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2024-07-21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通用12篇)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篇1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 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优化教学时间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做到最优化呢?下面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选择优化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为: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新、奇、趣、疑”的“物理情境”, 使学生在其中体会、理解物理概念, 掌握物理规律。通常可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可从教师的讲解, 课文的插图中了解物理过程, 体验物理情境;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 寻找物理情境;可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 利用录像、投影、挂图、电脑等辅助手段再现物理情境等。

2. 鼓励质疑猜想, 培养探究品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随着知识的增加、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结构的完善, 学生逐渐表现出不满足于教师和课本对物理世界的描述和解释, 开始独立地质疑, 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良好表现, 我们要尤为值得珍惜。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尽管学生的某些质疑或看法可能是错误的, 但也应给予鼓励。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并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 大胆设想。

3. 突出自主学习, 倡导互动教学。

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师生双向互动, 学生在双向互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这样, 学生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尝试学生小结, 以便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 可结合实际情况, 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 (2) 融会贯通, 梳理知识系统。众所周知, 许多知识点和原理是互相关联才成立的。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对章节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从而构建牢固的物理知识系统显得更为重要。 (3) 自主命题测试, 检验掌握情况。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命题的方式检验出来。学习完一个章节后, 我经常引导学生围绕知识要点, 结合生活实际, 突出实用性原则, 让学生设计练习题, 以考察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得好的同学, 其明晰的设计思路, 创新思维火花能充分体现现在命题中;相反, 掌握得不好的同学, 其设计思路不明晰, 甚至会出现概念、推理上的错误。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 巧借身边教具, 提高创新意识。

对于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 研究开发自制教具不仅可以改善办学条件, 而且对师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造意识、科技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 我坚持“便于就地取材、便于利旧利废、便于制作、便于携带、便于推广”的自制教具原则。例如, 在学习《液体内部压强》时, 我用一个透明塑料油桶, 两个透明塑料油桶小矿泉水瓶, 制作演示出“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 演示了“水底喷泉”的实验效果, 这形象地说明:液体内部受到的压强与深度有关系, 且越深压强越大;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时, 我用家用透明塑料水壶一只, 小平面镜一块, 激光小手电一个, 纸板盖一块, 蚊香一片, 打火机一个, 小票夹一个制作了“光沿直线传播演示器”, 演示出了“雾里看光”的奇妙效果, 形象地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些教具都取材简易, 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制作并实验, 从而突破难点, 掌握重点。

2. 运用演绎类比, 体验科学方法。

作为一种“从特殊推导特殊的科学方法”,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教学中, 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类比, 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的类比, 相关学科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类比等, 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降低了某些物理新知识的教学难度, 又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应不断探索与创新, 通过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应不断探索与创新, 通过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林华玉, 卿平海, 等.中学教育整合模式[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J].2005, (4) .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篇2

1.“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维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全面: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目标的指向性和达成度。全程:实施全程管理,关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把握每节课在整体认知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向课堂的每一环节要质量,向课堂的每一分钟要质量。

2.“五优化”,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三全”是课堂教学“五优化”的依据和出发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五优化”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二者是“教学理念”与实现“理念”的“教学行为”的关系。课堂教学“五优化”是抓手,是实践的重点。

二、“三全”“五优化”的实践

(一)优化学习目标,即制定具体、准确、可测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大支柱。教学目标占据着首要位置,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叙写,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和可测量。可观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显性行为,如会看什么,会读什么,会复述什么,会背诵什么,会阐述什么,会比较什么、会操作什么,会书写什么,会判断什么?会运算什么、会应用什么等等这些操作性目标,这些“会什么”的背后,就是相应的学科知识、方法的掌握,学科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情感的体验等这些理念性目标。

(二)优化问题设计。一堂课无论课型如何,无论上什么内容,无论用何种教学媒体,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可以说,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师本节课教学的效果。

问题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

1.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激起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探究的愿望,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2.如何进行有效地提问?“问题”要围绕教学主题;“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问题”要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层次性;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3.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依靠自我否定来纠正。课堂中,学生出现的意外往往代表着他们困惑的焦点,只有因势利导进行教学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理解的偏差。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意外持欢迎态度,把意外作为解决教学难点的突破口。

(三)优化互动生成。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互动生成体现了教者教学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也是学习者学习力的充分展示。要充分利用互动生成的有效资源,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为教学进程更优服务。

学生的生成并非平空而来。生成的质量,决定于预设的质量。预设,课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构想和设计;生成,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收获。生成固然是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生长的过程,但也是一种可以预约的精彩。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四)优化自主体验。有效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体验的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没有体验,感知不会深刻;没有体验,不会有自我的建构;没有体验,不会有创新发生。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可使学生通过体验不断领悟着世界的意义和生命存在的意义,提升着生命的质量与价值,使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共同琢磨讨论,学生发现能力、质疑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要积极创造让学生生疑、质疑、辨疑的条件,营造探究问题的气氛,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身心解放,无拘无束,无心理负担,就能勇于求知,寻根究底,学习就不会浮在表面,而会纵向深入,横向扩展,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碰撞,进发火花,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受到启迪。

创设情境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篇3

1在引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物理教学中,从上课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新课的引入至关重要.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演示新、奇、趣的实验等来引入新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探索物理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

1.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情景

如在《运动的相对性》的教学中,引入时先以多媒体播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飞行员抓住了一颗飞行的子弹”的视频为根据设置悬念:人手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吗?若能,什么条件下才能抓住?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1.2设计新、奇、趣的实验,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

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同学们,老师手上有两支试管,一大一小.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若倒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感到好笑,认为肯定是小试管掉下来.此时,老师做出一个接小试管的姿势,但结果是,水流出来的同时,小试管向上进入了大试管中.这一现象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和质疑:为什么水压在小试管上,小试管不会掉下反而上去呢?这一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也使学生认识到了原有观念的错误,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地调整、重组认知结构,使学生进人探索者的角色,真正“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当然,在情境的创设中还可以用一些故事、图片、漫画、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等引入新课.不管以什么方式引入,都要注意情境的趣味性、冲突性.

2创设各种情境,综合培养学生能力

2.1利用古诗、歌曲、故事和影片等创设物理氛围情境,将学生带进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如在《运动的相对性》的教学中,笔者用国产老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主题歌曲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参照物”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利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男主角从奔跑的小轿车跨越到大巴车上的影片片段来创设情境展开对运动的相对性的应用——两物体“相对静止”的讲解,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能使学生在对诗歌和影片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2.2善于设问、巧妙导思,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

第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全神贯注,进入良好的情境之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可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深入探索的思维能力.如在《运动的相对性》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运动、静止、位置、参考物,对于枯燥的概念,我们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教师引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营造诗情画意般的氛围后,从而提出:“是山动还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矛盾的感觉?如果诗人置身于“满眼风波多闪烁”的意境中时,他忘记了自己是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仿佛看到了对面的山朝他走来;当诗人又感到“山没动,是船行”时,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由此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即时展现学生的猜想.讨论完后教师顺利引出上述概念,并可以返回诗中向学生提问各种情形的参考物,以此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对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第二,善于设问,巧妙导思,关键要在“善”字和“巧”字上下工夫,何处问,问什么,怎样导,都要精心设计,巧做安排.又如在《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演示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设置疑问:如何才能使乒乓球不从漏斗中落下?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肯定回答用力向上吸气和大气压的作用.继续追问向下用力吹气行不行?再演示通过漏斗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落下,而且被吹贴在漏斗中.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猜想,与日常生活“相悖”,感到不可思议,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把学生集中引入探究“为什么”的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掌握新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3在实验探究中创设小组操作活动情境,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首先,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物理教学中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的内容时,我们创设这样一个小组操作活动情境:拿一个空碗和一个硬币,把硬币放在空碗中,让几个学生在碗的四周观看,刚好看不见碗里的硬币,然后再向碗里慢慢加水,四周的几位同学会看到:硬币好似从碗底慢慢地往上浮,然后完全出现在同学的视野里的这样一个现象.这样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急迫地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接着教师进行讲解、实验、分析.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教师也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且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实物的形象.而物理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例如“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可先创设如下小组操作活动情境:在桌上竖放一块茶色平面玻璃,并在它的正前方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再在成像处放一大烧杯并加水,要求学生从前面向玻璃后观察烧杯中的火焰加水后是否熄灭?然后由教师提问:为什么火焰能在水中继续燃烧?学生通过探究、相互讨论后就能很轻松的理解“虚像”的概念.

通过创设小组操作活动情境的实验,学生既要在各种因素中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又要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2.4创设整个物理课堂教学的激励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在物理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激励情境,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次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我们都应及时给予赞扬:很好、你真棒、非常不错…….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那怕是小问题、小实验,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则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

3在课后巩固中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和社会中去,促进学生知识的升华

在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后,还可以配合学生练习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最新科技时事动态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景.如在《运动的相对性》的课后巩固中创设学校运动会上的4×100 m接力比赛中,公认的强队因交接棒时的失误而与冠军失之交臂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能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把所学的物理规律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密切相联,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提高,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延续.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实验设计的途径 篇4

一、丰富学生的观察和体验,建立认知和获得感悟

在一些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往往只考虑设置与问题直接相关的观察对象和体验活动,这确实可以提高有效注意度和形成结果的统一,但这可能会降低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思考活跃度。多一些观察对象和活动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品质和思维水平,也可以促进他们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学习重力的方向时,教师一般会采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将水缸设置成不同的倾斜度,请学生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结论并理解其含义。但这个实验却无法说明为什么要将重力的方向与水平面去作比较这个问题。其实,教师只要在这个实验装置中多设置两个参考面,如图2所示,将水缸设置成不同的倾斜度时,请学生同时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与这两个参考面A、B和水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变化比较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为什么物理学用重力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来描述它的方向。这样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力的方向,也能提高他们独立观察其他事物的辨析能力。

二、强化实验活动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学习逻辑

在一些物理课上,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会设计一些小实验,但这些实验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乏明确的主线引导使之成为一个递进的集合体,起到逐渐形成物理概念或认识物理规律的作用,从而失去了教学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建立实验内容上的内在逻辑联系的话,就能够帮助学生对某些物理概念的提出形成完整的认知过程。例如,在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设计发声音叉弹开小球、敲击铁皮碗引起碗口下方橡皮膜上泡沫粒子跳动、发声音箱使箱体前方烛焰晃动和振动在弹簧圈中传播这四个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分别用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发声体的振动可以引起其他物体振动,以及模拟声波的形态和传播特点。如果只是这样来组织这几个实验的话,它们之间的联系显然是断裂的,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用声波这个概念来描述声音的传播形式。所以,教师需要找出这些实验的共同点一—振动、传递,围绕声波概念的形成,把这些实验进行连接和组织:首先利用第一个实验现象,不仅证明发声体在振动,同时证明发声体的振动是可以传递的;然后利用第二和第三个实验现象,推断出发声体的振动可以通过空气传递,并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最后利用第四个实验提出声波的概念,并认识它的传播特点。通过这样的串联设计,实验不仅成为了一个学习整体,也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搭建了阶梯。

三、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合理有效的猜想

在探究实验的猜想环节,教师一般都会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先前知识进行猜想,有时却发现即使精心设计了许多情境,但还是无法避免学生提出的一些猜想超出预计,从而影响整个实验设计的实施,导致实验无法完成。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出一个好的探究问题,不仅能增加学生提出猜想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更能提高整个探究实验的成效性。例如,在比热容概念形成的实验设计中,教师一般都选用相同的切入点“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建立猜想活动,尽管有生活情境引导,但学生还是会提出“可能与热传递的方式和物体的温度有关”这个猜想,为此教师需要给出额外的解释,既影响整个探究实验的进程,也较难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此问题形成的假设。如果教师改变一下问题,以“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不考虑相变吸热),避免这两个猜想因素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问题设计与之后探究环节的联系更紧密,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形成比热容的概念,也可以避免学生产生额外错误认知的可能,有利于他们理解和应用比热容知识。

四、预设学生问题,生成完备的实验方案

一种情况是当同一或相近的实验情境出现在不同的实验中时,教师不能完全不顾及学生先前的认知体验和观察视角,迫使其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观察与描述,教师应当积极地组织多次观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描述同一物理现象,再从其中的一组具有相同指向性的观察结果来引出问题或得出结论。例如,在机械功概念引入时,教师常会设置几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或仍然不动的实验情境,期望学生从观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移动一段距离来对比形成机械功的概念,但在这之前,学生学习过力的作用效果,他们很容易从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这一观察角度来描述这些实验现象,为此,教师就需要对可能提出这种观察结果的学生进行预设,并合理地引导和组织。当然,在这组对照实验观察中,部分学生也可能存在观察指向不同的现象,对于“在力的作用下物体若未发生移动”,他们倾向于表述为“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状态不变”,对于“在力的作用下物体若发生移动”,他们倾向于表述为“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针对这种可能,教师需要考虑在学生表达时,组织班级学生讨论分析这个问题,从而使他们明白在对比实验中,应当从同一物理角度对同一物理性质或参数进行观察,这样的结果才有比较意义。至此,通过这个实验,教师不仅可以顺利地引出机械功的概念,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另一种情况是当学生对一个物理问题存在多种假设认识时,教师不能采取回避或简单用理论予以解答的策略,因为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形成的一些物理前概念如果不能用科学事实来推翻的话,依然会主导他们对一些物理问题的思考。所以,教师在一些探究实验设计时应当对学生可能存在或提出的假设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方案。

五、设计基础训练前案,降低实验操作负荷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篇5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加强物理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旨在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对策;高效课堂 引言

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注重“教”,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常常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总之,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的角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教学方式有一定改变,教学手段也逐渐现代化,但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积极主动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尽管学校加大了投入但同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不够

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存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的问题,即使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应用,但同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此外,很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本身的水平能力也不够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进行理论教学,不能结合实验进行讲解,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程度不高,水平不能得到提升。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很多高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比较落后,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会对枯燥的课题教学产生厌倦的情绪。

(三)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很多教师都认为实验课程是从属于理论课程的,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而存在的,实验课程的趣味性、基础性等内容被忽略,很多时候时间大多花在理论课程的教授上,而不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是当前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瓶颈。另外,现有的一些实验,也是受到传统实验的影响,只是对一些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并没有真正创新,从实验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单一,不能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其次,实验考核的机制不够完善。实验考核是检查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客观合理地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进步,但现阶段不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也会对实验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加强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课程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当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物理实验教学的现象,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课程的理论性也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最终也只能培养高分低能型的人才,没有创新的意识去工作学习。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意识的创新与改革,认识到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改变对物理教学的传统思想理念,让学生和教师都意识到物理理论学习以及实验学习的重要性,要意识到物理实验不仅是验证原理的一个途径,更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应该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力度,不断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二)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只有双方配合良好,才能成就成功的课堂。培养教师的能力素养,要培养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的能力,用身边最常见的现象来解释物理现象,让学生能从生活中体会到物理的奥秘,从而加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另外,要培养教师对待学生和蔼的态度,这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物理的热爱程度。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保证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物理课程难懂,常常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经之路。由于高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强大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短路”这一课程内容时,要学生进行具体的短路判断,学生会感到十分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将物理课程中的电流与公路上的汽车作比较,而具体的导线则与公路相比,再将家里的电器比作是公路边的收费站,而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自然不会经过收费站。如此一来,就能加深学生对短路的认识,待到学生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各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要改变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采用由浅入深的教育模式。只有层层递进,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基础的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过渡。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习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实验的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众多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例如,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举行“创新实验比赛”,这种比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重要途径,也可以成为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从而建立更强烈的自信心。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相比于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这种模式而言,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物理实验竞赛一般是开放性项目,由学生自愿组合成组,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并且进行总结,得到所需要的材料仪器等,再进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提出进行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加以指导,并且在最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点评,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与此同时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投入。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投入不足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随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对物理实验的投入,也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比如加强对各种实验器材的采购、加强物理实验室的建设等,都是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必备硬件条件的重要措施。

三、结语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实践性

一、带入生活情景,发现物理之用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认知。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很大一部分是介绍生活的一些现象,揭秘生活中“奇怪”的事情,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社会有一个科学的认知,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在新课导入时,不妨使用生活情景和经验来引起兴趣,引发共鸣,激发学生求知和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声音的特征》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听几种乐器的音色,口琴、长笛、电子琴、萨克斯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区分。对音乐了解的学生会很容易区分出来,即使不了解,可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辨别一二。然后老师就可以接着问,为什么大家能够分辨出来,大家的依据是什么?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出本文所要讲解的音色。当然在做补充时,还可以提及我们生活中可以辨别人的声音,能够听出水壶快满时的声音,这些生活现象都是引出“音色”这一物理知识的导入内容。相反,如果老师只是通过标准的定义或者是习题,那么无法起到这种引起共鸣和激起兴趣的作用,就不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例如,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让学生代以检验工的身份,让他们想办法检测他们所竖的电线杆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用生活情景带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借用真实物体,展示物理之美

很多学生不喜欢物理,就是因为它太抽象,没有语文的柔美,也没有历史的雄伟。但是如果能够在最初引入新课的时候,就将这抽象的知识和语文或是历史等联系起来,借物引入,就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形象、生动的一面,对于本节课乃至物理的整个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水循环》一节时,可以引用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引起学生对“霜”这个物体的思考,“霜”真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霜”常常出现在叶子的上表面,还是下表面?从而引起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一种好奇,更让学生佩服自然的神奇,佩服物理的伟大。在教学《大气压》时,即使老师对大气压描述得再详细,也不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此时可以借助实际的物体:取一个空的铝制易拉罐和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且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然后往易拉罐里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持续数十秒后,迅速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会观察到易拉罐在大气压下被压扁,这样大气压的“神奇力量”就展露无疑了。

在一些地理现象中也有着物理知识,借助地理现象让学生了解物理的“无所不在”,引入知识点,让知识点更具绚丽色彩,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展示几张美丽的月食图片,之后再介绍这个发生月食的物理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借助物理实验,提起学习兴趣

物理是抽象的知识,但是总是反映在真实的生活当中。许多物理小实验就是连接两者最好的桥梁,而物理课的导入也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从物理实验出发,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扩散现象》时,可以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然后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到两杯水当中,观察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对影响扩散的因素有更深的印象,不需要记忆,就自然会运用了。又如,教学《透镜及其应用》这一内容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考虑如何不用火柴或是打火机等点燃一张纸,学生经过讨论之后会有很多的答案,有的说用“钻木取火”,有的则说是可以用电,接下来老师就介绍凸透镜的聚光原理,让他们到室外做一个小实验,让他们利用凸透镜燃烧纸片。神奇的现象在太阳下很快就发生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小实验,操作之后就可以进入教室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小实验引入的好处就在于时间短、效果好,能够用最直接的物理现象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让他们有学习和了解物理知识的欲望。

除了这些课堂导入方法之外,物理课的导入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和预习程度,以预习为主,适当地结合旧的知识,通过巩固和总结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能够克服遗忘曲线,逻辑体系也能够建立,自然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总之,物理新课的导入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自会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立荣.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与应用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l3(14).

[2]陈宝玉.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10).

作者简介:秦晓芳,女,1973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中学,初中物理教师。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Lead-in Skills,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Qin Xiaofang

Abstract:Into the classroom is the primary teaching process,is the first step for the students contact knowledge,determines the students first impression ofknowledge. For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his subject,because the knowledge point trivial and abstract,that a lot of students can be not very good grasp on it. This requires the teacher to open each lesson teaching to just the portions to derive the new knowledge,from interest,life,significance and other aspects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cept new physical knowledge,to complete a perfect lead-in,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class.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interest;practical

刍议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7

一、营造和谐气氛, 激起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才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投注较多的精力与时间, 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上开动各种感官, 积极思维, 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在教学“物体的沉浮条件”时, 我在上课时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分别将一个木块、一个铁块浸没在水中, 再将一个石腊浸没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中, 并同时呈现问题:决定物体浮与沉的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现象也一目了然, 激起了学生对不同现象的深层次思考,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此时, 再借助教师抽丝剥茧式的层层引导, 学生既轻松理解了知识, 更在现象的对比中产生了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 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堂优秀的物理课, 绝非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这样一种浅层的要求下, 则教学的视角无疑是狭隘的。新课程呼唤催发学生思维的课堂, 力图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富有启迪性的语言, 拨动学生创新的神经。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组织活动, 让学生在开放多维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思维, 优化自己的思维品质。如对于测定物体的密度, 伏安法测电阻等内容, 教师可放手给学生, 对他们不限制仪器, 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验方案, 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测量,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更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本领, 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变革学习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多年以来, 传统的教学一直沿袭单一枯燥的接受式学习, 课堂上经常是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机械记忆和模仿,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不得充分调动, 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低落, 在课堂上应付被动的学习, 获取的自然也是僵化毫无生命力的知识。为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 将以往那些演示实验, 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的演示等, 改成学生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去摸索, 去总结, 自己归纳出规律, 即使在这样的过程中, 有些结论可能有失偏颇, 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 这样一种探究过程中的深刻体验却远远胜过探究的结果, 他们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活学活用了知识。我们在教学中, 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的信任学生, 让他们尽情“折腾”, 给他们动手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点滴经验将伴随学生一生, 这种深刻的体验也将影响他们终生。

四、借助实验引领, 助推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生命, 它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 更是优化物理教学的手段。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要大力发掘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让学生在神奇的实验现象中产生对知识的深刻印象, 从而激起他们对物理浓厚的兴趣。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课外小实验, 结合教学内容, 还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特别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 进行虚拟实验, 更能充分凸显实验教学的迷人魅力。如我校创建的以计算机为平台的虚拟实验室, 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中, 通过点击鼠标将各种电路元件, 如电源、小灯泡、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等进行连接, 从而构成各种简单或者复杂的电路图, 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境中尽情展示。这样的创新,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更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形式, 让学生产生了耳目一新之感。

五、密切联系生活, 增强物理学科的认同感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某一学科兴趣索然, 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感觉到这一知识的价值, 他们感觉学习这门学科没有意义。而物理, 尤其是初中物理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 要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学习不是遥不可及的纸上谈兵, 而是跟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有意义的事情, 学好物理, 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 增强对物理的认同感。如学习了初三物理电路的知识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实际, 为我们学校值班室设计一个呼叫电路, 为自家的楼房设计楼梯开关。同样, 在学习压强的知识后, 结合我们所学知识, 怎样让我们每天坐的座椅更舒适一些等。这些问题, 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很感兴趣, 他们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产生了对物理学习的强烈的认同感。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篇8

1. 基于小实验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含义分析

鉴于初中物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 学生一般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就要大胆革新传统教学理念, 提出实验性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热情。小实验由于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较为方便, 可以提高物理知识的直观度, 进而让死板的物理知识更加生活化、直观化, 让初中物理教学回归到实验动手操作上, 但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有目的性、双边性、多样性、综合性。无论任何教学方法, 本质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主要目的, 基于小实验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也要以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2], 增强实践能力为目的。同时, 还要注意实验教育的双边性, 也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2. 基于小实验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1) 借助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 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将学生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 教学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电能的产生”一课时, 我用磁铁和线圈做了一个微型的电风扇, 然后在课前选择一个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参与实验验证。让其用手捏住插头上的两个小铜片, 然后用手旋转风扇的叶片, 高速旋转中该学生大叫:“老师, 手麻。”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就乘机提出问题:“整个实验装置中没有电池, 为什么该学生会手麻呢?”这时学生都聚在一起相互讨论。最后, 我将微型小风扇拆卸为每一个小部件, 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部件构成, 主要是磁体和线圈。这样就为新课内容的有效展开做出了较好的课前导入, 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小实验迅速将学生引入课堂, 注意力迅速集中, 为接下来新课内容的展开铺设了良好基础。

(2) 借助生活化实验教学, 增强物理知识的亲和度。在物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小实验, 可以有助于提高物理学习的亲和度, 增加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物理不仅来源于生活更加服务于生活, 和生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例如, 教学八年级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一课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力的相互作用”, 可以在课堂中选取两位学生走向讲台, 相互击掌。这时学生会说:“老师, 手掌疼痛发麻。”那么老师就要引入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及相互作用的表现。又如, 取一枚鸡蛋和一块小石子, 然后选一位学生走向讲台, 将小石子与鸡蛋碰撞, 明显鸡蛋会破。这时教师就要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和石头相碰撞, 鸡蛋会破?两者受力不同吗?”比如讲“光的折射”时, 可以创设问题场景,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现象, 如“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折弯呢”,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了探究问题, 学生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物理学习兴趣也会被大大激发。

3. 总结

综上可知, 基于小实验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更具有充分突出学科特点, 注重教育改革目标, 充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同时对学生有效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给予充分锻炼, 加强了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凸显了物理学科的价值。因此, 基于小实验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相对其他教学模式更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教育改革的风暴也瞬时袭来, 整体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培养实践型人才。所谓实践人才的培养就是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1]。而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物理小实验有着取材方便、操作容易、成功率高、用时短的特点, 一直被广大初中物理老师所欢迎。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精心设置各种小实验、巧妙运用小实验来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及探究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高效

参考文献

[1]吴道国.改进初中物理小实验的一些做法[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7 (04) .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篇9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 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 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科学探究, 解决问题

学生据教师提供 (或学生自己搜集) 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 小组成

吉林省扶余县第四中学姜广纯

员互相合作, 协同努力, 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 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梳理反思, 深化问题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 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 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知识, 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课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 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 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 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 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四、应用创新, 拓展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 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 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 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 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加以实际运用。其次, 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拓展问题。再次, 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 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当前,教学的侧重点应该在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上,因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只掌握知识不会解决科研问题的书呆子,而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没有培养出来,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什么,但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又与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它把持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安排着各种学习活动,假如教师能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措施,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就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培养。那么,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优化呢?我在此谈点个人的体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与学生同处在课堂里,师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 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是忽视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总以为老师教好书,学生认真学习就行了,甚至某些人认为老师记不住学生的名字都没有关系,只要老师将需要讲解的知识讲完就行了。假如真的像这样的话,那就不要老师好了,请个会放教学录像的人就行了,向学生放放教学录像就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了!事实上, 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相互传递着知识,还进行着感情的交流。每个人都有情感,而这个情感的作用又非常的大,假如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就因为喜欢老师而愿意配合老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假如师生关系不好,即使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再完美,学生也不愿意参与,最多应付一下而已。 可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优化教学必须要认真的考虑师生关系,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不现实的。为了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主动的接近学生,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容易亲近的。 在平时辅导的时候,除了辅导知识以外,还要抽点时间与学生聊聊家常,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很关心自己的。师生关系亲密了,老师也自然能了解到学生的爱好与需要,从而能设计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案来,进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优化教学的导入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起点,如同万事的开头。大家知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没有良好的教学开端,想取得整节课的高质量的教学是很难的。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下课时的松散状态,老师进入课堂后,他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来,假如没有好的教学导入,势必要耽误好几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今天耽误几分钟,明天再耽误几分钟,长时间下来会耽误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优化教学导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见长,因此,在进行教学导入的时候,要重视具体、直观,其中以小实验最为合适。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在一个电脑音响前,放了一些细纸条,当开启音乐的时候,问学生听见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然后再请几个学生来讲台前,亲手摸摸音箱,说说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导入简短而有趣,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聚集于课堂,还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优化学习方式

新时期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尽管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在物理学中早有定论,但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索能掌握知识的获得方法,这个比死记忆学习要好很多倍。假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老师直接将知识告诉给学生,也许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是加快了,但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知识的容器,就像书呆子一样,什么实际问题都解决不了,而未来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解决问题的人,并不需要只会背书的人。比如,在进行《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教学中,可以先请学生猜测一下有哪些因素。有的学生猜测是导线的粗细,因为导体如同马路,粗了就等于路宽了,行人就好走,所以导体越粗,电阻应该越小;有的学生猜测与长度有关,认为导体越长,电流在上面流动的时候损失越小;有的学生猜测导体的电阻还应该与材料有关,当然还有学生进行了其它因素的猜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测, 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需要选择的研究观点,舍去哪些不值得研究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实验的操作,实验完毕再请各小组汇报研究的结论。最后, 师生共同完成总结与归纳。这样能使学生完整的体验到一个物理问题的探究过程。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遇到问题是好事,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优化巩固练习

学习物理离不开练习的巩固,课堂内有巩固练习,课外也有巩固练习。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物理巩固练习都是书面作业,不少老师还对学生进行大剂量的训练,很多题目是换汤不换药,反反复复的出现,严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新课程教学的当务之急,优化学生的作业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其实,对于物理原理的掌握,未必需要做很多的书面作业,有时候可以做一些实验题, 或者完成一些实践活动同样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比如, 学习了功率以后,可以请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测试一下自己登教学楼的功率,这样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使那些本来不太喜欢物理学习的人,也产生了很浓的学习兴趣。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评价模式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课堂评价

一、针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

初中物理部分所学的课程有声音的特性、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牛顿第一定律、杠杆、机械效率等。而这其中除了声音的特性、光的折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几个课程是讲授外,其他课程都是采用实验探究的授课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授符合学生实际的水平程度、课程标准的程度和操作实施性的程度。这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础。针对这三个方面,在初二(1)班收集了一些数据,数据能够整理成下列的图表:

因此,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就有一些没有做好的部分,下面浅谈一些教学质量评价反映出的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上,目标值为87分,而平均值仅达到了82分;然后是对于是否符合学生情况的评价,达到了目标值并且略高一些,达到90分;接下来是对于是否有科学性的评价,分数较高为92分,也超过了目标值;对于围绕课程目标的评价分数略微低了一些,为89分;而最后一点能否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上,达到了目标值。

二、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课堂优化措施

对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中的物理知识就是为高中的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物理课本中的电路图,有一种电路图是初中时期的关于开关断开与否的情况分析,当开关S2断开,开关S1闭合时整个电路就只有一个通路,电流处处相等,都是电流表A的读数,知道电压值就能够得到两个串联的电阻值,知道其中的一个阻值R就能求到另一个阻值R1,但是当两个开关都同时闭合时,就是两个通路了,整个电路就是一个并联的电路,这里I=I1+I2,这里的I2的读数才是电流表读出的数,如果知道三个电阻的阻值,我们就能求到总的电流,也能求到I1,这就是一个初中的电路中的求变量。

它和以后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欧姆定律是属于一个有悖论的学习了,现在老师能够在现阶段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进入高中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就会在一开始怀疑初中的知识,因为学生对原来的学习理解后就很难转变,在这种方法出现局限性时学生往往就不容易考虑到,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初中的物理教师不应该只是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内容,而应该针对高中的物理知识衔接问题做一定的铺设,在设计题目时注意适用的科学范围。

根据上面的情况,对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模式采取了一个优化措施。对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上课时候的纪律、教师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一个整合考核。教师就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良好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关知识和经验、学习的难点等多个问题进行询问,再针对性地设计出实际可靠的教学目标,设计有用、适宜的教学问题,就可以直接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的实效,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再者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了解不同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并了解学习的效果。

三、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前后对比

下面我们就将课堂模式的优化前后进行一个比较,对各个课程中教师的行为占有率以及学生的行为占有率在优化前、优化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经过上面的两个比较就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共同优化的教学质量课堂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只是原来教师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参加课堂的行为会逐步得到提高,教师的课堂行为慢慢地减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到位,就能够让学生认真听讲。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利用图表表达形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评价图形等方面,全面地剖析了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课堂评价的标准,并且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最后通过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初二(1)班学生原来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多方面为例作为学科教学质量课堂评价的标准,最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等都有了大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晓文,李凯波,黎红.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7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15-19.

[2]陈丰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谭贯明,男,1961年9月出生,本科,汤劲光,男,197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广东广州市花都区炭步中学,侧重于课堂质量评价研究。

摘 要:在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下,对中学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更加科学、实际、有效地了解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一些探讨,更加有利于优化物理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课堂评价

一、针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

初中物理部分所学的课程有声音的特性、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牛顿第一定律、杠杆、机械效率等。而这其中除了声音的特性、光的折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几个课程是讲授外,其他课程都是采用实验探究的授课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授符合学生实际的水平程度、课程标准的程度和操作实施性的程度。这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础。针对这三个方面,在初二(1)班收集了一些数据,数据能够整理成下列的图表:

因此,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就有一些没有做好的部分,下面浅谈一些教学质量评价反映出的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上,目标值为87分,而平均值仅达到了82分;然后是对于是否符合学生情况的评价,达到了目标值并且略高一些,达到90分;接下来是对于是否有科学性的评价,分数较高为92分,也超过了目标值;对于围绕课程目标的评价分数略微低了一些,为89分;而最后一点能否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上,达到了目标值。

二、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课堂优化措施

对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中的物理知识就是为高中的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物理课本中的电路图,有一种电路图是初中时期的关于开关断开与否的情况分析,当开关S2断开,开关S1闭合时整个电路就只有一个通路,电流处处相等,都是电流表A的读数,知道电压值就能够得到两个串联的电阻值,知道其中的一个阻值R就能求到另一个阻值R1,但是当两个开关都同时闭合时,就是两个通路了,整个电路就是一个并联的电路,这里I=I1+I2,这里的I2的读数才是电流表读出的数,如果知道三个电阻的阻值,我们就能求到总的电流,也能求到I1,这就是一个初中的电路中的求变量。

它和以后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欧姆定律是属于一个有悖论的学习了,现在老师能够在现阶段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进入高中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就会在一开始怀疑初中的知识,因为学生对原来的学习理解后就很难转变,在这种方法出现局限性时学生往往就不容易考虑到,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初中的物理教师不应该只是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内容,而应该针对高中的物理知识衔接问题做一定的铺设,在设计题目时注意适用的科学范围。

根据上面的情况,对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模式采取了一个优化措施。对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上课时候的纪律、教师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一个整合考核。教师就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良好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关知识和经验、学习的难点等多个问题进行询问,再针对性地设计出实际可靠的教学目标,设计有用、适宜的教学问题,就可以直接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的实效,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再者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了解不同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并了解学习的效果。

三、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前后对比

下面我们就将课堂模式的优化前后进行一个比较,对各个课程中教师的行为占有率以及学生的行为占有率在优化前、优化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经过上面的两个比较就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共同优化的教学质量课堂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只是原来教师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参加课堂的行为会逐步得到提高,教师的课堂行为慢慢地减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到位,就能够让学生认真听讲。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利用图表表达形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评价图形等方面,全面地剖析了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课堂评价的标准,并且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最后通过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初二(1)班学生原来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多方面为例作为学科教学质量课堂评价的标准,最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等都有了大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晓文,李凯波,黎红.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7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15-19.

[2]陈丰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谭贯明,男,1961年9月出生,本科,汤劲光,男,197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广东广州市花都区炭步中学,侧重于课堂质量评价研究。

摘 要:在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下,对中学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更加科学、实际、有效地了解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一些探讨,更加有利于优化物理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课堂评价

一、针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

初中物理部分所学的课程有声音的特性、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牛顿第一定律、杠杆、机械效率等。而这其中除了声音的特性、光的折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几个课程是讲授外,其他课程都是采用实验探究的授课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授符合学生实际的水平程度、课程标准的程度和操作实施性的程度。这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础。针对这三个方面,在初二(1)班收集了一些数据,数据能够整理成下列的图表:

因此,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就有一些没有做好的部分,下面浅谈一些教学质量评价反映出的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上,目标值为87分,而平均值仅达到了82分;然后是对于是否符合学生情况的评价,达到了目标值并且略高一些,达到90分;接下来是对于是否有科学性的评价,分数较高为92分,也超过了目标值;对于围绕课程目标的评价分数略微低了一些,为89分;而最后一点能否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上,达到了目标值。

二、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课堂优化措施

对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中的物理知识就是为高中的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物理课本中的电路图,有一种电路图是初中时期的关于开关断开与否的情况分析,当开关S2断开,开关S1闭合时整个电路就只有一个通路,电流处处相等,都是电流表A的读数,知道电压值就能够得到两个串联的电阻值,知道其中的一个阻值R就能求到另一个阻值R1,但是当两个开关都同时闭合时,就是两个通路了,整个电路就是一个并联的电路,这里I=I1+I2,这里的I2的读数才是电流表读出的数,如果知道三个电阻的阻值,我们就能求到总的电流,也能求到I1,这就是一个初中的电路中的求变量。

它和以后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欧姆定律是属于一个有悖论的学习了,现在老师能够在现阶段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进入高中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就会在一开始怀疑初中的知识,因为学生对原来的学习理解后就很难转变,在这种方法出现局限性时学生往往就不容易考虑到,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初中的物理教师不应该只是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内容,而应该针对高中的物理知识衔接问题做一定的铺设,在设计题目时注意适用的科学范围。

根据上面的情况,对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模式采取了一个优化措施。对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上课时候的纪律、教师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一个整合考核。教师就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良好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关知识和经验、学习的难点等多个问题进行询问,再针对性地设计出实际可靠的教学目标,设计有用、适宜的教学问题,就可以直接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的实效,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再者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了解不同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并了解学习的效果。

三、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前后对比

下面我们就将课堂模式的优化前后进行一个比较,对各个课程中教师的行为占有率以及学生的行为占有率在优化前、优化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经过上面的两个比较就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共同优化的教学质量课堂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只是原来教师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参加课堂的行为会逐步得到提高,教师的课堂行为慢慢地减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到位,就能够让学生认真听讲。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利用图表表达形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评价图形等方面,全面地剖析了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课堂评价的标准,并且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最后通过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初二(1)班学生原来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多方面为例作为学科教学质量课堂评价的标准,最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等都有了大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晓文,李凯波,黎红.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7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15-19.

[2]陈丰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2.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 篇12

一、新课标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课改实施以来,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使学生体验平等、信任、自由、民主、同情、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感受, 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新课程标准关注课程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 与学生不断地沟通、交流, 彼此尊重, 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内容时, 要求有乐器的学生自带乐器, 并让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演奏乐曲, 讲解他们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这样他们就能在这节课上找回自信。

二、结合教材变革, 处理好物理课堂中的两个关系

1. 密切物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重视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和态度,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 可以拉近物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 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种类型的简单课堂实验, 如通过搓手发热感受摩擦生热;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 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 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透过小水滴观察电视荧光屏上的三原色等。

2. 恰当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逐步地运用已学的思考方法学习新知识, 这样让学生在不断运用知识和体验变化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与运用知识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既长知识, 又长智能, 收益更大。在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大胆质疑, 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都应给予肯定, 因为每个学生的问题都有他自己的思想, 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想法, 交给学生自己评价, 不一定求得统一的认识, 你觉得没有道理的, 也不能轻易否定。另外, 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阅读教材, 对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 安排学生自学, 自己提问, 自己解决, 自己分析, 要求学生提出一些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希望亲自动手做实验, 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 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四、优化课堂模式

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感到有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 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 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就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 科学探究, 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 (或学生自己搜集) 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 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协同努力, 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 逐步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 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 梳理反思, 深化问题。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 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 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学生单独完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控。

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知识, 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 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课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做出小结, 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 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 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 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4. 应用创新, 拓展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 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 从教材基本内容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 熟知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 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其次, 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引申, 拓展问题。最后, 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 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上一篇:连续的表演下一篇: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