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精选12篇)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 篇1
国家连续7年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农机维修作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能恢复机械的技术状态, 起到节约资源、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 农机维修是利于保护环境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然而, 农机维修服务与迅速发展的农机化作业水平相比, 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各行各业普遍遵守的发展战略的今天, 农机维修也应向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维修方向发展。
一、绿色维修概述
所谓绿色维修, 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 其目标是除达到保持和恢复产品规定状态外, 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 最大限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 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 既对环境的污染最小, 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绿色维修是利用报废装备的零部件, 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采用高新表面喷涂技术及其修磨加工技术, 使零部件恢复尺寸、形状和性能, 形成再制造产品的一种维修理念, 也称为绿色再制造。可以说, 绿色维修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二、农机维修领域推行绿色维修的迫切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 拥有庞大的农业机械群, 201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8.91亿k W, 较2009年底增长1.8%, 同比增长4.8%。农机具整天跟土地打交道, 受损率很高, 所需更换的配件种类多、数量大。比如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 从链条到割刀, 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修理或者更换, 其它类的农机具也是如此, 因此, 农机维修量巨大。与此同时, 目前我国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如此大规模的农机具维护和修理的要求。据对农机维修业的调查显示, 因受传统维修思想的影响, 农机维修工艺较少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而是只注重经济因素, 焊接、粘接、喷涂、镀铁、清洗、机加工等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不但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及土壤, 还产生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和光辐射等污染, 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焊接过程中产生噪声、电焊烟尘、弧光、金属气体、氮氢化合物、氟化氢、臭氧、氧化碳等污染, 且焊接还能引起电焊尘肺等职业病, 对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 农机维修应倡导绿色维修, 重视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绿色维修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应用
农机维修中的绿色维修技术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 减少维修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而应用的各类维修方法和技术, 主要包括绿色故障诊断技术、绿色维修工艺技术、绿色再造技术等。
(一) 绿色故障诊断技术
维修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故障, 它决定着维修的时间长短, 甚至决定着是否能完全地排除故障。绿色诊断技术可以在机器运行过程中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监测机器的运行状况, 了解机器的在用性能, 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和发生的原因, 同时积累机器运行时的动态信息。应用绿色诊断技术能够防止突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减少事故性停机;科学地确定设备修理间隔期和内容, 降低维修成本, 保证安全生产, 节约能源。农机诊断设备仪器的设计、选材、研制和维护等方面也应引用绿色维修观念, 设计出低能耗、高可靠性和维修性、易拆卸回收利用的绿色诊断设备, 应尽量减少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等污染。
(二) 绿色维修工艺技术
绿色维修在选择维修工艺时, 要对所选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用绿色维修工艺。绿色维修工艺要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量。如, 在各类维修网点, 大多采用煤油、柴油或汽油作清洗液来清洗零件, 不仅浪费能源、成本高, 且存在着安全隐患, 易造成火灾, 因此可采用水基清洗剂清洁洗零件, 既节省能源成本、劳动条件好, 且使用安全、污染少。在农用运输机械中, 大量使用各类润滑液来实现润滑、散热、减磨和清洗等工作, 废弃的润滑油不仅造成极大浪费, 还会引起环境污染, 因此可采用常减压蒸馏一多种基精制、废润滑油无酸污染再生技术及短程蒸馏技术等新技术, 对润滑油进行处理后再使用, 以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对于需要车削、铣削、滚齿的零部件加工, 可尽量采用绿色切削加工技术, 如近年来出现的干式切削、低温切削、绿色湿式切削技术等。在焊接技术方面, 要尽量减少传统堆焊的焊接方法, 对于各种机械设备轴类零件、辊类零件精细铸件及各种精密液压件等进行表面修复时, 若条件许可, 应尽量考虑采用微区脉、中电阻焊接技术。
(三) 绿色再制造技术
所谓再制造技术, 即以废旧产品的零部件做毛坯, 修旧利废, 变废为宝, 对废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或提升其使用性能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对产品的修复、改装、改进和回收利用。再制造重要的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 价格却要低很多。有专家提出, 以发动机再制造为例, 再制造与初始制造相比, 再制造只需生产新发动机所耗能量的50%, 劳动力为生产新机的67%, 原材料消耗只是新机的11%~20%。购买一台再制造的产品将比购买新品少花5O%~70%的费用。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超过百亿元, 按5%的折旧率计算, 每年约有价值几亿元的机械报废。报废农业机械当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塑料、化学液体等物质, 不当的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农业机械生产要使用数百种材料, 包括塑料、橡胶、钢铁、纺织品、玻璃、铜、铅、铝及各种化工产品等, 消耗资源巨大, 且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如果对报废的农机产品实施修复再制造, 不仅会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还能有效节约能源和成本, 与目前国家建设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社会完全一致, 且还能为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产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总之,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农机具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 逐年增加的废旧农机具直接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绿色农机具维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是人类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的需要, 也是农业机械工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应用绿色维修的理论和技术,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维修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迫切任务。
摘要:绿色维修是农机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今后农机维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文章在介绍绿色维修概念的基础上, 指出农机维修领域推行绿色维修的迫切性, 并从三方面具体阐述绿色维修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应用。
关键词:农机具,绿色维修,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 陶怡, 刘军.绿色废旧农机具维修[J].农机化研究, 2008 (12) :233-236.
[2]徐滨士.再制造产业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
[3]于志刚.零部件再制造——农机维修产业的绿色未来[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 (6) :5-6.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 篇2
广州工程机械维修技术培训中心位于广州花都国际机械城,中心与多家维修企业、工程机械主机与配件经营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建立联系,是一家专业的工程机械维修技术培训学校。
教学实力:
由多年从事工程机械教学经验的老师从事理论教学和实操指导,教授一线从业者液压维修专业知识,提升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毕业颁发“特种行业操作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建校背景:
学校从建立之初采用特色办学方式,得到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工程机械液压维修人员需求量大,就业安置空间巨大。学校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以服务行业为标准,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人才支持。
办学目标:
实现特色办学,走校企合作方式,联通产业链,服务工程机械行业。
学员拓展方向:
1、单位的液压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液压维修人员;
2、有兴趣从事工程机械或其他液压维修技术工作者;
3、各品牌工程机械售后服务人员;
浅议“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 篇3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教学 研究
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的不断探索中,许多学校和教学研究部门已经在该领域的教育研究中取得了不小突破,为学生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改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中仍存在很多漏洞,这就给学生全面掌握这一技术带来了不小阻碍。有鉴于此,我们应该从该技术的教学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真正渴求,从而以此为基础,整合出该学科的科学化教学方案,从而为本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扫清障碍。
一、“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内涵与问题探究
首先,就学科归属而言,“机械设备与维修技术”属于工科院校的重要专业必修科目之一。该科目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强、基础性强和实践成分多、可直接服务于生产链。该科目的主要作用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把学科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排除具体技术问题的实力,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充足专业训练而积累维修工程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对于该学科的多发问题而言,首先,主要表现在学科局限性上,该课程教学过分注重实践,往往忽略对学生感性能力的培养。此外,本课程涉及多种科目,内容多且杂乱,而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这就造成两者间的矛盾,给教学进队带来困难。再次,就教学方法而言,很多老师过分注重单向的讲授知识而不与学生交流,这就容易消磨学生积极性。最后,执教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把教学精力过多的放在课程之中的问题,而很少关心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这就直接限制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进而限制了高技能人才的产生。
二、“机械设备维修技术”高效化教学模式探索
(一)端正教学思想,把握教学新趋向
首先,就思想而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其快速发展服务,有鉴于此,机械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从思想上强化人才意识和教育兴国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以这种高尚思想指导以后的教育工作。对于新的教学趋向,则主要表现在“学生本位”的教学思路上,在今后的机械维修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进度和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度,从而在传授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提高。这也是培养新型高技术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引导工作要到位
首先,对于教师的专业储备而言,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优劣决定着课堂的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确保教师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保证教师对各种机械零件、各种机械设备的复修技术和教学大纲里的要求的设备准备技能熟练掌握。只有如此,才使得整个教学,不论在专业理论知识层面(对学生审查设备安装图纸的能力、设备设计能力和复杂组件的配图能力的把握),还是实际动手能力层面(学生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设备安装和调试技能),都能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长足提升。
(三)“教”“学”互动,共同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尤其是教师在讲授复杂的工件划线和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群钻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照顾到学生,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生对于工件平衡性、工件处理精确性技术难题把握的困难性。在此期间,最好要放慢步伐,不宜一味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学习的窘境,应该积极加入到学生中,手把手的传授维修经验,做好“教”的工作。教师在接触学生的同时,也更具体的了解了学生的问题多发所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教师对教学重点的分配,进而起到“学”的作用,毕竟,教师在学生中间“学”到了新的教学模式。只有双方协调妥当,机械教学才可顺利进行。
三、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的新道路探索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到教学的生动、灵活性,要尽量避免教学的死板、滞后性。其中,在教师的教学灵活化上,各教师必须立足社会现实,确保课程内容适应当下企业、技术部门的实际要求。同时,教师在传授基础的机械修理、组装、设备调试和设备运行检测技术的同时,必须把握最新的技术动态,学习和传授最新的机械维修技术和最新的高科技机械维修技术,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尤其在当下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器械不断更新换代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把最新的企业动态和技术动态带到课堂里。同时,教师在讲授典型零件的测量测绘课程时,最好以最先进、最高端化的零件为例,避免使用落后的机械零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接触高科技思想提供了有效环境。
总而言之,我国的“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进步,但在现代化、精细化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漏洞,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从这些问题入手,积极探索,从而为课程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世宁,夏玉堂,冯海军.未来维修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04):143-144.
[2]陈志勇.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75-76.
[3]赵炜.提高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几点建议[J].才智.2010(15):234.
工程机械现场使用及维修技术 篇4
1 工程机械维修的作用与原则
1)维修的作用。
维修对于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a.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受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现场使用中工程机械各零部件必然会发生磨损、腐蚀等变化,因此有必要在其使用过程中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在机械发生故障时进行修理,从而保证其正常运行,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b.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任何机器都有规定的修理标志和保养周期,达到修理标志后就必须进行修理,到了保养周期,就必须进行相应级别的保养。只有通过修理和维护,才能使发生故障的机械继续工作,从而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c.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一台机械如果不经过任何维修,它在使用一个大修间隔期后只能达到机械使用寿命的 20%~25%。但是一台机械一次大修的费用只占新机原值的 10%~30%,所用材料约为新机的10%~20%。而每大修一次可获得相当于新机80%~90%的使用寿命。如果在整个使用寿命过程中大修4次,所需费用不超过新机原值,却获得相当于新机3倍以上的使用寿命。可以降低机械使用费的成本,避免将机械的原值分摊在20%~25%的使用寿命期内。
2)维修的原则。
工程机械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要求两个层面理解:第一原则是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第二原则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
2 工程机械现场使用与维修策略
1)合理调配组合机械,正确使用机械设备。
在机械配套组合中,选用经济性好的组合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又可以提高机械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成本等。因此,根据工程特点,选出与其相适应的机种和数量,与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进行合理配组。可以在已选定的机械中,确定机组的主导机械,然后围绕主导机械按需要配备辅助机械,使其工作能力与主导机械保持平衡,形成单项工程机械化,从而使每台机械都能在施工中发挥最大的效率。据统计,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故障70%以上是由于使用不当引起的,30%是由于结构设计和制造质量引起的,由此可见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重要性。按照“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及“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操作者规范到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轨道上来。遵守机械设备磨合期使用规定,防止机械早期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和修理周期。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要搞好综合利用,尽量做到一机多用,提高利用率,让机械设备进行流水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坚持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与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做到事故清、责任明、处理得当、措施得力、损失真实。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机械使用安全。
工程机械的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其使用阶段,机械只有顺利的运转,才能发挥其价值。施工现场的机械停放场和运输便道应整修、压实,洒水除尘,平坦利于排水;施工现场的机械应合理分布,设置安全生产标语、标志、防护设施等。夜间根据工作需要安装照明设施,确保机械正常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机械设备的转移、运输应确保安全有序、经济有效。施工现场要为工程机械运行创造良好条件,排除一切妨碍工程设备施工的障碍物。工程机械使用时,除了在大方面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合理使用外,同时也要注意与机械运行相关产品的管理工作,例如重视润滑油、柴油的质量,选择适用于本机械设备的、保质期内的优质润滑油、柴油,能使机械设备更加平稳、准确、灵敏、可靠地运行,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3)做好信息沟通,坚持预防性维修。
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机械管理过程中,一般将机械的使用、保养、维修视为独立的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这样虽然有利于责任的明确,但也在无形之中切断了相互交流。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费用,有必要加强机械操作、保养和维修人员相互之间的信息反馈,同时将设备的保养纳入机械的预防性维修的体系。工程设备使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发生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操作技术水平低,不具备预防事故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以致故障发生后,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通过与设备操作人员交流设备操作的过程,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所在,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在与维修人员的交流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避免犯相同的操作错误,降低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机械故障,同时能逐渐掌握一些机械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方面的技能,进行简单的设备维修工作。
4)优先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
根据上述分析,在实施机械维修工作时,应采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来判定机械内部的状况,预防事故的发生,预测机器及其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这有利于机械的预防性维修和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早期发现故障隐患,减少对机械零部件的错误拆卸,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来判定机械的工作状态,应作为企业今后维修工作的发展方向。
5)协调好采购与备件贮备的比例。
此外,要保证机械维修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有合理的备件贮备,并防止大量采购和备件贮备不足的两种错误倾向。大量采购,使备件长期不能投入使用,造成备件积压,占用资金,甚至报废,造成经济损失;备件贮备不足,供应不及时,影响施工机械的维修时间和作业质量,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合理的备件贮备,要求机械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施工机械的技术状态,确保及时准确的向维修人员提供合格备件,保证施工机械的维修质量和缩短维修时间,使机械的技术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提高工程机械维修质量的建议
1)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
“用养修”相结合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3)建立智能化的维修网络。
智能化的维修网络将成为21世纪工程机械维修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欧洲很多国家,工程机械维修服务网已遍布全国,各地区均有配件中心仓库,业务人员仅用2 min~3 min就可以掌握维修站点和某种配件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运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超越地区和时空界限,将工程机械的科研机构、技术咨询、生产厂、维修厂、配件站和使用单位联系起来,实现远程、快速、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生产厂以此作为售后服务的主要手段,通过与工程机械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维修服务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从施工现场获得信息,按最佳效率时就有权取得措施完成售后服务。
4)提高工程机械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企业来说,在职维修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在职培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业务能力为主,系统地补充或更新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拓宽思路,从而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能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门人才。企业的维修工人同样也是培训重点。针对企业自有工程机械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其懂得一般知识,重点培养动手能力,一般故障诊断处理能力,修理工艺要求等。工程机械的使用操作人员重点是培训操作和维护保养能力。
4 结语
工程机械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关系着企业的外部形象。确保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能力,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实践证明,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并严格执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时刻关注工程机械在现场使用与维修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此往复,施工企业的机械化水平一定能得到稳步发展,并将有力推动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
摘要:首先分析了工程机械维修的作用和原则,而后阐述了机械在现场使用中应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维修策略,最后提出了提高工程机械维修质量的若干建议,以指导工程实践。
关键词:机械设备,施工,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培坤,胡江平.试论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J].科技创新导报,2009(5):10-13.
[2]李付涛.浅议工程机械的维修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5):336-337.
[3]李娜,刘芳,侯爱民,等.建筑企业施工机械使用管理[J].建筑与预算,2008(4):68.
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须知 篇5
一、维修资格和质量管理要求
1、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具备符合有关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条件,取得相应类别和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持《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业务。
2、申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提出,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农业机械维修业务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营业执照;
(三)相应的维修场所和场地使用证明;
(四)主要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清单;
(五)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明。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发放《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决定。不予发放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农机主管部门实施实地核查和资格评定
3、《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按原申请程序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4、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悬挂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并公开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
5、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在核准的维修类别和等级范围内从事维修业务,不得超越范围承揽无技术能力保障的维修项目。
6、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应当向农业机械消费者如实说明维修配件的真实质量状况,农业机械维修者使用可再利用旧配件进行维修时,应当征得送修者同意,并保证农业机械安全性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禁止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从事下列活动:
(一)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维修配件;
(二)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维修配件维修农业机械;
(三)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或者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四)利用维修零配件和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整机;
(五)承揽已报废农业机械维修业务。
7、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使用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总成或配件,且有购进合同、发票;使用的总成或配件必须有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
8、农业机械维修者不得在维修过程中拼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
9、农业机械维修者对农业机械的修理、维护应向送修者说明维修情况,如实填写《农业机械维修记录》,并由送修人签名。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妥善保管《农业机械维修记录》,不得涂抹或撕毁。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建立拖拉机维修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送修人的身份证明、拖拉机号牌号、拖拉机识别代号(车架号码)、发动机号码以及承修项目等内容。农业机械维修者对发现送修农业机械有被盗抢、拼装和事故逃逸嫌疑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配合调查。
10、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按照规定,向于每年一月份农机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农业机械维修业户基本情况统计年报表》。
二、处罚规定
1、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维修的,农机主管部门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第一项的规定,由农机主管部门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于5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2、超越《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规定的维修类别和等级,从事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维修的,农机主管部门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第二项的规定,由农机主管部门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于5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3、使用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当场予以收缴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责令其改正,并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改正、继续从事维修或超越维修的,按照《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由农机主管部门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4、农业机械维修者不按规定建立拖拉机维修登记制度的,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由农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5、不能保持农业机械维修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条件符合《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标准要求的,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农机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指出存在的问题,责令30日内达到规定要求,并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逾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收回、注销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农机主管部门注销《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后,应当自注销之日起5日内通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注销者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6、农业机械维修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维修配件维修农业机械,或承揽已报废农业机械维修业务的,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7、农业机械维修者、维修配件销售者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维修配件,或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或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8、农业机械维修者拼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的,按照《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由农机主管部门当场予以拆解,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9、农业机械维修者未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或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和报送维修情况统计表的,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农机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并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下的罚款。
诸暨市农机管理总站
2007年4月28日
土石方机械维修常见技术问题浅析 篇6
[关键词] 工程机械 维修 问题 研究
维修是恢复土石方机械技术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隐患,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当前国内汽车维修行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而土石方机械维修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在维修中还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机械维修质量不高,装备可靠性差,甚至重大土石方机械事故的发生。现针对土石方机械维修工作中遇到的常见技术问题做简要分析,旨在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1 对机械故障判断失误,修理人员技术不过硬、修理过程不规范
1.1 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造成浪费
凭着“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例如我单位一台YZ26压路机出现振动力不足、机械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经拆卸分解振动泵和起振开关,更换振动泵和起振开关故障依旧。最后检查故障是由于液压油不足、滤网堵死导致液压油进入不到大泵,大泵因缺油而烧坏。因此,当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结合土石方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在判定土石方机械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
1.2 螺栓拧紧方法不当的情况较严重
土石方机械各部位固定或联接螺栓多数有拧紧力矩要求,如喷油器固定螺栓、缸盖螺栓、连杆螺栓、飞轮螺栓等,有些规定了拧紧力矩,有些规定了拧紧角度,同时还规定了拧紧顺序。一些维修人员,认为拧紧螺栓谁都会做,无关紧要,不按规定力矩及顺序拧紧(有的根本不了解有拧紧力矩和顺序要求),不使用扭力(公斤)扳手,或随意使用加力杆,凭感觉拧紧,导致拧紧力矩相差很大。力矩不足,螺栓易发生松脱,导致冲坏气缸衬垫、轴瓦松动、漏油、漏气;力矩过大,螺栓易拉伸变形,甚至断裂,有时还会损坏螺纹孔,影响了修理质量。
1.3 不重视螺栓的选用,螺栓使用混乱的现象较突出
在维修土石方机械时,乱用螺栓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螺栓性能、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导致维修后机械故障频出。土石方机械使用的专用螺栓,如传动轴螺栓、缸盖螺栓、连杆螺栓、飞轮螺栓、喷油器固定螺栓等是用特殊材质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的,其强度大、抗剪切力强,确保联接、固定可靠。实际维修作业中,常常在拆卸时所有螺栓堆在一起,不分类堆放,但组装时随意乱装和替代,这些螺栓因材质差或加工工艺不合格,给工程机械的后期使用留下故障隐患,如EX200-5挖掘机后桥轮边减速器内连接行星轮架和轮边减速器壳体的6只螺栓承受较大的扭矩,这6只螺栓发生断裂损坏,使用其它螺栓或自行加工代用,常出现因螺栓强度不够而再次折断的情况;有些部位需用“小螺距”的“细扣自紧”螺栓、铜螺栓、镀铜螺栓,却使用普通螺栓代替,导致出现螺栓自行松脱、拆卸困难等现象,如柴油机排气歧管固定螺母多为铜制,防止受热或使用时间过长不易拆卸,但在实际维修时,却多数使用了普通螺母,时间一长拆卸十分困难;有些螺栓经使用后会出现拉伸、变形等缺陷,有些技术要求规定拆装几次后必须换新的螺栓,若不了解这些情况,多次重复使用不合格的螺栓,也易导致机械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维修工程机械时,当螺栓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更换符合要求的螺栓,切忌乱用螺栓。
2 各零部件配合间隙不能正确掌握,导致机械加快磨损
2.1 维修时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
柴油机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活塞环“三隙”、活塞顶隙、气门间隙、柱塞余隙、制动蹄片间隙、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对不符合间隙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实际维修工作中,不测量配合间隙而盲目装配零部件的现象为数不少,还有凭手感觉和经验装配,造成起动困难或爆燃、活塞环折断、机件撞击、漏油、漏气等故障,有时甚至会因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当,导致机械严重损坏事故的发生。
2.2 不成对、成套更换偶件或组件
土石方机械上有很多偶件,如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柱塞副、出油阀副、喷油嘴针阀副偶件;驱动桥主减速器内的主、从动齿轮;液压操纵阀中的阀块与阀杆;全液压转向器中的阀芯与阀套等,这些配合偶件在工厂制造时经过特殊加工,成对研磨而成,配合十分精密,在使用的寿命期内始终成对使用,切不可互换;一些相互配合组件,如活塞与缸套、轴瓦与轴颈、气门与气门座、连杆大头瓦盖与杆身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使用,相对配合较好,在维修时,也应注意成对装配,不要弄串;柴油机连杆、活塞、风扇皮带、高压油管、挖掘机中央回转接头油封、推土机主离合器胶布节等,尤其是同时使用一套的配件,发生损坏一定要成套更换,否则由于配件质量差别大、新旧程度不同、长短尺寸不一,会导致柴油机运转不稳、液压系统漏油、载荷集中现象严重、更换的配件易早期损坏等。在实际维修工作中,为了减少开支、不了解技术要求,不成对或成套更换上述零部件的情况还不少见,降低了工程机械的维修质量,缩短了机件寿命,增加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装配时零部件装反
在维修土石方机械时,一些零部件装配有着严格的方向要求,只有正确安装,才能保证零部件正常工作。有些零部件外部特征不明显,正反都可以安装,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装反的情况,导致零件早期损坏、机械不能正常工作、土石方机械损坏事故等。
3 对零配件材料质量不能正确识别
不检查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的问题比较常见。在更换配件前,有些维修人员对新配件不做技术检查,拿来后直接安装到工程机械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零配件质量良莠不均,一些假冒伪劣配件鱼目混珠;还有一些配件由于库存时间过长,性能发生变化,如不经检测,装配后常常引起故障的发生。以为新的就是好的,结果问题仍然存在,造成更大的损失。1台ZL50装载机,柴油机机油压力过低,分析是机油滤清器堵塞,更换了一新机油滤清器,试机机油压力仍低。后检查或更换了所有可能导致机油压力低的零部件,但机油压力仍不能升高,最后在没有查到故障原因、机油压力偏低的情况下勉强使用,结果导致柴油机烧瓦抱轴、造成损失。后经检查是由于更换的机油滤清器滤芯(粗滤器)已被过多的铁锈堵塞,原因是该滤清器长时间库存保管导致内部生锈。因此,在更换新配件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检测包括外观及性能测试,确保新配件无故障,杜绝其引起的不必要麻烦。
4 在维修过程中治标不治本,只追求数量而忽视维修质量
4.1 维修方法不正规,“治标不治本”仍是惯用的手段
在维修土石方机械时,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认为应急措施是万能的,以“应急”代“维修”,“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还很多。挖机旋转油压马达油封更换要将整个液压马达解体,从内向外装配,因图快从外向内装配,结果只用两三个小时又出现漏油,又要重新维修,结果维修时间增加,工作时间变少,影响设备使用率,降低效益。
4.2 垫片使用不规范,随意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土石方机械零部件配合面间使用的垫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石棉垫、橡胶垫、纸板垫、软木垫、毛毡垫、有色金属垫(铜垫、铝垫)、铜皮(钢皮)石棉垫、绝缘垫、弹簧垫、平垫等。一些用来防止零部件配合面间漏油、漏水、漏气、漏电,一些起紧固防松作用。每一类垫片使用的时机和场合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在维修土石方机械时,垫片使用不规范甚至乱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配合面间经常发生泄漏,螺栓、螺母自行松动、松脱,影响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如发动机气缸垫过厚,导致压缩比降低,发动机起动困难;喷油器与气缸盖配合面间使用铜垫片,如使用石棉垫代替,易使喷油器散热不良发生烧蚀;柴油机输油泵和喷油泵结合面间垫片过厚,导致输油量及输油压力不足,柴油机功率下降;如漏装弹簧垫、锁紧垫、密封垫,致使接合不紧,易发生松动或漏油等现象;因垫片中间有孔而忘记开孔导致油道、水道堵塞,发动机烧瓦抱轴、水箱开锅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在此提醒广大维修人员维修时,切记“垫片虽小用处大”。
4.3 “小件”好坏不重视,因“小”失“大”导致故障增加
在维修作业时,往往只重视喷油泵、输油泵、活塞、缸套、活塞环、液压油泵、操纵阀、制动、转向系统等零部件的维护,却忽视了对滤清器、溢流阀、各类仪表等“小件”的保养,认为这些“小件”不影响机械的工作,即使损坏也无关紧要,只要机械能动就凑合着用,孰不知,正是这些“小件”缺乏维护,导致机械发生早期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如工程机械使用的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液压油滤清器、水温表、油温表、油压表、感应塞、传感器、报警器、预热塞、油液滤网、水箱盖、油箱盖、加机油口盖、黄油嘴、储气筒放污开关、蓄电池箱、喷油器回油接头、开口销、风扇导风罩、传动轴螺栓锁片等,这些“小件”是工程机械正常工作及维护保养必不可少的,对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维修作业时,如不注意维护保养,常会“因小失大”,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
4.4 维修禁忌忘脑后,隐性故障频繁出
维修土石方机械时,若不了解维修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则会导致拆装中经常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影响机械的维修质量。如热车拆装发动机气缸盖,易导致缸盖变形裂纹;安装活塞销时,不加热活塞而直接把活塞销打入销孔内,导致活塞变形量增大,椭圆度增加;曲轴主轴瓦或连杆瓦背加铜垫或纸垫,易堵塞油道,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在维修柴油机时过量刮削轴瓦,轴瓦表面的减摩合金层被刮掉,导致轴瓦钢背与曲轴直接摩擦发生早期磨损;拆卸轴承、皮带轮等过盈配合零部件时不使用拉力器,硬打硬敲,易导致零部件变形或损坏;启封新活塞、缸套、喷油嘴偶件、柱塞偶件等零件时,用火烧零件表面封存的油质或腊质,使零件性能发生变化,不利于零件的使用。
4.5 零部件除污、清洗不彻底,早损、腐蚀常发生
维修土石方机械时,正确清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杂质对提高修理质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不注意加强零件的清洗、清洗剂选用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等,导致零部件早期磨损、腐蚀性损坏的现象,特别是工地上修理时常不注意清洁,随便清理后就安装,导致机械磨损加快。
5 结语
浅议化工机械的维修技术 篇7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通常分为以下两类:
1.1 运转类设备
运转类设备是主要运作部件进行运动的机械。随着化工领域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 化工机械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改变为远程自动化集合控制运作, 这种运作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人力、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从而对化工机械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化工机械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主要负责控制产品的数据参数, 保障最后产品和企业规定的要求相统一。
1.2 压力容器等静态设备
化工机械设备为保障日常的运作和生产提供了自动化的操作平台, 压力容器等静态设备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机械设施, 它主要的运作零件是静止容器和设备。化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企业的全自动化和机械化, 配置多种类型的机械设备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操作要求,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还可以提升化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现代化工机械的制造和规格设计, 不仅依靠机械、材料工程的发展, 还有化学技能工艺和化学工程的进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静态设备和动态设备两者相比较, 前者在机械运作方面的情况比较少, 但是它依然是化工企业产品机械化运作的主要工具, 可以连接协调设备并进行加工运作。
2 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养护技术管理措施
2.1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2.1.1 化工机械设备中润滑管理
在化工企业当中, 产品生产的物质前提是机械设备, 而机械设备能以正常运行的条件是润滑。由于机械设备运行中出现的磨损会对化工产品生产出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 必须加强设备管理中的润滑管理。
2.1.2 选取润滑剂需要注意的事项
选择润滑剂时, 必须根据设备具体的工作方式来挑选最恰当且最适合的润滑油。但有一个前提条件, 必须确保设备零件处于正常状态, 而且都能够安全运转。另外, 还要指派专门人员根据种类以及规格进行分组, 将其存储到润滑油的容器中, 以免出现混放。
2.1.3 管理润滑油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 成立责任部门, 健全管理制度。润滑的管理机构一般分为四个部门:一是供应部门, 二是检验部门, 三是装置车间部门, 四是操作部门。供应部门通常是负责资料的保存、购油计划的编制, 同时还要组织人员进行采购与订货等;检验部门主要负责油品的质量检验, 并制作检验报告等;装置车间部门通常要负责润滑油品以及其工具的管理以及使用, 并且要提供润滑油的改造方案, 以及其使用的措施等;操作部门通常是进行记录以及检查润滑的温度等。第二, 组织与编制润滑需要的相关技术管理资料。通常有设备所需的润滑卡片、油箱准确的储油量、润滑规定的消耗定额、设备更换润滑油的周期、油品的代用情况以及参配等等。第三, 要对设备润滑的状态进行定期检查与检测。
2.2 防腐蚀管理
因化工企业生产环境的特殊性,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腐蚀, 因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还需要做好防腐蚀工作。第一, 设计环节。设备在设计时存在的缺陷对于设备来说, 往往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根据设备使用环境来选择设备材料, 将材料间的适应性、保温性以及防腐蚀性都需要考虑进去。同时还要对设备结构设计做好管理, 对于设备存在的缝隙要进行焊接, 避免溶液渗入造成设备腐蚀。第二, 制作环节。在设备制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程来进行, 在投料时需要对材料进行详细记录和监管。在进行焊接时, 要避免环境对其造成影响, 要求焊接后迅速冷却, 一般都不采用十字焊接。
3 机械设备维修和养护管理实施措施
3.1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主要有两点:第一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第二计划维修。设备的维修, 指的是将损坏的设备零件以及部件进行修复与更换, 促使设备的生产效率、精度与工作的性能得以恢复。维修工作十分重要, 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相互联系, 互为补充。维护工作良好, 可以有效减轻设备出现的磨损, 避免设备出现意外损坏, 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 需要注意, 设备的维护不能够消除设备的磨损, 也不会令已经损坏的设备性能得以恢复。
3.2 养护工作
对化工机械设备的养护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即设备的例行保养、设备的一级保养一级设备的二级保养:
3.2.1 设备的例行保养
化工机械设备的操作员必须每天进行设备的日保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上班之前进行例行检查;第二, 在班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的规程, 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及装置情况;第三, 在班后、周末以及节日之要对设备进行清洗,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如隐患, 须立即进行排除;如果出现重大的问题, 必须及时上报。其具体的内容为:认真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以及操作方式的情况, 同时要确保变速手柄、挡铁、限位器、电器的指示信号等可以正常运行。检查设备润滑使用情况, 要定期增加定质与定量的润滑油。认真检查设备容易松动或者脱离的部位是否正常, 附件与工具是否齐全。检查设备的水、电、油、气, 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3.2.2 设备的一级养护
主要就是在机械设备运行到预定时间后, 对设备实行操作为主、维护配合政策, 加强对设备的养护, 一般时间为一个月。在对设备进行以及养护后, 需要专业养护人员检查并评定, 并做好设备养护记录, 为设备后续养护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一级养护内容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解体清洗和检修;清晰油毡、油线、滤清器以及防尘装置等, 保证设备管路的畅通;调试设备缝隙, 并加固设备易松动部位螺丝等零部件;另外还需要检查机械设备的部分控制单元, 并对个别元器件进行更换。对设备进行一级养护, 主要就是降低设备的磨损程度, 及时消除设备存在的隐患, 延长机械设备使用的寿命。
3.2.3 设备的二级养护
设备的二级保养, 也成为年保养, 即当机械设备运行时间到一年时, 则以维修为主, 操作配合, 在规定的时间之内, 进行修理及保养。其具体的内容有以下几点:确保设备一级保养工作全部完成。根据设备使用的情况, 对设备进行解体、检查、拆卸与保养。及时对磨损的设备零件进行更换或修复, 同时为下次的二级保养或者大修检做好备件资料的准备工作。要彻底清洗油箱、水箱以及齿轮箱, 且要进行换油与换水。对主要精度项目进行检查与测量。全面检查电机的配电线路, 确保设备达到整齐、安全及可靠状态。检查所有的电器控制, 将设备的部分磨损的器件进行更换, 保证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结束语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是化工企业低投入高产出的保障,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盾。因此, 化工企业需要正视管理水平的不足, 提高管理能力, 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技术能力, 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煦.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及维护[J].科技传播, 2013 (18) .
机械设备维修常见技术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设备故障,机械维修,安全运行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机械维修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是恢复设备技术性能、消除故障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在选煤厂, 也是确保整个工艺流程能够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途径。近年, 随着大规模设备、工艺的更新改造, 在维修工作中暴露了一些技术问题, 常影响生产。以下就结合淮北选煤厂机械维修工作存在的问题谈一下具体的解决办法。
1 设备维修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故障判断不清, 盲目大拆大卸
维修人员对于新设备结构、原理不清楚, 没有分析故障原因, 无法判断故障部位, 凭经验对设备大拆大卸, 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 由于维修技能和装配技术差, 常会出现越修越差的情况, 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 还使设备提前报废。如曾对一台减速机漏油的处理, 维修工没有分析原因, 就进行拆卸, 更换了低速轴的挡油环、并想当然地在高速轴的输出端盖内侧增开了油槽, 使得设备漏油更严重, 运转噪音也大了, 不得不再次打开箱体进行反复维修, 但结果也都不理想, 最终在设备运行不足三年的时间提前报废。因此, 我们认为:当设备出现故障后, 首先要分析原因, 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 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 谨慎地拆卸, 要仔细做好设备复原程序。判定设备故障时, 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 切忌盲目拆卸。维修工应主动学习新技术、提高设备维修的方法和手段,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应当注重对新设备性能、结构的研究, 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工具, 来提高对设备的监测手段, 以及机械事故的研判能力。
1.2 随意更换零部件, 破坏设备的原装性能
当设备出现故障原因判断不清时, 特别是有异常声响、设备工艺性能差情况出现, 现场维修人员常习惯于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 不论大件小件, 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 就逐个更换试验。有时非但故障没排除, 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 增加了维修费。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 如压风机、鼓风机、水泵、齿轮油泵、浮选机等出现故障, 不需要复杂修理工艺即可修复, 甚至只需简单清洗, 或更换一些易损件就可以了。在维修时, 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 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 应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1.3 治标不治本, 维修方法不科学, 设备故障的内在原因没有排除, 重复维修
在维修设备时, 一些维修人员为了赶时间, 减少事故台时, 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 一味地以“应急”代“维修”, “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很多。如“以焊代修”, “以堵制漏”。一些部件本可进行修理, 但因维修人员图省事, 却常采用“焊死”处理;对水泵等设备的振动太大问题, 未从设备的安装、结构入手分析, 不去找引起振动的原因, 而是平凡更换对轮销, 或将地脚螺栓焊死。这些不正规的维修方法仅仅是应急, 却无长效。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查出故障原因, 采取正规的相应维修方法, 方可根除故障, 这点应引起维修人员的注意。
1.4 设备故障小病积大病现象普遍
生产中, 对设备出现的小问题, 不重视, 使设备处于“亚健康”状态运行, 在维修保养时, 只是敲敲打打, 加点油、紧紧螺栓等, 使故障进一步扩大、恶化, 结果造成事故甚至使设备瘫痪, 使得维护等级从维护→小修→中修→直到大修不断提高, 甚至无法修复, 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是高速、高负荷运转的设备, 如各类泵等, 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 设备出现发热、异常声响、振动大, 压力不稳的情况等小问题都应重视, 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根除, 以免故障积累, 造成较大的损失。
1.5 对新设备, 掌握技术不深不透, 有依赖性
对厂内最近几年的新设备, 特别是性能比较先进, 结构复杂的设备, 比如, 进口压风机、振动筛类。一些维修人员思想上有误区, 对设备敬而远之, 不去深入研究学习, 期望进口的设备会一劳永逸。当设备出问题时, 又望而却步等靠外援, 依赖厂家来维修, 因此维修人员还要加强学习, 首先要从理论入手, 要熟知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 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 利用安装和维修机会向外缘人员学习, 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方可提高维修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从而摆脱煤炭设备的维修人员过去“大锤砸、氧气割、电焊接”简陋作业习俗。
2 不注重维修细节, 影响维修后质量
2.1 零件除污、清洗不彻底, 引起早损
维修设备时, 正确清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杂质对提高修理质量, 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不注意零件的清洗、清洗剂选用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等, 都会导致零部件早期磨损、腐蚀性损坏现象发生。如不彻底清除螺栓孔内杂物、液压元件内砂粒, 导致螺栓扭矩不足、活塞环易折断、缸垫烧蚀、液压元件早期磨损;大修时, 不注意清除滤清器、润滑油油道等处积存的油污或杂质, 使维修工作不彻底, 减少了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
修理人员在清洗零部件时, 要正确选用清洗剂。对各种零部件的清洗, 应根据它们对清洁度的不同要求, 正确选用不同的清洗剂。
2.2 不重视润滑, 不缺不加, 很少清洗和更换
许多维修工对设备的润滑重视程度不够, 不同程度存在不缺不加, 一加就要加的很多, 直到下次缺油再加, 而且常常冬夏都用同一种油, 设备只是在检修时才进行清洗和换油, 设备在高速运转时, 缺油或油质不洁净都会对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
2.3 垫片、密封条使用不规范, 随意使用
设备零部件配合面间使用的垫片种类很多, 常用的有石棉垫、橡胶垫、纸板垫、铜皮等。一些用来防止零部件配合面间漏油、漏水、一些起紧固防松作用, 还有一些要在高温下的密封垫。每一类垫片使用的场合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在维修设备时, 垫片使用不规范甚至乱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导致配合面间经常发生泄漏, 螺栓、螺母自行松动、松脱, 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如锅炉的烟道、炉门等处应该使用石棉垫, 如用其他垫片就不能起到隔热密封作用;弹簧垫片不能用普通垫片代替等等。这些情况都要求维修人员在维修设备时, 一定要根据现场情况和设备要求, 对号入座, 且不可随意替换。
3 结语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 篇9
一、课程目标对接岗位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装配维修方向) 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通过企业调研与课程组的深入研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培养面向的岗位是机械装配、维修岗位;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设备装配和维修必须的基本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熟悉装配维修现场的6S实施规范,养成遵章守纪、严谨细致、整洁规范、手脑并重的良好岗位职业素养。掌握机械产品装配、维修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会常用零部件及常用机构的拆卸、清洗、装配、维修的基本工艺方法;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具备对常用机械装置进行拆装、调整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机械设备故障分析与诊断常用方法,能根据不同零件材料和性能要求选择使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学会设备安装调试方法,能完成一般设备的几何精度及运动精度检测。
二、职业素养贯穿始终
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企业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我院在《机型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设计中,把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对企业装配、维修技术工作岗位的调研,将“遵章守纪、严谨细致、整洁规范、手脑并重”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重点。
“遵章守纪”就是要求学生养成遵守法规、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严谨细致”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做什么都要养成一丝不苟、细致认真的学习和操作习惯;“整洁规范”是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场所的干净、整洁、整齐、有条理;“手脑并用”是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操作和思考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际教学中,针对本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制定了一系列与企业生产现场要求类似的场地、设备、工量具管理制度,装配和维修岗位的操作规范,6S实施规范和具体的实施要求。每次课都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通过贯穿始终的规范训练,使90%以上的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岗位操作习惯,职业素养明显提高。
三、课程内容任务化引领
由于本课程的岗位针对性极强,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在企业现场专家的帮助下,选定了具有典型岗位特点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岗位职业技能和岗位职业知识有机融合,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互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学有所用、用有所成、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在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工作内容的代表性,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例如,机械零件的连接、配合、密封是机械装配中极具代表性的常见装配任务,我们分别在第四、五、六个学习任务中设置了“固定连接组件装配”、“轴承装配与调整”、“密封组件的装配”三个独立的学习任务。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把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按完成工作任务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归纳、汇总,不仅有与岗位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有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过程性知识。例如,“轴承装配与调整”学习任务,根据上述要求,我们设计的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四、教学场地模拟现场
我们在教学场地设备的配置上尽量向企业装配、维修岗位的现场要求靠拢。按小组工作模式设计,以每4~5名学生为一组,每组按企业装配岗位常用装备配置装配工作台、工具箱、工量具、装配训练组 (部) 件一套。学习载体选取典型机械设备的部件或组件,以小组方式组织学习、训练。部分利用率相对较低的设备 (如台钻、砂轮机、加热设备等) 和工具设置在公用区,供各小组轮流使用。这样既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和场地的占用。各种操作规程,工作规范按企业6S要求进行布置,使教学场地从布置到氛围都尽可能地模拟企业的工作现场,创造出机械装配维修岗位工作氛围。
五、教学模式做学合一
本课程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合采用边学边做的一体化教学。为此,我院专门建设了《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一体化教室。根据班级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课程教学由一名理论课教师和一名实训教师合作完成:理论课教师主讲,实训教师现场操作指导,共同进行6S实施督察和课堂考核。由于有工作现场感,有可操作的实物,直观性好,能够学以致用,教师讲完理论、方法后学生马上可以亲手操作、验证,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有用、实用,还能体验到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就感,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形成了学生想学、教师愿教的良性互动。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学懂了专业知识,学会了岗位技能,培养了职业素养。理论与实训教师在合作教学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 篇10
机械耕地作业的目的是疏松土壤, 打破犁底层, 贮存水分, 把地表的残株杂草, 有机和无机肥料翻入底层, 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 消灭病虫害。因此, 耕地作业不但要使耕深达到标准和均匀一致, 并翻垡良好, 覆盖严密, 土壤松碎, 耕向笔直, 而且要做到地面平坦, 地头整齐, 达到不回垡、不立垡、不跑茬、不露胡子, 不漏耕、不重耕、不丢边、不剩角、不拉格和耕向、耕深、地头、堑沟“四交替”, 达到农机耕地作业标准及农艺作物技术要求, 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打好基础。
二、耕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犁铧的调整维修
1. 耕深不够
耕深主要是指犁地的深浅。犁地深, 耕作层就厚, 农作物才能根深叶茂;如果耕深不够, 在整个地块耕深作业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农作物扎根就浅, 根系生活领域范围就小, 影响作物生长, 特别是在旱季, 由于根浅叶萎而影响作物生长。
解决方法:检查犁梁不得扭曲, 主梁相互平行, 相邻两主梁间要在3 m长度的范围内, 横梁间距偏差不得超过7 mm, 犁轴不应有弯曲现象, 犁架工作时前后必须保持水平, 各犁铲必须调整在同一平面上, 如发现犁铲刃口秃钝, 必须磨锐或更换, 使犁铲刃口厚度保持在1 mm左右。
2. 耕深不均
主要指在一块耕地内, 每次犁耕行程和犁的各铧耕翻深度不一致, 有深有浅, 即为耕深不均, 使作物根系生长不一致, 茎杆生长强弱不同, 影响作物产量。
解决方法: (1) 检查调整各犁铧铲尖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 其偏差不得超过5 mm, 机耕作业时, 左右犁梁与地面要保持平行, 使前后犁铧耕深一致。 (2) 正确进行犁牵引拉杆的垂直调整, 使拖拉机的牵引点通过犁的水平拉杆到犁的抵抗中心, 达到三点成一直线。 (3) 作业中发现前铧深后铧浅时, 可将犁的横拉杆向下移, 如前铧浅后铧深时, 可将横拉杆向上移 (悬挂架无法调整的情况下) 。
3. 杂草覆盖不严
在犁耕过的土地上, 相邻土垡之间衔接不严, 地表杂草未被完全覆盖, 从各土垡的空隙间露出, 俗称“露胡子”。这不仅增加整地困难, 且易跑墒, 助长杂草丛生, 影响土壤有机肥的提高。
解决方法: (1) 确保犁铧良好的技术状态, 犁铲与犁壁衔接要严密, 其缝隙不得大于1 mm, 工作面应平滑, 沉头螺钉应与工作表面平齐, 凸出、下凹不得大于1 mm。 (2) 正确安装小铧和犁刀, 确保大铧与小铧尖的水平距离要符合技术要求, 一般大铧铲尖距小铧铲尖为30~35 cm, 下铧耕深是大铧耕深的一半, 犁刀轴心线垂直对准下铧铲尖, 如在杂草较多的情况下, 可向前移4~5 cm, 犁刀位于大小铧左侧各为1.5~2 mm和1~1.5 mm, 犁刀下边缘切土深度比小铧铲尖入土深度多2~3 cm。
4. 出现立垡、回垡
立垡和回垡是表示犁铧在耕地时的翻土性能, 开垦生荒地或土壤板结地时, 犁铧将土垡切开, 扛起之后, 未完全翻转或已翻转又被弹回的土垡呈90°±10°转角, 直立于前铧的犁沟中, 当土垡翻转角小于80°时称为回垡, 将翻转的土垡又重新回到原处, 基本上等于未翻, 造成耕地作业质量不符合作业标准。
解决方法:确保最大犁耕深度在技术规定范围内, 调整好拖拉机对犁牵引线技术数据符合犁地技术要求, 如果是开垦生荒地, 可以在犁壁尾部安装延长板, 强化扣垡能力。
5. 耕幅不准
在机耕作业中, 犁铧的实际耕幅大于或小于犁铧设计的标准耕幅, 即机耕幅度过宽或过窄。耕幅过窄, 耕后的地面不平, 效率低。耕幅过宽容易产生漏耕, 扣垡不严, 影响整地作业质量。
解决方法:检查调整犁铧确保良好的技术状态。在作业中, 当发现前铧偏向未耕地, 使耕幅增大时, 可调整犁的牵引水平线, 防止偏牵引现象, 确保耕幅稳定。
6. 机耕地表面不平
在耕完的整个地块上, 地表面出现高低不平, 将影响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 要想弥补耕面不平坦的缺陷, 势必增加整地作业遍数, 增加作业成本。
解决方法:保证犁铧的技术状态良好, 正确进行犁铧的调整, 确保前后犁铧入土深浅一致。
7. 犁底层的原因
主要由于连年同层机耕所致, 就是在机耕层下部的土壤中多年结成的坚硬的土层, 它使土壤的透气性变差, 旱不保墒, 涝不渗浆, 使农作物根系扎不进去, 直接影响土壤效能的发挥, 使作物生长不利。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 篇11
关键词:地质工程 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与保养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勘探人员在探矿的过程中是离不开钻探设备的。而由于施工条件的恶劣以及地质环境的不确定,势必会给钻探设备的寿命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对钻探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适当的维护和修理,及早发现问题,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1 加强维修与保养工作的基本内容
由于地质工程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已在深部找矿工程机械设备中得到普遍应用,同时使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工作效率,也给企业的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加强地质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是通过采取相应的保养技术措施并不是简单的更换零部件或加注润滑油,使设备工作状态的各项技术性能稳定保持最佳.如: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机制和有针对性地制定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专职保养人员,还需既要保证备件、润滑油的合理储备,又要合理的组识与安排在保养及生产时间协调。否则,在地质超深部找矿施工中,因地层结构复杂多变,又多在偏远山区或沙漠,野外作业环境及运行条件都非常差,不但给维修与保养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发生设备故障的几率。
2 检查设备
检查设备就是对设备零件的使用情况,损坏程度,运转状态以及精确性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检查设备的时候要求对设备的各种状况都要有详细的了解,一旦发现了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避免因为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对于一些设备的通病要尽早地对故障进行分析,制定出维修方法,并事前做好维修的准备工作,避免因为维修时间长导致的工期延误。具体的设备检查分类有以下几点:
2.1 日常检查 主要是指的维修人员每天对工地的机械设备进行常规性的检查,主要包括对钻机,绞车,发电机等设备进行运转情况的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有运转异常,必须立即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迅速地进行维修,避免对工程造成损失。
2.2 定期检查 在施工工地中,设备维修人员定期和操作人员配合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检查中,主要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关键零部件出现问题及时更换,要时刻的保证设备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定期检查中,比日常检查更加仔细和全面。
2.3 机能检查 技能检查指的是对设备各项技能的检测。
3 设备修理的方法
钻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修理方法使钻探设备更加稳步的运行。因为使设备的技术状态发生变化导致设备的工作效率逐步下降的主要由于磨损、腐蚀、维护不良、操作不当或设计缺陷等原因。钻探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对探矿生产的正常进行、对探矿工作量、质量和成本有直接影响。
3.1 标准修理法 标准修理法不考虑设备当时的运行情况怎么样,就按照机械设备说明书上的所规定的时间修理和使用年限,到规定的时间就对机械设备的零件进行检查,并按规定更换零件。这种修理的方法使得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修理上投入的成本较多。因此,这种设备对于那些比较关键部位的设备比较实用,而在其他的设备中使用比较少。
3.2 定期修理法 这种修理方法是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的运行状况进行的,这种方法需要提前制定好修理的方案,对修理的时间,内容等信息进行大致确定。而具体的修理情况还需要等到修前的检查来最终确定,在工地中钻探设备大多是采用的这种修理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设备运行的状态并确定故障部位,必要的时候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及时的更换到期需要更换的零件。
4 建立科学的维修与保养制度
企业的机械设备能否顺利的运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问题,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就能够保证企业设备的长期正常运行,并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使用的仍然是以前的计划性的维修保养制度,这种制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修理和保养,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设备运行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这种维护和保养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需要。目前力求在设备的运行周期内,投入最少的资金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提高维修和保养人员的综合素质。
5 结束语
总之,如今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加强机械的维修保养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途径。加强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是企业的必要手段之一。企业首先应建立合理的维修保养制度,然后必须采用先进的维修体制和手段及应用技术确定维修保养的周期,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成本达到最低,这样不仅对机械本身节约经费,降低消耗,而且减少了事故发生,也减少了意外损耗,从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许水林.职业学校学生校外实习操作程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2]李海亮.浅谈如何高效的开展地质测量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矿山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探究 篇12
1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概述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科目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可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一线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该科目时, 可以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 进一步对机械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排除,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并能使其获得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该专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主要包括: (1) 由于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科目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且实践成分多,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地注重实践, 而忽略了对学生感性能力的培养; (2) 该科目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 但学生的储备知识有限, 两者相互矛盾, 致使教学不能更为顺利地进行,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3) 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 不能有效地与学生交流, 让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 教师只会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 而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从而阻碍了高技能人才的产生。
3 改变教学模式, 培养高技能人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运用到社会各界当中的机械设备种类在不断增多, 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机械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从未遇见过的问题, 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而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 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 在进行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时, 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并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还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更新, 确保教师的专业性和适应性, 使其能够更为熟练地掌握各种机械设备、零件的维修技术, 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实际动手能力方面, 都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讲解难度较高和较为复杂的维修技术时, 应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难点和重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分析, 并放慢教学步伐,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能更好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合理地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划分,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堂讨论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 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时, 教师应多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观点, 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同时,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能够更为顺利。
4 应注意的问题
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意: (1) 不要按部就班地教授书本知识, 应将教学方法灵活化, 可以适当地将课堂转移到校内实习工厂、合作企业等场所, 让学生能面对设备实物而不是书本上空洞的图片, 进一步了解生产工作实际, 观摩现场工人师傅的操作, 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灵活、富有实际意义, 以便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注意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及专业技能能够充分满足当下企业一线的技术要求, 做到经常到企业一线调研, 掌握第一手机械设备资料。 (2) 教师在传授机械设备的维修、调试、组装等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应时刻把握现行设备的最新技术动态, 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维修技术和相关知识能够满足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教师更应本着“与时俱进”的教育原则, 及时把握企业动态, 将最新的维修技术带到课堂中来。例如, 教师在零件测量课程中, 应尽量使用当下最为先进的零件作为测量原型, 确保学生所接触到的零件是最新的高科技产品, 提高学生的高科技意识, 为其高科技思想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矿山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 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为偏重理论、轻视实践, 学生储备知识不足,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教学方式陈旧等。这就要求学校做好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工作, 并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网络平台、计算机技术等为教学工作服务。同时, 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 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力度, 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在进行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时, 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并积极地与学生交流, 更好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合理地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划分,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教学难点,课堂讨论
参考文献
[1]严栓柱.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4 (04) :128-129.
[2]王喜绵.浅谈矿山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06) :260-261.
[3]杨金芳.《矿山机械设备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 :198-199.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推荐阅读: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11-18
农业机械维修网点09-08
农业机械维修拆卸技巧08-01
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01-09
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09-23
农业机械维修几点技巧01-12
农业机械技术11-27
农业机械安全技术09-25
农业机械技术问答10-01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