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2024-11-1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精选11篇)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1

引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学习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来交流, 英语也不例外, 因此学习英语提高交际能力十分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 国际化交流的需求不断的深入和扩大, 对各行业人才的口语交流能力提出更高更广泛的要求, 英语作为一种被最广泛使用的国际化语言, 其口语交流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然而, 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尤其是师范类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不能够具有相应的英语口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规定, 要培养学生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包括听和说的能力, 使之能够在职业岗位与人际交往中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但现实中我们的专科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差, 作为英语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关注并采取措施使之提高。

一、专科师范院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的表现

(一) 没的说

没的说, 即无话可说。在课堂上教师针对一个话题要求学生们展开讨论或发表建议,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没有用英文思维的能力。

(二) 说不好

说不好中的“说”有两层意思, 即口头英语语言能力不够和身势、情态等能表达英语语言意思的手段运用不好。说不好的表现诸多, 如课堂学习中的说不好, 交际场合中的说不好等。说不好表现在表情和行为动作的不协调与不符合英语语言表达的特点和习惯, 不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不同的交际目的, 采用不同的手段、方式、风格、语调、情态来表达, 英语语音、语调使用的不够准确, 英语表现的汉语化, 英语发音失去其应有的连读、爆破、弱读音, 不会使用相应的语法等等。

二、专科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一) 不注重词汇的积累

无论对何种知识的学习, 都需要知识量的积累, 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正所谓“厚积薄发”。不懂得字、词, 没有相应的词汇量, 就不会说句子甚至表达。同样, 英语学习中, 没有单词的积累就讲不出英语。我们都清楚, 专科院校的生源来自普通高中, 分数都偏低。随着同龄青年进入高校上学的比例不断升高, 专科院校的学生分数线也随之下移, 因此学生文化基础和英语水平一般偏低。让没有英语基础的学生说英语, 他只会说“Sorry, I don’t know.”再加上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存在心理上的畏惧及认识态度上的不科学。即使一些基础稍微好些的学生也是心理压力较大, 害怕自己因说错话或发错音被同学抓住“把柄”, 因而宁愿在课堂上不动嘴发一言, 只动耳来单纯的听讲。继而, 陷入“学得懂”“写的清”“说不得”的学习怪圈, 慢慢的失去学会“说”英语的信心, 乃至于只想“学英语”, 不想“说英语”。

(二) 不具备适宜的语言环境

从专科师范院校师资配备来说, 是不完善的, 这是环境不具备的一个具体原因。如这类学校基本都没有外教, 更谈不上给学生开设外教教学的课程, 甚至连单独的口语课都没有。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全部用英语授课, 学生要在提升英语知识水平上过级怎么可能?课堂上教师的全英教学走形式, 无论从教师的语言使用和导引, 还是从学生的自主听的意识和要弄清弄懂的意识都还欠缺。教和学的不协调、不互动, 使得英语语言应用环境没有构建起来。

(三) 不正确的英语教学观念

专科师范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语法教学, 忽视对学生听和说等具体能力的培养, 将学生英语级别考试作为评定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这说明在英语教学观念上是有偏差的。

(四) 不标准的英语教师口语

尽管教师都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 但普遍在口语流利和标准程度上有缺憾, 甚至有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有的老师本身综合素质不高, 自身的英语口语也不是很好, 甚至于带有明显的地方方言的痕迹, 跟着这样的教师学英语, 自然在英语口语水平上就不会掌握得好。

三、提高专科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建议

(一) 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英语, 学好英语

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 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激情四射。这样, 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纷呈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 对学习就会兴趣盎然, 学生的倾情投入, 也会促使教师不断的提高课堂质量, 两者形成良性循环。

(二) 允许学生犯口语错误, 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

创造支持型的学习环境。在支持型环境中, 同学之间相互支持, 相互理解, 相互接纳, 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有安全感, 不会因为自己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而感到不适应或者有压力, 从而有勇气面对学习挑战, 不怕犯错, 敢于开口。教师要容错, 要从积极方面进行反馈,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多鼓励学生。

(三) 积极营造学习环境, 形成课余使用英语口语的氛围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需要英语课堂的教育和培养, 也需

要教师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口语练习。学校可以全面开展英语活动, 完善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组织一些英语话剧演出、演讲比赛, 或者给学生提供机会观看英文原版电影, 提供英语音像资料的借阅等。可借鉴经验, 开设便于学生参加的英语角,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英语角去接受环境的熏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英语知识竞赛, 在竞赛的历练中提高口语水平。

(四) 培养学生掌握口语的意识, 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

立足于现实, 培养专科师范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必须激发学生掌握好英语口语的自主意识。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导向学生掌握口语与掌握书面知识的等同重要。在讲课的过程中, 不仅使用全过程英语授课, 让学生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感受英语学习氛围, 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标准。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测试必须加入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评, 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学好英语课程, 英语口语能力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五) 丰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求活、求新、求趣味, 做到讲、练结合。教师的讲课方法对于学生听好课很重要, 如教师虽有备课教案, 但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听课反映等都是变数, 不能一成不变的对待。应有灵活性, 随机应变。教师在使用全英语教学中, 语速和语义应视学生听课状况来调适, 让学生乐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能够主动辨析教师的讲课意图。教师要主动探究有效教学的方法, 不固守已有的教学经验,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等。

(六) 培训教师, 锤炼教师的口语实力

学校要重视对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包括多为教师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 注意提高英语教师口语水平。英语教师必须增强提升滋生教师水平的主观意识, 从自我锤炼的角度, 通过各种渠道来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只有教师具有相应的英语口语说平, 才能在教学中够用和会用,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起到“教”和“带”的作用。

四、结束语

专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对英语语言的使用要求。作为语言, 一种交流工具, 最重要的恰恰也是听说技能, 即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自身因素和学校、教师、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本身要转变对学习英语口语表达的态度和观念, 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学校也应该给予重视, 多支持举办相关活动。教师应该明白教学观念和改善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 专科师范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尽快提高, 在就业后从容应对工作岗位上对英语口语的使用要求。

摘要: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并不理想,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为英语教育者不得不关注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使之提高水平。本文分析了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技能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 初步探讨如何通过多方面努力来帮助专科院校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技能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关键词:专科院校,英语口语技能,教学观念,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1, 07.

[2]王云.论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7.02.

[3]赵东兰.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1.03.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2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以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并对之不足加以反思.

作 者:邓炜 DENG Wei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外语系,湖南,怀化,418008刊 名:怀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年,卷(期):200928(12)分类号:G642.0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听力教学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3

【摘要】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环境、创业课程设置及教材、创业政策及资金、创业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有待改善的现状,本文就基于宜春市地方高职院校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力图找到完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办法。

【关键词】宜春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 创业教育 因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国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创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地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环境、创业教育课程、创业资金及政策等方面都存在改进之处。

一、创业教育意识培养环境

1.校外创业教育意识培养环境。创业环境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上存在很大的影响。在各个学科专业设置上,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在选择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时,社会各界、家庭等人员在引导学生时基本不会考虑选择这个专业后会有创业的可能,往往会惯性地认为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就是到中小学或者幼儿园从事英语教师的职业。在实际调查中,宜春市高职院校的学生有92%的同学认为毕业后会从事教师行业,不会去进行创业,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进行创业不如从事教师行业的收入稳定;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以女生为主,女生的创业意愿相对男生更弱,他们更向往稳定的教师职业。

这就要求社会、家庭人员在引导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时要多进行引导,要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要积极鼓励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创业意识和观念上要进行革新,这个是需要全社会人员在思想认识上进行改进。其实在宜春也有很多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进行了创业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校内创业教育意识培养环境。在加强高职创业教育的大环境下,校内的创业教育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下,地方高职院校也会做些“规定性”动作的高职创业教育,会根据上级要求召开相应的创业教育工作会议,传达高职创业教育精神,自上而下地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意识的灌输、培养,进而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教育。但是实际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传达上级创业教育精神的过程中,往往是生硬地传达文件内容而缺乏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深入分析拓展,容易“应付式”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并没有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教育实践,学生相应地容易对“生硬”的创业教育精神内容的传达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这样更容易使本身就缺乏创业意识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弱化。

就拿宜春市为例,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本身由于专业因素以及未来就业方向的影响,缺乏自主的创业教育意识,在校内如果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在教育方式上缺乏创新、生动、联系实际的创业教育内容的传达则更容易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当然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单是社会、学校传递创业教育信息,更多的是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都要注意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校内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分制、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硬件、创业教育软件、创业教育实践、创业教育考评等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该重视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才能全方位地改变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的现状。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材

1.课堂创业课程。要重视创业教育,必须在教育教学最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添设创业教育课程。若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必须将创业教育的课程纳入到学校学分制的课程设置中。地方高职院校往往惯性地认为专业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而容易忽略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像宜春市的高职院校,根据上级要求,尤其是为了申请更高层次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认定时候需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容易给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里面安排了创业教育的课程却往往容易被其他的课程或者其他的校园活动给调整。创业课程的课时量得不到保证,让学生容易感觉创业课程远没有其他课程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课程设置上不但要开设创业课程,要建立学分制的课程考评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学分考核体系中,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创业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和创业教育的实际取得的效果,而不是为了拿到学分应付考试而进行创业课程的学习。

2.创业教育课程教材。针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全国有许多种,很多创业课程和就业课程放在一起开设,甚至是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而没有创业教育的内容,往往向上级报教材时把就业指导课程就等同于创业教育的课程,这样是实际上就弱化甚至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内容。同样在教材的选定上,首先是优先考虑就业指导方面的教材,而不是创业教育的教材。即便有些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会考虑创业教育的内容,但是侧重点依然是就业指导方面,其中很少一部分是创业教育的内容。就拿宜春市为例,一是开设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否首先是个问题,其次在选择教材时也容易忽略创业教育的内容。

这个现状就要求地方高职院校首先在开课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创业教育的比重,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适合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实用性强的教材,因为往往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是不会特别细化地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就业实际情况的。

三、创业政策及资金

1.创业政策。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许多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政策,地方院校也相应在这些政策之中。但是从宜春市高职院校情况来看,创业政策在宣传和贯彻力度上亟待加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创业政策几乎不了解,甚至也不关心,很难打破传统的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观念,其实很多情况下学校层面收到相关的创业政策方面的文件,但是往往只是传达给各学院,而各学院在继续往下传达时,存在传达内容没有按照要求来执行到位,使得学生对支持创业的政策不甚了解,更谈不上用政策来帮助自己创业。这样在实际上造成了政策的失效。

另一方面,除了上级给予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的政策外,学校也应出台一些切合本校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比如实行弹性学分制,让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进行创业;比如在创业实践活动上给予学生以加学分,多常态化定期举办各级创新创业大赛,鼓励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多接触、多尝试创业活动。

2.创业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在人事劳动相关部门政策的推动下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创业资金的支持,比如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贷款等,但实际过程中往往大部分资金是分配给了大学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学生接受到的贷款比例非常小,而高职院校中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非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能申请到的创业资金比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多得多,同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提交申请的非常少。

就拿宜春市来说,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创业申请及能申请到的资金比例要比其他院校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少得多。如果没有创业资金的支持,创业实践自然是空中楼阁。

作者简介:

徐天兰(197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南昌大学博士,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论应用型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教育 篇4

(一) 专业层次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模糊性

应用型地方院校的前身多为地方师范专科学校, 尽管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发展规划已经升本, 但要在转型期内真正实现“内涵升本”仍困难重重。英语专业面临着健全语言技能课、开设专业知识课及相关专业知识课, 达到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要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必须转变专业教育理念, 解决在专业层次定位、人才培养方向、规格及模式等方面存在的模糊认识。

(二) 专业课教师匮乏

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阶段。近年来高校连续扩大招生, 导致专业课教师匮乏。教师队伍中学历层次偏低, 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 教学资源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⑴教材有待进一步修改

目前英语专业的教材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编写的, 解决了教学的燃眉之急, 但仍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跟不上时代步伐、语言变化速度, 仍显落后性。近年来大规模扩招造成生源质量急速下滑, 教材难度却反而增强, 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

⑵课程设置重叠单一, 结构不完善

为规范教学, 新《大纲》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在英语专业技能课模块中, 综合技能课与其他单项技能课, 等有部分重叠。综合技能课“包罗万象”, 成了各项技能训练课“量的机械重复”的大组合;并非在更高层次上的“质的飞跃”。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也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学校缺乏相关师资, 大部分相关专业课程目前还无法开设。

(四) 教学方法的落后性和单调性

先进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法改革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仍未能摆脱落后、单调的局面。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方面和学生自主学习两方面。

⑴传统教学法还未退出主导地位

在课堂教学方面, 传统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 过分重视“知识的输入”。忽视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 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法培养的学生读写能力强、应试能力强, 听说能力差、思维创新能力差。交际教学法却过分强调“输出”, 忽视了“输入”, 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因此, 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显然不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

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我们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 却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①自我学习动机不够强烈;②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计划性;③持久性不强, 缺乏学而不厌的精神;④未能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脱离实际学英语;⑤过于重视考试成绩, 未能根据自身情况实现自我发展。

(五) 导致的严重后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对人才要求的提高, 上述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严峻。师资力量、学生来源与应用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客观差距可能会越拉越大。落后的教育理念、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课程设置、陈旧的教学方法、萎靡不振的学风会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造成学生基本功不过关、知识面窄、专业素质下降, 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二、对应用型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明确专业定位、多途径培养宽口径应用型英语人才

要明确专业定位, 首先要确定学校类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将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种类型。”国内大多数专家学者也基本认同这一分类方法, 并根据科研规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专科生招生比例, 将高等教育细分为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五种类型。

应用型地方普通高校外语专业主要培养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素质优良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因此, 应根据本专业的发展状况, 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 充分发掘利用地方特有的办学资源, 走有自己特色的路。这关系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的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应用型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培养服务于本地区中学教师任务, 具有一定的教师教育经验。要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 重点办好师范类英语教师培养工作。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考研, 通过在职委培、进修培训、访问考察等形式加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要加快人才引进步伐, 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教师聘用方面引入竞争机制, 在教学领域中实现优胜劣汰, 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水平, 进而使教学达到较理想的状态。”

(三) 教学内容的改革

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着手。课程设置应符合《大纲》总体要求, 体现专业特色, 适应社会需求。

⑴应调整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 减少重复设置现象。针对当前学生听说能力较差的现象, 基础阶段应在课程安排上体现听说领先的原则, 减少综合训练课程 (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 , 增加听力、口语课时。高年级阶段仍应继续开设一定时数的听力课。

⑵还可开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视听课, 通过看一些原版电影, 将外语专业三个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兴趣, 还训练了听力、口语等专业技能, 同时锻炼了思维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⑶应开设中国文化课程, 要做到游刃有余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应用, 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自由转换。

⑷应充分利用各种可能条件,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尝试。归纳起来有两种可行的方式:一是与英语专业平行设置“外语+专业方向”复合专业, 如经贸外语专业;二是英语专业学生辅修其他学科专业课程。

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包括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活动应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因此, 在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 教师也应加强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师威信。有威信的教师的教导能比较容易地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引起他们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成为激励他们学习的不竭动力之源。

(四)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思考时间、活动空间以及表现机会, 多让学生开口尝试, 将“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创新的意识。

⑵注重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端正对专业课的正确认识, 处理好各门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 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以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旨在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便离开学校以后能继续学习。

三、结语

应用型地方学院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相当严峻, 可归纳为①专业层次定位不明确;②师资力量匮乏;③生源整体素质下滑;④教学创新理念差, 教学方法落后;⑤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⑥教学内容陈旧;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制约着专业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改革的紧迫感,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为重点, 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突破口, 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的空间, 加快专业教育发展。

摘要:应用型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是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日趋激烈的专业外语教育市场竞争中, 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区域优势, 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本地需要的高素质宽口径外语人才, 是此类院校英语专业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它关系到该专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能否求得生存空间、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关键词: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永亮.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 82-83.

[2]张家骅.也谈高校专业外语教育改革[J].外语研究, 2003, (1) 57-59.

[3]潘懋元, 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 2003 (3) 5-9.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5

一、专业设置(准入规范)

二、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初中起点、在校学习五年的师范专科学校,它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能够在各类幼儿园和托幼机构胜任教师岗位的实践型教师。

(二)人才规格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一下基本要求:

1.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热爱教育、热爱儿童;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人格;

3.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4.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文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礼仪风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交往合作能力;

5.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6.具有幼儿教师必备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并能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具体包括:

(1)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观察和沟通的能力;规划和设计组织和实施各类教育活动的能力。

(2)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专业建设规范

(一)课程与教学规范

1.课程设置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三大部分。

(1)课程内容

a)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主题,是实现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它包括通识课程、学前专业课程、艺体技能课程三大块,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通识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大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体育与健康等方面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识课程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基础课、信息技术基础课、体育与健康等课程。通识课程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教育思想、教育知识及教育理论教育,建构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教育理想和师德杜洋,掌握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的主要课程。学前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块。专业理论课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等,约 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专业技能课主要包括: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等课程,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艺体技能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的教育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艺术表达、体育技能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乐理与歌唱、钢琴、舞蹈、绘画和操节与队列等课程。约课程,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b)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它可以主动地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

选修课一般开设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教育技能、艺术、体育以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课程。选修课程和内容应体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特点以及当地经济状况。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c)教育实践活动课程

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是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的综合实践课,是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对于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熟悉幼儿、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特殊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参观幼儿园、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育专业课、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贯穿于五年制教学活动的始终。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时间约周,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2)课程设置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程设置要合理安排各门学科的先后顺序、恰当地分配各学科的教学时数,是课程计划中的重要问题。

各门学科的安排要保持一定的顺序,以保证教学有系统地循序渐进,使先学的学科能为后学学科打下基础。

各门学科的学时分配,是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法上得要求来确定的。它应包括看每门学科的总时数和每学年、每周的授课时数,应在保证主要学科的前提下,恰当分配各门学科的学时。

(3)五年制师范学科学前教育专业课时计划参考表

表一:必修课程

2.教学规范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学校应以教学为主,妥善安排教学和其它各项教育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保证。教学内容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它规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a)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知道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和

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各院校应依据这些基本要求,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出发,确定本学校的课程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根据师范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实行课堂教学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使师范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整体。

各校在制定本学校的课程计划时,应根据师范院校五年制学前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应用性和师范性。

b)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变得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规范、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是便携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各院校应全面透彻地贯彻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体系按大纲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可以限于大纲的规定,但全面实现教学大纲是各科教学的基本任务。

c)教科书

教科书,简称课本。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的教学用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学大纲,选好教学用书。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的教学用书应体现出基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验学生的知识提供基本材料。学校的教学活动既不要脱离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另搞一套,也不要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进行教学法上的教工;应及时给学生补充教育教学上的新成果、新技术;应指导学生学好、用好教科书,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教学应是深入钻研、熟悉掌握、认真执行,以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

(2)组织与实施

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将教育的目标、内容转化成具体的教学活动,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组成的。它需要教学的各个管理部门科学的组织和安排,需要教师认真严肃地执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

a)备课和上课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环节,要上好课,必须要先备好课。

好的备课应做到:钻研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教学参考;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重点、剪辑好教材、组织好教学过程,以保证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好的备课应该落实到三种计划上,即教师的备课应具体转化成三种文本形式;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但必须有。对老教师和新教师应有不同要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应按照课时计划上课,但又不需要为课时计划所束缚。在教学原则的知道下,应灵活地使用好课时计划;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好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加强对课堂教学教效益的研究,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减少教学浪费。

b)作业布置和成绩检查与评定

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好学生作业,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

作业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应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得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能力。

作业分量应适当,难易要适度。

作业应有检查,也可住址自查;教师应认真地对作业进行批改,把批改作业作为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又一个主要环节,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主要意义。

对学业成绩的检查应考查与考试相结合;口头考查与书面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单元考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何种形式检查,应根据学科特点、内容和检查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无论是百分之还是等级制,都应制定正确的评分标准;成绩的评定还应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的精神,不仅要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要考虑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仅要考虑学生站位知识的广度还应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不仅要考虑学生范错误的数量,还应考虑犯错误的性质。

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中的命题权限应有明确的规定,应建立学科试题库,规范的完善考核过程。

c)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对实现教学目的有主要意义。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也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具体的特点及使用范围,有的适合教授新知,有的适合训练技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应根据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d)教育实践活动

以教育实习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教育的一种专业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训练一个合格教师的主要手段。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6

【关键词】翻译语料库 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 翻译实践 运用

语料的整理与收集和英语教学密切相关,因此,英语翻译教学不能与翻译实例与语言材料分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现代计算机为基础的语料库随机产生。语料库主要是指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律。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整理各种连续出现的自然语言,并运用话语片段、文本构建的具有相关容量的电子文本库。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学者、语言学专家都逐步开始用语料库进行学术研究。当前,语料库作为一种资源库,已经为语言翻译提供了大量有用素材,极大地促进了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

一、基于“翻译语料库”在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实践中运用的意义

1.增强翻译教学的针对性。由于单一教学的课堂容量有限,因此,教师很难在课堂上面面俱到的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如果可以有效利用语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增强自己对翻译语言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就可以明确翻译教学的核心问题,从而增强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人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自己信息积累的影响,因此,学生必须在翻译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才能系统掌握英语语言的知识点。但若只依靠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效率较低且过程漫长。而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语料库中的相关数据,对英语的语言项目进行科学统计和系统分析,且将整理结果有效作用于英语翻译学习,就会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全貌,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2.为翻译教学提供真实语境。索绪尔被誉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鼻祖”,他将语言词汇关系分为纵聚与组合两种。语料库能够为语言教学提供文本语境,教师可以在语料库中将搜索词作为中心,然后将与此相关的词汇进行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此外,还可以分析某个英语词汇的语言生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这个词汇的语篇、语法功能。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语料库造词、搜索,并在相关语境中进行词语搭配。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语料库作为英语翻译的教学资源,并将之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这可以极大地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与真实性。英语词典多数情况下仅仅为学生提供词汇的定义,而未将词汇放在实际语境中加以分析。而在翻译语料库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语境进行全面的翻译练习。学生在语料库中可以观察大量真实的语境,并了解相关词汇的典型搭配,以及词汇在语境中的语义特点,进而促使英语翻译学习成为一个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语料库为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真实、客观的实际例子,并为学生创造力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分析、比较、类比英语知识点,进而调动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促使翻译文本电子化。在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黑板、粉笔、作业、教材等单一、僵化的教学方法,但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合理运用语料库则能够帮助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语料处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小型语料库,对原文、译文进行灵活性分析。进而帮助学生获取比教材上更加丰富的例文、译文信息,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的判断。可见,与传统英语翻译教学相比,语料库环境下的翻译教学可以使文本电子化,为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

4.改变教师的翻译教学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时常采用内省法,这使得教师时常面临艰难的选择,如在表达同一个意义时,哪个语言手段最常使用?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找到令学生信服的答案。语言学家指出,胡乱编造的例句极易误导学生,而语料库中的语言例句则具有较大的真实性。所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正确使用语料库,可以促使学生明确相关语句或词汇在英语交际中的运用情况,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翻译语料库模式下,教师在讲解英语翻译时可以做到有理有据,引导学生深入、全面的了解英语翻译的本质和基础理论。在语料库中有大量英汉翻译的例句,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自由选择,但通常情况下,英语、汉语词汇在翻译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时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英语词汇在英汉词典中的翻译较为简单,但在语料库中却可以占到多种表达形式,这些表达形式更加简练和地道,这显然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语境,并提高学生的语感。此外,英语和汉语表达中都有一些特殊的结构与句型,教材上很少涉及这些语句的翻译技巧,但语料库却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翻译知识形成系统的感性认识。

5.帮助学生对译文进行量化分析。在原有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容多受到教材的限制,例句相对较少,而且时常为一些人造语境,这就使得英语翻译教学脱离实际表达需求,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根本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反复引导和讲解,也很难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但基于“翻译语料库”的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主观判断、知识零碎、缺乏积极性等问题。这是因为语料库局域强大的统计功能,能够引导学生对翻译文本进行等值概率分析,进而确定目标词汇在不同译者译文中相应的翻译情况及出现频率。语料库的这种分析功能可以增强不同翻译文本数据的直观性和系统性。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语料库检索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借助于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明确翻译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翻译策略。同时,在语料库模式下,学生通过反复的翻译实践,还可以增强自己对相关翻译技巧的感悟能力,并通过自身的归纳、推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总而言之,由于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弊端和不足,因此,必须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料库教学以其独特地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endprint

二、基于“翻译语料库”在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1.在学生方面。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英语翻译教学也是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因此,学生在翻译学习中要合理运用教师建立的小型语料库,以及双语平行语料库,根据语料库中的译文和原文,进行观摩和探究,进而提升自身的英语翻译能力。同时,还可以对长篇译文进行量化分析,或统计探究译者的个性表达风格,进而掌握多样化的翻译技巧。

2.在教学单位方面。语料库具有强大的对比、储存和检索功能,对英语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建立语料库需要一定的费用,因此,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实际需求,合理构建与科研、教学相关的小型语料库,从而满足英语翻译教学的语料库需求。

3.在教师方面。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建立翻译作业语料库,并根据语料库中的内容把握学生的翻译特点,进而对学生的翻译学习进行跟踪指导,提升学生翻译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特定的翻译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一次性语料库。这种语料库建库相对容易,结构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但可以增强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运用于翻译教学的语料库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的,按照相应的原则建立多样化的语料库,增强翻译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麦成.独立学院教学过程化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2]张继光.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

[3]马藏,陈清贵.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实[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

[4]倪传斌,刘治.语料库数据驱动技术在科技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2.

[5]陈振东,李澜.基于网络和语料库的口译教学策略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9.

[6]秦洪武,王克非.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J].中国翻译,2007.

[7]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

[8]何文安.翻译教学:现状评估、改革与展望[J].中国科技翻译,1996.

[9]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7

关键词:英语口语,农村生源学生,学习策略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者应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做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1]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指引,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读写”技能而轻“听说”的现象。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在每年新录取的大学生中,尤其是非重点的地方院校,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学生占了一半的比例。由于受到当地外语学习条件的限制,他们有的极少或从来未接受过口语表达训练,所以很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点很低,与来自城市的学生差距比较大。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农村生源新生与城市生源学生(以下简称“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以平顶山学院信息传播学院、政法学院和师范教育学院百名10级大一新生为对象,调查平顶山学院非英语专业新生大学英语口语现状,找出制约其口语水平提高的障碍因素,以便采用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方法,改善、提高农村生源学生的口语能力。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重点了解“城乡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同:中学时的教学重点及学习英语的目的;中学时的口语教学及学习情况;大学时最想掌握的英语技能;目前在口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练习口语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期许。

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及与学生的座谈,可以大概了解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

1)学生对英语口语重视程度很高。该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对英语口语训练所投入的时间,以及对英语口语训练的看法。回收的100份表格均有效,在80名农村生源学生中,其中有57位同学回答“说”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最重要的,有41名同学对英语口语的兴趣一般,有28位同学有很大兴趣。也有同学认为进行口语训练完全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将时间用到其它方面或许还可以提高点分数;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口语训练短时间不出成绩;或者认为找不出合适的训练方法,因此很少训练。

2)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存在很多影响其口语表达的不利因素。学生语言知识不足,反应速度慢,背景知识缺乏等。而其中语言不足对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语言知识的高低决定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及反应速度的快慢,语言知识的障碍具体表现在语音障碍、语速障碍、词汇、语法障碍,而这三者中又以前者表现最为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而其中尤以重音及双元音出错为多。

3)心理障碍严重。口语表达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很多同学当口语难度超出现有水平时,会感到焦虑。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们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少学生回答“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时,也提到要克服胆小、害怕犯错误的心理,平时加强锻炼,多说、敢说。

2 大学农村生源新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原因

2.1 英语口语训练起步较晚,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农村,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而很多城市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村孩子起步就比城市孩子晚。小学阶段学习因师资因素造成的学习不规范等结果导致英语学习的不足,到了中学,要与城市学生相比,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城市学生家长愿意也有资本为孩子投入,而且国家和地方投入也很大,相反农村学生在这两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学生。很多农村学生家庭学习环境不理想,父母自身认识水平、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在问卷调查中,问及“父母会英语吗?会帮助你学英语吗?”,所有农村生源学生皆回答“不会英语,不能进行辅导”。学生掌握了母语的自然倾向,习惯于用汉语思维,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2.2 口语教学设备落后,缺乏口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在农村,口语教学缺乏必要的视听设备和音像材料,语言输入不足。教师无法搜集必要的教学资源,无法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传递信息、加大语言输入。除了参考书外,教师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辅助教学的。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无法使用诸如随身听、复读机、MP3等各种辅助口语训练的设备。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环境相对较差。在“中学英语任课老师用英语授课的程度”一栏,80名农村生源学生中,10名学生回答“汉语太多”,35名学生回答“汉语多于英语”,只有9名学生回答“尽可能用英语教学”。由于不是母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用英语进行语言的交流与应用,平常基本上就没有这个环境,很少有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进行语言各个方面的能力的训练。学生除了缺乏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外,还缺乏生活中活用英语的经验。

2.3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张敏强———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就城乡生源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发表观点:近几年积极进行的教育改革,埋藏着不少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因素。“各地大力培养重点高中,大量的示范高中把生源集中起来,不断加大城市高中的优势。但是资源集中不意味着最大化,结果就是城市高中和农村高中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

现实中存在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积累和延续。由于教学条件差,信息闭塞,农村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与陈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及时转变角色,仍以自我为中心,教学语言多用母语,或者说一句英语翻译一句汉语,再加上受方言影响导致读音不准。

在回答“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时,80名农村生源学生的情况如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13人;做题能力的提高:51人,占了总人数的63.75%;扩大词汇:14人;听力:3人;口语2人,只占总人数的2.5%。中学阶段教师更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做大量的试题,英语课不是以“听、说、读、写”为主,而是“讲语法、背考点”,走入“纯应试教育”的误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对策

为了改变大学农村生源新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这一现状,从根本上当然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学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教师学到扎实的基本功,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农村学生像城市学生一样打牢基础,为以后英语学习做好铺垫。对于高校而言,更应该对农村生源新生对症下药,及时改善他们口语表达较弱的现状。为此,对于农村源新生的教学要遵守两个基本原则:

3.1 实行低起点、多层次、分阶段教学。

在回答是否“能听懂老师以英语为主组织的课堂教学”时,农村生源学生中,10%的几乎听不懂,41.5%的学生只懂一部分,只有30%的学生能听懂大部分。在回答主观问题“你认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提出要多说,培养语感;应循序渐进,从简单的语段开始,再进阶到高一级口语;平时让学生练习口语,一开始语速不要太快,慢慢加快速度;口语练习应从易到难,若一开始就要求太高反而会打击积极性。

有些农村生源新生在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的差异性与大班上课、统一要求的教学之间存着很大的不适应性。也有不少学生提出,不同学生的口语水平不同,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做起,多教授日常用语,组织一些英语会话,进行锻炼。因此,必须处理好大学、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实行低起点、多层次、分阶段教学。学校可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把农村生源学生中基础差的学生单列出来,实行预备级教学,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全面调理,打好语音、语法基础,攻克口语难关,并逐渐改变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不良习惯。待到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后,便可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加快教学进度,增加难度,逐渐过渡到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自觉学习阶段。

3.2 尊重性格特点,拓展教学形式,鼓励进步

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并改进学习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生源地及英语水平组织各类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可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农村生源的学生可分在同一小组,教师集中辅导。通过采用录音机、多媒体网络设备多听、多读、多模仿,不断纠音正调,让学生在语音和口语方面得到提高;或者,农村生源学生和来自城市素质较好的同学形成帮扶小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引导农村生源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顽强的意志、善于交流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促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消除学生思想上的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正如《英语学习策略》所总结的那样,“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大胆练习。无论什么样的策略,如果不进行实践,也体现不出来它们的价值。”[2]教师可有意识地多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些动口动脑、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不怕犯错误,经常用英语交流。口语练习要涉及多方面,练习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提高学生讲口语的自信。或者如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的,多排英语话剧,注重应用,老师指导英语应用,学生切入情景学习;采用灵活、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同学对口语的兴趣;让学生多听、多说,在英语氛围中听、说、学,有一个语言环境才能较好的学习一种语言。

4 结束语

通过对平顶山学院10级百名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农村学生英语口语方面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注意采用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方法,农村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并不是难题。

因此,高校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克服心理障碍;巩固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同时课内授课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以及以阅读促口语的教学方法,将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指导纳入课堂教学,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口语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为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了农村生源学生口语相对薄弱的事实及原因之后,按照该项目探讨的方法策略及其他相关对策,这些学生的口语提高上来指日可待。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也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8

1 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产生“无用论”的思想

地方工科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大部分为专业技术类, 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也大部分是关注专业相关的教学。对于地方功课院校而言, 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 更多情况下注重的是专业课的讲授以及学生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的专业的学习以及专业知识的增长, 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成才教育。某些专业英语及相关的课程, 成为了专业课的辅助课程。一般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在学生大三的时候以考察课的方式开设, 学分比较少, 课时也少, 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和考试标准基本上处于无人指导、无人考察、无人管理的状态。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之后只是做专业, 用不上英语, 存在“可学可不学”的想法, 使学生产生了“无用论”的思想, 进行激发不出学习的兴趣。这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最主要的问题。

1.2 师资力量的薄弱

大部分高校都是教授基础英语课的教师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 这些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非常少甚至不了解, 在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法和句型的讲解, 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穿插和专业术语的翻译, 不能将学生所学习过的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课程联系起来, 从而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不够, 不能与所学习过的专业课程联系起来。

1.3 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薄弱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部分学生在之前学习专业课程时没有打好基础, 表现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这样对于专业英语的理解更加的困难;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英语基础差, 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但是对于英语句型、语法甚至是单词不能理解, 所以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此同时, 大部分学生存在着畏难心理, 不敢将英语说出口, 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与教师进行互动, 这些都是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1.4 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

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多是介绍专业上最基本的知识的科技文章, 并且出版后很少修订, 这样的教材往往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 缺少对于专业前沿知识的介绍, 使得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内容缺乏兴趣。与此同时, 由于讲课教师本身没有专业相关知识, 更不能为学生介绍相关前沿知识, 这也是导致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

1.5 教学方法不合理

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 由于教学内容、教材陈旧, 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 学校以及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 使得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很受挫, 往往存在应付了事的想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的强调阅读和翻译, 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以及知识的运用[3]。专业英语的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 教学过程过于简单, 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翻译与灌输,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4]。

2 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改善对策

2.1 改变传统观念、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调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在了解了形势的变化, 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特点的前提下, 在制定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时, 应该更加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中心思想。应该全面而系统的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发现专业英语教学上的问题应该及时给予弥补。动态的调整教学计划, 强调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工学结合, 制定校企合作的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上, 应该按照英语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英语基础课程和专业英语应用课程的顺序进行排课, 避免课程上安排的不合理, 从而使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2.2 加强师资力量

针师资力量的增强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某些专业英语教师对于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的情况, 应该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相关专业背景并且英语水平高的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的加强师资力量, 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 从而进行相关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授, 使学生在学到英语知识的同时, 能够与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联系, 以此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加深对于专业英语的理解。首先, 应该聘请相关专业外教进行培训。其次, 应该让教师走出去, 有计划的选送专业英语的教师到国外知名的学校过企业学习。再次, 应该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现代的教育技术、英语学习策略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此外, 为了保证学生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不间断, 建议在大学英语学习之后, 至少应该设置两到三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 最好使专业英语与专业课教学同步进行。否则, 课时量过少会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3 不断更新、充实教学的内容

首先, 应该慎重选择好专业英语教材。选好教材是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关键所在, 应该多做比较,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与实用性, 选取适用于地方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 并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英文原版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可以使学生及时的捕获国外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其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本身, 而应该不断收集专业前沿知识进行讲授,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有目的、正确的引导学生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首先分析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 让学生了解目前在本学科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如果想想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 必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学好专业英语。并且, 在大学毕业后, 对于想读研究生的同学, 专业英语是一门必须要学好的课程。

此外, 专业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等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专业英语的讲授。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思路, 用于探索适合工科院校学生的教学思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 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查找英文资料,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应该避免满堂灌,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不断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增强课堂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3 结语

强化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是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非常重要的。在近些年的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中, 我们也做了相关的尝试,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完善和提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观念的改变, 提高学校和学生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有转变了教学和学习的观念, 我们才能进一步、顺利的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最终完成工科院校专业英语的改革,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必然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工科院校发展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进而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且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当前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和改革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 :120-122.

[2]周祖鹏, 莫秋云, 张学静, 等.工科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237-238.

[3]王平俊, 何彬.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4 (8) :150-151.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9

关键词: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满意度

一、引言

2000年,教育部发行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其中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要求英语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成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大模块。其中,相关专业知识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的知识,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着直接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关键。为了解毕业生对这些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我们提出如下问题:

1. 毕业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情况的总体评价如何?

2. 不同年级的毕业生对不同模块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评价是否有差异?

3. 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对不同模块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评价是否有差异?

4. 毕业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有何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工具

研究对象是赣南医学院2006-2009级四届毕业生,人数分别是56、56、62和68人,总计242人。这四个年级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一样的,教学计划中设置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包含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和英语教育三个子模块。其中医学英语模块包括康复医学导论、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和医学英语4门课程,商务英语模块包括文秘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和涉外经济法规4门课程,英语教育模块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3门课程。所有模块的课程均为必修课。

调查工具是自行开发的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涵盖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专业课程的学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其中,学时设置有三个评价水平:太少、适中和太多;其余三个方面分别有五个评价水平:很不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本文考查的内容是相关专业课程,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的加权结果为课程的教学满意度结果。

问卷放在问卷星网站,将问卷链接发送至毕业生年级群,邀请毕业生通过链接填写问卷。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83份。我们将毕业生填写的工作岗位归为三大类:贸易物流(包括外贸、采购、销售、货代等)、教育培训(中小学和培训机构教师)和文案翻译(文员、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翻译等以文字工作为主的职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数量以及年级和职业分布信息见表1。

(三)数据分析

首先将问卷调查的量化数据录入SPSS软件,对三个模块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作频数统计;然后对不同年级和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给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卡方检验,以确定毕业生的年级和职业和他们对课程学时设置和授课效果的评价是否存在相关性。

三、结果与讨论

(一)医学英语模块

医学英语模块四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见表2。从评价结果频数分布看,4门课程的满意度都低于30%,其中,临床医学概论最低(20%);超过30%的毕业生对临床医学概论和康复医学导论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表示不满意。这些和荣鹏涛(2009)在新乡医学院对英语专业所做调查的结果是相吻合的。可见,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并非个别现象。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4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没有差异;从事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对临床医学概论和康复医学导论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是.034和.016),但相关程度不是很高(V值分别是.317和.337),对基础医学概论和医学英语两门课程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

以上表明,毕业生对医学英语模块4门课程的学时设置和教学效果评价均不理想。其中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设置医学课程可能是学校一厢情愿的行为,所谓的医学特色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二是医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充分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医学专业知识;另外,在教学计划中,医学英语模块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查,不是考试,学生可能认为这些课程并不重要,因此不予重视。

(二)商务英语模块

对商务英语模块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见表3。从频数分布看,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两门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74.3%和67.4%;涉外经济法规满意度接近一半(43.7%),文秘基础则差强人意(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0.5%的毕业生对文秘基础教学效果表示不满意,和选择满意的毕业生数量几乎相当。这说明学生对实践性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效果评价较高,而对理论性较强的文秘基础和涉外经济法规的教学效果则评价较低。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四个年级的毕业生对涉外经济法规的教学效果评价没有显著差异,对其余三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有显著差异:文秘基础(χ2=24.264,df=12,p=.019,V=.312)、国际贸易实务(χ2=33.521,df=12,p=.001,V=.367)和外贸英语函电(χ2=23.250,df=12,p=.026,V=.306)。三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毕业生年级有相关性,可能和任课教师的变更或者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关,因为四个年级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一样的。

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对4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没有显著差异。即使将职业类型重新归类为贸易物流类和非贸易物流类,再次做卡方检验,结果仍然显示没有显著差异。可以推断,毕业生对商务英语模块四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所从事的职业无关。

(三)英语教育模块

英语教育模块本来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三门课程,但在教学计划中列入公共基础课,调查时未将公共基础课纳入调查范围,所以只能就英语教学法一门课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英语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见表4。总体而言,该门课程的满意度并不高,近半毕业生(49.4%)评价一般,四分之一强的毕业生(27.7%)评价为满意及以上。对评价结果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毕业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没有显著差异(χ2=17.081,df=12,p=.0147,V=.262);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对教学效果评价也没有显著差异(χ2=4.468,df=8,p=.813,V=.316)。

四、结语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赣南医学院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和英语教学三个子模块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毕业生对商务英语模块课程的评价最高,对英语教学法的评价其次,对体现学校学科特色的医学课程的评价最低,说明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以上问题并非个例,原灵杰(2006)、荣鹏涛(2009)和王璁(2009)等人所做个案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即医学院校开设必修课过多,限制了学生的选择空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应充分考虑毕业生对专业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认准办学定位,发挥学科优势,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依据,开设结构合理、学时适中、弹性充足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与此同时,要狠抓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要把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和英语语言技能有效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荣鹏涛,王兰英,黄培芳,刘艳芹.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

[2]王璁,吴青,陈铸芬.谈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10

一、DRIP模式提出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哲学理论是DRIP模式设计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有关认知与学习的理论 (高文等, 2008:316) , 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本质都做出了解释。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由综合能力、转换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构成的结构, 其获得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中, 图示理论是一个重要概念。图示被认为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学习的过程首先被看做是一个学习者认识自身的过程, 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可以构成自身的图示, 在学习中, 学习者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 对原有的图示进行修改和重建, 把新的知识纳入图示中, 形成新的图示。因此,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学习者以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能动建构。除此之外,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教是一个实践过程, 其目的是基于问题给出答案。Clark (in Richards, 2008:117) 认为, 教应该被看做是给学习者提供学习的经验, 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从中获得知识, 通过经历来学习是其核心思想。

输入假说为DRIP模式的操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输入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五项重要假设中的一项。克拉申把新的语言输入总结为公式“i+1”, 其中“i”表示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 “+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即学习中的语言输入既要基于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 又要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同时, 克拉申补充了最佳语言输入的四个条件, 即输入应该是大量的、可理解的、互相相关的和弱化语法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DRIP模式设计的方法论基础。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强调的是在做中学习。在课堂中, 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在任务型教学法中, 包含有五个基本的元素, 分别为设置目标, 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 安排实现目标的具体程序, 选择具体的输入材料, 明确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 创设接近于真实的情境。

二、DRIP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DRIP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听力课堂教学中以听写为主要活动, 以听力策略使用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 把学生的反思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 并配合以大量针对性练习的一种任务型听力课堂教学模式, 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的质量。

DRIP的四个字母分别对应听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环节。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 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当堂听力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于DRIP模式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为主要目的, 因此在教学目标中应包含明确的听力策略培养目标。然后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教师按照以下步骤组织进行听力课堂教学。此环节中的“D”指的是Dictation, 听写, 是听力课堂教学DRIP模式下的第一个环节。听写是指学生在听到一定的信息的同时写下他们听到的内容, 从语言测试的角度来看, 听写是一种综合型测试题型, 强调对两项或两项以上语言成分或能力、技能的综合评估。通过听写,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单词辨音能力、单词拼写能力、语法能力, 以及听力策略运用能力。在这里选择的听写形式, 可以是填空听写、句子听写或是段落听写。在这一环节, 教师起主导作用,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输入的材料必须具备可理解性。因此, 在听写材料的选择上, 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当前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水平、背景知识情况等因素, 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听写材料, 组织学生按要求完成听写练习。第二个环节中的“R”指的是Reflection, 反思, 即学生对自己在第一阶段的听写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反思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的反思是在学生听写后不对照听写原文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写下的内容, 从单词拼写、语法、逻辑等方面进行反思, 并进行自我修正;第二步的反思则在学生对照听写文本之后进行, 这一次反思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导致自己在听写过程当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反思环节主要以学生自主或小组讨论形式完成, 通过反思过程, 学生初步建构起对当堂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图示。第三个环节中的“I”对应的是Instruction, 讲解。在这一环节, 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策略培养目标进行详细讲解,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在第二环节中建立的图示, 在背景知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各方面缺失的知识与信息, 对其进行补充, 即通过“图示理论”中的“同化”、“顺应”与“平衡”过程, 丰富并重构图示。最后一个环节中的“P”对应的是Practice, 练习, 是在图示构建成功后, 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练习来巩固其在课堂上所构建的图示。在这一环节, 练习应该满足克拉申输入假说中的“大量”条件和“相关”条件。

以《英语听力教程》 (第三版) 第一册第四单元Flying in and Out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听取机场的航班信息, 听力策略训练目标为培养学生对数字 (价格) 的快速反应能力。第一步的听写训练, 教师以填空式听写形式开展, 所填内容均为表示价格的数字信息, 要求学生补全以下段落中的空缺部分。

在完成听写训练后, 教师给学生4~5分钟的时间进行反思。第一步的反思要求学生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 目的是对比两人所写下内容的差异, 并在对比的同时, 检验自己能否以正确的形式读出价格;之后教师给学生展现正确答案, 要求学生自行核对答案, 并反思与答案出现偏差的原因, 学生可以把反思的结果总结在练习本上。完成第二步的反思之后, 学生完成了他们自身图示的激活过程, 并且对自身在听取价格方面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进行第三步骤, 即讲解步骤的教学活动。在这一个步骤中, 教师系统向学生介绍使用英语表达价格的方法, 包括常见的货币单位及其读法, 同一价格常见的不同表达法, 以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图示。在讲解结束后, 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关于数字特别是价格表达方面的练习, 以便学生在课中和课后进行巩固训练。在四个步骤的教学完成后, 教师进入下一轮DRIP模式的教学, 教学的主要目标设置在听取机场航班信息上, 听写的形式采用高一层次的句子听写, 比如“Atlitalia to Milan, flight number A2291 now boarding at gate 6.Atlitalia flight number A2291 boarding gate 6.”和“British Airways regret that all flights are subject to delay.This is due to a shortage of baggage handlers.”, 讲解的重点则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机场环境下数字的表达, 给学生补充相关词汇如“boarding, boardingcard, closing, checkin, destination, land”等, 以及给学生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如飞机延误的常见原因等。在讲解完成后, 同样, 大量的相关练习会被提供给学生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三、结语

在建构主义哲学、输入假说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 DRIP模式对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 融合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听力策略使用能力的培养, 并规定了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师生角色,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同时DRIP模式的实施给听力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具备较强的教材分析处理能力, 对听力策略能力的培养有深入的认识, 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情况有较好的把握, 才能够准确地找到课堂目标设置的切入点, 并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Gao Wen, Xu Binyan&Wu Gan ed.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Beijing:Education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2008.

地方院校专科英语专业 篇11

一、小学教育专业 (英语方向) 英语口语课程的现状

从2001年到目前为止, 我国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程长达十四年。然而, 各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还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教师紧缺, 二是师资英语水平低, 特别是英语口语较差, 三是师资配备结构不合理, 这些都是小学英语教育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因此, 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 (英语方向) 师范生们的英语口语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的学习才能接触到英语知识, 虽然《大学英语》课程里设置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要求的标准, 但是在不少高校中, 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 (或读写译) 和听力 (或听说) 两大类。精读课占课程总学时的3/4, 而所谓的听力课由于受师资、班级规模等制约, 大都只是进行集中听力训练。此外, 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普遍没有口语测试, 这也使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忽略口语学习。[2]小学教育专业 (英语方向) 是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 能够胜任并创造性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小学教育专业 (英语方向) 的学生属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想要单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是比较难的。而英语口语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们成为未来合格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此, 《英语口语》课程对该专业师范生们来说非常重要。英语口语是一门口头表达型课程, 是小学教育专业 (英语方向) 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专业方向必修课, 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英语口语训练, 使学生具有较流利正确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 保证他们使用英语语言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笔者所在二级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 《英语口语》课程有6个学分, 共96学时, 分3个学期授课, 每个学期32课时, 每周2个课时 (一学期按16周授课) 。选用的教材是《英语口语教程》 (1、2册) , 由姚保慧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授课使用的教室是配备多媒体设备和蓝鸽教学系统的教师语言实训室。

二、小学教育专业 (英语方向) 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了三个学期《英语口语》课程, 通过一系列口语技能训练, 师范们的英语口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基本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但是笔者在不间断地授课之中还发现当前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程中三维目标落实不够到位。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 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培养情感态度。但是在《英语口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中, 三维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不够到位, 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与采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注度不够;较为偏重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而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则相对薄弱。比如学生英语语感好, 发音正确, 会话流利, 能针对某一主题侃侃而谈, 却不一定能发挥好自己的口语优势去上好一堂优质英语课。

2.缺乏语言交际环境。克拉申在输入假设中提出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累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 不能直接通过教学就学会。[3]而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则依赖于在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学习者通过接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转化为语言输出来实现。事实上, 学生每周只有2个课时固定的英语口语学习时间, 课堂成为他们学习和训练口语的主要阵地, 很难实现大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在课堂的学习中, 很多时候是按照各样的专题活动来模拟真实的语言场景, 学生想要获得身临其境感觉比较困难, 加上掌握的语言知识没有得到经常性的使用, 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甚至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用英语交流的情况。

3.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不足。新课改之后, 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仍旧成为主导模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语音语调不够标准, 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没有自信, 害怕出错, 羞于在课堂之中开口练习, 处于一种学习上的被动态, 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发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当前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过于单一。考核采用期末口试的方式, 选用教师语言实训室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 成绩评定由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相结合决定, 其中期末口试成绩占总分的70%, 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 以百分制计算。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等还是有些单一, 还不能做到真正全面地评价学生。[4]终结性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 形成性评价未能体现出其特点和优势, 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 反而考试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 进而干扰到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教育专业 (英语方向) 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的对策

1.建构和落实三维目标。新课改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现了全人发展的新时代要求。[5]在英语口语课程中, 首先应该提出对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明确更详细的要求, 把小学教育专业中师范性的特点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之中, 如把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正确课堂用语、与学生交流用语等教学技能训练加入到课程内容学习里。让学生增强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锻炼自己作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再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态为主动态, 创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古语有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口语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 因此英语口语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为每个学生英语基础不同, 掌握知识能力有高低, 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采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 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在课程的学习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和礼仪,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能让学生受到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2.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是师范生们接触英语最密集的场所, 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场所。通过语音视频的播放, 帮助他们纠正发音和语调;学习英语歌曲和绕口令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内心学习外语的紧张感, 培养出英语语感;英语电台和新闻可以帮助他们“磨耳朵”———掌握英语发音节奏和语速;而英文原版电视剧和电影则可以让他们模仿英语国家人士地道的说话方式, 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单纯地依靠课堂的时间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开设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和各项英语专题活动等各种方式来拓宽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渠道。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国留学生参与到上述活动之中, 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使用到英语, 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式。高校自扩招以来, 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多,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日趋增多, 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在40人左右。对于英语口语课程而言, 大班化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没有办法兼顾到众多的学生, 每个学生得到课堂练习口语的机会就更少了, 极易出现教师由课堂中的引导者变主导者, 学生由主动学习者变被动学习者的情况。教师容易顾此失彼,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挫伤, 因此口语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符合高校教学的特点。因为高校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 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6]针对班级人数众多, 而口语教学又需要小班化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实际情况, 教师应该采用分任务式的小组化教学。口语学习中最需要伙伴合作, 因此学生可以先自由找到一位练习的伙伴, 再跟另一组同学组成4人小组, 教师给每组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 (分为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 , 由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基本任务完成情况, 提高任务可以由组员在完成基础任务之后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 最后教师对每组的学习成果做点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练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中适当的“留白”———留出学生自我学习的机会。

4.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当前英语口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太过单一, 往往侧重于把他们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和期末时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然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 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激励教师转变观念, 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7]因此要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确定出评价的标准, 由检验学生真实学习成果的具体量化指标组成。学生可以对照标准先做自我评价, 然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相评价, 最后教师也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 让其充分了解到这一阶段自己的口语水平, 发扬学习中的闪光点, 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又能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为今后的学习找出努力的方向和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迫切的需要, 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是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型小学英语教师,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摘要:自新课改之后, 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作为培养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地方本科院校, 其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 (英语方向) 英语口语课程为研究对象, 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 提出相应的策略,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以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求, 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4, (03) .

[2]林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05) .

[3]冯颖妍.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 2012.

[4][5]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1.

[6]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66-26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以人为本中职语文教学下一篇:保险公司金融风险管理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