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2024-08-31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精选12篇)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1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的有效模式,是突出本科院校旅游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延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和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合作案例为例,做出了相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以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并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学校可以以酒店的便利设施和场所为依托对学生开展实地拓展训练,让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尽管学校已经早就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开始通过设计模拟酒店实验室的形式尽可能的让教学环境更贴近于实际工作,但是模拟与现实毕竟还有很大差距。此外,酒店通过接纳实习生可以获廉价劳动力,而且学生群体的可塑性较高,纪律性较强,对于公司的文化和管理理念都会现在时代潮流的角度来提出新颖的观点,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提供实习机会挑选合适的人才与企业长期合作,建立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推动课程设置

学校与企业合作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找出学校实际教学内容的缺失和不足而且也可以让企业在提供实习机会时吸收学生们的建议,找出自身不足。所以对于学校而言要把学生们在实习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做成系统的工作计划,并将其投入到未来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加快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用性,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熏陶的同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显著提高。而企业也要吸取实习生们的宝贵建议,适时的改变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让公司发展更接近时尚和潮流。

(三)防止专业型人才流失

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们也就是未来准旅游人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通过具体工作中的悉心服务,可以让他们得到很多表扬和赞誉以及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便会极大的增强学生们的工作热情,避免有些学生因对旅游业的企业不够了解、不够认同,进而对专业提不起兴趣、对专业不自信,导致毕业就转行或者继续深造转专业的现象频频出现。为防止专业型人才流失,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环节。

二、以延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与金茂北京威斯汀酒店合作为例

延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科研与实践环节上,长期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国际品牌酒店以及长白山景区、长白山万达度假区等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本专业与喜达屋集团旗下的喜来登酒店、威斯汀酒店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每年统一组织学生到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酒店、上海柏悦酒店、温德姆至尊豪庭酒店等国际品牌企业进行半年的实习。实习期间,单位对实习生实行负责任的全程管理体制,在各个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升实习生的整体职业素养。通过对这段时间的实习,发现校企合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企业文化宣导形式单一,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跟踪没有长效机制,具有随意性等等,所以本文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加强酒店对校企合作的参与度,不应局限于实习这一个环节;对于金茂文化的融入可推广到人才培养全程,不应囿于课程讲授这种单一形式,应注重校企融通,形式多样;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金茂与延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应该进行互相融入,共同培育酒店人才。

三、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合作意识不强

旅游企业的目的是盈利,本科院校追求的.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有些旅游企业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才会同学校存在短期合作,仅把学生看作是“廉价劳动力”,以减轻人力成本的支出,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观念。由于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形势较好,教师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参与旅游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革新的机会不多,加上本科院校学生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很难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目前本科教育普遍对旅游企业的吸引力不是很强,旅游企业缺乏大量使用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上现阶段金融危机下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使旅游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量不大。

(二)学校的教育理论与企业的实践脱节

根据权威机构显示(陈静等,)当前国内的旅游管理专业,无论是中专,职高抑或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尽管他们在旅游教育方式上各有不同,在课程讲授的侧重点上有大相径庭,但是在旅游教育教学工作上却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通病—教材内容严重落后。目前国内的专业人才培养所用教材很多都是很多年前的纯理论且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旅游专业亦是如此,很多教材都是五六年不更换,学校前一年的存书可以继续发给下一年的学生,这种图一时便利却忽视了知识的更新性造成的后果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现实工作中很难得到具体运用。

四、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发展对策

(一)寻求有效的政策支持

实现经济效益是企业投身企业合作的目的,正所谓“无利不商”,为了让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政府要加大针对高校校企合作的法规政策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通过税收或者其他政策倾斜的方式奖励在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并通过大型的表彰大会宣传优秀校企合作企业的行为,鼓励其他企业向其学习。本科院校也要建立适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通过完善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等,完善校内津贴分配办法等措施,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

(二)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重视教材开发,改革课程体系,尽管国内的一些高校已开始启动了课程改革,但是还仅处在起步阶段。作者认为,国内旅游管理教材要想克服千篇 一律的教条、老套的现状就应该尝试自主编写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习工作的需要确定新教材的内容,且要注重实践案例的引入。另外可以学习国外的诊所教育模式,通过指出某旅游管理的实践问题进而通过方案设计、团体讨论和实际解决等几个步骤来进行课堂教学讨论,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结束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陈静,土丽华.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7):35-37.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构建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获得直接工作经验最有效的方式[1]。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然而,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实习效果。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如何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从而促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实践技能, 为毕业后实现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1 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的关系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 它以学校和企业互相合作、共同参与为基本原则。校企合作实施的途径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在具体的专业岗位上进行锻炼[2]。顶岗实习的质量取决于校企合作的程度,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就能够实现共赢。

2 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学校教学与顶岗实习的实际差距较大

高职院校教学与顶岗实习不同步, 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开发等方面与企业顶岗实习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学校希望学生顶岗实习的各岗位能够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各岗位技能, 使学生在专业方面能够得到系统训练。但是企业首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问题, 企业希望学生能在某一岗位做些扎实的工作, 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因此会造成顶岗实习效果不好、流于形式的结果。

2.2 学生实习的管理问题

一个企业能够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岗位是有限的, 这就造成了学生实习的场所多而且比较分散的情况发生。由于实习指导老师的人数和交通原因等条件限制, 校内指导教师通常只对集中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 而对实习场所分散的学生很难进行经常性的巡回指导和检查。

2.3 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清及适应性差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既代表学生, 又代表员工, 他们有双重角色。然而有些学生在角色认知方面往往还不能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3]。课题组做了一项学校电子类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80.1%的学生从事生产线设备操作或设备维护方面的工作, 工作比较辛苦。而且有很多学生由于对专业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对工作岗位不能合理地定位, 工作起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而过于频繁变换顶岗实习的单位, 给顶岗实习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同时由于工作负荷繁重、人际关系生疏等问题的出现, 学生容易在多方面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学生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 给企业生产及管理带来混乱, 以至影响学校声誉的现象。

2.4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缺乏

校企合作对于保障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对于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政策还不够完善, 对校企合作的调控和保障机制也不够健全, 以致校企合作难以真正地融合。

国家需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各自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而且在师资、环境、设备的配备和实习内容等方面应做具体的规定,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对高职院校以及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3 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3.1 创新校企合作联盟模式

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 以学校为主体综合考虑政府、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与企业合作搭建顶岗实习平台, 创新校企合作联盟模式。如我校机电工程系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分别与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富士康科技电子 (廊坊) 有限公司建立了“京东方订单班”和“富士康订单班”;汽车工程系与宝马公司共建了校企合作的宝马沈阳培训基地和丰田T-TEP学校, 形成了企业员工培训和学生订单培养的校企交流平台。物流管理系与沈阳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校作为合作企业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基地, 企业作为我校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基地。

3.2 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的建立

校企双方需要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以保证顶岗实习项目能够顺利地进行, 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模式。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3.2.1 激励机制的建立

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以及解决就业岗位问题, 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 需要建立一批能满足顶岗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4]。为此, 对企业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采用下列的激励措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合作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 通过成立“订单班”为企业培养专门的人才;学校为合作企业的员工提供培训, 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实习学生, 为合作企业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学生围绕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组织教师科研团队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使企业从中受益, 从而进一步稳固校企合作的关系。

3.2.2 约束机制的建立

为更好地实现顶岗实习管理,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必不可少。这对于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建立学校、企业双方协调的约束机制, 以避免顶岗实习单纯由教师评价, 企业对学生缺乏约束力, 教师对实习学生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 而学校对指导教师也难以形成有效约束的情况发生。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可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学生自我评价构成。建立顶岗实习的约束机制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化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还可以通过评价明确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方向。

3.3 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制度的建立

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制度主要指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 将面临各种不同的岗位, 在这些岗位上能否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 安全是首要的问题。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安全教育需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环节。特别是在顶岗实习前, 更应反复强调安全知识教育, 建立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制度, 以避免实习期间各类事故发生[5]。此外, 学校应统一为学生购买顶岗实习期间的保险, 并应与企业签订学生劳动保护协议, 一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事故, 应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依据责任归属来分担责任。在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中, 应该明确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薪酬分配, 以保障实习学生的基本利益, 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条件, 在企业实习岗位不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并做到能够安心实习,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是企业与学校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管理需要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在实施中, 还需不断建立健全的顶岗实习制度。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通过激励机制激发、调动学校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约束机制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席磊.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51-52.

[2]刘剑英.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1) :81-84.

[3]孙标.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1) :24-26.

[4]龚迎春.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15) :47-48.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教学;人才培养

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拓展、转型升级,新业态的不断呈现,都呼唤着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业得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也表明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旅游本科教育的当务之急。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旅游高等教育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高校要树立“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进行管理创新,加强主动服务于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使旅游高校从自我发展为主转变为社会需求为主。对企业来说,实行校企结合,能够得到学校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对于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等的战略意义,为企业职工提供再教育与培训,而且校企合作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与信誉度,是一种企业形象策略。

2 旅游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与企业需求脱节

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时较为模糊,没有真正的了解旅游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一点在旅游人才结构中尤为显著,突出表现在多数旅游院校所设专业主要有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导游,培养目标大体一致,旅游企业所急需的营销人才、景区规划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网络人才、旅游财会人才、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高级导游人才等旅游主体人才较为紧缺。从课程设置上看,内容涉及与工商管理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面面俱到,但无形中却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模糊,学生所需要的旅游行业知识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旅游教育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下降,这与我国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化明显错位。

2.2 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院校学生就业难

我国旅游业用人的现状是人力资源供大于求,而人才资源供不应求。我国旅游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中高级从业人才,如旅游地產、宾馆、物业管理、会展组织、策划以及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等需要大量专业旅游人才,但旅游本科毕业生一时难以胜任,很难满足市场对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而不少旅游院校的毕业生一时又难以胜任,因而就业率就低。因而,一面是旅游企业人才短缺;另一面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

2.3 旅游专业人才职业稳定性差

高校旅游本科专业普遍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旅游业本身是个应用型很强的行业,很多旅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旅游业的基层工作,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定位于管理岗位,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劳动强度很大的基层岗位工作多长时间才可以晋升到管理岗位。另有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在5%~10%左右,旅游业企业员工流失率高达20%以上,人才流失率是旅游行业面临的困境之一,尤其是资质越高的人才流失的越严重,说明大部分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没有将旅游业定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措施

旅游本科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不是企业对学校的单边援助,也不是学校对企业的依赖,而是通过建立一种互动的机制,达到“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培养出适合旅游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1 实行产学交叉的教学方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接近企业需求。二是能迅速融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是专业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平台,旅游院校必须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完善旅游专业理论性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设置。应用性课程的设置要增强实用性和战略性,保证院校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全程产学交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与导师共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解决企业常见问题,符合企业需求的创造性人才,最终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受益。

3.2 以企业为平台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旅游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在旅游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学生技能培训与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旅游本科专业院校要与旅游行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互动关系,为旅游专业在校生的实习、择业、就业和企业的用人、选人搭建一个交互、便捷、有效的平台。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管理实践等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及福利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

3.3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鼓励高校广开师资引进渠道,从旅游企业、行业和部门引进一批名管、名导进课堂,充实高校“双师型”教学队伍;实施高校名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掌握企业的发展态势、用人状况、人才需求,指导企业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旅游企业争取部分高校专门开设“定向教学班”、“特色教学班”和“强化提高班”等。例如,黄山学院请名导名企业家进课堂、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与洲际集团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为集团定向培养学生等等。

3.4 政府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

校企合作教育不仅学校要增加资金投入,而且参与合作教育的单位也需要有投入,这些都需要政府在学校收费、企业纳税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例如,给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收费权,对校企结合在资金、人力、设备使用等方面有一定付出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成绩卓著者予以奖励、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相关优惠的政策等。

为了保障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有效运行,高校除了完善师资力量、设置合理得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还必须同各级政府、旅游企业、社会各界协同起来,借助多方优势,真正落实旅游本科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旅游本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小琴.旅游校企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2] 庄大昌,聂钠.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3] 刘雁.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2014(02).

[4] 龚艳.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2).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4

2.1优化合作方式,实现合作共赢

合作讲究的是优势互补,对于企业来说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的帮助,企业要充分的抓住校企合作的机会,完善企业自身的问题,在合作中企业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的教师团队给物流企业的基础员工进行专业的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专业的教师团队就是物流企业运行中的专业顾问,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专业的物流管理教师们出谋划策提供建议,物流企业完全可以将物流管理的学生带入企业的工作岗位为企业创造经济的价值,通过以上互惠互利合作的方式,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的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水平有了提高,企业基层员工的能力有了提升,企业也有了短期的劳动力。

2.2校企双方合理的分配资源,共同建立实训的平台

校企双方在实训基地的建立上,可以让企业出资建立,相对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可通过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为企业带来经济的收益,校企双方的合作可以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大规模的宣传,使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的学生们了解到与校方合作的企业,等于为企业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企业宣传,学生在毕业之后寻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便是与校方合作的企业,等于免费的为企业打了一次招聘的广告,而且在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内进行过实训的物流管理的学生们对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工作内容了如指掌,他们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工作,就不用经历新人这个过程,直接就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

2.3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转变为可持续的发展

校企双方合作不应该是一次性的,长期的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好处,高职院校通过长期合作的方式,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做到了知行合一,推进了课程的改革,优化了人才的培养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双方在合作中找到了共赢点,这样就可以推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的发展,为社会中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2.4推行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建立法律的监督和保护

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仅仅只是学校和企业两方面都获益,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校企合作,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从而使许多的社会问题从根源上得到了解决,政府应当大力的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优待,例如给企业进行补贴,给学校的招生宣传等等,在校企合作上地方政府应当出台法律进行监督和保护,维护校企合作的进行,保障校企合作不被破坏,也要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是它不会成为有心人的敛财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和企业合作虽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但通过相关的优化与解决后,可以使从校企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校企合作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甚至对于地方政府都有莫大的好处,因此校企之间的合作应该大力推行,通过寻找双方的共赢点,可以真正的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送进企业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沈建明,李廷,朱玉良.“厂中校”课程电子电气实训的教学实践探索[J].职业,,(11).

[2]李海燕,何晓东,林勇.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30).

[3]郭瑞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物流》课程设计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5,(45).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5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下,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以及构建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增强技术技能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创新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缺乏内生性和主动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推动的结果。高职院校教学质监控与评价主要是围绕水平评估工作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因而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无法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效果反馈机制,以致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人才社会适应性不足。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当前各高职院校基本完成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常规制度建设。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课时大大增加,教学场所由校内扩大到校外,学生校外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因而现有的制度设计并未能对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习进行有效监控;至于教师奖惩和激励制度建设,只简单地把监控评价结果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并不完善。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比较狭窄,主体较单一

重视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监控,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具有实用性,缺乏必要的考量;重视对理论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忽视对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技能掌握的考核,学生参加校外实训也并未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范畴,缺乏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等“软技能”的质量监控;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和考核;监控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本身,社会、行业、企业未能深层次参与到教学监控评价当中,导致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制定体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主要表现为:第一,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评价过程中主观化倾向较严重,以致不能准确评价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部门发现问题、修复问题,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运行效率不能充分彰显;第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的各质量监控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沟通机制不畅,导致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不通畅,实际监控过程中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不真实、信息反映不真实或不能切实落实,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解决问题机制,影响教学质量监控的效率和效果。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上述问题,构建起适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学校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应系统全面考察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涉及全体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设备设施等方方面面,更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管理手段紧密相关,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以及教学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这种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并且是动态的、发展的。

(二)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指在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控制过程,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一方面,要建立制定相应的评估及反馈系统,以预防教学目标的偏离,谨防闭门造车,监控指标要贴近市场、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加注重企业、行业和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输入、人才培养过程到人才培养输出环节,建立切??可行的监控机制,既要吸纳企业、行业和社会等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进入到监控主体中,又要加强对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人员的监控力度,从领导层、监控层到执行层均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目标。

(三)持续可操作性原则

持续可操作性原则指的是学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要以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能及时反应教学质量需求和质量发展变化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同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应是学校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与跟踪,它应尽可能地简单易行、便于实施,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长期坚持,形成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发展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科学、客观原则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保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即是否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应该与行业企业对接,与市场对接,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客观、科学,符合学校当前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校企合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运行体系主要是由学院、教学部门、专业教研室构成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级监控主体与职责侧重点不同。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院级监控系统,主要职责是指导和协调全院质量监控工作,由院长和教学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校外专家作为成员。其中教务处是学院教学运行管理的职能部门,督导室是负责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的职能部门;各教学部门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二级主体,由系(部)主任和有关专业主任、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等组成,对系(部)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督导和检查;各专业教研室是基层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者,主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学生评教、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学生校外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执行情况。总之,三级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体系的构建,都应引入社会、行业、用人单位、学生等参与性主体,建立一个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

(二)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作用在于规范教学行为,是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各环节的基本依据。故而,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应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在深入调研用人单位需要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此同时,建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借助来自一线专家的智力资源,确立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系统设计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满足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教学标准。

(三)成立专门负责质量监控运行的教学监控评价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占据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位置。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构(如督导室),负责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而且在坚持学院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广泛吸纳来自行业协会、企业一线的专家参与学院的质量监控评价工作,加大对学院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监控力度,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和审核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意见、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检查人才培养方案贯彻落实、督导教学过程重要环节,并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实训条件、生活条件等?M行督导和检查。

(四)重视教学质量信息循环系统建设

教学质量信息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的基础,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才能保证监控运行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故而,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信息收集系统,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包括定期检查、经常性教学检查、专项检查,及随机抽查等方式)、教学巡视、听课、评课和学生评教等方式,了解一线教学动态、学生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并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教师、学生座谈会来完善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有关信息收集工作。由此建立起一个从院级职能部门到各个教学部门再到学生、教师的教学质量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教务处、督导室依据教学检查、反馈信息、测评结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和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对各系(部)、各专业及有关教师在执行学院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改进,逐步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院信息循环系统。

(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专业质量保证、课程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保证、教学设施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保证等多个方面,能够发现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评价的诊断、总结和导向功能。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原则要求,将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以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准入要求为指导,建立起一个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的开放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从侧重知识考核转向侧重技能考核,强调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进行考核,切实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的评价指标系统。

参考文献: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6

4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大部分的酒店管理实操都是利用课堂的时间来完成的,其教学方法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展开。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又比较枯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强,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从而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让课堂非常地枯燥。所以,针对该学科的特点,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展开,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瑜.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综述[J].科技研究,(14):123-124.

[2]王娜.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J].教育教学论坛,(25):222-225.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7

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 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展了各种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笔者所在江苏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院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产学研结合, 分别组建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同组成的焊接、特种设备制造重点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化工新材料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及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理事会, 并以此为桥梁, 双方开展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与交流, 为建立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提供了条件, 为探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融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智力和科技支撑, 真正实现了互惠双赢。

1 探索建立依托专业建设理事会为管理联合体的“双向平行”管理模式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探索实践专业建设理事会合作管理经验为例, 首先建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与常州市建筑行业协会为一级管理单位, 从系部、师生、企业、员工四个方面或层次分析学院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归属。

1.1 院系下设专业建设理事会作为行政机构, 专业建设理事会下设

校企联合教研室作为执行机构, 校企联合教研室又下设专业教研室及专业工作室、事业发展部作为教学研究及项目执行的合作交流平台。

1.2 协会下设各企业理事会 (董事会) 作为行政机构, 下设工程技术

中心作为执行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又下设项目部及企业培训中心、教师工作站作为项目执行及专业培训教育的合作交流平台。

1.3 双方进行组织管理体系设置时, 按级别高低逐级管理, 同时同级

别的机构 (部门) 又呼应关联、合作管理, 如最基本的设置在学院的专业工作室、事业发展部与设置在企业的教师工作站、职工培训中心关联, 实现“校中厂”与“厂中校”的实际对接, 同时与企业的项目部平行联系, 探索推进校企合作育人的“五个对接”, 以此类推, 逐步形成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见图1) 。

2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激发促进专业建设理事会管理运行的源动力

专业建设理事会不同于原有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很重要的方面是理事会经费来源广泛且有相对独立的经费支配权利,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专业建设理事会的管理效能, 促进了合作双方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专业建设理事会主要经费来源一般包括专业建设经费、协会、企业捐赠、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经济实体的经营创收、通过科研项目、课题研究、社会培训、教材编写、实训基地有偿使用等多种方式筹集的资金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在经费使用方面, 由于有双方共同参与监管,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金的有效整合、保障了专业建设理事会的正常运行, 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及双方资源的优化, 有利于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 促进理事会各成员单位的共同进步、提高和发展, 在另一方面也扩大、深化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3 构建专业建设理事会“互惠双赢”工作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通过研究、实践专业建设理事会管理制度, 加强专业建设理事会工作职能, 逐步完善、形成校企“互惠双赢”的工作体系:

3.1 专业发展与招生合作:

沟通学校和企业关于专业人才的供求信息, 研究专业发展规划, 审议学院关于专业的办学规模和招生计划。

3.2 专业建设与就业合作:

实现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 探索教学改革, 组织对专业培养方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人才培养的事项进行研讨和交流, 在就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3.3 专业实训与培训合作:

实现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的共享, 为学院学生实训及专业课教师锻炼培训提供支持, 为行业协会提供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条件, 建立新型校企合作实训与培训基地。

3.4 专业技术与科研合作: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源的相互共享, 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合作进行科研技术开发, 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工学结合”等方式, 设立“专业工作室” (校中厂) 、“企业工作站” (厂中校) 。

深化旅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篇8

关键词 旅游专业 校企合作

国务院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行业的参与和配合。随着国内、国际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职业院校把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校企合作有紧迫性。

一、旅游职业院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

我国培养的学生大多比较重视对教育理论的培养,实践能力明显欠缺,技术突出型人才过少。当今经济高速发展,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社会企业急需大批能够将科技理论成果转化为物质产品和实现生产的技术型人才。旅游职业院校实训常常以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等为对象,学院自身拥有这样的基地是不可能的,旅游企业却有经营权,这种情景迫切需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能说、能写、能干”的实用型人才。

二、旅游职业院校企合作办学常见的三种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先签定合同,再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由企业单位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人才培养任务。在教学计划设置中,学院要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提高其临岗技能。企业完成岗位培训、提供相关岗位及相应的指导、管理任务。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1+0.5+1+0.5”模式。学生在校三年,有二个“0.5”学年到企业实习实训,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让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学院在二个“1”学年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和校内实训任务,在学生到企业临岗实训中完成相应的指导、管理任务。

(三)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如冠名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

三、旅游职业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双方缩手缩脚,在“责、权、利”面前患得患失,眼光也放不远。

2、学校和企业双方缺乏热情和动力。有的旅游学院关起门来教学,封闭式“讲山、讲水、讲人文”;少数企业人才方略缺乏,搞校企合作也只是用用劳动力,社会责任感缺乏,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3、校企合作依靠关系和信誉,制度缺失。层次浅、水平低,双方认识不足。

四、多方位出击,深化校企合作

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加强主导,大力促进校企合作。一方面,让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直接挂钩。同时,政府给予企业在税收等方面政策支持,成立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推动校企合作。

2、校企双方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只有开展深层次合作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特色。企业要长远发展,人才是保证,高校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加强实践性教学,而充分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性教学资源是最有效的途径。

3、校企合作要紧抓五个要点,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1)旅游职业院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培养目标,会同企业,考察市场,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需求,就是社会的需求,旅游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达到学生理论和技能双着陆的目标,让学生“能说、能写、能做”,各方面具备相应的素质。

(2)校企双方共同做好教学相关安排。旅游职业院校要和企业保持日常联系,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研究企业一线出现的问题,了解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及相关实训等。我院所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征求了一线企业专家的意见,实训时间的安排及整个教学计划的制定都与企业的节奏高度切合,有力保证了我院几年来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3)加强校企互动,充分开发企业专家教学资源。一方面,学院教师带领学生下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旅游学院要特聘部分企业专家成为学院教师。在一定的模式操作过程中,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则提供实验实训场所,企业专业负责专业课的教学,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的共同提高。

(4)校企双方共同打造现代化的实训基地。旅游院校实训基地有特殊的要求,如人文景观等,学院本身不可能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必须采用多种合作模式,让一线企业成为旅游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才能完成教学实训任务。本着“诚信、互惠”的原则,共同建设好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可以挂学院实训基地的牌子,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创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学院教师也可以经常下企业到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达到实训基地作用最大化的目的。近几年,职教园区的建立有力的促进了我院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宜昌所有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我院的教学资源,武汉、上海、北京等地多家企业已成为我院的合作伙伴,不仅旅游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还信息资源共享,有困难还互相帮助。

(5)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旅游职业院校应该努力打造教师队伍。旅游职业院校教师常常存在着理论强硬、实践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刚从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与学院缺少实训基地有很大的关系。参加工作以后,年轻教师常常没有下企业的机会,使得想想加强实践教学也没招。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常常只注重学生实训,忽视了教师的实践性学习的问题。一方面,旅游职业院校要让教师带队到企业实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更新思想,与社会接轨。另一方面,要让年轻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把企业面临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这样,旅游职业院校的教学才能真正的做到理论加实践的高度统一。我院多种形式派遣教师下企业,每年学生实训必安排专业教师带队,寒暑假必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去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挂职,效果良好。

五、结束语

旅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有它的特殊性、迫切性,我们要站在职业教育的角度,站在民族旅游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一个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教育事业,紧抓关键环节,深化校企合作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黄迎新. 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6,(12).

[5]王美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甘肃高师学,2002,(6):84-85.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9

根据《广西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到20,广西休闲农业园将发展到500个,农家乐旅游点发展到1300个,实现休闲农业景点景区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休闲农业产业总产值100亿元,累计带动旅游点农户人均增收超1万元。以《广西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年)》提供的数据,到2015年,广西需要观光农业经营人才约12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一线导游人员和管理人员。玉林有着丰富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玉林市是位居广西第三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闻名的渔米之乡、荔枝之乡、桂圆之乡、沙田柚之乡、兰花之乡、三黄鸡之乡,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产品展览不断丰富。可见,全广西以及玉林本地区对具备旅游和观光农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旅游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面对广西以及玉林对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解决培养大量高技能旅游专业人才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国务院国发[]35号《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第三大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第十点也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我校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和实践了校企“四双”合作,共育旅游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

二、明确校企合作主要目标

校企“四双”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合作的企业进行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

“双授课”是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系统授课,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理论和部分实训授课,企业兼职教师主要负责部分实训教学;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强化旅游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双指导”是通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系统指导学生实习和实训。在实习和实训过程中,本专业除了指派校内专业教师负责学生实习和实训指导外,同时指派企业兼职教师作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负责学生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课程的指导。通过校企“双指导”,做到了用企业的`眼光审视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双监控”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每学期召开一次校企专家会议,请校企专家对常规课程教学实行检查,并实施质量监控。该项合作使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更贴近职业需求,做到培养内容与就业的统一。

“双评估”是指学生的实训和实习的成绩和表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估。通过校企“双评估”,做到用企业的标准评估学生的实训和实习的成绩和表现,做到用企业专家标准衡量人才培养的水平。

三、校企合作工作实施过程

我校旅游专业的校企“四双”合作的实施过程如下:

(一)挑选合作企业

开展校企合作,最关键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校企“四双”合作,对合作企业的规模、人力资源和管理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能提供较多的机会和岗位供学生实习和实训;其次,企业要有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能对我校旅游专业的教学和实习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最后,企业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于引导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以及后期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是尤为重要的。在挑选合作企业的过程中,我校在充分了解企业的核心管理、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然后针对我校的专业情况,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

(二)成立组织管理机构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10

一、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的特点

连锁经营管理是上世纪末正式添加的经营管理专业,同其他的经济专业相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商品、品牌、各区域卖场等各项资源的有机融合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产品的营销,因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市场发展主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要求教学内容能够同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相联系,以具体的市场活动作为教材,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并丰富理论知识。具体而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经营管理综合素质较高,营销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类资源的配置情况,并能够很快的掌握该地区的营销优势,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等特点。

二、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缺少重视

目前,高校专业已经初步执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慢、理论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当前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出现较多的问题。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认知不清,觉得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企业主要是展开经营活动,因而主动成为学校合作方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时,所在的企业发展模式不足。如本文所提到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进入到具有完整的连锁经营体系的企业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学校对于校企合作模式重视不足,导致在寻找合作企业的时候不够尽心,如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规模的连锁企业中展开校外实训无疑是最科学、全面的合作方式。但事实上,学校方面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即便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展开教学实践,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缺少制度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新起步的专业,当前仍有众多高校未将这一专业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展开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所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与此同时,要想扩大该专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的专业性,同时展开新的教育模式,提供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制度支持。事实上,当前拥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校未能制定独属于该专业的发展策略和相关制度,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执行同其他专业相一致。如某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前往同一个企业展开校外实训,致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不能很好的对连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有效掌握。

(三)缺少专业性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教育体制安排下展开的,对于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同样如此。通常情况下,只有制定完整的合作机制、如企业掌握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情况、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才能推动合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发展。当前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缺少专业性。一方面是双方信息未能及时全面共享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文书、正常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导致校企活动仅仅是表面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具有实际效力的合作。

三、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策略

(一)对校企合作模式树立正确的认知

为提高高校和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正确认知,一方面要求高校能够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这将使学校正确认识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若干本质,从而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能够更加注定该企业的专业性、可持续发展性;另一方面是要求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校企合作模式的文件等支持,如支持校企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建设,提高给校企平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使高校和企业都能够支持这一模式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双方的合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的合作机制,要求双方多能够根据对方发展现状,从而规范双方的合作,使合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求学校能够在尊重当地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展开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企业能够按照高校的发展状况,提供专业的、具体的职位帮助,如某南方高校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偏向于对食品连锁店的管理,因而要求食品连锁企业能够主动同高校合作,使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具体科学。

(三)以双方共赢作为合作目标

当前校企合作出现的专业性不足问题,在于学校所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未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也表现在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未能满足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需求,因而要求能够基于双方互赢的目标展开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是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进入到高校进行学习和展开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参观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在发展中遇到较多的挑战。因而要求发挥政策、企业管理等的作用,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参考文献:

[1]叶丽.“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模式探析――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16-19.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论文 篇11

关键词 角色 UML 逻辑处理 动态配置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根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管理系统》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我们把用户角色分为学生、教师、学工处工作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四类。

接下来,本文将使用UML用例图的方式,对上述四种角色的用户所具有的权限及可以进行的操作分别进行介绍。

1学生角色

学生角色的UML用例图如图1所示,学生用户登录系统之后,主要可以完成评优申请填报和个人信息管理等操作,功能相对较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学生个人申请和先进班集体申请的流程不同,但在操作上是类似的,与此相同的还有之后的教师个人申请,鉴于这种特点,本文在实现时将类似的功能抽象为统一的操作,从而减少开发工作量,也便于维护和统一管理。在审批学生提交的评优申请的过程中,还要求结合其学习成绩,因此,本系统还应该具有学生成绩查询和管理的功能。一些通用型的功能统称为基本操作,例如登陆、登出、密码修改等。

2教师角色

如图2所示,除基本操作外,申请、审批和组织架构管理等工作具有教师负责,教师通过组织架构管理功能对申请单进行过滤。只操作本人管辖的申请单,但由于多个人可使用同一个教师账号,且可能有不同的任务,故将院系之外的组织架构信息修改的功能开放给教师账号。考虑到教师除可填报多份申请单外,其它操作与学生类似,在系统中将其作为公共逻辑处理。教师在评优工作的第二阶段负责审核学生的申请单,并有权对其内容进行部分修改,审批完成后报由院(系)审批。

3学工处相关工作人员角色

在评优工作中,申请的最终审核由学工处负责,审批对象包括所有已通过院(系)审批的学生和教师申请,申请单经学工处审批后在网络上进行公示,正式核准后审批流程最终结束。尽管校团委和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在流程分工上有所区别,但均由学工处工作人员操作。学工处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优工作各阶段时间进行动态配置。另外,与教育评优工作相关的公告和通知的发布也由学工处工作人员负责。

4管理员角色

系统的准备和用户的创建等工作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包括修改密码等系统数据修改操作。管理员能够管理系统中的用户、角色、权限等,并对菜单和数据字典等进行配置,由于学工处工作人员同时作为管理员,因此,管理员也同时具有公告管理、时间管理等操作权限。由于用户数据的准备和导入等操作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因此该部分功能不提供固定接口,而是由系统维护人员通过编码实现。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 项目编号:1253505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篇12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强烈趋势

1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职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紧跟科技的脚步, 长江工院也引来了发展的好机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 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结构合理、形式多样, 灵活开放、自主发展,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高校要发张, 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就必须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中扎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为快速培养高技能性人才摸索出了一条可行之道。

2 校企合作的强烈趋势

(1)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人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大体有三种途径:三方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教育机构、企业) 、项目驱动式、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等。其实这三种模式都有弊端。

(2) 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社会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在企业和工厂都是先进的设备, 需要先进的人才来操控设备;但是矛盾在企业员工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很快的接受设备, 而学校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由于平时接触到的是学校的实验设备, 无法全面开展实际的实践教学, 所以学校必须选择与企业的合作, 是学生在真实的实战环境中实习, 实现校企合作能实现互赢。

3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 水利示范性高职院校, 简述我校实亲身实战几种校企合作校模式。

3.1 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实践企业) 校企合作模式模式

此种模式以学校为主导地位, 企业处于辅助角色, 中间相关的教育机构参与监管。如我校多年传统发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发电行业一般是大中型电企, 不是一般的企业有这种实力可以办合作办学, 这种模式中, 人才的培养目标由企业提出和制定, 实施计划由具体的学校制定, 在学校招生期间就可以和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这也是个现状问题, 家长认为大学不能白上, 入学就签订就业合同, 给学生和家长定心丸) 并承担绝大部分引导性培养任务。归根结底是为签约的企业培养人才, 利用企业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派技术专家到学校指导学生实习, 学习专业知识走了捷径, 省时省力, 效果较好。目前, 国内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基本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3.2 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以主人方式直接参与学校办学过程。

(1) 企业职工入校学习。经调查研究表明, 企业中很多在职职工由于文化水平的欠缺, 导致专业知识跟不上, 学校可采用灵活多变方式为企业提供这项服务, 如:周末班、夜校班、寒暑假等。进修式既不耽误职工上班, 又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多年来, 我校与长江委、武汉武警后勤总部、、武汉高铁乘务、新疆水电站等开展多方位合作, 对他们在职职工的给予职业技能培训、专业资格证培训培训等交流, 获得了双赢。

(2) 定单式委培:学校在招生教育时就可以做引导式宣传, 负责向企业推荐学生, 经企业确认后, 由双方共同商议和制定实施性教学方案, 培养相应专业和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 学校独立组建开班, 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企业派部分专业专家进行授课, 并提供专业的实习场所、实习环境、实习设备。理论学习主要在学校, 顶岗实习在单位, 相互合作, 分工明确, 目的统一, 学生完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深受企业的好评。

(3) 个别方式:企业和高校的灵活合作。企业和学校在学生入学初期就鉴定校企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议中备注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和资质, 学校实施学生的培养计划。只要学校按照合作协议培养出了合格人才, 企业就要无条件的接受, 一举多得:学校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企业不费多大力气就获取了满意的人才, 再次实现双方的互赢。

3.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共同实施, 共同培养优秀人才。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 双方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 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 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 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 甚至合作的目的就是推荐 (安置) 毕业生就业, 而企业在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外, 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实施部分培养任务, 这也是我校的办学模式之一。

3.4“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运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 要充分提高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使其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 是当前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从学校的角度看,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运作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就业形式一片良好; (1) 校企合作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招工难这个问题, 在企业经过短期实习, 毕业后可以直接去企业上班, 缩短培训周期, 提高效率。 (2) 企业通过学校培训可以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3) 企业通过学校的合作, 提高知名度, 使更多的毕业生了解贵公司, 树立企业了形象。 (4) 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 接触到先行性设备, 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 为后备力量注入提供条件。

4 总结

通过实践证明, 通过不断深化合作内涵的校企合作模式, 是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最好模式。提升办学的模式,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学校和企业签订实质性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 积极取得公司的支持, 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专业, 或参与联合办学。职业院校只有把这校企合作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做, 稳住实干, 真正实现“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型模式[J].职教论坛, 2003 (10) .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护士长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文言文翻译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