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共9篇)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 篇1
1 项目背景
重庆市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五布河干流上,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城市供水为主,同时兼顾小城镇及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的综合利用。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最大坝高63.9 m,坝顶长度312.3 m,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和泄洪防空洞等。输水线路长24.969 m,包括隧洞、泵站、交叉建筑物及控制建筑物。项目所在区域地势起伏多变,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区内以紫色土为主,根据流域内白鹤水文站与石龙雨量站1959—2009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 104 mm,但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的67.0%,根据巴南气象站统计,1971—2010年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日照数1 134 h,是生态脆弱区,工程施工扰动地面228.51 hm2,扰动面积大,势必造成矿质养分含量丰富的紫色土大量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积等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
2 紫色土的特性
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变来的,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矿质含量丰富,土壤中的紫色大都富含钙质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很肥沃。紫色土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融。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 cm,超过lm区域很少,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其农业利用价值很高。
紫色土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3个亚类。酸性紫色土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广大低山丘陵。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土壤呈酸性,pH值小于5.5,盐基饱和度较低;中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土层较酸性紫色土薄,30~60 cm,碳酸钙含量小于30 g/kg,pH值约为7.5,肥力水平较高,但有机质、氮、磷稍显不足;石灰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大于6%,土壤有机质在10 g/kg左右,氮、磷低,锌、硼严重缺乏,土体浅薄,保水抗旱能力差。
3 紫色土的水土保持缺陷分析
紫色土尤其是侵蚀酸性紫色土土层浅薄,土层松散,结构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差,由于人为活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疏松腐殖质层多被侵蚀,母质层裸露,有机质降低,土壤侵蚀严重,易造成水土流失;紫色土风化也快,是一种具有强烈侵蚀性的土壤,其侵蚀程度仅次于黄土;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松散土壤流入下游河道,影响行洪安全。现阶段紫色土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亟需进行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
4 针对缺陷的有益探索
4.1 水土保持林对紫色土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大于0.25 mm的结构单位称为大团聚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土壤结构的关键性指标,是土壤环境、管理实践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结果。
王轶浩等研究三峡库区紫色土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团粒组成及分形特征认为三峡库区紫色土物理性状为土壤容重为12.4~16.6 kN/m3,土壤pH值为5.12~6.21[2]。紫色土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而小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则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2]。紫色土区域实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后使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
三峡库区紫色土经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后,土壤生态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原因是,植被恢复后地表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增多,增加土壤中天然有机质来源,促使土壤中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另一方面其冠层和地表覆盖物能有效减少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土壤大团聚体的冲刷和破坏,以及人为对土壤大团聚体破坏的减弱;经过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后,紫色土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且随时间增长而变得明显,是由于植被恢复后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增加[2]。
4.2 水土保持林的林种选择对紫色土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紫色土区域不同治理措施下植被恢复和土壤性质改良最明显的是实施林草措施和封禁,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其次是乔灌草相结合的恢复措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乔灌草垂直配置和树草种选择多样性可增加区域生态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使紫色土区域土壤性质得到改良。
4.3 水土保持林对紫色土水文作用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与土壤厚度、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率、最大持水量有关,研究表明就重庆而言,林区降水量高于农区;径流系数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大而增大;区域径流泥沙含量随林草覆盖率增加而降低。营造水土保持林可增加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增加区域径流系数,减少径流泥沙含量。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实施后,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保护和增加土壤养分,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量,使区域生态良性循环。
5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5.1 措施设计与水源涵养相结合
重庆市水利枢纽工程各区域选择适生树草种造林种草,乔灌草在空间上垂直搭配与水源涵养林相结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实施后可涵养水源;保留紫色土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
5.2 措施设计与改良土壤相结合
结合紫色土特性及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对紫色土的蓄水保土、改良土壤等作用,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侧重于“硬”治理,既要使水土流失治理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也要发挥长远的生态效益。增加工程措施和临时挡护措施,使改良紫色土土壤在短期内起到明显的作用。
5.3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
5.3.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中重点是工程开挖前,将表层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为30~60 cm,剥离后集中堆放,待工程施工结束后回填利用,对紫色腐殖质土保护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5.3.2 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重点是针对紫色土,选择适合紫色土生长的树草种。根据《重庆市林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及现场查勘,对临时占地选择重庆市乡土树种马桑和黄荆进行行间混交绿化,株行距为1 m×1 m,穴装整地,规格为30 cm×30 cm,以控制水土流失;对永久征地范围内区域,选择撒播三叶草、紫花苜蓿等草籽,点缀栽植雪松、紫叶李、磁竹、栾树、大叶黄杨等乔灌木树种进行绿化美化。
5.3.3 临时措施
临时措施重点是针对工程临时开挖面及临时堆土进行挡护苫盖,选择使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同时在堆土周边使用袋装土进行挡护,断面为矩形,尺寸为0.6 m×1 m,防治雨水冲刷松散堆积体及裸露高陡边坡。
6 结语
(1)紫色土在治理中虽然存在水土保持缺陷,但是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有利于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更加合理、适用。
(2)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能够对未开工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更便于指导实践。
(3)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的措施,并在各项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监测,以便对下一步紫色土水土保持效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刘刚才,游翔,张建辉.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治理对水土保持的作用[J].山地学报,2008.25(5):590-595.
[2]王轶浩,耿养会,黄仲华.三峡库区紫色土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团粒组成及分形特征[J].生态学报,2013,33(1 8):5493-5499.
[3]熊伟,魏胜龙,陈志彪.紫色土丘陵区生态恢复模式与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9(4):44-50.
[4]马良清,张毓锐.重庆地区森林水文作用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1):14-19.
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篇2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随之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由于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工程项目正投入建设当中,水土流失等各种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迫在眉睫,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城市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充分考虑,有效地治理城市水土流失现象,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城市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1、城市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仅分为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人类不科学合理的活动而导致土壤被侵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到地形、地质、土壤、气候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以城市的建设,但是在城市多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工程地基的开挖会导致原有植被遭到破坏,裸地面积广,甚至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避免生态环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城市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或者没有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约束人们的行为,执法不严,同样也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针对于上述的产生原因,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避免水土流失严重,使环境与城市的发展保持一致,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城市进程不断加快,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環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再加上人们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治理,最终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人们没有及时治理水土流失现象,那么城市地表由于缺少养分而导致植被存活率较低,地标不断硬化,导致水土保持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当雨季来临时,雨水根本不能够及时深入到地下,最终导致城市出现地表流水,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危害,甚至还会引发洪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不利于城市的建设、进步与发展。
二、城市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特点
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理水土流失现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相对于传统的水土保持工程而言,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其具有以下特点:1)更加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预防工作;2)能够针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3)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强调的是社会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还对城市美化与绿化方面引起了高度重视。
三、城市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空间,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是最常使用的两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对象及内容的不同,而选择最恰当的治理措施。
1、制定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加强管理和监督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现状,以指导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逐步实施,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恢复的老路。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要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以不影响和破坏区域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平衡为限。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注意搞好几方面的结合:①同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相结合;②同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③同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④同发展城市、城郊经济相结合。
2、建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预报系统
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模型是定量化开展监测、评价水土流失环境危害和水土保持设施防治效益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地球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监测工具和监测手段得到进一步改善。在监测领域,最为急迫的需要之一就是发展我国自己的侵蚀监测预报模型(包括区域监测模型、城市水土流失监测模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成为近年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框架。
3、完善排水系统。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在开发区内按照城市建设排水标准,兴建排水管网,使洪水能畅通排至外部河道,排水汇入外部河道前还需设置沉沙池,减轻泥沙对外部河网的淤积,雨污管网分开。对于缺水城市,可以通过下水道将大部分降水收集起来再利用。工业与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次利用,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真正实现水循环利用,使生态系统水分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土保持问题。
4、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加强执法宣传
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加大行政干预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全面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所有的开发建设项目应依法编制和报批水土保持方案,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随时监督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项目完工后业主应主动完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四、结语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许许多多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都会使水土资源遭到不同层次的破坏、流失。在各项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必须拿出措施,并将城市水土保持划入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统筹中来,保证城市水土流失现象得到必须、有效的治理,使人与自然能够真正的和谐发展。城市水土保持工程虽然是一项既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相信经过政府部门和广大城市建设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并在政策的不断完善下,一定能够使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栗丽,王曰鑫.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初探[J].河北林业科技,2007(04)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篇3
1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1.1生物林草水土保持
生物林草措施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 增加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 以此对水土流失区域地表进行保护, 避免地表土壤直接受到降水打击。地表覆盖的植被增加还能有效拦蓄径流, 对流域水文状态进行调节。由于植物根系作用, 提高了突然的抗冲刷力, 从而减少水流带走的泥沙量, 降低土壤受到侵蚀的力度, 从而改善流域生态, 并进一步改良土壤。此种生物林业系统在水土保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系统状况, 而植被的自我繁殖也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都是由于人为大肆破坏林草资源而发生, 一旦土壤没有林草系统予以保护, 雨水、地表径流便可以轻易的对其进行冲刷、侵蚀, 地表的水资源转换能力遭到破坏, 如此也加大了水灾的发生几率。另外, 若水土流失达到一定程度, 地表径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会淤积在下流河床、湖泊、蓄洪区等位置, 河床被抬高, 河道、湖泊以及蓄洪区的泄洪能力降低, 以此增加了水灾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是由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所造成的灾害。众所周知, 林草资源能够有效平衡生态系统, 不但能够涵养水分, 将地表径流转换为当下径流, 还能针对径流水流状态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一定的调节。当遇到强降水时可以拦截降水, 减少土壤受到的侵蚀。不但如此, 林草生态还能提高水土保持性能, 降低地表径流, 如此土壤受到地表水流的侵蚀程度便得到了控制, 因此林草生态体系在保持水土、改善流域生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 林业生态系统对水土保持的巨大作用。
1.2保护性耕作
滥垦开荒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配置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问题。近年来, 在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水土保持耕作开始成为新型的水土保持措施, 用于保水、保土、保肥, 从而保证区域农业生产, 同时整地、耕地所采用的农具应当以犁、锄、耙为主, 以此对地表结构以及局部微地形进行改变。目前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保护性耕地措施有:横坡耕作、垄作区田、等高带状间作、少耕免耕以及等高沟垄耕作和水平沟, 而这些方式被统称为保护性耕地措施。不同的区域应当依照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水土保持需要, 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 以此获得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1.3工程措施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中, 工程措施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工程措施主要在有限范围内的小地形对地表径流进行拦蓄, 以此提高土壤降雨的入渗量, 从而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 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 防止土壤的侵蚀率, 合理科学的开发流域土地资源。工程措施依照兴修目的、应用条件可以分为四种, 即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而应用最为频繁的工程措施主要为防止坡地土壤侵蚀的工程措施, 即山坡防护工程, 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山坡防护工程有:坡式梯田、水平梯田、隔坡梯田、水平阶等。
2效益分析
效益定量计算主要是横向比较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定量预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从而提供比较依据。所谓的水土保持效益主要指实施减水减沙措施后减少的侵蚀产沙量以及径流产沙量的对照比例。我国地形条件相对复杂, 且耕地中陡坡耕地相对较多, 虽然多数区域已经开展了各类措施, 并对各类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了研究, 但是区域不同、流域不同、观测者不同, 则观测小区也存在差异, 从而水土保持措施的横向比较困难。所以急需确定一个小区标准, 以此为各类措施的横向比较制定衡量标准, 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根据调查分析, 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均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对于生物林草措施而言, 小麦地不同措施的减水效益平均约为50%, 最低为15%, 大豆地减沙效益平均为73%, 最低30%。其中以成林林地如刺槐、柠条、沙打旺保土、保水效益最高, 其减水、减沙效益平均高达82%和99%;其次为草灌类型如草木樨、红豆草、紫花苜蓿、幼年沙打旺和柠条林等 (减流减沙效益为54%和76%) , 并且以草 (草木樨、红豆草、紫花苜蓿) 灌 (柠条) 间作为高, 减流减沙效益分别为58%和77%;农作物如谷子、糜子、豆类、玉米、小麦等的水保作用最小, 其平均减水减沙效益分别为29%和56%, 其中黑豆的减流减沙效益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黑豆生长旺盛期即覆盖率最高时正是一年里暴雨频繁发生期, 故而其抵抗降雨径流侵蚀冲刷能力最强, 减流减沙效益高。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减水效益平均在51%以上, 而减沙效益大都大于70% (平均61%) 。其中等高沟垄耕作、垄作区田和套犁沟播减水减沙效益相当, 水平沟耕作措施减水减沙效益随坡度变化较大。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减流效益在55%以上 (平均68%) , 减沙效益高于65% (平均81%) , 其中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水保效益略高于鱼鳞坑和水平阶。就平均水平而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普遍高于生物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 但是由于工程措施耗工、耗时、投入资金大, 在现阶段难以大面积推广;此外生物林草措施绿化环境、涵养水源、改善局部小气候的特殊功能也是工程措施难以替代的。因此, 因地制宜地配套实施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生物、耕作、工程措施) 是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的唯一良方。
从另一角度分析, 生物林草的地上部分能够对水流泥沙进行过滤, 而地下根系则可以固土保水, 因此即便同样径流条件进行对照, 也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侵蚀率, 对水土进行保持。而工程措施则通过人工工程拦截水流, 从而降低水流速度, 对泥沙进行沉淀。因而可以降低土壤侵蚀, 减沙减水。
3结束语
(1)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而施行水土保持措施前需要对小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解, 通过定量计算可以准确预报小流域土壤侵蚀状态, 为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合理的配置意见, 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 通过对各类措施的比较, 保护性耕地措施的作用最小, 因而可以总结,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便是陡坡耕地。而生物林草措施是水土保持消息最佳的措施, 因而对陡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极为必要。 (3) 对土壤的扰动影响最大的为耕作措施, 会对土壤侵蚀造成影响, 加剧土壤侵蚀。但若配合采取减水措施, 则能有效提高减沙效果。
摘要:水土资源是流域生态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过去滥砍滥伐以及开荒种地等冲动开发行为严重破坏了流域生态, 因而造成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 社会各界逐渐加大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 而不同地区也总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 例如生物林草保持水土、科学耕作保持水土等,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类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论述, 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最终的水土保持效果, 从而为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措施,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起.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J].科技与企业, 2014 (11) .
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措施分析 篇4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原因;危害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55-1
水土流失是目前我国比较严重的一种生态环境危害,这种破坏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还影响了相关地区的水文条件,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是有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1 水土流失的成因
近些年来,由于人口的膨胀,使得人口密度增大。人们的平均土地占有面积逐渐减少。由此导致的乱砍乱伐、开矿取土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导致我国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此外,我国的农业耕地开发较早,种植和保养环节失调,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出现结板的现象,其渗入能力也比较差,土壤的理化性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此外,人们只片面的追求粮食产量,在陡坡进行开荒。人们对水土流失的防治观念比较淡薄,缺乏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也没有足够的生态平衡观念。由于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较缓慢,使得新生的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积,使得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导致农业种植土壤变薄,农耕土地地力衰竭,进而影响了粮食产量。水土流失还带来了植被的破坏,植被的减少反过来又不利于水土的保持,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因水土流失导致的侵蚀沟的增加,使得大量的耕地被吞食,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随着沟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使得耕地被划分,将耕作的面积分割成许多小面积耕地,阻碍了机械耕作的实施。同时,沟壑也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的交通运输能力,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沙土随着水流进入河流,在比较平缓的河床中就会出现沉淀,泥沙的沉淀便会使得河床进一步抬高,影响了河道的抗洪能力。泥沙沉淀到下游的水库等水利工程之下,严重影响到了水利工程的蓄水、防洪能力,加剧了当地的洪涝灾害。此外,由于水土流失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造成当地的生态环境失衡,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形成了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相关治理部门要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一套实际可行的治理方案。要防止在治理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对于新发生的水土流失现象,要采取责任制,由破坏者对其进行治理。治理时还应该以小流域作为单位,突出治理的经济效应,还要积极动员当地群众配合有关部门的治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3.1 耕作措施
在治理的时候,要动员群众退耕还林还草,在陡坡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禁止开垦耕作用地,并且多种植一些固土植物,防止水土的进一步流失。还可以采用秸秆还田、少耕深松等措施,进一步拦截地表的水土,减缓坡面的水流速度,减少水土的流失。
3.2 生物措施
积极种植农田防护林以及水土保持林,要种植防冲固土的植物带,建立生态林防护体系,发挥生态林保持水土的功能,进而防止水土受到风蚀或者水蚀的危害,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要加大退耕还林和还草的力度,加大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在陡坡等水土流失易发生的地段,要取缔农业耕种,种植固土能力较好的水林,这样可以有效的较少水土的流失。同时,为了防止沟蚀的进一步发展,要对坡耕地的自然水线进行有效的保护,要尽量减少沟蚀对原地貌和原植被的破坏。生物防治可以实现就地取材,不仅减少了防治的成本,也方便防治的施工。
3.3 工程措施
在耕地的排涝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过程中,明沟排水设计要尽可能的减少排水沟的施工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明沟的排水量。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注意尽量减少对施工地植被的破坏,要多利用当地的自然水线,将排水沟沿着自然水线进行建设。这样可以有效的减缓水流的速度。对于流量较大,流速较快的斜坡,在排水沟的设计和施工中,多采用修建工程衬砌或者工程跌水的方法来减少水土对排水沟的冲刷。对于陡坡、长坡或者耕种面积较大的地方,要在坡耕上设置一些横坡截流沟,横坡截流沟可以有效的分割水线,降低水流的流速,减少水土的流失。
4 结语
水土流失对我国的生产、居民的生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水土流失极大破坏了地面的完整性,降低了种植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壤砂化、石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同时,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河床抬高,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变差,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治理方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最优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防治水土的流失,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佳欣,唐艳春,赵旭.庆安县水土流失成因与治理经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4,(03).
[2] 李立新,陈英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与效益评估[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
[3] 杨亚娟.联合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02).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 篇5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1 土壤侵蚀的危害
近年来, 世界各地的土壤侵蚀持续发生, 尤其是在亚洲大陆, 比如, 印度每年从其总数80×10~6ha的耕地, 损失6000×10~6t土壤。虽然可以把一部分侵蚀解释为自然原因所造成, 但有足够的证据说明,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侵蚀, 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活动是以对森林的侵占, 草地的过分放牧, 边远地区适于农业可耕地的扩大等形式进行的。土壤侵蚀一旦发生后果将十分严重, 最明显的是它严重的影响环境, 辟如沙漠化、旱灾、水灾、淤积和土地退化, 以及由于土地生产力下降到食物亏空对经济的冲击。而我国的水土流失的面积达331.7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34.6%, 荒漠化、沙漠化面积262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27.3%, 所以我国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 因此, 为了减轻我国的土壤侵蚀当务之急是开展水土保持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 水土保持措施及各项措施的特点
2.1 水土保持措施的概念。
水土保持是指为了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地资源,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以利于充分发挥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水土保持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
总的来说,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按以下两种方法分类:[2]
2.1.1 根据治理措施特性分为: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 (或称植物措施) 和耕作措施三大类。治理中三类措施都要采用, 称为综合措施。
2.1.2 根据治理对象分为:
坡耕地治理措施、荒地治理措施、沟壑治理措施、风沙治理措施、崩岗治理措施和小型水利工程等六大类。各类治理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分别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 以及这些措施的不同组合, 总起来也是综合措施。
2.2 水土保护措施的种类及特点。
水土保护措施分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耕作措施, 其措施具有不同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治理需要其有不同的功效, 下面, 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者的不同及各自拥有的特点。
2.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 包括治坡工程 (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 、治沟工程 (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 和小型水利工程 (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
工程措施的特点是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 工程措施的重点在于建造各种工程设施和小型水利工程, 工程措施与当地治理的地形息息相关, 若地形太过于陡峭, 那么工程措施实施起来就比较难执行, 而且工程措施的治理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需要大量工人共同建造, 而且一般实施环境较为艰苦并且危险, 所以实施者的生命安全容易遭到危害, 但其治理方法与生物措施相比实施时间较短, 与工程措施相比更加简单易行, 所以, 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措施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2.2.2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方法, 增加植被覆盖率,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 又称植物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 改良土壤, 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的措施。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不同, 其特点是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方法, 土壤侵蚀使土壤的结构、营养遭到破坏, 多种植树木不仅可以改良土壤, 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 还可以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率。更重要的是, 多种植树木, 不仅有效降低土壤侵蚀, 还可以使空气清新, 对雾霾、温室效应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并且生物措施应其具有的特点更适用与平原, 但生物措施因为要种植树木, 所以其治理可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生物措施一般要提前做好准备。
2.2.3 耕作措施。
耕作措施是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 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 保土蓄水, 改良土壤, 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耕作措施与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不同, 其特点是改变坡面微小地形而改善土壤侵蚀的, 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加植被覆盖和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 还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可谓是一举两得, 虽然耕作措施与生物措施相比没有时间上的约束, 但耕作措施因为是要改变坡面微小地形, 所以实施起来比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更加困难, 需要精准的测量和深入的分析与全面的考察当地的地形, 并且工程措施比较有局限性, 受到地形的限制, 平地不易实施此措施, 但耕作措施的与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相比实施效果还是很好的。
所以, 在选择水土保持措施时要全面考虑当地的各种条件, 包括环境、地形等, 三种水土保持措施特点、治理效果各不相同, 各具特点及优点, 所以治理土壤侵蚀时要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 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3 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为了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定量预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 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定量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合格了, 水土保持措施才能得到最大化的防治效果。总的来说, 水土保持措施是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基础与前提, 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是水土保持措施的深入与继续。
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是指:这些措施的实施所减少的径流和侵蚀产沙量相对于对照的百分比 (或比例) 。我国由于地形条件复杂, 陡坡耕地比例较大, 虽然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开展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 但由于不同研究者采用的观测小区各异, 使得所得结果很难进行横向比较, 因此, 当务之急是制定一个小区标准, 即将不同的研究者测得的资料进行整理, 使之能在同一衡量标准下进行比较, 这样为获取中国各种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因子值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各种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值可以看出, 农作物减水减沙作用最少, 说明陡坡耕地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场所。生物措施由于过滤泥沙或固土作用, 减沙效益显著, 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是解决水土流失、恢复大西北山川秀美的必由之路。所不同的是, 由于耕作措施会对土壤扰动, 加剧了土壤侵蚀, 但耕作措施中采用适宜的减税措施会得到很好的减沙效果。
4 结论
水土保持措施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手段, 在治理水土流失时我们应合理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为依据采用适当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 总之, 三种措施各有优缺点, 只有合理配置, 根据需要采用水土保持措施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水土流失的治理只有在水土保持措施与其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共同作用下, 治理效果才能更加明显有效。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篇6
关键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措施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 人们已经意识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缺乏长久性与稳定性的发展, 只有树立全局观念,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才能使我国经济走上一条健康长远的发展之路。土地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质沙化的风险, 缩小可利用、可耕种土壤的面积, 限制我国粮食的收成, 对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如何有效实现减水减沙效益, 提高水土保护效率成为当前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
1 现阶段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内容
1.1 生物林草措施
(1) 轮作的种植方式。轮作又称为倒茬, 需要耕作者按照土地的实际情况与耕种需求选定不同时令的农作物, 并遵循其自然生长规律, 在不同季节先后种植。通常情况下, 种植者会从种植对象出发, 将倒茬大致分为专业轮作、休闲轮作、水旱轮作、绿肥轮作与饲料轮作等多种方式, 以满足不同的耕种需求。 (2) 间作、混播以及套种。人们常将同一篇耕地中间隔耕种不同作物的方式称为间作, 耕作者在间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作物搭配种植的可行性, 最好将生产周期相似的作物作为间作对象, 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达到水土保护的目的。混播与间作相似, 但作物融合得更加紧密, 耕作者常将两种或以上作物的种子混合在一起播种, 最为常见的是小麦与豌豆的混播搭配, 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 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 为农民创收。套种与上述两者不同, 该种种植方法的作物播种时间存在差异, 耕作者需将其分时段耕种, 以利用前种作物调节土壤土质, 使之更适合后播种作物的生长。
1.2 耕作措施
(1) 等高耕作。等高耕作又被称为横坡耕作, 是耕作者进行水土保护的前提与基础, 同类耕作措施只有建立在等高耕作的基础上,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减水减沙功效。它需要耕作者将作物沿着坡地等高线实行横向播种, 同时挖设与之平行的蓄水沟渠, 达到阻截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地侵蚀现象发生几率的目的。设置好沟渠后, 大大增加了地表流水下渗入土壤的时间, 为增强土壤渗透能力提供条件。 (2) 少耕免耕。同一片耕田通常情况下会在不同季节耕作不同的作物, 以迎合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耕作者在刚刚收割下前茬作物时, 可以采用少耕免耕技术, 在不松土、不翻地、不耕整的情况下, 接着种植后茬作物, 利用前茬作物遗留于田间的秸秆、枝叶等物质腐烂后生成的有机物提升耕地肥力, 进一步改善土质结构, 丰富土壤的含水量与蓄水能力, 增强其雨水渗透力, 降低水土流失量, 以获得最佳的减水减沙效果。
1.3 工程措施
(1) 鱼鳞坑耕作。鱼鳞坑耕作需要开垦出的田地多为扇形, 应与等高线平行, 深度多控制在30cm-50cm之间, 半径长最短不低于半米, 最长不超过1.5米。鱼鳞坑的坑口以品字形排列为宜, 为了保障其排水、引水通畅, 需要在坑口两侧各疏通出一条深度约为30cm的沟渠, 大致呈现出喇叭状, 为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条件, 为提升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奠定基础。 (2) 水平阶耕作。水平阶耕作方法适用于缓坡地形, 坡度以20度为最佳, 呈现外高内低走势, 需具备5度左右的反坡, 用于承接降水, 起到引流的作用, 以种植各类果树或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为宜。
2 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
生物林草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平均值可达70%左右, 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耕地的实际利用率, 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 达到水土保护的目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则优于生物林草措施, 最高可达75%, 耕作者在等高耕作的基础上搭配其他的耕作方式效果更佳, 能有效增强土壤的渗透能力、蓄水能力, 最大程度上降低控制区域内土壤的水土流失率, 获得最好的减水减沙效果。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也超过了70%, 部分措施甚至达到80%的固土效果, 但此类方式资金投入较多, 工程工期较长且人力资源消耗量大, 只适用于小面积水土保护, 不宜广泛使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自从我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后, 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意图通过全面发展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构建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国家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促使经济走上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年的探索, 人们已经发现水土流失是造成土质沙化、粮食减产、土地可利用率大打折扣的罪魁祸首, 也根据多年的减水减沙经验制定出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护作用, 为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碧莹, 丁美, 籍春蕾等.江苏省丘陵山区及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效益评估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1) .
[2]王可壮, 张富, 喻权刚等.称钩河坝系流域水保措施减沙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5) .
[3]张永军, 张学锋, 龙治普等.参与式方法指导公众参与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和效益监测过程[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3) .
[4]王金花, 张胜利, 孙维营等.皇甫川流域近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 2011 (3) .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 篇7
罗玉沟流域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 是渭河一级支流——藉河的一条支沟。该流域在行政区划上全归甘肃省天永市管辖, 有秦城、麦积两区的玉泉、中梁、凤凰、渭南、南河川等5个乡的29个村委会的43个自然村 (含跨流域的村) 。罗玉沟发源于凤凰乡境内的凤凰山南麓, 由西向东流往秦城区老城东关注入藉河, 主沟全长21.8公里, 流域呈羽状, 总面积72.79平方公里。
二、水土流失特征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
1. 水土流失情况
由于该流域气候比较湿润, 土壤中含的砂粒少, 加之风速不大, 故土壤侵蚀的成因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 而风力侵蚀轻微。罗玉沟流域现状年平均输沙量的年平均输沙模数为7500吨/平方公里, 平均每年流失泥沙达54.6万吨。个别典型调查与实测数据则远大于此数,
2. 水土保持措施现状
1963年, 天水专区成立了罗玉沟水土保持工作站, 广泛开展了以修梯田、造林、种草、果树上山等为内容的水土保持工作, 七十年代初, 流域内建成了较多的大块水平梯田, 主沟下游左岸兴修防洪堤。截止到2004年工程结束验收, 经济林40.69hm2, 通过六年的规模治理、高效开发、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2734hm2, 其中梯田927.45 hm2、乔木林665.48 hm2、灌木林350.73hm2、果园740.97 hm2、经济林40.69 hm2。建成骨干坝2座、中型坝3座、小型坝32座。。
三、历年水土保持措施及社会经济现状
1. 罗玉沟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2. 罗玉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统计表
四、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流域泥沙的作用分析
在进行对比分析的时候我们以1985年的治理情况为治理基准, 以后各年的各种数据均以1985年的
1. 从汛期径流泥沙量变化情况分析
我们首先将各年的径流泥沙数值列出如表3所示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几年来各项数值的变化过程基本成“N”型, 1990年居顶端, 1995年和2000年的比较低。1985年至1990年, 在降雨量增加80%的情况下, 径流量略有增长, 为1.4%, 输沙量减少了11.9%。1990年至1995年随着降雨量的减少, 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率和降雨量的减少率基本相同。1995年至2000年, 随着降雨量增加了20.8%, 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成降低趋势, 分别为1.8%和6.74%。
2. 从综合治理后一次洪峰泥沙的变化情况分析
降雨强度与冲刷深度表
以上各次降雨量都不是很大, 降雨量大的时候其强度不大, 所以将查得的治理前的冲刷深度与其相应的实测冲刷深度加以比较, 则发现前三次暴雨治理后较治理前的冲刷深度都有所减少, 最少率最大是1995年6月28日, 为48.39%。在00.6暴雨中, 实测冲刷较深度较治理后冲刷深度高, 高出27.27%。但从整体上看, 其减少大约10%左右。
五、小结
从整体来看, 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产水产沙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 尤其是在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和优化的条件下, 更是效果显著。水土保持措施在抑制暴雨所产生的水土流失时, 如果暴雨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都不是很大, 且前期降雨量也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效果也还是很明显的。在抑制产沙方面, 其作用大约在10%左右。由于受到当地土壤结构和土地特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在对大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形成的水土流失的抑制效果不是很明显。该流域泥沙的来源大多来自沟道, 坡面来源占40%, 沟道泥沙来源占60%, 而进行沟道治理所建造的坝体往往被大暴雨冲毁, 因此在沟道治理上存在很大困难, 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摘要:防止水土流失一直是环保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罗玉沟小流域为实例, 回顾了当地历年水土保持措施及社会经济现状, 并对水土流失的的特征与保持措施现状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流域泥沙的作用。
关键词:罗玉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径流泥沙
参考文献
[1]原翠萍, 李淑芹, 雷启祥, 曹全意, 何爱东, 苏广旭.黄土丘陵沟壑区治理与非治理对比小流域侵蚀产流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 (6) :175-176.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 篇8
目前, 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还是比较严重, 水土流失的面积逐年在增加, 既让人震惊也让人心痛。我国的水土流失的种类主要分为:“风力侵蚀、水力侵蚀, 还有的就是在风力和水利的共同侵蚀下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对比, 我国的可耕地面积其实并不是很多, 特别是在人口基数大的情况下, 人均的可耕地面积更有限了, 这也就使得处理好水土流失的问题越发的重要了。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最高的低段是在丘陵地带或者是山区地带等, 农村和城市也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但是相对比较小。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话, 可能会引起江河湖泊河道的堵塞, 更甚者会导致河道改道, 不仅会在汛期促使河道的水位上升, 而且也有可能会导致旱季江河湖泊蓄水量的不断减少, 这样也为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提供了可能性。水土流失严重同样也会导致地表土层和岩石的裸露, 在强水流的不断冲击下, 岩石层也会逐渐的被侵蚀, 土层被冲刷, 这个时候所产生的泥沙也是会随着水流汇入到江河湖泊当中, 在水势较缓的地带或者是一些地势较高的地带, 会导致泥沙沉积, 有时候就会造成河道的堵塞或者是河床的升高等情况的发生, 肯定也是会导致水位升高的, 自然地, 水库的调节能力也就下降了, 不能有效的防范旱涝等灾害的发生, 这样的后果不仅会造成水库寿命的缩短, 为增加发生洪涝灾害提供了可能性。
2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要想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从本质上强化对其管理的能力培养。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针对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的监测系统, 使用最短的时间, 将各个江河流域水利资源的用水量与水质等检测进行全方面的覆盖, 在保证对干流水利资源实现完全监测的同时, 切实提高和扩大各支流水利资源的监测的能力和监测的范围, 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江河水利资源的有效监测管理能力、调度管理能力, 而且还能够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以及生态环保的能力等。
3 严格水土流失防治监督
严格水土流失防治监督是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措施。在开展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中, 要不断的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防治监督工作, 这样也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更加有效的进展奠定了基础。此外, 也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对职能管理的在建和完建的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必要的清查, 对一些未能够及时的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有效的登记, 要统一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水土保持的方案, 要完成对所有水利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报批工作。此外, 还要严格的按照新的《水土保持法》和《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只有这样, 才能做好水土保持的监督工作。
4 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科技研究
加强对水利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研究, 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引进等形式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 为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上的保障。除此之外, 还要主动的将一些高科技同水土保持工作相结合在一起, 用科学技术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和进程。在开展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时, 也要在关键的环节上采取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措施, 对一些重点项目要实施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举措, 尽可能早的出台与之相关的水土保持的技术标准, 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水土保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对已经取得的一些水土保持的成果也是需要认真加以梳理的, 加大技术的推广力度, 同时也要确定重点项目的推广计划等, 对推广的经费也是需要进一步得到落实的。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 这样也会促使为科技成果向着生产力的转化扫清了障碍。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 对于水土保护工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水土保持对于保护我国的水资源等都是很有帮助的,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我国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事实。
水土保持工程既是一项艰巨又漫长的工程项目, 同时也是一项关乎民生发展、社会经济效益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 笔者也有理由相信在广大的建设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下, 一定能够促使水土保持工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李济富.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建设与发展出版社, 2009.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 篇9
1 水土保持理念的概念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 采取水土保持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土起到保护的作用, 避免水土出现流失的情况, 致使环境产生破坏的现象, 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1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原则
水土保持理念在实施时有一定的原则, 给予正确的指导方针。首先, 要求明确实施水土保持理念的目的, 在施工之前对工程环境和水土分布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 预测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会遇到的状况, 提前做好预防方案, 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 制定不同的方案。
1.2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目的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 将水土保持理念有效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可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刺猬, 还对不同方案的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 该环保理念的实施, 可以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而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 理念目的
水土保持理念的应用有着其自身明确的目的。通常来说水土保持理念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更好地考察和确认我国的水土保持区划, 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按照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和情况来分别提出其水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方向。除此之外, 水土保持理念的主要应用目的还包括了确定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和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 在确认治理目标后合理进行治理所必须的步骤。另外, 根据我国行业规划战略和环境保护策略来找出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里也是水土保持理念应用的重要目的之一。
3 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3.1 水土流失预测工作的开展
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的前期阶段, 就应当对水土区域做好详细的规划, 进而可以有效的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这样做也是为了将水土保持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一定会对地基以及排水系统开展开挖工作, 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水体流失的现象。因此, 相关人员在施工的前期阶段, 应当对破坏程度做好全面的掌握, 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 避免成本的浪费。就废渣废屑而言, 希望可以恢复到以往的模样, 亦或是将有关植物种植在上面,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水土流失的现象。
3.2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方案
不同的区域, 施工方案有所差异, 但是目的均是保持水土, 防止流失。比如一些盐碱地土质较为疏松, 要进行土质改良, 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 防风固土。除此之外, 对开挖的土充分的利用, 减少外来土质的利用, 再结合工程学, 合理建设稳固的边坡、河道等设施。
3.3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开展水利水电的施工应当对生态环境引起必要的重视, 这同样也是提倡水体理念的主要途径。从客观角度出发, 避免大风大雨的情况是不容易做到的, 但是可以从外在因素着手, 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 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因此, 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时, 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 提高施工水平。首先, 相关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具体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然后对植被进行合理的种植, 将施工面积做好详细的规划, 最大程度避免施工用地的过度浪费。相关人员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 对设备做到规范操作, 避免破坏植被。当施工全部完毕以后, 就需要利用废弃的土层来做好相应的压实工作。此外, 相关人员还需要将施工现场的杂物处理干净, 减少环境的污染。
4 水利水电工程优化设计应用
4.1 弃渣场的水土防护工作
相关人员在对弃渣场进行水土防护过程中, 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 在弃渣场的两边或者是排水沟附近, 将堆渣做好适当的安置工作, 最大程度避免占地面积的过度占用, 而且将废渣进行铺平, 依据工程的具体规划, 而合理的选择所要种植的制备, 尽可能避免水土出现流失的情况, 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的几率。与此同时, 相关人员在对收集数据时, 将废渣做好相应比例的放坡工作, 然后使用浆砌骨架植草护坡的形式来整理堆渣坡面,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保护生态平衡。
4.2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用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支流, 它具备传统的建设功效, 又将水流域生态与水资源的调控统一起来的工程。它的建设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 一是由于水域的分布广,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特点, 在施工时会遇到各种问题, 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少实际经验, 没有可供参考的实例, 最终不知如何将生态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在水利工程中。二是由于生态学家和建筑工程师考虑的问题不统一, 两者从不同的方向考虑问题, 往往出现分歧, 这是工程队往往依据建筑工程师的意愿, 而忽略了生态保护, 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将水土保持理念很好地运用在水利工程中, 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利益长久化。
5 探讨多种维修方案
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 还体现在维修方面。保持积极地推广先进的维修管理方案, 制定综合维修的制度, 极大地提升工程的维修效率, 降低水土流失的几率。现今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维修工作的方案还比较少, 不能适应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种类, 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合适维修计划, 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维修。单一的养护策略不能够适应实际的需求, 因此, 应该探讨出多种水利水电工程维修方案。
6 结论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居住的同时也对保护自然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 要对水土保持理念引起高度重视, 并且将其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促使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不断提高, 为营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海啸.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19) .
[2]齐继贺, 姜伟华, 齐继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22) .
[3]冷成兴, 蒋淑琴, 周广科.浅谈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J].城市建筑, 2013 (18) .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推荐阅读: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0-10
城市水土保持措施10-27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11-07
河道的水土保持措施07-03
水土保持中工程措施09-16
水土保持分析08-06
水土保持监测分析06-19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09-09
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设计06-27
水土保持景观设计论文10-29