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共10篇)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 篇1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摘 要] 物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是学习的重难点所在。现阶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素养,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提倡在教学生知识、使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同时健全其人格,使其拥有优秀的意识及观念。结合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各项优秀能力及学习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及文化与社会三个层次,随着素质教育在各个教学领域的推广,其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注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现阶段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要解决当今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理念的本质内容并将其逐步渗入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层次是基础知识,开展教学的首要目的也应为教学生知识,使其对各项理论知识有较好理解与掌握,帮助其提高成绩。对学生而言,高中阶段是其学习的黄金时期,学生在此阶段理解、记忆、思维等多项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此阶段的学习能为其今后走入高校打下坚实基础,故教师应有效开展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试着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内容及隐藏含义。课本上的知识是由物理学家推理出的结论,若单纯让学生背诵结论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局限于表面,过度注重学生应试能力会使其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过于片面,故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知识本源,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其次,教师应注重总结过程,定期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加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例如在教学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将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浮力等力归纳整理到一起,分别列出其定义、符号表示及性质,让学生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在课下予以复习,也应督促学生在今后学习到其他力的时候及时对以往笔记进行补充,形成注重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及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初中物理学科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且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的理解、认知等各项能力水平不同。若教师单纯注重课堂?v学,则会使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使其成绩不断下降,长期如此更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其拥有对待学习的良好心态。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让其更加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告诉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使其意识到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会对其成绩及学习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与他人的交流探讨中,也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提倡家长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习题,背诵知识点。
(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都是科学家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得来的,开展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带领学生探寻知识的本质,使学生拥有对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其探究精神,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学习该实验。首先,教师应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及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方法,随后为学生演示一遍实验:选取电压合适的电源、阻值大小合适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及导线若干,连接电路并将开关置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置于阻值最大处,选取正确的量程并将电流表串联连入电路中,在电流表示数稳定后读出其示数并进行记录,随后改变电流表位置并多测几组数据。在并联电路中则用电流表测量各个支路电流及干路电流,记录下实验数据并进行多次测量,最终通过观察、计算等方式得出其数量关系。在为学生演示一遍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其记录实验基本操作及步骤,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回顾教师演示过程,随后教师应为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让各小组自行动手操作实验,督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纪律,并及时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视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检查学生线路是否连接正确,检查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等,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实验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其物理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物理与生活间关联度很高,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教师应开展生活化教学,加强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用具体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噪音,如装修、施工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喧嚣、吵闹的声音均为噪音,随后举出例子:“假如你正在家里睡觉,邻居家孩子的读书声影响到了你正常休息,那么这算不算噪声?”让学生相互交流后得出结论,并告诉学生:噪声不仅包括杂乱无章的声音,同时也包括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工作、休息的声音。教师应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各类噪声的大小,鼓励学生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大小,随后教学生噪声大小的单位及噪声污染的定义,使学生对噪声这一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
(一)注重科学前沿与教学的结合
物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教师应在教学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入新型科学技术,在丰富学生知识面、开拓其眼界的同时培养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思维,提升其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课外知识积累量,定期阅读科学类杂志或网络新闻,了解各类最新科技并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让自身成为学生的楷模,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并积累课外知识。其次,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善于将新型科学技术引入教学中,运用新型技术解决现有问题,同时采取开放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教师耐心为其解决问题。将科学前沿内容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理解知识的同时使其拥有更加开阔的眼界,使其更加热爱物理学科。
(二)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联系
物理尽管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科学领域又包括生命科学等多种分类,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联系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物理的魅力,意识到物理与其他学科间有一定关联,更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知识框架。学生在今后高中及大学等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类型的科学知识,善于发现各知识点间联系也是学生应具有的重要科学素养之一。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各项优秀意识及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紧抓此阶段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各科学知识间关系。各个领域的科学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依靠各学科间联合。
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且其正在现阶段各个领域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理作为初中阶段重要学科,对学生各项能力考查度较高,且一直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备受教师重视。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学生实际利益为中心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与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明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速读旬刊,2016,(7).[2]刘玉侠.浅谈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环渤海经济?t望,2016,(10):84-85.[3]施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7):61.责任编辑 李杰杰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 篇2
一、物理观念与应用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石,要求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
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剩下来的东西”呢?应该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的概括性认识,即物理基本观念,如自然观、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守恒观、物理价值观等。清华大学宋心琦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学生能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物理观念,应当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该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那么又该如何进行“观念构建”的教学呢?通过“体验”加“感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观念,而“体验”加“感悟”最好的载体便是精彩纷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等。这样的教学学生主动性强、参与度高、合作性强,对概念建立、规律理解更加深刻,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是回归物理科学本质的教学。
比如,一个具备“运动观”的学生,当他面对运动问题时,会自觉地观察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加以分析,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例,教学最后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研究小车的运动———分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先演示小车下滑,设置情景,继而提问学生如何研究小车的运动?
学生:小车的运动快慢和s、t有关,只需测出s和t即可,再由v=s/t求得速度。
教师:有无其他方案可以研究?比如,假想把小车加长,某人在某位置每隔1s作一标记点(在小车经过的位置上)。那么这些点能否反映出小车的运动情况呢?
学生:把小车加长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不过,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要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即可:在小车的尾部拖上一条纸带———“你走你的路,我打我的点”。这样,小车的运动信息就在纸带上“记录下来”了。
练习:甲同学用手代替小车,匀速拉动纸带;乙同学左手拿秒表,每隔1s打一点;右手手腕紧靠桌面,并且笔要拿竖直;打第一个点标上0,后面依次标上1、2、3…,求出1到6计数点的速度v。还可以改变拉动纸带的速度,如加速、减速、忽快忽慢,再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
教师:刚才练习中,同学们其实已经发明了一种新的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只不过,是“人工”的。如果我们用交流电做电源,利用电磁原理,每秒打50次,就可以改进为“电磁打点计时器”。
二、科学思维与创新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中心,要求物理教学以思维为中心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从哲学层面理解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时,应该是旧有理论中合理的部分,而不应该盲目地完全摒弃或全盘收纳;创新时,也不是空手起家或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对旧有理论持有正确态度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纵观物理学史,每一次重大创新都是建立在此前的认识之上的,在明确问题之后,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进行新的观察和理论研究,提出新的模型和假说。而新的模型或假说又在实验中接受检验,正确的被肯定,经不起检验的被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学说。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例,枣糕模型不能解释卢瑟福发现的α粒子散射实验,于是卢瑟福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鉴于此,本课教学应该抓住“四个环节”以“问题为驱动、思维为中心”开展教学:电子的发现→汤姆孙枣糕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以“α粒子散射实验”环节为例,驱动教学的四大问题为:
(1)为何用?阐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动机;
(2)如何做?介绍“α粒子散射实验”的操作过程;
(3)有何得?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
(4)有何获?展示“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成果。
显然,以“问题为驱动、思维为中心”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经历创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科学探究与实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要求物理教学以过程为主线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重在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感悟自然界的和谐美和统一美。否则就是假探究、伪探究,实验于是也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了。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为例,科学探究的主要分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显然,编者想着重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在学习各类实验探究或思维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探究”理念,二是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守恒”的思想。就本节课而言,首先从车厢碰撞挂钩、台球碰撞变速、粒子碰撞转化等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寻求规律的欲望———碰撞前后是否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此时学生虽有较大好奇心和积极性,但毕竟因为知识有限、能力欠缺等,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实验,教材在适当的环节给出了提示或明确说明,如“实验的基本思路”、“需要考虑的问题”等,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活化、深化科学思维。学生根据对实验器材的熟悉程度和已有知识将会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教师此时只需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思维进行因地制宜的实验。“不变量”不是“守恒量”,从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需要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才能走向普遍性,才能成为规律。这是本节课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关键所在。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灵魂,要求物理教学以育人为目标
科学态度是指个体具有的以符合科学的方式待物做事的心向、意识等内心准备状态和行为意向,它包含理性态度、实证态度、质疑态度、非功利态度等。态度是可以学习的,积极的科学态度是学习的结果,具备科学态度方可担当,才有责任心。广西师范学院吴晓莉教授曾说过,科学态度是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目标体系的核心内容,它表现为追求真理的勇气、尊重规律、习惯于理性思考等特征,它们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最关键部分。正如温总理在《仰望星空》中所说,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人类破解地球各种危机、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法宝和希望。因此,物理教学不能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而是用物理核心素养来梳理物理培养目标,真正承担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担。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本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惯。在这方面,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以良好的示范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不搞现代迷信。比如,做演示实验或解题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律或解题步骤进行,不拼凑数据,不弄虚作假,对误差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解释。这些对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探究》为例,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的角度看,本节课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从宏观角度审视本节课教学中应该培育的科学态度,如下表。
总而言之,科学态度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结合物理学史的典型事件,不断为学生创造培育平台,如此日积月累,一定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达到真正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2]杨小华.核心素养研究进展及其前瞻[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9).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作为着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措施。《意见》还提出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步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过去的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向重视教育结果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上。
一、核心素养的确定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构建相应的核心素养模型。所谓的素养是基于社会变迁及未来生活需要所做的评估,带有理想色彩,但基本能力比以往教育目标较为具体。亦须在各学习领域中转化为具体能力指标。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由此可见,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它既重视知识、也强调能力以及态度甚至更高层面的价值观。根据《意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十二个关键词 :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实验操作、数理应用、观察与探索、质疑与批判、创新与拓展、寻美求真、学术能力、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
二、实施方案
为了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落实,我们以课程为载体,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审美素养、品德素养等。
1.常规教学课程
(1)概念教学课
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明确概念的意义,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会运用概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还应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实验、理想化、数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应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体验探索规律的艰辛和喜悦,磨练意志,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形成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责任意识。概念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认识与理解”、“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规律教学课
在规律教学中,应注重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应尊重史实,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物理学的美是理性美,将物理规律教学与美感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获得怡情益智的效果。规律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3)实验教学课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它显示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能力的特点。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活动场所。实验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实验操作”、“分析与综合”等方面
的核心素养。
(4)习题教学课
学生做物理习题是学好物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好奇心,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习题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数理应用”、“质疑与
批判”、“创新与拓展”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校本拓展课程
(1)竞赛拓展课
竞赛拓展课程主要针对逻辑分析能力强,数学功底扎实,对物理学感兴趣,有志向以后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学。竞赛拓展课程将主要对常规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加深,对热、光学、振动与波等内容进行补充。竞赛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数理应用”落到实处。
(2)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课程主要从物理学史研究和科普研究两个方面开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的进步史,许多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科普知识包含着物理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在课题研究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将研究的成果形成论文进行展示。课题研究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学术能力”落到实处。
(3)实验拓展课
物理教材和参考资料上有大量的拓展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对这些实验进行设计、操作和实施,也可以将常规课堂中的物理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并形成论文,进行展示。实验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操作”、“创新与拓展”等落到实处。
(4)制作发明课
将物理概念规律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学科的喜爱,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制作发明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创新与拓展”、“自主发展”等落到实处。
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是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堂中进行了初探。下一步我们准备以具体课例的形式,来展示如何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钦,陈峰,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90-95.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篇4
我国教育专家在探讨核心素养时这样说到:有人问,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物理,不是让他成为物理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物理和没学过物理有什么差异?物理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是抽象的,它必须通过各学科课程的学习来落实。因此每个学科都要研究本学科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做什么,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制定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联系初中物理学科,其核心素养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形成物理的基本观念。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大量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我们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我们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当学生将具体的物理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的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物理基本观念。物理基本观念包括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物理价值观。
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学生的能力与过程方法是不可分离的,能力必须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训练才能得到。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从而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能够提
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的过程。科学思维是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物理学科教学要通过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四、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何谓科学态度就是合乎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并据此在言行中有相应的表现,即包括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科学的行为方式。物理教学不能“为学知识而 教知识”,而应将知识作为育人的载体,充分挖掘知识建构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和内在价值,通过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对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的思考 篇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 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转化,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新目标,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物理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物理教学是什么样的关系?物理教学中如何转移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重要的目标?这就是我今天与各位老师交流的内容,一、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什么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我认为是学生在接受高中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集中体现的带有物理特征的品质。
正因为这样,按学生素养发展的自然顺序有三个层次:
1、物理的核心知识:指核心概念、核心规律、重要物理实验、重要的思维方法
2、物理的核心能力: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3、物理科学品质:学生对科学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具备的科学精神、合作意识。在这三个层次中,核心能力、科学品质才是物理教学最本质的追求,是核心素养中最具活性的部分,因为它们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后适应环境、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它们的形成必须以核心知识形成过程为载体,以核心知识的掌握为基础。
二、核心素养与物理教学。我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为什么要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这不仅是从伦理层面而说的,更是从生命的层面而讲的:每一个生命,不仅是现实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因为每一个生命秉承了百万年发展的结晶,传递远古的信息,荷载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本能,它精美无比,神奇无双,我们要深深敬畏它,尊重它,作为一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提升它,发展它;这不仅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更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讲:在当下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还要为未来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获得尊重、获得自主发展做好准备。物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力,拥有科学的兴趣、态度,合作意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自主发展、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三、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 篇6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偏向形式化,基本是由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之后再总结实验结果的形式进行教学,但这种形式并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政策,这就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探究实验,而这一切都要基于物理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其重要性,并寻找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式。
1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1.1概念
高中物理教学主旨是在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高中学生即将面临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而物理的难度相对来说较大,正确理解物理的基本内涵将有利于学生系统物理思维的建立,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学习物理基本知识、物理操作技能,以及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和学习态度之上提出的为学生未来发展考虑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强调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运用,不仅是理论知识,还包括科学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科学导向,由此可见,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和社会认知的决定性条件[1]。
1.2重要性
由核心素养的概念可知,学生借助学校教育而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动力,而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增长,只有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有效提高,物理的内涵才能够充分体现,也才能够被学生充分理解,二者相互促进且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离不开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物理这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支持,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才是正确的物理教学方向。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关键,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如下:
2.1开展小组合作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虽然思维不够缜密,却有着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所缺乏的不是刻板固守的强硬纠正,而是有力有效的方向引导,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想要进行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就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正适用于高中学生,也适用于实验教学[2]。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同龄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促进比教师督促更加有效,例如,教师要进行实验之前,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名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这名同学不动手操作,而是指导小组其他成员亲手操作,出现疑问时可以讨论解决,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例如,在《电流表的改装及内接外接法》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探讨电流表的改装知识,以及内接外接法等知识,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水平。
2.2结合生活实际
虽然人类发展中必然会受到社会条件等框架的制约,但这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恰恰相反,这种制约反而会使学生走向更加正确的道路,物理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有约束的,这为教师制定了教学思维的导向,教师需要根据这一内容将实验设计得更加贴合实际生活,脱离开实际的实验都是不科学的,与核心素养的要求不符,因此,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探寻物理实验的踪迹,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才能达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例如,在利用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去测量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如矿泉水瓶瓶盖的内外径、小水杯的深度、水笔笔盖的内外径等,要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
2.3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因此,教师要将这一内容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参与,加强学生主动认知与学习,物理本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抽象学科,学生参与将提升物理思维的建立能力[3-4],例如: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笔者曾经分别让三个同学上台做演示实验。第一个同学在同一高度同时放开两个摆长相等、质量不同的单摆,结果两个单摆摆动同步。经过几次实验,实验结果基本一样,因此得到实验结论“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无关”。第二个同学在不同高度同时放开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摆,实验结果两个单摆摆动也同步。同样经过几次实验,实验结果大同小异,因此得到了第二个结论“单摆的周期与振幅无关”。第三个同学则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两个质量相同、摆长不同的单摆,实验结果在第一次实验里发现两个单摆摆动不同步。这一下子,这位同学有点慌了,赶紧再做一次实验,结果两个单摆还是不同步。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只好红着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此时,笔者问全班学生:“从刚才第三位同学的实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呢?”本来预想,学生应该会异口同声地说:“单摆的周期和摆长有关。”但出乎预想的是,学生的回答是:“第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能力太差了!”那位同学的脸更红了。笔者想马上反驳,说结论应该是“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这样的话,显得苍白无力。那应该怎么办呢?笔者接着说:“既然大家觉得刚才这位同学的实验操作能力太差了,那么我们就请一位“高手”上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样?”在大家的推荐下,一位大家认为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重新做了第三个演示实验。结果两个单摆还是不同步的摆动,甚至有个不相信的同学又上台做了演示实验,结果还是一样。此时,课堂上安静了许多,笔者接着说:“其实,不是第三个同学的实验操作能力太差,而是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第三个同学得到的不应该是大家的质疑,而应该是大家的表扬。”疑团彻底揭开了,上台做实验的同学得到了鼓励,其他同学通过这次小小的“曲折”也明白了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还学会了应该更深入的看问题。再如:老师在进行打点计时器实验测定匀变速运动时,首先老师示范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方法,而后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期间老师游走于学生之间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2.4鼓励实验创新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物理实验的创新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会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又能帮助学生挖掘实验的精髓,展示实验的思想和魅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个实验时,基于本实验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笔者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把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内容和学生一起探究了下,然后又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实验,但有学生按教材中的原方案操作实验后,发现误差较大。经过分析后,学生觉得误差较大的原因是实验室所提供的小车质量没有办法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实验室有质量更大的小车吗?没有。那怎么办呢?这时,几个实验能力较强的同学围着实验桌进行讨论。笔者提示可以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也就是更改实验方案啊!虽然已经临近下课,但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来了,陷入了一阵思考和讨论中……最终得出了一个不需要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这个前提条件的创新实验方案。是的,对于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些老师会蜻蜓点水地应付过去,但笔者认为学生的潜能是不容小觑的。如果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和帮助,或许会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堂时间内,有所创新,收获无限的知识。这也是符合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创新实验教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学习的重要支持,而物理这门学科对树立学生科学观和综合认知能力有很大帮助,物理实验又是促进学生物理能力提高的有效教学手段,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 篇7
一、培养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 对现在的不满, 对未来的憧憬。语文的教学过程, 其实质是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的过程, 学习是继承传统文化, 运用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所产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 大多数以学习实践为基础, 称之为“实践创新”。它较为容易获得, 只要把握知识的积累, 管控发现问题的心里意向, 一般都能办到。在语文尝试教学中常用以下方法: (1) 尝试比较鉴别。在提取储存的知识时, 指导学生尝试比较, 再加鉴别, 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底蕴。如, 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是作者从“到”、“过”、“满”等字中比较鉴别后推敲出来的。 (2) 尝试诱发。以实践创新学习活动的意念、灵魂、直觉为载体, 发展探索性思维。如,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 门子的多处发笑, 老师可问“曹雪芹是文学大师, 为什么只写门子的笑态, 而不描述修饰他的心态, 你能说出作者的用意吗?”学生各抒己见, 发展了创新思维。 (3) 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通过不同的学生, 对同一人物的不同扮演, 体现实践创新, 审视人物的外在形象和思想内涵, 提高学生辨析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实践创新既是一种理念, 又是一个过程, 尝试教学的七步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通过做基本训练题, 进入学习氛围。再通过自学课本, 做尝试题, 相互讨论, 做第二次尝试练习等学习实践活动, 让学生具备创新的精神, 以适应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德育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人格品质呢?我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面。爱的对象, 应包括:除狭义上的亲情友情以外, 更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活环境等等。爱的教育方法有: (1) 要尝试体现学习的阶段性。阶段性是指我们教育要适应初中生的心理和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交友意识不断增强。我们要尝试着教育他们与他人和谐共处,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相应增加, 涉及到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 因此紧扣教材开展尝试学习, 结合社会实际加以评说, 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用艺术形象来注释, 如此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十分有效。 (2)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应对学生平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听说读写行为, 要认真观察, 并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做到说话真实坦诚、准确无误;态度大方, 言行得体。要求学生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不胡编乱造。课内外阅读要有益健康, 增长见识, 陶冶情操。 (3) 尊重学生。尊重是做人的道德, 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总之, 尝试教学中在人格品质方面对学生尝试爱的教育, 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三、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国家提倡“五讲四美”的道德品质。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称之为四美。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四美教育的方法有: (1) 尝试心灵美的教育。心灵是人的灵魂深处的感情和思想。初中学生正处审美观的形成初期, 他们一般注重仪表美, 而忽视心灵美。如, 《我的老师》、《背影》、《孔雀东南飞》等教材中描述了主人翁的心灵美, 同时又体现了作者的心灵美。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让学生与作品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 使其更加完美。 (2) 尝试语言美的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 我们要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用语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的语言更加优美。 (3) 尝试行为美的教育。如, 英雄儿女王诚拿着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的行为, 董成瑞举起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行为, 闻一多做最后一次演讲时慷慨激昂的行为。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不断用美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使其学生行为更加美丽。 (4) 尝试环境美的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美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自然环境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如, 湖南的矮寨大桥, 西藏的千里雪山, 内蒙古的万里草原, 云南的少数民族等。而通过人类改造出来的美更有价值。如, 绿化山川、改造沙漠、美化城市等。还有, 《国宝——大熊猫》, 通过对大熊猫的介绍, 突出了保护动物这一主题。在教学中, 我们要尝试着渗透这一主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环境的思想品德, 并按照美的要求来创造美的环境。使其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不断得到美化, 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热门话题, 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尝试实践。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培养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审美能力。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 篇8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思想方法;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79-01
【作者简介】陆建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专业学科带头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开宗明义,在前言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即将颁布的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则提出了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总目标,这里物理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前后两个课程标准在物理教育的目标上的衔接是自然的。它包含了养成物理观念的物理基础与方法,通过物理实验与实践学会科学探究、体悟科学思维与思想,以及通过对科学本质、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体现科学人文精神。一线物理教师应在整个物理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同时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质量、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三者缺一不可。
王俊鹏老师不管在初中还是高中、不管是普通教员还是行政领导,一直坚持在物理教学实践、改革和研究的一线。他的教学主张和实践也如其性格一样,体现出了那种“求真”“求美”“求全”的风格。他主张物理教学就得遵循物理学科规律,适应学生内在需要,让学生切实理解“万物的道理”,同时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人际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等人文精神与素养。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王俊鹏一直以培养掌握高新科技知识、具有道德和文化修养、思维活跃、技艺精湛、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和目标,用自己的行动和汗水培养出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王俊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思想。在王老师心中一直有杆秤,能时刻用这杆秤衡量自己和他人的教育教学过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能做到以下几点:①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保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②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刺激物;③给学生知识资料,提供观察机会,引导学生思索问题;④有意识地明确地指导或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⑤与受教育者在认识、感情和行动上进行平等地交流和探讨,给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⑥有意识地挖掘出物理学中的人文思想,并把它与物理知识相融合,更多地关心“人”和“人文”,使他的物理教育课堂富有生机和人性。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 篇9
摘要: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便是人才竞争。近些年来,为了提升人才质量,世界各国以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对现代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养展开了积极探索,而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索、科学态度与责任几项内容。本文便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实践探索
虽然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现代高中物理的改革主流,但是依然有许多教师以传统的“考高分”作为设计物理课程的主要目的,导致物理教学过于功利,无法全面促进高中生的发展。核心素养理论认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优良的人格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怀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就与“应试教育”只关注知识教学的要求出现了异议。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要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要转变“知识本位”思想,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以此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依据。下面,笔者便从培养高中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高中生合作交流能力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一个想要跟随时代发展而获得成功的学生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会筛选、处理、分析信息,从现有信息中挖掘深层内涵,拓展现有信息的应用范围。因此,培养高中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成为落实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力的分解”一课中,笔者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每一个高中生都必须要依照自己的物理学习经验来展开课前自学,对分力、力的分解的概念方法进行预习,自行尝试用三角形知识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来求解分力,初步了解分力与合力之间的物理关系。在本课课堂教学中,笔者会就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物理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果。通过提问,笔者可初步判断高中生在预习中已经内化和尚待理解的物理知识,将教学重点放在尚待解决的物理知识之中,即三角形知识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来求解分力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分力与合力的关系探索这两个知识点上。通过这节课,高中生也将意识到,笔者十分重视课前自学,所有的物理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的,从而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培养高中生物理??验能力
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自然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不仅仅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基本途径。因此,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实验素养也就成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内容。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教师应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以演示实验来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测能力,以探究实验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高中生在物理实验中树立正确的实验意识,懂得科学探究的价值。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常以学生实验来组织高中生展开物理探究。就如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笔者便以学生实验展开。在实验开始之前,笔者先引导高中生就使用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加速度概念展开了复习,然后便让学生亲自操作打点计时器,自行记录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学生需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数据来求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绘制v-t图像,总结实验结论。在这个探究性学生实验中,高中生可综合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实验操作等多种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意识。
三、培养高中生合作交流能力
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社会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进步与发展的。在国内外历史上,有大量的史实都表明了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重要性。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也应为高中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让高中生在团队、群体中学会学习,在合作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达到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小组合作是笔者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1)”一课中,笔者便将5个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每个小组内有一名尖子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每个小组都应在尖子生的带领下主动学习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应用思路。在小组活动中,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将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必须要共同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活动的效率。同时,在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中,笔者也就以我国高科技成果作为问题背景,以便引起高中生的求知欲。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必然会与自己的同伴展开交流,尝试阐述自己的想法,聆听他人观点,从而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提升合作交往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教学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为宗旨的,高中物理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核心素养教学的本质、内涵、内容、特征与要求,保证物理教学的各个因素都可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让物理教学改革走得更深、更远。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论文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应对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品格,能够持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适应其一生所生存的社会,这种能力和品格就应当是抽象的、可指导解决众多问题、处理很多事情的思想、方法,教师都知道,这些非具体的内容是需要化为具体并假以时日才能为学生所内化的。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地图的判读能力、区域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谐人地关系的观念、发现地理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不比其他学科少,但时间不多,每周只有两节课,这更需要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因此,教师掌握各种规律作延伸,采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等,就成为课堂上的必然。常规的教学环节则常常蕴含着很多可供挖掘的培养机会,所以探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并深入研究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技巧与效果,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鼓励花式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的共识。初中地理虽然课时少,但内容不多也简单,若能推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很有用的,因此我十分注重这一学习方法。根据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特点,我采用榜样法、活动法、分散法等进行示范和推动。例如,我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各种学习方法,把文字有趣有用的,按照原文读给大家听;或把既视感强的内容做成视频放给学生看;再把效果不错的、自己也有心得的,整合后介绍给大家。比如“复习黄河,你想象自己从源头巴颜喀拉山脉,乘一条小船出发,两岸长满了绿油油的青稞、豌豆,山坡上有奔跑的藏山羊,有低头吃草的牦牛,为啥呢?因为人家海拔高啊,很快顺流而下来到了一片‘桃花源’,那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会我掉下一个瀑布,一会掉下一个瀑布……”这是原文介绍的。又如整理了一下某位老师的经验:如果要梳理各地的相关地理知识,可以对照地图,首先按照气候条件进行划分,区分常规的和特殊的进行排列,这样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了,又比单纯地看文字记忆印象更深。当然,这样的介绍并非最终目的,主要还是想鼓励学生们,以模仿继而创新的方法,从多个渠道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能让自己学得轻松的方法。所以我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多以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能吸引他们高质量完成的兴趣点,且每次安排的量都不会大,一定限于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时,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其中一个是“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认识它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接着,我让学生课后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乡在中国地势图上的位置,并说说这一地势对家乡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这既能帮助学生读图和认知区域,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
二、注重质量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有鼓励学生向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同学寻求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符合学习及时性特点;另一方面也寄托着教师能以小团体的形式,带动好学上进、主动多思的班级学习风气的希望。但要让这种方法运行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做好花费一定时间的心理准备,这对于每周只有两节的地理课是比较奢侈的,但考虑到一般在新生入学不久,摸清学生情况后就可以开始了,初期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四人一组交流时,虽然说了交流的内容,就是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可很多学生就一句话“没问题。”我说:“如果没问题我就问了。”问题一出口,我就感觉到自己对学生的逼迫,当他们急忙回答“不不不不”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必须改变方式,给他们更具体的指导,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先做‘同步练习’,或者‘课课通’,把其中不会做的提出来,就是最好的问题;还有在看教材的过程中,放慢一点速度,不要一晃而过,那么其中就可能会有一些不懂意思的词句,这也是问题。”在这个提示下,学生们的提问思路日益清晰,随着对这两种提问熟练程度的增加,问题的来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所提的问题也因发自学生内心而有质量。然后我再结合练习上、作业上的题目,与学生们分析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需要我们掌握的,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善于发现有用的问题并知道怎么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我不仅让学生探究教学内容,也会抽时间让他们讨论学习方法及其运用。我从来不会用记录的方式,约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中来,因为这就是另一种逼迫,所以我一般会在学生学会交流什么、什么时候交流后,建议他们建立一本优秀收藏本,里面记录自己平时遇到的优秀解题思路、别人好的学习方法、经自己整合后的适合自己的学法等,上课时,若遇到学生没有答题思路、需要新的启发,忘了学过的内容,需要复习弥补等的时候,我就会适度地“开启优秀”,让学生们想想他们的收藏中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东西。
三、引导深思寻找规律
深度思考是学习达到了一定境界之后方有的活动,学生必须十分熟悉地理知识,形成一定能力后才可能有独立的深刻思考,而不仅只是借助别人的想法。目前初中生学习地理,多只重视对教材上现有结论的记忆、理解和运用,通常不会脱离课本进行实地的观察或对媒介上看到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分析,对生活中的地理关心的不多,关联的少。对此我非常注意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梳理,在他们解答问题后,通常会问问“你是怎么想到的?”或者“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当他们养成了注意思维过程的时候,培养核心素养的“基肥”也就培育好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讲的是从往常工业中剥离出来的“高技术产业”,独立成节说明它的地位日益重要,但与工农业还是有紧密联系的。在教学第二个内容“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分别是“分布在哪些地区”和“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为了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将分布原因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我继续追问:“你能发现它跟工业的分布有什么关系吗?”这个问题很容易,原因的第一点就是“工业基础强”,但后面的问题才是关键:为什么要跟工业有关联,那跟农业有关联吗?为什么?其实正儿八经的回答并不是重点,主要是希望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脑子里构建一张知识网,而不是学过之后,只懂得零星的地理知识,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良好底子。
在入行不久教学时,我经常会考虑到多占用地理学习的时间,会不会影响到其他中考科目的学习,因为平时确实偶有听到有类似的议论,但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发现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各学科之间的学习是相通的,不仅学法可以通用,就是知识也是相互帮衬的,因为我也听到学生说,某某老师上课会说,我现在要先帮你们补地理、补历史,因为这些都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因此现在我的教学完全处于放开状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题,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引导他们思考寻找规律,这些全都不怕占用课外时间。我相信,只要教学不采用“题海战术”,只要它是思维性的,各科就只会相辅相成,而且这种辅助还会出现在学生步入社会后,甚至延伸至他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这应该就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11-06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目标的设置08-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08-0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掌握物理考试策略06-08
乡镇初中物理实验论文08-30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走出困境.doc07-05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10-23
初中物理实验室论文07-11
初中物理教学研讨论文07-22
浅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