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共12篇)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1
摘要:为了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培养较强操作应用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出发, 结合湖南理工学院实际情况, 探讨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湖南理工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验考试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质量,能力
生物化学经过多年发展, 已经从一门交叉学科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 生物化学的发展又是一门依赖实验技术进步的学科。所以, 生物化学实验对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历史, 理解生物化学基本内容、基本原理, 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 作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内容以增强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随着生命科学, 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地位更显重要,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再只是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补充。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掌握, 对学生理解生命科学, 对学生学习生物相关课程都十分必要, 生物化学实验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已成为必然。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简单, 教学方式单一, 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而不是作为一门单独学科进行教学, 学校、老师和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简单,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方式机械简单, 主要表现为教师准备、讲解, 学生依样画葫芦。目前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培养, 谈不上应用能力的培养, 更谈不上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不够:
湖南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2005年新设专业, 一切从零开始, 实验设备不够, 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 限制了学生单独操作实验设备的可能, 例如层析系统、常压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各一台, 很难让每位学生单独操作。
2.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限, 生物化学实验设备单一, 导致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设置只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的含量, 设置的内容太多, 几乎一半实验均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 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 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强:
实验前预备室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实验教师先召集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等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完成后, 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问题。一切均由实验指导教师包办。学生不用思考, 只需要机械地完成一切, 久而久之, 学生不再思考, 更谈不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教学方式, 必将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 湖南理工学院在多方面采取对策, 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 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
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 首先从实验场地建设入手, 学校加大实验场地建设, 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了大量实验室, 保证了实验教学场地, 目前建立了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分室在内的大量实验分室。在进行场地建设的同时, 连续多年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仪器进行投入, 购置了包括5台液相色谱仪在内的大量实验教学仪器, 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可能。近几年来, 湖南理工学院不仅在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增加了财力投入, 同时在实验室人员配置上也投入人力, 把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配置到实验教学上, 把实验教学放在一个前所没有的高度进行建设。
2.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在改革前生物化学实验40学时, 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改革, 把生物化学实验从40学时调整为96学时, 把实验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实验调整为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 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突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 以此为基础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结合教师专业方向特点, 我们在生物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设置上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活性测定为主。事实证明,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热情, 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申请进入教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在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 结合学院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 开设了生物化学创新性实验, 以期学生获得进一步提高。比如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活性镇痛肽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课题小组, 在该文作者的指导下, 通过Fmoc固相多肽合成、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复性体系二硫键形成等方式合成生物活性多肽, 将活性多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镇痛活性研究, 发现合成的镇痛多肽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 该实验结果通过该文作者整理, 发表在SCI杂志“Protein&Peptide Letter”杂志上。通过创新性实验开设,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为本科生将来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3.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由教师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 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缺乏参与性。目前我们通过改革, 将教师从主导地位改为从属地位, 而学生则从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 教师只安排实验项目, 也就是出题。学生则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分析全部自己解决, 并且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均应该能够提出问题, 教师则和学生探讨实验问题,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实验的全部内容, 为学生研究性学习, 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或者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只注重实验理论考试和期末实验考试的做法, 湖南理工学院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全程考核, 也就是实验的全过程都是考核过程。对每位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 采用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实验成绩占比50%, 平时实验成绩根据每位学生每次实验的准备情况, 实验过程中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性,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甚至包括实验过程中试剂称量、溶液配制等实验习惯性动作进行综合评定, 每次实验完成现场给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占比20%, 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对自己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重要总结, 体现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同时也是对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工作, 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重要训练, 故有必要将实验报告的撰写考核单独列出, 予以评分, 使学生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考试成绩占比30%, 实验考试成绩和传统实验考核一致, 但比重显著下降, 实验笔试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20%;实验操作考试占实验考试成绩的80%。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 督促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全身心投入, 认真对待每一次生物化学实验, 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的全部细节, 认真做好每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 只有那些从头至尾认真对待生物化学实验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高分, 大大调动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改革后近二年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来看, 通过增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 合理设计生物化学实验项目, 改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既能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又能很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超, 李天俊, 任健, 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 2013, 16 (4) :53-55.
[2]朱国辉, 黄卓烈.生物化学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结合教学实践[J].生物学杂志, 2009, 26 (4) :95-96.
[3]曲成刚, 李晓梅, 陆艳娟.多站式考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试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 (8) :1526-1527.
[4]花扣珍, 王黎芳, 孙爱华, 等.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提高学生实验素养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 2013, 12 (1) :21-24.
[5]韩寒冰, 刘杰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8 (1) :128-130.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2
摘要:在以教学为主的地方性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循序渐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怀化学院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定位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及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地方院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教学资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外向型人才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在教高[]4号文件明确提出“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地方性高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应该增强科学研究和对外开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否则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会缺乏适应性和竞争力。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在我国很多地方院校逐步开展。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对于地方高校高而言,开展双语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教学观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质量等方面。地方高校起步晚,层次低,师资力量不够雄厚,部分院系对双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地方高校不敢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但地方高校的学生在中学已学了6年外语,系统地学过了语法知识,也掌握了相当的词汇量,进大学后还有大学英语课程,具备接受一定程度外语教学的能力。因此地方院校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实施方式,以促进双语教学的普及。
怀化学院是以教学为主的地方院校,物理化学是化学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我国物理化学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教与学双方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原版英文教材注重实践应用并且紧密联系前沿课题,因此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结合中文教材及原版教材的优点,将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物理化学教学实际及学生考研的要求,我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定位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我校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为:全方位创造条件,通过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化学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化学学术上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基本能够熟练阅读物理化学英文资料。
双语教学的实施通常有三种:第一种类型是术语引导型,即教师在教学语言中以汉语讲解为主,穿插英语术语,这是最简单的双语教学形式。第二种类型是交叉渗透型,教师为了逐步培养学生适应英语授课,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选取英语原版教材,将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不同做一划分,对易于理解的内容采用全英语讲解,不易掌握的部分用汉语讲解。第三种类型是完全渗透型,采用英语教材,英语授课,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但是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将借助汉语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思考。在我国,双语教学尚无一定的成规,教育部亦无统一的规定,各个学校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并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我系物理化学双语教学选用物理化学中文教材的体裁结构,在内容上选取原版教材具有特色并且能够体现英文思维的内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不同[1][2][3][4][5]1地方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困难2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定位和目标3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章节采用了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大量基本概念,而且这两章的内容是后面章节内容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两章基本采用
术语引导型教学模式,概念、理论、关键词标注英文注
释,大部分内容中文讲解,相平衡等章节比较难以理解内容也采用引导型的初级双语教学模式,其它大部分章节采用半英型双语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合理安排中英文的比例,学生自主按思路衔接中英文内容,从而在内容理解中渗透英语思维方式。在化学平衡一章,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而且内容较易理解,在本章可以实行全英文的教学模式,提供这一章的原版英文教材,引导学生在这一章体会原版英文表达方式及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主要体现英语思维的渗透,充分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有助于鼓励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并且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地方院校普遍面临着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程、教学课堂演示课件、英文讲义、试题库等。
通过正确选择和处理教材编写的英文讲义是保障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地方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而且物理化学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选择物理化学英文原版教材P.Bahadui编写的Physical chemistry教材编写中英文讲义,该原版教材非常容易理解,趣味性强,书中例子较多,对内容阐述透彻,而且本书注重物理化学基础内容。
讲义和电子教案不仅要具体地体现教学大纲的内容,保障课堂教学的深度、容量和进度而且关键是把握中英文讲解的比例及内容。英文部分尽量体现出原版教材原滋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讲义及电子教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教学效果不断修正。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辅助教学所用的英文资料及部分原版教材内容,以便学生预习及查阅专业词汇。
推行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必须具备熟练地掌握所承担讲授课程科目的专业知识,相关教师还需要经过一些专门培训,例如WSK、ESEC等短期培训来提高外语水平。积极建立物理化学站,提供各校物理化学英文试卷、教案、学案,提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原版教材、工具书等教学资源,并且设有讨论区,以便学生讨论,随时提出意见及改进方法,网络教学资源致力于来源于师生、服务于师生的原则,为教学、学生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4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参考文献:
[1]张笛梅.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1,(22):28~29.
[2]郭晓燕.关于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6):40~42.
[3]卢维奇.地方高校化学专业基础课程英汉双语教学初中级阶段的模式[J].广东化工,2004,31(8):49~51.
[4]常弘,刘东林.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5):114~115.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3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冶金工程、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其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也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而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又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其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还能锻炼其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物理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作为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的缺乏,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性保障是当代高校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与挑战;我校每学年有200多名学生进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我校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为此,我们分析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了符合我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自编讲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实验仪器更新较快,一批先进的仪器相继用于物理化学实验室。如:电化学工作站、全自动表面张力测定仪、数显式黏度测定仪、数显式电子电位差计、数显式自动旋光仪等。目前,物理化学实验正处于传统和经典实验方法过渡到现代化、智能化仪器相结合的新时期,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用对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而大多数教材中运用的仪器与我校物理化学实验室的仪器存在差异,学生预习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得不到应用,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组的老师结合我校现有实验仪器共同编写了一本物理化学实验讲义,该讲义在运用过程中获得了我校学生一致好评。
2 深入调研,调整实验开出项目
高校的职能是服务社会,作为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说给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是问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六盘水做为现代化工业城市,有做江南煤都之称,近年来随着企业的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深入调研,我校物理化学实验为学生增设自主创新性实验。如六盘水市各矿区煤样燃烧热的测定、食品热值的测定以及各地饮用水中钙离子含量的测定等实验项目;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测定,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还能给相关行业提供可靠的依据。
3 严格规范实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们知道,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预习很关键,尤其是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實验仪器比较精密,操作较为繁琐,若学生在实验前不进行充分的预习,实验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生在做好每一个实验,必须严格规范实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实验前做好充分预习。以往学生在预习这一环节往往是趋于形式,不加思索的把书本上的内容抄一下,这样的预习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通过近几年的正确引导,学生在实验前充分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搜索实验相关视频,认真观看并做好记录;在预习讲义的过程中,能正确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根据内容画出实验流程图。
其次,实验操作要规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每一个实验操作环节,学生除了要认真观看老师的演示操作,还要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操作高温高压的设备时,必须在实验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要培养学生从怕动手到敢动手、能动手、勤动手、乐动手。
最后,实验数据记录要完整。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真实、有效,以往学生在实验数据记录这一环节,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实验数据的错误或缺失,为了获得良好的实验成绩而涂改数据这一现象比较严重;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蔓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规范来判断数据的真实性;并在学生实验记录本上签署名字和日期。
4 改变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在很多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它的成绩考核方式应该有别于理论课程的考核,以往在成绩考核方面比较单一,只要学生做了实验,根据写出的实验报告就给学生一个成绩,学生的真实水平得不到体现;大大的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与探索,我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及评分标准[4](见表1),全面、公平、公正的体现了学生的实验成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5 结论
综上所述,地方新升格本科院校,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5]-[6],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发展,而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实验,实验仪器比较精密,能较好的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罗士平,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2.
[2]袁誉洪,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马贺成.浅谈《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省质量工程培育项目(黔教[2012] 426035)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4
专业办学特色是一个专业明显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是在长期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和培育形成的,专业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的建设上,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并带动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往往地处经济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与老的本科院校相比,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没有竞争力。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很难找到发展的空间。地方本科院校培育专业办学特色要紧紧依托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核心,坚持产学研结合,努力促进产学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性循环。化学和生物专业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中心科学”,它在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化学和生物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中,从学科专业发展出发,容易找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点,为培育专业特色打下基础。在长期的专业建设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办学特色,加快化学和生物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及改造,我们先后深入地方,针对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研究及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针对“什么是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办学特色?如何进一步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的办学特色?”进行思考与探索。在专业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学管理特色、学科专业特色等方面有了一些思路和设想。
2. 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要找准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
2.1 地方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
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地处经济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这类地区虽然经济十分落后,但资源十分丰富,往往有一些特色的资源,如特色的矿业资源、特色动植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加工资源,地方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达到快速提高地方经济水平的目标。河池学院所在地河池市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特色矿产资源,建设成为广西最大、全国有名、世界有影响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创建河池有色金属研究开发中心、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材料加工制造区、初级矿产品冶炼区、矿山开采区等,实现锌、锑、铅、铜、银、铟冶炼规模全区最大。通过加强与大集团、大企业和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推动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向“高、精、深”的高端产品延伸。重点发展信息记录材料、敏感材料、纳米材料、非晶态金属材料等高新材料精深加工产品。兼顾发展黑色金属及非金属工业,开发硅、锰、铁、煤等黑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特色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不断完善医药产业体系,建设天然药谷和中草药基地,培育壮大中医龙头企业,建设河池新特药品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打造以岩黄莲注射液、喜树碱为重点的医药产品品牌。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建设特色农产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绿色、特色食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扶持天然禽料、天然色素、天然食品添加剂加工企业,建设广西最大的制丝、制绸及丝绸制品企业,扶持养蚕业,等等。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为地方院校化学和生物专业培育办学特色创造了条件。
2.2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征。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有如下几个特征。
2.2.1 人才需求具有行业多和面广的特征。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贫困地区除了仍然需要补充一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之外,在机械加工、汽车制造、电工电子、化工冶炼、计算机应用、服装、建筑、烹饪、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食品加工、物流管理、选矿、探矿、制糖、地质等重点专业,急需培养高级职业人才。
2.2.2 人才需求具有多层次特征。
在重点人才需求专业中,人才需求出现多层次化,除了一些从事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之外,同时需要一批懂技术培训、善管理的中层管理技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懂技术、懂操作的生产技能人才。再则是需要对原有工人的职业再培训,人才需求层次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
2.2.3 人才需求具有每类人才需求量小的特征。
人才需求的行业多、层次多,但是每类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特别是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量不大。以教育这一块为例,对化学、生物教师的需求仍然存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人员编制问题和考试杠杆问题),每年化学、生物教师的需求量很小,特别是生物教师。
2.2.4 人才需求出现由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化的特征。
用人单位特别企业对人才需求逐渐从知识型向应用型人才转变,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实习背景,重视学生的一专多能。
3. 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要找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点
根据化学和生物学科专业的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找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点。通过对接,可以带动学科专业建设,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达到高校办学为地方经济服务,实现“双赢”的目标。如何进行对接?一方面可以利用化学和生物专业的技术人才及仪器设备资源,满足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资源开发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逐步向食品加工方向发展,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能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人才。针对贫困地区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跟不上,农产品加工率比较低,受市场需求影响比较大等问题,结合做大做强农林资源型大工业加工发展,在农业优势产业上做文章。同时可以利用校企共建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实验室,主动涉及发展中的资源产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
4. 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的对策
办学特色的培育取决于最终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服务以及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大小。办学特色需要以凝练的办学理念为基础,靠发展优势学科来体现,靠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来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地方性院校的责任,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充分调查论证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学科渗透和融合,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实践应用环节,从而体现专业的办学特色。
4.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是要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师要经常下到企业,不下到企业去,教师就成不了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过硬的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
4.2 校企合作开发新专业、改造旧专业,实现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
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服务地方经济为调整办学思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切入点。要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化学和生物科学专业,在新专业的建设和旧专业的改造中,施行校企合作,合作双方共同制订和组织实施合作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建设产学结合试验基地,实现专业建设条件互补,教师队伍互补,教学和生产实习互补,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互补等六个方面的优势互补。保持专业创新与技术创新发展同步,实现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4.3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全面对接。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根本,可以使化学与生物专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使办学的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可以使实践教学从根本上得到加强,更可以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的转变。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和区域资源状况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着能否真正地培养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开发应用型人才。应该在与企业合作建设基地方面多开展一些工作,积极探索与自然保护区、农科院所、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4.4 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直接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
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开发与研究实验室和重点建设学科这个平台,采取“院地结对帮扶”模式,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将一些实验室直接建到企业和乡镇。充分发挥高校的人力、技术、设备等优势,直接为企业和村农服务。充分利用化学和生物专业设备,寻找企业,院企共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为宗旨的检测及化验培训中心,为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外贸、高校、地质、石油、农业、食品加工及环保等厂矿企业提供理化项目的检测服务和相关化验人员培训,直接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
4.5 调整科研方向,找到科研新的兴奋点,实现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
服务地方经济,必然需要大量实用的先进技术,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将科研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围绕地方经济搞科研,在为地方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将我们自身融入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我们的科研能力也将大大提高。要进一步明确和调整科研方向,围绕有色金属加工新工艺、特色中草药提取、农副产品深加工、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形成科研特色。目前在地方院校自身科研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用其他高校的科研优势,大力开展合作研究,或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桥梁,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达到提高地方院校科研水平的目的。
4.6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发展圈。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篇5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教发展态势,办学特色的培育及强化是市属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应强化特色办学意识,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培育个性鲜明的应用型人才;依托地域资源,精心培育特色学科,积极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特色服务.
作 者:解振锁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会计学系,河北,邢台,054001刊 名:管理观察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年,卷(期):“”(7)分类号:G64关键词:市属地方本科院校 办学特色 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6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C9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94-02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要求,地方农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专业特色,创办具有地方特色、影响力大的高等院校。
因此,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机制,创办具有地方特色高等院校,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特色专业之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调整和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具有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现实的选择。地方农业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或职业化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成为专业设定与发展的目标。生物技术专业以培养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的人才,为生物技术等新兴企事业单位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大众化教育多样化需求。
二、以突出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实践能力或职业能力获得为主线,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有机结合为一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衔接起来,培养学生专业拓展能力。生物技术专业在优化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高培养质量,突出专业培养特色。
生物技术专业应根据行业或产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能力为出发点,优化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形成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包括独立获取专业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与发展,应该不断优化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培养学生在自然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基本技能、技术运用的能力,由实验、实训与实习教学环节构成。1.实验。实验开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领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能力。2.实训。开展本科生从事科研等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3.实习。生物技术专业与相关单位建立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和见习基地,通过这些实习基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了毕业生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根据行业需求分为四个培养方向,即植物方向、动物方向、生物制品和生物质能,即“一专多方向”的多元化培养体系。为了实现多元化培养目标要求,生物技术专业不仅要协同不同方向的教学资源和发挥优势教学资源,而且也应根据不同培养方向,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等多元化培养考核指标体系。
三、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使命,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
教育质量与监控机制是生物技术专业培养人才核心环节,是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度的保证。
(一)建立健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以保障教学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备课制度、说课制度,定期举办教学研讨活动,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听课制度,及时总结、反馈、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建立健全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均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所有课程授课计划表、试卷、成绩分析、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等各类教学档案资料要求完整、清楚、规范,并设有专门的教学档案室存放。第三,建立健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时总结年度教学质量,并广泛讨论,形成本科教学年度报告,教学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等。
(二)建立健全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面谈、电话咨询或问卷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建立健全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建立与用人单位信息互动机制,同时让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及时地修订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
四、促进师资水平提高,建立健全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
教师是促进教学科研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建立健全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首先,建立健全教师到985、211和国外高等院校学习交流常态化机制;其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上岗培训机制;其三,促进教师学生参与校外合作、企业合作、国际合作项目机制,提高教师学生创新能力;其四,通过“人才卓越计划”吸引具有创新能力师资,组建教学与科研团队,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深化产学研结合力度,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协同创新机制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一专多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多元化培养体系下,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评价人才培养效果,要培养适合行业社会需求专业人才,就必须深化产学研结合力度,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社会对人才需求严要求高标准。
产学研深度结合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人才培养基地化和研究深化的协同创新机制发展。
从专业设置看,由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存在自然分界线,导致学科、专业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与交流,同时也很难做到资源共享,更不用说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培养机会平台。
大学专业教育,在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理念和方式影响下,导致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现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悖现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须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协同创新机制。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为中心,组建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实验中心、教学中心,组成跨学科研究小组和教学小组,开设全校性的公共跨学科课程,以整体组合的课程替代严格的学科分类课程,同时大力推进全校范围内的选课制,尤其是跨学科专业的选课制度,以学院为主体,按学科群开设大量的跨学科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科视野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建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基于项目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建立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平台,把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国内教学资源与国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新才,户业丽,等.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39-43.
[2] 马纯艳,卜宁,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561-564.
[3] 林国荣.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5):129-130.
[4] 谭树华,孙远东,等.论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57-159.
[5] 孙锐.生物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教育教学论坛,2014(9):99-100.
[6] 刘清波,张学文,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48-50.
[7] 王芳,郭兴启,李滨.农业院校生物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43-45.
[8] 钱洁,房健民,陈志宏.生物技术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07-210,224.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7
1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宁德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自升本以来,其实验教学体系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一般是按照如下方式:大一安排无机化学实验;大二安排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化学实验;大三安排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或者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到了大四就是集中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环节。这样的体系存在一些问题:(1)实验教学内容重复。如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就有部分实验存在重复。比如滴定,《无机化学实验》中有这个实验项目,但是《分析化学实验》中还是有这个实验项目;(2)部分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这个现象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尤为严重;(3)不同课程之间关系被割裂。这样的实验课程安排,人为的把各个学科给分割开来。实际上化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科学发展到现代,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4)缺乏综合、设计性实验,不能体现创新性,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目前的实验课程体系亟待改革。
2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分级教学的课程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将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并注重同教师科研、企业科研相结合,形成适应应用化学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由“基础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技能强化与研究型实验”三大实验教学体系构成[3,4,5]。
2.1 基础型实验教学体系
基础型化学实验强调对学生化学实验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工作习惯与方法的培养。将原有分散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的一些规律和联系,进行重新构架,形成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各实验内容进行调整、综合,形成连贯、具有逻辑递进的基础型实验教学新体系。该体系的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基本操作与技术、基本仪器使用、化学基本原理,把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中的那些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都集中在该阶段完成,学生只有通过这一阶段的考核,才可以转入下一阶段。
应用化学专业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化学实验》进行重新组合,将该五门课程重新划分为《基础化学实验I》、《基础化学实验II》、《基础化学实验III》、《基础化学实验IV》、《基础化学实验V》。《基础化学实验I》主要是由化学当中最基本的操作组成,如称量,溶液配制,滴定,重结晶等。《基础化学实验II》包括基本无机、有机中的基本合成、性质鉴定、物性测定等。《基础化学实验III》主要包括由分析化学实验组成。《基础化学实验IV》主要是物理化学实验组成。《基础化学实验V》主要是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此外,本级实验还包括了《化工原理实验》这门课程。这些课程均是工科应用化学必备的基础化学实验知识。
2.2 综合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
综合应用型实验的特点是涉及多门实验化学学科,“合成-表征-应用”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项目设置上把原来分布在各大类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小综合实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在实验内容上,充分体现出时代特点,一方面要与当前的科研和生产实际相接近,另一方面尽可能体现环保,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生可以在一级学科高度上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各二级学科间的本质联系与内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在实验内容选择时,可充分结合福建省宁德市的地方经济特色,突出地方高等院校“立足于地方、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培养定位。学生通过了该阶段的考核后,已基本具备了独立实验的能力,此时,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些有特色的实验项目进行强化,为第三阶段的教学作准备。
根据实验项目难易程度以及设计学科数量的程度,应用化学专业将本级实验课程分为两小级,即小综合和大综合。小综合实验课程有《材料综合实验》(能源材料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能源材料方向)、《精细化学品实验》(天然资源的再加工与利用方向)、《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天然资源的再加工与利用方向)、《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方向)《环境综合实验》(环境监测方向)。
大综合课程主要有:《综合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在学生掌握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的,内容涉及多个二级学科知识点及操作技能的后续提高课程。《综合化学实验》设立了一个涉及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分析、天然产物、环境等方面的实验项目库,每个实验10~20学时。每年开课前由应用化学专业负责人会同任课教师从中挑选实验项目,学生以6~8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展开实验研究。每个学生大概需完成4~5个实验项目。
2.3 技能强化与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
技能强化与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旨在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和应用动手能力,进一步推进研究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学习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本体系主要由《探究性实验》这门课组成。《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个未知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探究性实验》课程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记性。该门课程实验项目首先由教师按照个人科研等情况提出,然后应用化学专业组织专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遴选,最后确定实验项目库。实验项目库每年进行更新。学生以6~8人为一组,每组学生从项目库中选择一个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实验教学由教师在其本人科研室中进行,教学时间机动。学期末应用化学专业将随机挑选学生进行结果反馈。
应用化学专业规定学生除了可通过完成《探究性实验》项目库中的一个项目来完成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完成本门课程。主要有:1完成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应用化学专业支持优秀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活动,通过配备指导教师,开放实验室,学生自愿组合以及结合实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化学系将在场地等方面给与支持;2发表科研论文。应用化学专业支持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参与教师的在研科研项目中。同时也对通过这两种形式完成本课程的学生的成绩也做了规定。
3 结论
实验教学是应用化学化学专业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研究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其教学模式是影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自宁德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启动实验教学改革以来,我们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采用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加强,视野、知识面得到扩展。此外,实验教学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实验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从而能更好的培养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摘要:分析了当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分级教学的课程体系,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由“基础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技能强化与研究型实验”三大实验教学体系构成。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有力手段。
关键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董岩,孙建之.化学化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5,31(6):1-3.
[2]车如山,季红波.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J].高等教育管理,2015,9(1):81-85.
[3]陈宇,何丽贞,林素英,等.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研究—以莆田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4):96-99.
[4]郝桂霞,衷明华.地方高师院校化学实验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河南化工,2013,30(13):63-64.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8
湖北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 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 2004年, 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办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 同年开始招生。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办学的要求, 结合学校办学实际, 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 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能够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凸显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完整性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 也直接决定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 在2004版、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综合历届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意见, 2013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集中综合实践 (由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构成) 、科研训练、军事训练以及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等环节组成 (见表1) 。
由表1可知, 在总学时学分不变的前提下, 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 (简称2013版, 以下同) 进一步优化了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凸显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2013版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时由2004版的491学时、2008版的614学时增加到688学时, 总实践周数由2004版的34周、2008版的42周增加到52周, 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由最初的39分增加到48分, 且占总学分的比例由2004版的24.4%增加到2013版的30%。在2013版中, 科研技能训练由2004、2008版的5周调整为8周, 明确规定其不占教学周数, 分散在理论课集中教学时间内完成, 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暑期进行, 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体现了“重应用、强能力”的教育理念。
二、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环节, 其基本任务是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 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1. 保留经典实验项目, 淡化课程界限, 整合相关实验教学内容, 夯实基础实验技能。
经典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习基本实验技能, 有些经典项目大多会设置在不同的实验课程中, 如“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这一经典实验项目在“生物化学”、“发酵产品分析”等实验课程中都会设置, 为避免资源浪费, 按照课程的先后, 将其整合到生物化学实验中, 通过强化练习, 学生的这一基本实验技能得到了巩固, 为后续实验内容的选择拓展了空间。
2. 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
如将“珍珠花”的DNA提取、“孝感民间传统米酒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筛选、培养”等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中,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术, 而且对教师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素养。
3. 结合地方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动态, 精心挑选典型的生物制品案例, 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综合大实验。
如本专业开设的综合型实验《黑曲霉高产淀粉酶菌株的选育、发酵及产品的提取纯化实验》就是结合本地生物工程产业状况开设的, 实验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设计、发酵条件的优化到发酵产品的提取与纯化[2]等一系列连贯的内容, 实验设计既涵盖了生物工程产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相关技术, 又体现了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工艺学以及生物分离工程中的主要内容。综合大实验是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全面训练, 加深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系统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三、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 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
为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 构建实训实习、科研训练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动员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或结合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直观了解生物工程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积极主动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
1.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争取学校和社会资金的注入, 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 注重仪器设备的增补和更新, 先后购置了小型啤酒、果汁饮料等小型生产线, 动态浓缩提取机组、喷雾干燥塔等与生物工程产业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 建成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生在中心就可以接受工程化的训练, 切实将理论与产业实际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加强学科平台建设, 引导学生科研训练, 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结合学校办学实际, 主动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 先后建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学科、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鄂北特种植物珍珠花的基础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等省级创新团队、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麻糖米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学科平台, 充分挖掘上述平台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3. 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 试行校—地合作,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强化各类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与孝感市农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家事业单位建立农产品、食品药品分析与安全检测中心, 结合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 从样品的抽取到成分的分析与检测, 学生都可全程参与。与英博金龙泉啤酒 (孝感) 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结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一部分学生可以进入实习基地的不同岗位进行顶岗轮训, 也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中协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为实习单位减缓了人手不足的矛盾并创造了效益, 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方式,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评价方式的完善既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 也可对教学改革起促进作用[3]。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采用仪器操作、实验设计、现场提问或卷面考试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实验态度、操作、能力、结果及报告是否准确、规范为主要依据;考核成绩的评定以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综合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文字语言表述能力等方面为主要依据。通过实验考核, 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成绩, 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创新能力的有效环节。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要“立足地方”, 实践教学应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 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满足地方生物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摘要:以湖北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例,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验项目的选择、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实践教学, 为地方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靳挺, 武玉学, 张丽靖.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 (6) :70-71.
[2]王端好.《生物工艺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6) :23-24.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9
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都面临高水平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实验经费缺乏、实验条件差等问题,同时还面临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向地方性和应用型转型。这些问题和困难使得地方本科院校的化学化工毕业论文整体质量较低。通过对广西几所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调研,结合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化学化工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本文分析了广西几所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结合学校转型发展,以地方性和应用型为特征的化学化工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法,进一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质量。
1 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毕业论文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论文质量下滑
大学扩招后,很多地方性的专科院校都升格为本科院校,学生大量增加,教师增长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师生比严重下降[1,2],很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都是带10多个学生做实验,指导毕业论文学生的时间和经费分配越来越少,论文指导质量下降,入学学生的文化素质也逐年下降,这些因素加速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质量下降。
1.2 高水平指导教师严重缺乏
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尤其新增的本科专业,高水平教师稀缺。其次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坐落在小城市,位置较偏,交通条件一般,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尽管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了丰厚的优惠政策,但效果甚微。高层次人才的缺乏会造成科研项目少,科研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3],指导毕业论文的水平不高[4],使得地方本科院校的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质量较难提高。
1.3 毕业论文的实验条件差
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仪器设备很难满足化学化工毕业设计实验的需求。其仪器设备购买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学仪器采购、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项目,以及科研平台的研究经费等,而地方本科院校所获得的这类项目经费额度是非常少的,基本上不能采购什么大型的仪器设备。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获得厅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数量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科研项目作支撑来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仅靠学校给予每个本科生大约100元左右毕业论文经费来做实验,这点钱根本不足以完成一个本科生的化学化工毕业设计。实验条件差和实验经费紧缺严重的制约了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1.4 学生不够重视和毕业设计时间紧张
地方本科院校的本科生找工作难,一到大四学生们就开始四处奔波找工作。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设计都是放在大四第一个学期进行,这样导致毕业论文实验的时间与找工作时间,以及考研时间相冲突,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为了让学生找一份好的工作和考上研究生,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较为松懈[5]。其次很多学生做毕业实验,积极性不高,不认真,不重视,指导教师又疏于管理。
2 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毕业论文改革措施
2.1 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原则进行毕业论文模式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化学化工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做贡献,必须坚持地方性和应用型原则。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的毕业论文都是以实验论文或综述形式呈现,有必要进行论文评价模式改革。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去地方的化工企业实习,做事,去事业单位实习或挂职都能很好的提高这些能力和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且又坚持了地方性和应用型原则,这部分学生只需要写一份工作总结就可以等同于一篇毕业论文。另外自主创业的学生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评价方法,提交一份创业工作总结即可,无需再进行毕业实验。
2.2 改革毕业论文的时间
地方本科院校的化学化工毕业论文大部分都是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进行。除了去地方企事业单位实习和挂职,以及自主创新的同学外,剩下的这部分同学在学校进行毕业论文实验。这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实验不能放在大四进行,因为很多同学要考研和考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这样毕业论文就很难有时间保证去完成。结合我这些年的指导经验,我指导的毕业论文学生都是大二结束后的暑假开始进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到大三第一学期结束时,毕业论文工作结束,时间是整整6个月。从09级到12级连续四届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进行,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毕业论文质量高,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考研,考事业单位,找工作,毕业论文实验应该大二结束时就要开始。
2.3 拓展毕业论文经费来源
毕业论文经费紧缺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研广西几所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除了学校给的实验经费补助外,毕业论文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学校的科研平台经费;(4)企事业的项目经费。
2.4 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调研的广西几所地方本科院校,对化学化工毕业论文答辩都放得相对宽松。没有采取淘汰机制,几乎100%的答辩通过率。少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最近引入了本科论文查重率检测系统,要求重复率高于35%左右的不给答辩,这对论文质量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果引入淘汰机制,对于质量太差的毕业论文推迟学位授予,控制比率,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都是由各自的指导老师负责,大部分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和博士们都会认真的指导毕业论文,小部分不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对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比较宽松,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很少进行监督。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二级学院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和管理。
3 结语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对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坚持地方性和应用型原则,改革毕业论文的评价方式、改革毕业论文的时间、拓展毕业论文经费来源的渠道和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使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获得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毕业论文存在的质量下降、高水平指导教师严重缺乏、毕业论文的实验条件差和学生不够重视和毕业设计时间紧张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原则改革毕业论文评价模式、改革毕业论文时间、拓展毕业论文经费渠道、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等方法。改革效果较好,正准备推广该化学化工毕业论文改革新方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张杰.如何提高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J].广州化工,2014,42(7):230-231.
[2]彭忠利,金真,梁浩,等.化学化工毕业论文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0,38(3):212-213.
[3]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70-272.
[4]倪春林,郑文旭,周家容,等,农科院校提高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68-70.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10
《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工程及生物类相关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逻辑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涉及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纷繁复杂、学习难度较大[2]。在所有生物工程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记忆,被戏称为“生化生化,难以消化”,更不要说将生物化学知识融入到工程教育理念之中。
合理开设《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研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教育理念。然而,由于地方工科院校在优质生源、科研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对于地方工科院校的《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对地方工科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势在必行。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依托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优势,以生物工程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为试点进行课程改革,逐步构建特色鲜明符合工程专业认证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以实验教学强化工程素质的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有12条通用标准,概括起来就是培养的学生能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学生会做什么?整个培养过程强调的是持续的改进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包括了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与讨论及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新的适应本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明确哪些内容精讲、哪些内容略讲甚至不讲,避免不同课程之间重叠内容讲授时出现的重复、遗漏或踢皮球。从而可以高效利用每门课的宝贵时间。生物化学主要包括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及酶的结构功能(静态)及其代谢和调节(动态)。以记忆为主的静态化学可以适当的略讲,对于代谢过程错综复杂的动态生物化学需要加强,对于核酸部分主要整合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课程中讲授,重点讲授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即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3]。
生命科学相关的领域属于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领域,这些领域的实验技术无不和生物化学实验密切相关,比如医学中的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药品生产中过程控制与检验,食品行业中产品生产和检验等。因此实验内容的设置和过程控制非常重要,根据本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强化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增设部分研究性综合实验,形成良好的实验难度梯度。另外,要结合其它课程实验内容,进行综合改革,加强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方案。
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讲听式”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弱化理论的来龙去脉和构成学派等内容,增加生物化学应用新进展,丰富教学环节,让亲身感受到生化知识为我们人类现代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使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发展状况,拓宽视野,激发知识运用和学习的热情[4]。
2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将最新的研究动态融入教学内容
采用新的信息手段,广泛介绍发达国家在工程教育方面的优秀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工程师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工程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手段,除了制作精良的课件外,重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引导,要将抽象、枯燥的内容直观生动、简明传授给学生。尽管课件中富含精美的图表、漂亮的动画,讲授的也生动。然而,学生多是被动的学习,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深层次的理解,所学内容就很快淡忘。通过引导,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自己设计一个章节或一节课内容的“小工程”,通过网络或课堂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既能加深理解,又能锻炼信息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穿插前沿科学案例,培养学生兴趣与对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繁多,很多内容高度抽象,学习难度很大,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即使学生有兴趣,也难以持久。教学中适当引入最新的前沿案例,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与生物化学相关的诺贝尔奖成果,适度地超越教材,结合教材以外的重大事件等资源合理组织教学。比如:讲糖类的结构性质时,联系学院做糖类改性研究的谢涛教授的研究内容及动态,讲萜类时联系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青蒿素,再结合课题组所研究的经典三萜类人参皂苷的相关研究,把枯燥的知识不动声色的融入案例的讲解中,学生就可以像听故事式的学到相应的知识。动态生物化学学习更难,更抽象乏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在讲授时将代谢流程和相应的应用案例联系起来,比如代谢疾病、医院诊断指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产品的生产等。这样学生就会在浓厚的兴趣中融会贯通的学到了活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及视野。
3 重视教学过程化考核模式,提升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环环相扣,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课程内容,使学生学习效率普遍低下。因此,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过程化考核模式,有利于巩固所的内容,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试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最基本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等考核方式以外,过程化考核模式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课堂考核。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拟定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知识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的论文。并围绕所查的热点,在课堂上讨论,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语言表达和对知识的理解等方面综合考察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通过一些外文文献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
突出自学能力的考察。《生物化学》课程是大学四年中接触的比较早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合适的考察手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仅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对后学课程的课外自学提供很多帮助。平时在考察学生时,注重学生课外资料搜集情况、自主学习积极性和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考察,最终将课堂考核、期末考试结合过程化考核及自学能力考察,建立新的监控式综合考核体系,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逐步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4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增强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生物化学知识几乎是所有生命科学理论的基础,任何生命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等环节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知识,如何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和实验知识牢固的掌握,是所有高校都面临的一个难题。本科生通过适当的参加科学研究,能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观察、分析和独立设计,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到内在的理论,逐渐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课堂中的科研的科普到对学生的引导,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对科研的重要性和魅力有所了解,这样会增加学生对科研的新鲜感,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5]。我们开始采用鼓励学做科研,逐渐发展到学生主动要求参与科研。
结合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比如从校级科技创新活动开始,指导学生申报省级以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创新创项目,参加各级级挑战杯大学生大赛、课外创新作品竞赛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科研项目,结合我校发生物工程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努力用所学到生物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最终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实践应用能力并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工程应用性人才。
5 结语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按照工程教育的理念和培养要求,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了较好培养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应用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
摘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针对地方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近年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与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专业认证,生物工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志强,卿青,朱劼,等.以专业认证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6):189-190.
[2]乔建军,财音青格乐.化工学科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4):69-72.
[3]刘杰,王保莉,刘华伟,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6-67.
[4]陶志杰,曾卫国,许晖,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学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3,41(7):199-200.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党员意识探析 篇11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阻碍因素;形式主义
一、什么是本科院校学生的党员意识
党员认识乃是人文价值中的一项,属于党员在日常生活里面各种角色中最关键的政治站位价值观,属于党员对党委的一份认知感、归属感、担当感,是党员对于党的理想理念、工作态度、团队理想、法纪理解的整体反馈。本科院校学生的党员认识更汇聚式地体现在大家在理念上的坚定不移,在认识上的超前觉悟,在学习工作上的模范性等等。并且本科院校属于学生学习、日常生存比较聚集的地域,学生们相互间的影响亦是非常有显著性的。因此要培育身为党员的学生的党员认识,彰显诸位的先进性与模板效用,则不可以离开其学习生活的领域,就一定要关注身为党员的学生与一般的学生相互间所出现的互助作用。所以,一般的学生对身为党员的学生的学习意识与监管意识的培育亦是大家需要突出探究的模块。
二、当今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党员意识薄弱的阻碍因素
1.本科生基础党组织基数太过庞大,党员培养进程泛形式主义
随着本科院校扩招与其党建工作对于高校学生发展党员的关注,新余学院的党员组织规模日益得到扩充。并且为方便工作起见,普遍地,学生支部的一把手皆由他们的带班辅导员兼职。在新余学院里,辅导员们复杂繁多的日常事务已经占据了他们大多数的时间与耗费了大量的精神。还有些学生支部没能依照规定的进程来完成,仅自足于将材料做完整,许多支部是在发展前实行一次突围,发展人员的培育人没能发挥定时培养检查的效用,支部大会团队不严肃。种种行为皆会导致学生没能准确认识到党组织的法纪性与归属性。
2.党员关于党的原理缺乏,缺少理念性的支持,加入党组织的目的不纯
因为高校党员这个团体的特别,其重点精力仍会摆在学习专门的学识里面,极少有人会自主地去学习系统的原理,因此关于党的方面的党史与原理知识非常缺乏。目前某些党员对加入共产党组织怀着极强的个人目的。在新余学院里,普遍会显现出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里面,党员学生缺少党员认识。亦是由于入党的目的不纯,许多一般的学生则不会把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当作学习模范,反倒是整天思考着自身如何才可以加进来,与党员发展人员互相攀比。
3.高校学生缺少以党员为榜样的理念,组织缺少推广党员的理念
在新余学院里,我们必须认识到,模范生的力量与小组织的气氛是我们不可以忽略的。关于具有党员身份的学生,对于其来讲,此种榜样领头效用乃是他们的责任亦是他们的义务。然而,现今的具有党员身份的学生缺乏此种认识。与此同时,一般的学生亦没能自主向党员取经,更谈不上对他们的监督理念了。如此则削弱了党员的模范力量,亦削弱了党组织在其心里的作用力。有些部门缺少对党员的详尽推广。就算平时评定出优秀的成员,但常常仅是在支部里面开展评定活动,党员范畴里开展表扬,缺少对突出表现的学生党员的有力推广。
三、增强地方本科院校党员意识的策略
面对上面分析出来的难题,依据本科院校发展党员这个特别的氛围,应当完备本科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关于学生党方面的指示方针,要发展首先要注重质量,要管好首先要有章可循,要教好首先要注重效果。
1.范式化党员发展相关程序,凸显组织团队的法纪
第一乃在发展前,让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相关人员开展推优工作,遴选优秀的学生参与党的知识体系训练。正式加入前党组织需对将要加入者开展谈话,明晰其思想情况,开展民主测验,测验通过之后才可以给予发展机会。
第二乃是需范式化发展进程中的再教育,举个例子,关于主动人员的党校后整理教育、关于发展对象的各个视角长时段考查教育,关于预备党员的重新教育等。
第三乃是增强党员的工作认识,在思想层面突出学生党员进展工作,加强发展工作的可靠性,增强发展材料的范式化。
2.注重前期培育与加进党以后的教导,开创高校基层党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注重前期的培育与发展工作的时候,增强入党后的教导培育。将党的基础知识归入新生入学教导的重点内容,培育学生入党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建立主动自主的思想信念,激励新学生对党组织投递入党志愿书。入党后的教导培育属于本科院校基层党组织构建里面的重点章节,面对本科院校基层党组织构建里忽略进入党组织后的教导培育的势头,增强党员学生的教导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科院校基层党组织需在上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努力开发活动,而且基层党组织的安排需与学生的校园生涯相契合,表现出当代的特点,不但要增强时事政治原理的理念,思想意识的教导与培育,还要增强对各种观念、梦想和实际的教导。党组织项目需极力开发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在项目里面极力利用每一位成员的效用,使党组织生涯正式变成学生党员提升政治素质的主要方式。
3.增强学校支部的构建,在班集体与学生的宿舍建立党小组
相关学者指明,党支部,本科院校的基层党组织,不但是对拥有党员身份的学生开展教导管理的最佳媒介,还是高校变革与前进的基础。但是规模宏大的基层党组织已然不适合全新的改变。因此在班集体与学生的宿舍建立党小组,可以极力发挥党员的榜样领导效用,变成影响一个集体发展前进的关键因素,发挥对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影响与原理系统指引效用,高效推进全体学生的党员认识的提升。
放眼地方本科院校,着重于新余学院的具体实例,总而言之,本科院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作用重大,对学校党建相关事务的开展,甚至于全党的发展皆有重大的作用。党务工作人员需严肃整合经验教训,合理解析与正确掌握现今在本科院校里发展党员事务面对的新态势、新状况与新难题,用老实、开拓的信念,主动又谨慎地完成在本科院校里面发展党员的事务,保证学生党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党员认识,永远保持先进性。
参考文献:
[1]李万仓.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
[2]胡旭阳.论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养成机制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3]曹婧妤.强化党员意识,培养高校学生党员归属感.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注:本文为新余学院校级课题论文,项目编号为xj1204。
(作者单位 江西省新余学院)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 篇12
1 精选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 需要结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认真挑选授课内容。必要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自编教材 (包括实验教材) 。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 及时引入与现代科学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学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有机化学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 改革教学方法, 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的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思想引入课堂, 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 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 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景, 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信息, 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探究式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推行探究式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2.1 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教学目标
由于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探究效果, 探究式教学应从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开始。为此, 我们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而不是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a.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由于社会生活问题, 特别是涉及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如环境生态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等,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 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例如, 在讲有机化学中的对映异构现象时, 可以列举许多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性药物说明化合物的立体构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化学的兴趣。
b.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机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
c.通过有机化学史实的重现创设情境。应用具有时代性的典型问题设置情境, 让学生像当年的科学家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那样经历发现的过程, 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信顽强的品质。
d.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 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时候, 可根据已学过的各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它特有的结构之间的关系规律, 让学生自己根据其结构特点来推测此化合物可能进行的反应类型及可能遵循的反应机理, 以此来训练学生研究化学问题所应具有的思维能力。
2.2 分析起疑, 方案假设
课堂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以后, 我们就要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类推等不断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 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段知识、素材,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 从中发现必然的联系, 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学习方案。这期间, 我们不仅要启发学生交流探究情况, 相互质疑问难, 对不同观点进行探索补充、修正, 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汇报各自的探究思路和成果, 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 把握知识的生长点, 及时设疑, 深化思维,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完善认知结构。
2.3 动手实验, 验证探究
验证是学生确立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 是获得正确的概念、理论的基本保证。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不仅可以验证自己的预测, 还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2.4 讨论结果, 拓展思维
在假设、验证的基础上学生必然求得结论使感性体验符号化, 成为认知结构的内在成分。因此, 我们要对学生经过验证的假设进行加工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结论, 适时进行恰当的评论,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欢愉。学生则要积极地把抽象化了的概念、原理应用到新情景中去, 用概念、原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完善, 又是对概念、原理的复现, 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记忆, 增强了应用概念、原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更新教学手段, 推行现代教育技术
在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 我们也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更新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用计算机多媒体, 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 容易记忆和理解。
同时, 在教学手段的利用上, 我们也注意继承与创新并重, 注意发挥传统教学特有的随机、灵活、节奏感与互动性强的优势来弥补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定性、程序化、交流少等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将自制的有机化学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有机化学教学特别是分子的微观运动、电子的转移、构型和构象的变换等,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重视课程考试改革
考试方法和考试方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是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必要环节。理论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考试等;实验考试既考基础知识又考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与研究, 并重视平时实验成绩。注意淡化考试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的学生可以加鼓励分。注意考题类型多样化和题型设计的灵活性, 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 或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考察学生利用Internet网、光盘检索、处理资料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调查、分析及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通过考试改革促使学生勤于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
实践表明, 这套教改方案突出了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蒋易春, 左清.升格高校要在转轨中创新[J].现代大学教育, 2002, (6) :52.
[2]范贤超.教育创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15-16.
[3]崔玉民, 范少华.构建探究式有机化学教学法[J].化学教育, 2006, (3) :25.
[4]汪年春.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正确处理三个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7) :46.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推荐阅读:
地方医学本科院校05-26
建地方本科院校11-08
地方医药类本科院校07-08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10-30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05-19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11-06
地方性本科高校06-17
地方高校本科生07-10
地方本科高校体育专业08-12
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