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精选9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初中物理最有效的7个学习方法
学好物理的因素首先是态度、信念、意志,其次才是方法、思维。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就是要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份付出,就应当有几份收获。
道尔顿(英国化学家)就说:“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第二条就是要会学习,了解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如下几个环节:
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
这里每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初中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
死记硬背
●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
独立做作业
●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
要过程作图
●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
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
抓紧课堂
●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
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
坚持做笔记
●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
整理好资料
●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
发展与训练
●
有的学生也十分想学,也确实在努力学习,这些老师也能看到眼里,可是成绩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反观之,听课认真,作业工整,笔记细致,但一换个角度,换个方法,这种学生就不知所从。
这样的学生多数也不是完全因为笨,主要还是思维上出了问题。常见的思维性障碍如下:
1.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
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
3.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
4.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
5.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
6.旧有知识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2
学员姓名: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课前十分钟】
1、欢欢用力提起一桶水,他对水桶施加了一个拉力,此时水桶对欢欢的手也加了一个拉力,这两个力的(A.大小相同 B.方向相同 C.大小和作用点相同 D.三要素相同
2、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地面上的小车从向西运动变成向东运动一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缘故 B.“蜘蛛人”攀爬高层建筑时,使他上升的力是他对自己的拉力 C.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碰,鸡蛋就破了,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包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3、测一个约6N的力,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是(A.量程10N,分度值0.2N B.量程5N,分度值0.1N C.量程15N,分度值0.5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4、重约600N的物体可能是下列中的哪一个?(A.一只鸡 B.一头耕牛 C.一头大象 D.一个成年人
5、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感知力的存在。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事例是(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在足球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C.从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滚越快 D、拉弓变弯了
6、如图5,质量是0.5kg的字典,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面能正确表示字典受力的示意图是(g=9.8N/kg(图5
7、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因素有(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与1N的力的大小相当的是(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B、一头大象的体重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 D、托起一只蚂蚁所用的力
8、如图3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9、下列情况中产生的力,哪些不是弹力(A、手轻压钢条,使钢条变弯一些 B、脚踩饮料瓶,将它踩瘪 C、手轻拉弹簧,弹簧伸长些
D、运动员拉开弓,准备射箭
10、物体重 49N ,它被送到月球上时的质量是 kg.11、一条质量为50kg 的大蟒蛇吞吃一只小猪后,体重达到600N ,被吞吃的小猪的质量是 kg。(g=10N/kg
1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 B、重力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相互接触 C、玩具“不倒翁”就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D、走钢丝的运动员,手中都握有一根长杆是表演的需要
13、在图7中画出质量为5kg 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取g =10N/kg 【知识梳理】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2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 经验事实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 不可能用实验 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图3 图7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二、惯性:
(1(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
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3关于惯性的好与坏: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第二节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补充内容:
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
力。
2、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注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第三节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 互相接触 的物体,当它们 相对滑动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阻碍 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 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 匀速 运动,读出这时的 拉力 就 等于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
③ 结论:接触面 粗糙程度 相同时, 压力越大 , 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 ,接触面越 粗糙 , 滑动摩擦力越大。
注。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大小 和 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3、应用: 增大摩擦的方法有: ①增大压力;②接触面变粗糙;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变光滑;③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④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4、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5、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 的方向 相反。、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下, 滚动摩擦 比
摩擦力 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课堂练习】
1.下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2.一个人用100N 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只重40N 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方向正确的是(A.合力大小为6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B.合力大小为6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合力大小为14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合力大小为140N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3.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0.4N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0.6N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A.0.4N B.0.6N
C.0N D.0.2N 4.如图2所示,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拉力F
1、向右的拉力F 2及摩擦力f 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F 1=4N ,F 2=10N ,则(A.f =6N ,方向向左
B.F 1与f 合力的大小是4N ,方向向左 C.F 2与f 合力的大小是2N ,方向向左
D.在物体上叠放一个重100N 的物体,拉力不变,物体仍静止时,f 将增大 5.物体A 只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 1与F 2的作用,对于F
1、F 2的合力F 的大小以及物体A 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F 1与F 2方向相反,F 一定为零,物体A 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若F 1与F 2方向相同,F 一定不为零,物体A 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若F 1与F 2方向相反,F 一定为零,物体A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若F 1与F 2方向相同,F 一定不为零,物体A 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6.如图3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3N C.6N D.12N
7.判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是(A.大小均为10N 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始终为零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图2 中国教育培训 领军品牌 D.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8.用水平力 F 将一木块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如图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力 F 与木块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平力 F 与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水平力 F 增大,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随着增大 D.木块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9.有些同学放学时骑自行车行驶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10.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一项新技术装置,安装在轿车方向盘内,特定情况下会“蹦”出来,以保护人 体免受硬物撞击而受伤,如图 5 所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它最有可能“蹦” 出来())图4)A.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B.轿车在盘山公路上缓慢行进时 C.轿车前端与其他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D.轿车启动时 图5 11.工人师傅用 80N 的水平向前的推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前进.突然,他发现正前方不远 处有
一位老人,为了避免相撞,他立即用 200N 的水平向后的力拉车.当车仍水平向前运动时,它所受力 的合力的大小是(A.280N)B.200N C.120N D.80N 12.一位乘客站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他受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与甲板 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不考虑空气阻力).13.一个重为 50N 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加 10N 的水平拉力,则它在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为_________N;若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 __________N;若使物体竖直向 下匀速运动,则向上的拉力应为_________N.14.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 200N 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为 4m/s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 20N,若速度为 1m/s 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_ N,合力为___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当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 30N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15.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力将匀速下落,它的体重为 650N,伞重 200N,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 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为 N,伞受到的阻力为 N.16.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方向向东,大小为 20N,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 60N,方向向西,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6 中国教育培训 领军品牌 17.如图 1 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 10N 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F 作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 量为 4kg,乙物体的质量为 6kg,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如果当拉 力 F 增大到 20N 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的速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 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图1 18.重 35000N 的 直 升 飞 机,悬 停 在 空 中,则 直 升 飞 机 受 到 的 空 气 作 用 力 是 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若直升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则直升飞机受到的是_________(选填 “平衡力”或“非平衡力”.19.足球停在操场上,被人踢了一脚,开始在操场上滚动,同时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问:(1)足球从静止变为运动的原因是什么?(2)足球的速度由大变小最后停下的原因是什么? 20.为什么人在走路时,脚被石块绊了一下,会向前跌到;而不小心踩着一块瓜皮,会向后摔倒?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一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图一)
2、如图二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
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3、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D.不受力(图二))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4、力 F1 和 F2 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 30N,方向向左,已知 F1 的大小为 40N,关于 F2 的大 7 中国教育培训 领军品牌 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2 的大小一定是 70N C.F2 的方向一定向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F2 的大小一定是 10N D.F2 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一定不再做 直线运动
6、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B.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 D.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 A.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
7、农民清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上, 这主要是()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下 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滚动摩擦大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C.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力小
8、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 F 甲,乙对绳的拉力为 F 乙, F 甲与 F 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 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 F 甲、F 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 F 的关系是()B.F 甲<F 乙,F=F 甲-F 乙 D.F 甲=F 乙,F=F 甲+F 乙 A.F 甲>F 乙,F=F 甲+F 乙 C.F 甲=F 乙,F=0
二、填空题
1、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害,因此人们想到各种方法减小有害摩擦,请你列举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用两种不同 方法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⑴ ⑵
2、如右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 A 和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 12N 的水平拉力 F1 作用下,A、B 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 B 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 A、B 紧靠着放在水平N。桌面上,用水平力 F2 推 A 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 9 乙所示),则推力 F2= 8
中国教育培训 领军品牌
3、骑自行车的人用力捍闸来刹车,这是用增大__________的方法,使闸皮和钢圈间的摩擦力增大。
4、体育运动中的射箭,弓对箭的_____力使箭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 力可以______ _ _.5、如右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当猛地 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 子。随之运动(选填“会”或“不会”,这表明杯
6、装满沙的箱子总重为 200N,在 50N 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 力为 法)7、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5 号飞船由“长征二号 F”大推力火箭成功送上太空,标志着中国的航天 技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请你结合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飞船正常运行期间,处于失重状态的航天员的质量 “没有”或“仍具有”)。②飞船在太空遨游 21h,绕地球 14 圈,飞行约 61 万 km,则飞船的速度约为 三.作图与实验
1、如图下图五所示,工人用 200 N 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将 一个物重为 300N 的木箱推上斜面.请作出 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推力的图示.
2、一球体从空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3N,已知小球受到的合力为 9N,请用力的图示画出图六小球受 到的重力.3、如图七,一物体 m 被传送带从 A 点匀速送到 B 点,请在图中用示意图表示 m 受到的力。km/h。(填“变了”或“不变” 惯性(填 N,要减小箱与地面的摩擦力,可以(填写一种可操作方 图五 图六 图七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3
(1)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知道密度的应用.
(2)掌握用天平、量筒测量密度及其他间接测定密度的方法.
(3)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会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意识.
1.回忆本章所学知识
在学生汇报本章知识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密度的物理涵义、测定方法,以及应用密度知识的几个方面(列表板书略).
2.例题
[例1] 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读作______,意义是______.如果冰的质量是1.8千克,它的体积是_____分米3.如果这块冰全部熔解成水,则它的质量是______,水的体积是______,水的密度是______.这说明______.
3.填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
B.对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C.对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D.对不同物质,ρ与m成正比.
(2)一密度为ρ,质量为m的金属块.把它分割成相等的三小块,那么每一小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为: [ ]
4.例题
[例2] 体积是50厘米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0.4千克.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在其中空部分铸满铅,球的总质量应是多少?
因ρ<ρ铜,故该球是空心的.
0.4千克的铜球其实心部分的体积=0.0449×10-3米3=44.9厘米3.
V空=V-V铜=50厘米3-44.9厘米3=5.1厘米3.
m铅=ρ铅V=11.3克/厘米3×5.1厘米3=57.63克
m总=m铜+m铅=400克+57.63克=457.63克.
要求学生课后思考其他的解法.
5.学生口答
要测定不规则的铝块的密度.所给的器材有:铝块、天平、砝码、玻璃杯、水、细线,还需要选用______来测量铝块的______.
如果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A.在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B.把铝块全部浸入水中,观察水面到达的刻度,并计算两次的刻度差,求出铝块的体积.
C.用天平称出铝块的质量.
D.计算铝块的密度.
试问:
(1)此实验过程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不增加实验器材).
(2)在此实验中.观察量筒水面刻度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变题1:如果铝块是规则的,可选用_______测铝块的体积.
变题2:如果要求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石蜡块的密度,需要增加的器材有______,方法是______.
在点拨学生解决口答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块的体积时,关键要使它全部浸没在水中.可用压入法、悬挂法和排水法.实验步骤是否合理要看能否尽量减小误差.
6.讲解例题
[例3] 若没有天平.你能用量筒“量出”酒精的质量正好是500克吗?
试简要说明所用的方法和依据(ρ酒=0.8×103千克/米3).
只要用量筒量出625厘米3的酒精,它的质量便为500克.
变题1:怎样用量筒“量出”一瓶空气的质量?
变题2:怎样用天平“测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变题3:怎样用天平“测出”一卷细铁丝的总长度?还需要选用什么器材?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小结:
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功能.
7.概括本节复习课的要点(略)
8.布置作业
(1)如果实验桌上只放一架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及盛有待测液体的玻璃杯,只允许你使用一次天平,你能设法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吗?若能,请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列出所依据的公式.
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案有哪些 篇4
1、知道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3、通过探究,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4、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5、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重难点:1、机械效率;2、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滑轮组,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物体的重力G/m 物体上升高度h/m 直接举高物体所做的功W/J 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拉力所做的功W/J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为什么用动滑轮需要做更多的功?
二、几个概念
1、有用功(W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提升重物时对重物做的功就是有用功,W有用=G物h。
2、额外功(W额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提升重物时对对滑轮做的功就是额外功,W额外=G动h;对绳子做的功,克服滑轮内摩擦做的功。
3、总功(W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拉绳子的力所做的功,W总=Fs。
讨论: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 功,对水做的功是 功。
三、机械效率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_。
a、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地做______功,所以有用功总是______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______1;
b、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c、机械效率越高,机械性能越好,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______,或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越______。
3、想一想: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4、试一试:一个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N的货物,所用拉力为600N,物体上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有用功;(2)总功;(3)额外功;(4)机械效率。
四、完成教材87页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特别提示:提高物体时,一定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
五、提高机械效率
例1、用一个重为100N的动滑轮提起一个重为500N的物体,不计摩擦,这时的拉力为_______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若用这个动滑轮提升重为1000N的物体,拉力为_______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
例2、提高机械效率的基本途径
由η= = = 可知,增加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___可提高机械效率。
讨论:怎样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六、我能行:
1、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 J,如果额外功是9600J,总功是_______ J,机械效率是______。
2、机械效率越高,则( )
A.所做的有用功越多 B.所做的额外功越少
C.功率越大 D.以上都不正确
3、在斜面上拉一个重4.5N的物体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斜面长1.2m、高3m。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4.用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则拉力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3000N的物体提高6m,所用的拉力是1250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6.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20cm,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50N,手下降的高度是多少cm?这个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7.如图,不计绳重和各处摩擦。把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高3m,所用的拉力为100N,所用的时间为10S,求:
(1)有用功为多少?总功为多少?机械效率为多少?
(2)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初中八年级物理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5
A、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 B、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相平D、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选用恰当的单位分别填入横线上:(1)某人身高18.2 (2)物理课本宽18.23 (3)写字台高63.6 (4)玻璃的厚度约为5×10-3 (5)某原子的直径约为3×10-10
(3)、关于测量误差和测量中出现的错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D、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4)、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体育王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B、分度值为25px,量程为1.5m的软尺
C、分度值为25px,量程为10m的卷尺 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20m的卷尺
(5)、四位同学分别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645.5px B、25.82 dm C、25.81m D、645.4px(6)、单位换算:(1)0.28km= m= cm (2)83μm= nm= m
(3)720s= min= h (4)36min= h= s
(7)、下列物品的长度,最接近375px的是( )A、橡皮的宽度 B、课桌的高度 C、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6
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认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中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分析有关光的反射问题的主要依据,该规律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反射光路,难以真实、直观地显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只能根据一些“现象”分析、想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另外,在利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解释实际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因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目标定位
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仅有肤浅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认识再提升一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的有关名词,理解光反射时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知道反射的种类及其应用。因而我认为本节课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光的反射现象简洁、对称、和谐,从中领略到物理学中的美。
(2)通过学习光的反射的应用和光污染,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乐于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方法阐释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按照“观察→建模→描述→猜想→设计→验证→总结”的思路逐一展开。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利用模型化抽象为具体,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I自主预习形成
环节一 观察实验 提出问题
1.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写出光的反射定义。
.小实验:找反射光点——
教师将一面大小约为30cm×40cm的平面镜(用铁架台固定),倾斜放置在讲桌上,让几个学生用激光笔(从不同角度)照射平面镜,天花板上立时出现了几个晃动的光点。
思考:(1)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怎样到达天花板的呢?你能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2)哪个是反射面、哪是入射光、反射光?什么叫光的反射。
(3)天花板上出现了几个光点,你能分清天花板上哪个光点是谁照的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利用生活经验对光的反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小实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下步建立模型提供感性支撑。
环节二 建立模型——提出猜想
1.活动:寻找反射光线
下图所示的模型,泡沫塑料的上表面表示反射面,两根竹针(用双面胶粘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先把表示入射光线的竹针插在泡沫塑料上,请你根据你看到的反射现象,在模型中把反射光线表示出来。2.思考:(1)结合你的猜想模型考虑,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通常要选择一个(标准)参照物,类似地,为了准确方便地描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能否也确定一个参照物(标准)呢?
(2)我们课本中给出了法线的概念,法线在描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时就相当于参照物(标准)。
(3)请利用三根竹针分别代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插在在泡沫塑料上,制成一个模型,表示你的猜想,准备向全班回报。
【设计意图】光线是看不见的,加之学生缺乏立体几何的知识,所以关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空间关系,学生不好想象,或者学生虽然在脑海中有自己的想象,但往往不知如何描述。这有了这个模型,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又便于学生描述。类比参照物理解法线的作用,让学生明确“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是为了准确描述光现象的需要而引入的,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学生在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促进学生思考光在反射时可能遵循的规律,作出猜想假设,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探究方向。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要探究光的反射遵循的规律,首先要有研究对象,即一个可供研究的反射光路。
重点思考以下问题:(1)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光路,需要哪些器材?
(2)怎样把看不见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显示出来?
(3)如何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4)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角度进行实验,请设计一个表格,以方便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启发引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环节四 阅读自学——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写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相同与不同。
2.小实验:晚上,把一个小平面镜贴在竖直墙壁上,用一个手电筒垂直照射平面镜,分别从侧面和正对着平面镜的两个方向观察平面镜和墙壁,观察平面镜和墙壁哪一个亮度较大。
3.列举周围光污染的实例,思考:光的反射是不是总是有利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自主体验理解认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通过了解生活中光污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的利和弊,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II 合作展示探究
环节一 出示交流展示内容和活动安排
1.列举生活事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交流展示制作的光的反射的模型,根据模型提出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猜想。
3.为验证猜想制定的探究计划和设计方案
4.实施分组探究,5.展示探究成果
6.结合生活事例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问题和活动程序。
环节二 小组讨论 个人预习成果
1.列举生活事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交流制作的光的反射模型以及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猜想。
3.为验证猜想制定的探究计划和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在预习形成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对以上内容都有了各自的认识和想法,通过实施小组内的相互讨论实现合作学习,对各自的探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为全班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环节三 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的模型,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泡沫板的上表面垂直;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泡沫板的上表面不垂直;有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有的反射角和入射角不相等。
学生展示的猜想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三线”的位置关系和“两角”的大小关系。
在学生展示的方案(大部分按照课本上的方案)基础上,老师点拨优化探究方案: 在如右图所示,1是平面镜,2是编织毛衣用的竹针(表示法线,用铁架台固定竹针与镜面垂直),3是激光笔,4和5是缝衣用棉线。制作时,可用铅笔刀小心地在竹针的尖端横划一道刻痕,把棉线牢固地系在竹针刻痕处。该实验装置的巧妙之处是用棉线寻找反射光。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利用模型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加深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包括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等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优化探究方案。对于学生的探究方案,只要学生有所思考有所设计即可,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过程和体验。
环节四 实验探究 光的反射定律
各小组根据优化的探究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同一小组的两名同学密切合作,进行实验。通常,一名学生用激光笔沿着一根棉线照射——这根棉线非常清晰地显示出入射光线,另一名学生牵着另一根棉线,在空间寻找反射光线。当另一根棉线显示出反射光线的位置时,可以用小木板判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入表格。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角度,再做几次。
【设计意图】反射光线的位置是学生用细线“找到”的,而不是直接在光屏上“看到”的,学生真正经历了在空间寻找反射光线位置的探究过程,对“三线共面”这一难点,体验非常深刻,认识比较透彻。
让学生在实验时应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看看是否能够总是得到相同的规律,向学生渗透“多次实验可以增加实验结论的可靠性”的意识。
环节五 展示交流 探究成果
1.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探究成果,包括实验结论、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困惑、自己的收获、体会等。
关于“三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简介实验过程,说出实验结论;关于“两角”的关系,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投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结合数据分析总结。最后征询其他各组的意见:你们的发现是否都与该结论相同?有没有补充或纠正?有没有新的发现或问题?
老师出示学生展示猜想时用的模型:现在你能正确地确定出“反射光线”的位置吗?
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量角器,在模型上插上“反射光线”。让学生到前台展示,并说明是如何确定出“反射光线”位置的。
启发点拨学生:光的反射对称、和谐、简单——美不美?让学生感悟物理学中的美。
环节六 展示交流 对漫反射、镜面反射的理解
学生展示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定义相同点不同点。
外音);关于光污染的场景及评述。
学生列举光的反射在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并就城市玻璃幕墙的光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方式的展示交流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反思。通过让学生观看光污染的视频,渗透STS思想。
教有所思
1.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章的重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研究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本节进一步研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知识是学习下一节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基础,研究方法和技能又能迁移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上去。
2.本节是一堂比较典型的探究课。整节课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在富有“冲击力”的情境激发之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猜想,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饶有趣味地探究光反射的奥妙,发现光的反射定律。
3.对于漫反射、镜面反射的教学,我没有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空间,让学生课后通过互联网或查阅图书报刊等获取信息,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联系当地实际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在自己社区和学校附近开展调查,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光反射的应用和光污染的危害及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7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的第一节,主要内容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三个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是整个光学知识的基础。后续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STS意识。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标定位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还鉴于学生在小学的《科学》及生活经验中已获得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基本知识,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我就放在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让学生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如: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等。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方法阐释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探究式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构建“生活·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以下主要学法:引入问题的类比法、探索规律的方法、建立“光线”概念的模型法、模拟“日、月食”形成的模
拟法、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光速”自学法。通过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与此相适应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三模块”法。
探究器材
1.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放了适量牛奶)。
2.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啤酒罐自制)、激光笔、水槽两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
师:光使我们的生活如此绚丽多姿,类比声现象,请回答你想知道哪些光的知识?
生的可能回答:光是怎么产生的?怎么传播的?光的速度是怎样的?等等。
【设计意图】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还激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
二、自主探究,交流点拨
1.学生看书,总结光源。继续播放丰富多彩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播放丰富多彩的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们欣赏光源并给其分类,使学生感受到了光的五彩斑斓,美丽动人及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将画面停在“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
师:密密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请你猜想: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呢?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光的传播的探究。
3.师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充有烟雾的烧杯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自主探究: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适量牛奶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问1: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
直线传播吗?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问二: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 75 °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对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设计意图】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
中的传播特点。
4.介绍光线的概念
演示激光笔沿着黑板射出,问:哪个同学能在黑板上把你所看到的光的传播特点画下来?
对学生的板画进行评价。同时说明: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如图1)。再比如要表示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如图二。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设计意图】同样是模型法,如果你直接告诉学生意义不大,学生也不能理解,采用演示实验这种直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光线”可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并且是一种好的图示方法。
4.阅读探究“光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参与活动的探究形式。
三、回归生活,应用创新 1.老师演示:小孔成像
【设计意图】小孔成像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蜡烛是倒立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游戏:请三名学生和体育委员到讲台前给同学们演示排队站直。并请体育委员向同学们说明方法要领及所依据的知识。
利用投影,请学生上台作手影游戏。
模拟“日、月食”的形成:由三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亮,模拟在什么情况下,会形成月食、日食。
【设计意图】以上通过学生的三个活动参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印象深刻。
3.媒体展示:射击要领、激光准直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的作用,引领学生从物理知识走进科技社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STS意识。
4.课后:①阅读科学世界,让学生自己用光速的知识去理解认识自然世界,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光年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②亲自动手完成“想想做做”,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机,并用它来观察蜡烛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蜡烛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况下所成的像较小?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小制作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意图】课后利用物理兴趣小组,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结合相关知识及经验进行发明创造,提高他们的动手制作和创新能力。
教有所思
经过调查初二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知道大量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射出的光,汽车车灯的光,还有对面临山上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晚上射出的光束等等。所以这节课设计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光学,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来
认识光源,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要有条件的。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让我们师生共同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观察神奇美丽的光现象的过程中,提出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并且运用这个结论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了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匀介质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学生过去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光的路径发生弯曲),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另外还有下面两点自己感觉不错:
1.多媒体利用适时恰当:如以画面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得出光在同一介质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保持学生的兴趣;动画练习,如射击瞄准帮助学生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解决问题深化学生的兴趣,“日、月食”的录像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2、练习题的设计适当:设置练习少而精,增强练习的目的性,如影子的形成,既是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也为理解“日、月食”的形成做好了铺垫,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8
本节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分组实验进行探究,由学生自主实验总结规律,将枯燥的物理理论寓于实验中,很自然巧妙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后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及作业情况,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时间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理想上准备尝试一节课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完的思路没有能够实现,但是在前面已经说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虽然让学生去探索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绝对是值得的。
2、在让学生得出数据之后,进行归纳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将物距与像距进行比较,虽然也对,但与教师的预设有偏差,所以老师应该给出一个归纳的方向,比如有意识的让学生将物距和像距与焦距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给出的结论就会比较整齐一些。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篇9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学、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现象的应用;声音有能量。
【教学难点】声音有能量。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铁路工人有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实际上,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远不止如此,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新课教学
1、声与信息
1.蝙蝠如何确认目标的位置?
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回声定位。
2.潜艇用声纳——回声定位。(雷达)
3.中医诊病。
4.B超。向人体内发出超声波,同时接受发射波,将所携信息反应在屏幕上。
2、声与能量
演示:去掉罐头盒两旁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看到火苗摇动。
——声波能传递能量。
应用:超声波清洗;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给钻石打孔。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课后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习题
1、下列事例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的是( )
A、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利用超声波把水击成水雾再用风扇吹入室内加湿空气
C、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利用B超为病人做检查
2、对“震耳欲聋”这句成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形容声音响度很大 B、它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它说明噪声的危害很大 D、它说明发声体振动很快
3、下列不是利用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
A、用B超给病人检查病情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昆虫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4、关于声音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却确的是( )
A、中医的“望”“闻”“问”“切”四个途径中“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信息的
B、声波能传播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C、教师在教室讲课,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D、声在工农业生产,军事,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危险
5、大街上的“超声波”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能发生反射
C、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D、超声波能引起液体的振动,把污垢敲击下来
6、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零件 B 、用B超检查病情
C、用手机给对方传递信息 D、用声呐探测海的深度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现象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电磁现象知识点06-18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07-24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09-06
初中物理力学计算方法与综合训练01-18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08-31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08-26
初中趣味物理知识08-20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复习07-01
初中物理知识考点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