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双重管理模式

2024-05-14

校企合作双重管理模式(共6篇)

校企合作双重管理模式 篇1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就业难”依然存在。同时, 尽管企业用尽各种办法招人, 各地政府也积极配合, 2013年春节刚过, “招工难”的浪潮就开始席卷全国。

一、“招工难”与“就业难”困境并存原因

1、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用人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 员工待遇偏低、环境不优、用工模式粗放是导致当前“用工难”的内在原因;劳动力价值不断增长, “劳动力成本上升了、要求提高了, 不愿离家了”是导致企业“招工难”的根本原因;用人单位偏重任用经验人才的观念得不到大的改观, 希望“招之即来, 来之能用, 用之能胜”的观念依旧存在, 经常出现高校大学毕业生因为没有或者缺少工作经验与实习经历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情况。

2、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高校扩招导致校企供需脱节, 高校扩招使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高校继续求学, 在社会无法提供足够就业岗位的同时, 大批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 势必造成高学历人才的相对过剩。高校专业同质化严重和设置调整滞后, 用人单位的需求已近饱和状态, 新的专业结构调整没能及时跟进, 致使某些企业急需的专业人员, 在高校却无人可招;专业设置调整滞后, 没有及时进行市场调研, 单纯立足自身师资条件, 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结合度均较低, 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二、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双重困境的对策——校企合作

1、更新观念, 建立校企合作互动机制

(1) 企业更新“经验”观念和企业文化观念。其一, 校企合作, 共建实训基地, 学生在实习中接触企业生产及运作, 经过思考, 发现及提出生产上的存在问题, 从书本及学校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出更多可参考的方案。其二, 给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对用人单位而言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 接受大学生实习, 便于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毕业生选拔, 是发现人才、储备人才的有效渠道。其三, 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创建好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招聘与用人, 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能在用人单位找到归属感和荣誉感, 形成“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企业文化, 就能较好的解决“招工难”困境了。

(2) 高校更新人才培养观念。首先, 提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念。企业和高校都双方要统一认识, 转变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 找准切合点并加强相互问的合作, 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其次, 形成专业设置的特性化观念, 以培养知识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人才需求, 共同研究商定相应专业的设置, 使专业能与岗位相对接, 在此基础上, 校企共建高校实训基地, 将为用人单位自身聘用或储备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也将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完善政策与实训机制

据有关调查显示: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75%以上从业人员的中小企业却很少对大学生开放实习机会。企业之所以不愿给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的积极性不高, 与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因此, 高校与企业有效合作, 还需要有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实训机制。首先,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一要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二要国家有关部门从保护实习生和接纳实习生的企业的角度, 出台如“实习生工伤保险制度”等相关的法规或规章, 为高校、企业及实习生三方提供一个法律依据, 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通过税收减免政策, 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其次, 建立并完善促进大学生实训的长效机制, 校企双方应加强协商合作, 学校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负责, 为企业培养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或设备援助,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直接参与人才培养。

3、深化校企合作以实现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第一,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高校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 办学形式适应市场, 专业设置瞄准市场, 实现高校人才与市场需求对接。如:成立常设机构, 领导校企合作有序进行;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业建设;设立质量评价办公室, 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合作等等方面, 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第二, 深化校企合作, 拓宽就业途径。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 将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 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校企合作是将企业实践与高校学习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不仅使大学生在毕业前有机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从而有效解决“就业难”的困境;而且使用人单位 (企业) 能有效引进人才, 解决“招工难”的困境。校企合作, 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 并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这种“双赢”模式在我国应该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黄凌子.颜烨弘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新途径[J].莴东学院学报, 20ll (2) .

[2]何野.“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现象的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1月第9卷第1期.

[3]付立然.“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总第101期.

[4]周芯竹.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企业需求零距离的探索和思考[N].经理日报.2011-02-15.

[5]李颢.目前我国仅有5%企业提供实习机会远远落后发达国家[N].中国青年报.2009-03-19.

[6]周红霞.反思就业之痛[J].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09 (19) .

校企合作双重管理模式 篇2

专业论文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越来越重视,从初期的输送毕业生到现在的合作开发课程迈进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学校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渠道,提升其顶岗实习的内涵。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提供顶岗实习,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会计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生体会及能力的改变等作翔实介绍,并提出存在的困惑,以期能在以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效果评价的更新等诸多方面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95-02

1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强化课程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需求,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总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平和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可是,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锻炼了能力,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长了才干,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育;校企合作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1]。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与改革,其中校企合作模式值得探讨。

1 室内设计专业及教学特点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2],主要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专业理论和技能,让学生能够使用电脑熟练的表现室内设计创意,能把室内设计理论应用到实际设计中,适应社会发展和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室内设计专业以学习室內空间装饰、创意及施工为主,学生在学校以学习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和软件为主,经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后,逐渐参与实例设计,进入企业见习,以参与设计的形式学习。我们通过课堂教学、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兼职等形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这样在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在与室内设计相关的企业就职,并能够很快胜任工作。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扩招,我们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都是非艺术生,绘画基础相对差,审美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学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第二阶段重点学习室内表现技法和电脑表现技法,第三阶段主要学习预算、施工、材料等专业知识。室内实际专业实践性较强,所以开展校企合作,多让学生参与实例的设计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最早是出现在德国的高等教育中,在高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资源,把这些资源和企业的场地、运营经验和运作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作模式。在高职教学中逐渐实现校企合作,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做到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让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资源与企业的场地、运营经验和运作模式等资源实现互补和共享,学生的课堂所学与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以储备,到企业见习实习得到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历练自己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再到企业中学习和实践,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校企合作益处多多,在室内设计专业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实施

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把室内设计专业办好,云南省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次到企业进行调研,组织教师和学生到玉溪品家园家装、阳光居园等多家公司和企业进行参观和交流,得到很多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多方尝试,总结出以下方法:

3.1 参观交流

学生到企业内参观交流,设计类专业的特色就是多听多看多参与,见多识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启发,不能单纯的闭门造车,结合学习所学理论,到企业中学习实际案例的设计方法,多听多看多参与,才能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3.2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学习,也可以由企业内部选派老师到校内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委托知名设计企业和知名设计师到校内进行现场教学,建立实训、见习、实习和就业为一体的教研基地,以学生为主导来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的工作岗位上模拟工作任务,在完成虚拟工作任务的同时进行学习。

3.3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学校通过与用人单位交流、协商与探讨,从人才的培养计划来看,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及就业指导等, 要在企业和公司的使用需求为前提来进行制定和完善,制订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在教学方面进行合作,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学资格和证书,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以保证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质量。

3.4 利用企业文化促成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专业水平,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企业指导人员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

4 总结

校企合作是一种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有效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毕业之际很快的找到工作,并能够适应和胜任新的身份。对于室内设计公司和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其知名度,能够缩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使企业、学校、和学生都能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

8901.htm,2014-6-22.

[2]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是帮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创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积极落实人才培养优先服务区域经济,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适用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与省内、国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社会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 机构

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组织管理,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职责另行规定于《校企合作办公室职责》。

第二章 合作

第四条 原则

校企合作坚持服务、互利、统一的原则。即校企合作应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目标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优化学校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推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全面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帮助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第六条 条件

(一)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的企业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其所在行业应与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特定专业相关,管理体系、技术水平在本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或其所在行业是朝阳行业,为国家政策所支持,其管理体系和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中高水平。

(二)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项目应符合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的定位和发展需求,符合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要求,符合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设置条件,具有持续提供同类产业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并能提供工学结合的实训、实习的平台和高职专业教学、科研平台。校企合作办公室要对合作企业的信誉与实力做详细调研,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承诺超过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规定的条件。

(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

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

2、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第七条 审批

一般性合作项目(一般性合作项目指小型简单合作项目,比如简单的顶岗实习合作、员工培训合作、教材编写等)的审批分别由各专业教学团队自行负责,各专业教学团队在签署合作协议前,要对合作企业的信誉与实力做详细调研;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承诺超过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规定的条件。校企合作办公室不保留合作协议,仅对合作项目进行统计。

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对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项目实行立项、审查、批准制度。重大项目是指占用学校资源范围广、数量大,或者学校投入(含运行成本)大于2万元人民币(含2万元)的项目。一般性项目由相关部门自行负责立项、实施、管理。但仍必须经过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授权,并需在校企合作办公室登记备案,接受校企合作办公室考核。

重大项目的审批程序如下:

(一)立项

拟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各专业教学团队相关组长需向校企合作办公室申请,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办理立项手续。

(二)审查

为规范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行项目审批制度。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牵头审查校企合作项目总体情况,重点审查校企合作项目合作企业资质;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是否符合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定位和发展需求,审议学科先进性、装备先进性、技术先进性,评价专业教师科研参与度;审查是否符合实习教学需求,是否有利于提高实习教学效益,评价学生实习教学参与度,审查占有资源总量和成本的合理性,并提出具体意见,报主任办公会审查,同时视项目情况还可以召开专项论证会。

(三)批准

校企合作项目经审查,提交中心主任办公会审定通过后,由中心主任签署后方有效。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也必须经校企合作办公室审核、中心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实施;所有项目均应首先协商制定合作协议(合同书),经中心法律顾问审核同意后正式签约。

第八条 形式与内容

各专业教学团队应在探索校企合作新型办学模式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在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1、共建专业结构,校企共同研究专业结构,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更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提供高级技能型人才;

2、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技术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引入行业企业标准,与企业专家一起编写修订教学参考资料;

3、共建师资队伍,引进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派出学校教师到企业定岗进修,共建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服务教学,服务企业发展;

4、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化实习实训条件,让实习实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可以考虑设置校中厂、厂中校,可以聘请企业技能大师进入中心开设工作室。

5、共建教学评价体系,用企业标准来评价教学效果。

6、合作可延伸到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学校教学项目研究等领域,也可以由中心为企业加工产品,实行产教结合。

7、在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中心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对学生实施定向培养。实施订单培养的班级可以采取冠名制等管理形式。无论是长期合作还是短期定向培训,均可视为订单培养。

8、中心按照协议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和学历水平。

9、探索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

10、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植入行业、企业认证证书相关课程,视作校企合作的一个特殊类型,纳入校企合作管理范畴。

11、企业对以任何名义对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进行捐助,包括企业奖学金等形式,视作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但可简化手续。附加条件的捐助,应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履行完整的审批手续。

第三章 管理

第九条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与合作企业建立共管机制。校企合作项目由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协调,根据项目类型归口管理。校企合作办公室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条效益评价校企合作项目将实行效益评价。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评价,主要从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使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成果、师资培养、社会培训、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效益评价,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履行情况。对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应通过与归口管理部门讨论,向上级领导提出终止或者继续项目的建议。考核评价的计划应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过程应有企业参与,考核结果应与企业共享。考核年报表每年12月25日-30由项目管理部门撰写并交校企合作办;

第十一条 资产管理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归口管理单位应明确合同(协议)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并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校企合作项目设立的实训室可以用企业的名字命名,或按照企业要求命名,但名称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

第十二条 知识产权管理

凡校企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产学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均应按协议确定管理方。未明确定义知识产权管理方的,应确定校企合作双方为共同管理方。

第十三条 知识产权归属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后的最终成果,校企项目合作归口管理部门应明确合同(协议)所涉及的校企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的权属。中心专业教师从事的非中心校企合作伙伴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不受本办法约束,但应按中心相关规定履行手续和义务。

第十四条 财务管理

校企合作项目中的费用支出、收入以及对外服务收入等财务收支情况由财务处统一设立台账,集中管理。能够具体产生效益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心收入部分的20%为中心管理费,其余80%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使用,主要用于设备维护更新、原材料采购、外请技术人员工资、本校教师指导学生加班费等。该部分资金仅能用于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营,不得他用,不得体外循环,不得设立小金库。

第十五条 档案管理

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档案的管理。必须收集归档的资料包括:校企合作申报表、校企合作项目立项书(或批准文件)、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过程资料等数据、文字、图形资料。

第十六条 奖励及责任追究

(一)奖励

校企合作办公室每学年末召开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专业教学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引进重大校企合作项目,或者合作项目对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对专业招生就业具有整体性的促进作用,中心将给予引进该项目的个人5000-20000元的奖励。对确有发展前景,但启动过程较长的项目,中心将给予政策支持,并在项目效益实现后对引进该项目的个人给予5000-50000元的奖励。奖励在项目签约之日同时以文件形式确认,在项目效益实现当年发放。

(二)责任追究

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以中心或专业教学团队、部门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否则中心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由此产生的后果由相关人员自行承担。对在校企合作工作中不按章办事,工作推诿的专业教学团队、部门或个人,由中心通报批评;对由于工作不负责任,以权谋私,给中心造成损失的专业教学团队、部门或个人,中心给予相应处分或进行经济处罚。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其他

(一)中心及专业教学团队等开展的校企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本管理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校企合作模式的现实意义 篇5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生成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1.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本质回归

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传统学徒制通过“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和“自愿自助”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传授经验。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徒的职业技能和情感,另一方面,“一对一”的模式,能根据学徒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可视为工学合作的雏形。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以及教育的规范性上受到挑战,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得教育与职业相分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脱节,特别是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质难以彰显。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包括专业、课程和考试)的标准。”1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内在特征之一,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与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具有实践性。2因此,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规律。基于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2.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再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付出很大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而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很多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3.校企合作模式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能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其中知识的安排又以学科体系为逻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因此,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必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 创新 研究 职业教育

前言

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国民文化、技术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凸显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要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都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而产学紧密结合、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会共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目前校企合作的幾种模式

1、“ 2+1”顶岗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当了一次真正的工人,培养了他们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得到了缓解,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好效果。

2、“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即由用人单位确定人才标准,提出订单,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根据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确定培养方案,构建合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会议参与学校培养方案的制订,通过讲课等形式把企业的用人要求传达给学生。

3、“校企联合式”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式”是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办班的一种办学形式。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企业与学校成了办学的伙伴,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学校得到了企业办学经费及师资支持的同时,企业则得到了符合自身人才规格需求的未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校企双方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4、“产学合作式”培养模式

“产学合作式”是由企业直接进驻学校,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学校零距离接触生产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通过“产学合作式”培养模式, 学校获得企业资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师生可以通过观摩和师傅的指导,学到企业生产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对于专业技术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出一部分费用,资助其继续深造。从而最大限度地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我校进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校在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深化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校企协作共建等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大胆尝试先进的股份制办学,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具体如下:

1、“ 2+1”顶岗实习

“2+1”顶岗实习模式 ,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后可根据企业用工实际,遵循双项选择的原则,可留在企业直接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也可由我校组织返校,统一就业。具体做法如下:

(1)经校企双方认可,建立合作意向。依照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及用人标准,确立顶岗实习专业班级,由我校面向学生、家长进行动员宣传,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家长会,签订安全协议。

(2)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要求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实施岗位实践教学,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并对学生进行表现考核。发放工资作为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的主要来源,由企业按月统一结算支付给学生。

案例:我校先后与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富士康、郑州海马汽车厂等省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顶岗实习合作关系。

2、订单式培养

由企业在我校招收一定数量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在我校进行中专层次的培养,学制三年。我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要各司其责,各享其权。我校负责学生前两年的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为学生建立学籍档案、办理普通中专毕业证书和就业报到证。在管理中实行弹性学制,合理安排学生的见习、短期实训、顶岗实习,为企业培养“零适应期”技能型人才。在学生培养期间我校有权对学生进行违纪处理,并向企业进行通报。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前两年的见习、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和实习鉴定,毕业后根据企业需求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企业有权根据学生的鉴定成绩决定毕业生的去留。

案例:从2005年开始至今,我校先后与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江苏恒力集团、纬创集团等省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定向培养合作关系,成立了“汇源班”、 “恒力化纤班”、 “恒力纺织班” “纬创班”。

3、校企协作共建模式

我校与企业本着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和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充分协商,签订合同,建立以下几方面的合作关系:

(1)、企业技术人员参加我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企业根据我校教学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实训期间的内容、项目和课题,指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指导和学生安全管理。对实习实训学生的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3)、企业选派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我校兼职任教,同时接受我校选派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挂职锻炼。

案例:我校与平顶山神马氯碱有限公司、平顶山神马尼龙66盐公司、平顶山皓龙盐厂、平顶山海平电气有限公司、平顶山永顺达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协作共建合作关系。

4、股份制办学

我校以土地、师资、设备入股,企业以资金、设备和技术入股。我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双方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案例:2010年7月,以“我校控股,企业参股”的形式,组建股份制平顶山市红绿灯驾校。

2010年7月,经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批准,本着“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和共同发展的目的,采取“我校控股,企业参股”的形式,我校注资51%,企业注资49%,组建股份制平顶山市红绿灯驾校。

三、我校进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践的成效

我校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实践,扩大了办学规模和效益,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并以就业带动了招生,实现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同时,校企合作促进了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节约了资金,解决了学校场地和设备不足问题;缩短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加强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2,04.

[2]纪颖,小白.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就业——来自2007年国际职业育发展论坛的消息.职成教网.

[4]孙福全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基本经验及启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上一篇:体格发展下一篇:windows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