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的探究

2024-06-28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的探究(共4篇)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的探究 篇1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的探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生成和再加工,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到位,对方法理解不深刻,让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断层现象。

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思考,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学生说题为主体的习题评讲模式。核心素养重在通过模型建构、科学论证与推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集思广益,让思考的问题更加深入和严谨,特别是能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治学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学生说题,能够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评估与反思中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螺旋形上升,特别是可以综合班级意见,让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强化知识的生成过程。

(2)新课程标准提出: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学生分成若干6人小组。在课前由组长搜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疑惑,并将问题进行统筹分配给组内成员,在课堂中利用规定的时间由中心发言人首先对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其他成员讨论补充,再由全班交流释疑。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加强对班级的巡视和指导,了解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碰撞,同时对组内成员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将知识告诉学生或直接将答案抛给学生,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通过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进行课本的回归,同时能够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特别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合作的学习态度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非常考验中心发言人的责任意识和探究的精神。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当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1)通过本课题研究,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探索出数学作业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寻找创设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3)通过本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作业的设计的建议,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

(一)研究对象

栖霞市实验中学初三10个班级的学生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索出物理作业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寻找创设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得出一些生活化作业的设计的建议,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科研水平;三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三)研究内容

1、教师积极探索物理作业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和具体实施,养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1、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10月):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确立课题,采用文献法组织教师学习与收集相关资料,然后确定人员分工,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开题,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成果:①课题方案;②学生调查问卷前测分析。

2、实施过程(2017年10月—2019年10月)

此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①各位参与实验的骨干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带领本校的实验教师进行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尽快完成核心素养和生活化作业的初步建构;②主持人建立相关QQ群,及时发布优秀教学资源和先进经验,引导实验教师及时沟通交流,主持人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引领,促使实验顺利开展;③试验初期,实验教师采取分片研究或集体参与的方式,每月至少举行一次面对面的课例研讨活动,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共同解决;④实验教师分阶段对课题做好阶段性总结,并及时搜集、总结、推广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优秀做法及经验,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修正、解决。

主要成果:①中期报告;②教师论文集;③生活化习题资料;④生活化作业案例。⑤物理作业课件

3、总结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

在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成果:①结题报告;②学生生活化作品;③师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五、课题研究思路方法措施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引出学习课题,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解决,体会物理学习的价值。在分组讨论之后,由教师组织,再次搜集班级错误的情况,由学生代表阐述本题错误的原因,如审题不清、知识遗忘、模型构建、计算失误等。重点搜集学生知识的盲点或思维的疑点。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讲题,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抽选 的学生对象,优选学科发展欠佳或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针对优生其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及表述能力

已经很强,而真正需要突破的恰好是班级中下的学生,通过抽选能够及时的反馈这一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在思维中的一些障碍,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学生讲题过程中不能单纯就题讲题,我们特别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还原学生思维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建模思想的建立,科学推理及科学论证的严谨性,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所以我们特别对讲题模式进行了指导:首先是审题:重点把握关键词和隐含条件,如“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其次是解题思维过程与方法:分别从1.模型、情境;2.知识、方法;3.思路、规律;4.难点、疑点进行习题的深加工。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课堂说题模式,能够强化学生基本的物理观念、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论证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班级释疑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质疑及创新的品质,这些都是构成核心素养的要素。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对后进生的关注,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诊断性测试,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以及犯错的根源。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的探究 篇2

但事实上我们也看到, 这种形式的运用并不成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 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越性没有充分挖掘出来。那么, 物理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呢?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 逐渐总结出了一些改进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现和同仁们交流。

一、科学的小组组合, 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的基础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 小组是进行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 因此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 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又可以增加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5—6人, 人人都有分工, 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交流习惯,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是小组合作探究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并不是使教师解放出来, 而是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广度和深度。教师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又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既要做一名学习成员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 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 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在小组交流讨论时,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

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讨论交流素养。比如, 如何使用简洁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对别人的做法表示尊重, 意见有分歧时以平和的心态进行交流等等。要实现高质量的小组讨论, 还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

2. 恰当指导。

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 防止走过场。当学生不能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时, 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指点。讨论过于激烈时, 提示其选择较理智的方法平等交流等。

3. 随时调控。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 教师切不可认为没有自己的事而袖手旁观, 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去。当学生偏离讨论课题时, 教师要进行引导, 把学生的讨论引到主题上来, 及时纠正偏颇, 保证讨论顺利进行。

三、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 多方位地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安排各种各样的课堂形式。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这一现实,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必须要十分注重实效性。

1.“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拓展知识面和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以小组为单位, 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像小猫捉不到水中鱼、雨后形成七彩桥、曹冲称象、僧人怀丙打捞大铁牛等等。经过各小组的收集展示,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扩大了视野, 增长了才干, 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2. 实验操作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体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增加小组实验探究的机会, 可以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 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如“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物理课程学习中很重要的分组探究实验。我们的实验室中提供了必需器材, 还发动学生走进自己的微型实验室, 就地取材。比如, 啤酒瓶子、玻璃杯、木块、海绵等都加入了实验。这样, 不仅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而且使各小组的探究多元化、开放式,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面对较深刻或开放性的物理问题时, 小组合作探究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组活动中提出各人的困惑, 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 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 去伪存真, 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 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 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 扩展思维空间, 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每经过一段时间,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要以个人与小组相结合, 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要兼顾, 并由学科代表或教师填入《小组学习情况统计表》。对先进个人、进步学生进行表扬, 对优秀小组鼓励团结协作意识。教师课后要采取措施督促优秀组帮落后组, 组内优生帮落后生, 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保证全员达标、共同发展。这样慢慢自然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3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们谈核心素养,还需要考虑两个针对性,一个是针对时代的需求,一个是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核心素养的种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而具体到我们中学生来说,核心素养应该是:

一、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因此强化他们利用网络进行自发性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

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中学阶段,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而形象思维能力有所减弱,此时应该通过艺术类课程来保持他们的想象力。

三、创新意识。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重要。另外还有民主意识、正义感;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做准备;以及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缜密的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手段的理论思维的严格科学。正因为物理学的这种特点,它在各门自然科学课程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策略就是要重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探究情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过程的探究特征。传统教学主要是把对学生的“双基”教育看做是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没有能够全面地培养„„

二、注重科学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科学观。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中学生头脑中应当建立真实的科学研究图景,而不是“科学是完全客观的、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确定的”这样的印象。真实的社会和生活充满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就像真实的科学,没有预先知道的确定答案。如果学校教育没有教给学生这一课,不仅学生在未来难以胜任科学研究,而且在学生从学校进入到社会的庄边过程中也会非常困难。

三、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的探究 篇4

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少

课堂上,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之后, 就让学生按照导学提纲进行合作互动。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学生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先自主学习, 对本堂要学的知识点还没有了解和熟悉, 就开始合作互动, 其交流效果是低下的。

二、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某些教师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为“合作”而“讨论”。在某些课堂上,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 立刻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 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 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 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讨论结束后, 教师只是依次听取各组的组长汇报, 既不讲解也不评价便宣告课堂教学活动结束。课堂气氛热烈, 表面是以学生为主合作探究, 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问题百出。问题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便盲目讨论。我们设置小组讨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讨论中通过交换思想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二是想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使每名学生无论学习程度如何, 都能有收获。如果自己脑子里都是空的, 如何去与别人讨论, 如何进行思想的碰撞, 更谈不上“兵教兵”。只有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查漏补缺。同样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才能实现合作探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兵教兵”的目的。问题二: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无合作价值。设置探究问题应注意四个方面: (1)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合作价值, 即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也创设悬念使大多数学生需合作才能完成; (2) 问题要有序, 有层次性, 难度适宜; (3) 问题要能激发矛盾; (4) 问题设计少而精, 突出教学重难点。

三、教师“一言堂”演变为学生骨干垄断制

某些课堂学生代表回答问题争先恐后, 似乎全体都参与集中, 认真留意观察便发现就是六七个组长在那轮流抢答, 以“小权威”的身份, 掌握小组活动权, 垄断小组发言权。“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 优中差生均应兼顾, 避免学习小组优生包办, 否则中差生在组内的学习将会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先请认为可能有障碍的学生回答, 其余组员共同补充完善, 久而久之, 中差生在组内讨论学习时也会格外积极主动, 并且优生也总是能帮助其他后进生。

四、教师弃权充当观众

某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上课每堂课讲授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以教师讲授的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这堂课的好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 并不是意味着老师弃权, 只当观众, 而是教师放权, 充当导演, 调度、疏导课堂。教师第一步应该给学生一张“地图”, 明确地点、方向、任务、时间, 导学案就相当于地图。第二步:学生完成准备后, 互助向目的地出发。因为难免有学生迷失方向, 教师应该随时观察及时点拨或纠正, 而不是坐视不理。第三步:学生到达目的地, 开始“摘苹果”。有些低处的“苹果”学生互助可以摘到, 有些高处的“苹果”互助也难以够到, 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架梯子, 架一个平台让学生互助能够摘到高处的“苹果”。摘到“苹果”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次行动的经验, 反思不足。总之,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导师, 该出手时就出手。

五、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

我们的世界物种是多样的, 基因是多样的, 生态系统是多样的, 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人类, 人类也将灭绝。既然世界是多元的, 学科是多元的, 内容是多元的, 如果课堂教学是一元的, 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 最终将淘汰。我们提倡“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但不是将其他模式包括传统教学模式一网打尽, 赶尽杀绝。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课型应该灵活处理。

总之,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的不是“新潮”的表演秀, 关键看是不是重实效, 是不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 对于“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不是真正有实效。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朴素的讲解, 简洁的黑板运用, 适度的小组讨论, 达到“三维目标”, 这才不违背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

上一篇:绿杨实习下一篇:以茶为话题征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