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共10篇)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篇1
初中物理复习光的反射知识点归纳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篇2
一、第一把火:授之以渔——掌握归纳的基本方法
归纳法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收集材料, 收集和所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第二步是整理材料, 将材料通过分类、排列, 显示出其中的规律性。第三步是概括抽象, 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 把无关的、非本质的东西排除掉, 最后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显示出来。
第三步中寻找本质时常用的措施有:一是寻找共同点:分析被研究的物理对象出现的物理情景, 如果物理情景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 则这个共同的因素应与被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出现有因果关系。例如在学习力时, 通过书本上几个常见的几个力的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物体间总是存在着某种作用, 从而总结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又如在学习“杠杆”时通过“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核桃钳”等器材, 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可以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一固定点转动, 从而总结力杠杆的定义。一是寻找不同点:通过对被研究的物理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物理情景分析, 寻找两个物理情景的不同点, 并分析是否只有一个因素不同, 如果是, 不同的那个因素应该与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出现有关系。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时演示两个实验, 一个是导体棒上下运动, 发现无感应电流产生;另一个是导体棒水平运动, 结果产生了感应电流。比较两个过程只有一个不同点:第一种情况没切割磁感线, 第二种情况切割了磁感线, 于是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二、第二把火:尝点甜头———培养学生自觉整理归纳的意识和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归纳的习惯,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中总会遇到相似的物理概念、规律, 这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 这样才能更突出其中的本质与区别,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经过归纳思维加工, 很难把前后知识同化。例如:在九年级下期, 为了加强对学生物理方法的复习, 笔者引导学生对初中物理中重要的实验进行归纳, 感受每一个实验所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再进行整理并及时进行体会与回顾, 结果是学生在以后的测试中没有因此失分。学生体会到整理归纳的好处, 他就努力主动去做, 这样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第三把火:沙场点兵———从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让他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设计实验, 从分析具体材料、实验现象、实验数据, 寻找各个量之间的联系, 到学生总结归纳出理性结论, 他们体验了物理规律的得出, 同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就变为发展分析推理归纳能力的过程, 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探究“物质的密度”时, 学生通过测量体积与质量不同的木块和体积与质量不同的铁块, 再进行计算, 从而比较得出“相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质相同,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从而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质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四、第四把火:魔法强化———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题, 解题是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 也是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归纳能力也在解题中逐渐得到培养, 平时有目的的选择需要推理归纳的题来给学生训练, 就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根据展示的物理现象, 提出可探究或值得探究的问题。这类题目:
1.圆桶上端封闭, 下端开口, 现用活塞将一部分乙醚封堵在里面 (乙醚常温下很容易挥发, 变成乙醚蒸气) , 当活塞往下突然拉动时, 会发现封闭圆桶内有“白气”产生, 对此你能提出什么可探究的物理问题。2.凹下去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 打足气的自行车放在烈日下会爆胎, 请对上述现象中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一个科学的探究问题。3.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 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 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针对以上情景, 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类题目通过分析情景的变化, 寻找哪些现象是变化的原因, 哪些现象是变化的结果, 挖掘原因和结果的实质, 并用它们的关系提出问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归纳得出。
五、第五把火:放手高飞———加强在自学过程中归纳能力的培养
自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在自学时首先要阅读书本和材料上大量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然后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推理、归纳, 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分析、推理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和谐的气氛, 对同学多鼓励, 少指责, 相信他们。学习过程就是犯错、汲取教训、改正、巩固的过程, 不可能一下就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论初中物理光学基本知识体系 篇3
[关键词]光反射;光折射;透镜成像
一、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即在均匀介质中光线为一直线。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如物体被光照射而成影,小孔成像等。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了光线这个概念。
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当不同光线从不同方向通过介质某一点时,彼此互不影响。当两支光线会聚于空间某一点时,它的作用为简单的叠加。光线的这一性质,使被拍摄物体各点的光互不影响地进入照相镜头,在成像面上成像。
二、光的反射定律
当光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就会改变传播方向,发生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指出: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分界面上光投射点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②人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入射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记为入射角,用i表示;反射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记为反射角,用α表示。则有i=α。光的反射现象还具有可逆性,假如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方向入射到界面上,那么它将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随着界面的不同,反射又可分为定向反射和漫反射。从一个方向入射到光亮、平整的镜子上的光线,入射点都落到同一平面上,其反射都向着同一方向,则称为定向反射。当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如毛玻璃面等),由于粗糙面可以看成由许多角度不同的小平面组成,光线便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称为漫反射。但需注意在漫反射现象中,就每一条光线而言都还是遵循反射定律的。
三、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以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来记。) 5.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6.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时入射角与折射角均为0°。
四、透鏡成像规律
在考察学生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题目中,查阅历年来的中考和其他考试题,大多数都是立足考学生对规律的应用,说明白了就是是否熟背了规律,而学生对此是深感头痛的,大多数八年级的学生对这一类的题目都易做错,究其根源在于死记硬背的规律背乱套了。所以我认为在这提倡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之时,有必要变换考题的思路,让它从实验上升到理论有一个直观的过程,那就是图像法。
如请同学根据光通过凸透镜的性质,画出下面一个物体AB的像A′B′或反过来作像A′B′对应的物体AB。
从上面的作图你能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那几点规律。
学过透镜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凸透镜成像的一些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常会遇到判断成像的问题,为了快速、准确地解答有关成像的问题。现向大家介绍一种易于操作的方法:作图法。
1.作图法的依据
由透镜的性质可知:(1)经光心的光线不改变其传播方向。(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上。(3)凸透镜可以成实像。这就为作图法选择光线提供了依据如图1(a)、(b)。
在发光物体上任取一点A,则A处发出的光线一定有平行于主光轴和通过光心的,就取这两束光线作图2:(1)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如光线I。(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如光线II。(3)两光线相交于A”即为A的实像。(4)同理AB上任何一点均可成像,由A”向主轴作垂线,则A”B”即为AB的实像。作图就按上述步骤进行。
3.用作图法验证透镜成像特点
例:烛焰经凸透镜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烛焰与光屏对调位置如图10,则( )
A. 光屏上仍呈现一个缩小的像
B. 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可能不太清晰
C. 光屏上不能呈现像,但通过透镜眼可以看到
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可呈现出来
分析:由题可知u>2f,而v在f与2f之间,可作出像位在AB线上,对调后AB线上为烛,由作图可以观察到像位大体靠近光屏所在位置,放大倒立,所以选择B。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篇4
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
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画反射光路图:
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
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离法。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
凸透镜成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眼睛和眼镜
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篇5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1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2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3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4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
(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
(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c)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5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光学和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解析 篇6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围绕入射点将平面镜偏转a 角度,法线也偏转a 角度,反射光线偏转2a 角度。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对称)
二、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1、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2、折射率(n):光从真空射入介质中时,入射角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介质中速度之比。
sin i c =n = v
3、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 都大于1。(空气近似等于1)sin
r 折射率表明了介质的折光本领,也表示对光传播的阻碍本领。注意: 在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几何光学中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三、全反射,临界角
1、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2、定义: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光线全部消失,只剩反射光线的现象。全反射光线不是折射光线。
3、C 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
4、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
四、棱镜:横截面是三角形或梯形。
1、三棱镜能使射向侧面的光线向底面偏折,相同条件下,n 越大,光线偏折越多。并将白色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光的色散
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小,介质中的红光光速大; 棱镜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介质中的蓝光光速小。(1三棱镜折射规律: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
(2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偏得最很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2、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临界角C=42度)。如右图。
3、作用:
三棱镜:向底边偏折光线,色散。平行玻璃砖:平移光线 全反射棱镜、平面镜,改变光路方向,不改变聚散性质。波动光学
一、、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1、光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后,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隔开。
λ
加强条件: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 ∆s =2n ⋅ 2 λ
减弱条件: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s =(2n +1 ⋅ ①双缝干涉:
{ 路程差(光程差 ;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x = L λ d
∆x 是相邻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d 是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 :双缝与屏间的距离}
②薄膜干涉:是由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形成。在厚度为2d =(2n +1 λ 2 的地方会出现暗条纹;在厚度2d =n λ的地方会出现明条纹 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 =λ/4 利用薄膜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
③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 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 与介质无关,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二、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2、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缝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近或比波长小。d ≤λ 如单缝衍射、圆孔衍射、泊松亮斑(圆屏衍射)
(注意条纹特点)
薄膜干涉:光照射薄膜上被前后两面反射形成相干光。薄膜不均匀时出现明暗条纹,薄膜劈(楔)形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线形等距条纹。
光的直线性是光波动的一个近似。
三、光的电磁说:(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1、①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②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由发生区域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电场和磁场只是这个统一的电磁场的两种具体表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3、电磁波: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从产生的区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空间传播开去,就形成了电磁波。(c =3.0⨯108m/s)
4、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 v =
λ T , v =λf
5、电磁波的应用:广播、电视、雷达、无线通信等都是电磁波的具体应用。
6、光波是电磁波的某一部分。
7、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是横波。
8、公式:v=λ/T=λf = c/n(光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周期不变,波长、波速改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70nm —750nm 频率范围:8×1014Hz —4×1014Hz
9、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麦克斯韦)。电磁波谱(按波长λ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四、偏振:
1、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的波。
2、偏振:只在某一方向上振动向前传播的波。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3、自然光:沿着各个方向振动且强度相同的光波。偏振光:沿着单个方向振动向前传播的光波。
4、自然光经偏振片起偏后形成偏振光。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一种横波。光的本性(波粒二象性)、近代物理知识
一、能量量子化,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爱因斯坦 :在空间传播的光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分一分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 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 即E =h ν {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ν:光的频率}
2k =h ν-W {W 逸出功: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E k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
W =h ν0(ν0为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极限频率不同
3、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如果入射光的频率比极限频率低,那么无论光多么强,照
射时间多么长,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频率比极限频率高,即使光不强,也会发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有瞬时性。
4、记忆光电效应的4条规律:
-
1)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时间不超过109s.2)任何金属都有一个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照射光 频率,叫做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与入射光强度无关。4)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得出结论:光电效应的发生与否, 与光的强弱无关, 与照射时间 的长短无关, 与光的频率、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关。
5、光电效应中各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波是概率波
1、最初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都是错误的
2、光是电磁波,光是横波,光具有粒子性,光波是概率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波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E =hv E =mc 2 h p = λ
三、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1、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λ=
h(p 是物体运动的动量,h 是普朗克常量)。人们把这种波叫做物质波,p 也叫德布罗意波。
2、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如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
四、不确定关系 同时确定
本关系说明,在微观物理学中,位置和动量不能
五、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①相干性好 如光电通信就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相结合的产物;全息照相 ②平行度好 如精确测距 ③ 亮度高 如激光武器、切割、焊接 复习光学 的重要规律 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红 紫 f 红
紫
红
紫 紫
红
三棱镜色散实验 n红
红 v紫 偏转角 折射率 介质中光速 临界角 频率 C紫 波长 条纹间距 光子能量 小 红光 红光 大 紫光 紫光 紫光 红光 紫光 红光 红光 紫光 红光 紫光 紫光 红光 紫光 红光
原子物理
一、原子结构 科学进程——原子结构的建立和修正 金属片-0.85eV-1.51eV 影子 n=4 n=3 n=2-3.4eV n=1-13.6eV 荧光
1、卢瑟福:α 粒子散射实验 ①实验装置由几部分组成 ②实验的结果:α 粒子散射 ③卢瑟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核式结构模型 ④核式结构的不足:认为原子寿命的极短 – 认为原子发射的光谱应该是连续的 ⑤卢瑟福用α 粒子轰击金箔进行α 粒子散射实验的贡献:估算出原子核直径约为型
;由此建立原子核式结构
2、玻尔的原子模
基①电子轨道量子化 2 ②原子能量量子化
态、激发态、定态?原子能量指什么?能级?能级图?电离? ③跃迁: E 初 末 ④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3.6eV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篇7
《辞海》中对理解的【释义】是:“懂;了解”.“理解”、“了解”虽都有知道、明白的意思,但“理解”一般用于抽象事物,指理性认识,“了解”指知道得清楚,用于感性、直观的事物;此外,“了解”还有“打听、调查”的用法.物理学中的理解知识有三级水平,低级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觉水平的理解,就是能辨认和识别对象,并且能对对象命名,知道它“是什么”;中级水平的理解是在知觉水平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揭露,主要表现为能够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内涵,知道它是“怎么样”;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简单地说,物理学中的理解知识,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下面通过几道光学易错题的分析,看看物理知识如何达到理解性学习.
案例一 反射光线沿哪个方向射出?
例 从正南边方向沿与水平面成30°角向水平镜面射出一条入射光线,则它的反射光线将向哪个方向射出?反射角多大?
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不难判断:为了满足“三线共面”,从正南边来的入射光线只能从正北边反射出去.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与反射光线与镜面互为余角,故反射角为60°.
解答 反射光线将从正北边方向射出,反射角为60°.
理解 ①1首先要有正确的立体方位感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曾遇到学生指天上为北、地下为南的荒谬说法,理由竟然是因为地图上标有“上北下南”!) ;
②无论是判断反射光线还是反射角,都应先确定法线,法线是“法官”,是“法律”,我们行为以“法律为准绳”.故反射光线应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共同构成的平面内,反射角是与法线的夹角,而不应是与镜面的夹角;
③我们知道,已知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只有一条反射光线.但以某一角度(如与水平面成30°)入射到镜面的某点一条光线则可以有多少数条反射光线?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篇8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第三章:力 物体的平衡 第四章:力与运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
认识运动
时间
时刻 2 3 4 5 6 物体运动的速度 8 9
课标解读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 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
2011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t图像。本章知识较多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近年试题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结合逐步密切。
内容要点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课标解读
认识自由落体,知道影响自由下落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它实验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观察概括能力 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
理解自由落体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 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了解伽利略的科学实验思想 5 6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8 9 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汽车行驶安全 10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能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应用它进行相关计算
第三章 力 物体的平衡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2011
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核心知识
力的概念
重力的确概念
弹力的概念
胡克定律
摩擦力的概念
二力平衡
力的合成和分解
课标解读 理解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4
知道力的分类. 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6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7 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8 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 10
知道如何显示微小形变. 知道在各种形变中,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12
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13 对一根弹簧,会用公式f=kx进行计算.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5 会利用公式f=μN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跟什么有关 16 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17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两物间的压力成正比 18 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19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0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1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公式法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3 熟悉力的三角形法. 24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逆运算,3
2011 矢量和标量及运算 受力分析
2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知道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
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加法运算的普遍定则. 初步熟悉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四章
核心内容
伽利略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2 3 4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6 7
牛顿第二定律 9
力与运动
课标解读
了解相关物理学史 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装置
了解伽利略以实验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 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解释惯性现象 能利用基本的测量方法测量加速度
认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能与生活相联系 对影加速度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假设和判断 理解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质量的关系 知道测量加速度大小的方法 了解几种测量器材,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2 理解1N的大小定义
超重和失重 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14 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的原因 15 知道完全失重现象
力学单位 理解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牛顿运动三定律在经典物理学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历年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①惯性、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②熟练应用牛顿定律
2011
分析和解决两类问题(已知物体的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
命题的能力考查涉及:①在正交的方向上质点受力合成和分解的能力;②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学科内和跨学科综合问题的能力;③应用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定量分析一些问题;④能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解决简单连接体问题的能力;⑤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时的分析推理能力。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篇9
一、知识网络
分子直径数量级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分
子
动
理
论
分子动理论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力的F-r曲线
分子的动能;与物体动能的区别
物体的内能
分子的势能;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EP-r曲线
物体的内能;影响因素;与机械能的区别
单晶体——各向异性(热、光、电等)
固体
晶体
多晶体——各向同性(热、光、电等)
有固定的熔、沸点
非晶体——各向同性(热、光、电等)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液体
热力
学
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毛细现象——举例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液晶
体积V
气体体积与气体分子体积的关系
气体
温度T(或t)
热力学温标
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压强的微观解释
压强P
影响压强的因素
求气体压强的方法
热力学定律
改变内能的物理过程
做功
——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物体间(物体各部分间)内能的转移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转化与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熵——熵增加原理
能源与环境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二、考点解析
考点64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罗德罗常数 要求:Ⅰ
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
设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宏观量为.物质体积V、摩尔体积V1、物质质量M、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1)分子质量:
(2)分子体积:
(对气体,V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直径:球体模型.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立方体模型.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4)分子的数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气体分子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考点65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要求:Ⅰ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请补充实验步骤C的内容及实验步骤E中的计算式:
A.用滴管将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mL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N;
B.将痱子粉末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向水面上滴入,直到油酸薄膜表面足够大,且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1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出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m(超过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不算)
E.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以估算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
d
=
_______________
cm.
考点66
分子热运动
布朗运动 要求:Ⅰ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间隙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3)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4)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直接证明;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考点67
分子间的作用力 要求:Ⅰ
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
2)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注意:这是指
r从小于r0开始到增大到无穷大)。
3)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r0(10-10m)与10r0。①当分子间距离为r0(约为10-10m)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②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③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考点68
温度和内能 要求:Ⅰ
温度和温标:1)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宏观统计概念),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任何同温度的物体,其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2)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15(K)
说明:①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1
K和1℃的温度差相同。②0K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③这两种温度每一单位大小相同,只是计算的起点不同。摄氏温度把1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热力学温度把1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273K(即把-273℃规定为0K)。.内能: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是等效的.三者的关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
ΔU=W+Q.
2)决定分子势能的因素:宏观)分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微观)子势能跟分子间距离r有关。
3)固体、液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分子数)、物体的温度(平均动能)和物体的体积(分子势能)都有关
气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考虑气体分子势能的变化(即不考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4)一个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也具有内能;一个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5)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理想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不存在分子势能,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1)理想气体与外界做功与否,看体积,体积增大,对外做了功(外界是真空则气体对外不做功),体积减小,则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2)理想气体内能变化情况看温度。
(3)理想气体吸不吸热,则由做功情况和内能变化情况共同判断。(即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
6)关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理解时要注意.
x
0
EP
r0
(1)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
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为零一共有两处,一处在无穷远处,另一处小于r0
分子力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小,而不是零。
(4)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只有分子动能。
考点69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微观结构 要求:Ⅰ
固体
多晶体
如金属
1、有确定几何形状
2、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
3、各向异性
晶体
1、无确定几何形状
2、各向同性
非晶体液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改变,而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有确定熔点
熔解和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非晶体
单晶体
1、无确定几何形状
2、无确定熔点
3、各向同性
考点70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要求:Ⅰ
1)表面张力: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r>r0在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在r0左右,分子力几乎为零。液体的表面层由于与空气接触,所以表面层里分子的分布比较稀疏、分子间呈引力作用,在这个力作用下,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这个力就是表面张力。
2)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3)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考点71
液晶 要求:Ⅰ
1)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各向异性.
2)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天然存在的液晶不多,多数液晶为人工合成.
3)向液晶参入少量多色性染料,染料分子会和液晶分子结合而定向排列,从而表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吸收强度也不一样,这样就能显示各种颜色.
4)在多种人体结构中都发现了液晶结构.
考点72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要求:Ⅰ
1)探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之间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T1<T2
p
V
T1
T2
O
V1<V2
p
T
V1
V2
O
p1<p2
V
T
p1
p2
O
2)三种变化:
玻意耳定律:PV=C
查理定律:
P
/
T=C
盖—吕萨克定律:V/
T=C
等温变化图线
等容变化图线
等压变化图线
提示:①等温变化中的图线为双曲线的一支,等容(压)变化中的图线均为过原点的直线(之所以原点附近为虚线,表示温度太低了,规律不再满足);②图中双线表示同一气体不同状态下的图线,虚线表示判断状态关系的两种方法;③对等容(压)变化,如果横轴物理量是摄氏温度t,则交点坐标为-273.15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由于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和分子总数决定,与气体的体积无关。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有(或)
4)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由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与温度和体积有关。
(1)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从宏观上看由气体的温度决定
(2)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分子密集程度),从宏观上看由气体的体积决定
考点7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要求:Ⅰ说明:相对湿度的计算不做要求
1)汽化
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才会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沸点与温度有关,大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2)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在密闭容器中的液面上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液面上的汽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有的汽分子撞到液面上又会回到液体中去。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液面上汽的密度不断增大,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汽的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达到这样的状态:在单位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这时汽的密度不再增大,液体也不再减少,液体和汽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我们把跟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和汽,把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汽叫做未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饱和汽压:(1)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2)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气压一般不同,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气压大;同一种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3)将不饱和汽变为饱和汽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减小液面上方的体积③等待(最终此种液体的蒸气必然处于饱和状态)
3)空气的湿度
(1)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的湿度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2)空气的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更能够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
4)汽化热:液体汽化时体积会增大很多,分子吸收的能量不只是用于挣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还用于体积膨胀时克服外界气压做功,所以汽化热还与外界气体的压强有关。
考点74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要求:Ⅰ
1)绝热过程:系统只通过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
2)热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量和内能:⑴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是过程量,对应一个过程。离开了热传递,无法谈热量。不能说“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它们改变内能的效果是相同的。
考点75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要求:I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2)数学表达式为:ΔU=W+Q
绝热:Q=0;等温:ΔU=0,如果是气体向真空扩散,W=0
(3)符号法则:
做功W
热量Q
内能的改变ΔU
取正值“+”
外界对系统做功
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
系统的内能增加
取负值“-”
系统对外界做功
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
系统的内能减少
2)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叫第一类永动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能量,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考点76
热力学第二定律
要求:Ⅰ
1)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①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②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2热机:①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原理是热机从热源吸收热量Q1,推动活塞做功W,然后向冷凝器释放热量Q2。②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Q1=W+Q2
。们把热机做的功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的比值叫做热机效率,用η表示,即η=
W
/
Q1
。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3)第二类永动机:①设想: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
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表示尽管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成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
考点77
能源与环境
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要求:Ⅰ
能量耗散:各种形式的能量向内能转化,无序程度较小的状态向无序程度较大的状态转化。
能量耗散虽然不会使能的总量不会减少,却会导致能的品质降低,它实际上将能量从可用的形式降级为不大可用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存着高品质的能量,在利用它们的时候,高品质的能量释放出来并最终转化为低品质的内能。故能量虽然不会减少但能源会越来越少,所以要节约能源。
三种常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新能源主要指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水能等。这些能源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不会污染环境等等。
检测题
1、(2012新课标)
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2、(2012
大纲卷)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3、(2012
广东)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A
引力消失,斥力增大
B
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
引力、斥力都减小
D
引力、斥力都增大
4、(2012
福建)(1)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
B.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5、(2012
福建)(2)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atm的空气6.0L,现再充入1.0
atm的空气9.0L。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
A.2.5
atm
B.2.0
atm
C.1.5
atm
D.1.0
atm6、(2012
江苏)下列现象中,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____________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
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
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
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
7、(2012
江苏)(1)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增大了,该气体在温度为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题12A-1图所示,则T1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T2
(2)如图12A-2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压过程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压强P=1.0×105Pa,吸收的热量Q=7.0×102J,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
8、(2012四川).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越大
B.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减小
C.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D.只有外界对物体做功才能增加物体的内能
9、(2012海南)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在r 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10、(2013·西安模拟)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A.温度升高后,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 B.温度升高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 C.温度升高后,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温度升高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撞击到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分子数增多了 11.(2013·抚顺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 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12.(2013·烟台模拟)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AB、BC、CA三个变化过程,则:符合查理定律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C→A过程中气体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选填“外界对气体”或“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2007山东)36.(8分)某压力锅的结构如图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力阀顶起。假定在压力阀被顶起时,停止加热。(1)若此时锅内气体的体积为V,摩尔体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写出锅内气体分子数的估算表达式。 (2)假定在一次放气过程中,锅内气体对压力阀及外界做功1 J,并向外界释放了2 J的热量。锅内原有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3)已知大气压强P随海拔高度H的变化满足P=(1-αH),其中常数α>0。结合气体定律定性分析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使用压力锅,当压力阀被顶起时锅内气体温度有何不同。 14、(2008山东)喷雾器内有lOL水,上部封闭有latm的空气2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 atm的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15、(2009山东)36.(8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m3,TA=TC=300K,TB=400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设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1,BC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16、(2010山东)36.(8分) 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集热器容积为V0,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0。经过太阳暴晒,气体温度由T0=300K升至T1=350K。 (1) 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2) 保持T1=350K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p0。求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原因。 O A B C D 软胶管 17、(2011山东) (8分)⑴人类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⑵气体温度计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测温泡A内充有理想气体,通过细玻璃管B和水银压强计相连。开始时A处于冰水混合物中,左管C中水银面在O点处,右管D中水银面高出O点h1=14cm。后将A放入待测恒温槽中,上下移动D,使C中水银面仍在O点处,测得D中水银面高出O点h2=44cm。(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Hg)①求恒温槽的温度。②此过程A内气体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气体不对外做功,气体将 (填“吸热”或“放热”)。 18、(2012山东)36.(8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先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 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做单位) 此过程中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 (填“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气体将 (填“吸热”或放热“)。 19.(2013·潍坊模拟)(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C的冰与0°C的水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分子间作用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绝对零度一定能在实验室中达到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 象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体积V。= 2m3,线段AB与p轴 平行.①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②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过程中,对外界做功30J,问 该过程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为多少? 20.(2013·日照模拟) 在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车祸系轮胎爆胎所致。已知汽车行驶前轮胎内气体压强为2.5atm,温度为27℃,爆胎时胎内气体的温度为87℃,轮胎中的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1)求爆胎时轮胎内气体的压强; (2)从微观上解释爆胎前胎内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3)爆胎后气体迅速外泄,来不及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判断此过程胎内原有气体内能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部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0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推荐阅读:
初中趣味物理知识08-20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讲解09-12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复习07-01
初中物理知识考点总结11-15
初中物理电磁现象知识点06-18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总结08-03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08-23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点11-03
初中物理知识顺口溜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