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2024-09-23

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共12篇)

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篇1

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门化生产工具, 所进行作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 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同时, 作为一种生产工具, 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 机械零部件也会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 影响到正常使用。所以, 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中缺少不了维修保养这个环节。维修保养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技术保养, 即机手在使用过程中对机具能够做到的合理保管、日常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及正确的操作使用, 这样可延长机具使用寿命, 提高机具应用效果;另一部分是修理, 即靠机手自身的条件和手段不能够解决的维修内容, 如机具主要部件损坏的修复或换件修理, 使用到一定期限后进行的中、大修及检测调整等, 就必须到专门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或请专业人员修理。

1 农业机械的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 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 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期, 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 达到技术保养标准, 确保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机车的高级保养应在机务管理人员指导下在室内进行。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四不漏 (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 、五净 (油、水、气、机器、工具) 、六封闭 (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 、一完好 (技术状态完好) ;配套农具要实行常年修理, 做到三灵活 (操作、转动、升降灵活) ;五不 (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不缺件) 。

2 农业机械的修理

拖拉机、汽车、内燃机大修, 必须由有大修能力的农机修配厂承担。农机修配厂要保证大修机车达到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功率、耗油率等技术经济指标, 实行三包, 并有明确的保修期限。要根据农机作业需要, 对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进行定期检查, 保证及时修理。小型拖拉机可实行定期检测、按需修理的办法。农机的维护修理也存在着服务质量问题。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农机主管部门会同工商管理部门, 就规范农机维修行为、加强维修管理和保证维修服务质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监督办法, 农民可以依照这些办法, 去选择为自己提供维修服务的单位和个体修理户。目前, 我国的农机产品维修服务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农机产品制造厂商在各地设立的特约维修服务站 (点) , 主要负责所产机具的售后服务及换件修理等;二是农机主管部门会同工商管理部门核准的农机维修单位和修理专业户, 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农民的农机具需要维修服务时, 首先考虑到厂商的特约维修服务站 (点) 去进行维修, 其次考虑到具有“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修理服务单位或专业户去维修。需要提醒的是:机具需要维修服务时, 不要找无证的修理服务单位或个体户。从事农机维修的单位和个人 (简称农机维修者, 下同) 必须具备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 经县农机管理部门审核, 取得技术合格证, 办理营业执照后, 方可从事农机维修业务, 并接受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其维修技术等级和维修设备年度审验。农机维修者必须依照农机维修技术标准进行维修, 保证维修质量。农机维修技术标准由省农机管理部门制定, 报省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农业机械维修收费标准, 由省物价部门会同省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制定。农机维修实行保修期制度, 动力机械保修期不少于6个月, 其它农机保修期不少于3个月。在保修期内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修理部位质量缺陷的, 农机维修者应当负责返修, 给用户造成损失的, 应当给予赔偿。各级农机维修网点应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工艺规程及修理质量技术标准;农机修配厂要加强修理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保证设备精度, 提高设备利用率。农业机械出现了故障要及时进行排除和修理, 绝不能怕花钱而让机器带病作业。请机手记住, 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若等事故发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 机具使用中发现异常后要立即停机, 查明原因并确认已排除后方能重新投入作业。遇到的故障自己排除不了, 要找专业人员帮忙解决和修理。

农业机械出现故障要及时进行排除和修理, 绝不能怕花钱而让机器带病作业。这样做非常危险, 可能会导致严重事故发生。所以, 机具使用中发现异常后要立即停机, 查明原因并确认已排除后方能重新投入生产进行作业。遇到自己排除不了的故障, 要找专业人员解决和修理。

摘要: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业生产工具, 一般进行作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 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同时, 作为一种生产工具, 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 机械零部件也会因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 影响正常使用。所以, 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中缺少不了维修保养这个环节。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养,维修

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篇2

在一般的民营企业,工厂在器材的管理上达不到管理规范化标准,一些厂房的设备在闲置的时候, 放置的环境一般是一些闲置的厂房,而闲置的厂房都有阴暗、潮湿等特点,这对机械设备的存放是很不利的,机械设备一般都是铁质或者钢制的,放在这样的地方机器容易受潮腐蚀,零件的脱落和损坏,在操作的时候容易发生事故或者影响产品生产的速度和质量,从而拉低生产的整体进度。而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存放机械设备的地方应该相对一般企业来说要好,但是,在一些机械设备需要特殊管理的时候,往往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机械设备存放的时候也容易导致机械设备受损。

2.2 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现状

探析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篇3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保养 维修

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门化生产工具,一般进行作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同时,作为一种生产工具,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机械零部件也会因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影响到正常使用。本文就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中过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业机械的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期,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达到技术保养标准,确保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机车的高级保养应在机务管理人员指导下在室内进行。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四小漏(小漏油、小漏水、小漏气、小漏电)、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配套农具要实行常年修理,做到三灵活(操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小不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

二、农业机械的维修

(一)从农业机械维修的技术方面,无维修设计是其理想的目标,即使需要维修也是很简单的,基本上不花费时间费用。但现实情况不能兼备理想的设计制造工艺、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以及理想的使用者。因此无维修设計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这就对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及维修技术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设备诊断技术也随之发展,且诊断的技术及设备日益全面和简单。如以前测试拖拉机功率用水力测功率,随后又发展到简易机械式测功仪到便携式电子测功仪,使很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定部位的故障得到了更明确的结论,减少了维修的盲目性和材料、人力的浪费。这种根据状态进行维修的方法叫预知维修,它取代了过去的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它与定期维修所不同的是:一个是以时间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一个是以现状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预知维修较预防维修有以下4个优点:一是减少了机械引起的灾害;二是增加了运转时间;三是减少了维修时间;四是提高了生产率。但是,如果缺乏用以确定缺陷的检知方法,或者设备诊断所需的费用大于设备诊断所得到的收益,则不宜采用预知维修的方法。

(二)从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方面看,即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新只能以经济寿命为依据。经济寿命是指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使设备的使用经济性下降,如果继续使用这种设备,将会造成经济损失。经过数次循环后,就必须考虑更新设备。

(三)从农业机械维修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看,经济效益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同样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目标来开展活动的。

当前随着农机向着小型化的发展,及农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农机维修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维修过程中频繁出现质量纠纷和质量事故,侵害了农民的权益。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市场加强管理外,农民在对农机进行维修时也要做到理性和理智,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维权意识。常见事故如下:

1.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不切断电源动力

这类事故占维修事故总数的25%,未切断动力而进行维修作业,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出事故也是必然的。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反复强调,但是不少机手仍我行我素,导致此类事故不断出现。比如有的机手在收割作业中,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件堵塞、皮带脱落等小故障时,为了抢时间,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自接排除故障或安装,常常造成伤亡事故。

2.维修技术不熟练

机修工由于维修技术不熟练,未弄清机械部件结构,不懂拆装窍门,盲目硬拆硬装,凭力气蛮干,其后果一是会损坏零部件,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过猛滑脱,常会造成修理工受伤。如某一修理工在安装一台拖拉机电机时,由于拧螺丝时用力过猛,螺丝拧断,造成人从发动机上掉下,脸部被摔坏出血。

3.维修不彻底,关键安全部件敷衍了事

现在农村的拖拉机都是私人所有,不少机手贪图眼前利益,修理时能省则省,平时不注意检查、保养,农忙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只求快,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造成维修事故多发。

4.修理工没驾驶经验

拖拉机经修理后,通常需要驾驶一下,有的车要试一下刹车等部件是否调整到位。有的车由于更换了活塞、缸套,需要牵引磨介。有的修理工修理技术还可以,但驾驶技术不一定行。如一台泰山-25型拖拉机牵引磨合时,开车的修理工无证驾驶,制动不及时,致使后车撞前车,造成拖拉机前桥、水箱等严重损坏事故。

5.维修设备不完好

完好的修理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乡村维修网点,没有起码的维修设备,照样进行大修业务,形成修理事故隐患。如某乡农机站修理一台农用运输车,用小千斤顶和麻绳将485型柴油机抬上驾驶室,还未等固定,千斤顶滑脱,整个发动机向后倒去,麻绳根本拉不住,正砸在后面一修理工的手上,手指被砸断。深刻教训告诉我们,条件不具备不应接收大修理的业务。

结语:从以上农机修理事故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出现了故障要及时进行排除和修理,绝不能怕花钱而让机器带病作业。要机手记住,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若等事故发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机具使用中发现异常后要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确认已排除后方能重新投入生产进行作业。因此,应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设备的完好率、出勤率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张建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对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探讨 篇4

一、维修农业机械的正确方法

可以说, 农业机械的正确维修方法直接决定着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 因此, 农机手或维修人员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与检查时, 一定要严格按照维修说明书进行操作, 这样才能有助于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

1.对农业机械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

由于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恶劣, 工作的时间相对集中, 负荷量重, 这极易使零部件受到损坏。因此农机使用者一定要对农业机械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在检查零部件时, 如有损坏情况, 农机手要马上对相应零部件进行维修, 如果零部件没有维修的价值, 就要马上进行更换, 防止造成其它零部件的损坏。除此之外, 农机手还要检查零部件是否缺少润滑油, 如果需要润滑, 农机手应立即加足润滑油, 以确保农机的正常工作。

2.购买先进设备, 提高维修质量

农业机械在维修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 主要的问题有:一是农业机械维修所需要的工具不齐全;二是农业机械在使用时出现大的故障, 而维修设备陈旧, 无法满足农机维修的需要;三是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专业知识储备量少, 对农机进行盲目的维修, 使故障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维修的质量, 因此, 维修人员在对农机进行维修前, 一定要准备好先进的维修设备, 然后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与检查。

3.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维修人员维修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维修的质量, 农业机械是否能够长期使用, 功能是否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农业机械是否能达到最长的使用寿命, 维修人员起着一定的作用。对农业机械维修人员技能水平的要求一定要高, 只有专业技能掌握的扎实, 加上多年的维修经验, 才能够确保农机维修的质量。因此,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部门应该设置培训机构, 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的、免费的培训, 并且做到定期的检查, 使其真正的掌握维修技能。维修人员在面对维修故障时, 可以从容面对, 并且加以解决, 不但可以将农业机械的故障排除掉, 还可以将服务的质量提升。这样会提高农民对维修人员的信任度, 也促进了农业机械业和农业机械维修业的发展。

二、保养农业机械的正确方法

对农业机械的正确保养, 可以说是一项技术性的维护工作。农业机械做好保养, 有助于农业机械延长使用寿命, 为农民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 农机手要学会正确的方法, 做到对农业机械的定期保养。

1.对农业机械进行定期的保养

农业机械工作的特点是工作时间相对集中、工作对象单一, 这就决定农机工作负荷量大。而且农机在长期工作后, 一些零部件会处于疲劳期, 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清洗、维修、润滑。因此对农业机械做定期的保养, 有助于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保养的方面主要包括清洗、调试、更换损坏的零部件、对零部件加润滑油。

2.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正确保养

一般情况下, 农机手只有在农机工作一季度后才对其进行一次性的保养, 这是不够的, 农机在每工作一次后, 就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测与保养, 等待第二次的使用。并且农机手在对农机进行保养时, 要严格按照保养说明书上的指示进行, 使其健康的工作、运转。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 篇5

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优化管理、维修维护处理至关重要。

文章就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保养技术等进行了探讨,针对管理维护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对应管理维护的主要途径,旨在为化工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维护;设备保养分析;维修维护管理

引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行业的进步,现代化工企业中,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影响。

为了保证化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十分必要,化工机械设备一般为不间断工作,磨损快、寿命低,避免设备故障是提高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为此,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化工行业的主要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竞争实力的稳定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此外,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对避免设备故障的频繁出现而言是重大举措。

1 化工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分析

为了实现安全稳定、高产可靠的生产,需要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管理,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几率。

现代化工企业中,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最终目标是:无故障或故障发生后短期内恢复工作,若不进行全面的设备维护管理、保养检修,会导致后期化工机械运营中,发生故障隐患,进而导致大故障、甚至设备停转,对企业而言损害较高。

试析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篇6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52-01

前言

机械设备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之一,是各类的工矿企业单位进行生产、科研等必备要素之一,在推动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比较复杂,操作不当会产生故障。

1 机械设备的保养意义及原则

1.1 机械设备的保养的意义

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和高效的运转,减少停台的时间,要加强设备操作中的安全性。要想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到随时可以投入到运行中来,减少因为故障而导致的停机日,就要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减少对机械设备的磨损,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并能降低机械运行成本和维修的成本,确保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强化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1.2 机械设备保养的原则

机械设备的保养必须贯彻一定的原则,做到定期进行保养,强制执行,正确处理机械的使用、机械的保养和机械的维修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养修结合,避免在生产中只用不养,或者只修不养。即使是非工作时间,也要对机械加上护罩。如果是长时间停歇机械,也应定期进行对设备的擦拭和润滑等日常护理。

1.3 机械设备的保养标准

机械设备的保养标准可分为三类:即保养优秀、保养合格和保养不合格。保养优秀是指设备的各部位干净而整洁,无油污等杂物,设备各部分完好无损,机械的各组成部分运动部件运转正常,设备所运行的生产环境满足生产的工艺要求,并有完整的维护保养记录。保养合格是指设备的各主要部位无油污等杂物,机械设备的表面无积尘。设备各部分按钮完好,功能正常,记录了规定对机械的加油、维护保养数据。设备保养不合格是指设备的表面有油渍或积尘,设备的某些部分有缺损,会对生产和操作造成相应的影响,此外没有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或者根本没有记录。

2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的措施

2.1 规范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设备操作人员应掌握基础的操作技术,班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设备。在设备进行正常的工作时,除了散热需要,严禁有电柜以及按钮箱或者分线盒处于敞开的状态。设备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操作工人严禁离开工作岗位,如有需要确需离开,也必须先将机床停止加工,暂停机械设备运行。在设备使用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保养,做到机床内部和工作台保持清洁,设备在关机前应先发出命令来结束正在运行的程序,使设备的各运动部件回到原点,然后再关闭电源,严禁直接拉闸,导致突然断电对机械造成损害。操作工人在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班后认真检查,擦拭和清洁设备的各个部位;按时、按质给机械加油,使设备保持清洁、润滑、良好。

2.2 规范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的方法

在设备维护需要保养时,应在设备停机后进行。不可使用水或冷却液直接冲洗或清擦电气元件和电柜,也不允许用压缩空气吹电气元件或电柜来散热。设备维修的过程中,操作工人应积极配合维修,维修工作结束后,操作工人必须立即进行空运行来首检,检查设备各部分的安装是否规范,以及设备是否有不安全的隐患,设备维修完毕也应要求由维修人员填写《设备维修单》以做好记录。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更改机床参数和加工的程序等,严禁擅自调节主轴倍率,同时严禁随便按复位按钮。

2.3 采用机械设备的区域维护制度

设备的区域维护也被称为维修工包机制。由维修工人来承担一定生产区域内的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要与生产操作的工人共同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同时也要做计划对机械进行修理和故障排除的工作。区域维修制可以加强设备维修的管理,使其为生产服务,由于专人负责,有奖有罚,也可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设备维护区域的划分应考虑生产设备的分布情况和技术复杂的程度等级,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需要和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3 提高机械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

3.1 规范维护机械设备的水平

规范维护机械设备的水平就是使维护内容统一,确定机械需要清洗的部位,调整机械的零件,定期检查设备的装置,并要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客观的规律加以统一考虑和规定。要改善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的地面应该平坦,也要保持清洁,不可有坑沟孔洞等;作业场所不得有水渍油污,以防滑倒或绊倒工作人员。在相关机械设备的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通道,以保证人员顺利通过。

3.2 制定维护机械设备条例

要根据不同机械设备不同工作条件,制定出不同的维护周期和维护的时间,并且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要制定工时定额,计算物质消耗定额,按照定额对维护人员进行考核。设备的维护工作要结合企业生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考核。此外,企业还应发动全体工人开展设备维护工作的监督,进行企业内部自检、互检。保养和维护机械设备要保证质量,并要按照规定项目和要求逐项进行,不得漏保。保养的项目、保养的质量和保养中发现的问题要作好记录。

3.3 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机械的运行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夕必须事先进行培训并通过考试,且实际操作的考核成绩合格。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在值班期间应随时进行巡回检查,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常对值班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性教育,使其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制度等。

结束语

总之,机械设备是当前全国施工企业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随着我国各行业机械化进程的发展,机械设备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以及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堂州,浅谈项目工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8,05

[2]庄国森,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J],才智,2011,13

[3]敖建东,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 篇7

农业机械作为专业性工具, 技术含量高, 结构相对复杂, 加上田间作业环境恶劣, 农机手技术水平、专业素质等良莠不齐, 很容易造成农机作业事故的产生。加上, 作为一种作业工具,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 农机部件很多应老化、磨损等而造成性能降低, 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农机的使用效率。由此可见, 做好农机维修与保养, 在农机使用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农业机械的维修, 一般分为技术保养和专业修理两部分。技术保养——自技术层面而言, 农机手使用过程中, 注意农机合理保养、加强检修、合理维护、正确操作、, 如此将有效延长农机使用寿命, 有效提升农机具作业效率;专业维修——仅靠技术保养、农机手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诉诸于专业维修。像是, 农机主要部件的修复及换件、相关部件一定期限后的大修、部件的调修等等, 都需要安排到专门的农机维修点, 找寻专业人士进行专业修理, 达到提升作业性能的目的。

鉴于此, 文章就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和农业机械的维修管理两个方面, 就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作详细阐述, 为提升农机作业效力、延长使用年限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2 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与专业修理

2.1 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

关于技术保养, 遵循着“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 参照基本保养规程, 切实做好农业机械的保养养护工作。对于动力机械而言, 保养周期的确定根据主燃油消耗情况而定, 按号、按时、按项进行, 确保达到基本的技术保养标准, 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操作中, 保养规程的落实, 根据地方农机管理部门规定, 按照其使用说明, 具体操作进行。对于机车的高级养护, 必须由专业机务管理人员指导下进行。燃油动力机械, 保养做到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五干净——油干净、水干净、气干净、机械干净、工具干净;六封闭——汽油箱口封闭、柴油箱口封闭、机油加注口封闭、机油检视口封闭、汽化器封闭、磁电机封闭;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农业机械配套使用的农具, 必须做到常年检修, 尽量达到三灵活——操作灵活、转动灵活、升降灵活;五不状态——不旷、不钝、不锈、不缺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

2.2 农业机械的维修管理

随着农机化程度的完善, 农机小型化发展趋向明显, 社会农机保有量大增, 对应的农机维护工作更是达到飞速发展。但是, 随着农机维修强度的增加, 一些负面问题也是频频发生, 像是维修过程中出现的维修事故、维修纠纷等等, 着实让人头疼, 很大程度上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市面上除了有关部门的管理重视外, 基层操作农机手更应该理性看待农机维修管理工作, 切实提升自我保护农机能力, 增强维权意识。

拖拉机、汽车、内燃机大修, 必须由有大修能力的农机修配厂承担。农机修配厂要保证大修机车达到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功率、耗油率等技术经济指标, 实行三包, 并有明确的保修期限。要根据农机作业需要, 对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进行定期检查, 保证及时修理。小型拖拉机可实行定期检测、按需修理的办法。农机的维护修理也存在着服务质量问题。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我国农机主管部门会同工商管理部门就规范农机维修行为、加强维修管理和保证维修服务质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监督办法, 农民可以依照这些办法去选择为自己提供维修服务的单位和个体修理户。

目前, 我国的农机产品维修服务可以划分为2种形式:一是农机产品制造厂商在各地设立的特约维修服务点, 主要负责所产机具的售后服务及换件修理等;二是农机主管部门会同工商管理部门核准的农机维修单位, 他们都持有专门证书——“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农民的农机具需要维修服务时, 首先考虑到厂商的特约维修服务点去进行维修, 其次考虑到具有“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修理服务单位去维修。若发生修理质量纠纷, 只要是在获证单位修理的, 一般都能得到圆满解决。另外, 农机修理完毕后, 要向修理点索要维修凭证和所更换零件的发票, 假若在维修保证期内出现质量问题, 应当以维修凭证和所更换零件的发票要求重新修理或更换。要是出现质量纠纷, 就要到当地农机或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当因为修理问题出现重大质量事故而投诉得不到解决时, 可向当地法院起诉, 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农机维修者必须依照农机维修技术标准进行维修, 保证维修质量。农机维修技术标准由省农机管理部门制定, 报省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农业机械维修收费标准, 由省物价部门会同省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制定。

3 结论

总的来说, 农业机械只要有故障异样, 必须及时进行维修和排除。绝对不能因为担心花钱, 而勉强待机作业, 。这样做是尤为危险的, 一旦故障恶化诱发事故, 将带来更为惨重的代价。由此, 有异常情况出现, 应该立即停止作业, 及时查明病因, 针对性做好排查工作, 经证实可安全作业后, 可投入生产使用。有故障自己不能解决的, 应该及时进行排查, 寻找专业人士帮助, 切实将危害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分析研究 篇8

1 农业机械的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 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 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期, 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 达到技术保养标准, 确保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 机车的高级保养应在机务管理人员指导下在室内进行。

农业机械燃油动力的保养要做到四小漏 (小漏油、小漏水、小漏气、小漏电) 、五净 (油、水、气、机器、工具) 、六封闭 (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 、一完好 (技术状态完好) ;相应的配套农具要实行常年保养维修, 做到三灵活 (操作灵活、转动灵活、升降灵活) 、五不 (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小不件) 、一完好 (技术状态完好) 。

2 农业机械的维修

从农业机械维修的技术方面而言, 其理想的目标是无维修设计, 即使需要维修也是很简单的, 基本上不花费时间费用。但现实情况不能兼备理想的设计制造工艺、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以及理想的使用者。因此无维修设计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这就对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及维修技术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以前由于农业机械基本是由各级国营农机站掌握和使用的, 维修体制基本沿袭前苏联计划维修体制, 也就是预防维修制, 即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大修或更换部件, 而维修周期都是基于过去的统计数据确定下来的, 所以又叫定期维修。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 设备诊断技术也随之发展, 且诊断的技术及设备日益全面和简单。如以前测试拖拉机功率用水力测功率, 随后又发展到简易机械式测功仪到便携式电子测功仪, 使很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定部位的故障得到了更明确的结论, 减少了维修的盲目性和材料、人力的浪费。这种根据状态进行维修的方法叫预知维修, 它取代了过去的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 它与定期维修所不同的是:一个是以时间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 一个是以现状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预知维修较预防维修有以下4个优点:一是减少了机械引起的灾害;二是增加了运转时间;三是减少了维修时间;四是提高了生产率。但是, 如果缺乏用以确定缺陷的检知方法, 或者设备诊断所需的费用大于设备诊断所得到的收益, 则不宜采用预知维修的方法。

从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方面看, 即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新只能以经济寿命为依据。经济寿命是指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但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使设备的使用经济性下降, 如果继续使用这种设备, 将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就是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由于费用急剧上升, 就必须进行修理, 这样才能在合理费用支出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每进行一次这样的循环, 费用就较前一次上升一些, 运转周期就短一些。经过数次循环后, 就必须考虑更新设备。

从农业机械维修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看, 经济效益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同样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目标来开展活动的。这就需要用经济理论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 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 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 进行设备一生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对设备的修理、改造和更新进行分析评价, 选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 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 农机机械向着小型化的发展, 及农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 农机维修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 维修过程中频繁出现质量纠纷和质量事故, 侵害了农机主的权益。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除了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市场加强管理外, 在对农机进行维修时也要做到理性和理智, 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维权意识。

3 农业机械维修常见事故

3.1 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时不切断电源动力

这类事故占维修事故总数的25%, 未切断动力而进行维修作业, 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 出事故也是必然的。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反复强调, 但是不少机手仍我行我素, 导致此类事故不断出现。比如有的机手在收割作业中, 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件堵塞、皮带脱落等小故障时, 为了抢时间或者侥幸心理, 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 自接排除故障或安装, 常常造成伤亡事故。

3.2 维修技术不熟练

机修工由于维修技术不熟练, 未弄清机械部件结构, 不懂拆装窍门, 盲目硬拆硬装, 凭力气蛮干, 其后果一是会损坏零部件, 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过猛滑脱, 常会造成修理工受伤。如某一修理工在安装一台拖拉机电机时, 由于拧螺丝时用力过猛, 螺丝拧断, 造成人从发动机上掉下, 脸部被摔坏出血。

3.3 维修不彻底, 关键安全部件敷衍了事

现在不少农业机械都是私人所有, 不少机手贪图眼前利益, 修理时能省则省, 平时不注意检查、保养, 农忙时一旦出现故障, 维修时只求快, 采取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办法, 造成维修事故多发。

3.4 修理工没驾驶经验

拖拉机经修理后, 通常需要驾驶一下, 有的车要试一下刹车等部件是否调整到位, 有的车由于更换了活塞、缸套, 需要牵引磨介。有的修理工修理技术还可以, 但驾驶技术不一定行。如一台泰山-25型拖拉机牵引磨合时, 开车的修理工无证驾驶, 制动不及时, 致使后车撞前车, 造成拖拉机前桥、水箱等严重损坏事故。

3.5 维修设备不完好

完好的修理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乡村维修网点, 没有起码的维修设备, 照样进行大修业务, 形成修理事故隐患。如某乡农机站修理一台农用运输车, 用小千斤顶和麻绳将485型柴油机抬上驾驶室, 还未等固定, 千斤顶滑脱, 整个发动机向后倒去, 麻绳根本拉不住, 正砸在后面一修理工的手上, 手指被砸断。深刻教训告诉我们, 条件不具备不应接收大修理的业务。

4 结语

从以上农机修理事故分析可以看出, 农业机械出现了故障要及时进行排除和修理, 绝不能怕花钱而让机器带病作业。操作机手一定要记住, 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若等事故发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 农业机械一定要注意时常的保养和维修, 机具使用中发现异常后要立即停机, 查明原因并确认已排除后方能重新投入生产进行作业。遇到自己排除不了的故障, 要找专业人员帮忙解决和修理。另外, 还要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设备的完好率、出勤率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张建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篇9

(1) 农机维修与保养时间相对集中。农业机械使用时间集中在农忙季节, 在此期间农业机械作业强度大, 容易损坏。因此, 农机维修时间也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50天左右的时间, 保养时间大多集中在农忙前后15天左右。

(2) 农机维修与保养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 随着国家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执行, 我国农业装备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地位日显突出, 农业机械销售市场迅速升温, 农村新型适用农机具大幅增加, 农业机械发展呈现出性能高、批量小、品种多的特点。另外, 一些高新电子、信息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 也给农机维修与保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农机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农业机械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的按时正确保养对于保持农业机械的性能, 实现正常作业越来越重要;农业机械故障的及时维修, 对于确保不误农时, 实现丰产丰收,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当前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 农机维修市场较为混乱。当前农机维修市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农机维修个体经营户、农机合作社、农机经纪人、农机定点服务站、厂方驻点三包员均在此领域中占据着大大小小的份额。众多农机维修者瞄准农机维修市场一哄而上, 由于维修人员素质、专业技术能力以及维修设备配备、农机零配件品质、服务质量等差异较大, 一些没有技术能力的维修点采取质次价低的经营策略, 造成整个农机维修市场较为混乱。

(2) 农机维修与保养质量不高。农机维修与保养大多由农机使用者自行操作, 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 维修与保养质量往往不高;有些厂家三包维修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但由于一些大型专业维修与检测设备无法投入使用, 也会导致农机维修与保养质量不高。

(3) 农机维修及保养零配件供应难。农机产品技术更新快, 改型周期短, 加上一些厂家有意采用非标准农机零配件,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零配件供应及储备困难;还有一些厂家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 对不再生产的农机产品就不提供维修与保养零配件;部分厂家农机零配件依赖外协工厂, 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一些小厂家仿制原厂农机零配件, 以价廉取胜, 质量却难以保证。

(4) 农机厂家维修与三包服务不够周到。一些农机厂家只顾眼前利益, 仅为销售农机产品而开展维修和三包服务, 不能象汽车行业“4S”店那样, 将农机维修与三包服务延伸到农机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每一个环节, 导致较多农机使用者颇有怨言。

(5) 农机维修与保养的技能培训不到位。农业机械属于生产机械, 有别于一般消费品, 要求农机使用者自身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 包括农机日常保养能力、普通故障排除能力、安全操作能力以及大故障判断能力等。但在目前情况下, 大多数农机使用者仅具备基本操作技能而忽视了维护保养技能的训练, 从而导致农机具维修与保养不到位, 也造成了农机具带病作业, 农机事故发生或使用寿命缩短。

(6) 农机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抢收、抢种以及防灾、减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政府主管部门还没有完善的农机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体系。一旦发生灾难性天气或突发性农机事故, 不能够及时有效保障农机应急抢收和迅速开展农机安全救援。

3 做好农机维修与保养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当前农机维修与保养存在着较多问题, 只有农机手、农机经销单位、生产厂家及农机管理部门密切合作, 形成一个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等良好的服务体系, 才能保障农机维修与保养市场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具体建议如下:

(1) 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一是针对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等一些数量大、马力大、性能高的农业机械, 设立专门的维修服务站或参照汽车行业建立农机“4S”店, 保障这些机械的维修与保养质量。二是要健全农机维修行业自律机制以及等级评定机制, 规范农机维修收费标准、服务质量以及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评定, 切实维护农机维修与保养的市场秩序, 促进农机维修与保养市场规范和健康发展。

(2) 保障农机零配件供应。各农机生产厂家新产品投产时, 必须承诺对超过三包期的农业机械具有一定的零配件储备, 农机零配件供应要满足该产品停产后5年以上时间的需求;同时建议各农机厂商对超过三包期的机具, 建立绿色服务专线或以农机“4S”店的形式, 以最快的速度向农机使用者提供质优价廉的零配件。

(3) 加快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目前, 农机合作社是基层农机手联合互助的最有效组织, 社员之间可以实行分工,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农机维修与保养, 也能储备一定数量的农机维修与保养零配件, 能够有效保障农机维修与保养的质量。各级政府应采取农机补贴优先、农机服务体系项目优先等扶持措施, 加快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厂商可以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加强农机合作社维修与保养服务能力建设, 多方共同搭建区域性农机维修与保养的服务平台, 以缓解农忙期间农机厂家及服务站的维修和三包服务压力, 确保做到农忙期间农机维修及三包服务速度快, 质量优。

(4) 提升农机使用者维修与保养技能。农机厂家必须将产品技术培训贯穿农机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 让农机使用者基本掌握产品性能、操作要领及保养知识, 让农机手买得放心, 用得安心。农机使用者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农忙期间的三包服务压力。农机管理部门应广泛开展农机基础知识、安全操作技术、维修与保养技术、跨区作业知识等培训, 使农机从业人员熟悉农机新机具, 掌握新技术, 不断提升农机从业人员安全操作及维修保养能力。

(5) 创建农机维修与保养信息共享平台。各农机厂家应加快农机维修与保养的信息化建设进度, 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发放资料等形式, 扩大农机维修技术信息的共享范围, 及时将农机维修与保养信息传递给农机使用者;同时, 建立农机维修与保养互动机制, 农机使用者遇到维修与保养技术难题时, 农机厂家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电话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实现农业机械互助互修。

(6) 加快制定农机零配件及维修的行业标准。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农机零配件及维修的行业标准, 以数字化的指标来评价农机零配件及维修质量的高低。应要求厂家在生产农机零配件时尽量使用标准件, 有效缓解农机维修企业配件储备难的压力, 同时达到节能减排、低碳高效的效果。

农用机械闲置时期的保养与维修 篇10

关键词:农用机械,闲置保养,维修

如果农用机械在闲置停用期间直接露天放置,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话, 机械会遭遇阳光暴晒或雨水淋湿等等自然侵害, 从而导致农用机械老化、生锈, 甚至铁质机械的表皮还会发生霉变。农用机械作为使用品, 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间的长短慢慢老化, 如果加上这些外界的自然因素的侵蚀, 会极大程度地缩短农用机械的使用寿命, 甚至影响机械在正常生产作业中正常的发挥。所以, 对于闲置停用的农用机械进行保养维护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

1 农用机械停用期间易产生的问题

农业机械在长期闲置期间会遭到一些自然现象的损害, 随着停用时间越来越长, 自然造成的损害会逐渐加大。比如, 在停用期间, 农用机械所有的部件都停止了运行, 其内部存放的机油就不再循环, 而那些依靠机油运动润滑的各个部分的零件, 其覆盖在表面的油膜会慢慢流失, 继而出现农用机械材质异常蚀损的现象, 比较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锈斑和金属剥层的现象。

有些精密的机械元件因为长时间处在不运行的状态下, 其覆盖在表面上的油膜会逐渐干枯流失, 出现胶结现象和被卡失灵的情况。各个流通管道, 如水路和油路, 还有节制阀门等部件也会随着闲置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发生阻塞的现象, 如果阻塞情况严重, 则会因此损毁。

农用机械在停用放置期间, 倘若无法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 就会导致水分和灰尘通过机械上的缝隙进入到机械内部, 污染和锈蚀农用机械的内部元件, 缩减农用机械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 在气候不稳定的情况下, 过冷和过热都会导致农用机械上橡胶的零配件发生变质老化, 农用机械的轮胎也会由于机械的停用导致重力长时间集中在轮胎某个部分从而出现表面的损毁[1]。

2 农用机械停用期间的维护与保养

2.1 合理的入库管理

在通常情况下, 农用机械的存放地点都是机棚, 如果没有机棚, 在农用机械的进行停用放置的时候一定要在机械表现覆盖一层大的帆布和塑料布, 以减轻风吹日晒的自然侵害。农业机械在停用放置期间务必要做好防火工作, 对农用机械进行定期的检查, 如果发现安全隐患, 一定要马上进行排除。

在农业机械的保管存放中, 要严格地管理容易出现生锈情况的零件配件, 对有锈蚀现象的零件及时拆解, 存入仓库;农业机械上还有一些电气设备和棉制品, 对于这些要在闲置以后及时拆下进行清洗, 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橡胶类制品的部件要防止阳光对其进行直射, 一定要放在室外的情况下, 要在机械表面覆盖防晒用塑料布等物品;农业机械设备需要使用蓄电池进行启动, 在长期闲置停用的情况下, 会出现硫化现象导致电池报废, 所以即时是停用放置期间也要坚持每个月充一次电。

2.2 停用期间正确的闲置方式

农业机械在停放闲置期间, 最好的停放地点是室内, 以防止风吹日晒等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害。应当修建专门放置农用机械的机棚, 保证农用机械在停放期间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与雨水淋湿造成的侵蚀。农业机械存放期间要保证机棚内的通风, 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大型农用机械会有部分部件直接接触地面, 在停放期间, 要使用支架将这些部位支撑起来, 防止农用机械在与地面的长期接触中发生锈蚀的情况[2]。

在农业机械的生产使用过程中, 其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漆皮脱落的现象, 因此, 在农业机械进行长期放置前要及时进行修复, 以减轻磨损脱落部分的持续损害。农业机械上一些比较贵重的零配件在闲置之前可进行拆除保管, 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而农用机械上所安装的塑料类制品, 由于其较容易变质老化, 在闲置期间务必要避免其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 同样存放在干燥和通风的地方, 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在表面涂一层石蜡。

2.3 定期检查闲置农用机械的情况并作出调整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农用机械, 一定要经常检查机械的零件部件是否发生变形和故障, 对于有故障的零配件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拧紧在使用过程中松动的螺丝, 以防掉落现象的发生, 还要定期调整农用机械离合器的间隙等部位, 保证机械再度使用时能够正常运转。

2.4 定期清洗闲置的农用机械

农用机械多用于野外的生产作业, 经常会受到泥土和灰尘的污染, 因此, 农用机械的清洗工作变得至关重要。使用干净的水机械表面进行冲洗, 继而在阳光下晾干, 清洗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个部位出现了生锈腐蚀的现象, 应当迅速清理机械表面并涂上防锈漆。在农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定期对机械内部的空滤器、滤清器进行清洗作业, 定期更换其中的滤芯[3]。

3 结论

在农用机械的生产作业过程中, 养机户要定期认真检查农用机械的产品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在对农用机械进行修理时, 选择维修资格高、有全面的检测仪器与维修设备, 并通过农用机械管理部门审核的单位和个人, 进行专业的农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保证机械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何辅龙.农用机械闲置时期的保养与维修[J].湖南农机, 2014, (7) :32, 34.

[2]廉吉利.农业机械闲置时期的保管与维护[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1) :89.

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措施;保养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机械设备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3 机械操作人员素质的降低给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机械操作人员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2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2.1 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2 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2.3 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施工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经济效益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进口等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4 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4.1 方法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从实现3万公里无故障升到10万公里无故障里程指标考核。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含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隧道施工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的借鉴作用。

4.2 措施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

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

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統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5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强制保养维护一个复杂的工作,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

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篇12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保养,设备维修

保养是机械设备管理的重中之中。保养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 所以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 防止误保、漏保。应建立完善的保养制度, 使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做到台台设备有人保养。同时编写严格的机械保养说明书, 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 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随时抽查保养的落实情况。保养工作要从源头抓起, 防止以修代养。应建立奖惩机制, 奖优罚劣, 以加强操作手及保养人员的责任心, 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搞好保养工作,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减少故障次数, 缩小故障规模, 降低燃油消耗, 节约维修成本。

设备维修, 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它是在对设备的结构、性能等关键因素熟知的情况下, 通过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使设备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由于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许多新设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设备的控制也由原来的机械化、人工化到现在的集成化、电脑化。如三一重工的起重机控制系统就全是由电脑板控制。这种高科技含量在设备中的使用, 对设备维修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也使得设备维修工作由以前的体能型逐渐向智能体能结合的方向发展。同时, 设备维修工程是一个团队的技术活动, 它需要各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最优化的方式共同协作, 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 设备维修的经济性就尤为重要。有时候看似不经济的做法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 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

1.1 提高保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结合人员的具体情况, 定期举办保养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从理论课堂到实际工作, 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让设备管理参与人员, 包括司机都对保养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建立考核制度, 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 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1.2 严格落实机械设备保养制度

保养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原因, 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 并汇总操作人员的意见, 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由于建筑企业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大, 所以对不同设备的保养又有不同的要求。应尽量使相同类型的设备保养规范化, 并编制设备保养细则, 将责任明确到个人。这样每种设备的保养方法和保养时间都有据可依, 防止误保漏保。建立奖惩机制, 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 以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 降低维修成本。

1.3 建立完善的保养档案

设备从进厂之日起, 应对其进行编号, 并将其系列号、发动机号、自编号一一对应记录, 纳入档案。对设备每次保养、更换保养件、油料、保养整个过程做出详细的记录, 并填写用于记录设备的故障及配件更换的保养履历表。将所有资料存档并备份, 此档案应由专人管理, 当设备从一个项目调往另一个项目时, 原件档案应随其交接。

1.4 保障保养件的供给

保养班组应提前大约一月的时间提出保养件计划, 因为配件采购需要一些时间。同时, 重要的保养件一定不能因为价格的原因用质量低劣的配件更换, 因为这样会大大地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建立最优化的保养与维修的关系

任何设备从安装调试完成, 到投入使用都与保养维修分不开。对使用的设备保养不当或者是不按时保养, 都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例如, 一台行走设备的柴油滤芯长期未更换, 就会造成滤油效果不好, 从而使进入汽缸的油气中掺有杂质, 在燃烧室的高温环境下, 造成拉缸, 导致整个发动机的大修, 严重的甚至报废。所以保养和维修是不可分割的管理要素, 正确的保养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使设备的价值最大程度地体现。

3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涉及到的问题

3.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因过分追求工程质量。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 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 没有及时或疏于入账, 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同时, 施工过程中, 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 设备、人员调动频繁。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机械管理人员力量薄弱、管理部门与施工现场严重脱节的现象, 使得设备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设备糊涂使用, 出现问题未能及时发现, 从而造成维修工作难度加大。

3.2 重使用, 轻保养维修

操作人员是设备直接接触的人员, 但大多数操作人员只是“包用不包修”, 只是在机械出现故障以后被迫停工维修, 带来经济和时间的损失。再加上维修时间紧迫, 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甚至于维修后的施工机械仍处于“病态”, 给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3.3 维修管理基础条件较差

有些较先进的设备, 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润滑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然而, 由于人员素质原因, 对先进设备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 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 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4 优化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4.1 提高维修队伍素质

前面提到, 维修工作是一项体力与脑力并行的工作, 所以维修队伍技能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举办培训和考核, 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维修队伍, 同时将维修人员分组, 分别有骨干人员带领, 形成良性的竞争。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 还得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有重点地组织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参加机械设备技术知识讲座, 逐步提高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比如有些修理厂就是将修理人员分为两组, 分别由高级维修工带领, 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并经常组织施工常用机械设备的专题讲座, 并组织参加考试, 取得很好的效果。

4.2 完善维修制度和维修模式

由于工程机械的种类繁多、机型复杂、产地不一, 制造工艺和材质的差异, 机械运行状态不同、作业对象与环境不同, 各施工单位的维修条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的差异, 使得工程机械的维修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类型的工程机械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及可靠性的要求均不相同, 而各种维修制度又各有所长, 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建立多样化、复合化、弹性化的维修制度, 才是维修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目前, 在施工现场使用的许多机械设备, 多为液压、电子技术较先进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先进, 发生故障后修理较为困难, 应以状态监测的维修模式为主。而一些小型简单机械, 如钢筋切断 (弯曲) 机、钻探设备、木工机械、破碎设备等, 因其结构简单, 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 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混凝土加工、运输、浇筑和沥青土加工的设备, 如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 (车)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等, 发生故障后将对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就应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修理为辅相结合的维修模式, 根据生产情况适时有计划的维修, 并按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其进行点检。

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工程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工况、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 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控制和执行元件, 应采用状态监测 (检测) 维修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 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如铲斗、挖斗、履带行走系及车架之类的部件, 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

4.3 加强现场机械使用的管理

在设备使用方面必须坚持实行“二定三包”制度 (定人、定机, 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 , 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 (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 , “四会” (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正确使用机械,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其次, 加强对机械使用环境的控制。工程机械大部分是露天作业, 作业地点经常变动, 所以其性能受到作业场地的温度、气压、污染、路况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少施工单位由于忽视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 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 致使机械使用性能降低, 维修工作频繁, 使用寿命缩短, 甚至酿成事故。如果在施工现场采取有效措施, 如经常使施工便道保持平整, 及时养护。雨天将便道上的水坑及时填平, 露天停放的机械盖上防雨布, 晴天经常洒水, 减少灰尘;便道应因地制宜地减少坡度等, 都对减少维修工作, 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有利。

4.4 加强维修的基础设施管理

设备维修过程中, 应加强维修工具, 维修设备, 维修材料的供应和管理。特别是维修材料的质量以及供应都对整个维修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满足使用条件的情况下, 配件及油料都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 并且提前一月提出申请, 同时开辟多种配件购买的渠道, 让维修工作不受配件的限制。

4.5 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

对于超期服役的设备, 可靠度相当低。不得不依靠设备大修及各级维修来支撑, 昂贵的人力、物力很可能已经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从经济角度来看, 应该做到“该废则废, 该停则停”。对应报废的设备可选择出售或将可用件拆下用于其他设备。

4.6 做好设备外修的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 由于设备老化、操作手操作不当以及保养不及时等原因, 设备总会出现一些故障。在管理及保养过程中, 若发现一般性的故障, 尽量自行解决。当受维修设备或者技术力量限制自己无法修复的时候, 就需要求助于外面专业的维修公司来修复设备。在外修过程中, 对修理厂的交涉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

4.6.1 选择合格的维修单位

快、好、省, 是设备检修追求的目标。选择合格的维修单位, 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在这个问题上的疏忽大意或侥幸心理, 都可能造成慢、差、费的结果。以发电设备的电机修理为例:电机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看上去结构不太复杂, 但技术含量相当高, 涉及电气、机械、材料等多门科学技术。电机修理人员即使工作多年, 知识和经验相当丰富, 也不能说包打天下。另外, 修理电机还必须拥有专用工具和设备。例如, 没有绕线机、涨型机、就做不出合格的线圈。没有浸漆、干燥装置, 就不能保证绝缘等级达标。没有配套的试验系统, 就无法知道修过的电机是否合格。可见, 拥有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 是一个电机修理厂的基本条件。在资质上把关, 择优汰劣是避免不良维修的良好途径。

4.6.2 选择报价合理的企业

能够报出超低价格的人, 他自有一套低劣的维修办法。超低价损失的利润主要是靠偷工减料来弥补。如电机修理过程中, 用低等级铜钱替换高级铜钱, 用差的绝缘材料替代好的绝缘材料, 应当浸两遍漆变成浸一遍漆, 凡此种种, 报价上的损失可以得到超额弥补。因为, 电机所使用的材料绝对价格都很高, 不同质量的材料, 差价可达到十倍以上。 所以应选择报价合理的企业。

4.6.3 选择有资质的维修厂家, 做好跟踪监察

如果企业设备备品缺乏, 一旦发生检修, 就非常着急。有的修理单位看准用户这一软肋, 专门在工期上作文章。以修发电机的电机部分为例, 主要包括三步。首先是蒙混过关, 电机线圈已经老化松动, 应该重绕, 但是只要还能转就不重绕, 简单处理一下, 喷上漆就算修好了。其次是删减工序, 拔苗助长。电机重新下线以后应该充分浸漆, 维修人员却只在表面刷一层绝缘漆。需要入炉干燥8h才能达到质量要求, 但是维修人员只干燥4h就出炉。出厂前要试验试转, 并拿出检验报告, 有的维修人员也无法做到。最后是维修厂家以次充好, 留下无穷的隐患。 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 施工方都要履行跟踪监察之职, 监督和协助修理厂家高质量地完成检修任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 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设备保养和维修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总结, 深入剖析。就如何做好保养工作、保养与维修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好维修工作等三个方面的论述, 应该意识到只有抓好设备的保养, 才能尽量减少设备的维修工作。只有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 才能让机械设备在整个的使用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水电总公司.工程机械使用手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5.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环境教学法下一篇:概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