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平台

2024-10-25

校企合作平台(精选12篇)

校企合作平台 篇1

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 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在这一状态下, 只有依靠校企合作办学, 坚持特色, 以不断深化改革的思路来谋求科学发展, 高职教育才能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 办出高水平。

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 利益是校企合作的前提, 校企双方的的共赢主要表现为:就企业一方而言, 一是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人才培养过程, 获得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二是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 可获得低成本的劳动力或季节性劳动力;三是企业能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科技、信息优势, 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一些难题;四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可服务于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或转岗培训;五是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高知名度。就高职院校一方而言, 一是学校可从企业获得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素质能力信息, 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学改革, 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二是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 为学校提供真实的现场教学环境, 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是学校实践实习指导教师及兼职教师的重要来源;四是教师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找到研究项目, 有时甚至能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 能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五是企业环境作为“隐形课程”在学生的职业素质陶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 许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仅仅是解决部分学生就业或实习的浅层次合作, 还有待于深化, 即校企深度合作, 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化。校企深度合作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 其显著特点是校企双方形成“共生”的关系, 即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积极互赖关系和校企一体化的新格局, 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校企深度合作”使校企双方真正融为一体, 学生强化了技能, 实现了预就业, 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企业得到了“量身订制”、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员工培训平台;学院落实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 得到了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构筑起了稳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 实现了学生、企业、学院多方共赢。

高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人力资源, 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校企合作的关系需要高职教师来建立。与企业沟通的能力是高职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根据教学需要拓展实训基地实训项目, 需要激发教师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次, 校企合作关系的维系, 需要高职教师的努力。

然而, 高职教师在校企深度合作中作用的发挥需要制度来保障。一是通过建立制度使时间上得到保障。二是通过确立制度使机制上得到保障。总之, 高职教师制度就是要为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服好务、做好保障, 既为高职教师创设条件, 又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合法、便捷的平台, 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企业的多赢。

校企长效合作的平台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 校企合作表面化、短期化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校企之间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 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实践层面看, 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长效合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形成了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集合优势、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形成需要校企双方的利益驱动、机构驱动、情感驱动。利益驱动即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各取所需, 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机构驱动即搭建相应的机构平台, 实现校企合作的专门化;情感驱动即通过校企之间相关人员的感情因素, 促进校企间的友好和长效合作。

高职教师来源的多样性为高职校企合作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普通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高职专职教师在同一环境下工作, 共同致力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中, 教师之间容易产生情感依赖, 进而构架起良性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在校企合作上的相互支持与帮助。这种情感依赖的长期性使不同来源教师之间的感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克服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弊端, 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效性。然而, 这只是高职教师推动校企长效合作的可能性。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需要建立相应制度为高职教师之间的情感培养搭建平台。首先, 以制度促进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高职院校专职教师普遍在专业理论、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具有优势, 而兼职教师在实践经验、技术水平上具有优势, 两者的互补为相互学习奠定了基础。由此, 专、兼职教师的定期集体活动, 定期交流、学习的制度, 以项目为驱动的合作制度亟待建立, 以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其次, 以制度调动兼职教师推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成长于企业, 与相关行业、企业密切联系, 他们的双重身份是高职院校一笔巨大的财富。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兼职教师的潜力, 建立制度调动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一方面, 要建立兼职教师推动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对于在校企合作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兼职教师, 应当使其享受校企合作的成果, 并把这种推动作用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 建立兼职教师推动校企合作的支持制度, 为兼职教师提供适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 让推动校企合作成为兼职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避免兼职教师“到时上课, 下课走人”的散乱状态, 增强兼职教师与学校合作的持久性, 推动校企长效合作。

结束语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搭建好校企深度合作、校企长效合作的两个平台, 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才能真正使校企合作成为可能。否则, 所谓的“校企合作”只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校企合作平台 篇2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多年来,江西现代技师学院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出发,始终注重依托行业,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地深度实施校企合作,从而使学院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3800人,其中高级工4400人,技师1397人,2009年社会在职员工培训达6800余人次。

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技师学院。1998年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999年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2003年更名为江西现代高级技校,2004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为技师学院,成为当年江西省省会唯一的一所技师学院。2008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年获得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成为江西省首家通过质量认证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3年学院高层领导人不等不靠、抓住先机,在南昌市昌东教育园区建成新校区,新校区占地600亩,新老校区建设面积达40万平方米。新校区建成后,省市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在视察完后对校园环境、教育模式、教学体系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专业的覆盖面上,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接轨,与市场融合,现开设有房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计算机及应用(网络方向)、计算机及应用(软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中兴通讯NC合作班)、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数控机床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与检测(中锐华汽合作班)、电子商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珠宝加工、物流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等四十余个专业,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充实教学内容,使学院的专业设置始终处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超前发展状况。

一、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多种方法及经验

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江西现代技师学院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社会效益第一的办学原则,注重校企合作,坚持走开放式的办学之路。截至目前,学院已与中国建材集团公司、深圳斯洛模具公司、深圳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公司、上海中锐华汽教育集团、深圳清大协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江铃集团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仅2009年产学合作企业数就新增35个。

(一)强强联合,提升校企合作的品牌效益

2009年3月,经过五个多月的洽谈协商,学院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创建了“华汽教育”合作办学模式。上海中锐教育集团作为中锐控股集团旗下的主要成员,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先后投资开办了10所学校,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民营教育集团。2008年12月,我院正式与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兴通讯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通讯行业人才培养教学基地。该基地已于2009年7月建设完成,现已投入使用。根据合作协议,组建了“中兴通讯NC学院”,实现了专业共建,进行完整的NC专业课程教学。

强强联合首先带来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中锐教育集团与我国多家汽车商、服务商有良好的合作背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更加贴合企业实际,使学生与企业真情实景“无缝对接”。其次是提升专业品牌实力。协议签订后,企业即投入价值300万元的生产应用型设备,使我院汽车专业实训条件大大改观。“中兴通讯NC学院”的实训平台总投资金额为120万,其中中兴通讯NC学院出资80万。再次就是实现了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驱动。就读华汽班的首批160名学生进校即与中锐教育集团签订就业协议书,学生毕业后即可走上专业对口、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中兴通讯NC学院首批学员60名,校内期间将接受NC体系认证,20%的学员将进入中兴体系或渠道商、外包商体系就业。

(二)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的“零对接”。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学院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培、教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新生进校的前二个学期,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进行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第二个阶段,学生进校后的第三、四学期,为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阶段。依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重点实施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教学和订单企业轮训。第三个阶段,学生进校后的第五、六学期,为岗位技能培养阶段,主要开展校内综合性的生产实训和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在培养的全过程中,学校实践性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工作岗位锻炼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全过程,融专业入行业,达到学生学习与就业“零对接”。

(三)技术引进,实现校企合作的“零距离”

学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设较早,但实际生产领域中的数控技术日新月异,为实现零距离地培养技能型人才,2008年底,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洽谈。在国内数控行业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华中数控将数控系统上具有自主版权,开发华中“世纪星”高、中、低端系列数控系统产品安装在我院实训场地,华中数控江西技术服务中心正式在我院挂牌。

建筑材料类专业一直是学院的传统专业和特色专业,为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我院于2009年10月和12月分别与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深圳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进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鲁班软件及IBM软件,同时引进了企业优秀的师资免费培训学生,进一步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四)产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院通过产学结合,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分析职业岗位,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工作过程设计系统化课程体系,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校内实训生产化、校外实训教学化。如与华中数控的技术交流,锻炼了学院一支优秀的数控“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能够真正地“走出去”,充当维修工程师“真刀实枪”的工作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校企双方根据市场变化,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及开发实训设备,使校企合作成果得以实质性升华。

产学合作使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改变了由学校单方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单一模式,使职业教育与各产业部门在人才培养上、科技开发上、创办产业上优势互补, 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得以充分就业。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且持续多年毕业生供不应求。

(五)订单培养和模块化教学,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度”

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学院顺应职教改革的发展,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合作和共建,逐步形成一批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订单教育,学院先后与江西泰和水泥有限公司、南昌远鸿珠宝饰品有限公司、南昌锦都皇冠酒店等十余家企业签订定向培养企业冠名班协议。2009年,学院与南昌远鸿珠宝饰品有限公司鉴定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在我省首家开设了珠宝加工专业。双方本着平等、友好、双赢的原则,三年内连续招收初中优秀毕业生,合作培养生产型技术人才。

在长期的合作办学中,学院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优点,凸现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企业需求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环节推行模块教学。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尽快的运用于实践,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促进,使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和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学好精湛的技艺,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推进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院在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各方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不够,各参与方积极态度不一

由于各种原因,现实情况往往是学校一方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很高,而许多企业对校企之间开展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学校既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还是出现问题和困难时主要解决者和协调者,学校负担过重。事实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指的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并不只是学校和企业参与其中,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协调指导作用。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形式不多

目前校企合作无论从合作内容与文化的融合,弹性学制的建立等方面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因此,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一种“换工式”的合作。虽然“换工式”合作在目前现实条件下有一定的意义,但“换工式”合作是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展思路,只要是有利于双方效益提升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各种形式都可以尝试。如企业引进模式、设备共享模式、技术推广模式、校企共训模式、岗位承包模式等,努力寻求更为全面的校企合作。

(三)内涵建设还有待加强,自身综合实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如专业设置与社会(企业)需求还有脱节,部分课程开发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实训条件仍需改善,传统的教学管理不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需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等。“好林才能引凤凰”,为吸引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学院还需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建立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的调整与设置、课程的体系构建与内容开发、教育实施与评价、综合素质教育等人才培养重要环节上,进一步吸引企业参与,让企业与学校共同成为办学主体。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才是最有效最理想的。

我们深信,构建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需求,并形成共赢的驱动机制。探寻校企合作之路,开拓教学创新之门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的任务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校企合作平台 篇3

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规格。每年招生计划确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专业咨询委员会年会,邀请代表性企业的专家来我校为机电类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设置提出建议。我市机电行业有两类企业对中等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一是以LG电子、春兰集团为首的电器生产企业,这类企业规模较大、劳动力较为密集;二是中小型数控企业,这类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专家们根据这一状况,建议我校机电专业重点建设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立足于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和电子电器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机械装配和电器装配两方面的技能,将来能够胜任电器制造企业一线的加工、装配工作。在教学计划中舍弃那些与企业应用关系不够密切的机电设备概论、单片机等课程,增加电工、电子实习方面课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立足于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方面的技能,将来能胜任数控企业及其他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各类机床操作。教学计划中削减了机械设计基础、工厂电气课时,增加了数控机床维护课程。这一方案,使得我校培养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与本地机电类企业对口程度大为提高,毕业生备受欢迎,连年供不应求。

二、企业参与课程改革

1.文化课与专业课整合

根据企业的建议,我们将物理课程整合到电工基础中,物理部分只保留了与电工基础内容相关的知识,而电工基础中那些与企业一线生产联系不紧密的瞬态过程、信号与系统等部分内容则被删去。将英语课程改革为实用英语,使其不再是初中英语系统学习的延续,而是以英语日常用语和简单机电专业英语为主要内容的崭新的课程。

2.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整合

在专业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加强了机电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整合,形成了多个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如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机械拆装四课程整合为机械系统拆装,将数控加工技术与数控设备与编程整合为数控加工与编程,将钳工工艺与钳工实习整合为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将车工工艺与车工实习整合为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将电子测量仪器与电子实习整合为电子工艺与电子实习,将电力拖动与电工实习整合为电力拖动与电工实习一体化,将电视机原理与电视整机装调整合为电视机原理与装调一体化,将PLC技术与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调试整合为MPS等。这些整合后课程教材的开发,都是以我校专业教师为主,吸收企业专家的意见编写而成,具体的教学,我们也根据需要,聘请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参与。

3.学科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技能整合

在各项实习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都要从联办企业选择一些产品或零部件的实例,安排学生制定加工工艺,完成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装配。或者干脆直接引进企业外加工业务,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样,让学生亲历生产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学校还给学生创造其他机会,让他们多与企业接触,应用所学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如我校电工实习室、电子实习室建设,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完成的,在实习设备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的过程中,我校专业教师也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在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的指导下建成了学生创业园,用作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我们也在其中设置了车辆维修和家电维修项目,鼓励机电专业的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参加过这些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能力增强了。

三、企业参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1.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活动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编程与操作、MPS、电工基础等,我校均从泰州跃进电器集团、泰州商业机械厂等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独立或配合我校专业教师一起任教,把生产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评教的结果表明,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更好,更受学生欢迎。经过与多家企业多年的合作,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实践能力强、教学业务水平高的机电专业外聘教师队伍。

2.教师轮流赴企业培训

学校教学管理部制定了暑期师资培训计划,安排所有教师,利用暑期轮流赴企业培训,让教师们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职业氛围、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学习一线的先进技术。泰州东方数控机床厂、泰州正太数控机床厂、江苏明星集团、唐泽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泰州晨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泰州通发电器厂等企业都接受过我校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前往培训。通过这项活动,使得教师们对企业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针对性更强、信心更足。

3.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

在学校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只要发现我校专业教师有能力参与的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攻关项目,学校都会设法与企业沟通,安排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开展研究。如泰州东方数控机床厂外购件检验工艺的制定,泰州市飞天刃模有限公司电线杆零件加工夹具的设计,泰州辉煌教学仪器厂电工实习工作台的设计与制作等。我校专业教师都曾贡献一份力量。企业技改项目的参与,增强了专业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四、科学安排顶岗实习

通常情况下,由于学校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通用性以及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企业的生产与学校的教学是难以较好地接轨的。由于企业劳动力的紧缺及生产任务紧迫。职业学校的校外实习安排往往不得不服从于企业的生产需要。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均演变成了打工式实习。校外实习的目的是拓宽知识,提高技能。增强适应能力,而不是付出劳动去换取报酬。这种打工式的校外实习,只能将学生培养成某一固定岗位上的熟练工,对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终身发展没有什么帮助。因此,经我们与企业协商,将我校机电专业的校外实习分成通用实习和定岗实习两个阶段,各占半年左右时间。通用实习阶段安排学生轮流参与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让学生了解某一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情况,认识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各个岗位的生产技术。定岗实习阶段则让学生熟练某一岗位的操作,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我校赴泰州正太数控机床厂实习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就是先轮流进行机械加工、机械装配、电器装配、机床总装、机床检测、售后服务等岗位的实习,半年后,再根据企业的需要及学生本人的意愿,将学生定位到其中某一岗位上。这个最终确定的岗位,一般就是学生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的岗位。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更强。

当然,这就对学校的校外实习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加强了校外实习管理队伍的力量,实习前,与企业做好沟通,制定详细可行的校外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安排专业教师赴实习单位,配合企业进行实习指导和管理。这样,保证了校外实习有效、有序进行。

校企合作平台 篇4

1 我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具体做法

我校承办2017年南平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财经、旅游、服装设计和美妆形象设计等8个项目, 计有11所学校120多位选手参加, 学校借助校企业合作这一平台, 共同努力, 顺利地完成各项竞赛任务, 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成绩。

1.1 校企共同制订训练方案

为使竞赛内容更好与职业岗位对接, 更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及竞赛标准, 学校按竞赛项目与企业行业共同策划竞赛的有关事项, 包括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参赛选手的选拔、竞赛场地和设备选择、竞赛内容确定、竞赛标准制定、指导教师培训和学生训练、命题、担任评委和到赛后点评及总结等全过程。

1.2 企业帮助培训带赛教师

由于技能竞赛中使用的专用仪器设备和软件都是目前企业生产中正在使用的最新设备, 带赛教师对这些设备有的没有接触到或接触较少, 或使用不熟练。为使带赛教师尽快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 企业派出专家到学校对带赛教师进行培训, 传授竞赛技能技巧, 使教师的使用设备的技能和训练的技巧得到有效的提升。

1.3 企业参与训练学生

学校在明确竞赛目标, 选拔选手前, 根据教学计划, 有意识地安排相关竞赛项目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跟岗实习,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 实施贯彻现代师徒制的职业教育理念, 以“岗位师傅带徒第”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式, 跟着企业里专门指派的师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 使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完全对接和融合, 实现竞赛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如我校酒店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到福建中辉集团酒馆公司、福建建发集团武夷山悦华酒店、大红袍山庄等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和客房跟岗实习2个月;导游专业学生到武夷山多个旅行社跟岗实习1个月, 美妆形象设计学生到福建医世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跟岗实习2个月, 通过跟岗实习, 为学生竞赛选拔、训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后在企业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选拔, 在学生集中训练期间, 企业不定期地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和教师一起训练学生, 帮助解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使训练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1.4 企业参与竞赛评判

学校作为承办校, 为使竞赛公平公正, 聘请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当评委, 并对竞赛结果进行点评, 提出今后提高竞赛成绩的努力方向。由企业第三方进行竞赛评判使竞赛成绩真实地反映出比赛的竞技水平, 对比赛评判结果师生都感受到满意, 使竞赛达到了校际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2 取得成效

学校技能竞赛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不仅使竞赛质量明显提高, 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竞赛和教学实训实验条件的改善, 同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学生竞赛成绩和职业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并进一步推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 促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深层次的开展。

2.1 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竞赛和实训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

为办好职业技能竞赛, 使各项竞赛达到竞赛要求和符合竞赛标准, 校企合作企业为技能竞赛提供部分比赛专用设备。这次比赛, 福建医世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为学校捐赠了美妆比赛设备, 福建中辉酒店赠送了客房、中西餐摆台等设备。同时, 学校筹措资金, 配置了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等, 改建了旅游实训室, 财经实训室, 解决了多年来教师提出要求更新的设备而因资金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 使竞赛和教学实训实验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 为技能竞赛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

教师在和企业专家一起指导培训学生技能竞赛过程中, 可以了解和学习本专业企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职业标准, 给合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评判标准和技能要求, 邀请企业专家一起通过实施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将行业标准融入实践教学各环节, 突出实践教学, 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带赛过程中, 还到企业基层学习锻练, 积极主动接受企业专家的指导, 互相学习交流, 使带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3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赛成绩

在摸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比赛, 对参赛选手是综合考验, 选手仅有出色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技能竞赛不但是对每个选手技能的检验而且是对选手各种综合素质的考验。如比赛中选手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选手必须具备的。参赛学生通过赛前集中训练, 在带赛教师和企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 通过刻苦的训练, 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 综合职业素质和竞赛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2017年我校市赛各参赛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会计电算化取得第1、3名、手工记帐取得第1、2名、客房取得第1、2名, 中西餐摆台取得第1、2、3名, 沙盘取得团体第第1名, 服装设计、美妆形象设计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

2.4 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以竞赛为平台, 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教育、管理和技能培训的工学结合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技能竞赛水平的提升, 学生在竞赛活动中, 表现出了较好的独立性及令人可喜的创新精神、协作能力, 受到了企业一致的肯定和好评。许多参赛获奖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 很受企业界的青睐, 有的企业在赛后及时与参赛选手沟通, 开展招聘工作, 预定优先安排到相对较好的工作岗位, 推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 实现了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学生在竞赛中用到的是先进设备, 学到的是最新技能, 得到的是综合能力的提高, 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缩短了上岗适应期。这种高质量的就业, 使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市赛一结束, 为迎接省赛, 冲刺国赛, 学生放弃休息, 积极主动地加班加点训练, 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由于借助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 学生以优异的竞赛成绩取得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对今后其他学生踊跃报名参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5 促进“双师”队伍建设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及评判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竞赛过程活动, 带赛教师们开阔了的思路, 认识到自身在理论知识更新和生产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无形中督促教师自觉地深入到企业锻炼, 主动向企业专家交流、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双师”队伍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学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具体做法, 提出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平台举办技能竞赛,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 帮助培训教师使用最新设备和参与技能竞赛的训练及评判工作, 有效地提升了职业技能竞赛水平。同时, 校企合作举办技能竞赛, 对于学校竞赛和实训实验条件的改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赛成绩的提高以及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徐辉, 郁汉琪, 朱军, 等.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9, 28 (12) :187-190.

[2]严薇, 杨火怡, 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8, 27 (12) :107-108.

[3]王艳艳.职业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 (高教) , 2012 (6) .

[4]张启滔, 梁军, 潘雪莲, 李韩妃.将职业技能竞赛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J].广西教育, 2011 (6) :88-89.

校企合作平台 篇5

陈卫莉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管理学院,重庆400052)

校企合作平台 篇6

一、依托校企合作,认真进行课程开发

电工基本操作和综合操作技能是电类各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通过《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知识,认识并学会分析各类基本电路,掌握各种电工工具和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检测、控制、调试、维修和使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我们努力向“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靠拢。职业岗位需要什么,我们的专业就教授什么。我们把城市各类产业结构调整、功能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逐步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参照原有知识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各类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群的体验,完成电工领域的开发、职业工作任务的分解、典型工作过程的构建,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坚持校企合作制度、企业走访制度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走访企业和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研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状况,开发新项目,提炼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素,论证和制定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设置、内容、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结合中等职业教学最新的大纲以及《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要求,立足本地电子产品的检测与维修、电工等职业相关岗位的需求,考虑到LED、变频技术、传感技术等知识的应用,根据生产实际的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来选择和组织,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编写了六个大的教学模块,包括直流照明电路的应用、安装配电板和日光灯电路等,每个教学模块内包含多个实验项目和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做到涉及面广、内容适中、操作实用,并且与初中相关电学知识实现了无缝联接。同时还将安全用电知识、电工基础、电工测量仪表完全融入每个项目,每前一个项目教学内容是后一个项目内容的基础,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进行编排,还设置了拓展训练,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第二课堂训练。具体模块如下:

二、依托校企合作,扎实推进课程实施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我校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程全面推行项目课程教学。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和项目课程标准制定了统一标准的授课计划,借鉴“教学做一体化”的交替培养模式,详细规定了每个项目、模块的教学时间、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聘请大批企业的技能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校,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教材、企业员工的工作手册、企业工作流程、企业应急情况处理办法等直接用在学生的教学中,使学生学干结合、身临其境中学、身临其境中干。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专业学习与在企业顶岗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实施课程教学时,我们以项目为教学之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注重创设工作情景,利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然后再布置学生完成对应项目,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分组查找资料,进行实验训练,自己动手实践,分析对比,互相协助克服困难,培养了学生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突出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具备了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安全、文明的生产意识。

三、依托校企合作,切实加强师资建设

认真研究课程教师团体情况,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不断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师培养的切入点,安排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相关岗位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和产品开发。参加顶岗实习的教师,每周都要做实习记录,以便及时掌握企业的用人需求、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流程等,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制定有关政策,对优秀的“双师”教师、产教研成效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开展技术研发、推广服务的平台;努力形成各院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院校教学的校企互动机制,使专任教师通过企业锻炼、技术服务等有效途径增加工程实践经历,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通过国内外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经过努力,本团队教师现均成为双师型教师,其中中学高级职称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5人,教研组也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有力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

校企合作平台 篇7

关键词:工业设计,校企合作平台,研究分析

1 厦门市工业设计以及工业设计人才状况

(1) 厦门工业设计发展现状。根据厦门市工业设计协会2013年所进行的厦门市工业设计现状调研结果, 通过产品研发、设计、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等关键词对厦门市工商注册企业信息进行分析, 厦门市目前有11729家企业内部对于工业设计方面有相关需求;而对厦门地区企业名称含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作室等信息采集分析, 厦门市目前有专业工业设计公司或工作室100余家, 足见厦门市具有很大的工业设计发展空间及拓展潜力。厦门工业设计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类、工业设备类、现代照明、卫浴、厨柜、眼镜、运动器材、工业设备、陶瓷工艺、服装设计、礼品包装及设计等方面。其中卫浴、厨柜、眼镜、运动器材、LED以及电子信息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不仅在福建省领先, 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卫浴公司主要有路达、松霖、建霖、瑞尔特、威迪亚等;厨柜行业主要是金牌厨柜公司, 且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眼镜行业有诚益光学、来明为首;运动器材有朗美公司、康乐佳等;LED照明有信达光电、芬尼克斯、乾照光电、广明源光电、强力巨彩光电等。

(2) 厦门工业设计教育。厦门的工业设计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就有设立相关专业, 如首饰品设计、装潢、玩具造型设计、皮革制品设计、日用工业造型、服装设计等专业, 采用中专和大专教育。而厦门目前设立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的高校及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高专学校大约有9所, 而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于2007年, 是福建省较早开设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2011年工业设计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支持, 2013年获福建省高职教育示范专业立项建设, 同年参与了国家级高职教学资源库 (工业设计) 子项目的建设, 2014年,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获福建省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 目前我院还是全国工业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职) 的委员院校。

2 厦门工业设计校企合作现状和问题

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工业设计专业, 每个高校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也都以不同形式与一家或多家企业有过或密切或松散的产学研合作经历。这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 厦门工业设计校企合作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形式: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建企业实地教学、以科研项目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以教学项目为主导的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方面高校成果难以转化, 盲目跑项目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消耗;另一方面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难以及时解决, 而且高校和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组织机构, 合作的目标和宗旨不尽相同, 一旦产生分歧, 缺乏相互制约性, 合作的持久性没有保障。

政府或者政府牵头成立的行业协会例如工业设计协会牵线搭桥, 无论高校还是企业, 相互认可程度会更高, 有利于合作向长久、持续的良性发展。厦门市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意在推动厦门制造业由加工制造为主转型到以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为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更多实用性、应用型人才, 为厦门工业设计企业提供创新型人才。

厦门政府成立的厦门工业设计协会的牵线可以让高校专心致力于教学和科研, 企业安心组织生产和销售, 各获所需,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在政策上完善以实用型为主的科研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完善高校与企业科研合作的对接机制, 调动高校参与企业项目研究的积极性, 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 推动产学研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 建立厦门工业设计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议

(1) 支持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鼓励工业企业与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加强合作, 联合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项目, 联合开展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的工业设计项目, 重点支持开展基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业设计应用开发。通过人才与项目等合作, 构建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 (2) 加快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a.建设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建设集工业设计服务、培训、讲座、交流、展示、交易、办赛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增强企业、公众的工业设计意识, 营造工业设计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基于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举办的公益性活动, 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b.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 自建或联合工业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建为行业服务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c.建设基础研究服务平台。支持以购买服务方式, 加强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建设, 编制工业设计发展规划, 建立工业设计统计调查制度, 加强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3) 加强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工业设计教育培养体系。加强高校工业设计类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更多实用性、应用型人才。支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鼓励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工业设计类培训、讲座等活动。推进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化。探索建立工业设计师职称评定体系, 稳定和扩大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队伍, 拓展工业设计相关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 吸引更多设计人才从事工业设计工作。 (4) 加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加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和个人申报工业设计专利、商标和著作权, 提高工业设计企业和研发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侵权行为打击力度, 建立维权机制, 畅通维权渠道, 提高维权效率。加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应用。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作品产品要突出绿色和节能环保设计导向, 重点支持原创性设计, 提升设计成果转化率, 促进优秀设计作品转化为实际产品。促进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流转。健全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完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探索建立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价中心及工业设计产业的知识产权评价制度, 促进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转让, 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当今高校与企业发展的一个潮流, 了解厦门工业设计校企合作现状, 旨在现有条件下, 探索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 更新教育观念, 强化专业特色, 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教学质量, 顺应市场需求, 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专业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中艳, 施进发, 曹再辉.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173-176.

[2]程智力.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产业化合作平台架构研究[J].艺术教育, 2011 (05) :135-136.

[3]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 (2014-09-09) [2016-01-26].http://www.xm.gov.cn/zwgk/flfg/sfwj/201409/t20140929_973183.htm.

[4]黄翔星, 李伟浅.谈工业设计现状及厦门市的发展思路[J].厦门科技, 2011 (3) :12.

[5]李昂.解析工业设计从业机构发展趋势[J].装饰, 2012 (10) :80.

校企合作平台 篇8

近年来,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并不顺利,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和实践中很难学到实际的东西, 甚至流于形式。首先, 从企业角度看, 外贸工作有很大的连续性、相关性、迫切性、实践性和保密性, 大多数外贸企业都不愿意接收实习生, 即使接受了也不会让其接触客户资料和业务。因此, 实习就变成了参观。实习生只是听企业笼统地介绍一些外贸知识和工作流程, 根本不能接触或参与国际贸易的核心和重要过程。其次, 从学校角度讲, 实习经费不足, 实习时间过于集中而场地分散, 不利于教师指导实习。最后, 实践教师资源缺乏。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入校当教师, 由于没有从事过实际外贸业务, 他们缺乏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和能力。此外, 最后一学年许多学生忙于寻找工作单位, 不能安心于实习, 实习计划完全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下述三种。第一, “双元制”模式。这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和岗前培训,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 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 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 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第二, CBE模式。这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 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由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 (课程开发表) , 以这些能力为目标, 设置课程, 组织教学内容, 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第三, TAFE模式。这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模式, 是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 既与中学和大学有效衔接又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以上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校企合作, 双方共赢, 工学结合, 注重实践。为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 学校教师必须以外贸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 向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通过建立校企双赢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与实习平台, 将外贸业务实际操作、顶岗实习纳入学校课堂, 建立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为基础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提高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在解决方案的实施方面, 首先, 校企合作的建设机制。产业发展和互惠共赢是校企协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以产业发展为校企协作的基点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 得到了行业和主管部门的支持, 进而推动校企协作的实施;参与校企协作使企业也能从中获得利益, 因而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例如, 到企业挂职的教师为企业解决了许多业务上和法律上的问题, 因而企业主动要求继续派教师挂职。其次, 采用灵活多样的校企协作形式。校企协作的形式, 可以为单项方式, 如新疆野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定为认知实习基地;可以为复合的多元方式, 如鑫诺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参与了包括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师挂职、学生实习在内的多方面的协作活动。采取何种方式要根据需要和情况的变化而定。最后, 实行“合作—协调”的校企协作运行机制。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企业的协作主要采用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和多边的或双边的产学研合作研讨会、校企合作恳谈会、实习基地协调会、项目洽谈、情况沟通等多种渠道实施, 定期、不定期举行, 通过协调达到实现校企双方的沟通与理解, 实现校企协作。

建立校企双赢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与实习平台方案的总体实施过程是:在企业内合作成立进出口部, 建立企业外贸网站, 以电子商务和网上外贸为主要手段, 教师自主开发国外客户和开展外贸业务, 并在校内试行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分六个步骤:第一, 选择熟悉的产品和生产厂家, 确定外贸经营范围;第二, 与外贸企业合作, 在企业内部合作成立进出口部门, 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教师作为该部门兼职业务员, 直接从事该公司的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第三, 在外贸企业的工作人员身上学习利用外贸函电的方式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 利用外贸企业的产品和人才优势去积极学习, 带领一部分学生接受具体的业务操作;第四, 协助公司建立外贸网站, 宣传、介绍、推广上述产品和企业信息;第四, 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网络为主的各种方式寻找国外客户, 并主要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与国外客户进行业务联系和洽谈, 同时利用企业货源、进出口经营权等资源与外商洽谈, 签订进出口合同;第五, 教师 (适当时可带领部分学生) 在企业的协助下履行合同, 并办理国内的出口核销、退税等手续, 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第六, 在校内利用网络和电子商务手段, 进行外贸业务操作和顶岗实习, 实现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双赢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与实习平台建设方案的效果和意义

用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建立一种新型的校企共赢的工学结合方式, 建立外贸企业、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校内校外共用的网络外贸业务平台, 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校内就能实现实际业务操作和顶岗实习, 从根本上解决外贸实习长期存在的问题。其效果和意义在于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 学校与企业互利互惠, 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激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较少注意企业的利益, 企业处于单向的提供服务的地位, 缺乏利益驱动。而本项目探索和实践的校企协作模式以校企双方的互惠共赢为基础, 企业可以从校企协作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或社会利益, 因而具有参与校企协作的积极性。

第二, 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体现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的翔实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第三, 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电子商务手段和企业提供的操作平台。传统校企合作的内容主要是实习基地的建设, 企业提供实习基地服务。而在新型的校企协作模式中, 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参与者, 除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践外, 协作内容扩展到校企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包括共同研讨和修订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实验体系和开发实验项目、共同开发新课程 (如成套设备贸易实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 、共同编写新教材 (如成套设备贸易实务) 、派遣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科研项目 (如共同申报和合作研究省部级和集团公司科研课题) 、作为素质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教育。

第四, 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 参与企业的经营和项目, 以及聘请企业人士兼职, 参与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 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企业人士互动的机制, 形成了由企业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和学校教师两支师资队伍, 有利于更有效地培养人才。

第五, 利用校企合作建立外贸业务操作和实习平台, 开展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主动为外贸企业服务, 为企业开发国际市场, 直接参加和操作外贸业务, 从而建立和使用校企双赢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与实习平台。具体内容包括:学校师生利用公司的法人名称、进出口资质、外贸网站、公司邮箱、公司的产品和国内供货渠道等进出口资源, 从事外贸业务操作活动。然后, 以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最后, 在这个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与实习平台上, 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教学,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六, 实现在校内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和顶岗实习, 彻底解决外贸专业学生无法进行实际外贸业务操作、顶岗实习、零距离上岗就业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

摘要:为解决高校与外贸企业合作中出现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经费不足和实践教师匮乏的问题, 借鉴国际上流行的双元制模式、CBE模式、TAFE模式, 实施以校企合作的建设机制, 灵活多样的校企协作形式, 合作协调的校企协作运行机制为内容的解决方案, 建立校企双赢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与实习平台。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习,人才培养,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陈盛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策略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 .

[2]许立波.高职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2) .

[3]苏德利.谈高职院校如何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 2006, (5) .

校企合作平台 篇9

JSP (Java Server Page) , 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动态网页制作方法。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 (*.htm, *.html) 中加入Java程序片段 (Scriplet) 和JSP标记 (tag) , 就构成了JSP网页 (*jsp) 。所有程序操作都在服务器端执行, 网络上传送给客户端的仅是得到的结果, 对客户浏览器的要求最低, 可以实现无Plugin, 无Active X, 无Java Applet, 甚至无Frame。

1.1 开发环境

(1) 开发平台:Java;

(2) 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3) WEB页面设计:Dreamweaver[1];

94) 服务器:Tomcat

1.2 混合构架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Microsoft SQL Server是一个高性能数据库系统, 既能支持小型数据库, 也能支持企业级大型数据库。由于该数据库系统具有使用的方便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所以SQL Server被广泛的应用。数据库备份是每一个数据库系统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如何保证数据备份的安全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Microsoft SQL Server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允许用户透明地操作远程数据库的数据, 可以把多个数据库满足多个工作组、部门或地区的需求连接在一起, 使应用程序看起来只有一个大型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混合的网络拓扑结构, 还支持混合网络协议, 并自动地进行网络协议转换。

(1) 创建到另一个数据库的链接。数据库链接存放在“本地”计算机的数据字典内, 当使用时, 它作为远程数据库的用户帐户连接到指定的数据库。当操作完成后, 数据库链接退出远程的数据库。数据库链接的建立语句为:

其中:Linkname数据库链接的名称

Usemame用户帐户

password口令

connectstring远程数据库的连接串

连接串在SQL*NET2.X版中, 为远程数据库的别名。在SQL*NET1.X版中包括用冒号隔开网络接口驱动程序、服务器名称和数据库实例。在一个数据库内, 可以建立多个数据库链接分别指向不同的数据库。

Microsoft SQL Server的数据字典视图ALLDBLINKS包含连接用户所创建的公共数据库和私有数据库链接, 其结构为:

而数据字典视图VSERBLIND, 包含一个用户的全部私有数据库链接, 其结构为:

用户可用SQL查询语句去查看有哪些数据库链路是可用的。

(2) 访问远程数据库的数据。数据库链接建立好后, 即可访问远程数据库的数据, 使用数据链接的方式为:

SELECT coll, col2, ……FROM tablename@dbLink

在该查询语句中, 符号@指示该基表为数据库链接db Link所指定的存放在远程数据库中的基表。在应用程序中, 用户可以访问远程数据库的数据, 但当基表地址改变了, 用户希望不修改应用程序。这时, 可用同义词为应用程序提供地址的透明性。同义词的建立如下:

CREATESYNONYMsynoname

FOR tablename@dbLink

同义词在应用程序中隐藏了对象的实际地址。当基表移动时, 修改一个同义词定义要比修改应用程序中的所有对象引用容易得多。

(3) 使用快照。在访问远程对象时性能非常低时, 可以使用快照, 以提高使用远程数据库数据的应用程序的性能。创建快照需要Microsoft SQL Server的分布式选件。

快照可以基于多个基表的查询, 可按照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隔定期自动刷新。建立快照的语句如下:

在进行大量操作前, 用户希望引用的快照的数据己经被刷新, 这时可在应用程序中用手工刷新快照。Microsoft SQL Server提供了DBMSsnapshot包允许用户手工刷新快照, 调用REFRESH过程如下:

DBMSSnapshot.Refresh (snapshotname, refreshtype)

其中:refreshtype刷新类型。若对所有快照进行刷新, 可用过程:

DBMSsnapshot.RefreshALL

(4) 远程内嵌过程。在远程数据库上执行内嵌的过程或者函数, 仅把执行结果返回本地应用程序, 可以降低网络负担, 改善远程数据操作的性能。建立远程内嵌过程和函数, 通过一个数据库链接执行一个远程的内嵌过程, 其调用语法为:

PROCEDUREname@dBLink

使用数据库链接前, 远程数据库连接的用户帐号必须有使用者所需的特权[2]。一旦数据库链路是可用的, 用户就可以通过链接执行远程操作, 而不必关心远程数据在什么位置。

1.3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备份策略

最佳备份策略取决于各种因素, 以下因素在确定一个好的备份策略时尤其重要:

(1) 如果存在一个可预测的非高峰时段, 则建议将完整数据库备份安排在此时段。

(2) 一天中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的时间有多长?

(3) 完整数据库备份需要多少磁盘空间?

(4) 如果更改经常发生, 请考虑下列事项:

(a) 可能只是更改数据库的小部分内容, 还是需要更改数据库的大部分内容?

(b) 在完整恢复模式下, 应安排经常的日志备份。在完整备份之间安排差异备份可减少数据还原后需要还原的日志备份数, 从而缩短还原时间。

(c) 在简单恢复模式下, 请考虑将差异备份安排在完整数据库备份之间。差异备份只能捕获自上次完整数据库备份之后的更改。

(d) 对于更改集中于部分文件或文件组的大型数据库, 部分备份和/或文件备份非常有用。

(5) 更改和更新可能发生的频率如何?

根据以上因素, 结合数据库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备份设备的情况, 可制定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备份策略。

2. 系统实现

2.1 客户端系统用户登录

学校就业中心或学生处 (一级用户) 凭教育厅给予的院校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客户端, 各高校下属院系 (二级用户) 则根据学校就业中心 (学生处) 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2.2 文件操作

2.2.1 页面设置

打印页面设置, 根据所连接的打印机设置相关参数。

2.2.2 数据导入 (生源信息)

将现有的毕业生生源信息导入院校端, 要求导入的数据库格式为dbase IV版本的DBF文件。如果现有数据为Excel格式或其他.dbf格式, 则需转换为dbase IV版本的DBF文件。具体操作为:

(1) 点击“文件”*“数据导入”*“导入生源信息”, 可得到数据导入/导出向导界面。

(2) 点击<下一步>得到图1。

(3) 点击<浏览>, 在文件对话框中选择需要导入的DBF生源信息库, 然后点击<下一步>得到图2。

(4) 选择导入数据库中的源字段与生源信息库中的目标字段相对应, 点击<下一步>得到图3的结束界面。

(5) 点击<完成>, 系统开始导入生源信息, 待全部数据导入完毕弹出界面4, 点击<确定>结束生源导入操作。

2.2.3 数据上传下载

Web服务器[3]设置无误后, 可以进行上传或下载生源信息、下载就业方案、下载各类代码表。

依次点击“文件”*“数据上传下载”*“生源信息上传”等进入相应操作提示界面。

点击“生源信息下载”可以保证学校的数据与教育厅处的数据一致 (若在“网上办公”里对生源信息有改动, 该功能可以把改动的数据下载到学校) 。

2.2.4 注销

点击“注销”, 当前用户退出系统操作, 进入用户登录界面, 可再次登录。

2.2.5 退出

点击“退出”, 结束系统运行。

2.3 生源信息操作

2.3.1 生源信息录入

此功能用于逐条添加生源信息。点击“生源信息”→“生源信息录入”, 进入“生源信息录入”界面, 录入各项内容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完成生源信息的录入。

2.3.2 生源信息浏览和修改

此功能可以实现逐条查询和修改、删除生源信息。点击此菜单项进入浏览与修改。选中浏览条件, 点击<查询>可显示查询结果。若要修改某学生的信息, 选中该生点击<浏览>, 可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如果该生信息未上传教育厅, 则按<保存>可以将修改后的内容保存到数据库;如果该生信息已上传教育厅, 则你无权保存修改的内容。若要删除某个学生信息, 可在查询结果表里选中该生记录, 点击<删除>完成删除操作。

3. 结论

在开发过程中, 在实现阶段我主要是负责做信息查询和报表统计, 由于本系统是基于Web的开发, 因此给代码的调试带来了很多方便。

通过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开发, 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 我们作为软件编程人员应更加注重代码的重用性。设计模式使我们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 进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模式将显得尤为重要。另外, 由于该项目涉及到需要到用户处了解需求, 这其实是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目前系统基本开发完毕。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各高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在剧增,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纳入到日常性工作之中。就业问题, 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题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是可以规范操作、规范程序、规范数据, 便于准确、快速地进行数据处理;二是可以克服行政办公人手少、工作繁多等困难, 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可以及时地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动态。

关键词:JSP,混合构架系统,高校毕业生,系统实现

参考文献

[1]Dreamweaver MX入门与提高。周家地, 肖小清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修建.Web上多层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11

校企合作平台 篇10

2009年4月,在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张尧学司长针对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的思想,接着,马树超、范唯也撰文指出,建设校企合作管理平台能突破办学资源不足制约发展的瓶颈,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并不感兴趣,校企的深度融合明显呈现出“校热企冷”的局面,校企合作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这种合作在不同程度上尚停留在“直观”层次,学校定向“帮”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企业则为学校提供一些设备、承担毕业生实习,等等 ;二是“合”多“作”少,形式上热热闹闹,但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互动匮乏 ;三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普遍缺乏有效的机制,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因而这种合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本文在综合考虑现有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中的优缺点,尝试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陕西工院)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完善做出一些探索。

1 BP神经网络用于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中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

校企合作中教育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校 - 企 - 生三方关注的热点 , 近年来 , 陕西工院每年都利用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定期开展“走进企业”、“走进毕业生”的教学质量、就业质量调研活动 , 因此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的正确评价也是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亟待完善的课题。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 , 多是采用直接建立评价系统的数学模型 , 如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在评估过程中难以排除各种随机性和主观性 , 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和偏差。神经网络技术在模式识别与分类、识别滤波、自动控制、预测等方面己展示了其非凡的优越性 , 为校企合作中教学质量的准确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1.1校企合作平台中加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在工程与学术界也常直接简称为神经网络或类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或称神经元)之间相互联接构成。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是一个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 简称BP网络。典型的BP网络具有三层结构 : 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BP网络的学习过程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部分组成 , 其算法描述如下。

1) 计算各层的输出O,

对于输入层 , 其输入与输出相同 , 即Opi=xpi,其中xpi为第p个样本的第i个值;

对于隐含层和输出层 , 神经元的输出操作为Opj=f(∑ωjiopi-θj), 其中Opi既是神经元i的输出 , 又是神经元j的输入 ,f(x) 是一个非线性可微分非递减函数 ,一般取S形函数 , 即

2) 用随机数 ( 一般0—1之间 ) 初始化ωji和θj, 其中ωji为神经元i到神经元j的连接权重 ,θj为神经元j( 隐含层和输出层 ) 的值。

3) 将经预处理的训练样本集 {xpi} 和相应的期望输出集 {ypl}, 其中p,l分别表示样本数和输入向量数。

4) 反向传播 , 修正权重ωij(t+1)= ωij(t)+αδpjopj,其中α为学习速度。

5) 计算各层误差信号 ,

当Er小于给定的拟合误差。

1.2测评指标的统一化

由于测评指标体系中 , 既有定性内容又有定量内容 , 为使各指标在整个系统中具有可比性 , 必须对各内容进行统一处理。

1)对于定量内容,因其衡量单位不同,级差有大有小 , 趋向也不一定一致 , 必须对其进行标准化和一体处理 , 处理方法如下 :

A当内容越多测评越好时 ,Fj=(xj-xjmin)/(xjmax-xjmin);

B当内容越少测评越好时 ,Fj=1-(xj-xjmin)/(xjmax-xjmin);

其中 ,Fj是目标值 为xj的标准化值 ;xjmin是预先确定的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 ,xjmax是预先确定的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 ,j是评价指标的数目。

2)对于定性内容,应将其具体化处理,其中具体化处理的方法很多 , 较常用的是专家评分。为了保持与定量内容之间的可比性 , 必须将其再进行统一处理 , 处理方法与1) 相同。

1.3 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评程序

依据模型结构设计 , 形成一个BP神经网络模型 , 对校企合作中教学质量评价的步骤如下。

1) 测评结构设计 :

A输入层 , 根据企业参与教学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 将最低层指标数作为输入层神经元数 , 在本文中为23;

B隐含层 , 在本文中结合理论分析和经验选取隐含层神经元数为15;

C输出层 , 对企业参与教学程度的测评是一个从定性到定量再定性的顺序 ,通过BP网络模型将定性置换为定量输出,然后综合评价内容和输出结果 , 对企业参与教学程度作出定性测评。

因此 , 将输出层 神经元设 置为1个。测评集定为 : 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 级。定最高分 和最低分 , 比如1和5, 可用如下概念评价 :O≥4. 5,好 ;3. 5≤O<4. 5, 较好 ;2. 5≤O<3. 5, 一般 ;1.5≤O<2. 5, 较差 ;O<1. 5, 差。

2)BP神经网络学习 : 按照前述的内容 , 找到学习样本即不同企业的指标值{xpl}, 进行统一化处理 , 加入BP神经网络 ,按照BP神经网络具体算法 , 确定各部分神经元之间的比重ωji。

3) 搜集评价企业的指标值 {xi}。

4) 对 {xi} 进行统一化处理。

5) 将处理过的 {xi} 输入BP网络 , 按照前面确定的比重ωji, 计算得出。

6) 根据输出按测评标准对教学质量下测评定论。

2在校企合作平台中加入一种增强误差估算稳定性的算法

通过在校企合作平台中加入一种增强误差估算稳定性的改进,科学准确的分析校企合作中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BP神经网络算法中,为了使误差结果最小,算法需要改变网络的阈值和权值。在权值和阈值的调整过程中,最主要的办法为间接降低法。为了使误差结果最小,在计算误差变化时,算法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正确的计算误差函数。

2.1一般的BP算法采取均值方差法进行误差估算,主要的步骤如下 :

1) 汇总全部的误差函数 ;

2) 计算所有误差函数的方差 ;

3) 对方差取平均值。

经过以上三个过程,则以均方法估算出网络误差,它的公式如下 :

采用均方误差法估算的网络误差也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原因是均方误差会使样本中离开样本主体的值汇总在内,所以,使网络误差不确定。而BP网络的不确定性,最终将会关系到算法的聚敛速度以及会不会陷入局部极小。总结传统BP算法的均方误差估计的缺陷,为了加大BP算法的稳定性,也就是较好的消除偏离样本总体过远的值对误差估算的影响。

2.2本文主要使用误差函数来估算误差,方法是这样的 :

1) 现有的BP神经网络的整体误差就是误差函数,这样对每个输入样本,计算它的误差函数,算法为 :

2) 如果使样本中的偏离较大的值影响比例减小,则应该采用整体误差函数的平均值计算误差。所以,计算得到各输入样本的误差函数值的总和,然后得到其平均值,公式如下 :

综上所述,与均方法进行误差估计不一样,误差整体的平均值能够很好的减小偏离较大值对误差估计的影响,能够加快BP算法的聚敛频率。

校企合作平台 篇11

[摘 要]基于校企合作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给学生带来机遇,给学校带来新鲜的血液。目前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存在诸多问题。中国校企合作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却为高校、企业和政府所需要,特别是西部高校。目前,尽管校企合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故步自封。我们应该在校企合作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在细节上下工夫,总结出一条适合贵州大学与企业双方的校企合作道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18-02

陶行知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老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也指出了中国的教育走出困境的方法——“手脑联盟”。

一、校企合作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构建平台的必要性

(一)全日制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各行业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且所学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应用水平不熟练。司马光说过:“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然而我国高校的培养方法较多的移植了学术学位的培养方案,在制订教学计划、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照搬学术型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结果大学生们“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大学生缺少实践机会、需求信息、政策支持,所以大学生们“学博而无用”,明显缺乏研发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中国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拥有13亿人口,而且我国人民勤劳,容易被激励,企业的关系也更协调。但是事实上我国的很多民族企业在市场上依然举步维艰,甚至有的企业已经濒临破产,如“小灵通”等企业曾经的辉煌难续。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三块板”效应,即“天花板”——核心技术;“隔板”——其他国家的反倾销;“地板”——对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掌控。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的“鸟笼”走向市场经济的“鸟笼”,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竞争留给民族企业的时间只有5-10年的时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日益增强,低成本型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以市场换技术,引进技术受制于人”;“委派留学生,‘道‘术分离,移花接木”。因此,加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变得尤为迫切。

(三)校企合作对全日制大学生创新平台的建设实践

落实企业实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基地,实现高校、企业、大学生三者共赢的局面。一方面,企业的师傅具有熟练的制造加工经验,但是缺乏专业文化理论知识,无法对自己的经验做出科学的解释,以至于不能对自己的经验给出理论总结,不能将自己的经验推广。另一方面,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无法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找到实践的地方。

三国时孙权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仅仅凭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高校应该超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维,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的资源能力,共同合作。

二、当前校企合作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构建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和企业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机构

高校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是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性质的,而企业却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机构。所以在合作过程中,大多数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而企业在这方面也存在“务实”“求利”的倾向。因此,良好的校企合作要放眼未来,充分分析双方的功能定位和利益要求。

(二)学校与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是不一样的,两者不可混淆

高校与企业也不应顾此失彼,因小失大。高校不应该忘记自己育人的目的,企业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生产的目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三)大学生本身有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高校也有自己的硬性要求和指标需要完成

若是高校和大学生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对企业的合作上,不仅不会成功,还会因噎废食;企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机构,这就决定了企业的技术需要保密,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具有竞争力,才能达到自己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而高校的目的是研究自然规律,以学术成果来提高高校的影响力。

三、校企合作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构建平台的具体措施

(一)大学生应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企业的实践

大学教师应该在教有余力的条件下参与企业的开发与实践,而企业也应该在保证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到高校选择培养人才。君子和而不同,只有坚守自己的阵地,校企合作才能锦上添花,高校和企业才能各自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企业与学校首先应签订保密条约,以便企业能无所顾忌的为高校提供学术资源

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尊重企业的运转,在企业协助的课题研究成果应该和企业商议过后有保留的发表,以便保证企业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开展校企合作。

(三)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提高实验内容的工程性和针对性

改变以往大学生科学研究纸上谈兵的模式,结合实际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大学生的课题研究效率,并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的理论优势,弥补与社会脱轨的不足。

(四)开发综合训练项目

在贵州“工业强省”的大背景下,根据应用型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人才培养以知识与能力为结构标准,分为学术性、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个类型。除学术型外,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应用。按照教育和认知规律,将理科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基本技能层、专业能力层、综合创新应用能力层三个层次,根据三个不同的培养层次,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另外,在实现培养目的的过程中,循序渐进,采用分段递进式来达到培养目的。按校内的认识实习——校内的综合实训——校外企业的生产认识实习——校外企业的顶岗实训和项目实训等的逻辑顺序,为创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选择合适的企业项目和教师课题

并不是企业所有遇到的问题都适合大学生去研究,大学生应该选择合适的难度,结合自身的兴趣和优势,确保自己有能力完成课题并可以得到正确的研究成果。其研究的成果可以用来作为毕业设计,这样可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会造成浪费。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来激励自己对课题的研究更系统、更仔细。同时,在学生劳有所得的同时确保学校和企业对此投入的资源不会造成浪费。

(六)建立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占用了本身的课外时间,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自制力,也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或精神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热情。

(七)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受知识、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如载人航天工程就有近50个单位,约1000人参与研究工作,而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单位和部门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业,包括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各部委应用部门等。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持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科研院所、学校和产业部门加入到空间应用系统的行列中来。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泰戈尔说,“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于伟大的时候”。只有整合所有先进的科学思想,我们才能得到前进的力量和经验。虚心接纳不同的思想,谦虚的听听不同的声音,从中采纳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思想、知识,只有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也才能走得更远。

四、结语

尽管中国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却为高校、企业和政府所需要,特别是西部高校,如贵州大学等。目前,尽管校企合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故步自封。我们应该在校企合作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在细节上下工夫,总结出一条适合贵州大学与企业双方的校企合作道路。

[ 参 考 文 献 ]

[1] 蔡杰,刘芸.贵州大学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案例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1):65-66.

[2] 张亮峰,陈多.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创新平台构建的研究与实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3):84-86.

[3] 张俊,付正飞,王宏达.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J].轻工科技,2013(2):146-147.

[4] 李必文,胡良斌.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J].科技视界,2013(24):47.

校企合作平台 篇12

一、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误区

(一)培养目的不是很明确

美术设制的专业教学特点不太清楚,只有目标明确才可以培养优秀的美术设制人员。我们要培养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设计人才,而我们却盲目地跟从其他学校教学模式,没有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因此学生到了社会上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手绘过多缺乏优化整合

主要表现为:现在的美术设计与制作主要运用电脑软件操作,可我们的学生却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画素描、色彩等其他手绘上,导致上机软件课减少。课程内容单一,没有更好地整合。如平面构成和图案等内容可优化整合,精心整理教学资料,总结制定适合学生的教材,并努力做到多让学生上机练习。

(三)动手实践方面比较弱

主要为:学校实践课比理论课少,所学到的知识与适用的技能脱节;所学的技能和社会需要脱节,缺少与社会上的平面公司的交流,所学的技能也就没有办法检验与锻炼。也就没有办法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及培养模式一成不变

传统的美术设计与制作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导致人才培养方向单一,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对学生在校学习来讲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导致我校毕业学生与社会创意产业发展人才需要不能有效对接的局面。

这样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是,中职校美术设制教师没有更好地总结教育规律,由于中职校教师对于教育方面的行为与规律认识不是很准确,使其在日常教育中遇到一些问题,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入的教育工作。

二、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美术设制专业主要适用于淘宝网站和房层内外的修饰,以及企业的广告业和印刷业以及影视等行业。

针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和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我们可以尝试分流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专业方向来重新组合班级。(1)重视并传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2)重视并培养学生各种与学习有关的实践。(3)强调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作为校方的工作中心,教员与教育机构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 及时、灵活地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积极将各种陈旧的育人知识更新为新的教育知识,来适应新企业的需要。

我校平面设计按照一定原则,将该课程分为三个子课程。所学的内容多却无法联系到一起,看上去什么都学,可什么都不精通,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所以导致知识与实践割裂孤立,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往往手足无措,不能把这些孤立的基础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当中。再加上课程的不连贯性,所以当学生想用的时候也因为时间的久远而遗忘,所以使基础知识与专业设计知识在运用中出现了脱节现象。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学精,其次要以企业设计的流程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模式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要把单纯的学校教学转向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教学。课程可细分为两种形式:校内模拟实训工场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形式。课程设置争取优化整合,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四、平台构建

(一)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学得实、用得上”

我们将“学得实、用得上”这六字箴言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采用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和设计类刊物,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素材,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努力在理论层上将实验课题如产生背景实践等编写在自己的教材中。学校应建立增强学生实际能力的新平面课体系,以社会上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该课程主要出发点的新平面课体系,努力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坚持耐劳的精神。

根据企业各行业对于平面人才的需要,我们把各个专业课分别结合各工作室,使原来又大又空的平面课,变为实用的课程,学生通过工作室的职业定位。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展,大家分工合作,各尽其职,有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二)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拟定调查问卷,由中职学校美术设制专业学生及毕业生填写,收集相关信息。

选择10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当前设计类知识和实际软件操作熟练程度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制约学生操作能力及和社会脱节的主要因素。

(三)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进行市场走访分析、综合各种企业与社会的多种因素后, 我校确定了平面课培养主体目标,即培训熟练掌握平面软件的技能、具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工作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就业岗位包括:手绘师、网店美工、摄影助理、平面设计制作员、民间艺术制作员(剪纸与篆刻)等。

根据专业岗位群分析,我们建立“淘宝美工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电脑设计工作室”“二维动画工作室”等,在校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教室,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的好处是,可以让在校生能够合理地选定就业方向。为学员设置的工作室要与社会的行业挂钩,并大量引进对应行业的机制, 积极营造该工作室的文化氛围。

(四)设置项目教学法

1.与嘉兴汉春设计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进行相关访谈、实地调研后,从中总结成功经验,并结合理论得以提升。经常带学生出去参观有关设计方面的展览,促进学生学习、鉴赏能力的提高。在设计上,学生的审美眼光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强的图形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色彩的搭配更趋于流行色, 逐渐和社会接轨,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2.带学生进行实地绘画,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成就感。

3.和设计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成立平面设计工作室,并请设计师来我校进行教学,通过工作室接触外部世界,让学生充分做好面对现实工作环境的准备。

4.以课题和竞赛设置教学内容。

工作室的学习内容灵活而且丰富,主要是以工作室内容为育人中心。工作室的教师有的是通过在市场上临时接的企业方给的任务并组织学员一起设计,有的教师是用虚拟的方式把项目融入教学当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上的实践活动,进而形成平面教学和平面课实践等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合一的教育方式。我校方还把平面课与各种竞赛考核等结合起来,使平面课程内容更加完美。以平面工作室为例,主要学习内容有:电脑制作活动与职业资格考核等。不同的项目根据所需的时间进行动态安排,互有穿插。

(五)校企互动合作制

我校鼓励教师下企业,师傅请进校,进行师徒结对工作。模拟实训工场授课的教师首先要熟悉本专业的相关行业形势,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及时把握行业发展的动向,还要有着特别的审美力与观察力,更要有突出的实践能力以及灵活的设计水平、灵活的动手能力等。教师在平面育人上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推出灵活适用的育人法,不断地提高育人质量。只是我学校的教师都是传统上的全职教师,由于缺乏各种实战方面的经验,在育人上不能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没有办法跟上平面业的变化。而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由企业自由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但不足之处就是只局限于小范围,而且这种师徒传授的方式完全依赖于经验,我们称之为“经验技术”。这种教学模式还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现今在学校课堂先掌握书本知识而后参加工作的方式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与企业紧密合作,采用共同培养学生的方式让学生没出校园就掌握了本专业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能力,立足校企业所有资源全部共享、各得所需,促进校方文化和企业方文化的共融,促进各种知识、各种能力实践等的整合,推动整体育人活动的统一性,来完美地实现学员全面发展。

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平台,提前和社会接轨,达到毕业后和社会的无缝对接,节约了到社会上实习的时间。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了提升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信,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完美转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通过对传统育人革新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来培养在校生操作能力来适应日益变换的市场。同时根据地方区域行业的需求、经济的发展等,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互结合,确保中职学校美术设计类教育培养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区健康服务下一篇:古诗教学的反思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