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

2024-09-17

初中物理学习(精选12篇)

初中物理学习 篇1

物理学是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有关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现象、热现象、声现象和光现象等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怎样才能学好初中物理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小”方法。

一、学习物理概念, 力求做到“五会”

在初中两年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学生将要学习到大量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 而这些概念、规律是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 因此, 在学习中要力求真正理解概念, 掌握规律,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 应切实做到“五会”:一是会表述, 即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二是会表达, 即能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及各物理量的单位。三是会理解, 即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四是会变形, 即会对公式进行正确的变形, 并理解变形后的物理意义。五是会应用, 即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物理现象的分析、判断, 及物理过程的推理和未知量的计算。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 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 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 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 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但要学好物理知识仅用观察是不够的, 除了重视观察, 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 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观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同学们要养成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 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 既要认真观察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 还要独立动手操作完成课本上的所有学生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 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 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 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 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中, 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新课标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另一部分是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结合条件看图, 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 (即分析图形) , 而且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 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 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 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 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 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注意适当分类, 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我们要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 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 重点突出, 脉络分明, 便于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同时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到旧概念的系统中, 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 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 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学习 篇2

人教顺九年义务教育被中物理教材在我省试教后正式全面使用已二年多了,初中第一轮教学的实践,使这套教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茫然不适。觉得教材顺序乱了套,经验失灵。内容简单没讲头。甚至我省1996年初中毕业(开学)会考命题时,物理学科反映试题难命,按传统方式,拟题不是太容易就是超纳这说明现行教材的确不合应试教育的口味。因此,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累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为教法改革。

一、转变教育思想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设人才奠定基矗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于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厂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众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时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包括在高・级学校深造的人才)。

二、掌握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现行教材一般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前有问题,节前带问号,节后设“想想忆忆”,章后。总结“学到了什么”。编排灵活,不似以往那么刻板。

2.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

现行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从“致同学们”“引言”,到各章中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想想忆忆”和“学到了什么”等内容,教材总是企图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

4.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埋,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啬加了声现象和原子能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5.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幢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已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现行教材的特点.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显然不行了。现行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突出厂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个意图;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扩大教学效果,而不能以偏题怪题让学生钻“牛角尖”;漫画或插图内涵丰富,相关的物理知识尽在其中,含义,切不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现行教材知识面广,伸缩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体,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中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初中物理学习的评价方法 篇3

在教学评价方法中,学习评价是物理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法,主要形式是采取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要对物理课本中所涉及的个体与社会进行合理的评价。我们在对物理课潜在的价值或其原本的实际价值进行判断的时候,一边要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一边启发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完善,以期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效。

二、初中物理学习评价的原则

1. 评价的根本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多元的学习评价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而不是学生的成绩与名次;所关注的不是学生之前表现如何,而是学生未来会如何;由此可以看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出一套合适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创造出一群适合教育的孩子。在制定评价的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本人的尊重,努力做到将个体发展的需求与社会、与学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能够符合学校与社会的发展标准。

2. 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应多元化。在进行评价之时,要将评价的范围放到全体学生身上,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同等的基础之上不断进步与发展。所以,评价者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之时,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物理学科的要求与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评,充分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要关注学生各种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发挥评价的价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习信心,去克服和解决在学习物理中的任何困难和障碍;不仅如此,这样还能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采取一种教学方式去教导所有的学生,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智力方面和独特的个性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评价时,也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学生掌握学到的知识,主要方式是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来获取知识的;所以,在评价时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保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关注个性化需要和特长的培养。

三、初中物理教学常用的学习评价方法

1. 考试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最主要的并不是考试评价,同样,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也不是考试评价。考试评价是学生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形式,其适用性在现阶段是无可代替的。学校内部检查、调研考试中最常用到的学习评价方式就是考试评价,他可以分为课堂、单元、期中、期末等不同的方式。而闭卷形式的评价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整合处理,并达到理想的效果。

2. 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景化学习评价。教师应该将一些问题以情景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情境中增强知识应用的能力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沪科版中有这么一章节,讲述了有关电力学的知识,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设立一些测试性的题目,如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居民楼里的总开关时常出现跳闸情况,问这是为什么?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你能想出集中解决的方法吗?你的解决方法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可以针对这几条情景,让学生简单地写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思维做出一个宏观的评价。

怎样学习初中物理 篇4

一、预习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

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 而且他们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 初中物理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 还是课堂的容量上, 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在每次上课前, 抽出一段时间 (没有时间的限制, 长则20分钟, 短则课前的5、6分钟, 重要的是过程) 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 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 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 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 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 原因就在于此。另外,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 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 预习教材, 除了学习物理知识之外, 还要注意学习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物理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 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 例如等效法、理想化模型方法、类比法、假说法等。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 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在学习时还要善于提出问题, 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 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每遇到一个结论时, 应该想一想, 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是怎么来的, 采用了什么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等, 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

学生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解, 认真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 把自己预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相对比, 看看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 在预习过程时遇到的问题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 是否已经搞懂了。老师在课堂上可能会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这时要认真参加, 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力求在课堂上把要学的知识弄懂弄透。假使有的问题一时没有搞懂, 要经过看书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解决。学生不仅要记住新的知识, 而且要努力让新的知识成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使新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常识。学生在听课中, 不只是弄清基本知识, 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 提高思维能力, 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同时还要做好课堂笔记, 学会记课堂笔记。听课还是记笔记好。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 有助于复习记忆, 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 关键是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 还追求笔记的完整, 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 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学生课后不整理, 不翻阅笔记, 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 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 目的是帮助理解学习内容, 有利于复习和记忆知识。课堂笔记要用自己的话, 把老师讲的重点记下来, 书本上有的少记或不记, 书上没有的多记, 尤其要重视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技巧等, 让笔记成为自己探索新知识的激发点。学生在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的过程, 既是加深理解的过程, 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如果还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 听课和笔记发生矛盾, 要把听好课放在首位, 下课后再参照同学的笔记补起来。

三、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 结果是一边做作业, 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 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 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 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 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 对知识进行梳理, 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另外,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 也是最多的, 所以, 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四、做好习题是学习好物理的关键环节

1. 会审题。

理解题意是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前提, 要迅速地理解题意, 必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 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必要时画出草图帮助理解题意。

2. 分析物理过程。

一个综合题, 往往由若干彼此独立的子过程组合而成, 这些过程又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 只要仔细分析物理过程, 寻找到前后过程的联系,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 选择合适的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看, 供选择的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假设法、取消法、反证法、递推法等。从物理的角度看, 供选择的方法包括模型化的方法、隔离分析的方法、等效变换的方法、叠加的思想方法、对称处理的方法、极端分析的方法等。从数学的角度看, 有代数法、几何方法等等。

4.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 根据物理规律列出问题中物理量的关系式, 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实现了物理过程的数学化。

列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后, 下面的任务就是采用最好的数学方法, 准确地求出结果, 注意运算的技巧可以简化运算程序, 节省计算时间。

5. 讨论验证结果, 用量纲的方法检查结果;

用数量级估算法检查结果;用特殊值假设法检查结果等。

其实对于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 每一位同学以前都有所了解, 现在我们提出来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只要我们能严格落实学习进程的这几个环节, 将学习踏踏实实地对待, 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初中物理学习心得 篇5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学科的横向关联作用,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就直接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有目的迁移应用就是物理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第二要重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要重视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意识,要自我培养良好的独立作业能力。第四要重视探索自己学习道路上的未知领域,学会科学的探索,严谨的分析是打开未知领域之门的金钥匙。

下面就如何学好初二物理提出几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

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每位同学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转化为求知的欲

望,然后理智地确定全学期的总体学习目标,针对物理课各章节的局部学习目标和平时各节课、各知识点的细节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有序而行。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好的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自己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同学们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

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同学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不能忽视的。所谓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两个适合:一适合所学的学科;二适合使用学习方法的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习物理的同学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善于有目标地观察物理现象,并学会依据物理现象,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体的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每个同学要在认真的学习过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则是:学会有意识、有目标地观察,丰富个人的感性认知;把握好学习过的“预习、听课、作业”的三个环节;定期进行所学习知识的小结或总结。

4.加强训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两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语表述问题和规范书写物理公式、解题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需要一定的记忆,例如,每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称和表示字母;每一个物理规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陈述原则。但是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同样,物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探索 篇6

一、初中物理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虽然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但总体上来讲仍流于形式。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目标与任务设计、小组成员的分组、小组合作的效果评价等等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是在形式上让学生分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主宰课堂,少数尖子生当演员、唱主角,绝大多数学生当观众的授课局面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扭转。这种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真正让全部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课堂上也多是些认知信息的交流,因而很难正真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和谐的课堂合作氛围,其效果也就及其差强人意。

2.合作学习内容随意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的依据不明确,使得小组成员彼此之间不能够做到积极互赖,优势互补,常有不合作的现象出现,甚至还有些小组成员常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对小组合作内容也欠斟酌。合作学习内容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质、问题的难度等多种因素制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难度来确定是否要采取合作学习教学。但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简单的教学内容,只需讲授学生就能理解,有的教师也生搬硬套,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取得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

3.合作学习资源不足

目前合作学习并没有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教学并没有常态化。大多数教师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班级人数较多,实验设备较少,资源有限,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合作意识溥弱,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效果不明显等等,因而较少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学校里也很少开展过合作学习技能的观摩课或者是有关合作学的培训课程,领导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对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合作学习教学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

1.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教学考试改革已经试行多年,但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的现象仍然存在,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且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这导致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视不够。为了片面追求考试成绩、追求升学率,领导很少过问有关合作学习的事项,很少愿意参与有关合作学习的听课活动。教师也很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组织合作学习教学,学生也不愿为合作学习小组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小组在合作学习时质量不高,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

2.教师缺乏合作技能指导技术

目前对初中物理教师在提高合作学习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开展得较少,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水平不高,合作技能较低,驾驭合作课堂的能力欠缺。这导致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能领会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的目标与要求,不会对学生进行恰当分组,不能引导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合作,对合作学习效果不能进行正确评价,使得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合作,且合作时间较短,多为任务驱动型,任务结束小组立即解散,不利于学生人际技能关系的培养,合作学习异质成员间互补性也难以形成。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较差

从目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实施状况来看,中学里面每个班级人数偏多,学生活动空间较狭窄。他们学习资料、实验仪器等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使得他们很少有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亲自动手做实验。这也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水平不高,缺乏一定地训练与指导,使得他们在合作学习的“积极互赖”、“人人尽责”、“同时互动”、“人际技能”和“小组自治”这五个方面能力比较低。他们的合作学习也大多局限在同一班集体中进行,很少有不同班级或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极大地影响了合作学习效果。

三、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综合的能力。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正确摆放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更多关注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活动空间,以展示属于他们特有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们更多评价和解释他们活动结果的机会或权利。教师的作用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因此,师生间的交往应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

2.学生应增强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参与和交流经验的机会,搭起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拓展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师要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小组合作中要做到理解对方、尊重对方、善于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要学会反思,心平气和地、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乐于与其他人合作,愿意与其他人一同分享学习资源。当然这种合作的意识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这就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得到培养,潜移默化。

3.评价应建立多元方式

初中阶段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这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也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上注重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这是义务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但笔者从访谈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主要以考试为主,把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其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显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中是得不到很多的“尊重”和大量使用的,这直接制约了小组合作在教学上的有效实施。评价要考虑技术性,不能过于主观,但也不要过于客观评价。因此,对于教师的评价或者考评应采取多元化的策略手段。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应把教师的自评和同行评议相结合,且让教师对评价方案直抒己见;对于评价的内容,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而且要评价学生学的情况;对于教学过程要进行发展性评价,不能单一地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课堂表现和来评价教师的教学。

4.学校应提供物质保障

但是要使合作学习实现常态化,仅仅靠教师与学生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相应的物质保障与经费支持。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需要极力支持教学方式改革,为合作学习有效实施提供充足的资源。同时,社会也应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给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物质保障。

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多数初中学生, 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 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 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 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 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 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 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 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 用纸张和钢笔做惯性实验, 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 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用矿泉水瓶做成听话的小瓶, 用木板和平面镜做潜望镜模型, 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 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 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事实上, 物理教师都知道, 每当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 每一位同学都在伸长脖子全神惯注, 后面的同学甚至还会站起来,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先用一纸杯装上米插入一双筷子, 用手提筷字不会把纸杯提起来。然后把杯子中倒入少许水, 问同学现在提筷子能否把杯子提起?再比如问同学走路时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吗?《西游记》中有一则猪八戒吃西瓜时, 猪八戒摔了一个仰面朝天的故事。有同学能说明原因吗?学生从这些非常熟悉的例子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 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 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密度应用时, 让学生计算用能装一千克水的饮料瓶去装13千克煤油, 需要多少个饮料瓶?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 答案是16个。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 用16个瓶子装煤油后, 剩下的0.2千克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知道, 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再如家中的电灯为什么在开灯时最容易损坏?答案是根据电工率的计算公式P=U2/R,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电功率跟电阻成反比。开灯时灯丝温度低电阻值小, 功率大故此时容易损坏。

三、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有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压跟流速的关系时, 在两支平行放直的铅笔上稍微开些放两个乒乓, 然后用吸管朝乒乓中间吹气, 为何乒乓要向中间靠拢?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 让学生将铅笔笔尖和笔尾分别顶在自己的拇指和中指指尖保持静止, 问:铅笔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吗?平衡。两手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何两指的感觉不同呢?学到大气压强时, 用一空玻璃杯, 上面盖住纸片后倒过来, 看到纸片落了下来, 再将玻璃杯盛满水后, 用同样的纸片盖住, 然后倒过来, 问:玻璃杯里有水, 且重力比刚才大多了, 为何纸片和水都又不往下掉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四、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教师抑扬顿错的语音, 形象生动的语言, 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 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 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 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 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如在讲到光的反射定律时, 按物理含义, 不能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等于反射角, 但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 而且很难记住, 我就举了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象, 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 而不会说爹很像他儿子, 为何?因为先有爹, 才有儿子, 我们只会说后来的像原来的, 而不会说原来的像后来的, 同样道理,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是先有入射角, 才有反射角, 我们也只能采用类似的说法。在热现象学习中, 学生经常将温度升高或降低说成增大或减有小, 将吸热或放热说成加热或减热, 虽然意思差不多, 但同样不符合物理含义, 我举了这样的例子, 我说:张三是胖人, 李四是瘦子, 胖跟粗差不多, 瘦与细差不多, 我们干脆将张三说成粗人, 将李四说成细人得了, 你们同意吗?学生哄堂大笑之后, 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五、用成功的体验, 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在物理学习中, 如果学生获得成功, 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 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 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 一次好成绩的取得, 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 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 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 使他们兴奋不已。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 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 对一般学生可用:“清秀整洁”“思路清晰”“解法巧妙”“见解独到”。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 善于发现, 善于引导,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 在日常物理教学活动中, 作为一线教师, 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学科优势, 日常生活, 教学语言等多方面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

关键词:实验,情境,语言,成功

参考文献

[1]《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姚建平

谈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8

一、抓好入门教育, 引发学生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他们年龄还小, 思维很活跃, 极易激起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初学物理这门课时, 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设计好课堂的导入语, 给学生要讲出新意, 利用导语揭示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要能够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科学的殿堂, 去吸取其中的营养。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比较侧重于实践操作, 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的设备, 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做一些演示、操作, 而不是枯燥无味地讲那些理论知识, 只有边讲边做实验, 课堂才能活跃起来,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 产生好奇心。比如说最简单的例子:筷子为什么放到水中看着变弯了呢?锅开了为什么会有蒸汽呢等等。通过给学生操作这些简单现象的实验, 能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起他们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这门课程是有趣的, 更是有用的, 因此, 学生就会进一步探究学习物理的方法, 为今后的奋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内容上, 展示物理现象, 激发学习的兴趣

对于刚进入物理学习初级阶段的中学生来说,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和体会到的物理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 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那么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授课呢?这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 教师要备好学生的课, 先让他们说说他们所见到的物理现象, 解释一下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教师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 让学生真正弄明白其中的原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 并且通过原理和实验操作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 善于思考,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其实, 物理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着的,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现象, 学生要善于发现这些现象, 比如雨后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壶水开时为什么会出现汽笛声;刹车时为什么会向前倾斜等等, 针对这些现象,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搜集资料, 分析探讨, 试着自己去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 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领域。我国大部分中学也都具备了计算机设备,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相当普遍, 而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多种感觉器官, 来认识和理解事物,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的课堂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和累赘, 而是一种很美的享受。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说, 它有自身的学科特点,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 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让学生亲身体会, 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备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演示这些基本情况,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 学生既能学到知识, 又能活跃他们的思维, 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课的兴趣。比如说, 教师可应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演示“浮力”, 先把一个物品放入水中, 然后让它慢慢向上浮起, 物品静止了以后, 通过观看演示稿, 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分析物品在水中运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通过演示文稿, 学生很直观地看到物品在水中的运动过程, 这对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理解原理, 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的头脑中, 建立起自己的认识事物的结构, 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特征, 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 篇9

一、日常感觉的影响

初二学生虽然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 并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进行思维判断, 如:物体越重就越难拉动, 摩擦力就越大;当人远离平面镜时, 像距会变大, 像会变小等等, 这些似是而非的感觉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这些感觉, 当遇到一些熟悉的现象或类似的问题时, 这种错误的感觉就会使他们抛开科学的概念和规律, 作出错误的判断。与此相反, 如能通过合理分析与推断解决一些物理现象与问题, 帮助学生抛弃日常的一些错误观念, 就能使其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从而由直觉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二、已有知识的干扰

新概念的学习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认知上的。在这种情形下, 一方面已有的知识有时会对新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 妨碍新概念的形成, 或妨碍对新概念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 由于倒摄抑制的干扰, 从而对一些物理概念造成了混淆。由于初中学生还处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在处理问题时, 大部分还停留在对感性材料的不完全归纳上。他们早已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已经存在大脑中的所谓的物理概念分析判断这个世界, 并在不少问题上使用直觉思维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得出他们的结论。而学生所形成的先有概念是片面的, 甚至是错误的, 如:越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越大;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停下, 其惯性越大;楼房是静止不动的,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才是运动的等等, 这些前认识都会影响物理概念的正确建构。由于已有概念具有隐蔽性、主观性、非逻辑性、顽固性等特征, 要消除这些特征对学生的干扰, 并构建全新的科学的物理概念, 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定式思维的影响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思维方式经常受到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影响。以至于学生在思考新问题、处理新问题的时候, 具有某种倾向性和依赖性。思维定式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在条件、环境和问题实质发生变化时, 定势思维就会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理解上, 而不对本质属性进行分析, 进而解决物理问题, 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因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物理实验与感性材料的运用,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容易对学生学习产生干扰的教材内容, 教师可以巧设“陷阱”, 布置“误区”, 把学生诱骗到其中,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把争论后的观点与教师讲授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对比, 纠正错误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如何穿插设误, 强化概念, 谈些粗浅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在读电流表的示数时, 容易忽略电表量程的选择。故在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教学中, 笔者故意在第三次测量最后一处的电流前, 趁学生不注意偷偷变换了电流表的量程, 测量结果大出所料, 学生一下子骚动起来。“怎么回事呢?”, “哪里出错?”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四处寻求答案。当学生发现问题时, 也知道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这样的教学, 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又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了足够重视, 而且印象深刻。

又如, 在讲授运动和力的关系时, 笔者发现学生对二者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在巩固知识时, 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 (1)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发生改变; (2) 用弹簧秤吊着重1牛顿的木块, 当它静止在空中时, 所用的拉力是多少牛顿?当它以0.1米/秒速度匀速上升时, 所用的拉力是多少?如果是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 所用的拉力又是多少呢?下降时, 情况又如何?让学生讨论分析。对于第一题, 一部分学生持赞成意见, 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则认为:物体受力有两种可能:一是平衡力, 二是非平衡力, 当物体在受平衡力作用时, 运动状态就不变。这时, 教师暂时不要轻易对这两种意见加以肯定或否定, 最好请学生自己边做实验, 边思考。第一次用较小的力推讲台, 观察讲台的运动状态;第二次用较大的力推, 直至推动。学生在实验的同时, 答案也呼之欲出、用自己的双手得到答案, 既可以领略成功的喜悦, 也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对于第二题, 实验一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 要求学生:用弹簧秤吊起1牛顿的木块, (1) 使其静止不动, 观察弹簧秤的示数为1牛顿; (2) 木块分别以较慢速度和较快速度匀速上升, 注意观察弹簧秤示数有无变化?学生得出:只要木块处于平衡状态, 弹簧秤的示数就无变化。接着提问: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有几对平衡力?学生经过思考, 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1) 即使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定会发生变化。 (2) 只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无论它的速度是多大, 物体要么不受外力作用, 要么所受的力都是平衡力。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会形成一些错误的概念。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简单地予以否定或纠正, 学生既不好理解也不能掌握, 只能机械式的死记硬背, 对物理成绩的提高作用有限。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 分析其错误的原因, 帮助学生分析推理, 论证或演示,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让学生自己去否定错误, 走出“误区”,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以分析和推理为主要研究手段,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 作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重视概念建构和正确理解, 使之网络化, 其次要通过课堂教学, 设置情境, 帮助他们克服思维障碍, 全面提高物理素养。如果教师要采用设误法, 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要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教材, 透彻理解概念, 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思维习惯, 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只要这样, 才能不断地有效设误, 并通过各种直观、直接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误区”, 就能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失误,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文仓.中学物理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浅议[J].物理教学, 1993 (2) .

重视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0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 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实验当中蕴藏一些丰富的有趣现象, 恰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1.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学心理。 例如, 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 在用塑料袋子装满水时, 用若干铅笔横七竖八地插进去, 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 这样的实验跟生活当中的体验总是不一样的, 会让学生感到惊奇, 调动他们的情绪, 激发兴趣。 又如在讲授平面镜应用时, 我们可以自制特殊装置, 达到“身首异处”的效果。

2.实验常做新课导入之一, 悬念是它的主要任务。 新课导入方法各异, 实验导入是常用之一, 主要任务就是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赢得先机。 不但跟授课内容有关, 而且得有一些悬念在里面, 这样才能激发兴趣。 如在讲电功率实验这节, 新课引入时, 大多数老师会从功率的公式P=IU入手, 提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不同, 而我的做法是用2个不同的灯泡让他们串联和并联电路, 观察同一个灯泡在并联时亮, 在串联时反而暗, 提出额定功率大的灯泡实际功率一定大吗? 从而引入课题, 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新奇的实验反而能够培养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连。 “好奇未必害死猫”, 新奇的实验能够例证学生认知之外的东西, 具有更加强烈的感官意识。 例如, 在讲授《压强》一节时, 老师准备一些充满气的气球, 用手很容易把气球给挤爆, 如果人站在气球上, 则气球会不会爆炸? 学生的第一回答是肯定会爆炸。 当老师把几个气球排开, 上面用平板铺开, 人站在平板上, 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 实验结果出乎学生意料之外。 通过实验,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

二、教师个人魅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 恰好能够给学生带来身心愉悦, 如沐春风。 初中生对学科的偏差, 跟教师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

1.教学语言生动风趣, 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幽默, 还应跟学生的思维模式相对应。 用一些时下流行的语言, 学生之间的语言, 能够引起学生的呼应, 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 在讲“物质三态”时, 向学生打比方:物质由分子组成, 把教室里的同学当做分子, 上课时, 大家都坐在自己的座位, 这个时候排列有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物质是固态的。 当下课铃声响时, 大家都分散了, 此时就是液态。 当放学后, 大家回家了, 此时物质是气态。

教学生动风趣,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重力势能时, 可向学生说, 当天花板上有一根粉笔向你头顶上落下时, 你将怎样? 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 ”如再问, 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 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 “那还不快跑”。 从而说明物体的重力势能和质量有关。 在讲重力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 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 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教学情感的丰富, 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 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 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优秀教师, 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 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 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 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 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 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 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 二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 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 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 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 当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 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 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 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 而且有一种美的享受。 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 要做到抑扬顿挫, 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 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三、注重学用结合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学生对物理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 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才会更加努力学习物理。 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时, 以杆秤为例, 讲述市场上不法商贩的偷吃称的原理, 结合画出杠杆的力臂, 比较力臂大小, 从而比较力的大小, 发现在秤盘上增重和秤砣上增重都可以偷吃称。 告诉同学们学习物理非常有用, 能够知道生活当中的很多奥秘。 这样一来, 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物理知识, 而且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创造学习的乐趣, 享受成功。

四、创造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自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获取成功的愿望和需求。 成功时, 兴趣盎然, 失败时, 产生畏难情绪, 消极怠慢。 因此,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 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 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更多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例如, 在做设计考卷时, 我经常分A、B卷, 让不同学生做不一样的卷子, 有意降低难度, 扩大及格的层面, 不会让学生离物理学习越来越远,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之, 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是通往物理大门的钥匙。 学生进入物理大门后, 兴趣的层次越来越高, 各种提高兴趣的手段是教师必备的素养, 这些就是成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美]L.爱波斯坦P.哈威特.趣味物理寻答集[M].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1 (03) .

初中物理学习两极分化探究 篇11

关键词:学科特点 学习态度 习惯培养 激发兴趣

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怕学”变为“想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因此,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两极分化的产生原因和对策非常值得去探究。本人对此做了以下探究:

首先,谈谈造成两极分化突出的原因。

1.物理学科特点是介于文理之间。物理包含了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更严密,逻辑性强。所有的规律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明确或不具备,那么这些规律也就不成立了。并且与数学、语文知识的联系很密切,可谓文、理两科特点融于一体。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但物理知识又有别于数学知识,它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如数学中的比例式,可以说某个数与另一个数成正比,与第三个数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密度公式、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语文知识在物理学中有深刻的体现。物理中的概念、定律的文字叙述要精确,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又如“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不流动时各液面总相平。”没有“一种液体”、“不流动时”结论便不成立。粗枝大叶的学生势必会受到挫折,造成两极分化。

2.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萌芽阶段。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还不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知为主,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较浅层面。物理知识虽以“物”论“理”、以“物”悟“理”,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理”都能通过“物”得以明示,有不少定律、定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来的,有相当的抽象性。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浮力产生原因的分析、能量守恒定律的总结等。学生接触物理前,头脑里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的前概念,与科学的概念相去甚远。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科学的概念,与学生目睹的事实有冲突,全新的概念难以建立。并且随着知识的加深,综合性加强,特别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一些问题积累多、遗留大,基础差的学生就更感困难,从而使物理两极分化成为必然。

3.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法陈旧,缺乏艺术性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学困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又一重要原因。只是说教,满堂灌,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把学生摆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管教,不管“导”、不管“学”。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这一特点,不重视实验教学,不重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探究,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很好体现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物理变得“生吞活剥”。

其次,针对上面的两极分化成因探究,防止两极分化对策如下:

1.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困生不都是因为智力水平低下,大多数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我们首先要从根本上教育他们明确目的、端正态度。

2.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家布鲁纳在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指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它告诉我们:教学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物理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学好物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极为重要。教学中,以一些新奇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吗?用纸杯能烧开水吗?充分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出人意料的结果使学生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望。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 篇12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小组互助

当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 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 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并对别人 (包括教师) 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理解以及做出必要的比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配合、帮助, 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 帮助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 虽然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 但在活动取向上却不尽相同。可以归结为三类: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及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二、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是基础性学科,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放弃照本宣科的传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 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服务者和引导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这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 发展事业至关重要。初中物理的合作学习, 应该基于以上考虑进行。而关于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模式, 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1. 科学编排, 优化分组。

科学编排要求教师要多方观察, 要走访各科任教师, 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课堂表现作出大致的评定, 按照能力水平高低进行混编, 混编过后的小组, 应该是组内各个成员有区别, 小组间整体水平无区别或区别不大。这样有利于学生共同合作、做到优势互补, 还可以保证小组之间竞争和教师评价的公平性。

2. 组内互动, 合作探究。

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认知的差异, 学生之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物理世界的众多现象可以有一个解释, 但是对同一问题的思路可以有多种。就解题的方式来说,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按照教师的思路来理解习题。同理, 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思维, 应该本着合作探究的态度去学习、去认知。当然在此期间, 也可以诱导组员的思路。同时, 教师更要把控好课堂的结构。在小组开展讨论时, 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小组的动态, 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 包括学生的主动性和小组讨论的气氛。但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之间的讨论。

3. 积极反馈, 科学评价。

教师展开评价的时候, 要求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向全体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简述探究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补充、以提高共同认知能力。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 注意评价时, 要注意艺术性。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几个问题

不是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 在具体组织和实施初中物理中的合作学习时, 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 前提工作是分组。分组应当按照科学统筹的方法进行。分组不单单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 不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分组标准。我们前边说过, 要突出科学性, 注重人文性, 要注重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 包括兴趣爱好、思维活跃程度、课堂活跃与否等。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维护小组的完整性, 并且要根据教学进程, 对小组安排适当作出调整。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就, 要积极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和互助合作意识。

二要注重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发光发热。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最好是由四五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都应该扮演一个相应的角色, 并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这些角色可以是:一个组长, 即活动的负责人。他可以组织讨论, 领导小组展开活动, 或者给其他人部署工作。每个小组需要一名记录员, 他负责记录问题的答案或内容。通常小组里还有一个管理员, 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资料。一个监督员, 负责检查工作, 以确保工作内容正确无误, 真实反映小组的意愿。一个宣传督导员, 负责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积极的参加活动。一个通讯员, 负责把小组的成果、发现向全班通报。一个学生可以担当多个角色。

三要调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教师不再是传道者, 而是“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角色任务是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和新知识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但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调整和变化, 他始终都是课堂“平等关系的捍卫者”, 必须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提供学生更多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机会, 以及解释评价自己思维结论的权利。

四要注重对合作学习的合理评价和成果巩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有了结果之后, 教师便要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初中生年龄小, 心智发育不完全, 因而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够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要进行引导和鼓励, 还要检查和督促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上一篇:身体指标下一篇:高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