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10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时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我们不妨从以下现象去审视。
现象1:小组内一位同学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当陪衬,学困生自我嬉戏。
审视: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的“舞台”。“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课堂模式,演变为“好生讲,差生听”。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这不仅不利于差生的发展,对好生也是不利的;好生的观点和视角支配着小组的一切活动,缺乏认识的多样性。
现象2: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三五成群,只见每个都在说,但说的什么却不甚了了。教师再一个手势,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合作猝然而止。
审视:合作学习变为“小组讨论”。老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情况,学生要么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
现象3:教师出示投影或大屏幕展示,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如下问题: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3)……一节课不下五次。
审视:合作学习弱化教师的作用。为了一味地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教师当起了主持人,让学生自由组合起来讨论。更有甚者,由一名学生当节目主持人,小组讨论接着派代表轮流拿着稿件宣讲,这样在有深度的知识上,缺少了教师富有启发性讲解。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解决问题的创新点】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探索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重视教学技能的研究
(一)合理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
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①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②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③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④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学困生多发言;⑤要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现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找其原因,汇报给老师;⑥要有对自己小组成员评价、总结的能力。
(二)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什么时机实施合作学习,等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该做什么?又该关注些什么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2、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来讲。
3、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从中判断问题对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都可以理解和解决,那么教师可以不流于一定要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4、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反思成果与不足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数学日记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努力提高对小组进行调控、组织的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及反思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会反思,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三、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如:动手操作、估计、讨论、课题学习……。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而更重要的应突出小组合作的成功。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
2、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四、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案(附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评价合作学习成果的量化办法:
(一)结合前一学期综合测验考试成绩,再加上课堂练习与作业情况,给班中每位同学定一个基础分,小组的分配就是以此分为标准,而小组内部由高到低依次记为1、2、3、4号选手。小组总分则是这四人的总平分,小组的组次也是由总分的高低排定。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次就代表了小组在班中的名次。基础分与小组总分是不定的,由于合作的结果,各学生在测验中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当每次分数超过本人的基础分时,就可在基础分上加分,使他更具有竞争力。如考试失误,成绩不理想,就要被扣分,选择每个人的基础分随他们的表现好坏而升高降低,他们的身份也会随之改变,而小组的分数也会由于每位成员分数的改变而改变,相应的小组名次也改变了,这样每个人都会珍惜任何一次的考试测验,认真对待。同时,为了在平时上课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以评分为手段,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在上课答对一题就得相应选手号码的分数,以一定时间为周期进行结算,每个周期的冠军小组可在每位组员的基础分上加一分,小组总分也加一分,这样就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设计必答题与抢答题,必答题由每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错则加、减分,抢答题由小组讨论好以后全体起立表示抢答,再由老师选其中一位进行回答,这样既避免了有些人动脑有些人不动脑,又避免了1人做好大家抄抄,因为在挑选回答问题的人要说出为什么,每节课进行效果明鲜,动脑与举手的同学很多。
【取得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教师学会了合作学习组队的方法;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和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了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实践教学,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一个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或是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也是共同探究、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和初中数学的特点相结合,融会贯通其内在本质,将教学实践和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地表现出来。
一、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内容,要使其具有合作意义
虽然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数学学习的一部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小组探究内容的设置,还是由老师来完成的。而且在实际的小组合作中,探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乎着学生们学习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为很多时候,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并不适合合作学习,甚至可能会降低学习效率。当学习任务比较重时,需要分工合作或是知识理解比较困难,需要集思广益。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如果每个学生都自己去尝试那么多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正好将这项任务交给每个小组的组长,然后通过分工合作,去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概括出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既节约了教学的时间,也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在合作学习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具有创新意义
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得很多的想法,大家汇总在一起可能又会碰撞出新的火花。当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闷头苦想有时也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和别人去表达一下自己的困扰,可能别人的三言两语,就会给自己很深的启发。这一点也是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就是能够启迪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测量周长这一节时,很多学生对此会有自己的想法,本身测量一个圆的周长的方法就有很多种。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每个小组提出至少3个以上的测量方法,并且将其优点和缺点也列出来。然后,再对一个实例进行分析,看看大家得到的数据是否一样。在探究过程的最后,老师就可以将圆周长的公式给出,相信同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和讨论一定会记忆更加深刻,在应用时也会得心应手。
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题目的时候,采用小组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争取一题多解,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三、在合作学习中同样关注个体,使其更具有作用
合作学习并不代表独立个体的一个消失,反而只有建立在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才是有基础的,才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们采用小组学习方法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时,要从个体出发,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然后,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尽量分配给每个组员,特别是组长,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
从初中数学的角度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就是将数学教学任务交付给每一位同学,在他们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去进行总结。例如,在教《相交线和平行线》时,我们不需要每个小组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征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是真正地去区别他们,并且将“垂直、相交、平行”都能够区分开来。这是每个同学都要做到的,老师在教学提问环节,就要以班级为单位,而不是每个小组派一个人来讲。再比如,在讲解《不等式》的时候,老师会以一些实例为引子,引出不等式的概念。这时,要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其变化过程,这样才能够明白不等式的解决办法。在应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也要让每个组员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再去评定对错,加以讨论。
四、联系生活进行小组合作,使其更具实践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提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提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大家在彼此的帮助下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一些,而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能够通过讨论来让过程更加地完善。
鼓励小组成员对数学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可以让大家一起去收集生活中是三角形结构的例子,分析其稳定性的原因,相信这样一定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当然,生活中还有一些“不需要稳定”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一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3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小组讨论的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一般都是单纯地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是按前后桌的位置来进行分组;小组合作性学习中缺乏明确的分工,大多数学生对自身要做的事情不甚了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过分地流于表面形式,未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其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也不够深刻,这些都阻碍了小组合作学习本质的发挥。
笔者在苏教版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班级的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很少倾听和尊重学生的意见,这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学习的亲身体验,对此笔者认为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究
1.进行恰当地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合适地分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在分组结束之后,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和所负责的任务,如分成组长、资料收集员、汇报员等,这样能增强每个学生的角色意识。比如在讲授“感受概率”这一部分中的“可能性”的问题上,笔者设计了一个摸球的实验。我将学生分成了若干组别,在进行实验之前,我要求每个组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比如要准备的材料、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之后,笔者确定了每组的组长,由组长确定分工的方案和每位学生的任务,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组长和其他组员一起进行摸球试验。这种分工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趣味中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分工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未来发展有很大意义。
2.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比如笔者在讲授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函数的结构特征这一概念,就以一元二次方程导入了一次小组探讨。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回顾,如二次项系数a不能为0,其他的b,c不限,在不断地探讨和对过往例题和作业的总结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二次函数中关于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是2,常数a、b、c分别是自变量的项系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有关结构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参与讨论,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明确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要面向全班的学生,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和底边的中线重合。在这一证明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测量,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高,不少小组都用纸张剪成的等腰三角形来进行验证。在组长的分工和组织下,小组内部利用剪刀、尺子等工具将纸张剪成了等腰三角形,再沿着顶角的平分线剪开,结果得到了两个相同但比原来小的直角三角形。这一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而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4.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及时的反馈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十分必要。一个好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每个小组在展示本组成果的同时,吸取别组的经验,完善自身的结论。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评价小组的表现时,不能仅限于小组最终给出的答案。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并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小组的整体情形做出合理的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观察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全班树立几个学习的好榜样,使得其他的学生有参照的标准。对初中学生来说,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往往能激发出更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表扬和鼓励,比如笔者就会经常对学生说“干得不错!”“很棒!再接再厉”之类的话来鼓励学生。
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4
李军
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课模教学改革实践中,本人做为其中一位参与者、学习者、实践者,经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实践、内化,从中悟到一些方法与思路,今天就此机会和各位同行一起来探究: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一位教师在上《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实验室里热闹非凡,但真正动手研究的学生不多,大多数学生看着实验器材不知所措。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不是互相嬉闹,就是看“表演”,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表现踊跃。
【观察分析】
上述案例中反映了合作学习中一些假合作问题
●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设想是好的,但在这节课里,学生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进行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对合作学习并不十分了解,加上茫然无处借鉴,于是我们便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又是小组合作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动手操作,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不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有着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学习活动中去。
●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但这位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课时任务完成,而较少关心或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具体目标的实施,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则更少过问。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上述这种状态:忙的瞎忙,闲的很闲,闹的很闹。原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目标认识不足;并且受传统评价观影响,老师把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缺乏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索的体验,只对合作学习的结果做评价。这样,教师就很难认识到目标定位、任务分工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合作学习,才能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以群体讨论来掩盖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一问即议”,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统一大家意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势必使部分学困生失去了对问题思考的权利,导致他们只有静观坐听的份,成了思维敏捷的优等生的陪衬,造成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使教师走入了“重讨论,轻思考,重群体,轻个体”的误区。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掩盖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因此这样的合作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不深入或深入得不充分,不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
由于教师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主题,使学生在下面讨论时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其中,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如果教师不深入或深入得不充分,势必影响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教师不清楚,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
【行动策略】
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问题适宜分组合作学习?怎样设计有效的问题?下面我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为例来加以说明。课前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09至P111,然后独立完成《顶尖课课练》P91的“要点提示”(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实验步骤掌握程度)。针对这部分内容,课前我就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提出了三组问题,上课时我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答案交流,小组长检查成员完成情况并汇报。
第一组问题:①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②从计算公式出发,你可发现要测量小灯光的电功率,便要测出小灯泡在实际电路中的什么物理量,相应地需要什么物理测量仪器?③结合前面①②问题,你所在小组设计出的“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提示:可联想“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
【设计意图】:
问题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实验活动开展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活动效度。所以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提高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以提高实验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本环节的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心得,发表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治学作风。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然后请各小组将本组设计测量电功率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各组讨论后选优化方案。
第二组问题:①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②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我们要求测三次电阻值,和这个实验中的测三次电功率的目的一样吗?能否依据三次测量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平均功率,为什么? ③讨论一下,利用本实验测得的数据还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哪个物理量?
【设计意图】:
问题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为学习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问题,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向深入、引向本质。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虑问题不很全面,一旦他们协同作战,相互补充相互讨论,能达到事半功倍1+1>2的效果。尤其出现一些教学难点的时候,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更好。本环节中的这三个问题是把学生前面已学过知识和今天实验所得结论做进一步地深入对比。这样学生讨论起来,就能充分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储备,促进最近学习发展区的成长,讨论
起来也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针对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合作学习。但不是一有问题就要小组讨论,对于答案相对较简单、固定的就没有必要,这样会让讨论流于形式,且浪费课堂时间。
第三组问题:①你在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请各实验小组再回忆整理一下。②本实验的设计思路及实验过程,你所在小组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实验结束时,回顾交流实验所得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也会有一些意外收获。这些都成为学生实验的附加值,成为知识的新增长点。这种问题也是历来考试命题者出题的主要来源点。因此老师们千万不可轻率地放弃这一环节。如本实验结束时,请各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既能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各小组又能相互补充,取得1+1﹥2的效果,还可以体现实验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通过上面案例我想试图说明的是,物理实验的小组合作学习,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设计应是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说,如第一组问题①②;稍难或综合的实验问题的设计应有所启发,有所联系,由旧串新、引发思考,让学生会说一说,如第一组问题③;面对实验时产生的新现象,教师应发挥本人教学智慧,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区分与辨析一些混淆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引起学生思考与交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5
学习
山东寿光化龙镇丰城初中小学部 刘娟(获山东省论文二等奖)仅供参考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通过对小组学习的整体评价来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互帮互助的新学习行为。有一句话说的好:‚合作学习萌发在课堂上,但却伴随着学生在全世界生根。‛可见合作学习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因此从开始踏上三尺讲台那刻我始终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一、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实施的创意与依据
1、传统的 ‚老师——学生‛的方式是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事实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的互动过程,而单一的传统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势在必行。
2、小学英语新教材增加了任务型学习、综合性练习等内容,很多任务都是通过‚pairwork‛,‚groupwork‛以及‚teamwork‛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实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有其必要性。
3、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优点:(1)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间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小组荣誉感增强,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从而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3)孩子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增强,1
每个个体在小组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任务的完成能增加孩子们的成就感。(4)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单凭一位课任老师的捉差生工作,总是顾此失彼,但是由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中的小老师们的帮助,个别学习滞后生他们的成绩反而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也能从平时苦抓学困生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实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在教育界早已被人津津乐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只有实践了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我是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实施合作学习并渐渐形成我们三年级的学习特色的。
首先,有意识的细心分析了解学生是规划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一个月的接触交流,考试抽查等多种方式,我了解到我带的28位小学生组成的班集体是极为活跃的,本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仅有7位男孩子,女将据多,女孩子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这种情况告诉我一个信息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必须是活跃而且要形式多样的如歌曲,舞蹈,快板式等等。为给学生创设英语环境,一开始我就给他们没人起了个English-name,如Susan Sunny,Lucy等,孩子们感受着英语的奇妙进入英语的初始学习。
其次,科学的创建组织结构,细化学生分工是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基础。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考虑各组成 2
员间的组织能力、学习品质、学习成绩、勤奋程度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的差异进行搭配划分合理性和均衡性学习小组。全班成员我采取了这样的分组:
1、大三队原则,Apple 队、Banana队、Orange队,每队设一个队Leader,等有竞争着比赛时Leader会用leader languages:‘Dear pupils,are you ready?’她的气势对成员的带动性很大。
2、中七组原则,全班四人一组共分七个Groups,每个大队下都包含着二至三个独立的小组,小组与小组间再有竞争比较。她们也有Group languages,全组有一个正组长(学习成绩好),同桌带个组员(相对弱),一个副组长(组织能力强),同桌带个组员(相对内向),组员也有相对轻一点的组任务如记录员,纪律员等,让成绩一般的中等生有当小老师的的机会,体会一下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集体荣誉很强,学习气氛在竞争中更浓厚。
3、小十四对原则,即在中七组的前提下辐射十四个Pairs,对于易于解决的知识学习实行Pairwork完成,同桌合力争夺小红花,同桌按照‚优差、优中、中中‛的程度就坐,竞争势力相对均衡,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就近合作的平台,培养学生与人相处,团结合作的能力。这样大整体,中集体,小团体间展开大范围合作与竞争,小范围合作与竞争,三重竞争机制确保有效的学习效益。
再次,教师调控引导他们学会合作,激发情趣,互动创新,共同发展是保证。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可集体的能量是可谓的。教师一定要转换传统的教 师的角色,从主宰 3
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在咨询与参与中进行调控学生。
1、教师以非居高临下的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各个合作互助小组中,听取学生的交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教师不要期待学生得出统一答案,鼓励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适时进行调控,建立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互助学习需要相对宽松的、自由的学习环境要求老师与学生的那种亲切感而不是权威性的疏远感。
2、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合作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倾听他人的意见,注意自己情感的正确表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精神、习惯。如表示感谢或应答感谢等。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在家通常是娇生惯养、说一不二,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同学。为了发动和促进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好指导者的职责。
3、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形式和活泼的创新活动。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开口说,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创设适当的语境。学生朗读或表演对话,完全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间分角色朗读、表演,最后在每个合作组内任意点名朗读或表演会话。如在学习了第一册‚Birthday‛对话后,我安排了几个生日Party,让学生结合课本小组合作自编自演,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布置道具,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学生的热情使得这次的表演异常地成 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6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建立有效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求得知识提高技能,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改变学生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有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心理学家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所以英语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
(一)选择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途径。
(1)让学生们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小组合作形式扮成不同的角色,如记者(Reporter)、观众(audience)或被采访者等,来完成教学采访(Making a interview)活动。
(2)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话题(Topic)”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积极认真的讨论(Discussing)得出结果,或根据 “话题”展开黑白双方的辩论(Debating)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如:正方Money is the most important;反方 Money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3)让小组学生借助于一定材料和道具,以角色(Role-play)扮演的形式来完成课本剧等教学任务。表演的内容取材广泛,可长可短,角色的分配可多可少,语言的运用可自由发挥,教师可适当参与表演。
(4)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根据老师设置的情景,通过感官猜测(Guessing)或动作的实施来完成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单词、词语接龙、词汇PK;编chant、参与游戏(Games)与竞赛(Competition);看图说话、编制对话训练口语;制作英语手抄报、作品展示;互动听力;共同预习复习课文、朗读背诵课文;设计每日新闻播报;每日一题的作业;分组编制英语复习专题(形容词专练、反身代词专练等);外国电影配音或凭借多媒体网络资源制作一节精美的英语课件;组际之间练习写作;收集整理归纳与英语有关的广告词、标识语、成语、歇后语、谚语和格言等等。
(二)教师要当好策划人。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与说:“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叫学生发现真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和谐关系,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把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消费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行之有效,英语教师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1)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可操作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寻,活而有序,坚决杜绝表面上的“假热闹”,从而保
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2)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四听:听清楚教师的目标要求;听清楚同学的发言、不去插嘴;听清楚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听完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3)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
(4)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5)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6)教师灵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进行调控,给予巧妙地点拨与导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7)为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性、统一性要求,教师应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差异,分层次的设计作业,避免 “一刀切”,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促使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这一目标。
(8)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及时进行以鼓励为主的总结评价,看一看哪
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闪光点,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搭档奖”、“最佳小组奖”、“最佳创新奖”、“共同进步奖”等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进行奖励,譬如建立“小组成员学习加分表”加分、“小组竞赛栏”贴小红花、小红旗、或发给小的学习用品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向上,学生更乐于参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 合作需求已渗透到各个阶层和领域, 其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合作的意识、能力和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素质。因此, 在小学教育阶段, 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他们共同的学习任务, 有明确分工的、各负其责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最终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 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 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和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进,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彻底的改变, 教师角色也得到了重新定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思想的激励者。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还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激励学生思考, 成为一个激励者;时而与学生交换意见, 成为一个参与者;时而督促学生纠错, 成为一个促进者;时而共同探讨, 成为一个合作者;时而给学生指点迷津, 成为一个指导者。
总之,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倾听, 又要答疑, 还要概括结论, 给出评价。特别是在不同学生分工研究不同的问题时,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和见解加以综合, 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现象。这时教师恰当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二、优化组合设计, 强化合作交流
(一) 合理组建合作与交流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合理组建合作交流小组, 小组成员则应结合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业成绩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搭配。人数方面一般定为4—6人一组, 尽量遵循“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 组内能取长补短, 形成互补, 组间力求均衡, 无明显差异, 便于公平竞争。
(二) 重视学习小组的“领头雁”
所谓“领头雁”就是组长, 组长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要求德才兼备, 乐于助人, 既要能管住自己, 又要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心, 还要善于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意见,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积极引领小组一路向前。
在选出小组长以后, 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 从而使他们明确职责, 提高认识, 带领小组成员开展合作, 增强小组竞争力。实践表明, 让组长负责小组内的交流组织、检查监督, 有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三)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
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 往往会导致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或学习小组走向解体,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例如, 教师应要求组内成员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养成倾听的习惯, 同时在组内敢于提出问题, 并能大胆发言, 学会提建议, 学会评价别人, 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这些良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仅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更有利于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与别人和睦相处, 从而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创设问题情境, 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 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特定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思路和方法上予以点拨指导, 引导学生叩响知识殿堂的大门。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时, 其中有“抓花生米”这一环节, 这时教师就应讲清合作交流的要求:
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
2.抓花生米时尽可能多地只抓一把;
3.小组成员都要猜一猜, 这把花生米大约有多少粒;
4.再选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哪个多?为什么?
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 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四、优化师生关系, 当好合作者
当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互动交流时, 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要置身于每个学习小组中去, 平等地参与其中, 实时调控学生的情绪、交流的内容和时间等, 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 教师还要友好、平等地与学生相处, 建立一种让学生亲近而又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既不能过多干涉, 又不能袖手旁观。此外, 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 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这几个方面都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学会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 教师要关注个别差异, 尊重学生人格,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进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那些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弱势群体,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势在必行。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 勇于创新, 运用各种策略, 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进而构建宽松、和谐、民主的新型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梅.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9 (Z1) .
[2]乔卫红.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 (8)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8
数学教学分组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知识的讲授者,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与学生积极合作,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本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明确怎样学习、学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在这样一个相对开放与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并且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与教师及同学真正交流与分享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应用的基本技能。
一、在全面掌握班级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做好课前的分组准备工作
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个性特点科学、合理进行分组,每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每一个学习小组在4~6人为宜,并且分组时应该本着“以好带中、以中带差”的分组原则,把不同知识水平与个性特点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明确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内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有事做,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积极思考,主动解决学习过程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做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分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好学习小组的组长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学习小组的组长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能准确分析与表达,思维要活跃,只有这样的小组长才能有效调动本组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心情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活动之中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习收获较大的小组或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引起注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表现欲,有效发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认知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不断树立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第三,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创建组内文化,倡导学生发展学习小组的学习特色,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树立起全组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小组内都能把自己积极的一面展现出来,并且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进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可以对学习小组实行积分制,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奖励积分,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优点,特别对于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能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与关注,在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中,这些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教师要不断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准确把握好教师什么时间一定要给学生讲解,什么时间可讲可不讲,什么时间一定不能讲,这些教学时机的把握能够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知识理解程度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遇到难题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去分析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只有教师适时的引导,才能使学生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并在教学实践之中断完善,只有教师合理的评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才能不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整体把握小组的学习进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间学生应该做什么教师要准确把握,避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事做,重点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进展,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9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理念的要求与兴趣探究性,逐一挖掘个人与集体间的有效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对学习态度、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能力,分析学生们之间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真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兴趣所向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由于兴趣投入学习当中乃至把个人看成小组合作学习,阐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态度 小组合作 探究性学习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混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在如今学生面前根本就是司空见惯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完全提不起几分力气了,而就算是一些真正想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影响下,潜移默化中怀疑自己当初所立下的学习目标,一个人有了内心的怀疑与旁人的影响,那么说明他已经有了放弃自己的目标的想法。而任何教育方法在现在学生面前应经完全没有丝毫的作用了,不管是教育方式还是教师自主,一个学生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念头,就算多完美的学习教育方式都只是竹篮打水。
学习态度完全表达如今一个学生能否真正努力学习的筑基,要激起一名学生对好的学习态度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不然学生的学习理念就无法完全浸入学习状态之中,最后讲台之上教师蕴含无数人所传承下来的教学知识却成了学生的“催眠曲”。
为什么学生们对学习态度完全没了积极进取的信心?一部分是因为社会现象在影响着学生,也或者一些学生们之间的问题,在这就不一一举出了。而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却是如今教师的唯一问题,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逐步改变教育措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让学生有着属于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的绝对权威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自主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气氛活跃。但作为一线的教师不得不思考热闹与自主背后透射出的放任与浮躁。
而现在教师的自主问题需要因情况而看待学生们,一个教师没有了权威,而有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本存在的学习气氛因为没有教师权威,而刚组织起来的学习小组也很快失去其存在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小组合作存在后放射出的严重问题。
那么,在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而不淡化教师的权威呢?
第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与学们和教师之间的差别。
小组合作主要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把多个学生规划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也分化出不同的子组,竞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成为每组的大组长,成绩突出者为每组小组长,这样就确保了小组之中的公平性。
而师生之间在讨论问题中,要确立彼此现在的关系,教师适当徘徊每小组讨论内容当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适当加入每个小组当中讨论,这样就要抛下一个教师所有的权威,坦然与学生们交流,如此就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
第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学生在小组中要彼此有着倾听不同的意见见解,要谦虚需求帮助,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小组中分工合作是必须的,小组的存在就是抛弃个体,创立集体,一般需要一人分工,一人记录,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完整有序的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这时候的教师义务就是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要尊重学生们,这样在小组讨论当中,教师就是学生们的朋友,而不是一名教师,而在确立问题存在并提出解决时,教师就要快捷转换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之间讨论对学生的放任,使其一时忘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立,而教师这时候就要适当解决权威问题,不妨在无法控制当中开玩笑的说:“朋友们,现在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给点面子,不妨听听老师的意见吧!”这样一句话下去,也就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照顾到教师权威所化。只是如今权威却是柔和了不少。
挖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把教师职位暂时抛开融合学生们当中,适当转化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依存,而小组合作存在也能更好的发展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10
摘要:在教学改革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而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必须把工作具体化,落实到细微处。
关键词:小班化;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契机,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我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在30人左右,由于班里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课前能更好地在备课时备好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把教材具体到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课堂内,小班化使学生的活动空间相对增加,并且老师、学生间有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这样可以大大地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课后,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尽可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利用好小班化的有利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呢?以下是我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一些看法和尝试,请同行给予指正与意见。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
(一)从社会角度来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团队合作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学生角度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主体发展有积极地影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直抒己见,认真聆听,提出质疑,共同探索,发现规律,学会解题,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理解、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可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同学与老师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从课堂教学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数学教学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亟需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转变师生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学生的参与力度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学生互相帮助,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小组间学生良性竞争,共同进步。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具体化,落实到细微之处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后,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合作,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上的合作;(2)小组合作的机会不平等,往往是优生唱独角戏,其他同学没机会发言、表现;(3)小组成员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各说各的,甚至个别学生趁机说笑或者讨论别的话题;(4)小组汇报展示没默契,其他学生不会对他人的意见和答案进行总结、补充;(5)教师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小组、个人进行合适的评价和激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要把工作落到细微处。
(一)合理、科学地分组。教师要统筹安排,认真分析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性别、性格、身高、特长、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例如,我所教的四年级现有22人,通过调查、分析,我把班里学生平均分成5组,每组4人。其中第1小组人员的情况如下表:
(二)选定小组长,培训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所以教师既要选定一个优秀的小组长,还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比如,我校四年级小组长的培训内容主要有:(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和职责;(2)学会团结组员,在组内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3)学会组织协调,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会根据组员的具体情况很好地分配工作,协调好每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教学实践,小组长的确是学生的帮手,老师的得力助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培养小组长的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的开展。
(三)把握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只有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呢?(1)题目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较大,个人完成有困难时;(2)学生的答案多样,意见不统一时;(3)在遇到知识的关键处、思维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时;(4)在学生渴望与人分享交流时,以上的时机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的估算》(人教版)的例题124÷3≈()时,有些学生的答案是40,有些学生的答案是41,又有些学生把124估算成整百数100,用100除以3不知道结果是多少。当学生的答案呈现多样性、有讨论的欲望时,我就巧妙的把学生引导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四)精心预设明确、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预设小组合作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明确、难度适宜,容量适中,这样既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第一课时中,我把课本的主题图(如下)精
心设计成为《课前小研究》的第一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观察、思考并填写出自己发现的规律,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补充课前没发现的规律。
(五)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彼此产生的智慧的碰撞,学生才能比较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学生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别人的思路走。
(六)营造小组讨论的良好氛围。针对小组讨论时往往出现好的学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光听不说,或者不会倾听的问题,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小组讨论交流《课前小研究》第一题(如下表)时,我班其中一个小组长是这样跟组员分工的:“罗志健(学习成绩B)负责我能解决问题,刘丹(学习成绩A-)负责我能举例,郭伟聪(学习成绩A)负责我发现和记录,我(周旭升,学习成绩A+)负责提醒同学们。”这样明确的分工就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每位学生都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是不是跟自己一样,也很好奇别人的表现会不会比自己好。
(七)加强小组汇报时师生、生生的互动。在小组进行汇报时,其它小组要认真聆听,深入思考,发现跟自己小组意见不一致时,及时提出质疑、补充意见或建议。这样,认识就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中不断深化。除此以外,教师也要与学生形成互动。当小组汇报不到位时,教师要不断地追问;当学生间的互动还游离于关键点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中,让小组汇报四边形的分类时,小组间经过互相质疑、探讨、补充,但还是归纳不完整,于是我就引导地说:“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的角,你们发现了什么?„„如果再观察它四条边的关系,你们又发现什么呢?”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小组汇报更有质量,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八)制定有效的小组评价方法。有效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我在班上采用简单易行的激励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奖励红旗。无论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还是在结果汇报时;无论是小组集体的表现,还是个人的表现,只要是优秀的,有进步的,都可以奖励适当数目的红旗,然后每周末进行小组表彰。
(九)监察学生学习知识和合作技能的发展。有效监察学生的发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更加有效。
总之,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必须把工作具体化,落实到细微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推荐阅读:
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07-02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11-25
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11-10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16
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论文11-01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16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07-20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