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发展设施农业

2024-10-13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共12篇)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 篇1

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生产大国, 随着我国对设施农业的重视, 设施农业机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至目前, 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已基本完善, 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基本实现初步的现代化。然而,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还有一定差距。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大多是在大田作业机械的基础上改装而来, 真正适合于设施农业生产的机械比较少, 机械化程度也偏低, 先进的机械作业模式也不多。针对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 注重与设施农业的农艺及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特点相结合, 研制开发性能先进、功能实用、价格适中、满足设施农业要求的成套作业机械机型势在必行。

1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

1.1 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与发达国家相比, 起步较晚, 发展进度慢,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虽是农业大国, 但设施农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 设施农业机械更是近些年才开始发展起来, 因此, 如何全面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1.2 生产效率和精密度较低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生产效率和精密程度方面都比较低。虽然我国目前的设施农业机械已能基本完成各作业环节所需的各项功能, 也能适应当前设施农业的发展,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但其生产效率和精密度还不乐观, 没有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这不利于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

1.3 与设施农业的农艺特点结合不够紧密

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最大特点是具有封闭性。封闭的设施大棚内部温度及湿度都很大, 空气中的各类气体含量与棚外不同。高温、高湿环境不仅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也适宜微生物的繁殖, 棚内病虫害增多, 使得植保机械与大田植保机械有区别;设施大棚中的土壤与棚外土壤在土质和松软度以及土壤中物质含量都有所不同, 所需的作业机械也会有区别。诸如此类的因素较多, 所以, 设施农业机械必须与设施农业的农艺特点相结合。

1.4 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相对滞后

研发力量的加强、技术的进步是促进一个领域发展的直接动力,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同样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改革来推动。当前环境下, 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相对落后, 技术含量不高, 这导致了设施农业机械在设计、材料选取及制作加工方面做不到全面优化, 从而直接影响机械在作业过程中的效率与精度, 同时也会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

1.5 信息化程度不够

当前社会, 是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早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了信息化的生产模式, 实现了系统化的管理, 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中, 信息化的发展还渗入的不够透彻, 应用程度不高, 没有将信息化的优势在设施农业机械中体现出来。

2 研究设施农业机械的重要意义

2.1 提高设施农产品质量

温室环境下, 农作物自我调节能力又较弱, 若没有相应技术及装备时, 容易遭遇病虫害危险。造成大量农药、水、肥等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会降低设施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影响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 从而影响到设施农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不断研究、改进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农作物各个作业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保障。

2.2 减轻设施农业生产劳动强度

在我国, 设施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 我国设施农业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 机械化水平不高, 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影响了农民的劳作积极性。近些年, 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劳动力价格急剧上升、季节性明显、结构性短缺等问题, 严重影响到设施农业的发展。因此, 必须加速设施农业机械化改造, 用先进的技术条件来支撑设施农业, 改变传统人工劳作方式, 实现设施农业发展的机械化、现代化和高效化, 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3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基本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硬件设施的大量建设逐步转向对信息技术的迫切要求。设施农业机械是设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技术含量对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

3.1 重视组织领导

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离不开设施农业的发展, 只有构建一个可以有效发展的设施农业氛围,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有效的发展设施农业机械, 可以提升设施农业产业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以及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各地政府组织可将设施农业机械作为六大产业考核的内容之一, 并推行设施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 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

3.2 提升精密程度

设施农业机械的精密程度决定了其工作能力和作业效果。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应朝提高精密度的方向不断发展, 使设施农业机械紧跟现代精准农业的发展步伐, 在性能上达到实用、高效。精密程度的提高, 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 减小农作物的损耗, 提升农作物的品质, 最终提高各作业环节作业效果, 促进设施农业机械的精准化。

3.3 减小机械体积

目前, 农业机械的改进朝小型化发展, 越是小型的机械越能得到普及。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还未成熟, 设施农业作业面积还不是很大的规模化, 所以设施农业机械也是以小型作业机械为主。设施农业机械小型化, 可以使设施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 操作步骤更加简单, 应用地区更加广泛, 从而促进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

3.4 加大研发力度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业生产脱离不了农业机械, 高性能、低成本的农业机械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人们对解放劳动力的需求, 对设施农业作业效率及质量要求的提高, 使得在设施农业机械方面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加大设施农业机械的研发力度, 是设施农业发展实际需求的体现。

3.5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在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过程中, 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的被应用于设施农业机械中。各类新型材料、工艺及技术能够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 提升设施农业机械的工作性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在科技的进步下, 实现快速发展, 从而增强我国设施农业的综合实力。

4 结语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机械设备的支持。目前我国设施农业机械虽然已有所成绩, 但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我们应当树立危机意识, 合理分析当前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情况, 制定提升措施, 正确对待已存在的问题, 设定目标, 制定长期发展计划, 来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总体水平, 全面实现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中华, 王国占, 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 2012 (1) .

[2]朱德文, 陈永生, 程三六.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 2007 (1) .

[3]张乐洲, 贾宝文, 毛桂梅, 等.关于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探析——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J].中国农机化, 2011, 2.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 篇2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主体;发展分析

2016年江苏设施农业面积达833.33khm2,占耕地面积的18%。全省园艺业产值1696.7亿万元,占种植业产值的50.5%,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园艺业成为全省高效农业第一产业、转型升级第一产业、农民增收第一产业。在设施农业发达地区,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60%,示范核心区机械化水平超过80%。随着设施农业及机械化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服务模式也在孕育和创新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8250个,其中服务高效设施农业的合作社数量近900个。

1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服务主体现状

1.1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

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个体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民营企业等。目前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民营企业是投资主体,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势头比较猛。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在园区、基地、蔬菜公司及农庄开展。如:江宁区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蔬菜667hm2;徐州港上草莓基地种植草莓10khm2。只有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农机的作用,农机服务才能获取经济效益,农机化服务组织才有发展的空间和势头。

1.2设施农业机械化服务模式

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服务主体占全省农机服务主体的14%。主要服务模式如下:(1)自我服务。大多数农民合作社(由多名农业户联合发展形成)、专业大户、民营企业和区域农机作业服务队,以自我服务为主,不对外服务。张家港地区均采用此服务模式。(2)集体购机,统一使用。如:江阴市向阳村以村为主体发展的农业基地,统一提供机械服务;常熟市碧溪镇集体购机、统一使用。(3)对外提供服务。合作社及镇村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分散的生产主体提供机械化上门服务。如常熟市董浜镇成立作业服务队,为管理区域的分散农户提供服务。(4)延伸服务。少数农机合作社将服务范围由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作业,扩展到设施农业生产作业。

2设施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主体培育现实意义

(1)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生产离不开机械化,目前,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也是必然方向。在中央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激励下,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组织加快发展是必然趋势。(2)建立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可减少农户对机具的大量重复购置,形成可协同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可降低机具闲置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机具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整合资金、土地、技术、农机具和人才等资源,可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普及现代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有利于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从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设施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主体培育的制约因素

设施农业发展浅析 篇3

关键词 设施农业;农民;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近年来,不少乡镇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真正实现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1 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因素

1.1 装备水平低,作业能力不高

较之于以往设施农业数量已初具规模,但从质量上看装备水平还比较低。以设施种植业为例,温室类设施比例还很低,智能温室是少之又少。可以说,大多设施装备水平不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土地利用率不高,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

1.2 结构相对单一,反季能力不强

设施农业虽然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反季节上市,但受制于技术和资金不足,种植品种受到一定局限,蔬菜种植仍以芹菜、黄瓜、西红柿以及辣椒等投入相对较少的常规蔬菜为主,真正高投入和产出的品种如花卉、食用菌等很少,没有形成规模,按设施蔬菜反季节特性的品种并不多。

1.3 技术限制,投资不足

不少农民对设施农业前景和效益认识不足,加之资金匮乏,难以加大投入。事实也表明,不少农民多年种植规模并没有扩大。特别是畜禽产品受市场影响大,养殖户对养殖前景心有余悸;更由于农户缺乏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因此限制了生产效益的提升空间,影响他们投资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1.4 信贷难,保险跟进慢

设施农业高投入,严重依赖资金。资金需求量大,而农户自身投入能力不足,需要融资,而金融信贷又有着种种限制,加之民间金融发展滞后,农民融资渠道狭窄。同时,有关设施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还不完善,保险业也不愿进入高风险的设施种养殖行业,特别是在风险更高的设施畜禽养殖更为突出。

1.5 科技水平不高

现阶段,农业科技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设施农业的需要,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以育种、育苗技术为例,我国技术相对落后,国产种子、种苗生产品质和收益相对较差,农户只能选择进口品种,增加了生产成本。设施农业科技含量低,致使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不高。

2 发展设施农业的科学策略

鉴于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各级政府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重点,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2.1 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作为农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产业,设施农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需要政府规划、土地、农业、水利、财政以及金融等各个部门力支持和推动。各级政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设施农业的领导,在政策、资金和科技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扩大设施农业贷款范围,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投入力度,使设施农业规模上新台阶、有新突破。以奖代补对发展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设施农业重点给予奖励,对于农户发展温室、规模养殖等给予财政补贴,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在设施装备水平和质量上,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进行适度的补贴,向较高水平设施建设和发展,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高以及产业链长的设施发展,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强抓质量,扩大宣传力度,努力培育影响大的农产品品牌;加快土地流转,加大政策力度,引导农民将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和调整,扩大区域种、养殖优势,发挥规模效应。

2.2 市场化运作,提高农业效益

各地农业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农业生产自身特点,发挥设施农业的优势,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和时间,利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修建冷贮库,最大限度地减小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使农业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四季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改变冬季自产蔬菜相对短缺等特点,通过时间差延长市场需求,增加农业效益,真正发挥设施农业的优势。

2.3 建立健全融资机制

乡镇政府要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实力和现状,建立灵活的多渠道融资机制,调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力量,积极招商引资,集体提供土地,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建;集体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由企业或社会投资设备和生产设施,租赁经营;村民集资兴建,政府给予一定补助进行建设,成立生产合作社,村民自主管理。

2.4 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加快规模发展

基层乡镇政府要做好优势产业布局,以主导产业或优势产品为基础,发展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围绕特色种植、养殖及其加工和销售等产业打造农业合作社,吸引农户加入,把争取的项目、资金优先落户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合作组织实力,提高合作组织带动能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农业规模、集约经营。

2.5 推动品牌化农业发展

各地农业职能部门要搞好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扶持政策,采取加大投入,重点培育几个发展前景好、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创建农业龙头企业和品牌,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园区,在全面推进的同时,重点打造出名优、影响力大的品牌产品,推动品牌化农业发展。

2.6 提升农民技术素养

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确保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基层乡镇政府和农业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引导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工作中,要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设施农业较早、技术过硬、收入较高的种植和养殖户、企业作为示范点,通过现场会、媒体宣传,组织发展设施农业致富的农民现身说法,让农民体会到发展设施农业的好处,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乡镇政府和农业职能部门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快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 篇4

宗锦耀司长最近指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同时也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机械化,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这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十二五”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质量提升、结构改善的关键阶段。当前, 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购机用机需求持续旺盛、工业支撑更加有力、关键技术基本成熟、发展机制日趋完善, 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形势有利、机遇难得。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 我国农机化总体水平仍不高, 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作业环节发展很不平衡, 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认真实施农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 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调整优化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组织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为重点,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落实完善政策, 培育发展主体, 促进技术创新, 建设人才队伍, 强化公共服务, 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 篇5

论文题目:现代农业中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课程名称:农业设施工程学学院:园艺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

2011 年 12月 02日

摘要:现代农业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有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国家农业生产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提高国家生产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以及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确定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关系作用政策措施

正文: 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现代农业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有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进而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始终是核心,始终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核心能力,而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则决定着能否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或是实现进程的快慢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二者相铺相成,相互关联,紧密不分,缺一不可。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手段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三个方面。而生产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机械化,即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取代手工和人畜为主的劳动形式。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在整个农业系统中是硬件,是重要武器,是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催化剂,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生产方式不断转换的重要措施。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过程。

总之,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能利用很少的人力生产出保障社会需求、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还可将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使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现代农机装备和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基本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抗灾能力。现代农机装备实行土壤深松、秋整地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实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了蓄水保墒的“土壤水库”。马力大、先进科学的农业机械使抢农时、争主动变为现实。

通过深松整地广泛实施,有效地建立了土壤水库,极大地增强了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土壤耕作制度,改变了过去连年翻耕的做法,建立了以深松耙茬为主的松、翻、旋、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百分之百的耕地轻松实现秋整地、秋起垄“黑色越冬”,春季全部实现不动土播种,奠定了农业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效地保护了黑土地。现代化农机装备的普及,成为实施先进农艺技术措施的主要载体,使农业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模式化栽培、标准化作业”成为可能。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首先: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其次: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再次: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 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

第五: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第一:农业机械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农业装备水平相对低下。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

第二:农业机械化区域 范围相对不足,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第三: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水平低。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农机安全监理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不完善,甚至出现法律空白,因此在开展农机安全检查、违章处罚、农机事故处理等工作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来执行,极易出现执法力度不够,执法依据不足等现象,不利于农机安全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受经费和编制的影响,农机管理单位长期过着“只出不进”、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日子,导致了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监理手段和监理设备落后,进而严重影响力现代农业的发展。

3.2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2.1 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a.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b.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

整的需要。

c.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d.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

e.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

f.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走出去”战略,加强政府问的农业机械化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加强农业机械标准化、质量监督等领域的交流,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另一方面扩大有竞争优势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输出和农业机械产品出口。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国内农业机械企业在境外投资办厂,扩大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3.2.2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

(2010)22号)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a、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

b、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c、促进农机工业发展。提升农机制造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d、增强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机研究开发载体建设、建立农机产学研推协作创新机制。

e、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f、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机化实用人才,积极培育农机科技创新人才。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和农民收入提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更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

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总结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决策,因此,应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增加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柳叶.关于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讨论[J].现业.2011(8).-110-111,[2]: 朱艳玲.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352-352

[3]: 王连霞,田景泉,田伟.谈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的关系[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3).-15-15

[4]: 乔志荣,戴治平,崔广成,赵发胜.推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J].新农村

(CN23-1552/S).2011(4).-173-173

[5]: 张蓝水.现代农业内动力催促农业机械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3).-8-9

[6]: 仇贵富.论农业机械化在恳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

息.2010(19).-122-122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 篇6

[关键词]城郊;设施农业;问题与建议

一、城郊设施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状

设施农业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在最经济的生长空间内,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近几年来,我国正将设施农业这样一种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推广到城郊范围内,这样既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种植效益,又为城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蔬菜、肉蛋奶等副食品,所以,发展城郊设施农业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城郊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要与城区居民的收入相抗衡,所以城郊设施农业必须沿着机械化、集约化、设施化及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郊设施农业的发展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设施农业园区面积占城郊农业园区面积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市区城郊设施农业园区所占比例都超过了5%,一些发达地区的设施农业园区所占比例已经达到10%以上,其中一些设施农业的示范区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全区建成了很多高效农业基地,并在农业项目上有了新的突破,西红柿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日光温室鲜切花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等一些新项目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城郊设施农业的品牌效应也有了一定的突破,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一系列的品牌层出不穷。另外,城郊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建设也有了新的突破,在现有的设施农业企业中涌现了很多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兴的专业合作社和土地合作社在近几年也有大幅递增的趋势。

二、存在的问题

1.城郊设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的城郊设施农业基本上属于传统农业加初步机械化的手段,机械化的基础相比之下较为薄弱,另外城郊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很多农田间道路年久失修,涵洞等设施破损严重,甚至个别地块在春种秋收时难以用车辆将籽种化肥运送到田间地头,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利设施有些也严重老化,农田普遍缺少先进有效的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这样就阻碍了城郊设施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2.发展城郊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

城郊设施农业具有投入成本高、效益高等特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人才培养,销售等各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据测算,仅建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就需要6万元左右的项目筹建资金,一般情况下,农户除去各类补贴和自筹资金,仍需2万元左右的贷款。但是,目前金融机构发放设施农业贷款相对偏少,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退出农村市场,缺乏设施农业贷款投放意愿,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主体,支农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城郊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3.城郊设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灵

由于设施农业的产品商品性极强,市场波动较大,这就需要高效有序的专业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物化技术服务和产后产品销售服务。而在我国的城郊,设施农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产前,产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农户自己来做,在产品销售环节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依靠一些散户和个人经营的企业来找销路。这就使种什么样的产品,数量多少,播种时间和上市时间,到何处销售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的这些实际性的问题成为了发展城郊设施农业的桎梏,使城郊设施农业的产销呈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

4.城郊设施农业发展的科研创新欠缺

现代农业中设施农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而目前城郊設施农业的发展在科研创新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部分投资者,农户由于畏惧风险,思想保守而不愿通过科研来开发创新产品,从城郊设施农业的大棚蔬菜种植来看,普遍缺少小型多功能、适用大棚使用的装备,蔬菜设施60%是以竹木构架为主的中小拱棚。环境控制技术、水肥调配技术、无土栽培技术,以及专用品种选育、种苗开发、温室病虫害控制及污染治理等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在城郊设施农业设施养殖方面,目前很多养殖户采用的还是粗放简易的形式,装备不配套,技术不先进。各项专业技术,科研创新的欠缺成为了制约城乡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政策与建议

为了使城郊设施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要使其沿着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的,技术领先型农业的方向发展,合理的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还要加大政府政策扶植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具体的措施为:

1.大力引进人才和技术

发展城郊设施农业首先要通过开办专业技术学校、田间指导、现场观摩等实用技术培训,制定引进农业技术、人才的办法,在城郊的农户范围内培养一批实用技术强的新型农民,并引进一批管理经验强、懂技术的社会人才,为城郊设施农业的生产服务。其次要充分运用城郊的地域优势,与市内的农业大专院校的科研单位挂钩协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聘广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嫁接栽培、水肥药三节、生物农药等技术,探索研究设施栽培高产技术,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服务机构,来帮助农户更方便的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更快捷的获得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

在产品和技术方面,还应注意加大国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广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嫁接栽培、生物农药等技术,探索研究设施栽培高产技术,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

2.加强城郊设施农业生产的全程管理

全程管理包括城郊设施农业的产前研发,产中的物化技术服务和产后的产品销售,要实现管理的全面性,综合性,就必须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建立健全的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设施农业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制定设施农业的建设和生产标准,分步骤、分阶段对各地区的城郊设施农业进行全封闭式管理,力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逐渐完善的同时,提高城郊设施农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土地和其他资源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在产品销售中,还应鼓励发展各种有效的农产品直销形式,其中包括建立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实现间接直销,大型企业、学校、饭店、党政机关等直接与农村蔬菜、林果合作社或生产基地签订合同,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依靠城市的蔬菜市场或连锁超市与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直接联系,实现直产直销。

3.创新土地的流转模式

这就需要根据“机制市场化、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的要求,依照相关的原则,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土地向农业园区和种养大户集中,使城郊开展设施农业的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拓展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空间。在流转确有困难的地区,应在切实保障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同时,采取示范辐射、大户带动、以地换地等做法,引导农民流转,有效推进城郊设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依靠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其发展

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7

一、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

1. 棚内耕作机械

近几年, 长春市农机推广部门根据农村的经营模式和经济实力, 有针对性地选取3种耕作机械作为推广机型。经济实力较强和集体经营的以推广无锡华源“凯马”牌、诸城“田龙”牌、台湾产“小牛”、北京产“小丰”牌大棚管理机4种机型为主。这类机型大都配备配套机具, 能完成旋耕、犁耕、开沟等多种作业。经济实力一般或薄弱的用户以应用工农-6型微耕机、“青骏”牌微耕机为主, 这种机具仅能进行简单作业。通过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拥有这类机械近几百台。微耕机的推广,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解放了生产力, 为棚内生产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大棚卷帘机械

冬暖式大棚机械卷帘技术, 技术先进, 效率高, 节省劳力, 减轻劳动强度, 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温度, 能使作物提前上市, 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等优点, 是当前蔬菜生产急需的装备。目前正在使用的有手动卷帘机械和电动卷帘机械两种。2000年我站研制的电动机械卷帘机得过国家专利。

3. 节水灌溉机械

节水灌溉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应用于塑料大棚的滴灌设备, 能将水和养分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 明显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该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 能节水60%~80%, 并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增产幅度在30%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再加上我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是全国严重缺水市之一, 因此,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机械显得尤为重要。我市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该技术, 在推广莱塑温室大棚滴灌设备的基础上, 近几年以推广以色列和北京绿源公司的滴灌系统为主。目前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风机及湿帘降温机械

夏季为降低大棚温度, 实现温室的全年生产利用, 除利用遮阳网覆盖外, 安装低压大流量轴流风机, 再配湿帘、雾帘、喷细雾和集中雾化降温等蒸发降温技术, 能有效控制室内气温低于室外, 满足大棚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这在我市的农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普遍使用。

二、设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 微耕机的多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如微耕机功率较小, 旋耕、深耕作业在深度和效率上达不到要求;加工工艺粗糙, 存在旋耕刀不耐磨等质量问题。另外, 由于微耕机的销售价格偏高, 农民难以配齐各种机具, 使微耕机的扶垄、覆膜、开沟、喷药、收获等多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2. 棚内植保机械需要更新

目前用于棚内植保作业的机械仍然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劳动强度大, 作业效率低, 雾化程度差, 作业环境恶劣, 尤其在病虫害多发年份, 往往因工作效率低忙不过来而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 造成经济损失。微耕机配备药泵后可以进行植保作业, 作业效果也比较好。但据了解, 购买微耕机的农户很少有配备喷药泵进行植保作业的。

3. 已有设施农业机械的品种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性能达到农艺要求、适合设施农业栽培和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具研制, 在我国起步晚, 有些还是空白。如小型钵苗移栽机械、采摘机械和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等在我市农业龙头设施企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市场上基本无此类产品。国外产品虽然技术成熟, 具有性能稳定、功能齐全、便于操作等诸多优点, 但一般价格较高, 而且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方面由于由经销商负责, 无固定的售后服务部门, 容易造成售后服务跟不上。既能体现国内产品低价格又能体现国外产品高性能的中间产品不多。

4. 大棚机械卷帘机械化程度和技术亟待提高

目前全市安装手动卷帘设备的较多, 而自动卷帘设备较少, 这种状况已成为实现设施农业机械化的一大障碍。影响大棚机械卷帘设备推广的因素主要有技术问题和价格偏高。

三、发展对策

1.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 科技成果的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 推广工作至关重要。由于人们对新的科技成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这就需要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基层, 深入生产第一线, 有目的、有组织地面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 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 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在推广中要切实搞好技术服务, 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 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 使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成果和农业生产之间架起一座无型的桥梁, 成为连接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纽带。

2. 重点发展的机具

1) 根据农户需要, 引进和推广适宜大棚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适应可靠、群众易于接受的微型耕作机。

2) 根据生产要求, 配备开沟、扶垄、覆膜、育苗及移栽设备。

3) 对棚内植保机械进行更新。有微耕机的要将药泵及支架配齐, 利用微耕机的动力进行植保作业。也可以利用大棚内现有的电力, 配套防治效果更好的小型植保机械。另外, 要加强舆论宣传, 抓好典型, 发挥重点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 促进大棚卷帘机械化的均衡发展。

3. 强化政策引导, 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1) 从政府投入的各种项目中, 争取农机化发展资金。建议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发基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对购买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 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 在经营形式上, 采取农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避免重复购机, 增加农户负担。

3) 落实信贷资金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为农民购机提供优惠贷款等。

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8

1 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

1.1 棚内耕作机械

近几年, 长春市农机推广部门根据农村的经营模式和经济实力, 有针对性地选取3种耕作机械作为推广机型。经济实力较强和集体经营的以推广无锡华源“凯马”牌、诸城“田龙”牌、台湾产“小牛”、北京产“小丰”牌大棚管理机4种机型为主。这类机型大都配备配套机具, 能完成旋耕、犁耕、开沟等多种作业。经济实力一般或薄弱的用户以应用工农-6型微耕机“青骏”牌微耕机为主, 这种机具仅能进行简单作业。通过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拥有这类机械近几百台。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解放了生产力, 为棚内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 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微耕机的推广,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解放了生产力, 为棚内生产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大棚卷帘机械

冬暖式大棚机械卷帘技术, 技术先进、效率高, 节省劳力, 减轻劳动强度, 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温度, 能使作物提前上市, 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等优点, 是当前蔬菜生产急需的装备。目前正在使用的有手动卷帘机械和电动卷帘机械两种。2000年我站研制的电动机械卷帘机得过国家专利。

1.3 节水灌溉机械

节水灌溉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 应用于塑料大棚的滴灌设备, 能将水和养分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 明显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该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 能节水60%~80%, 并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增产幅度在30%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再加上我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是全国严重缺水市之一, 因此,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机械显得尤为需要。

我市自90年代引进该技术, 在推广莱塑温室大棚滴灌设备的基础上, 近几年以推广以色列和北京绿源公司的滴灌系统为主。目前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 风机及湿帘降温机械

夏季为降低大棚温度, 实现温室的全年生产利用, 除利用遮阳网覆盖外, 安装低压大流量轴流风机, 再配湿帘、雾帘、喷细雾和集中雾化降温等蒸发降温技术, 能有效控制室内气温低于室外, 满足大棚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这在我市的农博园,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普遍使用。

2 设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 微耕机的多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如微耕机功率较小, 旋耕、深耕作业在深度和效率上达不到要求;加工工艺粗糙;旋耕刀不耐磨等质量问题。另外, 由于微耕机的销售价格偏高, 农民难以配齐各种机具, 使微耕机的扶垄、覆膜、开沟、喷药、收获等多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2.2 棚内植保机械需要更新

目前用于棚内植保作业的机械仍然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劳动强度大, 作业效率低, 雾化程度差, 作业环境恶劣, 尤其在病虫害多发年份, 往往因工作效率低忙不过来而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 造成经济损失。微耕机配备药泵后可以进行植保作业, 作业效果也比较好。但据了解, 购买微耕机的农户很少有配备喷药泵进行植保作业的。

2.3 已有设施农业机械的品种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性能达到农艺要求、适合设施农业栽培和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具研制, 在我国起步晚, 有些还是空白。如小型钵苗移栽机械、采摘机械和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等在我市农业龙头设施企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市场上基本无此类产品。国外产品虽然技术成熟, 具有性能稳定、功能齐全、便于操作等诸多优点, 但一般价格较高, 而且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方面由于由经销商负责, 无固定的售后服务部门, 容易造成售后服务跟不上。既能体现国内产品低价格又能体现国外产品高性能的中间产品不多。

2.4 大棚机械卷帘机械化程度和技术亟待提高

目前全市安装手动卷帘设备的较多台套, 而自动卷帘设备较少, 已成为实现设施农业机械化的一大障碍。影响大棚机械卷帘设备推广的因素主要有技术问题和价格偏高。

3 发展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我市的设施农业发展较快, 农业机械化如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 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3.1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 科技成果的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 推广工作至关重要。由于人们对新的科技成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这就需要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基层, 深入生产第一线, 有目的、有组织地面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 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 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在推广中要切实搞好技术服务, 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 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 使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成果和农业生产之间架起一座无型的桥梁, 成为连接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纽带。

3.2 重点发展的机具

(1) 根据农户需要, 引进和推广适宜大棚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适应可靠、群众易于接受的微型耕作机。 (2) 根据生产要求, 配备开沟、扶垄、覆膜、育苗及移栽设备。 (3) 对棚内植保机械进行更新。有微耕机的要将药泵及支架配齐, 利用微耕机的动力进行植保作业。也可以利用大棚内现有的电力, 配套防治效果更好的小型植保机械。

另外, 要加强舆论宣传, 抓好典型, 发挥重点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 促进大棚卷帘机械化的均衡发展。

3.3 强化政策引导, 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1) 从政府投入的各种项目中, 争取农机化发展资金。建议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发基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对购买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 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 在经营形式上, 采取农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避免重复购机, 增加农户负担。

(3) 落实信贷资金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为农民购机贷款打开绿灯, 提供方便。

(4) 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 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摘要:随着设施农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满足, 随着设施农业需求问题, 从农机产品价格与售后服务、农机产品的研制开发、农业机械的推广、宣传及农机发展政策层面, 提出了对策。

浅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篇9

1 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特点

设施农业机械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设施农业机械由最初的单一棚室内作业发展到目前的大棚、温室、果园、苗圃等多种种植领域。二是设施农业机械规模逐步扩大。设施农业机械由原来的一家一机发展到一家多机。三是设施农业机械档次明显提高。近几年新发明的棚室微耕机已经将大部分人工取代。

2 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 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建设步伐

鼓励、引导农民引进设施农业机械进行生产, 需要连续出台设施农业机械补助政策, 以及制定相应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农机补助政策, 并在种植大户中加以广泛宣传, 以此推动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2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为设施农业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

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从而有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2.3 加强技术培训, 做好服务工作

农机、农技部门应相互配合, 做好发展设施农业及其机械化使用方面的服务工作, 举办培训班, 组织设施农业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 邀请有关专家为农民现场授课等形式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度。同时, 做好设施农业发展动员工作, 并在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贷款等方面加强服务,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 为设施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4 建立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机械化示范户的作用

通过引导和扶持, 建立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的示范基地, 发展设施农业机械的同时, 积极引导和带动农户从事发展设施农业生产, 帮助解决其他农民在设施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 及时为农民提供农机物资信息、各种市场和品种信息, 真正起到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示范带动作用。

3 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效

3.1 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将拓宽设施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

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传统作物向精细作物调整的步伐, 带动了蔬菜、水果产业的兴起, 种养业结构不断优化, 品种增加, 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 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2 设施农业的发展, 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

以果蔬种植为主和家禽育肥为辅设施农业的发展, 大大改善了局部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 优化了种养结构, 丰富了种养种类, 提高了经济效益, 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 有利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

3.3 设施农业的发展, 将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设施农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 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 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 从而吸收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参与到蔬菜和水果种植, 使农民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 思想观念发生一定的变化。

3.4 设施农业的发展, 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

设施农业对品种、栽培、管理的技术要求更高, 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 有效促进自身劳动素质的提高, 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 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4 发展前景展望

设施农业的环境由人工控制, 条件比一般大田简单得多, 智能化仪器、设备和机器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所以智能化系统有可能在智能型温室中率先实现。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大量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使传统机械无法作业的项目实现了机械化。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 篇10

界首市设施农业的发展主要力量为合作社, 截至2014年6月29日全市有合作社615个 (国家级合作社1个、部级合作社1个、省级合作社3个、阜阳市级合作社4个、界首市级合作社34个) 。种植合作社384个, 常规作物种植的合作社192家, 养殖合作社189家, 养殖种类有兔、鸡、鱼、牛、羊、猪、蚯蚓、鹿等, 大多采用圈养的方式, 养殖占地面积92400m2, 建筑面积63000m2, 从业人员866人, 注册资金8950万元, 由合作社成员出资注册成立, 经营的方式为合作社带头, 自主经营的方式, 产品的销售由合作社出面联系外边的公司或组织进行销售或在城乡结合利用自己产品的优势做“农家东”特色经营, 这样不仅宣传和销售了自己的产品又产生了附加值, 以陶庙镇山羊大市场为依托, 有效利用资源优势, 不仅带领本合作社成员致富, 满足界首需要, 产品还远销到上海、郑州、广东等大中城市。

2界首市设施农业的机械装备情况

2.1设施园艺

界首市的设施农业中发展设施园艺的主体是种植合作社。常规种植合作社的机械整体了发展较好, 除玉米收获比较薄弱外其他作物种植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耕作, 在种植方法和模式上有自己固定的技术, 产量稳定。共有收割机213台、拖拉机261台、旋耕机261台、动力打药机械235台、旋播机28台、深松机63台、玉米精播机95台、水泵设施446台/套, 节水滴灌设施15台/套,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8台;经济作物种植合作社共有拖拉机103台、旋耕机103台、深松机52台、节水滴灌设施46套、冷库3座, 微耕机16台。电动打药机械108台、茎块收获机械5台。除马铃署、西瓜、红著的技术比较成熟外, 其他品种的种植技术相对不是很完善, 整体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不高。

2.2设施畜牧

界首市的设施农业的设施畜牧机械水平发展较好, 生产技术比较完善, 共有养鸡自动生产线9条, 饲料拌合机67台, 饲料颗粒机23台, 孵化机械7套, 牵引式清龚设备39条。

3界首市设施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展情况

界首市设施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展是好的, 全市共有农机服务组织合作社42个, 拥有拖拉机562台, 收割机615台, 旋耕机械562台, 玉米精播机267台、深松机254台;农机维修服务点48家, 有自己的配件门市部, 能独立维修服务, 这些组织和服务点分部在全市十八个乡镇办事处, 能基本完成现有土地的耕作及维修要求.

4界首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措施及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4.1.1品牌效应不强, 因为合作社都是自主经营在品牌的整合上没有形成界首自己特色的品牌, 在市场销售上往往缺少竞争力, 合作社之间应加强品牌合作,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从而推广大竞争力。

4.1.2设施农业机械发展水平不高, 有些新技术、新方法受到资金等原因影响没有得到应用, 如压缩施药技术;在现在的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 如现在的大棚的发展只停在“棚”的水平上, 没有发展到“房”的水平上, 因大棚的使用寿命有限, 每年的重复建棚, 不光浪费了人力物力, 整体抗自然灾害能力还差, 如2012年春的持续大风就损坏了不少大棚, 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4.1.3技术培训不完善。在设施农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设施农业运用的都是新技术、新机械。与传统农业的要求不一样, 要想让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产生效益, 就要对农户进行系统的培训, 只有他们懂了新技术才得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虽然政府每年都在做阳光工程培训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农民需求。

4.1.4资金问题。设备和技术需要资金, 没有资金科技含量得不到提高。在调查中发现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设施农业发展的大问题, 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引入外来资金投入, 采取多方手段解决资金难题。

4.2措施及建议

4.2.1因地制宜、稳定面积, 发展设施农业, 依据资源分布, 能源、交通、市场、商品流向和企业加工结构, 本着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相对集中, 特色鲜明, 优质高效, 绿色环保的原则进行设施种植业基地建设, 对现有设施农业基地不断完善加强, 农机部门将依托国家补贴资金对物理农业设备不断引进、推广, 适合本地的机械。

4.2.2发挥优势, 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建立直销措施, 稳定农户收益, 开拓市场, 促进产品增值, 农民增收。

4.2.3依靠科技、增产增收。引进推广设施农业新品种, 培育良种, 加快更新换代速度。依靠科技创新, 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大农业、农机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力度, 向生物工程、智能控制、节水、节能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防止技术、蔬菜保鲜技术发展, 提高应用程度。

4.2.4完善培训机制, 对新型的成熟的适合本地的生产模式要尽快推广, 多培训多讲解, 让农民了解新知识、新方法, 让农民少走弯路, 通过培训机制的建立, 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经营理念, 从而为农民的增产增收作出贡献。

4.2.5政府扶持是关键, 对有影响的企业、合作社注重宣传, 并加大宣传力度, 以点带面, 扩大影响, 进一步的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并在资金的引进上引入多元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资金困难的问题。

4.2.6做好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试点, 对上级下达的项目要加大领导力度, 制定严格的制度, 作好总结, 通过项目实施的过程, 让更多的人了解标准化种植及标准化种植带的效益, 从而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4.2.7做好农机与农艺结合, 在相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要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 共同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适时组织农机与农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 现场指导、培训, 随时解决技术问题。重点培训农民技术员, 要求经过培训的农民技术员能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要领。从而促进施农业的发展。

建平县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及现状 篇11

关键词:设施农业;自然条件;优惠政策;技术服务;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S6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83-02

建平县为典型寒冷半干旱地区,以低山丘陵区为主,十年九旱。然而,其土地资源极其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太阳总辐射历年平均值居全国前列,昼夜温差大,≥10 ℃的有效积温较高,且雨热同季,非常适合发展具有避灾抗灾作用的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建平县的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 建平县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越

建平县虽然干旱少雨,无霜期短,制约常规农业发展的因素较多,但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1) 光照充足。光照充足是建平县的最大优势。全年日照时数高达2 900~3 100 h。冬季阴天较少,阳光更为充足,具有良好的光热资源。

2) 气候干燥凉爽。建平县干燥凉爽,非常适合果菜生长。同时,其降雨较少,温度相对偏低,无霜期120~145 d,具有从事反季果菜生产及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3) 昼夜温差较大。建平县秋、冬、春三季昼夜温差均高达10~20 ℃,适宜生产高质量蔬菜和水果。

4) 生态环境优良。2005年国家级环境测评结果表明,全县各乡镇的场街均具备生产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的条件。

5) 发展潜力巨大。建平县土地广阔,平地较多,土层深,土质好,发展设施农业潜力大。土压墙体保温贮热性好,造价较低,使用年限长。

6) 交通条件优越。建平县境内交通事业发达,京四高速、锦赤高速、101国道贯通全县;两条铁路横穿南北,柏油马路覆盖全县,销售市场广阔。

1.2 劳动力资源丰富

建平县现有农业人口49万人,其中劳动力总数为27.1万人。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是其重要特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特殊的比较优势,也是建平县设施农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1.3 政策条件优厚

2009年,建平县以“科学布局、规模发展、提高技术、注重效益”为原则,陆续出台多项设施农业建设奖励政策,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拓宽销售流通渠道,全面发展设施农业。当年,辽西北地区经历连续的自然灾害,在全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设施农业实现了新突破,新建面积居全市第一,新建棚成功率达90%以上。2010年初,建平县利用辽宁省政府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出台多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的措施。2011年,为加快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外地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包括水电配套优惠政策、与当地农民同等的补贴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偿技术服务与专职技术员补贴等。2012年4月16日,建平县设施农业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为切实加强设施农业的技术、市场和信息服务及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保障。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带动下,建平县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4 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新鲜蔬菜,使时令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近年来,为节省时间从事其他产业,农民更倾向于购买新鲜蔬菜而不是自己种植,为设施蔬菜生产奠定了消费基础。

建平县的蔬菜上市时间集中在每年7—9月,其他月份的蔬菜供应均较为短缺,为设施蔬菜的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另外,临近市县对果蔬产品的需求数量逐年增加,特色设施产品的销量不断上涨。

2 建平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建平县设施农业起步较早,是朝阳市最早发展大棚的县(市)、区之一。虽然设施农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的带动下,正朝着规模化、链条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使建平成为辽宁省设施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2.1 设施农业生产初具规模

随着建平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热水农场、黑水镇的反季葡萄,深井镇的蔬菜、花卉与食用菌,沙海镇的反季香瓜,八家农场的冷棚花卉,太平庄乡、三家乡的冷棚越夏蔬菜等几大特色产业区。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其他地区的农民多次到建平县进行参观学习。赤峰市为发展特色设施农业,更是高薪聘请建平县的设施技术人员为其进行术指导。

建平县设施农业面积的变化情况及趋势分别见表1。由表1的数据可知:从2008—2013年,建平县的设施农业面积逐年增加,其中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2.5倍,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增加幅度最小的是2009年,仅增加了0.05万hm2;与2008年相比,2013年的面积增加了5.1倍。

2.2 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

目前,全县共有基层服务站31个,平均每个乡镇设立1个站。为提高到各乡镇从事设施蔬菜技术服务水平,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招聘了64名专业素质非常高的技术人员,到各乡镇进行设施蔬菜技术服务。同时,依托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31个乡镇场街农业服务站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技术承包责任制、绩效工资制、责任追究制等模式,确保基层服务人员的技术服务直接到户。

2.3 专业合作社逐步完善

针对设施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建平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三家乡大型批发市场建设为支撑点,建设朱碌科、沙海、黑水等5处育苗基地。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为棚户产品销售开通绿色通道,解决销售难题。为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建平县规划建设1个大型批发市场及4个小型集散地,并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合作与经纪人队伍,现已培养50多名经纪人。

参考文献

[1] 姜谓,建平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 凡恩,建平县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现代农业,2011(16):49.

[3] 朝阳市建平县统计局,朝阳市建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4-01)[2014-06-12].http://www.tjcn.org/plus/view.php?aid=26683.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Jianping county from 3 asp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 labor and preferential policy and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developing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Jianping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condition,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 篇12

设施农业又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精细的系统工程, 需要把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整体效益的获得必须以技术含量高的相关设备和器械为载体。因此, 设施农业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同步发展。通过对萧山区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现各相关部门为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萧山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逐步发展和完善阶段。

1. 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

(1) 棚内耕作机械。萧山区农机推广部门根据设施农业的实际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机型的耕作机械进行推广。主要有杭州产的“卡林达”、台州产“农腾”、北京产“小丰”、台湾产“小牛”等大棚管理机, 这类机型大都配备配套机具, 能完成旋耕、犁耕、开沟等多种作业。通过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较好效果, 目前已拥有这类机械360台。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棚内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 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种植机械。设施农业作物的种植和栽培方式多种多样, 配套机械也各不相同。目前使用的播种机械有条播机、精密播种机等, 在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应用较多。栽植机械主要是钵苗移栽机, 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等配套设备, 小型移栽机的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 急需引进推广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 要求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 且控制准确, 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

(3) 节水灌溉机械。传统的棚室灌溉采用沟灌、浸灌, 这种方式需水量大, 土壤养分流失严重, 供水量难以控制, 并且棚内湿度过大容易引发病害。而采用喷滴灌技术, 可达到节水、增产、提温、省工、高效的目的。喷滴灌设备水量控制准确, 水流量小, 可以兼施可溶性化肥、农药、除草剂等。萧山区从2007年开始成立了喷滴灌技术推广应用课题组, 通过对全区喷滴灌技术应用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对喷滴灌相关技术的不断探索, 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的各项配套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把喷滴灌设施列入农机补助目录这一政策的出台, 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用户发展喷滴灌设施的热情, 加快了节水灌溉机械的推广应用进程。截至目前, 全区已拥有各类节水灌溉机械400余台 (套) 。

(4) 棚内植保机械。棚内使用大田用的植保机械, 效率低, 农药残留量大。因此萧山区上规模的设施农业企业已改用机动喷雾器, 应用最多的为台湾产TB26-F768A背包式机动喷雾器, 雾化效果好, 效能高, 喷雾量为8L/min, 药桶容量为25 L, 每只标准大棚喷雾一次仅需花时5 min左右, 每台价格在3 000元左右, 深受用户欢迎。其次是推车 (担架) 式机动喷雾器, 一次性可根据需要及容器大小配药50~500 L, 可用推车推走, 不用人背, 减少劳动强度, 具有雾化效果好、压力可调、省力、效率高等优点, 非常适合连栋大棚和高秆作物的使用, 但价格也较高, 每台在5 000~8 000元左右。

2. 发展对策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各项支农惠农措施的拉动下, 萧山区设施农业机械有了较大发展, 但还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在机型、数量和质量上还要进一步提升。应根据全区主导产业的实际需求, 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推广性能先进、功能实用、价格适中、经济耐用的系列化成套作业机械。为实现这一目标, 促进萧山区设施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 加强宣传, 积极引导设施农业机械的应用。设施农业机械尽管在萧山区有了一定的发展应用, 但不够普及, 各职能部门要把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让广大农民认识和了解设施农业机械的内容, 掌握其应用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现场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形式, 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

(2) 制定规划, 有效推进设施农业机械的健康发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萧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 根据用户需求, 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技术优势, 面向市场, 依靠科技推进设施农业机械的健康有序发展。切忌脱离实际, 贪大求洋, 盲目发展。

(3) 政策扶持, 加快设施农业机械的建设步伐。设施农业机械化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特点,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区级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 加大对大棚温室、喷滴灌、配套装备等设施的资助。有条件的镇街道, 要加强配套, 将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列入本级贴农扶农政策。二是要优化财政资金配置。对于已建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基地, 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推广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上要优先安排、加大倾斜力度。三是对投入较大的设施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 可通过政府资金启动, 开展有偿服务或农户租赁等形式进行示范。

上一篇:循环效率下一篇:急诊科教学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