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安全(精选12篇)
农业机械安全 篇1
一、作业前准备
(一)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 以及其他参加农业机械作业的人员, 必须学习并掌握本项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以及所用作业机具使用说明书提出的具体要求, 定位定责, 密切配合, 严格按本规程进行作业。
(二) 严禁无证驾驶、操作农业机械。严禁酒后、过度疲劳、患病未愈的人员驾驶、操作农业机械。年老体弱、未满十六周岁以及有碍安全作业的病残缺陷人员不得参加农业机械作业。
(三) 作业人员必须穿合体的工作服, 扣紧纽扣, 扎紧衣袖, 妇女要戴工作帽, 发辫不得外露。严禁穿拖鞋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四) 农业机械投入作业前, 必须进行检查、保养、紧固、调试。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 并有完备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不准投入作业:
1.无牌证和规定报废、淘汰的农业机械;
2.拼装的农用动力机、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
3.机组安装不正确、不稳固、连接不当;
4.无完备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5.发动机、传动部分以及配套机械有明显杂音或者其它不正常现象;
6.离合器结合与分离不良;
7.变速机构发生故障或者工作不良;
8.转向与制动机构工作不良;
9.行走部分有故障或者轮胎气压不符合要求;
10.灯具、仪表、信号、指示器、刮水器、音响设备不全或者工作失灵;
11.主机与配套机构连接不牢靠, 挂接和液压升降机构不全或工作不良;
12.配套机械缺件, 变形以及工作部件安装不正确, 转动、起落和调节装置失灵;
13.作业场内无消防器材, 夜间无安全可靠的照明设备。
(五) 作业前应勘察道路和作业场地, 清除障碍, 必要时应在障碍、危险处设置明显标志。
二、启动
(一) 启动时, 必须将变速器置于空档位置;动力机组离合器手柄置于分离位置。
(二) 手摇启动, 要紧握摇把, 站立位置和姿势要正确。发动机启动后, 应立即取出摇把。
(三) 绳索启动, 绳索不准缠在手上, 身后不准站人, 人体应避开起动轮回转面。起动机启动后, 空转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 满负荷时间不得超过十五分钟。
(四) 电动机启动, 每次连续工作时间不准超过五秒钟, 一次不能启动发动机时, 应间隔二至三分钟再启动, 启动三次仍不能启动, 要查明原因, 排除故障后方可再启动。严禁用金属件直接搭火启动。
(五) 严禁用滑坡或向进气管道中注入汽油等非正常方式启动。
(六) 严冬季节, 起动前应加热水预热, 不可骤加沸水, 有电预热的发动机应采用预热———预热启动的方式, 严禁无水起动和明火烤车。
(七) 主机启动后要低速运转三至五分钟, 观察各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检查有无漏水、漏油、漏气、漏电现象和异常声音。
三、安全驾驶与操作
(一) 农用柴油机和拖拉机、自走式农业机械的发动机启动后必须空转预热, 达到规定的水温和油温, 运转正常后方可起步和逐渐增加负荷。
(二) 确认安全并发出信号后方可运行。皮带轮运转时, 严禁挂、卸皮带。
(三) 起步或者传递动力时, 必须缓慢结合离合器, 逐渐加大油门。手扶拖拉机起步时, 不准在松放离合器手柄的同时分离一侧转向手柄。
(四) 拖拉机挂接农具时, 驾驶人员必须服从挂接人员的指挥, 挂接人员必须等车停稳后方可挂接农具, 并应插好保险销。悬挂农具挂接后应检查升降是否灵活。
(五) 驾驶室内不准超员乘座, 不准放置有碍作业的物品。手扶拖拉机驾驶座位以及脚踏板上严禁乘坐或者站立其他人员。农具上除设有工作座位 (或踏板) 供额定的操作人员田间作业时乘坐 (站) 外, 其它部位严禁乘座 (站) 人员, 也不得擅自增设座位或踏板。
(六) 作业时, 驾驶员与操作手之间必须规定联络信号。作业人员作业时应坚守岗位, 思想集中, 经常观察机组以及作业区内有无异常情况, 不得闲谈、打闹或者做其它有碍驾驶、操作的动作。作业区内严禁躺卧、睡觉以及儿童进入玩耍。
(七) 作业时, 禁止从传动皮带以及传动轴上、下方穿越。行驶中, 严禁追随、攀扶或跳车。
(八) 作业时, 禁止对机组进行保养、调整、紧固、注油、换件、检修、清理和排除故障等项工作, 必须待机组切断动力, 停止运转或者动力机与农具分开, 悬挂农具落地后方可进行上述工作, 工作完毕, 必须清点工具和零件。
(九) 拖拉机、自走式农业机械行驶中, 不准将脚踏在离合器踏板上;不准用离合器控制车速;不准分离离合器停车、不摘档而与别人谈话或者做其它事。
(十) 严禁双手脱把或者用脚操纵手扶拖拉机。
(十一) 拖拉机在使用差速锁时严禁转弯。
(十二) 发动机冷却水沸腾时, 不准立即打开水箱盖骤加冷水, 应卸去负荷, 低速运转, 待水温下降后, 方可打开水箱盖添加冷水。
(十三) 发动机发生“飞车”时, 不准卸掉负荷, 应立即采用切断气、油路等有效措施强行熄火。
(十四) 发动机不准长时间怠速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十五) 拖拉机在作业中出现翘头时, 应立即减小油门, 分离离合器, 减轻负荷, 防止纵向翻车。田间作业遇有石头、树根等障碍物时, 应及时提升农具。
(十六) 拖拉机牵引 (悬挂) 农具以及履带式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通过村镇和危险地段时, 必须有专人护行, 不准高速行驶, 不准行人追随、攀扶。
(十七) 拖拉机悬挂农具越过高埂或者上陡坡时, 应根据地形倒车行驶。
(十八) 倒车前, 应认真察看周围情况, 确认安全, 并发出信号后方可倒车, 必要时要有专人指挥。
(十九) 拖拉机牵引损坏车辆, 一台拖拉机只准牵引一辆, 低速行驶, 禁止其后再挂接农具或者挂车 (不含手扶拖拉机) 。被牵引车辆的转向、制动必须有效, 夜间要有照明设备以及灯光信号, 同一类型的拖拉机可以互相牵引, 小型拖拉机不得牵引大、中型拖拉机, 轮式拖拉机不得牵引履带式拖拉机。被牵引车辆制动器失效时, 须用硬联接牵引装置。
(二十) 动力机停机前, 应先卸去负荷, 低速运转数分钟后方可停机。
(二十一) 拖拉机停机时应选好地点, 停机后应锁定制动踏板, 放下悬挂农具;发动机熄火后, 要关闭电门, 取走钥匙。
(二十二) 发动机熄火后, 停放地点气温低于摄氏零度时, 冷却水未加防冻液的必须待水温降到摄氏七十度以下时, 放尽冷却水, 并挂无水牌。严冬季节停机后, 必要时应趁热将润滑油放入桶内, 并挂无润滑油牌。
(未完待续)
农业机械安全 篇2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运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农机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长,为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农业机械的增多,农机事故也相应增加,这就给我们农机安全生产部门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农业机械,使之不发生事故或少发生事故,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一、农业机械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不足。农机安全生产要加大宣传农机操作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目前,在农业机械生产中,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不到位,内容单一陈旧,对象面狭窄。宣传对象主要集中在操作人员,而很少关注广大群众,宣传深度不够,并且过于形式化。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上,操作人员意识不足等,严重的干扰了农机生产安全。
2.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许多地方存在的农业机械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也没有相应的法规去束缚和治理,可以说当前政策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状况百出的主要原因。
3.农机驾驶员安全与法律意识淡薄。农机法律法规意识更是淡薄,这就从意识教育环节制约了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提高。
4.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5)农业机械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不足。机械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较低。
二、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和人员培训。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意识,普及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为安全生产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对于农业生产用的拖拉机等车辆设备,严格进行挂牌、年检、驾驶证件的相关管理。对无牌、无证、违规驾驶、违规载人等行为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治理。对于机械生产相关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机械操作知识水平,增加操作的规范性,使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工作,保证生产的安全,减少机械生产的事故发生,减少农业机械生产的损失。
2.加强农机安全隐患的排查。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基层基础。我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起步落后于农业机械的发展,造成了农机安全隐患问题繁多,因此,全面了解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农机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有效减少和预防农机事故发生中具有较重要的地位,也是整个农机安全监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做好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农机安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农机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这是由农机驾驶员长期缺乏规范管理与规范培训以及法制法规执行力欠缺所造成的,当前由于安全意识的薄弱,导致多数地区“三率”创低,即登记上牌率低、农机检验率低、驾驶员持证率低;②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由于农机分布广,并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管理较为困难,加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十分重视道路上的安全交通,相比较,忽略农村农机安全;③农机质量存在问题,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部分农机生产厂商为牟取更大利益、无限降低生产成本,导致农机质量得不到全面保障,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了解了农机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可针对性的实行农机安全隐患的排查。首先要完成农业机械的统计与备案,对现有农业机械的数量、分布、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做好台帐工作,这是第一步基础性工作;其次是要及时做好有安全隐患设备的维修、淘汰工作,并定期组织对农业机械的检查;三是要做好农机驾驶员的持证检查、农机的上牌检查,这对农机安全管理规范、农机驾驶安全规范有重要作用;四是要做好农机生产厂商的资格检查、产品检测,从源头上杜绝关于农机本身质量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
3.做好农机安全预防机制。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机行政主管部门要掌握规律,排除一切干扰和影响,才能做好农机事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农机安全监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为了使农机安全事故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防患于未然,建立可靠的安全预防机制。首先,要增强法律法规的预见性,农机安全监理法规的建设,需要结合实践、吸收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法规的建设先于农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判性,当新的农机安全问题出现时,能够有法可依、依法办理。其次,要坚决实施农机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坚持与农机监管人员、农机驾驶员签订安全事故责任书和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强化安全驾驶和管理的意识。
4.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可以依赖的法律法规严重不足,为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执法人员权限不足,不能与其他执法行政部门有效的配合执法,导致安全监管力度的不足,从而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法规政策的健全要建立在对农业机械的完全掌握上,首先便是要做好统计工作,要对国家现有的农业机械数目进行精确地统计,然后进行系统地分门别类,根据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小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然后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犯规。尤其是对于私人农业机械,更要加强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对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课程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严格控制,国家要确保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要在性能和质量上不出问题。
农业机械维修中十大不安全操作 篇3
1. 焊补装油容器不洗净残油
焊补装油容器之前,必须先洗净容器内的残油,否则施焊时会引起爆炸。清洗的方法是用碱水或热水加醋后反复清洗2~3次,并控净、晾干后再施焊。施焊时打开所有容器盖。清洗大型油罐时,进入罐里的人员要穿长袖工作服,不能赤脚露臂,要佩带防护带和信号装置,罐内工作时间不宜过长,罐外要有人专门看守,人员出罐后要彻底洗脸、洗手、漱口、换衣服。
2. 加油时的错误操作
向油箱加油或检查油量时吸烟或点火;夜间加油时,用明火照明,例如用手提灯、蜡烛、火把、打火机等;油滴在油箱表面不及时擦净,油滴在衣服上,不晾干就靠近明火取暖;发生燃油着火后用水浇;加铅的汽油用嘴吸,或用嘴接触带油的零件,因而造成中毒。
3. 调试发动机的错误操作
在调试机器时,工作人员接近风扇、传动带、排气管等危险部位;将工具、零件放在机器上掉落伤人,有时砸坏机器;调试人员衣着不利落,女同志未将头发扎起;在机器下部调试时不熄火,着火调试时没有专人看守操纵机构。
4. 支撑车辆的错误做法
当轮胎损坏或更换时,用砖头、石块、木块或单独用一个千斤顶支撑,这些做法很不安全。正解的方法是用千斤顶和结实的木墩同时垫起车架。而且前后轮还要用三角木或较大石头卡死,以防车辆前后移动、支撑物倒下伤人,同时应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
5. 维修电器设备的错误操作
在车上维修电器设备时,事先不卸下电池线便进行修理,导致火线搭铁引发火花伤人;配制电解液时未将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在西乡某一修理店就因违反这一规定而出现伤人事故。
6. 用不结实的绳索吊挂重物
修理拖拉机时,不少修理点常用麻绳或三角带吊卸发动机,这也是很不安全的,应用钢丝绳、三脚架可靠设备吊起,同时吊起的重物下方不能站人。
7. 维护传动机构时的错误操作
用手或其他物体伸向转动的传动部位;皮带接头安装不牢固;机器运转中摘挂皮带;调整皮带紧度时机器不熄火;操作人员在转动的皮带上跨越。
8. 用启动绳启动时的错误做法
用启动绳启动时,启动绳绕在手上拉绳,或启动绳绕飞轮超过1.5圈;用手转动飞轮时不断油、断电,由于转动过快,有时发生突然暴发、回弹而伤害手指。
9. 拆装弹簧的错误操作
拆装离合器弹簧、气门锁夹等,不用专用工具,而用起子等物件撬起,致使弹出伤人。
10. 轮胎充气的不安全操作
拆装轮胎后再次充气,不加防护,使钢圈弹出伤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充气前将轮胎、锁圈、挡圈、轮圈等一起用锁链锁住,也可以将挡圈一侧朝向地面或墙壁再充气,以防轮圈弹出伤人。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 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 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机械的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以及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 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 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第三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 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增加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 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五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当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教育, 提高其安全意识。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七条国家鼓励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依法成立安全互助组织, 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水平。
第八条国家建立落后农业机械淘汰制度和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报废制度, 并对淘汰和报废的农业机械依法实行回收。
第九条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 负责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 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十条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工业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发布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国家标准,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第十一条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依据农业机械工业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 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组织生产, 并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控制体系。
对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业机械, 其生产者应当取得相应资质, 并按照许可的范围和条件组织生产。
第十二条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对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检验;农业机械经检验合格并附具详尽的安全操作说明书和标注安全警示标志后, 方可出厂销售;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 在出厂前应当标注认证标志。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 依法必须经过认证的, 在出厂前应当标注认证标志, 并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建立产品出厂记录制度, 如实记录农业机械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出厂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十三条进口的农业机械应当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 并依法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 还应当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入境验证。
第十四条农业机械销售者对购进的农业机械应当查验产品合格证明。对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 还应当验明相应的证明文件或者标志。
农业机械销售者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 如实记录农业机械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流向等内容。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农业机械销售者应当向购买者说明农业机械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并依法开具销售发票。
第十五条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销售服务体系, 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十六条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存在设计、制造等缺陷, 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的,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 及时报告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通知农业机械使用者停止使用。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及时召回存在设计、制造等缺陷的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不履行本条第一款义务的, 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生产者召回农业机械, 责令销售者停止销售农业机械。
第十七条禁止生产、销售下列农业机械。
(1) 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
(2) 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而未取得许可证的。
(3) 依法必须进行认证而未经认证的。
(4) 利用残次零配件或者报废农业机械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车架等部件拼装的。
(5) 国家明令淘汰的。
第十八条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 应当有必要的维修场地, 有必要的维修设施、设备和检测仪器, 有相应的维修技术人员, 有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 取得相应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 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申请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 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 农业机械维修业务申请表。
(2) 申请人身份证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 维修场所使用证明。
(4) 主要维修设施、设备和检测仪器清单。
(5) 主要维修技术人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对符合条件的, 核发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 应当在有效期满前申请续展。
第十九条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维修质量安全技术规范和维修质量保证期的规定, 确保维修质量。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不得有下列行为。
(1) 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零配件。
(2) 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
(3) 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
(4) 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性行为。
第三章使用操作
第二十条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可以参加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可以向有关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技能鉴定, 获取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前, 其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规定, 持本人身份证明和机具来源证明, 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经安全检验合格的,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并核发相应的证书和牌照。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使用期间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 其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后, 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规定, 参加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的,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核发相应的操作证件。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有效期为6年;有效期满,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可以向原发证机关申请续展。未满18周岁不得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年满70周岁的,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注销其操作证件。
第二十三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应当悬挂牌照。拖拉机上道路行驶, 联合收割机因转场作业、维修、安全检验等需要转移的, 其操作人员应当携带操作证件。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1) 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2) 操作未按照规定登记、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安全设施不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3) 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4) 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5) 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禁止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
第二十四条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作业前, 应当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查验;作业时, 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机械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调解处理。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事故, 是指农业机械在作业或者转移等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拖拉机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 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农业机械事故造成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 由交通主管部门依照公路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六条在道路以外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 操作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停止农业机械的转移, 保护现场, 造成人员伤害的, 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报告;造成人员死亡的, 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报告。造成人身伤害的, 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抢救受伤人员。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 应当标明位置。
接到报告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勘验、检查, 收集证据, 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二十七条对经过现场勘验、检查的农业机械事故,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作完成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需要进行农业机械鉴定的, 应当自收到农业机械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制作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
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农业机械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 并在制作完成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对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 请求调解的, 应当自收到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书面提出调解申请。
调解达成协议的,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不能达成协议或者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反悔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九条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为当事人处理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等后续事宜提供帮助和便利。因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原因导致事故的,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农业机械事故统计情况及说明材料报送上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农业机械事故构成生产安全事故的, 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调查处理并追究责任。
第五章服务与监督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免费实地安全检验。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对拖拉机的安全检验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安全检验为每年1次。
实施安全技术检验的机构应当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在安全检验中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的, 应当告知其所有人停止使用并及时排除隐患。
实施安全检验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安全检验情况进行汇总, 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档案。
第三十二条联合收割机跨行政区域作业前, 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 对跨行政区域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发布相关信息。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业机械生产行业运行态势进行监测和分析, 并按照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要求, 会同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部门制定、公布国家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第三十五条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达到报废条件的, 应当停止使用, 予以报废。农业机械的报废条件由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工业主管部门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达到报废条件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 应当书面告知其所有人。
第三十六条国家对达到报废条件或者正在使用的国家已经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实行回收。农业机械回收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七条回收的农业机械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监督回收单位进行解体或者销毁。
第三十八条使用操作过程中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产品质量、维修质量问题的, 当事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应当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 不得推诿。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汇总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投诉情况并逐级上报。
第三十九条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投诉情况和农业安全生产需要, 组织开展在用的特定种类农业机械的安全鉴定和重点检查, 并公布结果。
第四十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执法人员在农田、场院等场所进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检查时, 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 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2) 查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及有关操作证件。
(3) 检查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的安全状况,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 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停止农业机械的转移, 并进行维修。
(4) 责令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改正违规操作行为。
第四十一条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企图逃逸的、拒不停止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农业机械的作业或者转移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可以扣押有关农业机械及证书、牌照、操作证件。案件处理完毕或者农业机械事故肇事方提供担保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退还被扣押的农业机械及证书、牌照、操作证件。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 其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排除隐患前不得继续使用。
第四十二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执法人员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时, 应当佩戴统一标志, 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检查、事故勘察车辆应当在车身喷涂统一标识。
第四十三条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不得为农业机械指定维修经营者。
第四十四条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报拖拉机登记、检验以及有关证书、牌照、操作证件发放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通报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及处理情况。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不依法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施安全检验、登记, 或者不依法核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的。
(2) 对未经考试合格者核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 或者对经考试合格者拒不核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的。
(3) 对不符合条件者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 或者对符合条件者拒不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
(4) 不依法处理农业机械事故, 或者不依法出具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和其他证明材料的。
(5) 在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等过程中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6) 其他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生产、销售利用残次零配件或者报废农业机械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车架等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的, 由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 并处违法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认证认可管理、安全技术标准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罚。
第四十七条农业机械销售者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建立、保存销售记录的, 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 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并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 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八条未取得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使用伪造、变造、过期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从事维修经营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过期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 限期补办有关手续,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逾期不补办的, 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九条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维修农业机械, 或者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 或者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 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维修技术合格证。
第五十条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 擅自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 或者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相关手续;逾期不补办的, 责令停止使用;拒不停止使用的, 扣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并处2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罚款。
当事人补办相关手续的, 应当及时退还扣押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第五十一条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的, 或者使用其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和牌照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或者使用的证书和牌照, 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 并处2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未取得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而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或者操作未按照规定登记、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安全设施不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或者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或者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 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吊销有关人员的操作证件。
第五十四条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 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扣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牌照;情节严重的, 吊销有关人员的操作证件。非法从事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的, 由交通主管部门依照道路运输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处罚。
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 应当及时退还扣押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牌照。
第五十五条经检验、检查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 经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告知拒不排除并继续使用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 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责令停止使用;拒不停止使用的, 扣押存在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
事故隐患排除后, 应当及时退还扣押的农业机械。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 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条例所称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 是指对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损害的农业机械, 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
第五十八条本条例规定的农业机械证书、牌照、操作证件和维修技术合格证, 由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式样, 由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监制。
第五十九条拖拉机操作证件考试收费、安全技术检验收费和牌证的工本费, 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澜沧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 篇5
第一部分 澜沧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澜沧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2014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表
第三部分澜沧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2014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三、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五、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澜沧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概况
一、主要职能
职能参照政府批准的“三定”方案;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介绍。1、2014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61850千瓦,与上年相比增长3.6%;拥有拖拉机1052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632台,小型拖拉机4896台),与上年相比增长3.59%;拥有微耕机6816台;与上年相比增长19%;全县实施农机耕作面积27263公顷,与上年相比增长13.2%。
2、,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旱地机械化旋耕、施肥、播种、镇压综合作业技术,在糯福乡、上允镇、竹塘乡、谦六乡、雪林乡、酒井乡和惠民乡共7个乡(镇)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机插面积2250亩,投入使用插秧机24台。3、2014年我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400万元。为方便群众购机,从今年开始安排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参与补贴工作,主要负责补贴机具核实,县农机安全监理站负责购机申请、核实和建档工作。截止2014年10月31日,已经完成使用项目资金294.508万元,享受补贴农户2136户,补贴农机具2275台。
4、检验拖拉机6784台,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750/副,审验驾驶证179本,与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786份,签发整改告知书4261份。全年经考试合格发放拖拉机驾驶证823本,其中:大中型拖拉机驾驶证765本,手扶拖拉机驾驶证58本。
5、充分利用春耕备耕、检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等时机,加大对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使广大农机使用者规范操作,预防农机事故发生。全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47次,发放宣传资料9900份,受教育机手及群众1699人次。深入乡镇举办微耕机安全操作培训两期,培训参加学员100人。
6、开展微耕机安全管理、脱检拖拉机清理和农机“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深入乡镇村寨765次,出动执法车辆 100辆次,出动监理执法人员1300人次,排查拖拉机1656台次,查处违法行为309台/人次,对农机销售点、维修点发放整改通知书28份。同时参与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联合组织的春运值勤、路检路查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
二、部门基本情况
纳入2014年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共1个,其中其他事业单位1个。部门在职在编实有人数17人,其中:财政全供养17人;在编实有车辆2辆。离退休人员10人,其中:退休10人。遗属补助人员2人。
第二部分 澜沧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2014部门决算表
(见附件)
第三部门 澜沧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2014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4年农机监理站部门(单位)决算总收入219.2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19.29万元,占总收入的100%。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部门决算总支出224.2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24.29万元,占总支出的100%。
(一)基本支出情况。2014年用于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224.29万元。与上年对比增加43.88万元,原因分析:一是调整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增资,奖励性绩效工资;二是执收成本增加;三是水稻机械化推广经费增加;四是补贴机具数量增多,核实成本增加。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占基本支出的56.3%;办公经费、印刷费、水电费、汽燃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占基本支出的43.7%。
三、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4年部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224.29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100%。
四、“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农机监理站部门(单位)2014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总额21.57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16.41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5.16万元。
2014年“三公”经费决算数比2013年决算数增加8.66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执收成本、水稻插秧机推广及购机补贴核实用公务用车维护费归入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具体情况如下:
(一)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2014年农机监理站部门(单位)购置公务用车0辆,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2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6.41万元。其中:运行维护费16.41万元,比2013年决算增加11.29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执收成本、水稻插秧机推广及购机补贴核实工作产生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二)公务接待费
2014年农机监理站部门(单位)共执行国内公务接待86批次,727人,接待费开支5.16万元;公务接待费比2013年决算减少2.63万元,主要用于接待农机安全生产培训产生的费用。
五、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相关口径说明
1、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人员经费以外的支出。
2、“三公”经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纳入省级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省级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3、“三公”经费决算数: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用财政拨款(含上年结转结余和当年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数。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公共财政预算
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是指由地方经济形成的,且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由地方所有,纳入地方预算的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包括地方税收收入、地方部分非税收入两部分。地方税收收入包括两类收入来源,一类是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划归地方税务局系统征管的项目所形成的税收收入。另一类是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划归国家税务局系统征管,地方政府按比例分享所形成的税收收入。地方非税收入在理论上是泛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非税收入途径征集的各项资金。在实际应用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中的非税收入从其构成内容看,主要包括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地方公共收费、地方国有资产经营收入两部分。按现行分类,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是指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应由地方承担的各项支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物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土资源气象等事物、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事物、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和其他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按照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分类,政府预算分为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指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支,也分为基金收入和基金支出两个部分。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的界定,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基金收入有指定用途,必须保证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专款专用。因此,基金预算收支科目一一对应。三、三公经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
待费。
1.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3.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农业机械安全 篇6
关键词 农业机械;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26
1 镇雄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安全隐患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多项惠农政策的出台,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购买及使用农业机械(以下简称农机)的积极性,进而使农机数量极速增长,并呈现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给农机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随之产生农机安全隐患。
1.1 田间作业机械操作的安全隐患
目前,田间作业机械还未被纳入牌证管理,操作人员同样也未被纳入培训考核发证的范围内,所以田间作业机械管理现在还是个盲区。此外,现在所生产的大部分作业机械,尤其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农用微耕机,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农村,加工农副产品的机械数量多、分布又广泛,安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大部分操作人员没受过正规技术培训,安全意识较差。且基本是无证操作农业机械,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1.3 农村的道路运输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农机运输存在安全隐患是因为存在着“三差”。这“三差”是山区地理条件限制、文化素质较低及经济比较落后导致的。“一差”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农村经常发生驾驶报废车辆、疲劳驾驶、酒驾、无证驾驶、超速和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二差”是乡村道路路况比较差。一般是路窄弯子多,山高坡也陡。外加平时不注意养护管理公路,很大一部分农村道路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路况比较差,车子的安全性能比较容易受损害,这就加速了车子的“老化”,影响人们的安全出行。“三差”是车辆本身的状况比较差。农村驾驶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且保养意识不到位,只注重使用而不注重车保养和维修。
2 影响农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乡村、山区道路条件情况很差
镇雄县是一个山区的农业县,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县。县域内道路交通情况比较差,尤其是乡村道路。不仅里程长,而且路况还差,且山区路又窄,弯又多,山高坡陡,如果视线不好,驾驶员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生车毁人亡的特大交通事故。
2.2 酒后驾驶农用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且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这种不当行为处罚力度相当大。但酒后驾驶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比未饮酒要高出很多倍。所以,醉酒驾驶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2.3 违章驾驶及缺乏安全意识导致事故发生
许多农村机手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即使有些机手已经有驾驶证了,但侥幸心理普遍存在,无视交通法律法规,一切图方便,导致农机事故发生。
3 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监理的人员少而且装备比较差
镇雄县的农机监理机构设备比较差,装备不齐全。既没有先进的拖拉机年检设备,也没有上路执法的装备。拖拉机年检全靠人为经验来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乡镇上农机的监理人员少,全县一共有农机人员28人,县级的有17人,乡镇上11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农机技术人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农机监理人员还肩负了全县农机推广、培训及购机补贴等工作,很难有效地执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
3.2 农机的管理体制不顺
3.2.1 农机负责人员的队伍素质
一般来说,乡镇农机的管理人员都由当地的政府任命的。政府基本不过问大家的意愿,就是任意调换管理人员。但农机的管理要求技术性和政策性要强,这就得有一个学习熟练过程。农机管理随意调动人员,技术的熟练也就没有了,人员素质很难提高。
3.2.2 管理农机的人员积极性普遍不高
因为管理农机的人员基本是由当地政府任命的,所以他们认为只需做好政府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就可以了,管理农机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升。
3.3 “动、静态”管理分离,职位交叉
一般来说,农机部门只对上路行驶的拖拉机进行登记注册、培训等的管理,但是处理拖拉机驾驶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则由交警部门进行。这样就造成了“动、静态”管理的分离[1]。农机部门如果发现了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无权进行处罚的,只能教育。交警部门处理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时,又掌握不了驾驶人的相关信息,这样就给办公带来了困难。两者职位交叉了,就不能对农机驾驶进行很好的管理。
4 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思考
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以农机安全管理为主,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的活动,深入乡镇村组及学校进行农机安全宣传。在农忙季节,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标语等方式广泛的去宣传有关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强化农机驾驶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依据《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受县“垂直领导”,也就是说,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和调动以及编制使用是由县农机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的[2]。“双重管理”比较有利于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有素质的队伍,同时对国家的法规、农机政策的落实也有好处。
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农机监理装备。监理队伍素质高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乡镇部门要努力争取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增加管理人员的编制,更新农机的监理设备,最好争取让级部门对农机监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农机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
严查严惩违规驾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拖拉机驾驶者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同时,让那些没有年检过、无牌无证的驾驶人自觉去管理处注册登记并参加培训,拿到合法的驾驶证。
要对田间作业机械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进行牌证管理或登记管理。也就是说,在农户购买这些机械后,要去农机管理部门办理手续,挂上牌照,通过培训才可以进行生产。为乡镇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检测,及时排除农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机械的运行状况。通过这些来强化对生产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
要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机安全环境,就需要农机监管与服务并存。上级部门要注意加强对下级农机人员安全监管工作在业务上的指导,要注意提升他们的素质和完善农机装备。要建设好最基层的农机队伍,深入乡镇村组农机户。在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时,要对农机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的排除,要及时制止违章违规行为,从根源上防止发生农机事故。
参考文献
[1]姚良邦.农机技术培训现状分析[J].云南农业,2012(7):52-53.
[2]余学红.祥云县农机安全监理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2(12):49.
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篇7
1 农机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 在农机作业领域, 围绕耕地作业、收获作业、播种作业, 由人畜力田间耕作方式向干旱地铺膜保水保墒、滴灌渗灌施水抗旱、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作业方向迈进, 由粮田作业向有固定障碍物的果园等多产业进行机械作业生产方向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向多种农作物品种精细加工方向迈进。在农业机械动力领域, 机械由低功率向大功率方向发展。在作业生产环境条件许可下, 群众积极购买或更新使用新型的农业机械, 机具种类、数量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在不断的增多[2]。
2 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农机安全监督方面, 监督手段单一, 监督措施缺乏力度, 新机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群众安全意识较低, 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 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发展, 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长。因此, 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 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 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来加强依法管理体制, 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户遵守法律法规, 进行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安全生产, 但仍然存在不可轻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3.1 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 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设施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虽然已纳入法规管理, 但还没有出台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对这类大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3.2 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 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行政村对农业机械作业生产的动态活动情况了解掌握的比县乡2级更全面、更清楚, 可是在村里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 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 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 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 在实际管理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 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3 农机安全性能差
近几年来, 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左右。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 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 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 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 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 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 给出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
3.4 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农民进城务工已是新时代的主流, 留在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一代, 文化水平低, 安全生产意识差, 法律政策意识淡薄。为了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 节约生产成本, 切实增加收入, 势必要让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经营使用农业机械, 搞好农业生产。由于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 不能诚恳地接受农机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 出现逃避、躲藏等不愿接受安全管理的不良行为。
4 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4.1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
要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全面依法管理, 依据政策规定扶持发展农业机械,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现有农业机械管理法律法规基础上, 全面研究制定出台与各类农业机械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另外, 对农业机械按种类、生产出厂的技术规格要求、材料的属性等内容综合测定, 并依法明确规定各类农业机械或重要零部件的最长使用寿命, 以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机具的安全使用, 以免使到报废期的农业机械在市场上买卖流转或继续投入作业生产, 从而以健全的法规政策机制来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4.2 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
从国家到县级都专门设立了农机监理机构, 配齐工作人员, 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进一步明确乡村组织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配齐人员和设备, 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真正全面地掌握和监控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生产情况, 从而以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来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生产[3]。
4.3 完善统一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为了管理好本辖区的农业机械, 从上级到下级都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农机安全执法活动, 按照管理职权和范围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贯彻落实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 为了全面准确公正的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安全管理规定, 要进一步完善对县乡农机管理单位的合理规划和设置, 统一管理体制, 统一工作职责, 统一人员管理, 规范行业形象, 规范执法行为, 规范办事程序, 从而以完善统一规范的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来促进农机法规政策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
4.4 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
为了杜绝使用年久的农业机械继续投入作业生产, 鼓励社会上成立合法守信的废旧农机收购站, 国家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联合扶持和监督废旧农机收购站, 以保证废旧农机收购站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国家也要对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机户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 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报废, 进一步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观念, 教育群众遵守国家的安全管理法规, 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投入使用的认识水平, 从而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农业机械安全良好的运转。
4.5 加强宣传, 提高广大农机手的业务素质
农机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农机安全监督职权和依法管理权的职能单位。农机监理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监理员业务技术和熟练的机车操作。所以, 农机监理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机监理员业务培训, 加强农机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法规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提高农机监理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 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服务。
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人们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是调节农机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可以通过举办农机员培训、驾驶员考证培训、农机修理工培训等方式, 培训各类农业机械操作手, 进一步提高农机户的操作使用维修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安全作业生产意识[4]。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要特别强调安全宣传教育, 坚持安全教育领先于法规管理, 并寓于法规管理中。
摘要:就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以期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瑞新, 阚建华, 朱云才.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 2006 (5) :26-27.
[2]杨锁红.泾川县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 (10) :32-34.
[3]黄和祥, 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 2005 (3) :39-40, 43.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篇8
农机安全规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改革主导目标是围绕建设有责任的、有回应的、高效的服务性政府而努力。比较新的当代世界政府再造思维是奥斯本和普兰斯特克提出的“五C”策略。 (1) 核心策略。决定公共系统与组织目的为何, 任何目标不明确或目标过于多元与冲突的组织, 皆难以获得高绩效。 (2) 影响策略。加强公务人员之诱因以创造更高的绩效。引进影响的三大途径为企业管理、竞争管理和绩效管理。 (3) 顾客策略。改造组织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变革组织的结构顺应顾客的需要。 (4) 控制策略。将重大的决策制定权从官僚层级体制手中下放至社区。 (5) 文化策略。目的在于确保每一政府部门的每一员工均能产生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为顾客服务是他们的工作责任的思想。
1 健全农机安全规制法律体系
按照规制理论和依法原则, 要有效开展农机安全规制, 应明确规制依据, 健全农机安全规制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国农机安全规制法律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快农机安全管理立法。应尽快制订一部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 至少有一部包含农机安全管理的农机管理法律或法规, 加快农机安全管理法制建设进程。法律法规中应明确规制组织、规制对象、规制内容及方式、规制法律责任等, 还应解决职能交叉和部门之间的界限问题。对于安全规制对象, 应坚持系统原则, 对己开展安全规制三类农机基础上, 对其他农机要开展全面调查, 对还存在较大安全生产隐患的也要予以规制, 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制定配套规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农机安全规制上配套法规比较完备。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在农机安全规制上配套法律还比较欠缺。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还需制定农机安全监理行政处罚规定、农机安全检查规定、农机事故处理统计规定等一系列的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作为执法依据, 同时要更新农机安全检验标准、农业机械上牌目录等, 以加快农机监理执法规范化, 标准化进程。
(3) 实行农业机械强制报废制度。鉴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 我们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 对农业机械实行高标准的强制报废制度, 但应根据我国的国情, 尽快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强制报废制度, 以确保机械技术状态完好, 确保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生产。
2 改进农机安全规制的组织设计
农机安全规制组织设计是开展农机安全规制改革的基础, 也是实施“五C策略”的基础。结合前文对农机安全规制设计问题研究, 这里着重讨论机构性质、经费来源、人员编制等问题对策。
(1) 机构性质。按照规制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农机安全规制目标应围绕农机作业隐患管理, 解决农机作业中内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农机安全规制组织具有准立法权和行政权, 司法执法权。结合我国国情, 为避免降低规制成本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与单位加大力度收费养人的双重目标冲突, 以实现“核心策略”目标不多元、不冲突要求, 农机安全规制组织应当是行政部门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农业 (农机) 行政主管部门一般是行政单位, 机构性质不存在问题。在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性质应当改革, 最好作为农业 (农机) 行政主管部门下的一个行政科室, 至少作为农业 (农机) 行政主管部门下的行政支持类的事业单位。
(2) 经费来源。经费来源只能够来自一个途径:财政。而且财政多少与罚款和事业性收费不能有任何联系。这样, 就切断了“掠夺之手”直接伸向农机使用人员的途径, 也没有乱罚款和乱收费的诱因。
(3) 人员编制。农机安全规制组织应因事设岗, 因岗招人。在控制超编问题上, 特别要注意一是增加编制要增加公开听证程序, 要听取公众、农机使用人员意见;二要征询专家意见, 防止农机安全规制组织利用信息优势扩大编制;三要杜绝招聘临时工。
3 改进农机安全规制绩效管理
为实现以人为本原则和“影响策略”、“文化策略”目标, 下面以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改进绩效管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绩效管理由于存在有效性、合法性和功能性问题, 为此, 根据美国会计总署1983年确认的七项成功进行绩效改进的做法, 结合农机安全管理特点, 应作如下改进 (如图1) 。
(1) 在农机安全绩效管理中, 绩效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中心可以是一个人, 也可以是一个群体。绩效中心的作用在于促进绩效管理制度化, 收集和传递绩效信息, 提供绩效数据。
(2) 管理高层支持和承诺。首先, 在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中, 从中央、省、市、县到乡部门序列中, 上一级部门对下一级部门管理绩效要高度重视, 要定期审查组织管理绩效;其次,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一般从属于同级政府, 如萧山区农机水利局从属于萧山区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对部门的绩效管理, 并与奖惩、提拔相联系;第三, 在单位内部, 领导也要高度重视, 要使绩效与成员工资、奖金及晋升相互联系, 促使组织成员为绩效改进负责。
农业机械安全 篇9
《条例》共七章60条, 涵盖了农机生产、销售和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以及服务与监督等方面内容。《条例》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农机产品生产、销售和维修管理制度;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操作使用和管理做出了严格规定;对农业机械事故的处理程序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给予了明确界定。同时, 《条例》还加强了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能;规范了收费制度;建立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报废和回收制度等。可以说, 《条例》的出台对于我国农业机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环节进行了规范, 必将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安全水平的提升。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提高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条例》明确农业机械生产者的质量保证责任、销售者的质量控制责任和农业机械维修企业设立条件、程序并规范农业机械维修行为, 还首次建立了农机产品的召回制度。
保证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措施 篇10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就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农业机械的检验、登记、发牌发证等项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农业机械的管理, 实质上是运用法律手段, 通过对农业机械的技术监督和控制, 实现以高效、优质、低耗、安全为目的的最佳管理。
1 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
为保证农业机械能够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进行工作,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技术状态的检验, 督促有机户及时排除故障, 认真进行维修、保养, 保持车容整洁、设备齐全、机件良好、安全可靠的良好技术状态, 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农机监理员为能迅速而科学地对农业机械安全技术状态作出准确判断, 应明确各种农业机械安全检验的项目及其技术要求, 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和步骤, 熟练运用检验仪器和设备。
1. 1 影响农业机械技术状况恶化的因素
( 1) 载荷的影响。农业机械超载超负荷, 零件的磨损速度上升。因为超载使各总成的工作负荷增加, 工作状态不稳定; 发动机处于高负荷且在不稳定情况下工作, 造成冷却系统水温和曲轴箱内的机油温度过高等。这些都会使发动机磨损增大。
( 2) 零件质量的影响。零件质量是指零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零件选材的优劣以及零件的加工质量等方面, 这是零件使用寿命长短的基础。现代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零件结构设计合理性向题上作了周密考虑。在制造工艺方面力求采用最新技术, 努力提高加工质量。选材方面, 合理地考虑了材料的硬度、强度及耐磨性。
( 3) 驾驶技术的影响。驾驶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直接关系到机件的使用寿命。正确的操作方法应为: 冷摇慢转、预热升温、及时换挡、轻踏慢抬、掌握温度、避免灰尘等。这是延长农机使用寿命的有效办法。驾驶中要注意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是否正常, 润滑状况是否良好, 换挡要及时轻快, 减少冲击载荷等。
( 4) 维修质量的影响。及时高质量地维护农业机械是减少零件磨损、延长农业机械使用寿命的关键。如能依照维护周期、作业项目、技术要求, 定期进行调整、紧固、检查、润滑, 及时排除故障等, 不但能保持农业机械的完好技术状况, 且能减少零件的磨损, 延长农业机械的寿命。
1. 2 农业机械技术状况的诊断方法
( 1) 人工直观诊断法。人工直观诊断方法, 又称为感观法, 即借助于检测人员的感官和简单的技术装备, 如听诊器、扭力扳手等进行检查的方法。这种诊断法可以概括为看、听、嗅、摸、试、问六个字。
看, 即观察发动机的排烟颜色, 发动机的异常动作和农业机械各总成渗漏情况等。
听, 即听其声响, 如异常声响发出的部位, 声响轻重等。
嗅, 即用鼻闻农业机械在运转中散发出的某些特殊气味来判断故障之所在。这对诊断用电系线路、摩擦衬带等处常见故障简便有效。
摸, 即用手感触试可能产生故障部位的温度、振动情况等, 从而判断出轴承是否过紧、制动有否拖滞、供油管道有无脉动等。
试, 即试验验证。用试车的方法去验证故障的部位, 用单缸断油法断定发动机异响的部位, 用更换零件法来证实故障的部位等。
问, 即调查。除驾驶员诊断自己所驾机车外, 任何人在诊断前必须问明情况, 包括机车已作业的小时 ( 或作业亩、运输里程) 、作业的环境条件、近期的维护情况、故障发生前有何预兆, 是突变还是渐变等。
总之用人工直观法诊断故障, 能通过“六字”方法, 先搞清故障征象, 后通过具体分析, 从简到繁, 由表及里、按系分段、逐步推理诊断出故障所在。
( 2) 现代诊断法又称仪表法。这种诊断法是农业机械处于或接近实际工作状况, 然后对农业机械工作过程参数 ( 如发动机功率、油耗、制动距离等) 和伴随工作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参数的额定值、允许值和极限值进行分析、比较, 最后对所检验的农业机械、总成或系统等的技术状况和故障作出正确的结论。
1. 3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及其一般技术要求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安全技术检验要求达到:“四不漏”“五净”“六良好”。“四不漏”为: 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 “五净”为: 油净、水净、空气净、机车净、工具净; “六良好”为: 调整良好、紧固良好、润滑良好、冷却良好、电路良好、仪表良好。对整机综合性的要求是: 启动顺利、功率和油耗正常、运转平稳、安全可靠。
1. 4 农具的技术检验项目及要求
农具的工作原理、功用、构造和具体要求等是各不相同的, 但从安全检验的角度出发, 对于农具要求达到: “三灵活”“五不”“四良好”。“三灵活”为: 操纵灵活、转动灵活、升降灵活; “五不”为: 不晃、不钝、不变形、不锈蚀、不缺件; “四良好”是; 紧固良好、润滑良好、安装良好、调整良好。对整机综合性能要求是: 运转正常、安全可靠。
农具的一般检验要求: (1) 对农具的安全性能进行评定: 没有安全保证的农具不允许使用; (2) 农具的各零部件必须完整无损, 装配调整良好; (3) 保证安全的部件应当完整无缺损、可靠, 操作台、杆、手柄、扶手、座位、踏板等均须符合安全要求; (4) 转动部件及操纵机构应灵活自如操作轻便, 工作刃应锋利, 所有非调整部位的螺栓等紧固部件应按技术要求锁紧固定; (5) 认真做好新农具运转的监督和检查, 以确保安全, 延长机具使用期限; (6) 安全销、重要部位的开口销不能使用代用件和用过的销子。
2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牌证管理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应当经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登记, 并核发号牌、行驶证后, 方可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号牌、行驶证和登记证书, 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取得行驶权和所有权的标志和凭证。号牌分临时号牌、正式号牌, 临时号牌为纸质, 是在规定时间内, 拖拉机取得行驶权的标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核发临时号牌: (1) 新购置的拖拉机从拖拉机的销售部门或生产厂所在地, 开往买主的所在地时, 应申领临时号牌; (2) 拖拉机转移, 因原正式号牌已按规定交回原管辖区的农机监理机构, 而需要从原籍驶至新籍, 应申领临时号牌。正式号牌为铝质, 一式两面, 一面悬挂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前端规定的位置, 一面悬挂在拖拉机挂车尾部规定位置, 挂车后栏板外侧喷刷与号牌相同的放大字号。或联合收割机尾部规定位置。
拖拉机号牌与联合收割机正式号牌在颜色上有所不同, 拖拉机号牌为绿底白字, 联合收割机号牌为白底红字。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分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停驶登记、复驶登记等。
从整体看待农业安全问题 篇11
今年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对农业发展安排1.22865万亿,也就是1.23万亿,增长幅度17.9%。这个增幅超过了中央财政预算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长幅度,体现了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不断向农业农村倾斜的整体政策要求。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技术进步的力度,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这里面还有很多具体政策,包括水利、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农业科研、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创造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政策,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农民收入。除了很多间接发挥作用的政策外,还有一些对农民增收发挥很直接作用的政策,比如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相应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一直在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过去这些任务都是由农民和农村集体承担,现在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同时,国家财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这些直接和间接的渠道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距。
三是支持農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公共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支持。
四是推动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村改革的内容还很多,这几年财政部专门成立了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此外,国家财政对生态建设,特别是林业和农业的生态建设也给予很高的关注。从去年起,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机制,主要是加大对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缓解草原生态压力。
中国的农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特别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当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世界上关于农业安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数量安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发达国家侧重的是数量问题,发达国家如欧美现在主要是质量问题。对中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来讲,农业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的问题,同时也有一个生态安全的问题。还有一个是面临外部冲击的农业安全问题。
非洲一些国家,由于受欧美国家一些大公司的控制,他们的农业生产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已经与欧美国家雷同,这种雷同导致一旦欧美国家通过政治手段掐断对他们的援助,农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都要崩溃。
因此,农业的安全不仅仅是农业发展的自身问题,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农业安全问题要从整体看,不能单独去看农产品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要把农业安全放在整个国家的战略安全角度去考虑,来制定政策,确保中国的农业安全。
农业机械安全 篇12
为进一步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范农机安全检验工作,减少农业机械事故隐患,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技术状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日前,农业部制定并公布了《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共分4章23条, 包括总则、检验、管理和附则。第一章“总则”, 明确了制定《办法》的依据、适用范围、实施实地检验农业机械的种类, 实地检验的地点、方式和执行标准要求, 实施实地检验的机构及经费保障。第二章“检验”, 明确了农业机械所有人在实地安全检验办法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规定了农业机械实地检验的周期和检验结果的处理。第三章“管理”, 明确了实施实地检验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规定了农业机械实地检验人员的管理、农业机械实地检验的方式条件。费保障第章“检验”明确了农业机械所有人在实
《办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和铡草机等。同时, 考虑到近年来一些地方卷帘机和微耕机等农业机械事故增多的情况, 《办法》第二条特别规定省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也可以将对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其他农业机械纳入适用范围。《办法》将于2012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农业机械安全】推荐阅读:
安全监管农业机械05-31
农业机械安全技术09-25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08-28
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07-19
关于关于福建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规定(修正08-11
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06-08
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08-22
农业机械化农业发展10-19
特色农业机械09-01
现代农业机械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