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精选6篇)
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1
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探索出了一种把理论教学、结构教学、实验实习、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课题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作 者:王丽红 坎杂 江英兰 李景彬 张若宇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62003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35)分类号:G642关键词:创新能力 农业机械学 教学模式
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2
轨道构造与施工是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最具专业特征的核心课程, 是本专业学生轨道施工管理与维护核心能力训练的载体。铁路施工项目具有地域限制性和阶段性, 不是施工地点太远就是施工内容与现阶段教学内容不符, 无法将教学内容与现场活动相结合。如何在学校和课堂中让学生感同身受, 让学习的过程犹如亲临现场是专业教学长期存在的的问题之一。
慕课时代的到来, 给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学校现有全覆盖的校园网络、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高清录播教室, 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网络教学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通过三维仿真模拟还原施工场景, 学生进行实景训练和通关练习, 以此克服铁路施工项目与教学内容不能对接的问题。高职轨道构造与施工课程的慕课网络平台的建设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解决教学难题, 一举两得。
高职轨道构造与施工课程慕课网络平台的构建思路
高职轨道构造与施工课程推行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校企合作组建课程研发团队,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 创设工作情境。从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 确定职业行动领域, 继而设置学习领域, 并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任务, 整合技能模块。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分工协作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答疑、组织讨论并给出建议, 最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提升学习效果。教学资源以三维动画、高清图片、微视频、课程录像、工程案例、仿真模拟及通关练习等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为主。
高职轨道构造与施工课程慕课网络平台的构建内容
开放互动式轨道构造与施工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包括三大功能模块:教师平台———教师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平台———学生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校企互动———校企合作互动交流平台。三个大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
1.教师平台
⑴名师讲堂:上传或链接大师级精彩讲课视频, 作为教师网络学习课程, 同时作为学生知识拓展模块。
⑵教学论坛:教师可相互评教、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同时, 该论坛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企业用人质量反馈, 即师生、师企交流互动的平台。
⑶素材共享:教师可随时上传优质教学素材, 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企业也可上传优质教学素材, 增加教学资源。
2.学生平台
⑴课前学习:课前自主学习模块。 (1) 学习任务:领会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和任务安排, 查看自学进度。 (2) 主动观看视听资料: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微课视频, 掌握教学单元知识、技能, 做好学习笔记, 提出问题。 (3) 完成进阶作业:根据所给问题及选项正确作答, 完成课前学习。进阶作业完成失败, 可在教学论坛留言, 教师回复解答, 也可留作课堂学习提问。
⑵课堂学习:教师引导、答疑、提示, 学生分工协作、自主探究完成工作任务。 (1) 背景资料任务驱动:教师介绍任务背景, 列出工作任务单。 (2) 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分组协作, 按照所领任务, 搜寻网络教学资源, 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究完成任务。若完成过程中出现困难, 可向教师提出疑问, 教师解答并给出正确思路。 (3) 知识拓展: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又快又好的组, 结余下来的课堂教学时间可以进入知识拓展模块的学习。 (4) 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人员分工、解决思路、过程记录及最终成果。 (5) 在线评价:组内成员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企业随机评价, 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对效果完成差的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调整教学内容。
⑶课后训练: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巩固知识、技能, 加深理解。 (1) 通关练习:浏览教学单元总结和重要知识点的讲解, 练习作答, 巩固加深。 (2) 技能竞赛:学生自由分配时间, 学习技能竞赛的相关知识, 模拟考核。 (3) 兴趣小组:实时追踪课程兴趣小组的学习动态, 学生上传个人作品, 参加展评。
3.校企互动
⑴学校:学校对企业的服务板块。 (1) 技术服务:专业教师团队承担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和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责任。 (2) 企业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新进员工, 企业负责培训或继续教育培养。
⑵企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板块。 (1) 技能考核:企业帮助学校进行学生及教师的技能考核。 (2) 典型案例:企业上传典型案例, 向学校提供教学素材。 (3) 专家指导:企业专家跟踪教学过程, 对教学质量和用人质量进行评价, 对教学过程给出合理意见。
高职轨道构造与施工课程慕课网络平台的优势
高职轨道构造与施工课程慕课网络平台以多样、直观、生动的网络数字教学资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画演示、三维仿真模拟通关练习、教学视频、生动案例、技能竞赛和兴趣小组等各个环节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团队协作及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等持续不断地培养着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强大的慕课网络平台采取“双师型”专兼职骨干教师团队牵头、生产经验丰富的一线高工合作、慕课平台科技创作团队支持的三位一体的方式合力打造。慕课网络平台建成之后可以为企业提供在线技术服务, 为企业员工提供在线培训。此外, 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 分享企业的典型案例, 并对在校师生进行技能考核, 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互惠。
参考文献
[1]赵侠:《“翻转课堂”对高职公共英语有效教学的提升途径分析》, 《英语广场》2015年第11期。
[2]周素林:《翻转课堂在职业教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时空》2015年第10期。
[3]李泽:《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专业精品课程包信息化建设》, 《理论实践》2015年第10期。
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3
如何利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来实现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已逐渐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种手段,其成功与否仍然取决于使用该技术的人一教师和学生.
作 者:全冬 李小辉 Quan Dong Li Xiaohui 作者单位:全冬,Quan Dong(重庆科技学院)
李小辉,Li Xiaohui(重庆大学)
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4
一、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为了尽快适应课改,使教学改革走在课改前沿,我校成立了课改小组,将改革方案课题化,并逐一分解到每个组员身上,边学习,边设计,边实验。作为组员之一,我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益。深切体会到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这样做的目功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的坦途。为此,在课改中,我彻底转变了教师要讲深讲道这个观念,而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如在上《草原》一课时,我先这样导入课题:“从美丽的鸟的天堂回来,我们再乘兴去草原游览一番如何?现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 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悠扬歌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时,学生们立刻显得情绪激昂、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伴随着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们愿意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吗?你们想到那儿去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想了解草原的景色,有的想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有的还想去看看草原的空气与兰州的空气有没有不同……于是,我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学习《草原》一课,并询问学生准备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去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说出了:读、列表、列小表题、画图、勾划重点词句、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便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霎时,整齐划一的课堂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动画片,读的、画的、勾划的、讨论的……气氛热烈、活跃,场面感人。当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学完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内容,还存在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我又按照难易程度,分别通过同桌、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研讨等多种方式—一去解决。由于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他们愿意将课文中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表达出收获的喜悦,而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从师生的互动学习中迎刃而解了。
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找出扩充点、疑难点、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我注意找出文章中的扩充之点,针对以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重点部分详讲,对次要部分略讲,而对没有的内容则干脆不讲的状况,我觉得文章的次要内容和没有的内容就是创新的空间,应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导游词和小资料。我先出示自己的电脑课件──一篇短小的导游词,让学生阅读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对草原民族风情的了解也来当一名小小导游。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知识,而且扩展了视野、锻炼了口才。在学习完整篇课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知识延伸的课件:你还知道了草原的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很多学生将自己平时在这方面的所见所闻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讲出来,同学们从这些小资料中知道了我国四大草原的状况。草原的占地面积、草原人民的民风习俗,还知道了目前草场退化十分严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扩充了知识,而且受到了保护环境的教育。我对知识面广、喜欢读书读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同学及时给予了鼓励,这又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能主动收集课文的相关知识,从而掌握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疑问是创新的起点,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是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质疑的关系,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问,在质疑中重过程,不只重结果,而应重意识、重过程、重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就注意了抓异点,尤其注重主体的个人感受。如对“春天”一词的解释,词典中的解释是“春季”,而学生说,春天就是草绿了,种子发芽了,冰河解冻了,春暖花开,小朋友们脱棉衣了等等。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再比如在欣赏优美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课文的哪些句段,为什么喜欢,将喜欢读的课文读给大家听,再让其他学生评评读得怎么样,应该注意什么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情感,注重了个体感受,学会了自主探索。
三、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是教不断向学转化,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改进程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5
来源:发布时间:2012-04-20点击次数 :
本报讯 创新,是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如何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该《意见》,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宽、精、丰”创新意识培养体系 —— 学校在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基础上,按学科大类设置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学科基础课,按“宽口径”原则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建了以“宽厚”的基础课、“精深”的专业核心课和“丰富”的选修课为特征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学校还增设了学科前沿性和研究性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加了选修课比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综合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置了包括技术创新课、跨学科选修课和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在内的创新与研修类课程,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选修1学分的技术创新课和3学分的跨学科选修课或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课程。
创中再创,为创新模式“塑新形” ——近年来,学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懈努力,相继推出了“学生科技立项工程”,开展了“学生科技英才工程”,制定了本科生自主科研实践培养计划,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等。
“学生科技立项工程”已顺利完成了10期,立项1460项。学生可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经历,自主申报科技项目。项目经过校院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后,可以获得相关支持经费。优秀者还可获得推荐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的资格。“学生科技英才工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先锋,引领更多的学生走上科研之路。自2002年至今,学校举办了10届“学生科学奖”、12期“学生科技英才”颁奖大会,评选出了“学生科学奖”获得者100名,“学生科学奖”提名奖100名,“学生科技英才”1100余名。2011年,学校推出了“本科生自主科研实践培养计划(UIRP)”,鼓励学生们深入企业,解决企业工程实践的难题。目前,学校备案自主科研A类企业委托项目8项,获企业项目经费支持达12.5万元;B类校级竞标项目6项,获企业项目经费支持达6万元;C类自主创新项目190项,项目经费达40余万元。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旨在鼓励大学生运用知识产权创业。2010年,我校7名学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该大赛,并荣获一等奖,我校获评“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先进单位”。
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6
教学和学生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环节, 是“育人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 在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一直以来, 大多数高校采取了教学和学生管理分别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基本上是互相并列的两条线管理。即教学工作是由教务管理部门 (一般为教务处) 统筹和领导下的学院办公室和专任教师具体落实, 主要负责教务、考务和教学实践三项内容。学生工作则由学生管理部门 (一般为学生处) 统筹和领导下的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简称学工办) 具体实施, 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奖助勤贷”等项工作。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是无庸置疑的。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任课教师只注重讲课和对学生的成绩考核, 忽视了育人功能。而学工办工作人员只着重于学生各项活动和日常事务管理, 缺少了对学生学业的应有关注, 形成了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突显的“两张皮”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 一些研究人员曾撰文主张对两个管理系统予以整合, 以期形成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合力[2]。在笔者看来, 这些尝试和探讨固然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即着力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并立而行的矛盾, 但在目前情况下采取简单整合或所谓一体化的建议非但不能实现, 也未必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加强二者的紧密联系并积极探索合作的途径, 则是当下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我院近几年来实行了教师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及本科生导师制, 建立了教学与学生工作会议制度及教务、学工联动机制等,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实证明, 只有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紧密联系, 使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有机结合, 才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实现以培育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奠定坚实基础。
二 以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为中心, 搭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物质平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高等学校需着力实施创新教育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我国各高校, 只有不断加强创新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以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就计算机专业而言, 优质的实验室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 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 我院以省级示范教学中心为核心, 通过整合全校资源, 重点建设了十几个实验室。从管理模式和规划内容两个方面来看, 这些实验室建设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两个主要特点。所谓开放性特点一是体现在时间上的开放, 即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 学生可以针对相同的课堂教学内容, 自主选择做实验的时间;二是在实验内容上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可自行查找相关文献进行自主设计。通过营造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实验环境, 就给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所谓创新性体现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在原有的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基础上, 新建了网络互连、网络通信、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协议、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多个创新性实验室, 对大量机器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换代。软件方面主要是建立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实验教学体系, 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配置了学历高、素质强、业务精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章立制, 从而使整个实验室教学系统规范、有序运行。
开放性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提供了一个机会, 为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了一个有利平台。
三 以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为依托, 创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平台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业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必备环节,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 在第二课堂的时间里, 学生通过自主组建各种社团,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可以融合理论和实践, 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 培养沟通和组织能力, 尤其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即如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所指出的,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一般情况下, 高校社团由学术科研类、文娱类、志愿者活动类、参与学校管理的社团和社政类等五大类组成。我院根据工作实际, 秉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导思想, 倡导学生主要在学术科研和志愿者活动两个方向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目前, 我院学生在学术科研或准确地讲在技术应用方面成立了网页设计、ACM实训、Photoshop制作等多个协会组织。这些协会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专业教师指导、学员内部研讨、实际上机训练等方式, 在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同时, 自主设计和研发新的作品, 有效补充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为了创造一个能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与环境, 切实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院学生还组建了计算机与信息网络志愿服务团队。该团队以服务校园广大师生为宗旨, 以专业、一流的技术, 帮助大家解决电脑使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如电脑硬件维护、系统安装、图片处理、简单的网页制作与维护等。
这些社团组织活动的开展,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成为学院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坚实平台。
四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 抓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平台
学科竞赛是考查学生学科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 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培育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 它可以锻炼人的智力、意志, 可以使人懂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同时, 学科竞赛又是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因而深受国内各高校的重视。
近几年来, 我院一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校等各级各类相关项目的比赛, 如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为了使学科竞赛活动富有成效并有序开展, 我院主要制定了以下几项政策和措施。一是利用板报、学院网站等各种渠道宣传介绍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内容, 以往学生参赛及获奖作品, 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二是采用各种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赛, 除对获取名次的团队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外, 还允许获奖学生申请置换学分。即获得一定名次的学生, 可以免修一定数量课程,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各项赛事。三是分层次选拔参赛选手, 建立科学合理的团队梯队, 以利于学科竞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为各团队配备科研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为学生参赛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事实证明, 学院采取的这些政策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近三年以来, 学院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参赛选手在获得奖励的同时, 拓宽了知识面, 丰富了学习阅历, 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创新创业意识, 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
五 以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创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根本, 构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平台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师范) 专业兼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科专业和师范教育专业特征, 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IT企业和教育领域, 而面向前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人数也越来越多。“因此, 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要积极地吸收和借鉴行业内部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接受行业内部先进的技术指导, 努力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内在环境,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5]同时, 计算机专业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有针对性地实际练习与操作, 才能真正掌握在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 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所以, 努力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 创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平台。
我院重点从两个方面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首先是开展充分的调研工作。每年学院都要组织教师到省内外一些IT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到学生参加实训的培训机构进行检查, 以了解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样, 既掌握了实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又了解到了IT业内的发展方向, 明确了目前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 为指导学生选择就业实训方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次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 加强对实训公司的深入了解, 确定比较稳定的学生实训基地。先是邀请有意向与学院进行合作的IT实训公司到学院进行宣讲, 然后学院再组织教师与学生到该公司进行考察。截止目前, 学院先后建立了尚观科技、东软睿道、中软国际、达内科技、千锋国际等近十个比较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及就业搭建了更为广阔和有效的平台。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和探索, 我院初步建立了以人才培养平台、开放实验室物质环境平台、活动平台等“五位一体”为核心, 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平台, 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大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74.
[2]李亚松.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J].领导科学论坛 (理论) , 2013 (7) ;
[3]滕文庆.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机制探究———以三亚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2) .
[4]刘长锁.教育管理艺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227.
【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荐阅读:
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论文12-21
机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11-21
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的10-08
农业机械的管理10-25
农业机械学09-29
农业机械的评估论文06-13
农业机械的试验鉴定06-26
农业机械的选购常识07-03
农业机械的选型原则08-12
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