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室论文(精选8篇)
初中物理实验室论文 篇1
2013年下学期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基本制度,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上架归位。.3、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毒品挥发等防患措施。
4、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5、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6、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 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电并锁好门窗。
7、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期以来,我积极、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前提条件。
物理实验室:林 隐 2013年6月19日
初中物理实验室论文 篇2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中可以看出, 注重全民素质的培养并且要求教学中有真实的情境, 有科学探究的环节, 有多种学习方式, 有评价反馈。这对于传统的教学资源来讲无疑是一个挑战, 而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实验资源, 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可以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还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 掌握学习的方法, 培养实验能力, 形成科学的品质。传统的物理教学以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为目的, 对实验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因此实验教学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做、学生看;分组实验则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 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活动。而按照新的课程理念, 演示实验应该重视学生参与, 随堂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则要尽量采用探究式, 让学生真正进入科学研究的状态, 扮演研究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实验不能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有限几个, 而是要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但是在真正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按照新课程理念开展实验却存在多方面的困难, 如实验设备资源紧缺, 实验室资源更新换代慢等现状, 很难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 可利用视听资料、网络资源等加强实验教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优势, 又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实验的不同环节, 信息技术都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在观察环节大大扩展实验的可视性和可重复性, 在数据采集环节使物理量的测量不但简单方便, 而且精度高, 在数据分析环节则让学生从机械、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解脱出来, 投入更有创造力的方面。因此, 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三虚拟实验简介
虚拟实验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 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实验教学系统。虚拟实验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各种虚拟实验环境, 实验者以交互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 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 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实验的场景, 并提供与实际实验的操作方法相类似的实践体验。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虚拟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 而且可以克服传统实验的各种制约和弊端, 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达到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虚拟实验概念的提出至今仅十几年, 但因其诱人的应用前景, 各国均在大力开发, 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国内外开发的虚拟实验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演示实验, 另一种是探究实验。演示实验主要是用来给学生演示一些实验现象, 一般不需要学生动手控制;而探究实验则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性学习, 一般都需要学生动手控制, 对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四结束语
目前, 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平台已在全国部分中学开始使用, 笔者也深入了解了物理实验课堂调研物理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情况, 调研结果表明, 该实验平台的使用效果还不错, 基本实现了研发时的预期目标。当然在学生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我们和合作学校开展了长期合作, 会不断地完善虚拟实验平台的功能, 以期待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虚拟实验是对真实实验的模拟,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真实实验设备硬件不足的现状。但是虚拟实验绝对不能完全取代真实实验, 因为学生在真实实验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这正是虚拟实验所没有的。因此,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虚拟实验应以真实实验为依托, 真实实验也应以虚拟实验为手段和辅佐, 做到虚中有实、实借助虚, 使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在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目的方面相得益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初中物理实验室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课堂 实验教学
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构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我们必须要以实验教学为抓手,通过优化、创新物理实验,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高效运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教学的优化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重要基础。
一、实验教学的优化,需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要考虑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同样的实验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学生在实验的观察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不容忽视。
比如:在进行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教学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两个烧瓶内的玻璃管中的液柱液面高度如何的变化。因为,实验中学生对液柱液面变化的认知和观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实验现象差异性的感知,只有学生们观察到了实验中产生的差异,学生们才能够去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学生们通过对两个玻璃瓶中液柱的液面变化的对比,才能够认识到这两个玻璃瓶子中的温度存在着差异,从而开始思考和寻找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所以,整个演示实验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实验中两个玻璃瓶中液柱的高度变化,不仅要让学生留心观察,更要让学生能够细心地观察到这种差异,捕捉到这种变化。也就是实验中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展开观察,防止学生只是单纯地看热闹,无法注意到实验现象透露的玄机。接着引导学生探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玻璃瓶中液柱的变化,从而认识到这两个玻璃瓶中煤油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成败关键之一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不认真观察,实验再怎么精彩,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也是视而不见,实验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的优化,需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教学的成效,不仅在于学生能不能够观察到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同时在实验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实验习惯,直接制约和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的正确感知。特别是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的分组实验很难理想地进行,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得出。
比如:我们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我的实验设计和关注点不仅在让学生准确观察实验,得出实验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为此,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要得出的结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之后我告诉学生们本实验要让实验小车从相同的高度滑下来,并在水平面上经历不同的表面(毛巾面、棉布面、木板面),观察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不同?学生们有了明确的实验观察目的,在实验中就能够抓住重点,有目的进行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的良好的实验习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得实验信息,引起学生的思维。我在学生们观察完实验后,问学生们:小车之所以前进的距离不同,是由于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那么,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逐渐变小,甚至消失了,小车将会如何运动?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经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很快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理的内容。实验的圆满结束,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现高效课堂实验的重要基础。
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初步接触,重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促进实验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贯彻下去。
三、实验教学的优化,要重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实验教学除了要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进行的分组实验,更不能忽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注重和学生实际的联系,设计了很多的课外小实验,利用好这些课外实验活动,能够更好地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材中有很多的课外实验活动内容:在物体的运动速度的教学中,有亲自测量自己步行速度的活动。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去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不仅如此,我还给学生设计了制作滴水计时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使用消毒后的废弃输液瓶子和输液管,在家里自己动手制作出滴水时间为一秒的滴水计时装置。并让学生用木棍手持这个装置,进行步行,计量自己的步行距离和滴水次数,从而通过计算,获得自己步行的大概速度。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要关注实验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激活学生思维;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重视课外实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霞.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基础教育研究,2011(6).
[2] 王剑.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湖南中学物理,2014(12).
[3] 胡银罗.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J]. 数理化学习,2012(8).
初中物理实验实验室工作总结 篇4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在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下,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自成教育”是我们四中的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其宗旨在于探索人本德育、生活德育、细节德育、体验德育、“身正”德育的各种细化渠道,让德育真正“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体验,走向创新”。
二、业务方面: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下面对本实验室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1、规范管理,做好教学工作的好后勤
树立实验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
2、节约开支,勤俭办学
虽然新购置了不少的器材,但仍然不能满足部分实验的需要。而部分原有的器材恰能填补这一空白,所以老的器材没有全部报废,而是物尽其用。即使有部分损坏的,能修理的则修理。
3、健全各项手续制度,达到帐物相符
本以来,我们坚持做到,新置仪器,药品入库进帐,消耗药品、无用仪器报损消帐,做到帐物相符,建立仪器借还制度与手续,以防仪器散失,仪器药品排放整齐有序,平时加强检查与维修保养,以防药品霉变,仪器锈蚀等。
4、保持实验室整洁,使师生有良好的实验环境
整洁的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实验室经常受到腐蚀性药品、有毒气体的污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妨碍,所以我们做到每星期一次大扫除,天天小扫,做到地洁窗明,桌椅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实验环境。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5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6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初探 篇7
一、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关系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相比, 的确有许多优点, 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但实验探究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 探究教学很费时间, 按教学大纲要求往往一节课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若进行实验探究教学至少得两节课, 多者可能是三四节课, 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且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 则学习效率是不会高的、也不能适应现行的应试需要等。因此, 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教学。从传授式教学到完全独立的实验探究教学, 其间还存在着传授中有探究、探究中有传授的混合教学。从教育实际来看,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一个渐进过程, 只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实施实验探究教学。那么, 如何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关系呢?本人的做法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实验器材, 尽可能多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例如, 介绍仪器的构造时, 必须采用传授式教学, 实验器材的使用必须讲透, 选择仪器后, 很多学生不知怎样使用, 而出现故障后, 问题出在哪里, 一窍不通。学生不知灯座和灯丝的结构, 所以安装灯泡时, 总是抓着玻璃泡用力旋, 结果最后变成灯泡不能使用了。在进行弹簧测力计调零时使劲掰指针, 这样除了把指针弄坏, 什么效果都没有。而在实验仪器的选择中, 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很多学生实验做完了,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器材, 仪器是怎样选择的。如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 且玻璃板要有颜色, 而不能是完全透明的。在做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为什么用电热丝, 为什么用煤油, 而不用水和酒精呢?等等。
2.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事实上, 实验探究教学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这是因为: (1) 所有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作为指导。任何一种探究都离不开人们先前获得的概念和原理, 从实验探究教学的各环节来看, 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学生先前已有的知识。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 就是因为碰到了用自己先前的知识无法解释或与自己的已有概念或原理相矛盾的情境。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要他进行实验探究, 发现和提出问题, 那是不可能的。再从假设步骤看, 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假设都是基于他头脑中的已有的概念和理论, 离开学生的已有知识去任意猜测, 无异于建空中楼阁, 只能导致实验探究失败, 最后无法进行探究。由此可见, 实验探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 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才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因此, 实验探究不能轻视结果。 (2) 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中, 是知识的核心和脉络, 两者密不可分。科学方法必须从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获得, 离开科学知识, 谈论科学方法, 无异于是天方夜谭。科学方法反过来又可以指导人们如何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 既要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和理解科学概念、原理, 又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科学素养,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那种重过程轻结果或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同时要注意实验操作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实验操作的步骤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效果, 从而对实验结论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背景要比较暗, 这样所成的像就比较清晰。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 这样才能使镜子后面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天平要放在水平台上, 这样才有“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示数加游码的示数”。研究杠杠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求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这样才能直接从杠上读出力臂。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并且焰心、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便于观察像的特点, 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3.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实验探究教学太费时间, 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甚至有人认为是一种十分不经济的教学方式。对于这个问题, 首先, 我们必须承认实验探究教学的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无法真正开展有意义的实验探究的。但是花这个时间是值得的。对于一个课题的实验探究从情景探究到实践探究少则需要两节课, 多则需要两周。这就需要学校在初二、初三安排课程表时有针对性地对物理课堂作适当的调整, 并进行重新规划, 提倡开展连堂课, 这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将会是有力的支持。其次, 要全面看待这一问题, 如果单纯从知识的传授来说, 实验探究教学是要比传授式教学花费的时间多得多。但是如果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来看, 实验探究教学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教学方式。再次, 如果单纯从一节课来比, 实验探究教学的时间效益是比较低的, 但是如果从一个单元或一个内容专题的教学来比,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 设计合理的以探究为核心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验探究教学其时间效益则不比传统教学的差。另外, 研究表明, 实验探究教学所花时间将随着教师对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对其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学生探究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呈现缩短的趋势, 如果能够坚持实施, 则时间效益将会进一步提高, 那时同仁们将不再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发愁了。
二、实施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探究的目标要明确
初中生所进行的物理探究多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为了便于比较、检查, 探究时所用的器材、方法常常是相同的、有选择的, 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是有限的, 这就决定了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目标应相对集中。在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控制学生发散了的思维, 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突出探究的主题和目标。否则面对众多的器材学生漫无目标地进行探究, 其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为了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有时还需要围绕总的探究目标将探究分成若干个适当的层次分布进行。对分布进行的各阶段目标也应明确, 必要时还要控制条件。“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式实验如不采取措施, 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是很困难的。可将此实验分两步进行探究。第一步, 探究支点在中间的杠杆平衡条件。第二步, 探究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的杠杆平衡条件。在每步探究中通过有目的地给出一些数据来控制条件, 引导学生进行有向探究,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分别改变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都可以使杠杆达到平衡。
2. 从实际出发考虑探究实验教学的容量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受课时、教学进度的限制, 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 如实验设备情况、学生基础情况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探究的容量。
3.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实验方案
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篇8
[关键词]:演示实验 改进 原则
一、尝试改进演示实验
1.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教材已列出大量实验,有的章、节和知识点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八年级“液化”概念的教学,只按教材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降低温度,气体液化”。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感性素材,小学自然和初一地理学过“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珠,学生已经形成了液化的前概念。这样的教学“液化”简单地“建立”了,这种建立过程太粗略,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课堂教学也枯燥。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液化”前概念的基础上,强化正确的认识,更深地认识“液化”,并要求学生会用“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教学时可插入两个演示实验。先在秋高气爽的十月准备一瓶冰冻矿泉水,用抹布擦干净后展示在学生面前,立即唤醒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脑中已有疑问“过一会,瓶外会有水珠出现?”,“瓶外为什么会有水珠出现?”学生很快进入教师设置的物理情景,教师趁机发问 “瓶外的水珠从哪里来?”经过教师的讨论、分析、学生确定“水珠不是从瓶内渗出来的”,“水珠从空气中来”。教师进一步追问:“水珠是怎么从空气中变来的?”然后,演示实验,同时加热两只盛有温水的烧杯,并引导复习、分析:“杯中的水有没有发生物态变化?”学生答:“蒸发”,“人眼为什么看不见水面上方的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取两块玻璃片,一片在火上烤热,另一片不烤。两片分别放在烧杯上片刻,待冷玻璃片上生成了明显的水珠时,而热玻璃片 上没有生成水珠,把两块玻璃片同时展示给同学们看。“水珠是怎么来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随后要学生观察,拿走玻璃片的杯口上方有“白气”出现,“‘白气’是 什么?”据分析,討论得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及时矫正“白气”是水蒸气的错误前物理认识)。此时,刚才冰冻矿泉水瓶壁外已出现大量的水珠,学生心中的谜底与“水”俱来。实验后接着进行归纳、应用……这样,学生不仅清晰的形成了“液化”的概念,能较容易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在实验的引导下一系列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让学生真正体验揭示自然界谜底的乐趣。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后,学生对“雾”、“露 ”以及早晨、晚上池塘上方的“白气”等现象分析,解释轻松而又准确。当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错误前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规律相抵触矛盾时,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在表面上能够接受正确的观念,但认知上还没有形成新的图式。学生在解释现象、分析问题时容易不自觉地运用到原来的错误前物理观念。这时需要强烈的刺激打破旧认识结构的平衡。即使教材已列出演示实验,还有必要补充惊奇的演示实验,加强和反复刺激,让新建立的图式得到强化。
2、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现行教材有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教师教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给出的一部分演示实验 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我们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初二物理“音调”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而上述两实验音调变化小(响度也小,能够听到的学生少),乐感不强的学生靠耳朵辨别两声音音调高低就很困难。如用琴弦代替橡皮筋做实验器材来演示,或者干脆换一吉它走进教室,让学生体验音调高、低。对不同粗细、松紧的弦发出的声音进行对比,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这样做效果既明显,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则改成小实验让学生课后体会。“液化”中“压缩体积,乙醚液化”的实验,在常温下,靠拉开活塞很难做到液态乙醚全部消失,压缩体积气态乙醚液化后分布注射器筒壁,多数学生观察困难,直观效果不好。如用一只空的透明外壳打火机和充气罐代替上述实验,调整好打火机和充气罐位置关系,对打火机充气,学生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打火机内气体被压缩时变成液体。还容易联想到自家液化气罐的灌入情景。操作简单,效果更直观,学生的兴趣也很高。
3、演示实验的借鉴与扩展。演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为了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是让带电的物体去靠近一堆纸屑,很多纸屑飞向带电体,又飞散开来,纸屑的飞散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对初次接触电学的学生,很难得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结论。改进的方法是:取一面积为1平方厘米纸屑,在其中穿一孔并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当带电体靠近纸屑时,可以看到细线弯曲,纸屑向带电体靠拢。这样既增强了演示效果,又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二、改进基本原则
1、明确目的,优中选优,追求更好效果。一方面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实验。如果要达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的目的,选择的实验,最好能达到 “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果要打破学生已有的图式(认知结构),实验应力求做到“学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让学生终生难忘;如要强化新建认知结构,实验源于生活来自学生身边,唤醒学生再认识,并为学生回到生活中解释现象、分析问题提供示例和“桥梁”。一只苹果插上铜片、锌片,接上导线也能让发光二极管发出光来。
【初中物理实验室论文】推荐阅读:
乡镇初中物理实验论文08-30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10-23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走出困境.doc07-05
做好初中物理实验05-18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10-09
初中物理实验课06-18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题05-17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漫谈07-1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05-1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