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2024-11-06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通用8篇)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篇1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摘 要] 物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是学习的重难点所在。现阶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素养,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提倡在教学生知识、使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同时健全其人格,使其拥有优秀的意识及观念。结合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各项优秀能力及学习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及文化与社会三个层次,随着素质教育在各个教学领域的推广,其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注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现阶段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要解决当今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理念的本质内容并将其逐步渗入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层次是基础知识,开展教学的首要目的也应为教学生知识,使其对各项理论知识有较好理解与掌握,帮助其提高成绩。对学生而言,高中阶段是其学习的黄金时期,学生在此阶段理解、记忆、思维等多项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此阶段的学习能为其今后走入高校打下坚实基础,故教师应有效开展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试着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内容及隐藏含义。课本上的知识是由物理学家推理出的结论,若单纯让学生背诵结论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局限于表面,过度注重学生应试能力会使其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过于片面,故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知识本源,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其次,教师应注重总结过程,定期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加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例如在教学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将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浮力等力归纳整理到一起,分别列出其定义、符号表示及性质,让学生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在课下予以复习,也应督促学生在今后学习到其他力的时候及时对以往笔记进行补充,形成注重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及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初中物理学科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且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的理解、认知等各项能力水平不同。若教师单纯注重课堂?v学,则会使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使其成绩不断下降,长期如此更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其拥有对待学习的良好心态。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让其更加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告诉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使其意识到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会对其成绩及学习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与他人的交流探讨中,也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提倡家长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习题,背诵知识点。

(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都是科学家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得来的,开展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带领学生探寻知识的本质,使学生拥有对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其探究精神,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学习该实验。首先,教师应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及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方法,随后为学生演示一遍实验:选取电压合适的电源、阻值大小合适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及导线若干,连接电路并将开关置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置于阻值最大处,选取正确的量程并将电流表串联连入电路中,在电流表示数稳定后读出其示数并进行记录,随后改变电流表位置并多测几组数据。在并联电路中则用电流表测量各个支路电流及干路电流,记录下实验数据并进行多次测量,最终通过观察、计算等方式得出其数量关系。在为学生演示一遍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其记录实验基本操作及步骤,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回顾教师演示过程,随后教师应为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让各小组自行动手操作实验,督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纪律,并及时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视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检查学生线路是否连接正确,检查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等,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实验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其物理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物理与生活间关联度很高,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教师应开展生活化教学,加强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用具体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噪音,如装修、施工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喧嚣、吵闹的声音均为噪音,随后举出例子:“假如你正在家里睡觉,邻居家孩子的读书声影响到了你正常休息,那么这算不算噪声?”让学生相互交流后得出结论,并告诉学生:噪声不仅包括杂乱无章的声音,同时也包括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工作、休息的声音。教师应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各类噪声的大小,鼓励学生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大小,随后教学生噪声大小的单位及噪声污染的定义,使学生对噪声这一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

(一)注重科学前沿与教学的结合

物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教师应在教学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入新型科学技术,在丰富学生知识面、开拓其眼界的同时培养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思维,提升其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课外知识积累量,定期阅读科学类杂志或网络新闻,了解各类最新科技并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让自身成为学生的楷模,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并积累课外知识。其次,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善于将新型科学技术引入教学中,运用新型技术解决现有问题,同时采取开放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教师耐心为其解决问题。将科学前沿内容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理解知识的同时使其拥有更加开阔的眼界,使其更加热爱物理学科。

(二)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联系

物理尽管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科学领域又包括生命科学等多种分类,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联系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物理的魅力,意识到物理与其他学科间有一定关联,更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知识框架。学生在今后高中及大学等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类型的科学知识,善于发现各知识点间联系也是学生应具有的重要科学素养之一。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各项优秀意识及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紧抓此阶段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各科学知识间关系。各个领域的科学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依靠各学科间联合。

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且其正在现阶段各个领域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理作为初中阶段重要学科,对学生各项能力考查度较高,且一直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备受教师重视。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学生实际利益为中心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与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明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速读旬刊,2016,(7).[2]刘玉侠.浅谈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环渤海经济?t望,2016,(10):84-85.[3]施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7):61.责任编辑 李杰杰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篇2

一、培养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 对现在的不满, 对未来的憧憬。语文的教学过程, 其实质是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的过程, 学习是继承传统文化, 运用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所产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 大多数以学习实践为基础, 称之为“实践创新”。它较为容易获得, 只要把握知识的积累, 管控发现问题的心里意向, 一般都能办到。在语文尝试教学中常用以下方法: (1) 尝试比较鉴别。在提取储存的知识时, 指导学生尝试比较, 再加鉴别, 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底蕴。如, 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是作者从“到”、“过”、“满”等字中比较鉴别后推敲出来的。 (2) 尝试诱发。以实践创新学习活动的意念、灵魂、直觉为载体, 发展探索性思维。如,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 门子的多处发笑, 老师可问“曹雪芹是文学大师, 为什么只写门子的笑态, 而不描述修饰他的心态, 你能说出作者的用意吗?”学生各抒己见, 发展了创新思维。 (3) 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通过不同的学生, 对同一人物的不同扮演, 体现实践创新, 审视人物的外在形象和思想内涵, 提高学生辨析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实践创新既是一种理念, 又是一个过程, 尝试教学的七步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通过做基本训练题, 进入学习氛围。再通过自学课本, 做尝试题, 相互讨论, 做第二次尝试练习等学习实践活动, 让学生具备创新的精神, 以适应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德育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人格品质呢?我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面。爱的对象, 应包括:除狭义上的亲情友情以外, 更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活环境等等。爱的教育方法有: (1) 要尝试体现学习的阶段性。阶段性是指我们教育要适应初中生的心理和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交友意识不断增强。我们要尝试着教育他们与他人和谐共处,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相应增加, 涉及到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 因此紧扣教材开展尝试学习, 结合社会实际加以评说, 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用艺术形象来注释, 如此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十分有效。 (2)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应对学生平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听说读写行为, 要认真观察, 并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做到说话真实坦诚、准确无误;态度大方, 言行得体。要求学生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不胡编乱造。课内外阅读要有益健康, 增长见识, 陶冶情操。 (3) 尊重学生。尊重是做人的道德, 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总之, 尝试教学中在人格品质方面对学生尝试爱的教育, 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三、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国家提倡“五讲四美”的道德品质。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称之为四美。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四美教育的方法有: (1) 尝试心灵美的教育。心灵是人的灵魂深处的感情和思想。初中学生正处审美观的形成初期, 他们一般注重仪表美, 而忽视心灵美。如, 《我的老师》、《背影》、《孔雀东南飞》等教材中描述了主人翁的心灵美, 同时又体现了作者的心灵美。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让学生与作品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 使其更加完美。 (2) 尝试语言美的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 我们要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用语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的语言更加优美。 (3) 尝试行为美的教育。如, 英雄儿女王诚拿着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的行为, 董成瑞举起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行为, 闻一多做最后一次演讲时慷慨激昂的行为。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不断用美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使其学生行为更加美丽。 (4) 尝试环境美的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美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自然环境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如, 湖南的矮寨大桥, 西藏的千里雪山, 内蒙古的万里草原, 云南的少数民族等。而通过人类改造出来的美更有价值。如, 绿化山川、改造沙漠、美化城市等。还有, 《国宝——大熊猫》, 通过对大熊猫的介绍, 突出了保护动物这一主题。在教学中, 我们要尝试着渗透这一主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环境的思想品德, 并按照美的要求来创造美的环境。使其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不断得到美化, 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热门话题, 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尝试实践。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培养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审美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作为着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措施。《意见》还提出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步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过去的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向重视教育结果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上。

一、核心素养的确定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构建相应的核心素养模型。所谓的素养是基于社会变迁及未来生活需要所做的评估,带有理想色彩,但基本能力比以往教育目标较为具体。亦须在各学习领域中转化为具体能力指标。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由此可见,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它既重视知识、也强调能力以及态度甚至更高层面的价值观。根据《意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十二个关键词 :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实验操作、数理应用、观察与探索、质疑与批判、创新与拓展、寻美求真、学术能力、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

二、实施方案

为了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落实,我们以课程为载体,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审美素养、品德素养等。

1.常规教学课程

(1)概念教学课

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明确概念的意义,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会运用概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还应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实验、理想化、数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应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体验探索规律的艰辛和喜悦,磨练意志,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形成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责任意识。概念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认识与理解”、“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规律教学课

在规律教学中,应注重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应尊重史实,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物理学的美是理性美,将物理规律教学与美感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获得怡情益智的效果。规律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3)实验教学课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它显示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能力的特点。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活动场所。实验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实验操作”、“分析与综合”等方面

的核心素养。

(4)习题教学课

学生做物理习题是学好物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好奇心,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习题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数理应用”、“质疑与

批判”、“创新与拓展”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校本拓展课程

(1)竞赛拓展课

竞赛拓展课程主要针对逻辑分析能力强,数学功底扎实,对物理学感兴趣,有志向以后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学。竞赛拓展课程将主要对常规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加深,对热、光学、振动与波等内容进行补充。竞赛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数理应用”落到实处。

(2)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课程主要从物理学史研究和科普研究两个方面开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的进步史,许多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科普知识包含着物理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在课题研究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将研究的成果形成论文进行展示。课题研究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学术能力”落到实处。

(3)实验拓展课

物理教材和参考资料上有大量的拓展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对这些实验进行设计、操作和实施,也可以将常规课堂中的物理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并形成论文,进行展示。实验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操作”、“创新与拓展”等落到实处。

(4)制作发明课

将物理概念规律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学科的喜爱,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制作发明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创新与拓展”、“自主发展”等落到实处。

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是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堂中进行了初探。下一步我们准备以具体课例的形式,来展示如何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钦,陈峰,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90-95.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篇4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所拥有的终身学习所需的品格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核心素养”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并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深度参与、创造实践、协作探究等精神特质。作为一线化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化学实验的本质,理解和感悟化学实验的奥秘,使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始终,进而明确化学实验的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说,任何一条化学原理、结论、规律、公式,无不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对这样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若忽视了实验教学,学生就会难以理解,尽管已经记住了实验得出的公理和结论,但却感到晦涩、模糊,致使自身无法在实际习题中加以运用。事实上,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需知化学教学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正是有了实验教学的存在,才使化学理论向纵深推进,并为人类认识和学习化学打开了一扇窗。从这个视角看,学生们唯有具备了较强的实验探究意识,才能有条不紊地培养起核心素养。而实验意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循序渐进,才能稳步取得丰硕的教学、学习效果。实验意识的增强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分不开的。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思维相对活跃、心智发育趋近成熟,同时,自尊心较强,有着年轻气盛且不服输的性格特征。同时,经过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学生们早已保有一份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精神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利用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使广大学生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好化学的信心,进而始终对化学教学保有一份热情和期待。例如,学习“分子是不停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在学习化学理论前做一个演示实验———“铁树开花”。该经典实验需要借助浸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大烧杯、浓氨水、玻璃板等实验器材,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们便可观察到“铁树由下而上依次开花”的“奇观”。这对于青春萌动、饱含实验探究热情的学生而言,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在课堂上会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奇妙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地激发起来了,势必迫不及待地探寻、查找、确认背后所蕴含的化学原理,进而拉开“微粒是不停运动的”学习“帷幕”。可见,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和兴趣成功寓于鲜活的实验之中,有助于促进教学创新,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潜质的形成奠定牢不可破的根基。

二、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

自主探究学习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搭建新型化学课堂的重要途径。试想一个完全自主的课堂环境中,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开辟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转化的进程中,怎样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秉性,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内生动力,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必然要考虑的重大课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以“不放心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担心学生做错”为理由拒绝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反地,要将实验课堂归还给学生。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能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始终是“襁褓中的婴儿”,要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者。例如,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生活中的案例作为实验素材,使学生们倍感实验设计的“接地气”。就拿生活中离不开的食盐和纯碱作为素材,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用以准确鉴别它们,使之始终符合化学原理。教师可以2—4人为一个实验探究小组的方式,通过汇聚每位组员的智慧,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仅仅十分钟不到的时间,有的小组想到了用盐酸溶液去鉴别,有的小组想到了用氯化钙溶液去鉴别,还有的小组打算用石灰水来鉴别。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设计、操作实验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进而得出相关化学原理的能力。

三、运用前沿的实验手段和器具

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学校及年级要配备完备的、全新的、先进的实验器具,同时还要配备与新型实验课堂相协调和适应的计算机、投影仪及录像设备等。采用这一系列实验教学器具旨在破除以往实验课堂的局限,缩短学生同抽象的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带给学生直观的化学知识及学科体验,充分体现化学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和养成积累硬件资本。例如,学习二氧化碳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播放有关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案例图片,如汽车尾气排放等。使学生们先在头脑中对二氧化碳这类气体有一个理性的认知,为今后相关的实验操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铺垫和理论积累。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素养并非短期内就能具备的,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教师要严格秉持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按照新时代国家对于青年学生的培养要求,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全体学生都能具备过硬的核心素养,并能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吕敏。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2]潘凤娟。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8(8)。

[3]陈灶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篇5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包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如何在历史学科素养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就此做出探析。

【?P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065-02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一些地区把历史科目列入中考范畴,可是由于所占分值不高,学校习惯于把历史课程列入“次重点”科目,比起语文、数学、英语一类重点科目,历史课程还是显得受重视程度较低,这集中体现在课程的编排数量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在初中学校必然保证每天一节,有时甚至是两节,而历史课程通常维持在每周两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历史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在中考时的历史学科成绩,压力可想而知。

(二)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三观建设”非常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在对客观事物分析时产生纵深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务实风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善于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内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课堂呈现出闭合的单向模式,即历史知识与规律由教师传递给学生,却未能形成反馈机制。学生对于知识的反馈信息并没有输送给教师,教师并没有客观地掌握学生对于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能用问号来回答。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学习完全不同于小学,节奏快、压力大是初中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中考成为学生必须面对的事实,为此学生的内心是疲倦的。他们很难主动提起学习兴趣,只是把学习视为一种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目的就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学生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而对于分值在中考所占比例并不高的历史教学并没有形成与“语数外”级别相等的重视程度,再加上教师惯用的“填鸭式”教学法,让原本学习积极性就不高的初中生更没多大兴趣。

(三)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较为肤浅

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师首先要明确的基本内容。只有较为深入地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历史教师在教学时才会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历史教学贴近历史学科的根本属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历史教师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较为肤浅,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元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的认识仅停留在“初步印象”之上,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很难体现出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元素,很难让学生受到历史核心素养方面的教育。

二、学科素养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需要达到的目的。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就可以让课堂教学拥有明确的方向,确保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学目标通常由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组成。教师在目标设置时不能厚此薄彼,要系统设置。比如要达到让学生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状况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对其进行分层,运用几种方式开展教学,思考在教学时如何提问、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如何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怎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创造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问题。

(二)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文提到,历史的核心素养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元素构成。在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整合这五个元素,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以要求学生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的状况为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PPT呈现的内容就是历史课本中出现的唐朝城市布局图,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登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介绍图中展示城市在历史进程中的经济发展与文化风格。学生展示历史进程中的经济发展与文化风格体现出了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展示的图片就是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过程体现了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解释的核心素养,对讲解城市进行全方面总结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体现出了个人对于历史现状的价值观。

(三)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提高教师的历史专业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关系着历史教学的实际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是否可以学到“纯粹”的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有必要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让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可以真正地习得历史核心素养,掌握核心素养的五个基本组成因素的丰富内涵,以此来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一位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转变观念[1]。每位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真正吃透教材,这是提高学科素养的根本。还要经常进行理论学习,努力把握学科规律,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关注学科名师的研究动态,阅读学科相关的书籍报刊。

(四)将历史核心素养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历史核心素养不仅存在于理论之中,还具有积极的实用价值。比起理论研究,它的更大作用就在于实践运用中可以全面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埋在心中的悬念集中在即将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之内。在课堂教学开展时,要紧紧的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进行谈论和学习。在合作学习完成以后,教师进行有效的总结和评价,罗列出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使得学生讨论的结果都是教师本来要教的历史知识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课程评价环节,教师要围绕历史核心素养来对课程和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提高学习成绩。

2015年以来,教育部曾多次对修订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意见征求,之后比较正式地提出: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需要全面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2]。“多次修订”体现出教育部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它应该成为历史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通过依次实现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师要紧紧地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积极研究教学策略,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篇6

--抓住评课关键环节,聚焦课堂学习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过: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那么,如果在一次观课之后,请您对本节课做出评价,您打算从哪些方面评课?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聆听由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的黄利军老师给我们讲解的如何抓住评课关键环节,聚焦课堂学习目标。

我们评课不只是为了证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力和教学效果,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使之能够更好地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评课就要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 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对课堂教学的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们评课是为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评课有利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有利于调控教育管理的过程;有利于检验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还可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课堂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励教师加快知识的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利于教师深化研究学科课程,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吸收优秀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能使教师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境界,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如何看待评课时说:听评课不是业余的“听而评之”,我们愿意将听评课界定为:日常生活、专业学习与合作研究。听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听评课与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把老师仅理解为“上课的人”,还应将他们理解为“听评课的人”。听评课就是一种在职学习课程,一种重要的专业成长途径。通过参与听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从而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听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听评课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们评课的关键是要聚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及归宿,有效教学要基于标准,达成学习目标。我们的有效教学须回答五个问题:你的学生现在哪里?(追问学生的起点)你打算把学生带到哪里?(追问学习目标)你为什么要把学生带到那里?(追问教学思想、学习内容等)你打算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追问学习策 略和学习过程)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追问评价和发展)。从教师走向学生,是一种观念;从模糊走向清晰,是一种转型;从个体走向合作,是一种跨越。

我们评价学习目标的制定、实施与达成?要看是否明确了“学什么”,是否提出了“学会” 的要求;是否明确了“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的要求;是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上对学习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合适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成的目标,是教学效益的底线!一节好课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让评课成为教师的专业活动,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英语课堂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篇7

在当今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究竟我们教学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应在课堂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英语课堂中语言能力的渗透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困难是缺少语言环境,他们接触英语的主要方式还是文本,活动场所是“冰冷”的课堂。因此,我认为在英语的课堂上可以借助一些形象的背景资料,最好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运用语言。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多说,告诉学生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克服害怕说英语,耳朵听着英语,脑子里想着英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严格训练,授予口语表达的技能和方法;拓展语言的形式,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反复运用才能灵活掌握。

二、英语课堂中文化品格的渗透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文化是指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教Thailand Elephant那篇文章后,我从泰国人保护大象转入让学生思考:What can we do for the animals in danger in china?学生们各抒己见,中国有哪些濒临没绝的动物,怎么会濒临没绝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动物。最后我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做一张英语手抄报,把自己的想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们回去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得出的数据,让大家非常震撼。其中班上一位学生写的大标语:Helping animals is helping ourselves,让全班同学齐声高呼。我想通过这节课,我的学生以后在餐馆看到穿山甲,白天鹅应该会犹豫吧。

三、英语课堂中思维品格的渗透

思维品格是什么?它是思维的核心,是智力中重要的能力。在课堂活动中,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借助不同途径和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重视培养学生求知欲和钻研精神,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思维独立性训练,通过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比如学习teacher,经过独立思考后学生可产生含有的“er”后缀的单词worker,farmer等的联想,进而得出此类词大多和职业有关,促使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和归纳总结;重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对比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这两个短语的区别时,引导学生联想长在树上果实的形状圆圆的和哪个单词接近,鼓励学生大胆联想;重视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思考问题,把多种假设,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方法提出来,透过事物的表象找出本质,举一反三。学习了used to时就应该想到be used to doing something,use something to do,something be used to do并进行分析。

四、英语课堂中学习能力的渗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已经提了多年。新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它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要让学生在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初中阶段是培养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黄金时期,因为初中生的年龄,心智已经达到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而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尚未定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有下列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主动预习(2)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大胆提问,积极回答。(3)课后主动复习所学内容,善于总结和归纳。(4)使用工具书解决部分新知识。(5)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6)多听,多说英语,不怕说错(7)多读英语,使用各种阅读技巧,快速而准确的把握大意。(8)多写英语,养成用英语记日记的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篇8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G633.3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语言标志,展现了古人生活的智慧,对文言文的研究是沟通古今文化的重要桥梁。初中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建立在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上,对古代语言的理解和认识,既是对语言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风俗的了解过程。感受民族文化和传统经典的魅力,初中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会有新的建构。文言文阅读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和语言功底,是一个在不断言语积累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过程。培养初中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及敏感性,需要在教學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文言文阅读过程中自然会碰到很多困难,阻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的积极性。在接触文言文的初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的生动,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对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针对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文言文阅读教学工作有客观理性的分析评价,这是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

一、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在教学目的上存有模糊,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针对中考的范围要求安排教学计划,重视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初中生在文言文阅读上的真正目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围绕语言文字学习进行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文学修养是通过文言文阅读教学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言文学习重点放在文言文的背诵、默写、译文上,这些基本的文言文学习任务不是教学真正的目的,同时也会使文言文教学失去意义。文言文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延伸到对文言文的情感价值和历史智慧的理解,单方面学习文言文的读写译文技巧,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对文言文阅读的认识停留在文本理解的表层,缺乏了深度。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于串讲,知识上学生接受得生硬,没有系统的进行消化吸收,缺乏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被动地成为教学的附属,这种教学方式看似对知识有很深入的总结,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会利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备课很充分,但缺少对学生方面的跟进,在教学方法上却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是不利的,老师将知识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给学生留探究学习的空间。文言文的阅读本身会有许多的知识需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查阅的资料也有很多,这对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利的。一直以来在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都有一些顽疾,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阻碍,语言上的困难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影响文言文教学的进行。[1]

文言文教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的对文言文阅读缺乏兴趣。初中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较短,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也不稳定。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的学习态度也会存在,这和教学上的问题有关,文言文教学在翻译、重难点字词理解上用的时间较多,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是枯燥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被动的。因此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兴趣,局限了学生的自我理解。初中生对学习和兴趣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模糊的阶段,没有系统认识的情况下,意志薄弱的学习态度会使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大打折扣。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微探

语文教学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更为全面,语文学科知识积累需要的时间和学习能力都是渐进的过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要求,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对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和理解程度的表现。在语文学科中,理解能力是基础,学习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作用,同时也是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过程。初中语文学科的阅读量开始增加,在难度上也会增加,古今中外的文学都会有所涉猎。阅读能力建立在不断增长的知识积累上,语文学科的阅读是最基本的内容,多元形式的文本阅读在初中生的成长中还会有更多,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2]

文言文阅读的意义首先是对语言知识的强化、记忆。学生在通过现代汉语的学习积累中,通过白话文的形式逐步建立了对语文阅读的积累,文言文阅读在初中阶段开始,结合了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在文言文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先选取较易懂的文章来学并逐步增加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文言文是古典语言的智慧结晶,在学习中也会对语言掌握有更深的理解,这是一种强化作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有大量的古典作品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源,对语言知识的强化记忆是一种极为有利的文言文阅读方式。

文言文阅读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要求,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对现代白话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这对学习文言文,可以提供一些语言上的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受到现代汉语的影响,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一些误区和偏差。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和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特征,在现代文化中相去甚远。这种文化差异是可以通过研究学习克服的,在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教师给出一定的指导和技巧引导,同时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发现文言文阅读中的方法和乐趣。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差异和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要注意学生参与和思考的实践,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文言文译文在教学中都依赖于教参,学生坐享其成的学习习惯会逐渐形成,严重影响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阅读中的主观性较强,对自身的素养是一种考验。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对长期应试教育中的标准答案的认识根深蒂固,缺乏对阅读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识。文言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可以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同时在原有的思维方式上形成一种新的思维。

三、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随着时代发展需要适时而变化,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也是在时代要求下适合学生发展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新的知识,同时也形成一定的语言基础。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学目的的模糊和误区认识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对文言文的接触还很陌生,没有语感、文字生疏等问题都是初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阅读”中文言文的学习在“阅”的基础上更强调读的重要性,在寻找语感的同时,形成一定的阅读基础。[3]

教学目的是教学任务完成的结果,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流程的指导,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明确的是读和写不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语言学习的途径,但作为一种阅读,在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能够通过阅读挖掘文言文的情感价值,在文言文阅读中体验到人生百态,对人生有更多的认识,这些是教育应该达到的培养目标。在文言文的诵读上,读法有很多,根据个人习惯可以选择的读法也有很多,默读、朗诵、集体读等,在教学中都是常见的方式。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会有教师范读的环节,正音、掌握重难点字词等是教师范读的目的,文言文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在一些特殊字词的读音上,很难通过一般的工具书查到,需要老师在正音时强调。《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的“要”是“邀”的通假字,在读音上也应是读“邀”的读音,這种读音上的不同还有很多例子。《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及《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节奏上都很易读错的;教师范读是必要的,同时也应强调语句之间的停顿和朗读时的节奏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齐读时纠正易错读音和语句,都是在阅读文言文中不能忽视的环节。[4]

文言文阅读在读音和理解上的无障碍是对文言文学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通过阅读和背景理解,对文言文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对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是有帮助的。文言文的创作大多需要从历史背景上追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历史背景进行回顾和联系,对文章的升华和情感价值有更深入的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需要不断咀嚼消化,初中生在阅读经历上尚浅,潜心进行阅读需要时间的积累,同时坚持阅读的习惯在学习中培养起来是受益终生的经历。

2.正确引导学习,培养初中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不断更新的,同时对人类的发展要求也是在不断提升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具有反作用的,教师对学生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结合实际,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会文言文中的意境美,这些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需要逐渐培养起来的。文言文的翻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内容,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但在学生的运用中,还需要很长的实践过程。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翻译,从字词的理解到句子翻译,借助工具书可以完成的工作应该让学生多去练习。对照注释直接翻译可以在大体上对文章有所理解,针对重难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需要积累,在不断积累常见字词的用法和差异释义的基础上,对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文言文理解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细读分析,因此教学环节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连贯性。文言文教学要注重举一反三的培养,触类旁通在文言文的翻译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文言文中古今异词、一词多用、通假等问题是初中生在学习中易出错的地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都有“或”字出现。但两个字的词义却不同,前者指“有时”,后者是“或许”的意思。在其他词义中,“或”还有“有的人”等意思,在综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对字词进行整理,可以加深对类似词语的理解。相应地,遇到相同和相似的字词含义理解,可以举一反三,这些都是在学习文言文时积累的学习技巧。[5]

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积累一定的知识基础,才会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正确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课堂的规划,都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对教学指导的正确认识都是长期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反思和坚持的,教师的工作是引路人,但不能替学生走这段路,因此,明确角色定位,及时调整状态,带学生进入学习的良好环境和状态,对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主学习是有利的。克服学习中的阻碍,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会去自主学习,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教学的多元化,培养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现代化教学中有更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手段、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等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提供的便捷,对文言文教学是一种创新。引入声音、视频等形式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风景类的文言文作品中,插入实景欣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想象。《三峡》中对三峡风光的描写很精彩,但通过专题纪录片《三峡风光》对三峡进行近距离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领略三峡风光和四季景物,这些都是现代教学课堂可以实现的。生动的教学将抽象生硬的文言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图像,在视觉上是一种冲击和享受,同时也会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更多兴趣和遐想空间。同时将《与朱元思书》进行拓展性专题阅读,两文比较阅读,对山奇、水清急精心赏析,同时上学生试着仿写,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很好的发挥。利用微课告诉学生怎样比较阅读,用微视频展示严子陵钓台的风光及严子陵其人的资料。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寻找当地名人,搜寻有关富春江诗词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活动形式多样,成果丰硕。

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本身,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利用可用的资源进行教学安排上,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几千年来古典智慧的魅力,并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升了涵养,促成内需,何愁学生不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的真正目的,认清教学现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不断出现的时代挑战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言语、审美素养。探讨教学发展,需要正视教学中的各方面问题,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会有比其他教学更多的问题出现,在未来发展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代代相传,需要借鉴吸收、批判继承式的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游刃于文言文的阅读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园园.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代军垒.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文言文导学策略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

[3]刘红智.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梅圆.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A]. 荆楚学术(第二辑)[C].2016.3.

[5]张诗棋.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渤海大学,2016.

作者简介:

上一篇:在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下一篇:考察过程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