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共12篇)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篇1
很多教师十分重视课题的引入, 对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却往往被忽视, 以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结尾”处理是否得当, 不仅影响教学结构的完整性, 也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艺术效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以下几种新课程物理课堂的结尾艺术.
一、结尾的设计要求
好的结尾就好比那“点睛”之笔, 它能使一堂课的结构更加完美.但是, 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结尾真正地收到“点睛”之效呢?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会因课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 好的课堂结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概括性、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具体性原则;思考性、探索性原则;整体性、统一性原则.
二、结尾的注意事项
1.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追趣”.
2. 要合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 “追思”.
3.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 “追问”.
三、结尾的形式
结尾的形式有很多种, 一般来说, 常见的有总结归纳式结尾、前后呼应式结尾、探索活动式结尾、游戏式、疑问式结尾、兴趣式结尾、扩散式结尾等, 每一种结尾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 也只有了解它的特点之后才能恰当地运用它.
1. 总结归纳式结尾.
在课的结尾重在要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反思:这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所学的各个具体知识点和哪些背景经验相联系?总结可用提问、简叙、提纲、表格、图示等方法, 用以强调要点、强化记忆, 使学生对整堂课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如学完动能, 势能和机械能后, 学生可列一提纲,
机械能动能 (影响因素) (探究方法) 势能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 (探究方法) 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 (探究方法{{)
就得到了这节课的要点, 为下面类比学习内能埋下伏笔.
2. 前后呼应式结尾.
有些教师习惯用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入课题, 因此一堂课结束时, 启发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这样, 既巩固了该堂课所学的知识, 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可起到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 让学生享受学到知识、解除疑问之后的无穷乐趣, 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如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节课时, 教师可先将“噪声”的录音, 放给学生听, 作为课题的“引入”.学生都说:“太吵了!难受极了, 全身都起鸡皮疙瘩了!快把它关掉吧!”教师关掉后说:“刚才学生听到的就是城市噪声”.而在课的结尾时说:“通过调查统计, 发达国家城市青年的听力还不如非洲农村老人的听力, 这是为什么?”起到了首位呼应的效果.再如, 在上“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时, 教师可以拿一条金项链或一枚金戒指,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纯金的。接着教师说明要回答的这个问题, 方法有很多种, 但有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后就能知道答案.最后结尾用测算密度的方法判断黄金的真伪.
3. 探索活动式结尾.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就应注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升华, 引导他们深入钻研和探讨问题, 以利于知识向更深一层次转化.如, 学完“欧姆定律”这一节后, 留下问题:你能根据伏安法设计出一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吗?由学生课外去完成, 下次课学习时汇报.
4. 游戏式结尾.
经过一堂课的紧张学习, 学生会感到疲劳、精神不振, 如果课堂结尾时, 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游戏、小魔术, 使学生在欢笑、兴奋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就能使学生的疲劳烟消云散, 精神倍增, 同时游戏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例如, 讲完“平面镜”后, 做一个“魔术箱变钱”的游戏, 讲完“大气的压强”后, 做一个“吹币进碗”的游戏, 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 就能振奋学生的精神, 激起学习的情趣, 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 会给下节课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必有一幕精彩的压轴戏, 一堂好课也应有一种新颖的结尾艺术.物理课的结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新课程物理课堂结尾艺术迅猛发展, 有继承也有创新, 其表现形式远不止以上几种.“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因人因境设计富有实效的课堂结尾,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志明.物理课堂结尾要精心设计.
[2]姚顺苗.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3]刘舒生.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篇2
摘要:课堂提问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方式之一,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提问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引言
通过提问问题可以引出思维的导向,课堂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知道学生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初中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理论比较陌生,物理作为一种新课程呈现在刚从小学蜕变到初中的学生面前,他们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有可能出现厌学的心理。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来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便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提问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
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说明到底怎么样才算有效,有效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有效性的提问时相对无效性和低效性来说的。首先来说无效性,无效性是老师在讲课时提出的问题是无根据的、无效的。这些无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想法,以至于老师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
2.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所要表达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是南辕北辙。
3.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学生受到年龄见识以及所学到的知识所限,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4.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目前的水平,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低效性提问往往是一些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对一些事实进行最原始的会议就可以了,因此低效性提问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有效性是相对于低效性和无效性来说的,其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变化和头脑的思考,而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回忆和陈述就可以解答问题的。
(2)老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并且让学生明白老师再问什么。
(3)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具有发挥想象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创造性地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
(4)老师与学生应和睦相处,因此有效的提问也就是一种恳请式的态度,而不是强迫式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想法。
(5)有效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感觉到成就感和轻松感。
(6)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进而推到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允许学生们运用所知道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尝试性的理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有效提问就是老师通过了仔细的选题并且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来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寓意深刻不是老师在课堂上随意想出来的。
(1)老师的提问应该是以所传授的课程为基础。
(2)老师提问时应考虑全班的整体水平,不能厚此薄彼。
(3)老师的提问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3 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讲究策略的话那就是无效提问,要想使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应从如下方面进行研究:
3.1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老师在提问前要对问题提出的形式以及背景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然后仔细的琢磨需要提出问题的主题以及组织相关的语言,并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提问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效性提问的语言严谨,学生的回答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
3.2采用候答的方式
所谓的候答就是指,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几秒的时间去反应,让学生有时间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组织答案。候答的时间长度依据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以3-5秒为宜。在问题提出之后的候答阶段,老师尽量看着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注意着自己,尽量避免出现有一个学生举手就让其来回答的局面,这样会给其他学生一个错觉,以为问题已经被人解答因此他们就会停止思考。看到有好多学生举手后,根据实际情况叫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位学生不一定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灵活运用候答的方式后,就会发现越来越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
长久以来,课堂提问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因此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被动的回答,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整个提问过程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毫无新意,许多学生都对提问失去了兴趣,又或者学生害怕老师的点评,进而会害怕老师的提问,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不利,也没有达到老师进行有效性提问的目的,因此,要在老师的提问过程中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提问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老师的互动和提问来增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身到底哪里具有缺陷,以及该如何改掉这些学习上的缺陷。
4 结语
本文依据如今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在提问时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生们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反应来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性和低效性,并引出提问的有效性,制定判定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标准框架,进而引出:
(1)对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2)采用候答的方式。
(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这些具体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玮青.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与学生主体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8).
[3]宋振韶,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1).
[4]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上、下)[J].学科教育,(1)(2).
[5]曾英.试论课堂教学中的问答策略[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5).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3
物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其核心内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是否在和谐、轻松愉悦中学习,能否收到良好效果。
一、物理课堂教学讲解要具有有效性
(1)对物理知识的叙述要求准确。物理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知识的内容讲解要求语言规范,对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的表述要求语言准确。同时,对观点的阐述、对实验操作的讲解、实验现象解释及事例的引证等,也要求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科学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2)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有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应具有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应适时进行探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具体、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重、难点的处理要有效。教学中,一节课需要解决哪些重点问题,要突出重点、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理是课堂集中用力之所在,应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抽象的知识应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对于在旧知识基础上延伸的新知识,要立足于旧知识加以深化;对于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分散难点;对于内容相近或相似的知识,可采取对比讨论的方法。
二、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把动手的机会交给学生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培养初步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过程演示实验是把学生置于“看”或“听”的地位,孩子们虽然“跃跃欲试”却不能伸手“一试”,使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技能得不到進一步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2)变演示实验为师生同台表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加强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多方面兴趣。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开展课外物理实验。物理课外实验的内容要事先明确,并建立起活动小组,安排好指导教师,确保课外活动的经常化与制度化,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小制作、小发明,以提高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课堂心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解学生学习心态中的消极因素,把学生引入和谐而轻松的学习环境,既让他们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这样就能激活全体学生参与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利用知识与能力的落差,维持学生探求心理。教师应该对学生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确定合适的知识与能力落差,来维持和强化学生的探求动机。这就要求教师的施教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轻松感知到的物理事物及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合理疏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一方面,教师要防止学生焦虑程度过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自尊心极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得到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害怕发言,怕说得不好影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教师又要防止学生焦虑程度过弱。教师要抑制学生的依赖心理,杜绝一讲到底“满堂灌”,应在课堂上不断地制造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
(4)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趣味心理。学生常常存在一种期待心理:期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能有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善于运用变式,通过变换原型题的已知量、求解量或变换题目等方式,在保持题干的本质属性不变的基础上,对原型题进行适当的改造或拓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听课的有效性
物理课的开放性较强,一些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只关注实验的趣味性,不注重知识点的落脚;有的学生由于没有预习,造成听课无重点、无准备,一旦遇到障碍,无法跨越,就不想听了,甚至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听课方法。比如做好课前预习,这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学生预习了,才能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中,自己感到最困难处在哪里,从而可以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发问,然后依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而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这样上课,教师的讲解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会事半功陪。在物理课上,除了听课,还有实验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形式。无论学生参加什么活动,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抓住观察的要点和关键,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科学习惯。在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更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角色交换,避免一些学生只做旁观者却不动手去做或者操作不认真,实验草草收场,敷衍了事。
新课标理念所大力倡导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把握新课程理念,根据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运用各种教学艺术,调控学生课堂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达到“真正会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李群会,女,44岁,1988年毕业于咸阳师院物理系,中学物理一级教师,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培训。现在陕西省长武县昭仁中学任教。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篇4
教师应该对提问的问题类型、提问对象、提问时间等都有所计划。“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必须上课前认真备课、备学生[3]。 组织好课堂语言的严谨性的同时提问顺序要具有一定的连贯逻辑性, 一节课讲到哪里需要提问, 提问的目的、提问知识点及如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准确及时合理的评价。 教师提问时要对各种类型的问题都有所涉及, 一般讲提问问题分为考查识记为主的提问、考查理解能力的提问、考查知识点运用性提问、考查分析问题性提问、考查综合运用性提问等方面。 以初中物理光学这一章为研究对象, 识记为主的提问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考查理解能力的提问为“光的反射定律及光路可逆性”;考查综合运用性的提问为“球面镜包括凸面镜 (凸镜) 和凹面镜 (凹镜) , 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如: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教师要使后进生、中等生及优等生都有机会应答, 对后进生的提问难度适当降低、对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级, 对优等生加大难度, 什么难度的问题让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都要标记好, 目前比较受教师喜欢的提问方式有个别回答、分组回答和课堂抢答等, 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通过提问方式加强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教师提问问题, 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进行提问, 如教师提问凸透镜成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 (u>2f) 成什么像, 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做什么? 学生回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f<v<2f) , 可以做照相机, 学生进一步提问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在焦距之内等情况可以成什么像? 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做什么? 通过学生的提问, 学生之间可以进一步交流回答。 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但扩展了知识面, 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 营造了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提问问题具有全面性, 也要因材施教。 每个班里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都存在明显差异, 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很难顾及各个层面的学生, 一堂成功的课要让全体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 教师讲解电学知识“串联电路的特点”时, 教师面向后进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1) 可以改变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和电阻大小吗? 如何通过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改变电流、电阻和电压?面向中等层次同学提出问题:一般实验中调节电流大小的仪器是什么? 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面向优等层次同学提出问题:家里电视机、同学们听歌的MP5等音量的大小是怎样改变的?同学们是否可以自己设计音量调节电路? 由此, 课堂教学中让基础不同学生对应回答梯度不同的问题, 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要及时到位[4]。 评价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和补充, 积极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极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 例如:“回答得比较流利, 你的思维方式很独特! 可以进一步说说你的想法吗? ”“看到你的进步, 我真为你高兴。 ”“大胆说出来, 说错也没有关系, 我们一起商量寻找答案。 “我一直觉得你是班里比较出色的学生, 我愿意相信你! 这样的话语鼓励学生充满自信的学习,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一节成功的课堂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问, 把若干问题联系起来组成知识网, 但是目前很多课堂问题依旧影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
摘要:课堂提问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现状, 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以期对物理教学提供可行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思维,课堂提问,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霞.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 2011 (24) .
[2]江丽.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缺失现象及对策[J].教书育人, 2009 (10) .
[3]王建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探索[J].新校园学习, 2013 (3) :180.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篇5
摘要: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学、肯学、有学习的求知欲。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项重要的表现,也是教学是否有效落实的基本环节。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参与、有效的提问、教育环境、潜移默化 “一言堂”,“满堂灌”。正文: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贵州省黔西南州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
支永刚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较为普遍的提法是: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学、肯学、有学习的求知欲。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项重要的表现,也是教学是否有效落实的基本环节。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使学生“要学、肯学、有效参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创设有趣的课堂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够在开始的时候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好的引入可以较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效度:教学中能不能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提问的有效度。
1、教师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要提高提问的有效度,必须要从有效提问特点入手进行突破。物理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物理知识,而只能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一步步进行正确引导,化难为易。这是实施有效提问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3、在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或是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过渡,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问题,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直接指向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达到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第三、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利用》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
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我先取两块完全相同的铝箔,让学生将其中一块揉叠成团,让学生猜想:如果将揉叠成团的铝箔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铝箔会沉到水底。我把折叠后的铝箔团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对的,然后问:“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我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另一块铝箔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可以将这块铝箔做成一只“铝箔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提高了学生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积极性。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冲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
第五、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第六、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增加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它能否被有效地利用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满堂灌”与“放任自流”都是教师要避免的。合理教学时间结构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保证。教师要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师生互动时间来梳理知识,自己学习反思、练习、师生互动反馈等时间。此时,教师把师生共同学习时,自己没学会的那部分滞后的学生,帮助他消化吸收;没吃饱的学生给他开小灶。并及时给与反馈信息。试想一下,如果课堂练习等到第二天或第三天再评讲的话,学生可能连题目都忘记了。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合理的时间结构非常重要。例如在压强概念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留有时间自主活动。自主练习。让学生拿起一支笔,两只手指压笔尖和笔尾的两端,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解决如“书包带做得宽点好还是窄点好?为什么?”的问题,估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等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有效掌握。
总之,什么课堂是高效课堂,应该没有一个统一不变的模式,教学促使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是有效的。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物理课堂;课前准备;教材研究;学生兴趣;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物理的要求,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题的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想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做好课前准备,潜心研究教材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學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想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就要提前对课堂要讲述的知识进行反复推敲和思考,要了解教材中各个章节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定理等,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掌握要讲述内容的来龙去脉和本质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还要准备好这部分内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保证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能够流畅的进行解答。老师要做到这些,还要钻研教材。老师把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尽量充分,才能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的兴趣所在,是课堂效率高低的根本原因,只有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为学生持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物理本身就是一个解释各种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学科,所以,想要学生自觉地投入物理学习当中,就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把一些贴近生活的现象融入课堂的讲解当中,比如,舞台上白雾的产生、人工降雨的原理等,多进行这些生活现象的解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本身就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想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就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形象具体地看到一些物理原理的真实反映,老师经过实验演示,再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够巩固实验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总之,老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冯学理.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J].技术物理教学,2013(2):32-33.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通过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一般认为,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物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基本观念和方法, 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有效地观察和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贯穿物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如何做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丰富有效的物理教学情景,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题的引入要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题的引入如果是以问题为起点,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 引起学生内在认知冲突, 让学生产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课题的引入如果是以一个物理情景为起点, 那么我们要尽量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物理情景,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身边确实存在物理, 引导学生对物理情景中的信息加以提取、分析, 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比如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时, 教师要着重展示概念的形成和规律导出的过程, 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表达方式。例如, 初中物理人教版,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 教师先创设运动的物体在没继续用力最终会停下来的情景, 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作出猜想:1、运动要靠力来维持。2、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引起不同学生的认知冲突, 学生急于进行实验探究的效果。在对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完毕后, 教师要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 层层设问:1、不同的平面, 从同一高度滑下的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否相同?2、平面越光滑,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近还是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速度减小得越快还是慢?3、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怎样?
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不是机械的记住物理规律, 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和问题下, 感悟了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的过程, 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教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首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意志品行, 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优生, 也要关心后进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 鼓励与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师无论从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理知识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 物理教学应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 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以及将物理规律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所为, 有所不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都谈过:我们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既授人以“鱼”与不如授人以“渔”。在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如何提高其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的吴家澍老师有非常经典的概括——三必讲, 三不讲。核心问题必讲, 思路方法必讲, 疑难之处必讲。学生已会的不讲, 不讲也会的不讲, 讲也不会的不讲。我认为非常的简洁、凝炼, 易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要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教师首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树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 才能发挥作用。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 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需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课本上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不讲, 让他们充分的去思考。不懂的在课堂上大胆提出, 师生共同分析、交流,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要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教师其次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 一章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后, 一般教师都要上一堂复习课。我们有的老师总是将一章的知识, 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 以某一线索为主, 组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这种复习学生巩固了已有知识, 却没有掌握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其实, 一章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设置适当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 以不同的主线进行知识的疏理, 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的复习学生既将新学的知识纳入自己以有的知识结构中, 又通过自己对知识的转化和整理, 逐步掌握知识整理和归纳的方法, 逐步养成归纳和整理知识的习惯。这样就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打造初中物理有效课堂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课堂学习的过程与教学方法以及学习的价值观与态度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必须从这三个方面来安排教学活动, 而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很多往往是学生听教师讲, 课堂完不成任务就课外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时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打造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只有以正确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才能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 在课堂上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必须正确地对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进行定位。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 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不能用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 否则将会对开发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培养个性等方面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初中物理教学上, 教学的侧重点应该由以往教师单纯的“教”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 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授“浮力”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演示一个实验。分别把木块与石块放入水中, 然后提问木块和石块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接着提问石块沉到了水里, 而木块漂浮在水中, 是不是石块没有遇到浮力, 而漂浮的木块遇到了浮力呢?通过这样的提问, 能够激发不少爱思考的学生的求知欲, 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去不断地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自身素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组织教学, 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 课堂教学不能是简单的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记忆, 重点是让学生去深切体会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对此,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形成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目前使用的二期课改后的“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 内容上设计了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作为教材的重点, 强调把学习的重心从以往的知识积累和传承转化为知识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从而加强对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他们在课堂学习时, 会联系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和学习经验, 并通过主动地学习活动去增强对学习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熟悉的学习情境, 同时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例如, 在学习“电学并联和串联电路区分”的知识时, 对学习电功、电功率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等知识有重大影响, 因为电路连接的判断是基础。但关于区分串、并联电路的知识, 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对此, 在课堂教学时, 应该自己先探究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安排5名学生, 让1名学生当电源, 电灯则由3名学来充当, 最后1名学生来当开关, 并让他们分别带上电源、电灯以及开关的标志, 把自己的双臂伸出来当作导线。让学生根据对串、并联电路的了解, 把自己作为电路中的一个电路元件, 接着分别连接出一个并联和一个串联电路。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进行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学习实践。这样, 学生把自己当作电路中的一个电路元件去体会所学的知识, 就能够加强对各元件在电路连接中作用的理解。新教材提供了很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的素材, 教师要对教材加强研究, 并加以创造性地利用。
三、对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 所以, 教师必须对以往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 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中, 落实新课程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具有直观具体、形象动态等优点,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很多缺点, 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发展。因此, 要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必须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视频软件处理图像和声音, 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对学生的大脑进行有效的刺激, 提高教学信息的传播强度。例如, 讲授凸透镜成像的相关内容时, 在学生已做过实验的基础上,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全面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可以利用物理教学Flash软件, 把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成像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通过详细的观察, 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并记忆深刻, 把教学难点变得简单,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还要做到五个“尽量”, 即: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创造自学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能够有效地把握教学的节奏和密度, 实现课堂教学的松紧适度, 快慢结合, 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 教师科学地进行授课。
总之, 要打造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教师必须对课堂结构进行全面改革, 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效, 把教、学、练的关系处理好。在教学中实现“手脑并用, 学练结合”, 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家徐.从新课改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才智, 2009, (27) .
[2]刘志华.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做法[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02)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 提高综合能力的主要阵地, 如何让课堂教学演绎的更加“出彩”, 学生收获更多, 每位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作出大胆实践, 简单来说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围绕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导入新课, 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
一堂高效的物理课堂必须以精彩的课堂导入为始,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情景, 抓住新课引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通过奇特的物理实验, 创设情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都以实验为基础,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等思维活动, 最后概括出实验中蕴含的道理。而中学生对于好奇的物理现象惊叹不已, 这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设奇特的物理情景,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对猜想的结论进行试验演示, 分析其中的道理。例如, 在学习“大气压强”有关内容时, 教师首先可以演示实验: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 向大试管里注满水, 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 大试管中的水会被挤出来, 当小试管有一半进入大试管中时, 将两试管同时倒过来, 松开小试管, 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 反而向上升, 由此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为整个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 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新课
新课标倡导物理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课堂, 同时将获得的物理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所以, 在新课引入时,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 首先建立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家庭装潢时, 人们大量使用夹心板来装修房屋, 并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你知道这些夹心板中含有一种什么物质呢?为什么会闻到这样的刺激性气味, 它是如何散发出来的?”这样设计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将之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让不同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合作探究学习是物理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方式, 它不仅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 提升自我。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首先进行合理的分组, 可以将学习基础与能力各异的同学分为一组, 并形成学习伙伴, 接着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 进行合理工作, 小组成员都明确各自的任务, 最终能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都有想表现自我的心理, 他们能够主动思考, 发表意见, 对于不同的见解会相互争论不休, 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 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 可以设计探究性的问题———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提供必备的眼球模型及其他光具座等器材, 分小组探究。首先由组长进行合理分工, 通过探究近视眼成像原理, 揭示近视眼的形成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矫正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等问题, 通过实验模型探究, 适当改变焦距等方法, 将像成在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眼的作用。如此分组讨论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通过积极调动情感因素, 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物理学有其自身学科的特殊性, 它向学生揭示人类探求自然的奥秘, 让学生运用科学的眼睛观察世界。课堂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充分揭示人类探究奥秘的过程, 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享受学习物理带来的乐趣, 快乐学习。比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的历史故事, 如《双耳效应》、《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凸面镜和凹面镜》、《海市蜃楼》……这些课程资源虽然作为阅读材料, 但是在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享受学习物理学带来的乐趣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 课堂中需要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构建师生良好的情感关系, 这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关注到每位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探究, 享受探究成果带来的快乐。
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作为物理教师, 要大力倡导课堂教学, 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突出学生的能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平时教学中, 需要大胆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努力实践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巩固课程改革的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10
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 较为普遍的提法是: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 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实现主要靠教师内在地唤醒学生, 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责任、意义等方面着力, 并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效学生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即成为有效学生。最起码是一个愿意学、想学的学生, 其次成为有效学生必须要求学生能学、会学。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 一是学习兴趣, 二是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因此,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来。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实验教学、物理故事等。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开展实验教学, 除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外, 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小物品进行实验, 例如 “土电话”的制作:用粗棉线栓上两个纸盒, 一人对着纸盒讲话, 另一人把纸盒贴在耳朵上。就听到了声音。这说明粗棉线能传递声音。挖掘物理史材料、物理故事培养学习兴趣。学习“重力”讲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学习“望远镜”讲荷兰眼镜匠利珀希三个孩子在阳台上玩耍, 小弟弟双手各拿一块镜片靠在栏杆旁前后比划着看前方的景物发明望远镜的故事。兴趣是最直接最表层的学习动机, 不能单纯依靠学生先天自发的学习兴趣, 更主要的是在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学习的责任, 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这种学习就很有可能在没有兴趣时半路夭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除了必须结合学科的特点, 更需要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学生应该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的, 制定和实施学习计划, 监督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 并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因此, 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物理起始阶段,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掌握初中物理研究的方法, 分阶段培养学生如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与论论等能力。
二、 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教师
做一名有效教师, 即有效地进行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师”是没有简单答案的, 要使教学有效, 必须精心安排许多行为。形成某种行为模式。
第一, 快节奏, 小步子
以学定教,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然而在50多人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学, 谈何容易。为了让困难学生可以做题, 优秀学生有题做, 把大的知识分解成几个小知识点, 各个突破, 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方向。在一节课中分阶段地进行“探究学习—应用—小结”, 学生完全掌握后再学习新内容, 开始新一轮的“探究学习—应用—小结”。这对学生来说所学内容既有新意义又适合自己水平, 很能吸引学生注意, 专注比率高, 并能很快地掌握所有内容。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 从三个阶段来突破, 第一阶段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第二阶段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第三阶段对光的折射现象解释.分阶段让学生学习, , 增强概念的清晰度, 提供明晰的记忆、保持和提取线索, 缩短学生同化新材料的时间, 提高学生掌握的质量。
第二 ,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增加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资源, 它能否被有效地利用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满堂灌”与“放任自流”都是教师要避免的。建构主义认为, 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 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来的图式之内, 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合理教学时间结构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保证, 教师要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师生互动时间来梳理知识, 自己学习反思、练习、师生互动反馈等。此时, 教师把师生共同学习时, 自己没学会的那部分滞后的学生, 帮助他消化吸收;没吃饱的学生给他开小灶。并及时给与反馈信息。试想一下, 如果课堂练习等到第二天或第三天再评讲的话, 学生可能连题目都忘记了。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因此, 课堂教学的合理的时间结构非常重要。例如在压强概念的教学活动中, 一定要留有时间自主活动。自主练习。让学生拿起一支笔, 两只手指压笔尖和笔尾的两端, 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解决如“书包带做得宽点好还是窄点好?为什么?”的问题, 估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等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有效掌握。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1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一、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体验
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对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自我体验过程,体验往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有了体验才有记忆和理解。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影响。这种利用生活经验的体验过程既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熟悉新的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密度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时,向学生介绍“空调应装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而北方用的暖气则需装在离地面较低的地方”。学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课内容时,通过利用木筷子、耳塞、玩具电子琴等工具让学生体验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通过骨传导这种方式“听到”声音的,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神奇。又如,学习“光的折射”时,我在一个较深的水槽里装满水,水中放了一些橡胶小鱼,我让一位同学通过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筒往水面看,并用“鱼叉”刺水里的橡胶小鱼。同时,通过实物投影把这位同学做实验的情景显示给全班同学看,观看的同学会发现叉鱼的同学总是刺中鱼的上方。我于是引导同学们回忆“到游泳池游泳时,站在岸边,看着清澈见底、深不过齐腰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冒险下去,因为,水实际上的深度比看起来深多了”这些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通过这样的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重视合作探究,引导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方法上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拓展、运用影音动画,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合理安排 “学”“教”“练”的时间结构。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减少讲解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让“课时”不要成为“教时”,而要成为“学时”。为此,教者应该重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设立有效的合作小组,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分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第一步。初中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学习小组成员是一异质的。这样混合编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在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分工就十分重要。小组成员可以包括: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回答问题者、板演者、纠错者、反馈者等。每个同学都要有职责并各尽其责,这样合作对于他们来讲才是充实而有效的。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能一成不变,在一定周期后要调换工作职责。
2.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1)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应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及时给学生认知和学习上的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扩展思维空间,也有利于教者灵活机动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2)教师是倾听者和引导者。在小组汇报时,教师是一个倾听者,要注意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当遇到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时,教师又要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
3.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内容、教学环节都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以下几种教学情景可采用合作学习:①在解决学生展示预习检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时;②当分组实验学生个人操作时间不足时;③在处理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易混点问题时。
(2)合作学习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操作性。①问题应贴近学生的情感;②问题应贴近学生的认知与能力;③问题应贴近学生的思维状态。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结合声和光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学完有关热学的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成功地解释身边的现象。例如,“夏天吃冰棍儿时,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包装纸外面有‘粉’,剥开之后会冒‘烟’,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会出‘汗’”。学生知道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释“地铁的站台上,都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候车时乘客要站在黄色安全线外。”接着,教师马上提出“打开的窗户外面,一阵风吹过后,窗帘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呢?”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12
课堂引入是一节课的开端, 创设好的物理情景是课堂引入的有效方法, 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又让学生感到学物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以《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为例具体阐述。
1.创设物理情景。新闻稿:某地百货大楼发生特大火灾, 警方经调查后得出火灾原因是电路中电流过大引起的。
2.交给学生任务。任务一:根据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知识找到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任务二:探究解决方案。学生分析到, 为了避免火灾, 需要及时断开电路。告诉学生生活中用保险丝解决问题。逐渐将保险丝材料选取、保险丝规格和选择等知识展开, 最终解决了问题。
用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创设情景, 让学生感到物理是有用的, 这样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实验开发
开发实验是个新词, 但实际教学中并不陌生。由于实验器材有限, 教师往往需要自己制作教具辅助教学。开发实验既可以是演示实验, 也可以是分组实验。在《光的折射》教学中笔者遇到了一个问题:实验器材不够, 没办法分组做光从空气到水中的实验。这节课怎么上?是让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想了很久, 笔者终于想到了办法: (如图一所示) 设计分组实验。我在纸上画出玻璃砖的轮廓, 并画出法线、两条入射光线。这样学生分组实验时只需将玻璃砖放在轮廓的位置, 然后画出折射光线就可以研究折射规律, 再沿着折射光线入射还可以探究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在本节课结束时, 笔者把学生的实验数据收上来, 根据作图痕迹可以看到实验效果非常好, 学生作业也反馈出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再比如《电生磁》教学时, 笔者制作了奥斯特分组实验 (如图二所示) ,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 能更好地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三、问题设计
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使课堂连贯, 效率高。
在《电功率》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电功率的概念, 笔者设计如下问题:电流通过电灯时在12分钟内电能表转盘转了40圈;电流通过热水器时电能表在1分钟内转盘转了40圈。1谁消耗电能多?2谁消耗电能快?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 让学生体会用电器消耗电能是有快慢的。如何表示这个“快慢”呢?让学生类比速度概念, 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概念,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电功率是否一样?再让学生观察同一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是不同的, 所以要说电功率时就必须指明电压, 从而建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概念。
四、知识过渡
教学中的过渡指教学内容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或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衔接。巧妙的过渡可使教学过程水到渠成。教师应根据既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过渡环节,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知识过渡的方法有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机等。实际教学中通常将几个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比如创设情景和提出问题结合起来, 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提出问题结合起来。笔者以《电生磁》为例, 阐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提出问题结合的运用。
学生得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后, 让学生把曲别针放在铜线下, 通电后观察铜线能否吸曲别针,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不能, 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既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为什么不能吸曲别针?学生马上回答磁性太弱。教师再提出问题:如何将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加强?学生会说增大电流。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但是提供的电压不变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个导线磁场的叠加可以增强磁场, 再结合学生学过的滑动变阻器, 引导学生将导线绕起来, 从而过渡到螺线管的教学。
以上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初探, 愿意与同仁继续一起探讨, 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的发展。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核心、最主要的活动。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要从课堂引入、实验开发、问题设计、知识过渡入手, 探究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实施。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推荐阅读:
论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环节12-16
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性09-16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06-22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07-29
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06-27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07-21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10-15
初中物理课堂艺术11-16
初中物理课堂技巧08-21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