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2024-09-07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精选8篇)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篇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导致顶岗实习效果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学历制胜,以学历论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有的企业更加主要人才的工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高等教育也不再是就业的保证。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经验和技能是当前大学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重点,顶岗实习无疑是弥补这一缺陷行之有效的途径,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顶岗实习,也有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现状

在国外,各个国家都非常强调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19世纪末以来,涌现了一批以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的关注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试图满足当时时代的需求和超越传统学校教育的许多弊端,主张从“坐中学”转向“做中学”。这理念在后续的近百年时间里一直得到不断的强调和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其提出的培养模式就包括了见习--实习这一模式。

国外关于实习的研究很多是集中探讨实习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研究人员认真论证了实习既有利于改进大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参加实习的会计专业大学生与未参加实习的会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比较,前者在学习表现上要比后者要更出色,从而证明了实习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拓宽学生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业知识的工。还有研究人员从实证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实习与其随后的学业表现有很大的相关性,用以阐述实习的影响。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都有着相同的特征,即都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完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担当,通过将学校课程学习和企业实际培训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模式,其效果也十分明显。

国内对于顶岗实习的研究也很多,相关文献对顶岗实习的界定主要涉及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习和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实习。职业学校顶岗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在校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在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由职业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实现校企双赢,也同时实现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无缝连接。

还有一些文献资料是对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谢培松根据实习时间、地点、实习学科数量、实习管理方式、编队方式、实习的真实程度等不同的标准对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划分。

在文献中,还有对顶岗实习的不同界定。学生上课期间去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叫做专业顶岗实习,就业前进行的顶岗实习叫做毕业顶岗实习。

还有一些学者对顶岗实习问题及对策提出看法的。孙标提出目前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之外,校企合作的缺失导致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学校、企业和政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主体。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优势明显,但是就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来讲,对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是较为松散的,政府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弱,为期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不少学校直接将实习纳入学分体系,并强调如果实习单位不盖章,学生就拿不到学分。但是,很多学生实习的目的比较功利,就是为了拿学分,不惜弄虚作假,托亲戚朋友盖个章,蒙混过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了事,根本没有起到实习的作用,在对待实习态度方面显得比较浮躁,不够务实。

(2)学生普遍对实习的重视度不够,在进行实习的时候存在高薪酬的要求,导致不重视在实习中能学到什么,而是实习单位能给他们什么,因此造成学生频繁的换单位,实习效果不好。

(3)由于大品牌、对口的实习单位太难找,同时大品牌的实习单位所需的实习生也有限,因此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多为小企业,小企业的内部管理较为松散,学生在这些企业实习学不到任何东西。

(4)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帮学生找到的统一实习单位,大多数是工厂或者比较偏远的地方,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是特别好,而高职的学生要求一般较高,因此到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容易离岗。

(5)学生数量较多,很难有一个企业可以同时接受一个班级的学生去现场进行实习,这就导致学生只能自己分散找实习单位,而这些企业也只是找个工作人员,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度不够,也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学生更加学不到实际的工作能力,对其的就业没有什么帮助。

(6)学生在实习期间也比较随意,6个月的实习时间中可能只有1-2个月的时间是真正的实习,其他时间不是在找实习单位就是回家探亲。同时在单位进行实习时,学生的主动性不强,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眼睛里边看不到工作,不和上司以及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由于以上各种问题,导致学生是毕业顶岗实习中学习不到实际的工作能力,无法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其流程有深层次的了解,更无法为其就业提供很好的帮助。

三、顶岗实习模式改革

因此,在职业规划教育中,为了规范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帮助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详细工作流程,培养好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研究顶岗实习的模式改革十分必要。

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利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的现代公司实战项目这个校企合作平台,把企业搬进校园,采用真实的案例、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流程和单据等资料,建设成为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该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有10家制造型企业、2家客户、2家供应商、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社保和公积金中心、服务公司等组成,并对制造型企业的内部进行了详细的岗位分析,把真实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流程搬进来,一个制造型企业有采购部、生产部、仓储部、市场营销部、计划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企业管理部等8个部门组成,共设计198个岗位,可以同时满足198位学生一起进行实习,同时又4-6位学校和企业的教师一起进行指导。

利用这个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改革原有的为期6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模式,把企业搬进校园,使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变成1+5模式,即1个月的校内顶岗实习和5个月的校外分散顶岗实习,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在校园内进行仿真的企业顶岗实习,选择各自未来想工作的岗位,进行仿真的实习,熟悉其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具体真实的职业工作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等了解了具体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具备了到真实企业工作的职业能力之后,再去进行企业校外顶岗实习。这样能够为学生进行校外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王明玉,顶岗实习创新机制与策略研究—以物流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2012,12.[2]张景超,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2,34.[3]周登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4]柳和玲,顶岗实习教学创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5]曹晓兰,论校企合作中的毕业生顶岗实习[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04.[6]孙标,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1.------------最新【精品】范文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践,共赢

2006年3月, 教育部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要求, 制订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文件, 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该模式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以下简称:机电院) 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长城公司) 联手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试行的实践中总结并逐步形成顶岗实习促进专科学生社会化过程的教育理论体系。

该模式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 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2、企业实习以安排学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为主, 在实践中加深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为辅, 最终完成顶岗实习。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 机电院2008级机械类专科学生315人作为顶岗实习试行阶段的实习学生全部参加了此次顶岗实习, 该实习按照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学, 学生在入学后前4个学期在校内基本完成了文化基础素质课程、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综合”知识技能的学习, 而在这为期5个月的顶岗实习期间, 企业结合其专业方向和实习岗位要求对其进行特色培养, 学生则在实习岗位完成相应的课程。

一、为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 企业和学院共同设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和顶岗实习管理小组, 共同对学生及实习过程进行管理和考核, 切实保证教学效果。

其中管理小组分工如下:

1、校方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及时了解自己所带实习小组实习情况, 有效指导学生实习, 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指导老师值班期间, 到现场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了解学生实习动态, 对其实习中的专业技能表现进行考核。

2、企业指导教师 (一般为部门主管或班组长)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积极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 处理好学生劳动强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按时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与校方指导教师一起做好学生的业务考核工作。

3、辅导员要按照相关顶岗实习相关要求, 相互配合, 做好学生思想和管理工作。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 尤其是涉及到安全和纪律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并密切配合校企两方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1) 牢记“安全第一”, 遵守安全管理规定, 杜绝安全隐患, 避免事故发生; (2) 严格遵守企业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3) 保持与学校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联系, 每半个月至少要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一次, 汇报实习情况; (4) 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二、顶岗实习结束后, 学院在学生与企业中以问卷访谈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435份, 收回416份, 有效率达:9 5.6 3%。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1、在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上, 70%以上的学生认为此次实习提高了其人际交往能力 (86.8%) 、积累了社会经验 (73.27%) ;79.21%的学生认为实习加强了其对企业的现实认识;92.83%的学生认为此次顶岗实习有意义, 76.24%的学生对实习安排表示满意。

2、通过实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其中83.17%的学生认需要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 65.35%的学生认为需要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52.81%的学生认为需要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3、此次顶岗实习对学生的就业观点及态度影响很大, 其中90.43%的同学认为此次实习对其将来就业有所帮助;通过实习80.20%的同学的就业观点发生变化, 其就业着眼点更加务实, 并且93.06%的学生通过实习已经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所考虑和规划。

(二) 公司问卷的调查分析结果

1、在学生知识素质评价方面, 通过对长城公司四家实习单位班组长的问卷调查, 86.49%的班组长对我院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体系表示认可;77.49%的班组长认为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能够适应实习岗位需求;83.69%的班组长认可学生实习期间的基本操作技能。

2、在学生能力素质评价方面, 70%以上的班组长认可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71.17%的班组长认可学生的创造能力。

3、对学生道德素质评价方面, 80%以上的班组长认可学生在道德修养及工作责任心方面的表现;68.38%的班组长认可学生在实习期间遵守法纪的行为表现。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 机电工程院与长城公司联合实施的顶岗实习试行过程的探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它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其综合素质、职业技能, 拓宽了其就业渠道, 同时为企业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节约了培训成本, 使企业获得了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 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扩大了学校、企业的影响;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0) .

[2]余战波:谭开键.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探讨.科技信息[J].2008.16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互嵌式 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55-02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互嵌式顶岗实习内涵与特征

(一)互嵌式顶岗实习内涵

“嵌入式”一词源自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将其延伸到高职院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校企双方通过合理的“资源共享”,缔结“利益共同体”,使学生获得“做中学”的条件,即企业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环境,包括场地、设备、技术资源、产品、管理制度等,使企业获得优秀的人才资源、职工培训及技术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

(二)互嵌式顶岗实习的特征

顶岗实习属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其教学空间、条件、教师、学生心理等方面有了明显的不同,但其仍然属于课堂教学范畴,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管理、考核等。互嵌式顶岗实习具有如下特征:

1.教学目标嵌入企业人才标准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员工的价值就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无论是车间里的工人,还是市场销售人员或是一名总经理,这都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也是一个职业人的价值所在。

顶岗实习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最后实践环节,是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人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兼具学生和职工的双重身份,顶岗实习的目标不仅仅是熟悉企业的设备,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企业的价值观,自觉地使自己的一切行为符合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以企业利益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绩效,做到主动、积极、踏实、有责任心地为企业服务;做到忠于职守、遵守制度、团队合作,重视工作效率和工作目标的实现等。

2.教学内容嵌入企业工作任务

企业将实际工作任务作为顶岗实习的内容来安排学生工作。使学生在工作实践的磨练中得以提高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工作岗位和职责,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结果,并记录到实习手册中。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尽管岗位不同任务不同,但企业的要求却是一致的,即有效率、有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说到底是关注结果。而学校的要求是完成实习任务,撰写实习报告,有记录和反思,关注环节完整,归根结底是关注过程。这也是顶岗实习与校内实训不同之处。

3.教学管理嵌入企业管理制度

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不仅要服从学校顶岗实习教学的相关管理,接受岗位技能的训练,认真完成顶岗实习的相关任务,还要接受和学习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行业标准,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制度管理。

二、顶岗实习的实施

(一)创建校企合作平台,为顶岗实习提供条件

学院主动联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建筑、物流等类型的企业,以会员制的形式组建产学合作促进会,有近60家企业参与,各二级学院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企业开展互聘互兼工作,目前已有60多名技术人员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方面则派专业教师深入合作企业,与会员企业的技术领导进行交流研讨,吸纳企业的技改成果,也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学院还分别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关系,签订联盟协议。协议明确企业应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就业岗位,并提供实用设备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中的专项实训室;学校则为企业提供职工技术培训、研究并推广其应用技术。另外,2009年广西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是由我院为牵头单位组建的,我院以理事单位参与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学院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此外,学院还分别与一些企业合作,创建了适应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和预就业需要的不同功能的校企合作基地。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基地的作用,学校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专业调研机制、毕业生成长跟踪机制和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等,加强学院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二)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落实顶岗实习单位

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通常通过企业招聘双向选择、学生自行联系、教师推荐等方式确定。由于与校企合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的加盟企业有80多家,合作方式包括订单培养和建立实习基地等,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通常分为四类:

第一类,规模较大且专业对口的企业,这类企业信誉较好、专业对口、跟学校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如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广州工程分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各电信运营商的广西各地市分公司等。近三年来,这类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和就业占50%以上。

第二类,规模较小但专业对口的企业,这类企业是专业对口且数量较多的企业,如各电信运营商的代理、南宁洲信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柳州市泰明通讯有限公司等通信类的设备器材销售公司、业务代理公司等。近三年来,这类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和就业占25%以上。

第三类,专业不对口但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湖南邵永高速公路等,这类企业工资及福利待遇较好,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第四类,专业不对口且较小规模、分散的企业。由于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部分学生到专业不对口但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实习。这些企业分布在各种各样的行业,如服装、餐饮、装潢等,这些企业也是我们实习单位的一些补充,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要求。

(三)落实实习岗位及实习目标和任务,签订顶岗实习协议endprint

1.学生接受岗位安排,落实实习目标和任务

为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实习单位应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但学校不能以己为中心,一味强调学校的教学计划,而应强化服务企业的意识,争取企业的配合与参与,制定一个服从企业生产计划要求的工作任务,并向学生提供岗位实习任务书,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工作任务书内容。如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即使在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不同的岗位应用到的专业技术也不一定相同,如可能会接触到程控交换技术、数字光纤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电信市场营销等;在轨道交通企业实习可能会接触到数字调度通信系统、传输技术、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等。不管在什么企业何种岗位实习,不管专业对口或不对口,顶岗实习的目标和任务都应指向岗位基本技能的锻炼、职业素质的提升以及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2.聘请企业指导师傅并对其进行教学培训

企业师傅虽然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技能,但往往也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为提高实习指导质量,学校要对指导师傅做好培训工作,对其教学方法、技能指导规律进行培训,帮助兼职教师熟悉实习大纲、计划及相关要求,提高其指导能力和技巧,保证实习指导和管理的质量。

3.签订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协议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协议是使顶岗实习能够正常运行的合作文件,校企双方都是实习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实施者。以协议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职责和义务,三方确认盖章或签字后,由企业兼职师傅、学校指导教师执行。

(四)校方定期巡查,加强校企沟通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行业和专业的实际,建立了“校企共管共育、院系巡查跟踪”的顶岗实习运行制度,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狠抓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中期检查、后期总结的“三个环节”工作。

学生顶岗实习前,学生和企业指导师傅都要熟悉《顶岗实习大纲》《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工作手册》等教学文件。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包括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的双重身份要求、实习教学文件、企业管理规定等,尤其是纪律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等,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重视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将其与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在实习中期,二级学院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巡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学校指导教师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了解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情况,确认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的相关度;了解学生对实习的反馈意见,同时也了解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的看法,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及时解决相应问题。

在实习后期,指导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实习记录、实习手册等,要求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典型工作任务的整理分析等,同时校企双方要做好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总结和评价工作。

(五)双方合作考核,促进学生职业成长

校企双方既是顶岗实习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也是实习质量的评价者,但双方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不同。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要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因此实习评价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这种转变,“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是这种评价标准的体现。企业考核更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以及工作成果进行评价,企业以生产标准、岗位能力标准为准绳考核学生实习质量,按月评定实习成绩;学校评价则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从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工作日志、出勤、平时纪律、实习报告等方面做出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1]胡邦曜,郭健. 探索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7)

[2] 裴智民,郎荣兴. 高职院校“工作站”式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3C161)

【作者简介】谢 洪(1967- ),广西平南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职业教育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

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协议书 篇4

甲方:

乙方(实习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11】12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立足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了解实际生产,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提供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就顶岗实习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职责和义务

1、必须与实习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自律协议书》,与乙方一起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工作,实习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以及甲方与乙方的规章制度。

2、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到乙方现场指导和了解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加强与乙方指导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与乙方一起做好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考核鉴定工作,对其实习期间的表现作出实习评价。

4、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违反《顶岗实习安全自律协议书》、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的学生,甲方将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乙方如发生津贴没按照规定发放或拖欠工资、打骂、侮辱、体罚学生等现象,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协议,乙方给予结算甲方学生应得津贴报酬。

二、乙方的职责和义务

1、在约定时间内到甲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及法律法规教育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宣讲,实习动员等。

2、乙方在约定时间内负责给实习学生提供具体工作岗位、生活、宿舍等,并确保实习生顺利入住、培训后入职上岗。

3、为实习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证其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条件下工作,并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需为实习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实习期间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由乙方负责。

4、乙方应根据工作要求,推荐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

5、乙方按照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内部员工的要求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并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每位实习学生自行办理工资银行卡,乙方会在每月日将实习生学习津贴及相关福利直接打入实习生本人银行卡,实习期间甲方结清实习生所有补贴。

6、实习结束后,由乙方为所有参加实习学生出具书面实习鉴定,作为甲方考评学生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7、实习期间,乙方为实习生学习、培训、会议等集体活动提供场地、时间等保障条件。

8、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乙方可以录用一定比例的实习生为正式员工,并免除试用期。

三、实习人数、时间及地点

1、实习人数______人,具体名单附后。

2、实习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

3、实习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工作时间、津贴及福利待遇

1、实习每星期5天8小时制,8小时以外按加班费计算。

2、乙方支付甲方学生实习津贴标准 :

(1)实习津贴标准不低于乙方新员工工资待遇,底薪______元/月;

(2)加班费计算标准:以1.5倍计算加班费,法定假日以3倍计算加班费。每小时工资计算方式:。

3、食宿、交通:

(1)在实习期间实习生的餐补。

(2)由乙方提供住宿人/间,宿舍必须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住宿费由乙方负担。

4、福利待遇与乙方内部员工基本一致。

五、学生实习管理及突发事件的特别约定:

1、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乙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法、违规的学生,以乙方规章制度为主进行处理。乙方处理实习学生之前,事先要征求甲方的意见,获取甲方同意后再处理。对不适应乙方管理规定的学生,乙方退回甲方。

2、对不服从甲乙双方管理的学生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按照甲方与学生签订的《顶岗实习安全自律协议书》约定,由肇事学生本人承担相关后果,甲乙双方直接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涉及学生自杀、吸毒、贩黄、凶杀、赌博、偷盗、破坏公物、抢劫等触犯法律的行为,甲乙双方一律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实习学生不得擅自离岗,有结束实习意向的学生,必须事先征得甲乙双方的同意并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后方可离开。

4、实习结束后,乙方为学生出具实习鉴定,并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合格者可与乙方(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不合格者退回甲方处理。

5、乙方指定专人负责实习学生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制定学生实习安全管理计划和实习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在学生安全生产、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援助,对实习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应付、控制和善后处理。

6、乙方以保证甲乙双方合作权益为目的的处理实习突发事件,如实习学生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乙方遵循“救人第一”原则,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救助,并同时告知甲方。对受伤害学生的补偿,先由学生实习保险进行赔付,保险保额不足部分,则由乙方承担。

六、违约责任及争议的解决:

1、本协议签订后,双方共同遵守,任何一方不履行协议,即构成违约,违约方负责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2、合作过程中若出现问题或存在分歧,双方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协商解决。

3、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本协议无法履行时,本协议终止,双方均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甲乙双方应共同妥善处理好实习学生工作)。

4、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通过协商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本协议一式三份,经甲乙双方签章后正式生效。

甲 方(签章)乙 方(签章)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篇5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运行制度

撰稿人:魏海文

校稿人:朱向荣

效文娥 审核人:王正兵

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运行制度(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序开展,加强学校、企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在我校已制订的教学管理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教学运行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是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和学生技能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必须以不断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总体办学水平和掌握熟练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第二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在我校包括“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等模式,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可积极探索其它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第三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最终获得相应的电子技术应用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教学组织、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应围绕岗位、技能、知识点展开。

第四条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加强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素养及诚信的教育,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第五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要纳入学分制管理,包含在总学分之中,实践教学的学分按照每周四课时记一学分进行折算,理论课学分按照每周几课时记几学分进行计算。

第二章 组织与实施

第六条 学校教务处依据学校赋予的教学管理职能,负责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审定和批准教学计划。

第七条 教导处抽调专人负责监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的实施,并协调与反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八条 电子技术应用教研组要按照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的总体要求,负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计划的编制、教学资源和教学人员的组织、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过程管理,切实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九条 在编制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计划时,应在计划中明确包含所培养的目标岗位、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相对应的主要知识点、校内外实践(训)平台采用、教学时间及学时(或学分)的安排。如涉及到课程整合,应在计划中给予说明。

第十条 经过学校批准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更改。确有原因需变更时,应提前到教务处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 在与电子产品加工企业协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合作过程中,要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以合同的方式予以约定。在双方确定的教学计划中应包含:技能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人员、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技能测评方式、经费的使用、意外事件的处理办法、学生的食宿、合作期限等,如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应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或分享。合同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给合作的企业;一份留电子技术应用教研组保存;一份留教导处保存。

第十二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活动中,电子技术应用教研组要认真填写校外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登记表(见附件一),并报教务处备案。校外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应是企业的技术骨干。

第三章 职责和考核

第十三条 学校教导处负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考核工作,并定期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师生与合作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第十四条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由学校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原则上应由企业一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五条 由学校联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习点,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达到20人及以上,应指派一名教师专门承担校外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与学生一起生活和学习。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学生实习学生的管理,加强对学生遵章守纪的教育。(2)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状况,并指导学生在校外的专业技能学习。

(3)落实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的实施。(4)批改学生阶段性实习报告,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5)负责教学资料归档。

第十六条 由电子技术应用教研组联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习点,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少于20人大于5人时,教导处必须指派一名教师承担校外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多点巡查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每月至少对所管理的实习点巡查一次,并检查和审阅学生的实习周记;

(2)在巡查期间,批改学生阶段性实习报告。

(3)在非巡查期间,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通信工具与校外学生进行联系,及时向教导处通报学生实习情况;

(4)落实电子技术应用教研组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的实施;(5)负责教学资料归档。

第十七条 对不宜采用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方式进行学生实习管理时,电子技术应用教研组必须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并完成以下主要工作:

(1)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即时通信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系,每周至少一次;

(2)通过网络平台审阅学生周记,批改学生阶段性实习报告;(3)负责教学资料归档。

第十八条 由学校安排承担校外学生工学结合教学(不含顶岗实习)的管理或指导的校内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参照学校教师指导技能大赛的规定和标准计算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及酬金。

第十九条 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承担顶岗实习教学的校内指导教师,在巡查期间的工作量按每名教师每天1课时计算;在非巡查期间,按每生每天0.02课时计算。

第二十条 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教师的差旅费,按学校财务制度报销,各指导教师须持相关出差凭证至教导处备案,以便核定教学工作量。

第二十一条 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的校外教师工作量及酬金的发放标准,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教学质量评价

结合学校的实情,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原则,评价主体采用“五维”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教师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工作,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学生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主要发言人。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它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与结果的要求和总体性的看法。

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由于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学科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通常需要借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评价,才能保证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效度。

领导评价,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它是教师评价中对教师促进作用最大的一种外部机制。领导评价能否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同领导者本身的素质、评价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极大的关系。

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

第四章 奖励措施

第二十三条 学校将在每学年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进行考核,对于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活动中取得突出教学效果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篇6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黄如君 张梅

内容再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靠途径,但是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离校企合作的要求太远。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通过校企联动、“教学工厂”式工学结合模式顶岗实习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校内外“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合理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联动 教学工厂 顶岗实习三导师制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重要环节之一。但在顶岗实习教学组织实施与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个别学生由于没有合理的职业定位,对于底层工作岗位环境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就想返回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习地点分散、岗位多样化的实习组织管理方式等都给顶岗实习教学的有效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企业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不熟悉;共同管理顶岗实习的保障机制与管理体系有待于校企双方共同探讨。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开展校企联动、“教学工厂”模式的顶岗实习,对汽车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是一个不错的探索。1.校企联动、“教学工厂”式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

当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等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还具有极大 的局限性,“校企合作”仍然不够深入,我们通过对新加坡“教学工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建设教学工厂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2009年开始我院与广州和港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于共同合作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广州和港汽车与我院共建“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承担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并提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实训指导教师,并在学院和企业之间建设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修专业“教学工厂”,为“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找到了有效实施的平台,为“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实施校企联动、“教学工厂”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创新校企合

作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创新办学特色和扩大毕业生生存空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1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是资源相互利用

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模式是高职院校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以培养企业需要的、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

1.2 校企联动是校企深度合作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还只是把校企合作理解为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和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阶段上。我院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全方位的合作,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理论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学生实训、教师实践、企业生产和管理、企业科研攻关、学校建设、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优势互补、紧密的互惠合作。1.3 校企合作是双赢合作

首先职业院校在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遇到了专业技术教师不足、实训场所和设备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生产场地、设备和技术等优势资源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和发展是有利的。其次校企共建合作对企业来说也是有利的,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给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攻关,为企业输送符合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的发展。1.4 校企联动合作是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 通常做得较多的是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阶段性实习, 校企之间进行某项合作活动等。那种长期、紧密合作关系还未形成,影响了校企合作效益的发挥。我院的校企共建合作,建立了利益共享的持续合作关系,广州康大学院将共建专业学费的一部分划拨给企业,用于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的建设,激励了企业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合作是没有终点的,只有不断地发展、提升、创新、融合, 学校和企业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教学工厂”式实训基地的建立

“校企合作”的精髓是学校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才和资源。当前,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着“目标”和“途径”的困

惑,一方面培养目标定位比较明确,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上又存在着缺失。在理论的层面上,能够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但是,在实践层面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有效的实现途径和载体。因此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赋予其个性特征,是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是企业工厂与大学课堂一体化,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 术先进、设 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教学工厂”的目的在于解决至今仍困扰高等学府的办学难题,即如何试图在一个典型学府里,建立一个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2.1 建设思路

我们围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遵循学生认知学习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先进性标准、实用性功和系统化布局” 原则,满足学生学习“五渐进”(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创业能力训练)的需要,在现有的实践条件基础上,建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工厂”—汽车技术中心和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广州和港基地。2.2 建设目标

从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工厂”建成集教学、生产体的真实生产场所,并开发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教学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切实提高“教学工厂”对学生核心技能的训练水平。

2.3 硬件建设

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工厂”的要求,对现有的实训室进行 整体规划和布局,使其达到符合真实生产任 务和生产环境的要求。在内部结构中,考虑企业的生产过程,依照企业真实环境和生产任务、工作规范的要求,科学划分区域,实现专业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满足人才培养需要。2.4 制度建设

汽车工程系汽车技术中心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负责指导,中心实行服务经理负责制;服务作业中常规项目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在兼职教师指导下进行;技

术服务有偿进行;技术服务标准依照汽车维修行业相关标准执行;服务体系参考汽车维修专营店模式,保证服务质量,并具有一套符合学院要求的相关规章制度。3.“教学工厂”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的实施 3.1 顶岗实习实施程序

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共同确定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共同编岗实习任务书和实习计划、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的教学实施结构由三个阶段、15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阶段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系部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负责考察实训基地的设备、生产、生活、安全措施、交通等条件,落实实习单位;第二个环节,根据实习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学校确定专业指导老师,企业确定兼职指导老师由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选取顶岗实习的项目,选定项目后确定项目完成的内容和质量以及项目的要求;第三个环节,学校与企业、学生签订相关协议,共同编写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制定实习计划;第四个环节,顶岗实习前培训,下发顶岗实习任务书,对学生进行安全、职业道德、就业观等培训教育

第二个阶段一顶岗实习实施阶段。顶岗实习实施阶段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企业岗前培训,包括企业管理制度、车间管理规定、劳动安全、劳动保护等规章制度。第二个环节,跟班作业,轮岗实习,由师傅指导进行岗位操作。第三个环节,独立承担工作任务,顶岗实习,完成相应的顶岗实习项目。

第三个阶段一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阶段由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报告等实习作业。第二环节,实习班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第三个环节学生自我评价。第四个环节,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四个阶段一顶岗实习总结反馈。顶岗实习总结反馈阶段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召开顶岗实习总结会议,对实习的成效、问题进行总结;第二个环节,学生填写实习情况调查表,对实习组织等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第三个环节,实习单位填写实习单位调查表,对学校的指导、组织等环节进行评价反馈;第四个环节,学生家长对实习进行评价反馈。

3.2 顶岗实习教学组织

顶岗实习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三导师制”,顶岗实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训课程,具有管理形式多元化、实习场所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专业指导教师外,聘请企业一线岗位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对于关键岗位是师傅一对一的指导,明确师徒关系、责任、目标、实习内容及要求等,学生在岗位师傅的指导下,熟悉岗位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的职责等,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习工作中,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系部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要求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进行现场实训指导,及时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按时填写实习指导记录。另外,系部还安排辅导员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思想、心理及就业指导,完成学生从“学生到员工”的心理过渡与角色转换,实现合作就业。3.3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与评价

校企共同开发开放、多元、全程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实习基地单位与学校共同进行绩效考核,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安全意识、遵守纪律、团结协作、项目完成情况和实习手册文本等方面,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学校指导老师综合评定成绩占顶岗实习成绩的30%。企业综合评定成绩占总成绩60%。学生自评占综合评定成绩占顶岗实习成绩的10%。

4.校企联动、“教学工厂”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要注意的问题 4.1 注重“教学工厂”项目开发

在“教学工厂”理念中,教学是由各类项目贯穿起来的,从课程项目、专能项目到毕业项目,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项目导向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主要方法,各个时期有各种不同层次的项目来满足教学需求。到了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操作规程,能解决汽车基本的故障能力,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开发的项目要求教师具有把握知识全局和适应学生知识结构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专业开发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开发的项目就是根据具体车型解决具体故障,在故障排除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关键是要进行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所以在设计顶岗实习项目时就以维护与保养为主,从发动机大修到底盘大修、再到电器维修以及钣金喷

漆都设计一个个实际项目,学生根据每天的工作安排完成每一具体的实际项目,学生解决一个项目就会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才会爱上这个专业,才能深入这个专业,这样一个个项目解决下来,顶岗实习项目也就完成了。2.2师资队伍要能够适应“教学工厂”顶岗实习要求

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这也是“教学工厂”顶岗实习成功的关键。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所招聘的教师一律具有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相当丰富,能把企业的理念和学校教育两者合二为一,指导学生完成毕业项目没有一点问题。但是我们的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教师大多来源于应届硕士毕业生,出校门即进校门,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的教师队伍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所以要制定相关政策,多渠道引进“双师型”教师可以引进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教师和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通过引进,逐步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的职业培训能力。加速培养现有师资,使其尽快具备“双师”素质,职业院校现有教师学历较高,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较强,所缺少的只是实际工作经验。为此,学校应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或实践,参加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参与或承接企业的科研项目,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获得前沿专业知识,使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增强。

4.3 创新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指标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和考核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制度。

4.3.1制定顶岗实习考评方案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实施细则,根据岗位特点性质确定考核指标,并进行量化,以求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4.3.2考核时要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一方面由合作企业指导教师或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百分比,另一方面,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工作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其结果也占总成绩的一定百分比。

4.3.3要注重总结和提升

实施顶岗实习过程记录、实习总结考核评比制度根据专业性质,编制顶岗实习记录簿,要求学生填写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顶岗实习结束后书写实习总结,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对记录、总结进行评审,并对优秀学生要进行表彰和奖励。5.结束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开展顶岗实习教学还一直在探索之中,但是顶岗实习它在实践中展示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优势。笔者在组织和安排汽车工程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总结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1)方案设计必须真正以学生为本,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2)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必须共同尽责,关键在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懈怠;(3)坚持每年一次学生问卷调查和校企研讨会,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

参考文章

[1]郎丽香等.教学工厂模式下人才培养基地的探索[J].辽宁高职教育,2011(2):9-14 [2]李军雄.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43-45 [3]冯薇.三段式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0-44 [4]董春艳等.高职四方联动的“224”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践[J].职教论坛,2011(23):56-60 [5]刘彦.依托校企合作,探寻高职院校“教学工厂”建设思路[J].文艺生活,2010(12):163-165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篇7

1 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 管理配套不健全, 实习质量难保障。学院对顶岗实习的管理配套不健全, 在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宣传不到位,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从实践中去学习, 从工作岗位中去学习”的认识不足;其次, 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与期间任务以指导书、任务书的形式下达, 但没有针对性, 很难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可操作性差;三是顶岗实习过程中, 学校疏于指导, 或是虽然有指导, 但大多是走于形式, 对具体的学生顶岗实习内容指导性则不强, 又缺乏对顶岗实习管理的相关内容考评;最后是顶岗实习信息反馈机制不畅,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过程交流缺乏沟通的平台, 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指导, 导致学生有意见, 又不被企业理解, 可能导致怠工的心态, 从而使顶岗实习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其次, 实习单位分散松散, 学校管理难度加大。顶岗实习单位是由学校和学生一起联系的, 由学生联系的单位大都比较分散, 而且分布在学生的家乡为主, 这样就形成了每个顶岗实习的企业接收的学生大多只有1-2名。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等都存在不方便的现象, 虽然有时可以通过QQ、电话、短信、邮件等现代通讯手段来联系, 但这都将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 顶岗实习企业由于现实的原因, 使得企业在顶岗实习中也缺乏积极性, 提供的岗位又缺乏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 多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顶岗实习形式化比较严重。

最后, 学生自身因素导致顶岗实习不尽如意。一是学生自身的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到顶岗实习单位是拿工资, 而不是学习为主, 以经济利益第一, 过分强调工作报酬而不是以实习学习专业技能为主, 这种心态最终会导致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紧张, 顶岗实习单位难求的现象。二是用人单位感觉有落差, 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积极的入世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学习的能力等基本综合素质, 这又与目前学生不能吃苦, 重视经济报酬, 心态比较浮澡,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组织纪律性, 团结协作性不强的现象存在落差, 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2 顶岗实习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高职教育顶岗实习涉及到高校、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各主体基于自已利益的考虑和关注, 往往会忽视其他主体的利益, 最终形成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平衡, 使各主体从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够互惠互利, 促进顶岗实习的实施, 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缺失。高职院校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这门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却相当有限, 有的甚至都没有。虽然, 部分学校成立了管理机构, 也配置相关人员, 可在管理上所花费的精力有限。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的企业, 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其次, 企业对顶岗实习的态度模糊。一方面企业需要高技能人才,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另一方面, 企业是营利性机构, 投入顶岗实习管理的成本能产生多少效益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缕次遭受挫折之后, 其冷遇的态度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水平不高。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独立的需求, 一是他们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 在交学费后, 应当享受学校提供培养高技能人才责任的权利, 二是他们到企业顶岗实习, 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企业工作任务, 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企业的回报与他们的付出不相符, 这也影响了学生的顶岗实习的执行效果。

3 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研究

3.1 健全管理规章制度, 促进顶岗实习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管理规章制度, 使顶岗实习的各方当事人做到有据可查, 顶岗实习管理走向规范、有序、制度化。在学院原有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基础上, 学院修订了《顶岗实习教师工作手册》、《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周记》, 使学院的指导老师、学生两者在顶岗实习的活动过程中有教学记录存档, 从而落实了顶岗实习的相关责任, 激发了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可是在职教联盟下的学院顶岗实习管理还不完善, 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 应继续完善《顶岗实习考评办法》《顶岗实习发生意外处理办法》等, 通过与职教联盟园区的合作企业制定《合作联盟企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规范》、《合作联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及《合作联盟示范区“园中校”运行管理制度》, 对校企合作双方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共同管理, 并完成顶岗实习基地考评。学院依靠苏州市为全国20个地市级城市 (区) 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大背景, 作为《苏州市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试点方案》的试点单位, 经江苏省农委批复同意, 2012年5月学院联合太仓现代农业园区等140多个农业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牵头组建了省级政行校企合作平台——江苏现代农业校企 (园区) 合作联盟。搭建地域和行业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 开发顶岗实习岗位群。学院充分利用职教联盟资源, 积极开拓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联盟内企业合作建立7个校中厂, 4个厂中校等实训基地, 充实了学院顶岗实习单位, 促进了顶岗实习管理的规范、有序。

3.2 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 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体系

针对顶岗实习中面临的单位分散, 学生也零散的特点, 为了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采用电话、短信、E-mail、QQ等现代通讯方式来可以弥补下交流不便的现状, 但最终也存在着局限性, 为了促进师生间在顶岗实习方面的交流, 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首先是建立顶岗实习管理信息平台, 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建立顶岗实习管理信息平台, 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 实现对顶岗实习进行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满足某单位里只有个别学生、学生即时提出问题咨询、不同工种在顶岗实习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 从而实现顶岗实习管理的灵活化与柔性化。其次, 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采用多角色和多功能模式对企业、教师和学生实行跟踪管理, 信息平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角色的分配:包括校级管理员、企业管理员、二级院系管理员、专业带头人、班主任 (或辅导员) 、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等。 (2) 平台基本信息的初始化:主要涉及到企业信息的登记与审核、学校、指导教师、学生等信息的基本录入, 相关顶岗实习基本教学文件的上传等。 (3) 顶岗实习任务的下达与领取: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下达顶岗实习任务, 学生根据任务向指导老师提出顶岗实习申请, 学校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 实习学生才能进行实习周记与实习报告的撰写与提交工作。 (4) 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即时跟踪, 从教师布置任务到学生咨询问题, 从个人实习情况反馈到全体学生的实习情况汇总, 从学生提交周记到教师反馈顶岗实习情况, 从指导教师批阅顶岗实习作业到对学生的考勤统计, 以及企业、指导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及时互动交流。 (5) 统计决策模块管理:是对顶岗实习情况的一个数据统计, 它能够即时统计学生的实习人数、实习报酬、实习学生的分布、作业周记提交情况、以及学生对顶岗实习调查满意度、指导老师的顶岗实习管理情况等内容。除此之外, 还会涉及到顶岗实习管理的其他相关表格等。

3.3 以学生为本, 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需要企业积极地配合, 高职院校要有一批能够满足学校各个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要及时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情况, 强化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要以学生为本, 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如顶岗实习的岗位技能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指导老师不尽心、顶岗实习的岗位专业对口率不高、实习过程中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够、学生角色转换等问题, 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首先要健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现场巡查制度。建立指导教师定期巡查顶岗实习制度, 为了加强与实习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指导教师可以积极地参与实习企业的管理,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境与难题, 及时地给予诊断并解决, 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同时, 也鼓励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来解决顶岗实习中企业面临的问题, 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其次, 要完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管理, 开展顶岗实习过程的学生实习情况、企业用人情况、社会和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的相关调查。对学院培养的学生技术技能进行诊断, 从而改革课程教学和教法、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最后, 完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要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评价机制, 调动三方对顶岗实习管理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3.4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精细化管理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的顶岗实习是一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学习与强化过程。它不是一种工作性质的上班, 而是一种在工作环境下仿真的专业学习。故而学院要结合顶岗实习, 与职教联盟内的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在顶岗实习期间进行工学结合, 由企业指导教师或学院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要把顶岗实习当做一门课程, 根据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 (试行) (征求意见稿) 》规定:顶岗实习课程的内容标准要包括顶岗实习教学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各实习环节、课题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分配、实习岗位、考核要求及方式方法等, 课程标准是学生实习中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 应严格规范执行。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半年实习期间完成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 通过顶岗实习课程的规定考核后, 才能获得相应学分。顶岗实习实行课程化管理后,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程的管理与建设, 顶岗实习课程成绩的评定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学院专业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占30%来做为课程的总成绩。

参考文献

[1]尚润玲.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 201 (34) :92-93;

[2]陈克军, 倪受文.顶岗实习管理问题、成因及其整体化解决构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93-94, 67;

[3]徐耀生.高职生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1 (311) :45-47;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篇8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本土化

0.引言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应用性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校内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同时,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元素,区域经济的发展给地方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娄底职院)于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的首批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区域优势、自身特点来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是骨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

1.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意义

1.1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提供信息

在高职院校与本地企业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及时掌握到一线人才的需求情况,娄底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及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开发及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1.2有利于校企之间的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

地方职业院校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能极大的整合区域内的科技信息,建立高效、开放、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能尽快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最终增强科技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服务娄底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1.3有利于提升“两型”社会的建设水平,促进娄底经济跨越式发展

娄底市作为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5城市群建设中的一极,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规划纲要上提出了“数字娄底、工业强市”、“后发赶超” 的口号。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能将区域内的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是加速娄底“后发赶超”,促进娄底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2.娄底职院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现状及不足

2.1校企合作的现状

娄底职院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的思路与本土企业进行了大量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2+1”的教学模式。学院现有开设了制造、资源、电子信息、土建、财经等大类34个专业,建立了覆盖所有专业的15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前2年以在校学习为主,第3年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学习过程中,具有员工与学生的双重身份,使企业的实际技能学习与校内学习有机结合,即是对校内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实现能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2.1.2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近年来,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方案,真正施行订单培养。如“佳和订单班”是畜牧兽医专业与湖南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行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毕业生100%对口就业;又如“东宝订单班”是软件技术专业与深圳市东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采用2+1学制,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公司实习1年,毕业后即可成为公司员工。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开发、3G手机软件开发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

2.1.3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娄底市翔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了娄底职院驾校,不仅可以提供驾照培训,更是学生进行汽车电器原理、汽车维修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一体化现场教学及实训场所。

2.1.4为地方提供专业服务。如畜牧兽医专业用学院的优质畜禽饲养管理、宠物养护及疾病防治资源,为娄底市养殖公司、养殖场、宠物店及养殖农户提供专业服务。

2.2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娄底职院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2.1校企合作的侧重点没有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没有强调自身区域的稀有资源性,校企结合流于某些比如签协议、挂牌、赞助等形式。如學院的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中,各专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IT类、农林畜牧类专业,而会计电算化专业至今都没有由本地企业所提供的稳定实训场所。

2.2.2校企合作的形式单一。目前,娄底职院的校企合作采用企业赞助方式比较多,但没有在行业内组合、形成集团化特色,大多数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还停留在初始建设阶段。

2.2.3校企合作没有适时结合本地经济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企业和服务实体,形成服务地方特色的多渠道、多层次、结合自身优势的校企合作。据2014年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发展农机、煤机、电子陶瓷、高级硅砖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但在娄底职院的34个专业中,建筑类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呈现一枝独秀的发展趋势,学生规模占全校生的20%以上,也是办学最成功的专业,这种现象与学院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显得不协调。

3.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应对对策

3.1专业发展方向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应体现其专业特色、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本土化特色反映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层面,也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不仅要校企合作,而且要探讨怎样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融入企业的经营与建设之中,职业教育获得企业的认可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娄底承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辐射,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并担负着带动整个湘中地区发展的重任,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规划纲要上,市政府提出了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食品、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地。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娄底职院应对原有的专业进行优化重组,调整专业建设规划,重点打造煤矿、建材、信息、电子、药品、环保、旅游等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

3.2全面加强同地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行业特色

娄底职院一直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因此,学院应与娄底的钢铁、机械、能源、建材、农机、旅游、化工等企业的对口需求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紧密合作。积极争取重点企业对学院的教学、实验设备等的支持,并策划建设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项目;建立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加大学院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积极推广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的发展,提高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扩大学院在地方企业间的影响。

3.3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3.1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制定校企合作工作计划,真正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与企业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灵活机动的顶岗实习安排,做到顶岗实习“可控、有效、双赢”的效果。

3.3.2对课程体系进行革新。大力开展“双证书”教育,学院各专业与企业专家共同组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项目组,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将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工学结合配套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教学设计与专业职业岗位、岗位群、技术领域任职的深度融合。

3.3.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各专业应把握专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已建成校外实训基地的维护、升级与管理。不断完善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的管理与监控体系,切实保证在企业内进行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4.结束语

高职校企合作,体现其专业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是方向标,是衡量成功的标志。本土化特色反映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层面,也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与教育观念、政策支持、国家国情、地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本土化运行模式,为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新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构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新亮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企结合本土化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平台[2]。

参考文献:

[1]胡开炽,顾振华.基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本土化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 3).

[2]廖克玲.示范性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本土化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6):43-46.

上一篇:现代企业管理学习总结下一篇:假山观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