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提问艺术(共12篇)
初中物理提问艺术 篇1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发现不足,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提问要精心准备,有明确的目的
提问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有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如果不精心准备,随便发问,那么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可以提问.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可以提问.通过提问唤起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步步为营,从胜利走向胜利.
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在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可以提问.通过关键处的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必要的.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回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他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2. 利用矛盾,引起思索.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金属片和小羽毛,哪个物体下落的快?”学生回答“金属片,因为金属片重.”教师接着做课本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两个物体的下落情况,接着发问“哪个物体下落的快?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落的快”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 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三、提问的问题要语义明确,要留有余地
教师提问设计和运用上要精心思索,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语言简洁,表达要明确、严谨、科学.学生一听,就知道提问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问题,从而积极思考;如果教师提问时,语言啰啰嗦嗦、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学生就不能抓住问题的中心,难以明确所提的问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之中,等大家思考一番,再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没有认真思考,必然匆忙回答,势必影响答案的准确性,而且会使学生养成轻率回答问题的习惯,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提问要有层次、梯度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思维能力等等方面有差异,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在同一层次.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类型的问题,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根据具体的问题难易程度,可以提问单个学生,也可以通过提问多个学生,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在某问题中,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现象,学生提问学生,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提问不能只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题型,提问的方式是不一样,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其中判断型主要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描述型、分析型主要针对中等生,比较型主要针对优等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各有收获,同时也可防止学生因多次失败而丧失学习积极性,损伤自信心和自尊心.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如果问题太大,学生将无从下手,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问题,换个角度或者将原来的问题化成几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五、提问要有新颖性
太熟悉的东西人们一般不太注意,因为已司空见惯;太不熟悉的东西,也不太注意,因为和人们头脑中“储存”的任何东西都毫无联系.因此,教师提问,就应有适当的新颖性.提问千篇一律,老调重谈,会使人生厌.提问只有具有适度的新颖性,才能适应学生好奇求胜的心理,才能引起其探索活动.
六、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要给出恰如其分地评价.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存在哪些问题,都要讲清楚.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不置可否,实际上把提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其主导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的优劣影响教学的进程与效果.提问要有精心的准备,同时也要坦然应对课堂出现的质疑.提问要有启发性、新颖性、层次性,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还要对学生的答问作出恰当的评价.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
初中物理提问艺术 篇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技巧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课堂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拓展、深化学生的思维,沟通师生的情感。现在谈谈如何利用课堂提问技巧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联系所学知识,层层深入提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引向深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这样的提问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与逻辑顺序,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连环问题,尽量不要在提出问题的开始就设立障碍,让学生感到很困难。较常用的方法是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概括出问题的结论。学生经过这样的问题探究之后就能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与方法,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串联电路这个内容时,可设计如下连续的问题:生活中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其亮度的大小与什么物理量有关?(与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关。)改变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压或电阻的大小。)改变电阻的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温度。)在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哪些仪器设备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是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的?(用串联方式。)进而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电流会如何变化?由此导入新的课程内容。这样,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出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而且系列的连环问题,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把学生引进问题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减少使用那些传统的填空式或判断式的问答,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
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木块放入水中为什么总是浮在水面?铁块放入水中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会得出类似于“铁块要比木块重”的答案。
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把10牛顿重的铁块和10牛顿重的木块放进水里,即二者重力相等,结果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后也会得出“铁块依然会下沉,而木块依然会浮在水面”的答案。将学生引入到这个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既然二者是一样重的,为什么木块浮,而铁块却要沉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生活经验产生了怀疑,矛盾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用引发争论的问题引导思考
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争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而解决的学习问题,学生会理解得特别深刻,教学效果是课堂上用普通讲授方式所无法达到的。在教学中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往往是生活现实与物理原理及概念表面上产生矛盾,或者学生初学时形成的物理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上的争论,要利用争论来引导学生思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力和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吗?学生多数反应是物体运动时都会受到力的作用,但也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争论。当教师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个问题后,学生因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而恍然大悟,并进一步深刻领会了牛顿第一定律。又如,在学习“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某学生提着凳子从教室里水平移动到教室外面,他对这张凳子做功了吗?学生思考之后会得出肯定与否定的两种结论,并且都持有各自的理论依据。这样学生就会围绕着“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这类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四、恰当选择提问对象,有效帮助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注意观察学生,因为学生的某些表现细节会间接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例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若这时教师不满足学生的回答请求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睁大,显得跃跃欲试,这是学生想要抢答的举动,表明学生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兴趣;那些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的学生,则可能是对这些问题没把握。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提问的意图恰当地选择提问的对象。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和不恰当的地方,或者思维方法上有不足之处,要及时给以提示与纠正,使学生能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探询、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得出合理的答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提问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4-01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导向,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动力的源泉。两千年前的孔圣人就有“疑是思之源,学之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疑”、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爱因斯坦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等重要论断,都说明了问题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课堂提问,为师生提出思维任务、引导师生对话、引领师生认知建构和思维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实现个性发展。提问要有一定的目标性、计划性、生成性和艺术性,以实现“鱼渔兼授”。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要精心设计问题
1.找准切入点,突出问题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在重点、难点、弱点、疑点、关键点上设问,每一个问题都要问到“点子”上,这就是问题的切入点。例如:在学习电功率的知识时,不能笼统的提问电功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因为电功率分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学生不知道问的具体是哪个,效果不好。而应该提问实际电功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额定电功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回答,效果也比较好。
2.难易适度,要有渐进性
若提出的问题高于或低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问题应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各个击破。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教师提问:从斜面上释放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小车受到的阻力与前进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假如小车在无限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又会如何呢?为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时小车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呢?小车将做什么运动呢?这种难易适度循序渐进的提问设计既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由浅入深,使学生“跳一跳都能将果子摘到”,效果十分明显。
3.通俗易懂,要有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是感兴趣。教师在提问时,应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或借助有趣的实验,或结合奇妙的自然现象,或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有欲罢不能的兴奋感。例如:在提问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取一个鸡蛋放入加有水的烧杯中,学生发现鸡蛋沉入杯底。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学生会观察到沉底的鸡蛋又浮上来了。这时提问学生:为什么鸡蛋会浮上来呢?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明白了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密切的道理。
没有提问,则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起不到“激趣”的作用;而频繁地使用“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为什么”,则导致学生应接不暇,降低教学效果,学生“机械互动”,违背教学本质,因此,提问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问题要精练,而不再以多多益善。
二、要把握时机和节奏
同样的问题,提问的时机、方式、节奏不同,甚至提问的学生不同,教学效果往往也不同。因此课堂提问还应掌握一定的技巧。
1.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启发学生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契机,问到“点子上”;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问时,还要善于运用语言、手势、表情、实验等方式,适时诱导,再根据学生的表现恰到好处的把握提问的时机。例如在讲解《压强》一节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时,在演示实验中,先让学生观察当两块砖头摞在一起压在海绵上的作用效果与一块砖头压在海绵上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后提出问题:两块砖头摞在一起和一块砖头对海绵的压力有什么关系?两块砖头摞在一起和一块砖头与海绵之间的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当演示一块砖头平放在海绵上与立放在海绵上的作用效果不同时,又问:两种情况下海绵受到的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两种情况下砖头与海绵之间的受力面积又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最终明白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快慢有度,把握节奏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时间。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应有适当的停顿,留有思考的余地,甚至允许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凸透镜成像存在不同的情况,要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时就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甚至允许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将规律一一说出。若不注意问答的节奏,学生将陷于困境。学生还没有完全考虑好,教师就要求学生回答,结果学生根本不敢举手回答,就算强行被老师叫起,也只是吞吞吐吐,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最终老师一着急,自己就说出来了,往往自问自答,导致变相的“满堂灌”,也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了。
3.要面向全体
有些教师存在偏向心理,课堂上经常提问学习好的学生,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智力,能力上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被遗忘的学生则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例如,有一位年轻的物理教师,由于年轻,缺乏课堂提问的经验,每次上课提问时,总爱提问学习好的学生。
总之,课堂提问要问的“准”、问的“巧”、问的“优”、问的“有价值”,就能实现“鱼渔兼授”。课堂教学提问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提问的艺术,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建柱.《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水平新论》[J].《物理教师》,江苏省教育厅,2015,05.
[2]俞晓明,李春密.《教师提问策略与实施建议探析》[J].《物理教师》,2015,12.
[3]雷霞.《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4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 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优选问点, 问在知识关键处
所谓问点, 就是指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 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 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将有“茅塞顿开”的作用。
在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 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一个好的切入点, 就会轻易地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提问方式
1. 激励式
这类提问方式可用于新课教学中, 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处设疑, 在人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被注意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引发其思维冲动。也可以用讲授新知识, 快速给出旧问题的答案, 让学生在惊异中急于探个究竟, 也可以设置悬念, 逼人期待, 催人进击。
2. 迂回式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直指以此有关的其他问题, 然后瞄准时机, 拖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 层递式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 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4. 类比式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事物之间进行, 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 或同中求异, 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 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5. 连环式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 环环相扣, 依次提问, 使学生把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
6. 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7. 联系实际列举式
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这些问法, 并非完全独立, 在授课中往往根据具体情况、对象, 相互渗透, 灵活运用。
三、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误区, 例如不提问题满堂灌或问题过多漫无边际或没有层次等。
针对以上误区, 我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 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 以点带面, 培养优生, 转化差生, 达到共同提高。 (2) 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 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 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为什么”、“对不对”, 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 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 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探讨论文 篇5
摘要:课堂提问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方式之一,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提问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引言
通过提问问题可以引出思维的导向,课堂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知道学生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初中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理论比较陌生,物理作为一种新课程呈现在刚从小学蜕变到初中的学生面前,他们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有可能出现厌学的心理。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来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便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提问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
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说明到底怎么样才算有效,有效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有效性的提问时相对无效性和低效性来说的。首先来说无效性,无效性是老师在讲课时提出的问题是无根据的、无效的。这些无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想法,以至于老师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
2.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所要表达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是南辕北辙。
3.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学生受到年龄见识以及所学到的知识所限,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4.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目前的水平,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低效性提问往往是一些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对一些事实进行最原始的会议就可以了,因此低效性提问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有效性是相对于低效性和无效性来说的,其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变化和头脑的思考,而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回忆和陈述就可以解答问题的。
(2)老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并且让学生明白老师再问什么。
(3)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具有发挥想象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创造性地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
(4)老师与学生应和睦相处,因此有效的提问也就是一种恳请式的态度,而不是强迫式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想法。
(5)有效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感觉到成就感和轻松感。
(6)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进而推到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允许学生们运用所知道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尝试性的理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有效提问就是老师通过了仔细的选题并且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来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寓意深刻不是老师在课堂上随意想出来的。
(1)老师的提问应该是以所传授的课程为基础。
(2)老师提问时应考虑全班的整体水平,不能厚此薄彼。
(3)老师的提问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3 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讲究策略的话那就是无效提问,要想使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应从如下方面进行研究:
3.1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老师在提问前要对问题提出的形式以及背景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然后仔细的琢磨需要提出问题的主题以及组织相关的语言,并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提问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效性提问的语言严谨,学生的回答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
3.2采用候答的方式
所谓的候答就是指,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几秒的时间去反应,让学生有时间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组织答案。候答的时间长度依据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以3-5秒为宜。在问题提出之后的候答阶段,老师尽量看着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注意着自己,尽量避免出现有一个学生举手就让其来回答的局面,这样会给其他学生一个错觉,以为问题已经被人解答因此他们就会停止思考。看到有好多学生举手后,根据实际情况叫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位学生不一定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灵活运用候答的方式后,就会发现越来越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
长久以来,课堂提问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因此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被动的回答,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整个提问过程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毫无新意,许多学生都对提问失去了兴趣,又或者学生害怕老师的点评,进而会害怕老师的提问,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不利,也没有达到老师进行有效性提问的目的,因此,要在老师的提问过程中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提问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老师的互动和提问来增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身到底哪里具有缺陷,以及该如何改掉这些学习上的缺陷。
4 结语
本文依据如今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在提问时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生们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反应来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性和低效性,并引出提问的有效性,制定判定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标准框架,进而引出:
(1)对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2)采用候答的方式。
(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这些具体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玮青.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与学生主体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8).
[3]宋振韶,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1).
[4]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上、下)[J].学科教育,(1)(2).
[5]曾英.试论课堂教学中的问答策略[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5).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6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进行突破,带动全局。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不分重点,满堂提问,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做文章。
2.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提问的语言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三、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
物理教师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做到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
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对例题的剖析,达到解惑的目的,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
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培养学生进攻性的学习状态,应避免引出简单答复的问题,否则会使学生兴味索然。
四、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有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2.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托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讲过光的衍射后,如果直接问:光发生衍射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如改问我们常说“闻其声不见其人”,它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把声和光加以比较,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从而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和求同思维.比如,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动能和动量;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
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①向心力的来源;②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③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4.连环式提问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环环相扣,依次提问,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①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可用能量为(A)12.09ev的光子。(B)13ev的光子。(C)13ev的电子。(D)12ev的电子。②大量处于第三能级的氢原子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③其中能量最大的光子能量是多少?④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波长是多少?⑤在可见光区域内光子有几种?⑥在第三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至少要给氢原子提供多少能量?
5.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①平静的水面上有两条相同的小船,其中一条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通过绳子拉另一条空船,如何判断人在哪一条船内?②一个运动的篮球碰上一个静止的后乒乓球和一个运动的乒乓球碰上一个静止的篮球,发生的情况有何不同。问题各异,但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
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恰如其分的物理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开发学生智能、实现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但是课堂提问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 ,效果往往不一样 。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就可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初中物理提问艺术 篇7
一、灵活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个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 如果设置下面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 效果就好多了: (1) 要使物体运动, 一定得有力作用吗? (2) 我们如何才能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或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3) 我们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呢? (4)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你认为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讨论, 力和运动的关系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二、递进提问, 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抓住这一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时要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不断完善问题。如, 讲内能时, 让学生搓手, 并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相互作用时, 让学生手弹课桌, 并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 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比赛顶棍子, 因为女同学顶的一端粗, 女同学赢, 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 而且与受力的面积有关。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 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 然后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引导学生思考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最后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通过如此递进的提问与分析, 让学生明白了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三、针对性提问, 扫除学生思维障碍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 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 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 设计好问题, 如对于一只标有“220V, 60W”字样的灯泡, 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下列不同的问题: (1) 灯丝的电阻多大? (2)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 (3) 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多少? (4) 灯泡正常发光2小时消耗多少电能? (5) 如果灯泡两端的电压是110V, 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6) 将两只这种相同的灯泡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路中, 总功率是多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设疑,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想、有所答、有所收获。让大家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提问,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不应是单方面的教师提出问题, 也应有学生提出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中生处于好奇好动的特定年龄段, 常对物理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例如, 在浮力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可以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一个鸡蛋放入一杯水中, 并不断地向水中加盐, 鸡蛋从沉入水底到悬浮, 再到浮出水面;把一铁块和一个小铁盒放入水中, 铁块下沉而小铁盒浮在水面上。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时, 就有可能提出“为什么鸡蛋能在水中不断地运动变化?”“小铁盒是铁做的, 为什么能浮于水面?”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积极评价学生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 不管学生答得怎么样, 都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评价, 对回答不全面的学生, 应该先肯定答得好的方面, 然后鼓励继续努力, 争取下次答得更好;对答得好的学生, 应该当场表扬, 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初中物理提问艺术 篇8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 可以从生活入手, 物理课堂的许多内容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向如万花筒的社会生活,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最新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提问。比如:铁锤放到水里就会下沉, 但怎样才可以让其浮在水面上呢?答案是:把铁锤打成铁片, 做成船的形状就可以。同学们听后一定很开心, 或者有跃跃欲试的打算, 这样的提问学生就比较喜闻乐见。也可以利用视频创设情境, 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生动趣味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教材为本, 精心设问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俗话说:“图文并茂, 两翼齐飞。”学生们都爱看图画, 因为图画直观、有趣, 这样学生就容易观察仔细, 可以让其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较, 从而引发出问题, 此时老师再设疑, 就会引起同学们认真思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另外, 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民谚俗语可以证明教材的科学性。例如:“人多力量大”———力的合成;“如坐针毡”“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响鼓还需重锤敲”———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的运动 (扩散现象)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光的反射;“立竿见影, 坐井观天, 所见甚小”“月有阴晴圆缺”“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光的直线传播;“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重力影响;“霜前冷, 雪后寒”———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三、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 因为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给同学们。同时, 实验也是老师为配合教学内容施展教学艺术的一种独特的方法, 实验检验着、挑战着权威的物理理论, 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 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日里,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 让同学们去尝试、去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室里的灯泡, 开关后是否相互影响来确定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接电灯线。还要提醒同学们进行思考:这过程中电流、电阻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和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关系, 等等。
另外, 观察在物理教学实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同学们把两件衣服分别挂在太阳下和阴凉处、挂在通风和不通风的地方, 或者一件展开另一件折叠着挂在同一个地方, 哪件衣服最先晾干?再让同学们分析其中影响的因素。还例如:在学习完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后让同学们分析其异同, 是否都有流动性, 但压强的特点是否一样呢?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提出来了, 就会很容易引起同学们思考。
有句诗是这样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物理学习就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就是要学生亲自去试验一下。
学生由于亲身实验或参与, 感受就会非常深刻, 也就非常愿意思考问题。比如在讲压强时, 让学生用两手食指同时挤按铅笔的两端, 手顶在笔尖为什么会更疼?是否与力的大小和受压的面积有关呢?学习之后, 同学们就会记忆深刻, 更容易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总之,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 尽量结合生活实际, 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还要讲究提问的时机、技巧, 问在最需要的地方, 问最需要问的问题, 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 则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篇9
一、把握课堂节奏, 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还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一般来讲, 课堂提问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暗示性提问、导入新课诱导性提问、课间引导启发性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遵从学习心理规律, 依据“不问则已, 问则有效”的原则, 使课堂提问切中重点、表现水平、体现艺术。
上课开始时, 学生的注意力通常较涣散, 教师生动的提问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引导学生全心投入学习;在一节课的中间, 当学生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出现疲劳时, 教师则应通过巧妙的提问将学生从思维疲劳中解放出来……一节课中通过实实虚虚的提问, 调节学生的情绪, 从而使课堂结构疏密相间、张弛有度, 以保证学生持久的听课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提问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问得贴切, 具有启发性、开导性, 切忌滥问。要把握最好时机, 问得恰到好处,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掌控释疑火候。还要掌握好学生的学情, 有的放矢, 使“问”有所指, “答”有所得, 才能体现出艺术水平, 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采用恰当的提问方法
明知故问法。此法用于复习旧知时, 可以引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枯燥重复, 而是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 带动学生集体作答, 从而做到查漏补缺。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引入新课, 用一些学生通过预习即可以回答的问题, 也让学生集体回答, 从而活跃学习气氛, 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
敲山震虎法。此法关键在于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是提出与其相关联的一些问题, 然后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时机托出目标问题。这种提问多在讲解一些综合物理问题时使用, 先用几个小问题提出主要的几个知识点, 引发学生综合考虑问题, 能使学生对问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 还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和总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攀今比昔法。此法关键在于选择能够做比较的问题, 多选择以前提问过的问题, 这样能够承上启下地保持教学的连贯, 而且能够使学生做到温故知新。这种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思辨能力和细节分析能力, 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知识和现学知识联系起来。
环环相扣法。此法主要针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而用。对于这种问题, 教师应该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一开始不能急着找问题突破口, 而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 通过循循善诱、层层剖析, 用一个个简单的提问把课程焦点引向更深层次, 由难入易。这种提问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有助于中等水平学生挑战较高难度和深度的问题, 即使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掌握知识, 但由于逐层推进的缘故, 学生亦有所获。
化整为零法。此法要义在于将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并列的小问题。有些问题整体性强、范围太大, 学生难免存在片面理解和孤立思考的现象, 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有条不紊地将问题分割开来, 使学生各个击破。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再由部分到整体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对学生日后学习和深造大有裨益。
三、依据课程需要, 设置有效的提问内容
突出重点原则。所谓重点, 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材上的重点, 是学生的学习要点亦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必须了然于心。设计课堂提问时, 要能够突出这方面的内容, 绝对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
阐明难点原则。所谓难点, 就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甚至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部分物理概念、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复杂, 仅仅依靠课本介绍或老师讲述, 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会觉得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情况, 既要让大部分学生“吃饱”, 又要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好”。通过提问来阐明难点, 能够既达到有的放矢、逐步突破的目的, 又能够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提醒弱点原则。所谓弱点, 就是学生容易陷入的思维定势或者容易忽略的细节。部分物理公式和原理的应用条件较多, 学生很容易依据经验解决问题而陷入思维定势, 或者由于粗心大意考虑不全面。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依据教学实际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避免思维误区, 以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切合学生实际, 确立清晰的提问层次
教师在提问时, 还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有高有低, 理解水平和思维敏捷程度也不尽相同。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 就必须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这就要求教师应认真考虑提问的层次性。
为此, 教师应吃透教材, 在分析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衡量班级整体水平, 问题的选择既要能够针对现有知识, 由浅入深, 又能够依据教学目标纵向挖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合理的提问频率
好的课堂必须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和谐统一, 这方能体现出学生思维和教师教学有节奏的共鸣。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10
1. 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不分重点,满堂提问,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做文章。
2. 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提问的语言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三、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物理教师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做到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对例题的剖析,达到解惑的目的,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培养学生进攻性的学习状态,应避免引出简单答复的问题,否则会使学生兴味索然。
四、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2. 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带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讲过光的衍射后,如果直接问:光发生衍射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如改问我们常说的“闻其声不见其人”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把声和光加以比较,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在引入的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中: (1) 向心力的来源; (2) 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势能动能的变化; (3) 变轨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4. 连环式提问。
将一系列有关问题编在一起,环环相扣,依次提问,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 (1) 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可用能量为(A) 12.09ev的光子。(B) 13ev的光子。(C) 13ev的电子。(D) 12ev的电子。 (2) 大量处于第三能级的氢原子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3) 其中能量最大的光子能量是多少? (4) 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波长是多少? (5) 在可见光区域内光子有几种? (6) 在第三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至少要给氢原子提供多少能量?
5. 多问一答式。
连续提问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可用同一物理原理作答。这种提问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 (1) 平静的水面上有两条相同的小船,其中一条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通过绳子拉另一条空船,如何判断人在哪一条船内? (2) 一个运动的篮球碰上一个静止的乒乓球和一个运动的乒乓球碰上一个静止的篮球,发生的情况有何不同?问题各异,但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
初中物理提问艺术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技巧;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51-01
引言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师生开展双边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课堂提问也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以及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问题也是课堂多向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围绕着提问教学展开如下几点自己的教学见解: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要回答问题
在物理课教学当中,教师要想使得提出来的问题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要遵循着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立足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找准提问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探究当中。教师如果还能结合幽默的语言加以讲解,则能很好地化解课堂的紧张氛围。此外,也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勇于回答问题,更勇于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探究《机械能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小插曲:笔者有天从床上不小心摔下来,并且还笑称说自己不小心也来了个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提出问题:“哪位学生能说一下自由落体运动具备的特征呢?在生活当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自由落体运动呢?”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也积极地投入到了对问题的分析探究解答当中。
二、创建情境式的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则会使得问题更具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讲解一些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层面加以切入,这样则能形成不同的效果。比如说,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回想之前所学的知识、展示实验、描述现象或者是浏览相关的材料等具体的实践,再使用精准、简洁的语言来提出相关的问题,把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激发出来,进而再达到提问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冲量和动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有效提问的方式加以教学,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足球比赛中看到足球运動员用头去顶球,如果是速度相同的铅球,运动员还敢用头去顶它吗?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当然不敢顶,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说出不敢顶的原因,但是他们却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进行表达,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相关的探索,然后再引出动量、冲量的相关概念。设计这样的提问方式既有趣,也有效,而且还利于把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联系应用物理知识提问
物理知识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在物理教学中,也可以采用“以物讲理,见物思理”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运用一些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去主动地解释或者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是问题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功感,而且还会逐渐养成使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探究“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的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这样进行提问:热水瓶最外层的玻璃破碎后则不能保温了,为什么呢?新买来的热水瓶如果不保温的话,会有哪些原因呢?然后,可以让学生对照实物,引导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和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以及保温性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比较,逐渐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或者是小制作对其进行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应变的能力,对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四、问题难度要合适,指向要明确
高中物理本来就是较难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也比较高,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教学的一些重难点,课堂提问时切实围绕这些重难点展开,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有效突破,带动全局。比如说,教师要围绕着教材的中心,抓住主干,寻找知识的关键点设置问题,多设计一些有梯度的且难度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要不分重点,随便提问。例如,在探究“布朗运动”的相关内容时,在和学生一起分析布朗运动的成因时,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布朗粒子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然后再结合一些对比实验现象的演示(比如说载玻片上的悬浊液的液体烘干,只保留了布朗粒子),帮助引导学生逐步加以思考,然后再指导学生结合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思考,对于突破难点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也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而且提问的语言也要精练,清晰度高,问题明确、恰当学生思考起来也更加有头绪。假如提出来的问题含糊且不具体,学生的思维就很难真正地运转起来,对于问题的探究效率也就不高了。因此,在提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事先准备好,可以先写在教案当中,然后再加以严格的推敲后再提问在,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的。
在物理课堂教学当中,设计合理的问题,使得问题成为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交流、优化教学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提问的效果,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为学生探究问题的缘由营造出民主宽松的环境,适时地指导学生提供一些质疑的方法,这样也便于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进而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建柱.论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J].课程 教材 教法.2007.5.
[2]沈龙明,黄晓春,沈庆荣.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 ].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3]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4]白琴.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3).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12
一、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我们的教学效果如何,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然后教师经过反思查缺补漏弥补不足,而课堂上的随机提问是接收反馈信息的最直接方式,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经过思考,深思熟虑之后得到的结论,这时候得到的反馈应该具有真实性和即时性,它充分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甚至可以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不经意的走神,说明他们的学习兴奋中心出现了间歇性的疲劳,这是教学效果是不好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提问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瞬间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这个时候就可以采取能引起他们思考的问题吸引注意力,让他们通过深深的思考恢复学习的兴奋度,教师通过提问搭建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学生踊跃发言,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物理的许多概念非常重要,必须真正的弄懂。而学生对物理概念往往不重视,有的甚至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他们认为只要能复述意思就可以了。其实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就需要在讲解概念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比如有的是针对学生轻视概念容易造成错误的,有的是针对他们不谦虚的学习态度的,有的是针对他们理解的偏差的,有的是针对重难点的。当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才蓦然发现误区在哪里,反思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重视物理概念。有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发他们深度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四、课堂提问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然后组织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机会。比如,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学生边观察,边回答,这样一问一答,老师做,学生看,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
1.采用“设疑式”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
2.采用“逗趣式”提问为了缓解紧张气氛,缓解学习压力,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采用“对比式”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相似的事物在对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
4.采用“刨根式”提问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有一追到底的劲头,“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刨根问底的精神是学习的好品质,这种精神有助于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5.“比喻式”的提问,在物理课上学生非常喜欢,因为比喻好似和语文关联比较大,在物理课上老师抛出“比喻式”的问题,立刻会引起学生无限的联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6.采用“辐射式”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
7.运用“求同式”提问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学生遇到需要让学生从不同的物理现象或相异中找出来相同的本质特征;
8.采用“伏笔式”提问的时候往往都是那种曲径通幽的形式,埋下伏笔,有所暗示,又有所指示,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
9.“层递式”提问法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呈梯度提出的,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层次清楚明了,这样的提问方式适合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一下子把高难度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生厌,拒绝思考,而一步一步增加难度,如同登山,让他们在无形中完成了爬坡的过程,最终达到了分解难度的目的。
10.“分割式”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个体,采取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式,这种方式有益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个一个小的疑问得到解决了,最后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11.采用“扩展式”提问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已知为基点带出新知识的情况,新旧知识的连接紧密,然后采用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12.采用“直问”的方式都是直截了当,学生也快速的进入思考状态,也有助于快速解决问题。
13.采用“曲问”式提问最大的好处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直接提问,而是采取迂回的提问方式,进而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针对学生的困惑用“曲问”,使得学生豁然开朗,得到正确答案。
【初中物理提问艺术】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设计05-12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05-14
提问技巧初中物理教学10-31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提问12-23
初中物理教学提问技巧06-20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10-13
初中物理课堂艺术11-16
初中物理教学艺术09-27
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09-06
初中物理课的备课艺术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