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地方本科院校

2024-11-08

建地方本科院校(共4篇)

建地方本科院校 篇1

摘要:近年来应国家高教事业发展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不断探求新的发展途径。在此过程中, 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当中包括了新建本科院校高校团学工作发展中的阻碍和难题。本文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团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并浅析问题原因, 致力于为不断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实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高校团建工作,管理创新,党建带团建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

为配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同时推动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 教育部从1999年到2005年先后批准建立了198所新建本科院校, 占全国本科院校比重近30%。其来源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高职高专独立或合并升格而成, 二是由师范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 三是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转制而形成的院校[1][2]。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为主, 专业设置专科居多。不同于传统大学,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探索一条新型办学道路, 放低重心以满足地方、行业需求为导向, 大力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3]。这一定位日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集体性共识。

(一)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

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由办学历史长、办学条件好的专科院校组建而成, 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和为地方服务中, 在教学方面都或多或少地积淀了一些专业建设比较优势, 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4]。但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也在发展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办学经费不多、办学水平不高, 新建本科院校多为地方高校, 国家投入少, 教学基础设施薄弱、学科实力和师资队伍方面不足;名气不大、牌子不响, 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于地方性人才培养高校, 缺少相应的宣传;社会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很少涉及, 竞争服务意识较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口径过窄。

(二) 新形势下对团建工作的要求。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 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不断奋发、自主创新, 不断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 部分院校已经在高校教学、知名度和毕业生的就业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成绩。与此同时, 新建本科院校也日益提高了对团建工作的要求, 需要在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的同时, 大力弘扬各新建本科院校的独特文明, 努力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不断加强学生干部思想和理论培养的基础上, 开展更大量、更多元、更细致、更能促进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团建工作。

二、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高校团建工作的现状

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相配合的高校团学工作, 作为辅助专业教学、培养全面性、综合性人才的团学工作也存在着某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尽管如此, 新建本科院校的团学工作也在注重专业、行业优势和倚靠地方的环境下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模式和风格。

(一) 专职团学工作负责人, 系统性组织团学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于普通高校, 而目前承担团学负责人工作的队伍正是该队伍中较为年轻有活力的青年教师, 其优势在于这些年轻教师有较多的精力投入在团学工作当中, 同时相较于普通高校以在校研究生为主体的辅导员队伍, 他们手中掌握了更多的决策权, 并会将自我的职场规划融于团学工作当中。保证了新建本科院校团学工作的系统性, 更加容易形成团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 注重专业, 倚靠地方、行业开展团学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沿袭升本建院之前专科学校的团建工作方法, 与地方和相关行业结合较为紧密, 主要体现为团学工作开展多依靠校友资源、校企合作等平台。新建本科院校的团学工作负责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于普通高校, 掌握较为丰富的校友信息及企业合作资源, 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团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团学活动规模小, 团校结合不断创新团学工作。

目前为止新建本科院校本身具有办学规模小, 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特点, 依此特点, 近年来, 新建本科院校逐渐实施不同院系间的团校联合, 不仅提升活动质量, 同时院系间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院校专业设置单一, 团学平台促进学生全能型发展。

在新媒体在高校团学工作逐渐应用推广的前提下, 团建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网络互动宣传平台逐步普及, 同时带动了团学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的极大发展。与普通院校相比较新建本科院校属于专业设置较单一的高校团体, 在校学生需要得到除专业之外的各种能力锻炼的需求相对较大。

三、 新建本科院校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新建本科院校团学工作的重心偏上。

目前, 高校基层团总支在校园文化建设、协助学生管理、加强师生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团建工作重点集中在效仿名牌高校, 以新建本科院校团委或二级学院团校结合的方式组织大规模的团学活动, 忽视了存在“包办”或限制基层团支部工作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团员缺乏对团组织的归属感、基层团干部的先进性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的发生。打破校院团学“包办”的局面, 形成眼睛向下, 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 优化与创新团学工作的方法, 激励基层团支部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团日活动、班会当中发现闪光点, 增加团委成员的纵向交流来传承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工作方法, 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二) 团学工作创新存在问题。

一方面, 目前高校团学工作不断提倡创新,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 新建本科院校也不断力求突破, 但院团委组织活动缺乏亮点、没有特色、效果不佳, 同时对校一级团组织工作积极性不强。因此, 院团委活动组织者能力限制、客观条件 (硬件设备设施不全、宣传力度不够等) 的限制成为阻碍各级团学工作优质创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 团支部活动多流于形式, 偏重于思想性和政治性, 在此基础上的创新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且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 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缺失[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相对办学历史比较长的本科院校, 更加重视在学科建设、专业调整等方面的工作, 多年累积下来对于学生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认识不到位、工作思路单一, 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薄弱, 直接导致了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缺失。

四、 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团建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新建本科院校的迅速发展, 团学工作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下面就如何主动适应新的形势,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中各级团学组织的困难, 提出浅显的一些讨论。

(一) 大力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的基层团组织思想建设。在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下, 找寻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的团支部活动方式, 创新思想建设工作方法, 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团干部要转变观念, 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 把握引导学生的主动权, 帮助广大团员在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 突出团组织的“思想阵地”作用。

(二) 建立、健全团组织建设机制, 完善团组织基础工作架构的同时不断开辟创新战斗平台。组织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团建重点, 团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个体的或个人的团员意识凝聚成集体的或团队的团员意识, 已形成百川归海的基石和力量[6]。现在团组织的工作不应该把注意力和精力过多地放在开展活动上, 忽视对团组织建设的现状急需改变。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创新的建设平台, 注入新的团学工作新内容。例如, 借由互联网扩大高校团建工作的影响范围[7], 在网络互动平台上进行共青团相关工作的知识普及、团建工作成果展示、团干部的培训、表彰等一系列内容, 正面促进团组织工作朝着有序化、规范化、透明化方向发展。

(三) 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坚决实行党建带团建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党要坚决支持共青团依据广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 生动活泼地、富于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这就要求团委学生会在党组织的带领下, 做到党团组织建设、党团基层工作以及党团活动阵地建设有机结合的新局面, 将团建成果纳入党建的工作考核当中, 不断加强党建带团建的切实联系, 促进共青团工作更有活力和生机,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总之, 高校团学工作是辅助高校教育的重要抓手, 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是高校团建的终极目标, 这些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人才, 将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团结、振兴大中华经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任。而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校中的特殊高校群体, 有增强服务国家意识, 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加强自身建设的义务,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加惠,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龙岩学院学报, 2006

[2].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刘振天.透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五大矛盾[N].中国教育报, 2012

[4].柴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形成路径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5].刘威, 黄向军, 戚坚军.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6].胡树骥.高职院校团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及探索[J].考试周刊, 2011

建地方本科院校 篇2

在中国的西部,有一道亮丽的彩虹。在中国的西部,有一颗耀眼的明珠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秦岭是她的脊梁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学。建院!

60年前,一位伟人挥动巨臂,一声宣告

驱散了神州五千年的阴霾

30年前,一位伟人以超人的胆识,审时度势

将尘封的国门向世界

四川建院挺立于中国民办教育扶贫的前沿

就像幼苗总要争取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二十年的奋斗,十年的辛酸

八年卧薪尝胆,战胜了无数艰难。我们搬迁,自己建校园

我们挺住,心中自有清泉。他们可以十八个月不领工资

因为我们心中装着学校的发展。他们每个春节都放弃与家人团圆

我们要到社会实践基地去和学生过大年。面对金融危机

面对就业困难。建院人用双手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校长眼里含着热泪。建院人脸上写着坚强。校长眉宇透着轩昂

建院人胸中装着宏大理想

从此,建院这棵大树根深叶茂……一座校园创办为三座学堂

上万学子乘山建院这艘巨舰

驶向理想的彼岸。“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一定要将教育扶贫进行到底,把建院这面大旗扛在肩上。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社会实践,不让一个贫穷孩子放弃理想,百业兴农,用爱心滋养有志的青年成长

第二课堂彰显自我特色,四大支柱丰富着扶贫的内涵

强己、富家、兴国。万千学子告别依赖,自立自强

用建院精神办学。用儒家思想育人

用教育扶贫立校。用精神扶贫立身。今天是建院的生日。我们无比自豪

今天是建院的生日。我们无比骄傲。百名优秀毕业生。你们是华西万名学子的榜样 百名专家教授,你们是华西千名学者的缩影

百名成功校友,你们的成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百名企业家代表。

你们是华西战略合作的伙伴,学生就业的坚强后盾,百名杰出人士,你们是社会贤达 更是教育扶贫事业依靠的力量。我们热爱你,我们感谢你。建院的腾飞寄希望与我。建院的未来寄希望于我。20年风雨历程我们共同走过。20年探索创新,我们共同见证 20年艰苦创业,我们共同奋斗。20年铸就辉煌,我们共同荣耀

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建院就是,华夏西部一道美丽的彩虹。建院就是

中国民办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建院就是

我们创业者与生俱来的希望

建院就是

我们心中永远的太阳

建地方本科院校 篇3

“点绿成金”的神奇魅力

青岛银行以企业成长线路为主线,创新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和制度设计,初步建立起全流程跟踪式“绿色金融”体系,使其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绿色通道”。

2013年8月,欧美光伏“双反”阴云笼罩,中国太阳能市场在重创之下哀鸿遍野。这是青岛昌盛日电成立三年来最煎熬的时刻,15亿元太阳能订单急需巨额启动资金,最终帮助青岛银行做出决断的,是昌盛日电的核心竞争力——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光伏农业综合利用技术。香港中路第二支行行长李小军坦言:“正是昌盛这种领先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在青岛银行源源不断的信贷支持下,此后两年间,昌盛日电以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攻掠市场,快速完成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布局,在建电站和光伏农业项目36个,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00多兆瓦,年创收近15亿元。

青岛科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致力于环境保护、削减雾霾的绿色企业,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订单应接不暇,急需资金建设新的生产基地。青岛银行香港中路第二支行迅速向其总行汇报,组织专人、专家共赴西安等地方考察,资金及时到位,大大促进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

昌盛日电、科创新能源的发展经历,具备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共性,也展现了金融与科技结合的神奇魅力,这为青岛银行打造科技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

银企联动:搭建绿色企业“朋友圈”

早在2010年,青岛银行就与市科技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3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行业切入,深挖本土科技资源,搭建了集金融政策、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创新性服务平台。其中,2011年在中国金融行业成立第一家“拟上市公司企业家俱乐部”更是点睛之笔。

该俱乐部是一个汇聚了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朋友圈”,绝大多数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开发导向型企业。结合日常活动的交流沟通和定期举办的企业实地考察,青岛银行最大精度地判断企业的技术价值和发展前景,第一时间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计划,解决了高新企业信贷常常因为看不懂而不敢放、冒险放的大问题。

资本联动:打造绿色企业“价值圈”

“比私募更贴心、比风投更敏锐”,这是拟上市企业当家人对青岛银行“绿色通道”的评价,内含的深意令人回味。

“比私募更贴心”说的是态度。对于绿色信贷项目,青岛银行从审批速度上予以提速,从贷款规模上优先保证,从贷款利率上尽量优惠,在融资难的大背景下,青岛银行总能给企业带去“雪中送炭”的贴心和温暖。

“比风投更敏锐”说的是眼光。青岛银行开发了“投联贷”业务,形成了金融信贷与风投资本的资源共享和双向对接。青岛银行在组织“拟上市企业家俱乐部”的活动时,也有针对性的邀请国内知名风投机构来青,或者组团到北京进行高新企业上市的“战前”路演,为企业家们开拓思路、增加信心。

政策联动:构建绿色企业“生态圈”

青岛银行充分发挥本土法人银行的优势,与青岛市科技局合作,出台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易贷”;与高新区管委会合作,成立山东省第一家科技支行,阿尔普尔等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中受益;与市经信委签订《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项目综合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首家推出技改贴息贷款,其中仅香港中路第二支行一家就为9家企业授信总额2.74亿万,位列全市第一。

建地方本科院校 篇4

简 报

(第 十七 期)

汕头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迎评促建办公室编 2006 年 7 月 21日

目 录

◆ 学校领导召开专门会议

◆ 学校召开迎评工作会议 部署下一阶段整改工作 ◆ 商学院参观学习厦门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经验 ◆ 群策群力 夯实本科教学迎评基础工作 ◆ 工学院认真做好本科教学预评估总结工作 ◆ 社科部召开迎评工作会议

学校领导召开专门会议

7月14日,学校召开校领导会议,专题研究学校迎评工作整改问题,校领导徐小虎、谢练高、李玉光、罗念潮、王伟廉,校长助理谢苗、李丹、林丹明以及迎评办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学校领导听取了迎评办公室相关领导的工作汇报,并结合7月12日预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预评估的反馈意见,充分讨论了学校迎评工作未来的整改思路和措施,重新部署未来迎评工作安排。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通过本次预评估,查找学校迎评工作的不足,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学校有信心取得11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成绩。下一阶段要营造浓厚的迎评氛围,加大力度,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全力以赴投入到迎评工作中来,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好正式评估前各项准备工作。

(党政办公室)

学校召开迎评工作会议 部署下一阶段整改工作

7月18日下午,学校在学术交流中心3号会议室召开迎评工作会议,会议就预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徐小虎校长、罗念潮副书记、王伟廉副校长、基金会冯兆麟先生、谢苗校长助理、李丹校长助理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马凤岐处长主持,各院系、部处负责人和迎评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王伟廉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全校教职工在预评估前期所做的迎评促建工作,并详细分析预评估专家所提出的反馈意见,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王副校长说,预评估专家莅校后对我校迎评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客观评价。目前离正式评估仅有三个月时间,希望各院系、各部门按照预评估专家反馈的意见,了解不足之处,增强信心,认真落实迎评整改工作,真正做到“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责任到人,明确每一项工作整改期限,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李丹校长助理对全校下一阶段整改工作作了具体工作安排。李丹校长助理根据预评估专家意见并结合有关单位实际,从院系和部处两个层面,就评估宣传动员、材料及数据、实践教学、学生技能测试、实验室整改、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整改任务及工作要求。

最后,徐小虎校长为迎评促建整改工作作动员讲话。徐小虎校长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在评估工作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统一思想,积极主动,认真负责、齐心协力做好学校安排的各项整改工作,为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优秀”的目标而加倍努力工作。

(组宣统工作部)

商学院参观学习厦门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经验

7月15日,商学院教职工一行在院长薛云奎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参观过程中,厦门大学会计系系主任陈汉文教授接待了商学院一行,并介绍了厦门大学概况、管理学院过去与现状,还就厦门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措施与商学院教职工进行互动交流。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学院教职工结合汕头大学迎接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契机,积极向陈汉文教授咨询厦门大学的相关做法和成效。陈汉文教授介绍了管理学院遵循的“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重点介绍了厦门大学领导誓师、激励到位、危机管理的三点关键做法,指出了评估工作中要重视教学档案的整理、重视老师和同学的沟通、重视对现场测验的布置、重视实验设施操作规章安排、重视时间观念等等。厦门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全优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迎评经验,迎评的意义正如陈汉文教授说的,“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学的规范化有很大的改进,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很大的触动和提高”。

商学院教职工一行还重点参观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迎评展览、各个项目教学楼、教工办公环境、实验设施等。

(商学院)

群策群力 夯实本科教学迎评基础工作

7月15日至17日,商学院每学期一次的教授研讨会(Faculty Retreat)在厦门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本科教学评估内容展开,重点就本科教学工作做了全方位的回顾,并就本科教学预评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并部署工作,会议同时听取审议了本科生、研究生项目的发展规划报告。

在学院成立十周年,商学教学国际化改革进行三周年之际,7月16日,商学院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全体教职员工研讨会正式召开,院长薛云奎教授主持了会议并就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做了自评报告。

在院长的报告中,薛云奎教授回顾了2002年底以来本科教学工作的过程和成绩,重点提及了学院改革发展的理念和办学思路,三年来改革发展在招生、学生就业以及教授科研方面取得的显著突破以及学院改革措施等。

会上,就学院的办学特色、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教职员工进行充分讨论。本科教学主任欧阳峰副教授提出了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几个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会教职工研讨整改措施和应急方案,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就下一阶段的迎评工作重点达成共识。薛云奎教授还就迎评基础性工作做了重点布置。

(商学院)

工学院认真做好本科教学预评估总结工作

为抓紧落实学校7月18日召开的迎评工作会议精神,7月19日下午,工学院召开本科教学预评估总结工作会议。会议由沈民奋常务副院长主持,院领导及各系系主任等参加了会议。

沈民奋副院长在会上传达了学校关于学院整改工作的意见。他肯定了学院前期工作的成效,希望大家充满信心、扎实工作,迎接正式评估。与会院系领导针对预评估专家吴昌林等教授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认为,通过本次预评估,院系领导进一步深刻领会了本科教育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精神,为全面迎接正式评估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提出改进提高的具体措施。

(工学院)

社科部召开迎评工作会议

7月19日下午,社科部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主要内容是通报预评估工作意见反馈会,传达学校7月18日迎评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同时系统地学习了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程家明主任主持了会议。

程家明主任首先通报了预评估意见反馈会的主要内容,传达了学校对预评估后各单位的任务与期望,结合社科部的具体情况,程主任指出:所有教职员工要投入到迎评准备工作之中,“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各教研室规范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新学期开学至正式评估期间的课程、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各课程的PPT课件;针对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社科部相关学科的情况,对教学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工作要严格参照指标体系,并以各种形式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学生评课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调研实践活动,继续完善教学管理档案与学生评课制度,争取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努力达到指标体系。

与会老师踊跃发言,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打好迎评工作的攻关战。

(社科部)

送:校领导、迎评办 发:各单位

附件:

迎评促建办公室, 组宣统工作部

上一篇:学术形态下一篇:禅宗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