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

2024-08-24

校企合作模式(共12篇)

校企合作模式 篇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 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为泰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我系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其产生的多元效应作一介绍。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

1.1 “三明治”和“2+1”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形势下, 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用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为此, 我系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了“三明治”和“2+1”等模式。基于项目工作过程, 依托酒店和工商企业, 坚持校内校外教师共同执教的形式, 发挥学生主动性, 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课堂、实训基地交替轮学,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到酒店实习一学期, 返校学习一学期, 再到酒店实习一学期;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二年后, 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循序渐进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实践表明, 通过这两种模式培养, 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2 结合职业抓学习, 结合就业抓综合实训

学院要求学生在校内学习、实践教学训练期间必须取得至少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具备顶岗资格。酒店专业学生需获得中级服务员证书、物流专业学生获得物流员以上资格证书、会计专业学生获得会计员证等, 达到“干中学、学中干”, 切实掌握知识, 获得操作能力。为了能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 每学期系部都会组织各专业的学生到对口企业参观、观摩, 了解企业生产的流程和实际工作情境, 使学生提早了解企业、融入社会、领会企业文化, 提高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综合实训弥补了从校内实训直接过渡到顶岗实习的缺陷, 直接为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连续性, 同时缩短了适应就业岗位时间, 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实现了校内生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和融通。我系对会计、物流、酒店等专业都安排了毕业综合实践训练, 对学生毕业及时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3 企业高管上讲台, 学院教师进企业

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 我系根据学院建设结构型“双师”教师团队的要求, 形成了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建立企业专家进校园、学院教师下企业的机制, 请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进学校、上讲台、讲实例、作指导。今年上半年我系聘请了发改委、泰州会计事务所、华东五金城等行业专家、企业高层进行了多次专题讲座, 同时鼓励支持教师深入企业一线, 形成以满足企业需求、解决工程问题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我系现在每年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每年派出多名骨干教师到企业、学校挂职, 参与技术管理, 以把握行业和市场的最新动态, 更新专业知识;以服务项目为纽带, 实现教学和产业结合、学校和企业结合、顶岗劳动和学习结合。此外, 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老带新”,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 使教师逐步做到工作与学习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我系对新引进老师实现导师制, 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所有老师都根据系部的发展规划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确定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 实现系部和老师的共同发展。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多元成效

2.1 产教结合, 彰显特色

近年来, 我系依托行业办学, 对接产业定位, 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5%, 酒店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对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 毕业生在理论基础、职业素质、工作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称职率”达到了98%, 取得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显著成绩, 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如酒店专业学生受到溱湖风景区、美丽华大酒店等的一致好评) 。另外, 我系通过跟踪学生的工作单位意见,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更好地适应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2.2 多元辐射, 催化效应

一是我系通过推进与民政局退役士兵学习教育、依托学院对卫生局医师职业资格等大型培训项目, 推进校企合作, 扩大社会、企业、学院共同参与培育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影响;二是引入企业理念、文化进校园, 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新生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 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和行业的认知和热爱, 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三是发挥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互补优势, 引入企业专业人才和实际企业管理案例模拟教学,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四是对照行业规范标准和企业发展需求, 革新教学内容和课程教材。近年来, 我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工学结合、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系已与天水雅居、亚细亚、佳吉物流、华宇物流等多家在我市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共同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与明星集团、溱湖生态园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有效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突出整体优势和专业特色, 形成以职教院校为主体、以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 提高了职业院校适应市场的整体竞争能力。

2.3 工学结合, 有机融通

(1) 实现课程开发与岗位需求融通。

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 实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 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 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在课程内容方面, 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变为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 从重视学科性与专业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注重实践与生产应用相结合。在课程体系方面, 打破学科体系界限, 按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工作内容为载体、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我系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大胆探索,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 形成了基于工作内容的重大教学改革, 并对核心课程实现了项目化课程教学, 一年后, 所有专业课程都将进行整合,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标准的改革目标。另外, 我系在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我系的《会计基础》《市场营销实务》 的最大特色就是“精简管用”, 做到所学即所用。

(2) 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融通。

积极整合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资源, 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和渗透, 做到学院与行业、企业在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密切合作, 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 使学校分享企业资源, 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我院与航宇电器公司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成功合作 (学院投入厂房, 宇航投入资金和设备, 共同组建新的加工中心, 成功解决机电学院机电专业学生实习困难) 为我系探索合作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力争实现我系与校外企业资源的融通。

(3) 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

文化的融合和情感的交流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发展的润滑剂。积极引入企业文化进校园, 帮助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和敬业精神,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尽早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平稳快速过渡。因此, 我系每年对各专业都安排了企业专家进行讲座, 带领学生去企业观摩、实习, 争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

总之,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具有“双体”、“双师”、“双证”、“双赢”四个方面的特色, 即学院与企业作为两个育人主体共同承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重任; 教师同时具有从事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指导的能力; 学生同时取得反映学历水平、职业资格或执业能力的证书;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共享成果、共同发展。实践证明,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建设类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专业、课程、实习基地建设的催化器和重要保证, 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摘要:文章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多元化两个方面, 论述了校企合作模式框架的建立, 并对校企合作模式各种情况的效果进行了理性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6.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3][德]鲁道夫.普法伊费尔, 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4]石伟平,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校企合作模式 篇2

专业论文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越来越重视,从初期的输送毕业生到现在的合作开发课程迈进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学校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渠道,提升其顶岗实习的内涵。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提供顶岗实习,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会计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生体会及能力的改变等作翔实介绍,并提出存在的困惑,以期能在以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效果评价的更新等诸多方面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95-02

1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强化课程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需求,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总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平和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可是,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锻炼了能力,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长了才干,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育;校企合作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1]。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与改革,其中校企合作模式值得探讨。

1 室内设计专业及教学特点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2],主要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专业理论和技能,让学生能够使用电脑熟练的表现室内设计创意,能把室内设计理论应用到实际设计中,适应社会发展和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室内设计专业以学习室內空间装饰、创意及施工为主,学生在学校以学习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和软件为主,经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后,逐渐参与实例设计,进入企业见习,以参与设计的形式学习。我们通过课堂教学、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兼职等形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这样在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在与室内设计相关的企业就职,并能够很快胜任工作。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扩招,我们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都是非艺术生,绘画基础相对差,审美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学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第二阶段重点学习室内表现技法和电脑表现技法,第三阶段主要学习预算、施工、材料等专业知识。室内实际专业实践性较强,所以开展校企合作,多让学生参与实例的设计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最早是出现在德国的高等教育中,在高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资源,把这些资源和企业的场地、运营经验和运作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作模式。在高职教学中逐渐实现校企合作,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做到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让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资源与企业的场地、运营经验和运作模式等资源实现互补和共享,学生的课堂所学与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以储备,到企业见习实习得到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历练自己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再到企业中学习和实践,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校企合作益处多多,在室内设计专业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实施

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把室内设计专业办好,云南省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多次到企业进行调研,组织教师和学生到玉溪品家园家装、阳光居园等多家公司和企业进行参观和交流,得到很多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多方尝试,总结出以下方法:

3.1 参观交流

学生到企业内参观交流,设计类专业的特色就是多听多看多参与,见多识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启发,不能单纯的闭门造车,结合学习所学理论,到企业中学习实际案例的设计方法,多听多看多参与,才能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3.2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学习,也可以由企业内部选派老师到校内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委托知名设计企业和知名设计师到校内进行现场教学,建立实训、见习、实习和就业为一体的教研基地,以学生为主导来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的工作岗位上模拟工作任务,在完成虚拟工作任务的同时进行学习。

3.3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学校通过与用人单位交流、协商与探讨,从人才的培养计划来看,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及就业指导等, 要在企业和公司的使用需求为前提来进行制定和完善,制订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在教学方面进行合作,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学资格和证书,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以保证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质量。

3.4 利用企业文化促成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专业水平,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企业指导人员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

4 总结

校企合作是一种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有效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毕业之际很快的找到工作,并能够适应和胜任新的身份。对于室内设计公司和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其知名度,能够缩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使企业、学校、和学生都能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

8901.htm,2014-6-22.

[2]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校企合作模式 篇4

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和企业这两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双赢。校企合作是目前各大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使学校和企业的需求实现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下面就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校企合作为例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校企联姻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以经济、管理、外语、信息工程等学科为主, 兼有人文、社科类专业, 以本科教育为主, 辅之以专科教育, 计划到2015年左右, 本科专业达到30个左右, 在校生突破万人。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 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100多亿元, 员工65000余人, 肉类年总产量300万吨, 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列160位。双汇集团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做久, 使双汇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到“十二五”末, 双汇集团将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型食品企业集团。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双汇班”55名学生, 经过3个月的面试选拔、5个月的一线生产实习锻炼, 最终有22名学生被正式录取为该集团员工。其中, 7名学生被武汉双汇分公司直接聘为生产一线业务骨干, 15名学生经考核被录取为营销业务人员。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首期“双汇班”圆满结束。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探索

1. 校企合作的意义

首先, 目前人才市场上, 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 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 而校企合作可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我院目前通过开设“双汇班”“金蝶班”“中原班”等方式进行校企合作, 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学生参加工作实践, 获取工作经验,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其次,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如“双汇班”的学生, 在顶岗实习期间, 参与车间的屠宰、分割、包装等一线生产实践, 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岗位、职业的感情。

再次, 校企合作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 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通过在相应企业的实习, 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企业人才缺口状况并适时补给。通过实践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学校可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掌握企业用人需求, 实现校企合作新型的培养模式, 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 盛行于20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目前, 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 适合我们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3种。

校企合作模式一: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 培训完后, 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 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这种合作针对性强, 突出了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 就业率高, 就业稳定性好。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学校很被动, 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 完全根据企业需要, 学校没有主动权。这是一种初级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 我院与金蝶有限公司开展的“金蝶班”、与双汇集团开展的“双汇班”及与中原物业开展的“中原班”就是此种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二: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 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 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 同时学校教师走进企业培训员工, 提高员工的素质, 促进校企双方互聘。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 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目前, 我院与双汇集团的合作正在准备向此模式转变。

校企合作模式三:“订单”式合作。学生入学就有工作, 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学生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 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 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 企业在具体的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如学员的招收、课程的开设、学生就业方向选择等问题, 目前我院开展“订单”式培养的条件尚未成熟。

三、校企合作的建议

1. 加强校企联系, 分层次深入开展合作

目前, 公办院校学生就业大部分是企业、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 很少有学校主动联系企业让学生进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而我院在这方面走在前列。如双汇集团每年接收2000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 但大部分实习学生是企业去学校招聘而来的, 很少有学校和教师介入跟踪实习效果。我院目前“双汇班”所采取的毕业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深受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2. 精简合作企业, 提高合作质量

目前, 我院建立了几百个实习基地, 在其中应选择一些合作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交流, 不能仅仅停留在泛泛地接收实习生上, 而应该在从前期企业培训到学生进入企业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以及以后如何更进一步对接等方面下工夫。具体做法是:首先, 统计整理合作企业数量, 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和优势, 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调查, 对企业管理模式、运营机制、校企合作计划进行合理分析, 选出适合合作的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其次, 对学生进行岗位趋向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 针对学生选择相对集中的岗位, 就该岗位的要求及特点向企业咨询, 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岗位认知度,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喜好选择相应的职位。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不辞而别或工作不积极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对校企合作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学校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素养的培养。首先, 要让学生在进入合作企业前了解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提高学生对该企业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其次, 要加强学生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心态。再次, 要定期询问合作企业内学生的表现情况, 合作双方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以利于学生在该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 让企业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学校应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在确定培养培训规模, 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上起积极的先导作用。

摘要:研究校企合作模式成功运作的案例,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与特大型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向订单式培养深化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模式培养

参考文献

[1]赵爱琴.“校企合作,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2]张炜, 屠立.关于高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 .

校企合作模式案例[推荐] 篇5

洪景南与茶多网模式

听到洪景南同学获得了2013年福建省“鼎隆杯”网店设计大奖赛二等奖的消息,老师们都比较诧异。因为这项大赛由福建省电商协会举办,参赛的选手分别来自省内各职业学校,汇集全省网店设计精英。能在此项大赛获奖,难能可贵。

在校时,洪景南非常的普通,任课老师甚至都想不起来洪景南长的什么样子。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老师们才还原了洪景南同学在校的形象和在学校的“事迹”。

洪景南同学2011年进校,是12秋计算机及应用班的学生。2011年进校成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没有什么闪光的地方,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2012年,进入茶多网公司实习。教素描的老师说:“我只记得他一件事,将大卫画得有点像长得像外国人的中国人。”班主任说:“他个子高高的,像个男子汉,但说话时会脸红。但毕业设计做的不错。”

洪景南的进步,从茶多网开始

2012年7月1日,这是洪景南深深记得的一天。第一次跨进茶多网的大门,几个同学听说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王兴元要给大家上课,心里惴惴不安,几个人还商量一下,准备如何回答提问和表态。出乎意料之外,王兴元给他们上的第一课不是劳动纪律和公司制度,也不是设计理念,讲的主题是“网店设计师的语言表达”。

王总的第一堂课让洪景南记忆犹新,王总说:“对设计师而言,语言是设计师最重要的技术,其次才是设计技术。”“良好地语言沟通,才能让客户与设计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设计的灵感,转化成现实的设计与成果。”

此后,茶多网每周在酒吧举行设计研讨会,除了各设计小组阐述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修正设计方案外,特别安排一段实习生发言时间,强迫每位同学讲话。

洪景南回忆他的第一次发言,对那个设计项目他有些不同意见,但不知道怎么讲,最后只有三个字“蛮好的”。他说:如果是现在,我会从客户文化背景、空间视觉效果、时尚流行元素等多角度评析设计的好与坏。

王总的另一个要求也让洪景南记忆犹新,公司员工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跑茶叶市场,了解茶叶知识。王总说:“不懂茶叶品质,不懂实际理念,还搞什么设计。到茶叶市场,只要说是茶多网的,商家会任

你看、任你问。”跑茶叶市场,洪景南知道了茶叶的品质、价格、特性,在设计时能够信手拈来,实现茶文化风格与网络销售的有机结合。

王总常说:“将担子交给谁,谁才会承担。”“知识只有经过实战才能成为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从进入茶多网的第一天起,王总为每位实习生指定了一名专职设计指导。这些指导教师均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他们的指导就是实战,让实习生直接参与到一个个项目中,承担具体的设计任务。

半年实习下来,洪景南能够基本胜任茶叶货源的采购、茶叶网站的设计、售前和售后的服务要点、寄货以及和物流打交道等各个流程的操作。

一年实习期满,4名实习生,每人均参与十多个网店的设计工作,主持过一个网店的设计与销售服务。

洪景南说:“在茶多网,我懂得了什么是网店设计。网店设计是什么?是客户与设计师沟通的思想呈现,是售前、售后的服务体现,是商家与客户的沟通前奏……在学校期间,虽然学习了许多课程,能熟练的掌握网站设计软件、能做出各种效果图、知道各种设计风格,有一定的基础,但它们是割裂的知识,而不是自己融汇的认识。在茶多网,在一项项的具体工作中,我才将所学的一个个单元,融汇成体系,才懂得网店设计。”

茶多网的魅力何在与洪景南的交流,让副校长王金山颇为难受:学校的三年教育只是让学生有了知识,却没有认识;让学生知道,却没有懂得。

从2010年,学校与茶多网签订了合作协议,到2013年共安排185名实习生。其中留下工作的有15人。在茶多网实习的学生谢凯城现已自己独立开家网店。多数在茶多网实习的学生,进入各家网店企业后都成为企业骨干力量。回顾与茶多网的合作历程,王金山悟出了茶多网模式的魅力所在。

第一,茶多网对人的培养完全从项目实战的角度出发,区别于学校的经验程式。

学校教学的目标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但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滞后的、与行业是疏离的,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时,永远是小修小补、远远落后于实际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者多数为学校教师,自身就脱离实际的工作岗位。

茶多网则是从工作实际出发,教给学生的都是一线设计师自己亲身体验的结晶。艰难创业的王兴元有过不不懂得客户的要求和消费理

念而带来的网站设计风格浏览量不高的情况……王总说:“我的失败要转化成公司和员工的正能量。”

同样学习网站设计知识,学校只是在《网页设计》这本教材中有相关知识,共计36课时。所涉及的都是基础部分,对于如何结合实际,如何更好地搭建商家和客户的桥梁没有更多的介绍和学习。在茶多网,搭建商家和客户的平台知识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掌握。

第二,茶多网重视人的社会性发展培养。

茶多网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将员工分为多个设计、售前、售后、客服和管理团队,强调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企业的考核与奖励以团队为单位,淡化对个体的考评;每年对员工进行拓展性训练;茶多网运动队经常集体参加校企篮球比赛、自行车骑行、钓鱼比赛等活动。

在注重团队培养的同时,也充分允许员工的个性发展。茶多网建有酒吧,员工可随时进入免费饮用;设计人员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不坐班,不考勤;酒吧设有文化墙,供员工自由展示……

茶多网为员工提供的是自由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实习生在这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等,生机与活力,这是在学校里享受不到的氛围。工作的动力在这里提升,设计的创造力在这里勃发。

从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对比可以看出,学校教学强调规定课程、重视理论,茶多网强调实际需要、重视实践;学校教育强调规范、关注整体,茶多网强调团队、关注个体。

开启茶多网模式

相比于学校,茶多网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工作实际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不能引进茶多网的经验,改进学校的教学呢?副校长王金山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经过反复地思考与磋商,2010年6月,学校与茶多网正式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启动了校企合作茶多网模式。茶多网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调整课程设置。以王兴元为组长的专业建设专家小组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建议课程设置要做大的调整。王金山主张慢慢来。经双方协商,采取了稳健的改革,将课程中原有的选修课132学时进行调整,全部改茶多网的讲座和社会实践内容。

2、聘请茶多网一线设计师、项目经理到校担任选修课讲师,讲授课本上没有的设计理念和专业知识,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3、引进企业进入校园,即在学校建立“茶多网设计工作室”,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布置工作室的环境,利用课余时间,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入工作室,以“校中企”的方式,在教学中引入茶多网实际项目,由学生和老师提供设计方案,最终由茶多网审核、修改、实施,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4、在企业中办学校教室,即学校投入电脑等设备,在茶多网公司设立学校工作室,以“企中校”的方式,供师生随时学习使用,努力打造现代学徒制。

5、茶多网接受学校专业教师定期企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6、开展校企文化互动,举办篮球比赛、联谊会等活动。

王兴元和王金山都认为这是双赢的事。对茶多网而言,师生成了企业的编外员工,企业讲师也会在讲座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吸引更好的学生充实企业队伍。对学校而言,聘请了编外教师,引入了实战项目,变学生书本图纸的抽象认识为具体的、实物的感知。

在实施过程中曹兴元和黄爱国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参与的学生主要是2011和2012级学生。到2013年5月,有茶多网开设了105个学时的选修课,王兴元亲自主讲了《设计师的语言艺术》《网店销售的艺术》《你是营销专家》《如何应聘》等。引入3个设计项目供教学实践。2013年暑假,接受5名教师企业培训。在茶多网建立了学校工作室工作室,多批师生感受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举办了一次校企篮球对抗赛和钓鱼比赛。

2013年4月,王金山做了个私下调查,学生多数认为茶多网人的讲座和活动有趣、有用。王金山也发现,在选修课的课堂上,学生专注度高,常常掌声雷动。5月初,学校对2011级学生进行了实习一项调查,82%学生想到茶多网实习。

茶多网模式的典型与非典型意义

茶多网模式还在实验之中,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专业中?能对学校的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各方面工作有哪些指导意义呢?

典型意义一:学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才能避免职业学校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的尴尬。

典型意义二: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让设计变成可以触摸的成果,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热情。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让学习更有针对性,工作的成就感会让学习更有动力。

典型意义三:企业讲师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是一种必要的互补。他们有共同语言,但又有不同的经验,教师的规范和企业讲师的灵活实际,这些优势共同融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受益良多。

典型意义四:多方位的校企合作,企业文化的提前渗入,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尽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其非典型意义:这样的模式要有热心教育事业、具有前瞻眼光的企业负责人。王兴元是个有思想、有个性、有热情的企业家艺术家。他喜欢参加社会活动。担任泉州电商协会秘书长,经常为全市的电商做免费培训。他热爱教育,长期担任全市各职业学校的客座讲师。

校企合作:双赢的办学模式 篇6

核心提示:

校企合作,应该做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一体”。这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山市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与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多年来,中山职业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共同打造中山职业教育的名片,迎来职业教育明媚的春天。

时间:2009年6月4日下午4:30-6:00

地点:中山市教育局办公大楼会议室

主持人:

陈昭庆黄定光

嘉 宾:

杜秋蓁:中山市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训部经理

江莉: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部长

卢伟业:中山市海外旅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郑志明:海港饮食管理集团副总裁

吴彬涛:广东益华百货有限公司(古镇分场)常务副总经理

郭海霞:广东益华百货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马珊珊:国贸(逸豪)大酒店房务部经理兼公关销售部经理

余长平: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商务旅游专业科科长

学生非常稳定,毕业等于就业

陈昭庆:非常感谢各位企业界的专家在百忙中抽空参加这个座谈会。我们一直说,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中山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开展得很好,这离不开在座各位企业代表的大力支持。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发展。反过来说,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服务企业的。校企双方互赢互利,互为一体。今天这个座谈会,就围绕校企合作这个话题来展开,探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有效的做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下一步的校企合作将会有什么创新蓝图,使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合企业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卢伟业:我们中山市海外旅游有限公司自2005年开始与中山中专合作,主要在旅游管理、旅行社服务方面。中山旅游业发达,对导游的需求量大,因此我们公司选择和中山中专合作,培养储备人才。实施校企合作,是双赢的。从学校方面看,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实践能力。学校针对我们公司的需要开设了旅游班。在这个班里,学生可以学到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在两年的教学中,我们聘请名师或者金牌导游为学生上课,传授旅游方面的知识。例如,《中山旅游资源概括》这门课程,就由中山市旅游局副局长梁照平上课。此外,根据导游工作注重实践的特性,我们安排学生到中山的各个景点进行现场模拟导游,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际带团的气氛。

从企业方面看,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了我们公司的需要,为我们公司输送专业人才,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种校企合作非常好,学生非常稳定。对于学生来说,进了中山中专的门,实际上也是进了我们公司的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校期间已完成公司的培训,能力很强,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毕业后完全具备上岗的能力。所以说,学生毕业等于就业。

学生起点较高,还可量身定做

郑志明:我们海港集团自2002年进入中山市以来,发展非常迅速,需要大量专业性强、素质好的餐饮管理人才。以前我们采取在社会招聘的形式,但是时间久了发现这种方式不好。招聘人员进入公司后,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对其进行培训。因此,老总麦广帆决定和学校联合办学,培养适合我们公司的专业人才。我们选择了中山中专,于2002年和2004年开设了餐饮班,2005年开设了烹饪班。麦总非常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亲自为他们传授餐饮文化知识,并且专门在广州烹饪学校高薪聘请烹饪大师陈实担任培训指导。

一般员工进到我们酒店,最先是做端菜服务员、楼面服务员、领班、部长,然后才是主管,前后需要花费五六年的时间。但是,烹饪班、餐饮班的学生,国为有了两年的学习和培养,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毕业后一进到我们酒店,至少可安排主管的岗位。经过我们和学校几年的努力,现在很多学生在海港的管理层都处于相当高的职位。我们公司现在尝到了校企合作的甜头,因此打算未来继续开办更多的培训班。

所以,我觉得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杜秋蓁:我们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8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中心主要是为合作企业提供科技、人才、信息方面的服务,提供企业诊断和改善管理方面的服务,提供人才、技能培训服务。2004年,我们和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确立合作关系,采用产学结合方式,共同培养人才。我们和建斌职校联合组建工业培训中心,开办CAD/CAM技术、数控化设备操作、信息技术等课程,为企业开展“订单式”的培训,为民营企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我们就把学员推荐给企业,甚至会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我们中心辐射面广,因此除了在建斌职校内成立工业培训中心之外,还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企业生产信息。

有学历、有工作,有收入、有前途

吴彬涛:我非常同意郑总裁的说法。的确,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所以毕业后起点都非常高。我们益华百货是2006年开始和中山中专合作的,开设了商品经营管理专业。公司和学校的合作方式,和前面几位说的有些不同,我们采取的是工学结合模式。工学结合的独特之处是,这个班开设在企业里。学生在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后,直接到企业工作。

我们跟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任务,学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企业,他们同样要上课,学习专业知识。企业保证他们学习工作两不误。学校根据企业特色而专门开设商品的经营管理等课程,例如顾客投诉、商品知识、礼貌、礼仪等10多种课程。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来企业为学生上课。我们也为学生开展课程教学。例如,我们的部门经理定期为学生上课,讲授经验知识。老师、学生同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2006年与2007年的两年里我们连续办了两届。今年学生毕业,就业率非常高,很多选择留在本公司工作的学生,现在都已经升职,有的做了办公室的文员、管理人员或组长。

这种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受到学生的热烈的欢迎。很多外地的学生,例如安徽、湖北的都慕名而来报读这个专业。因为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学历、有工作,有收入、有前途”。

学用专业对口,实践经验较多

郭海霞:我个人认为,工学班的办学和教学,跟我们的行业非常对口。为什么这样说呢?适合做零售营业岗位的专业很多,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都适合。很多人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和我们公司是最对口的。其实不然。我们曾经招聘过一些大学期间读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材生。这些学生进入公司之后,在市场营销以及商品渠道方面的确出色;但是在一些实践性、专业性方面的能力,显得很薄弱。其实,商品经营管理专业才最对口,它包括了商场礼仪、服务以及相关的商品知识。虽然,我们和中专学校开办的商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只具有中专学历。但是,他们在这两年的学习中,非常注重实践性,因而动手能力强,专业水平高。这比在大学单纯地读书,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有效果。比如说,我们找一个学市场营销的大学生回来,需要再花1-2年的时间去培养他的实践能力。因为他们以前学到的是一些很理论性的知识,实践能力和理论脱节。而我们工学班的学生不同,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实践经验甚至已经超过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所以,我对工学班的学生非常有信心。

工学班的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也给我们企业人员带来了很好的学习气氛。所以说,工学班,对企业,对学校,都有一个很深远很积极的作用。

江莉:我们格兰仕公司和黄圃理工学校已经合作了好几年。这种合作的方式,为我们企业培养了所需要的员工。我们在黄埔理工学校开设了“格兰仕班”,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培养。学校聘请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传授知识。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进入公司实训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还设立了“格兰仕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校企合作还可以增加公司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教师到我们企业进行实地教学,通过亲身的体验,可以及时了解自身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为我们企业提供了技术的创新。双方密切互动,优势资源互补。我们公司的下一步计划是,在校企双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开设更有针对性的专业。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公司招聘人员,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考核点,我们注重的是学生的实力、综合能力。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强,实践经验多。

马珊珊:我们古镇国贸酒店和中专学校的合作久远。我们甚至派部门经理去为学生授课。这样的好处是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对岗位比较熟悉,容易融入酒店的大家庭。众所周知,服务业和其他专业有些不同。酒店的服务比较细化,因而我们上课时候,会让学生提早接触一些酒店相关的知识,使得学生更容易进入岗位。现在,职员流动性很大,酒店对人员的需求也很高,他们升职的潜力更大。中山中专毕业的两届学生里面,现在很多学生已经做到前台领班、主管的职位。一些毕业生,在其他酒店也发展得很好。我们这个校企合作开设的班,除了满足我们酒店的人才需求,也为其他酒店输送了大量人才。

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一体

余长平:校企合作,促使企业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优化,降低学校与企业培养人才成本,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增强实践能力。我们学校校企合作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校企合作是市场性的。它有市场,因为企业有需求。第二,国家有好的政策扶持。我们有国家政策作为依据和保障。国家提倡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第三,有好的领导支持。中山市委市政府、中山市教育局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另外,企业的领导重视校企合作的效益,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第四,有条件。中山的经济发展,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跟我们合作的海港集团,刚合作时只有30多家,但是他们有一个长期战略部署,“在中国要连锁百家”。这几年他们发展飞快,现在已经发展到美国。第五,企业的诚信度高,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跟这些企业合作,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因此合作比较密切。我们不和那些提出有捆绑条件的企业合作。我们选择的合作企业,有社会责任感。麦总一直是这个观念,黄局长也是如此认为。因此,我们鼓励这些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去创业,而不是规定他们毕业后一定要在这个企业工作,没有其他选择权。他们出去创业或者在其他企业工作,一样为社会作出贡献。

黄定光:刚才听在座企业代表的见解后,我感触很深。中山中专、黄圃理工、建斌职校,都是我们的名牌学校,办学质量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职业教育的总体面貌。所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中山中专的办学。令人高兴的是,这么多年,他们也解放思想,不断地开拓,寻找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遇到在座的这么好的企业班子,你们企业能够有这么好的眼光,跟他们合作,探索出了这么好的经验。你们这些经验,在中山,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很多学校已经把这种合作模式作为一个标杆,作为一个榜样,借鉴学习。所以说,中山职业教育能够健康蓬勃的发展,有你们企业的一份功劳。我借这个机会,对你们表示感谢。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创出一条更加好的路径,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我希望在座的企业,可以跟我们学校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为整个中山,乃至广东,提供更好的经验。

陈昭庆:今天我听了大家的发言,收获不小,对企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校跟企业的合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校企合作首先是基于一个高度的共识。这不仅仅是从利益角度,而是为民族培养人才。刚才大家谈得非常好,通过讨论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是否外流的问题,师傅教会了徒弟,但徒弟不一定回到该企业工作,他可能走到其他单位,甚至成为你的对手,可能会对企业构成威胁。但是,我们在座的企业做得非常好,不怕这个,而能站在为整个行业培养人才的高度思考。其次,合作双方建立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合作学校肯定是品牌学校,如中山中专、黄圃理工以及建斌职校都是名校,企业也是名企,双方实力对等,都是品牌,强强合作,就可以合作得更好、更久。再次,合作双方应是优势互补。双方的资源是可以共享、互补的。最后,校企合作的探索模式不应该受框框限制。每个学校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要解放思想,根据实际需要来探索,只要不违法,就不固定于一种模式。

校企合作,其实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只有大家能从既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又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角度出发,才能够把校企合作做下去,且越做越大。一个大型集团,肯定有自己的学校,企业通过办学为社会服务,反过来,学校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我觉得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第一就是办学校,第二就是开设医院,第三就是建立图书馆。办学校,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高度来看,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类的福祉,校企开展合作,将会更好、更远。

创新办学模式 推进校企合作 篇7

一、“请进来”———以企业为主体, 引企入校, 引厂入校

(一) 引企入校, 建设企业冠名的校内实训车间

近几年来, 我校陆续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在校内建起汽修、数控、机械加工三个实训基地, 为了继续弥补实训设备的不足, 我校积极引进多家大型企业投入资金和设备在校内建设企业冠名的实训车间。主要有海马集团投入200万元设备建起的汽修实训车间、广东镇泰集团投入100多万元设备建起的数控实训车间、上海大众投入80多万元设备建起的汽修实训车间、丰田公司投入60多万设备建起的汽修实训车间。

(二) 聘请企业专家、领导加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 参与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需要, 我校汽修、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等各专业先后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与学校进行合作的企业专家或领导近50名, 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修订, 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和市场需求。

(三) 引进企业优秀文化和企业评价机制

“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优势互补的一种新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是校企合作共建和谐文化的新模式。我校的做法是在特色班级的管理中, 学生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营造企业文化, 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逐渐融入到班级文化。由不同的班级文化共同促成生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此外, 我校还长期实行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考核毕业生的制度, 将企业对实习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评价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并作为评定学生学业完成与否的重要依据。学校积极地定期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反馈各企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制定了毕业生跟踪走访制度, 指定各专业部实习管理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就业、岗位适应、业务技能等情况进行综合回访调查。

(四) 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来校培训教师

为充分利用企业的专家资源, 我校常年邀请中国汽车维修协会朱军这样的顶尖级汽车专家来校给教师做汽车专业发展的前沿讲座, 邀请像张治中这样的职业教育教学法大师来校做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 邀请海马集团、广东镇泰集团等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来校讲座, 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师的知识和眼界, 还使教师能够经常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好地培养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五) 充分利用企业校友和行业资源

我校1958年建校, 早期毕业的校友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家, 他们拥有很好的自办企业, 校友中也有走上国营企业重要岗位的领导, 他们与母校合作的热情很高。我校专门成立了校友会, 每年举办若干次企业校友专家咨询会议, 沟通感情、交流信息, 学校因此也获得了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六) 吸引企业在校内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

为了鼓励与表彰优秀学生, 协助学校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我校主动争取一些大型企业为学生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 主要有广东镇泰集团设立的每年10万元的奖、助学金, 香港强华建教基金设立的每年各2万元的奖、助学金, 使校企合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形式。

(七) 吸引企业职工来校参与技术提高或职业资格培训

应合作企业的要求, 我校经常在校内开办各种技术提高或专项技能培训班。如每年都为中海油公司培训员工400人次, 为琼海玉柴公司每年培训在岗职工200多人, 每年为省内多家合作企业培训员工约1000人次。此外, 学校还利用作为海南省特种工培训中心和海南省第53技能鉴定站的优势和资源, 积极开展电工、举重、钳工等工种的特种工培训以及汽车初级、中级, 电工初级、中级的职业资格鉴定, 每年参与培训学习的企业职工约1000多人次。

(八) 引厂入校, 半工半读

2007年, 为了加强电子电工专业建设, 我校吸引海南群星电子厂落户学校, 学校为该厂提供场地, 厂方负责投入生产所需的设备。在日常管理上, 还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 并提供实践教学所需原材料。学校负责学生的管理和理论课教学, 学生入厂锤炼技能, 工厂高级技师手把手指导操作, 实现了“学中做, 做中学”, 即工厂的技师就是学校的学习指导教师, 学生就是工厂的工人, 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全过程。“教学链”与“产品链”对接, 使企业和学校相融, 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满足了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去年, 我校还和新中北公司、玉柴机器厂等多家企业谈好落户学校的合作意向, 今年将进入实质性操作。

二、“走出去”———以学校为主体, 学校主动入企业和工厂

(一) 开发名优企业, 实现学生优质实习与就业

为了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 我校成立了一支由市场意识强、善于沟通的十几名教师组成的就业工作队伍, 专门开发实习和就业单位。现在, 我校已基本建立起“大机电就业网络”, 形成五大就业区域, 即以海马汽车为核心企业的金盘就业区, 以中航特玻为核心企业的老城就业区, 以金海浆纸为核心企业的洋浦就业区, 以玉柴机械为核心企业的博鳌就业区, 以镇泰集团为核心企业的珠三角就业区。目前我校已与省外广东镇泰集团、广东德源塑胶有限公司、一汽丰田、上海大众;省内海马集团、玉柴机器、金鹿集团、英利集团、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海南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公司、喜来登集团等近200家大型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书。

(二) 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跟班学习制度

我校制订了《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暂行办法》, 规定每个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得少于一个月, 教师在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服务企业的实践过程中, 一是开阔了视野, 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把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带到课堂上, 实现课堂教学与车间生产的“零距离”;三是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实践, 把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零件加工与专业课本相结合, 开发和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

(三) 校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深入企业了解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校企合作情况, 我校要求学校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每年必须到校企合作的主要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以后校企合作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四) 主动送教入企, 密切校企合作关系

除为合作企业在岗职工开展校内培训外, 我校还根据有些企业职工不便离岗的特殊要求, 专门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企业根据企业需求为职工进行各种技术提升培训。如上门为海南万达包装有限公司等制造业企业培训员工近3000人次, 每年为定安等市县上门开展电工等各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近1000人次。尤其是去年为琼山监狱所开展电工技能培训, 开辟了“职业教育进高墙”的新型合作路子, 此模式已在《中国教育报》得到较好宣传, 引起广泛关注。

三、“合作攻坚”———以校、企双方为主体, 共同研发品牌项目

(一) 创办“企业冠名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往“订单式”、“委培式”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我校与部分名优企业创办了“企业冠名班”, “企业冠名班”与以往不同之处是由企业派出专家和学校共同管理、培训学生,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均按企业要求制定, 班级充分引入企业文化。分别与北京嘉华集团创办“嘉华汽车班”、与海南威隆船舶有限公司合办“威隆造船班”、与丰田公司合办“丰田汽车班”、与海马集团合办“海马汽车班”、与中石化公司创办“扶贫石油班”等。这些企业冠名班已成为校企合作新特色, 《光明日报》曾在内部刊物《情况反映》上对我校的“企业冠名班”进行了大篇报道, 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林方略副省长、胡光辉厅长曾分别做出重要批示, 要求认真总结, 向全省中职学校推广。

(二) 创办“建筑类专业实验班”, 开创了教育与行业合作办学的先河, 创新了职教办学模式

去年10月, 我校承担了省教育厅与省住建厅创办“建筑类专业实验班”的新任务, 完成了五个专业400名学生的招生任务。“建筑类专业实验班”的开办, 是省教育厅、省住建厅和中职学校联合办学的新创举, 必定从本质上引领我国职教办学模式创新的新潮流。在办学过程中, 我校聘请了五位建筑行业的客座教授, 举办了别具特色的开班仪式, 引起了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大批企业的高度重视, 省住建厅表示将在我校创办大型实训基地。这一合作项目不仅将填补我省中职建筑专业办学的空白, 还能为我省中职办学创新作出示范。

(三) 校企合一, 开发南海资源

为了开发丰富的南海资源, 去年我校和海南南海渔业集团签订合作意向, 在捕捞作业、渔产品加工和船舶维修方面达成一致意向, 《光明日报》曾以“舞动南海, 校企携手未来”为题做过专题报道。目前该合作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将按照合作协议有序开展合作。

(四) 启动“百项发明创新工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 我校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去年我校与国家专利技术 (海口) 展示交易中心共同策划“百项发明创新工程”项目, 该项目也是我校创建国家示范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项目分两步同时进行, 一是在校内建成了一个600平方米的专利技术博览馆, 展出专业技术产品600多项, 得到了省科技厅、省科协的高度重视, 省科技厅拨出专款3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二是在省发明人俱乐部的支持下, 发动全校师生人人出创意、人人搞创新发明, 争取在2013年7月前完成100项发明创新项目, 并获得专利受理。“百项发明创新工程”自去年上半年启动以来, 已在校内开展多项活动, 营造起良好的创新氛围。目前我校教师已有《新型残疾人辅助器具》和《双螺杆磨浆机》两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启示 篇8

一、校企合作的产生

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 1897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质就是校企合作教育, 被视为校企合作的开端, 但这只是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教育, 主要指职业进修学校与企业的教学车间共同承担学徒培训任务。德国校企合作教育开始向高等教育领域扩展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职业学院的出现。“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最早是产生于大学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 主要是指辛辛那提大学同大企业合作, 对27名技术系学生实施的职业教育。所以, 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最早是产生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 在德国和美国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教育的同时, 日本及前苏联等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计划也开始付诸实践, 使校企合作教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共同职教形式。

二、校企合作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 德国强调行业性, 而英国和日本则相对注重企业性, 其共同特征是校企合作教育的对象为企业或生产部门的学徒, 企业或生产部门为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 企业内专设培训机构, 企业内培训比重远远大于学校教学的比重, 另外都有相应的社会监督或保障系统。前苏联模式的特点是培养的针对性较强, 但由于培养方案出自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定, 企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所谓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 旨在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很多学校将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 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结合起来, “顶岗”的同时, 又能解决学生的就业。有的还与毕业设计 (论文) 结合起来, 将毕业设计 (论文) 改成要求学生就自己顶岗实习单位的某一产品的生产或管理流程等作详细调查和论述, 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评价和改进建议, 从而将教学与实习结合在一起。

然而从整体上讲这种方式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困难之一是企业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岗位, 在学生自行解决的实习单位中, 又有许多与所学专业不符, 而且分散后的实习使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长期以来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一些情况下的顶岗实习只能是流于表面, 一种形式表现为“以工代学”。即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中最常见又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 另一种表现则是把“以学代工”等同于“见识实习”, 仍然强调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 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不到训练。从另一方面来讲, 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 课程开发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还存在实训条件较差, “双师”素质的教师严重不足等情况, 影响到“校企合作”真正意义上的展开。从人才培养模式层面来看, 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的人才, 与国外相比还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 其中的重中之重应当在于教学制度与课程体系。

三、校企合作的实际

地处“京津走廊”、“环渤海经济圈”和“大北京”战略规划地区的河北省廊坊市, 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和优势。京、津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渤海经济圈的崛起, 以及廊坊市作为河北省第四大支柱产业即将建为IT产业基地等形势的发展, 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这种情况下, 廊坊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起来。本着“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作为办学理念, 许多职业技术学院与相关企业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 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来校指导培训;另一方面, 学校定向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已形成一定形式的办学模式。例如通过与企业联手开办“企业冠名班”, “专班项目”, 以及签订“双招式”合作办学协议等形式, 定期、定向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员。其中, 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与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三星光电子班”, 不仅由企业提供实训设施, 还有工程师和企业文化培训师来校定期授课;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携手开展的“SMT (表面黏著技术) 专班项目”, 则是一种“订单式培养模式”, 根据协议, 校企双方每年在相关专业中挑选部分品学兼优的同学, 组建“SMT专业班”, 学生们在为期一年的SMT专班学习中, 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习, 等学习完成之后即可直接顶岗上任。

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廊坊地区的高校更应该紧紧抓住周边经济迅速崛起带来的机遇, 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并根据企业需求、毕业生反馈意见,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对于没有行业背景的院校, 则应当凭借自身优势和特色, 从挖掘学生潜力方面下功夫, 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然而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 以及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和验证。

四、校企合作的教学启示

人才培养终究是要通过某种教学活动来最终完成的, 无论是理论教学, 还是社会实践或两种形式的结合, 成功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无疑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益途径, 它带给我们如下的启示值得借鉴:

1. 培养广义的职业能力和兴趣, 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如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即是从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出发去寻找适当的合作企业;中国大学生的毕业实习环节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尝到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真实滋味, 各种能力和兴趣可在实际工作中被充分挖掘。

2.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平台。

校企合作是在高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合理面向社会的基础上进行, 有针对性的、面向社会需求的培养方式。对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解决就业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方式。

不管是以企业为中心模式, 还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模式, 校企合作所能够带来的是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双重功效, 因此是对“积极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和具体应用。

4.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科研基地的优势。

作为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 科研型为主的高等院校一直以来都与企业进行着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 对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5. 与社会互动和为社会服务。

教学不能离开实践, 同样也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 否则将失去实际意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带来的正是一种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方式。

此外, “校企合作”似乎离不开企业和政府层面的支持。早在1969年, 联邦德国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就明确规定, 企业不仅承担学生的培训任务与培训费用, 每月还发给学生生活津贴, 除此之外, 政府还为此进行了财政投入, 目的即在于推动职业院校适应企业需求的发展。英国政府也曾建立起与德国类似的合作式学徒培训的社会监督和保障系统——工业训练协会, 以促使企业与学院合作的规范化和统一化, 同时规范教育, 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为此, 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 而校企合作模式, 是中职学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 实现学习、实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

1.1 学校应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来调整课程结构

在校企合作中, 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满足企业的要求, 实现结果导向到过程导向的积极转变。因为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 注重知识传授方面隐形知识取代显性知识成为发展趋势,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更加注重实践性, 应用型知识内容应当在所有学习内容中居于主导位置, 中职学校需要注重动手教学的安排, 确保学习内容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1.2 要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要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必须要规范校企产学研的工作程序。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学校参加学校管理机制的完善, 特别是在技术工人需求和预测、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 需要必须要过完善机制, 以保证听取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意见。

要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还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督导机制, 要通过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落实校企合作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 为了做好对校企合作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需要统一命题、统一监考、统一评卷、统一登记, 以利于学校与企业按照同一评价标准和体系去有效评价校企合作的效果。

1.3 要正确处理校企合作的关系

(1) 处理好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关系。校企合作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最终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和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其中, 理论学习是前提, 通过理论学习, 可以掌握今后工作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基础理论。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文化理论知识, 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中职院校培养的劳动者同时也是社会公民, 要想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中职学校培养的劳动者是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主体, 而并非工具, 所以必须得到尊重, 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这些都是理论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同时, 实践训练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措施。通过实践训练, 设定与今后实际工作基本一致的环境和场景,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掌握实践技能, 提高实践水平。

(2) 要正确处理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关系。在实施校企合作教育中, 学生作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 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被调动起来, 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 真正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获得认识上的提高和实际技能的飞跃。在实践教学中, 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补助,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通过正向的经济激励, 提高其参与校企合作实践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实现当初设定的教学目标。

(3) 要正确处理以工作任务为依据和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关系。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到工作实际情况, 与企业今后工作实际相一致, 而不能脱离工作实际。要以能力为基础确立课程内容, 学生到企业实习, 要强化对专业领域最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和传授, 注重在实践中创设高度仿真的工作情境。校企双方要在这方面达成共识, 要精选典型产品组织教学活动, 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 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学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的内容, 使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能为校企双方带来实际的利益。

1.4 采用任务引领型课程设置, 实现“工学结合”、“做学一体”

任务引领型课程既重视发挥企业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的课程开发作用, 又发挥企业知识工人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既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对从业者的要求, 又把握职业教育的规律, 课程设计要有利于师生互动, 使“工”和“学”都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任务引领型课程建设的重点是: (1) 优化人文素质的课程。 (2) 完善专业课教学标准, 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利益协调和保障机制

2.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利益协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涉及到对方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方的利益都应该兼顾, 才能保证制度设计和运行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 其实质是要求制度的运行必须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律, 兼顾各方利益诉求。

(1) 有实施总体规划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来自政府, 政府的支持是校区合作的政策保障。政府相关部门, 特别是教育部门、经贸部门、劳动部门等直接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成员也需要和学校和企业的代表, 企业和学校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落实人, 其诉求和主张应该得到尊重。

(2) 配备能够满足实践要求的办公室。校企合作必须要有一定的办公环境, 需要具备基本的物质基础。办公室是基本的物质基础, 只有具备了办公场所, 相关人员才能安定下来, 才能有心思、有精力从事实践工作。通过配备能够满足实践要求的办公室, 也可以让学生有归属感, 能够及时有效保障学生的权利。

2.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利益保障

通过制度保障利益诉求是校企合作成功的经济基础, 必须要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

(1) 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学生是校区合作的参加者, 是学习培训活动的对象, 必须要通过经济激励, 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如对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发放一定的劳动补助, 既可以激励学生, 又可以减少学生的经济压力, 可以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 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无疑是雪中送炭。实际上也可以提高企业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此外, 还可以为参加实践的学生购买社会保险和其他商业险, 这样可以预防学生在工作中特别是一些危险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还能留住学生, 让学生心甘情愿在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 可谓一举多得。

(2) 企业好学校利益的保障。对企业来说, 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发掘和培养今后的员工, 而具备较强胜任能力的员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宝贵财富。

对学校来说, 中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操作能力弱、理论功底强的现状。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定期选派教师赴相关企业去做短期工作, 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亲身了解最新的行业工艺设备、生产技术等的情况, 掌握企业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从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 还可以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或者不定期地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举办专题技术讲座, 这样能够有效地带动教学改革, 确保专业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保证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建立起深层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建立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学院可以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工艺以及对员工的要求, 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 可以培养学生遵守工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讲求实效, 扎实工作。再则, 这种全新的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和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冲突, 这就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 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侯秉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0 (2) :23-25.

[2]李村, 葛超.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J].职教论坛, 2010 (2) :73-74.

[3]余洪英, 刘焰余, 吴军, 吕科.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冷”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20) :592.

[4]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28) :15-18.

[5]韩清杰, 高红梅, 葛雨.基于“双赢”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品牌 (下半月) , 2010 (11) :144.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篇10

多年以来, 福建建筑学校与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咨询公司签订协议, 建立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但受施工现场环境所限, 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校企双方合作基于表面, 收货甚微。如何挖掘施工企业的潜力, 有效利用学校优势教学资源, 以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是目前中职校校企合作的难题。在我校示范校建设的建设期, 根据统一规划, 我专业部应实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此, 我们与合作企业———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经多次磋商, 制定了以下的预期目标:校企双方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以校企双方实质性合作, 来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之目的。

1 注重相互培训, 架设校企“双赢”桥梁

学校能否培养出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否“适销对路”, 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对企业来讲, 能在同行里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见, 培养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是校企合作的真正目的。近年来, 在校企相互培训方面我校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1 发挥教学资源优势, 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二级建造师考前辅导

企业要做大做强, 增强核心竞争力, 就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小建筑企业一线管理人员, 如施工员、质检员, 施工经验丰富, 但大多数人员学历低, 缺乏理论知识, 而二级建造师是许多管理人员渴望获得的执业资格证书之一。我校拥有多位持国家一级建造师资格的教师, 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故在2012年我校为合作企业——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举办二级建造师培训班, 集中培训6天, 使他们的管理人员二级建造师通过率高达90%, 极大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为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也因此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2 合作育人, 为合作企业开办非全日制校企班

我校在2011年向省教育厅申请举办非全日制校企班, 得到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批准后, 第一期招收合作企业一线工人70余名, 学生学费全免, 在2013年获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该班采用“1+2”模式, 即第一学年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学校进行企业岗位技能专门化训练, 第二、三学年由学校教师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通过学习, 使合作企业的一线工人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也为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3 企业为专业教师提供下企业的平台,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我们根据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例如, 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水平考试, 获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我校建筑专业16位老师在2012年获得全国注册二级建造师资格, 2位老师获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依托合作企业, 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培训。例如我专业部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实践,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 成立了青年教师下企业办公室, 负责教师下企业的有关事宜:企业对四位青年骨干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 学习工程测量、工程算量、内业资料等专业技能;组织全体专业部教师下企业学习企业的多项专利技术、新材料, 现场观摩与实践项目工地质量与安全检查;由企业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施工工艺操作规程》技能训练;由企业的总裁助理熊厚发、副总肖用晃、工程技术部经理姚宏光等高管人员开设讲座, 讲解《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业务能力期待》、《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施工管理重点环节控制措施》、《项目施工展及跟踪流程》、《项目图纸设计质量控制环节及要点》、《项目施工内业制作》等专题, 极大地开阔了专业教师的视野, 为教学质量、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有效应用企业资源,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和为企业解决人才培养的难题, 我们取得了企业的信任, 企业也愿意为学校解决教学方面的各种需要。例如我校为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 需要拍摄施工过程的教学片, 这些都需要企业提供帮助。我校的合作企业为我们提供了设备、施工工地、工人等条件, 我们将建筑工程分解为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砌筑工程、砼工程、脚手架工程, 对上述五个分项工程施工全过程拍摄成2个小时的教学片。该教学片已成功融入日常教学, 在教改试点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采用项目教材进行项目教学中, 使学生能直观理解施工全过程, 有利于学生对项目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熊厚发、副总肖用晃、工程技术部经理姚宏光等高管人员对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他们根据建筑行业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 对《建筑设备》、《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与检测》五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增减, 使我校教师顺利完成了上述四门校级特色课程的建设, 其中《建筑设备》、《建筑力学与结构》特色课程已顺利通过省职教中心的评审, 分别被确认为福建省完成的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特色课程, 第三批特色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已完成申报。由我校教师主编的项目课程《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与检测》, 在编写过程中, 在征求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基础上, 反复修改稿件, 稿件质量得到出版社的高度肯定, 由中国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

3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建筑精英人才

我校开办了四年制建筑施工专业实验班, 合作企业派公司总工肖用晃等人在课程设置、教学进程等方面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为此我们在实验班的课程设置方面, 打破原有的先语数英后专业课的传统模式, 采用先专业后基础、增设一学期的岗位技能实训等方式, 强化学生专业岗位技能, 从合作企业引进肖用晃、林曼丽等特聘教师担任部分课程主讲教师, 充实实验班的师资队伍。该班的学生在近三年的各类技能竞赛中大放异彩, 为我校教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全面培养技能型人才

为全面提高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部在每年9月份成立工程测量、效果图制作、仿宋体等十一个兴趣小组, 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订计划, 明确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内容、地点, 并将计划印发到每一位学生。由于活动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企业技术人充当兼职教师等原因, 大多数同学均找到自己所爱好的兴趣小组学习, 学生的参与度达到学生总数的90%, 使部分理论学习的差生, 成功成为了某一技能精英。如张鹏飞同学, 在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属于差生行列, 但他本人对工程算量有极大的兴趣, 该生在兴趣小组中脱颖而出, 在竞赛中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并被报送到西安科技大学深造。兴趣小组的常规化活动, 有力地补充了课堂教学, 使大多数同学能根据自身的优点, 学习某一专项技能, 为今后就业提供帮助。

5 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果

通过两年来的努力, 我们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实现了校企之间深度合作, 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的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

(1) 合作企业的员工素质得到提升。合作企业的员工素质得到提升, 企业的资质增项, 营业范围进一步扩大, 营业规模逐年扩大, 福建省锦楠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也被教育厅确认为2013年、2014年青年教师下企业的定点企业。

(2) 涌现一批青年优秀教师, 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2011年张树生、李卫琴、陈叶等青年教师有计划在企业学习专项技能, 他们所指导的学生在全省中职校技能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的佳绩。张树生、李卫琴、陈叶三位教师获2013年省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杨建宁等七位教师获2014年省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3) 学生技能水平大幅提高, 就业率高。由于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 他们所培养的学生技能素质也大幅提高, 我校建筑类学生在2014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技术类的五个项目中, 获四个一等奖, 一个二等奖;在2014年我校举办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上, 我校建筑类类毕业生供不应求。

(4) 实验班教育成果。1107班在201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获两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获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4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该班获二个项目一等奖。

6 思考体会

校企合作群办学模式研究 篇11

【摘 要】分析校企合作群办学思路,总结校企合作群办学措施、特点及成效,提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校企合作群办学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群 双主体办学模式 办学思路 办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06-02

职业院校的基础条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就业需求等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校企合作成为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更是职业教育的工作难点。由于校企合作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模式尚未成熟、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为推动校企合作工作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将院校与企业短期的合作、单一形式的合作演变为长期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即建立校企合作群体,形成多校、多企、多方的多元合作机制,才能依托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分析校企合作群办学思路,总结校企合作群办学措施、特点及成效,提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校企合作群办学模式,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企合作群办学思路

学校和企业一对一地开展合作,无论是合作办学、合作教育、合作就业、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作的面和合作的资源往往都很有限,久而久之便会资源枯竭而产生疲劳感,影响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而校企合作群办学即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集中部分相关的院校、专业群体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形成一种集约式的合作办学模式,行、企、校多方构成的智囊团式的教育合作群体优势互补,打开了校企合作的广泛渠道,使校企双方成为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形成相互依存的生物链关系,在招生、就业、教学、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局面。

二、校企合作群办学措施

2010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成立华汽教育合作项目部,2011年成立中锐汽车学院,由校企双方安排人员担任中锐汽车学院理事会和行政领导职务,担负项目组织、沟通、运营、实施、管理等工作,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专业教学、师资培训、招生就业、开展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活动,将这些过程制度化并形成一系列管理文件,使校企合作项目各项工作规范、有效的开展。具体做法包括:

第一,通过多方洽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等同于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的40多家院校、300多家企业签订了教学和实践、就业的协议,为后续的工作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成立学院华汽合作项目部,后续发展成立了中锐汽车学院。

第二,成立中锐汽车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及相关运行机制,制定《合作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设备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双方合作的责任和义务,避免了后续合作过程中不必要的利益争端。

第三,由中锐教育集团投入400万元,按汽车4S店实际工作环境建设汽车实训中心,由企业派专人管理;后期陆续补充基础设备,充分利用企业在设备、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和行业的引领作用,实现知识、技能、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四,引进企业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共同开发和建设核心课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部分专业课由中锐教育集团安排企业经历丰富的教师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可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双方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共建以品牌汽车企业冠名的班级,订单班的运行和监控以企业为主、学校配合,共同管理,并各有分工。

第五,与中锐教育集团的合作院校、合作企业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理念。华汽教育项目在全国有 40多家合作院校,可以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如目前卓有成效的教材、远程视频课、教学做一体化整体建设方案等,促进合作院校的交流和发展。

第六,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两年的教学以基于工作过程、集中式的项目化教学为主,最后一年的教学以顶岗实习为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企业集中培训、师傅带徒弟、定期轮岗等方式,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以实际工作任务代替校内实操训练,以企业集中培训代替校内理论教学。

三、校企合作群办学的特点

(一)创新高职办学模式。合作的方式可以是校方出办学场所,也可以通过协作、参股、转让、托管、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由行、企、校多方合作成立汽车教育项目部,共同开发合作项目,切磋合作具体事宜;通常情况下,由学校负责项目学生的招生、学籍管理、日常管理和一般性教学,企业出设备并负责就业安置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分工明确、各司其责,避免合作纠纷。

(二)创新高职办学的体制。以学校为第一主体、企业为第二主体,实行双方法人代表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的双主体办学体制。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共管共教、互利共赢、共担风险,在招生、就业、产品开发、发展等获得显著效益,显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独特的“校企合作群”办学优势。

(三)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合作群体内的各企业、各职业院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谋求共赢,盘活并充分利用资源,使合作面不断扩展,合作的良好效应维系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方都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提高,建立高效、常态的校企合作群体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合作深度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成为共识。

四、校企合作群办学取得的效果

近几年,中锐教育集团以汽车职业教育为龙头,大力发展合作办学,已投资近两亿人民币与国内40多所高校共建汽车职业学院与实训基地,获得了包括德国奥迪、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汽丰田等300多家汽车主机厂、上千家汽车服务商的支持,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已与国内十大汽车经销商集团签订人才委培的战略协议。得益于中锐教育按照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跨地域培养人才,提供从企业课程、实训设备、教学支持、专业师资、实习就业等全方位的服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汽车企业、高职院校之间建立了良性互动的生态链条,各项工作得以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合作前未敢想象的成绩。

(一)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合作企业投入,按汽车4S店实际工作环境建设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满足了教学要求,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中锐教育集团共投入教学设备总值800多万元;派遣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达20人次,这不仅给该院的学生带来高水平的授课,而且也为该院教师提供了与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无疑将带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是非常值得西部较落后地区提高办学能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得益于双主体办学灵活的运行机制,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在校生规模从建设前的350人越升到现在的840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被确认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自治区级特色专业,汽车实训基地被评为广西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合作项目的学生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教学理念显著提升。引进企业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改变了我们重教学效果轻宣传效果、重传授知识轻训练技能和忽视动作规范的思想。学院充分发挥中锐集团在汽车职教行业的领先作用,利用其丰富的汽车生产厂家资源、先进的汽车职教理念和教学资源,加大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专业核心课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一体化教学。

(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依托中锐教育集团强大的汽车行业背景,及时准确地获得汽车后市场的岗位信息,使我们更加准确地制订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更加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紧跟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增加教学设备,大大提高了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和教学质量,教学思路逐渐清晰。

(五)教学改革稳步开展。华汽教育项目是一种行业化集约化的教育合作,是独特的校企合作群高职办学体制。一方面,中锐教育集团用行业优势和专业教学理念去影响全国40多家合作院校,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全国华汽教育项目合作院校的力量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集中力量开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等,促进了全国华汽教育项目合作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六)技术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中锐教育集团与国内的300多家汽车主机厂和经销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全国各地4S店、汽车生产厂家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员工培训等,带动了各汽车生产厂家和品牌4S店与所在区域中锐教育集团相关院校的合作,从而促进群体合作。

(七)华汽教育项目为合作院校加强国际交流提供了条件。依托中锐教育集团在世界各地的丰富资源,项目合作院校将方便地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相关院校合作化办学,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行业技能竞赛、深入了解企业状况的机会。

总之,将零敲碎打一对一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为一个合作的群体,加强行业、企业与学校间的全方位合作,是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合作群体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全国汽车厂商,集团内的厂家、院校深度融合,满足职业院校对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有效推进职业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建和.基于校企合作群的高职汽车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3(8)

[2]黎志键.基于校企合作群的高职办学体制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8)

[3]石兆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作者简介】梁建和(1955-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主任,研究方向:汽车电子技术及汽车类专业教学。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 篇12

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校企合一, 产学一体”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 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传统学徒制通过“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和“自愿自助”的方式, 在工作过程中传授经验。一方面,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徒的职业技能和情感, 另一方面, “一对一”的模式, 能根据学徒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 可视为工学合作的雏形。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 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 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以及教育的规范性上受到挑战, 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是,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得教育与职业相分离,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脱节, 特别是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质难以彰显。

二、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 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 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 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首先, 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 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 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 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 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 获取工作经验, 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其次,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参与工作实践, 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 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 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 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再次,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 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 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付出很大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 而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 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 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 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 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 通过校企合作, 很多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 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 实现了“订单式”培养, 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三、双基双技, 实践第一

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模式, 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 能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知识的传授, 其中知识的安排又以学科体系为逻辑,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校企合作模式, 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 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设置, 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 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 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 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 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 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 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四、总结

总之, 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最终要达到校企合一, 产学一体的工作模式, 这样的工学结合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走进企业就能直接进入一线的关键技术岗位熟练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与一线多变和多样的关键技术岗位结合起来, 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 这一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发展需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前新著.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5.

[2]陈柏松编著.现代化高职教育探索之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3.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6.

[4]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型模式[J].职教论坛, 2003年第10期.

上一篇:政府征地下一篇: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