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改展示课反思

2024-10-18

听课改展示课反思(通用11篇)

听课改展示课反思 篇1

对一节课改展示课的所见所思

前几天,我和我们学校的一些数学老师听了一节四年级数学研讨课,这是一节课改展示课,参加听课的老师还有外校的一些骨干教师和教育局的领导。这节课的课题是《求平均数》,执教的老师是从教十多年的杨老师。

由于杨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对学生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所以整节课听下来感觉完成得很顺畅,教学环节设计突出重难点,课件制作精美吸引学生,课堂组织注重小组评价很有序,教师掌控课堂稳而不乱。特别是本节课很突出新课改理念,不但注重让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自主设疑”环节学生围绕《求平均数》课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和生活有什么联系?”……在探究环节注重放手让学生先大胆猜想、尝试解决“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想怎样比?”,并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前提下,又让学生汇报、展示,进而得出“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比较最公平、最合理。”……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只是起了启发、引领、指导、点拨、肯定的作用,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收效颇丰。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中,执教的老师说了自己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校外参与听课的一些骨干老师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及体会,大多评价都是优点,本校的教研组长及领导也提出了对这节课中肯的意见。

我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在参与这节课的听课、评课整个过程中,除了产生有和其他老师一样的思考外,我还有一个问题被困扰着,并且这个问题困扰我了很长时间了,那就是:数学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很压抑?或者说不活跃?或者说课堂气氛很沉闷?这其实是一个问题。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是很积极、很活跃的呀!那么为什么到了公开展示课,学生反而是被压抑了呢?今天这节课从头到尾我一直都有这个感受,一直都在思考。我想,这也将是我们老师以后再上公开课时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

听课改展示课反思 篇2

一、精彩的课堂源于“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数学知识得以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在几节课中,老师们都很自然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素材进行教学,并对课程资源材料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和创新。如:生动有趣的池塘边小青蛙图,环境优美的校园布置图,强有生气的全国十运会场景图等。这些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境,突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向学生们展示了鲜活的东西,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起一个有趣的数学课堂。

二、知识的建构重在“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感官,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秒的认识》一课中,熊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历程。在“秒”概念的形成教学中,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行走,去发现秒针走过一小格就是一秒,随后从感知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用口跟随说“噔——噔——”初步感触“秒”的速度;用心默读去感悟“秒”的长短。随后让学生用活动去领会,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去估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用了几秒;抽同学上台合作,一人负责数数,一人按秒表,一人做踢毽的活动,让同学一起来猜测踢20个毽,用了多少秒钟。很有意义的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做这些事情所用的时间。之后,教师出示放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发现放了60秒,从而得出是一分钟,让学生在一分钟里画画,感知分的长短,这样秒与分的进率也很自然地得到了。教师在整节课中,构建一个和谐、民主、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根据孩子的心理规律,加强各感官的有机整合,展示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堂。

三、教学过程注重“细”

在《8、9的认识》一节中,余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风格,突出了一个“细”字。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关注数学知识的细小建构。如:在原有事物数量是8的情景图中,利用课件资源,一一地增加各种事物,让学生细心地去发现,数量变多了,不能用8来表示了,要用几来表示呢?给学生一个数概念的提升,暗示着比8多1的数是9,得出数字9概念的建立。在教学点子图时,让学生去探索不同的数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问:原有8个,加了一个是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给学生一个细微的8的加减法的渗透,也让学生初步明确了原来8的后面是9, 9的前面是8,得出8、9的序数。在引导学生观察直尺时,教师关注了学生提数学问题的培养。在用数量是8和9的学具拼摆自己喜欢的图形时,注重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要求用完整的语言叙述:用什么学具,几个拼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些细节的关注,细节的教学,细节的铺垫,无疑对数学知识的完整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数学课堂渗透“育”

德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确立了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明确提出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时,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几节数学课上,老师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为本的思想品质。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在课堂中,杨老师利用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教育;熊老师在秒的教学时,教育孩子们虽然一秒很短,但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时间,珍惜好一分一秒;付老师教育孩子从小保护大自然的动物,争做环保小卫士。这些虽是点点滴滴,可潜伏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灵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思想性。

听课改展示课反思 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Reading板块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82-01

牛津高中英语Reading板块包含本单元的主要话题、重要生词以及高考知识点,所以Reading板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Reading板块教学的意义、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浅谈牛津英语模块2Unit1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展示课的一些想法。

一、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意义

1. 承上启下,是连接前后板块教学的桥梁。上一板块Welcome to the unit中讨论的话题是有关一些科学上难以解释的现象。教师通过课上讨论自然引出本单元的话题Tales of the unexplained,并且吸引学生探讨更多科学未解之谜。接下来教师通过设问“Why was the boy missing, why were the police puzzled, what was the result?”顺利展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Reading中失踪男孩的妹妹说看到了奇怪的灯光和外星人。那么外星人怎么来到地球呢?在接下了的板块Word power中就谈到了Space exploration。因此,我们不难发现Reading发挥了承上启下,连接前后板块教学的作用。

2. 激发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Reading的标题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是一个省略句,当中包含的信息量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再看故事的叙述,文章的开头Police in America have stepped up their search for a fifteen-year-old boy who went missing three days ago in Dover, New Hampshire直接开门见山讲出了一则新闻;接下来通过失踪男孩妹妹的所见所闻和Mrs Marvis的亲身经历设置悬念;最后,故事结尾警方的观点也是模棱两可。以上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加词汇,完善语法、句法结构,进一步培养英语语感。文章里包含了如missing、witness、alien、spaceship、possibility等与单元话题紧密相关的一些词汇,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结合特定的情景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此外,While we have not dismissed the idea, we are looking into other possibilities as well,又有I haven’t been sleeping well since I returned home,正是单元Grammar and usage的重点。

二、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现状

1.片面追求教学进度,随意删减压缩Reading板块教学课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课文的理解,把新授课和语言疏通课混为一谈、压缩在1到2课时之间,甚至干脆就省略了课文的理解。笔者认为对于文章的理解不但不能删减反而更要精心备课,结合多媒体手段,适当运用ppt力求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情节。

2. 任务模糊,缺少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课堂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部分教师不重视文章的预习,简单地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是预习Reading,任务模糊,不提出具体的要求或者进行指导;最后,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备课思路死板的进行教学,完全不顾课堂反映。

3. 备课考虑欠妥,课堂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就模块2Unit1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文章而言,题材新颖,很具有吸引力。部分教师疏于精心备课,沿用过时的备课笔记,不去仔细阅读文章,发现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之处。此外,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课堂渗透以及两者的融合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展现,这就导致课堂枯燥、效率低下。那么备课考虑不周、课堂效率低下很多情况下,教师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

三、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策略

1. 保证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参考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Reading文章的理解通常需要一课时,因为时间得以保证,教师才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文章题材新颖,所包含信息量丰富,而且是一篇新闻报道,更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弄懂文章大意。

2. 明确作业,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文章,课堂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文章是一篇新闻报道,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的文章,教师更应该课前明确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比方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总结文章大意;第二,以文章情节为基础,完成书本page2partA、page4partC和partD的内容;第三,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最后,根据学生课上反映,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问题以及思维的闪光点,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3. 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精彩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心备课?首先,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并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还要备好学生的课,对文章的深度、词汇的辨认、句子结构的理解等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因素,教师事先要做好预判,做到有备无患,课堂就得以顺畅、自然地进行;最后,为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丰富的图片、视频信息,流畅的课堂教学用语,充分的小组活动等方面着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课改展示课活动总结 篇4

六间房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4.6.23

课改展示课活动总结

为了推进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校的“课改展示课”活动于6月10日拉开了帷幕,活动历时两周,共有17名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小学10节,中学7节,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品德、历史等多个科目。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部署,由教务处具体组织,成立了课改展示课评审小组,评审组成员依据评分标准为每名教师打分,评选出最佳课改展示课8节:李艳丽执教的《作文指导》、刘艳红执教的《Helen Keller》、李素娟执教的《My lifetime hobby-studying stars》、卢乃丽执教的《认识图形复习》、王红梅执教的《比一比》、李秀娜执教的的《尧帝凿井》、昌艳执教的《卢沟桥》,任敏执教的《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这次展示课活动,基本上反映了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情况,使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校教师学习实施新课改精神的教研教学现状。具体总结如下:

一、成绩方面

1、展示活动体现了可贵的教学精神。

无论是教研组成员还是展示教师从思想上对这次活动都十分重视,每个人都积极认真地准备,注意发挥集体备课小组的智慧,在备课时体现了虚心的精神;认真参与展示活动,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了勇于摒弃、大胆实践新理念的精神;积极地听课,发扬好学的精神;认真地评课,表现了真诚的态度。在这次展示课活动中,各教研组教师合作备课、集思广益,这样不仅对展示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培育了新课改中最需要的合作研讨精神。

2、大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在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自觉转换角色,努力将新课程新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具体体现在:

一是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们在上课时十分注重用自然亲切的教态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二是课堂上更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到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再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如语文课的互相评读、兴趣阅读,数学课的玩中学、学中玩,算法多样化,以及其他的游戏促学等,把学生纳入双向、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断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勇于探究的人文素养。

三是教与学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而且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课堂上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读有所悟意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关注个性体验,使得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主相得益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学生乐学、会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注意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实验发现、读书讨论、交流辩论、剪拼画组,有的教师还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观察、测量、比较,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品尝到学习的快乐。课外作业设置注重形式多样,自主选择,实践性强,让作业成为快乐。

五是注意拓展延伸,体现了开放的大教学观。不但注意课内外的相关知识链接与拓展,丰富了教材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限延伸;而且注意沟通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增加了趣味性,也体现了课改精神。

六是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的读书写字习惯,数学的计算解答习惯,都成了课堂关注的基点。

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绝大多数教师都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抽象的文字、概念、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积极准备了教具,制作了形象的头饰图片及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4、加强了展示课的评估,落实展示活动的实效性。无论是一节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展示课,应该说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成功处见经验,失败处看偏差,因此我们都开展了以教研组为主的研究活动。这样就避免了以往草草收兵和展完了事的不利做法,促进了展示教师备课能力、评课能力、上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实践——反思——再实践——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存在问题

本次展示虽有很多亮点,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教师只是完全按照学校的四步去操作,没有创新,也没有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实效性不强;二是有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面都有待于加强。三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改进措施

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老问题和新困惑,需要进一步改进:

1、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展开研究、探讨,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注意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多使用鼓励语言,帮助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好、中、差生都学有所获。

3、提高教师个人魅力。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大练基本功、把握新课改,在教学实践中锤炼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四、下步工作打算

本次活动评选出的8节最佳课改展示课,学校将在下学期9月份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按照学科特点、学段特点,逐步推进,全校铺开。学习后老师要认真反思,在教研组内交流思想,发展思维、碰撞火花,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寻求适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形成全体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提高”的课改氛围。

总之,这次展示课活动,既为老师们提供了教学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老师们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智慧,就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希望。相信每一位老师在这次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和收获,我们期待老师们在下次赛课活动中有更加精彩的 “表演”!

课改是条漫长的路,我校正在前行。

六间房九年一贯制学校

区级展示课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开始部分学生整体的队列练习,我自我感觉稍显不整齐,尤其是向后转时,还有个别学生是从左侧转体,这点我应该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强队列练习内容,让学生熟能生巧的形成动作概念与意识,区级展示课教学反思。

准备活动后我安排了集体先徒手与老师模仿正向投沙包的动作技术,然后持沙包自由分散在场地进行掷远练习,在练习前我没有明确规定学生投掷的方向,因此造成了练习中从哪个方向投的都有,在练习安全措施中存在隐患,在以后的课中要避免这样的失误,教学反思《区级展示课教学反思》。

课的主题部分我觉得是本节课的亮点,首先我采用了梯形站位的队列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观看到其他同学练习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也一目了然。其次针对学生出手角度过低的问题我安排了投过一定高度横绳的练习内容,从而很好的为改善出手角度问题提供的辅助性练习。在学生适应横绳的一定高度后,我又提高了横绳的高度,加大了出手角度的难度,学生通过练习也就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较好。最后我在一定高度的标志物后画上了不同远度的横线并且标有分值,以最远的横线分值最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练习热情与兴趣。在提高掷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最后的春种秋收小接力赛,学生们练习情绪很高,课堂秩序也很好,整个课堂的效果又达到一个小高潮。

信息技术听评课反思 篇6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优质课评比活动,它是一个教学展示的大平台,也是一个教学交流的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位选手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课堂调控能力。

在这个大平台中,我锻炼了自己,展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生为主

在教学设计上,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引导者的姿态进行,课堂的一切教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恐龙先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然后以学生的问题的对象进行课堂研究学习。在搜索引擎了解环节中,教师只提供一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发现各类搜索引擎的共同之处,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

二、课堂细节,习惯培养

课堂细节决定课堂成败,可见课堂细节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提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生习惯。

当学生说完想研究的一些问题这后,我提出“要研究这些问题,在网络环境下,你打算怎么做?”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研究策略,再以这个策略为前提进行问题的研究。在课后小结时,结合板书,再次呈现研究问题的方法,加深印象。只要坚持如此教学,必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前谈话中,当学生提到用电脑玩游戏时,适时给于引导,首先肯定适量游戏是一个休闲娱乐的方式,可以通过游戏放松自己的心情。然后话峰一转,提出游戏要注意的时间和地点的控制,强调课堂内不听老师的教学而进行游戏活动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三、课堂调控,环节紧凑

课堂调控能力是教学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但我想课堂调控还应是以教学环节设计为基础的,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能更大地降低课堂调控的难度,使整节课顺利地进行。

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我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果展示——小结汇报”为主线,每个环节相互联系。当学生提出关于恐龙的研究问题之后,自然而然地就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环节。在解决问题时,会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解决的步骤是怎么样的。从中渗透搜索引擎的认识与关键词的确定方法等。

初中历史研究课展示课后反思 篇7

1.课堂设计环节

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我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备课中,按照新课改理念设计了整堂课的流程,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具体设计(1)将“孔子”一目

分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两部分。(2)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在该子目中主要介绍“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简略增加“老子”的内容。

2.课堂教学环节

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上,我联系社会热点话题——祭孔大典,播放大典视频,在宏大的场面中使学生体会到孔子的影响力,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突。

授课中,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体现“自主”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讲到孔子的思想观点时,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让学生谈谈孔子的思想对于同学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处理本课的难

历史课教学反思

推荐“二战”的转折和胜利这一课的教学,分为“二战”的转折战役,“二战”的四次重要会议,“二战”的著名登陆,“二战”胜利原因及“二战”的影响和“二战”给人类的启示这几个框架学习。线索还是非常清楚。不足之处是,在最后的总结中,没把两次世界大战进行对比,这样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问题。

在学习到二战的胜利时,课文中讲到美国投两颗原子弹,有学生更正说是投了三颗,有一颗没有爆炸,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平时学习很不认真的学生,因为自己也没太在意这个问题,既然书上说是投了两颗,那就是两颗了,但也没有否定学生的观点,只是说课后再查查资料。后来想,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找资料的。

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资料,看到的结果和我们的教科书上却是不一样的,有人甚至对美国投原子弹都表示怀疑。认为是一个谜局,美国没有对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教科书是否也该改改呢?有谁来做定论?

课堂上,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岂不是更好?

历史课教学反思

推荐今天是讲二战爆发的历史。其实已经在其它班级上了该课,只是效果不满意。今天所要上的是一个差班的课。如果不采取点措施,课上不到一半,肯定台下睡成一片。我不希望变成这种惨状。

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天二战史的资料,比如莫斯科保卫战,不列颠之战等等,当真正接触这些资料之时,突然感觉历史是这样的生动,并非象教科书上所写的那样枯燥无味。我突然想,要是学生能亲自读读这些东西,或许能打动他们,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我也感觉到,是学生读的东西太少了,特别是关于历史方面的东西。没有丰富的史实做奠基,他们怎能对书上精辟的描述理解,进而产生兴趣呢?

上课了,因为是差班,我也不想首先从大道理讲起,这样他们一定会很抵触。首先在语调上较以往有了一些改变,有意识的让声音变得抑扬顿挫,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仿佛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特别是几个男生,他们给随着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在逐步的回答,我感觉到已经开始调动起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心里有些高兴。以往的平铺直叙讲课所带来的不愉快,仿佛倾刻间消失。

当讲到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之时,特别对之加以了润色,德国的海狮计划,伦敦上空的轰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挫败德军的进攻、斯大林钢铁般的意志、莫斯科红场的阅兵、苏联人民为保卫莫斯科所做的英勇斗争等,感觉学生在和我一起回到当年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感觉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就在那一刻之间。

这一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没有以前的那样沉闷,但是又感觉,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之时,又怎样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呢?比如对二战原因的分析,对慕尼黑阴谋的认识,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理解,对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过程、作用的分析认识,由于时间问题,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入的分析。而这些都是考试所要考到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样的矛盾呢?

要做到这些,我想只有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从细微处慢慢的改变,一步步提高,让历史课真正变成有趣味的,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堂。

历史课的反思

推荐关于“二战”史的学习,应该是很生动的,比如讲一些著名的战役,给学生描述一下,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可是今天上课情况不理想。首先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然后分析了慕尼黑阴谋的影响,再讲述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联失利的原因,分析珍珠港事件的原因等,最后要讲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个内容时,下课铃响起了。

学生反映一般,感觉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也感觉一节课要向学生分析的东西太多,经常说要抓住重点,围绕重点突破,可是看看那些资料上的考题,内容要求都是十分全面的,不知道怎样即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让他们培养成解题高手。突然又感觉知识靠一个个灌输也没有太大意义。可是历史的东西已经是过去了的事情,怎样让他们去实践,去体会呢?

用小道具激活历史课--《文字演变》教学反思

内容预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十九课讲的是《文字演变》,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上,把汉字字体演变这部份内容做了如下处理:事先用不同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在多张纸片上书写 “鱼”字,上课时先让学生看课本中不同字体的汉字列表(列表中没有“鱼”字),自己对照比较出不同字体的特点,老师则趁此空隙,把准备好的不同字体的“鱼”字纸片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同学上来“揭榜领鱼”,规则是说对所揭“鱼”的字体,老师就把那只“鱼”送给他。没想到同学们热情相当高,争先恐后地上来“揭榜领鱼”,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在此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汉字演变的知识,也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了初步印象,老师再适机地启发学生观察、还使学生揣摸到汉字演进的一些规律,如汉字由象形到抽象,由繁体到简体,由单纯表意到艺术化的发展等等,总之,那堂课上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平心而论,有关文化部份的历史课,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比较难的,而本堂课教学效果却较为理想,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我着重分析了这堂课成功的因素,感觉课堂的亮点就在“揭榜领鱼”上,此环节把老师的教学意图,融在写有“鱼”字的小纸片上,最后通过“送鱼”游戏来实现。不难看出,这个教学设计的基本载体只是几张小纸片,准备起来并不复杂,但恰恰就是这几张小纸片把一堂课演绎“活”了!想到此,我突然对历史教学产生了一丝灵感,能不能借助些小道具来激活每堂历史课呢?经过再实践和深入思考,我有了下面一些认识:

一、小道具在历史课上的作用大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东西学生想象起来是比较抽象的,很多时候学生还要了解这些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摸索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如果学生不借助一些小道具来做为历史和现实的联结点,做为想象的依托点,哪整堂历史课就成了教师语言搭建的海市蜃楼,既虚无缥缈又稍纵即逝,„„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教学随笔

在历史课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新时代,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历史学科的内容却有着明显的“过去时”和“既往性”特征,因此,必须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才能使德育有机渗透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怎样才能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优化思想教育 我想,除了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之外,还要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与时事热点的结合.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历史教学,从本质上讲,体现了唯物史观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时事热点构成了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仅公众关注,青少年也感兴趣.每当教材内容与某个时事热点有某种内在联系时,有些学生总希望能发表自己的“高论”.作为一名教师,这不正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楔机吗 例如,99年5月,“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举国上下,群情激奋.我在期末复习时讲述了“北约”成立的背景目的, “北约”东扩的过程,“北约”嚣张的原因,又让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教学已经演化为对“北约”罪行的声讨.这样的思想教育效果,一定会使学生铭心刻骨,终生难忘.第二,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学生对什么知识最感兴趣 不是考试要背的死知识,而是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活知识”.因此,要以教材为依托,广泛联系学生的课外生活,并且要使“联系”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环节.例如,在讲授“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我问学生:大家看过香港电视剧《新龙门客栈》吗 其中的“东厂”干了多少坏事呀!学了这一节,大家都知道了,原来所谓的东厂,西厂都不是生产经营的工厂,而是明朝君主专制下用来杀人的“工厂”.学生在学习中使自己在影视剧中得到的历史表象上升为对历史理性的认识,加深了对明朝“厂卫特务机构”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有时为了联系现实,还要对知识点适当扩展.例如在讲80年代“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就必然要联系90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的现实.你要是不联系,学生就想不明白:既然是“异军突起”,怎么会有“金融危机” 因此,在讲到其发展原因时,还要指出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这是其后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内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更要发展本国基础工业,基础扎实了,国家经济才能稳步发展.第三,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历史教学目标的三大块: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 人们总是以高考的能力要求作为培养的目标.这是对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窄化”.“历史学科能力根本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以史为鉴(见《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东方出版社《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组编写).”以史为鉴“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鉴史知今“.从学习历史到认识今天,这是一种认知”迁移能力“.要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托教材,联系现实,”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还会不生动活泼吗 历史教学的目标还会不能达到吗

最后,要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总是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会因其时空的不同,形成条件的不同,导致其发展趋势和结果的不同.因此,在利用三个”结合“的方法建立”联系“时,也要注意其”区别",不能牵强附会,简单类比.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 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

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班化教学模式展示课听课反思 篇8

开一中李三文

听课能让我们积累经验,听课能让我们反思自我,听课还能让我们吸取教训„„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小班化教学模式展示课”。我觉得每一位参与展示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给我留下深刻映像的有以下几点:

1、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驾御课堂的能力强。

2、教师能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主题设计,情景再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等一系列有效学法,让学生在情景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知,从而形成体育技能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3、把枯燥的课堂教学创设得丰富生动:做游戏,动手操作等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整合了课堂各项资源。

4、课堂最大的优点就是在课堂中既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探究、合作学习。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听了参与展示的教师们的课,结合自己平常上课时的表现,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反馈回的情况随时调整了教学计划,从而生成了“鲜活”的教学资源。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也思考如果是自己上课该怎么处理,并与执教者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很有实际意义,我觉得它对提升我的教学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听课后我也对执教者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虽然他们是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但是同样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不完美、但又要不断趋近于完美的过程。这样边听课边思考,以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确实是我们新教师成长的一条好途径。

听课改展示课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尝试运用象声词,大胆想象.创编诗歌。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有关声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小朋友,(出示小熊图片)请小朋友们观察图片中的小熊,小熊是什么表情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那图片中小朋友们能看出是什么天气吗?(雨天)

二、观察PPT中图片理解诗歌。

(1)雨天,小朋友们都在生活中看到过下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呢?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奇妙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们听出来是什么声音了吗?)(下雨了)下雨啦,下雨啦,闭上眼睛,静静听。滴滴答,滴滴答,小雨和窗玻璃打招呼。小朋友们图片中小雨拍打在什么地方,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滴滴答,滴滴答)。

(2)听了雨的声音,那大自然里还有哪些声音呢?出示图片风姐姐钻进了树林里。听听风的声音,风是怎样的声音呢?(呼呼,呼呼)

(3)在下大雨前天空变得暗起来,有一声声巨响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相应幻灯片)。

(4)池塘中这个声音又是那个小动物发出来的呢?(青蛙)播放现有幻灯片。并请幼儿模仿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呱.......(5)最后啊还有一个小动物,它发出来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什么小动物呢?(小虫)(播放幻灯片,并点击播放小虫的声音。)

三、仿编。

上面老师播放了好几种声音有:雨,风,雷,嫩芽,青蛙,虫儿不同的东西都有自己特有的声音,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留意过那些声音吗?

教师示范:嗡嗡嗡,嗡嗡嗡,蜜蜂辛勤在做工。

(小猫,小羊,小狗.....)活动延伸: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么多大自然的景物,以及很多声音,那我们下一次活动一起来画画这美丽的春天吧!

诗歌《听》

下雨啦,下雨啦,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滴滴答,滴滴答,小雨和窗玻璃打招呼。

呼呼呼,呼呼呼,风儿钻进了树丛里,轰隆隆,轰隆隆,雷声打起了大花鼓,呱呱呱,呱呱呱,青蛙欢快地唱起歌,唧唧唧,唧唧唧,虫儿奏起催眠曲,滴滴答,呼呼呼,轰隆隆,沙沙沙,呱呱呱,唧唧唧,多么动听的一首歌!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听课改展示课反思 篇10

【活动设计】

在“小超市”游戏中,我发现幼儿能熟练地唱数,但若要求他们进行一一对应地默数,就会遇到问题。如默数到“5”,报出的总数却是“6”。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依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果”活动。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幼儿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还添加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1”或“少1”,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开展。这也是此活动的一个创新点。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积极投入,高潮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戏中的规则简单,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戏具有趣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一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喜欢。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对于教师来说,我也非常喜欢这则活动。其一这个活动教具少,便于操作。其二是规则简单,便于教师交待清楚。其三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了默数、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等。整个活动贯穿了“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后要有验证环节,因为验证就是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一数概念。

新课改微格课的教学反思 篇11

最后在小结的时候,校长诚恳地提出了三点建议:

1、详略不得当,学生可自主回答的可以不讲;

2、课堂无激情,语调单一;

3、习题部分学校在小慧家的南面讲成了北面。

自己另外也总结了几点:

1、教学环节没有设置好,课堂目标没有突出强调,巩固达标及测查不明确;

上一篇:家庭故事饶敏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