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24-07-26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精选9篇)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篇1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将制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不断调整和改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扩大专业外延,整合专业内容,拓展专业方向,构建外向型、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 者:李凤梅 孙京新 Li Fengmei Sun Jingxin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266109刊 名:高等农业教育英文刊名: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年,卷(期):“”(4)分类号:G640关键词:地方农业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篇2

一、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模式是将本科生的学习分成两个时段, 第一时段也就是大学期间的前三年, 学生在学校接受基本理论课程、基本实验课程学习。为了更好地实施“3+1”模式, 在第一时段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 加大了课程设计训练力度。原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 只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训练环节, 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 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了专业知识后, 不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的专业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建立不了专业工程意识。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新的才培养方案中, 要求在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中必需增设课程设计环节与创新训练内容, 加大课程设计与创新训练力度, 突出专业知识应用。一是要增加课程设计门数, 如增加了《高分子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无机材料制备》、《无机材料生产之工厂设计》等课程的设计, 每门课程设计的教学时数为2~3周。二是要增加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实验时数为3~5周。综合创新实验不拘于哪一门课程,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实验研究内容可以由指导老师提出供学生选择, 学生也可以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提出研究课题。通过综合创新实验, 提高学生对材料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第二时段也就是最后1年, 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设计结合在一起, 在校内外进行集中实训。课程体系分为大类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专业特色课程平台。整个课程体系中, 实践环节58个学分, 占整个课时的35.4%, 其中, 集中实践有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创新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 学生在校内外基地集中训练的时间为40周。课程结构分类与学分分配如表1。

我院2009年版、2012年版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比较注重学生学术研究素质的培养, 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相对弱了些。“3+1”模式的运行, 既保证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又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 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特别是加大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训练, 在实践中思考, 在实践中创新, 为使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内涵

根据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院建立了校内外系列专业实训基地。在校内, 在学生创新训练方面, 建立了“湖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一个, 依靠学院现有的七个省、市、校级科研平台及我院与企业联合组建的近二十个实验室, 可以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在学生实训模拟方面, 我院建设了无机材料生产模拟线2条 (陶瓷生产模拟线1条, 无机粉体生产模拟线1条) 、高分子材料加工生产模拟线4条 (塑料吹瓶生产模拟线1条, 塑料制袋生产模拟线1条, 塑料制管生产模拟线1条, 模压成型生产模拟线1条) 、新材料应用生产模拟线1条 (动力电池装配模拟线) 、树脂生产模拟线1条、化工工艺示范线六条。在校外, 重点建设了六个与校内生产模拟线相对应的生产实训基地, 其支撑企业如下:湖南金帛化纤有限公司、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中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邓权复合材料管业有限公司、湖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湖南陶瓷集团公司。在基地的构建过程中, 明确了支撑企业、学院与学院教师、学生三方面的义务与职责、任务与工作内容、目的要求与权益;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编制实践教学计划与评价指标体系、拟定实践教学环节与形式、组织编写教学纲要与内容;企业与学院共管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递进式”实践训练方式[3,4], 使学生先在校内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基础实训、工业模拟实训、创新实训, 然后, 学生必需在二个企业呆半年时间, 了解企业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的关键技术与配方、原材料及产品的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安全生产知识、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与技术水平、技术发展趋势与产品应用前景, 熟悉生产操作, 掌握操作技能, 提出革新要点, 进一步可做针对性的创新设计、创新性研究工作。学生在每个企业具体的课时安排如下:生产工艺与设备课6学时, 生产原理、关键技术、配方介绍课6学时, 原材料与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课6学时, 三级安全教育课2学时, 企业文化、经营管理、运营机制课2学时, 企业研发与创新课2学时, 现场集中介绍2学时, 即企业授课1周, 师徒式教学与实践训练8周, 总结与交流1周。学生在二个企业的时间共计二十周。

三、运行“3+1”人才培养模式之成效

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主要带来了三个方面成效。一是增强了学生的大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缩短了大学毕业生服务社会的“熟化期”。二是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与水平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3+1”模式的运行, 不仅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较多的机会接触实践, 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教师深入社会实践的时间与机会, 扩展了教师的视野, 使教师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 与此同时, 教师可获得应用性研究课题, 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三是企业受益。一方面, 学生顶岗实习, 在学生得到经济收益的同时, 企业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 企业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资源为企业技术进步及企业发展服务, 近五年来, 湖南文理学院的化学化工学院已助推十余家企业成功上市或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成为行业规模企业, 联合企业申请专利近50件, 鉴定成果近20项, 鉴定成果中有90%达国内领先水平, 还有的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转化产生了30余亿元的经济效益, 显著地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布亚芳, 赵玉肖, 付淑芳.道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0 (3) .

[2]刘学清, 刘继延, 蔡少君, 石红.注重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 (5) .

[3]肖安国, 周诗彪, 申有名.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J].广州化工, 2011, 39 (10) .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篇3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我国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的高等院校能够拥有一定的教育资本,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内获得最专业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探究知识,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以至于日后毕业可以很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食品 人才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2-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品质也随之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我国的食品科技,这样一来,就会给我国的食品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很好的保证我国的食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最根本的就是提升高等院校对于食品专业的教育重视度,以至于能够为社会中的食品行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技术人员。

1.简述目前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课程设置上存在漏洞

通过相关部门对我国各大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并不是完善的,而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由于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够综合,课本知识覆盖面积狭窄,这样一来,就会限制学生汲取知识的渠道,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同时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大多院校选择优势学科,这样一来就使得本专业的特色没办法得到展示,从而限制了专业的发展。

还有一方面就是设置课程过于传统,不能够与时俱进,这样就会与现实脱节,一旦学生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应用学到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会忘记知识,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降低,一旦学生的思维被传统的课程禁锢,那么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很难活跃起来,相应的教育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1.2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脱节

由于食品专业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开展相应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光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但是,我国各大高校缺乏的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目前的现状就是食品专业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差甚远,大多数院校重视科学知识却忽略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感觉不到知识的实用性,造成严重的心理落差。

1.3对于专业理念没有明确的定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的发展也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的,但是,我国却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重科学、轻工程”的方向上,使得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都不够突出,降低了专业培养的特殊性,最终将会影响整个社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定位,导致我国各大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相差太远。

2.强化高校教育细节

2.1对实验教学质量提高重视度

为了保证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保证更多的专业人才能够获得最专业的知识,相关部门就应该重视高校的细节教育,能够从最基本的环节提升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专业性,为更多的学生带去最为专业的指导。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提升该专业的实验教育质量,防止过分重视知识而忽略实践的情况发生。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对于整个实验课程的重视已经带来了很大的进步,实验教学方式更为科学,同时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强化大学生的实践环节能够教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获得一技之长。

2.2 在校外建设相应的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条件良好的实习基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汲取到最专业的实践技术。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重视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学生在校阶段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学生在校内得到实习机会还能够为以后的工作面试加分,也就是说,从学生角度上讲,在高校中获得更系统、专业的实践经验,方便于日后的工作,而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又能够让学校和实习企业的关系更为亲密,资源共享也就变的轻而易举。

3.完善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最专业的教育,还应该确保高校的专业教育体制的完善。不断提高高校自身的专业水平,重视学生教育改革,让更多的在校生能够获得突出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

4.总结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光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相信该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食品行业也是同样如此。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目前我国的食品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为了更好的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水平,从而能够从最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积极鼓励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的积极教导下获得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一步步提升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水平,使教育技能获得创新,为国家的技术型人才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兰英.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516-11517.

[2]韦化,唐纪良.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3:81-83.

作者简介: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篇4

摘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对传统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后,探索了一条以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各外贸型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需求远高于对单一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上都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就业蓝皮书》的报告,在2010届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最多的本科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名列第三,达到了0.93万人。同时,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的数据统计,2010届毕业生在本科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为53%,而本科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为62%。说明培养广大外贸型企业所急需的本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国际贸易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致使毕业生不能适应外贸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的国贸人才的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满足加入wto后外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还是套用研究型高校的培养模式。普遍是重知识传授而轻品德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了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培养出来的国贸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2.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选取不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国际贸易课程的设置通常包括通知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课,其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一般为3∶1。只占25%的实践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需要。而对于教材的选择,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选取的是研究型的规划教材,或是有部分实训的应用系列教材,没有根据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来选取或编写配套教材,最终影响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3.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缺乏,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国贸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从事过专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有些专业课老师虽然长期从事专业课的教学,但由于课程和科研任务较重,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深入到企业进行锻炼学习,因此他们专业课程的知识老化,教学观念陈旧,不能满足当代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实践教学环境基本建设还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内实训基本条件不足,实训体系的真实性不强,难以达到边做边学,学做合一的效果;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教学效果不好。虽然有部分企业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因为学校的教学安排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相一致,而使得部分的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

二、“工学结合”是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型的特征是:能从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在生产与经营管理一线中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实际应用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因此,国贸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培养能准确掌握理论知识,受到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具有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适应新形势下外贸行业系列岗位群工作及相关贸易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而“工学结合”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

“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英国开始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三年后,也就是在19,美国也出现了称之为“合作教育”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法国的“学徒培训”等多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在中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在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颁布的16号文等主要文件中,“工学结合”才首次成为职业能力教育发展的关键词。

那什么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呢?世界合作教育学会给出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增长的知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和思考。这一解释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主。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针对应用型国贸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市场对国贸人才的需求,笔者拟把应用型国贸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如下:

(1)毕业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操作,迅速成为各企业单位的业务骨干。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社会考试,取得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货运代理员等资格证书。

(2)毕业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主要体现为能适应在企业外贸业务经营和管理部门工作;能适应在企业涉外采购、销售部门工作;能适应在涉外企业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物流配送等部门工作;能适应在“三资”企业采购销售部门等从事外贸工作等。

(3)毕业生毕业后具有自我生存、自我适应、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学校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学习、实践与提高,逐步取得国际贸易相关技术职称,逐步成为各类涉外企业的销售部门经理、品牌经理、高级主管等。

因此国贸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是分三项要求,以体现分层次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不同目标。第一项要求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初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生存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充分就业的需要;第二项要求是客观和现实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中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适应能力的培养,以保证理性选择职业的需要;第三项目标是通过努力所追求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和满足市场人才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2.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目前,绝大多数经济类高等院校都已经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竞争相当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专业培养模式方面有所创新,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笔者发现在中国的外贸业务的企业中,对基本业务操作人才的需求很大,外贸跟单员、报关员、单证员和业务员除了相关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能拥有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能力。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课程体系结构:

(1)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为满足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积极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即要有来自校内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一线从业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又有来自校外外贸企业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兼职教师。核心课程应根据国家规划教材编写一批适合学校实际教学的立体化课程教材,同时利用精品课程的建设契机,整合各网络资源,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打造功能强大的资源信息共享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地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和网络课堂,还应包括实训室、商品模拟交易会、校园文化超市、外贸业务现场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素材则应包括电子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实训手册、真实业务档案等。对于已和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的校外外贸实习基地,则要利用学校专业化的优势资源,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以使得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2)设计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为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设置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采用“能力分块项目实训、虚拟任务综合技能模拟操作、考证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设计要求,通过真实岗位群能力分析,先由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专业再整合课程内容,设计虚拟任务综合模拟操作项目,继而开展顶岗实习等真实情景式实践操作。从而由低到高逐级递进,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小综合再到大综合,分阶段进行,从而体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特点。

通过上述两方面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达到缩短理论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和缩短毕业生进入外贸岗位的时间的效果,从而实现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按照“工学交替”的思想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的学年学分制的特点和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进程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进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期间包括政治文化课、通识选修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第二阶段采用专业课和集中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三学年将国贸专业课按其所包含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贸易基本业务操作能力进行分块,相对应地进行项目专项实训,并将课堂搬进合作的校外企业当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第四学年,则通过综合技能模拟操作、考证实训和顶岗实习来组织教学。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到企业中去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作学习,在这期间,学生要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学校安排专业课老师进行严格的实习过程跟踪,同时聘请实习企业的优秀员工兼任学生在企业的指导老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按一般员工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并发给学生相应的薪资报酬。

(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工学结合”的教学必须以做为载体,在做中教,在教中做,在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统一。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思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专业针对性的角色扮演式的情境教学,则可以让学生身处一个真实的业务情境中,设计出贸易流程中的真实角色,由学生扮演,亲身感受,增加对业务情景的感受力。还可运用视频教学,将报关、报检、货运、做单等现场中的情境穿插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能力。在实训环节可通过各种类型的模拟教学软件,在老师带领下让学生进行计算机联网的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各种类型的比赛,比如国贸案例大赛、商品归类大赛、经营模拟沙盘大赛都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校内外同专业的学生相互进行交流,提升学习的激情,增强学习效果。

(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要顺利的把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好,就必须全面提高老师的“双师”素质。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必需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把自己转变为一个真正的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具体的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的措施如下:

(1)通过培训与考证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从外贸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为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商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

(3)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从外贸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以兼职教师的身份来校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的任务,从而改善教师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

(4)选派在职的青年教师下到企业进行挂职顶岗。这样可以让青年教师有效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了解国际贸易的前沿动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把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最新动态引入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5)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专业技能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通过比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目的,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6)制定出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并且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为他们参加职称考试提供便利,为“双师型”教师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创造条件,以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杨光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4):15-17.

[2]温晓琼.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践与探索,2010,(1):149-150.

[3]罗振华.浅谈高职经贸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0,(2):66-68.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简历 篇5

求职类型: 全职

性 别: 女

年 龄: 22岁

身 高: 160 CM

婚姻状况: 否

现居住地: 汕头

户 口: 汕头 月薪要求: -2500

学 历: 本科 工作经验: 无工作经验

毕业院校: 广东海洋大学 主 修: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电脑水平: 一般 英语水平: CET4

求职意向

希望工作地点:  广东省

第1意向职位:  食品科学

第2意向职位:  工业/工厂类

第3意向职位:  行政/人事类

补充说明:

希望可以从事食品行业或与食品相关的行业,可以发展到成为一名管理层。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求职简历 篇6

主要工作职责:

1.人事工艺生产技术管理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对生产原材料数量进行统计和申购,根据仓库产品储存量合理安排日常生产。

2.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规范员工的实际生产操作,协同下属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分配任务,监督完成情况,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

3.确保每天生产顺利完成,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6S管理。

工作业绩:

1.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市场投诉大大减少,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近两倍,完成公司全年产量要求。

2.编写完整的员工培训教程,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激励,培养了一批优秀员工、班组长、生产技术骨干,为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人员流动几乎为零。

3.组织其他相关人员完善、编写制作部的卫生操作标准及规范(SSOP)。提出进行样板工段评比和优秀员工评比,参与评分项目制定,首先在分厂衽,效果显著,最后得到公司的支持,在全公司实行。

4.刚进部门,原材料混乱,经常因为认为原因投错料或原材料在使用之后才发现不合格,发现问题较多,主动申请原材料管理环节,制定原材料管理制度、质量评估、信息反馈、储藏方法和人员培训,几次在生产之前发现问题,为公司避免了十几万元的损失,年终被评为优秀新员工和优秀工段长。

2007.09-至今 广州市恒发水产有限公司 品管部副主管

主要工作职责:

协助品管部、主管审批文件,跟踪每次品管例会生产问题跟踪情况和监督完成情况,在生产现场进行监督,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农业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05-07-01
所学专业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毕业 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外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英语口语佳,翻译能力强。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个人工作评价:

做事原则性强,干净利索,有条理,实事求是;管人首先要管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塌实肯干,工作时总爱面带微笑,有激情,让自己融入到团队当中,让员工接受自己、信赖自己、树立领导风范,人性化管理员工,为员工尽量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注重新员工的岗位和安全培训,平等待人。

 
详细个人自传
 工资要求:3000-5000RMB

English Resume:Resume

Name:Liu Jian   Sex:male  Age:27  height:174cm  Educational level:Bachelor of engineering

Phone Number:15915719xxx

Home:dong pu town  tian he district of guang zhou

E-mail:liujian_19801212@sina.com.cn

Graduated from south agriculture universty of guang zhou

Position wanted:A position of produciton supervisor /quality control in food company or cosmetics plant

Education and language qualification:from september to July 2005 I applied food engineeri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I got my bachelor degre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passed the chinese english test-4,especially I am studying english continually from my graduation to now,so I am good at speaking and writting english

Job experience:From august 2005 to august 2007 ,I worked in haiday Condiment company as positions of QC and production supervisor.

Responsibilies:worked for prod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 safeguarded HACCP food safety Systems,statisticed the production materials,arranged staff’s daily tasks and monitored their production circumstance,solved production abnormal circumstance ,trained staff and rectified their production operating.

Accomplishments: finished writing the way of the abnormal circumstance solvetion and the way of production materials management,quality standard assessment and the way of storage.So avoided the artificial wrong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systems of the production departments appraisals and encouraged staff’s working enthusiasm fully .

Personal profile:I am a extroverted person with extensive hobbies especially sports,and I am a good team player with great honesty to others,so I belive I can get along with everyone round me very well and I am able to work under great preasure.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篇7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珠江三角洲

一、珠三角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大量各种规格、适应市场导向、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必须受制于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 符合“十二五”时期广东体育事业发展的发展目标, 主动适应在体育强省的指引下, 到2015年, 珠三角地区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体育的基础上, 向现代化社会体育迈进, 打造小康社会体育的示范区以及探索现代化社会体育的试验区。这一时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始建于2003年, 面向全省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以来, 同样遇到像全国大部分已经设置社会体育专业院校相似的问题, 如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改行易业成为普遍现象, 在校生学习目的迷茫, 致使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这些现象已严重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说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原有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珠三角社会体育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规格不相适应, 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于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 也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产销脱节。在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困惑之中, 我们迎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 其中《规划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第一条是优先发展教育——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验,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符合人类文明成果传承规律的教育方式”。这无疑对珠三角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也由此给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 在《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过程中, 广东省体育局于2011年6月28日印发了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健身服务、竞赛表演和体育彩票等本体产业;加快发展健身服务市场, 加强对体育健身业的指导和政策支持, 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经营服务项目, 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全民健身服务业, 鼓励优势体育健身企业实施连锁、加盟、并购和重组等多种途径打造品牌”, 这必将进一步促进珠三角地区健身业的迅猛发展。目前, 珠三角人均GDP早已超过10000美元大关, 超过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标准, 提前进入小康经济社会, 为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巨大。按照佛山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战略部署与措施中,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而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于是, 社会体育专业于2008年9月增设了“健身保健”方向, 并于2009年9月全面实施针对体育健身产业“健身私教”人才培养的目标计划。为了更好地适应体育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专业结构调整、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力度, 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同时,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社会体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增强培养人才专业角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专业技能过硬, 社会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体育复合型应用人才。二是培养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体育产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调整社会体育专业结构和教学体系。三是课程体系, 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 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四是教学内容, 以体育学、社会学和健身类课程为专业教学基础, 增设与创业创新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五是教学方法, 改革课程教学手段, 加大实践教学能力训练,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六是培养效果, 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团队创业、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创业技能明显提高, 更受社会欢迎。

1.明确培养目标

坚定地方院校主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 着重研究珠三角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对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规格定位, 深入了解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此同时, 调查分析国内外院校, 尤其是广东省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方向的设置与不同人才规格的关系, 博取众长, 为我服务, 坚定地走以市场为导向的路子, 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专业过硬、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探索培养模式

以制定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突破口, 进行社会体育专业全面改造和升级, 提高专业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改革与整合优化, 重新制定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课外专业训练, 制定创新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广佛同城下的体育产业视野, 将主导产业确定为健身服务业提供人才需求的角度调整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体系, 建立规范化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体系。加强院企联合培养人才计划, 深入体育产业部门调研, 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动态, 尤其是健身服务业不同岗位的技术职责和任务, 按市场化的人才规格, 确定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技术应用能力和对客服务的职业能力协调发展而进行设计的立体专业教学体系。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 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开放、多元、动态, 真正体现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 实践应用依托人才规格, 使教学内容完成了由学科教育型向创业创新型的转变。

3.完善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和广东省现代体育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要求, 完善课程体系, 将社会体育专业全部课程分为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体统体育、竞技体育、健身健美、社会体育学、保健养生、经营管理等七大课程群;同时, 将社会体育专业分为现代安保、社会体育、健身保健、传统养生和龙舟龙狮五个方向, 分别按各自的社会体育人才规格, 依据市场定位, 在珠三角体育产业现代化引领下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产业动态、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产业化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 覆盖了理念更新、方法转变、管理高效、服务规范、标准统一等领域。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 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 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普遍提高。

4.丰富教学内容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需要开设大量思想性、方法类课程, 以解决目前重知识、轻方法的问题;需要开设一些产业经营管理类、行业职业技术标准、现代服务规范课程, 教学内容更注重企业案例型教学。强化专业技能教育, 增加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比重, 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 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5.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 采取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一对一“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通过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佛山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好形势下, 充分利用佛山市是迄今为止全国惟一的“武术之城”、目前正在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为契机, 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以佛山市各健身企业、西樵“国家龙狮运动示范基地”和丹灶“国家龙舟运动示范基地”等高规格、高起点为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基地指导老师, 有针对性地按照职业规范, 着重培养学生从事大众体育健身的对客服务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能力、体育文化产业的广告策划宣传和组织管理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更贴近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 更有利于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创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粤体办[2011]19号R.2011-06-28.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心得 篇8

公司简介: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于1952年10月,由当时的宝生泉、福顺成、宏利等11家烧锅进行公私合营正式组建,已有五十余年建厂历史。现在是上市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牛栏山地区酿酒的历史远溯于三百年前明末清初的老烧锅。主要生产以“牛栏山”牌清香型二锅头和浓香型“百年牛栏山”为代表的四大系列,共计200余种不同规格的酒类产品。企业恪守传统的发酵工艺,充分保证了地道二锅头之清、爽、醇、净的特点。产品畅销全国,远销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在围绕 “质量是市场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的发展方针的同时,在产品生产中,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强化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牛栏山二锅头酒已成为中国白酒清香型(二锅头工艺)代表,深受消费者青眯。如今,在京城众多白酒品牌中,牛栏山酒厂是北京地区:保持自主酿造规模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最早拥有“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的白酒企业;唯一一家获得“原产地标记保护产品”认定的白酒企业;唯一拥有“中国酿酒大师”的白酒企业;唯一获准使用 “纯粮固态发酵标志” 的白酒企业;唯一具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荣誉称号的白酒企业.企业在发展规模、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实习记录

1)实习地点: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制酒厂实习日期:实习内容:

(1) 参观老烧酒展示区,介绍牛栏山制酒厂的悠久历史。

(2) 造酒的传统工艺:扬酒→装胫→掐酒

牛栏山老烧锅的传统酿酒工艺,体现在原料粉蒸、制曲、发酵、原酒储存、勾调

(3) 长廊壁图展示:燕王饮宴图、汉代酿酒图、曲水流觞、饮中

八仙

(4) 酒室展厅:牛栏山附近出土过的青铜器:鼎、觯、爵等

(一)贡米佳酿(二)酒镇牛栏山

(三)制酒材料:江米、豌豆、稻米、就去、小麦、高粱

(5) 清香型酿酒车间:

制酒过程:

红高粱(储粮仓,1.2米)→酒腥→装胫→蒸汽→→精馏原浆

液红高粱:酒糟→1:4 发酵时间:18~23天

(6) 发酵池:

清香型: 二锅头: 原料:高粱、发酵时间:18~23天、发

酵环境:干净壁面,瓷砖直壁

浓香型:百年系列: 原料: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小麦

发酵时间:45天

储酒罐勾调酒: 7~15天味道甜美

(7) 灌装车间参观:

半成品→定量灌装机→自动锁帽机→自动喷码机→检验→喷

码→贴标

(8) 散酒仓:400多个酒坛(已经储藏5~50)

(9) 质检中心:配备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测仪器,每生产一个批

次的产品,不但要由酒厂专业的品酒师品评定级,还要让特

聘的十几位非专业人士品尝试喝,以此来亲自检验产品的内

在质量和口感。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为消费者负责,为

了发扬中华老字号的企业精神,为了打造中国二锅头第一品

牌,为了使正宗地道的二锅头产品著称于国内外。

通过参观我们看到了酿酒的过程,了解了中国古代古老的酿酒文化,现代改良的酿造器具,改进的加工工艺,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情况。体会到了酒的现代工业化加工生产,对理论的酿酒只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牵手果蔬汁

公司简介:

北京顺鑫牵手果蔬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提出“果蔬汁”概念的饮料加工企业,也是上市公司北京顺鑫农业的控股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家果蔬汁加工企业。公司拥有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饮料加工生产线和数万亩绿色种植基地,每年可将10万吨新鲜、营养、美味的“牵手”果蔬汁奉献给社会。 作为一家迅速成长的、以高科技农业为主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公司始终坚持 “植根农业,服务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在追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着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为农业产业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牵手”集农业种植、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维护为一体,联合地方政府、当地农民、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建立起了一条果蔬种植、储运、科研、深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项目。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美味及企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等体系认证,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无污染质量控制,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而且公司采用的国际最新蔬菜深加工技术及细胞破壁、分子包埋等生产工艺,更确保了产品安全、美味、有营养。

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均来自瑞典的Tetra Pak(利乐)公司和意大利的Sig(萨西布)公司,全部生产过程均为电脑控制的封闭生产,保证了每一滴牵手果蔬汁都是在无污染环境中生产、灌装,确保了产品新鲜美味更持久。目前,公司可生产利乐包、易拉罐、PET等多种包装、多种规格的40余个单品。公司拥有“以胡萝卜为主要原料的系列果蔬汁及其制造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是国内果蔬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一款率先在饮料行业打出护眼概念的复合果汁产品——“这样紫氨隆重上市。“这样紫氨是公司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新一代健康果汁。产品融合了“护眼功能”和青春时尚的元素,以阳光、活力、时尚的个性,为校园一族及都市白领等人群带来新的选择,让人们紧张的工作生活“视”界更加美好。 经过几年的市场运作,牵手已经从一个新生企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饮料业新秀。牵手果蔬汁先后在全国设立了多家办事处,产品辐射全国主要省市地区,并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等国家。牵手以其优异的表现,先后荣获“农业产

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中国饮料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品牌中国金谱奖”等荣誉。20“牵手”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再次树立了牵手公司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实习内容:产品展销厅——产品展区

生产工艺:前处理车间——胡萝卜、蔬菜榨浆调配——杀菌——配料——均质——无菌罐装——包装封口——成型——成品待检

通过参观,进一步体会了研发营养果蔬的重要意义和市场可行性及需求度。

三、鹏程食品公司

公司简介:

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是集畜牧养殖、种猪繁育、生猪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北京市最大的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之一。生鲜产品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拥有与国际水平同步的自动化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和国内一流水平的冷却肉加工车间,熟肉制品已经达到出口标准。

鹏程公司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放心肉的工程。公司从种猪繁育、安全养殖、屠宰加工、同步检疫、低温冷却、无菌分割到熟肉加工、储存运输实现了全程品质化管理,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实现全程360度健康承诺的企业。

公司按照<市场最大化,经营品牌化>的战咯目标,通过市场细分,形成了以商超.机关团体.社区市场为主的营销网络,产品出口多个国家.企业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营销体系,将品牌肉推向了市场,开创性的带动了肉类行业发展.

为建立与国际同步的食品加工体系,全面提升中国生猪屠宰业整体水平,公司建立了国内唯一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使生猪年屠宰能力达到了300万头,熟食生产能力达5万吨.引入的智能化机器人.三点式低压麻电.中空放血.冷凝式蒸汽烫毛.同步检疫.两步预冷等多项工艺,是国际领先.国家一流的新工艺.新技术. 多年来,通过发挥产业化经营优势,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步伐,通过建立:抓源头,建立生猪饲养基地;管中间,严格产品检疫、检验;控终端,进行定点销售和挂牌管理,实现了从生猪货源、产品加工到市场销售各环节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首批获得全国工

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HACCP认证,并取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公司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经营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鹏程连续多年被指定为“两会”等国家大型会议的特供食品。“鹏程”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鹏程牌鲜冻分割猪肉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鹏程品牌荣获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北京影响百姓生活十大品牌等百余项荣誉。

年作为奥运会猪肉产品独家供应企业,公司实现了奥运核心区的100%供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食品加工水平。

实习内容:

(1) 鹏程食品公司简介

(2) 分割车间参观:分割机床为荷兰进口

排酸肉:0~4℃ PH 5.8~6.2

屠宰车间:

屠宰过程:感应检疫→沐扎→头部检验→摘除甲状腺→同步检验→咬肌检验→激光打标

(3) 参观成品区

通过参观企业文化厅,我们全面的了解了鹏程的发展史、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在屠宰车间,我们在参观走廊中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生猪屠宰加工工艺和生产流程,体验自动化“机器人”是如何屠宰生猪的全过程。在熟食车间,参观达到出口标准的熟肉制品生产加工线。在产品展示厅,看到了鹏程品牌的所有产品。

总结: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篇9

关键词: 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 秘书专业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以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为基础的纯知识型的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秘书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要求。二是近期出现的以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培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又阻碍了高职院校秘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现代秘书需具备的技能结构进行剖析,根据学生受教育的基础及企业用工的需求,建构全新的高职院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式”模式。

一、高职院校的秘书专业采用“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其教学特性决定的。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构建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秘书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秘书人才的关键。独具特色的“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独特的内涵,对其进行探索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将会使秘书专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从而保障高职院校秘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办学效果。

“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任务,以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任务的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施“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高职秘书专业教学的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职业性和实践性。因而,高职秘书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是真实的问题,要求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的是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的是完整的作业流程。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完成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和掌握方法,从而促进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学习任务是完成有一定难度的行动任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境与实际工作情境一致,要求学生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中发现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合作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秘书职业关键能力。

二、高职院校的秘书专业 “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在“任务驱动式”培养模式中除有一套完整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外,根据“懂专业、高素质”的应用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要确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实践实训体系,用于培养高职院校秘书专业人才。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总规,它反映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也折射了专业的办学特色。秘书专业要建立了以企业、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针对企业和市场需求,从社会、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分析入手,按照“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进行社会调研、开展研讨、不断论证,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建立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了人才的培养规格。制订定位准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任务驱动式”课程体系的建构

在高职院校秘书专业“任务驱动式” 课程体系的建构中,我们要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知识技术实用、够用为原则”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新建构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宝塔型课程模式——任务驱动课程体系。

任务驱动课程模式是以职业活动的开展为主线,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校企双方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实际对人才的需求,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确定课程结构。将为完成某一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诸多学科知识、技术、能力和态度的集合,将知识和技术的整合、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和职业水平的提高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秘书实务综合实训中心为平台,融经济、营销、管理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从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挑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实务、秘书应用文写作等,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推行课证结合。同时辅以整合后的通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职业个性课程,按照从必备的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再到个性发展方向的顺序对课程进行排序,构成一个宝塔型结构,建构了全新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

3、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秘书专业教学中,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就要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导向组织教学,突出实践环节。综合技能的培养应由行业相关企业制定计划并进行培训与指导,把专业知积、技能、应用串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和职业素质。

秘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培养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线,以面向的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为目标来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优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以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在实践教学体系计划制定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根据细分的职业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来制定。确定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中小企业中从事前台接待、办公室文员、经理助理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教学——企业实训(或校内仿真实训)等实践性活动,加大实际演练、真实实践、操作的比重,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际工作领域,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拓展,管理技能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过“工学结合”参加企业的秘书工作,掌握整个秘书工作的全过程,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企业文化及企业工作流程,学会沟通,妥善处理

人际关系。从而缩小了高职院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实践机会。

三、高职院校秘书专业“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这一工程的具体实施是高职秘书专业“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的基本保障。

1.建设一支校企双方合作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任务驱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这与他们习惯的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因此,培养能担任通用基础课程的通用型教师、由担任传统专业课程转型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非常关键。同时要不断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各个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调整并优化学校教师的合理结构。

一是聘请企业、行业人员或外校相关专业教师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或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企业、行业人员的工作实践、经历、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职业教育学生来说是都是最新鲜、最实用、最有价值,也是最渴望学到的东西。二是在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上,实行双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行业导师为主导,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实施项目的驱动,企业行业导师的精心指导,工作经验、经历的传帮带,使学生获得各项技能。在企业现场的实训,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感受了企业的环境与文化,了解了企业,为今后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企业行业的实习、实训,也使企业了解了学生,为企业招收毕业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是毕业实习报告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学生到企业、行业开展实习活动,深入社会了解企业、行业特点,写作毕业实习报告。学校聘请专业人员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与校内的指导老师一道,全程参与毕业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指导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行业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参与毕业实习报告的评阅与答辩工作等。

2.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课程模式倡导以技能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因此要大力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教学“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其中,任务意识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任务驱动来推进教学过程。所谓任务驱动具有两层含义:(1)每个任务之间是有联系的。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将其分解为多个单项技能(或多个任务)来讲练,他们或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最后一个任务应该是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能够做成一件事。(2)分解成的每个任务又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任务结束前,教师要作考量,确保每个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才能进入下一个任务的讲练,直至综合应用能力任务的完成。既然冠名为“任务”,就是暗示你要“完成”,否则你设计的“任务1、任务2”与传统教学中的“步骤1、步骤2”就没有什么区别。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

互作用,灵活地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和集思广益,合作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材编写要跟进

在任务驱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材的编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在专业教材建设上,除了采用获得广泛认可的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外,还要积极与企业合作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教材或讲义,特别是专业实训教材,如《现代办公应用技术实训》、《秘书实务模拟实战》等教材,使教学内容能反映时代特征,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教材的编写,一要体现以任务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以知识技术实用、够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二要体现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以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为目的;三要体现可根据市场人才供需变化及时增减、调整内容,有利于弹性选课的推行。

4.构建对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进行评价的考核体系。

毕业前夕,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参加,成立考核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具体方法是:以每学期期末学生校内课程和实训实习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在校期间表现和企业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为此,应制定详尽的考核细则,确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可采取以能力素质为主要内容、以“多证”制为主要形式的考评体系,实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考评小组一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从事秘书职业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二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从事秘书工作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从事秘书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测试和评价。

目前关于高职院校秘书专业“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还只停留在理论探索的时期,要真正把它落到实处,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章振周 唐成棉.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建构.[J].教育论坛 2007年4月下

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8下.张伟玲,尹印栓.项目教学式课程体系及其构建.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2月

杨群欢.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商场现代化》2005年11月(中)总第449期

作者简介:

廖梦云: 女,1973年生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高职院校秘书专业建设研究。

上一篇:工程部门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第3课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