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促校企合作

2024-05-26

竞赛促校企合作(精选5篇)

竞赛促校企合作 篇1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长春市与全国其它大中城市一样, 也迎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时期, 根据长春市建设总体规划, 长春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 (2003年-2010年) 轻轨3、4号先工程的建设, 运营线路总长52.1公里;正在进行第二阶段 (2010年-2020年) 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建设工作, 建设里程41.98公里;预计2020年-远景年, 长春市地铁将完成地铁5、6、7号线和其他线路的外围直线建设, 线网里程将达到256.9公里, 基本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城际轨道交通每公里需运营人员16名, 地铁每公里配备运营人员20名推算, 到2050年长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将需要运营管理人才5000余人。

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的宗旨, 2012年6月, 我院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在过去订单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基础上, 把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企业管理模式和学校办学模式、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深度融合的一种“双主体”办学模式, 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资源互用、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在这种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制定、专业学生认识实习、教师企业实践、共建实训基地等多方面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一、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走访调研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 同长春轨道交通集团人力资源部领导、运营公司领导和站务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 明确了本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铁路交通运输行业, 将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客运岗位, 包括:站务员、售票值班员、厅巡站员、客运列车长等;第二大类—行车岗位, 包括: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调车员等。

在专业调研基础上, 由学院领导、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了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 确定了6门专业核心课程;并本着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够用、实用”的原则, 确定了理论课程1108学时、实践课程1388学时的课时分配, 注重学生实际岗位能力的培养。

同时, 注重日常同企业的沟通联系, 企业专家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专业级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将通过召开研讨会、开展行业调查、毕业生跟踪等方式, 科学合理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正, 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试模式, 使毕业生满足社会、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

在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沟通和安排下, 于第一学期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业认识实习, 针对本专业学科渗透性强的特点, 安排学生深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湖不同岗位进行认识实习, 在企业专家的精彩讲解下, 学生对轻轨运行原理、站厅设备使用、行车调度工作流程、票卡管理工作以及未来即将面对的就业环境、岗位职责、岗位要求等有了更加感性形象的认识, 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就业信心,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专业于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在轻轨3号线沿线各车站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客运顶岗实习, 学生在各车站督导员岗位上进行顶岗锻炼。在一学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等专业知识, 通过这次顶岗实习, 学生将这些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岗位中, 逐渐深化并融会贯通, 并通过与车站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学习, 学习并掌握了本岗位工作纪律规定、工作要领、服务技巧等岗位能力。在切实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不断深化了校企合作。

三、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专业每年安排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深入到朝阳桥AFC票务管理中心、行车安全监管督察部门、通信-信号-供电中心、临河街站等部门现场跟班学习、以及轻轨3号线沿线跟车学习, 切实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一线实践经验, 这些实践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课堂表现力和驾驭力, 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平台

从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和专业课程设置出发, 同企业共同建设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一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室”, 可提供行车组织、调度组织、客运站接发列车等模拟仿真平台, 满足学生实践课程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要求;二期建设ATC实训室和AFC实训室, 分别完成轨道交通的OCC指挥调度系统模拟及轨道交通车站票务系统模拟实训。目前, 部分实训室已投入教学使用一学期, 有效提高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总结

作为轨道交通企业的服务窗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承担着繁重的售检票、接发车、客运组织、行车组织、运营安全管理、车站设备设施运用等工作任务。因此, 要求岗位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吃苦耐劳等岗位能力, 这些在学校课堂中无法实现。借助“双主体”办学的大好时机, 从优化配套管理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校企共建平台三大方面入手, 逐步建立“站→段→集团”纵向深度递进、“学生实习与就业→师资共建共享→企业职工培训→共同开展项目研发”横向广度拓展的校企深度合作创新机制, 可达到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的效益最大化, 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目标。

竞赛促校企合作 篇2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日上午,四川万通汽车学院与广汇汽车股份公司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四川万通汽车学院韩明副院长与广汇汽车股份公司四川区域人力行政总监唐玉梅女士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合作协议的正式签订,标志着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关系的正式确立,也为四川万通汽车学院的人才培养战略增添了新的“引擎”。

签约仪式开始前,双方负责人进行了简短的会晤,就合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交流。随后,唐玉梅总监一行在韩明副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四川万通汽车学院的汽车整形、汽车美容、汽车机电、国际专修街区、创业街区等实训场地。

仪式上,韩明副院长对学院的发展作了简要介绍,他说到万通汽车自办学30周年以来,始终坚持诚信筑本、专业治学的理念。通过对市场的不断探索,开设了互联网+高端汽车工程师、汽车检测与维修工程师、高端品牌汽车技师等应用型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高级汽车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家长满意度。校企合作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广汇汽车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整合校企资源,探索建立创新实践的教育模式,合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他寄语广大学子,希望他们珍惜校园时光,抓紧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唐玉梅总监就广汇汽车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她提到校企合作是双方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双方应在学生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习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并对双方合作共赢信心满满。

随后,四川万通与广汇汽车进行了签约授牌仪式。韩明副院长代表我校向广汇汽车授予“实习就业基地”牌匾,唐玉梅总监代表公司授予四川万通 “高技能人才定点培养示范基地”牌匾,韩明副院长和唐玉梅总监共同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签约授牌仪式后,校企双方领导合影留念,签约仪式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竞赛促校企合作 篇3

关键词:“政行校企”;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24-2

0  引言

教育部2015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完善制度标准为重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主线推动继续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民群众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5年工作要点、省教育厅朱华山副厅长和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王永全处长在2015年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永全处长在讲话中要求:各高校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新常态下的重要性,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贯彻省委省政府和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综合要求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产学融合、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深化创新创业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着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工作要点和讲话精神促使我们对经济管理学院的转型发展工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1  创新机制,开放办学、“政行校企”抓合作

体制创新、开放办学,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学院要去努力做到和做好的事。探索建立一种由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四方共同参与主导的开放式办学、校企合作的新机制,使学校和企业在这种新机制下得到共赢。

根据普洱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在学校“以酒店管理为主干、以金融工程、国家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会场经济与贸易、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营养教育等专业为支撑,打造旅游与服务贸易特色专业群”的主体构想下,我院自2014年4月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提高人才教育培养质量”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政行校企”合作,富有成效地进行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做法和经验。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服务地方、合作双赢的原则,学院广泛开展与政行校企联合办学、目前我院“政行校企”合作基本情况如下:

①合作的行业协会(4个):中国烹饪协会、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云南省旅游业协会饭店分会、普洱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

②合作的院校与科研机构(4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通海职业高级中学。

③合作的企业(6个):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亚鹿回头国宾馆、西双版纳洲际酒店、西双版纳云投喜来登大酒店、普洱开元梅子湖温泉度假酒店、昆明阳光酒店。

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尝试多样化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五年高职高专联合办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多维度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政行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率,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以及学校办学与社会需求的深层次对接,较好地履行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2  创新机制,协同育人、“产学研用”促发展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产学研用”体制的建立,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组建创新团队,以“研”为灵魂,立体推进“产学研用”,以合作为纽带,推动高职教育政行校企协同创新,并把创新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以来自企业实际的技术应用项目研究支撑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省内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调研论证,并依据自身办学优势,积极构建科学优化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积极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新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高职高专层次为基础、以酒店管理为主干、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学科体系。

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大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实践教学环境。从学院成立以来成功申请建设项目2项,筹措资金550多万元,将在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投入酒店与餐饮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对接行业企业、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仿真实践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夯实实践技能,突出个性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保证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通过行业调研和科学论证,我院对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餐方向)、餐饮服务与管理4个专业5个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了以“政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实训平台在功能分区上的模块性和职业对照性,对准旅游与服务贸易专业群的生产、工作、服务过程,践行‘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全真实训人才培养过程”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4年开始新方案的实行。

在“产学研用”思想的指导下,在专业建设、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钻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主持并参与多项省部级纵向和横向课题。(其中: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财政厅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相关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职业教育“产学研用”体系构建研究工作站(培育站)项目3项,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普洱学院校级课题1项,纵向课题1项);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人才,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与云南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以及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技能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青年教师队伍。

通过承办“2015年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个人赛)”的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完成实验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

3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管理学院转型发展工作思考

经济管理学院是普洱学院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所以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与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为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我院的转型发展工作将创新工作方式,长、中、短期相结合,构建一套连贯、完整的工作思路,做到长远有方向、中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年度有方案,形成“谋划长远、规划中期、计划滚动、安排当年”的工作格局。

谋划长远,主要是根据《普洱学院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为指导,打造旅游与服务贸易特色专业群和休闲与养老特色专业群。

规划中期,在《普洱学院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蓝图下,集中力量完成《经济管理学院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并落实到位。

计划滚动,是指筹划跨年度的改革发展思路,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行动方案。初步考虑以三年为一个基本单元,逐年滚动,与时俱进。

安排当年,是指在滚动计划中,制定当年具体的工作方案。

竞赛促校企合作 篇4

1 我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具体做法

我校承办2017年南平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财经、旅游、服装设计和美妆形象设计等8个项目, 计有11所学校120多位选手参加, 学校借助校企业合作这一平台, 共同努力, 顺利地完成各项竞赛任务, 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成绩。

1.1 校企共同制订训练方案

为使竞赛内容更好与职业岗位对接, 更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及竞赛标准, 学校按竞赛项目与企业行业共同策划竞赛的有关事项, 包括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参赛选手的选拔、竞赛场地和设备选择、竞赛内容确定、竞赛标准制定、指导教师培训和学生训练、命题、担任评委和到赛后点评及总结等全过程。

1.2 企业帮助培训带赛教师

由于技能竞赛中使用的专用仪器设备和软件都是目前企业生产中正在使用的最新设备, 带赛教师对这些设备有的没有接触到或接触较少, 或使用不熟练。为使带赛教师尽快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 企业派出专家到学校对带赛教师进行培训, 传授竞赛技能技巧, 使教师的使用设备的技能和训练的技巧得到有效的提升。

1.3 企业参与训练学生

学校在明确竞赛目标, 选拔选手前, 根据教学计划, 有意识地安排相关竞赛项目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跟岗实习,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 实施贯彻现代师徒制的职业教育理念, 以“岗位师傅带徒第”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式, 跟着企业里专门指派的师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 使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完全对接和融合, 实现竞赛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如我校酒店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到福建中辉集团酒馆公司、福建建发集团武夷山悦华酒店、大红袍山庄等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和客房跟岗实习2个月;导游专业学生到武夷山多个旅行社跟岗实习1个月, 美妆形象设计学生到福建医世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跟岗实习2个月, 通过跟岗实习, 为学生竞赛选拔、训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后在企业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选拔, 在学生集中训练期间, 企业不定期地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和教师一起训练学生, 帮助解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使训练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1.4 企业参与竞赛评判

学校作为承办校, 为使竞赛公平公正, 聘请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当评委, 并对竞赛结果进行点评, 提出今后提高竞赛成绩的努力方向。由企业第三方进行竞赛评判使竞赛成绩真实地反映出比赛的竞技水平, 对比赛评判结果师生都感受到满意, 使竞赛达到了校际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2 取得成效

学校技能竞赛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不仅使竞赛质量明显提高, 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竞赛和教学实训实验条件的改善, 同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学生竞赛成绩和职业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并进一步推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 促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深层次的开展。

2.1 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竞赛和实训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

为办好职业技能竞赛, 使各项竞赛达到竞赛要求和符合竞赛标准, 校企合作企业为技能竞赛提供部分比赛专用设备。这次比赛, 福建医世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为学校捐赠了美妆比赛设备, 福建中辉酒店赠送了客房、中西餐摆台等设备。同时, 学校筹措资金, 配置了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等, 改建了旅游实训室, 财经实训室, 解决了多年来教师提出要求更新的设备而因资金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 使竞赛和教学实训实验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 为技能竞赛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

教师在和企业专家一起指导培训学生技能竞赛过程中, 可以了解和学习本专业企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职业标准, 给合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评判标准和技能要求, 邀请企业专家一起通过实施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将行业标准融入实践教学各环节, 突出实践教学, 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带赛过程中, 还到企业基层学习锻练, 积极主动接受企业专家的指导, 互相学习交流, 使带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3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赛成绩

在摸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比赛, 对参赛选手是综合考验, 选手仅有出色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技能竞赛不但是对每个选手技能的检验而且是对选手各种综合素质的考验。如比赛中选手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选手必须具备的。参赛学生通过赛前集中训练, 在带赛教师和企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 通过刻苦的训练, 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 综合职业素质和竞赛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2017年我校市赛各参赛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会计电算化取得第1、3名、手工记帐取得第1、2名、客房取得第1、2名, 中西餐摆台取得第1、2、3名, 沙盘取得团体第第1名, 服装设计、美妆形象设计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

2.4 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以竞赛为平台, 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教育、管理和技能培训的工学结合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技能竞赛水平的提升, 学生在竞赛活动中, 表现出了较好的独立性及令人可喜的创新精神、协作能力, 受到了企业一致的肯定和好评。许多参赛获奖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 很受企业界的青睐, 有的企业在赛后及时与参赛选手沟通, 开展招聘工作, 预定优先安排到相对较好的工作岗位, 推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 实现了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学生在竞赛中用到的是先进设备, 学到的是最新技能, 得到的是综合能力的提高, 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缩短了上岗适应期。这种高质量的就业, 使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市赛一结束, 为迎接省赛, 冲刺国赛, 学生放弃休息, 积极主动地加班加点训练, 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由于借助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 学生以优异的竞赛成绩取得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对今后其他学生踊跃报名参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5 促进“双师”队伍建设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及评判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竞赛过程活动, 带赛教师们开阔了的思路, 认识到自身在理论知识更新和生产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无形中督促教师自觉地深入到企业锻炼, 主动向企业专家交流、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双师”队伍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学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具体做法, 提出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平台举办技能竞赛,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 帮助培训教师使用最新设备和参与技能竞赛的训练及评判工作, 有效地提升了职业技能竞赛水平。同时, 校企合作举办技能竞赛, 对于学校竞赛和实训实验条件的改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赛成绩的提高以及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徐辉, 郁汉琪, 朱军, 等.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9, 28 (12) :187-190.

[2]严薇, 杨火怡, 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8, 27 (12) :107-108.

[3]王艳艳.职业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 (高教) , 2012 (6) .

[4]张启滔, 梁军, 潘雪莲, 李韩妃.将职业技能竞赛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J].广西教育, 2011 (6) :88-89.

竞赛促校企合作 篇5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之本,也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只有搭建好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报关于国际货运(以下简称报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才有落脚点;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实力、强化办学特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办学质量,学生的技能水平乃至影响未来的就业。

报货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院报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货运代理和进出口报关、报检流程,有较强的报关业务和国际货运业务综合能力,可从事贸易谈判、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等相关国际贸易业务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报货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重视与企业合作,重视教学与产业的结合,只有校企双方互相合作、有机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用,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2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校企合作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尤其我们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由于相关对口单位所需求的人数不多,比较零散,外加学校的区位影响,导致虽然我们跟一些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但是真正能够定期走进学院去实施开展的较少,同时真正积极参与到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的企业也不多,最终导致部分校企合作并没有给院校以及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2.2校企合作与专业不对口

高职院校普遍对于校企合作都非常重视,学校各方都在积极的进行校企合作企业的开发,但是从调研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有合作意向的对口专业企业很少,大部分都是销售类的、服务类的企业较多,而且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对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导致很多学生对这类校企合作热情不高。

2.3校企合作缺乏持续性及有效的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学校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而在校企合作开发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大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还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很多校企合作开展之后由于企业的积极性不足,导致在合作中缺乏后劲,方案制定得很好,但经常是中途夭折,同时也缺乏具体的法律以及政策性约束与保障,所以其持续性和稳定性欠缺。

3校企合作的新平台———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是衡量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是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的平台,是创建和完善有效的职业教育工作机制和校企合作的载体。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展示教学成果的舞台,得到了教育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重视并且发展迅速,通过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企业全程参与,用企业标准引导职业竞赛考核标准,校企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促使职业教育满足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进一步深层次的推进工学结合及以及校企合作方式的变革,同时企业参与竞赛的全过程,便于企业通过竞赛选拔优秀的、符合企业职业标准要求的学生,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因此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是解决现阶段校企合作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合理选择。

4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

(1)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技能竞赛,构建“基础通识竞赛—专业基础竞赛—技能水平竞赛—综合业技能竞赛”全方位的竞赛模式,把专业竞赛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项目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每一门课程安排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技能水平。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的设置主要如图1所示。

(2)以企业的标准为导向制定技能竞赛标准。

以企业的标准为导向制定竞赛的方案,这就要求前期把企业的标准以及最新岗位的技能需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去,这样才能通过竞赛来检验教学与学习效果,具体方案如下:(1)在举办竞赛前会联系相关的行业企业,竞赛全部采用企业冠名的形式,提升专业技能竞赛的校内影响和社会影响。(2)企业派相关人员参与竞赛方案、标准等的制定,把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融入到技能大赛考核的范围内,使专业学习的内容和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3)邀请企业人员参与竞赛全过程的监督,担当大赛评委会的评委,并由企业负责激励机制的实施。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技能竞赛中的作用,提高专业的办学效果并优化专业设置。对于企业而言,采用冠名的方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同时有优先的选拔权,可以通过大赛来选拔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优秀的人才,真正的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双赢。

(3)改善实训条件,积极引进企业最新的应用软件。

实训基地是高职报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良好的实训条件,学生的技能提高就会受到影响,要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更困难了。而报货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离不开先进应用软件的使用,目前所有外贸行业相关工作岗位都在使用软件操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应注意应用软件的使用,以适应行业、企业最新技术的发展。但是,若所有的软件都由学校自己购置势必会增加学校的负担,同时软件更新淘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职业技能竞赛应积极引进企业最新软件设备,由企业为技能竞赛提供比赛专用软件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我们在开展竞赛之前,都会聘请企业经理人对于最新的行业动态、企业需求等方面开展职业经理人课堂,不仅参加比赛的同学受益,让没有参赛的同学也对行业和企业用人标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丰富了专业企业兼职教师的队伍,进而优化教师团队。

总之,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报货专业以技能竞赛方式为载体,开辟了校企合作的新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更好的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的岗位标准对接,使专业与产业对接,只有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才会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晓外贸业务,即报关、报检、海运、空运及外汇结算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过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推进校企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职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技能竞赛,校企合作,重要意义,实施

参考文献

[1]杨素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新平台的构架研究[J].广西教育,2015,(15).

[2]徐华.论技能竞赛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化[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3]刘克旺.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价值工程,2011,(4).

上一篇:面对孩子下一篇:班级管理的几点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