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2024-10-20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共12篇)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1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主要帮助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非常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既可使物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还可照顾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让学生在相互促进式的合作中得到帮助和启迪,并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提供一些帮助[1].

1. 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初中物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和有趣,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实现动口、动手、动脑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从传统枯燥的物理脑力学习活动中解放出来,增强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快乐学习体验.

2. 能够确保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发挥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保证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性[2]. 各种小组合作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真正主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加快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实现初中物理“和谐课堂”的快速构建[3].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可以促进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精神的形成,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互动热情,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充分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二、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教学技巧,难以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在物理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还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于简单,或者很多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2.“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化

由于受制于教师教育素质或者小组合作学习方案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低效现象.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偏好、学习基础等个体差异比较明显,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往往造成学习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而学习差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热情却比较低. 另一方面,目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层次较低,主要是停留在分组讨论、相互提问等基础层面,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不够,导致初中物理的小组合作性学习不够高效.

三、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

1. 教师合作,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同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了解所要讲授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其他教师交流高效的物理教学方案,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确定自己应该如何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引导,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点. 例如,在初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动或集体实践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教师怎样进行“摩擦力”新课的导入却显得非常重要,对后面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为摩擦力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新鲜元素,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2. 学生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科学组织和开展,可以促进初中物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和有趣,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实现动口、动手、动脑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从传统枯燥的物理脑力学习活动中解放出来,增强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快乐学习体验[4].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学习的合作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精神,也能够保证“因材施教”教学方案的深入开展.

3. 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由于有些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不够充分,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引导,及时评比哪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有效,实现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效组织和引导.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教师讲述的各种知识,而在当今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的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多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物理课堂的各种学习活动之中.

总之,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营造出和谐化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值得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2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合作性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组合,以小组共同合作、共同研究、共同经历为特征的学习形式,在课以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3)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上课时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4)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及方法

在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

a、分组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涉及这几个问题:你最愿意与班上哪四个同学在一组;你的社交能力怎样;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怎样;是否是单亲家庭;是否是独生子女等。

b、把学生分到小组。首先确定每小组人数大致为4-5人。其次,按照上期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同时考虑男女生比例、调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分组。每小组一名优生和一名后进生、两名中等生。把调查时最愿意分在一组的4人尽量分开,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较强的、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尽量分开。当然,分组要达到真正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非常困难的,只能尽量合理。最后小组自己确认或老师委派的方式选派首任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以后每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一个小组的同学两人配对,相邻进行合作学习,每学期对小组成员只作一些微调。实验表明:组员基本稳定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c、定期分别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老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会议可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

四、合作学习的运作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要让学生讨论学习,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议,以事实为据。而不是简单地在一起盲目地乱侃。因此,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比如,我在教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先复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然后告诉学生,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难道他不知道地球有多重吗?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接着我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有了方向,有了目的,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会加深许多。同时,也可以营造学生提问、盼望提问并回答的学习氛围。

2.学生阅读教材,并分组讨论

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互相发问的过程中,围绕主题大胆地当、想、说,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视听为主变成以动手、观察、思考、讨论为主,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学生能在同一基础上互相提问、讨论、回答,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积极思维。因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要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3.各小组互相提问,讨论回答问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而要普及到面。小组之间互相发问,讨论探讨、回答,无疑会使学到的知识较全面的理解。对较有难度的题,小组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完成,也可由教师引导回答,或者由其小组帮助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利于及时的强化,鼓励。使学生意识到,这完全是自我才能的展示,增强学习,探究的信念。

4.练习、巩固

初中物理教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9-02

一、教学案例之《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重要规律之一,是对“浮力”探究结果的完善与深化。教材通过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故事,引导学生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取代“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从而知道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就越大。不难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因物体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则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在小组互助合作、交流协作进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发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功效。

教学片断:(各小组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实验、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收集等环节,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实验:

1.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2.如何测量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各一个、盛有水的溢水杯、小塑料桶等。

进行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力;

2.将溢水杯装满水,再将钩码慢慢浸没与水中,直到溢水杯里的水不再溢出,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及钩码排开的水的总重力,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重力,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

分析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F浮=G排。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此结论同样适用于气体。

为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教师应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首先,合理分组,让学生明确分工、明确具体的小组目标, 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如何通过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各小组通过交流与讨论确定实验方案,解决猜想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刻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成功愉悦的感觉更加急切。各小组直抒己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设计出多组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利用实验器材,一试身手,学生的主体角色显露无遗。

二、教学案例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师将预习提纲发给学生,要求各個小组按照不同要求进行预习,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从同学完成情况看:接近半数同学了解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少数同学设计了通过改变压力或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摩擦力的实验,但实验方法欠合理、严谨。

教学片断:

1.教师活动:

(1)设置问题情境—请同学分别用卫生筷夹玻璃球看谁夹的牢。

设疑:怎样夹玻璃球不易掉下?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仍然能够继续前进?为什么又会停下来?

2.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问题,引出摩擦力概念。

3.教师活动:

设疑:关于滑动摩擦力同学们已了解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内容要了解?

4.小组活动:

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提出问题。

5.教师活动:

(1)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指导学生代表在水平光滑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并记录测力计示数F1;

(3)在木块的上面放上砝码, 在水平光滑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并记录测力计示数F2;

(4)指导学生代表在铺有毛巾的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并记录测力计示数F3;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教师指导各组分析摩擦力大小不同的原因,让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摩擦力的增大是哪个因素引起的?

6.师生互动:

同学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引导同学们一起总结,得到初步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和接触面大小无关。

7.学生活动:

上网查阅或应用已有书籍查阅滑动摩擦力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自主探究、研讨、交流合作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课堂,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到自主完成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三、案例反思

在传统常规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何突出教学重难点?如何设计板书引起学生注意等等。教学设计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过程。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必然趋势。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

小组互助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思路、见解、看法与其他同学共享。学生拥有了合理组合、分工协同的机会以及与他人交流、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对小组互助学习如何取得所期望的效果,教师应认真评估以下问题:

①如何让学生去开展有价值的小组合作。教师要教给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角色分配、任务分工、交流方法等,给每个学生创造公平参与的机会;

②没有经过训练的学习互助合作小组显得凌乱、粗放,对大多数学生效果甚微。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掌握,需要教师恒而持久、坚持不懈的训练。每个学生需要在不断的纠偏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③培养学生敢于表述见解和看法的意识;

④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分享互助合作成果的愉悦,才能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意识,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在听课中,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只注重形式而轻视效果。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缺乏全体学生的合作与参与,这样的小组学习显得低效低能。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篇4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分组,如果分组不科学,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难以顺利进行。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呢?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学习水平与个性特点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形成更为立体、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划分学习小组时, 一定要注意组内异质,要使小组内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还要有后进生,并且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要有活跃的学生,还要有细心的学生,总之,小组内学生要各具特色。同时,为了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在小组之间还要保持同质,要使小组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合作学习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就要分工明确,在面对一项合作学习任务时,谁负责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不同的任务要交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比如,在物理实验中,细心的学生检查实验设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动手操作实验,善于观察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写作能力好的学生负责撰写实验报告,这些由组长和组员共同决定,合理分工。

二、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因此教师就要合理选择合作内容,并且把握好小组合作的度。比如,《杠杆》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杠杆的构成,体会杠杆的应用;认识杠杆五要素;学会画力臂,在作图中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重点是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学会画力臂;难点是理解和画力臂。在初次接触杠杆知识时,学生对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好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难以开展讨论的问题,不适宜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果一节课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过多就容易陷入走形式的虚伪合作学习,只有将教育的本质与学习方式真正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三、把握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时机,教师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学生遇到难以独自完成的任务时

物理学科的很多学习任务,有一些是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对于这些学习任务,如果每个学生都独自完成, 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在这个时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由于小组内分工明确,效率会比较高,所占教学时间会比较少。如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探究的实验, 需测量的物理量比较多,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遍的话,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时就可采用课下预习,课上合理分工的小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2.学生意见不同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面对同一个物理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的意见难以统一。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使问题越辩越明,学生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小组内得出一个本小组认可的解题思路,再进行小组间的探讨,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进行小组合作指导

小组合作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并不系统,且对物理学习缺乏整体的观念,因此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指导。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开始合作时,有些茫然,如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与目的无从了解,于是纷纷开始讨论、交谈。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合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指导,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结构。但是,在现实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小组合作也仅限于实验教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欠缺。为此,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师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5

时间:2014年10月28日

地点:西六 2—2教室 课题: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讲师:楚雄市金鹿中学 罗莉萍 合作能力是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类多样性,同时还要教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人是具有相似性又是互相依存的,从幼儿开始,学校应在教学计划中留出足够时间向青年人传授合作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交往合作训练。——《学会生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Ellis,A.K.)《教育改革研究》

科学研究都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的,过分宣传小单位或个人的贡献,是不客观的。庞加莱猜想的完成,是国际数学界的同行们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来的。(朱熹平)

在诺贝尔奖设立前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第二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65%;第三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75%。(美国朱克曼)0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莱文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相互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并以小组总体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

(二)合作学习的历史及发展 1.历史

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学教育中,一直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陶行知《小先生》(1932年)2.发展

18世纪英国倍尔开设了“英格兰学校实验”,其中就尝试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合作教学方法在美国占主流,杜威的合作小组在许多实验学校被认可。20世纪40年代道奇“场”的动机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了理论的根据,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广泛地应用。(1)兴起:20世纪70年代美国 原因:

一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二是为改善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地位,适应美国社会反种族歧视运动的要求; 三是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的需求。(2)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第二阶段:实质性进展阶段。第三阶段:合作学习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

(三)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它只是一种解释,它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2.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不应当以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孩子们今天在一起能做到的事情,将来他们自己也能做到。——维果茨基

3.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 4.“群体动力”理论

(四)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异质分组:基本特征

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性别角色 案例1--学生的成绩

约翰逊兄弟(1991)认为混合分组对成绩好的学生益处: 研究表明:混合编排对学习困难的儿童有如下益处: ○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向他们提供帮助 2.积极互赖:关键特征 3.个人责任:关键特征 小

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主要有:

(1)总结员(2)检查员(3)记录员(4)材料员(5)计时员(6)噪音控制员 4.合作技能:前提条件

准确表达和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解决问题 5.小组反思:促进条件

总结小组活动中有益的经验

分析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明确小组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02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优越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表现:

(1)教师角色定位不正确(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上存在问题(3)教师主观上就不想改、不愿改

2.重形式轻内容,缺乏实质性合作 表现:(1)过分追求时尚技法(2)时间不足(3)忽略了常态教学 3.目标不明确,分工不落实 表现:(1)目标定位不明(2)任务分工没有具体落实(3)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4.缺乏监控,学生放任自流 表现:(1)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2)群体讨论掩盖学生的独立思考(3)小组学习成了“避风港”(4)组内缺乏学习规则

5.讨论问题设计难易不得当,学生缺少合作学习的兴趣 表现:(1)问题过易,缺乏思考性、探索性(2)问题过难,学生无从讨论(3)部分学生不友好、不合作

6.评价观念落后,方法陈旧 表现:(1)偏重个人评价,忽略小组评价(2)重学习结果评价,忽略学习过程评价(3)重教师主导评价,忽略学生主体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体现平等交流3.有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4.有利于提交流、沟通的能力 0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点

1、新理念: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加德纳认为: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其中,开启经历是个体智力发展的转折点;

2、新构想:

“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 皮亚杰认为:

知识不可能仅由外部传授而获得,而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

3、新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 “学生→教师→教材”

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 罗杰斯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先决条件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对人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把人视为可信赖的有机体,置学生于教学主体的地位; 罗杰斯简介:

4、新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充分发挥“导学案”和“展示区”的指导、呈现和启思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环节:

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 通过课堂的练习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练习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巩固学习成果; 三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处理要求:

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二)教师活动创境激趣→启发引导→点拨解惑→捕捉信息→调整训练→反馈达标 小组合作学习特征之一就是全员参与。教学环节: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

(三)学生活动:

自学寻疑→参与探究→听讲释疑→多向交流→灵活运用→巩固达标 教学环节: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方法 第一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第二,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增强小组合作的兴趣

第三,认真搞好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激发小组合作兴趣

第四,科学把握小组合作时机

第五,建立科学灵活的评价体制,激发学生竞争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按照评价的范围,可以分为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1)组内互评:(2)组际互评:

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按照评价的类别,可以分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1)过程评价:(2)结果评价: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课堂评价表 ——示例 第五,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要求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2.学会思考3.学会讨论问题4.学会互帮互5.学会反思和质疑6.学会自律自控7.学会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其实,合作首先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6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此,笔者尝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期提高学生成绩。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合理规划,组建新型合作学习小组

对于学生来说,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于物理学科来讲,物理老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在物理学科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知识获取途径不同、性别不同、体态高度等进行分组,同时兼顾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确保小组合作竞争的公平性。笔者在认真分析刚接手一个多月的八年级(7)班学生情况后,以4人一组,分配学习程度高1人(组长)、中2人、低1人,让学生总体水平应该接近,以期让同组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新组建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中,本人积极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并根据分工给以要求:组长负责小组讨论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提醒、检查员主抓反馈、发言人重在总结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换,使之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把物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创设讨论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主渠道。

二、合理安排,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探究,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展示的机会。作为物理老师,则必须在备课时研究哪些内容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确定的内容转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的小组学习任务。如,在教学“天平的使用”时,本人结合我县提出的导学模式,在“先学”环节上,给每小组分发两架天平和两盒金属块并布置学习任务:如何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测量时如何添加砝码(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何时才需移动游码?如何记录测量结果?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难点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讨论交流才能解决。教师要学会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客观现实进行教学设计的选择,对于是否进行合作交流要有一个深入的探讨。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相关因素”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本后,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擦湿一块,问学生可采用哪些方法让水尽快变干?(不能用干布擦干)。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激烈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因此,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创设一个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积累丰富的事实材料,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千万不要过于简单。

三、合理构建,生成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个体的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老师评。各小组的学习组长要在每一位同学的发言结束后进行简要点评,适当进行鼓励。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性引入激励评价机制,如,评选最佳小组、最佳小组发言人、最佳合作团队、最佳补充奖等形式,激励所有小组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必须有主要依据。如,答题特别完整的小组10分,相对完整的小组9分。每周累计各组积分,周末评出“优胜小组”,该组成员都可以在班级报评比栏中贴一颗“红五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便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在探索过程中时刻学习、总结和反思,我们的学科教学将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杨迎春.扬课改风帆 促学校发展.基础教育参考,2013(01).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东山县石斋中学)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篇7

一、适时分组,高效学习

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平时,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通过适当拓展,引导学生逐步迁移和内化所学知识。物理教学中,许多内容适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资料, 但由于搜集资料往往比较烦琐,加上学生的时间紧,有些学生根本不具备独立完成搜集资料的条件和能力, 这时如果能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就能提升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中,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担当一定的任务,在组长的引领下,上课前将各自搜集到的资料集中筛选,然后在班级里交流,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如教学“电与热”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电器的资料, 以及查找一些通过其他能源转化为热能的设备( 如太阳能、燃气灶等) 的相关介绍。对于这样的任务,笔者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哪些同学去商场,哪些同学上网,哪些同学去图书馆等,大家各司其职,最后将收集到的成果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一堂课学得轻松愉快,既开阔了知识视野,又提升了应用能力。

二、科学分组,合理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信息的传递往往在师生之间单向进行的,即师问生答,课堂上看不到讨论和交流,看不到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似乎都是模式化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正好纠正和弥补了过去这种“缺陷”,体现了很多方面的优点。第一,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共同进步;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发言的习惯;第三,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如何让合作学习起到实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在班上,我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到六人,既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多样性,又要保证小组之间的相对平衡。在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同时,为了让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组内的分工( 组织、记录、发言、汇报等) 轮流进行,以促进学生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的引导和调控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证。合作学习对教师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旨在调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使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三、合理评价,巩固学习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更应该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对组内成员主要从个人学习水平、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对小组整体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方式是否恰当,以及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等。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遵循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予以评价,并通过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巩固和优化学习成果。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认真学习、探索,科学合理地予以运用,才能让合作学习之花在物理课堂上越开越盛。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彼此分享思考、体验、情感的活动。当前,新课标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便体现了这种理念,它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灵活、有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为此,笔者尝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以期提高学生成绩。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合理规划,组建新型合作学习小组

对于学生来说,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于物理学科来讲,物理老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在物理学科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知识获取途径不同、性别不同、体态高度等进行分组, 同时兼顾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确保小组合作竞争的公平性。笔者在认真分析刚接手一个多月的八年级(7)班学生情况后,以4人一组,分配学习程度高1人(组长)、中2人、低1人,让学生总体水平应该接近,以期让同组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新组建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中,本人积极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并根据分工给以要求:组长负责小组讨论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提醒、检查员主抓反馈、发言人重在总结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换,使之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把物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创设讨论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主渠道。

二、合理安排,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探究,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展示的机会。作为物理老师,则必须在备课时研究哪些内容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确定的内容转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的小组学习任务。如,在教学“天平的使用”时,本人结合我县提出的导学模式,在“先学”环节上,给每小组分发两架天平和两盒金属块并布置学习任务:如何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测量时如何添加砝码(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何时才需移动游码?如何记录测量结果?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难点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讨论交流才能解决。教师要学会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客观现实进行教学设计的选择,对于是否进行合作交流要有一个深入的探讨。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相关因素”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本后,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擦湿一块,问学生可采用哪些方法让水尽快变干?(不能用干布擦干)。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激烈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因此,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创设一个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积累丰富的事实材料,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千万不要过于简单。

三、合理构建,生成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个体的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老师评。各小组的学习组长要在每一位同学的发言结束后进行简要点评,适当进行鼓励。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性引入激励评价机制,如,评选最佳小组、最佳小组发言人、最佳合作团队、最佳补充奖等形式,激励所有小组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必须有主要依据。如,答题特别完整的小组10分,相对完整的小组9分。每周累计各组积分,周末评出“优胜小组”,该组成员都可以在班级报评比栏中贴一颗“红五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便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9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国内外的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效果。

1.促进生生交流。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具有很强的动手性和趣味性。同时, 作为中学理科的三大支柱之一, 其复杂性和系统性也不容小觑。课堂上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授课, 以为把每条概念知识讲解清楚, 学生就能对其娴熟应用。但调查研究发现, 在这种方式下, 很多学生前期学习物理的时候觉得挺简单, 到后期就会出现学习吃力的现象。小组合作教学的存在, 弥补了传统授课模式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性格等对其进行分组, 然后给每个小组派发所要交流、讨论的资料。这样, 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学习, 对提高小组成员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颇有裨益。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组内成员对于问题的解读必然存在不同意见, 在不能确定孰是孰非的情况下, 就可以向教师请教。这无疑为师生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机会。随着师生交流次数的增多, 小组合作学习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深。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弊端

不可否认,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发挥了有效的教学价值, 但是其暴露出的弊端也是值得注意的。

1.不能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教师选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点不恰当, 必然导致教学活动收效甚微。

2.分组不合理。在分组的时候, 教师一般建议前后两排四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式虽然节省了时间、空间, 但是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也会阻碍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

3.预留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充裕。教师没有合理规划小组教学的时间, 对于不同的物理知识, 其都预留了相同的时间。而时间不够充裕, 很多复杂的物理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地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便不能透彻理解问题。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弊端, 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1.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 顺应新课改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识别与把握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时机, 恰当地选择课程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对学习小组的划分要科学、合理。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 划分学习小组。同时, 对各个小组提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要求, 着重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的品格。

3.健全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为更好地把控课堂秩序, 教师应健全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 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将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个成员, 确保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高质。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 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学习环境主要由物理学习环境、资源学习环境、情感学习环境等构成。

(1) 物理学习环境。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确保无噪音, 光线充足, 等等。

(2) 资源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比如, 参考资料、视频等, 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3) 情感学习环境。注重学生心理因素、人际交互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 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的顺畅, 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总而言之, 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方针、政策,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执教水平。

参考文献

[1]苍萃.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品牌, 2015 (03) .

[2]刘宏林.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良措施[J].亚太教育, 2015 (06) .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10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 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 以小组形式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已经比较多地运用在实践中, 我们意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在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

(一 ) 将小组合作理解 为小组讨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景: 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 教学进行不下去时) , 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 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往往各抒己见。

(二) 自由放任, 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始上课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教师则耐心等待, 有的教师则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教师始依次听取各小组的汇报。汇报完毕, 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可有可无, 小组合作学习处于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三) 少数人学习, 多数人休闲。

小组合作学习时, 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 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 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 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 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学生, 大多数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

针对这些情况, 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 ) 适时分组 , 获取最佳 学习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整节课的始末, 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 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展小组合作学习,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科学分组, 全员参与。

为了有效展合作学习, 除了把握分组的时机外, 还要进行合理的分组。

1.分组时应兼顾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做到“组内异质”。 这里的差异应包括学生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比如在前面安排学生多方面搜集信息时, 就要考虑到同学家庭的差异, 否则同组的学生可能搜集到重复的信息, 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组内交流。

2.分组还应做到“组组同质”, 增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如果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综合能力较弱的小组就会失去兴趣, 那么这样的竞争就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才能增强他们再次争取成功的信心。同时为了同个目标还能促进组内成员之间更好地合作。

3.确定小组成员职责。小组对每位成员进行分工 , 主要有: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 每周换次分工, 以适应不同的角色。

三、合理评价, 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 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 哪怕是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或说出他的实验方法后, 教师说一句“你的设计真有创意”、“你说得很好, 试试看”, 甚至仅是点点头表示赞同, 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 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说出意见, 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 每一个实验设计都给予口头鼓励, 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见解给予鼓励的掌声, 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合作的信心。另外, 发扬民主, 引起竞争是鼓励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证明, 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行, 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手段, 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各类学生各尽其能, 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小组四位体,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员性, 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 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广大教师积极探索, 不断实践, 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 目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为合作而合作, 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中, 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 白白浪费课堂有效时间, 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就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教学评价的标准.中国教育报, 2008-1-11, (第5版) .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探究;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我在组建小组成员时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物理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男女比例等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至5人,每人有分工,即分为小组长、记录员、实验员、检查员等。使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承担的角色,明白自己该为小组做什么。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可以使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角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尝试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小组活力和凝聚力。

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一)在搜集资料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物理是生活的学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寻找实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应用能力。课前,教师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快捷。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对小组而言,尽可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这里的“事”,就是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合作探究、寻找课堂教学收与放的平衡点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寻找实验教学“收”与“放”的平衡点。

将学生按座位分成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到实验室上课做小幅度调整,每个大组选一个小组长。这样有利于学生课上课下磨合切磋。①开始,每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弄明白用什么器材、怎样做、观察什么现象,做完后相互交流结果,如果同组同学结果不同或有什么问题可互相讲解演示,直到得出统一答案。比如,学生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每个学生先看钢尺振动快慢,听钢尺振动频率,然后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经过四个人反复切磋演示,95%的组能得出统一答案,②对于实验做得快有能力的学生,除了完成教师规定任务外,还要用实验桌上的其他器材,自己设计有关实验并到讲台讲解。如上面的实验,优秀生可用绷紧的皮筋设计一个实验给大家演示现象,讲解他们得出的结论。③经过一段时间引导,学生实验能力有所提高后,教师就可以“放开”一些。如做探究“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实验。稍作提示,学生就把三个实验都做完了。

强调“合作”,相当于用线把每组学生穿在一起,有很多优秀生充当小老师,给中差生讲解演示,让差生也体会到实验成功的乐趣。如果不能使中差生跟上课而硬要放开,只能成为“放羊式”教学。优秀生在当小老师时,在给全班展示自己设计的新实验时,也体会到主动学习受人尊敬的乐趣。

(三)指导学生合作复习,把复习课交给学生

复习课一般是教师串讲知识或教师提问、学生问答,形式单一气氛沉闷。学生不感兴趣,有时还有逆反心理。

我尝试将复习课还给学生。①让学生四人一组,优秀生帮助差生,每人用问答题形式把基础知识总结出来,作为作业上交。②课上教师表扬总结知识认真、归纳合理的学生,同时师生共同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并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轮流当主持人。③每个学生可以到讲台当小老师提一个有关本章基础知识的问题,请另一组同学回答,主持人评判对错,回答正确的同学同时获得到讲台提问当小老师的权利,学生课下互相帮助总结基础知识,督促本组差生复习,课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踊跃做小老师上讲台提问其他同学。这使每个学生都表现欲望强烈,特别是差生获得更多的机会。

三、小给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合作学习建立在个体需要基础上,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探讨价值,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开放性和拓展性。其次,合作学习的次数要适当,时间合理,否则就会削弱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再次,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话肯说、有话敢说、有建议敢提。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开展合作学习,还要注意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多扶助,要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教学合作、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12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以及它的重要意义

想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中的顺利应用, 首先就要明确其主要含义和重要意义。顾名思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组成小组来共同进行学习, 具体来说, 就是教师要按照一定的规则, 将学生进行分组或由学生进行自主分组,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而进行的合作学习。在分组的过程中要依据任务类型、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等进行科学分配, 学生在组成小组后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还要配合集体共同达成目标, 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有效交流的平台, 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实现良性互动;其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让学生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进而逐步改进自己身上的缺点, 从优秀的学生身上汲取经验, 不断完善自我;最后,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授课, 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 增强课堂互动性,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增强集体凝聚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从上述文章中, 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师一定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加以应用。

(一) 科学、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功底、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 教师在进行小组搭建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为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师一定要避免同质学生的组合, 在小组的创建中可以采取优等生和差等生交叉组合的形式, 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人员分配, 让小组具有主心骨和核心成员, 并能够起到带动作用。另外, 每个小组的成员也不能过多, 人数太多就无法保证人人有事做, 不能落实责任制。

(二) 选取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契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该项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是随意的, 它需要具有良好的契机予以完成。首先, 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问题不宜过难也不能太容易。其次, 小组探讨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要适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要便于分组合作, 且保障每个成员都有任务。

(三)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要落实相应的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发挥集体的巨大功效。想要达到上述目标, 实现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就成为了必然之举。如果在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 就会制约组员之间的工作效率, 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所以, 每个小组在问题提出的初期就要确定每个组员的职责, 明确具体分工, 让内部成员了解自己的任务和所要完成的目标, 进而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四) 小组合作评价

评价是总结合作成果的重要对策, 准确的评定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发挥他们的潜能。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定。不仅要进行自主打分, 还要进行互相打分, 让其他小组对自己进行评分, 提出不足之处, 从而得出一个综合分数, 并对胜出者适当的予以奖励。这样一来, 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又能够在评价中找到自身的不足, 进而予以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 社会对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关注,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成为了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呆板教学法,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课堂学习效率, 实现良性互动。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顺利应用, 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在诉求。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下,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成为了大势所趋。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发展作基础。本文就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从学生的实际诉求出发, 简单的对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思考,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中物理,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月敏.“三模块”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 2008:118-37.

[2]涂秋鸣.“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6:305-71.

[3]徐洪亮.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 2007:236-56.

上一篇: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下一篇:怎样沟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