讲也会的不讲, 讲也不会的不讲。我认为非常的简洁、凝炼, 易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要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教师首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树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 才能发挥作用。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 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需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课本上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不讲, 让他们充分的去思考。不懂的在课堂上大胆提出, 师生共同分析、交流,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要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教师其次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 一章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后, 一般教师都要上一堂复习课。我们有的老师总是将一章的知识, 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 以某一线索为主, 组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这种复习学生巩固了已有知识, 却没有掌握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其实, 一章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设置适当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 以不同的主线进行知识的疏理, 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的复习学生既将新学的知识纳入自己以有的知识结构中, 又通过自己对知识的转化和整理, 逐步掌握知识整理和归纳的方法, 逐步养成归纳和整理知识的习惯。这样就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5
摘要:物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从未接触过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具有更强的抽象性,且在初中综合学习成绩评定中占据着一定比例,学好物理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就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有所帮助,为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物理学习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物理学科中所学习的知识,或多或少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联系,而初中物理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这一阶段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高中物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下文中,将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有效性学习进行讨论,以实现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不利因素
(一)教学设备不完善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与实验分析能力。但就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都将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上,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应试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此外,物理实验设施的配置,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部分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不得不放弃物理实验器材的配置。对于物理学习而言,实验教学的缺失,将会造成学生对部分知识理解难度的增大,不利于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单一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即让学生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然后再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长期下去会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说,教师必须要树立对物理教学的正确认识,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对物理教学实用性的增强,真正体现出物理教学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安排不合理
教学安排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部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而言,在授课之前并不会备课,而是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接受能力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没有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就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折扣[1]。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物理实验设施,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学校应重视对物理实验设备的购买,便于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第二,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实验器材购进,及时更新陈旧、损坏的实验设备,确保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除此以外,学校还应重视对专业物理教师的招聘,适当提高教师薪资,为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保证学校师资力量建设水平与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才能够更好地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本理论知识学习来源于生活,而学习成果又直接作用于生活。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逐渐应用到教学中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发展模式下,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为手段,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着手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洗好的衣服,在高温、大风天气中干的更快?为什么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会“出汗”?并让学生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带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陌生感,降低物理学习难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高效物理课堂的打造提供可能[2]。
(三)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
无论是在日常的物理学习中,还是在物理成绩评定中,实验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小到随堂实验,大到使用专业器材的实验,都应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在学习物体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绳子和小球串联起来,为学生做一个圆周运动的演示,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实验。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来说,在物理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并不会完全相同,甚至会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这就告诉学生,实验误差属于正常现象,但过大的误差则会使实验结果出错。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从而最大程度减小实验误差。除此以外,物理实验还会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以及丰富的实验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真正发挥出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作用,为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保障[3]。
三、总结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重视对物理教学实用性的增强,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敢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积极面对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创新式发展,为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莉.小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有效性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107.
[2]游贤文.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小作家选刊,,(11):62.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
如何使物理教学更有效呢?下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的全部内容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个很关键的课题,值得教师反复探讨。而开课时的导入无疑是一个最佳契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保障。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化的导入方法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有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方向。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笔者以熟悉的生活为背景材料,加工成问题情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动听的音乐,然后问学生:你知道这是怎么发声的吗?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教师继续引导:生活中,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发出声音?活跃的学生一下子敲起了桌子,并说“敲桌子能够发声”,有学生“跺跺脚,发出声音”,有学生“鼓掌”……物理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你们知道声是怎么产生的吗?想不想一起一探究竟?”学生纷纷点头,显露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动的物理教学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按表象的定势思维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这样通过层层递进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讨论,设计实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
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因此,在实施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教材内容,设计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去思考。有“疑”有“趣”,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要注意情境与物理内容的衔接,并具有一定的难度,促进学生思维转动与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搜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学活动其实质就是一个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总是把教与学割裂开,多数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由教师的自身素质所决定的,因此,他们往往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随着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教育活动的科学发展,这种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越来越遭到人们的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于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以便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取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并且无数的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五、把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作有效整合
一般学生从初中开始便要接受物理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家长为了打开学生的眼界,会在网络中搜集有关物理课程的资源,帮助学生提早、独立认知、感悟物理科学的奥妙。因为物理课程涵盖的规律知识与内涵都是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的“信息”,所以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通常喜欢利用信息技术,乐于通过控制、编辑信息,找到有趣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据统计,在教育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学校占58。34%,其中信息技术出现在物理课程的几率为97.34%,可见,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是存在契合度的,是其他学科比拟不了的。学生对信息的认识与理解除了要靠自身素质之外,还要方法得当,这需要教师在传播知识之前,通过一系列教育模式、手段包装物理知识,使其能够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立体化、具象化。要想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必须先弄清楚信息技术对物理课程教学的影响,为此,笔者通过阅读多部文献资料的观点和看法,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信息技术有很强的“解释”功能,在包装、修饰物理知识上有很独特的作用,如:在研究运动加速度定律时,用理论解释加速度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用2D动画形式,把小球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用幻灯片的方式“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此外,为求实践依据的真实性,还可以把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缓慢播放,通过一个个慢镜头,探寻加速度的痕迹。信息技术编辑信息的能力不可估量,它给予了物理课堂知识多种、多渠道的呈现可能。其次,丰富教育模式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是现阶段广大教师极为推崇的教学方法,它不但能扩充教学知识资源,还能让教育教学的兴趣点变得突出。例如:教师可以围绕物理课题,制作幻灯片,幻灯片中夹杂着图像、音频、视频,甚至于动画,跟随教学进程,依次演示,有助于控制学生的学习目光,让物理课程的教学行为更加简洁、方便。最后,实验效果更强,以往,物理实验经常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自然规律在不确定、有诸多干扰因素的环境下展开实验,失败是难免的。如:探究有关波的概念时,教师用木棍敲击盛满水的杯子,水上的波纹学生用肉眼很难看到,将它放在电脑上做放大处理后,实验结果要明显的多。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国内外、不同学生参与该实验的视频,或是通过互发E-mail、参与BBS交流等形式进行多平台共同实验,可大大增加实验活动的教学作用与意义。
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浅议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 学生对所学科目是否有兴趣, 是学生能否学好这一科目的关键因素之一。物理学科最吸引学生的地方, 就是它无穷的探索空间和奥妙, 同时, 物理中很多知识都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找到, 让学生有一种真实感。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对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结合新的教学目标和一些课外的物理研究成果, 在课程中进行讲解,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和兴趣。
物理教学中, 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大量的教学情境和进行实践的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同时通过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物理知识, 能够被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 在物理的教学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广博的物理知识储备和精湛的教学技术, 才能在物理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教学引导作用, 才能运用物理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 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参加继续教育,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增加知识储备,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初中物理教学, 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 而应该在物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化教学的涵盖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方法, 并且能够将物理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 发现更多的问题, 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这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
总之, 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玉梅.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创造教育的途径[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 (08) .
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一、高效的课程设计是有效性提升的基础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以最基础的物理理论为基础的课程, 学生初接触物理学习,对于专业的知识可能产生困惑。物理教学水平的体现是以学生成绩体现出来的,所以,教学设计应当适合学生学习能力。
以最简单的一节物理课程来说,教师首先要经过课程内容设计环节,做好整节课教学环节的安排,课间一节课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计的好坏。
高效的课程设计是指以使教学内容易于学生理解为目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内容。 如何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又不失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内容,这是对教师创新能力和教学经验的考验。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成绩。 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通过课堂教学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做好课程设计工作,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流程,这样才能在高效的课堂上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所以说,高效的课堂设计是有效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
二、高效的教学过程是有效性提升的手段
在高效课堂设计的基础上,真正在课堂上实践设计内容,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是课堂教学之后需要思考总结的问题。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设计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环节,但课堂上的实际环境却往往不如计划,教师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前面也提到过,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直接获取知识的手段,是学生成绩提升的主要环节。课堂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主战场”,课堂上不仅要采取高效的教学手段,更要高效优化知识内容结构,以物理课堂为例, 系统的知识需要系统的方法,这样能在最少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效率的提升能间接地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能保证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帮助的。
三、高效的内容实践是有效性提升的保障
物理学习中,有很多需要动手实验的内容,而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往往忽略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与自然结合紧密的科学,很多物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学生对于物理理论的理解需要实践的帮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过程,书本知识和实验现象相结合,往往要比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效率高。初中物理多是简单的物理基础原理,学生掌握起来多停留在文字的记忆层面, 对于知识的掌握应当是理解层面的,真正理解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应当重视物理实验课的安排,优先将实验教学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手段。 单纯的应试教育模式将做题作为首要技能培训,但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以成绩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过于片面, 学生也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知识掌握结构混乱,对于知识只是部分掌握,运用模式单一,遇到创新性强的能力检测,知识应用往往受阻,更深层次地从学习目的上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高效教学所提倡的“教”,并不只是传统课堂上教师对于书本知识的平面讲解,应当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多维度的教育手段, 运用可视化、可感化的新时代教学体系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指导性意义。现在所提倡的“教”是结合了书本知识,运用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以丰富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只有充分合理运用物理实验,才能完善整体高效物理教育,弥补课堂知识停留于书本之上的不足,切实保证物理课堂对于提升学生物理水平的有效性。
四、高效的教学反思是有效性提升的动力
无论采用何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育结束后,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高效的教学反思是指在教学出现问题时及时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善,可见,教学反思对于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是很重要的。
教学反思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如果存在瑕疵,势必会影响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在课堂上往往很难意识到这种瑕疵的存在,而学生通常也不会把上课时产生疑问的地方归结到教学方法上,由此产生的教学失误对学生的物理水平有巨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提倡高效的教学反思,在课堂之外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弥补上课内容的遗漏。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以后教学设计的经验,避免出现问题的同时采取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进步最大的贡献。 教学反思能够减少失误,推进教学发展,是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 提高综合能力的主要阵地, 如何让课堂教学演绎的更加“出彩”, 学生收获更多, 每位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作出大胆实践, 简单来说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围绕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导入新课, 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
一堂高效的物理课堂必须以精彩的课堂导入为始,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情景, 抓住新课引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通过奇特的物理实验, 创设情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都以实验为基础,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等思维活动, 最后概括出实验中蕴含的道理。而中学生对于好奇的物理现象惊叹不已, 这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设奇特的物理情景,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对猜想的结论进行试验演示, 分析其中的道理。例如, 在学习“大气压强”有关内容时, 教师首先可以演示实验: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 向大试管里注满水, 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 大试管中的水会被挤出来, 当小试管有一半进入大试管中时, 将两试管同时倒过来, 松开小试管, 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 反而向上升, 由此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为整个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 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新课
新课标倡导物理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课堂, 同时将获得的物理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所以, 在新课引入时,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 首先建立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家庭装潢时, 人们大量使用夹心板来装修房屋, 并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你知道这些夹心板中含有一种什么物质呢?为什么会闻到这样的刺激性气味, 它是如何散发出来的?”这样设计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将之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让不同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合作探究学习是物理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方式, 它不仅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 提升自我。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首先进行合理的分组, 可以将学习基础与能力各异的同学分为一组, 并形成学习伙伴, 接着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 进行合理工作, 小组成员都明确各自的任务, 最终能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都有想表现自我的心理, 他们能够主动思考, 发表意见, 对于不同的见解会相互争论不休, 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 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 可以设计探究性的问题———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提供必备的眼球模型及其他光具座等器材, 分小组探究。首先由组长进行合理分工, 通过探究近视眼成像原理, 揭示近视眼的形成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矫正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等问题, 通过实验模型探究, 适当改变焦距等方法, 将像成在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眼的作用。如此分组讨论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通过积极调动情感因素, 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物理学有其自身学科的特殊性, 它向学生揭示人类探求自然的奥秘, 让学生运用科学的眼睛观察世界。课堂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充分揭示人类探究奥秘的过程, 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享受学习物理带来的乐趣, 快乐学习。比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的历史故事, 如《双耳效应》、《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凸面镜和凹面镜》、《海市蜃楼》……这些课程资源虽然作为阅读材料, 但是在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享受学习物理学带来的乐趣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 课堂中需要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构建师生良好的情感关系, 这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关注到每位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探究, 享受探究成果带来的快乐。
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作为物理教师, 要大力倡导课堂教学, 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突出学生的能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平时教学中, 需要大胆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努力实践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巩固课程改革的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仍然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僵化的问题。在教学观念上, 许多教师还是将提高分数视为教学的重点, 围绕分数进行教学, 只讲授与考试相关的内容, 缺乏知识的延展性;在教学方法上, 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不少教师的教学思想中根深蒂固, 导致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该方法, 缺乏创新。对学生而言,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枯燥, 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对物理这门学科来说, 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就会严重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
2.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物理是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 单纯学好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已经掌握这门课程, 重点是将理论与具体的应用结合起来。现阶段, 许多学校 (尤其是农村学校) 的物理课都存在过分重视理论讲解, 而开设实验课相对较少的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只限于死记硬背, 缺乏真正理解, 缺乏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物理课程的抽象性, 实验课的开设是必需的,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开设物理实验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验课的开设对物理的学习至关重要,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提高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热情。当然, 实验课的开设也是需要建立在学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因此, 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 才能开展相应的实验探究。例如, 在《光的反射》教学中, 学生应在基本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光的传播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利用平面镜、量角器、激光灯等实验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实验。又如, 在平面镜成像这部分, 可以利用蜡烛、镜子这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2.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
由于某些物理知识的抽象性, 学生难以理解相应的知识规律, 这时可适时引入多媒体技术, 将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视频、图像等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对于分子、原子这一部分, 就很难通过实验去验证, 教师也只限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分子、原子模型, 而多媒体能弥补这些不足。又如, 在讲物体的浮沉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潜水艇、热气球、孔明灯等引入具体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好奇心,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讲到杠杆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引入人们常见的天平、剪刀、钳子等, 让学生观察思考, 研究其工作原理;又如, 在学习压强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脚印, 在讲完该部分内容后, 继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 如每位学生举一个压强的例子, 并做出相应的解释。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篇11
随着课改中课程功能的改变,物理习题教学的作用也在发生根本的改变,它不仅检测学生内容技巧的理解状况,更关注学生理解内容、技巧的环节与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以使物理习题教学真正起到增进学生进步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进行习题编制,优化习题
没有任何一本教辅书是完全适合你的每一节所对应的课后作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精细设计习题,切合自己的上课内容,即作业要有针对性。作业的针对性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要跳入题海。根据心理学中的记忆曲线,作业应分为:当场作业(课堂练习)、当天作业、周作业(周末一周作业的综合)、月作业(一个月作业的综合。作业方面要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教师布置作业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学生已牢固掌握的知识绝不布置;二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即将遗忘的知识绝不放过”。也就是要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不放。教师对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整个初中阶段中的重点、难点知识,[HJ1。45mm]心中要时时关注。习题要能辅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从物理学史、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现代科技等方面汲取营养,适当的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习题要有梯度,并能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不盲从、敢于质疑的态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愉悦的成就感,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2战胜心理阻碍,激起兴趣,培育探索意识
学生长期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习处于消极状况,构成了一种沉闷的讲堂心理,大部分学生惧怕说错了受到讥笑,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受到了严重影响,他们的求异,求变的意识,受到压制,体现在心理上:感知不灵敏,安分守己,按部就班,不想也不敢猜忌,乃至猜忌自己的技能。因此教师要在讲堂中创造一种让学生积极提问,不怕错的气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讲堂教学范畴里对教师存在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念头的激起。理论联系实际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活泼讲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平常生活中有很多物理情景是有趣的习题素材。[HJ1。4mm]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讲到《液化》时,以烧水为例,壶嘴冒白气,白气是液化现象。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在哪里能看到白气现象?学生会联想到:夏天吃冰棍,做饭时,秋冬时的雾气。引导学生得出液化的条件:遇冷降温。再问什么时候白气更多?学生联想到:冬天烧水比夏天烧水壶嘴的白气更多。再如,讲《物体的运动》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上午7点20分第一节课,教师家到校的间隔是10 km,假如骑车的均匀速率为8 m/s,问教师7点整从家出发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教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假如要不迟到必需在什么时间之前出发。这样的习题不仅轻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激起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把理论应用于现实,使学生感到到物理就在身边。这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育学生的探索意识。
3加强方法指引,引伸拓展,培育探索能力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因而在习题教学中,进行“情景教学”以及“对话交换教学”。让学生带着情景探索,学生创新性思路的变通水平就决定着探索的深度。探索的成果来自差别档次的思路。教学中要避开教师的“一言堂”,以评估、小结与演绎,担当构造者、参加者与诱导者的身份,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向“发问—假想—探索—创造”。对学生来说,一道物理习题就是一个“科学情景”。在讲堂上,学生踊跃思虑激烈探讨,差别观念的碰撞,差别思绪的启发,凝结的内容被激活了,解题的环节被激活了,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了,探索情景的技能得到锤炼。
例如,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对物理习题进行改革,有目的地诱导学生从“变”的情景中发掘“稳定”的实质,在“稳定”中探索法则,逐渐培育学生机动多变的思路品德,改善学生的认知构造,加强应变技能。用改变物理习题的已知、前提或结论,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深刻探索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发掘情景、处置情景的技能和探索创造技能。教师适时启发,激起学生的探索愿望,诱导学生在易忽视处、易混淆处进行拓变,逆向拓变。有利于学生的思路和智力进步,培育学生的质疑、探索和创造技能。
[TP6CW14。TIF,Y#]
例在讲到动能时,有这样一道物理习题:小明将一个小球水平抛出,如图1所示。从球离开手到最后落在地面的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不计空气阻力),最接近图2中的哪一个
[TP6CW15。TIF,BP#]
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水平抛出的球是一个下落过程,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在做加速运动,故:答案选B。教师追问:(1)若小球竖直上抛,情况怎样?学生回答:小球先上升后下落,速度的变化先减速后加速,故动能先减小后增大;(2)若将小球斜抛,情况怎样?与竖直上抛的不同之处?提示学生:小球到最高点的速度有没有减小到0。
4实验协助剖析,手脑并用,提升探索技能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举措思路的练习直接制约着物理思路的进步。在进行抽象的物理环节的教学时,教师能够构建学生操纵实验的过程情景,并以学生操纵中取得的结论去掌握习题中所碰到的难点,构成猜想—验证—运用的过程形式。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时,学生对“短路”情景掌握不透,习题中常常犯错。把短路情景交叉在较庞杂的串、并联电路中,学生在碰到这种类型的习题就一筹莫展了。归其起因是学生只从直观的电路图上分析哪个用电器被导线或开关并联,而未真正剖析电流的流向。这时若用传统的习题教学法去讲授的话,大部分学生难以相信,以为这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论断。为此教师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小灯在电路中能否发光这一个直观情景,来说明以上两种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及部分短路情景。在实验的现实面前学生很快弄清了“短路”这类习题的剖析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借助实验剖析有关物理习题的兴致,[LL]教师还可专门计划一些“短路”习题让学生进行探索,以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索技能、实际技能和创造技能。
[TP6CW16。TIF,Y#]
例图3所示,电源电压不变,两只电表均完好。开关S闭合后,发现只有一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A。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1短路
B。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1断路
C。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2短路
D。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2断路
通过实验和理论这类题目学生做起来就得心应手,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B。
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12
1.1 教学目标形式化
我们经常看到, 针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制定的三维培养目标, 教师几乎在每一节课上, 都按照三维目标进行了教学设计, 却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对称。我们认为,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挖掘物理教学内容内在的科学价值以及人文精神, 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 依靠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合理的教学安排, 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同时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以真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2 过于追求教学情景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直都被批判过于死板, 缺乏课堂气氛。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很多教师都尝试使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在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中确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好的情景设置是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一方面可以使生活走向物理;另一方面, 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学生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现在, 部分教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化而忽视了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 很多情景教学的设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学生只注意情景本身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1.3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和实验流于形式
合作探究学习是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 几乎在所有的物理课堂上, 都会用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形式, 这说明这种形式已经被教师们有意识地引入课堂了。但是, 在部分教师的可让上, 合作探究学习知识一种形式而已, 缺乏真正的合作。这主要表现在:探究内容没有探讨的价值, 在合作之前缺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 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学生合作是不够主动, 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很多所谓的合作探究只是流于形式, 为讨论而讨论。
2 研究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
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随之提高, 学生不必在课堂上死记硬背、不用进行课内损失课外补、不用搞题海战术进行训练。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效率的提高是学习方法、思维意识、动手能力各方面都得到提高的结果, 效率的提高, 就是综合能力提高的体现。
2.1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然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这会促使教师不断尝试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 教师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2.2 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能将各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 不断为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注入新鲜的东西, 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2.3 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和深入推进
目前, 新课改正在稳步推进, 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上文提到的, 学生的合作探究变成无效的玩耍、过多无聊的提问被当作启发式教学等。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探究新教学方法, 探究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才能推进新课改。
3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行为有导向作用, 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规范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方式, 至少可以防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观随意, 使整个教学流程规范、有序、有条理。活跃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学教师要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 在课堂上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做到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科学化原则。第二, 系统化原则。第三, 具体化原则。
3.2 有效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相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各方面的知识, 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 从而达到共识、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 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有效导入课题, 搭建互动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导入的方法有“提出问题”法、“演示实验”法、“讲述故事”法、“温习旧知”法、“播放视频”法、“设置悬念”法、“运用类比”法、“训练习题”法、“解释现象”法、“正反设问”法。 (2)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 (3) 合理运用实验教学, 激活学生的思维。 (4) 改革课堂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 (5) 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教学练三者之间的关系。 (6)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精心安排教学环节。
3.3 有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机械教学占很大的比重, 但比起机械的接受学习和机械的探究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更加有效, 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 下面提出几个:第一, 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进行教学, 以疑问启发学生思维, 以思考解答疑问。第二, 自主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体,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 合作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有些问题用合作的方法能够更快解决。第四, 探究式学习。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3.4 有效的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一直都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的, 现在,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要积极扮演好引导者这个角色。注意“促”与“导”的有效结合, 注意“管”与“引”的有效结合, 注意“探”与“实”的有效结合。总之, 要客观科学地把握自己的角色。
4 结语
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 教学效率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反思, 做到对有效的部分加以肯定, 对不足之处加以重视, 对自己的缺陷加以修正, 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3]孙鹏霞.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08 (34) .
【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性09-16
初中的物理教学有效性解析论文10-07
王星勇--农村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07-22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06-17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06-22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07-29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09-03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评价与策略08-08
论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