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和措施

2024-08-06

分析和措施(共12篇)

分析和措施 篇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荒山荒地问题尤为严重, 要想绿化这些荒山荒地, 非常有效的措施就是雨季造林。本文简要分析了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管理措施

森林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它决定着林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越来越少, 存在着严重的荒山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雨季造林, 通过雨季造林, 来绿化我国的荒山荒地。我国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是每年的8月, 在这个阶段内, 有着较大的湿度, 非常适合荒山造林。雨季造林有着较强的时间性, 对技术有着较高要求, 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如何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 实现造林成活率提高的目的, 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雨季造林技术

1.1 合理整地

造林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地, 整地工作可以在上年的雨季进行, 也可以在当年的春季进行。结合水土保持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 来确定合理的整地方法、整地规格, 对破土面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 采取最为合适的整地方法。一般情况下, 将穴状、鱼鳞坑整地应用到山坡上部以及25°坡度以上的地带, 控制穴径40cm, 深度30cm;鱼鳞坑长径40cm、短径35cm、深度35cm。对于山坡中部, 以及15~25°的地方, 一般采用水平阶整地方式, 控制水平阶宽在1.5m, 这样可以对田面进行更好的整平, 深度控制在50cm。将窄幅梯田应用到山坡下部整地当中, 控制其宽度在4m, 结合山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它的长度, 深度在50cm。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 在施工之前, 都需要做好相关的计划工作。

1.2 结合土地情况对树种和苗木进行适当选择

结合江西省的具体情况, 选择的预计造林树种主要是常绿树种和阔叶树种, 这2种树都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在某一块造林地上, 要充分结合本地的具体地质情况, 选择能够茁壮生长的树种。选择的苗木除了要有发达的根系, 可以健壮生长之后, 还需要保证没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容器苗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选择的苗木是针叶树种, 就需要选择生长了1~2年的苗木。

1.3 对造林时机进行合理选择

在雨季造林中, 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造林时机进行合理选择;如裸根苗造林, 最好的时机就是栽后是阴天, 并且能下几天小雨,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因此, 下午时段一般最适合造林, 当天苗木就不会受到很长时间的曝晒。过了一夜的生长之后, 苗木的抵抗能力可以得到显著增强, 同时, 还可以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要避免在没有雨水的时期内进行苗木的栽植活动, 一般来讲, 需要遵守这些原则, 雨透了再栽、天阴了再栽。

1.4 造林

一般来讲, 中上部上坡中, 非常适宜松柏造林, 对其种植密度进行严格控制, 每1hm2可以栽植3000~4900株。一般在地堰、水平阶梯等位置栽植花椒, 对其株距进行控制, 一般在2m。如果是成片造林, 每1hm2可以种植2000株。若采用的是容器育苗造林, 就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在器苗时, 需要将容器袋周围的土先挖掉, 在拔苗的过程中禁止用手。在栽植时, 需要控制栽植深度, 控制容器比培土深度低3cm, 不能外露营养袋。在栽植之前, 需要将袋底部撕破。

1.5 抚育管理

造林之后, 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这样才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要将穴面及时覆盖, 可以采用碎草、石块, 也可以是枯树枝。这样即使下暴雨, 表土也不会受到雨滴的击溅, 蒸腾就会有效地减少。造林后, 如果是晴天, 没有下雨, 在栽植后的3天之内需要进行1次浇水;如果下雨, 需要对苗穴及时查看, 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扶正和修筑工作。

2 雨季造林管理措施

2.1 严抓雨季造林的质量

雨季造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非常好的效益, 并且不需要太多投资, 节省工力, 各地需要在最好的时机内进行雨季造林。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宣传工作, 在工作日程中加入雨季造林这一事项, 保证关键环节的质量, 比如, 提前整地、适时栽植等。相关部门的领导需要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亲自去组织指挥, 将责任制度严格落实下去, 深入开展雨季造林工作。

2.2 对林业各项政策进行完善

为了保护林地所有者以及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需要保持目前经营管理体制的稳定, 比如, 林业承包责任制等。依法完善承包经营的相关合同和约定, 强化管理, 将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责任书需要层层签订, 对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规定, 提高管护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在荒山荒地方面, 在对经营主体进行确定时, 可以综合采取多种形式, 比如, 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也可以首先由集体来统一开发, 然后对经营主体进行科学确定。如果荒山荒地造林有着较大的难度, 可以公开招标, 在保证限期绿化的基础上, 可以向一些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无偿转让本地区一定期限的使用权。要鼓励不同行业的人们前来投资, 不管是私营业主, 还是外资企业, 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林业开发之中, 为我国的绿化事业做贡献。为了让不同的林业经营主体可以公平竞争, 就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 将相关政策严格落实下去, 比如, 资源利用政策、投融资政策、统一税费政策等。

2.3 大力推行合同造林

在进行荒山造林时,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在专业队伍合同造林的基础上, 还可以搭配其它的辅助形式, 比如社会造林等, 以此来大力提高树木的生活率。在未来的荒山造林中, 要将这种有效的方式继续执行下去, 对造林专业队伍、苗木供应以及技术标准等进行统一, 将造林责任严格落实下去, 保证雨季造林的质量。还需要充分重视造林管护工作, 提高管护人员的薪酬, 充分激发其积极性, 增强责任感, 保证绿化质量。

2.4 强化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雨季造林工作

众所周知, 雨季造林有着较强的季节性, 并且有着十分繁重的任务, 相关部门就需要强化组织领导工作, 进行长效机制的构建, 不能只重视眼前利益。要对目标责任制进行落实和完善, 对雨季造林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 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解决。完成了雨季造林工程之后, 要全面检查验收各地的雨季造林质量, 奖励那些质量较高的乡镇, 通报批评那些质量较差、存活率不高的乡镇。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 雨季造林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并且对于环境保护和土地绿化也有着十分大的帮助, 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 雨季造林技术并不简单,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提高雨季造林的成活率。本文简要分析了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李海涛.浅谈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3)

[2] 宋丽华, 陈佰玲.浅析造林方法与混交林造林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4)

[3] 马永.秦巴山区造林整地方式的探讨[J].泥沙研究, 2001 (4)

[4] 景慎好.大树移栽技术的研究[J].科学之友 (B版) , 2008 (1)

[5] 李华锋, 张宝芝, 李德平.山荆子育苗技术[J].科学之友, 2011 (18)

分析和措施 篇2

一、工作中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通过学习书记党课,领会“三严三实”深刻内涵,以“三严三实”为镜,积极查摆问题,本人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谋事、创业方面,主要有:

1、谋事不实,工作中有毛躁激进的现象。来到工程实训中心这个新岗位,对照学院赋予本部门的多项职能要求,感到十分有压力。工作中,将某些工作想象的过于简单,没有认真研究问题,没有及时与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沟通,急于冒进,给他人工作带来不便。

2、创业不实,有些工作的进度较缓慢,离个人要求和领导的期望有一定距离。工作中有些应该推进的工作未能如期推进。主要原因是刚刚接手本项工作,业务不熟,方法不对,长走弯路,仍需多学多问;同时本学期我还承担了授课、带本科班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造成时间紧张。

在修身、用权、律己和做人方面,本人能够作到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各项规章制度。

二、改进措施

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静下心来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只要有明确的努力目标,就能将自己发展与学院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学院的事业与自己的事情结合起来,做到认真谋事,积极创业。

2、在工作中要积极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适应新岗位工作的需求。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学习,努力做到多问多学多沟通,保持平和心态,做到 “有耐心、又细心”,不急躁,始终要保持平和、公正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他人。在和谐的氛围中,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各项工作职责。

浅谈煤矿机械事故分析和措施 篇3

关键词煤矿;机械事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215-01

煤矿机械事故十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何预防煤矿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是一个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煤矿生产中发生机械事故分析

1.1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工具或量具的随手乱放,测量工件不停机,站在工作台上装夹工件。越过运转机械取送物料,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

1.2设备陈旧老化

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互相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无论十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械设备更新速度缓慢,设备相对老化,大量的超过服务年限,且仍在继续使用,达不到煤矿安全规范标准。另外,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备、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加之设计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想匹配,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设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1.3设备配套不合理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需求,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一些煤矿拼设备,超机械的额定负荷、额定寿命运转,对不同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要求。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需要很场一段时间的磨合,磨合期内,往往事故发生率较高。

1.4设备检修不到位

煤炭企业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野蛮操作,不按安全规定操作,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使机械设备受到损坏,带病运行,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设备陈旧,没有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检修,日常维护保养,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据统计,发生的机械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造成的。

2减少煤矿机械事故的措施

2.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使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人人认清身边的危险源、伤害的预知预防措施,彻底避免现有的习惯性违章,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

2.2加强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

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特别对机械设备及辅助产品药严把质量关,绝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

1)根据生产需要、技术要求、产品质量选购合格设备。

2)凡是新投入使用的设备不论是选购,还是自制的,都要按设计规定,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质量状态、安全功能进行全面、严格的验收,并要经过试运行确认无误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3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2.4健全安全法制,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企业领导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使机械管理工作適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3结语

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种类、型号增多,规格加大,这就要求日常维护和修理中应具有先进的方法和技术。维修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维修方案,从而达到现代化优质机械设施,促进煤矿安全生茶水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傅贵,扈天保.改善企业安全文化技术手段的应用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2):121-124.

楼屋面裂缝分析和防治措施 篇4

1 裂缝形式

(1) 楼屋面角部45度斜向裂缝:裂缝一般与楼板对角垂直且上下板面贯通。 (2) 楼面板中部横向或竖向裂缝:与墙大致平行, 每一块板的横缝和纵缝不同时发生, 缝宽呈上宽下窄, 一般板面较板底更为常见。 (3) 不规则裂缝:一般这种裂缝数量最多, 长度较短, 裂缝方向没有明显规则, 缝宽较窄, 深度一般只局限在砼板表面。 (4) 沿板内管线或钢筋的裂缝:在管线集中, 管线或钢筋保护层较薄处容易发生。

2 裂缝成因

造成楼屋面裂缝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从裂缝形成的机理分析可以分为变形引起的裂缝 (如温度变化、砼收缩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和荷载引起的裂缝 (如初期施工荷载和使用时超载等) 。调查表明, 由变形为主引起的裂缝占全部裂缝的80%以上, 由荷载为主引起的约只占20%。下面对影响楼屋面裂缝的一些具体因素论述如下:

(1) 砼收缩变形。砼收缩是引起板面裂缝的首要原因。砼在硬化工程中, 由于水分蒸发, 体积逐渐缩小而产生收缩。但是由于现浇板的四周受到支座的约束而不能自由伸展, 当砼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引起板的开裂。砼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往往出现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比如板角处等, 其走向与板对角线相垂直。由于钢筋对砼的收缩有阻碍作用, 钢筋砼楼板中板底砼收缩要比上层砼小, 楼板上层砼因无钢筋约束收缩较大而容易开裂。 (2)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引起的砼材料的热胀冷缩如果受到支座、钢筋及骨料等的约束就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主要有二种: (1) 砼水化升温、散热降温导致板块上下表面以及不同板块之间的温度梯度而产生的温度应力; (2) 季节性温差引起的构件热胀冷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楼板裂缝一般不会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 但会引发楼屋面渗漏导致钢筋锈蚀而影响结构耐久性和承载力。 (3) 设计不当。 (1) 设计时由于使用上的要求在应留伸缩缝处未留伸缩缝或留置的伸缩缝间距超过了砼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伸缩缝要求。 (2) 将双向连续板按简支板来简化计算, 对由此而产生的误差采用构造钢筋补强, 但按照构造配置的支座负筋往往不能满足抵抗支座负弯矩的要求, 从而在支座处产生塑性饺开裂。 (3) 楼屋面采用高强度钢筋或粗钢筋, 钢筋间距过大且分布不均, 不能满足抗裂构造要求。

(4) 设计末对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设置相应的构造措施, 如在板角部布置放射筋。 (5) 楼板中管线布置不当容易形成抗裂薄弱环节。如预埋管线太粗, 线管集中布置或交叉重叠过多, 线管布置在板的应力集中部位等均容易造成沿管线的裂缝。 (4) 施工不当。 (1) 砼水灰比过大, 砼在凝结早期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 容易沿板中钢筋或管线以及在楼板中部上层缺少约束的砼中产生规则的收缩裂缝。 (2) 板边支座负筋由于施工时人为踩塌等原因下沉导致砼楼板的受力有效高度减少, 受弯承载力降低不足以抵抗施工及使用荷载产生的弯矩时引起的裂缝。 (3) 模板刚度和强度偏低或拆模过早, 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新浇砼产生过大变形而开裂。 (4) 砼浇注后未按规定的时间与要求进行养护, 砼因干缩失水过大或受冻产生裂缝。

(5) 原材料质量问题, 如骨料级配不良, 砂石含泥量过大, 砼伴制时计量不准确等。

上述只是对导致楼屋面裂缝的一些具体原因的简单介绍, 实际上, 楼屋面砼裂缝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防治措施

(1) 设计方面。 (1) 严格按设计规范对现浇板的配筋、板厚、强度、挠度、裂缝宽度等进行认真计算, 将楼屋面板按照双向连续板计算配筋, 使计算简图与板的实际受力情况相一只。 (2) 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或后浇带, 减小混泥土收缩变形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在结构受力复杂或抗裂薄弱区, 适当增加现浇板的厚度或局部加设暗梁以提高节后的强度和刚度。 (3) 在板角等楼板应力集中处设置放射筋等附加钢筋;适当增大板边负弯矩钢筋;对大面积现浇板以及屋盖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板筋宜选用小直径、小间距并适当提高配筋率。 (4) 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暗埋线管对板厚的有效高度的减少, 管线尽量沿板周边铺设, 减少横穿, 交叉布线处应采用分线盒配管。 (5) 推广使用冷轧带肋钢筋, 由于带肋钢筋受到砼握裹力较强, 因此在砼收缩时可以增大钢筋对收缩的约束作用, 能较好的限制砼收缩开展和限制砼裂缝的宽度。 (2) 施工方面。 (1) 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 应与梁筋绑扎在一起。采用砼垫块等措施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负筋不下沉。 (2) 控制并改善砼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砼配合比、水灰比和沙率;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 严禁使用细砂及特细砂;粗骨料应级配良好;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掺加减水剂来增加砼和易性, 减小混凝土收缩值;使用膨胀剂抵消砼的收缩。 (3) 控制砼的浇筑质量。浇注前浇水湿透基层与模板;砼振捣必须成分密实, 可以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振动器相结合;在砼初凝前对其表面进行抹平压光处理。 (4) 加强砼的养护。砼浇灌后应及时覆盖, 并在终凝后尽早进行潮湿养护, 避免表面脱水, 减少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发生。砼浇注后必须在达到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度才能进行拆模和在其上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 在施工工程中应合理堆放材料, 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 对计划中的大面积材料吊卸堆方区域, 应在支模前加强模板支架刚度, 并在新浇板面铺木模保护。 (6) 板中管线走向不应垂直于砼的收缩受拉方向;在多根管线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避免紧密平行排列;线管应居板厚中间且应避开角部等易裂部位;对较粗管线或多根线管集中处, 应增设垂直于管线走向的钢筋网进行加强。 (7) 模板支撑体系要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应尽量将上层施工荷载传递给墙体, 减少施工荷载对下层板的作用。

4 裂缝处理

裂缝修补的方法有:表面封闭法, 机械补强法以及灌浆法等。表面封堵法一般适用于防渗堵漏以及无结构补强要求的细微裂缝 (裂缝宽度小于0.2㎜) 的修补, 机械补强法适用于宽度大于3㎜并且结构上有补强要求的裂缝修补, 灌浆法适用于裂缝宽度为0.2~0.3㎜之间的裂缝修补, 它又可分为水泥灌浆法和化学灌浆法两种, 前者使用于较宽的裂缝, 后者适用于小于1㎜的裂缝。

楼屋面裂缝一般采用化学灌浆处理。灌浆法与其他修补方案相比具有可灌性好、收缩性小、费用低、施工方便、粘结强度高、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及不变质等优点, 恢复结构整体性的效果好。化学浆液通过在砼中的胶结、渗透、填充以及离子交换打那个作用形成浆脉从而起到防渗补强的裂缝修补效果。

5 结语

提高五年级数学成绩分析和措施 篇5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1.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叫动手才动手,他们只充当课堂上的一位听众,也从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也没有做充分的预习,对老师要上的课的内容不了解,课后又不注重复习,没听到“门道”,更有甚者,什么也不做,神游四方。2.学习方法不得当

大部分学生总是停留在对老师解题方法的模仿,没有对题目的本质进行认真的分析,不能对同类型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关系。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抱着交了就行的态度,乱套题型,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3.不重视基础

“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常轻视”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对于一些题目,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更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他们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方法不得当,不重视基础,再加之有时受考试失败的挫折,使一部分人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或认为自己就根本学不好数学、自暴自弃,这些消极的自我暗示,更加使学习成绩下降。

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课堂应做些什么呢?

1.在五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加大教学开放力度,逐步渗透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利,创设一个充满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①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教师在自主教学时,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景,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探索性原则,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激趣手段,如:实物、图片等。

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扩充更多的教育信息,拓宽学生信息量,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异美。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对称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③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我们很难改变习惯,但我们可以用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那么学生又该如何学呢?

一、提高听课的效率

每一节课都务必做到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预习主要的目的是知道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发现难点,以便带着问题听讲,课堂上,注意老师如何分析题目。在听课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眼、心、口、手五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等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学习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做布置的练习题。课后要反思 有意识的去领悟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多去思考别人是怎样想到的,我是在哪个环节上没想到。若能这样坚持下去,就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最后一点,就是做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二、做好复习和总结 做好每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做好每一单元的复习和小结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和小结,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结。

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在准确地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做题后的反思是很重要的,做完一个题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在解其他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分析和措施 篇6

关键词:煤炭生产 机械磨损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088-01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是制约煤炭资源高效生产的最主要原因,煤炭生产的条件十分恶劣,并且其生产环境也很差,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导致设备的磨损情况十分严重进而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为了保证煤炭生产的高效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适当的改善机械设备的使用条件;另一方面要严格的按照设备的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切实避免设备超载、超速使用。

1 煤炭生产设备磨损失效的分析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

在对磨损零件展开失效原因分析之前,要确定该零件在整套生产系统中的基本资料,例如:零件的作用、零件的结构特征、零件的材质和加工工艺、零件的受力情况以及平均寿命等,并且要对磨损失效零件的损坏程度做好详细的记录,要保存失效零件的样本。

1.2 失效零件的宏观与微观分析

对磨损失效零件的宏观分析主要是观察其外表的主要特征,对失效特征有代表性的零件要做好照片的拍摄记录,有必要的时候要对零件磨损部位的尺寸做好测量和记录,根据以往的经验,煤矿机械磨损失效大多数是零件的表面磨损、表面的划痕以及凹坑等,这种情况宏观特征比较明显,分析人员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对于磨损失效零件的微观分析主要是在实验室中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例如:电子扫面显微镜、立体显微镜以及光学显微镜等,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找出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擦伤、条痕、裂纹以及夹杂物等,并且对上述情况观察的比较清楚,做好零件表面微观磨损失效的研究和记录,为企业确定机械设备磨损失效的类型提供依据,并为以后零件的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1.3 失效零件的亚表面分析

如果零件出现了磨损失效,在其磨损的表面之下会有一层很厚的金属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为研究零件磨损发生的过程提供参考。零件在磨损的过程中,其磨损部位的亚表层会出现两种变化,一种是有一层很厚的金属发生加工变形硬化,这种变形的硬化程度与一般的冷却硬化程度相比要更加强烈,会使零件表面的组织状态或者表面的金属成分出现严重的变化,最终导致零件当前的状态与原始状态出现很大的差异,分析零件当前表面的组织成分能够为机械零件的磨损的发生过程指明方向,进而找出零件磨损失效的原因;另一种变化是零件出现回火软化的情况,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超细结晶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机械零件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局部发热产生的,摩擦产生热量使零件的温度持续升高,加之外部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最后使零件的性能发生严重的变化,进而产生零件失效。

1.4 零件磨损失效的产物分析

零件磨损失效的产物是指在零件磨损的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这些碎屑可以集中的反映出零件受到的类型,例如:来自物理的作用、来自化学的作用等,但是由于煤矿生产现场的环境很差,机械生产中的磨损碎屑收集起来比较困难,零件的铁屑和煤炭的碎屑容易混合在一起,因此一般要采用磁性收集法对零件的磨损碎屑进行收集。

2 煤矿机械磨损失效的抗磨措施

2.1 改善煤炭机械的设计结构

煤矿机械磨损失效的情况在国内的煤炭企业中比较普遍,而且由于这几年来对煤炭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导致机械磨损失效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分析这种问题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机械设备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引起的,因此要想彻底避免机械磨损失效的产生就要对机械设备的设计结构做相应的改善[2]。设计人员要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要充分考虑磨损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接触状态,一旦确定合理的结构就要严格规定零件生产的尺寸和配合方式。

2.2 选择最佳的生产材料

在生产机械设备的时候,材料的选择对设备后期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它的经济性更要考虑它的适用性。从国内当前的情况来看,多数煤矿企业的生产设备在耐磨零件的选择上使用的是低碳锰钢,这种钢与普通的钢相比耐磨性能较好,而且随着现代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对零件生产材料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提升煤矿机械零件的抗磨性和抗腐蚀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因此为了有效的减少机械零件的磨损在生产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最佳的材料,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2.3 正确使用机械,做好定期维护工作

对生产机械做好定期的检修和维护是有效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煤矿机械的质量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改善的问题,对机械做好维护工作可以有效的解决煤矿当前存在的磨损失效问题,国内煤炭行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较低而且管理制度也很混乱,机械设备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只能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做好维护检修工作,相应的延长生产设备的寿命。

3 结语

煤矿企业当前存在的机械磨损失效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设备结构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在使用的生产材料和工艺处理方面存在不当,加之后期设备的过渡使用,不重视定期维护检修工作导致现在机械磨损失效问题异常突出,因此要想彻底的改变现状,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就必须从上述几点入手采取适应的抗磨措施,切实提高煤矿机械的康膜性能[3]。

参考文献

[1]谢泳.煤矿机械磨损失效分析方法和抗磨措施[J].润滑与密封,2009(9):42-45.

[2]陈力捷.煤矿机械磨损失效分析和抗磨措施[J].煤炭技术,2011(6):31-34.

浅谈煤矿机械事故分析和措施 篇7

1 煤矿生产中发生机械事故分析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机械使用过程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 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 不按安全规范操作, 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 (违章指挥) 、操作失误 (操作差错, 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 、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 例如工具或量具随手乱放, 测量工件不停机, 站在工作台上装夹工件, 越过运转刀具取送物料, 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

1.2 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

现代化的生产使煤矿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机械设备市场开放, 大量劣质机械设备涌入市场, 一些企业为了谋取个人利益, 购进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设备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不合格产品投入使用, 这样就对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隐患。此外, 生产煤矿设备配件的企业结构小而散, 对于配件的尺寸、规格、材料、性能没有统一的标准, 只要不是一个厂家的配件, 90%以上不相匹配。各个厂家所生产的配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 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 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降低成本、零件加工超差, 这也给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带来了一定影响。

1.3 设备陈旧老化

在煤矿建设时, 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 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 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 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 致使煤矿机械设备更新速度缓慢, 设备相对老化, 大量超过服务年限, 且仍在继续使用, 达不到煤矿安全规范标准。另外, 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 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 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 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 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1.4 设备配套不合理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 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 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 一些煤矿拼设备, 超机械的额定负荷、额定寿命运转,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 磨合期内, 往往事故发生率较高。

1.5 设备检修不到位

煤炭企业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 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 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野蛮操作, 不按安全规定操作, 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使机械设备受到损坏, 带病运行, 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再加上设备陈旧, 没有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检修, 日常维护保养, 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 年检月检工作更是很难进行下去。据统计, 发生的机械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2 减少煤矿机械事故的措施

2.1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 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 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 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 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 要严格考核发证, 持证上岗。使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煤矿安全规定, 人人认清身边的危险源、伤害的预知预防措施, 彻底避免现有的习惯性违章, 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

2.2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 明确事故的危害性, 消除安全侥幸心理, 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 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 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 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 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 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另外, 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加以监护, 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2.3 加强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

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 特别对机械设备及辅助产品要严把质量关, 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

(1) 根据生产需要、技术要求, 产品质量选购合格设备。

(2) 凡是新投入使用的设备不论是选购, 还是自制的, 都要按设计规定, 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质量状态、安全功能进行全面、严格验收, 并要经过试运行确认无误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4 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

对特种作业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 以岗定人, 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 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 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 划分工资等级, 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 对优胜者给予重奖, 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 即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 以业余培训为主, 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 以重点培训为主, 内培与外培相结合, 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 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 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2.5 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 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 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 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 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2.6 建全安全法制,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企业领导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 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 使机械管理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实践证明, 要抓好安全工作, 离不开有效的监督, 失去了监督作用, 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 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 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 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 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 通过经济杠杆, 严格考核, 兑现奖惩, 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 结语

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设备种类、型号增多, 规格加大, 这就要求在日常维护和修理中应具有先进的方法和技术。维修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合理的维修方案, 从而达到现代化优质机械设施,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爽英, 吴超.企业安全能力系统构建及层次分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3) :181~184WANG Shuang-ying, WUChao.Construction and level analysis of enterprise s safety capability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5 (3) :181~184

[2]傅贵, 扈天保, 白原平, 等.改善企业安全文化技术手段的应用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2) :121~124FU Gui, HUTian-bao, BAI Yuan-ping, et al.Study on the tech-nologic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5 (2) :121~124

[3]张海鹏.浅析煤矿中的水灾害防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5) :100~103ZHANG Hai-peng.Probe in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dis-aster in coal min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 4 (5) :100~103

煤矿机械事故分析和防范措施研究 篇8

在煤矿众多事故中, 机械事故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一旦发生机械事故, 除了会影响煤矿的生产与发展, 同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 甚至还会导致瓦斯爆炸或者煤矿煤尘等问题的发生, 最终使整个矿井受到影响和干扰。针对这些问题, 必须要加强煤矿机械事故的防范。

1 煤矿机械事故分析

1.1 造成煤矿事故的原因

1)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据调查资料显示, 目前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 即大多数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均不是很高, 文化基础较低, 且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未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要求与规定来实施操作, 再加上在生产作业中, 工作人员岗位的调整较为频繁, 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造成违章操作或者违章指挥问题频发。

2) 所用设备较为老旧, 在安全投入上较低。因各种历史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很多煤矿在生产过程中, 所采用的设备大都较为老旧, 在设备的投入上均较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仍旧采用的是一些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 尤其是井下设备的老化, 由于设备得不到及时地更新, 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安全投入, 使得煤矿机械事故频频发生。

3) 缺乏相应的检修与保养。目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已开始广泛应用起了支架、采煤机、掘进机以及运输机等各种先进设备, 由于这些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容易磨损,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 必须要加强设备的全面检修。但是在实际检修工作中, 往往未重视这点内容, 只有当设备出现较大故障时, 才进行检修, 或者在检修过程中未深入分析设备所存在的问题, 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 继而进一步造成机械事故的发生。此外, 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要求来检测和检验机电设备, 只依靠平时的经验来进行检测。

4) 机械配件的质量不合格或者规格较差等。在选择设备时, 过于追求价格的低廉, 而忽略了设备的质量。同时在选择设备时, 未考虑到设备的配套性, 使得设备和煤矿生产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当各设备在磨合使用过程中, 往往会造成机械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 随着机械设备市场的开放, 在煤矿机械设备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劣质的产品,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非法采用一些非防爆产品或者在煤矿中不允许应用的产品等现象时常发生, 而这些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5) 缺乏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和专业的管理组织。在2005年时, 国家就煤矿质量予以明确的规定, 即在每一个煤矿生产中至少应该构建17种机械设备管理机制。但是就当前煤矿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煤矿都未重视这一点内容, 要不然是未构建管理机制, 就是其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些即使构建了管理机制, 但是却未将其贯彻和落实。

1.2 煤矿机械事故的危害

煤矿机械事故的危害主要包括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火灾、水害、噪声危害以及物理性爆炸等, 这些危害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煤矿的生产, 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 除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还会阻碍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

2 煤矿机械事故的防范措施

1) 在全部机械设备的设计、选型、购买以及安装调试等整个过程中, 机电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以及物资供应部门等相关部门必须要把好质量这一关,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求, 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情况来选用设备, 避免一些质量不合格或者生产技术不满足煤矿生产要求的产品进入到采矿作业中。同时, 还应根据国家对于设备管理所明确的具体要求和使用规定, 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 其中对于设备的停产检修, 应该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 从而保障其检修质量。

2) 构建稳定且合理的安全投入机制, 确保在机械设备维修以及矿井的维护中所需要的资金可及时且足额到位。同时还应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构建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度, 促使其管理工作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需求,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内容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大力开展职工教育活动, 加强固定设备以及采掘设备的现场管理, 采取持证上岗的方式来进行生产。此外, 还应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与落实, 确保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生产责任制度以及工种岗位责任制度等的落实, 使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能够重视安全生产这一工作。

3) 加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思政教育, 切实提高矿工的操作技能以及其工作经验, 可通过竞争机制的构建, 引导员工自主地进行安全业务方面知识的学习, 或者每隔段时间来开展相应的技能竞赛活动, 对于优胜者予以相应的奖励, 以此来调动员工学习业务和技术的积极性, 继而切实提高其专业技能素质, 除此之外, 还可采取三结合的教育方式, 即将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结合、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结合、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集合, 并强化对于新职工、新技术以及新岗位的培训。在思政教育上, 必须要使职工明白事故发生以后所带来的影响与危害,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消除职工所存在的侥幸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 可通过典型说教的方式, 利用生动且真实的案例来教育员工, 使职工能够清除认识到事故所带来的各种危害, 不断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 要注意的是, 在教育过程中, 应该因地制宜, 结合员工自身的情况来实施教育, 避免因心理方面的因素导致突发事故的发生。

4) 加强井下和井上供电系统的管理。在井下应用普通的电气测量仪表时, 应该在瓦斯浓度不>1.0%的地点来应用, 同时还应实时对使用环境瓦斯浓度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在井下中的这些供电线路上不可进行任何负荷的分接, 同时不可带电进行检修, 对电线、电气设备以及电缆不可进行搬迁, 若必须要进行检修或者进行电气设备的搬迁, 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来实施。在防爆电气设备进入至矿井之前, 应该具备相应的合格证明。除此之外, 在井上和井下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防雷电装置的装设和电缆的敷设。

5) 排水系统。在井下作业中, 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水泵, 同时在主排水管路中还应配置相应的备用水管与工作水管。在雨季采矿之前, 应该对水泵、排水设备、水管、输电线路以及闸阀等进行全面地检修, 并实施相应的排水试验, 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问题。

6) 加大设备的投入以及改造。通过不同形式的融资以及集资, 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规定中所明确的具体标准, 进行相应的规划, 从而确保煤矿生产中所需设备的运转处于一种稳定且安全的状态, 并且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换, 对于保护装置不够齐全的设备, 比如干式变压器或者提升绞车, 应该按照国家具体的要求来进行维护或者更换, 利用节能降耗以及先进的现代设备来代替以往陈旧的设备。在进行机械设备改造时, 应注意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设备能耗的情况, 以提升设备的效率以及性能作为改造的主要目标, 大力推广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如综掘机、变电所监控系统、大功率的采煤机以及绞车变频调速装置等, 同时还应对作业面个数以及作业点进行合理的控制, 降低事故发生源, 从而达到矿井高效、安全以及高产的目的。

除了上述内容外, 在发生了机械事故以后, 现场人员应该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并将情况上报, 接着由相关部门或者单位来准备救灾的设备以及材料等, 同时还要安排相应的救灾人员以及救护队伍到事故地点进行事故的处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减少和避免煤矿机械事故的发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与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将工作的方向与重点放于机械设备上, 除了要加强设备的投入, 同时还应该引入相应的先进技术, 基于煤矿生产活动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做好煤矿机械事故的预防措施与事故处理措施。此外, 还应加强采矿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增强其安全意识, 继而确保煤矿生产与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把机械设备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之中, 基于“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这一原则来采矿, 从而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生剑.浅析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世界家苑, 2012 (5) :374.

电力安全建设现状和改善措施分析 篇9

近年来, 国家电力水平不断提升, 安全建设管理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 由于电力系统安全建设规模大、项目多、任务重, 实践过程中, 技术力量相对较弱, 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而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尤其是因为电力设备故障导致的大面积停电, 严重阻碍了生产生活。下面, 就电力安全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分析。

1) 电力行业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南方某县级供电公司曾经发生过一起群伤群亡的惨痛的安全事故。在该公司进行低压线路改造中, 线路检修班和计量班现场施工中安全防范措施严重不当, 线路摩擦导致漏电事故。发生事故绝非偶然, 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准备前期不严谨, 员工安全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欠缺;施工过程中没有身着安全防护的工作服;电路设备严重老化, 未及时更换;安全监督人员擅离职守。这些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并不少见, 这对于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一种很大的威胁。

2) 季节和地域影响明显。供电过程会受到季节变化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在每年夏季和人口密集的城镇, 用电需求会大幅增加, 电量缺口大, 供不应求。为应对这种情况, 供电公司会采用拉闸限电的方式提供电能。这种情况对于用电需求较高的生产企业非常不利, 会很大程度上减弱其生产效率。此外, 拉闸限电也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2012年印度大停电造成了印东北部六亿七千万人受到影响, 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就是印度整体电力供给量无法满足高峰期的供电要求。事后, 印度总理申请投入4千亿美元来提升印度的供电能力和发电的稳定性。我国的供电工作虽然相比印度更完善, 但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

3) 电力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 电力公司的安全建设管理缺少健全的制度, 并没有将每一项工作对应的安全规范进行一一落实。例如在用电线路安装过程中, 前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现场勘查制度, 做好危险点分析, 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很难真正做到。

4) 电力安全制度流于形式, 缺乏实际操作性。一些电力企业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没有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实处, 只停留在口头上, 严重阻碍安全建设, 无法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也无法提供安全的供电环境。出现安全事故时, 并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安全问题进行调查, 找不到事故的真正原因, 使得安全建设成为一纸空文, 无法为电力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很常见的情况是, 一些工程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开会分配工作任务时, 工作负责人会向工作班成员强调注意安全, 大家也积极回应, 但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 并没有切实的将安全施工注意事项加以细化说明落到实处, 最终酿成惨剧。

5) 电力设备使用不当。目前, 电力企业中, 废旧的电力设备重复使用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使用老化电力设备、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和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的电力事故屡见不鲜。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 必须有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把控设备的安全使用。如某供电局在一次低压线路故障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倒杆, 造成一名员工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电杆破损严重, 抗弯承载能力下降, 不能满足施工条件。

6) 电力系统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供电企业中, 安全建设制度已相对完善, 然而, 实际施工中仍能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监督管理不到位, 施工人员受到的制约较弱, 积极性不高。而且, 许多供电企业的领导更多的关注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 对于供电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 安全管理日常监督才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关键环节, 这些小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 影响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2 改善措施

1)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电力系统安全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工作人员, 相关人员的作业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完全是由电力企业人员的工作过程决定的。因此, 应在电力工程人员上岗之前进行系统的安全意识教育, 并对学习成果进行验收, 严格杜绝不合格人员上岗。在日常工作中, 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将安全问题深入到员工的内心, 让他们深切意识到电力安全无小事。

场外培训对于工作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应在施工现场由经验丰富的员工给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规范使用工器具及相关施工机具设备、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施工现场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

此外, 健全奖惩机制对于员工的工作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对于违章操作的工作人员给出明确的惩罚措施, 并进行记录;对于零失误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将安全工作深入到员工的意识里, 保障施工安全。

2) 完善电力安全制度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将安全管理任务实行分层分级负责的制度, 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监督部门应该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并对相关负责人给出惩罚措施, 保障责任到位。尤其对于习惯性违章的工作人员要严厉惩罚, 并对其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备案, 提醒其他工作人员防止类似违章行为的发生。

3) 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为了保障安全生产, 现场施工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安全不仅包括安全工器具的规范使用、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 还包括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 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对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无数的实例表明, 在电力维修过程中, 带电作业很容易无情的带走维修人员宝贵的生命。此外, 电力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电力设备的监管,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淘汰过期设备,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 严格监管工程承包作业。一些工程任务需要交给外包企业完成。在外包过程中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承包商的资质, 包括其工作质量和工作后续服务等。满足要求的承包商才可以接手工程。施工前要签订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 明确双方责任, 一旦出现问题按合同和协议处理, 保障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部门负责。

3 结语

电力系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能源供应系统,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力安全直接决定了国家经济是否能正常运转, 人民生活能否正常进行。因此, 电力部门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 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保障, 满足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需要。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日益提升。电力安全关系国计民生, 电力安全建设对于保障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电力安全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分析了其根源,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监督方案, 以推动电力企业的安全发展。

关键词:电力安全,现状分析,解决方案,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钞春艳.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护措施 篇10

关键词:楼面,裂缝,控制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大家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愿望愈加强烈。城市化建设不断提速, 楼房建的是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高速发展扩张, 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搅乱了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目前建筑质量问题电视曝光率高, 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 也是政府最近几年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问题的严重性

楼面开裂, 裂缝问题是建筑质量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一般的楼面开裂只是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 对房屋结构质量不产生太大影响, 但是较大的楼面开裂或是在重点给排水部位发生开裂, 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房屋漏水、降低建筑的抗震等级和使用寿命等) ,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 成为重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人们辛辛苦苦几十年才买了一套房子, 一旦出现了楼面开裂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他们找谁评理, 因此这将可能成为其他很多社会矛盾问题的导火索。

由此可见, 楼面裂缝问题绝对是一个民生问题, 严格控制楼面裂缝必将是化解矛盾, 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只有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控制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保证其不偷工减料, 保证按照强制的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楼面开裂问题, 下面就楼面开裂的原因深入分析一下。

2 原因分析

造成楼面开裂问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有人为主观的原因, 有技术、设备不到位的原因, 也有周围环境条件的原因。

2.1 浇筑混凝土时没有严格执行混凝土配比

很多时候, 技术人员, 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比不够合理, 搅拌不够均匀, 导致混凝土凝结滞后, 部分地方的应力过大, 有些地方的混凝土应力变小, 整个楼板不能均匀受力, 楼面开裂就在所难免了。造成这种开裂还有一种主要的因素就是楼板中钢筋含量、粗细程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有些建筑方为了降低成本, 将钢筋拉细, 导致其抗震系数大幅度下降。其中混凝土和钢筋的比例国家是有强制要求的, 一旦偷工减料, 将导致楼面的开裂。

2.2 混凝土用水不符合要求

在配比混凝土时, 加注水时, 没有重视水质量的监测, 水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混凝土以后的质量问题, 例如, 水中的氯元素含量不宜过高, 高含量的氯元素将在混凝土凝结后腐蚀其中的钢筋, 降低钢筋的使用强度, 为以后混凝土开裂埋下的很大的隐患, 有的企业为了降低建筑成本, 有意增加沙子和石子的含量, 但是这个含量一旦超过一定的标准后, 混凝土的强度将大大减弱, 混凝土凝结后开裂问题不可避免。

2.3 涨缩率考虑不充分是楼面缝隙的又一诱因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涨缩过程, 混凝土里的水大量挥发, 混凝土的体积和质量进一步降低, 涨缩过程伴随混凝土硬化凝结的全过程, 如果是环境温度较高的夏天, 在混凝土成型后没有及时进行喷水养护等后期处理, 混凝土的内部应力将随着涨缩过程不断集中, 造成事后房屋开裂问题。

2.4 自然环境条件考虑不足

一般在盛夏或严冬, 外界的气温比较极端, 在这个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将导致冷热涨缩量较大, 成为楼面应力集中的又一重要因素, 长时间的应力集中不利于楼面的建设, 这种张缩量将最终导致楼面开裂。

3 预防和控制

楼面裂缝问题是困扰居民的民生问题, 也是建筑业出现最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何预防和控制这样的楼房质量问题, 主要从建造过程着手, 严苛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 严把钢筋水泥质量关, 注重工期与自然环境温度的关系, 严防偷工减料, 各种事前问题成分加以考虑。

3.1 严格按照国家强制要求配比混凝土

这个配比问题是防止楼面开裂的主要措施, 设计施工之前, 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气温、混合剂的负作用、应力等诸多因素, 因为这个配比随着这些因素不同而变化的。在钢筋的建构过程中, 钢筋用量、粗细、密度、材质等要完全满足设计建筑的需求, 严防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这两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旦混凝土浇筑完成而没有满足相应的要求后, 楼面开裂便是自然的了。

3.2 严苛把控水泥、钢筋的质量

在招标的过程中, 拒绝商业贿赂。对于市场上各种类型的水泥、石子和钢筋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购买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严禁用低标号的水泥代替高标号的水泥, 而石子的大小, 均匀度也是招标的主要要素。混凝土硬化之后水泥浆释放大量的热量, 这样浇筑的混凝土将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裂缝, 因此选用水泥是一个关键。

3.3 浇筑后养护是防止楼面裂缝的最后一道关

科学合理的养护是将混凝土降温工作摆在首位, 利用抗拉强度不断提高楼面的抗裂能力, 同时可以降低楼面内外温差的应力约束, 这样就能控制楼面温度变化造成的楼面开裂。在混凝土养护中, 25度是最为适宜的温度。一旦出现极端气温要停止作业。浇筑后出现降雨, 可以用彩条布遮盖楼面, 如果在地势较低, 或是地基浇筑时发生降雨, 可以挖一些排水槽, 防止没有凝固的混凝土长时间受到雨水浸泡。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养护混凝土当中, 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现浇板的养护, 若这部分养护做不好, 不但会因为缺水而导致出现裂缝, 而且还会使混凝土强度得到降低。

4 结语

楼面开裂、裂缝是建筑质量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建筑企业要严格控制混凝配比, 重点把控水泥钢筋的质量关, 浇筑作业之前, 及时掌握天气温度和情况的变化, 同时做好浇筑作业完成之后的养护工作, 建筑全过程把控混凝土质量关。同时加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 提高质量意识, 保质保量的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作为监理方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施工质量严格检查。只有从上述这些方面, 楼面裂缝问题才能有效遏制, 居民楼房漏水现象才会避免, 遇到地震等地质灾害, 楼房才能经得起考验。

参考文献

[1]何星华, 高小旺.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篇11

【关键词】楼面裂缝防治措施;改善

1.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后二个原因比较重要,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第三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 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敷量。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童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应重点整修。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揣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土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而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又穿越,交又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且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对这类裂幢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遵)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橱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2.4加强肘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漫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遣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袭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待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淑婷.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固分析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5(02).

[2]王艳,王慰雄.乘进商品混土结构的防裂措施[J].水泥工程.2004(02).

煤粉锅炉制粉系统爆炸分析和措施 篇12

1 事故经过

2014 年02 月10 日, 2# 炉运行过程中炉膛温度过高, 汽温较高, 减温水全部开足仍不能满足负荷需求, 怀疑炉膛内结焦。12:00开始减负荷运行, 期间粉仓温度最高85℃。当天入炉煤为发热量5436 大卡, 挥发份31.73%的中煤煤质。其它运行锅炉的减温水量也有明显的上升, 分场要求输煤中班开始入炉煤与库存的淮矿的低挥发份煤种1:1 搭配入炉。同时通知锅炉运行中班在供热允许情况下继续减负荷运行, 以降低炉膛温度, 同时停运制粉系统降粉。18:45, 副司炉开始停运制粉系统的操作, 停给煤机, 关闭磨煤机入口热风门, 开启磨煤机入口冷风门, 同时关小乏气风门由75%至50%, 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在60℃左右用冷风抽粉, 当天磨煤机再循环风门处于关闭状态但该风门一直有泄漏, 未进行操作。在开启给煤机盖板副司炉时发现落煤管内有零星火星吸入磨煤机内。即报告司炉及班长, 班长检查后决定制粉系统停运后冲水处理。18:50 左右, 制粉系统发生爆炸, 磨煤机、排粉机跳闸报警, 即复位磨煤机、排粉机开关, 调整炉膛负压, 保持燃烧稳定, 汇报值长及分场、公司领导后, 停运该炉。

经仔细检查, 此次事故造成较大范围的设备损坏: (1) 制粉系统所有防爆门损坏; (2) 乏气风管7 米层处伸缩节变形损坏; (3) 乏气风门、磨煤机再循环风门碎裂; (4) 排粉机进口∮720 管道S弯从伸缩节至进口短管法兰处断裂; (5) 排粉机机壳、集流器碎裂损坏; (6) 排粉机主轴、叶轮变形; (7) 排粉机轴承箱电机侧端盖损坏, 轴承箱无法使用; (8) 排粉机出口风箱变形, 无法使用; (9) 排粉机电机损坏; (10) 磨油泵控制箱损坏; (11) 锅炉房零米层窗户玻璃大面积损坏; (12) 事故现场周围管道保温较大范围损坏。

2 处理过程

在抢修过程中再次检查系统内部相关情况, 查找事故原因。检查磨煤机出口温度热电偶, 无磨损, 校验出口温度正确。更换粗、细粉分离器所有防爆门, 打开粗、细粉分离器人孔门进去检查, 内部非常干净, 无过火痕迹, 粗粉分离器折向挡板上有平时运行时附着粘上的塑料纸, 无着过火的痕迹。粉仓防爆门完好, 细粉下粉锁气器、粗粉23 米层回粉管锁气器完好, 未翻帽。细粉分离器细筛子上还存有一定量的木屑, 无过火痕迹。割开排粉机出口风箱, 发现三次风管水平段内有过火煤粉残留, 11 日, 内部还有零星火星, 在至炉膛垂直弯头处割孔, 用压缩空气反吹, 把内部清理干净。在重新制作风箱时在风箱上朝西南增加防爆门一只, 原来未设置。排粉机进口∮720管道S弯从伸缩节至进口短管法兰处断裂, 检查该伸缩节上半部完好, 但下半部因损坏严重, 不能判断运行过程中是否完好。在恢复过程中, 取消了该伸缩节, 用直管代替, 因为该伸缩节位于斜管处, 极易磨损积粉自燃, 而且此管道在7 米、13 米、23 米层垂直段均设置有伸缩节, 完全有膨胀余量。磨煤机进口热风管道割孔检查, 磨煤机热风门处无积粉及过火痕迹, 磨煤机混合风门后有少量煤块及钢球, 有过火痕迹。因为此处为一死角, 在运行时给煤机落煤及添加钢球过程中会有少量煤块及钢球溅到此处, 而热风压力无法带出。磨煤机进出口打开检查, 无积粉及过火痕迹, 因此次事故磨煤机非正常停运, 磨煤机内部存有一定量的煤粉未能抽净, 进入磨煤机内部检查, 无煤气味道, 无过火痕迹, 为防止钢球下面的煤粉死灰复燃, 用大量的水对磨煤机内部进行冲洗。

3 事故结论

根据事故现场现象以及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检查, 可以判断确定此次事故的爆炸点在排粉机进口。因为在此处爆炸所产生的创伤面是最大的。在23 米层以上段及磨煤机进出口处, 根据检查现象, 所产生的气流冲击波相对较小。确定排粉机进口伸缩节磨损, 导流套内积粉自燃, 在停运制粉系统过程中, 给煤机停运盖板开启, 此时大量的氧气及高浓度的煤粉进入整个制粉系统, 到达排粉机进口碰到火星, 达到爆炸条件, 引起爆炸。在停运制粉系统过程中运行人员发现的磨煤机进口的零星火星为排粉机再循环管带出的。现其它锅炉, 1# 炉此处无伸缩节, 5# 炉在垂直段, 3#、4# 炉在同样位置设有伸缩节, 锅炉分场将择机把3#、4# 炉的该伸缩节取消。此次事故燃煤发热量、挥发份过高也是一定的原因, 锅炉分场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将更加严格的根据煤质化验报告单进行入炉煤的搭配, 确保安全。此次事故为严重的设备损坏事故, 造成大范围的设备损坏以及五天的低压力供热, 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4 整改措施

4.1 取消排粉机进口∮720 管道S弯处伸缩节, 用直管代替。因为该伸缩节位于斜管处, 极易磨损积粉自燃, 而且此管道在7 米、13米、23 米层垂直段均设置有伸缩节, 完全有膨胀余量。现其它锅炉, 1# 炉此处无伸缩节, 5# 炉在垂直段, 3#、4# 炉在同样位置设有伸缩节, 锅炉分场将择机把3#、4# 炉的该伸缩节取消;

4.2 排粉机出口风箱增设防爆门一只, 原来未设置;

4.3 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将更加严格的根据煤质化验报告单进行入炉煤的搭配, 确保安全。如遇到高发热量、高挥发份煤种提前通知锅炉运行班, 及时做好运行调整, 分场并根据煤质情况及时调整煤粉细度;

4.4 锅炉运行在制粉系统运行过程中磨煤机进口发现火星时, 保持给煤机运行, 打开给煤机盖板, 用工业水冲洗。火星熄灭后, 缓慢减少给煤量, 制粉系统积粉抽净后, 汇报分场, 打开检查;

4.5 锅炉运行每次停运制粉系统必须将系统积粉抽净, 抽粉时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不得超过75℃.同时启动制粉系统前对整个系统检查, 主要为磨煤机进口、木块分离器检查门打开、木屑分离器筛子打开, 检查是否有煤气味道, 确认无煤粉自燃现象;

4.6 平时制粉系统运行时, 根据煤质情况及制粉出力合理调整磨煤机再循环门开度, 但不得低于5%, 保持系统合理负压及磨煤机出口温度不得超过75℃;

4.7 锅炉停运一周, 打开粗、细分离器人孔门, 检查内部积粉情况, 进行清理;

4.8 加强巡回检查, 发现制粉系统漏风、防爆门缺陷等及时消除;

4.9 执行定期降粉制度, 如遇粉仓温度高增加降粉频率;

4.10 定期校验磨煤机出口温度、粉仓温度, 确保其准确性。

摘要:本文具体介绍了无锡能达热电有限公司2号锅炉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分析, 并针对此次事故提出整改措施。

关键词:锅炉,制粉,爆炸排风机,伸缩节

参考文献

[1]《锅炉运行规程》无锡能达热电有限公司, 2008.

上一篇:农业机械安全下一篇:正常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