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答案(共9篇)
初中物理答案 篇1
在教学中, 一般的物理教师都能做到课前精选例题习题, 讲解时认真分析题意, 帮助学生在审题中抓住关键点, 解决问题后及时总结以及对习题进行扩展。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从生活或实验中寻找物理问题的情境, 设计一些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物理习题, 使得学生在习题教学中能发现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 同时能够借助自己生活实践中的经验, 深刻理解学到的物理学知识。
然而习题教学中容易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就是进行答案验证的步骤。在实践教学中发现, 有很多学生没有对答案进行验证的习惯, 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有这一习惯, 但是做法一般是从头再做一遍进行检查;再好一点的学生会使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来验证不同解法的结果是否一致。实际中往往发现, 学生对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很难检查出来。如计算漂浮在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时, 计算结果为每立方厘米1.5g, 明显与常理不合, 学生竟也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强调的是如何更好地完成题目, 而对于完成之后答案的验证重视不足。
在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一书中, 笔者发现该教材的例题讲解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分析概括问题、求解未知量、验证答案。可见, 美国的物理教学非常重视对答案进行简单的验证。这一过程并非可有可无, 教师对学生强调这一步骤, 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以及对答案正确与否的敏感性。
笔者认为在习题教学中, 教师应该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答案验证:单位是否正确和数值是否合理。
一、单位是否正确, 在验证时要用到量纲分析
对单位进行合理性分析, 可以用来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多物理问题的解答, 并不是简单地带入公式, 而是选用公式的变形或者是连续使用好几个公式来实现的。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快速自检的方法就是检查结果的单位是否合理。教师在例题讲解后可以要求学生看一看答案的单位是否和所求物理量的单位一致, 从中还可以教给学生量纲分析的观念, 也就是把单位作为代数量与其他物理量一样进行运算分析。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物理量的单位有更明晰的认识, 而且能让学生发现公式记忆中的错误。如单摆的周期公式中, 很多学生容易记成T=2π姨g/l, 应用量纲分析:g的单位是m/s2, l的单位是m, 就能发现T的单位是l/s, 而不是周期的单位s, 从而得到正确的公式应该是T=2π姨l/g。
例1 (2009北京卷22题) :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 推导第一宇宙速度v1的表达式; (2) 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运行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求卫星的运行周期T。
错解:有些学生记不清向心力的表达式, 错记为mg=mv12, 计算结果就变成了, 或者记错周期和角速度的关系为ω=T/2π, 结果就是。如果重新做一次来检查, 由于公式记错, 很难发觉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这时采用量纲分析, 就会发现单位有问题。仅以第一问为例:速度的单位是m/s, 重力加速度的单位是m/s2, 半径的单位是m, 得到的是时间的单位s, 因此结果只可能是。学生通过量纲分析, 就能发现单位上的不对等, 进一步检查后就会发现起因是mg=mv12这一式子中g的单位和v12的单位不对等。
二、数值是否合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数据是否符合常识
很多学生习题做完, 用量纲分析发现单位没有问题就觉得万事大吉, 也没有进一步地思考数据是否与常识吻合。教师在完成习题讲解后应强调将结论与生活常识对照, 看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避免学生得出摩天大楼的高度为十几米或者蚂蚁的速度比飞机飞行的速度还快也浑然不觉。
例2 (2008上海卷20B) 某小型实验水电站输出功率是20kW, 输电线路总电阻是6Ω。 (1) 若采用380V输电, 求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 (2) 若改用5000V高压输电, 用户端利用n1∶n2=22∶1的变压器降压, 求用户得到的电压。
解: (1) 答案略。 (2) (具体代值计算过程略) 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I=P/U=4A, 用户端在变压器降压前得到的电压为U1=U-IR=4976V, 根据U1∶U2=n1∶n2, 用户得到的电压为。
错解:有些学生将变压公式错记为U1∶U2=n2∶n1, 计算出来的电压值为。根据常识, 用户得到的电压一般应为220V左右, 这一结果明显有误, 进一步分析, 学生就能够发现可能是公式记错。
2. 数据是否符合简单的物理原理
有时候计算出来的数据和常识是否吻合很难判定, 然而用简单的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教师在习题讲解中应注意全面分析结论是否符合物理原理。比如水平投掷飞镖时靶也正好下落, 判断是否能击中靶, 很多学生分析竖直方向的运动, 认为飞镖下落与靶下落距离一致, 因而可以击中;却没有讨论飞镖的射程是否能到达靶位, 如果飞镖初速度较小, 射程比靶位与出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还短, 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击中靶。学生想当然的分析有时会与基本的物理原理不符。
例3一个体积为25cm3的物体, 所受重力为0.2牛, 求该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多大? (取g=10 m/s2)
解:物体的密度为0.8g/cm3, 小于水的密度, 因此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 所受浮力与重力平衡, 为0.2牛。
错解:浮力F=ρ水V排g=1.0×103kg/m3×10N/kg×2.5×10-5m3=0.25N, 学生没有判断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因而错将物体体积作为排开水的体积。如果养成答案验证的习惯, 就能注意到所计算出的浮力大于重力, 因而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违反简单的受力平衡原理。
3. 结果是否符合图示
在物理习题解答过程中, 经常要借助图示法, 同时要借助几何分析来完成一些数据关系的建立。如果计算中没有用到图示法, 教师可以在验证时作出图像, 找出其中的几何关系, 验证数据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在完成习题之后, 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完成对自己结论的检验。如教师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习题时, 可以先用代数方法解题, 然后用作图法来判断数值是否合理。平时训练学生习惯用图示来检验做题结果, 还有助于学生在图像类选择题中选择正确的图示。
例4 (2009江苏卷4题) 在无风的情况下, 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 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 下列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vx、竖直分量大小vy与时间t的图像, 可能正确的是 () 。
解:此题为选择题, 可以采用答案验证法来完成。从题意分析:跳伞运动员水平方向初速度为飞机的速度, 水平方向受到空气阻力作用, 做减速运动, 由于空气阻力随速度减小而减小, 因而加速度越来越小, 故运动员水平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 B图示符合理论分析, 故正确;竖直方向上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速度增大, 同时受空气阻力, 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为保证自己安全落地, 跳伞运动员会适时打开伞包, 增加阻力, 竖直速度又开始减小, C和D的图像都是竖直速度不断增大, 故不正确。
综上所述, 答案验证应该成为习题教学中一个必须强调的内容, 教师如果能在例题讲解、练习评讲中注意增加这一环节, 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一习惯, 就能主动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主动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 同时进一步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参考文献
一道物理题的答案 篇2
一位物理导师想给他的一个学生答的一道物理题打零分,而他的学生则声称他应该得满分。这位学生认为,如果这种测验制度不和学生作对,他一定要争取满分。导师和学生同意将这件事委托给一个公平无私的仲裁人。试题是:“试证明怎么能够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栋高楼的高度。”
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长绳子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向楼下坠,直到坠到地面为止;然后把气压计拉上楼顶,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这长度即为楼的高度。”
这是一个有趣的答案,但是这学生应该获得称赞吗?被请去的仲裁人指出,这位学生应该得到高度评价,因为他的答案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如果高度评价这个学生,就可以给他物理课程的考试打高分;而高分就证明这个学生知道一些物理学知识,但他的回答又不能证明这一点……
于是,仲裁人让这个学生用6分钟回答同一问题,但必须在回答中表现出他懂得一些物理学知识……在最后一分钟里,他赶忙写出他的答案,它们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让它斜靠在屋顶有边缘处。让气压计从屋顶落下,让停表记下它落下的时间,然后用落下的距离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下落时间的平方的一半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看了这答案之后,仲裁人问物理老师他是否让步。老师让步了,于是仲裁人给了这个学生几乎是最高的评价。正当仲裁人要离开老师的办公室时,那个学生说他还有另外一个答案:“利用气压计测出一栋建筑物的高度有许多办法。例如,你可以在有太阳的日子在楼顶记下气压表上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长度,又测出建筑物影子的高、长度,就可以利用简单的比例关系,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很好。”仲裁人说,“还有什么答案?”
“有呀。”那个学生说,“还有一个你会喜欢的最基本的测量方法。你拿着气压表,从一楼登梯而上,当你登楼时,用符号标出气压表上的水银高度,这样你可以用气压表的单位得到这栋楼的高度。这个方法最直截了当。”
初中物理透镜同步训练试题和答案 篇3
一 透镜
1.透镜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
2.如图所 示,现有五种光 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
A.2或5. B.1或5. C. 1或3或5. D.2或3或4.
3.画出下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4.下列 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A.光线通过凸 透镜后,折射 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5.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 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
1、凸,凹,折射
2、D
3、如图所示
4、B
初中物理答案 篇4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9题)
1、(2007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暑假中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之一是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2、(2010上海初中物理竞赛题)如图24-19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凸透镜,透镜主光轴恰好与圆筒中轴线重合。为了测出该透镜的焦距以及透镜在圆筒内的位置,小李同学做如下实验:在圆筒左侧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置一点光源S,在圆筒右侧垂直凸透镜的主光轴固定一光屏,点光源S与光屏的距离为L。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点光源S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和圆筒左端面的距离x为_____,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__。
3、(2009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如图
19所示,一点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A点。圆筒轴线与凸透镜主光轴重合,光屏与圆筒轴线垂直且距离透镜足够远。此时,点光源正好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测出此时凸透镜与圆筒右端面B的距离为L;向右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再次出现了清晰的像。由于光源位于圆筒的内部,无法直接测量出A与筒右端面的距离d,为了求出d的大小,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出的一个物理是
;如果用N来表示该物理量的大小,则可以得出d=。
4、(2011上海第25界初中物理竞赛)如图所示,不透光小圆盘P和小圆形发光面S的半径均为R,平行竖直放置,二者相距为2d。在它们正中间放置一个焦距为2d的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通过P和S的圆心。在P的右侧相距d处,放置一平行于圆盘面的光屏M(足够大)。则不透光圆盘P在光屏M上形成的本影(发光面S发出的任何光线都不能进入该区域内)面积为______________;不透光圆盘P在光屏M上形成的半影(发光面S发出的光线中只有部分能进入该区域内)面积为______________。
5、(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如图是一种给农作物灌溉的“滴灌”装置,图中的p为进水总阔,q为一种特制的滴水头,该滴水头每分钟滴水的数目相同,每滴水的体积也相同。在横截面积相同的一根直管上共装有100个滴水头。第36个滴水头与第37个滴水头间水管中的水流速度为v1.,第64个滴水头至第65个滴水头间水管中的水流速度为v2,则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1____v2(选填:“>”、“<”
或“=”),且vl∶v2=_______。
6、(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汽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探寻着更好的代步工具,法国人居纽于176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车。现在你看到的这幅漫画(如图),据说是牛顿所设计的蒸汽汽车原理图,试就该原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原理图中运用的物理知识有。
(2)该原理图中涉及到能量转化过程有。
(各写出一点即可)
7、物体在20m高处以2m/s的水平速度抛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
.
8、一根长0.5m的轻绳系着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2m/s,则小球的角速度为,绳子拉力为
.
9、某人造地球卫星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为
.(用题目给的已知量表示)
二、选择题(共17题)
1、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2、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3、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
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4、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的成就时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伽利略的科学著作《
》奠定了他作为近代力学创始人的地位。
(2)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创立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把 和逻辑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体现了什么重要科学思想?
5、一辆汽车重1.0×104N,现要测量车的重心位置,让车的前轮压在水平地秤(一种弹簧秤)上,测得压力为6×103N,汽车前后轮中心的距离是2
m.则汽车重心的位置到前轮中心的水平距离为[ ]
A.2
m
B.1.8
m
C.1.2
m
D.0.8
m6、如图所示是电路的某一部分,R1=R2>R3,○A为理想电流表.若电流只从A点流入此电路,且流过R1的电流为0.2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不可能从C点流出,只能从B点流出.
B.流过○A的电流为零.
C.流过R2的电流一定大于0.4A.
D.R2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比R3两端的电压大.
7、混凝土便宜且坚固耐压,但不耐拉。钢筋耐压也耐拉,通常在混凝土建筑物须承受张力的部位用钢筋来加固.如图1所示,楼板和阳台的加固钢筋位置都正确的是
()
图18、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启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9、一个鸡蛋的质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一块橡皮从桌面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下列估算较接近的是
()
A.60g
0.8mm
0.5s
B.10
g
80μm
s
C.60g
80μm
0.5
s
D.10g
0.8mm
s10、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人分享,其中因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所做的原创性工作而被称为“光纤之父”户的美籍华人是()
A.钱永健
B.朱禄文
C.高锟
D.丁肇中
11、小明发现户外地面以上的冬季供热管道每隔一段距离总呈现型,如图3所示。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避开行人和建筑物
B.为了美观
C.为了避免管道因热胀冷缩导致的损坏
D.为了方便工人师傅安装和检修
12、体操、投掷、攀岩等体育运动都不能缺少的“镁粉”,它的学名是碳酸镁。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都要在手上涂擦“镁粉”,其目的是
()
A.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
B.仅仅是为了利用手握着器械并急剧转动时“镁粉”,能起到衬垫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添加了一层“小球”做“滚动摩擦”
C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填平手掌的褶皱和纹路,使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增大,将握力变得更加实在和均匀
D.上述各种功能都具有
13、小新同学家中的墙壁上竖直悬挂着一指针式电子钟,当其因电池电能不是而停止时,指针最可能停在如图4中所示的哪个位置附近
()
14、为判断一段导线中是否有直流电流通过,手边若有下列几组器材,其中最为方 便可用的是
()
A.小灯泡及导线
B.铁棒及细棉线
C.带电的小纸球及细棉线
D.被磁化的缝衣针及细棉线
15、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因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贵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16、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17、(07初赛)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所示。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
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
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
C.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
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
1、有人在夏季用简易晒水箱给水加热用来淋浴,这不仅能节省能源,而且很方便。李明和张华想利用这样的装置估测太阳光对地球表面辐射的强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地球表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获得的能量是多少。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晒水箱内部是被涂黑的,箱体外加了保温层,上面开口并盖有透明玻璃板。
在估测之前要首先弄清,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理窨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能量的百分之几?李明和张华各拿一块实验用的玻璃板,把阳光反射到墙上的同一个地方,他们发现,两块反射光斑重叠处的强度,和太阳光直接射到地上的强度差不多。
(1)
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量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几?你在得出这个结论时做了什么假设?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2)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3)
请你对这个实验性方案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2、小洪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
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提出的其中一种猜想。
3、(浙江8届复赛)在探究“热水瓶的保温性能与盛水多少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热水瓶中盛水越少保温性能越差。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
他们的计划是:用多个热水瓶(容积2升)同时进行实验,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同时为了基本保证每个热水瓶的保温性能基本相同,从学校总务处借来10只热水瓶,作了保温性能测试后选取了8只作为实验用。
实验操作:早上7:30从学校的锅炉中打满8壶水,测出水的初温;然后,依次从热水瓶中倒出不同量的水,使每一瓶减少0.1升;下午5:30做好第二次温度测量。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⑴请根据他们的数据记录,在给出的小格纸中用图象表示瓶内盛水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⑵根据盛图象分析水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和探究结论。
⑶如果你也想进行“热水瓶盛水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探究,请简单阐述你的实验方案。
四、简答题(共1题)
1、从放射性物质中射出的射线,进入磁场后分成三股:、、,射线向左偏转,射线向右偏转,射线不偏转.试根据这个实验事实,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情况.
五、作图题(共1题)
1、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请在图4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要在图中画清光束粗细的变化),分别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跟两块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1、f2的关系。
六、多项选择(共2题)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的阻值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滑动变阻器的右端向左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的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B.C.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小后变大
D.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小后变大
2、柱状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大小为200的柱状物体,现不断向容器内注入水,并记录水的总体积V和所对应的水的深度h,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底面积为8
B.容器的底面积为12
C.物体的密度为
D.物体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1.4牛
七、综合题(共1题)
1、有一种WSJ-60型号电水壶,图4是电水壶的电路图,L1为电源指示灯、L2为保温指示灯、L3为加热指示灯,R1、R2、R3为指示灯的保护电阻,其大小为100kΩ左右;R为加热器,其电阻小于100Ω;S1、S2为压键开关;ST温控器是一个双金属片温控开关,当温度较低时,其处于闭合状态,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会自动断开,从而实现了自动温度开关控制。
当水壶放在底座上时,就分别压下压键开关S1、S2,并接通电路,如果插头插入插座后,就接通了电源,电源指示灯就亮,反之就断开。
该壶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状态。
当钮子开关拨到手动挡时,加热电阻连入,开始加热,水沸腾以后再将钮子开关拨回。
当钮子开关拨到自动挡时,此时通过ST温控器将加热电阻连入,并开始加热;当水沸腾后,ST温控器的触点断开,进入保温状态,保温指示灯亮;当水的温度低于某温度后,ST温控器又重新接通,再次进入加热状态。
若加热器电阻阻值随温度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可忽略不计,根据以上叙述与观察,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亮”或“不亮”
(1)手动状态通电工作时,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保温指示灯。
(2)自动状态通电工作时,水沸腾前: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保温指示灯
。水沸腾后: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保温指示灯。
2.现将一满壶25℃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时10min,请计算该电水壶的热效率。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3.通过分析电水壶的电路,说明为什么处于自动状态下,水未沸腾前,保温指示灯是不亮的?
4.试计算电水壶正常工作时其加热电阻的阻值是多大?如果指示灯的保护电阻的大小是100kΩ,当它处于保温状态时,试计算电水壶保温时的功率有多大?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南
光沿直线传播
2、【答案】(L-b-2a)
(L-b)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公式+=,第一次成像时物距u=a+x,相距v=L-a-x,即+=;第二次成像时物距u=a+x+b,相距v=L-a-x-b,即+=;联立解得x=(L-b-2a),f=(L-b)。
3、答案:第二次成像时透镜与光屏的距离
N—L
解析:由当物像之间距离一定时两次成像物距和像距互换可知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出的一个物理是第二次成像时透镜与光屏的距离N,由N=d+L,可以得出d=N—L。
4、16πR2/9;20πR2/9
【解析】画出光路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和相似三角形知识得A’B’=8R/3,AB=4R,本影面积为π(A’B’)2/4=16πR2/9;
半影面积π(AB)2/4-π(A’B’)2/4=4πR2-16πR2/9=20πR2/9。
5、>
∶
解析:根据题述,第36个滴水头与第37个滴水头间水管中的水流量和第64个滴水头至第65个滴水头间水管中的水流量之比为64∶36,由流量公式Q=Sv可知,vl∶v2=64∶36=16
∶
9。
6、答案:杠杆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滚动代替滑动(以滚动来减小摩擦);沸腾产生蒸汽(液体的沸腾);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
(2)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蒸汽向后喷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7、4m8、4rad/s,4N9、二、选择题
1、A2、D3、D4、(1)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2)实验;
(3)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5、D6、C7、A8、C9、.C10、C11、C12、D13、A14、D15、A16、C17、D
三、实验,探究题1、2、3、⑴(3分)
⑵(3分)从图线上看热水瓶每减少0.1升水,平均每小时降低的温度两者接近线性关系,2.0升和1.9升的热水瓶测量数据的问题,可能是热水瓶保温性能的差异,也可能操作过程的问题,可以交换热水瓶的盛水量,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进行探究。结论:热水瓶内的热水越少,热水瓶的保温效果越差,与我们日常经验基本相符。
(说明:由于1.9升出现的情况需要进行研究,所以在2.0-1.7升之间,学生画曲线或折线,其余是直线,可给分。)
⑶(4分)为了保证热水瓶的性能相同,可用一只热水瓶,分6天进行测量,每天的盛水量减少0.1升,但必须保证这几天的气温基本相同。(其他方案只要合理可行,均可适当赋分。)
四、简答题
1、射线进入磁场后分成三股,射线不偏转,证明它不带电,、射线偏转,说明它们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只有运动的带电粒子才能受到磁场力的作用,由此断定它们都是带电的;它们一个向左偏转,一个向右偏转,说明它们受磁场力方向相反,而造成这种受力相反的原因,是它们带异种电荷,即一个带正电,另一个带负电.
五、作图题
1、甲:两个都是凸透镜。S=f1 +f2
乙:第1个凸透镜,第二个凹透镜
S=f1 –
f2
六、多项选择
1、B
D2、A
C
D
初中物理答案 篇5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
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 设计实验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烧杯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发现一段时间后,烧杯内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9. 设计实验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将蜡油放在小烧杯中并一起放到冰块上,在装有蜡油的烧杯中放入温度计,一段时间后发现蜡油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计示数一直在降低且烧杯底部的冰块熔化,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10. 设计实验证明:气体遇冷可以发生液化。
将一块冰冷的玻璃片放到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证明气体遇冷可以发生液化。
11. 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可以汽化。
在一块玻璃板上滴上一滴酒精,发现过一段时间后酒精消失了。证明液体可以汽化。
12. 设计实验证明:液化放热。
将一个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到沸水的上方,发现一段时间后碎冰熔化,同时试管外壁出现小水珠。(将冷手放到开水上方,发现手上出现小水珠,同时手感觉到烫。)证明液化放热。
13. 设计实验证明:蒸发吸热致冷。
将蘸过酒精的棉花球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一段时间后棉花上的酒精减少且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蒸发吸热致冷。
14. 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在两块玻璃板A、B上分别滴两滴等质量的酒精,把两块玻璃板放到同一窗台的阳光下,用纸板给A玻璃板挡住阳光,保证两滴酒精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相同。发现用接受阳光照射的B玻璃板上的酒精先变干。证明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一定时,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15. 设计实验证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将两滴质量相同的酒精滴在玻璃片上,一滴摊开,另一滴不做处理,放在温度和表面附近空气流速相同的地方,发现一段时间后,摊开的那滴酒精先变干,证明在液体温度和表面附近空气流速一定时,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16. 设计实验证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用滴管在两片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表面积(形状)相同的等质量的酒精,放在温度相同的环境下。在一滴水上方用电风扇(不要用吹风机,为什么?)吹,另一滴水不作任何处理。发现用电风扇吹的那滴酒精先变干,证明液体温度和表面积一定时,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越快。
17. 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可以升华。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碘颗粒,烧杯顶部用玻璃片盖住,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发现不一会儿烧杯内就出现了紫色的气体。证明固体可以升华。
18. 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可以凝华。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碘颗粒,烧杯顶部用玻璃片盖住,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待烧杯内出现大量紫色气体后,停止加热。发现冷却后的烧杯壁和顶部玻璃片上出现了黑紫色的碘颗粒。证明气体可以凝华。
第四章
光的直线传播;
19. 设计实验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水槽中加几滴牛奶并搅拌均匀,用激光照射水槽,发现水槽内激光的传播路径是一条直线,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第五章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0. 设计实验证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在暗室中,用三个激光手电沿着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发现三束激光向主光轴方向靠拢,并能会聚到一个点上,证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1. 设计实验证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基于物理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 篇6
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给教师的理解带来一些模糊性, 因为它的表达范围太过广阔, 因此, 一线的教师会对内容标准中的一些词语很难理解。在理解物理课程的目标方面, 有许多教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 对教学目标的分解技术的本领比较弱, 对于大多数的教师来说, 根本不懂得一个行为目标可以分解成多少的要素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例如, 在网络上是我现成的教学目标, 而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据资料显示, 我国现在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编写得太过宽泛, 教师使用起来比较生疏, 难以抓住其中的要义。做好基于“上海市物理课程标准”的常态教学, 不仅是物理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同样也是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客观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既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又需要兼顾我国的课程标准, 以便使得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之后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 上海的教师提倡教学目标的简单化, 从简单的教学目标入手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到所要学习的知识。
2.基于物理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 教师在教学中要由简到难“优化教材”。比如, 在上海版的物理教材中有这样的一节课中介绍了“运动和力”。它是这样来安排课程结构的: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力、重力、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教材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 先学习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力的定义之后再学习力的大小和方向, 而是在实践认知中将物理的知识传输给了学生。
在认识力的过程中, 可以将认识分成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学生简单的认识“机械运动、直线运动”;二是引进“力”的概念;三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力的作用;四是通过归纳使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的井然有序, 学生在学习完一章之后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外一章, 章章递进, 让学生在心中建立一张巨大的学习网络结构图。学生在学习完整本书之后再次测验教学效果, 是非常有效的。
(2) 观察实验为基础, 关注物理探究的本质内涵。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 在实验中学习物理科学知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快乐中逐渐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例如, 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有许多的困难需要解决,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 难度相当的大。因此,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探究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教师可以以教室为地点, 通过观察窗外的物体为线索, 通过倒影成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让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之后, 慢慢掌握调节物体成像的要领, 在实践过程中明白和理解“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 学生以这个为线索作为实验的数据, 最后再次动手实践验证实验是否成立。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从而学习到本课的最核心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是简单地重复规律, 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规律, 运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个性特长。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接受学习的新知识,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教材合理安排了综合探究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选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自己感兴趣的作为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的物理知识, 还在快乐中接受了新的学习内容。
在上海的物理课程标准中, 专家们经过多次的探讨和研究, 将面向所有学生改成了学生在快乐中全面的发展。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 而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在物理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因素, 希望教师能引导学生, 挖掘更多的教育因素教好学生。
摘要: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物理课程标准非常的宽泛, 这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教学目标的过于模糊。本文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详细的地介绍了物理课程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期为奋斗在教育岗位的教师提供有效的启发。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0) .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模型 篇7
一、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运动学中建立了“质点”模型,学生对这一模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理解,为以后学习质点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物体的平动和转动,以及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学习这些新知识时容易理解和接受。
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有利于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解题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把复杂隐含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物理思想的产物,是科学地进行物理思维并从事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就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可归纳如下:
1.物理对象模型化。物理中的某些客观实体,如质点,舍去物体的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也能当作质点来处理。类似质点的客观实体还有刚体、点电荷、薄透镜、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理想电流表、理想电压表等等。
2.物体所处的条件模型化。当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因粒子所受的重力远小于电场力,可以舍去重力的作用,使问题得到简化。力学中的光滑面;热学中的绝热容器、电学中的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等,都是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了。
3.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模型化。例如,力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电学中的稳恒电流、等幅振荡;热学中的等温变化、等容变化、等压变化等等都是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模型化。
三、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建立模型概念,理解概念实质。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理性的。要想使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有深刻的反映,必须将它与人脑中已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物理模型大都是以理想化模型为对象建立起来的。建立概念模型实际上是撇开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因素以及对当前考察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认清事物的本质,利用理想化的概念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点电荷等等。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时,很难把握其实质,而建立概念模型则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
2.认清条件模型,突出主要矛盾。条件模型就是将已知的物理条件模型化,舍去条件中的次要因素,抓住条件中的主要因素,为问题的讨论和求解起到搭桥铺路、化难为易的作用。例如,我们在研究两个物体碰撞时,因作用时间很短,忽略了摩擦等阻力,认为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条件模型的建立,能使我们研究的问题得到很大的简化。
3.构造过程模型,建立物理图景。过程模型就是将物理过程模型化,将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经过分解、简化、抽象为简单的、易于理解的物理过程。例如,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先将问题简化为下列两个过程:第一,质点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质点在竖直方向仅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可见,过程模型的建立,不但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由于客观事物具有多样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认识清楚。而采用理想化的客体(即物理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就可以使事物的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从而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掌握它们。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可使我们对物理本质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入,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所以,物理模型在教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
初中物理答案 篇8
1.C 甲以乙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说明甲、乙的运动情况是完全相同的.要以乙为参考系判断丙的运动情况,则与以甲为参考系判断丙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故C正确。
2.D
3.C
4.AC
5.D
6.C 7.BCD 8.20m/s,20s
接球时,10.答案:2(hL)2h gg(点拨:由于细杆上各点运动状态完全相同,可以将整个杆转化为一个点,例如只研究A点的运动.B下落h时,杆开始过P点,A点下落h+L时,杆完全过P点从A点开始下落至杆全部通过P点所用时间t12(hL),B点下落h所用时间,t2g2h,∴杆通过P点所用时间t=t1-t2)g11.(1)2S和4S(2)1S和3 S相距0.5 m 12.250m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2)参考答案
1.D
2.BCD
3.ABD
4.D
5.A 6.C
7.CD
8.3.6, 1
11.答案:(1)12N(2)1N(点拨:F作用在B上时,A不可能受摩擦力作用,否则它不可能做匀速运动;F作用在A上时,B保持静止,受静摩擦力作用)
12.答案:将A物体所受的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A1和垂直斜面向下的GA2,则GA1=Mgsin30°=2×10×0.5N=10N,它与绳子对A物的拉力T平衡,所以T=GA1=10N,对于物体B:绳子拉力T与重力GB=mg平衡,因此GB=T=10N,m=1kg.高一物理寒假作业(3)参考答案
2.答案:CD(点拨: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可见,如果都用国际制单位,则k=1)3.答案:BCD(点拨:由合力范围|F1+F2|≥F合≥|F1-F2|,所以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4N,8N],由F合=ma,则加速度的范围为[2m/s2,4m/s2])
5.答案:BC(点拨:弹簧伸长,小球受到弹簧向左的拉力,所以合力向左,即加速度向左.若小车向左运动,则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小车正在加速;若小车向右运动,则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小车正在减速)
Fcosfma7.答案:D(点拨:受力分析如图可得:NFsinmg
fN所以aFcos(mgFsin)
m9.答案:v0t,2gtv02gtv0v0(点拨:(1)由题可得:上升时,F
合=f+mg,afmg,又mfmgv0vtfmgvvatt00mt 得12,∴1fmg2hat1hthv0t22m2下降时,F合mgf2mgmv0 t则:a2gv012由hat t2v11v0t2g0t2得: 22ttv0t(2)2gtv0由vtat2gv0v0tv02gtv0)t2gtv0
11答案:(m+M)gtanθ(点拨:由于将m和M看作一个整体,F=(m+M)a,m和M相对静止∴以m为研究对象.m的合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F合mgtanmaagtan.∴F=(m+M)a=(M+m)gtanθ 12.(1)箱子静止或作匀速运动
(2)箱子向上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10m/s2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4)参考答案
2.答案:BD(点拨:物体运动状态由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所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速度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改变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外力,即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但加速度不一定变化比如,匀变速直线
6.答案:D 7.答案:A(点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且满足等值反向,所以A错误.物体的重力和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且等值反向,所以B错误,D正确)
9.答案:2.6m/s(点拨:对物体受力分析可得 2Fxfma200.2(5015)m/s22.6m/s2 FyNG得:a5fN 11.答案:(1)3m/s2,水平向左(2)12m/s(3)9m(点拨:(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合=ma,fmaa3m/s,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2)由vt=v0+at,vt=18m/s-3×2m/s=12m/s(3)F合=f+F=30N+30N=60N,a′=6m/s2, 由sv0t212at得s=12×1m-0.5×6×1m=9 m)212.m与M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f=mg=1.5N,当m与M恰好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为:
Ff=ma
a=
2010广州中考物理答案 篇9
201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物 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匆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4至
8页,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
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该两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
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除作图可用2B铅
笔外,其他都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 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全卷共25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核能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A 【解析】能源按照能否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恢复,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核能、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经过很长时间才形成的,消耗后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答案选A。【考点】能源的分类
2.图1所示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流过半导体制成的感温头的电流来反映人的体温,这利用了
半导体
A.良好的导电特性 B.良好的绝缘特性
C.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电阻随光照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答案】C 【解析】有的半导体受热后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一特性可做成热敏电阻。电子体温计是利用感温元体(通常是用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考点】半导体的特点
3.根据图2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答案】C 【解析】人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 Hz,人发声频率范围85Hz-1100 Hz,C选项正确。蝙蝠的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0 Hz,A选项错误。人的听觉频率也是有范围的,B选项错误。无论振幅多大,只要频率达不到人听觉频率范围,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D选项错误。
【考点】信息题,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
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图形的,由图3可以看出相同的时间,乙跑的路程多。由于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大,甲,乙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增大,A,B反映的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所以错误。C,D图中,可以从横坐标选择一点,做纵坐标的平行线,交甲乙与a,b两点,然后过a,b两点做横坐标的平行线,得到结论。【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5.图5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答案】B 【解析】由b图,我们看到他的眼睛的像的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他拿的眼镜属于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6.如图6所示,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放置一根与螺线管连
接的导体棒ab,当ab棒水平向右运动时,小磁针N极 转至右边.可使如图6所示位置的小磁针N极转至左边 的操作是图7中的
【答案】A 【解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所以想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要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就行了。根据小磁针偏转方向可判定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由题意知需要小磁针想不通的方向偏转,只要改变感应电流方向就行了。
【考点】电磁感应
7.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用了图8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R3,电流表的读数分
别是:A1为0.3A、A2为0.15A、A3为0.45A.测量时的电路图应是
【答案】B 【解析】A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不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
B,C,D都是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B,C中A3的示数等于A1,A2之和,又由于R1=R2<R3 在C图中A1等于A2的示数,与题意不符。所以C错误,B正确。D选项中A2等于A1与A3的和,与题意不符,因此也是错误的。
【考点】串、并联电路特点
8.如图9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答案】D 【解析】这是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所以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木塞的机械能增加。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的,而白雾是小水珠。内燃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点】做功,能量转化
9.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答案】A 【解析】太阳光是白光,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A选项正确。B,C,D是关于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考点】光的色散
10.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10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球会落下来,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11.60kg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11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 的质量约为 A.20kg B.30kg C.60kg D.120kg 【答案】B 【解析】根据杠杠的平衡条件 F1L1=F2L2,杠杆是水平平衡,所以力臂在杠杆上,不妨认为人对杠杆的力是动力,则球对杠杆的力是阻力,由图知L1:L2约为1:2,所以F1:F2约为2:1.又因为F大小等于G,G=mg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12.如图12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
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D 【解析】由于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
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所以P、Q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P =5N, fQ =3N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素有关。由题意不能得出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考点】二力平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题(共16分)
13.甲站在0.5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
人质量相等,甲上行中动能(选填“增加”、“不变”、“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13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 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 械能 乙的机械能.(选填“大于”、“等于”、“小 于”).若此时上行的扶梯突然停止运动,甲会向前倾,原因是。
【答案】不变;等于;小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倾。【解析】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甲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因此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上行的扶梯突然停止运动,甲的脚随电梯停止,由于惯性,甲的身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倾。
【考点】机械能、惯性。
14.(1)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14所示,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 mm高水
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某地大气压强为1×10 5 Pa,作用在0.02m2面积的大气压力为 N.
(3)如图15,将薄纸片置于下唇底部,沿着纸片的上表面吹气,纸片升起,可知吹气过 程空气对纸片上表面的压力 下表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证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 .
【答案】(1)750 .(2)2×10 3.(3)小于;流速大的气体压强小。【解析】(1)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
(2)由于P=F/S,所以F=PS=1×10 5 Pa×0.02m2 =2×10 3 N(3)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考点】压强的计算,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5.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
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 扩散最快.
【答案】B;B红棕色变淡的.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④
【解析】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应放在下面。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
【考点】气体扩散现象
16.弹簧测力计挂着一重为3N的物体A,物体A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如
图17所示.
(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物体A所受浮力是 N.
(2)如果测力计不拉着物体A,A在水中会(选填“下沉”、“上
浮”、“悬浮”).判断的依据是。
【答案】(1)1.2;1.8。(2)下沉;当物体全部进入液体中时,G物>F浮,物体下沉。
【解析】称重法测量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物体所受浮力:F浮=G-F;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当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G物>F浮,物体下沉。
【考点】称重法测量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物体浮沉条件,三、作图题(共9分)
17.(1)如图18所示,作出:
①水桶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②以O为支点,力F的力臂.
(2)画出图19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3)根据图20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答案】
【解析】(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画力臂的步骤: ○1先找到支点,所谓支点就是杠杆可以绕着转动的那一个固定点 ○2然后就是画出力的作用线
○3再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这一条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力臂要用虚线并标出垂足的符号
然后标上箭头或大括号及字母。
(2)画反射光线,先过入射点做法线,要注意法线与镜面垂直,然后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的大小,在确定反射角的大小,最后做出反射光线。
(3)凸透镜的其中一条特殊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管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考点】重力,力臂,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8.一只玩具猫外形如图21所示,猫体内有电池,猫手相当于一开关,向下压猫手,猫脸
上的两个小电灯会一齐发光.把你猜想的猫体内的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答案】
第18题
【解析】根据题意,是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 【考点】电路图
19.由同种某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的体积、质量如下表,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 m为纵坐标,在图22的方格纸一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3.
【答案】密度是:0.8 如右图,【解析】根据提供的数据描点连线,同一物质的密度是一样的。【考点】密度公式ρ=m/v
四、计算题(共15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
算的题,演算过程及结果都要在数字的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
20.如图23所示(滑轮组的绕绳未画出),人以600N的力向下拉动绕在滑轮组的绳子一端10秒,使绳端向下移动了1.5m、重物匀速上升
了0.5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g=10N/kg).
(1)人的拉力的功率多大?
(2)被吊起的重物质量多大?(3)按题意画出滑轮组的绕绳.
【答案】解:(1)绳子移动的速度v=s/t=1.5m/10s=0.15m/s 人的拉力的功率P=W/t=FS/t=Fv=600N×0.15m/s=90W(2)根据η=W有/W总×100%=Gh/FS×100% 所以 G=ηFS/h=(70%×600N×1.5m)/0.5m=1260N 根据G=mg,得m=G/g=1260N/10 N/kg=126Kg(3)根据s=nh,s=1.5m,h=0.5m,所以n=3 如图示
【解析】机械效率的公式η=W有/W总×100%=Gh/FS×100%,先求出G,再根据G=mg,求出m 求出绳子的股数,再画图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及画图
21.某电熨斗内有R1、R2两段发热丝,其简化电路如图24,它在220V或110V电压下都能
正常工作:110V时将S打至1挡,220V时将S打至2挡,这两种情况下熨斗的电功率
均为1100W.求
(1)电熨斗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多少电能?(2)电熨斗在220V电压下正常工作的电流是多大?(3)两发热丝的电阻之比 多大?
【答案】 解:(1)在两种情况下,电熨斗都正常工作,t=5分钟=5×60s=300s,P=1100W 根据P=W/t得W=Pt=1100W×300s=330000J(2)P=1100W,U=220V 根据P=UI,得I=P/U=1100W/220V=5A(3)当:110V时将S打至1挡,U1=110V,P=1100W,电流I1=P/U1=1100W/110V=10A 根据欧姆定律R=U/I,得R1=U1/I1=110V/10A=11Ω 当:220V时将S打至2挡,U=220V,I=5A, 根据欧姆定律R=U/I,得R2=U/I=220V/5A=44Ω 所以R1/R2=1/4 【解析】找准各个量,再根据公式就好计算
【考点】功率的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欧姆定律R=U/I及其变形公式
五、问答题(共5分)
22.(1)上海世博会很多展馆安装了太阳电池,太阳电池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2)世博会展区通过喷射水雾来降温。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喷射水雾区域的温度会降低?
【答案】 答:(1)太阳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采用喷射水雾能降温。因为水要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解析】新能源的利用,联系现实生活。【考点】能的转化,物态变化
六、实验 探究题(共19分)
23.小铃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a)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25所示.
(b)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
(c)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26.
(d)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筒,如图27.
问:
(1)工艺品的质量m= g.
(2)实心铜块的体积V= cm3.图27中铜块所受浮力F= N.
(水密度ρ=1× 103kg/m3,g=10N/kg)
(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密度比铜的密度 .
(选填“大”、“小”).(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
否可靠?为什么?
【答案】(1)89;(2)10;0.1。(3)大、小.(4)这个结论不完全对,因为它也可能是铜做的,只是内部空心了;当然,如果是实心的,则肯定不是铜做的。
【解析】(1)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当操作正确是,物体的质量是砝码的示数与游码的示数和。
(2)F浮=ㄗ液gV排=1.0×10-5 m3× 1.0×103kg/m3 ×10N/kg =0.1N(3)由于质量相等,铜块排开水的体积小于工艺品排开水的体积,所以铜块的密度大。
(4)根据计算得出的是工艺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但若是空心的,它也可能是铜做的
【考点】天平的使用,浮力公式
24.如图28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 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
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
察到 ;
(2)记录 ;
(3)量出 的距离.
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 用的仪器是。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 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
【答案】(1)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2)自己的站位;(3)自己的站位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先找到自己的像,满足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那么自己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就是广告牌到玻璃屏蔽门的距离。【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5.用图29所示的电路图做实验.请你回答相关的问题.
(1)按该电路图在图30连接实物(图中有两根线已连好),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M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2)实验时A2表的读数如图31,A2示数为 A.
(3)正确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后看到L1亮,L2不亮.根 据这一现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出以下分析: 甲:因为L2不亮,所以电路断路.
乙:电路是通路,根据P=,P与R成反比.L1亮,L2不亮是因为L1电阻远小于L2。问:甲、乙的分析是否正确的,说明理由. 【答案】(1)如下图。(2)0.2。
(2)0.2(3)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两个灯泡是串联的,如果断路,则L1也不可能亮,电流表不可能有示数。
乙的观点是错误的,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处处相等的,灯泡L1亮是因为它的电功率大,因而
L1的电压比L2大,所以,L1的电阻远大于L2。
【解析】看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滑动电阻器的连接必须是一上一下,然后再根据题意要求,连接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的读数,要看准量程再读。这里用的是0—0.6A。灯泡的亮与暗取决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初中物理答案】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12-02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答案07-03
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07-05
初中初三物理《电和磁》总结及试题含答案09-13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08-31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08-26
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12-14
复习初中物理05-10
学好初中物理05-12
初中物理力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