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2024-11-07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精选12篇)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1

1 前言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经济行为, 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 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随着一般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扩张, 管理学的繁荣以及环境科学的发展等, 农业经济学科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不仅仅开始萎缩, 而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虽然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尝试进行农业经济学科的转型,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却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 农业经济学所面临的学科危机

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基于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但是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学科的命运犹如一面镜子, 映射着我国农业经济学科的未来。事实上, 近些年来, 已经相继有一些问题开始展露苗头:

2.1 农业经济学科所面临的短期危机

短期危机最为显著的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很难引发实质性问题的, 但是如果任由其持续下去的话, 就很容易产生“温水煮青蛙”效用, 进而导致农业经济学的学科基础不断削弱。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政策研究影响力的下降。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学学科发展的进程中, 政策导向的趋势尤为显著, 尤其是其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 更是不容忽视。现在基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以说依然是有所作为的, 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 农业政策研究人才的确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由于我国相对较小的农业政策核心决策圈, 农业经济学者往往只能扮演政策解释者的角色, 影响力不高, 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在与其它一些优势学科竞争生源或者资源的时候, 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

其次就是源于其它学科的挤压。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其理论来源是诸如统计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之类的基础学科。近些年以来, 无论是经济学, 亦或是管理学, 还是环境科学, 其研究对象都在不断扩展, 开始覆盖传统农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生存空间, 而上述这些基础学科的影响力又要远远大于农业经济学。

第三就是对学生的吸引力日渐降低。学科的延续和发展, 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 而从目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农业经济学的学科政策性影响力不断降低, 很多优秀的学生并不会选择农业经济学作为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有些学校开始缩减招生的数量, 甚至停止招收本专业的学生。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 农业经济学将会面临严重的学科危机, 后继无人令人堪忧。

2.2 农业经济学科所面临的长期危机

农业经济学科所面临的长期危机与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在不断降低有很大的关系,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农业经济学科的“边缘化”。

首先就是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萎缩。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对农业的相关研究还是尤为重视的,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增加值依然占有较为理想的比重, 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口的就业主要是依靠农业, 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依然居住在农村。因此, 做好“三农问题”的研究尤为重要。

但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人口的数量将会逐步缩减, 农业也逐渐变为一个相对较小的部门, 当城市化发展基本完成, 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甚至超过农村人口的话, 政府的工作重心就会渐渐发生转移, 而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就会被削弱。

其次就是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的持续下降。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 经费往往非常充裕, 自然也就会农业科研投入大量的资金;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经济发展将会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财政预算会更加紧张, 政府通常采用的做法就是削减原本用于农业经济学科的费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 从长期来看, 国家对于农业科研的投入是很难持续扩张的。一旦经费减少, 科研人员的数量也会随着萎缩。

再次就是优秀研究生的持续流失。由于农业经济学的整体影响力不断降低, 再加上就业市场对农业的严重歧视, 导致很多优秀的学生会放弃对农业经济的研究, 一旦出现人才的断层, 那么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势必会进一步萎缩。

3 农业经济学科未来的发展

农业经济学科要想在未来获取更好地发展, 笔者认为, 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 借鉴欧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

一些世界主要发达国际基于农业经济学科转型的研究更早,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此, 我国可以在立足自身国情的基础上, 有选择性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和优秀的做法, 例如尽快实现研究重心的转移, 从“政策分析”转移到“市场和企业分析并重”上来。

3.2 尽快实现研究重心的转移

能否尽快实现研究重心的转移是关系到农业经济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 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重心不仅仅是对相关政策的分析, 而是应该涉及到食物经济与管理、生物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 而在研究的重心方面, 更是要以“市场研究”为重心, 以“企业研究”为重心, 以“行业研究”为重心。

3.3 努力做好教学重心的调整

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现实背景下, 高等教育农业经济学科的教学重心必须尽快进行调整, 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以政策分析为中心”的培养机制, 而是要尽快转为注重培养学生对市场的了解以及为涉农企业做好服务的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农业经济学科的确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而要想在未来求得更好的发展, 就要尽快完成转型, 但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事情, 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 才能为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才能开创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崭新局面。

摘要:以农业经济学科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对其所面临危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就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希望能为进一步加快学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鹏.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87-94.

[2]朴香玉, 崔洙男.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26) :266.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2

龚秋霞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计网123班 2012/11/11 内容提要: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余年的迅猛发展,现已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前列,国力也与日俱增,在国际舞台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也充满希望。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体现,而实际发展中,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已越来越制约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的农业现状依旧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农业一线劳动者年龄老化,绝大多数青年一代不愿务农,素质较低,机械化程度低,对农业投入非常少,农业产业收益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型的农民在现代经济浪潮中,由于缺乏技术、不懂经济规律、不会市场营销、缺少良好合作,因此,传统农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成了必然选择。于是,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是社会经济与广大农民求存的共同产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但是和传统农业一样农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下面,我们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世界各地的实际运营效果谈一 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西方的农业合作社发展比我们早得多,现在,农业合作社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受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创办目的不纯

国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人为了套取国家贷款、税收优惠等相关利益,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二)制度不完善

1.《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不处罚。这些规定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创办专业合作社,不过另一方面,从工商机关的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管角度看,“四不”规定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比如:不验资的规定,直接造成合作社成员出资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和核实,为解决日后经营中发生的债务纠纷埋下隐患;不年检的规定,造成了工商机关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运行、经营状况如何无从知晓,同时也就无法及时进行规范和监管等。

2.按交易额返还盈余以及资本报酬有限是合作社基本的分配原则,这一制度规定虽然将合作社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赋予给了惠顾者社员,充分激励社员与合作社发展业务关系,有利于合作社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能力。但是,由于社员股金一般不再参与剩余 分配,而只获得固定的利息,合作社这一分配制度也存在以下缺陷:(1)对于投资者激励不足。合作社对入社股金及股金分红的数量限制谢绝了投资激励,不利于合作社向加工领域和更大的市场范围发展。(2)对于经营管理激励不足。由于管理者只能以普通社员的参与盈余分配,通过改善管理所得到的收益不可能资本化为管理者的个人财产,容易导致管理者投机取巧行为。也就是说,传统的合作社制度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也损失了部分组织效率。

(三)政府配套措施不到位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着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比如:争取资金扶持难、融资难、贷款难、免税难等优惠政策难于落实,这些极大的困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也导致了目前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层面较低,仅限于农产品种植和粗加工、畜牧养殖和初级畜产品的销售等,不能搞产品深加工、精包装、创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农民增收难;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后续发展缺少政策扶持等。

(四)经营管理比较乱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都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在日常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内部制度执行欠缺,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大。合作社还没有按照要求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合作社统一组织采购、供应农业投入品的配送比例很小;合作社还没有根据生产经营和社员的需要,统一开展社 员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没有生产经营的统一,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经营性的专业合作,更不是互助性的经济组织。同时合作社还缺乏对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方名牌这方面的认识。使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得不到提升,开拓市场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力很难增强。

(五)科技支撑乏力

目前多数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专业合作社大多数都是初级产品,没有经过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二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栽培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六)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殊性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合作社发展面临资金制约。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主要是中小农户,这些农户生产规模小,合作意识薄弱,不愿意承担经营风险,缺少对合作社投资入股的积极性。

(2)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高度稀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离不开各类农村能人的带动,而农村中合作社企业家供给严重不足。为了获得合作社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经营管理人才,合作社不仅要激励社员惠顾,还要增强对于社员投资的激励和对于合作社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为此,合作社需要进行制度调整和机制创新。

对如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

(一)制定激励发展措施

建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那些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产权关系明、分配机制好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给予财政奖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二)建立协调的利益分配制度

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仍然以向社员 农户提供服务为主,生产资料的购销、农产品的运输、销售等经营活动是合作社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按交易量(额)分红,能够激励广大农户对于合作社的惠顾和贡献,形成合作社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和良性发展机制。因此,按交易量(额)分红应该成为现阶段农民合作社盈余分配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分配方式。此外,为了体现资本的稀缺程度及其贡献,调动社员投资的积极性,合作社可以实行有限制的股份分红,也可参照国外一些合作社的做法,按照银行的利率或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作为出资人股份的固定报酬。

另外,合作社里往往还有一些成员既不能完全通过股份也不能通 过交易量(额)体现的。如高层管理者、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技术人员等,可采取报酬与业绩挂钩的办法,根据当年的实际经营状况给予绩效奖金,以体现他们对合作社的价值和贡献。

(三)强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的规范化指导工作,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职。二是要规范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是专业合作社凝聚力和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专业合作社要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三是探索专业合作社新形式。鼓励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或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四)创新、完善产权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合作社要保持生命力,离不开农民社员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能人、大户的带动,各类农村能人往往掌握着合作社发展所需要的技术、销售渠道等关键生产要素。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制度既要在财产上确立农民社员的主体地位,又要有利于吸引合作社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和资金,所以,合作社的股权设置既要体现广泛性以及生产者的主体性,又要充分考虑 股权对合作社关键社员的激励作用。现阶段,股权设置应该承认社员之间的差别,建议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设置股金,即依据社员的生产规模或交货能力配置股金,使成员的付出与回报成比例,以平衡社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五)重视科技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对接科研院所、高校,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合作社,要注重拉长精深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等产业链条,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农产品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专业合作社更加具有生命力。

(六)健全部门机制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行政,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根据各自特点和技术装备优势,加强技术、资金、物资等项的扶持力度,共同搭建全社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组织制度规范化、服务领域扩大化、自身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

(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1、提高市场份额。在欧美国家,合作社的市场份额高,欧盟市场在90年代期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农产品市场60%的份额。

2、提高普及率。在荷兰,多数农民至少是3至4个合作社的社员,在丹麦,所有农民都是合作社社员。

3、扩大类型范围。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 时,就联合建立住宅合作社,大专院校学生为了改善伙食节省开支,就成立合作社办食堂。在欧美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生产到消费,都有合作社提供周到服务。

4、构建完备的体系。

5、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6、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八)工商部门的措施

1.把握好准入门槛

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准入,简化登记手续,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合作社社员,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经营项目,只要国家没有明文禁止,均允许合作社经营,取消一切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审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照开通绿色通道。

2.强化指导

工商部门给农业合作社发照后做好回访工作,帮助其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并对合作社的经营方向、经营行为及经营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指导,增强商标兴农、商标富农的意识,开展创品牌指导,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品牌经营的积极性。制定回访计划,加大回访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促其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3.开展帮扶工作

工商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和农牧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水平,通过农村经纪人培训等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入社成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大力推广“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等 发展模式,促进合作,建立互助发展渠道;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地区名牌;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资源优势,为专业合作社牵线搭桥,联系商家、厂家,扩大产品销路,引进实用技术,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强同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共同解决困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切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加强监管力度

对 “空壳社”等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严格查处。对骗取套用国家扶持资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严厉打击,依法查处,并会同相关部门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结语:以上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分析及发展建议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希望,实施起来会有很多困难。不过也只有政府、合作社创办者及社会各界切实的尽到己责,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把中国的农业通过合作社这种新形式发展壮大,创立真正的现代农业。

参考文献:

王玉珏,《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的思考》

胥晨慧,《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杨群义,《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个问题的思考》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3

关键词:液压节能技术;工程机械;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前言:

在我国的工程建设当中,工程机械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工程机械自身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严重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需要具备较多的燃料。那么,分析工程机械节能方面的技术显得较为重要。

1.基于液压节能技术的工程机械发展现状

1.1. 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

从挖掘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如果针对液压挖掘机提升其智能化的程度,不同传感器和控制器一定会存在于挖掘机的每一部位当中,此时会导致挖掘机的内部填充了形式多样的导线或者线头,到最后必然会成为复杂化的挖掘机控制系统,由于其控制系统的复杂化程度,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就以上的问题而言,应用嵌入式系统和现场总线具有着较为显著的实践意义,之所以显著,是因为对于挖掘机智能化方面的问题通过嵌入式系统和现场总线进行解决时,可以提升系统可靠性以及对结构有所简化等特点[1]。

1.2. 电液比例的智能化控制

所谓电液比例的控制,具体是利用电信号把液压参数开展传递的流程,可以合理的提升系统速度,并可以较为良好的规避繁琐的信号传递现象。特别是在现阶段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不断的强化了电液比例的智能化控制程度,利用智能化处理模式,可以自动监控液压系统当中的每一参数,同时显示出重点的参数信息,对这一系列的参数进行适当的使用,以液压系统性能做为关键点来开展妥善的调节,会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够将能源消耗量降低[2]。

1.3. 柴油机的电喷控制

现阶段,共轨、旋轮增压等技术拥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可是在工程机械的范畴中,共轨、旋轮增压这种电喷控制技术还是会处在起步的阶段,技术上尚未成熟。电喷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分别为: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机构等,同时会利用电子系统来控制喷油量和喷油的所用时间,继而实现对负荷大小的调节。并且,利用传感器来检测工作阶段所涉及到的转速、温度以及压力等数据,同时还需要把检测出的数据正确的在计算机中输入,将这一系列的数据和控制单元当中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所得到的则是最为优质的参数,能够进一步完善喷油系统的顺畅运行,可以体现出环保节能的功效[3]。

1.4. 混合动力系统

在最近几年,混合动力系统普遍的应用在了轿车、城市公交以及液压挖掘机等领域内。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包含:压力蓄能、电力蓄能。其中所涉及到的电力蓄能又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这一系列的混合动力系统全部都会通过电能进行能源的储存,该系统的优势之处在于可以确保电动机的稳定性,对电动机的使用期限可以充分的延长,同时可以回收多余的电能,以此来实现系统节能的目标。然而,压力蓄能所具备的优势在于能够保护零部件,可以降低其损坏率,此外在尾气排放量上也能够达到较大的控制力度,继而将对于环境的污染率控制到最低。

1.5. 多路阀的组合控制

六通路和四通路多路阀是开展工程机械当中经常使用到的设备,以多路阀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由直通供油路组合而成了优先回路,然而并联回路是由并联供油路和直通回路一同组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把流量、公路等信号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同时反馈到系统中,多角度的提高控制力。比如:通用阀的设计阶段,对于进油联的组合,能够将流量负荷的传感控制达到相应的要求。并且,在设计挖掘机液压系统阶段,要通过多路阀把回转优先、工作臂自合流等功能有效的组合为一体。随着频繁使用多路阀的过程中,分析组合控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基于液压节能技术的工程机械未来趋势

就工程机械而言,相对节能方面存在最大影响力的则是功率匹配,功率匹配和局部功率匹配相比较,全局状态下的功率匹配拥有更加简单、灵活的调节能力。在挖掘机当中应用局部功率匹配基本上不会显现出较好的节能效果,进行调节的阶段,需要使用调节泵中的排量才可以增进泵和发动机之间的匹配有效性,并且泵和负载在匹配方面也需要开展同样的流程。

基于此,在调节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干涉的现象,想要将节能正常开展是极为难达成的问题。现阶段,挖掘机往往会使用变量泵系统和负载敏感系统,在所涉及到的负载敏感系统方面,泵相对负载压力和流量会具备着相应的适应能力,从而可以增进负载和泵之间的有效匹配。按照匹配所显示出的功率,有必要明确发动机的工作点,再加以调节发动机的油门大小,以此来将全局功率匹配实现,在整体上提升液压系统中的节能成效,是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未来趋势。

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工程机械在使用期限上会产生极大的制约因素,想要将整个功能特性提升,有必要把液压系统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降到最低的程度,以此来将液压元件和发动机的使用期限充分的延长。只有逐渐的提升性能技术,才可以运行新型的技术,从而将新节能技术有效的应用在工程机械的未来发展当中。

参考文献:

[1]汪世益,方勇,满忠伟.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13,12(09):123-124.

[2]王有儒.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08):134-136.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4

一、北安市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 北安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工作, 依托国家有利发展政策, 积极向上争取, 全市农机整体装备水平和作业标准明显提高。到 2008年,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9.8万kW, 拖拉机保有量15163台, 大中拖配套农具2941台, 小型配套农具24528台, 联合收割机356台, 农机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 已建成农机合作社35个, 发展农机大户91户, 家庭农场9个。农机类型突破了长期以来大豆生产作业机械为主, 逐步向玉米、水稻和经济作物及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发展。农机化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已成为北安市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5.35%。

二、关于北安市农机化发展形势和潜力分析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和潜力

(1) 优势。

北安市现有耕地面积232.4万亩, 地势平坦宽阔, 适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农业人口24万人, 人均耕地9.7亩, 是典型的地多人少的旱作农业区, 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用武之地, 大机械连片标准化作业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加粮食产量, 提高耕地产出效益。据调查, 农场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高于北安市, 与周边农场相比, 市属耕地亩产平均低40kg左右, 要实现粮食增产, 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同时, 近年来,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对农业机械化认识程度的提高, 农民自主购机的热情和积极性逐年提高, 成为发展机械化不可缺少的强大动力。

(2) 潜力。

总体看, 北安市大型机械不足。近年来, 北安市抓住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国家大型机具购置补贴的有利时机, 引进更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农业机械。但机械化整体水平仍有待于提高。一方面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不足。目前全市大型拖拉机保有量 (80马力以上) 272台, 占全市拖拉机保有量的1.8%, 以10000亩耕地配备2台大型拖拉机计算, 需大型拖拉机465台, 尚缺193台, 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种类以种植业为大田的产前和产中为主, 而产后和经济作物机械相对偏少, 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降低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2.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困难和不足

从现代农业建设入手, 按照全省实现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要求, 北安市农机化生产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机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土地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土地规模经营后, 才能更好发挥大型农业机械作用,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虽然北安市积极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探索了“六统一分”、“土地租赁承包经营”、“土地托管”等多种生产模式, 但从规模经营的程度看, 面积小, 标准低, 从2006年至今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不到2万亩, 影响了大型机械作用的发挥, 制约了农机化发展后劲。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土地因素。其一, 在二轮土地承包时,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农户地数实际偏多, 或在耕种过程中, 存在拱地头、扩地边等现象, 使地数人为增加, 而土地连片必然会使多地现象暴露出来, 这些农户对连片作业有抵触情绪;其二, 由于农户耕作水平有差距, 投入不均衡, 导致农户间耕地基础条件差别较大, 地块好的不愿意连片, 怕重新量得到不好的地块。二是作业成本因素。目前, 全市九成以上农户自己拥有小四轮及配套农具, 用大型机械作业造成小机具闲置, 部分农户在不计算远景增产效益的前提下, 感到大型机械作业增加了投入成本。例如, 农民自用小型机具耕作只计算油料成本, 不计用工及折旧损耗等, 每亩作业成本相差8~10元, 在没有明显补贴政策的情况下, 部分思想保守的农户仍不愿参加连片整地。三是认识问题。部分乡镇、村干部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政府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实行土地连片作业, 就没有必要开展而增加工作难度, 同时对开展此项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和得过且过思想。

(2) 小型机械作业效果差。小型农业机械发展过快, 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缓慢, 造成大部分地块以小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的现状, 土地板结, 犁底层上移, 粮食减产。农民为此编了一套顺口溜:耕地亮光光, 铲地硬邦邦, 雨天水汪汪, 小苗黄秧秧。不难看出耕地状况严重制约着种植业发展, 已成为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突出问题, 应大力发展大型农业机械。

(3) 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足。一是对组建农机合作社和购机更新没有补贴, 二是这两年省里每年都拿出7500万元, 共15000万元对大型机械深松整地进行补贴, 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对深松连片整地抗旱防涝、提质增效的重视程度, 但受市级财力有限影响, 北安市财政对深松连片整地投入的力度还不够。

(4) 部分农民对深松整地认识还不足。虽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秋整地工作, 采取有利的措施积极推进, 但各乡镇干部和农民对深松整地的认识仍然不足, 深松整地工作推进不够平衡。比较好的是海星镇、赵光镇、城郊乡;二井镇北部好于南部, 通北东部好于西部、东胜北部好于南部;杨家、石泉二个乡镇农民对秋整地认识较差, 导致秋整地推进不平衡。主要水田秋整地有待于加强。

以上种种原因,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机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加以解决。

三、对今后北安市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为加快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 今后北安市应围绕三农,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组建大规模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

建议以乡为单位建立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 增强服务功能。具体对策:耕地面积在15万亩以下的乡镇组建1~2个, 15万亩以上耕地面积的乡镇组建2~3个, 新组建的合作社购机规模约在600万元左右, 选配3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台, 180~200马力拖拉机2台, 120~140马力拖拉机2~3台及配套机具和联合收割机, 从实际需要看, 北安市还需要组建10个这样规模的农机合作社。

2.配齐深松整地机具

在国家购机补贴的基础上, 市财政加大补贴投入力度, 为全市现有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全部配齐深松整地机具, 彻底解决深松机具不足的问题。从北安市现有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深松机保有量看, 尚缺深松整地机具70台, 深松机每台价格约为3万元, 建议在购机补贴30%的基础上, 市财政再每台补贴30%, 共需补贴63万元。

3.增加深松整地补贴

针对深松整地补贴较低的情况, 建议应加大对深松整地补贴的投入力度, 至少保证每亩补贴10元, 缓解农民深松整地的资金压力, 有效激发农民自觉性。目前北安市深松联合整地, 每标亩作业价格为34元, 每垧为510元, 按北安市每年深松整地50万亩计算, 如果省里继续每亩补贴2.5元, 建议市里每亩补贴7.5元, 需市财政拿出375万元;如果省里增加到每亩5元, 建议市里每亩补贴5元, 需市财政拿出整地资金250万元。

4.扩大土地连片面积

一是应建立更多的万亩连片示范田, 采取相应措施, 实行整村推进, 扩大土地连片面积, 使大型农业机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带动作用, 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以租赁、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 扩大连片种植面积, 实行集约经营, 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土地利用率和种粮效益。建议合作社所在村可实行整村推进, 预计34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带动土地流转面积可达到70万亩, 占北安市土地承包面积50%以上。三是促进土地向种植能手和经营大户集中。要加快培育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种植经营大户, 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 使耕地逐步集中到种田能手上。对种植能手和经营大户在农机购置等方面都给予扶持, 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

5.加强农机合作社管理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5

农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经济学已经在服务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急需转型。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在30多年前就已开始了农业经济学科向应用型经济学科的一个转型,现在已颇具规模。中国农业经济学科也应当积极实施转型道路,农业经济学应当转变研究的方向,从以研究“相关农业政策”为中心,到以研究“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转型道路上走。

一、前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一直都很关注农业的发展。所以农业经济学科作为一门独立性的学科,依旧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势必会遭遇如同30多年前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境遇。所以农业经济学者现当下要做的就是通过对农业研究方向从政策型,向市场型的转变,来推动农业经济学的转型,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对农业经济学在未来中国的发展的一些危机,做出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

二、农业经济学所面临的危机

1.短期危机

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当下所面临的危机,从短期来看并没有什么危机,但若长久下去,很可能产生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农业经济学科存在的必要从会慢慢地下降到消失。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农业政策研究的作用降低。在传统的中国农业经济学科中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农业政策。研究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粮食安全、土地制度和农民收入等问题。这些研究在当前的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农业大国的条件,需要一些对农业政策研究的学者。但是这些农业经济学者,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决策领域并没有很强的影响力。政府机构也有专门的用于研究农业政策的机构和人才库,而这时的农业经济学者只能够充当一个对农业政策解读的角色。这就让农业经济学科在于其它专业竞争生源是,处于一个下风的`位置,极其的被动。同时一些优秀的人才也难以扩充到农业经济学科当中。

(2)农业经济学所研究领域正被其它学科所占据.而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农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数据计算主要来源于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这些基础性的学科。而近几十年来,这些基础的学科听过不断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开始研究农业经济学科所研究的领域中来。这一现状,让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更为艰难。而且,通过一些数据表明这些基础学科对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要大于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影响力。不管是发表论文还是申请课题资助,基础性学科要比农业经济学科更加的有利。

(3)难以吸引优质的学生生源。一个学科想要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有新鲜血液的不管注入,及优秀人才的不断补充。但是就当下农业经济学科的现状来看,很难吸引优秀的学生来选择这门学科。特别是在以上两种现状的情况下,农业经济学科的毕业生与一些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学生相比,在就业市场上更加取不到优势,所以就业竞争力小也是优秀学生不断选择这门学科的原因。若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中国的农业经济学科的未来发展会出现一种前进乏力的状况。

2.长期危机

随着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农业经济学科有可能会面临着边缘化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断缩小。当前,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随农业的重视程度也非常的高,但这只是一个短时期的现象。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如果我国的城市化全部完成,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则会反之下降。此时的农业经济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也会随之下降。农业经济学科被边缘化也会在未来某天成为现实。

(2)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在长期内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国家则会更加重视城市的建设,而随之财政预算的下降,政府则会通过削减农业经济学科的教育科研投入来增加城市建设的经费。

三、相关对策

通过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学科的成功转型的经验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经济学学科也想要成功转型,必须将研究重点从“政策研究”转移到“市场研究”。

1.研究重心的转移

食物经济与管理。传统农业经济学科关注农业生产而现代的农业经济学科必须扩大研究范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对食品的要求也更加高端,消费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都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农业经济学科可以借助这个趋势发展为更加广义“食物经济与管理”,即研究领域发展到食品本身,从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到参与进去。

生物经济管理。农业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还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要的生物资源。例如对于棉花这种经济作物,棉花种植是农业经济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但棉花加工就不属于了,所以想要扩展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就可以将棉花再加工也视为农业经济学学科的研究范围。所以现代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食物经济与管理的基础上,将农业经济学学科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与农业资源有关的所有行业,中去,即生物经济专业。

2.教育重点的转移

大学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向社会输送优质的人才,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面对当下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农业经济学科对学生的培养必须转移重点,从以前的以政策研究为中心的培养机制,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市场以及相关的农业服务的技能。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当以给学生一些实践性的经验。

四、总结

我国的农业经济学学科想要长久的发展,必须要认真思考转型之路。在转型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来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学学科。切忌照搬照抄,要按照中国的特色和实践来进行,在转型之路上要充满创新精神。让农业经济学学科走出一条充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邓国众、张臼怡,就业难?改写自己的“就业率,――剖析就业率后二十名专业[J]高校招生,.

[2]于晓华,郭沛,农业经济学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农业经济,.

[3]王雅鹏,吕明,尹正,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演变与前言问题――基于教材建设视角,[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6

摘要:电子商务是21世纪主流商业贸易形态。如何让农民利用方便快捷的购销方式购买放心农资是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该文分析了敦化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破解办法,为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摸索出经验和提供建议。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84-1

1 工作现状

敦化市自2011年被认定为延边州唯一试点县(市)以来,市农业信息中心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建立了敦化电子商务QQ群,便于敦化地区电子商务站点与省电子商务平台、与市信息中心之间的沟通,也方便了站点与站点之间交流经验。二是市信息中心还积极与省信息中心沟通,减小了各电子商务站点在起运量的限制,同时还提高了各站点在运作商务平台的积极性。三是信息中心定期对各电子商务站点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站点的工作难点,并积极帮助站点解决具体的问题。

在2012年度全州“兴农带富之星”的评选中,经市信息中心推荐并获奖的8名人员中有6名是电子商务点的负责人,通过市农业信息中心及50个电子商务点的共同努力,共成交化肥439吨,取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2 存在问题

通过走访,发现现在敦化市部分乡(镇)站点没有成交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资金问题

由于近两年雨雪过多,秋收的粮食水分很大,能卖出粮食的村屯很少,有的村屯甚至一粒粮都没有卖出去,部分农民根本没有资金去购买化肥。

2.2 习惯性赊肥问题

有的村民是确实缺少资金,只能去赊肥,而有的村民即使有钱,也习惯性的赊肥,等用肥后的三、五个月,或是年末秋收再把钱还上。而可以赊肥给农民的销售点一个村甚至有七、八家,这也是赊肥成为农村普遍存在现象的原因。

2.3 推广困难

有很多村民认为网购不保准,看得见摸不着,而且省电子商务平台的化肥在价格上与各销售点没有明显优势,所以农民愿意到附近的销售点去购买。

2.4 市场竞争激烈

不光存在可以赊肥给农民的各销售点,还存在着像邮政部门这样直接拿直补卡做抵押,让农民买肥到银行贷款的情况。有的商家甚至购入和平台同样品牌和含量的化肥,以价格低、可以赊账,给予赠品等优惠条件吸引农民去买肥。显然现在化肥市场竞争很激烈,电子商务点销售显得力不从心。

2.5 存在习惯性使用氮磷钾“老三样”化肥的问题

敦化市绝大多数地区农民还是习惯性使用老三样化肥,自己按经验配比进行施肥,虽然成本不低、但是见效快,不考虑对土质的影响。而平台上的老三样不但非常的少,而且都采取配套供给的方式,大大的限制了平台的成交量。

2.6 运作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通过2013年电子商务站点的运作,我们也发现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首先,平台上的化肥厂家及种类不能固定,这种情况就直接导致了站点每年要重新向农户介绍、推广,农户也需要重新接受新的化肥品牌,给站点带来很大的麻烦,更直接影响到了成交量。其次,平台上的化肥供给量不足。站点在收取完化肥款项之后却被告知化肥不能供给,使得站点的工作人员处境十分困窘。第三,就是在化肥配送方面。农忙季节农户盼肥心切,但是化肥却迟迟不能送达到位。这给站点工作人员带来的窘境可想而知。上述情况都大大制约了平台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3 发展方向

3.1 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不能只靠基层农业部门及电子商务点的努力,还应该扩大媒体的宣传,在省台专门设立一段时间,播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取得的成效及典型乡(镇)化肥使用的效果,让农民先知道和认知这个平台。

3.2 化解农民资金困难

建议省平台加大和银信部门沟通力度,简化贷款程序,对备耕资金紧张的农民买肥给予一定的照顾。

3.3 给予奖励弹性空间,提高站点积极性

省平台按站点成交化肥吨数的不同给予不同奖励。而且可以随着成交量的增加给予一些赠品或是资金奖励,做到物质和资金刺激相结合。

3.4 选举典型,扩大推广

不仅要选举电子商务成交量好的典型,还要选举使用平台化肥效果好的典型,让农民看得见身边的典型,以点带面,从而提升电子商务平台的知名度。

3.5 保证品牌固定、供货充足以及及时配送

省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和各供货商签订长期、稳定的合同,以保证销售的连续性;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充足的供货量,保证配送速度,避免耽误农时,提高农户的信任度。

3.6 走出去,带回来

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希望省中心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各站点出去学习一下先进的经验,并带回来用于实际工作,为今后的电子商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未来购销的主力军,也是农资及农副产品销售的必然趋势。虽然在未来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相信我们会不断克服困难,通过省里的帮助及自身的努力,农业电子商务会给广大农民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

作者简介:孙继春,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电子商务推广应用;李辉,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推广应用;杨勇,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惠农信息传播。

网络出版时间:2014-6-1213:22:08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7

一、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根据在线调研数据分析, 发现美国2005年农业领域的网上交易额将占到整个网上交易额的14%。欧洲互联网用用户的普及率也达到34%, 还有瑞典、英国、法国分别65.2%、45.6%和31.6%。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我国农业网站如雨后春笋, 日益发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涉农网站约在1000家左右。[1]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功能和农村信息服务日益增强, 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市场流通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引起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2]。

在重庆市农委和市商委牵头下, 淘宝生态农业频道的上线、永辉尝试半边天生鲜网、沃尔玛尝试线上开卖水果;重庆奇易网、田园优选等生鲜电商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重庆市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联盟”。据新成立的联盟理事长吴限透露, 联盟将为广大农产品提供商提供一个最为直观和节约流通成本的多元化农产品电商平台, 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供应商关于农产品大量积压风险及损耗风险。联盟正在策划共同出资5亿多人民币, 建设农产品直供平台, 通过智能购物终端、网络预订等来解决鲜活农产品直配到市民家的问题。“菜篮子”信息网已联网成千上万家产销地批发市场, 每天采集肉、蛋、鱼、果、蔬菜等众多品种的批发价格, 为重庆公众服务。

二、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存问题

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 目前也面临长足发展的制约瓶颈。《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 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50.0%, 虽然我国现代化新型农村建设早已提上日程, 但互联网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率仅为18.5%[2], 互联网在城镇和农村的普及率的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在重庆的穷山僻水地区, 互联网络、电脑设备的使用率及普及率为零。加之偏远农村信息传递的滞后与失真, 致使生产一线的农民无法获取现实操作中的最新农业信息及市场供求信息来进行正确的生产决策。由此可见, 重庆农业经济不发达, 基础设施薄弱, 成为限制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其次, 重庆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的影响极大, 绝大多数农民不懂电脑、网络, 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 对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导致农业发展中的电子商务技术操作人才严重匮乏。而开展农业电子商务需要既懂农业生产、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就目前来看, 绝大部分农业主体还不具备独立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3]

此外, 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具有不可预知性, 农用品的供求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也具有不稳定性, 加之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 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较低, 存放周期短, 品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人为主观因素较强, 标准化程度极低, 极大地阻碍着重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三、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期望

针对重庆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及覆盖率的现状, 应加大力度推进“手机下乡”的信息服务。对于重庆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通过手机终端来推广信息网络建设, 调整农村网络通信资费, 在上网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助, 借“手机下乡”的政策扶持来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 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契机。对于发展比较快的农村地区, 通过手机终端和电脑终端渗透传递农业信息, 以手机和电脑为载体, 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 为重庆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民提供即时信息, 提高农民获取网络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能力, 扩大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 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要改善重庆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 农业电子商务知识及技术操作人员缺乏的现状, 重庆农村人口应自觉主动学习, 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政府也可以出台政策为农民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对有志于投身农业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 尤其是具有一定电子商务文化水平的“农二代”进行系统培训, 使其掌握农产品电子商务技能, 培养具有电子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信息员, 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以教育培训为抓手, 提高电子商务普及率, 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积极性高、竞争力强、优势突出的农业电子商务队伍, 大幅提高重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发展水平。此外, 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 规避农产品的不可预知性, 探索农产品市场变化规律, 提高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把握能力。制定统一的质检标准, 减少农产品品质人为评价的主观因素。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通平台, 缩短鲜活农产品的存放时间, 凭借现代科技技术力量, 加快实现重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

摘要:重庆农业电子商务还处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初期, 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已逐步渗透到重庆经济的各行各业。本文以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为切入点, 针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 提出了未来发展期望, 以期缓解农民不断遭受损失、劳无所得的局面, 更希望为推动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现状与问题,未来期望

参考文献

[1]徐冰.浅析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前景[J].农业考古, 2009 (12) :303-305.

[2]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R].2010年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 13.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8

(一)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是以广义农产品生产为基础形成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农业产业化是在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 实现中央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战略, “四化同步”的短板是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因此,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四化同步”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基础。

(二)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这种模式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企业为龙头, 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销售, 与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 进行一体化经营,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二是“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龙头公司通过建设基地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主要有三种方式:公司利用自有土地建立基地, 雇用农户在基地从事生产;公司租地建基地, 雇用农户在基地从事生产;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建基地, 同时吸收农户以土地、劳动力、产品、资金等要素入股, 再承包给出租农户或大户经营。农户从这3种方式中可获得劳动报酬、土地租金、股金和承包费等收入。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组织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的直接组织形式, 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该模式是合作组织根据基地农业资源优势, 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 开拓和占领市场, 自主延伸产业链, 拓展加工、储运、营销等业务, 有效发挥龙头作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四是“龙头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特点是各方分工明确, 协会在公司和农户之间起联结作用, 优势在于公司不用与千家万户农民直接打交道, 而由协会代表农户与公司联系, 这样就提升了农户的市场地位。五是种养加大户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类似于个体工商户, 有的种养加大户发展成为龙头企业, 有的种养加大户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形成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

这其中,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连企业、下连农户, 是组织模式的核心, 既起着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谈判地位、组织开展服务的作用, 又发挥着按照公司原材料生产需求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开展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也是有效缓解公司与农户之间利益矛盾, 实现利益共享、组织自律的重要形式。专业合作社主要提供种苗、肥料 (饲料) 、技术指导 (病虫害防治和防疫) 、统一销售, 农户在专业合作社中的地位有紧密型会员和松散型会员两种。有的专业合作社依托或服务于龙头企业, 有的专业合作社独立于龙头企业。与农户构成市场供销关系的经营型合作社, 理事长或紧密型会员享受经营成果;统一经营的合作社, 经营成果共享;而服务型合作社, 会员各自享受经营成果。

二、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 是小麦、棉花等旱作物主产区;淮河以南, 沿江平原是水稻、油菜和水产品主产区;皖西、皖南山区, 是林、茶、蚕主产区。在安徽省所辖16个地市中, 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安庆市为传统的农业大市, 粮食总产值较高。近年来, 安徽省各地市在全省统筹安排下, 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产品, 农产品生产已向优势产区集中, 逐渐形成了淮北地区小麦、江淮地区油菜、沿江地区水稻的区域格局;棉花生产向沿江和淮北高产棉区集中;山地经济开发区以林、牧为主, 重点开发板栗、核桃等特种经济体;丘陵经济开发区, 以粮食、畜牧、淡水养殖等为主;平原经济开发区以小麦、棉花等生产为主。截至2013年末, 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7 221.1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6.9%;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 942家, 比上年增加648家, 实现总产值7 221.1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6.9%, 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 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4.3%, 显示出我省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效益和层次不断提升。

实践表明,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 仍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 多数农业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缺乏市场优势, 抗风险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弱

安徽省多数龙头企业家族式管理的特性十分明显, 虽然绝大多数注册为公司制, 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制度要求差距较大;财务管理能力整体较弱, 除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财务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外, 其余数量众多的所谓龙头企业, 基本上是小作坊式的加工型企业, 其财务管理方式与个体工商户类似。

(二) 产业化不足

种植业以初级加工为主, 部分地区农产品加工分散, 存在同质化现象, 产业回报率低。产业链条短, 关键节点不清晰。

安徽省龙头企业大多从事的只是农产品的初加工, 经济附加值低, 产业链短, 农业产业化没有实现和工业的有效对接, 没有发挥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对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够, 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链接不够紧密

目前,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多是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 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主要局限在初级产品的买卖上, 农户很难参与到随后的加工生产和销售之中, 很难参与其中的增值分配。不少地方虽然成立了一些合作社、协会, 但绝大多数企业、经济组织和农户还是松散的链接关系或买断关系, 尽管采取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等形式带动农户, 但存在运作不规范、约束力不强、利益链接不紧密等问题, 未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济共同体, 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利益比较少,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四)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整体不够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合作团体, 缺少规范的章程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制度不健全、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调查发现, 多数合作社没有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 部分合作社证件不全, 有的缺少组织机构代码, 有的没有税务登记证。

(五) 部分地区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安徽省部分地区土地流转规模小期限短, 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土地不能有效转移, 农户分散经营, 使得大规模、产业化的农业生产难以开展。

(六)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安徽省龙头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专利的数量不多。许多农产品企业都是近一两年来才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开始注册一些优质农产品商标, 多数农产品生产者缺乏品牌意识, 产品知名度不够。

三、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方向

(一)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优势, 扶持各级农业部门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购销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 并通过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办法, 使各类农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 尽快起到强有力的牵引带动作用。对于各领域中具有“龙头”作用和具潜力的企业予以政策、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的倾斜扶持, 使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发挥带动作用。

(二)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目前, 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以龙头企业协助创办为主。当前工作的重点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支柱产业, 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 稳步办好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产业化中的示范作用, 自下而上地、循序渐进地、实事求是地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着“民办、民管、民受益”方向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专业农户为主, 体现专业性;二是要有比较明晰的产权关系, 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 不改变成员的财产关系,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效益归其成员共同所有:三是坚持自愿, 实行民主管理;四是开展力所能及的经营活动, 对外追求经济效益, 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 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应加大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品牌意识

龙头企业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大专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科技研发重点, 优先研发关键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 普及先进适用技术, 为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 企业应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利用信息时代的有利条件, 通过政府、媒体、信息网络等渠道, 加强内外宣传, 注册优势农产品商标、专利等, 龙头企业应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种专业博览会、洽谈会、展销会等, 展示生产成果, 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 扩展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

(四)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要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 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 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 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联结机制, 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 确保基地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一方面, 可以减少农业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接触,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另一方面, 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和保护农民的利益。三是尝试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作为股份入股龙头企业, 实现龙头企业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农民不仅获得地租收入, 作为股东还能获得收益权。

(五) 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条, 注重发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整合农业产业链

积极生产为工业加工行业提供原料的农产品, 生产只有进入加工领域, 生产链条才可持续, 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要支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最终实现四化同步。

(六) 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

农村土地集中种植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流转。培育和完善土地流转中介和流转市场。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中, 通过流转或以土地要素入股等形式, 使土地逐步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组织相对集中, 发展适度规模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韩连贵.关于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略规程的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3) .

[2]姜长云.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J].产业经济, 2013, (8) .

[3]周晓强.以供应链全融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J].中国全融, 2012, (15) .

[4]赵佳, 姜长云.农民专业台作社的经营方式转变与组织制度创新:皖省例证[J].改革, 2013, (1) .

[5]王姮.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9

1 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机械设计以手工设计为主, 设计人员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计算绘图一般采用封闭的收敛设计思维, 经验类比设计形式, 计算上只做静态分析, 计算数据的误差采用增加安全系数的办法。产品开发周期较长, 设计人员之间合作起来不够协调, 信息沟通不好。现阶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机械设计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机械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有利工具, 建立了企业之间的虚拟小组或动态联盟, 使资源共享, 各个企业的优势可以给别人借鉴, 有效避免了设计上的好多误区, 信息的交流及共享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加快了产品开发的速度。

1.2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人类社会的机械制造技术从使用最原始的天然工具发展到制造工具, 从简单的手工制造发展到机床的使用, 人类一直为制造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努力着。机械制造技术这门工程学科需要不断的研究及发展, 现在机械制造技术运用科学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效益、竞争力等方面。可以说现在的机械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初步发展阶段它是在传统的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中的有效因素, 吸收了各种高新技术的精华, 它把机械制造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增加了整个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 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管理方面, 我国没有广泛采取计算机管理模式, 对组织、管理体制的更新发展不够充分, 很多企业仍然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在制造工艺上, 我国对精细加工、微细加工、高精密加工、激光加工等技术没有广泛采用, 许多技术尚在开发、掌握之中;在自动化技术上, 我国的数控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 尚未实现柔性自动化、知识集成化、智能化, 我们只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阶段。

2 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1 我国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未来的机械设计要把远程机械设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远程机械设计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它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的研究领域, 涉及许多机械工程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领域。对于机械设计来说, 它主要研究设计过程的建模、设计优化理论的一些内容;在计算机技术方面, 它主要研究怎样对现有的设计资源 (如各种专业化的计算、分析程序、数据库、知识库等) 进行组织及发布, 以便于这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供设计人员查询及应用, 因此要大力研究网络环境下设计资源获取及调用, 这样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 就能通过网络及时的进行分析计算或查询数库, 很快的解决问题, 进行下一步工作, 相对来说降低了成本, 节约了时间,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2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2.1 网络化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 网络遍及每个角落, 机械制造技术也势必要通过网络来作为未来发展的媒介, 产品的零件制造、物料选购、市场开发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在异地进行。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加强经营管理的学习、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 为整个机械制造技术的提高提供了便捷服务。

2.2.2 自动化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科技发展推动了自动化的普及, 自动化的发展表现在制造技术中系统技术、集成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等各个系统中, 自动化给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3 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

制造技术未来会更多的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在生产过程、使用材料、包装等方面更多的讲究环保, 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绿色无污染的产品,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制造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了原材料及能源的利用率。

2.2.4 精密成形制造技术

精密工程技术也是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包括精密的焊接、铸造、塑性加工、切割等技术, 超精密的机械制造技术未来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及微型机器人的时代。

3 结语

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水平直接反应了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 是我国在国际间进行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因此, 研究和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网络化、自动化的发展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绿色环保制造技术是人类社会在制造业中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跟随世界发展的潮流, 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信我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财富, 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也是创造财富、科技进步的基础因素。本文就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小琴, 续海峰.机械设计中的材料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 2009, 6.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天津农业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 主要体现在贸易额增长迅速, 农产品出口市场实现多元化, 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 外资农产品出口企业增多。

1. 农产品贸易额增长迅速

改革开放30年来,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经济合作趋势, 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了三次改革, 不同阶段的改革, 天津市农产品贸易额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1) 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的贸易顺差阶段 (1979年~1991年)

1979年~1991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实行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 即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 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重新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建立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 鼓励出口;在全行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国家逐步运用价格、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 外贸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形成。

1979年~1991年天津市农产品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 农产品出口贸易成为天津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该阶段天津市农产品出口实行出口收购制。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 天津市郊县外贸出口收购制。1979年~1985年天津市郊县外贸收购值以每年平均35%的幅度增速发展, 1985年以后, 增长幅度平均达到43.5%, 1990年外贸收购值达到16.955亿元, 比1985年增长6倍, 占全市外贸出口收购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11.4%提高的40%;第二, 乡镇出口企业收购制, 乡镇出口生产企业由1979年的162家增加到1989年1079价, 出口产值由0.68亿元增加到32.83亿元;第三, 农副产品出口基地收购制, 1987年天津市建立12个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 1988年又开发了两个, 1989年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产品总产值4亿多元, 供应出口值2.79亿元。至1990年农副产品供应出口值达到5.74亿元。

(2) “复关”和“入世”准备的稳步发展阶段 (1992年~2001年)

1992年~2001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围绕“复关”和“入世”加快了天津农产品贸易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增加了从事特定农产品贸易企业数量和类型。特别是入世准备时期, 天津农产品出口贸易获得较稳定地发展。1997年~2001年天津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1997年的66159万美元下降到2001点的61776万美元, 年均变化幅度为1.77%;进口额由1997年的32592万美元下降到23693万美元, 年均变化幅度为9.39%;出口额由1996年的37273万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38073万美元, 年均变化幅度为0.4 3%。

(3) “入世”后的全面开放快速增长阶段 (2002年~至今)

入世以来, 天津市委、市政府利用“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为起点, 以全面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为动力, 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服务辐射功能, 更加重视天津农业的发展, 加大农业的资金、技术投入, 使天津市农产品竞争力得到提高, 贸易额快速增长。如表1所示,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入世以来天津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 由2002年的6.9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7.4亿美元, 年均增幅为31.9%。其中, 2003年的增长幅度为54%, 是入世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2004年~2007年, 天津市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幅分别为19.20%、25.23%和33.99%, 分别高于全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幅, 2004年~2007年全国的增幅分别为9.32%、12.87%和23.12%。

第二, 农产品出口规模与天津小农业地位相符。2002年~2007年天津市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1.9%左右, 其中2003年最高, 达到2.26%, 在全国位居11名左右, 与农业主产区相比, 天津农产品出口规模与天津小农业的地位是相符的。

第三、天津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年均增幅小于全国增幅。2004年以来, 在全国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的环境下, 天津农产品贸易逆差额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逆差额由2004年4.7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54亿美元, 年均增幅为40.5%, 其中, 最高年份2007年增幅为80%, 但仍低于全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年均82%的增幅。

数据来源:商务部农产品贸易月度统计报告

2. 农产品出口市场实现多元化

入世前, 天津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以亚洲为主、欧美市场为辅。其中出口规模较大的两家公司, 一是天津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出口市场主要构成为:亚洲77.32%, 欧洲6.38%, 美国3.9%。1997年出口市场主要构成为:亚洲82.5%, 欧洲8.9%, 美国4.3%;二是中粮天津粮油进出口公司, 1996年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构成为:亚洲45.77%, 美国16.06%。入世后天津农产品出口市场走多元化道路, 2005年、2006年天津农产品出口市场有147个国家, 主要销往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 其中亚洲与美洲之和分别占当年天津市农产品出口市场的49.05%和45.76%。

3. 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

“十五”以来, 天津市积极实施科技兴贸、科技兴农和品牌战略, 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1979年~1991年天津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主要是以粮油为主的初级农副产品或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简单加工品;1992年~2001年农产品出口品种逐渐增多;2002年以后,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 主要以绿色蔬菜水果、油籽油料、食用蔬菜、未梳棉花、坚果、肉类食品等为主的多样化农产品以及加工品。如2005年天津市出口农产品51953万美元, 其中绿色蔬菜水果、油籽油料、食用蔬菜、杂项食品和其他动物食品分别占18.27%、14.49%、14.20%、8.9%和6.2%。

4. 外资农产品出口企业增多

1991年天津农村出口创汇企业中外资企业仅占创汇总额的9.6%, 入世后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度加大, 特别是2004年新《对外贸易法》的实施, 天津市外资农产品出口企业逐渐增多, 由2003年的164家增加到2005年的212家, 分别占当年农产品出口创汇的46.1%和43.81%。

二、农业利用外资步伐加快

由于农业的高风险和弱质性的固有特点, 加上国家对农业领域严格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初期, 外商对农业领域的投资很少, 1979—1990年天津市农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只有729万美元, 外商及港澳台商已签订农业领域投资合同仅10个项目。1991年~2000年天津农业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2395万美元, 是“六五”和“七五”农业利用外资额的3.28倍, 年均递增32%, 1991年~2000年底, 外商及港澳台商已签订农业领域投资合同73个项目, 相当于是“六五”、“七五”期间的7倍。

2001年以来, 天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战略机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使农业实际利用外资速度高于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速度。2001年~2006年天津市农业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5534万美元, 是入世前的1.78倍, 年均递增35.43%, 超过“十五”期间3.43%, “十五”期间, 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的年均增幅为32%。2001年~2006年底, 外商及港澳台商已签订农业领域投资合同60个项目。

按照天津市委确定的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要求, 天津发展外向型农业,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天津农产品将与世界农产品在同一个平台竞争, 农产品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全国竞争力的强弱上, 更重要体现为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的高低, 关系着农产品商品价值能否顺利实现和提高。2002年~2005年, 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01、-0.11、-0.35和-0.36。该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指标均表明, 天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且有下降的趋势, 成为天津农业“走出去”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天津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现实基础

1. 农业结构得到优化

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前提下, 改革开放以来, 天津市发挥农业比较优势, 加大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畜牧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2.3%增加到2006年的41.6%, 渔业比重由1990年的9.7%增高到2006年的15.5%, 全部养殖业比重由1990年的32%增高到2006年的57.1%, 在种植业内部, 粮食比重下降, 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有较大增加, 粮经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由1990年的9:2调整到2006年的3:2。主导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 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渔业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休闲渔业发展方兴未艾, 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都市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2. 科技、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天津市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强国内外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使农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加强了区域综合开发研究、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研究、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研究。在黄瓜育种、蔬菜育种、杂交粳稻育种、生猪育种、农产品保鲜、葡萄加工、渔业工厂化健康养殖等多个学科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蔬菜良种、良种猪、水产种苗、保鲜材料已形成规模优势, 疫苗等生物技术产业化已经起步。在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建立了以微型节能保鲜冷库、MA保鲜膜和绿色保鲜剂相结合的农产品保鲜配套技术体系, 配套物化成果已形成产业化, 成为国家农产品保鲜中心。在蔬菜良种产业化和种猪产业化方面, 天津科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宁河原种猪场已经形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2005年, 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0家, 其中国家级达到10家。农业高科技产品加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为天津发展外向型农业,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3. 区位优势辐射功能增强

天津市地处渤海之滨, 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 也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起点之一, 是京津、西北和华北12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出海口。天津滨海新区充分发挥服务意识、区位优势, 向内陆延伸港口功能、与腹地共享自身优势, 力促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天津口岸一步步向内地延伸港口功能。目前, 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已建成运行, 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开通运营, “无水港”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发展天津外向型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四、发展天津外向型农业的未来展望

1. 发展规模型、加工型农业

天津农产品贸易竞争指数 (TC) 较低, 这项国际竞争力指标是与产品的出口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出口额与出口数量和单位产品价值呈正相关。可见, 出口规模过小和单位产品附加值较低是造成天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直接影响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 促进天津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出路在于扩大出口规模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 天津农产品生产销售仍处于初级阶段, 生产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加工能力弱等一系列因素制约了天津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 另外再加上天津“小农业”的总体特征, 使其难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整合天津农业资源, 增强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专业生产能力, 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因此, 天津市应加大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通过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 增强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 形成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化、规模化,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 依托天津口岸, 发展特色农业

天津口岸的服务功能和先天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 是天津发展外向型农业特有的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转换成竞争优势, 在考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 构建外向型农业产业化体系。引导外资投向天津特色农业和品牌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 如天津小站稻、茶淀玫瑰香葡萄、沙窝萝卜、宝坻三辣、大港冬枣等, 通过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发展, 形成农产品优势产业带, 实现农产品出口增值, 成为农业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依托天津口岸建立农产品商贸中心、农产品物流和服务产业群;农产品优势产业带与服务产业群等共同构成以上下游产业链为特色的天津农业。同时, 还应依托天津区位优势, 加快从单纯提供农产品生产的传统农业生产向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的农业方式的转变。

3. 加大境外农业投资, 开拓国外市场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原外经贸部统计, 截止2002年6月, 我国在非洲累计已设立农业投资企业570家, 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1亿美元, 而天津农业“走出去”起步较晚, 到2006年才有了新的尝试。2006年宁河原种猪场通过实施农业部中柬种猪示范项目, 输出了种猪、技术、设备, 还带动了种猪向朝鲜出口, 为天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输出积累了经验。天津应将更多的领先于全国的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如农产品保鲜配套技术体系等, 采用独资、合资或合作方式, 在境外进行投资, 并给予“走出去”企业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种要素参与农业开发和建设, 积极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

4. 实施农产品绿色经营, 保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天津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壁垒。2006年天津养殖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7.1%, 但由于各种安全指标未完全与国际接轨, 2005年~2008年天津鸡肉制品出口额仅占全国鸡肉制品出口额1.85%、1.3%、0.19%和0%;2005年~2008年天津对虾出口额仅占全国对虾出口额的0.11%、0.18%、0.12%和0.03%;2002年以前天津宝坻区大钟庄农场食品厂的鸭肉制品全部出口日本, 入世后由于日本苛刻的卫生检疫标准, 出口量急剧下滑, 最终食品厂被迫关闭。因此, 为应对国外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 天津市一方面应加强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农产品绿色认证工作, 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实施农产品绿色经营, 保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冀春贤王凤山: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增强出口竞争力[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 (5) 66~69

[2]罗峦曹炜: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与对策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25~28

[3]黄学群李瑾:天津都市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 2006.12 (1) :55~60

[4]黄学群: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战略构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9) :309~310

[5]李良波:浙江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1) 下旬:189

[6]天津市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津农业信息网, 2007~12~4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 篇11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机械自动化在生产中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机械自动化不仅仅能够解放人力资源,更能提高各个生产环节的效率值,最终提升产业生产力。本文对我国当前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机械自动化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都名列世界前列,但是构成经济发展的主体仍然是国家工业水平、综合国力等一系列因素,机械自动化作为提升综合国力、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其水平的先进与否能够直接的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课题和任务。下面笔者将对我国当前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优点分析机械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1.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

机械自动化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机械自动化的实现将机械生产 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大工业规模生产及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令整个世界的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目前的各个行业都已经离不开自动化系统。

1.1基础薄弱

机械自动化在国外发展较早,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端倪,但是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则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才正式开始的。所以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时间较短,发展水平不高。

1.2 管理手段落后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机械自动化管理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但是我国一般都是大型或者国有企业才有财力、技术等因素支持计算机系统,在中小企业中仍然以经验管理或者人力管理为主。

1.3 人才缺失

目前我國虽然很多高等学府已经开展了自动化相关专业,但是人才空缺仍然比较明显,尤其是具有专业操作培训的技工数量,缺口仍然很大。在机械自动化设计、制造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高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的人才来主持和参与。所以人才的缺失也是制约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技术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当前很多大型企业或者国企都已经实现了机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但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往往核心技术或者专利技术的保有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例如,海尔、华为、海信、长城等一些大企业,其产品的核心部件仍然要进口,例如电子产品芯片、汽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液晶屏幕等等,所以技术水平低的直接后果就是让我国的企业为外国企业“打工”,所以重视科研、尽量掌握核心技术是发展机械自动化的核心手段。

2.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人才数量和科技掌握量都处于劣势,但是在机械自动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发展速度和全盘自动化,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现有技术来进行发展,更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优势资源来推进先进大型企业带动小型企业,利用科技“传帮带”来实现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2.1 发展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机械自动化的重要科技影响指标,在我国当前的机械自动化发展背景下,大力改革和发展计算机技术是极为必要的。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还可以让我国的一些通用设备和老式设备焕发“第二春”,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一些老式设备改进成为具有机械自动化功能的新型设备,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机械自动化的进程。

2.2 提升机械自动化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

我国当前的机械自动化人才无论是基础人才还是高精尖人才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所以大力发展教育也是我国未来实现机械自动化的一个必要手段。笔者建议我国高职、技校等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更加贴近于实际操作培训,增强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知识水平。而高等学府应该重点培养高精尖人才,人才数量的增加也能够促使我国的核心科技发展。另外,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快核心科技的研发工作,自有核心技术量的增加能够有效的推进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2.3 以实际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目的

机械自动化实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所以在发展机械自动化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发展。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市场调研,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际应用的机械自动化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向。

2.4 实现低碳型机械自动化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在发展机械自动化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低碳化和绿色化。虽然工业化已经提升了生产力,但是我们在环境、居住条件、能源等方面已经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所以未来的机械自动化发展方向仍然要偏向低碳、绿色、环保方向。

2.5 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总体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发展机械自动化应该以农业来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我国当前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不高,生产力解放不够彻底,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是发展我国农业、提升总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

3.结语

总之,机械自动化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高科技”,这些科技已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处角落。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强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个经济体是否有长远活力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伴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增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事业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我国虽然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未来发展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和有效结合固有国情,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未来一定是辉煌的。(作者单位:江西现代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刁文军.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浅析[J].硅谷(SILICON VALLEY),2013,(7):1-3.

[2]黄帆.我国机械自动化现状及发展浅析[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9):19-20.

[3]杨建平 刘艳玲.动化技术在机械应用中的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12,(1):34-36.

我国筑养路机械未来发展探析 篇12

1 分析筑养路机械的市场前景

1.1 急需大型筑路机械。

由于目前国家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公路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建设是其中重中之重。大吨位的压路机、大型摊铺机乃至沥青搅拌设备都急待开发, 以满足公路建设需求。

1.2 大型道路标线画线机将有明显需求。

道路标线是公路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统计资料表明:标线能提高运输效率30%, 与交通事故相关率为70%。我国汽车拥有量约为世界总量的六十分之一, 事故死亡率却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完善公路的各项安全设施, 已成为当务之急, 道路画线首当其冲。因此, 今后对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画线机需求明显增加, 特别是大型加热型及热溶性涂料的标线施工机械更为急需。

1.3 公路面层维修养护设备急待开发。

我国急需填补沥青路面加热再生修补设备的空白。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维护, 许多道路的使用寿命缩短了一半以上, 造成资产流失, 投资浪费。沥青路面再生修补设备采用专用的加热板 (提供100%高强度辐射热) 加热待修补区域, 经3至5分钟的时间使路面软化, 然后耙松路面, 喷洒乳化沥青, 使旧的沥青混合料现场热再生, 再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 搅拌摊平, 最后再压实, 整个修补工作完成。

另外, 路况诊断检测设备急需开发。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建立包括各种公路信息在内的数据库, 以便对路面现状和使用性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预测今后公路的退化程度, 从而制定正确的养护对策和计划, 这是世界各国一致的做法, 我国公路也必须走这一条路。为此, 必须配备自动化性能很高的公路状况诊断检测设备, 用这些设备迅速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 今后主要是开发一机多能检测设备。

2 我国国内的筑养路机械展会的发展现状

展会带给我们的思考此次展会在上一定意义上起到了推动我国筑养路机械产业发展的作用, 但仔细想起来多少有些遗憾, 总结起来, 大概有以下几点:

2.1 展会上很少看到国内企业独创的筑养路机械产品, 尽管众多企业开发了许多新产品, 但从其特征和外形上

2.2 国内部分筑养路机械企业不注重宣传企业形象及其产品, 只是简单地发放资料, 缺少企业与客户的互动。

2.3 国内筑养路机械展品中, 中小企业的产品工艺水平较差, 焊接水平有待提高。

车辆外形不新颖, 内饰做工粗糙, 与国外产品还有较大差距。

2.4 大型设备的核心配套件 (如发动机、变

速器、液压件) 生产商大多是外企业, 国内在这些领域能与之抗衡的寥寥无几, 国内配套件企业任重而道远。

2.5 展会缺少路况诊断检测设备。

通过路况诊断检测设备可以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公路养护管理交流, 建立包括各种公路信息在内的数据库, 便于对路面现状和使用性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并预测今后公路的退化程度, 从而制定正确的养护对策和计划。配备自动化性能很高的公路状况诊断检测设备, 用这些设备能够迅速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 这将是我国道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2.6 本次展会在论坛研讨中提出了桥梁检

测和重要性, 但展会中缺少与之相关的检测设备。近年来, 交通量增长迅猛, 大件运输车和超重车日益增多, 同时由于高速公路设计速度高, 对高速公路桥梁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 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通车运营, 各种故障相继出现, 如桥面铺装混凝土局部或大面积破坏, 桥面产生坑槽;桥面伸缩严重, 产生桥头跳车, 危及行车安全;河床冲刷严重, 基桩混凝土剥落、漏筋等。为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 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加强高速公路的桥梁养护管理十分必要。桥梁养护机械也会成为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的主要品种之一。

3 国内的筑养路机械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的筑养路机械生产厂家发展速度很快, 与以往几届展会相比, 国内筑养路机械产品已不再是国外产品的陪衬, 而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从各方发展实力及背景来看, 筑养路机械企业目前大致形成这四大阵营。

3.1 以徐工、陕建、西筑和镇江一拖华晨等为代表的老牌筑养路机械企业实力比过去更加强大。

3.2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中

联重科、三一重工、南方路机和山河智能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工程机械企业迅速掘起。他们成立时间不长, 成立的背景也不同, 但由于其超前的科技开发力度, 灵活的经营体制, 贴近市场的营销策略, 无论是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 还是在营销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3 维特根、日工、英格索兰、戴纳派克和

宝马格等为代表的国外厂家和独资合资企业 (遗憾的是英格索兰、戴纳派克和宝马格等许多外资企业并未到会参展) , 充分运用国外和合资方所带来的现代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扩大自身影响力。参加此次展览会的国外厂商较少, 但这些企业大多将产品定位在筑养路机械上, 产品起点高, 竞争力很强。另外, 国外企业如今对中国市场格外青睐, 产品已不再单一, 品种比原来丰富得多, 这些企业今后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筑养路机械行业的发展, 加速我国筑养路机械与国际的接轨。

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精髓, 为此各厂商绞尽脑汁, 在此次展会上大力宣传企业文化,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把企业人性化、亲和力的而非商业化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拉近商家和观众的距离。会展上英达科技和兰亭科连续几天投入很大精力在展台处开展以“快乐亲和”为主题的娱乐活动, 与观众交流。

售后服务质量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信誉, 也是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展会上不少厂商向客户展示了其优秀的服务水平, 以优质的产品, 良好的服务来打动用户。

上一篇:教法设计论文下一篇:飞行性能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