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2024-09-19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精选15篇)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1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体会

浏阳市洞阳中学 邓玉秧

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一.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动手做的实践活动,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1.要开拓实验的范围。众所周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相方设法将尝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一引起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引起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或者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正常安排的情况下,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

2.增加实验时间: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课下去做,然后同学间进行殿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自由动手,动脑。二.注重思考。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省”和“回味”。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三.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2

一、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生动直观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中, 只要教师激发起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有了兴趣作为动力, 就必然促使学生会进一步探索知识,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而具有生动直观性的物理实验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学中, 物理概念可以说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由于物理概念讲求精确性和简洁性因此在概念的呈现方面往往就较为深邃, 难以理解, 例如在讲到“比热容”的概念时, 书面表述就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降低) 10C所吸收 (放出) 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有些学生在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时就会发生一些偏差, 倘若我们开始教学时就让每个学生按照课本要求把这个实验做好, 把这种概念用实验的方式呈现出来, 对于学生就容易理解的多了。当然, 教师也可以各准备一瓶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油, 并在两个瓶里分别装上一支温度计, 然后用同样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 大概十分钟左右再让学生观察两种液体温度的变化, 这时候就会发现两种液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不同。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比热容实验, 学生对于比热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准确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 重视物理实验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试”,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善于细心观察的同学往往学习物理会觉得轻松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日程生活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而这恰恰又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教师, 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 而多进行一些物理演示实验就是很好的途径之一。在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演示图片, 教师可以充分发掘教材内容, 尽量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搬到课堂上来。

在美国一般中学的物理老师都非常重视物理实验, 他们一般会有专门的实验教室, 供各班轮流使用。在实验教室中往往放了很多由教师自己设计的实验器材, 这些自制的器材一般都结构简单且效果良好, 其中很多实验器材都是教师自费购买的, 并且教师还会花相当多的经历去不断改进这些实验器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老师往往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的讲解和大量习题演练上。例如在物理教材上有一个关于“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后仰, 汽车紧急刹车时人会前倾”的惯性实验。关于这个问题很多美国的物理教师会让学生坐上汽车, 用汽车物理实验来让学生进行体会、解答;而我们教师大部分的是进行一系列讲解和推理来解答这个问题。虽然实验教学比起直接的理论讲述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 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和动手能力是无法通过理论讲述来获得的, 因此, 教师要想上好物理课, 首先就要从观念中重视物理实验。

三、在实验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虽然在很多物理课上, 物理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但是如何进行物理实验, 往往也决定了物理实验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在我国, 很多物理实验往往都是老师在讲台上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做给学生看, 然后再由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一步步的把之前的实验模仿出来, 通过这种实验, 学生只是了解了这个实验的基本步骤而已, 而没有机会真正思考这个实验的来龙去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种模仿式实验, 要给学生多点的机会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思考。例如, 教师可以出一道实验题, 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教师可以从旁指导, 这样同一道实验题就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解法, 这种做法将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四、实验结束后, 注意总结相关知识

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 学生往往都较为兴奋, 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具体的实验步骤上了, 这样就很容易忽视支撑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 很多学生在做完实验以后, 对于步骤了如指掌, 而对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知识却一知半解, 这样也同样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从旁规范, 努力把重要的知识贯穿于实验当中再加以总结。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效果;实验器材;创新思维;实验室;实验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而在初中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以学生观察的演示实验为主,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理论上。而知识没有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下面是关于如何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引导学生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部分学生只是抱着“玩”的态度来上实验课;还有的学生,提前完成了实验,感觉无事可做,闲谈走动,影响别人操作;有的学生基础差又没有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所用仪器、操作步骤都不明确,临时抱佛脚,需要教师的指导等现象都直接影响了实验课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要及时使学生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本身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思考和回味。教师可以利用小黑板、小标签、实验提纲等辅助手段。同时,认真分析学情,合理分小组,使小组成员责任清,任务明。

三、高效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全方位的努力

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潜能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特别是探究实验,必须让学生活动起来,有目的地去进行实验。在动中去发现和探索,进而深入地思考。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充分的准备,厚积薄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备课中多下工夫,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充分发掘各种教具、学具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通过多媒体的可重复性,再现实验的细节,扩充延伸普通实验,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突出教学的重点。

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性;学不是目的,用才是宗旨。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效率,是每名物理教师的追求。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实验,有的实验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入新课;有的实验用于建立概念和规律的知识准备;有的实验是对知识的复习和升华。总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

(作者单位 安徽省颍上县第三中学)

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篇4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物理,对物理难免存在一些障碍,很多概念和物理现象都很陌生。

这就需要物理教师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直观清晰的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助于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所以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物理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很多物理学科中的概念和专业知识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即使能够读懂概念,未必能正确理解其本身的意思,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教材中的概念产生错误理解。

还有很多物理现象需要学生用生活实践去解释,但是学生对一写物理知识只是片面的静态的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才能够解释某些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惯性的应用 篇5

【目的和要求】

1.认识什么是物体的惯性;

2.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仪器和器材】

带有木柄的锤,长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属棒(直径10毫米左右)。

【实验方法】

1.把一个锤头松套在木柄上端,锤头能够轻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对准地面迅速撞击几下,就很难把锤头取下来了。

2.把几块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块(用其他表面较光滑的稍重的物体也可以,如大棋子、满装的火柴盒等)叠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属棒对准其中任一块水平敲击,则被击的一块飞出,其余的仍然叠在原位。

【思考题】

1.离弦的箭为什么能继续前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6

单位:安岳县翻身九义校 作者:陈德宽 邮编:642350 内容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因此,应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从物理实验过程的指导入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 教学 探究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产生,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思考和推理得出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把握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一、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要从实验出发,如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读取与收集、实验误差的分析等则是学生完成实验的一个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的改善是改善实验教学的方向。实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基本构成因素,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同时,实验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物理实验教学也该如此,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和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这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敢于创设条件(如让学生制作学具、教师制作教具等),将以往课堂的演示实验敢于搬到学生实验中来,使学生实验的动手率突破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物理术语表达能力,避免了学生回答、解释物理问题时的语言生活化。

二、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认为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实验做得太少、特别是农村学生实验素养低下的特点,我们有必要采取全面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

我认为不能上无准备的课,在实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应将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教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详备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案中详备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数据的收集与统计表的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现“探究”。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还应及时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紧紧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归纳、整理。”这六个实验的主要环节。

观察——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分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在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电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提醒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的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

操作——所谓“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九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被测电路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试触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损坏电流表。

记录——所谓“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如:刻度尺测量数值的读取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量筒测液体体积数值的读取时,视线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相平。);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次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统计表,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分析总结出规律等。

分析——所谓“分析”,是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因此,应及时加以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如: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往往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分析,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滑轮自重和摩擦力存在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尽办法,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和滑轮自重与物重的比例。

归纳——所谓“归纳”,是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数据或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初中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往往不善于归纳或不完全归纳,用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只有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才是一定正确。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学生总是认为,滑块最终是要停下来的,他们往往跳不出生活中的这种事实,进行不完全归纳。这时就要求教师进行完全归纳,才可能得出完整的物理规律。

整理——所谓“整理”,是指实验后对器材的归类、整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是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教学的探究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面临挑战,所以在实验教学中,除了采取全面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之外,还应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新课程的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是着眼于做,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上面所提到的全方位指导并非不放手,而是应该在放手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动手做的实践活动,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众所周知,以往的教材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给学生看的,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面对新课程我们有必要想方设法将所谓的演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或者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正常安排的情况下,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

二是着眼于思,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省悟”和“回味”。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

三是着眼于疑,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让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将为学生在今后走上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升上高中乃至上大学学好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大力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的开展也要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探索出适合教学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安忠、刘炳升,2 中学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 李武林 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赵凯华 4《中学物理教育学》 张民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教学探讨

初中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篇7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验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实验技能训练过程的教学.

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仪器使用、观察与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从数据提出结论并对结论加以讨论,完成实验报告等.实验技能是物理实践的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一、统观教学全局,明确技能要求

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是通过一个个实验、一件件仪器、一项项要求逐步的训练出来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注重这些各不相同的实验,仪器、要求.教师如果不能够从教学的全局把许多似乎孤立的实验联系起来,就很难确立一个整体的技能要求和有效地实施技能培养的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清楚,每一种教学仪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有多少次训练机会,每次训练应当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些统观全局的要求,对规划实验教学,改进实验教学和指导实验技能训练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实验技能的整体要求落到实处,还需要在统观全局的基础上,制定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包括:(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其他方面(包括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专门的基本技能训练性的实验比较乏味,因此要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的兴趣.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声音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拿尺子在桌子边上做,用尺子测量长度,温度计测量温度,特别在温度一节中,可以用双手分别放到热水和冷水中,而后在放到同样一杯温水时的感觉是什么?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以巧妙地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物理实验中有许多巧妙地构思,当学生理解了这些巧妙之处时,就可以唤起一种美的享受,即使是平淡的过程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测量学生爬楼的功率,让学生亲自爬楼,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激发他们持久的实验学习动机.

三、遵循技能形成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形成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认识和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1. 认识和定向阶段.

学生开始接触仪器会紧张,动作不协调,慌乱中伴有多余的动作,操作的进展慢,对自己的错误动作很难察觉,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和进行规范操作示范.引领学生观察,给学生示范的机会.

2. 动作的联系阶段.

通过学生的多次操作训练,学生已能独立、正确、连贯的完成一系列动作,而且能够表现出一些微妙的操作技巧.

3. 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不仅动作协调规范,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总结出一定的成功经验并有较高的实验技能.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不足;改进;效果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物理课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成败。

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现行初中物理教材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现列举如下:

一、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改进方案

1.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苏科版课本第110页活动5.5“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在正常情况下选的器材是刻度尺、秒表、纸锥,但是采用这些实验器材总是发现纸锥在下落的过程中忽左忽右的飘,下落的路线不是直的,容易碰到课桌或其他物体而改变路线。

2.实验创新或改进方法

方法1:取一根1.4米长、很细且光滑的铁丝穿过纸锥,然后把鐵丝固定成直线,这样一来纸锥的下落路径就是直线,且时间也很好测量。方法2:取一根1.4米长并且内径3厘米左右的直管和一个大小合适的钢珠来完成这个实验,实验时让直管倾斜到合适的角度,以控制小球的下落速度,保证测量时间准确。

3.实验效果及说明

以上两种方法各实验器材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在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各位同行一致反应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改进方案

1.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苏科版课本第85页活动10.6“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易拉罐加热以后不便于拿取,烫手;(2)罐口密封时,操作不方便,不易把罐口完全密封,而且密封时易碰到罐体被烫伤,特别是学生亲自动手时更具有危险性;(3)易拉罐放在铁架台上,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变形扭曲,易从铁架台上翻倒掉下,影响实验的观察,甚至会使水从罐中洒出影响实验。

2.实验创新或改进方法

取一个在生活中常用的、材质较薄的、盛矿泉水用的瓶子,然后向矿泉水瓶中注入少量的高温热水,拧紧瓶盖,然后上下摇晃多次,使瓶身受热均匀,打开瓶盖,迅速把热水从瓶中倒出,并立即再拧上瓶盖,直至拧紧,然后在瓶身外侧浇一些冷水,把矿泉水瓶放在桌面上,等待两分钟,会发现瓶身慢慢变瘪,学生自然能想到瓶身是被外侧的空气压瘪的,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3.实验效果及说明

此方案选材较少,简单易行,便于学生操作,而且主要是实验的安全性较高,瓶口的密封性很好,只要拧紧瓶盖,无论怎样放置,都不会因漏气影响实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推广价值极高。

此外,本活动中的覆杯实验如果选常规的玻璃杯,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水容易掉下来。而我在做此实验的时候选取的是酸奶瓶子,效果非常好,从来没有出现过水掉下来的情况,并且瓶口朝向多个方向皆可,同事纷纷称赞,效果很好。

三、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改进方案

1.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苏科版课本第13页活动1.4“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尺子振动的快慢学生不易区分,特别是尺子伸出桌面长度较短时,根本看不出尺子的振动,学生总以为尺子振动得很慢,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2.实验创新或改进方法

我在做此实验的时候改用儿童用的小自行车。将自行车放在讲台上,请一位学生帮忙固定自行车,使后轮悬空,用手转动脚踏使后轮转动,再用一个硬卡片靠上后轮轮胎,即可发出声音。然后逐渐改变转速,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随之改变。自然可以得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实验效果及说明

此方案取材是学生最常见的儿童自行车,非常方便。与原实验比,可重复性好,取材简单,形象直观,更主要的是转速的改变由于脚踏的转动可直观地观察到,而且其转速容易改变,受人控制,操作方便,更好地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课改精神。同行都说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教授朱正元先生就当时的办学条件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育思想,指导广大教师想方设法把物理实验做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当前的教材体系和新课程改革更要求我们注重实验教学,创造性地改进实验教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实施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历,浅谈一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讲授新课前,通过演示实验,充分创设情境,恰当设置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良好途径。一次我在讲平面镜这一节内容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只只有一面开通的空箱面向同学展示,取出一张10元纸币,从空箱顶端投币口中放入,结果10元纸币竟不翼而飞,难道这个空箱有什么“魔力”。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有了探究的欲望,情绪高涨。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发现箱子的魔力来自箱中的平面镜,从而引入课题,于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参加讨论、探究,后我再乘势追问,平面镜成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如何来探究设计实验呢?

二、利用实验器材,鼓励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往往是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如果在演示实验时,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听众、观众,不参与实验的教学,时间长了,学生的这种兴趣就会逐渐消失。因此,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自主地去获取知识。例如: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可以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用抽气机从玻璃容器中向外抽气,其余学生听声音的大小如何变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做,不仅参与的学生有了直接体验,而且其他

学生受到的感染也远比教师表演好得多。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做学生实验时,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当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时,教师的“导”可以具体一点。如,可以问“你能找出书中的新物理量吗?”“有几个?是什么?”当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时,可以先指导学生,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的原理及以实验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归纳得出结论,最后教者进行总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验,通过眼观手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师生互动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利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动手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果因势利导,好好引导,会带来很好的效果。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由于学生没有竖直放置玻璃板,出现了玻璃板后放在桌面上的蜡烛无法与像垂合,我便乘势指出了小汽车前面的的当风玻璃,都是斜放的,可以防止平面镜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的视线。又如,实验中有同学发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像是2个。我便引导学生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又让他们换用其他的玻璃板做实验,学生经过多次实验,分析交流,找出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教师经常做这样的引导,学生会养成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总之,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作用远远超过上面的所述3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仍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受益者。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10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

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 篇11

一、切实抓好课上实验,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

在探究前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感性知识或让学生首先观察一种现象,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讨论、想象、动手操作、验证、应用等手段。

(1)让学生观察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成像规律中有一条是“物体放在透镜的焦点处时既不成虚像也不成实像。”可事实上把物体放在焦点处时,有时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在学生未知以前先告诉他结果让他与你形成强烈的对应,因为他不相信,再通过实验让他得到目瞪口呆的结论,最后把解释原因作为讨论题,让他们展开讨论。

(2)通过书上提出的有关物理量,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出研究问题,让学生收集数据,验证假设。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一节中,让学生自己设想液体压强的有关因素,可能他们提出质量、密度、体积、液体深浅,怎样验证呢?需要哪些仪器?老师的任务是准备器材,余下的让学生自己验证,剔除错误的留下正确的。

探究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学生经过持之以恒的课堂探究活动,会自然形成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信念以及勇于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激情。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深究能力以后,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好习惯。

二、引導学生课外探究,让课外探究顺理成章地步入物理课程学习中

课外探究不是课内探究的简单延伸,它可能与课上的某个探究有关,也可能与课上探究的内容毫无关系,可能是书本上的物理知识的深化,也可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现象,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让他们从相互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电阻这一章时,电压电流为零时还有没有电阻?我是利用“流水中的石块”让他们分析讨论,从而联系到了功率、速度等其他物理量。

(2)倡导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引发问题,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探究性地学习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学完光学这部分后,我们班同学做了许多“照相机”——小孔成像原理的应用,有些做得还非常好,实用。

(3)让学生从书籍、电视、报纸中搜集问题。例如在一本辅导书上提到了“电偶温度计”学生们不能理解,怎么就有了温度,于是主动找老师要—些器材,自己实际做一下,相信了。尽管对它的原理还不太明白,但起码满足了一部分好奇心,以后再遇到问题,他就会想到“动手”解决。

(4)利用身边的实物解释,应用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了杠杆一章后,学生从自行车部件上找到了许多杠杆;在学习了摩擦以后,探究自行车前后胎的摩擦力。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各种方式推广,介绍学生的成果制作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的指导策略 篇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量筒, 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 (如塑料块) 和液体 (如盐水) 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教学过程:量筒的使用:1.如何测密度: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出示正方体塑料块, 学生可用刻度尺测量, 通过计算得出。老师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是液体或固体的形状不规则体积如何测量呢?例如医院里护士如何量取药水?学生用注射器, 注射器上有刻度。老师在实验室中用标有刻度的容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2.观察量筒:老师引导学生看书, 观察量筒。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 (1) 阅读书上提出的注意事项。 (2) 指出液面应看凹形底部。 (3) 指导学生测量液体的体积。 (4) 指导学生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使用课件“量筒的使用方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老师测量盐水和塑料块的密度。测量盐水的密度要先测什么?学生讨论得出: (1) 盐水的质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空烧杯的质量。 (2) 盐水的体积: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 老师引导如何设计实验表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测出盐水密度。

二、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舞台灯光”视频, 在展示过程中也不断调节音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展示调光台灯的应用, 灯光的亮度同样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思考:调光台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2.新课教学: (1) 自制调光台灯电路实验, 学生根据看到的调光台灯实物, 利用手边的器材, 连接一个调光台灯的电路。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电阻丝、导线若干。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 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动手实验接电路, 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实验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电路, 以及如何操作使得电灯的亮度发生改变。教师讲述: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从而改变电流。 (演示幻灯片) : (1)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从而改变电流。 (2) 认识滑动变阻器。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实验电路中, 对于灯的亮度的改变还不够多, 是因为电阻线太长了不方便, 如果还要进一步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比较, 那么滑动变阻器该做成什么形状?根据对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 猜测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 (3) 滑动变阻器接法的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 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滑动变阻器在连接时只能用两个接线柱。实验同样要达到调光的效果。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接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提问:如何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地改变电流, 让灯的亮度变化明显。学生总结出“一上一下”的接法, 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键位于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小孔成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自己动手,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 自制小孔成像。 (2) 知道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 知道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小孔成像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 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我们发现大树下成的影子是大树的影子, 而经过树叶间的光线照到地上成的都是圆的。这是为什么呢?2.新课教学: (1) 教师演示:在光具座上我们依次放上点燃的蜡烛、带小孔的障碍物、光屏。让烛焰、小孔、光屏大致在同一高度。 (1) 成像是正立, 还是倒立? (2) 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3)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吗? (2) 学生动手制作小孔成像器, 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制作小孔成像器, 剪去易拉罐的上部, 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 简单的仪器制成。同学们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蜡烛, 就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3)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吗?学生动手实验, 4人一组, 在光具座上改变障碍物上小孔的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实验, 4人一组。 (1) 固定障碍物、光屏, 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距,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像距固定时, 物距越大, 小孔所成的像越小。 (2) 固定蜡烛, 障碍物, 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物距固定时, 像距越大, 小孔所成的像越大。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13

【摘要】: 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的核心。通过演示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规律和原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演示实验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规范的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愿望,把物理课堂变成学习、求知和实践和学生勇于探索的乐园。

【关键词】: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地位与方法

提高学生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以演示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演示实验,学生的物理知识多数是运用演示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通过演示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事实表明,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规律和原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演示实验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规范的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愿望,把物理课堂变成学习、求知和实践的乐园。

实践证明,物理演示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

和手段.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

演示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演示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演示实验技能和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这是由演示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把物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物理演示实验本身就是物理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内容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演示实验,物理思想和数学.可见,演示实验内容本身就是教师要教,学生应该学的重要内容。

2.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示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离开了演示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即使照本宣读,在黑板上做演示实验,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且会把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演示实验能力(特别是操作能力)的保证从教师的演示,示范和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演示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可以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演示实验素质.这是演示实验的任务也是教学的任务.由此可见,不做演示实验的物理教学是没

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演示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演示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

三、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

1.演示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演示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制造,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些现象反复再现以便让人们反复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演示实验方法的优点是能将复杂的条件进行简化和纯化,借助仪器设备,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的非本质因素,创造一个恰当的演示实验环境,使需要认识的某种性质或关系以比较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以便人们能比较容易比较精确地发现规律。

2.演示实验是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与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演示实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做到这一切,离开了演示实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不可能的.要让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去探索物理世界的秘密,就应该让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主要靠观察,演示实验和思考去探索,去学习,把演示实验当作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载体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演示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

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演示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演示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的心身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是物理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五、物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演示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物理教学中能起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演示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于激起学生兴趣对于中学生,物理演示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正因上述原因,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演示实验,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演示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演示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和演示实验,一个人只要有了兴趣,他就会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在课堂上让学生较多地动手多做演示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

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掌握规律,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典型性

演示实验能创造一个确实的,排除了干扰的环境,它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

件进行了严格,精密的控制,排除了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具有趣味性

演示实验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自觉主动地学习.(三)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演示实验能够创造最确实,最少受干扰,并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物理环境.它创造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藏着极其活泼的因素。验证法,是一种推理,判断在前,演示实验验证在后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在已知的物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做出假设和预言,并通过演示实验来检验其真理性,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有人认为,素质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知识因素和智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演示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之外,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演示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有待加强与改革

1、教师必须提高对演示实验教学的认识。

当前,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的不注重对学生演示实验能力培养,对演示实验教学认识不足,认为演示实验教学一是麻烦,演示演示实验从准备器到课前试做,一遍一遍地去精心设计,细心查找演示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怕课堂演示实验失败。可有时总会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出力不讨好。学生分组演示实验,更是两天忙的不亦乐乎。十几套演示实验装置,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有演示实验员、有固定的演示实验室,可以组织学生到演示实验室,在演示实验员的管理下进行演示实验,条件差的学校没有固定的演示实验室,必须要把这十几套器材搬运到教室里,由这个班到那个班,确是不易。因此,就把演示变图示,把分组变演示。认为只要讲细讲通,即省时又省力,学生成绩不差,何乐而不为呢?二是不少学校仪器设施陈旧简陋,地方陕小拥挤,演示实验用品不能及时补给,这都严重地制约了演示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对于课标规定的演示实验,不仅开出率低,而且演示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在低下水平徘徊,使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低。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演示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激发他们树立科学信念和立志于科学的信心,我们一定要改变不正确的演示实验教学观念,改善演示实验条件,改革演示实验教学。

2、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去体验。

在探究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主动,启发诱导过多,这样也不好,容易约束学生的思维,演示实验过程尽量让学生去完成。从猜

想,到设计,到演示实验过程,到最终得出结论,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猜想、多设计演示实验方案,优化演示实验方案,提出演示实验过程的分工与协作,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不可包办,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领悟。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篇14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自制简易的实验器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自制简易的激光光源

光学实验中的激光光源灯泡很容易坏,也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麻烦。因此我试着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激光光源,使整个光学实验顺利完成。方法如下:买一个玩具激光手电筒,在废灯泡芯上取一小段玻璃柱,将玻璃柱装在激光电筒的前盖内,适当调整玻璃柱的角度,一个实用的光源就做好了。、自制浮沉子

演示浮沉条件时,课本上曾用鸡蛋与盐水做或用青霉素的瓶子加水做。在实际操作时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根本不能实现。

我是这样制作的:取一个5cm左右的塑料笔盖,再取一个螺丝旋进笔盖内做配重,另一端用用气球上的橡皮膜扎住,然后放入盛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不能漏气,手捏矿泉水瓶即可实现浮沉,同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发生形变,说明浮沉的原因。

3、自制灵敏度高的演示温度计

当使用温度计上演示实验课时,可见度非常差,我自制的演示温度计,不但可见性好,而且灵敏度高。用日光灯起辉器的铝质外壳做测温泡,在铝筒口上紧塞一只橡皮塞,塞子的中间钻一小孔,注入红色的墨水适量,再把一内径2-3mm的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并伸到接近底部的位置。在玻璃管背面衬上白色背景的刻度板,就可以做成一个灵敏度高的温度计。可用来演示蒸发吸热,比热容实验。

4.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

用一个25W的白炽灯与一个白炽灯的废灯芯串联安在竖放的木板上,用插头接入220V的电压。当用酒精喷灯加热废灯芯到红热状态时,灯泡发光,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灯泡又熄灭。此实验应使 灯泡的功率不大于40W,否则电流产生的热将使灯泡不能熄灭,另外用酒精喷灯比用酒精灯易使实验成功。

二 变通实验方案

变通实验方案可解决器材不足,也可以使不能开设的实验顺利进行。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学校有一套器材,为了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我在废电炉丝上取了5Ω、10Ω电炉丝。实验时,用浸过乙醚的棉花盖在电阻上,通过观察乙醚燃烧快慢确定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要保持良好通风,棉花要干一些)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学生有一些剩余的时间,为了利用这一点时间,为下节课做准备,我要求学生在成像清晰的时候,将光屏前移一点,然后用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看到的现象.接着又将光屏后移,要求他们用桌上器材不移动光屏来得到清晰的像。在此基础上,下一节讲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教师做一演示实验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难点。

3、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一个实验受学校器材的限制,不能分组实验。我将小桌改用盛细砂的矿泉水瓶放在细砂上,倒置改变受力面积,加细砂可改变压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人人都能实验了。

4、演示牛顿第一定律

这个实验使用小车,可是实验室没有这么多小车,我购置一些钢球代替小车,并用纸板做成的滑槽代替斜面,完成实验。并将这部分器材用在研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谓一举两得。

5、演示短路

这个实验有一定危险性,教师一般有畏难情绪,或者干脆不做。实验改进如下:用锡箔纸代替熔丝,将电源电压降为3V,短路时可看到锡箔纸燃烧,效果很好。如图是我仿制的实验。锡箔纸在5mm左右,且注意与锷鱼夹与锡箔纸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使用交流3V能提供较大的电流。

三、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提高实验时的安全可靠性

1、演示音叉的振动及发声

在《声波》这节内容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就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让悬在线上的小球靠近音叉,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着.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其直接振动及发出的声音均很微弱,教室前排的学生也很难看清或听到,因而音叉的振动及发声必须通过音叉与其它物体发生作用才能显示出来.实验改进如下:在演示音叉的振动时,可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轻触桌面,便能听到叉股与桌面撞击时发出的喀、喀声.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与硬纸片接触,整个教室内都可听到硬纸片在振动的叉股作用下发出的响声,这些现象都能表明音叉的振动;在演示音叉发声时,可将音叉的底部与课桌等物体紧密接触,这时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整个教室内可听到音叉发声引起的共鸣声.如果用手捏紧音叉的叉股,就听不到声音了.另外,由于课桌等物体的共鸣频带较宽,在用音叉组演示音调时也可采用此方法.这一实验不需增加其它器材,但效果却十分明显.2、演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为了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是让带电的物体去靠近一堆纸屑,很多纸屑飞向带电体,又飞散开来,纸屑的飞散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对初次接触电学的学生,很难得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结论。改进的方法是:取一面积为 1cm 2纸屑,在其中穿一孔并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当带电体靠近纸屑时,可以看到细线弯曲,纸屑向带电体靠拢。这样既增强了演示效果,又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 篇15

一、发掘、设计一些演示实验, 以满足教学需要

某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需要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 课本上如果缺少这样的实验或者效果不好的, 就需要教师进行研究和设计以填补空白。对学生感到抽象不易理解的难点知识,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发掘一些新的演示实验来满足教学需要。

例如,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 很难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静摩擦力的方向。在教学中可取两个毛刷, 将其中一个固定在台面上, 另一个叠放在它的上面, 并水平推动该毛刷, 可清楚地看到上下物体间毛刷形变的方向, 由此可以推想出上下毛刷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这一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易于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二、对已有的实验进行改进, 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的效果不是很好, 此时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 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从而使得实验更易操作, 现象更明显、更富有感染力。

例如, 课本中演示点火爆炸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 实验用的塑料盒子容积小, 酒精气化产生的气体也少, 而且要求盒子密封性好, 故实验成功率不高。我们对该实验改进后, 从饮料瓶瓶盖上挖个小孔 (孔大小和电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配套) , 然后向瓶内滴入酒精或煤油, 用手将瓶子晃动, 让酒精充分汽化。把电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插入瓶盖上的小孔中, 然后掀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实验效果很明显, 能将瓶子射出很远。

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时, 通常向空中喷水雾, 但水雾在空中持续时间短, 可视时间不长。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可密闭的透明容器先在底部点一盘蚊香, 等容器中充满烟雾后用激光灯照射,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烟雾中有一条红色的光线。

三、通过对比实验, 使学生全面认识物理规律

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 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同时, 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教材中提供的往往是单层次、单侧面的实验内容。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 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尽量让学生能多层面、全方位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全貌。

例如, 在进行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时, 教师简单的把厚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 实验做完即了事, 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 但不少学生认为硬纸片不掉下来不是大气压托住的, 而是被水“粘”住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说明问题。教师在塑料杯底部钻一个小孔, 做实验时先将孔堵住, 然后问学生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原因。当学生回答硬纸片不掉下来是被水“粘”住了, 你再将孔松开, 让空气进去, 这时水和硬纸片“哗”的一下全掉下来。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就可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的探索性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以把某些演示实验设计为随堂的探索性实验, 以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因为探索性实验教学比演示实验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可以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 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 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 “蒸发”一节的教学, 为了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可设计三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 并得出有关结论。问题1.取相同两滴酒精分别滴在课桌和手背上, 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 用塑料尺只将其中一滴酒精展开, 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 只对其中一滴酒精用纸筒吹气, 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如此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们便立即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很快自己找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同时, 也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五、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辅助手段, 可显示传统演示教具中无法涉及的地方。例如, 某些物理实验条件不易控制, 或存在某些干扰而无法演示;实验时动作太快无法看清实验过程, 只能看到最后结果, 而结果很难反映原理,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很难表现“动”和“变”的结果, 此时可用计算机来模拟演示实验, 并将实验过程进行重放、定格、缩放、慢镜头, 让学生观察物理实验全过程。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演示实验的工具, 既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也可弥补学生直观感觉的不足, 减少其抽象思维的难度, 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 电容器充电放电过程、两球先压缩后恢复过程中两球速度、加速度变化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情景创设、实验过程的模拟、物理进程速度调节、微小过程放大、实验现象的动态分析。对于有些演示实验, 我们一般只能看到其最后结果, 而其形成结果的原理却很难反映, 而用计算机可以显示实验的中间过程。例如, 在讲解显微镜原理时, 用计算机显示光线一步步折射的过程和最后结果, 清晰明了。

另外, 用计算机还可很方便地扩大演示实验的内涵和外延, 展现一些演示实验的原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让学生初步涉猎一些物理学的前沿问题, 这对于开阔学生视角, 活化他们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宁波市拆迁集体所有土地房屋价格评估办法下一篇:金属镁厂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