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共12篇)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篇1
摘要: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 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艺术, 巧妙运用提问, 开启学生心智, 提高学生能力, 排除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教学效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应坚守的原则是:提出的问题应有层次性, 问题能联系实际和具有应用性, 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往往能引起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 尽量结合生活实际, 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对同一物理问题, 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 提问的角度不同, 效果往往也不一样。课堂上, 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 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一、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的差异。因此, 不应盲目地为提问而提问, 更不应要求所有的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 而应考虑内容的难易, 根据提问对象的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是什么”的判别型, 这种问题主要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怎么样”的描述型、“为什么”的分析型, 这类问题主要针对中等生;“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主要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比如学习《光的折射》之前, 先提问: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学生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般在课本中就能找到准确的答案, 主要是概念、定理之类, 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 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稍微复杂一些的也只是要求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这类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课堂看起来活跃, 双边活动较多, 但是缺少高级的思维活动, 因此应适当使用。这样设计的问题, 由于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要建立在联系实际上
联系日常生活现象, 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大旱灾, 为了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户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为什么?”“你在什么情况下, 才能跳得更高, 更远?”像这样联系实际的提问, 不但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自制的小型发电机使灯泡亮起来时, 他们就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从而强化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 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 在相互启发下, 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时, 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地记在黑板上, 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提问要建立在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上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 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 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 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 就可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 安排学生课后做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 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分别把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 会有什么现象?”生答:“木块浮在水面上, 铁块沉到水底。”再问:“为什么木块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 而铁块放入水中却沉入水底?”生答:“铁比木头重, 铁的密度大。”我又追问:“轮船是由钢铁做的, 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回答不上来, 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建立在激发学生思维上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良好的提问环境。不但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还需要对学生的大胆疑问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从提问中感受到思考和获得问题答案的快乐, 才会形成主动去提问的良性循环。此外, 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不是对学生灵光乍现的提问直接地给予解答, 而是刺激学生思考, 让学生不断地思考, 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直到问题被一个个地解决。在教学中, 问题的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 理解特别深刻, 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 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 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 设计一些问题, 引起学生的争论, 对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 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 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 2010 (3) .
[2]薛建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9) .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篇2
秦 鹏
(重庆市丰都县第一中学校)
课堂提问能帮助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获得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感情、推动双边活动,同时对学生又起到了激发兴趣、启动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所谓的中差生班教学中,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请看下面由听课得到的事例:
A老师上《光的传播》一节内容,在一节课中没有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而直接讲内容。举例、实验、分析、概括、要求记忆中,老师的耐心很好,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显得很疲倦,由于有其他老师听课而坚持不让自己睡着。课后,A老师说:差班,不敢向学生提问,一提问,学生要么不理不睬,要么乱答一通,“提问”在这个班上是浪费时间,甚至会打击教学积极性。
B老师讲《光的折射》一节,他采用的是自问自答的方式教学,每一个问题提出后,不留时间或时间不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而老师自行回答。满堂课包打包唱,学生完全看老师的表演。课后,B老师说:“差班学生,能学多少算多少,提问学生,这个班没有一个能答对所问的问题,还是给学生多讲一些比较好。”
C老师讲《汽化》一节,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等之类,结果一人回答,全班附和。如老师问:“80摄氏度的水会不会沸腾?”问完后马上有人小声说:“不会”,接着全班学生大喊“不会”,课堂场面很是热烈,惹得听课老师暗自发笑。
以上种种,说明了我们农村现在的部分物理老师,特别是部分年轻的物理老师还没有理解到“提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正确掌握“提问”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为此,本人对课堂提问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引发学生思考,激活教学气氛
在课堂上,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很容易因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但若能适时地加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就能让学生参与与教学之中激活课堂气氛,引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学“光的传播”后,学生思想有所松懈,我们如问:“为什么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呢?”将学生引入积极的思考中;又如上“电流表”后问:“在实验室众多的测量仪表中,你如何找到并能确认出电流表呢?”引发学生思考,激活思维。
2.提示教学重点,获得反馈信息,深化已学过的知识
课堂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反馈信息,知道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这样,师生之间可形成信息双向交流,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如,在复习某一知识时,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通过问与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使之较系统地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知识。同时,能使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又如:在物态变化教学后问“为什么用久了的电灯,玻璃壁会变黑?”让学生讨论回答,从中获得反馈,同时深化知识与应用。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力
出色的提问能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不仅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语言表述能力。例如,我们在上“电压”一节时,可先复习提问“电流”的有关知识,然后提出问题“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为什么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呢?”从而顺利过渡到“电压”的教学,也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整体知识结构。又如,在完成“电压表”的教学后提问:电压表与电流表有何异同?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锻炼他们的表述能力。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好的课堂提问必会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我们的物理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好问题教学呢?
1.找准问点,突出精要性
课堂提问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课堂目标,就重点、难点、疑点上设问。每一问都要问在点子上,这就是问点。我们不能不问,也不能处处设问,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否则就抓不住重点。我们的问题要围绕教材、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2.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让学生放弃思考;也不能太易,让优生厌于回答。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化整为零,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都能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让学生体验“问答”活动的愉快,享受成功的满足,从而大幅度地调整学生的思维。对于差班,问题的层次就密集些,跨度不宜过大,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逐步深化。如,在讲述物体内能的大小时,设计提问如下:(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2)内能包括物体分子的哪些能量?(3)分子的动能、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4)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5)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大小呢?让学生思考回答,并列举相关实例,从而得出: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大小。
教师的问题应逐层深入,激发学生思考。部分老师特别是年经老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的热烈场面而问:“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殊不知齐声回答并不能真正反映真实的效果。提问时,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
3.启动思维,体现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在学生最感困惑的认识焦点上设问,在学生思维定式或思维缺陷处设问,把启发教学、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让学生经过回忆、对比、分析、归纳、综合后才能得到答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要求老师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4.通俗易懂,具有明确性
提问的内容要明确无误,题意清楚,语言简明准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否则学生会答非所问,使教学陷于尴尬局面。
三、发问的技巧
1.把握最佳时机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并进行适当调控,问在“点”上。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要在学生想“知”而又不能立刻“知”时提出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问而苦于不知看样表述之时提问。此外,教学到重点、难点或需追根求源的地方时,可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在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或乐于接受时提问,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实施提问时,要善于用语言、手势、表情、演示实验等方式,适时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2.提问后,期待时间要充足
教师提问后,要有停顿,让学生有准备及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停顿时间长短应视问题难度和学生反应情况而定。这段时间,教师不能无事可做,更不能频频追问,干扰学生思维,而要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获取反馈信息。如果提问后,所留时间不多或者教师自问自答,将会导致“满堂灌”。
3.面向全体,因材施问
教师的提问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学生的回答,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思考,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人的思考,然后指定个别回答,特别要注意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变换方式,引发兴趣
教学中,我们应根据问题难易不同、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发问方式进行提问,力求灵活多样,采取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明问与暗问相结合。若方式过于单调,会使学生乏味、反感。
四、对学生答问的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通过对回答内容的重述、分析、修正、引申等,使正确答案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印象,也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评价时,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或强化记忆,对答对的学生要充分肯定、鼓励,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成功;对答错的学生切忌斥责挖苦,应该对其勇于回答的精神给予表扬,对错答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问知识点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提问知识点具有循序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参差不齐,对应的提问知识点很多。因教施问,满足不同的层次学生,这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如在《重力》教学中,简单的问题是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写法,重力的公式。稍难点的有测重力公式的引入,跟高中衔接的是重力和引力的关系,等等。
二、提问知识点具有关键性
物理学习,很讲究物理学习的语言表述和物理学习的环境,有别于生活中的一些其他现象。提问点应该落实在重点、难点、疑点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更加深入物理学习。比如:在《功》学习当中,有没有做功的判断,关键就是功的概念的理解,力和力方向的距离的乘积。有的同学对于距离的理解要么是横的距离,要么是竖的距离,假如我沿水平45°拉物理呢?拉力有没有做功?这样子跟功的概念有矛盾,解决的方法就是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就可以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一个好的切入点,就会轻易地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我就用大的桶装水倒入水中,里面的水不会流出来,学生就会感到惊奇:是谁给它那么大的力气呢?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以下灵活的提问技巧,达到教学目的。
(一)激励法
知识有深有浅,学生认知有高有低,如果知识能够指导学生的生活认知,那么学生就会提高学习兴趣。这种问题的提出针对那些后进生,让他们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在学习《压强》时,老师们经常抛出如何营救落冰窟窿的孩子,是跑过去,爬过去,还是跳过去等问题。
(二)引导法
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引导,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新问题,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
例如:我们在实验教学“浮力”这一节课中,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木块和石头同时放入水中,石头掉进去,木块浮出来,是不是掉进去的浮力小,浮出来的浮力大呢?如果石头的体积比木块大得多,那么是不是浮力也应该小呢?
(三)引岐法
从学生错误的回答入手,一直引导下去,得出这个结论跟正确结论有分歧的地方,从而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地方,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速度的公式时,有的同学可能写成时间跟路程的比值,如果照他的思路下去,那么会是什么意思呢?到底对不对?如果是正常的比值是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反过来是表示单位路程的所用的时间。如百米赛跑,只要知道时间就可以比较大小,但是这个比值越大,速度反而越小,不符合我们的逻辑习惯。错与对的比较,使得错更加明确。
应用上面的方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提问时的几个问题:(1)不上自言自语的课;(2)不上满是问题的课;(3)所提的问题要符合本节内容;(4)不提为难学生的问题;(5)注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等等。
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在讲授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准备2个不同额定功率的小灯泡,先让它们串联,比较它们的亮度,然后让它们并联,比较亮度。这样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样2个小灯泡,在不同电路中亮度不同呢?学生会感兴趣,继续深究。并且在并联中亮的灯泡在串联里反而暗,是什么决定小灯泡的亮度呢?绝不是电路的形式,那么决定亮度的本质是什么?也可以否定额定功率决定它的亮度。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最简单的道理。特别是复习过程中,知识点大融合,大应用。学生可能有点茫然。在杠杆学习中,经常提问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工具?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那么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如自制潜望镜,自制照相机,等等。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教学中,惯性是不是力的提问,学生有时候会引起争论,有没有惯性力的说法?如果有,那么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是惯性是保持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所以结论有矛盾。合力、平衡力是不是“具体的力”?如果是,它们应该有力的三要素,可是总找不到具体的施力物体,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课堂提问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绝不浪费在无用的一些提问上面。既要紧密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又要适当提出相关问题。有问题的存在,才能鞭策学生思考问题,教学的学是体现在学生的思考上面的。不让学生作为简单的“复印机”,吸收,萃取,提炼,再吸收。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学。这样的提问才是成功的提问。
参考文献:
[1]陈磊.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4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1. 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探索、去思考.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阅读资料、出示练习题、观察挂图、参观或其它实践活动等,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2)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
2. 提问要突出重点
提问的重点是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突出提问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比如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教师提出:“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而它的前后、左右的侧面受到的压力分别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平衡,为何还受到浮力?”这里教师将问题的焦点要集中到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上。
(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类似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钥匙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贯性。
(3)针对学生认识模糊的地方,抓住关键以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学生容易忽视物理公式与数学知识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公式R=U/I,便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教师可以这样发问:“导体的电阻R会随着两端的电压U和导体中的电流I变化吗?”使学生通过思考,结合R=ρL/s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3. 提问要有层序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可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从小入手,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4. 提问要把握量力性
设计问题应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基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提出的问题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影响提问效果。
二、提问的实施策略
1.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课堂提问不能仅仅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要面向全体,以点带面,激发课堂气氛。
2. 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案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到位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回答。
3. 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对于水平差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问。
4. 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答问后的评价
“目标、教学和评价”是现代教学观的三要素.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客观。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探讨论文 篇5
摘要:课堂提问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方式之一,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提问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引言
通过提问问题可以引出思维的导向,课堂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知道学生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初中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理论比较陌生,物理作为一种新课程呈现在刚从小学蜕变到初中的学生面前,他们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有可能出现厌学的心理。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来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便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提问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
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说明到底怎么样才算有效,有效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有效性的提问时相对无效性和低效性来说的。首先来说无效性,无效性是老师在讲课时提出的问题是无根据的、无效的。这些无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想法,以至于老师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
2.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所要表达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是南辕北辙。
3.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学生受到年龄见识以及所学到的知识所限,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4.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目前的水平,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低效性提问往往是一些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对一些事实进行最原始的会议就可以了,因此低效性提问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有效性是相对于低效性和无效性来说的,其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变化和头脑的思考,而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回忆和陈述就可以解答问题的。
(2)老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并且让学生明白老师再问什么。
(3)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具有发挥想象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创造性地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
(4)老师与学生应和睦相处,因此有效的提问也就是一种恳请式的态度,而不是强迫式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想法。
(5)有效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感觉到成就感和轻松感。
(6)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进而推到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允许学生们运用所知道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尝试性的理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有效提问就是老师通过了仔细的选题并且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来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寓意深刻不是老师在课堂上随意想出来的。
(1)老师的提问应该是以所传授的课程为基础。
(2)老师提问时应考虑全班的整体水平,不能厚此薄彼。
(3)老师的提问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3 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讲究策略的话那就是无效提问,要想使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应从如下方面进行研究:
3.1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老师在提问前要对问题提出的形式以及背景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然后仔细的琢磨需要提出问题的主题以及组织相关的语言,并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提问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效性提问的语言严谨,学生的回答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
3.2采用候答的方式
所谓的候答就是指,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几秒的时间去反应,让学生有时间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组织答案。候答的时间长度依据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以3-5秒为宜。在问题提出之后的候答阶段,老师尽量看着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注意着自己,尽量避免出现有一个学生举手就让其来回答的局面,这样会给其他学生一个错觉,以为问题已经被人解答因此他们就会停止思考。看到有好多学生举手后,根据实际情况叫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位学生不一定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灵活运用候答的方式后,就会发现越来越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
长久以来,课堂提问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因此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被动的回答,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整个提问过程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毫无新意,许多学生都对提问失去了兴趣,又或者学生害怕老师的点评,进而会害怕老师的提问,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不利,也没有达到老师进行有效性提问的目的,因此,要在老师的提问过程中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提问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老师的互动和提问来增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身到底哪里具有缺陷,以及该如何改掉这些学习上的缺陷。
4 结语
本文依据如今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在提问时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生们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反应来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性和低效性,并引出提问的有效性,制定判定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标准框架,进而引出:
(1)对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2)采用候答的方式。
(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这些具体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玮青.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与学生主体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8).
[3]宋振韶,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1).
[4]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上、下)[J].学科教育,(1)(2).
[5]曾英.试论课堂教学中的问答策略[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5).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6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严密精准
1.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2.紧扣目标,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3.优化程序,注重研究 提问的一般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然后指名回答。那种先指名后提问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被提问的学生会因没有思考的余地而非常紧张,而其他学生觉得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和填空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质上大多数学生未经深入思考而随波逐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4.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提问的语言——富有感情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目扫全体学生,其作用有二:①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②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教师已找到了指名的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同学,请你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又露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请坐。”学生回答不确切,教师运用比喻、类比等方式进行启发,从教师那鼓励的目光和表情中,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力量。即使学生一字未答,教师仍然温和地说:“没关系,请坐。”虽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看到老师那種安慰的表情和目光,却会感到非常惭愧。教师如果不认真观察,翻开名册,随便指定一名学生,也没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吗?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三、提问的方式——不拘一格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有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2.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托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例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①向心力的来源;②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③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4.连环式提问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环环相扣,依次提问,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①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可用能量为(A)12.09ev的光子。(B)13ev的光子。(C)13ev的电子。(D)12ev的电子。②大量处于第三能级的氢原子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③其中能量最大的光子能量是多少?④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波长是多少?⑤在可见光区域内光子有几种?⑥在第三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至少要给氢原子提供多少能量?
5.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①平静的水面上有两条相同的小船,其中一条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通过绳子拉另一条空船,如何判断人在哪一条船内?②一个运动的篮球碰上一个静止的后乒乓球和一个运动的乒乓球碰上一个静止的篮球,发生的情况有何不同。问题各异,但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努力做到:问得准,问得巧,问大千世界万般变化;才能启发学生答得全、答得妙,答出物理殿堂无穷奥秘。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篇7
一、提问环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注意问题设计的密度
提问的多寡既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 一味地“不问”或者“多问”都不科学, 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时, 一定要把握问题设计的密度. 第一, 上课前的提问, 教师在这个时候进行提问, 往往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 并且在思维上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二, 课堂后半段的提问. 这个时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往往已经“亮相”了, 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提问, 可以起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目的[1].
2. 把握问题设计的难度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来获取新的知识和认识, 由此可见, 思考在提问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的时候, 一定要遵循利于学生思考的原则, 而这一原则的实现, 就要求教师恰当的把握问题的难度, 过于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学生思考, 而过难的问题又会给学生的思维活动造成阻碍, 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 最为恰当的问题难度应该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即让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的思维区域, 这样的难度才是最为恰当的. 在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的基础上的问题难度才能最大化的挖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保证提问的有效性[2].
3. 重视问题设计的梯度
思维活动是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进行的, 提问环节本质上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活动也要遵循思维活动的规律, 让问题呈现出梯度的特点, 让学生从较低的思维台阶一步步向上, 最终达到深化思维, 提高认识的目的.
例如, ( 1)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弹簧被拉伸时, 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 B) 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 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 C) 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 D) 用几个不同的弹簧, 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 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 2) 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 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 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 把 ( L - L0) 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这样操作, 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象中的 ()
解析: ( 1) 本实验中应以需要研究的一根弹簧为实验对象, 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增减砝码的数目, 以改变对弹簧的拉力, 来探索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 所以选 ( A) ( B) .
( 2) 由于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当不挂钩码时, 弹簧的伸长量x≠0, 所以选 ( C) .
答案: ( 1) ( A) ( B) ( 2) ( C)
二、课堂提问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技巧
1. 先提问后点名
一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先叫出学生的名字, 然后再提问, 这样事先选定提问对象, 就会让其他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不认真听题, 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不够积极. 如果教师先提出问题, 再点名回答, 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把自己视为教师可能提问的潜在对象, 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认真的思考问题.
2. 提问要具有随机性
一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喜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提问, 尤其是教师对学生不是很熟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会按照点名册或者按照小组顺序进行提问, 这样的提问同样会影响全体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 降低他们对问题思考的紧张度. 因此,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 要注意随机性, 即使是按照点名册, 也不能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提问, 而是随机的发问, 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以后都能够做到时刻准备被提问到的心理.
3. 提问要给足应答时间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 既然要思考, 肯定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 有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却缺乏必要的耐心, 问题一提出立刻就请人作答, 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和整理答案的时间, 导致问题回答的质量较差, 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也影响了应答学生的自信. 因此, 最为合理的做法是, 在提出问题以后, 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反应度留下足够的应答时间, 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思考, 这样看似会用掉较多的时间, 但实际上却是提高了提问的效率和效果.
提问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实施上都讲求一定的科学性和技巧性, 我们每个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堂提问, 更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提问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努力做到用高质量的提问来带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诞生.
摘要:在物理课堂上, 有效的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技巧, 每个教师都应当重视并掌握科学的提问设计和实施技能.在本文中, 笔者从提问环节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提问环节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提问设计,提问实施,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尹西会.运用课堂提问提高物理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 2011 (5) :59.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篇8
对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进行创新改革,务必需要对传统的提问方式进行分析探究,了解其存在的不足和劣势,才能对症下药,高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成效.
1. 物理学习对多数学生而言存在难度
高中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但是和成年人比起来,依然显得稚嫩.学习物理知识时,经常会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知识积累不足等原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存在困难.另外,高中物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高中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尚且处于发育阶段,对于此类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再有,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脆弱而敏感,些许的挫败感很容易打击学生的求知欲,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更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
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高中物理老师不应单纯从教学方法上寻找问题,更重要的是高中生心理.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实教,通过合适的课堂提问对其思维进行循循善诱,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融入课堂,最终实现高质量教学.
2.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的提问尚且不足
无论何时,教师在课堂上都起着主导作用,老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心情,因此老师在课堂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多数教师对学生成绩都会进行三六九等划分,而且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许多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只提问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不闻不问,这样会严重打击中下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绩差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成见加深,加重班级的两极分化,对师生关系、学生关系、班级建设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学生的物理成绩更无从谈起.因此,只有不明智的老师才会做出这种愚蠢行为.
又有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设置了严格的奖罚制度,对回答不正确或者回答不出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这种提问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激励效果,然而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种方式将学生主动学习转化成被动学习,学生是在无形的鞭子下进行学习,时刻在担惊受怕.学生在这种高压教学模式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早晚会消磨殆尽.近年来,高中生自杀率的上升,多半是无法忍受这种“高压教学”.另外,高中时期的学生叛逆心理较强,这种“强迫教学法”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完全相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对师生关系的和谐造成不利影响,物理课堂学习氛围会大打折扣[1].
最后,有些教师虽然做到了一视同仁,然而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却略显粗糙.回答对了就继续讲课,回答错了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却不对答错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即便学生知道了正确答案,却不知道答案由何而来,老师没有利用适当时机对学生思路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被同一个问题绊倒多次.因此,这种“敷衍性”的课堂提问,根本起不到任何教学效果.
3.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等,老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将时间完全浪费在记录知识点或者笔记上,根本没有思考和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即便老师尝试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却仅仅流于形式.老师随口一问,学生漫不经心回答,因此,课堂提问就是一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校方.教师对课堂提问不走心,才是最大的问题.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技巧探讨
综上分析,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低效性,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还有学生的问题.想要高效提升课堂提问效率,需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做出革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1.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得到公平对待,是每个学生的心声.对于老师的褒奖和赞扬,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而不是仅仅对优等生.然而,每位教师总会自觉在心里对学生进行优差等划分,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优等生身上.学生内心的渴望与老师的行为形成矛盾,最终导致班级的等级分化和师生之间的鸿沟[2].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新时代的教育观念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而不是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是第一步.再者是针对课堂上的提问要有难易划分,因材施教,较难题目则提问基础较好的学生,相反,较容易的则提问基础较弱的学生.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找到自我存在感,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2. 提问内容合理设置
现在的多数学生深感物理完全是种负担,在女生中表现尤为明显.难道是女生天生不宜学理科么?当然不是,多半是课堂老师提问内容不当引起的.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太强,稍微受点打击便会一蹶不振,因此老师在备课前要做好适当的备课内容,掌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对本节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明确划分,对课堂提问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3].另外,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犯错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课堂上通过例题剖析,提问过程要植入所学知识点,引导学生自行解决课堂问题.这样既对物理知识点进行了巩固,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觉不是负重前行,而是在畅游.
3. 提问方式因人而异
课堂提问方式有多种,如递进式提问、连环式提问、类比式提问、迂回式提问等等,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物理老师的教学水准.递进式提问即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打开学生思路,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迂回式提问则是由彼及此,从其他问题着手,引出类似知识点供学生解答所遇难题.剩余的连环式提问、类比式提问都有各自的功效和优势,老师在决定用何种方法前应首先考虑提问对象.
4. 改善单一的提问风格,使用复合化提问
物理课堂不同于语文课堂或者其他文科课堂,可以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便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本身就很枯燥,再加上课堂提问的单一,很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物理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对提问技巧做出改善,一改往日单一的提问风格,向复合化方向发展.其次,提高提问问题的实用价值,教师不切实际的提问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
5. 物理课堂提问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生活
物理课堂上,回应老师提问的学生之所以寥寥无几,无外乎是因为对所提问题不感兴趣.因此,物理老师对于课堂提问可以尝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知识点融入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其实就在自己身边,且有很强的实用性,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所在.
总之,学好物理课程无论是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还是对以后的生活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相信通过以上方法,对物理提问技巧进行优化并查漏补缺,实现物理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曹晓迎,于子森.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140.
[2]胡秀辉.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8):182-183.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9
一、课堂提问的技巧
“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又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由衷地感到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恰当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以引导学生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探究研习的目的。
1.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问题。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疑问,在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应先从简单的问题问起,然后一步步问到核心问题。这种方法叫做“剥洋葱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直到把问题剖析透彻为止。有些问题是由局部到整体组成的,可以先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然后把各个小问题的答案综合起来,概括出核心的内容。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如果老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回答。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如:(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又如讲授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对比,学生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2. 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教《晏子使楚》时,我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诬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我再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与晏子的反驳相比较,分析总结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 应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设置问题时,选择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环节,才能体现问题的价值。精妙的提问,通常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疑问时必须考虑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和衔接。
跨度太大,学生思维不全面,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反而弄巧成拙。跨度太小,失去挑战性,学生不感兴趣,白白浪费课堂时间。所以有人提出“跳一跳摘桃子”的说法,就是说你既要让他吃到桃子,又不能轻易地让他吃到桃子。因为设置问题跨度大,若长期“只跳无桃”,学生就会渐渐失去积极性。而跨度太小,不用“跳”也能吃到桃子,学生自然就懒于思考了。
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把握好跨度,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像走台阶一样,必须一步一步走过去。而且“台阶”还不能太高,否则一级台阶跨一大步还过不去,就很难再往上爬。不仅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要适中,几个问题间的衔接也很重要。课堂提问,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几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还要使问题之间衔接得天衣无缝,不着痕迹地把问题与问题连在一起。
4. 提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他们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背影》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精神品质可否在自己的父亲身上找出来?又如学习了《愚公移山》中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阔”,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发展,有些还能对学生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 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向学生提问,一定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教师提问只让尖子生回答,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为启发性教学并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有的教师问题一提出就立即点名,学生来不及思考回答,教师马上又点另一个人,更有甚者,先点名后提问。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心情紧张,思路堵塞,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害怕提问的心理。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这样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上述第一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使他们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思路。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五要” 篇10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体现讲授重点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较为丰富, 可是, 在初中阶段, 学生与物理学科初次见面。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有意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找到其思考的关键点。课堂提问对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提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 引导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重要的学习内容上。这样一来, 学生在对课堂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 就对物理学习难点与重点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 在学习《声音是什么》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让学生关注教学重点。在这节课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定义, 利用提问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声音定义的看法, 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断进步。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要能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因此,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 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
比如, 在学习《物质的三态》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 物质的三态都可以在生活中碰到。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冷藏柜中, 水是什么样的? 夏天, 水是什么样的?水蒸气是水的什么状态呢?”对这些问题, 学生可联想生活中水的状态, 就可以对物质的三态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就是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 利用提问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物理课堂教学思路, 使学生明白教师每一个教学行为的意图。由浅入深的课堂提问, 可以使学生从课堂的开始阶段, 就跟上教师的思路,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 不断深入到物理学习活动中。
比如, 在学习《水循环》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水循环中的不同环节, 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提问, 让学生在思考完一整套问题之后, 自主进行水循环过程的总结。教师可以问学生“小溪中的水来自哪里呢?”学生回答下雨;“雨水来自哪里呢?”学生回答溪流里。“那么二者是怎么转换的呢?”在一连串的问题之后, 学生会认识到水循环的整个程序, 具有总结水循环相关物理知识的作用。
四、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 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 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提问。在课堂中, 教师最好不要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也不要提那些过于简单, 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因材施教, 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 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 利用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让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时,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 看学生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教师可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提问:“光的反射表现在哪里呢?”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可不可以画一个光的反射图呢?”
五、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一些教师会更加关注物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在课堂上会更加愿意提问这些学生。但是, 物理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 教师需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权利, 为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 让学生都可以回答。
小议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技巧 篇11
在《全反射》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器材很简单,有烧杯、清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夹在试管夹上)。过程也很简单:将光亮的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试管夹上,放在點燃蜡烛上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以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的黑色物,当我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全反射一节的教学就缓缓地拉了序幕……由于学生急于知道答案,所以他们的思维就会被紧紧抓住,接下来的关于光疏介质、光密介质、临界角这三个问题的讲解,学生就会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带着“我要知道答案”而不是“要我知道答案”的一份探究的热情,高效地愉悦地完成。此时,时机已经成熟,我的第二个问题顺势提出:本实验现象属于光的全反射,你能把上述实验中的物质与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对号入座吗?于是学生纷纷展开激烈的讨论,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二次高潮……不一会儿,我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站起来回答,他们大都带着一份成功的愉悦……
在高三的复习课中,精美的课堂提问也突显了它的价值,比如在火车脱钩问题里,简述一下题目:机车的质量是M,拖着质量是m的车厢在平直的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车厢脱钩,司机发现时,机车已前进了L,于是立即刹车,假设行驶的过程中阻力恒与车的重力成正比,求机车和车厢都停止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好多同学看到本题大都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求解,他们假设了一系列的物理量,列出了一长串方程式,此时我没有让他们去计算,就问几个同学,面对如此多的方程式,要算出正确结果,大概要多长时间,他们的回答是,最快要五分钟,我说你们的思路很正确,方程式列的也对,就是过程太复杂,运算量太大,高考时争的是时间,这样一个题用这种方法做,最快要十分钟,有些长。于是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可不可以用动能定理来求呢?学生在我的提示下,从分析到得到正确结果用时不到五分钟。他们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接着我又说,其实这个题如果大家认真地比较两车的情况,可以只用一个式子就可以解决,不过这种方法的思维综合性很强,但列式很简单,不想尝试一下吗?部分思维较灵活的同学思索了一会儿,便得出了:K(M+m)gL=KMgS这个方程式,于是顺利的得到了S=(M+m)L/M这个正确结果!他们此时惊呆了!最后,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水到渠成了:本题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大家一致得到解这一类题的方法:一般的,对既能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求解,也能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优先选用动能定理!在我的连环式提问下,学生凭着自己的经历深刻的领悟了解一类题的技巧,要比教师强行讲解,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意在说明精美的课堂提问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双边互利:
第一,教师讲得轻松,真正成了课堂的主导者;一改传统的纯知识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教师为了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就要讲得多,唾沫星乱飞,嗓子沙哑,教师俨然一位演讲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同时不忘靠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而这里,“导演”的寥寥数语,便叩开了学生心中疑惑的大门,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第二,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被授课的内容吸引,被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吸引。他们的思维被紧紧地钳住,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和质疑的心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改传统的听课,而是在体验、感受课……
怎样才能使课堂提问精美呢?
第一,教师要有扎实的功底,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才能高屋建瓴地去设计课堂提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及时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让自己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方可去培养学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人,否则,如果教师用已经黯然失色的知识和老化的方法去应对与时俱进的崇高事业,那简直是空谈和笑话。
第二,精美的课堂提问在设计上要抓住重点,注意适度。“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提问的设计必须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主干的关键点,或者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
课堂提问的设计的度,以培养学生的进攻性的学习状态为精美。文首已经提过,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提问,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问得过难,问题显得大而空,学生摸不着边际,会丧失信心,挫伤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遵循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如果要解决的问题过难,可以层递式地设置几个问题,也就为学生多设了几个跳跃的平台,不断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不断地在新的需要与原有知识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总之,精美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技巧 篇12
一、精问, 激趣创境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一个理想的问题, 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 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 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难度适中,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笨问题”太多, 一些毫无价值的连环问、满堂问等, 常常充斥于教学过程。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讲《纪念白求恩》一课, 教师问:“白求恩是哪个国家的人?”哗———学生齐刷刷举手:“加拿大人。”因为文章第一句清楚地写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又问:“多大年纪了!”哗———又齐刷刷举手:“五十多岁了。”……老师把课文中的句子依次“改造”成一个个问题。整节课老师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 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课堂气氛看似热烈, 但效果如何, 可想而知。毫无价值的提问只能让课堂教学变得平淡无味, 而精当的提问却能使平淡的教学波澜顿起。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和加工教材, 对教学内容做到取舍有度, 在教材和学生空白点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同时, 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适学生的课堂心理, 激励学生走向“问题尚未解决, 同学仍须努力”的尝试探究之路, 在思维不断“碰壁”和“激荡”中, 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智力、张扬个性, 唤起创新的欲望。
二、巧问, 曲折生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 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 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钱梦龙先生在执教《愚公移山》一文时, 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一句中的“孀”字与“遗”字的含义, 也没有直接问其义, 而是巧妙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愚公的邻居, 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 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开始被问住了, 看看课文释解, 才恍然大悟:“这小孩没爸爸!”这样, 通过巧妙提问, 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 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 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 却产生了“错综见义, 曲折生姿”的功效。
三、浅问, 化难为易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越深越好呢?当然不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 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 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若问题难度过大, 学生一时无从回答, 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 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
四、拓展, 提供话题
教师好的课堂提问固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但回答问题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 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表面看似思想活跃, 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因此, 教师除了重视问题的设计外, 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话题”, 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平等的“交谈”。话题不同于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空间大, 学生只是围绕话题发表意见, 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 所以“答案意识”淡化, 交谈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在话题的情境下,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教学资源是共享的, 在共享中又体现着教师“导”的作用。例如教《伟大的悲剧》, 在学生学完以后, 教师提出话题:“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 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最后两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让学生围绕关键句子展示讨论、各抒已见。交流互动达到高潮时, 教师可顺势一点, 拓宽话题:失败英雄知多少?“壮士一去一复返”刺杀秦王失败的荆轲;一腔热情乘氢气球横渡海峡葬身大海的罗泽尔……伟大的悲剧知多少?这样, 在“话题”的情境下, 学生摆脱了“牵”的处境, 思维空间拓宽了, 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舞,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实施。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推荐阅读:
提问技巧初中物理教学10-31
初中物理教学提问技巧06-20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设计05-12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10-13
初中物理课堂技巧08-21
初中物理提问艺术10-20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05-30
初中物理教学技巧09-27
学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10-21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技巧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